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北师大版:第2章-第1节中国古代圣人孔子

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北师大版:第2章-第1节中国古代圣人孔子

第一节中国古代圣人孔子

●新课导入

孔子是儒家的创始人,他有一套虽不

周密而相当完整的思想体系和政治见解。

孔子思想中最光辉的一点,是提倡“仁”,仁就是“爱人”。这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反映了由于奴隶制的渐趋瓦解而产生的当时庶人(广大人民)的抬头。孔子首先把文化知识普及到人民中间去,就是这种现实以及反映这种现实的人道精神的具体表现. 孔子对于中国历史还有哪些贡献?为什么被称为“圣人”?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走进本课的学习。

●教法案例

本节课分六个框目对先师孔子的生平和贡献进行了讲述。建议教师在授课时将其整合成三个大方面的

内容:勤奋好学,终成大才;孔子的主要活动;孔子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

第一个大的方面“勤奋好学,终成大才”,其实就是对教材第一个框目“自幼勤奋好学”的处理。本目主要把握两个关键点:(1)出身寒微,自强不息。(2)勤奋好学,终成大才.

第二个大的方面“孔子的主要活动”,主要涉及对教材第2—5目的处理.(1)兴办私学.主要从七个方面进行把握:①首创私学;②“有教无类"的教学思想;

③以“六艺”为主要教学内容;④“言传身教”“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⑤学思结合的学习方法;⑥诲人不倦的教学态度;⑦“弟子三千,贤人七十有二"的教学成果.(2)创立儒学.主要把握两个方面,一是“正名”;二是“仁”的思想。此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忆必修3已经学过的相关内容,从联系的角度进行讲授.①“正名”,就是恢复已经被破坏了的周礼,从而恢复混乱的社会秩序;②“仁”,就是“以德治国”“克己复礼"。

(3)周游列国.孔子带领弟子,不畏艰辛,周游列国13年,但终不得用。此处教师应该点拨出深层次的原因:当时社会处于大动荡大变革时期,诸侯争霸,礼崩乐坏。孔子倡导的“仁"的思想不利于在争霸战争中取胜.因此,其思想在当时得不到推广。(4)整理古籍。①首先知道孔子所整理的六部古籍;②其次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对六部经书的内容作大致了解;③教师点明孔子整理这些经书的深层次原因-—将其作为治国救民的重要工具;④教师可以从中华文明传承的角度,点拨“六书”对于中华文明的传承起到的巨大作用。

第三个大的方面“孔子思想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实际上是对孔子思想的定位与评价。讲授时,应该以教材最后一目为基础,联系前两个部分的内容,综合审视孔子的一生,回顾其在教育、思想等方面的主张,对孔子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此处,建议教师引用曲阜孔子文化节等新颖材料来说明孔子思想的博大精深及其世界地位。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把握以下四

点:(1)孔子是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2)孔子所创立的儒学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心理结构的重要因素.(3)儒学思想具有世界影响.(4)对待儒学的正确态度。

课程标准了解孔子的生平、基本思想观点和政治主张,探讨孔子在中国以及世界思想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重点难点1。孔子的主要思想观点及其历史地位(重点)2.对孔子及其思想的评价(重难点)

自幼勤奋好学与兴办私学

1。自幼勤奋好学

(1)从小养成了勤奋好学的习惯,长大后为官之余抓紧时间学习。

(2)利用时机,认真学习周礼。

(3)善于抓住机会向他人学习。

2.兴办私学

(1)授徒办学:兴办私学;后来做官从政、周游列国,均未停止授徒;晚年坚持办学。

(2)教育主张

①教学原则:孔子主张“有教无类".

②教学内容:礼、乐等“六艺”。

③教学方法:主张循循善诱、教学相长、因材施教和启发式教学,强调要学思结合。

(3)历史影响:对当时和后世中国各项事业的进步,特别是对孔子思想的传播和儒学的发展都起了重要作用。

创立儒学

1.

的时代。

2.内容

(1)强调“礼乐征伐自天子出”,以实现天下太平并长治久安。

(2)必须首先“正名”,只有通过道德教化,用礼制来规范人们的言行。

(3)思想的核心是“仁”。

①从“德”的角度来说就是“爱人”。

②从“礼”的角度来说,他认为是“克己复礼为仁”。

(4)主张“爱民”“富民"“教民”“化民"和“安民”.

3.地位

汉武帝时期之后成为中国封建文化的正统,成为统治者“治国理民”的工具。

周游列国与整理古籍

1

(1)目的: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希望能找到发挥自己政治才能的地方。

(2)经过:先到卫国,然后游历曹、宋、郑、陈、蔡等国,后来到楚国.

(3)结果:周游列国13年,终不见用.

2.整理古籍

孔子晚年编订出《诗》《书》《礼》《乐》《易》《春

秋》6部著作.

孔子思想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

1。地位

(1)在汉武帝后,成为封建社会理论化的意识形态和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脉.

(2)在封建社会里,儒学对于维护国家统一与社会稳定,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3)儒学在中国周边国家广泛传播,传到西方也受到应有的重视。

2.态度

(1)原因:进入近代社会,儒学不断受到批判和否定。

(2)态度:其内容虽有糟粕,更有精华,必须批判地继承。

孔子在中国以及世界思想史

上的地位和影响

1.孔子的思想既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传统政治的理论基础,也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从汉代开始,几乎所有的封建统治者都尊崇孔子思想,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脉。

2.以仁、礼、道义为核心的儒家思想内涵,经历代的损益,积淀下来,渗透到社会秩序和个人行为规范中去,对塑造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观和价值观产生了深远影响。

3.在教育方面,孔子不仅奠定了中国古代教育的传统模式,并且在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办学形式等诸方面影响深远。他打破了以往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为教育的推广创造了条件。私学的教育形式也保证了中国文化免受朝代变迁的影响,从而连续不断地发展下来.

4.孔子的思想对亚洲一些国家的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儒学对近代欧洲思想的发展也发生了一定影响,

欧洲一些思想家从儒学中得到启发和鼓舞。

下列对孔子思想的历史地位的评价,正确的是()

A.在春秋时期受到统治者的推崇

B.在春秋时期形成了儒家思想体系

C.适应了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

D.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产生了深远影响

【解析】孔子的思想在春秋时期并未得到推崇,故A项不正确;儒家思想体系也不是在春秋时期形成的,故B项也不对;孔子的思想代表的是奴隶主贵族的利益,并未适应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故C项也不正确。孔子的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他的思想经后世发扬、改造,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故选D项.

【答案】D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孔子想回到西周,维护奴隶制,政治上是保守主义者,有他的落后一面,但他是伟大的史学家、教育家和人道主义的倡导者,他在历史文化遗产的继承、整理和传播上有卓越的贡献。

—-《论孔子思想》材料二孔子在历史文化领域有杰出成就,他的“爱人”“仁民"观念以及他的教育思想,表现出新兴地主阶级的进步性,他想回到西周,只是因为不敢公开反对当时还比较强大的奴隶制,表现出他怯懦的方面.

