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游戏治疗与特殊儿童

游戏治疗与特殊儿童

游戏治疗与特殊儿童
游戏治疗与特殊儿童

适合小朋友的游戏

适合儿童日常玩的游戏.1《风来了》一人扮作风,一人扮作树叶。“起风了” 张开双臂走。“大风刮来了”张开双臂跑。“风小了”慢跑。“风停了”蹲下。2.《出海捕鱼》(小)一人扮作船长,带领大家去捕鱼。船长“今天天气好,我们一起去捕鱼。” “捕了条什么鱼?” “小黄鱼”——可换其他。继续走,船长“今天天气好,我们一起去捕鱼。” “捕了条什么鱼?” “大鲨鱼”——大家便一起躲到某个指定地点。3.《影子》(小)孩子站在大人的一侧,扮作影子。跟做一些动作——蹲,转圈等。 4.《会动的篮筐》把篮子系在腰间,互相投球。比谁投入对方的多。5.《新老鹰捉小鸡》孩子抱住大人的腰,在孩子的腰上系一条手绢作尾巴,另一人追着揪。揪下来即赢。 6.《打老虎》(小)画一只老虎,用沙包或纸球投掷。7.《吹鸡毛》拉一根绳子做界限(悬空)两人在绳子的两边,,互相争着把鸡毛吹过线,落在谁那边谁就输。8.《投球》大人把篮筐绑在腰上跑,孩子往里投球。9.《捉光斑》(小)用镜子透射光在墙上,让孩子去捕捉。10.《装豆子》准备勺子和瓶子,绿豆或红豆。用勺子把豆子盛进瓶子里。比谁速度快。11.《找妈妈》(小)各色的纸盒,和各色的纸片,相对应。让孩子归类放入。12.《走路的布袋》把双脚放入布袋内,手拉布袋,双脚跳着走,比谁先到达目的地。13.《走钢丝》用粉笔或者长绳在地上画出一条线,让孩子沿着线走。14.《脚趾撕纸》(小)用脚才在纸上,用力扯碎。15.《筷子夹物》(小)用筷子夹起各种物品,并分类放入碗中。16.《定点投篮》在指定地点摆好一个篮子,或盆。划上线,然后往里投球。17.《齐心协力》三人或四人一起,用背夹着呼啦圈或球,运送到一个地方。不能用手碰。18.《两人三足》肩并肩站好,然后用绳子把脚互相困起。两人并排走路。19.《传递》杯子里装上水,用嘴巴咬着,不用手,把杯子里的水倒给下一个人。20.《捞鱼》一网不捞鱼,二网去打鱼,三网捞了个小尾巴小尾巴尾巴尾巴尾巴鱼…… 两个人双手做拱桥状做渔网。所有的小朋友排成队做小鱼,钻过渔网跑。当说到"三网捞了个小尾巴小尾巴尾巴尾巴尾巴鱼"时候捞住的鱼就被淘汰。剩最后一条的小鱼为胜利者。21.《丢手绢》“丢手绢,丢手绢,丢手绢,轻轻的放在小朋友的后面,大家不要告诉他,快点快点找出他” 22.《老狼老狼几点钟》(小)就是选一个人当老狼,其他人就跟着老狼,不停地问“老狼老狼几点钟”等到老狼说道12 点时,所有人(除了老狼)赶快跑,不让老狼抓住, 如果让老狼抓住了就要给予"惩罚",如刮鼻子,打屁股等等23.《我们都是木头人》“一二三,我们都是木头人,不许说话不许动,不许露出小白牙。” 24.《贴烧饼》先让我们围成一个大圈,两个同学前后站立在操扬上。游戏规则:先指定一组开始游戏,一个跑,一个追,跑的同学累了,可以贴到任意一组同学前面,那一组后面的同学就要开始跑。如果追的同学抓住了跑的同学,跑的同学就要表演一个节目,演完后再反追。25.《切西瓜》(小)小朋友们手拉手围成一个大圆圈,一起说儿歌“切切切西瓜,我把西瓜一切俩” 。一个幼儿在圈外做切西瓜的人,随儿歌节拍切西瓜,当说到最后一个字“俩”时,切西瓜的人切到哪两个小朋友中间,那两个小朋友就马上向相反的方向围圈跑,谁跑回来的慢,谁就来当下次游戏的切西瓜人。26.《开火车》大人在前,孩子拉着大人的双手或衣服在后,用脚尖碎步儿走。大人可以在途中不时地报个站名,则会令孩子兴致更高。 27.《丢沙包》丢包的同学拿着沙包来回往躲包的同学身上砸,躲包的同学则在一定范围跑来跑去,除了用手接住外,身体的其他部位接触到沙包就要换人,躲包的就要去丢包,由此往复。28.《穿珠比赛》参加游戏的小朋友每人取一根绳子,三十秒之内谁穿的珠子在八个以上即为获胜。29.《翻花绳》翻花绳是至少两人合作才可以玩的游戏,幼儿想在玩花绳,就必须找到一个或多个乐意与之合作的游戏伙伴。同时,他们在活动过程中还必须齐心协力,动作协调一致,才能顺利地开展游戏。因此,这一活动有效地培养了孩子的交往合作能力。30.《照镜子》两个人面对面站着,一个人做动作,另一个人模仿镜子里的人,跟着另一个人做各种动作,可以锻炼孩子的反映和协调能力

沙盘游戏治疗孤独症儿童案例

沙盘游戏治疗孤独症儿童案例 孤独症儿童特征虽与独症患者表现不尽相同,但大多有以下特征:语言发育迟缓,与外界交流困难,不能将生词与其含义相联,用手势而不是语言与人交流。患孤独症的孩子有时会聋,对声音没反应,正常孩子会被声音例如狗叫惊吓,而孤独症小孩会无动于衷。他们对疼痛、冷热也不太敏感,不爱交朋友,宁肯独自一人,很少会接触别人的眼睛或笑。脑部智力大多低于正常人,只有20%的人智商高于正常人或与正常人相当。不爱玩,不爱做游戏,重复一些身体工作,重复相同的生活,穿衣顺序相同,一旦有所变化,他们会极为沮丧。孤独症对儿童行为有很大的影响,除了语言和社交困难外,还会在父母、家人面前表现得极为亢奋或沮丧。下面就有一案例: 幼儿,男,3岁6月,某幼儿园初班。出生后绝大多数时间由母亲单独抚养,母亲比较溺爱孩子,2岁6月时仍然由母亲喂食穿衣,几乎不与其他相仿年龄儿童接触,3岁开始学会一些基本的口语,如妈妈,爸爸,难以用单句进行对答,随即送入目前所在幼儿园。据幼儿园老师反映,该儿几乎不主动与其他儿童接触,主动交往的语言和行为很少,比较专著于自己的活动(大多数是一些重复性的单调动作)。上幼儿园后,该儿在语言发展方面有比较明显的变化,词汇量增长速度加快,词汇量明显增多,动作也有增多和复杂化的表现。但是相对于同龄儿童仍然表现出相当大的差异。经幼儿园老师提醒后,该幼儿父母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因此带该儿来就医。 京师博仁心理学老师对该儿童接触游戏沙盘以后做了以下的描述和分析:在沙盘游戏中该儿最初的1个小时中几乎所做的动作仅仅是用右手拿着一个类似铲子功能的船重复地从沙盘中挖沙,然后再将沙倒在自己的左手中,后来的半小时中开始有一些探索性的动作产生。 小孩子是最容易对外界发生兴趣的,一个动作,一个陌生的东西,一种鲜艳的颜色,都能让小孩子入迷,所以利用沙盘游戏的开放性,激发孩子对沙子的兴趣,从而发展完善他们的动作、思维、语言,使他们更快的成熟起来。 “沙盘游戏疗法”在国外已经发展成为一种非常成熟和非常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在心理分析和心理治疗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形成了一批专业的沙盘心

