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国中小型企业如何“走出去”战略分析

中国中小型企业如何“走出去”战略分析

中国中小型企业如何“走出去”战略分析
中国中小型企业如何“走出去”战略分析

中国中小型企业如何“走出去”战略分析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取得了迅猛发展,许多中小型企业也崛地而起,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十五”规划明确提出,我国对外开放将实施“走出去”战略,我国中小型企业也积极地响应国家的政策,提升自身的实力,加大对外直接投资的力度,具备了“走出去”的经济条件,但是由于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因素,我国中小型企业在实施“走出去”战略的过程中仍然面临着很多困难。因此如何在新形式下开展“走出去”,规避贸易壁垒、拓展国际空间,就成为了我国中小企业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将从什么是“走出去”战略、我国中小型企业目前在“走出去”战略中所面临的现状、中小企业在“走出去”战略的实施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及我国中小型企业如何更好地实施走出去战略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希望为我国中小型企业提供一些有价值的思路、方法和建议,对促进我国的外贸经济发展有所帮助。

关键词:“走出去”战略;中小企业发展现状;困难;对策;展望

一、引言

(一)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979年8月,国务院提出“出国办企业”,首次把发展对外投资作为国家政策,由此开始尝试进行对外直接投资。1997年,由于国际经济环境的调整,中央根据国内经济发展对战略性资源需求加大的实际,在十五大上提出并确定了“鼓励能够发挥我国比较优势的对外投资,更好地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战略方针。21世纪初,根据我国企业在海外市场开发资源和对外贸易取得的成功经验,江总书记强调:“有计划、有步骤地走出去投资办厂,与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搞经济技术合作,这同西部大开发一样,也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和前途的重大战略之举。[1]” 2001年,中共中央在制定“十五计划”的建议中,明确要求我国必须实施“走出去”战略,努力在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方面有新的突破。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我国中小企业迅猛发展,数量占我国企业总数的99%,在我国经济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际环境的急剧变化,全球化竞争日益加剧,人民币升值、企业生产成本增加、国际贸易摩擦加剧、我国对外贸易的内外环境趋紧等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下,我国中小型企业在前进的过程中也面临着很多的障碍和壁垒。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企业不断的发展壮大,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是我国中小企业突破当前发展瓶颈,由弱变强的重要途径。只有实施“走出去”战略,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才能拓展企业的生存空间,在全球化范围内优化配置资源,实现自身发展。本文主要通过对“走出去”战略的分析以及对中国中小型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等方面进行分析,参考国内专家学者的意见和建议,提出一些建议,希望通过这些建议,能为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助力,为国内中小企业更好的实施“走出去”战略提供一些启示。

(二)研究现状

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同年,党中央在关于“十五”计划纲要《建议》中,首次提出“走出去”战略。2010年,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深刻阐述了“走出去”战略的重大意义,明确指出,“走出去”战略已进入向加快实施转变的新时期。“十五”期间,中国企业开始了“走出去”的实践探索。这一时期,中国企业“走出

去”的杰出代表——家电行业的海尔集团公司,率先向国际家电市场大举进军,成功进入美、日、欧主流品牌市场;其后又有通信行业的华为和中兴两大集团,从发展中国家中低端通信市场起步,成功地进入发达国家中高端市场;随着不断的发展,我国的汽车、重化和矿业等产业也进入了快速增长阶段,这些新的发展变化都推动了我国企业“走出去”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十一五”时期,全球金融危机带来了世界经济大调整,也为中国企业“走出去”开拓海外市场,提供了难得的机遇,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可以进行对外直接投资,仅2010年,中国企业就创下“走出去”对外直接投资676.51亿美元的历史最高值。

随着经济的稳速前进,我国中小企业在“走出去”的进程中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是由于经济全球化的加强,各国的贸易壁垒的辖制以及世界金融风暴的影响,我国中小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也面临着巨大的危机和挑战。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为:

(1)本文主要阐述什么是“走出去”战略,我国中小型企业的发展现状以及其在实施“走出去”战略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2)本文分别阐述了“走出去”战略的优势及劣势、我国中小型企业为什么要“走出去”以及为什么能“走出去”,通过中小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的特征来说明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今天,中小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是一种必然。

(3)本文通过分析中小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遇到的危机和困难,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有利于中小企业“走出去”的策略。

二、中国中小型企业与“走出去”战略概述

(一)“走出去”战略的概述

1.“走出去”战略的内涵、意义

“走出去”战略的内涵:目前,全球已经形成了世界性的社会化生产网络,国际间的经营活动日益增多,逐渐形成了“国内市场的国际化和国际竞争的国内化”格局。由此,我国提出了对外开放的“走出去”理念。“走出去”即是实施对外开放策略,促进国内贸易的发展。走出去战略是推动国内产品、服务、技术、劳动力和管理等贸易发展,使国内企业迈向国际市场的重要战略。“走出去”从广义上来说是在国内贸易的基础上,有重点、有秩序的引导国内企业,以贸易为先导、以市场为目标、以效益为中心而展开的国际投资[2]。

2.“走出去”战略的意义:我国实施“走出去”战略是发展国内开放型贸易经济、提高我国对外开放水平的重要措施,实现我国贸易经济和社会长远发展、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加快发展我国国际经济实力的必由之路。“走出去”是我国加快对外开放步伐、进入国际市场、优化国内贸易产业链的重要发展理念。此外,“走出去”是符合国内市场经济内在规律的一种发展战略,对国内贸易的科学发展有着现实的指导意义。

(二)中小型企业“走出去”现状

“十五”计划出台后,“走出去”战略正式提出,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许多大企业纷纷走出国门,进行对外直接投资。与此同时,许多中小企业也应运而生,快速发展起来。截止到2014年12月,我国的企业单位数为361286家,其中中小型企业有343135家(中型企业53817家,小型企业289318家),占我国企业总数的94.97%,中小型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走出去”战略提出后,虽然我国中小型企业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由于中小企业自身的劣势,其在“走出去”的过程中仍然具有狭隘性。首先,中小型企业“走出去”的区域过于集中,主要集中在亚洲、非洲和拉美地区。投资分布地域过于集中,既不利于市场多元化发展战略的实施和投资风险的分散,也不利于投资风险的分散,经常导致我国海外

企业恶性循环竞争。其次,我国中小型企业“走出去”的数量虽有显著增长,但是规模基数较小。据统计,在已对外投资的企业中,投资额少于100万美元的企业占61%,而投资额超过1亿美元的企业为10家,仅占对外投资企业数的1%左右[3]。

目前,虽然我国的中小企业已逐渐成熟,但是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潮流中,它们还很年轻,在“走出去”的过程中仍缺乏经验。另外,经济全球化在推动经济增长的同时也给我国的中小企业带来很多的阻碍与难题。例如美国的金融风暴,它几乎引发了全球的金融危机;此外,很多国家对我国实行的贸易壁垒也严重阻碍了我国中小企业“走出去”的进程。

(三)中小型企业“走出去”的原因

随着中国经济不断增长,中国政府加大对外开放力度,特别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客观条件已经成熟,中国企业“走出去”发展是中国经济更快发展的需要,也是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主动应对国内外形势变化的需要。

首先,“走出去”战略可以充分利用国际资源,缓解国内供需矛盾。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国内资源供求矛盾日益突出,面临严重的资源和环境制约,国内的资源无法满足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实施“走出去”战略,可以充分利用国际资源,缓解供需矛盾。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中国GDP总量和货物贸易总额从全球排名第六跃升到第二,占世界总额的十分之一,中国逐渐成为世界工厂[4]。但是我国发展模式是资源消耗高,环境污染严重的不可持续发展模式,在加大生产和出口的同时,我国的碳排放量也跃居世界第一,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国内资源也日益短缺。面对国内资源短缺和环境约束,中国企业需要“走出去”,充分利用国际资源,缓解国内供需矛盾。

其次,“走出去”战略有助于规避贸易壁垒,突破贸易保护主义,开拓国际市场。据世贸组织反倾销委员会统计,中国企业在遭受的“反倾销调查”和“反倾销措施”两项数字上,连续11年成为全球第一。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就地生产、就地销售,可以有效绕过美国、欧盟等设置的配额、特保等限制,可以规避贸易壁垒和摩擦,从而扩大产品的出口。

此外,国内市场竞争激烈,发展空间急需扩大,我国中小企业只有通过“走出去”实行市场扩充。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市场加大对外开放,外资企业纷纷进入本土市场。中国企业在国内市场不再享有保护的政策,使中国企业面临着激烈的竞争,急需对外寻求发展空间。同时中国企业也可以更加自由和公平的进入海外市场,走出去寻求发展空间。

(四)我国中小企业“走出去”所具备的条件

入世十多年后,中国的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都进入到新的阶段,随着国家发展的需要,中国需要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步伐。而若想更好的配置资源,我们需要中国企业“走出去”。目前,中国企业已经具备了四个方面的条件可以在海外市场上进行发展。

第一,中国有大量的资本储蓄,这是中国政府和中国企业能够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关键。我国个人储蓄已经突破50万亿人民币,国家外汇储备超过1.6万亿美元,货物贸易还有顺差,使中国一直面临着“流动性过剩”的问题。中国许多企业有大量的剩余资金,但是由于各种各样的限制,使得在国内投资的回报率可能会低于海外市场。这样,对海外进行直接投资,对于解决国内“流动性过剩”的问题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第二,人民币升值的效应相叠加,自从人民币汇改以来,人民币一直处于升值状态。人民币升值是一把双刃剑,既可以为海外投资降低成本,同时,也造成国内企业出口面临困难。所以,当货币升值时,进口商可以从汇率升值中得到额外利润,而额外利润提供了该进口品在国内市场上价格的可能空间,使进口品在国内有更好的销量。这样就会对国内的外贸企业形成挑战,会促使国内企业开始产业升级,从而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动力之一。

第三,海外侨民的支持。中国人口众多,遍布世界各地,几乎在世界的任何一个地方,都可以看到华人的身影,这些华人和有他们形成的已经具有相当规模的网络是一笔巨大的无

形资产,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走出去”战略的实施和发展。

第四,中国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获得了一定的经验和教训。我国“走出去”战略一直呈加速发展态势,30多年来,通过深化对外经贸体制改革,不断优化经营主体结构,我国从事跨国经营的各类企业已经发展到几万多家,中石油、中石化、华为、海尔等一批骨干企业积极开展跨国经营,并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万向、远大空调、新希望等民营企业以开展对外加工贸易为切入点,积极拓展国际市场。

虽然我国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积极探索,但是结果却并不乐观。调查显示,在“走出去”的企业中,只有1/3的企业处于盈利状态,更多的是失败的案例。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我国中小型企业在实施“走出去”战略的过程中如此的困难呢?

