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老年人社会适应性与主观幸福感的结构关系

老年人社会适应性与主观幸福感的结构关系

老年人社会适应性与主观幸福感的结构关系
老年人社会适应性与主观幸福感的结构关系

老年人社会适应性与主观幸福感的结构关系

欧阳雪莲1,陈 勃2,罗照盛3

(1.江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南昌330022;2.南昌大学社会学系,南昌330031;3.江西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南昌330022)

摘 要:该研究通过编制适应老年人的社会适应性与主观幸福感问卷,探讨了老年人社会适应性与主观幸福感的结构关系。结果表明,问卷具有良好的结构效度和内部一致性信度,人际交往适应性和角色转换适应性对主观幸福感各维度具有显著的预测价值,生活自理适应性对积极情感具有显著预测作用,但预测力不如人际交往适应性和角色转换适应性,而社会整体变化适应性对主观幸福感不存在预测的价值。地区差异对老年人社会适应性和主观幸福感结构预测关系存在显著的调节效应。

关键词:老年人;社会适应性;主观幸福感

中图分类号:B8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5184(2009)05-0091-06

1 前言

规模巨大、发展迅猛的人口老龄化进程给经济尚不发达、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完善的中国带来了愈益严重的压力。怎样处理人口老龄化这一重大的社会难题也是全世界关注的一大焦点。综合有关人士所提的种种观点可以看出,解决老龄问题的现有对策主要集中于社会保障、医疗保健、社区服务、养老模式以及政策法规等外在途径。诚然,这些对策的提出对我国缓解人口老龄化压力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与启发意义。然而,除上述方面的对策外,指向于老龄问题解决的内在途径的研究也应受到必要的重视,老年人社会适应问题的研究就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主观幸福感是衡量个体生活质量的重要的综合性心理指标[1]。主观幸福感,主要指个体依据自己设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所作的整体评价。许多研究已证实主观幸福感包含三个独立的维度:积极情感、消极情感和生活认知维度。研究者也习惯把主观幸福感这三个维度分为生活满意度(Satis faction With Life,SW L)和情感体验两个基本成分,前者是个体对生活总体质量的认知评价,即在总体上对个人生活做出满意判断的程度;后者是指个体生活中的情感体验,包括积极情感(P ositive A ffection,PA)和消极情感(Negative A ffection,NA)两方面。主观幸福感由对生活的满意、积极情感的体验和消极情感的缺乏所构成,对整体生活的满意程度愈高,体验到的积极情感愈多,消极情感愈少,则个体的幸福感体验愈强[1,2]。

所谓社会适应,是个体与特定社会环境相互作用达成协调关系的过程以及这种协调关系呈现的状

态[3,4]。对不同个体来说,社会适应不是“是”与“非”的问题,即适应还是不适应的问题,而是适应程度的差异问题。对老年个体而言,自身与社会环境的协调程度如何往往通过自我内部的生理与心理的和谐平衡程度来判断。譬如,从外在线索来看,家境贫寒的老人可能比家境富足的老人在社会适应水平上要低,然而,现实中有可能出现家境贫寒的老人比家境富足的老人生活得更加怡然自得。这是因为前者在自我内部的生理与心理各成份之间更趋于和谐平衡。概括而言,老年人社会适应就是老年个体根据外在社会环境的要求,调整自身的心理和行为方式,最后达到内在的和谐平衡,以及个体与外在社会环境的和谐平衡[3,4]。

从具体内容看,老年人社会适应包括四大方面: 1)基本生活适应,即老年人在现实的社会生活中能够自理、存活的程度;2)人际关系适应,即老年人能够与他人沟通、交流及建立良好关系的程度;3)精神文化适应,即老年人能够顺应变化中的思想、观念及各种文化现象的程度;4)个人发展适应,即老年人在现实社会生活中能够发挥自身潜能、扩展自我价值的程度[4]。

国内外已经有许多关于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的研究[5-9],国外关于老年人社会适应性的研究主要是关注某些特殊群体[10],国内也有许多关于社会适应性的研究[11,12],然而,关于老年人社会适应性的研究则极少[3,13]。虽然国外有关于社会适应性与主观幸福感之关系的研究[14],但未见老年人社会适应性与主观幸福感结构关系的研究成果。近年来,“从健康老龄化到积极老龄化”被不少学者认作是人类老龄观的重大变革[15]。积极老龄化战略的

第29卷总第113期

心理学探新

PSY CH O LOGIC A L EXP LORATI ON

2009年

第5期

基本内容就是通过各种方式为老年人参与社会创造条件,以便老年人能更好地适应老龄化社会的发展变化。可见,以社会适应为基点对老年人口问题进行探究与时代的要求相一致。心理学、医学及社会学等领域的研究为测量老年个体的社会适应不良程度业已积累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已经开发了大量评估个体社会适应水平的工具[16]。

研究主要有3个目的:1)编制关于老年人社会适应性与主观幸福感的问卷;2)在编制问卷的基础上,通过调查研究,探讨老年人社会适应性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结构关系;3)分析性别、地区、年龄段变量是否对老年人社会适应性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结构关系存在调节效应,以便为不同群体老年人提供不同的关怀。

2 方法

2.1 问卷编制

关于老年人社会适应性的研究文献极少,这方面可用的问卷几乎没有。另外,专门针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问卷有一些,但如果在这些问卷的基础上,对其记分方式进行改变,可能获得更细致的数据。正是基于以上两点考虑,研究首先建构了适合老年人的相关问卷。

2.1.1 主观幸福感及老年人社会适应性结构假设

根据已有研究成果,主观幸福感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生活满意感(SW L)、积极情感(PA)和消极情感(NA)。

关于老年人社会适应性结构研究的文献极少,根据有限的文献,老年人与其他年龄段的社会差异性主要体现在社会角色变化、人际交往环境变化、身体生理环境变化及社会整体环境变化方面,以及由此所导致的各种社会适应问题。由于社会角色的变化导致工作性质和内容的变化;由于人际交往环境的变化导致与新的群体交往的适应问题;由于身体生理环境的变化导致日常生活问题应对能力的变化以及身体状况下降带来的各种生理问题的应对,而由于社会整体环境的变化导致社会环境变化的适应问题。基于以上分析以及社会适应性的定义,同时参照已有研究成果[4,13],研究提出关于老年人社会适应性理论结构的初步假设,认为老年人社会适应性应该包括角色转换适应性、人际交往适应性、身体生理环境变化适应性及社会整体环境变化适应性四个维度。

2.1.2 题目编制和筛选

主观幸福感问卷以三结构为架构,即生活满意感(SW L)、积极情感(PA)和消极情感(NA),同时参照了纽芬兰纪念大学幸福度量表(MUNSH)及北京师范大学王大华等人使用过的测量老年人幸福感的量表[7]。在上述基础上由多名心理学、社会学专业老师及研究生命制和改编题目。与所参照的量表不同的是,研究的主观幸福感问卷采用5点量表记分方式。

老年人社会适应性问卷题目的编制是在文献查阅基础上,结合对50余名老年人访谈结果获取的老年人社会适应的主要表现内容,由2名老师和4名研究生分别据此独立编制题目,然后进行逐题集体讨论,删除并修订了部分题目,两个星期后进行第二次集体讨论,确定进行试测的题本。

2.1.3 问卷预测试

问卷首先在江西南昌地区进行了样本容量为15的小规模试测,,主要是收集调查对象对问卷内容的意见,根据老年人对题意的理解,在进一步讨论修改的基础上,形成了正式的调查问卷。

2.2 被试及调查过程

被试的选择尽量宽泛,但由于人力的原因,没有来自西北、西藏、东北地区的被试。被试主要来自以下省区市的城市和农村:江西、云南、贵州、重庆市、山西、天津市、上海市、广东、山东、湖北、安徽、广西。

调查形式主要请被试以纸笔作答。对那些确实受身体状况或者文化程度所限而不能以笔作答者,由被试口述,调查人员帮助填写。考虑到老年人的身心特点,对他们作答的时间未做严格要求,以做完为准。