——《略论孔子思想的阶级性》

(1)两则材料都涉及孔子在教育方面的贡献,孔子在教育方面有何贡献?

(2)材料一、二评价孔子时,采用的相同方法是什么?结论有何不同?

(3)综合上述材料,说明应当如何评价历史人物。

【思路分析】

(1)教育贡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2)相同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评价标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兴办私学,扩大受教育者的范围;提出了一些今天仍然受益的教学和学习方法;继承、

整理和传播历史文化典籍。

(2)相同方法:阶级分析法、两分法。不同结论:材料一:维护奴隶制的保守主义者,但在历史文化遗产的继承、整理和传播上有卓越的贡献。材料二:新兴地主阶级的代表,在历史文化领域有杰出成就,但也表现保守的一面。

(3)运用正确的观点全面分析历史人物,看其对社会潮流的推动或阻碍作用。

一、选择题

1.“三十而立”是孔子对自己30岁时所达到的人生状态的自我评价。30岁的孔子()

A.开办私学,聚徒讲学 B.步入政坛,政绩显赫C.周游列国,展示抱负D.整理典籍,专攻教

【解析】孔子50岁时步入政坛,后弃官周游列国,晚年整理典籍,B、C、D三项的时间在孔子50岁之后。

【答案】A

2.季氏大夫擅自用天子之礼,跳“八佾舞",孔子愤慨地说:“是可忍孰不可忍"?材料反映了孔子的思想主张是()

A.仁者爱人B.忠恕之道

C.克己复礼D.因材施教

【解析】鲁国季氏用天子的乐舞违反了周礼,而孔子主张“克己复礼",匡正社会秩序。因此材料反映的孔子主张是克己复礼。

【答案】C

3.《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促进公平,采取向农村地区、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倾斜等举措。这体现了孔子教育思想和原则中的( )

A.有教无类B.因材施教

C.启发式教学D.温故而知新

【解析】本题考查孔子的教育思想。孔子的有教无类思想,打破了只有贵族接受教育的局面,促进了教育的普及和公平。

【答案】A

4.孔子教育思想中客观上与其维护原有统治秩序的政治主张相矛盾的是( )

A.知之为知之B.有教无类

C.学而不思则罔D.因材施教

【解析】解题注意关键信息“客观上与其维护原有统治秩序"相矛盾,而“有教无类"是指不论身份高贵与低贱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这与维护社会等级秩序相矛盾。

【答案】B

二、非选择题

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错误!错误!错误!

材料二儒家学者之重视教育是有目共睹的,私塾、书院乃至老师弟子的直接传授形式,是儒者实行教育的主要手段。而儒家的创始人孔子本来就是一个大教育家,自孔子始教育就不再是少数贵族阶级的特权,而把受教育的对象扩展到社会的各个阶层.

请回答:

(1)据图1分析孔子周游列国对孔子及其弟子一行的作用.

(2)据图2分析孔子教育思想中值得我们继承的地方。

(3)据上述两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孔子被称为“圣人"且受到后人敬仰的原因。

【解析】第(1)问可以从不同角度来回答,既可以答最直接的作用,如增长见识等,也可以从长远的

角度来回答,如为儒学的创立打下基础等。第(2)问要结合现代教育实际来作答,注意要抓住孔子教育思想中的精华.第(3)问要从总体上分析孔子受人尊敬的原因,可以结合所学的知识回答。

【答案】(1)增加了阅历,增长了见识;传播了孔子的思想,为儒学的创立打下了基础。

(2)“有教无类”的办学思想;“实事求是”“学思结合"“反复温习"的学习思想;“因材施教”的教学思想.

(3)孔子的思想在当时并未受到太多重视,后来经过历代学者的发扬和统治者的改造,逐渐形成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成为封建社会理论化的意识形态和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脉,其博大精深的文化品格,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重要影响。

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北师大版:第2章-第1节中国古代圣人孔子

第一节中国古代圣人孔子 ●新课导入 孔子是儒家的创始人,他有一套虽不 周密而相当完整的思想体系和政治见解。 孔子思想中最光辉的一点,是提倡“仁”,仁就是“爱人”。这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反映了由于奴隶制的渐趋瓦解而产生的当时庶人(广大人民)的抬头。孔子首先把文化知识普及到人民中间去,就是这种现实以及反映这种现实的人道精神的具体表现. 孔子对于中国历史还有哪些贡献?为什么被称为“圣人”?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走进本课的学习。 ●教法案例 本节课分六个框目对先师孔子的生平和贡献进行了讲述。建议教师在授课时将其整合成三个大方面的

内容:勤奋好学,终成大才;孔子的主要活动;孔子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 第一个大的方面“勤奋好学,终成大才”,其实就是对教材第一个框目“自幼勤奋好学”的处理。本目主要把握两个关键点:(1)出身寒微,自强不息。(2)勤奋好学,终成大才. 第二个大的方面“孔子的主要活动”,主要涉及对教材第2—5目的处理.(1)兴办私学.主要从七个方面进行把握:①首创私学;②“有教无类"的教学思想; ③以“六艺”为主要教学内容;④“言传身教”“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⑤学思结合的学习方法;⑥诲人不倦的教学态度;⑦“弟子三千,贤人七十有二"的教学成果.(2)创立儒学.主要把握两个方面,一是“正名”;二是“仁”的思想。此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忆必修3已经学过的相关内容,从联系的角度进行讲授.①“正名”,就是恢复已经被破坏了的周礼,从而恢复混乱的社会秩序;②“仁”,就是“以德治国”“克己复礼"。

(3)周游列国.孔子带领弟子,不畏艰辛,周游列国13年,但终不得用。此处教师应该点拨出深层次的原因:当时社会处于大动荡大变革时期,诸侯争霸,礼崩乐坏。孔子倡导的“仁"的思想不利于在争霸战争中取胜.因此,其思想在当时得不到推广。(4)整理古籍。①首先知道孔子所整理的六部古籍;②其次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对六部经书的内容作大致了解;③教师点明孔子整理这些经书的深层次原因-—将其作为治国救民的重要工具;④教师可以从中华文明传承的角度,点拨“六书”对于中华文明的传承起到的巨大作用。 第三个大的方面“孔子思想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实际上是对孔子思想的定位与评价。讲授时,应该以教材最后一目为基础,联系前两个部分的内容,综合审视孔子的一生,回顾其在教育、思想等方面的主张,对孔子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此处,建议教师引用曲阜孔子文化节等新颖材料来说明孔子思想的博大精深及其世界地位。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把握以下四

