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雅俗共赏的艺术_从柳永和周邦彦的词看宋词的雅与俗.

雅俗共赏的艺术_从柳永和周邦彦的词看宋词的雅与俗.

雅俗共赏的艺术_从柳永和周邦彦的词看宋词的雅与俗.
雅俗共赏的艺术_从柳永和周邦彦的词看宋词的雅与俗.

2008年第4期总第70期

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JournalofFujianRadio&TVUniversity

No.4,2008General,No.70

雅俗共赏的艺术

———从柳永和周邦彦的词看宋词的雅与俗

(福建广播电视大学三明分校,福建三明,365000)

摘要:宋词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道绚丽的彩霞,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享有自己的一席之地,与唐诗,元曲,明清小说并重。宋词又大致分为婉约和豪放两派,柳永及周邦彦是婉约派中常常被同称并举的两位著名词人,两人在词的创作上有许多相似之处,在词品上也属于同一风格,对宋词的发展都做出了很大的贡献,都是里程碑似的人物。本文主要从他们词中所体现出来的雅与俗的艺术特点进行讨论,探讨宋词的雅俗共赏。

关键词:宋词;柳永;周邦彦;婉约派;雅俗共赏中图分类号:I207.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346(2008)03-0014-04

词,是宋代重要的文学形式,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在宋词发展史上有许多人常常是被同时提及的,其中一对是柳永和周邦彦。在北宋文学发展史

上,他们每每被同称并举,这是由于这两位著名词人在词的创作上有许多共同点,在词的品格上属于同一类型,且周词对柳词又有着直接继承发展的关系。宋词大致分为两类:婉约派和豪放派,并以婉约为正。其实宋词的分法多种不一,这种分法未必准确,也很粗略,是后人由于不同词人的作品所表现出来的不同风格而划分的。但大多数学者都同意柳永,周邦彦是婉约词派词人,并可作为婉约派的代表人物、对后世的婉约词都有很大的影响。

一、俗不伤雅

雅不避俗

之后,赋予了它一些内涵,而成为一种新的艺术形式,那就是词。宋词是在唐五代文人词的基础上发展的,已成为文人手中成熟的创作形式,雅与俗两种艺术趣味的分流而又相互渗透,成为宋词发展的主要线索之一。自柳永开始在花间词的基础上扩大词的题材,表现与都市生活有关的内容,并将市民阶层的艺术趣味引入词作,也正因为如此,有些人认为柳永的词俗,并不加以重视,这样的观点未免偏颇。柳永生活的北宋,当时进入了承平时期,京都汴梁繁盛至极。同时由于市民阶级的扩大,也有多种多样文艺娱乐的需要,他们到处争唱新声、新腔、新调,而词适于言情,自上至下的普及,上至皇帝,下至庶民,全都雅好词章。在这种文艺新风的陶冶下,柳永就禁不住以民间俚曲为基础,勇创新曲新词,逐渐成为蜚声词坛的新秀,深受乐工和歌伎们的欢迎。

柳永的词的确有俗的一面,这从当时的许多记载里都可以看到。宋人多言柳永词近于俗:陈师道《后山诗话》:“柳三变游东都南、北二巷,作新乐

词,从产生之初就以其音乐性有别于诗,在民间广为流传,是与高雅文化对立的俗文化。早在诗还很发达的唐朝,就有了词这种文学样式,有些著名诗人,也有许多优秀的词作流传。起先,是一种曲子,用作宴乐之乐;后来,经过文人的加工填词

收稿日期:2008-02-12作者简介:陈

琦(1959-),女,福建广播电视大学三明分校中专讲师。

14

2008年第4期陈琦:雅俗共赏的艺术

府,骫骨皮从俗,天下咏之。”李清照《词论》“柳屯田:永者,变旧声作新声,出《乐章集》,大得声称于世。虽协音律,而词语尘下。”徐度《却扫编》卷五谓柳词:“虽极工致,然多杂以鄙语,故流俗人尤喜道之。”

这类词作中,有的如《定风波》,的确俗,描绘一位歌伎被弃以后的懊悔心情,被晏殊讥刺,视为艳词的实证,但他用的却是同情的口吻,并无淫亵之话语。所谓“从俗”、“尘下”、“鄙语”正好说明柳词语言符合市民阶层的口味。《戚氏》中曾描述了他少年时和一些“狂朋怪侣”在汴京歌楼中朝欢暮宴,对酒流连的光景。在这种环境中,他曾应乐工歌伎之请,写下了大量歌词,这些新词应是与婉媚风流的教坊词一类,是当时很受市民欢迎的“乐艺”的传布主要是汴京为中心。可是,当时的达官贵戚,文人雅士,特别是最高统治者,对柳永创作所采取的态度是极端蔑视,谤辱交加,这与市民阶层对柳词的反映恰好成为鲜明的对照。这里主要牵涉到统治阶级对“艳曲”的看法,可看出封建道德对文人思想的束缚。

但是,柳永的词并非一味浅俗,而是雅俗并陈。他的一些名作,大都俗中有雅,不乏风致。如《雨霖铃》,历来被视为其代表作。其中“执手相看泪眼”等语,诚然市井浅语,近于秦楼楚馆之曲,但下片设想别后景况,“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二句,表明别后冷落凄清之感,写出一种典型的怀人境界,足以与诸名家的“雅词”相比,本词就可谓俗不伤雅,雅不避俗,显示出柳词的特色。再如他的另一经典代表作《八声甘州》,其中“想佳人妆楼颙望”之语,可谓俗矣。但“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三句,在深秋萧瑟寥廓的景象中,表现久滞异地的游子之怀,连鄙薄柳永词的苏轼也不禁叹赏。赵令畴《侯鲭录》卷七记东坡云:“世言柳耆卿曲俗,非也。如《八声甘州》云:‘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此语于诗句不减唐人高处。”

柳永的许多名作,在宋代不但“市井之人悦

之”,而且实际上是雅俗共赏的,因此其传布既广且久。刘克庄诗:“相君未识陈三面,儿女多知柳七名。”并非夸说。张耒《明道杂志》记韩维“每酒后好吟柳三变一曲。”《挥麈后录》卷八,言王彦昭“好令人歌柳三变乐府新声”,朱翌为之作乐语曰:“正好欢娱歌叶树,数声啼鸟,不妨沉醉拼画堂,一枕春醒。”皆柳词中语,甚至佛门释子、道教真人,也爱好柳词。《皇朝事实类苑》记“刑州开元寺僧法明,每饮至大醉,惟唱柳永词”。临终作偈曰:“早生醉里颠噘,醉里却有分明,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金全真道士王喆有《解佩令》词,自注:“爱看柳词,遂成。”他们不仅从柳词中参禅悟道,柳词还远传至西夏,又传至金国,作词能流播如此久远,两宋词人中是并不多见的。

“明白而家常”很恰当地道出柳词的语言特色,通俗口语化。其实他也善于融入前人诗句入词,如他的“每登山临水,惹起平生事”(《曲玉管》),“目极千里,闲倚危樯迥眺。动几许、伤春怀抱”(《古倾杯》),“算人生,悲莫悲于轻别”即来自《楚辞》的《九辩》“登山临水兮送将归”《招魂》“目极千里兮伤春心”和《九歌》“悲莫悲兮生别离”。而“误几回天际识归舟”(《八声甘州》),则是来自南朝谢眺的“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桥》)。又“人面桃花,未知何处,但掩朱扉悄悄”(《满朝欢》)是从唐代崔护的“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题都城南庄》)诗中化出。再如“乱飘僧舍,密洒歌楼,迤逦渐迷鸳瓦。好是渔人,披得一蓑归去,江上晚来堪画”(《望远行》),即整句用唐人郑谷《雪中偶题》诗“乱飘僧舍茶烟湿,密酒歌楼酒力微;江上晚来堪画处,渔人披得一蓑归”。化诗入词,表情达意,烘托自己的艺术情境。在这方面也可看出柳永词中的俗不伤雅,雅不避俗。这种手法对后来词人影响很大,到周邦彦更是以善于融化唐人诗句著称于世。