3 结果及分析

问卷经集体讨论并进行小规模预测试后,组成正式问卷,其中,主观幸福感问卷包括23个题目,社会适应性问卷包括36个题目。

正式测试共在全国发放问卷1048份,经分析获得有效问卷960份,问卷有效率为91.6%,样本的人口学特征如表1所示。

表1 样本的人口学特征

人口学特征人数百分比(%)性别男46148 

女47849.8

未提供21 2.2

年龄段60-6422723.6

65-6926727.8

70-7422823.8

75-7913914.5

80岁以上929.6

未提供70.7

29心理学探新2009年

(续表1)

人口学特征人数百分比(%)

地区农村39040.6

县、乡镇15115.7

中小城市32433.8

大城市848.8

未提供11 1.1

按照常规,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不应该使用同一批作答反应数据。在研究中,结构分析分为两个部分,探索性因素分析的目的是,应用原始作答反应数据(外源、内源显变量数据),分别单独地分析主观幸福感问卷和社会适应性问卷的结构是否符合研究的结构假设;而另外一部分工作是通过结构方程建模来分析社会适应性结构(外源潜变量,latent ex ogenous variables)与主观幸福感结构(内源潜变量,latent endogenous variables)之间的结构关系及可能存在的调节效应。因此,在原始作答数据的使用中并不会造成循环论证的问题。

3.1 问卷结构的探索性因素分析

在任何问卷调查中,总会存在部分被试作答数据信度不高的问题,这可能会影响因子结构分析结果的稳定性,考虑到这个问题,在探索性因素分析中,首先进行了一个试验性分析。具体来说,就是为了得到一个比较稳定可靠的结果,使用bootstrap试验分析方法来确定变量的因子结构[17],该方法的具体实现过程就是,首先,从960名被试中有回放式的分别抽取800、700、600、500、400、300名被试分别进行因素分析,得到各自的因子负荷矩阵;然后,依然从960名被试中有回放式的反复5次抽取一半,即480名被试,分别对每次抽取的数据进行因素分析,得到各自的因子负荷矩阵;最后,在所有这些得到的因子负荷矩阵的基础上,根据各因子的变量(即题目)组成及各变量的因子负荷的变异情况,综合分析得到一个比较稳定的因子结构,以此结构作为下一步正式分析工作的参考蓝图。

这种分析方法就是要筛选出那些因子负荷不稳定的变量(即题目),以及包含题目(即变量)太少的因子。这样得到的因子结构,题目的负荷是稳定的,不会因为样本的变化而在不同因子上有显著的负荷,同时,每个因子包含的题目数量能够保证有较合理的信度。

以下的探索性因素分析和结构方程分析是在这些试验结果的基础上,选择三个能够代表以上分析结构的、容量为480的不同随机样本数据进行分析的。3.1.1 主观幸福感问卷结构的探索性因素分析

通过Barlett球形检验来检验各变量之间的独立性,结果是χ2=8725.555,自由度为253,p=01000,说明变量之间不是独立的,因而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是有意义的。

因素分析过程是按如下方法进行的:因子提取方法(即因子模型估计方法)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旋转方法采用方差极大正交旋转法。结合特征根、碎石图及方差解释量,从这些变量中提取3个方差贡献量最大的公共成分,共解释总变异的49.688%。

根据大负荷决定因子命名的规则及理论解释的合理性原则,3个公共因子分别命名为:

第一个因子包括10个变量,被命名为消极情感,反映了老年人常常感到难过、沉闷、困扰、不如别人、过分担心、恐惧、生活艰难、紧张、经常忧虑等负面主观情感。

第二个因子包括8个变量,被命名为积极情感,反映了老年人感到比预期好、能实现自己的期望、满意、精力旺盛、情绪好、生活如意、生活幸福、满意等正面主观情感。

第三个因子包括5个变量,被命名为生活满意感,反映了老年人对生命价值的感悟、对老年人社会价值的评价、活着的意义、老年人生命历程感想等对生命整体的认知。

3.1.2 社会适应性问卷结构的探索性因素分析

通过Barlett球形检验来检验各变量之间的独立性,结果是χ2=3872.602,自由度为210,p=01000,说明变量之间不是独立的,因而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是有意义的。

因素分析过程是按如下方法进行的:因子提取方法(即因子模型估计方法)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旋转方法采用方差极大正交旋转法。结合特征根、碎石图及方差解释量,从这些变量中提取4个方差贡献量最大的公共成分,共解释总变异的57.623%。

根据大负荷决定因子命名的规则及理论解释的合理性原则,4个公共因子分别命名为:

第一个因子包括6个变量,被命名为生活自理适应性,均是反映了老年人应对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的能力,如服药、使用电话、买东西、做家务、穿衣吃饭等内容。

第二个因子包括5个变量,被命名为角色转换适应性,反映了老年人对自己工作角色转变的适应能力,如参加社区工作、社会公益、自己的社会价值、学习新知识等内容。

第三个因子包括6个变量,被命名为人际交往

39

第5期欧阳雪莲等 老年人社会适应性与主观幸福感的结构关系

适应性,反映了老年人与他人进行交流和交往的适应能力,如与周围人相处、参加集体活动、孤独感、别人对自己评价的知觉等内容。

第四个因子包括4个变量,被命名为社会整体变化适应性,反映了老年人对社会整体变化的适应能力,如新的社会观点、新的社会政策、城市环境变化、社会变化步伐等内容。

3.1.3 社会适应性与主观幸福感问卷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分析

考察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Cronbachα系数)。结果见表2。

表2 各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

结构Cronbachα系数

生活自理适应性0.834

角色转换适应性0.822

人际交往适应性0.795

社会整体变化适应性0.728

消极情感0.861

积极情感0.846

生活满意感0.793

由表2数据可以看出,各维度结构具有良好的内部一致性。

3.2 社会适应性与主观幸福感的结构关系及调节效应分析

研究使用LISRE L8.53程序对变量结构进行分析。如前文,模型中包括外源潜变量4个与内源潜变量3个,所有结构方程分析均使用全模型进行分析。

根据温忠麟等推荐的模型检验准则及拟合指

数,NNFI和CFI应该大于0.9,RMSE A应该小于0108,同时χ2/df的值应该越小越好[18]。

根据温忠麟等对调节效应分析方法的建议,认为含潜变量的调节效应分析应该使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方法,而调节变量是分类变量时,可以通过分组结构方程分析的方法进行结果比较。具体做法是,先将两组的结构方程回归系数限制为相等,得到一个模型整体拟合指数χ2值和相应的自由度,然后去掉这个限制,重新估计模型,又得到一个模型整体拟合指数χ2值和相应的自由度,前面的χ2减去后面的χ2得到一个新的χ2,其自由度就是两个模型的自由度之差,如果检验结果是统计显著的,则调节效应显著[19]。由于研究分析的均是潜变量之间的调节效应,且用来进行调节效应分析的变量分别是性别、地区、年龄段,均为类别变量,因此使用分组结构方程分析方法。考虑到效应量及样本容量的问题,年龄段以70岁为界分为两个组进行分析,而地区则分为农村和城市两个组进行分析。在研究的具体分析中,就是要比较限制和放松结构关系相等(即G AM MA矩阵相等)两种条件下,模型整体拟合指数χ2值和自由度的变化情况。

3.2.1 社会适应性与主观幸福感结构关系的总体分析

得到模型如下拟合指数数据,χ2=2576.51,自由度为884,χ2/df=2.9,NN FI=0.94,CFI=0.94, RMS E A=0.063,由这些拟合指数可以认为,该模型与数据拟合良好。

表3 结构关系路径系数

人际交往适应性角色转换适应性生活自理适应性社会整体变化适应性消极情感0.76(0.08)9.350.25(0.04)5.76-0.05(0.05)-1.20-0.03(0.06)-0.43