提高智障儿童注意力的几个小游戏

提高智障儿童注意力的几个小游戏 发表时间:2020-01-07T15:26:14.760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月总第329期作者:朱宇婷[导读] “注意是心灵的门户,意识中的一切必然经过它才能进来”。宝鸡市特殊教育学校陕西宝鸡721000 摘要:智力落后儿童(通常被称为智障),由于大脑受到损害、先天发育不全等原因,造成儿童在认知、语言、行为、生理、心理等多个方面存在障碍或发展迟缓。作为特殊的儿童,他们更需要得到科学而有效的教育,帮他们掌握生活必备的基础知识和生活的基本技能。本文围绕智障儿童的发展特点,就如何利用游戏交往改善智力障碍学生注意力谈一些自己的体会。 关键词:智力障碍注意力小游戏“注意是心灵的门户,意识中的一切必然经过它才能进来”。只有那些进入注意状态的信息,才能被认知,并通过进一步加工而成为个体的经验,其目标、范围和持续时间取决于外部刺激的特点和人的主观因素。 智障儿童有注意力不容易集中、稳定性差、转移不灵活、注意力分配难等问题,这些注意力的缺陷造成智障儿童学习上的困难,是影响智障儿童学习的一个关键问题。 在教学中,注意力对学生来说无疑是帮助其掌握知识的金钥匙,尤其对低龄智障学生来说显然更为突出。我们都知道游戏是儿童的天性,游戏能产生一种巨大的动力,在身心的发展中起很大的作用。游戏教学法就是以游戏的形式教学,也就是说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气氛中,在欢乐愉快的活动中,在激烈的竞赛中,甚至是在刺激和上瘾中,不知不觉地就学到知识。“游戏教学法”是“游戏”和“教学”二者巧妙的结合体,是一种全新的且收效显著的教学方法。 结合本学期的教研课题和中重度低龄智障儿童的实际教学,我总结出了如下几个适合他们的小游戏,并且在课堂实践中取得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游戏一:“灯光追踪” 大多数的智障儿童对于灯光和丰富的色彩有着较高的兴趣。当我们带领孩子们进入多感官室上课时,孩子们特别喜欢那些五颜六色的灯光,他们的视线很容易随着灯光的转移而转移。视觉追踪训练对智障儿童的视觉训练目的是提高和增强视觉器官的感受能力和大脑对视觉信息的加工处理能力,从而改善他们的注意力。针对智障儿童注意力不容易集中、转移不灵活等特点,结合低龄智障儿童的特殊情况,我设计了“灯光追踪”这样一个小游戏,在言语认知课堂中取得了较好的课堂效果。 具体做法是:准备不同颜色的红外线小手灯,将课堂中所需要认知的图片贴在黑板上(注意张贴高度要适合孩子们)。游戏准备开始时,老师打开手电筒,移动灯光。要求同学们目光跟随灯光的转移进行追踪,最后灯光定格在哪张图片上要大声地说出它的名字,对于不会发音的同学则要求他快速地指出对应的图片。当然在游戏的过程中,我们要好好地控制灯光的移动速度和路线。在训练初期,可以缓慢地平移,根据训练的效果再逐渐提高训练难度。这个看似简单的小游戏,能够较好地培养孩子们的视觉转移能力,让他们能够有目的地观察,从而达到提高孩子们注意力的目的,同时还能够较好地提高孩子们的认知能力和手眼协调能力。 游戏二:打地鼠 智障学生在认识特点上具有注意力不容易集中、稳定性差、注意力分配难、转移不灵活等问题,这些注意力的缺陷造成智障学生学习上的困难。喜欢玩游戏的朋友都知道,不管是电脑游戏,还是街头小游戏机中的打地鼠,都是一款非常有趣的游戏。游戏的规则很简单,把冒出头来的地鼠给全部打下去就算成功。看似简单的一款小游戏却能很好地激发孩子们的参与热情,极大地提高了他们的注意力,改善了他们的手眼协调能力了。而我在言语课堂的认知教学过程中所设计的这款“打地鼠”游戏,与上述游戏有所区别。首先准备好一个小木锤,然后是本堂课中需要认知的图片或相应的食物模型等等。在游戏准备完毕后,老师会遮住嘴巴发出相应图片的音节,学生根据自己听到的音节,快速地打到相应的图片并且模仿发音。这个游戏对于分层教学的班级尤为适用。 比如在教学《秋天的果园》第一课时,本堂课的训练重点是:认识并发音四组水果的图片:苹果、梨、葡萄、柿子。 我们可以要求A生发出指令如:“苹果”,C生听到指令后快速打到相应的图片,B生要快速发出C生所打图片的音节。 这样一来,仅仅是通过这一个简单又有趣味的小游戏,就能够激发所有孩子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让他们的听觉注意、视觉注意有了相应的提高,认知能力也会随之提高。 注意力不稳定、转移不灵活是智障学生学习障碍的瓶颈,作为老师,把呆滞的眼神变灵活,把分散的注意变集中,把东张西望变成凝神静听,是我们完成教学的首要任务。教师要根据智障孩子注意力的特点,采取适当的方法,有计划、有目的地训练和培养他们的注意力。就让轻松愉快的游戏教学走进我们的课堂,让特殊儿童在玩中学、在乐中学。我相信只要我们采取科学的方法和态度,努力去尝试,一定会有事半功倍的收获。