二、承前启后,变俗为雅的集大成者

周邦彦受柳永影响很深。《柯亭词论》:“周词渊源,全自柳出,其写情用赋笔纯是屯田法。特清

15

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总第70期)2008年8月25日

真有时意较含蓄,辞较精工耳。细绎《片玉集》,慢词学柳而脱去痕迹自成家数者,十居二三。”周邦彦的一生正当北宋王朝盛极而衰,一步步走向了没落的时候。周邦彦以少年学子,生活在当时“歌台舞席,竟赌新声”的汴京,加上他知音协律,很快就卷进上层社会诗酒交游,倚红偎翠的时潮中。这时期,其词以软媚绮丽为风格特点的,在词法精严,声律规范化方面开创了两宋格律词派。周词的题材和主题,没有太高的思想高度和社会深度,但经由柳永所开拓的词的表现疆域,他都有所涉及,有所发展。周邦彦词妙解音律,工夫极深,而又典雅细致,融会自然。词人不仅带着同情心写出了大量的反映歌伎悲欢生活的作品,也以多种艺术手法书写羁旅愁思,政治失意,述史咏怀,以及描绘城市繁华和优美的山川风物;也多用慢词,多采用铺叙写法,但柳永平直袒露,而周邦彦则曲折回环(从审美效果的角度上来说);周的手法少用白描,多用重笔勾勒(柳则恰恰相反)。周词中作品虽间用俗语,但较之柳词,则更多地作了提炼净化,有出于俗而达于雅的特点,无粗率之病,主要是其善于融化唐宋诗的精华。南宋的沈义父指出“凡作词当以清真为主,盖清真最为知音,且无一点市井气,下字运意,皆有法度,往往自唐、宋诸贤诗句中来,而不用经史中生硬字面,此所以冠绝也。”(《乐府指迷》)当时的民族危机,阶级矛盾已达到极点,但周词并无反映当时时代,民族危机,而是粉饰太平,说明其远离时代现实生活,他反映歌伎生活的作品,也和柳永作品中一样,往往带有轻薄狎玩的情调,暴露封建士大夫文人固有的阶级习性。

周邦彦词名晚起,并不为当时人所重视。陈师道论“今代词手”,晁补之《评本朝乐章》,李之仪《跋吴思道小词》,历评当代词人,对周皆无只字提及。李清照《词论》谓词“别是一家”,知之者举晏叔原,贺方回,秦少游,黄鲁直四人,其间亦无周。北宋末之载籍,似乎未见有论述周词者。其词受推崇是南宋开始的,而且愈往后影响愈大,评价愈高。陈郁《藏话腴外编》:“二百年来以乐府独步,贵人16

学士,士儇妓女知美成词为可爱。”《乐府指迷》:“凡作词当以清真为主。”周词遂被推到两宋一人的至高无上的地位。晁公武《鹧鸪天》:“倚阑谁唱清真曲,人与梅花一样清。”连能唱周词的也显得品格不凡。实际上反映出了南宋词风的变化,是南宋后期崇尚雅正的风气下,周词派愈益流行的表现。

说到周邦彦的雅词,真是“举不胜举”。因为他“富丽精工”向来以雅词见称。首先,周词以“本色”“当行”、盛行于世。所谓“本色当行”要求维护词体传统的风格和作法,其一,是他知音,识曲;其二,前人一致称赞周作词善于融化唐诗,是其“本色当行”的又一重要方面(《词源》以善于炼字面,多从唐诗中来,“方为本色语”)。其词多用唐人诗句,尤其是李长吉,李商隐,温庭筠,杜牧等中晚唐诗人的清辞丽句。如《满庭芳?夏日溧水无想山作》,起拍“风老莺雏”二句就各有所本:一本于杜牧《赴京初入汴口胜景即事》诗中的“风蒲莺雏老”,一本于杜甫《游何军山林十首》之五中的“红绽雨肥梅”,但既经作者点化,则不仅比原句更见工巧奇崛,而且平添了画面的动感和景物的活力。仅此二句,初夏光景已直逼眼前。“午阴嘉树”句脱胎于刘禹锡《昼局池上亭独吟》中的“日午树阴正”,但改以“清圆”二字形容佳木蔚秀、繁阴如盖的景象,却较刘诗更为传神。而“溅溅”出自《木兰诗》:“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黄芦苦竹”出自白居易《琵琶行》:“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莫思身外””出自杜甫《绝句漫兴九首》之四:“莫思身外无穷事,且尽生前有限杯。”再如其词《风流子》中“寄将秦镜,偷换韩香”化用了刘禹锡诗“秦嘉镜有前时结,韩寿香销故箧衣”。《少年游》中“吴盐胜雪”化用李白《梁园吟》“吴盐如花皎如雪。”类似的“引经据典”的词句还有很多,有学者专门作过研究统计,在此就不再多举例子了。

除了在融化前人诗句方面对柳永有继承发展,就连相似内容,也能在意境对柳永的风格有所

2008年第4期陈琦:雅俗共赏的艺术

开拓,更雅致。如《玉楼春》,写的是主人公的一段艳遇及独自追寻往事的无限惆怅。“桃溪”句,写主人公与女子的短暂欢情,“秋藕”句,写两人分别后再也无

缘相见。三、四两句今昔对比,表现了爱情失落后的孤独苦闷。下片一、二句写景,为抒情作铺垫。其中“雁背夕阳红欲暮”句,写景独特,浑奇秀美,遂成佳句。结束二句,比喻形象新颖,极写意长情深。《白雨斋词话》说:“美成词有似拙实工者,如《玉楼春》结句云:‘人如风后入江云,情似雨点黏地絮。’上言人不能留,下言情不能已。呆作两譬,别饶姿态,却不病其板,不病其纤,此中消息难言。”

周词精于造辞炼句,纠正了柳词的“俚俗”,感情比柳永更深刻,更含蓄,更细致。精致婉约,长于对比,虽深受柳词的影响,致力于慢词,但他不仅擅长慢词,亦工引,令。其词不在“色泽”,而在“意态”,如《少年游》;如《诉衷情》,借“残杏”写出个伤春惜别的人物,笔调极为活泼,写得清新可咏。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所谓“雅”和“俗”,是根据不同人的观点来加以定义的,同时两者也是互融的。《碧鸡漫志》卷二记:“前辈云:《离骚》寂寞千年后,《戚氏》凄凉一曲终。”以柳永的《戚氏》比附屈原的《离骚》;黄裳《演山集》卷三十五《书<乐章集>后》“予观柳氏乐章,喜其能到道祐中太平气象::如观杜甫诗,典雅文华,无所不有。”张端义《贵耳集》卷上记项安世曰:“学诗当学杜,学词当学柳。”又以柳词比附杜诗,这些当然推誉过当,比拟失伦,不过柳词的地位和影响,实在不能因其“浅近卑俗”而过于轻视。关于周邦彦,《白雨斋词话》卷二:“词法之密,无过清真。”《词源》:“作词者多效

其体制”。王国维作《清真先生遗事》曾谓“北宋人如欧、苏、秦、黄,高则高矣,至精工博大,殊不逮先生。”“词中老杜,则非先生不可。”可谓评价极高。然而,《人间词话》说:“美成深远之致,不及欧、秦。唯言情体物,穷极工巧,故不失为第一流之作者。但恨创调之才多,创意之才少耳。”说得比较公允了。其实在我看来,这所谓雅俗的区别,关键在于语言,口语化,浅显易懂,市民性强的就是俗,反之则雅。可是,这样的雅有时却显得晦涩难懂,令人费解。所谓“大俗即大雅”,诚然,雅与俗之间也还是有界限的,但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到底贴近大众的是俗,亦或个别人的欣赏就是雅呢?也许大俗未必就不大雅吧。

参考文献:

[1]唐圭璋,潘君昭.论柳永词[J].徐州师范学报,1979,(3).

[2]王兰馨.清真词的艺术[J].人文科学杂志,1957,(3).[3]吴熊和.唐宋词通论[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9.

[4]华东师大中文系古典文学研究所.词学研究论文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5]郭预衡主编.中国古代文学史长编[M].北京:北京师

范学院出版社,1992-1998.

[6]吴熊和,萧瑞峰编选.唐宋词精选[M].南京:江苏古

籍出版社,2002.

[7]李宗科.唐宋爱情词选译[M].南京:广西师范大学出

版社,1991.

[8]李晔.唐宋婉约词[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0.[9]周子瑜.柳永.周邦彦词选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

社,1990.

!!!!!!!!!!!!!!!!!!!!!!!!!!!!!!!!!!!!!!

(上接第4页)

参考文献:

党校函授学院出版,1999.

[1]谢鲁江.西方经济学[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

社,2001.

[4]张忠军主编.经济法[M].北京:中国财政出版社,2002.[5]李兴山,刘潮主编.西方管理理论的产生与发展[M].

北京:现代出版社,1999.