积极情感0.29(0.07)3.960.48(0.05)9.340.21(0.05)3.960.09(0.07)1.25

生活满意感0.74(0.08)8.750.44(0.05)8.56-0.13(0.05)-2.490.05(0.07)0.69

注:括号前数据为未标准化路径系数,括号里数据为估计标准误差,带下划线数据为t统计量值,一般t值大于2被认为该路径系数是显著的[20]。

由上表数据(问卷中的负向题目是反向记分,即在问卷中选择的符合程度越高,得分越低),从老年人群体的总体上看,人际交往适应性和角色转换适应性对主观幸福感各维度具有显著的影响作用,生活自理适应性对积极情感和生活满意感具有显著的影响作用,但预测力不如人际交往适应性和角色转换适应性强,而社会整体变化适应性对主观幸福感各维度均不存在显著的影响作用。

3.2.2 性别差异对社会适应性与主观幸福感结构关系的调节效应分析

限制男性老年人和女性老年人的结构关系相等情形下,χ2值为4715.03,自由度为1780;在放松这个限制的条件下,χ2值为4707.89,自由度为1768。两者相减后得到,χ2值为7.14,自由度为12,这种结果的概率p>0.10。

根据以上分析,没有理由认为,性别差异对社会适应性与主观幸福感结构关系存在显著的调节效应。3.2.3 地区差异对社会适应性与主观幸福感结构关系的调节效应分析

限制农村老年人和城市老年人的结构关系相等情形下,χ2值为4740.33,自由度为1780;在放松这个限制的条件下,χ2值为4660.13,自由度为1768。

49心理学探新2009年

两者相减后得到,χ2值为80.2,自由度为12,这种结果的概率p<0.005。

根据以上分析,有足够理由认为,地区差异对社会适应性与主观幸福感结构关系存在显著的调节效应。即不同地区条件下老年人社会适应性与主观幸福感之间存在明显不同的关系。具体分析结构见表4。

表4 不同地区条件下社会适应性与主观幸福感的结构关系路径系数

人际交往适应性角色转换适应性生活自理适应性社会整体变化适应性

消极情感农村 1.26(0.15)8.460.32(0.06)5.220.08(0.05)1.41-0.23(0.08)-2.67城市0.81(0.09)9.390.01(0.05)0.32-0.14(0.06)-2.410.10(0.06)1.60

积极情感农村0.69(0.11)6.330.60(0.07)9.100.11(0.05)1.96-0.05(0.08)-0.66城市0.17(0.07)2.280.34(0.06)5.890.18(0.06)2.790.00(0.07)0.07

生活满意感农村0.95(0.13)7.540.44(0.06)6.96-0.01(0.05)-0.22-0.04(0.08)-0.56城市0.75(0.09)8.290.18(0.05)3.36-0.20(0.07)-3.050.14(0.07)2.08

注:同表3。

由上表数据看到,角色转换适应性对城市老年人消极情感不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生活自理适应性对农村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各维度均不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而对城市老年人来说,情况恰好相反。社会整体变化适应性对农村老年人的消极情感具有显著预测作用,对城市老年人的生活满意感具有显著预测作用。

3.2.4 年龄段差异对社会适应性与主观幸福感结构关系的调节效应分析

限制70岁以下老年人和70岁以上老年人的结构关系相等情形下,χ2值为4931.83,自由度为1780;在放松这个限制的条件下,χ2值为4935.85,自由度为1768。两者相减后得到,χ2值为4.02,自由度为12,这种结果的概率p>0.10。

根据以上分析,没有理由认为,年龄段差异对社会适应性与主观幸福感结构关系存在显著的调节效应。4 讨论

4.1 关于问卷编制

在问卷编制过程中,按照问卷编制的一般原则,首先综合了大量的文献,特别是述评性文献,同时结合老年人这个群体的特征,提出了老年人社会适应性及主观幸福感的结构假设。在这个结构假设的基础上,由心理学和社会学老师及研究生编制了相应的题目,通过预测试分析,得到正式测试问卷,在多个省份调查了1000多位老年人,获得有效正式测试数据960份。在这些测试数据的基础上,对问卷的结构效度和内部一致性信度进行了分析,在结构效度的探索性因素分析中,考虑到调查数据的稳定性问题,研究运用bootstrap因子结构试验分析方法,得到一个比较稳定的因子结构蓝图。正式的探索性因素分析就是以此蓝图为参照进行的。分析结果表明,问卷的结构假设得到了验证,问卷具有良好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因此,是评价老年人社会适应性和主观幸福感的良好工具。4.2 关于社会适应性与主观幸福感的结构关系

由分析结果表明,人际交往适应性和角色转换适应性对主观幸福感各维度具有显著的预测价值,生活自理适应性对积极情感具有显著预测作用,但预测力不如人际交往适应性和角色转换适应性,而社会整体变化适应性对主观幸福感不存在预测的价值。

社会整体变化适应性对主观幸福感不存在预测的价值,很可能表明老年人对社会整体变化均有着良好的适应能力,因为毕竟社会整体变化是一个缓慢渐进的过程。

生活自理适应性与主观幸福感的结构关系,说明生活自理水平是老年人产生积极情感的重要因素,但其对其他方面的影响并不明显。

4.3 关于性别、地区、年龄段变量对老年人社会适应性与主观幸福感关系的调节效应

分析性别差异、地区差异、年龄段差异是否对老年人社会适应性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结构关系存在调节效应,主要是为不同群体老年人提供不同的关怀。由分析结果可以看到,性别差异和年龄段差异对老年人社会适应性与主观幸福感关系的调节效应不显著,他们之间有相同的结构关系模式。但是地区差异对老年人社会适应性与主观幸福感关系的调节效应非常显著,这意味着他们之间的结构预测关系模式是不一样的,最明显的是,生活自理适应性对农村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各维度均不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而对城市老年人来说,情况恰好相反。因此,相对农村老年人来说,社会和家庭需要促进城市老年人在生活自理适应性方面的能力。

5 结论

5.1 研究所编制的社会适应性问卷和主观幸福感问卷的结构效度得到了很好的验证,问卷同时具有良好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因此,这两个问卷是评价老年人社会适应性和主观幸福感的良好工具。

5.2 人际交往适应性和角色转换适应性对主观幸

59

第5期欧阳雪莲等 老年人社会适应性与主观幸福感的结构关系

福感各维度具有显著的预测价值,而社会整体变化适应性对主观幸福感不存在预测的价值。

5.3 在性别差异、地区差异、年龄段差异中,只有地区差异对老年人社会适应性和主观幸福感结构预测关系存在显著的调节效应。

参考文献

1 丁新华,王极盛.青少年主观幸福感研究述评.心理科学进展,2004,12(1):59-66.

2 邹琼,佐斌.人格、文化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及整合模型述评.心理科学进展,2004,12(6):900-907.

3 杨彦平,金瑜.社会适应性研究述评.心理科学,2006,29

(5):1171-1173.

4 陈勃.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城市老年人的社会适应问题研究.社会科学,2006,6:89-94.

5 李德明,陈天勇,吴振云.中国农村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主观幸福感.中国老年学杂志,2007,27(12):1193-1196. 6 李德明,陈天勇,吴振云.中国女性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中国老年学杂志,2007,27(8):778-780. 7 王大华,申继亮.老年人的日常环境控制感特点及其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中国老年学杂志,2005,25(10):1145 -1147.

8 Baker L A,Cahalin L P,G erst K,et al..Productive activities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 am ong older adults:the in fluence of number of activities and time commitment.S ocial Indicators Re2 search,2005,73(3):431-458.9 Everard K M.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eas ons for activity and older adult well-being.The Journal of Applied G erontology, 1999,18(3):325-340.

10 Hersen M,Van Hasselt V B,Segal D L.S ocial adaptation in older visually im paired adults:S ome comment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habilitation and Health,1995,1:49-60.

11 杨彦平,金瑜.中学生社会适应量表的编制.心理发展与教育,2007,4:108-114.

12 王永丽,林崇德,俞国良.儿童社会生活适应量表的编制与应用.心理发展与教育,2005,1:109-114.

13 阎志强.广东退休老人社会适应研究.南方人口,2006, 21(4):19-27.

14 Ruiz V M.The five-factor m odel of pers onality,subjective well-being,and s ocial adaptation:generalizability to the S pan2 ish context.Psychological Reports,2005,3(1):863-866.

