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曲美他嗪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分析

曲美他嗪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分析

曲美他嗪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分析
曲美他嗪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分析

曲美他嗪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曲美他嗪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Coronary heart disease and heart failure,CHD-HF)患者临床疗效。方法2012年5月~2013年5月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收治的78例CHD-H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9例。两组患者入组后予强心利尿、扩冠及控制血压等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曲美他嗪联合美托洛尔联合治疗,治疗4w后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有效率及心功能变化指标有无差别。结果治疗4w后,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4.87%,对照组为84.62%,试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和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等心功能指标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曲美他嗪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可显著提高CHD-HF患者的临床疗效,改善患者心功能。

标签:冠心病;心力衰竭;曲美他嗪;美托洛尔

心力衰竭型冠心病是指由广泛慢性心肌缺血、纤维化而导致心脏收缩力下降。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心脏扩大、心力衰竭为主,酷似扩张型心肌病,所以又称为缺血型心肌病。凡40岁以上的患者出现严重心律失常,若无其他疾病解释,则多半与冠状动脉硬化有关[1]。

1 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2012年5月~2013年5月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收治的78例CHD-H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9例(男48例,女20例),年龄53~75岁,平均64.5岁;均符合WHO冠心病心力衰竭诊断标准。

1.2方法两组患者入组后予强心利尿、扩冠及控制血压等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曲美他嗪联合美托洛尔联合治疗,治疗4w后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有效率及心功能变化指标有无差别。试验组:美托洛尔2次/d,起始剂量6.25 mg/d,根据临床表现逐渐增加剂量,最大靶剂量不超过100mg/d;曲美他嗪2~3次/d,20mg/d。

1.3统计分析数据分析采用GraphPad11.0软件完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治疗后组间比较采用来两样本均数t检验,定性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双侧P<0.05认为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临床有效率比较治疗4w后,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4.87%,对照组为84.62%,试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是指在静脉回流正常情况下,由各种心脏病引起的心排血量减少,因而不能满足组织代谢需要的综合征。心力衰竭时通常伴有肺循环和(或)体循环的被动充血,故又称充血性心力衰竭。按其临床表现可分为左心、右心和全心衰竭。 【诊断要点】 1.国内诊断标准 (1)隐性或无症状性心力衰竭 a.有器质性心脏病史。 b.有原发病症状,但无心力衰竭的症状。 c.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或X线胸片心房、心室扩大或心室肥厚,舒张或(和)收缩功能不全,左心室射血分数<50%,但无肺淤血表现。 (2)症状性心力衰竭 a.有基础心脏病的病史、症状和体征。 b.左心衰竭 症状:容易疲乏,运动耐力降低;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咳嗽、咳痰和咯血。 体征:心率增快,心尖部出现舒张期奔马律,两肺底或全肺出现干罗音和(或)湿罗音。 辅助检查:心脏扩大、心功能不全及肺淤血表现。 c.右心衰竭 症状:上腹部饱胀、肝区胀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黄疸,少尿、夜尿增多。 体征:发绀,颈静脉充盈或怒张,肝脏大和压痛,肝-颈静脉逆流征阳性,全身出现水肿,胸、腹腔积液和心包积液。 辅助检查:右心或全心扩大,心功能不全。 全心衰竭:左、右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同时存在。 2.国外诊断标准: 部分心功能不全病人特别是老年人可无典型心力衰竭的症状,而仅表现为疲倦、神志改变、恶心、食欲不振。此外呼吸困难、疲倦、

水肿等表现又并非心力衰竭的特征性表现,故心力衰竭的诊断应结合具体病情全面分析,对不典型病例可参照Framingham诊断标准(表*)。确诊心力衰竭应同时具备两项主要标准或1项主要标准和2项次要标准。 表* 充血性心力衰竭的Framingham诊断标准 1.主要标准 2.次要标准 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或端坐呼吸踝部水肿 颈静脉怒张夜间咳嗽 肺部罗音肝大 心脏增大胸腔积液 急性肺水肿肺活量比最大值降低1/3 舒张期奔马律心动过速(心率>120次/分) 静脉压升高(>16 cm H2O) 劳力性呼吸困难 肝-颈静脉逆流征阳性 3.主要或次要标准 治疗5 d内体重下降>4.5 kg 3.心功能分级:根据美国纽约心脏协会(NYHA)标准,目前国内外均采用。 心功能I级体力活动不受限制,日常活动无乏力、心悸、呼吸困难症状。 心功能Ⅱ级体力活动轻度受限,一般活动即有乏力、心悸、呼吸困难等症状。 心功能Ⅲ级体力活动明显受限,轻度活动即有上述症状。 心功能Ⅳ级不能从事任何体力活动。休息时亦有症状,体力活动后加重。 【治疗程序】 1.病因治疗:针对引起心功能不全的基础心脏病的病因给予适当的处理,如冠心病使用抗心肌缺血药物、进行血管重建术(介入或外科手术),瓣膜性心脏病外科手术治疗,介入或手术纠正先天性心脏病的异常,控制高血压等。病因治疗最大的障碍是发现和治疗过晚,很多病人常满足于短期治疗缓解症状,拖延时日至发展为严重的心力

