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学习音乐的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研究(一)

学习音乐的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研究(一)

学习音乐的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研究(一)
学习音乐的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研究(一)

学习音乐的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研究(一)

摘要:为了解参加音乐学习的老年人主观幸福感,本研究重点分析学习音乐的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音乐学习活动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产生影响的机制及其作用。在进行实证研究之前,本文首先对国内外关于音乐学习、主观幸福感与老年人研究课题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以便为进一步对学习音乐的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研究做理论积累的工作。

关键词:主观幸福感音乐学习老年人

一、主观幸福感、音乐学习与老年人

(一)主观幸福感

主观幸福感是当代积极心理学研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研究领域。[1]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幸福”是以客观生活为依据,又易被个体所感知的心理状态。个体评价是否“幸福”与两个因素有重要的关系:一是需求是否得到满足;二是自我价值实现时的情绪状态。可见,对“幸福”的判断脱离不开个人的主观愿望。

Diener.E(1984)把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定义为:“主观幸福感是个体依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整体的评价。”[2]

笔者认为,主观幸福感是个体对现实生活的个人需求

是否满足、生活状态和个人真实价值的思考。

(二)音乐学习

音乐学习在本研究中指老年人参加一般老年干部学院或他业余机构开设的定期的艺术学习活动。如参加器乐、声乐、舞蹈、听赏、戏曲等课程的学习活动。其次,还有一些老年人参加的歌社、琴社、私伙局等的音乐学习活动。

(三)关于老年人的幸福感

科学技术和物质文明同步发展的今天,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得到改善与提高,物质财富的急剧积累和高出生率导致的人口激增,加速了各国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步伐。据统计,我国65岁以上人口约为8000万左右,70岁以上人口约为5000万左右,80岁以上达到为1899万(各项统计不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及台湾)。我国60岁以上的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比我国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大幅提高了。

[3]因此,政府有关机构开始着力关心老年人的物质生活,提高他们对自身生活满意度的整体评价;老年教育工作者关注如何丰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让老年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

21世纪,社会心理学等学科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研究空前关注。调查研究和实验报告数据显示,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有地域性、年龄阶段等影响因素导致的差别。“老年精神音乐学”为研究音乐与老年人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

指引了方向。音乐教育工作者从音乐学角度研究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研究在老年人生理健康、生活质量得到保障的情况下,音乐如何与老年人的精神活动更紧密结合,促进老年人的身心健康,为老年人的生理、心理功能调节,人际交往等方面发挥它特殊的功用。

关于人们对音乐的功能在人的生理、心理的作用方面的研究和探索,从古代哲学伦理学等学科的纯理论、思辨层面的思考发展至今天的音乐心理学、音乐治疗学、音乐教育学等科学的实证研究都从未间断过。

(四)学科归属

本研究是老年社会心理学和音乐心理学学科交叉的研究,所属音乐社会心理学(The Social Psychology of Music)的研究领域。

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人们如何看待彼此,如何互相影响,互相联系的科学。社会学和心理学是社会心理学的母体。

[4]

“强调认知因素”理论认为:由于人类能够用符号来思考及提出问题,因此能够预见行为的结果,并依此来改变行为或激发某种行为。“强调自我调节过程”理论认为:人的某种特定行为既对外界产生影响,也会产生自我评价的反应。行为的增强或消失来源于外界反应和自我评价,并且个体通过自我强化或自我惩罚来加强对其行为的自我控制。[5]