山西省太原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阶段性测评 历史试卷 (考试时间:上午10:50-12:20) 说明:本试卷闭卷笔答,做题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下方答题栏内。 1.子路说:“假如卫君请您去治理国政,您要先做什么?”孔子说:“一定要我做的话.就是正名!”由此可知,孔子在此追求的是 A.为政以德B.天下有道C.民贵君轻D.敬天保民 2.“天之生民,非为君也,天下立君,以为民也。故古者列地建国,非以贵诸侯而已;列官职,爵禄,非以尊大夫而已。”在这里,荀子强调 A.尊君B.礼法C.重民D.仁义 3.有学者认为,政治与伦理合二为一是先秦儒学的特质。下列思想中能体现这一特质的是 A.“明礼仪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法以禁之,使天下于治,合于善也” B.“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C.“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 D.“祸,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 4.张荫麟在《中国史纲》中说:“墨子以为天下的大害,莫如大国之侵略小国,大家族之欺凌小家族,强者智者之压迫弱者愚者,以及一切伦常间的失欢失德,总而言之,即人与人的冲突。”为了消除“天下之大害”,墨子提倡 A.仁爱B.仁政C.尚贤D.兼爱 5.央视播出的成语大会中出现了成语“越俎代庖、舍生取义、守株待兔”。这三个成语都与我国古代思想流派有关,分别是 A.道家、儒家、法家B.墨家、法家、儒家 C.兵家、墨家、道家D.儒家、道家、墨家 6.有学者评论先秦时期某学派说:“他们主张邦联制的松散国家联盟,即由一系列…邻国?组成一个国家联盟,人民之间不相往来,但统治者之间仍有相当程度的交往。”这一学派是A.儒家B.法家C.道家D.墨家 7.“天地之物有不常之变者,谓之异;小者谓之灾。灾常先至而异乃随之。灾者,天之谴也;异者,天之威也。谴之而不知,乃畏以威。”汉代出现这种观念主要是由于 A.官僚体制的确立B.君主专制的强化 C.监察制度的完善D.儒家思想的影响 8.他以从众、从俗的原则修改孔子推崇的礼仪,不仅在思想领域,而且在行为领域占据了主导地位。葛兆光先生也说:“正是这种将儒学原则世俗化、生活化的努力,保证了理学所确立的原则,真正深入了社会。”文中所指的“他”是 A.孟子B.董仲舒C.朱熹D.黄宗羲 9.李贽坦言“人皆有私”;主张男女平等,认为妇女可以出来讲学,应该允许婚姻自主;认为人人都是圣人,没必要以孔子的是非标准去行事。上述言论说明李 A.倡导经世致用B.主张民主法治 C.认同个人主义D.反传统反教条 10.顾炎武谈到:“君子之为学也,非利己而已也,有明道淑人之心,有拨乱反正之事,知天下之势之何以流极而至于此,则思起而有以救之。……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这表明

2019-2020学年历史北师大版必修三学案:第一单元 第1课 从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 Word版含解析

学习本单元,一要从宏观上把握我国古代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二要学会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和“一定时期 的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等唯物史观来指导学习。 第1课 从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 [学习目标] 一、老子和孔子的思想 1.老子的学说 (1)历史地位:春秋时期重要的思想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2)思想内容

①核心思想:“道”是派生万物的根源。 ②提出了朴素辩证法思想,指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转化。 ③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反对采用严刑峻法。 2.孔子的思想 (1)历史地位: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伟大的教育家。 (2)孔子的思想学说 ①哲学思想的核心是“仁”。倡导“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②政治上强调统治者要“为政以德”。 ③崇尚周礼,提出“克己复礼为仁”。 ④教育上兴办私学,是中国古代私人办学的先驱。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等。[知识拓展]对孔子思想中“仁”和“礼”的认识 (1)“仁” ①主要内容:“仁者爱人”。 ②评价:这一思想对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制约统治者对民众的过度盘剥和中华民族传统伦理道德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礼” ①主要内容:“克己复礼”。 ②评价:是孔子思想中的保守部分,它承认阶级压迫,维护等级制度,成为封建统治者维护统治的思想工具。但“礼”的思想对于稳定社会秩序、发展生产、制约社会下层的反叛意识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1.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什么?他在教育上有哪些贡献? 提示“仁”;首创私学,主张“有教无类”,打破了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 二、百家争鸣 1.原因 (1)根本原因:春秋战国是社会大变革的时期。 (2)代表各派政治势力的思想家,按照各自的利益和要求积极发表意见,提出治国济世的主张。 2.代表人物及主张 (1)儒家 ①孟子:以“仁”“义”为核心,主张“性善论”;提倡“仁政”“保民”,反对剥削和压迫人民。 ②荀子:重民,提出“水则载舟,水则覆舟”的思想;持“性恶论”,主张王霸并用,德治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思想宝库第1课孔子与老子教案含解析岳麓版必修3

第1课孔子与老子 [学习目标] 一、孔子的学说 1.地位:孔子是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政治理论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2.主张 (1)核心思想:“仁”和“礼”,要求“仁者爱人”“克己复礼”。 ①内容:“仁”: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提倡广泛地理解和体贴他人,遵循“忠恕”之道。 “礼”:要求人们的行为符合“礼”的准则,即西周时的等级名分制度;通过“正名”实现“礼”。 ②评价:“仁”有利于调整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礼”体现了孔子政治思想中保守的一面。 (2)政治思想:提倡“为政以德”,用“德”教化百姓;也不排除在以“礼”治国的同时,逐步改良政治。 (3)哲学思想:对鬼神敬而远之,把探讨和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放在优先位置。 (4)教育思想:教育原则上孔子主张“有教无类”;教学方法上主张“因材施教”;学习方法上主张学思结合,鼓励独立思考。 判断正误 孔子主张“克己复礼”是为了维护封建制度。( ×) 提示孔子代表的是奴隶主贵族的利益,其主张恢复周朝的等级名分制度,实质上是力图维护奴隶制而不是维护封建制度。 问题思考 材料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为仁;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同“拱”,环绕

的意思)之。——《论语》 思考材料反映了孔子的哪些思想? 提示“仁”“礼”“为政以德”。 深化理解 孔子思想体系体现的人文精神 (1)“仁”的思想有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为提倡人文精神提供宽松的社会环境。 (2)“礼”强调社会成员承担相应的权利和义务,有利于培养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3)主张对鬼神敬而远之,优先考虑和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渗透以人为本的理念。 (4)“有教无类”等教育主张,保证了教育发展,推动了社会成员素质的提高。 3.影响 (1)在诸国争霸和社会变革时代并未受到太多重视。 (2)汉代大一统后,经过历代学者的发扬和统治者的改造,逐渐形成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二、老聃与《道德经》 1.地位:老聃即老子,是春秋时期重要的思想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其思想主要反映在《道德经》中。 2.主张 (1)哲学思想 ①认为“道”是天地万物的本原,提出“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思想。 ②辩证法思想:任何事物都有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矛盾双方可以互相转化。 (2)政治思想:倡导政治上“无为而治”,以“无事取天下”。 判断正误 (1)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但不是道教的创始人。( √) 提示道家学派是一种哲学学派,道教是一种宗教信仰。道家学派形成于先秦时期,道教兴起于东汉。 (2)老子的政治主张“无为而治”就是在政治上无所作为。( ×) 提示“无为”不是指不作为,而是指统治者不妄为,不胡作非为和为所欲为,反对严刑峻法和苛政。其强调无为而无不为,既主张尊重自然规律,反对盲目行为,又主张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倡导“待时而动”“因地制宜”,是一种“积极无为”的哲学观。 问题思考 材料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德经》 “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形也,高平之相盈也。”——《道德经》 思考两则材料分别反映了老子的什么思想?如何看待第一则材料反映的思想? 提示“道”是天地万物的本原;辩证法思想。看待:体现对宇宙本原的探索精神,本质上