心衰合并房颤治疗策略解析

心衰合并房颤治疗策略解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汤日波马长生“律”与“率”较量不止 近期公布的多中心、随机对照心房纤颤与充血性心力衰竭(AF-CHF)研究,纳入1376例有充血性心衰症状的房颤患者,并将其随机分为节律控制组和室率控制组,给予标准心衰治疗和抗凝治疗。受试者的左室射血分数≤35%。平均随访37个月的结果显示,两组心血管病死亡率、全因死亡率、卒中及心衰恶化发生率等均无显著性差异。 AF-CHF研究再次颠覆了医学传统认识。抗心律失常药物维持窦性心律的有效性不高,并且有增加死亡的风险,是AF-CHF研究未能获得预期结果的关键。节律控制未能降低死亡率的其他可能原因如下:①两组间抗凝药物的应用比例具有显著性差异,节律和室率控制组的口服抗凝药物的应用比例分别为88%和92%;②抗心律失常药物增加了死亡率,心衰猝死研究(SCD-HF)亚组分析显示,胺碘酮可增加纽约心功能Ⅲ级患者的死亡率,而AF-CHF研究中,八成节律控制组患者应用胺碘酮维持窦性心律;③两组间窦性心律比例相差不大。 然而,AF-CHF研究只能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应用目前的抗心律失常药物控制节律效果并不优于控制心室率,并不能证明窦性心律与房颤对心功能和死亡率的影响相当。事实上,在AF-CHF研究中,一成室率控制组患者因心衰加重被交叉至节律控制组进行治疗,反映了维持窦性心律的重要意义。 对于阵发性房颤或慢性房颤,无论采取节律控制还是室率控制策略,均应根据患者的血栓栓塞风险进行抗栓治疗。此外,对于老年、活动量不大及症状不明显的房颤患者,可采取室率控制策略。然而,研究显示,即使将心室率控制在理想范围之内,也不能改善患者预后。因此,对于绝大多数房颤患者,转复并维持窦性心律仍是应予考虑的治疗策略。 抗心律失常药物难以摆脱宿命? 胺碘酮是心衰合并房颤的一线抗心律失常药物,但AF-CHF研究发现,应用胺碘酮控制节律并不能使心衰患者受益,加之长期应用胺碘酮副作用明显且不能降低死亡率,使其在临床的广泛应用失去了立足之本。 近年来,胺碘酮的改良药物决奈达隆开始崭露头角并被寄予厚望。一项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显示,决奈达隆维持窦性心律效果显著优于安慰剂,并且不增加肺脏和肝脏的毒副作用,一时间决奈达隆声名鹊起。然而,最近发表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决奈达隆对中重度心衰患者抗心律失常治疗降低死亡率研究(ANDROMEDA)却使新型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希望破灭。 ANDROMEDA研究纳入627例收缩性心衰和左室收缩功能严重障碍者,给予其决奈达隆或安慰剂治疗2个月后结果显示,两组间全因死亡与心衰住院复合发生率无显著差异,但决奈达隆组患者死亡率显著高于安慰剂组(8.1%对3.8%),此外,决奈达隆组患者血清肌酐水平增高大于安慰剂组。因此,出于安全性方面的考虑,ANDROMEDA研究提前终止。至此,决奈达隆折戟沉沙,并未摆脱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宿命”,即抗心律失常药物难以确保安全、高效地维持窦性心律。 导管消融优越性尚待进一步研究证实 目前,多项观察性研究提示导管消融治疗可降低死亡及卒中发生率等,但尚待随机对照研究证实。 意大利一项研究对1171例症状性房颤患者随访900天后发现,与接受抗心律失常药物维持窦性心律者相比,接受导管消融治疗者的全因死亡率、心衰和缺血性脑血管事件发生率与房颤复发率均显著降低,且生活质量得以改善。美国一项研究对635例高危房颤患者进行导管消融后836天内,八成患者维持窦性心律,窦性心律是生存率的独立预测因素。 美国导管消融与药物治疗房颤效果比较研究(CABANA)正在百余家中心进行,该研究纳入3000例患者,旨在探索在降低总死亡率方面,导

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的介入治疗

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的介入治疗 1、概述 冠心病是导致心力衰竭的重要病因。中国心力衰竭注册研究结果显示,心衰的主要合并症发生明显变化,瓣膜病所占比例逐渐下降,高血压(54.6%)、冠心病(49.4%)及慢性肾脏病(29.7%)是主要合并症。 冠心病所致心力衰竭可分为由急性冠脉综合征所致的急性心力衰竭 和缺血性心肌病的慢性心力衰竭。冠心病合并心衰常预后不良,优化药物治疗是冠心病合并心衰患者治疗的基础,包括抗血小板聚集药物、他汀类药物、ACEI、ARB、β受体阻断剂、醛固酮拮抗剂等,在此基础上,需综合评估个体情况,考虑适当的非药物治疗,如血运重建、心脏性猝死预防、心脏再同步化治疗,以更好的缓解患者症状,改善患者预后。 2、冠心病合并急性心力衰竭的介入治疗 急性冠脉综合征时,因心肌梗死或大面积心肌缺血,或心肌梗死合并机械并发症,容易合并心力衰竭甚至心源性休克,国内有研究表明,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发生率为8-19%。

2014ESC心肌血运重建指南指出:①非ST段抬高型ACS患者:对于缺血极高危患者(难治性心绞痛、心衰、心源性休克、危及生命的室性心动过速或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推荐实施紧急冠状动脉造影(IC);②STEMI患者:对于因STEMI引起的急性心衰或心源性休克,建议直接PCI(与症状出现时间无关)(IB);③溶栓后管理:溶栓后出现心源性休克或重度急性心衰建议急诊造影并血运重建(IB); 2015ESC NSTE-ACS指南指出:①对于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或心源性休克、急性心衰患者推荐立即介入治疗(<2h)(IC);②对于LVEF<40%或充血性心力衰竭,推荐72小时内介入治疗(IA);2016中国PCI指南对NSTE-ACS及STEMI合并心力衰竭的建议同2015ESC指南推荐。 总之,对于冠心病合并急性心力衰竭,欧美及中国指南均一致推荐急诊行冠脉造影并急诊血运重建。 3、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的血运重建 3.1.CABG 或PCI的选择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均可用伴有慢性心衰的冠心病患者,但目前的证据多倾向于CABG。Marui A等2014年发表于Am J Cardiol上的CREDO-Kyoto PCI/CABG注册研究纳入3584例三支或左主干病变患者,分别接受PCI或者CABG治疗,5