适合儿童日常玩的游戏

适合儿童日常玩的游戏 .1《风来了》 一人扮作风,一人扮作树叶。 “起风了” 张开双臂走。 “大风刮来了”张开双臂跑。 “风小了”慢跑。 “风停了”蹲下。 2.《出海捕鱼》(小) 一人扮作船长,带领大家去捕鱼。 船长“今天天气好,我们一起去捕鱼。” “捕了条什么鱼?” “小黄鱼”——可换其他。 继续走,船长“今天天气好,我们一起去捕鱼。” “捕了条什么鱼?” “大鲨鱼”——大家便一起躲到某个指定地点。 3.《影子》(小) 孩子站在大人的一侧,扮作影子。 跟做一些动作——蹲,转圈等。 4.《会动的篮筐》 把篮子系在腰间,互相投球。比谁投入对方的多。 5.《新老鹰捉小鸡》 孩子抱住大人的腰,在孩子的腰上系一条手绢作尾巴,另一人追着揪。揪下来即赢。 6.《打老虎》(小) 画一只老虎,用沙包或纸球投掷。 7.《吹鸡毛》 拉一根绳子做界限(悬空),两人在绳子的两边,互相争着把鸡毛吹过线,落在谁那边谁就输。 8.《投球》 大人把篮筐绑在腰上跑,孩子往里投球。 9.《捉光斑》(小) 用镜子透射光在墙上,让孩子去捕捉。

10.《装豆子》 准备勺子和瓶子,绿豆或红豆。用勺子把豆子盛进瓶子里。比谁速度快。 11.《找妈妈》(小) 各色的纸盒,和各色的纸片,相对应。让孩子归类放入。 12.《走路的布袋》 把双脚放入布袋内,手拉布袋,双脚跳着走,比谁先到达目的地。 13.《走钢丝》 用粉笔或者长绳在地上画出一条线,让孩子沿着线走。 14.《脚趾撕纸》(小) 用脚才在纸上,用力扯碎。 15.《筷子夹物》(小) 用筷子夹起各种物品,并分类放入碗中。 16.《定点投篮》 在指定地点摆好一个篮子,或盆。划上线,然后往里投球。 17.《齐心协力》 三人或四人一起,用背夹着呼啦圈或球,运送到一个地方。不能用手碰。 18.《两人三足》 肩并肩站好,然后用绳子把脚互相困起。两人并排走路。 19.《传递》 杯子里装上水,用嘴巴咬着,不用手,把杯子里的水倒给下一个人。 20.《捞鱼》 一网不捞鱼,二网去打鱼,三网捞了个小尾巴小尾巴尾巴尾巴尾巴鱼…… 两个人双手做拱桥状做渔网。所有的小朋友排成队做小鱼,钻过渔网跑。 当说到"三网捞了个小尾巴小尾巴尾巴尾巴尾巴鱼"时候捞住的鱼就被淘汰。剩最后一条的小鱼为胜利者。 21.《丢手绢》 “丢手绢,丢手绢,丢手绢,轻轻的放在小朋友的后面,大家不要告诉他,快点快点找出他”

适宜于自闭症儿童游戏治疗的游戏有哪些

游戏本身有其固有的教育功能。游戏治疗对自闭症儿童认识成人社会和掌握一定的生活技能起着重要作用。 正如美国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杜威所说,“无论何时,无论何国,凡是儿童的教育,其大部分莫不借助于游戏与竞技,而对于年幼的儿童,尤其不能不如此”。由于自闭症儿童疾病的原因,他们往往对于参与性游戏具有一种莫名的恐惧心理,因此需要教师、家长和同龄伙伴的鼓励和帮助。根据现代学前教育对游戏治疗教学研究的分类,游戏的种类有十多种之多。根据实践应用和理论推断,我们认为以下几类游戏较适用于自闭症儿童的游戏治疗教育康复。 1.角色游戏 角色游戏是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愿望,以模仿和想象,通过扮演角色,创造性地表现其生活体验的一种活动。角色游戏是自然游戏的一种,是幼儿期特有的最典型的游戏,产生于两三岁,学前晚期达到高峰。这种游戏即使没有成人的指导与参与,幼儿同样会进行。角色游戏的自娱自乐特点,充分满足了幼儿渴望平等.渴望长大、渴望独立的心理。 在日常生活中,一些自闭症儿童常常一人独坐或手中一直拿着自己喜欢的一个玩具,而嘴里低声咕噜着谁也听不懂的话。据推断,实际上他们在进行着的就是一种特有的角色游戏。但是他们的这种角色游戏可能是单一情节的,似乎永远无法演绎到尽头的一种游戏。自闭症儿童进行这种游戏时是不允许别人干扰的,如果他在游戏时有意去干扰他,会出现自闭症儿童特有的抵制方式,尖叫或情绪紊乱。 自闭症儿童的角色游戏是需要教师和家长引导的,角色游戏适用于低龄(5岁前)自闭症孩子。事先教师和家长要精心设计,游戏情节要十分简单明了。如一个布娃娃,起名叫牛牛,想要一个苹果,“他”拿一个杯子跟我换了一个苹果。这个游戏要求自闭症孩子给“牛牛”一个苹果,同时要拿回一个杯子。目的是帮助自闭症孩子建立“交换”的概念。组织这类游戏.教师和家长需要注意几个问题。一是游戏前,要反复跟孩子讲解这个游戏的情节;二是要反复告诉他们布娃娃的名字叫“牛牛”;三是要反复强调并示范“交换”动作。组织实施中,开始可以教师或家长拿着布娃娃并扮演成“牛牛”,当自闭症孩子可以熟练完成这个游戏时,可以将“牛牛”放在孩子对面,教师、家长站在自闭症孩子一侧,用口令叙述游戏情节,让孩子主动完成。当这一步完成后,教师、家长可以将对象“牛牛”换成其他名字,苹果和杯子也可以换成其他物品。如果这一步自闭症孩子也能顺利完成时.教师、家长可以直接提出自己拿任何一个物品换自闭症孩子自己的东西,并逐步帮助他们建立这种物物交换的概念。 如果这个自闭症孩子有语言能力,可以让他边说边做,模仿已经学会的角色游戏。同时为防止自闭症儿童常有的总是重复做一件自己熟悉的事的行为,应鼓励他多变换人物来完成角色游戏。 2.表演游戏 表演游戏又称戏剧游戏,是指幼儿根据故事或童话等文学作品的内容和情节,通过扮演角色,运用语言、动作和表情进行表演的一种活动形式。如幼儿演出的童话剧、歌舞剧、木偶剧和皮影戏等。 由于疾病的原因,自闭症儿童往往面部表情比较单一,语言中的语调呆板,行为显得僵硬。因此在表演游戏中,因考虑上述因素,安排角色时应尽量安排语言少,动作幅度小,行动路线短,面部表情不需要很丰富的角色给他们。实际上,只要角色安排恰当,他们也是能很好地完成任务的。 自闭症儿童参加表演游戏,需要教师和家长的积极帮助。游戏前教师和家长要反复对他讲解角色,关键是要让他明白自己表演角色的特点(注意:他们所表演的角色要是他们熟悉的人物或拟人化了的动物),加强对他们语言和动作的反复指导。如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第一附属小学组织的一次教学汇报演出,他们就让一名自闭症儿童(10岁)担任了一个角色,这个孩子表演得很好,得到了教师、家长和前来观摩的嘉宾的一致好评。这是一个表现敬老题材的游戏,在这个游戏中,这个自闭症孩子扮演一位老大爷,有两句台词,三个动作。故事情节是这样的,一群孩子在广场上玩耍,一位拄着拐杖的老爷爷经过这里时被一个石头绊了一跤,孩子见了急忙来扶起老爷爷,老爷爷很高兴并夸奖了他们。在这个游戏中,老爷爷的两句台词分别是“哎哟”“好孩子,谢谢你们”。三个动作分别是“学老爷爷的样子走路”“跌倒”“面对观众拍着孩子们的肩膀说感谢的话”。游戏结束后我们了解到,就这样一个简单情节的游戏,教师和家长用了近一个学期的课后时间来教他。一是解决他语调单一的问题,光“哎哟”一个词的声调纠正就用了十天,在第二句中的“谢谢”一词的轻重音的发音纠正上也是用了十天的时间。二是解决他在游戏中的行为动作。在老爷爷上场这一个动作的模仿上,教师和家长用了近一个月的时间来教他。一开始他听到要上台的口令后,就很快地走到台上,而且挺胸抬头,并且眼睛总是盯着斜上方的灯光。后来教师和家长一遍遍地模仿给他看,家长回到家里也反复模仿并教他如何做。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他终于学会了拄着拐杖的老爷爷蹒跚走路的样子。在解决他模仿老爷爷“跌倒”这个动作上,一开始他到指定位置时就往地上一坐,后来教师和家长反复讲解并模仿老人“跌倒”的动作,光这