老年人社会适应性与主观幸福感的结构关系

老年人社会适应性与主观幸福感的结构关系 欧阳雪莲1,陈 勃2,罗照盛3 (1.江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南昌330022;2.南昌大学社会学系,南昌330031;3.江西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南昌330022) 摘 要:该研究通过编制适应老年人的社会适应性与主观幸福感问卷,探讨了老年人社会适应性与主观幸福感的结构关系。结果表明,问卷具有良好的结构效度和内部一致性信度,人际交往适应性和角色转换适应性对主观幸福感各维度具有显著的预测价值,生活自理适应性对积极情感具有显著预测作用,但预测力不如人际交往适应性和角色转换适应性,而社会整体变化适应性对主观幸福感不存在预测的价值。地区差异对老年人社会适应性和主观幸福感结构预测关系存在显著的调节效应。 关键词:老年人;社会适应性;主观幸福感 中图分类号:B8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5184(2009)05-0091-06 1 前言 规模巨大、发展迅猛的人口老龄化进程给经济尚不发达、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完善的中国带来了愈益严重的压力。怎样处理人口老龄化这一重大的社会难题也是全世界关注的一大焦点。综合有关人士所提的种种观点可以看出,解决老龄问题的现有对策主要集中于社会保障、医疗保健、社区服务、养老模式以及政策法规等外在途径。诚然,这些对策的提出对我国缓解人口老龄化压力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与启发意义。然而,除上述方面的对策外,指向于老龄问题解决的内在途径的研究也应受到必要的重视,老年人社会适应问题的研究就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主观幸福感是衡量个体生活质量的重要的综合性心理指标[1]。主观幸福感,主要指个体依据自己设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所作的整体评价。许多研究已证实主观幸福感包含三个独立的维度:积极情感、消极情感和生活认知维度。研究者也习惯把主观幸福感这三个维度分为生活满意度(Satis faction With Life,SW L)和情感体验两个基本成分,前者是个体对生活总体质量的认知评价,即在总体上对个人生活做出满意判断的程度;后者是指个体生活中的情感体验,包括积极情感(P ositive A ffection,PA)和消极情感(Negative A ffection,NA)两方面。主观幸福感由对生活的满意、积极情感的体验和消极情感的缺乏所构成,对整体生活的满意程度愈高,体验到的积极情感愈多,消极情感愈少,则个体的幸福感体验愈强[1,2]。 所谓社会适应,是个体与特定社会环境相互作用达成协调关系的过程以及这种协调关系呈现的状 态[3,4]。对不同个体来说,社会适应不是“是”与“非”的问题,即适应还是不适应的问题,而是适应程度的差异问题。对老年个体而言,自身与社会环境的协调程度如何往往通过自我内部的生理与心理的和谐平衡程度来判断。譬如,从外在线索来看,家境贫寒的老人可能比家境富足的老人在社会适应水平上要低,然而,现实中有可能出现家境贫寒的老人比家境富足的老人生活得更加怡然自得。这是因为前者在自我内部的生理与心理各成份之间更趋于和谐平衡。概括而言,老年人社会适应就是老年个体根据外在社会环境的要求,调整自身的心理和行为方式,最后达到内在的和谐平衡,以及个体与外在社会环境的和谐平衡[3,4]。 从具体内容看,老年人社会适应包括四大方面: 1)基本生活适应,即老年人在现实的社会生活中能够自理、存活的程度;2)人际关系适应,即老年人能够与他人沟通、交流及建立良好关系的程度;3)精神文化适应,即老年人能够顺应变化中的思想、观念及各种文化现象的程度;4)个人发展适应,即老年人在现实社会生活中能够发挥自身潜能、扩展自我价值的程度[4]。 国内外已经有许多关于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的研究[5-9],国外关于老年人社会适应性的研究主要是关注某些特殊群体[10],国内也有许多关于社会适应性的研究[11,12],然而,关于老年人社会适应性的研究则极少[3,13]。虽然国外有关于社会适应性与主观幸福感之关系的研究[14],但未见老年人社会适应性与主观幸福感结构关系的研究成果。近年来,“从健康老龄化到积极老龄化”被不少学者认作是人类老龄观的重大变革[15]。积极老龄化战略的 第29卷总第113期 心理学探新 PSY CH O LOGIC A L EXP LORATI ON 2009年 第5期

主观幸福感研究综述_辜红

A General Overview of Subjective Well-being Gu Hong School of management,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Technology, Tourism management, Central China Normal Uniersity Email:guhong009@https://www.wendangku.net/doc/6a5035831.html, Abstact: This paper provides a comprehensive review of the field of subjective well-being, including its benefits, demographic correlates, and relationship to culture. we review the theories of origin and interven-tions to increase well-being. Our purpose is to provide new ideas and perspectives for future research. Keywords: Subjective Well-being ; Interventions; Theory 主观幸福感研究综述 辜红 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武汉中国430074 华中师范大学旅游管理武汉中国 430070 Email: guhong009@https://www.wendangku.net/doc/6a5035831.html, 摘要:本篇论文从主观幸福感的概念入手,探讨了其功能以及与人口统计变量、文化的关系,并对相关机制和幸福感干预研究进行了回顾,旨在为未来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视角。 关键词:主观幸福感;干预;理论 1 引言 对幸福感的研究主要形成两大流派:一派是以功利主义创始人边沁为代表的“快乐论”,一派是以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实现论”。这两种不同的哲学流派直接影响到后人对幸福感的研究。最终形成两种范式:一是以“主观(Subjective)幸福”(快乐论”)代表人物Diener。一是以“客观(objective)幸福”(“实现论”),以Ryff、Deci和Ryan为代表。 2. 主观幸福感的概念 Diener等人认为,主观幸福感是试图理解人们如何评价其生活状况的,是个体用其自身的标准对生活状况的总体评估,具有主观性、稳定性、整体性的特点并由积极情感、消极情感和生活满意度三个维度构成。Diener(1985)认为若是在一个较长跨度的时间里会发现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是独立的,也就意味着体验更多积极情感的人未必就体验更少的消极情感。 3 主观幸福感的功能 依据Fredrickson(1998)的拓展—扩建理论(broaden and build theory),尤其是幸福感和积极情绪因其扩建功能对个体产生很多好的生活结果。高幸福感和生活满意度在四个方面显著地改善生活:健康和长寿、工作和收入、社会关系和社会的利益。有大量的研究显示出幸福感能增强健康和寿命。一般而言,报告出高幸福感的人也报告出更好的健康和更少的不愉快的身体症状(Roysamb et al., 2003),最近的研究中研究者用一般感冒去感染受试者,那些报告更高幸福感的人对病毒更具抵抗力(Cohen et al., 2003)。Danner, Snowdon, 和 Friesen(2001)也发现幸福基准线能预测生活在相同环境和条件下的修女的寿命。Pressman & Cohen(2007)在研究心理学家的自传中也得出了相似结论。而且更高幸福感的个体倾向于有更强的免疫系统和更好的心血管健康,易于有更健康的行为如系安全带和更少的生活方式上的疾病如嗜酒、吸毒(Diener & Biswas-Diener, 2008)。 高幸福感的另一个益处在于,更高幸福感的人有可能比其他人获得更高收入和更有可能喜欢他们的工作。重要地是,幸福感能导致经济和事业的成功。那些喜欢自己工作的个体有更高的上级评估而且在工作时被评估为有更多生产力、更可信、更有创造力以及