[2]李兴山主编.现代管理学[M].北京:现代出版社,2004.张庆满.中国行政经济学[M].北京:中共中央[3]赵宏、

17

周邦彦词

浅析周邦彦词 摘要:周邦彦是北宋末年最杰出的词人,历来属于词学研究的重点和热点。不少研究者对周邦彦词的艺术性给予了高度的肯定,但却彻底否定了其词的思想性,笔者认为这样的看法有失偏颇。本文将从他的《清真集》入手,简要地分析周邦彦词的艺术成就和思想内涵。关键词:周邦彦;清真词;艺术成就;思想内涵 历来学者对于周邦彦都有较高的评价,例如陈匪石《宋词举》中说:“周邦彦集词学之大成,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凡两宋之千门万户,《清真》一集几擅其全,世间早有定论矣。”1国学大师王国维也说他是“词中老杜”。可见,周邦彦的词在唐宋词史上的地位不可小觑,而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与它高超的艺术成就和深刻的思想性是分不开的。 一以“富丽精工”的艺术特色“结北开南” 陈振孙说:“美成词多用唐人诗句隐括入律,浑然天成。长调尤善铺叙,富艳精工,词人之甲乙也。”(《直斋书录解题》)可以说十分精到地概括了周邦彦词的特点。周邦彦在当时和词史上都有很大影响。陈廷焯说:“词至美成,乃有大宗,前收苏、秦之终,后开姜、史之始,自有词人以来,不得不推为巨擘。后之为词者,亦难出其范围。”(《白雨斋词话》卷一)周济说:“美成思力独绝千古,如颜平原书,虽未臻两晋,而唐初之法至此大备,后有作者,莫能出其范围矣。”2这些说法虽嫌太过,但周邦彦词博采北宋诸家之长,最终形成了“富艳精工”的一家之风,又极重声律,开南宋姜夔、吴文英、史达祖格律词派的先声,说其“结北开南”,亦有道理。 周邦彦“富艳精工”词风的形成是有原因的,周邦彦《清真集》里的词作,内容不外乎男女恋情、离愁别恨、人生哀怨等传统题材,这些题材自从晚唐五代小令以来,经过二晏一欧之类的精妙小词,以及柳永、秦观之类的长调慢词,已经被前人说过无数遍了,光小晏一个人就写了两百余首的近乎爱情的“回忆录”和“忏悔录”。这不得不让人担心:后人要在他的基础上有所突破,便很有难度了。在这种情况下,周邦彦仍要在艳情词中“讨生活”,确实是需要花费一番苦心的。所以,从周邦彦开始,宋代的婉约词就逐渐减少了天然的风韵,而向着人工雕琢的方向发展了。 周词十分重视语言的锤炼,做到既浑然天成,又精致工巧。其中比较重要的一点就是他善于从前人的诗词中寻找素材,通过化用前人的诗词来表现更新、更丰富的情感。例如他的

雅俗共赏的艺术_从柳永和周邦彦的词看宋词的雅与俗.

2008年第4期总第70期 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JournalofFujianRadio&TVUniversity No.4,2008General,No.70 雅俗共赏的艺术 ———从柳永和周邦彦的词看宋词的雅与俗 陈 琦 (福建广播电视大学三明分校,福建三明,365000) 摘要:宋词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道绚丽的彩霞,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享有自己的一席之地,与唐诗,元曲,明清小说并重。宋词又大致分为婉约和豪放两派,柳永及周邦彦是婉约派中常常被同称并举的两位著名词人,两人在词的创作上有许多相似之处,在词品上也属于同一风格,对宋词的发展都做出了很大的贡献,都是里程碑似的人物。本文主要从他们词中所体现出来的雅与俗的艺术特点进行讨论,探讨宋词的雅俗共赏。 关键词:宋词;柳永;周邦彦;婉约派;雅俗共赏中图分类号:I207.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346(2008)03-0014-04 词,是宋代重要的文学形式,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在宋词发展史上有许多人常常是被同时提及的,其中一对是柳永和周邦彦。在北宋文学发展史

上,他们每每被同称并举,这是由于这两位著名词人在词的创作上有许多共同点,在词的品格上属于同一类型,且周词对柳词又有着直接继承发展的关系。宋词大致分为两类:婉约派和豪放派,并以婉约为正。其实宋词的分法多种不一,这种分法未必准确,也很粗略,是后人由于不同词人的作品所表现出来的不同风格而划分的。但大多数学者都同意柳永,周邦彦是婉约词派词人,并可作为婉约派的代表人物、对后世的婉约词都有很大的影响。 一、俗不伤雅 雅不避俗 之后,赋予了它一些内涵,而成为一种新的艺术形式,那就是词。宋词是在唐五代文人词的基础上发展的,已成为文人手中成熟的创作形式,雅与俗两种艺术趣味的分流而又相互渗透,成为宋词发展的主要线索之一。自柳永开始在花间词的基础上扩大词的题材,表现与都市生活有关的内容,并将市民阶层的艺术趣味引入词作,也正因为如此,有些人认为柳永的词俗,并不加以重视,这样的观点未免偏颇。柳永生活的北宋,当时进入了承平时期,京都汴梁繁盛至极。同时由于市民阶级的扩大,也有多种多样文艺娱乐的需要,他们到处争唱新声、新腔、新调,而词适于言情,自上至下的普及,上至皇帝,下至庶民,全都雅好词章。在这种文艺新风的陶冶下,柳永就禁不住以民间俚曲为基础,勇创新曲新词,逐渐成为蜚声词坛的新秀,深受乐工和歌伎们的欢迎。 柳永的词的确有俗的一面,这从当时的许多记载里都可以看到。宋人多言柳永词近于俗:陈师道《后山诗话》:“柳三变游东都南、北二巷,作新乐 词,从产生之初就以其音乐性有别于诗,在民间广为流传,是与高雅文化对立的俗文化。早在诗还很发达的唐朝,就有了词这种文学样式,有些著名诗人,也有许多优秀的词作流传。起先,是一种曲子,用作宴乐之乐;后来,经过文人的加工填词 收稿日期:2008-02-12作者简介:陈

柳永苏轼对词的贡献

柳永苏轼对词的贡献 柳永是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大词人,对后来词人的影响很大,苏轼就是其中的一位。柳词在词调的创作、章法的铺叙、景物的描写、意向的组合和题材的开拓上都给苏轼以启示。苏轼作词,既力求在“柳七郎风味”之外自成一家,又充分吸收了柳词的表现方法和革新精神。苏轼继柳永之后,对词体进行了全面的改革,突破了词为“艳科”的传统格局,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使词从音乐的附属品转变为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从根本上改变了词史的发展方向。苏轼受到柳永的影响,苏词对柳词有承袭的地方,亦有其创新之处。 柳永是词学史上的“第一座”里程碑,从整个词学的发展史来看,柳永、苏轼、周邦彦分别代表着词学发展的三个高峰。柳永是首要的一环,他奠定了词体的生命基调,但是柳永的成就是阶段性的而非总结性的。词没有柳永,不一定能进一步开拓文学生命,但词如果没有苏轼的杰出革新成就以及周邦彦的“集大成”,那么词就不能提到与诗文相提并论的地位。论开拓和创造成就,柳永首膺其功,他为词打下基本的规格。宋翔凤曾云:“柳词……高处足冠群流……以屯田一生精力在是,不似东坡辈以余事为之也。”不止是苏东坡,北宋词家大都未能冲破“文以载道”的观念,作家填词,总给人遮遮掩掩的感觉,词很难登入大雅之堂。柳永的性格纵放自傲,政治上的遭遇使他向“专业词人”的方向发展,为词开辟了新的天地。 柳词在形式方面,衍小令为长调,柳永大力创作慢词,从根本上改变了唐五代以来词坛上小令一统天下的局面,使慢词和小令平分秋色。柳永创作了大量成功的作品,具有相当高的示范意义,对词的继续发展是功不可没的。在技巧方面,独辟“柳词家法”,以赋为词,铺叙展衍,成为后代学慢词着必学的门径。柳永还“变旧声,作新声”,柳词除七分之一承袭旧调,其余的都是柳永创的新调,即使是承袭旧调的作品,柳永也能根据词情的需要,在词的长短和分句方面做调度。如《浪淘沙》,唐五代词牌字数28字,柳词133字,形式分句也有很大差异。在两宋词坛上,柳永是创制词调最多的词人。苏轼的作词技法尽管也有新变,但是追根溯源,还是出自柳词。柳永在格律体制上的开拓精神是最为突出的,然而在词风的全面革新,词境的全面扩大,词品的进一步提升,其“变革”之功是由词学史的第二里程碑苏轼完成的。苏轼作为词的杰出革新家,已经得到学术界的一致公认。苏轼成就在于对词风、词境、词品的革新。从词的本体出发,实质上这种革新精神是与柳永有一定渊源的,苏轼对柳词的排斥只是针对柳词“卑俗”的一面,而非全盘否定。柳苏两家词风有别,但从“变革”精神来讲是如出一辙的。 柳词雅俗共赏,变“雅”为“俗”。“凡能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说出了柳词在市民阶层的影响。柳词既有“俗”的一面,又有“雅”的一面。柳永作品中俗词主要表现在意俗,毫不避讳地描写情场生活,主题也大多与歌妓有关,着力刻画她们的声貌容态,充满色相的、世俗化的描写。如《柳腰轻》“英英妙舞腰肢软。章台柳,昭阳燕。锦衣冠盖,绮堂筵会,是处千金争选……”或正面描写,或侧面烘托,整首词对歌妓舞姿刻画的淋漓精致,主题思想狭隘、低俗。但这并不是说柳永的词全部都是俗词,宋翔凤《乐府余论》云:“柳词曲折委婉,而中具浑沦之气,虽多俚语,而高处足冠群流。”道出了柳词“雅”的一面,如《八声甘州》,王国维将《八声甘州》与苏轼的《水调歌头》、《念奴娇》等量齐观,曰:“若屯田之《八声甘州》,东坡之《水调歌头》,则伫兴之作,格高千古,不能以常调论之。”无论是从章句、情调还是词境,此词都是柳词的典范之作。其实,将柳词分为“俗”和“雅”两方面是不符合实际的,“俗”和“雅”并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俗中有雅,雅不避俗的,柳永是词史上第一位真正做到雅俗共赏的作家。如《雨霖铃》:以一个“凄”字带出全词凄凉的基调,继而写帐饮践行,泪眼惜别,下阙词锋一转,“多情自古伤离别”,揭示人间离合自古就有,从个别写一般。晓风残月,只添愁情,纵有痴言爱语,却不知向谁倾诉。此词在语言方面通俗、自然、流美;在情感表达方面铺叙而又含蓄,婉约缠绵又不艳不俚,通俗之中又