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经螺内酯(小剂量)治疗有效率及不良反应评价

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经螺内酯(小剂量)治疗有效率及不良反应评价 发表时间:2018-06-12T11:49:14.803Z 来源:《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9期作者:李宗仁 [导读] 研究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经螺内酯(小剂量)治疗有效率及不良反应。 李宗仁 山东省威海市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04医院 264200 摘要:目的:研究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经螺内酯(小剂量)治疗有效率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我院100例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2016年8月-2017年12月)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将其依据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观察组2组,分别行中剂量螺内酯和小剂量螺内酯治疗,对比其两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概率。结果:观察组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6.00%,相比对照组更具有优势(P<0.05)。观察组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2.00%,低于对照组,2组间相比较,P<0.05。结论: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经螺内酯(小剂量)治疗有效率较为显著,且安全性较高,值得研究。 关键词: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螺内酯(小剂量);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 慢性心力衰竭是多种器质性心脏病的终末期表现,也是导致患者死亡率上升的重要因素[1]。冠心病为临床常见的慢性疾病,该疾病具有病程长和难治愈等特点,给临床治疗增加了困难。两者合并,易加重患者病情的发展,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2]。本院对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经螺内酯(小剂量)治疗有效率及不良反应进行分析,并总结分析结果(2016至2017年),具体情况见下文描述。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100例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2016年8月-2017年12月)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将其依据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观察组2组,各50例。 观察组-男、女占比各为21:29;年龄范围上限值79岁,下限值60岁,年龄平均值(69.59±1.02)岁。对照组-男、女占比各为22:28;年龄范围上限值79岁,下限值61岁,年龄平均值(70.22±1.35)岁。两组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年龄情况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2组患者入院后,根据其临床症状给予其对症治疗,如强心剂、血管紧张素、利尿剂、抗血栓药物等,并口服阿托伐他汀,初始剂量为每日10mg,后根据患者耐药性逐渐增加药物剂量,但每日最大剂量不能>80mg[3]。 1.2.1对照组治疗方法 本组患者采用中剂量螺内酯治疗,主要内容:每日一次,每次40mg。 1.2.2观察组治疗方法 本组患者实施小剂量螺内酯治疗,具体措施:每日一次,每次20mg[4]。 两组患者均治疗12周为一个疗程。 1.3观察指标 对比且分析两组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效果——将临床判断标准分为三大类,即显效、有效和无效,其中显效主要是指患者经治疗后,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有效主要是指患者经治疗后,临床症状发生显著改善;无效主要是指患者经治疗后未达到上述指标或病情加重。 对比且分析两组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乳腺增生、高血钾症)。 1.4统计学方法 用“%”的形式,表示2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用卡方值检验,在用SPSS20.0软件核对后,当2组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各指标数据有差别时,用P<0.05表示。 2.结果 2.1对比2组治疗效果 观察组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6.00%,相比对照组更具有优势(P<0.05)。见表1: 2.2 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概率 观察组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2.00%,低于对照组,2组间相比较,P<0.05。如表2:

关于胺碘酮治疗重度左心衰合并房颤

关于胺碘酮治疗重度左心衰合并房颤 发表时间:2017-05-02T15:33:18.250Z 来源:《医药前沿》2017年4月第11期作者:黄仁勇 [导读] 与常规抗心衰药物治疗相比更具优势,临床治疗无过敏与其它不良反应,是治疗重度左心衰合并房颤安全有效药物。 (资中县中医医院四川内江 641200) 【摘要】目的:胺碘酮治疗重度左心衰合并房颤的临床效果评价。方法:取72例我院2014-2015年接诊的重度左心衰合并房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依据临床治疗方法不同随机将纳入病例分为接受常规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的对照组与服用碘胺酮治疗的观察组,将本次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24h内AF转复率为86.1%高于对照组5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在重度左心衰合并房颤治疗中效果肯定,显著改善患者心功能提高24h内AF转复率。 【关键词】胺碘酮;左心衰;房颤 【中图分类号】R541.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11-0232-02 肺循环瘀血的缺血、缺氧,呼吸困难是重度左室心衰的主要症状表现。房颤是重度左室心衰的常见并发症之一[1],重度左室心衰合并房颤的主要症状表现包括胸闷气短、呼吸困难、心悸,临床治疗主要采取抗心衰与控制心律失常[2]。本文对我院2014-2015年收治的部分重度左心衰合并房颤患者使用胺碘酮治疗获得理想疗效,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4-2015年收治的72例重度左心衰合并房颤患者基本临床资料收集齐全,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6例,观察组男21例,女15例;年龄48~67岁,平均年龄(57.4±7.8)岁;12例心功能Ⅱ级,17例心功能Ⅲ级,7例心功能Ⅳ级。对照组男19例,女17例;年龄46~69岁,平均年龄(59.1±7.4)岁;11例心功能Ⅱ级,19例心功能Ⅲ级,6例心功能Ⅳ级,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予以对照组患者使用抗心衰药物治疗,于7min内静脉注射70mg普罗帕酮与20ml葡萄糖混合液,在未见转复的情况下静脉滴注200mg 普罗帕酮,注射速率控制在0.5~1.0mg/min,辅之每天口服450mg普罗帕酮,待心律稳定后每天坚持口服300mg普罗帕酮。 结合观察组患者病情,于10min内静脉推注150mg胺碘酮与20ml葡萄糖混合液,视情况而定,在首次给药10~15min后可追加75~100mg,之后维持长达6h静脉滴注,滴注速率控制在1.0~1.5mg/min,然后维持长达18h静脉滴注,滴注速率控制在0.5~1.0mg/min,将24h治疗总剂量控制在1200mg以下,辅之每天口服600mg胺碘酮,待心律稳定后每天坚持服用200mg胺碘酮。两组患者均接受为期30d治疗。 1.3 观察指标 1.3.1 AF转复判定指标[3] ①AF停止;②AF偶尔呈阵发性发作,阵发后能自行停止,无具体临床症状表现,未见血液流变学改变; ③AF发作为得到显著改善。 1.3.2心功能改善心功能改善评估标准以《心血管药物临床试验评价方法建议》作为参考依据,结合两组患者用药后心功能改善情况对心功能进行分级。结合用药后患者心功能情况分为心功能改善达到Ⅱ级、心功能改善Ⅰ级或未达到Ⅰ级、心功能无改善。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软件处理实验数据,计量资料使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AF停止10例(27.8%),偶见AF阵发21例(58.3%),AF无改善5例(13.9%),AF转复率为86.1%。对照组AF停止4例(11.1%),偶见AF阵发性发作16例(44.4%),AF无改善16例(44.4%),AF转复率为55.5%,观察组AF转复率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心功能改善Ⅱ级11例(30.6%),改善Ⅰ级19例(52.8%),无改善6例(16.7%),心功能改善率为83.4%。对照组改善Ⅱ级5例(13.9%),改善Ⅰ级16例(44.4%),无改善15例(41.7%),心功能改善率为58.3%,观察组心功能改善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多种因素造成心室负荷过重或心肌收缩降低心排量减少继发机体重要器官灌注不足的心力衰竭是心血管疾病终末期,心力衰竭晚期并发症较多,临床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即为房颤,房颤是一种严重心律失常表现,在心衰进展中起到促进作用,可能增加脑卒中和栓塞发生的风险性[4]。对于房颤转复与维持窦性心律稳定临床常采取药物治疗[5]。 临床常用广谱抗心律失常药物胺碘酮在控制心房扑动、心房颤动、室上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等方面效果显著,抑制心脏钾、钠、钙等多种离子通道,其次发挥血管扩张、降低外周阻力、扩张冠状动脉、降低心率、改善心肌供血等作用[6]。药物作用下患者交感神经兴奋性降低,神经内分泌系统得到有效调节,是治疗各种不同类型心律失常的有效药物。本文观察组使用胺碘酮治疗重度左心室心衰合并房颤取得86.1%AF转复率与83.4%心功能改善率远优于采取抗心衰药物治疗所取得55.5%AF转复率与58.3%心功能改善率。 综上所述,胺碘酮治疗重度左心衰合并房颤疗效肯定,与常规抗心衰药物治疗相比更具优势,临床治疗无过敏与其它不良反应,是治疗重度左心衰合并房颤安全有效药物。 【参考文献】 [1]白帆.胺碘酮治疗重度左心衰竭并房颤临床研究[J].当代医学,2013(10):143-144. [2]韩冬.胺碘酮治疗重度左心衰竭并房颤临床研究[J].中国伤残医学,2014(10):142. [3]黄千晓.探讨胺碘酮在重度左心衰竭合并房颤临床治疗中的应用[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16(6):64-66. [4]江波,江挺.胺碘酮治疗重度左心衰竭并房颤56例临床报道[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19):86-88. [5]钱东初.胺碘酮治疗重度左心衰竭并房颤患者56例的临床报道[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5(8):136-137. [6]林新宇,黄丽斯,吴卓红.胺碘酮在重度左心衰竭合并房颤患者治疗中的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25):145-146.