主观幸福感(GWB)量表

亲爱的同学: 您好!非常感谢您能抽出时间填写这份调查问卷!本调查采用不记名方式,我们将严格遵循 保密原则,请您放心作答!所有选项无对错之分,调查结果保密,所以希望您能按真实情况作答。在此衷心感谢您真诚的合作! 基本情况: 性别( 1. 男 2. 女)专业类型( 1. 文 2. 理 3. 工 4. 农林 5. 医 6. 艺术) 指导语:请仔细阅读每一个问题,在合适的选项处划“V”,请您按实际情况作答,问题不存在对错之分,因此不要花很多时间去想。 1. 你的总体感觉怎样(在过去的一个月里)? ①好极了②精神很好③精神不错④精神时好时坏⑤精神不好⑥精神很不好 2. 你是否为自己的神经质或“神经病”感到烦恼(在过去的一个月里)? ①极端烦恼②相当烦恼③有些烦恼④很少烦恼⑤一点也不烦恼 3. 你是否一直牢牢地控制着自己的行为、思维、情感或感觉(在过去的一个月里)? ①绝对的②大部分似的③一般来说是的④控制得不太好⑤有些混乱⑥非常混乱 4. 你是否由于悲哀、失去信心、失望或有许多麻烦而怀疑还有任何事情值得去做(在过去的一个月里)? ①极端怀疑②非常怀疑③相当怀疑④有些怀疑⑤略微怀疑⑥一点也不怀疑 5. 你是否正在受到或曾经受到任何约束、刺激或压力(在过去的一个月里)? ①相当多②不少③有些④不多⑤没有 6. 你的生活是否幸福、满足或愉快(在过去的一个月里)? ①非常幸福②相当幸福③满足④略有些不满足⑤非常不满足 7. 你是否有理由怀疑自己曾经失去理智、或对行为、谈话、思维或记忆失去控制(在过去的一个月里)? ①一点也没有②只有一点点③有些,不严重④有些,相当严重⑤是的,非常严重 8. 你是否感到焦虑、担心或不安(在过去的一个月里)?

主观幸福感的研究综述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研究综述 摘要: 主观幸福感是个人根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总体评价。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状况是大学生生活质量的反映,对其身心健康及其发展都有积极影响,研究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具有重要意义。本综述对主观幸福感念、结构、特点及研究的回顾与发展等进行了梳理,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基础进行了综合述评。通过述评,一方面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研究进行综合评价,丰富和深化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研究;另一方面有助于改善大学生的生活质量,提高他们对各生活领域的满意度,让他们体验到更多的积极的心理状态,塑造他们良好的心理素质。 关键词: 大学生; 主观幸福感; 综述 目录 主观幸福感的研究概述 (2) 国内外主观幸福感的研究进展 (2) 三 (2)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测量工具 (3) 五、影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因素 (3) 六、 (4)