特殊儿童的游戏

特殊儿童的游戏 研究者在树立正确的特殊儿童观时,不仅要看到特殊儿童作为儿童客观存在的身心发展需要,也要看到特殊儿童的特殊性。由于健康状况、身体机能、生活环境的限制,他们无法像普通的儿童那样尽情享受游戏,他们在游戏中的表现与普通儿童也存在差异。那么常见的几类特殊儿童的游戏发展是怎样的呢?在特殊教育领域,常见的特殊儿童主要是听障儿童、视障儿童、智障儿童、孤独症儿童等,由于国内学者对该内容的研究较少,因此现有对特殊儿童游戏研究主要以国外的研究成果为主。 (一)智障儿童的游戏 1.智障儿童的重复性游戏行为较普通儿童多 2 0世纪已有的对智障儿童游戏的多数研究表明,智障儿童,特别是唐氏综合症儿童重复游戏行为多于普通儿童。游戏的内容和方式单一、刻板、持续时间长是智障儿童游戏的特点,父母和教师的观察都反映这类儿童的游戏缺少好奇心和探究行为。从父母到教育工作者都认为需要对他们这些重复性游戏行为进行引导(Miller,1994),使它变得更有目的性,更完整,否则就是在浪费时间。 但Winifred L.Lender等人则提出不同看法。他们研究对比了唐氏综合症儿童和普通儿童的重复游戏行为的数量、质量(是否具有象征性的特点)、持续时间和转换的游戏类型,发现唐氏综合症儿童重复游戏行为和非重复游戏行为的质量是相似的,重复游戏行为对所有儿童都可能发挥建设性的、目的性的作用,教育者须谨慎对待那些有帮助的、需要干预和重新指导的重复游戏行为。 对于智障儿童重复游戏行为的研究及其作用的争议,启发研究者以新的、积极的视角来看待智障儿童重复游戏行为,接受不同类型的儿童,通过游戏来学习的方式也是存在差异的。 2.智障儿童比一般儿童具有较多的非游戏行为或单独游戏行为,联合游戏或合作游戏行为的比例较少 胡尔曼等人( Hulme&Lunzer 1966)在研究中发现他们在构建和想象游戏方面的能力与一般儿童并无差异,但语言表达能力却远远低于普通儿童,研究者认为可能是由于智障儿童的游戏有仪式化及较少运用真实的表征游戏。

音乐疗法案例

两个典型的音乐治疗的案例 作者:刘蕴知|文章出处:心灵部落|更新时间:2010-07-10 分享到: 新浪微博豆瓣网QQ 空间腾讯微博人人网更多0 干枯的老树 郝亭(化名)是一位 35岁,能干,成功的女法官,显得十分干练和理性,可是她也有 自己的痛苦。自己结婚十二年的恩爱丈夫自从下海经商后, 逐渐地变了,对家庭生活越来越 没有兴趣,越来越多地以工作为由夜不归宿。 敏感的女法官开始生了疑心, 终于一天看到了 自己不愿意看到的一幕:丈夫与一位年轻时髦的小姐挽着胳膊, 亲热地走进了一家宾馆 …… 当郝亭质问丈夫时,对方却理直气壮地说: 在这个家里我受够了,从未感到温暖,从 未得到过自由”并提出了离婚。郝亭多少年来的自信顷刻间便倒塌了: 我太不值得人爱了, 连个三陪小姐都不如,我是个最没有用的人。 ”她不愿离婚,因为离婚是人生失败的代名词, 她怕自己瞬间变成一个没有丈夫,没有家的人,怕女儿没了爸爸, 怕被人笑话 ……。女法官 在心理医生的面前显现出了她软弱和犹柔的一面,她无助地问我: 我应该怎么办?我应该 怎么办? ”我说:很抱歉,我不能给你任何建议。等到治疗结束时你自己会作出正确的决 定的,相信我。” 在催眠之后,我使用了一组包含了伤感孤独、 激动、不安和平静等不同情绪的音乐。她 的视觉联想是这样的: (缓慢凄凉的音乐) 一片草坪上,有一棵老树,没有树冠,也谈不上枝繁叶茂,树的 中间是空的,有一个很大的空洞,象是被火烧过的。树下有一个石桌和两个石凳(这个情景 显然是象征着她的家庭,树上的空洞象征着他们的爱情生活的现状)。 (甜美欢快的音乐)两只小鸟在飞,它们不愿在这棵树上停留,又飞走了。 (快速幽默的音乐)这棵树上的空洞越来越大,树上的叶子慢慢地消失了。 (缓慢忧伤转为激动的音乐)树下有一条小路,路的另一边也有一棵树,没有叶子,全 是枯枝……渐渐地这边的树枝剩下半个了, 对面的枯树也剩下半个了, 桌子也看不见了, 没 有什么东西了。两棵树之间的草地开始沙化了,沙漠把小路, 草坪淹没了(这象征着她与丈 夫之间的爱情终于枯萎了 ,变成荒漠了……”(她的眼睛流出了泪水) 第二次治疗前她告诉我,她已经作出了决定,并委托了律师开始办理离婚手续。 但仍旧 感到一些茫然和痛苦, 对未来的生活缺乏信心。 我选用了一组包括抒情优美, 宽广坚定和圣 洁的音乐。 (缓慢,抒情,宽广的音乐)我走在草原上,一片迷雾(象征着对未来生活的迷茫) …… 远处有什 么不断地闪亮光。 象是堆积起来在一起的珠宝, 发出耀眼的光芒(象征着对未来的 向往)。美丽的霞光穿透了面前的迷雾。 编者按:在了解了音乐治疗的一些常识之后, 它 们,使得大家对音乐治疗有一个更深的感受。 我们为大家附上两个典型案例。 希望通过

适合小学生玩的游戏集锦.