2019-2020学年历史北师大版选修4学案:第二章 第一节 中国古代圣人孔子 Word版含答案

一节中国古代圣人孔子 课程标准学习目标 了解孔子的生平、基本思想观点和政治主张,探讨孔子在中国以及世界思想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了解孔子追求礼乐的一生,归纳孔子一生追求的主要目标。 掌握孔子的基本思想观点和政治主张,孔子在教育方面的主要成就,认识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分析孔子思想的核心,儒家思想的博大精深,探究孔子在中国以及世界思想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求学与办学 .自幼勤奋好学 1)宋国贵族后裔,迁居陬邑城里的阙里,自幼与母亲相依为命,养成勤奋好学的习惯。 2)利用各种机会,认真学习周礼,前往东周京师洛邑,向史官老子请教礼制。向郯国之君郯子请教古代的官制,向鲁国乐官师襄子学琴。 3)精通礼、乐、射、御、书、数六艺,对《诗》《书》《礼》《乐》《易》《春秋》等典籍了如指掌。 .兴办私学

1)历程:30来岁开始聚徒讲学,办起私学,坚持终生。 2)在教学思想上,主张“有教无类”。在教学方法上,主张因材施教和启发式教学。在学习方法上,强调学思结合,“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等。 3)教学内容:以“六艺”为内容,以“六经”为教材,培养学生的知识、技能与美德。 4)成就:一生执教,“弟子三千,贤人七十有二”,对当时和后世中国的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教育事业的进步,特别是对孔子思想的传播和儒学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创立儒学 .创立:春秋晚期是一个社会失序、“礼崩乐坏”的时代,孔子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创立了融政治、伦理为一体的儒家学说。 .思想主张 1)要实现天下太平,必须“礼乐征伐自天子出”,为此须先“正名”,即恢复周礼。 2)思想核心是“仁”,“仁”就是“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从“礼”的角度来说,他认为“克己复礼为仁”。把“德”治与“礼”治结合起来,形成以德治国、以德化民的政治伦理思想。 3)主张“爱民”“富民”“教民”“化民”和“安民”。 .意义:经西汉儒学家董仲舒建议,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成为中国封建文化的正统,成为统治者“治国理民”的工具。 特别提醒]我们对孔子思想应采取“扬弃”即批判和继承的态度,继承弘扬“礼”中合理成分,如巩固稳定的社会局面,规范人的行为,批判其伦理纲常思想;弘扬“仁”中仁爱、关怀、体谅、容忍加强自我修养等美德,重视道德教育。 、周游列国,整理古籍

河南省洛阳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洛阳市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历史试卷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o 1.孔子非常崇拜“制礼作乐刀的周公。春秋时,.面对礼崩乐坏的社会局面,孔子提出“克己复礼’’的主张,意在 A恢复封建等级秩序 B.解决现实问题 C重建西周礼乐文明 D.重回远古社会 2.先秦时某位思想家说:“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不能治。……当察乱何自起?起不相爱。’’这位思想家最有可能是 .A孔子 B.墨子 C.孟子 D.韩非子 3.韩非,战国末期杰出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散文家,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下列言.论,属于韩非子主张的是 A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B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C.选择天下之贤可者,立以为天子 D明礼义以化之,起法政以治之,重刑罚以禁之 4.《春秋繁露》中有关于“灾异”是“天谴”,帝王将兴有“美祥”、将亡有“妖孽”,治世与乱世有不同征兆与不同之气的内容。这体现的主要思想是 A因果报应 B.天人合一. C.君权神授 D天人感应‘ 5.《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中叶酌305首诗。它最 初被称为《诗》、《诗三百》,后来又被称为《诗经》。《诗经》之称始于 A战国时期 B.西汉时期 C.唐朝时期 D.宋朝时期 6.右图是嵩山少林寺“三教合一碑”(即“混元三教九流图赞 碑”)上的一幅图画,从正面看是一位和尚的图像,即释迦 牟尼,,左侧头戴方巾者为孔子,右侧头后挽个发髻的是老 子。三教共存一碑,体现了我国古代的一种社会思潮。 这一思潮 A.开始出现在隋唐时期 B.推动了宋代理学的产生 C体现佛教的主流地位 D.体现三教合归佛的趋势

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4导学案设计:第二单元 第1课 儒家文化的创始人孔子(无答案)

第一课儒家文化的创始人孔子 导入:每个时代,每个人的“孔子”是不同的 优秀教师王爵公侯谎言家改革家“毒品”贩子人际关系大师招商财神爷网络名人 学习目标:1.了解孔子的生平:在鲁从政、周游列国、晚年从事文化教育事业。 2了解孔子的基本思想观点和政治主张。 3.探讨孔子在中国以及世界思想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自主学习:阅读单 一、追求礼乐的一生 孔子是这样概括自己一生的:“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 请结合上述材料及课本内容P20,简要概括孔子的人生轨迹。 (一)、自学礼乐(15岁) 原因:(1)春秋社会大变革时代,“礼崩乐坏”;(2)“周礼尽在鲁”。 (二)、讲学收徒(30岁)——创办私学,广收学生,传承仁和礼。 目的是什么?目的:通过恢复周礼,承担传承文化和改善人际关系的社会道义。 他所教授的内容来自于哪些典籍?《诗》《书》《礼》《乐》《易》《春秋》。 (三)、从政生涯(51岁)——①官:被鲁国国君任命为_____________,后官至______________ ②政治主张:加强____________,削弱抑制 ③结果:从政失败 (四)、周游列国(54岁)——政治主张未被采纳,原因?诸侯争霸,崇尚武力,轻视礼仪。 (五)、献身文教(68岁)——孔子曾整理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典籍。 二、开创儒家思想 (一)背景(1)春秋时期是奴隶制社会向------------社会转变的时期,充满新与旧的矛盾。 (2)违背周礼行为司空见惯,人际关系紧张。 (3)孔子决心通过恢复-----------,承担传承文化和改善人际关系的社会道义。 (二)内容 1、礼(孔子思想的目标、基础)——概念 .. ①礼的含义:西周实行对君臣父子上下尊卑作出严格规定的一套制度。 (“有别,有序”) ②关于礼的做法:遵守“”的社会规范,“非礼勿……”,从而形成西周时天下安定局面,避免春秋时天下动乱局面。(克己复礼) ③评价: 消极——孔子推崇周礼,恢复周礼,代表利益,实质是维护摇摇欲坠的社会规范制度,违背历史潮流,体现了思想保守的方面; 积极——追求、的社会局面,使人们生活安定,有积极意义。