15 穆光宗.老年发展论.人口研究,2002,(6):29-37.

16 陈勃.老年人日常问题解决能力的评估方法.中国老年学杂志,2007,(8):802-803.

17 E fron B.Bootstrap methods:another look at the jackknife.The Annals of S tatistics,1979,7:1-26.

18 温忠麟,侯杰泰,张雷.调节效应与中介效应的比较和应用.心理学报,2005,37(2):268-274.

19 温忠麟,侯杰泰,马什赫伯特.结构方程模型检验:拟合指数与卡方准则.心理学报,2004,36(2):186-194.

20 侯杰泰,温忠麟,成子娟.结构方程模型及其应用,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Development of Social Adaptation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 Q uestionnaires For Older Adults and Analysis of the Structures under Them

OuY ang Xuelian1,Chen Bo2,Luo Zhaosheng3

(1.C ollege of Fine Art,Jiangxi N ormal University,Nanchang330022;2.S ociology Department of Nanchang University,Nanchang330031;

3.C ollege of Psychology,Jiangxi N ormal University,Nanchang330022)

Abstract:Seldom research has concerned about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s ocial adaptation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 am ong older adults.The population of older adults is becoming large in China,but the researches to this problem are typically concentrated on the policies.We should pay m ore attention on their psychological problems.We developed tw o questionnaires about s ocial adaptation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 for old2 er adults.On the basis of collected data in the nation-wide,we investigated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s ocial adaptation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 for older adults.The possible m oderators am ong this relationship als o were studied with the sex,region,and age.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questionnaires are reliable and valid.The findings als o say that interpers onal relationship adaptation and role change adaptation have the m ost effects on the older adults’subjective well-being,but s ocial changes adaptation have no effects on the older adults’subjective well-being. Am ong the three variables of sex,region,and age,region is the only m oderator to the relationship of s ocial adaptation and subjective well-be2 ing.

K ey w ords:older adults;s ocial adaptation;subjective well-being

69心理学探新2009年

老年人社会适应性与主观幸福感的结构关系

老年人社会适应性与主观幸福感的结构关系 欧阳雪莲1,陈 勃2,罗照盛3 (1.江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南昌330022;2.南昌大学社会学系,南昌330031;3.江西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南昌330022) 摘 要:该研究通过编制适应老年人的社会适应性与主观幸福感问卷,探讨了老年人社会适应性与主观幸福感的结构关系。结果表明,问卷具有良好的结构效度和内部一致性信度,人际交往适应性和角色转换适应性对主观幸福感各维度具有显著的预测价值,生活自理适应性对积极情感具有显著预测作用,但预测力不如人际交往适应性和角色转换适应性,而社会整体变化适应性对主观幸福感不存在预测的价值。地区差异对老年人社会适应性和主观幸福感结构预测关系存在显著的调节效应。 关键词:老年人;社会适应性;主观幸福感 中图分类号:B8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5184(2009)05-0091-06 1 前言 规模巨大、发展迅猛的人口老龄化进程给经济尚不发达、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完善的中国带来了愈益严重的压力。怎样处理人口老龄化这一重大的社会难题也是全世界关注的一大焦点。综合有关人士所提的种种观点可以看出,解决老龄问题的现有对策主要集中于社会保障、医疗保健、社区服务、养老模式以及政策法规等外在途径。诚然,这些对策的提出对我国缓解人口老龄化压力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与启发意义。然而,除上述方面的对策外,指向于老龄问题解决的内在途径的研究也应受到必要的重视,老年人社会适应问题的研究就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主观幸福感是衡量个体生活质量的重要的综合性心理指标[1]。主观幸福感,主要指个体依据自己设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所作的整体评价。许多研究已证实主观幸福感包含三个独立的维度:积极情感、消极情感和生活认知维度。研究者也习惯把主观幸福感这三个维度分为生活满意度(Satis faction With Life,SW L)和情感体验两个基本成分,前者是个体对生活总体质量的认知评价,即在总体上对个人生活做出满意判断的程度;后者是指个体生活中的情感体验,包括积极情感(P ositive A ffection,PA)和消极情感(Negative A ffection,NA)两方面。主观幸福感由对生活的满意、积极情感的体验和消极情感的缺乏所构成,对整体生活的满意程度愈高,体验到的积极情感愈多,消极情感愈少,则个体的幸福感体验愈强[1,2]。 所谓社会适应,是个体与特定社会环境相互作用达成协调关系的过程以及这种协调关系呈现的状 态[3,4]。对不同个体来说,社会适应不是“是”与“非”的问题,即适应还是不适应的问题,而是适应程度的差异问题。对老年个体而言,自身与社会环境的协调程度如何往往通过自我内部的生理与心理的和谐平衡程度来判断。譬如,从外在线索来看,家境贫寒的老人可能比家境富足的老人在社会适应水平上要低,然而,现实中有可能出现家境贫寒的老人比家境富足的老人生活得更加怡然自得。这是因为前者在自我内部的生理与心理各成份之间更趋于和谐平衡。概括而言,老年人社会适应就是老年个体根据外在社会环境的要求,调整自身的心理和行为方式,最后达到内在的和谐平衡,以及个体与外在社会环境的和谐平衡[3,4]。 从具体内容看,老年人社会适应包括四大方面: 1)基本生活适应,即老年人在现实的社会生活中能够自理、存活的程度;2)人际关系适应,即老年人能够与他人沟通、交流及建立良好关系的程度;3)精神文化适应,即老年人能够顺应变化中的思想、观念及各种文化现象的程度;4)个人发展适应,即老年人在现实社会生活中能够发挥自身潜能、扩展自我价值的程度[4]。 国内外已经有许多关于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的研究[5-9],国外关于老年人社会适应性的研究主要是关注某些特殊群体[10],国内也有许多关于社会适应性的研究[11,12],然而,关于老年人社会适应性的研究则极少[3,13]。虽然国外有关于社会适应性与主观幸福感之关系的研究[14],但未见老年人社会适应性与主观幸福感结构关系的研究成果。近年来,“从健康老龄化到积极老龄化”被不少学者认作是人类老龄观的重大变革[15]。积极老龄化战略的 第29卷总第113期 心理学探新 PSY CH O LOGIC A L EXP LORATI ON 2009年 第5期

老年人主观幸福感概述

老年人主观幸福感概述 摘要:主观幸福感是老年人重要的情绪情感活动,直接关系到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是老年人心理健康的重要课题,提高老年人主观幸福感是解决老龄化社会矛盾的重要手段。文章就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内容、特点和现状加以陈述,对其影响因素加以剖析并分析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提高老年 人的主观幸福感。 关键词: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心理健康 人的一生要经历许多不同的阶段,而老年期是人生最后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随着感知觉器官功能的衰退、认知功能的减弱,信息加工速度的慢化以及记忆能力的衰减等,老年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减退,思想、行为和生活方式也会发生较大的改变,体内环境的稳定性降低,消极情绪增多。 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简称SWB,是衡量个人和社会生活质量的一种重要的综合性心理指标,是人们根据自定的标准对自身在一段时间内的情感反应进行评估 和生活满意感进行认知评价后而产生的一种积极心理体验,即评价者根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总体评估。主观幸

福感不仅是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高低的关键,也是心理健康的重要内容。对生活的整体满意感程度愈高,体验到的积极情感愈多,消极情感愈少,个体的幸福感体验愈强。幸福感强的老年人,其心理健康水平也更高。因此,在这个老龄化严重的时代,研究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并采取有效措施提高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有助于老年人改善生活质量,对提高老年人心理健康水平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也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和家庭的稳定。 一、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内容、特点和现状 老年主观幸福感是个体自我评价的幸福感,是个体对其生活的整体评估和主观体验,包含如下三个方面的内容:(1)认知评价,对生活质量的整体评估,即生活满意感;(2)正性情感,包括诸如愉快、高兴、觉得生活有意义、精神饱满等情感体验;(3)负性情感,包括忧虑、抑郁、悲伤、孤独、厌烦、难受等情感体验,不包括重性情感障碍和神经症。 主观幸福感有三个明显的特点:(1)主观性。主观幸福感的评定主要依赖个体本人设定的标准,而不是他人或外界的标准,因此幸福感具有很强的主观性,研究中多采用主观报告法进行评定。(2)整体性。主观幸福感反映的是个体整体的主观生活质量,生活质量由家庭、婚姻、工作、学习、健康状况等诸多因素构成。因此主观幸福感是一种综合性的心理指标,故具有整体性、综合性的特性,测量幸福指数时