例冠心病全心衰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

妃英里 (2008-2-25 11:10:04)心衰常见护理问题有:(1)气体交换受损;(2)心输出量减少;(3)体液过多;(活动无耐力);(5)预感悲哀;(6)知识缺乏。气体交换受损护理措施:协助病人取有利于呼吸的卧位,如高枕卧位、半坐卧位、端坐卧位。为病人提供安静、舒适的环境,保持病房空气新鲜,定时通风换气。根据病人缺氧程度予(适当)氧气吸入,一般缺氧1-2L/min,中度缺氧3-4L/min,严重缺氧及肺水肿4-6L /min。肺水肿病人用20%-30%酒精湿化氧气吸入。协助病人翻身、拍背,利于痰液排出,保持呼吸道通畅。教会病人正确咳嗽与排痰方法:尽量坐直,缓慢地深呼吸。屏气3-5s,用力地将痰咳出来,连续2次短而有力地咳嗽。病情允许时,鼓励病人下床活动,以增加肺活量。向病人/家属解释预防肺部感染方法:如避免受凉、避免潮湿、戒烟等。心输出量减少护理措施:严密观察病人心律、心率、体温、血压、脉压差、心电图改变。观察病人末梢循环、肢体温度、血氧饱和度改变。按医嘱严格控制输液量,其速度一般不超过30滴/min,并限制水、钠摄人。准确记录24h出入水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观察药物疗效与毒副作用,如利尿药可引起水、电解质平衡紊乱;强心剂可引起洋地黄中毒;扩血管药可引起血压下降等。体液过多护理措施:予低盐、高蛋白饮食,少食多餐,按病情限制钠盐及水分摄入,盐摄入量为重度水舯1g/d、中度水肿3g/d、轻度水肿5g/d。每周称体重2次。保持皮肤清洁干燥,衣着宽松舒适,床单、衣服干净平整。观察病人皮肤水肿消退情况,定时更换体位,避免水肿部位长时间受压,防止皮肤破损和褥疮形成。协助病人做好生活护理,防止下床时跌倒。应用强心甙和利尿剂期间,监测水、电解质平衡情况,及时补钾。活动无耐力护理措施:鼓励病人参与设计活动计划,以调节其心理状况,促进活动的动机和兴趣。根据心功能决定活动量:心功能Ⅰ级:避免重体力活动,一般体力活动不受限制。心功能Ⅱ级:避免较重体力活动,一般体力活动适当限制。心功能Ⅲ级:严格限制体力活动。心功能Ⅳ级:绝对卧床,生活护理由护士完成。逐渐增加活动量,活动时注意监测病人心率、呼吸、面色、发现异常立即停止活动,报告医生。让病人了解活动无耐力原因及限制活动的必要性,避免使心脏负荷突然增加的因素。指导卧床病人每2h进行肢体活动,防止静脉血栓形成,必要时协助肢体被动运动。 妃英里 (2008-2-25 11:30:38)消化道出血相关护理诊断:组织灌注量改变;活动无耐力;恐惧;潜在并发症:休克消化道出血的护理: 1、迅速建立静脉通道轻度出血者可用一组静脉通道,重者需2组至多组静脉通道。积极补充血容量,尽快配血。必要时可先用右旋糖酐或其他血浆代用品,但在24h内右旋糖酐不应超过1000ml。应及早输血,以恢复和维持血容量及有效循环血量。对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者应及早输新鲜血,由于库血含氨量较多可诱发肝性脑病,在输血输液过程中,切记三查七对,并根据病情调整滴速。 2 吸氧病情重者应给予氧气吸入,尤其是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者,缺氧易诱发肝性脑病。 3 及时给予止血药可选用甲氰咪胍、垂体后叶素、洛赛克、立止血、止血敏、止血芳酸、善得定等,用止血药过程中,应根据药物的性质,掌握禁忌证,调节输液速度。 4 根据病因采取适当的止血方法可用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或胃内降温法止血,前者适用于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者,后者是使血管收缩、血流减少,减少胃酸分泌和胃蠕动功能而止血,适用于消化性溃疡及胃粘膜病变引起的出血。 5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每15min观察1次,注意呼吸、脉搏、血压、神志的变化,并做好详细记录,注意呕血、便血的量,性质;一般胃内储血量达250~300ml时,可引起呕血;若出血量在50~70ml之间,可出现黑便;若出血量达500~1000ml 时,则出现全身症状,如头昏、心悸、乏力等;发现异常及时请示医生并配合抢救。 6 保护肾脏功能大量出血后处于低血压状态,使肾动脉收缩,肾缺血,可出现少尿或无尿,故应严格记录尿量及输入量,观察尿液的颜色。特别在补钾前,先观察尿量,防止盲目输入造成高钾血症。 7 体位根据病情取适当卧位,凡有重度出血,均应绝对卧床休息,轻者可适当在室内活动;若出现休克时,应取垂头仰卧位,让下肢抬高30°。 8 心理护理患者呕血,