历史教案人民版选修4 2-1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

第1课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预习导引 知识点一孔子其人 1.青年时期

(1)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 (2)30岁时已精通六艺,35岁时收徒授课,首创私学。 2.在鲁从政 (1)管理内政,任中都宰,后为大司寇,执掌治安、司法事务。 (2)夹谷之会收回被齐国强占的土地,为鲁国赢得了外交胜利。 (3)出任代理宰相职务,这是其政治生涯的顶峰。 3.周游列国 (1)原因:政治抱负难以实现。 (2)目的:游说各国君主实施他的政治主张。 (3)结果:主张未被采纳。 4.献身文教 68岁回到鲁国,放弃为官,专心从教,整理古典文献,其言论辑录在《论语》一书中。5.因病逝世 公元前479年,孔子病逝。 [深化拓展]孔子的政治理想无法实现的原因 社会动荡,统治者需要强有力的措施来维护统治;孔子思想,特别是周礼偏于保守,不适应社会变革的需要。 知识点二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1.地位 西周以来随着私人讲学风气的发展,春秋晚期,孔子创办私学,创立儒家学派。 2.儒学主张 (1)礼,即周礼,主张尊尊、亲亲、贵贱有序,还提出“正名”思想以规范人的行为。 (2)仁:首先是“爱人”,其次是行“忠恕”之道。 (3)中庸:认为只有礼与仁相结合的社会,才是人类的理想社会。 [图解历史]礼、仁、中庸的相互关系

知识点三孔子的历史影响 1.教育 (1)打破官方垄断办学的传统,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 (2)促使文化教育下移,“学在民间”对中华民族文化的建构与传承起到了重要作用。2.政治 (1)要求施行仁政和“举贤人”,并提出“内圣外王”的理想贤人标准。 (2)其人才主张成为中国古代开明君主的标准,也是一个人治社会中政治人才的理想标准。3.思想 (1)其创立的儒家思想在汉武帝以后成为封建社会的官方意识形态。 (2)成为中国历史上延续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思想流派。 主题一孔子的思想主张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4习题:专题二 一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 Word版含解析

专题二东西方的先哲 一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吾将以教主尊孔子……而教主不足以尽孔子。教主感化力所及,限于其信徒……举中国人,虽未尝一读孔子之书者,而皆在孔子范围中也……吾将以教育家尊孔子。……而教育家不足以尽孔子。教育家之主义及方法,只能适用于一时代、一社会,而孔子之教育,则措四海而皆准,俟百世而不惑也……吾将以政治家尊孔子。……而政治家不足以尽孔子。食政治家之赐者,不过一国……不过百年,而孔子之因时的政治,可以善当时之中国,可以善2 000年迄今之中国。 ——梁启超材料二孔子之道,远传于四域之外,东经朝鲜,波及日本。南则风靡于安南(即越南)……孔子之道,又流行于欧美。英、法、德、美、意、奥之学者,热心研究孔子者,岁炽日烈……就全世界观之,《论语》之价值,已与《新约全书》竞胜。 ——《诸子百家考》 (1)材料一中作者是怎样评价孔子的?概括指出评价的主要依据。 (2)材料二是如何评价“孔子之道”在人类文明进程中的地位的? 参考答案(1)评价:儒学创始人,中国人深受孔子思想的影响。 依据:孔子是教育家,其教育思想影响深远;孔子是政治家,其政治主张不受时代限制。 (2)孔子学说博大精深,影响深远。 2.导学号22174008(2017课标全国Ⅱ)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颜回,孔子最看重的弟子之一。他居于陋巷,“一箪食,一瓢饮”,依然淡泊达观。颜回天资聪颖,能很快领悟老师的教诲,子贡称赞他“闻一知十”。每次谈到他的求学精神,孔子总是不吝赞赏。颜回尊敬老师,曾说:“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他践行孔子的学说,认为如果自己的才能智慧能够为世所用,就行其道;不为世所用,则独善其身。 颜回英年早逝。孔子非常悲痛:“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汉代以后,历代统治者给予颜回很高的评价。《魏书》云:“建国纬民,立教为本;尊师崇道,兹典自昔……释奠孔颜,乃其时也。”颜回自唐代起配享孔庙,与孔子并称“孔颜”,元代被封为“复圣”,对后世影响深远。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颜回成为孔子最看重的弟子之一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颜回在后世受到尊崇的原因。 参考答案(1)道德品行高尚;天资聪颖,领悟力强;深谙孔子学说,尊师重道;用儒学思想塑造自己的精神;践行儒家学说不遗余力。 (2)孔子对颜回的高度肯定;儒学成为统治思想;统治者的推崇;弘扬儒家道德的现实需要。 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五四时期高喊“打倒孔家店”的吴虞,对李贽推崇备至,写了洋洋万言的《明李卓吾别传》,他说:“近人邓秋枚曰:‘卓吾之学与其理想,皆极高妙,不肯依傍人。其集中之作,屡于孔子有微词。自王充《问孔》后,二千年来,直斥孔子,实惟先生。则其中之所主,必具有大识力者矣。其书明季两遭禁毁,而刊本犹留宇宙者,则以其申言佛理,能见有真是非,不随人脚跟立说。于明季帖括专制、学术束缚之极,而得李氏一为催荡廓清,故人之嗜爱其说者多也。至今日,学术大通,万端竞进,而卓吾之学,益得以见称于时。然则焚者焚,禁者禁,而藏者自藏,读者自读。帝王之力,固不足以加于儒生之后世也。’”