三、中小型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20世纪90年代后,“走出去”成为一种新的潮流,“走出去”与“引进来”同步进行,许多中小企业积极响应时代的号召,开启“走出去”之旅。近些年,在“走出去”的过程中虽取得了很大进步,但是中小企业面对的更多是危机与挑战。中小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不仅要克服自身的不足,更要面临着国内环境与国际环境的制约。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一)自身不足

从微观角度看,“走出去”的中国企业在国内一般都具有一定的实力,但是我国企业总体上还处于转型阶段,与国外大型的跨国企业相比,我国的中小企业在竞争力和海外闯荡经验方面都处于相对弱势地位。

1.融资困难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非常突出,相当部分中小企业面临资金链断裂的困境,甚至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在对外贸易过程中,融资难使许多中小企业没有勇气“走出去”,中小企业因资金不足、贷款难和融资渠道少等原因,造成开拓市场能力弱、市场竞争能力低等状况突出。企业要走出去,需要投入大量的经费进行市场调研,建立完善的销售渠道,组织规模化生产。融资便成为中小企业走出去最大的困难,并且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企业发展,成为制约中小企业提高国际竞争力水平的一个主要因素[5]。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间接融资方面的问题,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各商业银行还无法满足众多中小企业需求大、需求频繁的贷款要求。面对行业分布广泛、行业国内外竞争情况不同、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的中小企业,商业银行难以做出准确的判断,在利率实现自由化之前商业银行无法通过贷款利率的上扬来抵补额外的贷款成本,于是银行对中小企业的“惜贷”就产生了。另一方面,融资担保方面的问题。中小企业的融资担保体系不健全,目前国内最为活跃的浙江中小企业与全国其他地区的中小企业一样也普遍面临着融资“瓶颈”。

2.企业国际竞争力不强

中国企业“走出去”尚处于发展初期阶段,与世界大国的企业还存在很大差距,企业的国际竞争能力是影响其“走出去”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国际竞争力包括以下几个要素:雄厚的资金、核心技术、先进的管理方法和较强的创新能力。虽然近几十年来,我国综合国力大大提高,但是企业竞争力仍然比较落后。根据世界经济论坛发表的《世界竞争力报告》,在参与评估的52个国家和地区中,中国排在第46位[6]。因为企业国际竞争力不强,在“走出去”到海外发展时,总会遇到强大的竞争对手和激烈的竞争。

3.企业对外投资战略不明确

企业“走出去”是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但是绝大多数企业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企业在进行海外投资时,往往抱着“走出去再说”的心态,没有将海外投资置于企业发展的战略高度考虑,前期准备工作不充分,缺乏中长期计划,在选择投资区域、合作伙伴、经营策略制定等各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导致企业难以长期在海外发展。

4.资金与人才匮乏

我国走出去的企业目前规模比较小,融资困难,得不到有力的资金支持,制约了技术的创新和进步。此外,企业走出去需要大批国际型复合人才,我国企业从业人员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素质还有待提高。

(二)国内环境

国家的经济发展程度、综合国力水平以及国家的各项政策都会成为企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的参考因素。国内环境对中小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所带来的困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走出去”政策主要优惠大型国有企业

由于我国中小型企业还比较年轻,再加上其资金实力还比较薄弱,与大企业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因而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处于劣势地位。我国目前仍处于发展中国家,为了促进发展,国家在“走出去”战略的实施中政策优惠明显的偏向于大型国有企业,对扶持中小企业“走出去”的力度相对较低[7]。

2.信息不够畅通

进出口贸易信息渠道不畅通,也是影响中小企业“走出去”的重要外因。信息渠道不畅通、缺乏产业组织、信息化水平偏低等,使许多外贸中小企业丧失了通过外贸发展企业的机会,不能建立起可预期的稳固市场,给外贸经营带来极大的风险,造成走出去的收益无法得到保证的局面。一方面,中小企业难以及时得到全面、准确的相关市场信息和外贸政策信息。由于不了解国际市场信息,企业无法推出适销对路的产品,有了产品也难以找到确定价格的依据。因此,缺少专门向中小企业提供外贸信息的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和组织间互动的信息交流平台,成为了中小企业走出去的一大信息障碍。另一方面,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基本上是靠传统的手段在开展进出口业务,还没有也不会采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来开展贸易交往,进出口业务的开展有很大的随机性、偶然性,很难主动寻找和建立稳定的进出口贸易渠道。

3.缺乏产业组织。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开展进出口贸易正处于从起步向全面快速发展转变的阶段,但是由于缺乏有效的产业组织,尤其是缺少提供公共的专业技术服务中介机构,这样的转变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大多数中小进出口企业基本上是各为己利,没有形成合力,企业间缺乏合作与信任,产业组织性差,很难形成产业内企业间的规模经济和专业化协作。更为重要的是,中小企业缺乏产业组织,形成低质、低价的粗放式增长模式,必然会导致竞争无序与过度竞争,大家为争夺有限的市场而打“价格战”[8],结果带来企业效益的下滑,产品质量的下降,信用价值的丧失,从而影响企业自身的发展。

(三)国际环境挑战

1.政治环境

东道国的政治环境是影响中小企业是否可以成功“走出去”的重要因素,东道国是否正处于战乱,是否出于安全时期等因素都是影响一个企业能否投资设厂的重要因素。中国企业走出去最难应对的是来自东道国政府的阻碍,西方国家对中国政府以及企业存在严重的政治偏见,对中国企业走出去的行为看成是国家威胁。例如,美国在加拿大对中国在美投资的限制,多家中国企业在美国投资遇到阻碍。2012年9月28日,美国总统奥巴马签发总统令,以涉嫌威胁美国国家安全为由,中止三一集团风电场项目。截至到2011年年底,华为、中兴已经频频遭遇美国的337调查。由此可见,中国与其他国家间的政治关系是关系到我国企业能否走向世界的关键因素。随着全球经济形势持续低迷,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东道国政府区别对待中国企业,使我国的中小企业“走出去”更加困难。

2.国际贸易标准的限制

我国企业“走出去”后只能被动适应既有的国际标准,在国际市场上缺乏话语权[9]。当前国际市场的标准基本上是欧美的标准,我国只能被动适应,从而大大增加了成本,压缩了利润,制约了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发展空间。

3.文化、宗教环境

国与国之间的宗教文化及信仰都是有差异的,企业若想成功的走出国门,就必须学会适应各个国家不同的宗教信仰,正所谓“入乡随俗”。企业的适应能力将会影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有的时候,甚至是一小部分人的意见也会左右企业的未来。

四、中小型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对略

实施“走出去”战略,可以使企业更广泛的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提高国家的经济实力,是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必要要求。对于如何更好的推进“走出去”战略,我们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出发。

(一)企业自身方面

1.解决融资难题

首先,中小企业必须建立市场融资体系。我国的中小型企业融资渠道非常有限,一般除了为数不多的大型知名企业和国有企业之外,普通的中小企业融资能力都很小。目前我国企业的融资渠道大致分为三种:银行申请贷款、发行企业债券、发行股票上市直接融资[9]。从当下情况来看,中小企业还未建立起外部市场融资体系,大多数都是内部融资,这使得企业很难形成规模化生产。我国中小企业面临的融资问题非常突出,许多中小企业由于难以筹措到资金而不能最优化地发挥其能力,这已经成为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所以要想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必须建立完善的企业外部融资体系。

其次,建立完善的、多层次中小企业融资体系。总体上来说,我国的国有商业银行主要为国有大中型企业服务,而中小企业想要得到国有商业银行的信贷支持则非常困难。所以想要解决融资困难,必须改变国有商业银行主要支持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指导思想,也应该把贷款投到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效益好的中小企业上来。既要增加对高科技中小企业的信贷投入,积极为其提供信贷、结算服务,引导它们改善经营管理,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又要支持高科技含量、高产品附加值和有市场潜力的中小企业发展,鼓励它们进行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

最后,加强中小企业融资风险管理,建立和完善企业管理制度。针对我国的中小企业,尤其是中小民营企业,很多都是家族式企业,实行家族式管理,现代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并没有建立起来。这样不仅会导致偷逃税款、欠债不还等问题的存在,也会使得很多中小型企业达不到走出国门的条件。也就是说,如果我国中小企业想要上市,前提是把自己先变为公司,必须做到经营管理规范化,建立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才能为自己通过信贷或者是股权融资创造必要的条件。