国内外关于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研究述评

国内外关于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研究述评 任志洪1,叶一舵2 (福建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福建福州 350007) 摘 要: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的研究一般涉及个体的主、客观因素,在遗传、文化、家庭环境、经济、社会支持、生活事件、人格、自我效能感、应对方式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上得出了一些重要结论。但这些研究普遍存在着测量工具不一致、因果关系模糊及测量中存在着的社会赞许性、认知偏差、反应定势等,难以形成较有说服力的结论。因此,将来的相关研究中,在研究对象上应更多关注特殊群体;在研究技术上应充分整合认知神经科学和生物学的研究技术;在研究方法上则应尽可能多地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多层线性模型、元分析和数据追踪技术。 关键词:主观幸福感;客观因素;主观因素;跨文化 中图分类号:B8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285(2006)04-0152-07  收稿日期:2005-11-28  作者简介:任志洪(1982—  ),男,福建惠安人,福建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2004级硕士研究生;叶一舵(1963—  ),男,福建永泰人,福建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 Well -being ,简称 SWB )是衡量人们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的综合性心理指标,包括生活满意程度、积极情绪体验与消极情绪体验等因素,具有主观性、整体性和稳定性特点[1]。早期的研究大部分集中在对消极心态和病理心态的研究,随着积极心理学的兴起,对幸福感等积极心理状态的研究逐渐开始盛行。研究幸福感主要有两大流派即基于快乐论哲学观点研究快乐的SWB 与基于现实论哲学观点研究人类潜能的心理幸福感(PWB ),前者认为趋乐避苦是人的本性,幸福就是追求感官的快乐,避免感官的痛苦;后者强调人的精神快乐和理性能力,认为人的幸福必须在理性的指导下才能实现。西方对SWB 的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经历了研究的描述阶段和理论建构阶段,目前已经进入了理论深化阶段。而国内关于SWB 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研究尚处于起始和探索阶段,对实证方面的研究还需进一步探讨。国内外关于SWB 的影响因素研究大部分只针对个别的因素,而没有进行系统的考量,本文综合了国内外大部分的研究资料,重点考察个体的主观和客观因素的各方面对SWB 的影响作用,以供相关研究者参考。 一、影响主观幸福感的客观因素 (一)遗传因素 目前国内关于遗传因素对SWB 的研究几乎没有,而国外这方面的研究也主要是通过对双生子的研究来证实遗传因素影响的存在。如美国心理学家里肯博士认为,80%的人在出世时就有了基本定型的“幸福水平”。Braungan 等[2]运用收养和双生子研究发现,1岁左右婴儿积极情感具有遗传特性。明尼苏达大学Tellegen 等[3]著名的双生子研究发现:在不同家庭环境中抚养长大的同卵双生子,其SWB 水平的接近程度,比在同一个家庭中抚养长大的异卵双生子要高得多。也有学者认为遗传因素虽然影响着SWB 的各个方面,但气质的差异导致个人体验SWB 的水平不同。另一方面,个人所体验到的SWB 是随着时间和情境而变化的。从上面国外学者的研究,我们确实可以看到幸福感与遗传有一定关系,但在个人发展过程中,遗传与环境因素是相互作用的,同时对SWB 水平产生影响,而外界环境中的各因素又通过个性影响SWB 。 (二)文化因素 对文化与SWB 关系的考察是诸多跨文化研究者感兴趣的问题。目前,对文化最重要也是最 2006年第4期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No 14,2006 (总第139期)Journal of Fujian Normal University (Philosophy and S ocial Sciences Edition )G eneral ,No 1139

主观幸福感(GWB)量表

亲爱的同学: 您好!非常感谢您能抽出时间填写这份调查问卷!本调查采用不记名方式,我们将严格遵循 保密原则,请您放心作答!所有选项无对错之分,调查结果保密,所以希望您能按真实情况作答。在此衷心感谢您真诚的合作! 基本情况: 性别( 1. 男 2. 女)专业类型( 1. 文 2. 理 3. 工 4. 农林 5. 医 6. 艺术) 指导语:请仔细阅读每一个问题,在合适的选项处划“V”,请您按实际情况作答,问题不存在对错之分,因此不要花很多时间去想。 1. 你的总体感觉怎样(在过去的一个月里)? ①好极了②精神很好③精神不错④精神时好时坏⑤精神不好⑥精神很不好 2. 你是否为自己的神经质或“神经病”感到烦恼(在过去的一个月里)? ①极端烦恼②相当烦恼③有些烦恼④很少烦恼⑤一点也不烦恼 3. 你是否一直牢牢地控制着自己的行为、思维、情感或感觉(在过去的一个月里)? ①绝对的②大部分似的③一般来说是的④控制得不太好⑤有些混乱⑥非常混乱 4. 你是否由于悲哀、失去信心、失望或有许多麻烦而怀疑还有任何事情值得去做(在过去的一个月里)? ①极端怀疑②非常怀疑③相当怀疑④有些怀疑⑤略微怀疑⑥一点也不怀疑 5. 你是否正在受到或曾经受到任何约束、刺激或压力(在过去的一个月里)? ①相当多②不少③有些④不多⑤没有 6. 你的生活是否幸福、满足或愉快(在过去的一个月里)? ①非常幸福②相当幸福③满足④略有些不满足⑤非常不满足 7. 你是否有理由怀疑自己曾经失去理智、或对行为、谈话、思维或记忆失去控制(在过去的一个月里)? ①一点也没有②只有一点点③有些,不严重④有些,相当严重⑤是的,非常严重 8. 你是否感到焦虑、担心或不安(在过去的一个月里)?

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的元分析

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的元分析 任杰1,2,金志成2,杨秋娟1 (1.广州大学教育学院,广东广州510006;2.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应用研究中心,广东广州510631) 【摘要】 目的:深入了解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方法:利用元分析技术对21篇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① 性别、婚姻、年龄、职业对幸福感的预测力较弱;文化程度与收入在低文化水平和收入稳定群体中有中等预测力。②社会支持的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度和客观支持都有较好的预测力。③解决问题与求助、自责与退避分别有中等的正向和负向异质预测力。④抑郁、焦虑和敌对因子对老年人的幸福感有异质负向预测力。⑤EPQ 中的内外倾与神经质对老年人幸福感分别有正向和负向高预测力。结论: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人格和SCL-90的某些因子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有较好的预测作用;人口学变量的预测力较差。【关键词】 主观幸福感;老年人;元分析 中图分类号:R39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611(2010)01-0119-03 A Meta-analysis of Factors Affecting Subjective Well-being of the Elderly in China R EN J ie ,J IN Zhi-cheng ,YANG Qiu-juan Education Academe of Guangzhou University ,Guangdong 510006,China 【Abstract 】 Objective:To deeply study the factors of subjective well-being in the elderly.Methods:Meta analysis was used to review the related 21literatures.Results:①The effect size of gender,marital status,age and occupation was less than 0.2,and that of education and income in the elderly with less educational years and stable income had moderate prediction effect.②The effect size of social support was homogenous positive and trailed off with subjective support,use of support and objective support.③Problem solution,seek for help,self-condemnation and resignation had heterogeneous positive or negative effect.④Depression,anxiety and hostility had heterogeneous negative effect.⑤Neuroticism and extroversion of EPQ had negative or positive high prediction effect respectively.Conclusion:Social support,coping style,personality and some factors of SCL-90can well predict subjective well-being of the elderly,but demography variables are not good predictors. 【Key words 】 Subjective well-being ;The elderly ;Meta-analysis 【基金项目】 广州市人文社科发展与教育心理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 通讯作者:任杰 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涌现了不少关于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研究,研究者针对普通老年人和不同地域、不同健康状况老年人群体,对影响老年人幸福感的人口学变量、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及心理健康等因素进行了较为广泛的研究[1-4]。但是,由于研究者使用的研究工具不一、研究对象的选取不一,致使大量的研究结论缺乏统一性,甚至出现相互矛盾的现象。龚耀先等学者曾做过老年人幸福感的综述研究[5,6],得出了较为普遍的结论。但这些是描述性的综述,无法对相关的实证研究进行量化分析。 本研究将通过元分析技术,对符合要求的国内有关老年人幸福感研究的文献进行综述分析,以期得到影响老年人幸福感的主要因素,为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水平服务。 1 方法 1.1 研究对象 相关文献的阅读分析提示,实证研究中使用最 多的工具是“纽芬兰纪念大学幸福度量表(MUNSH )”。该量表由24个条目组成,分为正性情感、负性情感、正性体验和负性体验4个分量表。国内使用的是1985年修订版本,具有良好的信效度[7]。 先选取符合如下标准的文献:①在中国知识资源总库中可以查阅到的1990年1月至2009年1月之间的期刊文献;②以MUNSH 为老年人幸福感度量工具。然后:①剔除重复发表的研究;②剔除数据报告不完整的研究;③剔除质量较低的研究,如研究数据前后不一等。最后符合要求的有20篇。为了避免“the filed drawer problem (文件抽屉问题)”导致的结果偏差[8],将一篇未发表的研究数据也纳入了分析。 21篇调查研究文献中发表于核心刊物有8篇,普通刊物7篇,学位论文5篇,未发表1篇,总样本容量为5096。见表1。 1.2数据分析工具及处理程序 数据分析工具为Ralf Schwarzer 编写的软件meta-analysis 5.3版。 本研究采用效果量r 。根据文献中报告的相关