10 分钟掌握房颤合并心衰治疗策略

10 分钟掌握房颤合并心衰治疗策略 近年来,房颤和心衰的发生率越来越高,在未来50 年,这两种疾病将会占据心脏病监护病房的半壁江山,两者高危因素和病理反应过程均存在相似点。而并发心衰和房颤的患者临床症状更为严重,预后更差。 近期,来自英国伯明翰大学心血管研究所的Kotecha 教授在European Heart Journal 上发表了对心衰合并房颤患者的病理生理机制以及临床演变方面的综述,总结了心衰和房颤之间的关系并提供了治疗方案。 随着寿命及总体心脏死亡事件的下降,心衰和房颤成为21 世纪的主流疾病。在未来20 年内,房颤的发生率会发生翻倍。心衰合并房颤患者的房颤类型有33% 是阵发性房颤,44% 是持续性房颤,56% 的患者为永久性房颤。 病理生理学 房颤和心衰之间的病理生理机制和危险因素紧密相关。房颤可导致心衰,同时也可能是心衰继发并发症。房颤可增加心衰发生风险,心衰引起的心脏结构、神经反应紊乱会加剧房颤的发展。合并心衰和房颤的患者预后更差。 发生机制 心衰与房颤患者之间存在有共同的病理过程。高血压、吸烟、肥胖、糖尿病、肾功能受损、睡眠呼吸暂停、冠脉疾病都会增加心衰和房颤发生风险。 在心衰患者中,神经调节紊乱、RAAS 系统激活导致个体生理条件改变,增加左室充盈压和后负荷,使得左房延伸和纤维化,导致电生理传导异常从而引起房颤。RAAS 系统激活导致心脏重塑,引起左房纤维化和心律失常。在心衰患者中发现存在钙超载,可以导致后除极和心律失常。 房颤可加剧心衰的发展。房颤患者左房收缩功能下降,左室充盈受损,心脏输出量可减少25%,特别在舒张功能受损的患者中更为明显。房颤患者心室传导异常或者过快可引起左室功能受损,从而引起心动过速相关心肌病。窦房结功能恢复的患者每搏输出量增加以及左室排空能力增加,这解释了为什么心衰患者在恢复窦性心律后可快速提高血流动力学。 预防措施 Framingham 研究中发现,在心衰合并房颤患者中,有41% 患者首发为心衰,38% 首发为房颤,而剩余的21% 则同时发生。 目前在房颤患者中并无明确的治疗方案可以预防心衰的发作。对可逆的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进行干预,特别是高血压,有效的控制率、相关合并症的诊断治疗均有一定的效果。 如何对确诊的心衰患者进行房颤预防。对大量RCT 研究进行荟萃分析提示ACEI 和ARB 均可以减少房颤的发生风险。CHARM 研究表明ARBs 可减少射血分数保留或减弱心衰患者的新发房颤。除此之外也有研究表明β 受体阻滞剂能减少房颤的发生风险。布新洛尔可以减少心衰患者的新发房颤发生率。 治疗手段 左室射血分数降低的心衰(HFrEF)合并房颤治疗 HFrEF 合并房颤的治疗目前仍无标准的治疗方案。CAN-TREAT 治疗是指在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患者应紧急给予复律(C),同时进行抗凝治疗预防血栓形成(A)、利尿治疗维持体液稳定(N) 和减轻心衰症状。随后治疗(T)需将心率控制< 110 次/min,并且进行RAAS 拮抗治疗(R)、难治性心衰患者早期进行心律控制(E)以及进一步心衰治疗(A)。例如心脏同步化治疗以及对其他心血管并发症的治疗(T),特别是缺血性心脏病和高血压。抗凝治疗