2.创新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

我国的中小企业在从事对外贸易的过程中多有产品创新不够的国际竞争劣势。中小企业缺乏创新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使得众多的中小企业大量出口低价同质的劳动密集型产品,而且由于缺少必要的专业规范和行业约束,造成国际贸易纠纷不断,国际经营环境恶化等现象。近年来,我国的中小企业粗放式对外贸易经营模式不断遭受倾销指控及产品安全指控,甚至还出现仓库被烧毁、货物被海关没收的恶性事件。我国中小企业如果想要走出去且走得好,就必须提升自己产品的质量,在国际市场上树立自己的品牌,不断地通过创新来开拓国际市场。党的十七大提出“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大力推进技术创新,提高核心竞争力。[10]”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企业进入国际市场首先应培育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企业核心竞争力包括产品品牌、技术体系、以及企业文化等,最关键的是具有领先技术且不断创

新和达到国际质量标准的核心产品。

3.企业应明确自己的定位

针对许多中小企业盲目跟风,大批“走出去”的现状,除了需要国家法律和国际法规的治理外,最重要的是中小企业自身应该有所改进,企业在计划开拓海外市场前,应该有计划、有目的地“走出去”。

首先,制定科学合理的“走出去”战略。企业要“走出去”,首先面临的就是选择以什么样的战略来实现“走出去”,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的特点和条件、国际市场环境的变化选择合适的发展战略。比如,对于中小型企业,应以出口为主,通过扩大出口,开拓国际市场,为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随着企业实力和规模的扩大及国际经营能力的提高,再转换到国外生产的方式,争取早日成为世界级的跨国公司。

其次,正确定位目标市场。目标市场一般要满足以下条件[11]:

a.与我国建立友好外交关系。从历史来看,政治风险和国家冲突往往导致企业投资风险。

b.政治稳定、法律健全,具有稳定的社会环境。

c.有吸引外资的优惠政策,能公平友好的对待外资进入。

我国中小型企业要想更好地实施“走出去”战略,必须理性的做出选择,选择合适的地方进行海外直接投资,同时也要选择好正确的投资对象,在积极响应“走出去”战略的同时不要盲目的跟风。我国的中小型企业必须选择适合自己的道路去行走,只有这样,它才能更好地在激烈的海外贸易中求得生存与发展。

4.培育一批具有专业知识的人才队伍

人才的储备是企业能否做大做强的重要法宝,是企业“走出去”的关键。企业要走出国门,不仅要有雄厚的资金,而且必须拥有一批具有专业知识的核心开发团队,我国中小企业若想更好的“走出去”,必须要重视人才的挖掘及培养。实施“走出去”战略,迫切需要的是一批具有国际化经营管理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他们不仅会英语,知法律,而且还应通惯例,懂经济。因此企业必须采取各种措施,加大对人力资本的投资,建立科学的人才评价体系和完善的绩效评级方法,培养人才、吸引人才。

(二)政府方面

1.优化主体结构[12]。一方面,目前我国率先走出去的企业一般是具有雄厚经济实力的大型国有企业。但是我国的国有企业自身存在很多不合理之处,存在很多的体制方面的障碍,若想促进我国中小型企业的发展,政府应该对我国的国有企业的产权结构进行改革和重组。另一方面,作为中国经济成长最重要的推动力,政府需要鼓励经济实力强、技术水平高、熟悉国际化经营的民营企业大胆走出去,使之成为“走出去”的主体。

2.加大对中小企业对外投资政策支持力度。对符合国家战略利益的领域和项目,政府应该在财政上给予补贴,可以直接进行补助或是在贷款利息上给予支持;并且提供税收方面的支持,制定相应的税收优惠政策[13];鼓励企业积极走出去,给予前期资金支持。

3.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目前我国企业对外投资面临的最大难题是融资问题。中小企业因为规模小、信誉低、资金缺乏,于是便出现了融资难的问题。为了便于企业合理运用资金,一方面要开发一些针对中小企业需求的金融创新工具,例如基金、股票等,拓宽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另一方面应该从制度上给中小企业融资提供更好的信用担保的体系,促使其融资相对的便利。

4.完善法律保障体系,积极倡导中小企业学法、懂法、用法。当中小企业面向海外市场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贸易难题,此时,中小企业必须学会用法律手段来保护自己的权益,捍卫自身的利益。企业走出去需要法律的支持和保护,我国的对外贸易方面的法律体系越完善,我国的中小企业在进行对外贸易时越有保障。所以我国政府应加快对外投资法律体制建设,为我国中小企业“走出去”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

5.消除投资壁垒,创建良好的国际投资环境。尽管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出口大国,但是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某些国家和地区对我国增设了各种贸易壁垒和贸易关卡,是我国中小企业在对外贸易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大的障碍,严重的阻碍了中小企业“走出去”的步伐。为了促进中小企业更好的在国外发展,政府需要加大工作力度,积极加入各种区域组织,建立双边以及多变的贸易合作伙伴关系,消除其他国家对我国设置的投资、贸易壁垒,为企业走出去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14]。

五、结论与展望

从 2001 年“走出去”战略的提出至今,对外开放经济发展战略从以前的“引进来”为主,转变为“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共同推动经济的发展。实施“走出去”战略,是在深刻分析国际国内政治环境和经济形势的基础上所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根据我国现代化进程和当代国际政治经济大格局提出的重大战略方针;是扩大对外开放,参与国际竞争,推进高起点发展的必由之路[15]。对于现今仍处于发展中国家的中国来说,“走出去”是一种必然选择,是中国对外开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的重要标志。“走出去”是在我国之外与跨国公司共同合作,在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活动的必然选择。与跨国公司相比,我国中小型企业国际竞争能力总体水平还不高,总体上还处于学习和适应国际化经营的阶段。实践证明,要成功实施“走出去”战略,必须改正现今我国的中小型企业在认知和行动方面存在的一些误区,必须正确认识目前我国中小型企业所要面临的现状,脚踏实地的实施“走出去”战略。我相信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以及在我国中小企业自身的积极配合下,我国的对外开放程度会进一步提高,“引进来”与“走出去”战略将携手推动我国的经济发展,我国中小型企业的发展也将会有更光明的未来!

参考文献

[1]刘冀生,石涌江.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M].北京:新华出版社,2013.84-139.

[2]李若谷.“走出去”战略的历程与发展[J].中国金融,2011,(23):7-10.

[3]孙立华.浅谈我国中小企业的现状与发展[J].企业导报,2013,(1):2-13.

[4]丁冰.略论我国走出去的发展战略[M].武汉:当代经济研究,2006,(12):21-74.

[5]杨中侠.什么制约了企业走出去[J].国际融资,2013,(9):12-57.

[6]刘爱珍.企业国际化经营特征与决策研究[N].理论与改革,2010,(4):4-16.

[7]李明玉.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应注意的问题[J].中国集体经济, 2012,(26):3-10.

[8]孙丽云,王立群.国际贸易[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第四版),2010.132-328.

[9]李明玉.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应注意的问题[N].安徽:中国集体经济,2007,(26):4-12.

[10]李明华.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推动外经贸转型升级[J].广东:汕头日报,2012.1-14.

[11]李晓琼.我国中小企业“走出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N].法制与社会,2011,(12):2-13.

[12]马强.我国中小企业“走出去”特点、问题和展望[M].北京:对外经贸实务,2013.90-149.

[13]童光荣,郭笑撰.论走出去[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14.36-58.

[14]张伯里.不失时机实施走出去的开放战略[N].北京:中国经济日报,2012,(5):1-6.

[15]胡拥军.“十二五”要继续实施“走出去”战略[N].北京:宏观经济管理,2010,(10):1-10.

Strategic Analysis of How to ‘Going Out’ of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 in China

Abstract:Our natoin's economy has got rapid development since reform and opening-up, many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become an important force to promote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 In "tenth five-year plan" period, China’s leader put forward that our country will implement the strategy of "going out".From then on, the small enterprises in our country are response to the national policy actively. To improve the strength of the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and increase the abality of direct investment for foreigner, now these enterprises has got the economic conditions of "going out". But because of the international and domestic political and economic factors, our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are still faced with many difficulties in the process of implementation the strategy of "going out" . So how to carry out the stratege of "going out"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How to avoid trade barriers and expand the space? It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subject that we have to be solved about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in our country. This article will analysi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in our country about the strategy of "going out" and the difficuties in the process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strategy of "going out" , the necessity of implementation of the strategy of "going out" and the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in our country how to implement the strategy of going out and so on . I hope this article can be useful for our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to promote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

Key words:"go out" strategy;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 Necessity;Advice; prospects

中国企业走出去面临的障碍及对策

中国企业走出去面临的障碍及对策 在90年代,中国经历了历史变革的时期。外商投入中国的巨大资金和大量技术有如输血;于是,继60和70年代意大利、东亚四小龙相继成为劳动密集型加工业发展的“福地”之后,中国成了新的“成本洼地”和“世界工厂”。中国政府对外商的低税收优惠政策、近于零成本的污染宽容政策以及“血汗工资制”,使得中国在外资眼中成了一个巨大的“掘金场”。 在使用外来资本发展本国经济多年之后,中国的经济实体已经经历了巨大的蜕变。进出口总额实现了成倍的增长。如今的中国,坐拥近两万亿的外汇,充当着美国的债主,在金融危机扫荡了全球之际,也在重新计划着它走出国门的投资计划。然而,这场雄心壮志的旅程究竟面临怎样的困难呢?对于这些障碍,又将怎样扫除,值得探讨。 60年来,我国的对外贸易飞速发展。其中,进出口总额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不断提升。1950年占世界进出口总额的0.9%,2008年已达到8%以上。作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外汇储备第一大国。如今的中国,走过了在产业链低端积累财富的岁月。在我们的劳动力优势被我们使用殆尽,面临着西方贸易伙伴的频频反倾销,贸易保护。也许,在贸易转型的时期,我们“走出去”战略的实施也要转变一下我们的思维方式。 从世界的加工厂到品牌发源地也许需要经历一个很长的过程。可是在任何一个极端困难的时期,都会孕育着微弱但是清晰的机遇。对中国来说,也许没有比现在更好的机会了。在世界的智囊库普遍停止转动时,中国有了“走出去”的最好机会。去海外并购,或者直接投资设厂。无论是什么样的方式,无疑都是面向机遇去的。可是海外市场陌生的环境,以及政治因素的影响都让这场掘金之旅变得障碍重重。 近5年我国对海外直接投资增速达40%以上,2008年全国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总额