主观幸福感的研究概述 主观幸福感研究大致自20世纪50年代在美国兴起,80年代中后期开始进入我国研究者的视野,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简称SWB)是指个体依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整体的评价。这是Diener(1984)提出来的在心理学界得到公认的概念.它包括生活满意度和情绪体验两个基本成分,前者是个体对生活总体质量的认知评价,即在在总体上对个人生活做出满意判断的程度;后者是指个体生活中的情绪体验,包括积极情绪(愉快、轻松等)和消极情绪(抑郁、焦虑、紧张等)两方面.主观性、整体性、相对稳定性是SWB有三个特点。 国内外主观幸福感的研究进展 1.国外主观幸福感的研究进展 国外对主观幸福感的研究以Wilson(1967)撰写的第一篇综述《自称幸福的相关因素》为标志。Diener(1997)在其论文《主观幸福感研究新纪元》中,把西方幸福感研究划分出描述比较、理论建构、测量发展三个主要的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主要是集中在人口统计学的维度,描述与比较不同人群幸福感;第二个阶段主要是将研究重点转向内部因素,建构有关的理论框架,探讨获得幸福的各种途径和跨文化研究; 第三个阶段主要是将研究方法、途径和主观幸福感测量的理论进行整合,形成了以自陈量表为主体,并结合其他评估技术,以正面评价为主,并兼顾负面指标的新格局。 2.国内主观幸福感的研究进展 国内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由90年代到本世纪初,研究逐渐由老年群体开始逐渐向其他人群发展.在理论方面,理论综述和有关主观幸福感结构的讨论都取得了很多成果.在测评工具的建设来看,主要是引进和修订国外量表,也有较少研究者自编问卷进行测量。 三、我国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研究现状 国内对大学生人群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在90年代中后期逐渐展开,主要是应用国外研究工具小范围测查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状况,测查样本都在400人以下,目的是引入量表。段建华(1996)在我国部分大学生中试用了Fazio修订了总体幸福感量表(GWBS)。通过《CNKI全文期刊、专利库》中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进行检索,从1997-2011年检索到最早关于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实证研究的是1997年景淑华、张积家在《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研究》中对烟台师范学院224名本科生进行的测查。调查工具采用美国国立统计中心制定的总体幸福感量表(1977)和kamlnan和FIett(1983)制定的情感量表,调查方法为问卷调查法。何瑛(2000)应用总体幸福感量表和单项人面量表对重庆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状况进行了调查。2000年后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比较系统深入的研究逐渐出现,集中于郑雪、严标宾等近几年的系列研究,其研究基本一致使用Diener编制的国际大学调查量表.本世纪初至今是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研究飞速发展的阶段,研究者们不仅探讨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状况,还开始研究相关变量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通过对大量实证研究的分析,可以发现大学生实证研究的变化趋势,即由最初的人口统计学变量等外部因素的研究逐步深入到人格、归因方式等内部因

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的元分析

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的元分析 任杰1,2,金志成2,杨秋娟1 (1.广州大学教育学院,广东广州510006;2.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应用研究中心,广东广州510631) 【摘要】 目的:深入了解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方法:利用元分析技术对21篇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① 性别、婚姻、年龄、职业对幸福感的预测力较弱;文化程度与收入在低文化水平和收入稳定群体中有中等预测力。②社会支持的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度和客观支持都有较好的预测力。③解决问题与求助、自责与退避分别有中等的正向和负向异质预测力。④抑郁、焦虑和敌对因子对老年人的幸福感有异质负向预测力。⑤EPQ 中的内外倾与神经质对老年人幸福感分别有正向和负向高预测力。结论: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人格和SCL-90的某些因子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有较好的预测作用;人口学变量的预测力较差。【关键词】 主观幸福感;老年人;元分析 中图分类号:R39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611(2010)01-0119-03 A Meta-analysis of Factors Affecting Subjective Well-being of the Elderly in China R EN J ie ,J IN Zhi-cheng ,YANG Qiu-juan Education Academe of Guangzhou University ,Guangdong 510006,China 【Abstract 】 Objective:To deeply study the factors of subjective well-being in the elderly.Methods:Meta analysis was used to review the related 21literatures.Results:①The effect size of gender,marital status,age and occupation was less than 0.2,and that of education and income in the elderly with less educational years and stable income had moderate prediction effect.②The effect size of social support was homogenous positive and trailed off with subjective support,use of support and objective support.③Problem solution,seek for help,self-condemnation and resignation had heterogeneous positive or negative effect.④Depression,anxiety and hostility had heterogeneous negative effect.⑤Neuroticism and extroversion of EPQ had negative or positive high prediction effect respectively.Conclusion:Social support,coping style,personality and some factors of SCL-90can well predict subjective well-being of the elderly,but demography variables are not good predictors. 【Key words 】 Subjective well-being ;The elderly ;Meta-analysis 【基金项目】 广州市人文社科发展与教育心理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 通讯作者:任杰 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涌现了不少关于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研究,研究者针对普通老年人和不同地域、不同健康状况老年人群体,对影响老年人幸福感的人口学变量、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及心理健康等因素进行了较为广泛的研究[1-4]。但是,由于研究者使用的研究工具不一、研究对象的选取不一,致使大量的研究结论缺乏统一性,甚至出现相互矛盾的现象。龚耀先等学者曾做过老年人幸福感的综述研究[5,6],得出了较为普遍的结论。但这些是描述性的综述,无法对相关的实证研究进行量化分析。 本研究将通过元分析技术,对符合要求的国内有关老年人幸福感研究的文献进行综述分析,以期得到影响老年人幸福感的主要因素,为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水平服务。 1 方法 1.1 研究对象 相关文献的阅读分析提示,实证研究中使用最 多的工具是“纽芬兰纪念大学幸福度量表(MUNSH )”。该量表由24个条目组成,分为正性情感、负性情感、正性体验和负性体验4个分量表。国内使用的是1985年修订版本,具有良好的信效度[7]。 先选取符合如下标准的文献:①在中国知识资源总库中可以查阅到的1990年1月至2009年1月之间的期刊文献;②以MUNSH 为老年人幸福感度量工具。然后:①剔除重复发表的研究;②剔除数据报告不完整的研究;③剔除质量较低的研究,如研究数据前后不一等。最后符合要求的有20篇。为了避免“the filed drawer problem (文件抽屉问题)”导致的结果偏差[8],将一篇未发表的研究数据也纳入了分析。 21篇调查研究文献中发表于核心刊物有8篇,普通刊物7篇,学位论文5篇,未发表1篇,总样本容量为5096。见表1。 1.2数据分析工具及处理程序 数据分析工具为Ralf Schwarzer 编写的软件meta-analysis 5.3版。 本研究采用效果量r 。根据文献中报告的相关