雅俗共赏的艺术_从柳永和周邦彦的词看宋词的雅与俗

2008年第4期 总第70期JournalofFujianRadio&TVUniversity No.4,2008General,No.70 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摘要:宋词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道绚丽的彩霞,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享有自己的一席之地,与唐诗,元曲,明清小说并重。宋词又大致分为婉约和豪放两派,柳永及周邦彦是婉约派中常常被同称并举的两位著名词人,两人在词的创作上有许多相似之处,在词品上也属于同一风格,对宋词的发展都做出了很大的贡献,都是里程碑似的人物。本文主要从他们词中所体现出来的雅与俗的艺术特点进行讨论,探讨宋词的雅俗共赏。 关键词:宋词;柳永;周邦彦;婉约派;雅俗共赏 中图分类号:I207.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7346(2008)03-0014-04 词,是宋代重要的文学形式,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在宋词发展史上有许多人常常是被同时提及的,其中一对是柳永和周邦彦。在北宋文学发展史上,他们每每被同称并举,这是由于这两位著名词人在词的创作上有许多共同点,在词的品格上属于同一类型,且周词对柳词又有着直接继承发展的关系。宋词大致分为两类:婉约派和豪放派,并以婉约为正。其实宋词的分法多种不一,这种分法未必准确,也很粗略,是后人由于不同词人的作品所表现出来的不同风格而划分的。但大多数学者都同意柳永,周邦彦是婉约词派词人,并可作为婉约派的代表人物、对后世的婉约词都有很大的影响。 一、俗不伤雅雅不避俗 词,从产生之初就以其音乐性有别于诗,在民间广为流传,是与高雅文化对立的俗文化。早在诗还很发达的唐朝,就有了词这种文学样式,有些著名诗人,也有许多优秀的词作流传。起先,是一种曲子,用作宴乐之乐;后来,经过文人的加工填词之后,赋予了它一些内涵,而成为一种新的艺术形式,那就是词。宋词是在唐五代文人词的基础上发展的,已成为文人手中成熟的创作形式,雅与俗两种艺术趣味的分流而又相互渗透,成为宋词发展的主要线索之一。自柳永开始在花间词的基础上扩大词的题材,表现与都市生活有关的内容,并将市民阶层的艺术趣味引入词作,也正因为如此,有些人认为柳永的词俗,并不加以重视,这样的观点未免偏颇。柳永生活的北宋,当时进入了承平时期,京都汴梁繁盛至极。同时由于市民阶级的扩大,也有多种多样文艺娱乐的需要,他们到处争唱新声、新腔、新调,而词适于言情,自上至下的普及,上至皇帝,下至庶民,全都雅好词章。在这种文艺新风的陶冶下,柳永就禁不住以民间俚曲为基础,勇创新曲新词,逐渐成为蜚声词坛的新秀,深受乐工和歌伎们的欢迎。 柳永的词的确有俗的一面,这从当时的许多记载里都可以看到。宋人多言柳永词近于俗:陈师道《后山诗话》:“柳三变游东都南、北二巷,作新乐 雅俗共赏的艺术 —— —从柳永和周邦彦的词看宋词的雅与俗 陈琦 (福建广播电视大学三明分校,福建三明,365000) 收稿日期:2008-02-12 作者简介:陈琦(1959-),女,福建广播电视大学三明分校中专讲师。