浅谈中国企业_走出去_

经 济 纵 横33 INTELLIGENCE ············ ············浅谈中国企业“走出去” 山东大学管理学院市场营销2班 文露彬 摘 要:中国企业走出去是不可避免的趋势与潮流,而企业成功地走向世界必须 依靠政府和企业自身的共同努力。本文从分析我国企业走出去的现状入手,阐述了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必要性,并提出了中国企业“走出去”应采取的策略选择。 关键词:中国企业 走出去 必然性 策略 一、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必要性中国政府2000年提出了“走出去”发展战略,明确将“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改变了过去一味强调“引进来”的方针,是来自六方面的要求。 1、中国经济发展的要求 中国经济创造了世界经济发展史上的一大奇迹,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国内市场已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我们迫切需要在世界范围内学习和交流,为我国经济发展注入更大的动力。 2、经济全球化的客观要求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主题与趋势,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在世界范围内开展竞争。中国企业要想在这种严峻的环境下获得生存,就必须适应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参与竞争,争取市场份额。同时,也需要开发国内国外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 3、中国加入WTO 的要求 2001年中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根据WTO 的相关要求,我国必须开放国内市场,实现市场国际化,这将直面跨国公司的竞争。在这种形势下,我国必须将“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让中国企业更广泛地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4、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 国内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供过于求,需要企业“走出去”。这既利用了他国的自然、人力资源等缓解紧张局面,又通过开发国际市场提升我国产业结构,按其他国家的需求和规则进行生产和提供服务,更多地抢占市场份额,真正渗透进国际市场。 5、突破贸易壁垒和贸易保护主义的需要 随着国际经济危机带来的全球经济衰退,经济摩擦大幅增加,全球的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中国作为制造业出口大国,面临的贸易壁垒和制裁尤为 突出,因此,“走出去”成为了中国企业的不二选择。这样,既促进了企业自身和对外贸易的发展,又可以有效缓解我国与他国的贸易摩擦。 6、输出及获得先进技术和获取国外市场信息的需要 对经济欠发达的地区,我国企业可通过输出相对先进的技术占领市场,带来较丰厚的利润;对经济发达的地区,则通过对外投资获得国外市场更为先进的科学技术,获得国际性竞争力。这样,企业将更为方便地获得国外市场的信息,及时制定经营方针,促进企业发展。 二、中国企业“走出去”的策略要实现中国企业成功“走出去”,就必须有政府的良好支持和企业不断提升的自身实力。 1、政府方面 (1)制定“走出去”总体战略规划 中国企业的国际化竞争关乎整个国家经济的发展,它的战略应上升到国家的战略高度,政府要明确“走出去”的目标及重点,提供各种政策支持,主要可以从以下三方面进行。 其一,对企业进行税收减免,大力支持其国际化进程;其二,加大信贷支持力度,给予企业较为宽松的信贷政策,让企业在国际市场上有资本大展拳脚;其三,建立对外投资的保险制度,为企业的对外投资行为提供保障。 (2)建立并完善相关制度及政策有了法律的控制,中国企业“走出去”能获得合法保护并受法律制约规范自身行为,同时,政府相关政策的支持,能很好的刺激中国企业推进“走出去”的步伐。政府应加强对企业税收的监管,防止偷税漏税;应加强企业投资信息的管制,对国家宏观投资情况进行监管;应监督中国企业的投资行为,防止不正当竞争,维护中国企业和国家的形象。 (3)优化国际投资环境并提供信 息支持 中国政府应该加强同其他国家的沟通和交流,通过双边或多边谈判等方式协调与其他国家的贸易关机,为中国企业“走出去”创造良好的政治氛围。另外,政府可以出资建立相关信息库或咨询机构,从政府的高度为中国企业提供切实有效的对外投资信息,减少投资风险。 2、企业方面 (1)制定企业国际化计划,实行多元化发展模式 要有详细的发展计划,企业才能长期稳步发展。在进入国际市场时,企业应根据自身和目标市场的实际情况选取合适的发展模式。企业可以考虑多元化发展,不局限于一种模式。 (2)培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创造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 这是国际竞争的关键所在,有了核心竞争力,才能保证企业在国际市场上抵御竞争对手的进攻,拥有忠实的企业客户。中国企业只有树立起了自主的国际化品牌,才能站在高端市场与竞争对手展开博弈。 (3)培养和吸引优秀的国际化人才 综合性国际化人才是企业“走出去”的根基,是企业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企业应该注重对国际化人才的培养和吸引。一方面,企业可以建立人才库,充分发掘企业内部的国际化人才;另一方面,企业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吸引国际化人才的加盟。 综上所述,中国企业的国际化就必须全面推进中国企业“走出去”的进程,这是世界经济和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同时,国际市场充满了机遇与挑战,中国作为新兴的市场经济体,必须把握机遇迎接挑战。中国政府和企业需要齐心协力,共同推动中国企业乃至中国经济的国际化进程。

中国企业走出去案例分析与策略探讨

现代服务业学院 课程论文 题目中国企业“走出去”案例分析与策略讨论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 班级132班 姓名李家炜 指导教师吴卫芬 完成时间:2015年6月

中国企业“走出去”案例分析与策略探讨 目录 一、近年来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总体态势 (1) 二、成功案例分析:吉利收购沃尔沃 (2) (一)收购背景 (3) (二)吉利收购沃尔沃大事记 (4) (三)成功收购的主要原因 (5) 三、失败案例分析:光明收购优诺 (7) (一)收购背景 (7) (二)光明收购优诺大事记 (9) (三)收购失败的主要原因 (10) (四)光明从中吸取的教训 (11) 四、持续挑战与应对策略 (12) (一)持续挑战 (12) (二)应对策略 (13)

一、近年来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总体态势 在进入21世纪的最初几年,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相对稳定,规模也不大,2002年我国企业海外并购额仅为2亿美元,2003年达到8.34亿美元。但是自2004年起,海外收购呈现出迅猛增长的势头。2004年我国企业海外并购额达70亿美元,仅联想收购IBM PC业务一项交易的金额即达17.5亿美元。2004-2010年间,我国企业境外并购交易额的年复合增长率达到24.9%,单项并购交易的金额也呈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甚至出现了单笔金额达上百亿美元的并购(参见表1)。同时,并购的目的也正逐步从初期的拓展海外市场、获取资源逐步转向了获取技术、收购品牌、整合国内外资源和推动国内产业升级。此外,在进行大额并购时中国企业还表现出比较喜欢收购多数股权的特点。2000年至2010年,境外并购交易额在五亿美金以上的,收购多数股权的交易占到63%;而在境内的大额并购交易中,收购多数股权的交易仅占到36%。 表1 中国十大海外并购交易(2003-2010 )

简述中国采取“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战略的内容

简述中国采取“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战略的内容 走出去就是把我国的产品,科技等投放国际市场,引进来就是把外国先进的科学技术核心技术和科研人员等通过一定的政策吸引到我国。 十六大报告指出,实施“走出去”战略是对外开放新阶段的重大举措,鼓励有比较优势的各种所有制企业对外投资,带动商品和劳务出口,形成一批有实力的跨国企业和著名品牌。 我国实施“走出去”战略的重要性 1."走出去"是发展我国外向型经济的必由之路 2."走出去"是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条件 3."走出去"是我国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重要条件 4."走出去"是我国企业发展壮大后国际扩张的必然选择 “走出去”则是以中国的公司为主导,服务于中国公司战略的一种跨国整合模式,我们从中可以获得更多的利益。当前,无论从开拓市场空间,优化产业结构,获取经济资源,争取技术来源,还是突破贸易保护壁垒,培育中国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跨国公司,“走出去”都是一种必然选择,也是中国对外开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的重要标志。 走出去”的战略意义在于: 第一,在更加市场化、更加开放、更加相互依存的世界,国家必须考虑,通过具有宏观影响力和国家长远发展战略意义的对外投资,提高国家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在国际资源分配中争取一个更加有利的形势并改善与相关国家和地区的关系。 第二,在中国成为“世界工厂”,对外贸易依存度超过70%的情况下,国家必须考虑通过提高引进外资质量和扩大对外投资两个轮子,主动地在更广阔的空间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资源配置。在保持制造业优势的同时,向产业链高增值环节迈进,提升中国在国际分工中扮演的角色。 第三,无论从中国为全球制造产品,还是自身工业化、现代化的需要,都必须考虑如何通过对外投资主动地从全球获取资金、技术、市场、战略资源。 第四,在外资企业大举进入中国、分享中国市场的情况下,中国经济必须考虑新的发展空间。在外资企业走进来的同时,中国有实力的企业“走出去”,各自发挥优势,“你打你的,我打我的”,这将是一种必然的现实。 第五,在跨国公司利用自己实力,重组中国优势的同时,中国有实力的企业也应利用跨国公司产业结构调整的机会,以自己的比较优势重组他国产业和企业,主动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以获得市场份额和技术开发能力。在这过程中,壮大自己,培育与经济大国相匹配的跨国公司。 “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是一项重要的国家战略,是实现对外开放全面协调发展的必要途径。作为对外开放工作的两个方面,“引进来”是利用外资促进国内经济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走出去”则是适应经济全球化的需要,开展对外投资和跨国经营。从资本流向上看,“引进来”与“走出去”恰好相反;但是从相