老年人主观幸福感概述

老年人主观幸福感概述 摘要:主观幸福感是老年人重要的情绪情感活动,直接关系到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是老年人心理健康的重要课题,提高老年人主观幸福感是解决老龄化社会矛盾的重要手段。文章就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内容、特点和现状加以陈述,对其影响因素加以剖析并分析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提高老年 人的主观幸福感。 关键词: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心理健康 人的一生要经历许多不同的阶段,而老年期是人生最后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随着感知觉器官功能的衰退、认知功能的减弱,信息加工速度的慢化以及记忆能力的衰减等,老年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减退,思想、行为和生活方式也会发生较大的改变,体内环境的稳定性降低,消极情绪增多。 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简称SWB,是衡量个人和社会生活质量的一种重要的综合性心理指标,是人们根据自定的标准对自身在一段时间内的情感反应进行评估 和生活满意感进行认知评价后而产生的一种积极心理体验,即评价者根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总体评估。主观幸

福感不仅是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高低的关键,也是心理健康的重要内容。对生活的整体满意感程度愈高,体验到的积极情感愈多,消极情感愈少,个体的幸福感体验愈强。幸福感强的老年人,其心理健康水平也更高。因此,在这个老龄化严重的时代,研究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并采取有效措施提高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有助于老年人改善生活质量,对提高老年人心理健康水平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也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和家庭的稳定。 一、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内容、特点和现状 老年主观幸福感是个体自我评价的幸福感,是个体对其生活的整体评估和主观体验,包含如下三个方面的内容:(1)认知评价,对生活质量的整体评估,即生活满意感;(2)正性情感,包括诸如愉快、高兴、觉得生活有意义、精神饱满等情感体验;(3)负性情感,包括忧虑、抑郁、悲伤、孤独、厌烦、难受等情感体验,不包括重性情感障碍和神经症。 主观幸福感有三个明显的特点:(1)主观性。主观幸福感的评定主要依赖个体本人设定的标准,而不是他人或外界的标准,因此幸福感具有很强的主观性,研究中多采用主观报告法进行评定。(2)整体性。主观幸福感反映的是个体整体的主观生活质量,生活质量由家庭、婚姻、工作、学习、健康状况等诸多因素构成。因此主观幸福感是一种综合性的心理指标,故具有整体性、综合性的特性,测量幸福指数时