适合小学生玩的游戏集锦 室内游戏: 1、拍手掌 两人一起拍,左手对左手,右手对右手,掌心对掌心,掌背对掌背,最开始拍1,然后依次往上数2、3……每次拍对方的手之前自己的双手先拍一下,直到谁出错为止。 2、比大小 自己制作卡片,在上面写好“象狼狗猫鼠”五种动物之一,不让对方同学知道,然后相互进行对比,比一比谁的大(其中鼠比象大),比出大的同学则获胜。 3、猜字 一位同学在另一位同学的背上写字,让对方凭感觉猜猜写的是什么字。猜出的则获胜。 4、织花线 一人手上套着线,让另外一人来挑,一定要挑出形状来,不能让线散掉。 5、拼图 如拼七巧板或自带其他拼图。 室外游戏: 1.跳短绳、跳长绳、踢毽子、跳橡皮筋 2.木头人 一人喊口令:“三三,山上有个木头人,不许说话,不许动,还有一个不许笑。”谁先动的同学就算输。 3.猜拳跨大步游戏 由两人相互猜拳,获胜者可以往前跨一大步,再继续猜拳,最后看谁站在前面获胜。 4.小猴捞月 大家先手拉手围成一个圆圈当“水井”,选一个小朋友站在圈内当“小月亮”,另外再选两个小朋友站在圈外当“小猴子”。游戏开始,大家按逆时针方向一边转圈走一边唱儿歌:“小月亮,晃悠悠,乐得小猴翻跟头;小月亮快快跑,小猴捉住不得了!”唱完儿歌,两个“小猴”钻进“水井”,手拉着手去捉“小月亮”,“小月亮”只能在圈内逃跑躲闪,一旦被捉住就要说出一个带“月”字的成语、诗句或表现一个小节目。接着由这个同学指定别人担任“小月亮”和“小猴子”的角色,游戏重新开始。

萝卜蹲将孩子分成人数相等的三组,一组代表红萝卜,一组代表白萝卜,一组代表黄萝卜。老师喊口令:“红萝卜蹲,黄萝卜蹲,白萝卜不蹲。”喊哪一组蹲,哪一组要快速蹲下。喊另一组,前一组的孩子要快速站起。未按口令动作的孩子算失败。(也可以由孩子来发令)对旗语准备不同颜色旗子6面,每一面代表一个动作。如:红旗拍手,绿旗向前一步,蓝旗向上跳等。老师先介绍每种旗子代表的动作。然后任意举起一种颜色的旗,让孩子做出相应动作。要求动作迅速,举起两秒后没做出动作或做错,都算失败。如此反复练习。小孩子可以逐渐增加旗子的数量。 高个矮个学生围成一圈,教师示范,“高个”代表两手上举,脚尖掂起。“矮个”代表两腿半蹲,两手扶膝,像马步。然后老师发令:“高个”,就来个马步;“矮个”则相反。没有立即做出正确动作算失败。家里,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玩,比谁错的少。 大小西瓜小朋友站成圈。老师指定一个孩子当排头,说“大西瓜”,但两手比成小西瓜的样子;接着第二个孩子说:“小西瓜”,但两手比成大西瓜的样子,依次直到最后一人。手指爬梯孩子两手放在胸前,先左手拇指与右手食指尖相连,然后左手食指右手拇指往上爬,两指尖在上面相连,接着又是左手拇指与右手食指尖相连;这样依次反复上爬,爬到头顶再往下爬回。孩子熟练后可增加难度,左手拇指与右手中指尖相连,左手拇指与右手小指尖相连等。 抓耳抓鼻小朋友在老师面前站成一排,老师喊口令,小朋友来做动作。当喊“1、2”时,孩子两手在胸前按口令节拍击掌两次;老师喊“3”时,用左手食指与拇指抓住鼻子,右手与左臂交叉用食指与拇指抓住左耳。接着,教师再喊“1、2”,孩子依然按节拍击掌两次,而当老师再喊“3”时,孩子换成右手食指与拇指抓住鼻子,左手抓住右耳。这样反复变换,如果孩子在发口令后2秒内没有做出动作,或动作不对都算失败。 弹钢琴孩子先排队站好,从1到7报数,每人记住自己的号码,并明确该号码在音乐中所代表的音符。比如1是哆。3是咪。孩子围坐在老师面前,游戏开始,老师用简谱唱简单的调子。唱到哪个音,报相应数的孩子就快速站起,第二个音响时再立即坐回。这样,如果听到自己的音时不立即站起或者误站起的孩子都记失败一次。老师可先用“12345671”、“17654321”试音,使孩子有所准备。所唱简谱由易到难,逐渐加快。 拔“孔雀毛”老师请一位小朋友来当孔雀,用十几条彩色皱纹纸当作羽毛,塞在“孔雀”的衣服口袋里、系在腰上、绑在脚上、别在背上等等。游戏开始前,老师给“孔雀”蒙上眼

浅谈提高智障儿童注意力的几个游戏

浅谈提高智障儿童注意力的几个游戏我们知道智障儿童有注意力不容易集中、稳定性差、转移不灵活、注意力分配难等问题,这些注意力的缺陷造成智障儿童学习上的困难,是影响智障儿童学习的一个关键问题。有位教育家说过:“注意是我们心灵的唯一门户,意识中的一切必然经过它才能进来。”只有那些进入注意状态的信息,才能被认知,并通过进一步加工而成为个体的经验,其目标、范围和持续时间取决于外部刺激的特点和人的主观因素。 在教学中,注意力对学生来说无疑是帮助其掌握知识的金钥匙,尤其对低龄智障学生来说显然更为突出。我们都知道游戏是儿童的天性,游戏能产生一种巨大的动力,在身心的发展中起很大的作用。游戏教学法就是以游戏的形式教学,也就是说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气氛中,在欢乐愉快的活动中,在激烈的竞赛中,甚至是在刺激和上瘾中,不知不觉地就学到知识."游戏教学法"是"游戏"和"教学"二者巧妙的结合体,是一种全新的且收效显著的教学方法.结合本学期的教研课题和中重度低龄智障儿童的实际教学,我总结出了如下几个适合他们的小游戏,并且在课堂实践中取得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游戏一:“灯光追踪”