当代跨国公司的发展趋势及对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启示

当代跨国公司的发展趋势及中国企业如何?走出去? 跨国公司是世界经济的引擎,是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载体和科技全球化极其重要的驱动力量,正在超越国家成为世界经济活动的主体。21 世纪的今天,在以互联网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革命的强烈冲击下,跨国公司正在经历全球性的经营战略调整,表现出不同于以往的最新发展趋势,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跨国公司向全球公司转型。当代跨国公司这种新的发展趋势将会对世界的未来经济格局产生深远的影响。作为世界新兴经济体成员之一的中国,能够及时把握住当代跨国公司最新发展的脉搏和趋势,对于中国更多的企业成功地走出去有着意义深远的影响。 一、当代跨国公司的最新发展趋势 具体而言,当代跨国公司在经济全球化大环境的影响下,突出地表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发展趋势。 (一)经营理念日趋全球化、绿色化 在信息技术革命的加速推动下,面对迅速形成的全球市场,跨国公司前所未有的进行经营理念与经营战略的调整或转变,它们从过去以母国为中心的跨国经营转向多中心网络型的全球经营。一方面,跨国公司的决策者越来越以“地球村”作为公司的长远战略市场,谋求在全球范围内最大限度地优化配置、吸纳整合各种有形、无形的优质资源,金字塔式的、公司总部拥有绝对决策控制权的中心辐射等级制管理模式在转变为在全球若干重点国家或地区拥有地区总部的、多中心多结点式的全球网络管理模式,这种全球网络模式有利于跨国公司针对动态、复杂、多变的全球经营环境迅速地做出相应地反应,以有效地利用全球资源。比如麦当劳、肯德基、家乐福、沃尔玛等跨国集团公司已在全球范围内开展自己的分

公司,不断拓宽自己的市场。据调查显示,麦当劳现在已在美国各州建立了连锁店,在国外的业务迅速拓展到6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余几个跨国集团也在多个国家和地区扎下了根。另一方面,跨国公司渐渐淡化公司的母国国籍,民族中心文化潜移默化为全球多元文化,本土化观念日趋增强,整合地方文化特性于管理理念之中,寻求全球一体化与本土化的一个协同效应,这有利于吸纳与有效激励全球各地最优秀的人力资源,加速促进跨国公司向全球公司方向迈进,客观上也推动了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但是,随着全球人类作为一个“地球村”上的整体,正日趋面临着严峻的生态环境恶化、自然资源枯竭和人类生存危机,当代跨国公司在寻求全球利润最大化的过程中,逐渐意识到自己必须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从过去的股东价值最大化提升到包括股东、人类社会和自然生态环境在内的全球公司责任体系,推崇绿色管理,以期逐步改善全球经营环境,并给社会和公众留下良好的企业公民形象,促进公司全球长远战略目标的实现,这也标志着跨国公司向全球公司转型的完成。全球经营将成为跨国公司发展的常态。 (二)生产经营体系日趋全球化、网络化 随着中国、印度、俄罗斯、巴西等全球新兴经济体的迅速崛起,欧盟统一大市场的形成,以及互联网革命带来的时空距离的缩短与拉近,全球市场竞争强度不断加大,产品生命周期越来越短,驱使跨国公司在追逐规模经济性与范围经济性的同时,更加看重速度经济性与网络经济性。在遵循全球本土化战略的思维模式和全球产业价值链最优配置的原则下,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进行了诸如通过兼并收购、战略联盟与战略性外包等手段,跨国公司将经营重点转向全球产业价值链中附加价值最大的研发与营销服务环节,放弃或退出附加值低的某些制造组装环节,将其转移到全球新兴市场或最适合加工组装的国家、地区,并按照自己的

中国走出去的对外投资战略(上)试卷答案说课讲解

中国走出去的对外投资战略(上)试卷答案

中国走出去的对外投资战略(上)试卷88分答案 [考试时限]:60分钟 [及格分数]:60分 [考试说明]: 1、纵向并购是以扩大规模,降低边际成本为核心的行业内并购。 正确 错误 2、绿地投资是指跨国公司通过在东道国新建厂房、设备的方式建立企业,实现对东道国的投资。 正确 错误 3、按人均计算,截止2009年,中国人均海外投资额不到全世界人均海外投资额的5%。 正确 错误 4、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管理体系在1980年建立,之后持续改进。早期的监管严格、限制多,近期的变得更加自由化。 正确 错误 5、根据本讲,对外投资的目的在于对该企业的经营管理具有有效的发言权。 正确 错误 6、根据本讲,铝是我国最为紧缺的大宗有色金属商品之一,对外依存度长期保持在65%左右。 正确 错误 7、根据本讲,中国从七十年代末的改革开放到现在已经成为世界贸易第一大国。 正确 错误 8、根据本讲,中国现在目前对外投资的额度仅仅相当于丹麦的水平,略微低于我们中国台湾省的水平。 正确 错误 9、根据本讲,改革开放初期,中国企业发展的重点是从市场经济向计划经济转变成为真正的企业主体。 正确 错误 10、本讲认为,中国对外投资在起步晚基数小的情况下,对外的政策应该是逐渐考虑到从一个贸易地国开始转向对外投资的阶段。 正确

错误 11、中国最大制药企业三九集团的海外投资基本上属于市场获取型的模式。 正确 错误 12、跨国并购是()的一种方式。 区域直接投资 区域间接投资 国际直接投资 国际间接投资 13、按照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的定义,收购境内企业()以上的股权,就使境内企业的资产和经营的控制权转移到外国企业。 10% 20% 30% 40% 14、(),中国第一次进入全球十大投资者之列。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15、从2004-2008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年增长率为()。 50% 70% 100% 130% 16、(),国家提出了“走出去”的战略,对外投资批准简单化、地方化。 1999年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17、中国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999年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18、根据本讲,中国在投资的区域上布局最多的()。 非洲 欧洲 亚洲

中国企业走出去问题与应对策略

1.中国企业走出去面临的问题 1.1政治阻力 中国企业走出去最难应对的是来自东道国政府的阻碍,当东道国政府不管出于什么目的和意图,如果对我国企业的态度是一种害怕、歧视、遏制的态度时,中国企业的立足将是很难的问题,更不要说是谋求更大的发展了。 1.2法律与行业标准 中国企业走出去比较担心的是自己的产品或者服务等与东道国的法律或者行业标准差距甚远,这样就给了东道国政府或者同行一个很大的借口,中国企业的生存也是很困难的。国外的市场竞争环境让中国企业走出去受到很大的压力。 1.3文化、宗教环境 国内与东道国的文化宗教环境截然不同是,企业的适应能力将会影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有的时候,甚至是一小部分人的意见也会左右企业的未来。 1.4管理问题 中国企业走出去由于自身的能力等各方面条件难以适应东道国的竞争环境,这对一个企业来说是很痛苦的。还有就是适应能力和本土化的能力,对企业的生存至关重要。 1.5国家稳定性 这是一个比较敏感的问题,而且有的时候还很难预测,企业本身又不可控。这就给企业在海外生存带来很大的不确定性。最糟糕的也许是血本无归,甚至危及生命。 1.6汇率问题 中国企业走出去也受到中国与东道国的汇率稳定和结算方式的影响。 2.中国企业走出去成败分析 在过去25年,INSEAD商学院教授斯图尔特?布莱克和他的同事一直对日本企业的兴衰进行跟踪研究,并写成了《国际化的前车之鉴》一文,值得中国企业借鉴。斯图尔特?布莱克发现:推动日本公司早期成功的因素,恰恰也是导致了它们在海外市场失败的因素。这些成功因素分别包括:1、忠于自己的“经营之道”;2、孤立的国内市场;3、驯服的劳动力队伍;4、同质化的高管团队。这些日本企业的成功因素和目前中国企业的成功因素非常相似,这些成功因素会不会导致中国企业国际化的失败因素,值得警惕! 3.解决措施: 3.1企业研究和制定“走出去”的阶段性战略目标和规划。 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特点,不同阶段的目标和任务也不一样,应该采取不同的对策,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3.2知己知彼 企业应该有选择地走出去,必须对东道国的政治、法律、文化、宗教等环境进行充分的调查和深入理解,结合自身的特点和能力进入才能减少不必要的不确定性风险。

中国企业走出去方式以及成功例子

中国企业走出去方式以及成功例子 1, 怎么样的中国企业才可以成功走出去? 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始于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WTO)之后,开始规模不大,2002年和2003年还不到30亿美元。“入世”五年后,中国企业对外投资急剧扩大。最近四年来,中国企业每年对外投资都在600亿美元左右。“入世”十年来,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累计达到3124亿美元。中国跨国公司已经成为全球成长最快的跨国公司群体。我们为中国跨国公司迅速成长叫好,同时,也深感其走向世界的道路之艰难。 四大挑战 “冷战”后全球市场逐渐形成,传统的跨国公司已经或正在转型为全球公司。它们适应经济全球化潮流,调整了全球战略,完善了全球管理和治理结构,强化了全球责任理念,从而大大提高了全球运营和竞争能力。相比之下,中国跨国公司刚刚走出国门,面临的是全球化时代新的竞争环境、新的竞争规则。中国跨国公司不得不从跨国经营一步迈向全球经营。 中国的跨国公司往往面临以下几个方面的挑战。 (1)缺乏适应全球化发展的投资战略 《2011年世界投资报告》显示,进入世界最大的100家非金融类跨国公司排名的跨国指数平均值约为60%;进入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排名的100家公司的跨国指数平均值高达52.1%。中国九家跨国公司入榜,它们的跨国指数平均值是24.5%。中石油的跨国指数还不到3%。这种情况说明,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产、全球市场份额占有和全球人才使用等方面,中国公司与先进的全球公司差距巨大。其根本原因在于缺乏清晰、长远的全球经营战略和全球配置资源的能力。 (2)缺乏适应全球化经营的管治结构 上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公司的跨国公司股权结构出现了变化,海外股东逐渐增加,国际持股比例不断攀升。在公司治理结构方面,很多跨国公司都建立了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化的董事会;在管理结构方面,不少全球公司已经从过去的中心辐射式管理调整到全球网络式管理。这种管理结构在集权与分权间取得了有效的平衡和协调,能及时应对变化中的市场。 中国的跨国公司基本上还是以母国为中心辐射若干国家子公司的中心辐射式管理,很难适应高度复杂、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 (3)缺乏适应全球化发展的责任理念 进入新世纪以来,全球公司强化负责任的商业行为,其承担的责任从过去的股东价值最大化,提升到包括股东、社会和环境责任在内的公司责任体系。这意味着,企业不仅为公司股东负