主观幸福感研究综述

自古以来,在人类思想史上,就有许多对幸福的追问和探讨,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仅止于哲学上的思辨,形成了不同派别、不同主义的幸福观。 直至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因为经济快速增长始终赶不上人们对富裕生活的要求而兴起了生活质量研究运动和积极心理学运动,这才推动了幸福心理的科学研究的形成。[1]主观幸福感研究从此兴起,20世纪70年代后迅速发展起来,经历了描述比较、理论建构、测量发展三个主要的发展阶段。我国学者对主观幸福感的研究起步较晚,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整整比西方晚了近30年。 1.主观幸福感的基本概念、结构和特点 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Well-being,简称SWB)作为心理学专用术语,得到大多数研究者认同的是美国学者Diener(1984)的定义:“主观幸福感是个体依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整体的评价。”[2]它是衡量人们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的综合性心理指标。 主观幸福感在结构上主要分为三个维度: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生活满意度属于认知因素,包括整体生活满意度和特殊领域生活满意度两方面,前者包括想要改变生活、对目前生活满意、对过去生活满意等;后者包括对工作家庭、健康状况、经济状况满意等。[3]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是指个体生活中的情感体验,属于情感因素。主观幸福感从形式上被定义为“具有较多的积极情感,较少的消极情感和更高的生活满意度,重视自己的主观评价”。[4] 对于主观幸福感的特点的阐述,国内大多数文献引用的都是美国学者Diener提出的观点,即主观性、整体性和相对稳定性。 2.主观幸福感研究的内容 国内外关于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多集中在影响主观幸福感的因素上。影响因素分为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Diener对此做了区分。早期研究的主要是外部因素和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如年龄、性别、经济收入和生活状况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由于研究结果表明外部因素对主观幸福感解释力极为有限,研究者们转而研究内部因素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2.1外部因素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2.1.1年龄、性别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一直以来,学者们对性别与主观幸福感关系研究结论并不一致,如郑雪、张雯、郑日昌等人的研究都表明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没有明显的性别差异,徐维东等的研究表明男性主观幸福感水平显著高于女性,[5]李焰、赵君(2005)以大学生为被试的研究中指出,在性别差异上,女生的幸福感明显高于男生。[6] 在年龄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上,Diener和Suhde(1998)的研究报告显示,生活满意度在18-19岁之间的平均水平非常的稳定,而积极情感在20-80岁之间缓慢下降,消极情感在20-60岁之间缓慢下降、在70-80岁之间出现回弹。[7]也有一些研究表明,年龄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并非如此平稳—— —布兰克夫劳和奥斯瓦德首次报告了年龄与主观幸福感之间存在着U型关系,U型的最低点在40岁左右。[8]2.1.2经济收入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经济收入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一直存在争论。大多数研究认为,它们之间有着积极的相关。也有研究则认为,收入仅在非常贫穷时有影响,一旦人们的基本需要得到满足,收入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就很小了。如严标宾等的研究发现,低家庭经济收入的大学生的生活满意度低于平均或高家庭经济收入的大学生。[9]另外有研究表明,经济收入与主观幸福感无关。 2.1.3生活事件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生活事件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所经历的各种紧张性刺激。[10]HeadyB&WearingA的研究表明,重要的生活事件会对主观幸福感产生影响。[11]笔者2007年在对广州某地方高校的本科毕业生进行主观幸福感调查时发现,主要生活事件如就业、学业对毕业生的主观幸福感有显著影响。而严标宾等研究认为,各种生活事件(正性生活事件、负性生活事件)都没有对大学生产生明显的影响。[12]目前,对生活事件是否会影响主观幸福感还没有完全一致的结论。 2.1.4社会关系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社会关系包括婚姻关系、家庭关系、朋友关系、邻里关系等,是影响幸福感的主要因素之一。社会关系具有重要的社会支持作用。[13]许多学者认为,具有良好的社会支持的个体主观幸福感水平较高。有研究认为,在预测主观幸福感时,不同来源的社会支持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14]2.1.5文化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关于文化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者常常把集体—— —个体社会取向作为文化的指标。[15]许多实证研究已经证实,文化是影响主观幸福感的重要因素。研究者认为,在不同文化中的个体在诸如生活满意感、情感体验、社会取向、价值观、判断准则等方面存在差异。[16]郑雪、王磊以在澳大利亚的144名中国留学生为被试进行研究,得出如下结论:在中国留学生的文化认同和社会取向均可直接影响其幸福感;文化融入进程可直接影响中国留学生的幸福感,并可通过文化认同和社会取向对其幸福感产生间接的影响。[17] 2.1.6工作、教育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工作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目前主要集中在对工作满意度的研究上。国内外学者们对影响工作满意度的因素关注较多,研究了工作压力、工作特征、工作中的社会关系、个体比较、个体差异和组织因素等对工作满意度的影响,而对工作满意度与工作绩效的关系的探讨仍然没有取得令人鼓舞的进展。对于教育与主观幸福感之间是否存在关系,目前还没有一致的结论[18]。 2.2内部因素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2.2.1人格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国内外的研究均表明,人格是主观幸福感最重要的影响因素。Diener等人认为人格因素是主观幸福感最可靠、最有力的预测指标之一。当代心理学界比较关注的是大三人格、大五人格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19]在艾森克内—— —外倾、神经质和精神质大三人格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的众多研究中,一致表明外向性与主观幸福感存在正相关,能够增进幸福感;神经质与主观幸福感存在负相关,会降低幸福感。大五人格与主观幸福感关系的研究探讨了外倾性、神经质、经验的开放性、宜人性和严谨性这五个因素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外倾性、神经质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重复验证了大三人格与幸福感的研究结论,即外倾性与生活满意度和正性情感存在正相关,能够提高幸福感,神经质与生活满意度和正性情感存在负相关,与负性情感存在正相关,会降低幸福感。但经验的开放性、宜人性和严谨性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很少,而且结论也不尽一致。[20][21]此外,大七人格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是以中国人“大七”人格结构为基础探讨人格结构中的七个维度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的,这方面的研究目前还较少。 国内外有研究者进一步研究了自尊、乐观、自信、控制点、自我监控、情绪稳定性等人格特质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有研究指出在众多主观幸福感的预测指标中,自尊是预测生活满意度的最佳指标之一。但需要指出的是,Diener等人在跨文化研究中发现,这种在个人主义文化中显著的相关在集体主义文化中并不具有普遍性或更弱。[22]此外,自尊分为个人自尊和集体自尊,国内对集体自尊的研究仍需要拓展。 有关心理控制源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的研究有两种结果:一般的研究认为内控者的主观幸福感较高,但王登峰(1991)的研究却得出了外控者的主观幸福感较高的结论。[23] 也有研究者指出人格的另外一些非特质的特征也有可能与主观幸福感有关。 此外,许多研究发现人格会通过影响对遗传、生活事件、经济和社 主观幸福感研究综述 广州大学唐蕾 [摘要]本文采用文献综合法,从基本概念、结构、特点、内容、研究方法、理论观点等各方面对主观幸福感进行了阐述,指出了主观幸福感研究的局限性和今后努力的方向。 [关键词]主观幸福感关系理论 作者简介:唐蕾(1979-),女,湖南永州人,广州大学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应用心理学专业在职硕士。 55 ——