我们都知道大多数的智障儿童对于灯光和丰富的色彩,有着较高的兴趣。当我们带领孩子们进入多感官室上课时,孩子们特别喜欢那些五颜六色的灯光,他们的视线很容易随着灯光的转移而转移。视觉追踪训练对智障儿童的视觉训练目的是提高和增强视觉器官的感受能力和大脑对视觉信息的加工处理能力,从而改善他们的注意力。针对智障儿童注意力不容易集中、转移不灵活等特点,结合低龄智障儿童的特殊情况,我设计了“灯光追踪”这样一个小游戏,在言语认知课堂中取得了较好的课堂效果。 具体做法是:准备不同颜色的红外线小手灯,将课堂中所需要认知的图片贴在黑板上(注意张贴高度要适合孩子们)。游戏准备开始时,老师打开手电筒,移动灯光。要求同学们目光跟随灯光的转移进行追踪,最后灯光定格在哪张图片上要大声的说出它的名字,对于不会发音的同学则要求他快速的指出对应的图片。当然在游戏的过程中,我们要好好的控制灯光的移动速度和路线,在训练初期,可以缓慢的平移,根据训练的效果再逐渐提高训练难度。这个看似简单的小游戏,能够较好的培养孩子们的视觉转移能力,让他们能够有目的观察,从而达到提高孩子们注意力的目的,同时还能够较好的提高孩子们的认知能力和手眼协调能力。 游戏二:打地鼠

音乐疗法案例

两个典型的音乐治疗的案例 作者:刘蕴知|文章出处:心灵部落|更新时间:2010-07-10 分享到: 新浪微博豆瓣网QQ空间腾讯微博人人网更多0 编者按:在了解了音乐治疗的一些常识之后,我们为大家附上两个典型案例。希望通过它们,使得大家对音乐治疗有一个更深的感受。 干枯的老树 郝亭(化名)是一位35岁,能干,成功的女法官,显得十分干练和理性,可是她也有自己的痛苦。自己结婚十二年的恩爱丈夫自从下海经商后,逐渐地变了,对家庭生活越来越没有兴趣,越来越多地以工作为由夜不归宿。敏感的女法官开始生了疑心,终于一天看到了自己不愿意看到的一幕:丈夫与一位年轻时髦的小姐挽着胳膊,亲热地走进了一家宾馆……。 当郝亭质问丈夫时,对方却理直气壮地说:“在这个家里我受够了,从未感到温暖,从未得到过自由”,并提出了离婚。郝亭多少年来的自信顷刻间便倒塌了:“我太不值得人爱了,连个三陪小姐都不如,我是个最没有用的人。”她不愿离婚,因为离婚是人生失败的代名词,她怕自己瞬间变成一个没有丈夫,没有家的人,怕女儿没了爸爸,怕被人笑话……。女法官在心理医生的面前显现出了她软弱和犹柔的一面,她无助地问我:“我应该怎么办?我应该怎么办?”。我说:“很抱歉,我不能给你任何建议。等到治疗结束时你自己会作出正确的决定的,相信我。” 在催眠之后,我使用了一组包含了伤感孤独、激动、不安和平静等不同情绪的音乐。她的视觉联想是这样的: (缓慢凄凉的音乐)“一片草坪上,有一棵老树,没有树冠,也谈不上枝繁叶茂,树的中间是空的,有一个很大的空洞,象是被火烧过的。树下有一个石桌和两个石凳(这个情景显然是象征着她的家庭,树上的空洞象征着他们的爱情生活的现状)。 (甜美欢快的音乐)两只小鸟在飞,它们不愿在这棵树上停留,又飞走了。 (快速幽默的音乐)这棵树上的空洞越来越大,树上的叶子慢慢地消失了。 (缓慢忧伤转为激动的音乐)树下有一条小路,路的另一边也有一棵树,没有叶子,全是枯枝……渐渐地这边的树枝剩下半个了,对面的枯树也剩下半个了,桌子也看不见了,没有什么东西了。两棵树之间的草地开始沙化了,沙漠把小路,草坪淹没了(这象征着她与丈夫之间的爱情终于枯萎了,变成荒漠了……”(她的眼睛流出了泪水) 第二次治疗前她告诉我,她已经作出了决定,并委托了律师开始办理离婚手续。但仍旧感到一些茫然和痛苦,对未来的生活缺乏信心。我选用了一组包括抒情优美,宽广坚定和圣洁的音乐。

适合小学生课堂上玩游戏

适合小学生课堂上玩的游戏 玩照镜子只需请几组人上台一个人当照镜子的人另一个人当镜子当镜子的那个人要学照镜子的人的动作 ^^ 课间十分钟休息的时候,带领小朋友们走出教室,玩小游戏,既可消除大脑疲劳,增进身心的健康,又能提高交往能力,增进友谊和情感,还可以使部分患有心理障碍的儿童得到矫治,这是多么好的活动呵! 1、小猴捞月 这个游戏非常有趣。大家先手拉手围成一个圆圈当“水井”,选一个小朋友站在圈内当“小月亮”,另外再选两个小朋友站在圈外当“小猴子”。游戏开始,大家按逆时针方向一边转圈走一边唱儿歌:“小月亮,晃悠悠,乐得小猴翻跟头;小月亮快快跑,小猴捉住不得了!”唱完儿歌,两个“小猴”钻进“水井”,手拉着手去捉“小月亮”,“小月亮”只能在圈内逃跑躲闪,一旦被捉住就要说出一个带“月”字的成语、诗句或表现一个小节目。接着由这个同学指定别人担任“小月亮”和“小猴子”的角色,游戏重新开始。 2、三打白骨精 这个游戏有两个同学就能玩。先背向而站,相距二步远。游戏开始后两人一块唱:“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并在原地合拍双足跳三下,注意唱到最后一个“精”字时,必须同时做180度跳,同时在落地前还要做一个造型动作。造型动作有三种:1·抬起左膝,右手反掌心在额前作搭凉棚状,同时左臂微屈勾拳为孙悟空。2·双手插腰,两腿侧开为白骨精。3·双手合掌于胸前为唐僧。这三个童话人物的制约关系是:孙悟空胜白骨精,白