中国企业“走出去”优劣势分析及战略选择

中国企业“走出去”优劣势分析及战略选择 ——理事、北京仁达方略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李亚丽 摘要: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指出,要坚持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按照国际商业规则到境外投资,扩大互利合作和共同开发。这将是我们长期实行的重要战略。中国企业应在“走出去”发展战略的指导下,发挥优势,制定逐步占领国际市场的多种策略,实施多渠道、多层次、多方式相互交织的战略。 关键词: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 开放经济的条件下,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集团化和政治多极化格局的形成,中国要想谋求更大的发展,必须要以更加积 极的姿态“走出去”。 一、“走出去”战略的理论依据及内涵 1、“走出去”战略思想的提出并不是偶然的,它有深厚的思想理论渊源,马克思的世界市场理论就是这一战略思想的理论基石。 在1848年的《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指出:“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在这里,马克思对世界市场已经有了比较系统的阐述,并指出,这一世界市场并不仅表现在经济领域,而且表现在文化的、伦理道德的和政治的领域,其发展的结果是相互依赖的加强,民族的局限性和区域的封闭性被最终打破,世界从而走向一体。任何国家都不可能在自给自足、闭关自守的情况下高速发展其经济,都必须参与到世界市场中去。况且,社会主义本身要求在世界市场基础上实行普遍的交往和全面的开放发展。“走出去”战略正是积极参与世界市场的一个重大举措,也是世界市场发展的一种必然势。马克思的世界市场理论是“走出去”战略的理论基石和思想渊源。

2、“走出去”战略的内涵 “走出去”战略又称为国际化经营战略、海外经营战略、跨国经营战略或全球经营战略。 从微观层面讲,“走出去”战略是国际化经营战略,实施主体是各类企业。从宏观层面讲,“走出去”不仅是企业战略,更是国家战略,中国通过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更大程度地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市场竞争。 实施“走出去”战略就是鼓励和支持有比较优势的各种所有制企业进行对外投资和跨国经营,主动参与各种形式的国际经济技术合作,拓展国际市场,培育跨国公司,增强国际竞争力,为经济发展开辟新的空间,并促进我国与其他国家和地区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二、我国企业“走出去”的优势 1、区位优势 一是资源区位,部分资源的区域专有性和区位指定性,形成比较明显的发展优势;二是产业区位,中国的企业总体上是以资源为依托发展起来的,资源的比较优势形成企业的竞争优势(而对特殊资源的开发则形成企业的特殊优势);三是市场区位,中国市场既有与世界市场的同一性,也有其区域市场的独特性,创造了需求的多样性,构成市场的区位优势。 2、政策支持优势 由于特殊的成长背景,中国企业在政策支持方面具有自己的优势。特别是在改革开放的经济条件下,有效利用各种规则和政策支持,仍是中国市场经济和企业发展的重要特点。 3、要素禀赋优势

中国企业走出去

08国二 802065244 计秀平 中国企业外向并购“走出去”所面临的障碍及对策 摘要:中国企业走出去是大势所趋,但是走出去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除了要面对企业自身的制约因素外,还要学会应对国际复杂环境。此时,并不应该自闭,而是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敢于直面困难,把中国企业的国际道路拓宽伸展。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中国企业活动的国际化是国际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必然选择,然而国际化经营的企业面临着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企业在决定将业务向国际市场扩展之前,必须全面而充分地了解国际环境的现状和发展动态,这是国际化经营战略获得成功的前提和基础。而且,当前中国所面对的国内外环境也发生了巨大变化,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迅速推进,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对中国的影响越来越大。尤其是在中国加入WTO以后,国际贸易、国际货币体制规则对中国的影响日益加深,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等贸易伙伴对中国的经济政策日益关注。中国的一举一动都对世界政治、经济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但中国在世界经济舞台上参与竞争,对贸易伙伴来说不仅是一种机遇,也引起了国际社会对中国飞速发展的担心,发达国家担心中国对其国内市场造成冲击,威胁现有的世界经济利益格局,发展中国家在获得中国飞速发展带来的巨大收益的同时,也担心中国对其国内产业的竞争与冲击以及对世界市场的争夺。 因此,在国内外政治、经济环境剧烈变化,利益关系复杂多样的背景下,为了实现国家利益最大化,促进经济社会的健康平稳发展,就需要在跨国并购过程中调整我们的战略,将互利共赢的理念贯彻到具体的并购交易中,深入剖析全球并购格局,敏锐把握跨国并购新趋势,遵守跨国并购相关规则,保护合作者权益,扩大并购相关各方利益汇合点。在推进跨国并购的过程中,不仅要考虑企业自身利益,还要考虑到中国应该担负的国际责任和义务,帮助发展中国家提升经济发展能力。妥善处理跨国并购中的摩擦,使中国成为完善国际贸易和金融体制,推进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的重要力量。 面对一浪高过一浪的跨国并购浪潮,虽然中国企业也在跃跃欲试,但客观地来分析,中国企业在借助外向并购“走出去”方面,尚有一些障碍需要克服,在所有障碍中,以下几类因素联系在一起的障碍最为明显: 第一类: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的障碍。虽然我国经过了二十多年的快速发展,但目前仍然属于发展中国家,工业化虽获突破但尚未完成。由此决定了中国经济与当代跨国并购主体经济即发达的工业化经济存在诸多差异,其中直接限制中国企业跨国并购能力的差异有以下几点: 1.经济实力差异,这决定了中国企业无法成为跨国并购的主宰力量。前已论及,当代跨国并购主体经济为发达的工业化经济,其中美国与欧盟两大经济实体实际上主宰着全球并购资本流动。而中国仍需进一步努力。 2.产业结构差异,这决定了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主体产业与国际流行产业相悖。当代国际并购的主体产业为第三产业,这与发达国家产业结构的特征相一致。再加上制度改革滞后等因素,中国的“三产”国际竞争力当最弱,这决定了我国

(战略管理)企业战略管理分析

企业战略环境分析 企业: 易初莲花 小组: 兔八哥组 组长: 赵青青 组员: 王海燕夏彬 马静静陆佳 宋疏雨周成 周彬彬

易初莲花战略环境分析 一. 宏观环境分析 (PEST分析法) 1、政治因素 一方面,对于所有准备投资的工商企业来说,投资地区的政治稳定是需要 首先考虑的因素,如果社会处于动荡之中,即使该地区具有较好的商机,企业 出于安全考虑一般也不会进行投资,在这一点上大型连锁超市也不例外。而徐 州市目前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迅速,非常适合大型超市的发展。 另一方面,由于大型超市的竞争能力强、商圈半径大,这类超市的开办会 极大地影响周边的商业格局,也会给当地带来诸如失业、垄断等一系列问题, 所以大型超市每开到一地往往会受到政策甚至是法律的严格限制。近期,对于 新劳动法实施对劳动力密集型的超市连锁业的影响,《新劳动法》实施后,对 超市连锁业确实带来了一定的人工成本压力。 加之近两年来,超市物价持续上涨,国务院常务会议已经明确了四项政策 措施来抑制当前的物价上涨,徐州市更是鼓励超市推出便宜蔬菜,物价部门 已经拟定了发给各大超市、卖场的政策提醒函,要求其明码标价、规范定价, 不哄抬物价、串通涨价,近期将开展专门的价格检查,如果发现价格违法行为,将给予严厉的处罚。另外,徐州物价部门还鼓励各大超市从承担社会责任的角 度出发,推出价格惠民的大众菜。这样给超市行业的利润带来了很大的影响。2、经济因素 2008年4月,我国CPI创8.5%新高,徐州市也是同期增长。CPI高位运行 对超市行业起到了推动作用,其主要表现为两方面:一方面,CPI走高,进价

和销售价格同时上涨,在毛利率不变的情况下,毛利额能够实现增长;另一方面,消费者有买涨不买落的心理,价格上涨,消费者购买冲动也会加强。CPI 走高对行业的发展起到了一个正面的拉动作用。 一般大型超市能否生存取决于当地的人均收入水平和消费市场状况。如果 该地区人均收入水平低,失业率高,消费市场低迷、萎缩,将会直接影响大型 超市日后的经营业绩。此外,人口规模也是决定一个地区整体购买力水平的重 要因素,而徐州地区人口众多,经济发展很快,大型超市的发展空间很广阔。 最后,交通设施状况和人均汽车保有水平也同样决定了大型超市开业后客 流量的大小,这关乎企业的经营业绩和具体经营模式的选择。徐州的交通设施 状况还是比较令人满意的,能够保证正常的超市物流的需求;而徐州的汽车保 有水平也是相当可观,这足以提供足够大的客流量。 3、社会因素 大型连锁超市在扩张过程中也会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其中包括当地的民 风民俗、购物习惯、人口因素等等。 首先,因为大型超市作为零售企业直接为广大消费者服务,所以经营活动 必须要适应当地居民的购物习惯;其次,由于企业的大部分员工都从徐州本地 招聘,因此在管理风格方面要做出相应的调整;最后,因为大型超市经营的多 数商品需要在当地采购,所以与供货商的合作方式也要入乡随俗。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居民收入增加,消费水平提高。在宏观调控和经济 内在动力的推动下,徐州市城乡居民收入稳步提高,消费质量和消费层次进一 步提升,这些都有力地刺激了消费需求。在以易初莲花为核心的经济商业圈里,人口密集,社区众多,同时有着中国矿大坐落在一旁,这使得易初莲花周边拥 有了大量的常住人口,而且交通便利。周边居住小区的集聚为易初莲花带来了 大量的顾客。加之有中国矿大的存在,使得易初莲花的顾客总体文化素质较高,所以对商品的质量要求也较高。 4、科技因素