大学生自我效能感与主观幸福感的研究

大学生自我效能感与主观幸福感的研究 ——以南京市大学生为例 摘要: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状况是大学生活质量的反映,对其身心健康及其成长与发展都有积极影响,研究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具有重要的意义。自我效能感与主观幸福感有密切关系,并且对主观幸福感有重要的影响。本研究以南京市大学生为对象,考察了大学生自我效能感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密切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自我效能感与主观幸福感之间存在显著的关系,自我效能感对主观幸福感水平起到正向预测的作用。自我效能感越高,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水平越高。 关键词:大学生;自我效能感;主观幸福感 Abstract:The status of the collegestudents'subjective well-being isareflectionof thequalityof university life,their physicaland mental health and theirgrowth and development hasapositive impact, college students subjectiv ewell-beingresearch hasthevital significanc e.There isa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self-efficacy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andhas important influenceon subjective well-being. Collegestudentsin nanjing city asthe object,this study examined students'self-efficacy andtheclose relationshipbetween the subjective well-being.The research results show that collegestudents' self-efficacy and there isasignificant relationship between subjective well-beingand self-efficacy on subjective well-being level havetheeffectof forward prediction. Sel f-efficacy is higher,thehigher the levelof subjective well-being of college students.

主观幸福感文献综述

主观幸福感研究综述 张文燕 摘要文章介绍了主观幸福感的涵义、内容和特点,总结了主观幸福感的研究理论及测量工具的研究,分析了影响主观幸福感的多种因素,并探讨了今后研究的方向和新的课题,旨在为今后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关键词主观幸福感,积极情感,消极情感,影响因素 1.引言 幸福是个古老的话题,伊壁鸠鲁说:“幸福生活是我们天生的善,我们的一切取舍都从快乐出发我们的最终目标乃是得到快乐。”长期以来,传统的心理学以“消极”为主导的模式,专注“治疗”和修复损伤,而对幸福感的研究是从消极心理学模式走向及极心理学模式的一个标志,“是以人为中心”的现代心理学理念的发展,研究人类的积极质量,关注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在人类历史上,哲学、伦理学、社会学以及宗教都曾将幸福纳入自己的研究范畴,而20世纪60年代以来,心理学家对主观幸福感的理论与实证研究倾注了极大的热情,前美国心理学会主席Seligeman博士称其为心理学研究范式由“不幸模式或疾病模式向幸福模式或积极心理学模式”的转变[1]。Dierner(1997)在其论文《主观幸福感研究新纪元》中,把西方幸福感研究划分出描述比较、理论建构、测量发展三个主要的发展阶段。在第一阶段研究中,幸福感研究主要集中在人口统计学的维度,描述与比较不同人群幸福感,幸福感早期研究假设人口统计变量和社会结构是影响幸福感的重要因素,认为幸福感是人口统计变量的“副产品”(by-products)。在第二阶段以Dierner(1984)撰写的《主观幸福感》为标志,研究重点是发展幸福感的理论与解释模型,研究幸福感的心理形成机制。第三阶段的研究重心侧重幸福感测量技术完善与发展,在早期幸福感测量发展的基础上,现代幸福感测评显示出多方法、综合化的态势。 幸福感基于快乐论和现实论又分为主观幸福感(SWB,subjiective well-being)和心理幸福感(PWB,psychology well-being)。主观幸福感是衡量人们生活质量一个重要的综合性心理指标,是人本主义理念在当代心理学中的延伸,也积极心理学中最为引人注目的一个领域。心理幸福感认为,幸福不仅仅是快乐,而且是人的潜能的实现,是人的本质的实现和显现。近几十年来,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在我国迅速发展,成为心理学研究中的热点话题。

学习音乐的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研究(一)

学习音乐的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研究(一) 摘要:为了解参加音乐学习的老年人主观幸福感,本研究重点分析学习音乐的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音乐学习活动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产生影响的机制及其作用。在进行实证研究之前,本文首先对国内外关于音乐学习、主观幸福感与老年人研究课题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以便为进一步对学习音乐的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研究做理论积累的工作。 关键词:主观幸福感音乐学习老年人 一、主观幸福感、音乐学习与老年人 (一)主观幸福感 主观幸福感是当代积极心理学研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研究领域。[1]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幸福”是以客观生活为依据,又易被个体所感知的心理状态。个体评价是否“幸福”与两个因素有重要的关系:一是需求是否得到满足;二是自我价值实现时的情绪状态。可见,对“幸福”的判断脱离不开个人的主观愿望。 Diener.E(1984)把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定义为:“主观幸福感是个体依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整体的评价。”[2] 笔者认为,主观幸福感是个体对现实生活的个人需求