柳永词的用典的研究.pdf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对于典故一词解释为:“事类者,盖文章之外,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者也。”从西汉的贾谊开始,运用典故成为文学家们一种新的写作方式,在后来很多文人都将典故融入到自己的诗词文当中。有人认为“宋词始于苏轼”。事实上,宋词用典的开创者是柳永,他的《乐章集》用典,使得他的词含蓄委婉,化俗为雅,突破了篇幅的限制,展示出了更真切深厚的情意。 柳永《乐章集》212首词中有多处用典,概言之可分为以下三类: 一、以女性形象为主的歌妓词和闺怨词 歌妓词是指那些以歌妓的形象和心态以及词人同歌妓的关系为内容所做的歌词;闺怨词则是古代女性生活中对感情的一种抒发,主要侧重于夫妻感情的描写,也有很多是以风尘女子的口吻来写的。柳永摒弃了早先不平等对待歌妓的态度,乐于和歌妓们诗词唱和。同时还以女性的角度来展现女主人公爱恨交织的复杂情感。他的歌妓词是一种俗词,大多数是应歌而作,但是在这些歌妓词中柳永大量运用典故:1.《柳腰轻》第二句“章台柳、昭阳燕。”中“章台柳”典出《本事诗·情感》:“章台柳,章台柳,昔日青青今在否?”。“章台柳”指的是长安柳氏,柳氏是娼女,有着娉婷的身段和绝世的容颜,和韩更是历经磨难才终成眷侣。柳永在此引用这一典故,可以借用以前歌妓的形象来暗指自己诗中这一歌妓的美丽容貌、优美的歌声以及不幸的遭遇,更是借用古人的典故来展示歌妓也可以拥有美好的爱情。2.《合欢带》:“……更都来、占了千娇。”中“都”引用《诗·郑风·有女同车》:“彼美孟姜,洵美且都。”“自相逢,便觉韩娥价减,飞燕声消。”中“韩娥”典出《列子·汤问》:“韩娥东之齐,过雍门,卖唱借食,走后余音绕梁,三日不绝。”“檀郎幸有,凌云词赋。”中“凌云词赋”典出《史记·司马相如传》:“相如既奏《大人》之颂,天子大说,飘飘有凌云之气,似游天地之间意。”,“掷果”引用《晋书·潘岳传》:“岳美资仪……妇人遇之者,皆连手萦扰,投之以果。”这首词也是一词数典,引用了古代韩娥是古代韩国一位有名的歌唱家的故事,她唱起歌来感情相当投入,听过她歌的人都为他的歌声动容,柳永在这里用韩娥这种神奇的歌声来暗指自己遇到的歌妓也是歌声甜美,让他亦为之陶醉。以古指今,柳永丰富了词的表现域,也显示出了柳永善于囊括古今的才华和驾驭语言的能力。写歌妓词的时候大量用典,使得这类词多了一分文雅之气,而且他在引用古人的话时还添加自己的词汇加以渲染,使得词更加具有画面感。 二、羁旅行役词和抒怀词 羁旅行役词是指出门在外的游客浪子,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心中所感之作,都包含着由此触发的对遥远故乡的眺望,对温馨家庭的憧憬。柳永的羁旅行役抒怀词运用典故,向我们展现了一个游子心中的忧郁不满,孤独彷徨,而且还写了许多羁旅过程中所见之景。现举例如下:1.《尾犯》:“佳人应怪我,别后寡信轻诺。”中“寡信轻诺”典出《老子》:“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而“……按新词、流霞共酌。”中“流霞”语出王充《论衡·道虚》,后泛指美酒,北周庾信《卫王赠桑落酒奉答》诗:“愁人坐狭邪,喜得送流霞。”在这首词中柳永抒发了自己对佳人的思恋之情,运用“轻诺寡性”的典故,表明自己不应该不守承诺,失信与他人,有种伤感和懊悔的情感。2.《宣清》:“念掷果朋侪,绝缨宴会,当时曾痛饮。”“掷果”典出《晋书·潘岳传》:“少时常挟弹出洛阳道,妇人遇之者,皆连手萦扰,投之以果,遂满载以归。”“绝缨”在汉刘向《说苑·复恩》中记载:“战国时楚庄王宴群臣,日暮酒酣,忽然灯烛熄灭,有人拉扯美人衣,美人扯断那人的冠缨,并请求庄王上灯找出绝缨之人。庄王令所有的人都自断冠缨,然后上灯,尽欢而散。”而下片中的“玉钗乱横,任散尽高阳。”里的“高阳”典出《史记·郦生列传》。在这里面,柳永将事典于语典相结合,看上去很混乱,实则却相互之间融合在了一起,几个古代写爱情的故事同时出现增添了词的柔和情感,抒发了柳永的孤独彷徨以及对美好爱情的向往之情。柳永的羁旅抒怀词融入大量前人的诗句,内容比较丰富,他运用典故将内心的郁闷不平,落寞孤寂,对朋友的怀念等情感都淋漓尽致的表达出来了,让读诗的人在感受他内心多变的情感的同时亦可以怀念前人,知晓一些精美的故事。 三、歌咏太平的词 宋代的城市经济空前繁荣,柳永正是生活在这样一个社会富庶的时代,他以一个百姓的身份将北宋时期的繁华景象展现在他的词中。而他的投献词有一定的贡谀成分,内容中体现了对当时掌权者的歌功颂得。他的歌咏太平的词虽不及羁旅抒怀词和歌妓词的数量多,但是也照样运用了大量的典故,而且基本上是一首词化用许多典故,例如:1.《早梅芳》:“……映虹桥倒影,兰舟飞棹……”一句里“虹桥”引用陆广微《吴地记》:“吴、长二县,古坊六十,虹桥三百有余。”“汉元侯,自从破虏征蛮,峻陟枢庭贵。”中“汉元侯”指三国时魏将张既。据《三国志·张既传》载“他曾辅佐曹操定关中,多次平定匈奴、胡羌之乱,先后为雍州、凉州刺史,封武始亭侯、都乡侯、西乡侯。”“筹帷厌久,盛年昼锦,归来吾乡我里。铃斋少讼,宴馆多欢,未周星......”中“昼锦”典出《史记·项羽记》,后来称富贵还乡为昼锦;“铃斋”出自唐韩《赠郓州马使君》:“他日铃斋内,知君亦赋诗。”“周星”指一周年,典出白居易《与刘苏州书》:“去年冬,梦得……迁苏州刺史……岁月易迈,行复周星。”这是一首典型的歌咏太平的词,柳永依旧在词中大量用典,通过展示前朝有名宏伟的建筑物来突出自己所处朝代的繁华,社会太平,但有一点对当权者的奉承之意。2.《中吕宫·送征衣》:“过韶阳。枢电绕,华渚虹流,运应千载会昌。”一句里“枢”典出《史记·天官书》“索隐”:“《春秋运斗枢》:‘斗,第一枢,第二旋,第三玑……’”,而“电绕”典出《宋书·符瑞志》:“黄帝轩辕

苏轼,柳永词两首,廉颇蔺相如列传默写

一、《望海潮》 1、《望海潮》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三句首先点出杭州位置的重要、历史的悠久,揭示出所咏主题。 2、《望海潮》(柳永)词中的“”写街巷河桥的美丽; “”写居民住宅的雅致。 3、《望海潮》(柳永)词中的写钱塘江堤上,行行树木,郁郁苍苍,犹如云雾一般与写钱塘江水的澎湃与浩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4、《望海潮》(柳永)词中写杭州市场的繁荣、市民的殷富这个繁华都市穷奢极欲的一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望海潮》(柳永)词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这几句词人选取了代表杭州湖山之美的两种典型景物,写出了西湖以至整个杭州最美的特征。 6、《望海潮》(柳永)作者生动描绘的一幅国泰民安的游乐图的名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望海潮》(柳永)词人写达官贵人游乐场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雨霖铃》 1、《雨霖铃》(柳永)词中交代出一对恋人到长亭告别的时间、地点,烘托出一种浓重的凄凉气氛的三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雨霖铃》(柳永)中的“,。”这两句写临别之际,一对恋人泪眼朦胧,该有的千言万语要倾诉、叮嘱,因为气结声阻,却连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3、《雨霖铃》(柳永)中的“,”这两句以景写情,寓情于景。一个“念”字领起,说明所描写之景不是眼前的实景。但虚中见实,由推想的情景中更能表现出一对离人此刻的思绪和心境。 4、《雨霖铃》(柳永)下片中“,”这二句是感慨深秋季节的个人的离别之苦,进而推及到一般离人的思想感情,俯仰古今,在难言的凄哀中去深沉地思索人们普遍的离别的伤感。 5、《雨霖铃》中被称为“古今俊语”为人传诵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雨霖铃》(柳永)词中的 “,”这是想象和心爱的人长期分离后,再好的时光,再美的景色,也没有心思去欣赏领受的情景,可见愈想愈远,愈远愈悲。 7、《雨霖铃》(柳永)词中的“,?”这两句词艺术地把离别之情推向高潮,是词人感叹与心爱的人后会难期,风情无人诉说之慨。 三、《念奴娇?赤壁怀古》

论柳永词对对宋词的影响

论柳永词对宋词的影响 摘要 宋词在形成新脱圆倩、纤丽峭拔的语体风格的过程中,柳永词在宋代大文化背景的濡染下,由对传统辞章进行历史整合的书卷气、按词体的规定性组合渊雅博炼词汇的音乐性,以及在此基础之上,形成的相当稳固的词体语言系统所构成的语体风格,对后世词体特别是宋词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柳永词宋词慢词 。 引言 在两宋词坛上,柳永是创用词调最多的词人。他现存213首词用了133 种词调,在宋代所用八百百十多个词调里,有一百多调是柳永首创或首次使用。词至柳永,体质始备,形式体制的完备,为宋词的发展和后继者在内容上的开拓提供了前提条件。如果没有柳永对慢词的探索创造,后来的苏轼,辛弃疾等人也许只能在小令的世界里横冲直撞,而难以创造出像《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念奴娇。赤壁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那样辉煌的慢词篇章。 一.慢词的发展与词调的丰富 整个唐五代时期,词的体式以小令为主,慢词总共不过十多首。到了宋初,词人擅长和习用的仍是小令。与柳永同时而略晚的张先、晏殊和欧阳修,仅分别尝试写了17首、3首和13首慢词,慢词占其词作总数的比例很小,而柳永一人就创作了慢词87首调125首。柳永大力创作慢词,从根本上改变了唐五代以来词坛上小令一统天下的格局,使慢词与小令两种体式平分秋色,齐头并进。 二.市民情调的表现与俚俗语言的运用,羁旅行役之感与抒情的自我化 柳永不仅从音乐体制上改变和发展了词的声腔体式,而且从创作方向上改变了词的审美内涵和审美趣味,即变“雅”为“俗”,着意运用通俗化的语言表现世俗化的市民生活情调。北宋陈师道说柳词“骫骳从俗,天下咏之”(《后山诗话》),王灼也认为柳词“浅近卑俗,自成一体,不知书者尤好之”(《碧鸡漫志》卷二),都揭示出柳词面向市民大众的特点。柳永由于仕途失意,一度流落为都市中的浪子,经常混迹于歌楼妓馆,对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歌妓和市民大众的生活、心态相当了解,他又经常应歌妓的约请作词,供歌妓在茶坊酒馆、勾栏瓦肆里为市民大众演唱。因此,他一改文人词的创作路数,而迎合、满足市民大众的审美需求,用他们容易理解的语言、易于接受的表现方式,着力表现他们所熟悉的人物、所关注的情事。 另外,柳永词还多方面展现了北宋繁华富裕的都市生活和丰富多彩的市井风情。柳永长期生活在都市里,对都市生活有着丰富的体验,“列华灯、千门万户。遍九陌、罗绮香风微度。十里然绛树。鳌山耸、喧天箫鼓”(《迎新春》)的(《瑞鹧鸪》)的苏州,也使他赞叹不已。柳记不仅创造和发展了词调、词法,并在词的审美趣味方面朝着通俗化的方向变化,在题材取向上朝着自我化的方向发展。晚唐五代词,除韦庄、李煜后期词作以外,大多是表现离愁别恨、男欢女爱等类型化情感,柳永词则注意表现自我独特的人生体验和心态。他早年进士考试落榜