走出去的中国企业

“走出去”的中国企业 在即将跨入对外直接投资元年之时,冷静下来全面分析和判断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实际状况和所面临的对内对外形势。在认识到所取得成绩的同时,中国企业更应清醒和深刻地认识到“走出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教训。 记得英国众多企业被美国“大牌”超越时,美国总统罗斯福在1910年时写过这样一段话:“现在英国杂志上的广告给人们的感觉就是,一个典型的英国人,会在英格索尔(Ingersoll)闹钟的闹铃中醒来,用吉利(Gillette)的刀片刮胡子,用凡士林(vaseline)发型水打理头发,穿上箭牌(Arrow)的衬衫,跑到楼下吃桂格燕麦片(Quaker),搭配加州无瓜果,再来上一杯麦斯威尔咖啡(MaxweⅡ),然后搭乘西屋有轨电车(Westinghouse)到办公室,坐奥迪斯(Otis)电梯进到办公室,陪伴他一整天工作的是Walden牌钢笔和爱迪生电灯泡(Edlson)的灯光。” 那么想象一下,中国的企业品牌若干年后,在美国报刊杂志广告上,会不会出现一段这样的文字:一个典型的美国人,早上起来打开TCL的电视,观看中央电视台九套(CCTV-9)的英语新闻,用霸王洗发水沐浴,穿着三枪内衣、七匹狼的衬衫,到楼下用格兰仕面包机烤好利来面包,吃南方黑芝麻糊,然后开着比亚迪去上班,一整天都用联想的笔记本电脑,办公室装的是海尔空调,喝的是娃哈哈非常可乐。 如今,不仅是塑造品牌,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动力也已着眼于海外,本刊综合整理了几家国内知名企业海外投资路径,以期对将要和正在“走出去”的中国企业有所借鉴。 华为:跨境整合是一项高风险工作 2011年底,华为总裁任正非发文《一江春水向东流》,虽然在多数人看来,文章的主题是交接班,正如文章副标题指出的那样――为轮值CEO鸣锣开道,但也有不少业内人士指出,这篇文章可以看作是第二篇《华为的冬天》,让已经与世界第一咫尺之遥的华为人更清醒地看到危机与挑战。 “经济越来越不可控,如果金融危机进一步延伸爆炸,货币急剧贬值,外部社会动荡,我们会独善其身吗?我们有能力挽救自己吗?我们行驶的航船,员工会像韩国人卖掉金首饰救国家一样,给我们集资买油吗?历史没有终结,繁荣会永恒吗?”任正非在最近的这篇文章中发出一连串的疑问。 国际化程度有限是华为成功躲过2000年IT泡沫的重要原因,但也正是那一场危机,让华为趁机在国际市场站稳脚跟。如今,因为国际化程度高达80%,华为的发展已经与国际经济的波动息息相关。 “2000年的时候,我们管理层知道有危机,但感觉跟华为没有特别密切的关系,到2008年发生经济危机的时候,我们就无比紧张,世界上的每件事,甚至是地震、水灾都有可能跟我们有关,这是我们走出去带来的必然结果。”华为副董事长郭平表示。 华为的海外发展之路分为三个阶段:走出去、国际化和全球化。而当年华为决定国际化的最初原因,是为了活下去。 据了解,1998年的时候,国内电信运营商正在酝酿第一次重组,几个运营商都在忙内部重组,“谁都不订货,我们的产品和设备卖不出去,所以逼迫我们往外走,找市场。这是我们最早走出去的内在动力。”郭平说。 真正开始走出去的时候,海外之路的困难和复杂远超当初的想象。 “刚走出去的时候,我们是‘两眼一抹黑’。”郭平说,那种感觉类似于把人空投到了某一

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的过程

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的过程 中国企业在国外已经有七万两千多家,总投资额达到了101亿,但是同时我们也有对外承包的工程,以及对外劳务的合作。整个投资与我们全球所谓的境外投资相比,还是一个非常小的份额。实际上到2002年年底,中国大陆境内,差不多直接销售了海外投资差不多是4500亿美元,全球差不多是71000亿美元。我们自己对外的投资,协议投资金额不超过100亿,差不多只占0.1%。而且谈起中国来,我们非常自豪的一点,我们这么多年,我们的出口非常好,但是如果我们细细来分析这些数据的话,在2002年的总数的出口贸易当中,实际上我们的加工贸易,占到了1800亿美元,占总出口的55%。 这里给大家举一个例子,实际上如果我们来理解的话,加工贸易只是占整个商品价值当中非常小的一部分。这个例子在某种程度上,说明了我们有些企业的状况,尤其是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的状况。比如说我们在美国,或者是加拿大买一个牛仔裤,差不多是40块到50块美元的样子,但是我们中国企业挣多少钱呢,我们差不多是卖两美元给他们。实际上整个价值链当中的很大一部分,是由负责品牌,负责设计,负责管理的美国企业,以及负责分销的一些代理公司所挣到了。我们实际上所挣的,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如果我们中国企业能够走出去,用高附加值的方式走出去的话,那我们的出口,我们引以为自豪的出口贸易,对海外的投资会极大的加强。 另外一点,目前来说,我们很多中国的企业在海外投资,都不是非常非常理想,这里不太方便举例子,但是我们很多人都知道,目前很多中国,尤其是国际投资企业,在海外投资都有很多很惨痛的教训,我们公司最近和一些国内企业合作,很多人在饭桌上谈起来的,都是多少千万很容易就没有了。我们现在引以为自豪的,TCL在海外的投资,很多人反应也是有宣传的味道。我们听说TCL的投资在越南是成功的。 为什么这么多的企业在往外走的过程当中,有这么多的问题和困难。最明显的问题,现在我们国家审批的程序非常的复杂,海外的融资,包括在境外投资都是非常的困难,这些都是政策上的原因。很多的方面,作为研究人员来讲,我们会从另外的角度来看一下,为什么我们很多企业在海外的投资是失败的。总结起来一条是立项不够科学,很多在海外的投资,决策的过程当中,对于当地的政治,经济,社会,以及技术环境都缺乏比较细致的了解,以及对于产业环境,价值链都有认识上的不足,对于供应商,竞争对手,用户,新进入威胁和替代者威胁没有系统的分析。很多的时候,很多的交流当中,我们感觉到,很多的决策都是依靠领导人出国的考察,更大的程度上,依靠领导人个人直觉来做决定的。这样的一种决定,在中国开创企业的过程当中,各种原因吧,它可能在某些程度上,是可以取得成功的。但是在一个比较成熟的市场经济的社会,靠这种决策的话,会很容易头破血流的。 我们很多的家电企业在北美投资办厂,有的人到墨西哥,有的人到美国,他们认为北美的经济圈比较大。但是在北美的直接成功,人工成本非常贵,使我们中国的企业的优势在北美生产来说的话,都已经失掉了。还有任人唯应该去发展中国家投资生产,很多人做过系统的了解,发现越南表面上有工资优势,但产业配套能力极差,制造的综合成本未必比珠江三角洲低。所以我们在海外扩张并不等于在海外生产。我们国内很多的企业,在市场经济完善的过程当中,可以依赖某些方面的优势,跟着三板斧政策取得成功,模仿,跟随降价。依靠政策和历史的原因取得成功。还有就是走向海外,我们需要一些科学和营销的策略,这里面有很多的营销。无论你是想在海外建厂,想出口,贴牌生产,还是想创造自己的牌子,这些都是你在走出去之前,所需要解决的营销上的问题。这些是第一个方面的问题,就是我们国内的企业,在国外,这种营销策略上,有一些这样的问题。当然还有一些,我在这里不想多说了,是属于内部管理不当。比如说没有很好的人才管理系统,财务审计上也有一些问题,比如说有一些各种各样的笑话都会有。 我曾经在一个国家机关工作过,当时我们有二、三十个人,我们是做信息咨询提供的,我们差不多有十几年的时间,我们一些人积累了一些财富,在香港成立了一家公司,但是后来我们当时几年之后,四、五年前有一个香港的负责们,不知道怎么染上了赌博的习惯,就把一千多万人民币,还有差不多几套房子在香港都输给澳门的赌场,这样的例子我们会听到很多很多,这些都是跟内部管理不当有很大的关系。 关于内部管理,有一些很好的模型,可以来解决一些问题,这里面一个简单的就是,在管理人的风格,不同的价值观,人员,战略,以及技能方面,我们想想我们中国的企业,国营的企业在很多的方面,都还是比较欠缺的。 我们也在这里,我也想引用几位我们业内的专家讲的几句话,林毅夫曾经说过缺乏经验,好大喜功,缺乏人才,官僚作风,激励机制不健全和资本外逃是海外投资失败的国有企业的六大通病。罗兰贝格咨询公司做过一个详细的研究报告。中心的一句话就是说,很多的中国企业在海外投资都是失败的。因为他们还没有一个清晰的战略重点,带着很浓厚的机会主义色彩,同时缺乏人才,也是他们走向海外之后失败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我在前面讲了一大堆,就是中国企业在海外,到目前的状况,以及所碰到的一些困难。我想,我们在今天的中国,很多人已经感受到了海外的企业对于中国的投资,我们已经享受到了由于他们的投资所带来的经济的成长,所带来的社会的繁荣。我们想看一下,他们为什么在中国能够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我们