2021-206学年高二历史岳麓版必修3课时演练:1.1 孔子与老子 Word版含答案

1.孔子认为周礼是抱负的制度,“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这一思想提出的政治背景是() A.诸侯不满封号,纷纷改称“王” B.分封制、宗法制遭到破坏 C.铁农具和牛耕消灭并逐步推广 D.王室衰微的迹象开头消灭 解析:孔子生活在春秋战国时期,针对春秋战国礼崩乐坏的局面,孔子主见恢复周礼,故B项正确。 答案:B 2.“哀公问政。子曰:‘……故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语出《中庸》)孔子在这里主要强调的是() A.道德修养的重要性 B.民心的重要性 C.人的才能的重要性 D.教化的重要性 解析:依据材料关键信息:“故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可知孔子强调统治者应用道德的力气来感召人才,从而巩固统治。故选A项。 答案:A 3.下列是几位参观孔庙的游客在孔子像前回顾孔子学说言论的叙述。其中,正确的是() A.孔子主见以德治国,以礼治国,二者有一即可 B.孔子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说明他不爱财 C.孔子主见“有教无类”,他收同学冉雍就是明证 D.孔子的训练思想彻底打破了贵族垄断文化的局面 解析:孔子主见以德治国,以礼辅之,故A项错误;孔子主见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故B项错误;D项说法确定化。故选C项。 答案:C 4.鲁国和晋国先后公布了成文法典,孔子评论说:“贵贱不乱,才是法度。现在造了刑鼎,使百姓的眼光都集中在鼎上,还用什么来敬重贵族呢?贵贱失了次序,还用什么来治国呢?”这反映的是() A.春秋时儒家思想的进步性 B.战国时法家思想已成主流 C.孔子思想中有保守性成分 D.中国是世界上最早颁布成文法的国家 解析:本题考查孔子的思想。从材料可知,孔子反对公布成文法,而公布成文法是对旧的奴隶社会政治制度和社会秩序的否定,是社会进展的重要标志,有利于巩固新兴地主阶级统治,材料反映了孔子思想的保守性,故C项符合题意,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表明法家思想已成主流,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世界上最早颁布成文法的是哪个国家,故D项错误。 答案:C 5.“上善若水”的意思是指:上好的行为典范就像水一样,水,擅长利导万物而不与之争,处于众人所不愿处的低下处,所以“上善若水”应出于() A.《论语》 B.《道德经》 C.《墨子》 D.《韩非子》 解析:关键信息:“擅长利导万物而不与之争,处于众人所不愿处的低下处”。“上善若水”体现了顺其自然等道家思想,故B项正确;A、C、D三项分别是儒家、墨家和法家的著作,故不符合题意。 答案:B 6.“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这体现了() A.荀子的“人定胜天”思想 B.老子的朴实辩证法思想 C.墨子的“兼爱、非攻”思想 D.韩非子的严刑峻法思想 解析:材料中“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反映了以弱胜强,以柔克刚,冲突双方相生相克的辩证法思想,这符合中国古代道家哲学的特征,所以选B项;A、C、D三项思想内涵与材料描述特征不符。 答案:B 7.俄罗斯前总统梅德韦杰夫曾在一次国际经济论坛上提出建议:遵循中国古代宏大思想家老子的教导“知足不辱, 知止不殆”,并以此来应对世界金融危机。老子这一思想体现出的思想是() A.无为而治,知足不争 B.克己复礼,主见正名 C.小国寡民,结绳而用 D.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解析:从“知足”分析,老子认为动荡混乱之源在于人为与物欲,主见“无为而治”。 答案:A 8.时人有云:治国要有“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自觉,要有“治大国如烹小鲜”的态度。该思想的渊源可追溯到() A.儒家的“为政以德”思想 B.道家的“无为而治”思想 C.法家的“以法治国”思想 D.墨家的“兼爱非攻”的思想 答案:B 二、非选择题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秋、战国的“礼坏乐崩”是“百家争鸣”的前奏。……中国学问阶层刚刚消灭在历史舞台上的时候,孔子便已努力给他灌注一种抱负主义的精神,要求它的每一个分子——士——都能超越他自己个体和群体的利害得失,而进展对整个社会的深厚关怀。 ——余英时《士与中国文化》 材料二1981年,法国前总统密特朗参观曲阜孔庙,在大成殿门前龙柱下席地而坐,似有所思。有名诗人公刘为照 片命名——《倾听三千年的回声》,后改名为《倾听龙的声音》。 材料三中国文化具有博大的胸怀和超越时空的影响力,在全世界广泛地传播。它的力气无比浩大。中国文化 影响力之大与孔子思想中的进步因素在文化事业方面所做的贡献是分不开的。 ——英籍华人作家韩素音 (1)依据材料一,相对于西周的“士”而言,春秋战国时期的“士”有何新进展?结合所学学问,简述孔子所期望建立的 抱负社会。 (2)从材料二中公刘先生为密特朗照片的命名,谈谈你对其用意的理解和感悟。 (3)结合材料三,回答韩素音是怎样生疏孔子的作用的。 参考答案:(1)进展:春秋战国时期的“士”进展成为一个有抱负主义精神、对整个社会有深厚关怀的学问分子阶层。简述:孔子提出“仁”和“礼”的学说,期望统治者能够“克己复礼”,推行德治,从而在人人道德自觉的基础上建立一个 礼乐文明的社会。 (2)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儒家学说博大精深,包罗万象;通过了解孔子,进而让世界了解中国,弘扬中华文化。(任答两点即可) (3)孔子思想中的进步因素有力地推动了中国文化事业的进展,对全世界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高中历史 第1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2课 宋明理学教师用书 北师大版必修3-北师大版高

第2课宋明理学 学习目标: 1.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 2.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1.重点:宋明理学的阶段特征及其代表人物的主要思想。 2.难点:宋明理学的影响。 教材整理1理学的产生 1.背景 (1)唐宋时期,出现了“三教合一”的局面,重建儒家的核心价值观,成为唐宋以来儒家学者不断思索的重要问题。 (2)面对困境,朝廷要求封建思想家对儒学进行改造创新,以维护封建统治。 2.产生 (1)王安石创立了“新学”,并以其为指导,实行变法。 (2)官僚地主集团反对王安石变法,把理学作为他们反对变法的精神武器。 3.含义 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取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的新儒学。 4.影响 把儒学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对“三教合一”的认识 “三教合一”的主X并不是要求“三教”合为“一教”,而是主X以儒学为主,调和并吸收佛教、道教的理论。“三教合一”的提出,一方面反映了儒家学说的正统地位面临挑战;另一方面也说明了不同文化之间的碰撞与交流,以及儒家思想的兼收并蓄和与时俱进。 教材整理2理学的奠基者程颢和程颐 1.地位 北宋重要的理学家,是理学思想的奠基人。 2.主X (1)核心思想: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和主宰,主X先有理而后有物。

(2)认识论:提出“格物致知”的认识论。 (3)道德观:强调“克己复礼”,主X“涵养须用敬,进学在致知”的修养方法,目的在于“存天理,灭人欲”,以维护封建纲常。 教材整理3理学的集大成者朱熹 1.思想主X (1)“理”是宇宙的本原,是万物的根据。理是唯一的、绝对的存在,故又称“天理”。 (2)封建的三纲五常就属于“天理”,主X“存天理,灭人欲”。 2.影响 (1)在元、明、清时期,朱熹被统治者尊崇为“大贤”,其地位仅次于孔孟。 (2)朱熹的理学还跨出国门,被日本德川幕府奉为“官学”,被西欧的启蒙学家所借用,创造了“理性”概念。 教材整理4明代理学的代表人物王阳明 1.心学的形成 南宋理学家陆九渊提出“心即理也”,“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认为“心”是宇宙万物的本原。 2.王阳明的地位 心学的集大成者。 3.思想主X (1)提出“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的命题。 (2)主X通过“内心反省”克服“私欲”,达到“致良知”。 4.心学的流行 (1)朱熹的“存天理,灭人欲”是要人们接受客观外界的“天理”。 (2)王阳明的“心外无理”,是要人们恢复内心固有的“天理”。 (3)恢复比接受来得容易,所以心学一出现,很快就流行起来。 宋明理学

高中历史第2单元东西方的先哲第1课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教案(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4