居住模式如何影响老年人的幸福感_沈可程令国魏星

2013年第6期World Economic Papers December,2013居住模式如何影响老年人的幸福感? 沈可程令国魏星* 摘要基于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2005年数据,本文采用工具变量方法系统分析了居住模式对老年人幸福感的因果影响以及影响的渠道。研究结果表明,多代同堂模式 能够有效缓解老年人的抑郁倾向,提高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特别地,我们的研究发现,相较 于在婚老人,子女的陪伴更显著地改善了丧偶、离异或未婚老人的幸福感。从影响渠道看,多 代同堂模式有助于实现老有所养、病有所医、老有所乐,从而有效提升老年人的幸福指数。本 文的研究发现佐证了“常回家看看”新政的实践依据,据此政府可以通过经济激励或者优化 住宅设计等方式鼓励和倡导子女与父母就近居住,加强代际之间的纽带,切实增进老年人的 幸福感和养老质量。 关键词居住模式幸福感工具变量 一、引言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延续高速增长的轨迹,2012年人均GDP达到6100美元,现跻身中等收入国家的行列。随着物质生活的改善,政府、民众与学者将更多焦点转移至如何追求精神层面的幸福与富足(邢占军,2011;刘军强等,2012),例如,2012年中央电视台关于“你幸福吗”的调查引发了民众广泛而持久的热议。与此同时,中国正经历着快速的人口老龄化进程:2011年,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9.12%,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老年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在此背景下,如何提升老年人的幸福感尤显重要,它不仅关乎1亿多老龄人口切身的生活福利和养老质量,也牵涉社会的和谐与共、长治久安。然而,现实情况并不乐观。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的研究显示,我国老年人正面临严重的幸福感危机:老年人的自杀率远高于青少年①。例如,2011年我国85岁以上城镇与农村老人的自杀率分别高达39/10万和93/10万,而 *沈可,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E-mail:shenke@fudan.edu.cn,通讯地址:上海市邯郸路220号复旦大学文科楼1137室,邮政编码:200433;程令国,南京大学经济学院,E-mail:chenglingguo@gmail.com;魏星,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E-mail:weixing@fudan.edu.cn。本研究得到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青年课题(项目批准号:2012ESH001)、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科研创新重点项目(项目批准号:14ZS005)、复旦大学“985工程”三期复旦丁铎尔中心生态环境与人文社科交叉研究项目(项目批准号:FTC98503A09)、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项目批准号:71273059)、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项目批准号13CJY028)的资助。作者感谢审稿人的宝贵建议,当然,文责自负。 ①http://news.ifeng.com/gundong/detail_2012_09/10/17472439_0.shtml.

影响个人幸福感的主要因素(1)

影响个人幸福感的主要因素 摘要:每个人对幸福的定义和理解不同,但所感受到的幸福感是一样的,而影响个人主观幸 福感的因素也很多。本文通过对个人幸福感的理解,列举了影响个人幸福感的主要因素,并 进行适当分析。 关键词:幸福感,家庭,社会,个人。 什么是幸福?每个人都有对它的理解,作为人生的目的和权利,具有恒久而常新的意义,人们的一切行为,无不是在追求幸福的一切行为,又无不受人们心目中所想象的幸福模式的影响。人们也乐此不彼的为了幸福而奋斗,亚里士多德说过:“幸福是人类存在的唯一目标和目的。” 什么是幸福感?幸福感是人们对自身存在状况的一个积极的情绪体验,虽然这种积极 的情绪体验从人类诞生就随之出现,人类也无数次的体验过;但我们却一直没有给它一个明 确的定义,直到最近几十年幸福感一词才被提出并广泛传播。一般而言,所谓幸福感,就是 人们根据内化了的社会标准对自己生活质量的整体性、肯定性的评估,是人们对生活的满意 度及其各个方面的全面评价,并由此而产生的积极性情感占优势心理状态。 那么影响个人幸福感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首先是经济因素。幸福的产生首先要具备基本的物质条件,吃饱穿暖是我们基本生活 需求,没有温饱,何谈幸福。只有当老百姓的基本需求被满足后,在饭后茶余之际,幸福才会被提起,幸福感才会成为人们谈论的新话题。最近科学家研究发现:一个国家的国内总产 值与幸福感的水平之间具有高相关,即幸福感的水平会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增加。科学家们猜 想一方面由于经济高速发展,社会进步,个人生活质量提高,的直接影响,另一方面,物质经济的提高可能会带动其他领域的满足感的提升,从而促使幸福感的提升。但我认为幸福感 和经济不应是这样单纯的直线正相关关系,举个例子,目前中国很多人经济上很富裕,但幸福感反而下降了。个人的财富增长到一定水平后,幸福感并不会随着财富的积累而增长,究其原因,是因为当我们的财富积累到一定程度,经济问题已经不是问题了,对幸福感的影响 几乎为零,与此同时,金钱的积累使我们更加怀念其他的非物质,比如亲情,爱情等。也就是说,这时经济因素对幸福感影响已经转化为非经济因素对幸福感的影响了。 其次还有健康因素,古希腊认为:“健康与才智,为人生两大幸福。”因为只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才能衍生出健康、健全的思想,才能让自己去做喜欢的事,才能提升幸福感,疾病通常与不愉快或痛苦相联系,所以,疾病可以直接增加消极情绪。 其次还有各种社会关系以及人际关系,譬如家庭关系、同事关系等。这些社会关系其 实反映的是个人的社会地位,当各种社会关系很和谐时,我们会感到自己是家庭或者同事中 不可或缺的部分,能够明确的感受到自己的存在感和价值感,这样我们对于生活,对于自己 的满意度就会大幅度提升,幸福感自然而然就上去了,良好的社会支持网络会增加个人幸福感。 最后个人的目标、理想等因素对幸福感也是存在很大影响的,目标和价值取向决定人 的幸福感,幸福感产生于需要的满足及目标的实现,当人们趋近并达到目标则产生快乐,反之,目标偏离或失败则导致痛苦。幸福感反映出目标理想的实现程度,涉及个人价值的实现, 生活中目标和理想给予人们奋斗的动力,使人感到充实快乐;同时,努力实现目标的过程能 帮助人们应对各种日常生活问题,使人在社会生活和困境中保持良好状态。。成功的体验会 使人们更加相信自己的能力,从而提高幸福感。而要实现人生的目标,达到至善,就必须克 服一切艰难险阻,在各种困难的环境下充分发挥自己最大的功能,再苦再难再险,也应该是 幸福的。 那么如何提高自己的幸福感呢?其实很简单,学会知足,幸福是一种个人的感觉,只要 你感觉生活得有滋有味、有种快乐的心情,无疑便处在幸福之中。同样的环境、同样的条件, 有人感受到幸福,有人却体会不到幸福,也许是“心”有问题。学会知足,学会摆正自己的位置,幸福自然会