骨精胜唐僧,唐僧胜孙悟空。如果正巧造型相同,那么重来一次,方法同前,一旦造型之间建立了制约关系,负者就要给胜者恭敬地鞠一个躬。3、炒股票 游戏者5人为宜,选一人当股民,面对墙壁而站,其他4人分散站在后面当股票,股票名称可事先自定,比如:新锦江、二纺机、大众出租、豫园商城等。游戏开始,股民把一枚硬币朝头后高高地抛出,说:“炒股票喽!”当股票者其中一人就近拾起藏在手内,与此同时股票要同声对股民说:“什么股票最看好?”股民要马上猜出是何种,对了就算发,继续炒,错了由拾者当股民,重新再玩。 4、搜捕逃犯 一人当逃犯,另一人当公安干警,用手帕蒙住他们的双眼,分别带到乒乓桌的两个对角上。主持人发令后,两人手摸着桌子一逃一追,逃犯想要躲开公安干警的搜寻,而公安干警则竭力想要找到逃犯,两人都蹑手蹑脚地走动,以免发出声响,使对方发现自己在哪里,但最终也许会糊里糊涂地撞到一起,公安干警便捉到了逃犯。接着可再换两人上场游戏。 规则:围观者只能笑,不得暗示。 5、欢乐猜拳 女生们围成一个圆圈,面朝圆心,人数必须是双数,游戏开始,大家拍大麦(1、自己击一下掌;2、侧开与两侧同伴合掌;3、翻掌,用掌背与两侧同伴相碰;4、同1。)并齐说:“赛、赛、赛,阿拉马克赛,一个接一个,阿拉马克赛,这么好的天气飘雪花,这么好的鞋子漏脚丫,这么好的孩子小傻瓜!”接着,各自旋转小臂并说:咕碌咕碌锤!(此时每二人面

特殊儿童教育

1学前特殊儿童是指在生理上,心理上,及智能上异于普通儿童,具有特殊的教育需要的儿童. 2肢体障碍占该儿童是指因四肢残缺或四肢躯干麻痹畸形,导致人体运动系统不同程度的功能丧失或功能障碍的儿童3智力落后儿童是指儿童在发展期内智力状况明显落后于同龄正常儿童的发展水平,并伴随有明显的语言与行为障碍。智力障碍儿童按其智力受限程度可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和极重度四级。 4早期干预是指一种有组织有目的的丰富环境的教育训练活动,它适用于发展偏离(或落后)正常或可能偏离(落后)正常的五六岁以前(主要是3岁以前)的儿童身上,通过这种教育的实施,可望使这部分儿童的智力和能力有所提高,获得一定的生活能力和技巧,待他们成长到学龄阶段,可以更好的接受特殊教育或正常儿童的教育。早期干预的主要理论是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美国斯金纳创立的郑重理论的基础是操演性的条件反射 5情绪行为异常是指儿童长期存在的,能影响自己发展或他人的情绪行为过度,不足或不恰当的状态 6超常儿童不只是智力和才能的高度发展,而是优异智力创造力及良好的非智力个性特征和相互作用构成的统一体,故称其超常儿童超常儿童在幼儿园的教育主要涉及学习内容技能和学习环境 1学前特殊儿童教育发展阶段 1)启蒙阶段16世纪末到19世纪初 2)依附阶段19世纪中后期到20世纪中期 3)独立阶段20世纪中后期至今 2学前特殊儿童发展的几种明显趋势 1)早期发现与早期干预的趋向2)一体化融合教育趋向3)整合教育的趋向 3早期干预的途径1)家庭干预2)托幼机构干预3)社区干预 4学前生理发展障碍儿童的教育主要指视觉发展障碍儿童的教育听觉发展障碍儿童的教育身体疾病儿童的教育三类 5盲人心理状况表现孤独感自卑感内疚感和怨恨感依赖感和发覆无常性片面性和猜疑性 6儿童听力障碍带来语言的差异主要有发音异常构音异常语音发音异常 7病弱儿童的心理特征 大部分病弱儿童在智力发展上是正常的,但是由于他们长期患有疾病,体力虚弱会因治疗或体力不支而耽误学业,从而影响其生活和学习的情绪,也降低了学习效果,容易产生注意力不集中,持久性差,精力不支等问题。可能在认知发展上略受影响,在个性方面,由于身患疾病,家长过分保护和迁就,会使儿童过于依赖,缺乏自信,容易形成孤僻,退缩等不良人格特征 8随班就读的优点:1)智力落后儿童回归教育主流,不被另眼看待2)适合边远地区这些地区人口居住分散,智力落后儿童也不集中,无法开办随班就读,就可以给每个智力轻度或中度落后的儿童上学读书的机会 9早期干预的行为领域有哪几个方面 1)大运动指姿势或全身的活动,比如坐站走跑爬行等 2)精细动作指手和手指的动作 3)语言指属于形体语言的面部表情发音懂话说话写字作文等书面语言等 4)认知能力(或适应性行为)即感知,摆弄物体,手眼协调,使用简单工具解决简单问题等对物体的反应能力 5)个人——社会行为指儿童的生活自理能力(社会行为的一个部分)和与他人交往的能力 10游戏治疗的主要流派 1)精神分析游戏治疗佛洛伊德 2)儿童中心游戏治疗罗杰斯 3)认知行为游戏治疗 4)格式塔游戏治疗皮杰斯 11行为矫正运用的原则1)防止滥用误用2)注意不要损害儿童的身心健康,不应只注意到不良行为的消失还应考虑到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3)遵循道德准则 12行为矫正的基本方法正强化惩罚负强化消退间歇强化塑造渐隐链锁厌恶治疗系统脱敏法认知行为疗法模仿疗法 13正强化 正强化是指当一种操作性行为在某种情境或刺激下出现后及时得到一种强化物,如果这种强化物能够满足行为的需要,

适合智障儿童的游戏

适合智障儿童的游戏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适合智障儿童的游戏 时间:2011-05-30 09:40来源:网络作者:闫淑华点击:359次 沉睡的守门人游戏目的:培养小朋友对小动物的爱心,并养成轻举轻放、减少噪声的良好习惯。游戏过程: * 主持人蒙上眼睛,坐在房间门口,作为守门人,房间里放着各种捕猎来的野生动物(玩具)。 * 要求小孩子设法悄悄地越过守门人,到房间里去解救这些无辜的野生动物 沉睡的守门人 游戏目的:培养小朋友对小动物的爱心,并养成轻举轻放、减少噪声的良好习惯。 游戏过程: * 主持人蒙上眼睛,坐在房间门口,作为“守门人”,房间里放着各种捕猎来的“野生动物”(玩具)。 * 要求小孩子设法悄悄地越过“守门人”,到房间里去解救这些无辜的“野生动物”。如果弄出声响,给“守门人”逮着就算输了。

* 为了给小孩子以成就感,游戏开始时,“守门人”可以装着没听见动静的样子,待小孩子“抢救”出几种动物以后,再稍稍显示出已经听到一点动静的样子,以此来培养小孩子轻举轻放的好习惯。 我是谁 游戏目的:小孩子对动物有着与生俱来的认同感和同情心。动物是最能引起小孩子关注和最便于交流的自然环境要素。这个游戏可以帮助小孩子加深对身边常见动物的影响,进一步强化他们对动物的情感,初步形成保护野生动物的环境意识。同时还能发展小孩子的动作、语言和认知能力。 游戏准备: * 在带小孩子参观动物园或通过看电视录像,初步掌握一些珍惜动物的基本知识的基础上,主持人制作好分别绘(贴)有大熊猫、长臂猿、恐龙、华南虎、丹顶鹤等珍惜动物的卡片。