强化护理干预对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急性心力衰竭发作再入

强化护理干预对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急性心力衰竭发作再入院率的影响分析 发表时间:2018-08-16T14:26:50.300Z 来源:《航空军医》2018年10期作者:陈永丽 [导读] 目的探究强化护理干预对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急性心力衰竭发作再入院率的影响。 (永州市中心医院北院湖南永州 425400) 摘要:目的探究强化护理干预对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急性心力衰竭发作再入院率的影响。方法本次选取研究对象为74例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于2016年05月14日至2018年03月21日收治,随机分为2组,即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强化护理干预,各37例;且对两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左室射血分数、6min步行实验)、急性心力衰竭发作再入院率进行观察及评估。结果观察组37例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及6min步行实验均高于对照组数据,P<0.05。观察组37例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急性心力衰竭发作再入院率2.70%(1/37)低于对照组数据,P<0.05。结论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应用强化护理干预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能够在降低急性心力衰竭发作再入院率的基础上提高生存质量,值得应用及推广。 关键词:强化护理干预;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心力衰竭发作再入院率 冠心病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心脏病,主要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若不及时进行有效治疗,能够诱发慢性心力衰竭症状【1】;我院为了探究强化护理干预对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急性心力衰竭发作再入院率的影响,选取研究对象为74例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见正文描述: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选取研究对象为74例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于2016年05月14日至2018年03月21日收治,随机分为2组,即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强化护理干预,各37例;且对两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左室射血分数、6min步行实验)、急性心力衰竭发作再入院率进行观察及评估。 观察组37例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男女性别各占例数分别为18例、19例;平均年龄值(61.50±0.18)岁,年龄上限值72岁,下限值51岁。 对照组37例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男女性别各占例数分别为19例、18例;平均年龄值(61.55±0.20)岁,年龄上限值73岁,下限值51岁。 基本资料无差异,P>0.05,具有研究性。 1.2方法 对照组方法--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包括基础护理,出院指导等。 观察组方法--给予强化护理干预,如下叙述: ①饮食护理干预:指导患者食用低热量、高维生素、低盐饮食,对稳定病情具有积极作用,禁止食用刺激性食物,包括生冷、辛辣等。 ②强化心理护理:评估患者的心理,且根据评估结果实施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以达到改善不良心理的目的,且进一步提高治疗配合度;与此同时告知患者保持平稳情绪的重要性及必要性,对控制病情具有积极作用。 ③健康教育:主动向患者介绍疾病相关知识,包括病因、发病机制、注意事项等,继而树立正确观念,且告知患者适当进行运动,对降低呼吸道感染具有重要作用,与此同时养成健康生活习惯,如早睡、早起,戒烟酒。 ④康复护理:根据患者心功能情况制定运动方案,如心功能Ⅱ级患者于第一阶段在室内行短距离步行,时间为30分钟,步行距离控制为500m,第二阶段行6分钟室内步行测试,路面距离大于50m,且在测试前休息10分钟,若是出现呼吸困难、胸痛、出汗等一系列临床表现,则应终止训练;心功能Ⅲ级患者则在第一阶段练习扶床步行,时间为5分钟,一天两次,于第二阶段行短距离步行训练,时间为30分钟,步行距离控制为500m;心功能Ⅳ级患者于第一阶段绝对卧床休息,且适当行关节被动运动,时间为10分钟,一天两次,于第二阶段行床上主动运动,时间为10分钟,一天2次。 1.3观察指标 观察且评估两组74例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指标(左室射血分数、6min步行实验)、急性心力衰竭发作再入院率。 1.4统计学方法 处理及分析文中数据可运用SPSS20.0版本的医学软件,以P<0.05表示74例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对比数据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心功能指标 下文数据可看出观察组37例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及6min步行实验均高于对照组数据,P<0.05。表1:两组74例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指标比较

超声心动图联合动态心电图诊断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意义分析

超声心动图联合动态心电图诊断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意义分析 发表时间:2019-03-27T12:07:25.907Z 来源:《心理医生》2019年第5期作者:郭树楠[导读] 分析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病人经超声心动图联合动态心电图进行诊断的价值。方法:将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病人划分为观察组 郭树楠 (河北燕达医院河北廊坊 065201)【摘要】目的:分析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病人经超声心动图联合动态心电图进行诊断的价值。方法:将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病人划分为观察组,而仅患有冠心病的病人被划分为对照组,每组48例。通过超声心动图联合动态心电图对两组病人进行诊断。比较其超声心动图和动态心电图参数。结果:在LVESD、LVFS、LVEF方面,观察组较对照组低,两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而在LVEDD和ICT方面, 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另外,观察组病人的ST-T波改变率和T波平坦、低平率分别为93.75% (45/48)和66.67%(32/48),而对照组的分别为2.08%(1/48)和4.17%(2/48),两组相比,差异显著(χ2=18.795、13.728,P均<0.05)。同时,观察组在SDANN、rMSSD、SDNN方面均较对照组低,而其在HR方面却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病人经超声心动图联合动态心电图进行诊断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可提供给临床治疗以科学依据,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冠心病;心力衰竭;超声心动图;动态心电图;诊断【中图分类号】R540.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9)05-0080-02 冠心病诊断常以冠脉造影(CAG)作为金标准,但其具有昂贵的价格,而且属于有创操作,难以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而超声心动图能够对病人的活动和睡眠时的心功能持续监测,而且操作简便、不对病人造成创伤[1]。本研究将超声心动图联合动态心电图应用于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病人的诊断中,以探讨其应用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于2017年11月至2018年11月,将在我院诊断的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病人划分为观察组,而仅患有冠心病的病人被划分为对照组,每组48例。其中,观察组病人:男性,27例,女性,21例;年龄范围46~71岁,平均(55.79±6.38)岁。对照组病人:男性,25例,女性,23例;年龄范围48~73岁,平均(57.53±7.11)岁。两组病人基础性资料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病人均对本研究知情且能够积极配合。 1.2 诊断方法 通过超声心动图联合动态心电图对两组病人进行诊断:(1)超声心动图以GE超声心动图仪进行检测(型号为Vivid E90),探头为S5-1(频率1~5MHz),让病人保持左侧卧位,在病人胸骨旁左室长轴切面处测定其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左室收缩内径(LVESD),而在二维心尖四腔切面出测定其左室射血分数(LVEF),并以M型超声测定其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等容收缩期(ICT)经计算机自动计算得出。(2)动态心电图:以动态心电图分析系统(型号DMS300-4A)24h记录病人的心电图,在其胸前体表紧贴加压肢体导联电极,以时域法测定病人的全程全部NN间期标准差(SDNN)、相邻NN间期的均方根值(rMSSD)、NN间期均值(5分钟内)的标准差(SDANN),并记录病人的心率(HR)。两种诊断方案检查均在一周内完成。 1.3 评估指标 (1)观察病人的超声心动图参数(LVEDD、LVESD、LVEF、LVFS、ICT);(2)观察其动态心电图参数(SDNN、rMSSD、SDANN、HR);(3)记录病人的ST-T波改变率和T波平坦、低平率。 1.4 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软件SPSS19.0用来分析数据。其中以[n(%)]和(x-±s)分别对计数资料(卡方检验)和计量资料(t值检验)进行描述,P <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病人的超声心动图参数 在LVESD、LVFS、LVEF方面,观察组较对照组低,两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而在LVEDD和ICT方面,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见表1。 2.2 两组病人的动态心电图参数