学习音乐的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研究(一)

学习音乐的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研究(一) 摘要:为了解参加音乐学习的老年人主观幸福感,本研究重点分析学习音乐的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音乐学习活动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产生影响的机制及其作用。在进行实证研究之前,本文首先对国内外关于音乐学习、主观幸福感与老年人研究课题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以便为进一步对学习音乐的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研究做理论积累的工作。 关键词:主观幸福感音乐学习老年人 一、主观幸福感、音乐学习与老年人 (一)主观幸福感 主观幸福感是当代积极心理学研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研究领域。[1]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幸福”是以客观生活为依据,又易被个体所感知的心理状态。个体评价是否“幸福”与两个因素有重要的关系:一是需求是否得到满足;二是自我价值实现时的情绪状态。可见,对“幸福”的判断脱离不开个人的主观愿望。 Diener.E(1984)把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定义为:“主观幸福感是个体依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整体的评价。”[2] 笔者认为,主观幸福感是个体对现实生活的个人需求

是否满足、生活状态和个人真实价值的思考。 (二)音乐学习 音乐学习在本研究中指老年人参加一般老年干部学院或他业余机构开设的定期的艺术学习活动。如参加器乐、声乐、舞蹈、听赏、戏曲等课程的学习活动。其次,还有一些老年人参加的歌社、琴社、私伙局等的音乐学习活动。 (三)关于老年人的幸福感 科学技术和物质文明同步发展的今天,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得到改善与提高,物质财富的急剧积累和高出生率导致的人口激增,加速了各国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步伐。据统计,我国65岁以上人口约为8000万左右,70岁以上人口约为5000万左右,80岁以上达到为1899万(各项统计不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及台湾)。我国60岁以上的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比我国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大幅提高了。 [3]因此,政府有关机构开始着力关心老年人的物质生活,提高他们对自身生活满意度的整体评价;老年教育工作者关注如何丰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让老年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 21世纪,社会心理学等学科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研究空前关注。调查研究和实验报告数据显示,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有地域性、年龄阶段等影响因素导致的差别。“老年精神音乐学”为研究音乐与老年人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

老年人幸福感调查问卷

老年幸福感调查问卷 尊敬的前辈:您好! 我们是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系的学生。为调查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我们正在做一项关于老年人幸福感的调查研究。您对每个问题的真实想法对于研究非常重要,我们盼望得到您的帮助。谢谢您! 基本情况 1、您的性别:A男B女 2、您的年龄:A41-50岁B51-60岁C61-70岁D71-80岁E80岁以上 3、婚姻状况:A未婚B已婚C离婚D分居E丧偶 4、文化程度:A小学及以下②初中③高中/职高/中专④大专/大学本科及以上 5、您退休前从事的时间最长的职业(单选): A 公务员B管理干部C职员D私营企业主E专业人员:(教师,医生,研究人员,工程师、法官等)F个体工商户G商业服务业员工H产业工人I农业劳动者J城乡无业、失业者K军人L做家务M其他 6、您来的户籍所在地:A农村B城镇 7、您的居住状况:A独自一人,B与配偶同居,C自己与子女居住,D与配偶居住在子女家,E与子孙辈同住在一起的大家庭。 8、您对目前的医疗状况:A很满意,B满意,C较满意,D一般化,E不满意。 9、您个人的经济主要来源是:A退休工资B个体经营(如做生意)收入,C子女资助,F其它收入。 10、您实际的身体状况是?A非常健康,B偶尔有点小毛病,C小毛病不断,D虽有疾病但对日常生活和心理没有影响。 11、近一月来,您与子女的交往频率(包括相处.通信.电话联系):A经常来往B无事不来往C极少或从不来往 14、您经常参加活动(运动)吗?如早晚锻炼、打麻将,下棋,跳老年舞、参加社区组织的公益活动等。A每天B每周至少三次C每周至少一次D很少参加E不参加。 心理健康状况

调查结束,麻烦您再看一遍,如果有遗漏的题目,请您补上您的答案。衷心感谢您的支持! 祝您身体健康,心情愉快!

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

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 姓名:马丹学号:200561214 【摘要】幸福感是人们对自身存在状况的一个积极的情绪体验,作为人生的目的和权利,具有恒久而常新的意义。人们的一切行为,无不是在追求幸福的一切行为,又无不受人们心目中所想象的幸福模式的影响。因此,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不同,人们对幸福的理解和态度也就不一样。主观幸福感(SWB),专指评价者根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总体评估。而影响个人主观幸福感的因素也很多。 【关键词】主观幸福感人格影响因素 幸福是一个古老的话题,自古以来,人们都在孜孜不倦的追求。亚里士多德说过:"幸福是人类存在的唯一目标和目的。"伊壁鸠鲁说:“幸福生活是我们天生的善,我们的一切取舍都从快乐出发,我们的最终目标乃是得到快乐。”1930年Dodge提出幸福理论,1967年Wanner Wilson回顾了关于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简称SWB)的研究,并对描述性研究做了总结,提出“具有幸福感的人应该是年轻、健康、受过良好教育、乐观、有智慧的。” 从幸福感的发展背景来看,一是源于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二是积极心理学、健康心理学的崛起对人类自身生存与发展的日益关注。自幸福感的提出,研究者将这一课题的研究从哲学层面上升到科学层面,实证性研究不断增多,幸福感的解释理论也就直接影响了人们的研究方向。 一、主观幸福感概述 主观幸福感是衡量个人和社会生活质量的一种重要的综合性心理指标。几千年来,哲学家们都在争论美好生活的质量这一问题,从这些争论中得出了一个结论是美好的生活是快乐的(尽管哲学家们对快乐的定义有所不同)。因为不管在其它方面是如何的优越,不满意的和压抑的社会不可能是一个理想的社会。Diener和Suh在这些哲学观点的基础上提出主观幸福感是评估社会生活质量的三种指标之一(另外两种是经济的和社会的指标)[1]。积极的SWB是美好生活和美好社会的必要条件。有几个社会心理概念直接或间接地涉及到了生活质量地有关方面,这些概念包括自尊、抑郁、控制源及疏离感。但按照重要性来说,只有生活满意感和快乐感对个人具有最基本地影响作用。在不同地领域里,人们所使用地术语不同:幸福、高兴、快乐、充实、自我实现感、成就感等等。这些术语有一定重叠,但并不完全相同。对幸福感的研究也已涉及人们对幸福感的看法、人们对幸福的追求方式、影响人们获得幸福感的因素等领域。 主观幸福感是对生活的整体评价,它依赖于文化及其个体生活结构,但由于人类的共性,它也应存在共同的结构。从本世纪60年代,Bradburn提出的正性情感与负性情感并不是同一纬度的两个方面,而是彼此独立的纬度,并且二者都与主观幸福感相关,