幼儿园特殊教育论文-特殊幼儿的游戏治疗

特殊幼儿的游戏治疗 游戏治疗模式众多,其中又以跨领域之游戏本位评估T A(Tra disciplinary play-based a e ment)模式最适合学前阶段的特殊孩子,其特色乃根据观察订定游戏治疗的目标,作法如下:要进行跨领域之游戏本位评估模式(T A),需有一个设备齐全,且空间够大的教室。为了要让孩子有选择的机会,教室内需设有不同的角落。例如:娃娃家区、积木区、美劳区、玩沙区、粗大动作区……等等。教室靠走廊的一边,最好有适合观察的单面镜,若无法设置单面镜,则需为观察者安排一个不干扰孩子活动的位置。若没有适合的教室,也可选择个案家里或其它地方进行T A游戏治疗模式,其先决条件是:其空间能摆放足够的游戏治疗器材,以供孩子选择。游戏治疗过程中使用的游戏器材或玩具,必须多样化、色彩鲜艳并且是孩子所熟悉的。例如:娃娃家区可摆放椅子、桌子、瓦斯炉、锅子、电话、衣裤……等。T A游戏本位评估模式是很有弹性的,进行的时间及程序,可依照孩子的年龄、个别需求做调整。以下就T A游戏本位评估模式进行方式,分为六个阶段说明之: 阶段一:无结构式游戏。约为二十到二十五分钟。这个阶段由孩子主导整个过程,治疗师模仿孩子的游戏行为、语言,以游戏方式与孩子互动、对话,视孩子程度,与之进行平行、关连或合作性游戏。治疗师可作些比孩子游戏程度还高的行为。在这个阶段,孩子可依个人兴趣,随意变化游戏区域。治疗师则需记录哪些行为或语言是孩子自发的,哪些又是模仿而来的。治疗师可以用游戏的方式间接教导孩子新的游戏方式,除非孩子表达需要协助,或对一样工作有强烈兴趣,却无法完成时,才可采直接教导的方式。在这个阶段是以孩子为主,需尽量减少治疗师教导的部分。 阶段二:结构式游戏。持续时间视孩子年龄而定,年纪小的约五到十分钟,年纪较长的为十到十五分钟。这个阶段是由治疗师主导,进行认知和语言的活动,其中所需的技能是第一阶段没有观察到的部分。活动中,孩子被要求进行一些活动,例如:拼图、画画、因果游戏、高程度的问题解决游戏、算数…….等,但这些活动必须引发孩子的动机,使其愿意进行各项活动(建议以游戏方式进行)。如此,这个阶段里,便可在有限的时间观察到许多其它阶段无法看到的能力。 阶段三:同侪互动游戏。约五到十分钟。这个阶段又回到无结构式的游戏,但须有一名年纪较大、与个案同性别、与个案熟悉且能与同侪有良好互动的普通孩子。这阶段主要比较个案与其它孩子,两者之同侪互动方式有何不同。治疗师必须在第一阶段结束前,利用适当的时机,先将另一位孩子自然地介绍给个案。这个阶段不仅能观察孩子的游戏互动和社交技能,也可观察认知、语言、动作技能。需特别记录个案在同样的情境下,面对成人与同侪有何不同的反应。在这个阶段,由孩子主导整个活动,但若两个孩子间没有互动,治疗师可从旁介入,使其互动。介绍玩具,可有效促进同侪互动。此阶段结束后,与个案互动的孩子必须离开这间教室,可在点心时间时,再邀请他加入,以便观察两者进一步的互动。

如何跟智障儿童沟通

如何跟智障儿童沟通~ (一) 不断地对儿童说话:对智障儿童说话,其效果不是立竿见影的,必须假以时日才会慢慢开花结果。这一点对于智障儿童的家长和教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 (二) 对着儿童的视线说话:跟智障儿童一起游戏、拿一些东西给他、请他做一些事、帮他做一些事时,总之要常常对他说简单的话,并且要注意在说话是要对着儿童的视线讲话。例如:自闭症儿童常常视线不看人,有时不是不看,而是看的时间非常短暂。当然当他不注意您的时候对他说话是没有效果的。但也不用使用强制的方法,特地把脸靠过去,或把他的头转过来向着他说话。只要在不太远的地方,很自然的喊他的名字“×××”,等他注意您在叫他时再配合当时的情境与其视线持平对他说话即可。 (三) 选择切合情境的话题:眼前看得见、容易了解的自然话题为佳。尤其是以儿童感到关心或喜欢的事物做为话题,效果更好。不仅大人对儿童说希望儿童说的话,大人也可以先以儿童的口气说给他听,让他知道这时候他应该怎么说或回答才好。例如:王XX,入学时会简单的仿说,对于他进行情境训练,把教室的窗户挡住不让他看间操,教他说“老师让我看间操吧”。几周后,看到这种情境,他不用提示,完全可以自发性地使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这个要求。由此可见语言沟通不能离开情境,要发展语言,必须要有适合的情境。 (四) 不必重复练习太多次:教师或父母为使儿童学会说话,同样的话语叫儿童说五次、十次,有时反而使智障儿童,尤其是自闭症儿童拒绝说话。所以对他们的语训比对一般的儿童多说一、二次左右即可,同样的事在同一个地方不要重复两次以上。但碰到同样的事情或同样的情况发生时,要再重复的提醒。不必刻意教学,只要在适当的环境下,不断地、自然地对他说话,让儿童了解语言的意义,便可期待他逐渐会说出话来。 (五) 不必矫正发音:即使说不好,有表达意思的姿态即可,若刻意矫正发音,说不定反而会抹杀好不容易培养的说话动机。只要他肯说话,发音不正确的缺陷久而久之会改善过来。家长或大人只要自己提供正确的说话模板即可,但千万不要学儿童说娃娃话。 (六)只发语头或语尾音不要刻意纠正:智障的孩子经常会出现只发语头或语尾音的语言现象,这种时候也不必特地加以矫正,下次碰到这种场合时,大人实时发出二次左右的正确语音即可。即使只发语首或语尾音,也表示他有表达意思的动机,便要赶快给予鼓励。 (七) 不要制止模仿电视广告:这时家长或周围的人会以为这个孩子的语言能力不坏,若禁止他看电视,唱广告歌,就可以学习说有用的话。事实上禁止他说广告的话也没有用,不如让他继续学说,但要伺机配合情境说些别的话题,以提高其理解能力,使其慢慢说出有意义的话语。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