中国企业走出去问题与应对策略

1.1政治阻力 中国企业走出去最难应对的是来自东道国政府的阻碍,当东道国政府不管出于什么目的和意图,如果对我国企业的态度是一种害怕、歧视、遏制的态度时,中国企业的立足将是很难的问题,更不要说是谋求更大的发展了。 1.2法律与行业标准 中国企业走出去比较担心的是自己的产品或者服务等与东道国的法律或者行业标准差距甚远,这样就给了东道国政府或者同行一个很大的借口,中国企业的生存也是很困难的。国外的市场竞争环境让中国企业走出去受到很大的压力。 1.3文化、宗教环境 国内与东道国的文化宗教环境截然不同是,企业的适应能力将会影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有的时候,甚至是一小部分人的意见也会左右企业的未来。 1.4管理问题 中国企业走出去由于自身的能力等各方面条件难以适应东道国的竞争环境,这对一个企业来说是很痛苦的。还有就是适应能力和本土化的能力,对企业的生存至关重要。 1.5国家稳定性 这是一个比较敏感的问题,而且有的时候还很难预测,企业本身又不可控。这就给企业在海外生存带来很大的不确定性。最糟糕的也许是血本无归,甚至危及生命。 1.6汇率问题 中国企业走出去也受到中国与东道国的汇率稳定和结算方式的影响。

在过去25年,INSEAD商学院教授斯图尔特?布莱克和他的同事一直对日本企业的兴衰进行跟踪研究,并写成了《国际化的前车之鉴》一文,值得中国企业借鉴。斯图尔特?布莱克发现:推动日本公司早期成功的因素,恰恰也是导致了它们在海外市场失败的因素。这些成功因素分别包括:1、忠于自己的“经营之道”;2、孤立的国内市场;3、驯服的劳动力队伍;4、同质化的高管团队。这些日本企业的成功因素和目前中国企业的成功因素非常相似,这些成功因素会不会导致中国企业国际化的失败因素,值得警惕! 3.解决措施: 3.1企业研究和制定“走出去”的阶段性战略目标和规划。 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特点,不同阶段的目标和任务也不一样,应该采取不同的对策,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3.2知己知彼 企业应该有选择地走出去,必须对东道国的政治、法律、文化、宗教等环境进行充分的调查和深入理解,结合自身的特点和能力进入才能减少不必要的不确定性风险。 3.3理性思考 中国企业走出去要学会理性思考,不能盲目,选择恰当的进入方式。 3.4自我保护 参与国际竞争就必须首先学会保护自己,懂得通过合法有效的方式维护自身权益。 3.5苦练内功

企业战略管理案例分析

三、案例分析 1、TCL公司所拥有的资源和机会及战略 (1)在企业战略中,总体是要发展的,但并不是每一项业务都要采取发展的态势,总体的发展要以某一种或几种业务为主(2)在一定时期企业必须采取收缩战略,收缩战线,以使主要业务取得重大成功。(3)战略收缩的条件有两种,一是企业的几种业务前景不明或不乐观,另一种是企业遇到了更多好的发展机遇,收缩一些盈利水平不高的业务更有利可图 2、美国红十字公司的业务使命是: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提高自力更生的能力和对别人的关心程度;帮助人们避免意外事故,为意外 事件做好充分的准备,处理意外事故。根据该公司对其业务使命简要回答对企业使命表述的认识。 答:企业使命一般包括三个方面:企业生存目的、企业经营哲学和企业形象。企业的使命应当比较宽泛以使企业有创造性的发展空间。 企业应当明确自己能够为顾客提供什么样的价值。 3、福特公司在应付账款方面的标杆学习,根据上述资料谈谈如何做好企业的内部环境分析。 答:(1)内部环境分析的核心是要确定企业的主要优势和劣势,而发现自己的劣势更加重要。(2)内部环境分析要针对主要的竞争对手。 (3)针对主要的差距提出改进的办法。(4)当企业在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时,更要通过各种渠道寻找自己在具体某一方面的劣势。 4、简述你对企业核心能力的理解 核心能力是指居于核心地位并能产生竞争优势的各种能力和知识。只要能为企业长久使用且不为其他企业模仿的能力是核心能力,能够成为企业利润源的能力也是核心能力,核心能力不等同于核心技术,关键是能为自己所特有,并能在整个价值链中占有不可替代的一席之地。 5、硫酸行业的经济特征 (1)该待业属于进入壁垒较低,退出壁垒也较低的行业,是比较典型的具有稳定低利润的行业(2)由于该行业中企业的市场范围的有限性,对于潜在的进入者来说,现有企业的瓜是比较强的。(3)由于行业中的产品受地域限制,因而现有企业之间的竞争不是很激烈。 (4)由于行业处于成熟期,市场增长缓慢,因而市场吸引力不是很强。(5)由于买方选择的余地较小,因而讨价还价的能力都不强。 6、"菁菁校园" 答:1、"菁菁校园"要想继续开展下去,就必须把赢利性项目和非赢利性项目结合起来。在非赢利性的理解上,不能太僵化,非赢利机构不是免费机构,因此,"菁菁校园"的动作要遵循市场的规律。2、要想赢利性和非赢利性项目结合发展,必须做好项目组合规划,重新定位,非赢利项目主要集中在假期,作为对品牌的宣传。周期短的课程削减,增加规模大、周期较长的项目,来适应假期的长短;费用标准也可以适当提高。3、管理问题突出表现在课程安排和师资队伍的管理上;利用价格杠杆来调节课程安排,淡季可以价格优惠,避免与特殊课程的冲突;避开学生寒暑假,在其他时间为社会专业团体提供比赛、训练的场地和设施。将其办成自力更生的项目。统一协调这三个部门之间的任命关系,使其相辅相成,共同发展。未来将变得越来越光明,走上规范化稳健发展的道路。 7、莱凯公司根据上述资料,你认为莱凯公司应当采取哪种竞争战略,采取该种战略应具备什么条件? 答:该公司应该采取差异化的集中化竞争战略。目标集中化战略应具备的条件是:其他的竞争对手不打算实行集中化战略,企业的资源有限,行业存在差异化的需求,该细分市场容量足够大。 ▲★案例分析1 宜家出走马甸变脸 宜家在马甸15000平方米的店面,创造出5.4亿元/年的销售额。 这个世界500强将在明年年初搬离马甸,引起了媒体和社会的广泛关注———既关心宜家的前景,也关心马甸的发展趋势。 马甸曾经被北京市商委规划为北京市十个商业中心的一个。马甸经历过两次辉煌,一次是在亚运会期间,马店是亚运会商品集散地,那时大众和社会对马甸作为商业中心有了初步认识。第二次是在马甸被大规模开发以后,特别是宜家进驻以后,形成了马甸商业上真正的繁荣。 据了解,宜家在选址上有两点必备的条件,第一,必须处于交通要道。马甸地区有四通八达的交通,马甸立交桥交通流量巨大。 第二,宜家在世界各国的发展,物业都是自己的,不采取租用的办法。宜家初进北京,在马甸破例采取了租赁的方式来开店,也证明了马甸的商业价值。 宜家出走可能基于三个原因:一、15000平方米营业面积已不能满足经营需求;二、宜家失去了在马甸的定价权,成本为王的经营理念使宜家难以接受马甸区域日益成熟带来的租金上涨的成本压力;三、马甸由纯商业向商业与商务结合的大势,已使宜家失去了小资定位的环境土壤。 商业和商务应该是互为表里,相辅相成的,不同的业态,对商务的支持也各不相同。从这个角度来说,宜家“出走”也许意味着这个区域的商业或商务价值的新陈代谢。 宜家搬走不一定是坏事,通过马甸商业的重新整合和洗牌,让市场来检验马甸区域真正的商务和商业价值。 (1)根据宜家在选址上的两个条件,谈谈你对企业战略的认识。 (2)根据上述资料谈谈你对战略实施的认识。 参考答案: (1)企业战略的制定必须正确确立自己的经营定位,即目标顾客群,宜家之所以定位于交通要道,是针对自提货物和追求低价格的顾客;自己经营物业主要是为了降低成本。 (2)战略是由一定的产品和市场定位组合体现的,没有明确的产品(服务)与准确的市场定位,企业会失败。战略制定后,一般不应朝令夕改。战略是动态的,战略制定时的环境条件发生改变,要适时调整。 ▲★案例分析 2俄亥俄州牛排包装公司 在牛排包装行业中,传统的成本链包括:在分布很稀疏的各个农庄和农场饲养牛群,将这些活牛运到劳动密集型的屠宰场,然后将整块牛排送到零售商处,它们的屠宰部再把牛排砍的小一些,包装起来卖给购物者。俄亥俄州牛排包装公司采用了一个完全不同的战略改造了传统的价值链,建立大型的自动化屠宰场,并将屠宰场建在便于经济运输牛群的地方,在加工厂将部分牛肉砍成更小一点从而数量会随之增多的牛肉块,之后装盒,然后再装运到零售商那里。该公司的人认为,牛群运输费用在传统价值链下是一个主要的成本项目,但现在可以因减少了长途运输而大大减少了;同时,不再整块运送牛肉因而也减少了高额的牛肉废弃,大大减少了出厂成本。该公司采取的战略非常成功,从而取得了美国最大的牛肉包装公司的地位,一举超越了先前的行业领先者。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