老年人主观幸福感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研究

老年人主观幸福感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研究 胡可芹 蒋晓莲 【摘要】 目的 探讨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和应对方式状况及其相互关系,为心理护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用主观幸福感量表(MUNSH)和应对方式问卷对150例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和应对方式状况进行调查,并对主观幸福感与应对方式的关系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老年人主观幸福感总分为(26.43±9.76)分,正性情感和体验得分远大于负性情感和体验(P<0.01);应对方式中解决问题和求助因子得分最高;主观幸福感的正性因子分和总分与解决问题、求助呈正相关(P<0.01),主观幸福感的负性因子分与解决问题、求助呈成负相关(P<0.05)。结论 老年人中大部分人采用成熟型应对方式,幸福感较强。应重视采取不成熟应对方式的少部分人,帮助其改变应对方式,以提高主观幸福感。 【关键词】 老年人; 主观幸福感; 应对方式; 心理学 Correlation research on the subjective w ell-being and the coping styles of the elderly HU Ke2qin, J IA N G X iao2lian. West China School of N ursing,Sichuan Universit y,Cheng du61004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status of the subjective well-being(SWB)and the coping styles of the elderly,as well as the correlations between them,and to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con2 ducting the psychological nursing.Methods A total of150old persons were conveyed with the Memori2 al University of New Foundland Scale of Happiness(MUNSH)and the Coping Styles Questionnaire, and an analysis on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subjective well-being and the coping styles was per2 formed.R esults The total score of the old persons’SWB was26.43±9.76.The mean scores in posi2 tive affectivity(PA)and positive experience(PE)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negative affectivity(NA) and negative experience(N E)(P<0.01),and the scores of factors of solving problems and seeking as2 sistance were the highest among the scores in the copping styles.The positive factors(PA and PE)of the old persons’SWB we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to the factors of solving problems and seeking assistance (P<0.01),while the negative factors(NA and N E)negatively correlated to the factors of solving prob2 lems and seeking assistance(P<0.05).Conclusions Most of the old persons adopt a mature coping style and have a better SWB.More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those who adopt an immature copying style.To help them change their copying style can improve their SWB. 【K ey w ords】 The elderly; Subjective well-being(SWB); Coping style; Psychology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9689(2007)1621511202 主观幸福感(subject well-being,SWB)是人们对整体或一般生活的满足和快乐感,是衡量个人和社会生活质量的一种重要的综合性心理指标,这方面的研究大致是20世纪50年代从美国兴起,在中国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和进入高峰的[1]。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发展,人们越来越多关注如何提高和改善生活质量。而现实生活中,应激事件是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如何采用正确的应对方式来面对它们和取得更高的幸福感体验,是非常必要和紧迫的。目前关于老年人的SWB和应对方式的研究国内未见报道。本文旨在通过对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及其应对方式的调查,了解他们的主观幸福感和应对方式的特点及其相关性,以便为进一步开展老年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作者单位:610041成都,四川大学华西护理学院 作者简介:胡可芹,女,1969年出生,硕士研究生在读,主管护师。研究方向:护理教育。 通讯作者:蒋晓莲,1964年出生,博士研究生,教授,院长。研究方向:护理教育及教育管理。E-mail:jiang_xiaolian@https://www.wendangku.net/doc/048779346.html,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于2006年6-8月从四川省南充市所辖三区随机抽取3所老年公寓60岁以上老年人,排除因重型躯体和精神疾病不能回答问题者,有效被试150人(男性73,女性77),年龄60~99年,平均(75.59±7.04)岁。学历:小学及以下57例,初中35例,高中及中专27例,大学及以上31例。婚姻状况:已婚44例,丧偶106例。人均月收入:≤500元87例,501~1000元39例,1001~2000元20例,>2000元4例。 1.2 方法  1.2.1 纽芬兰纪念大学幸福度量表(MUNSH)[2],由24个条目组成,12个条目反映正性因子,其中5个反映正性情感(PA),7个反映正性体验(PE);12个条目反映负性因子,其中5个反映负性情感(NA),7个反映负性体验(N E)。对每项条目均采用3级计分,得分范围为0~2分;总分等于正性因子分与负性因子分之差加上常数24。分数越高,表示越幸福。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 1.2.2 应对方式问卷为国内肖计划等人所编[2],具有较好的 ? 1 1 5 1 ?2007年6月第13卷第16期 论 著

青少年主观幸福感量表

青少年主观幸福感量表 (青少年学生生活满意度量表) 指导语: 我们希望了解过去几周以来你对自己生活状况的看法,请你仔细阅读下面的每一语句,参照你在大多数时间的生活状况,把最符合你的观点的数字填写在答题纸上相同题号的后面。请按照你的真实想法和感受,而不是你觉得你应该采取的方式作答,这一点非常重要。 1---------2---------3----------4----------5----------6----------7 完全不符合不符合有点说不定有点符合符合完全符合 1、我的朋友都很尊重我。 2、我喜欢和我的父母在一起。 3、我在学校里感到不舒服。* 4、我希望自己住在别的地方,而不是现在的地方。* 5、基本上没有人强迫我做自己不喜欢做的事。 6、我在学业上取得了理想的成就。 7、我有很多朋友。 8、我的家庭是一个幸福的家庭。 9、学校的很多事情我都不喜欢。* 10、我生活的环境周围有许多不如意的事情。* 11、基本上我都能按照自己的愿望行事。 12、我多我的学业状况满意。 13、如果我需要,我的朋友们都会帮助我。 14、大多数时候我喜欢家长的教育方式。 15、我喜欢去学校。 16、我生活的地方社会治安好。 17、基本上我有自主选择的自由。

18、与多数同学相比,我在学校的发展较全面。 19、我的朋友们对我很好。 20、我的家人在一起相处很和睦。 21、我喜欢学校生活。 22、我生活的地方社会风气好。 23、我在课余时间能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24、与我的同学相比,我在学校中得到的荣誉较多。 25、我在自己的同伴中很有威信。 26、我的父母能平等的对待我。 27、我喜欢学校的生活。 28、我们生存的世界是和平安宁的。 29、基本上没有人干涉我的生活。 30、我觉得自己在同伴中很有面子。 31、我喜欢结交与现在不同的朋友。 32、我的家庭成员之间相互讲话很友善。 33、我在学校的生活很有趣。 34、我在学业上很有成就感。 35、我与我的朋友在一起有很多趣事。 36、我和我的父母在一起能愉快地交谈。 计分:除3、4、9、10四道题目反向计分外,其他题目均顺向计分。其中:总体满意度: 1、7、13、19、25、31、35、 2、8、14、20、26、32、36、 3、9、15、21、27、33、6、12、18、2 4、30、34、 5、11、17、23、29、4、10、1 6、22、28 友谊满意度:1、7、13、19、25、31、35(7个) 家庭满意度:2、8、14、20、26、32、36(7个) 学校满意度:3、9、15、21、27、33(6个) 学业满意度:6、12、18、24、30、34(6个) 自由满意度:5、11、17、23、29(5个)

费城老年中心(PGC )信心量表Philadelphia Geriatric Center(PGC)Morale Scale

费城老年中心(PGC )信心量表 Philadelphia Geriatric Center(PGC)Morale Scale (Lawton,1975) 简介 此量表用来测试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它有23项同意一不同意式条目,主观幸福感是一个多维的概念,它至少包含了三种因子:不满足一孤独、激越以及对自己年龄的态度。此量表得分从0(缺乏信心)至23(充满信心)。其作者曾用修订后的量表测试了美国东部和中西部地区的1086名老年人(其中72%为女性、32%已婚、76%为白种人、43%为犹太人,他们基本上都生活自理),但没有报告他们的平均得分。国内姚春生(1995)等人测试了90名老年人,量表平均分为17.9±3. 9493,其中因子1 6.3556±1.7693、因子2 4.9889±1.59、因子3 6. 6 ±1.5636。 信效度 这方面的资料很少。Lohmann (1977)等人报告本量表与其它九种满意度量表的平均相关为0.73.另外,据姚春生(1995)等人的资料,本量表的重测信度为0.804 (P(0.001)。 应用与评价 量表作者建议今后在制订信心量表时应包括其它一些因子,诸如健康、社会评价、对年龄的态度以及正性情感等。因子分析表明这些因子可以归人一个更综合的因子“总体生活满意度”(Global Life Satisfaction) (Liang&Bollen,1983),此后该因子被重新命名为“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 Well一Being)(Liang&Bollen,1985). PGC信心量表 因子1-激越 1.今年有更多的琐事因扰我。(否) 2.我有时因为过分担心而不能人睡。(否) 3.我为许多事情感到难过。(否)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