一例冠心病全心衰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

患者,男,82岁,于2007年2月20日8am因胸闷,气伴双下肢浮肿半月,门诊以“冠心病,心衰”收入院。T36.5℃,P86,R20,BP105/60mmHg。神志清楚,慢性面容,颜面轻度浮肿,颈软,双下肺可闻及明显湿罗音,右下为甚,HR86次/分,律不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双下肢重度水肿。诉气促不适,伴咳嗽、咳少量白痰,活动耐力下降、尿少、乏力、纳差,曾在我院门诊就医,给予口服利尿对症治疗,效果欠佳。门诊资料:EKG示房早,异常Q波,左室高电压,心肌缺血,既往有冠心病,心衰,痔疮及消化道溃疡史。20/2:急查血常规,WRC3.4×10/L,RBC1.87×10/L,HGB50g/L,电解质:Na+130.5mmol/L、CL-93.1mmol/L,肝功能:TP39.2g/L、ALB21.5g/L、球蛋白17.8、AS/ALT0.4L。即时血糖:2.6mmol/L,遵医嘱给予5%葡萄糖40ml静注,速尿20mg静注,速尿40mg口服,取半卧位氧气吸入3升/分后,诉胸闷,气促好转。21/2:患者3:30am突然出现呼吸浅慢,神志恍惚,口唇紫绀,BP120/8mmHg,HR90次/分,律齐,双肺可闻及湿罗音,医嘱给予呼吸兴奋剂静滴,高流量吸氧后,神志逐渐恢复,呼吸频率恢复至20次/分,四肢浮肿明显,行留置导尿术,记24小时尿量。于4pm告病危,解鲜红色稀便一次,急查大便常规及潜血为阳性,加用NS250ml+止血芳酸0.4+止血敏 3.0静滴,急查心肌酶示CKMB80.9u/L,CK334U/L,LDH78U/L,ALT1825U/L,AST2353U/L,急查心电图V1V2可见病理性Q波,嘱其绝对卧床,加用10%GS500ml+KCL10ml+硫酸镁20ml+胰岛素8u静滴,消心痛10mgTid口服。24/2:BP120/60mmHg,HR80次/分,患者神志清楚,仍诉胸闷不适,取半卧位休息,24h尿量2410ml,肾功能示肌酐172.6umol/L,尿素20.47mmol/L,尿酸638mmol/l,电解质K+4.61mmol/L.Na+136.4mmol/L,医嘱给予地戈辛0.125gQd口服中,10%GS250ml+甘利欣150mg静滴,别嘌醇0.1Tid口服。27/2:BP120/70mmHg ,HR84次/分,24小时尿量为1300ml ,诉胸闷不适,偶尔咳嗽,无痰,双下肺可闻及明显湿罗音,尿袋内有絮状血丝,遵医嘱给予NS100ml+止血敏0.5+去甲肾8mg膀胱冲洗,NS40ml+西地兰0.4mg+速尿20mg 静推。1/3:患者于5:30am解黑便3次,共计1000ml左右。神志清楚,BP80/50mmHg,HR90次/分,考虑为消化道出血,医嘱给予洛赛克40mgQ8h静推,林格极化液500ml补液对症治疗后血压升至100/50mmHg,暂禁食,急查血常规+血型后,输入浓缩红细胞400ml。5pm解酱红色稀水便250ml,急查大便常规隐血阳性,神志模糊,BP70/40mmHg,HR95次/分,律齐,立即给予NS250ml+多巴胺40mg+间羟胺20mg,林格500ml静滴后,血压升至140/70mmHg,神志恢复,急请消化内科会诊,医嘱给予立止血1u静推,1u肌注,5%GS500ml+善宁0.3mg静滴。2/3:BP110/60mmHg,HR90次/分,律齐,解暗红色稀水便数次,呈嗜睡状,贫血貌,升压药在维持中,查血常规HGB55g/L,拟输血治疗,家属签字拒绝。3/3:解黑便两次,约50ml,较粘稠给予立止血1u肌注,AB型血200ml静滴,5%GS500ml+善宁0.3mg,5%GS250ml+Vitk1 20mg静滴,升压药继续维持,同时应用极化液。7/3:3am 患者突感胸闷、烦躁不安,呼吸急促,查体BP110/60mmHg,HR105次/分,双肺可闻及湿罗音,神志清楚,予以速尿20mg静推及吸氧对症处理,小便量少约100ml。4:30am再次以速尿20mg静推后,症状缓解,7:30am患者突感烦躁不安,继而四肢抽搐,大汗淋漓,予以安定10mg静推,查血常规HGB92g/L,肾功能电解质Glu1.21mmol/L,Na+129.7mmol/L,CL90.4mmol/L,予以50%GS20ml+10%葡萄糖酸钙静推,高渗盐0.9%NS250ml+10%Nacl50ml+KCL6ml静滴,并继续用善宁止血治疗(复查血糖为10.5mmol/L)9/3:BP100/60mmHg,HR76次/分,律齐,神志清楚,精神食欲较前好转,未解大便,未诉明显头昏、胸闷,双下肺少许湿罗音,腹水征(+),四肢仍重度水肿,24h 入量为1382ml,出量为1250ml。医嘱在补充电解质基础上加强利尿,并嘱其加强饮食补充蛋白质。13/3:BP120/60mmHg,HR75次/分,四肢中度水肿,双肺少许湿罗音,精神较好,未诉头昏、胸闷,解褐色软便一次,量中,大便常规隐血示弱阳性,24h出量1200ml,入量为1807ml,继续止血治疗及洛赛克抑酸,小便量较少,速尿20mg静推,血常规示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慢性心衰的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慢性心衰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慢性心衰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4月~2014年11月收治的冠心病慢性心衰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进行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心竭宁方进行治疗。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7.0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左室内径缩短率(F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心功能脉搏输出量(SV)、左室射血分数(EF)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冠心病慢性心衰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一定程度上提高患疗效,同时可改善患者心功能各项指标,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标签:心竭宁方;冠心病慢性心衰;疗效;中西医;西药 针对冠心病慢性心衰的治疗,临床中大量研究报告表明,中西医结合心竭宁方进行治疗的疗效较为显著。为证实此观点,本文选取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慢性心衰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给予中西医结合心竭宁方进行治疗,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取我院2013年4月~2014年11月收治的冠心病慢性心衰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入院时均接受各项检查进行确诊,检查结果显示所有患者均符合临床中冠心病慢性心衰的诊断标准[1]。将其按入院单双号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4例。对照组男21例,女13例,年龄62~74岁,平均年龄(67.35±1.39)岁, 平均病程(9.11±1.63)年。研究组男22例,女12例,年龄63~76岁,平均年龄(67.42±1.37)岁, 平均病程(9.24±1.67)年。所有患者均符合本研究课题,均不具有智力障碍和沟通障碍,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传统的西医进行治疗,药物为硝酸酯类、利尿剂、毒毛花苷K等,毒毛花苷K药物使用剂量0.08~0.125 mg,2次/d,静脉注射,安体舒通,20 mg/次,3次/d,患者血管采用硝酸酯类药物。研究组患者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给予心竭宁方进行治疗,此药方由丹参、党参、黄芪、葶苈子等药物组成,汤剂,口服,2次/d,早晚服用。7天为1个疗程,两组患者连续治疗两个疗程。