艺术成就与影响

艺术成就与影响: “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叶梦得《避暑录话》)。 一,发展了慢词。他是第一个大量创作慢词的作家。 二、丰富了词的表现手法。改委婉含蓄的小令手法为铺叙和白描的手法,既淋漓尽致,又层次分明。 三、大量吸收俗语入词,使词更接近下层人民 四、柳永在词史上的贡献 词至柳永一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开拓了词的内容题材。柳永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其词大多写享乐与风情,但将视线转向市井青楼中的现实生活与实在人物,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人情味。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还有描绘繁华的城市风光和丰富多彩的市井风情的词作,扩大了词的题材。(二)对词体的创制与开拓,“变旧声作新声”。创作了大量慢词。柳永213首词中用了133种调,在宋代880多种词调中,有100多种为他首创或首次使用。100多个词调大多为当时流行的新曲调。 (三)在词作的审美趣味上,尝试变“雅”为“俗”(即以俗语写俗情)。以赋法入词,运用白描手法进行铺叙点染,善于利用时空转换写景抒情,自创独特的结构方式。 (四)大量地使用词体进行自我感情的抒发。 五、柳永词的影响 柳永词在当时就受人欢迎,“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叶梦得《避暑录话》)。又对后代产生了深远影响。他的慢词被后人普遍接受;很多人在批评他“俚俗”的同时,也暗受其影响,如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等也都经常以俗入雅。而像周邦彦一类的作家更“多从耆卿处夺胎”(周济《宋四家词选》)。 三、枊永词的语言特色 “细密而妥溜,明白而家常”。 1.善于化用前人诗歌中的语汇、意象,如“误几回,天际识归舟”出于谢朓,雅化,而不深涩;《八声甘州》中的“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被苏轼誉为“不减唐人高处”(赵令峙《侯鲭录》)。 2.善于运用口语、俚句,《昼夜乐》:“早知恁地难拼,悔不当初留住”,直白浅易。改变了词的审美内涵和审美趣味,变雅为俗。陈师道说柳词“骫[wěi]骳[bèi]从俗,天下咏之。”俗语多,如恁、争、怎、伊、自家、阿谁、看承、滑得等。 从1127年到1160年左右的这段时间,是宋词发展史上由北宋词向南宋词的过渡期。 从作家队伍来说,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多是由北宋入南宋的词人,如李清照、陈与义、朱敦儒、李纲、张元干、岳飞、叶梦得、胡铨、赵鼎等。 另一方面,从创作来说,也鲜明地体现了过渡期的特点,即这一时期的词人虽然有一定的个性,但更多的是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他们早期的词一般多是婉约词,和平安定,吟风弄月,这显然承接了北宋后期的特点,而后期的词表现战乱、苦难与个体理想失落的苦闷。这一时期的词则往往将国家的命运与个人价值的自我实现结合在一起,忧伤与愤慨成为最普遍的情绪,进一步扩展了词体抒情言志的功能,增强了词的时代感和现实感。 苏轼破除了诗尊词卑的观念,认为诗词同源,从而为词向诗风靠拢提供了理论依据,苏轼也因此开拓了词境,确立了词的尊体地位,使词由歌筵酒会的助兴小曲成为士大夫案头的雅文学。

苏轼词与柳永词之异同

苏轼词与柳永词之异同

苏轼词与柳永词之异同 宋人俞文豹在《吹剑续录》中记录了苏轼的一段逸事:“东坡在玉堂,有幕士善讴。因问:‘我词与柳七郎如何?’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东大汉,执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东坡为之绝倒。”可见,柳永和苏轼一向被认为是词风迥异的两位词人,他们分属于“豪放”以及“婉约”两派。因为传统上认为,苏轼创作豪放高雅的词,是对柳永“俗词”的否定。且可以确定的是,自宋代到清末,士大夫们对于柳永词风的评价都不高。这一点从上面幕士的话中,亦有所体现。 但是事实上,苏轼词与柳永词之间的异同并非用“豪放”和“婉约”这简单二词便能加以区别。另外,二者在词史上的地位,亦并不是单单强调苏轼词对柳永词的革新便能概括的。 在题材取向上,二人同样是朝自我化方向拓展——重于表现自我独特的人生体验、心态。晚唐五代词中大多是表现离愁别恨、男欢女爱等类型化情感,而柳永却突破了这一点,真实地于文字当中寄予、表现自己追求、矛盾、失意等复杂心态,这在其所擅长的羁旅行役题材上体现得尤为突出。例如《六么令》中“因此伤行役。思念多媚多娇,咫尺千山隔。都为深情密爱,不忍轻离拆。”短短一段文字,便将长期在外宦游,不得不与佳人别离的苦闷辛酸表现得淋漓尽致。苏轼更是进一步开拓深化了这种抒情自我化方向。他将传统上只表现爱

情之词变革为表现性情之词,使词如同诗一样可充分体现作者的性情怀抱和人格个性。这种“自是一家”的理念和创作主张促使苏轼继柳永之后,能进一步使词作中的抒情人物形象与创作主体由分离走向统一。 在创作方向上,二人却表现出很大的区别。柳永改变了过往词作的审美内涵和审美趣味,变“雅”为“俗”。这首先表现于柳永在词作中对于浅近俚俗语言的运用。像现实生活中富有表现力的口语和俚语“怎”“自家”“都来”“抵死”等都在柳永词中被多次重复使用。故柳永词在当时获致“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的声誉。其次,柳永词之“俗”还表现在题材内容选择上。柳永词多吟咏男女之情,描写世俗下层女子的体态姿色、情感愿望以及表现北宋繁华富裕、缤纷多彩的都市生活、市井风情。柳永词中有关于世俗化市民生活情调的思想内容,迎合、满足了市民大众的审美要求,这无不与其生活经历有关。值得注意的是,柳永之词并不是全部显“俗”。他还有相当一部分雅词。这种“雅”特别表现于其表达自身羁旅行役时内心世界的词作。如《少年游》“夕阳岛外,秋风原上,目断四天垂。归云一去无踪迹,何处是前期?狎兴生疏,酒徒萧索,不似去年时”中,情景交融,音律协婉,一种自然感发的情怀承载着他真正的精神品格于细致清丽的文字中得到充分的表露。而苏轼之词走的则纯粹是“雅”的道路。他写词时所用的是传统的雅言,但其中所表达的题材内容却较柳永要宽泛得多,包括有政治、历史、禅理、玄理、山水等。重要的是,他习惯于在描写这些内容的同时,抒发自己的情感和人生态度,

浅谈姜夔的词与周邦彦的词的区别

浅谈周邦彦的词与姜夔的词的区别 摘要:姜夔词与周邦彦词相较,周词的语言色泽艳丽,如春日牡丹;姜词的语言色调清幽,似雪中寒梅。周词多融化前人诗句,用的是江西诗派“点铁成金”的方法;姜词则是自铸新辞,吸取的是江西诗派清刚峭拔的精神,改变了历来“婉约”词语言软媚柔弱的原质。 关键词:语言形式结构江西诗派婉约豪放比较清幽柔弱 周邦彦,号称清真居士,他的一生没有遭受到沉重的打击迫害,曾被提拔为大晟府——即最高音乐机构长官。他的主要工作是研究音乐的创作和发展,成了名重一时的“御用文人”,“宫廷词人”。不过他任期两年,一生大部分时间放外,即便滞留京城,也只做个芥豆小官。但周邦彦才华横溢,诗词歌赋,琴棋书画,多才多艺,周邦彦被公认为是“负一代词名”的词人,在宋代影响甚大。邦彦词多写男女恋情,咏物怀古,羁旅行役,内容较窄,境界不高。但在艺术创意上堪称大家,其词善于铺叙,即在写景抒情中,成曲折回环,开阖动荡,抑扬顿挫之势,发展了柳永、张先的慢词。加之语言工丽,多用典故,形