第 1 课儒家文化首创人孔子 学习目标要点难点 1. 掌握孔子的基本思想看法和政治主张及其 1. 要点:孔子儒家思想及教育思想的中心内容在教育方面的主要成就。及其对后代的影响。 2. 研究孔子在中国以及世界思想史上的地位 2. 难点:对孔子儒家思想礼、仁、中庸的理解和影响。和评论。 一、追求礼乐的一世 1.自学礼乐 少年时发奋以传承礼乐文化为己任,30 岁时精晓“六经” ,创办私学。 2.从政失败 五十多岁时先后任中都宰和司寇,试图增强君权、削弱医生权、克制陪臣,结果失败。 3.漫游列国 率徒漫游列国,宣传政治主张,未被采用。 4.整理文籍 68 岁回到鲁国后,整理文籍,删修《春秋》,献身文化教育事业。 [ 特别提示 ]《论语》是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追记孔子的言行思想编纂而成的,波及 领域极其宽泛,记录了孔子对于哲学、经济、政治、伦理、文学、道德等方面的言论,是研 究孔子及其创办的儒家学说的主要文件。 [ 课中思虑 ]阅读教材P21[ 资料回放 ] ,思虑:从这句话中,你看出孔子抱着什么信念? 【提示】孔子在少年时就发奋以传承礼乐文化为己任,而礼乐是周文王拟订的,故孔 子的话表现了他要将周文王的礼治社会恢复起来的政治理想,这也是孔子漫游列国的目的。 二、创始儒家思想

1.背景 (1)社会转型:春秋期间是奴隶制社会向封建制社会转变的期间。 (2)礼崩乐坏:违反周礼的行为习以为常,人际关系紧张。 2.目的 孔子信心经过恢复周礼,肩负传承文化和改良人际关系的社会道义。 3.内容 (1) 礼:主张以“礼”来规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把“礼”作为立国立身的基础,主张“克己复礼”,匡正社会次序。 (2)仁:是孔子思想的中心,是办理人际关系的最高准则。主张以德和礼治理社会,反对 政府向百姓课重税。 (3)中庸:为适合地协调礼与仁的关系,提出中庸思想。 [ 特别提示 ]孔子尊崇周礼,恢复周礼,本质是保护风雨飘摇的奴隶社会的规章制度, 表现了其思想守旧的方面;孔子主张恢复周礼的目的是追求一致平定、和睦有序的社会场面, 令人们生活平定,有踊跃意义。 [ 课中思虑 ] 1.阅读教材P21[ 学思之窗 ] ,思虑:联合课文认真剖析,到孔子时代,“儒”的含义发生了哪些变化? 【提示】儒最先是指有必定专业知识和技术的人士,由古代神职人员演化而来,负责 祭祀先人、主持丧葬之礼。春秋期间,孔子针对当时“礼崩乐坏”的局势,给予儒一种保护 礼治社会的道义,经过恢复周礼,宣传仁爱、关心、谅解、容忍等全部美德,使儒肩负起传 承文化和改良人际关系的社会道义。 2 . [ 课中思虑]阅读教材P22[ 学思之窗] ,思虑:经过以上言行,谈谈你对孔子的 “仁”“礼”有哪些进一步的认识。 【提示】孔子以为“礼”与“仁”是密不行分的,要用一种仁爱的精神来讲礼乐,以 便使礼乐拥有爱人的精神内涵。这表现了人道主义和孔子对百姓的关心与珍爱。固然孔子的 “仁”合用于全部的人,但他主张的“亲亲为大”( 如:为保护“亲者”的形象而犯罪) 拥有限制性。 三、古代大教育家 1.创始私学 (1)背景:春秋从前,文化一直被贵族垄断。 (2)概略:“有教无类”,扩大受教育的范围。 2.教课目的 (1)“成人”:经过教育,使学生们举止符合礼数,言行符合“忠”“信”。 (2)“君子”:把学生培育成“君子”,将礼与仁、言与行完满地一致同来,独善其身,

2019-2020学年度历史必修3 文化发展历程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第1课 孔子与老子岳麓版练习题第五

2019-2020学年度历史必修3 文化发展历程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第1课孔子与老子岳麓版练习题第五十六篇 第1题【单选题】 孟子发扬孔子开创的儒学,主张涵养“浩然之气”,倡导“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对后世影响极大。孟子这些言论所强调的是( ) A、努力完善个人品德 B、坚持个人独特性格 C、勇于突破礼制束缚 D、敢于反抗专制暴政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荀子主张统治者施政要“仁义”和“王道”并用,提出“人君者,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这体现出他吸收了下列哪个学派思想中的积极合理成分,使儒家思想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 ) A、道家 B、墨家 C、法家 D、阴阳家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在楚国一次内乱中,以孝顺著称的大臣申鸣奉命平叛。其父因此被绑为人质,最终遇害。国君封赏之余,申鸣悲叹“行不两全,名不两立”而自刎身亡。这反映了( ) A、“忠孝两难”的道德困境 B、“礼崩乐坏”的社会颓势 C、“移孝作忠”的价值取向 D、“家国一体”的国家形态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以下观点属于法家思想的有:( ) ①“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②“吾以是明仁义爱惠之不足用,而严刑重刑罚之可以治国也。”③“不别宗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 A、①②③均正确 B、①②不正确③正确 C、①不正确②③正确 D、①②③均不正确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思想多元化;秦代“定法家于一尊”;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而思想界形成了大一统局面。这一变化过程反映了( ) A、中国社会的大变革 B、中国从分裂走向统一 C、文化专制统治日益加强 D、儒家思想产生了巨大影响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韩非认为“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慧,当今争于气力”。其主张体现了( ) A、进步史观 B、天命史观 C、循环史观 D、英雄史观 【答案】: 【解析】:

四川省广安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精选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 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司马迁编著《史记》时,以黄帝作为中国历史的开篇。此后,历代统治者均祭祀黄帝,即 使少数民族入主中原也要假托黄帝以明正朔。这体现了 A.纪传体例的推广 B.君主权威的神化 C.宗法观念的强化 D.华夏文化的传承 2、孔子以“仁”为“至德”,而把“孝悌”“忠信”“礼”“勇”等都从属于“仁”的总原 则之下。“仁”以“亲亲”为出发点,孝悌是“仁”的根本,又由血亲之爱推及开去,孟子将孔子的道德学说加以条理化,提出“仁义礼智”“孝悌忠信”“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这反映出 A.儒家思想与宗法制相糅合 B.儒家用仁政掩盖等级秩序 C.儒家统一信仰和社会规范 D.儒家用礼义道德遇制人欲 3、觚(gū,如图),是一种青铜饮酒器,考古发掘表明,商代早期的铜集中分布于河南中西 部地区,晚期则在陕西和山西北部等地有大量出土,浙江、安徽等地也有零星分布,上述考古发现反映出商代 A.青铜技术世界领先 B.统治中心不断变化 C.中原文明有所扩展 D.社会礼仪等级森严 4、春秋战国时期的“士”,不仅有独立的人格和思想,甚至有些时候可以与权力分庭抗礼; 但是后,独立人格在士大夫身上极为匮乏他们在思想上依傍古人、拘泥经典,在政治上热衷仕途、委身皇权。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专制制度的强化 B.宗法纲常的束缚 C.小农经济的发展 D.科举制度的僵化