一体化护理对老年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病人的影响124例分析

一体化护理对老年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病人的影响124例分析 发表时间:2018-07-31T14:35:28.063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8年3月第5期作者:王彦君 [导读] 综上所述,一体化护理服务对老年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依从性和生活质量有显著改善作用,值得推广。 甘肃省张掖市山丹县人民医院 734100 摘要:目的探讨一体化护理应用于老年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病人护理中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24例老年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病人,并将患者分成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仅通过常规方式护理,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再采用一体化护理服务。观察两组疗效,记录护理前后遵医行为以及生活质量评分来评定其临床效果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护理后研究组遵医行为显著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生活质量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上所述,一体化护理服务对老年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依从性和生活质量有显著改善作用,值得推广。 关键词:一体化护理;冠心病;心力衰竭 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疾病,其主要由于高血压、糖尿病、过量饮酒、年龄以心理因素等多种因素导致患者冠状动脉血管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而引起[1]。患者临床多表现为在正常环境状况下有出汗、头晕、发热、胸痛甚至猝死等症状[2]。而心力衰竭又是冠心病的常见并发症。本文选取124例老年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然后采用两种不同的护理措施:常规护理和一体化护理,并比较和分析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124例老年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86例男性,38例女性,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其中研究组患者中男性43例,女性19例,年龄60-81岁,平均年龄(72.7±3.8)岁;研究组患者中男性27例,女性12例,年龄62-83岁,平均年龄(73.9±4.6)岁,对比两组患者之间基本资料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仅对病人进行常规护理:治疗前护士对患者病史进行全面了解,并详细记录患者病情情况。护理过程中对患者情况进行监测,并记录患者用药量及药物反应。时常打扫患者病房,保持病房清洁干净让患者有舒适的环境进行治疗。日常护理中与病人时常进行沟通,进行心理开导。 而研究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以一体化护理服务:1.入院健康教育,让护士在治疗前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深度沟通,详细的为患者及家属讲解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的发病表现及如何治疗,让患者与家属对该病进行充分的了解,并且针对不同文化程度的患者采用视频动画、手册等方式让所有患者尽可能对该病有一个充分的认识。2.心理护理干预,在治疗过程中让护士经常性的与患者进行聊天,并且认真倾听每位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所提出的问题以及想法,并耐心的进行解答与开导。通过与患者列举之前成功治疗的病例,让患者加强信心,并时常性的开导患者治疗该病需要一个过程不可急躁。并且与家属一同对患者的情绪进行密切的关注,一旦患者情绪不安时要立即进行安抚。3.运动护理干预,适当的运动可提高患者的体质能力有助于改善患者情绪。对患者适当安排户外散步、小跑以及太极拳等非剧烈运动,每次患者运动完后让护士与患者进行沟通,观察患者情绪变化以及患者的身体状态。5.生活习惯护理干预,在接受治疗的患者由护士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其中包括按时用药、有规律作息、戒烟戒酒、合理饮食等。6.出院护理干预,患者出院后,定期让护士与患者及家属进行联系,询问出院后用药情况以及患者病情,并叮嘱患者按时服药以及让患者按期来医院复诊。另外定期安排护士电话随访,并且根据患者病情情况制定服药计划,控制服药量。 1.3观察指标及标准 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遵医行为进行对比分析,内容包括合理饮食、按时服药、情绪良好、适当运动以及戒烟戒酒。生活质量评分以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评定,且分值越高则生活质量越好。生活质量评价包括三个方面:身体机能,社会功能和心理状况。 1.4统计学方法 运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进行分析,所有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表示,x2检验来分析,(P<0.05)表示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焦虑与抑郁评分对比 两组患者在经历不同护理措施的护理后,研究组患者在遵医行为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结果见表1。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