成了浑厚、典雅、渗入述事,造成另一境界。而姜夔,号白石道人,他是一位浪迹江湖、寄食权门的游士。青年时代,曾出游扬州,旅食江淮一带。又南历潇湘,后客居合肥、湖州和杭州。他多才多艺,诗词而外,还擅长书法、精通音律。他并不是从一开始就绝意仕途,也抱有政治理想。姜夔两次向朝廷进乐谱,希望获得机会。后一次还获诏允许他破格参加进士考试,但没有考中。此后,他清贫自守,以文艺创作自娱。姜夔词在题材上并没有什么拓展,仍是沿着周邦彦的路子写恋情和咏物。他的贡献主要在于对传统婉约词的表现艺术上进行改造,建立起新的审美规范。 首先,在语言上,姜夔词与周邦彦词相较,周词的语言色泽艳丽,如春日牡丹;而姜词的语言色调清幽,似雪中寒梅。周词多融化前人诗句,用的是江西诗派“点铁成金”的方法;姜词则是自铸新辞,吸取的是江西诗派清刚峭拔的精神,改变了历来“婉约”词语言软媚柔弱的原质。周邦彦是北宋时期婉约词风的“集大成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说:“词至美成,大宗。词人以来,不得不推为巨擘。后之为词者,亦难出其范围。然其妙处,亦不外沉郁顿顿挫则有姿态,沉郁则极深厚。既有姿态,又极深厚,词中三昧亦尽于此矣。”评价是相当高的。以周邦彦为首的大晟词人是北宋后期最有影响的创作群体。 其次,在内容题材上,姜夔词在题材上并没有什么拓展,仍是沿着周邦彦的路子写恋情和咏物。他的贡献主要在于对传统婉约词的表现艺术上进行改造,建立起新的审美规范。北宋以来的恋情词,情调软媚或失于轻浮,虽经周邦彦雅化却仍然不够。姜夔的恋情词,则往

柳永词的贡献

柳永词的贡献 柳永对于宋词的主要贡献可概括为两点,即“屯田蹊径”和“柳氏家法”,具体的表现如下: 一、变旧声为新声: 柳永大力创作慢词,从根本上改变了唐五代以来词坛上小令一统天下的格局,使得慢词和小令两种体式平分秋色,齐头并进。柳永最长的慢词《戚氏》,长达212字,慢词篇幅体制扩大,相应的扩大了词的内容含量,也增强了词的表现功能。 在两宋词坛上,柳永是创用词调最多的词人,可以说“词至柳永,体制始备” 二、变雅为俗 柳永不仅从音乐体制上改变和发展了词的声腔体式,而且在创作方向上,改变了词的审美内涵和审美趣味。运用通俗化的语言表现世俗化的市民生活情调。 a)在题材上,歌唱普通民众的心声,首先表现了世俗女性大胆而 泼辣的爱情意识。其次表现了被遗弃或失恋的平民女子的痛苦 心声,在词史上,柳永也许是第一次将笔端伸向平民妇女的内 心世界,为她们诉说心中的苦闷和忧愁,如他的《满江红》; 再次,表现了北宋繁荣富裕的都市生活和丰富多彩的市井风 情,如他的《望海潮》;最有他还工于对于羁旅行役内容的描 写。

b)在语言表达上,大胆革新,充分利用日常口语和俚语,富有表 现力的口语入词,不仅生动活泼,而且像直接与人对话,诉说 时使读者与听者感到亲切有味,又易于接受 三、以赋为词 1,善于用铺叙和白描的手法,从景入事,因事牵情,情因景系,情景交融。柳永使用慢词,将“敷陈其事而直言 之”的赋法移植入词,铺陈描绘事情的发生,发展的场 面和过程,以及人的情感心态的变化。 2,巧妙利用时空的转换来叙事,布景,言情,而自创出独特的结构方式,即从自我思念对方到对方思念自我的多 重空间结构。 3,与铺陈相配合,柳永大量使用白描手法,写景状物,不用假借替代,言情叙事,不需烘托渲染,而直抒胸臆。 综上所述,柳永的词作对后世的影响甚大,一方面后人力求在“柳七郎风味”之外,自成一家;另一方面,他们又充分吸收了柳词的表现手法和革新精神,从而开创词的一代新风。

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

⑵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 李清照的词(易安词)在群花争艳的宋代词苑中,独树一帜,自名一家,人称“易安体”。“易安体”之称始于宋人。侯寅《眼儿媚》调下题曰:“效易安体”。辛弃疾《丑奴儿近》调下题曰:“博山道中效易安体”。词作自成一体,表明已形成鲜明的个性风神。其特点: (一)倾掳真挚情: 真情就是词之骨,词之言情,贵得其真。李清照之前,婉约词人多以男性写艳情幽怀,李清照则就是以女性本位写自我爱情悲欢与亲历的家国巨变而获得空前成功的第一人。其前期的恋情词,如《一剪梅》、《凤凰台上忆吹箫》等,满怀至情,连篇痴语,自然率真最能体现女性纯诚细腻的灵性,这就是男性作家代人立言的恋情词所无法比拟的。其后期写愁的伤乱词,如《武陵春》、《声声慢》、《永遇乐》、《人孤雁儿》等篇,字字血泪,声声呜咽,一派凄楚,动魄惊心,这“载不动”的“许多愁”,止不住的“千行泪”,“凄凄惨惨”的情怀,元地倾诉的“万千心事”,全就是发自肺腑的心声,来不得半点雕琢矫饰。这些融与着家国之变、时代沧桑的悲慨之曲,来自情挚意浓的词人,植根于真实生活感受,就是李清照坎坷生涯、悲剧人生、灾难时代的映现。 (二)熔炼家常语: 《漱玉词》的语言,有与众不同的鲜明个性。柳永就是把词引向市井的开拓者,她用语通俗明畅,然好为徘体,偶涉蝶默,周邦彦变俚为雅,措词精工,施采丽密。李清照遣词造语,自出机抒,创造了以自然率真为主要特色的

文学语言。所谓“以浅俗之语,发清新之思”(彭孙通《金粟词话》)。这种语言对于北宋末期华贵典雅的词风无异就是一种冲击。如“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凤凰台上忆吹箫》)。仿佛毫不经意,冲口而出,但仔细体味,却含意多层,十分精细。亲人远别,千言万语无从说起;分手已定,重重心事,说又何用;离恨别苦,难以启口的内心隐秘,刺人衷肠,宁可自我承受,不愿再增加行者负担。这重重思绪,微妙心态,全用家常语道出而含蕴绵绵不尽。如"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信手拈来,便增添了许多新鲜生动的情味漱玉词的口语化、通俗化,并不走向淡乎寡味、松散无力,因为它就是在口语基础上匠心独运、提炼加工的结果。故而落笔精警雅隽,语工意新。如“雪清玉瘦”、“浓烟暗雨”、“被翻红浪”、“柳眼梅腮”、“红稀香少”、“云阶月地”云云,平易清新,精妙传神,正就是“瞧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三)善用白描法: 漱玉词不重故实,不过多化用前人诗文,而长于以白描手法创造动人 的意境。易安的白描与柳永的“细密妥溜”、美成的富艳典重不同,而就是“冲口出常言,境界动心魄”。如《醉花阴》写离思凝重:“帘卷西风,人似黄花瘦。”《永遇乐》写孤寂失落:“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均以直白之语,写深浓之情,有场景,有人物,有衬映。阶前花下心系伊人,刻骨相思的形象,闭关帘底,孤苦零丁,将无穷悲伤一己吞咽的心态,呈现眼前,栩栩纸背,令人一睹难忘。《漱玉词》的白描,具有浑成、含蓄、宛曲的特点,因而毫无浅易平直之迹。《行香子》煞拍:“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 5.1 苏轼和柳永词比较赏析