5、秦朝的“书同文”“行同伦”政策,最早可上溯到孔子,子思在《中庸》中转述孔子的话 说:“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这说明 A.儒法两家思想具有互补性 B.文化统一成为时代要求 C.秦代奉行外法内儒的思想 D.当时学术思想日益趋同 6、有学者指出:中国古代农业拥有土壤整治、田间管理、多熟种植、维持地力、良种选育、 能量循环等众多配套措施的农艺体系。这一“农艺体系”的主要特点是 A.千耦其耘 B.精耕细作 C.男耕女织 D.自给自足 7、下面取自湖北江陵风凰山十号汉墓出土的景帝(前157—前141在位)二年南郡江陵县郑 里康簿(土地、赋税等情况记录簿),据此可知,当时该地 A. C.自耕小农经济盛行 D.土地租佃现象普遍 8、西汉时孝廉只须甄别而不经考试。东汉自顺帝起,凡诸生举孝廉须试章句,文吏举孝廉须 试笺奏;郡国孝廉须年四十以上才得应选,其中若有茂才异行者,则不拘年齿。这一变化 A.说明对官员才能的重视 B.打破贵族世代为官陈规 C.体现公开公平选官原则 D.意在提高政府行政效率 9、秦汉时期设立了朝议制度,凡遇军国大事,皇帝往往“下其议”于群臣,议定的结果,通 常由宰相领衔上奏,最后必须经皇帝裁决,方能施行。这一制度 A.表明军国大事最终由朝臣议定 B.反映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C.起到了限制、监督皇权的作用 D.有利于皇帝决策时集思广益 10、钱穆在评唐朝的三省制时指出:“一切政府法令,须用皇帝诏书名义颁布者,事先由政 事堂开会议决。送进皇宫画一敕字,然后由政事堂盖印中书、门下之章发下,没有政事堂盖印,即算不得诏书,在法律上没有合法地位。”由此可见,唐朝的政事堂 A.使三省体制走向完备 B.是尚书省的代替机构 C.发挥重要的决策作用 D.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 11、何一民在《中国城市史纲》中提到,唐代主要城市有长安、洛阳,扬州、益州、杭州、 苏州、湖州、常州、鄂州、洪州、广州等70个之多。他认为,唐代的城市在数量上有所

河南省扶沟县包屯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段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包屯高中2017-2018学年度上期第一次段考 高二历史试题 第I卷 一、选择题(共35题70分,每题2分) 1.主要记录孔子言行的书是() A<论语>B《孟子》C《中庸》D《大学》 2.孔子思想的核心是() A仁 B 义C忠D 信 3、1988年,世界诺贝尔获奖得者在巴黎集会发表宣言称:“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40年前,去吸取孔子的智慧”。其中“智慧”是指() A、“仁”和“礼” B、“仁”和“德治” C、“克己复礼” D、“有教无类” 4、老师发现小明考试作弊,想找他谈心,这时候老师可以引用孔子的主张是A.“因材施教”B.“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C.“温故而知新”D.“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5.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中有“孔子三千弟子”进场的情景,孔子“弟子三千”直接得益于 A.“仁者爱人”思想 B.“克己复礼”思想 C.“有教无类”思想 D.“为政以德”思想 6、“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这段文字反映了老子的() A、辩证法思想 B、“道”的基本概念 C、“无为”的政治主张 D、“以弱胜强”的观点 7、“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这句话体现的思想观念主要是() A、重义轻利 B、人性本 C、民贵君轻 D、尊王贱霸 8、下列观点,与墨家思想符合的是()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清心寡欲,顺其自然 C、善用权术,建立权威 D、爱人如己,崇尚和平 9.、董钟舒新儒学的核心内容是() A、“天人感应”与“君权神授” B、“三纲五常” C、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D、“无为而治”,与民休息 10、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目的是() A、彻底抛弃法家思想 B、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C、向西域传播儒家思想 D、使儒生成为官僚队伍的主体 11、王阳明主张() ①格物致知②“宇宙便是吾心”③“心即理也”④“心外无物”

江苏省溧水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选修)-含答案

江苏省溧水高级中学2017-18学年第一学期高二期末试卷 历史科(选修) 命题人:谈娟审核人:陈家新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面对战国时期社会秩序的重建,某思想家把希望寄托在发自每个人内在心性的,具有善良、忍让、尊敬、畏惧的良知良能上。为此,该思想家主张 A.知行合一B.施政用“仁义”和“王道” C.实行仁政D.以“兼爱”消除亲疏、贵贱 2.有学者认为董仲舒完成了儒学形态和内容的重大转折。这种“转折”当指 A.将儒学神学化并为君权辩护 B.用法家思想替代“仁义”学说 C.以“君权神授”否定“为政以德” D.确立“天理”体系取代“黄老之学” 3.孔子主张“克己复礼”“为仁由己”。朱熹对“克己”作如下解释:“克”意为“胜”,“己”指的是“身之私欲”。这种解释 A.将人性置于天理之上B.以满足个人欲望为目标 C.完全曲解孔子的本意D.与孔子本意不完全一致 4.宋明理学普遍倡导“存理去欲”的修养论,“格物”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齐家平天下”的功名论,其根本出发点是 A.修身养性,提高个人修养B.规范秩序,实现社会和谐 C.培养经世致用的人才D.树立理学的统治地位 5.有史学家评说黄宗羲思想:“根本上不脱儒家思想道路,却将儒家政治、社会观推演为一更具民本精神之制度化蓝图……若以为其所论仍与‘现代’不侔(相当)而定其为无新见,则失于以‘现代’事物为绝对尺度。”下列黄宗羲思想中属于“新见”的是 A.民本思想 B.保留君主制 C.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D.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6.古希腊悲剧《被缚的普罗米修斯》讲述的是,普罗米修斯为人类盗取火种而遭到宙斯严厉惩罚的故事,剧中借普罗米修斯之口说:“说句老实话,我憎恨所有的神。”该剧深受雅典人的喜爱。这反映出当时雅典人 A. 宗教意识淡薄 B. 反对神灵崇拜 C. 注重物质生活 D. 强调人的价值 7.“文艺复兴相信尘世是进行有意义的创造性活动的场所,反复出现在文艺复兴时代种种乌托邦计划中的对正义和人道的统治的承诺,这些都并非于古代,而是于基督教。”这一观点认为文艺复兴 A、摒弃神学信仰,主张以人为本 B、汲取宗教养分,彰显人的价值 C、立足宗教传统,建立理性王国 D、传承近代文化,追求现世幸福 8. 有一位英国著名哲学家曾经明确指出“16世纪(欧洲)的宗教改革,是一次心灵追求自由的运动。”下列言论能够佐证这位哲学家观点的是 A.“赎罪券增加的仅仅是贪婪之心” B.“上帝的恩典不是赐给所有的人” C.“每一个人都可以是自己的牧师” D.“教皇没有免除任何罪孽的权力” 9.“要寻求一种结合的形式,使它能够以全部共同的力量防御和保护每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富;而同时又使每一个与全体相联合的个人只不过是在服从自己本人,并且仍然像以往一样地自由。”材料突出强调 A.防止君主独裁的分权思想B.抨击等级制度的平等观念 C.捍卫人民主权的民主理论D.坚持社会契约的政治主张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