豪放旷达《念奴娇》,婉约缠绵《雨霖铃》——苏轼柳永词比较赏析 苏东坡的词和柳永的词在中国文学史上都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但他们的词的风格明显不同,分属两派。下面就拿苏东坡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柳永的《雨霖铃》作一比较,看看他们词的不同风格。 《念》和《雨》这两首词可以分别看成两人的代表作,《念》雄豪放旷达飘逸,《雨》婉约清丽、缠绵绯侧,各有特色。 从题材上看,《念》描写的是古战场情形,表现作者对古代豪杰的凭吊,字行间透露出豪壮雄浑之感,读来精神倍增;《雨》描写的是秋夜恋人离别,表现作者的依依之情,“怅饮无绪”,更突出作者因即将与恋人离别而烦燥、忧思之情。 从主题上看,《念》反映了作者建功立业、实现抱负的豪情壮志。拿周瑜和自己相比,喟叹不遇明主、壮志难酬,但词中并未露出哀婉之情,而是一种豪情壮志,道出人生易老,宜早建功业的感慨;《雨》表现的是凄凉的离别之情,“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终日亲相爱的恋人,一旦分别,留恋难舍,“泪流语噎”千言万语尽在不言中,表现出难分难舍的深深爱恋。 从表现手法上看,《念》采用概括和抒情的方式,展开的是宏伟的画卷:古战场,抒发的是豪放的感情:建功立业,开头一句“大江东去,浪淘尽”整个词的豪放气势便跃然纸上,而“乱石穿空,惊涛拍岸”更壮大了整首词的宏伟气势,展现一幅壮伟的画面,在此基础上,描写周瑜的建功立业,发出功业难成、花发早生的喟叹,但这不是哀婉细腻的抒情,而是壮怀激烈的感慨;《雨》采用的是细腻的白描,委婉的抒情,恋人离别当然不可能是豪壮的场面。“寒蝉凄切”、“怅饮无绪”衬托出离别的凄婉,描写了这样一个具体而细腻的画面:秋雨刚停,秋蝉在树上凄凄地鸣叫,天色将晚,即将分别的恋人,双手相执四目相对,泪流满面,哽噎无语,哪有什么心情在帐蓬内饮酒?渲染的完全是一种凄凉的气氛。 从语言上来看,《念》表现的是崇高壮美的景象,读来豪气干云,壮丽之情油然而生,《雨》表现的是感伤柔美的意象,读者未免不受影响,读着读着自然而然便觉得自己也似与恋人离别。 苏柳这两首词表现了不同意象,也抒发了不同的感情,在文学史上具有永不磨灭的光辉。

柳永词的特点

柳永词的特点 柳永词的特点: 柳永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也是真正开启宋词天地的重要词人。他以一落魄文人,流连坊曲,采纳市井新声,为文人词作输入新鲜血液,并自觉地以市民情调取代贵族情调,变“雅”为“俗”,从而改变了词的审美内涵和审美情趣,在词中开拓出另外一番境界。 (1)、扩大了词的题材范围 第一,在描写男欢女爱的传统题材时,柳词从达官显宦的峻台重阁转向了平民百姓的市井青楼,具有浓厚的市民气息。这类词作有的表现了世俗女性大胆泼辣的爱情意识,有的表现了惨遭遗弃的平民女子的痛苦心声,有的抒写了处于社会下层的伶工乐伎的不幸遭遇和美好愿望,皆透露出新的时代气息。第二,工于羁旅行役,他把这些本来多入于诗的言志抒情内容一并移入词中,用来描写江湖流落的索寞,抒发别离相思的况味,此类作品达到了比较完美的艺术境界。 第三,展现了北宋承平之世繁华富庶的都市生活与多彩多姿的市井风情,这在柳永之前的词作中是不曾见过的。 (2)、发展了词的长调体制 柳永精通音律,或利用民间原有的曲调,或把小令扩展为慢词,或旧曲新翻,或自创新调,使慢词的曲牌大为丰富,词的体式至此相当完备,这样就增加了词的表现容量,扩大了词的表现能力。长调蔚然成为一代风气,倡导之功不能不归于柳永。 (3)、丰富了词的表现手法 柳永把六朝小赋的作法移植于词,创造了铺叙展衍、恣意渲染的艺术手法,写景状物备足无余,叙事抒情淋漓尽致;与铺叙相配合,他还长于白描,不加藻饰而

又生动传神;此外,构思细密,布局完整,章法委婉,层次分明也是柳词的重要艺术特征。 (4)、革新了词的语言表达方式 柳永也能以清丽的语言写传统的雅词,但他贡献最大的却是使用极其生动、浅近的语言写出的俚词。他一扫晚唐五代词人的雕琢习气,充分吸收日常生活中的俗语、口语入词,以通俗流利的语言取代雅致绮丽的修辞。正是在柳永手中,俚词才具备了和传统雅词分庭抗礼的资格。 作为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词人,柳永对后来词人沾溉甚深,许多大家都受惠于他,柳词不仅促进了宋代俗文学的发展,也为金元曲子开启了先河,以至有人称他为“曲祖”。 苏轼词的特点 苏轼以诗为词,打破了词的传统限制,成为了豪放词的主要代表人物。但这并不意味着他的词仅仅停留在豪放风格上,而是他的词的豪放与婉约的特征是相互交融,相互渗透的,共同形成了苏轼词的旷达,富含理趣的特点. 且先看苏轼的豪放词,[念奴娇]《赤壁怀古》应该是其代表作,“大江东去浪 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开篇就为我们描绘了广袤的空间,开阔的时间,使人眼前一亮,豁然开朗。紧接着,穿空的乱石,拍岸的惊涛,以及卷起的千堆雪,共同形成了一幅奇异的景象,而且“乱”“拍”“惊”“穿”这些动词的运用从声音,形状等方面描绘了赤壁的景色,也客观的说明了古战场的险要地势。气势宏大,意境豪放,更显其“旷”的特点。而“江山如画”这两句,使词自然的由古代战场过渡到了古代英雄人物。下片中抒写古人的英雄气概,塑造了“雄姿英发”的英雄人物,从咏古到咏怀,融入自己的感情,是对英雄人物的敬佩以及“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的感慨。这首词中将壮丽雄奇的自然风光与雄姿英发的人物以及个人理想结合在一起,并且与开阔的时空相结合,饱含历史观与宇宙观以及忠义奋

柳永词的语言特点

柳永词的语言特点 摘要 柳永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在词体的发展过程中,他是个非常关键的人物,他扩展并发展了慢词,开拓了词的题材,丰富了词的表现手法,他的词代表了宋词发展的一个新阶段。词风多接近民间艺术特色,融合多家特点自成一派,含义深远。语言多用俚语,却又不乏雅言,贴近人民,浅显易懂,受到大众的一致好评。 关键词:柳永词语言雅俗共赏

引言 柳永(约971-1053),字耆卿,原名三变,号柳屯田,崇安人。景祐元年进士,一生怀才不遇,终身落魄,穷困潦倒,死后甚至由几个妓女埋葬。虽然他官场失意,但却写出了一手好词,从词调到作词都代表了宋词发展的一个新阶段。他的很多词调都出于市井新声,经过加工提炼,形成了其独特风格,并以之确立了他在词史上的地位。他完成了从小令到慢词的发展与转变,并且在词的内容方面也有一定程度的扩展,是历史上不可磨灭的领军人物。 一、柳永词的语言特点 柳永词的语言特点主要为吸收大量的俚俗语言,却又不失雅致,在词中喜用典故,这样的特点使得柳词上至达官贵人,下至贫民百姓都能理解和欣赏,他通过反映寻常百姓的日常生活和心底最真实的想法来表现自己对世俗的不满和对下层人民的怜惜。 1、吸收大量民间俚俗语言 柳永在词史上率先吸收大量民间俚俗语言入词,更多的展示市井平民的生活与心态,写俗人,写俗世。他被认为是俗词的开创者,是俗文学中的一枝奇葩。柳词俚俗拙朴、真实动人,用平实的语言形式传唱出真实的思想情感,以平民的姿态叙写平民的心理和生活,作为通俗歌词,它具体地体现了“出生于民间,为民众所写作,且为民众而生存的、所喜悦的,投合了最大多数民众之口味的”这一俗文学概念。 例如柳词表现下层妓女的不幸和她们从良的愿望。柳永长期流连坊曲,与歌妓交往频繁。他虽然有时也不免狎戏玩弄歌妓,但更多的是用平等的身份和相知的态度对待她们,他认为她们“心性温柔,品流详雅,不称在风尘”(《少年游》);欣赏她们“丰肌清骨,容态尽天真”(《少年游》)的天然风韵;赞美她们“自小能歌舞”、“唱出新声群艳伏”(《木兰花》)的高超技艺;关心同情她们的不幸和痛苦;“一生赢得是凄凉。追前事、暗心伤。”(《少年游》)也常常替她们表白独立自尊的人格和脱离娼籍的愿望:“万里丹霄,何妨携手同归去。永弃却、烟花伴侣。免教人见妾,朝云暮雨。”(《迷仙引》)柳永这类词作,与晚唐五代以来的同类词作相比,不仅内容风格有所不同,更体现了观念的变化。而作为当时一个特殊社会群体的歌妓,与市民的生活内容、消费方式密不可分,因而,柳永词真切地表现她们的命运,也非常贴近市民大众的日常生活和欣赏趣味。不过其中也有些低级趣味的色情描写,这也是他常常受到宋代文人指责的原因之一。 再例如柳词反映市民生活的隆盛与享乐。柳词区别于文人士大夫的荒野情趣、田园隐逸,而带有浓厚的世俗享乐之风。反映出那个时代充满声色娱乐和浅斟低唱的富贵之地中人们生活的真实状态和在宴饮游乐之中的纸醉金迷,例如《木兰花慢》: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