是否满足、生活状态和个人真实价值的思考。 (二)音乐学习 音乐学习在本研究中指老年人参加一般老年干部学院或他业余机构开设的定期的艺术学习活动。如参加器乐、声乐、舞蹈、听赏、戏曲等课程的学习活动。其次,还有一些老年人参加的歌社、琴社、私伙局等的音乐学习活动。 (三)关于老年人的幸福感 科学技术和物质文明同步发展的今天,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得到改善与提高,物质财富的急剧积累和高出生率导致的人口激增,加速了各国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步伐。据统计,我国65岁以上人口约为8000万左右,70岁以上人口约为5000万左右,80岁以上达到为1899万(各项统计不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及台湾)。我国60岁以上的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比我国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大幅提高了。 [3]因此,政府有关机构开始着力关心老年人的物质生活,提高他们对自身生活满意度的整体评价;老年教育工作者关注如何丰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让老年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 21世纪,社会心理学等学科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研究空前关注。调查研究和实验报告数据显示,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有地域性、年龄阶段等影响因素导致的差别。“老年精神音乐学”为研究音乐与老年人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

老年人主观幸福感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研究

老年人主观幸福感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研究 胡可芹 蒋晓莲 【摘要】 目的 探讨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和应对方式状况及其相互关系,为心理护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用主观幸福感量表(MUNSH)和应对方式问卷对150例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和应对方式状况进行调查,并对主观幸福感与应对方式的关系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老年人主观幸福感总分为(26.43±9.76)分,正性情感和体验得分远大于负性情感和体验(P<0.01);应对方式中解决问题和求助因子得分最高;主观幸福感的正性因子分和总分与解决问题、求助呈正相关(P<0.01),主观幸福感的负性因子分与解决问题、求助呈成负相关(P<0.05)。结论 老年人中大部分人采用成熟型应对方式,幸福感较强。应重视采取不成熟应对方式的少部分人,帮助其改变应对方式,以提高主观幸福感。 【关键词】 老年人; 主观幸福感; 应对方式; 心理学 Correlation research on the subjective w ell-being and the coping styles of the elderly HU Ke2qin, J IA N G X iao2lian. West China School of N ursing,Sichuan Universit y,Cheng du61004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status of the subjective well-being(SWB)and the coping styles of the elderly,as well as the correlations between them,and to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con2 ducting the psychological nursing.Methods A total of150old persons were conveyed with the Memori2 al University of New Foundland Scale of Happiness(MUNSH)and the Coping Styles Questionnaire, and an analysis on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subjective well-being and the coping styles was per2 formed.R esults The total score of the old persons’SWB was26.43±9.76.The mean scores in posi2 tive affectivity(PA)and positive experience(PE)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negative affectivity(NA) and negative experience(N E)(P<0.01),and the scores of factors of solving problems and seeking as2 sistance were the highest among the scores in the copping styles.The positive factors(PA and PE)of the old persons’SWB we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to the factors of solving problems and seeking assistance (P<0.01),while the negative factors(NA and N E)negatively correlated to the factors of solving prob2 lems and seeking assistance(P<0.05).Conclusions Most of the old persons adopt a mature coping style and have a better SWB.More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those who adopt an immature copying style.To help them change their copying style can improve their SWB. 【K ey w ords】 The elderly; Subjective well-being(SWB); Coping style; Psychology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9689(2007)1621511202 主观幸福感(subject well-being,SWB)是人们对整体或一般生活的满足和快乐感,是衡量个人和社会生活质量的一种重要的综合性心理指标,这方面的研究大致是20世纪50年代从美国兴起,在中国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和进入高峰的[1]。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发展,人们越来越多关注如何提高和改善生活质量。而现实生活中,应激事件是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如何采用正确的应对方式来面对它们和取得更高的幸福感体验,是非常必要和紧迫的。目前关于老年人的SWB和应对方式的研究国内未见报道。本文旨在通过对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及其应对方式的调查,了解他们的主观幸福感和应对方式的特点及其相关性,以便为进一步开展老年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作者单位:610041成都,四川大学华西护理学院 作者简介:胡可芹,女,1969年出生,硕士研究生在读,主管护师。研究方向:护理教育。 通讯作者:蒋晓莲,1964年出生,博士研究生,教授,院长。研究方向:护理教育及教育管理。E-mail:jiang_xiaolian@https://www.wendangku.net/doc/6a5035831.html,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于2006年6-8月从四川省南充市所辖三区随机抽取3所老年公寓60岁以上老年人,排除因重型躯体和精神疾病不能回答问题者,有效被试150人(男性73,女性77),年龄60~99年,平均(75.59±7.04)岁。学历:小学及以下57例,初中35例,高中及中专27例,大学及以上31例。婚姻状况:已婚44例,丧偶106例。人均月收入:≤500元87例,501~1000元39例,1001~2000元20例,>2000元4例。 1.2 方法  1.2.1 纽芬兰纪念大学幸福度量表(MUNSH)[2],由24个条目组成,12个条目反映正性因子,其中5个反映正性情感(PA),7个反映正性体验(PE);12个条目反映负性因子,其中5个反映负性情感(NA),7个反映负性体验(N E)。对每项条目均采用3级计分,得分范围为0~2分;总分等于正性因子分与负性因子分之差加上常数24。分数越高,表示越幸福。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 1.2.2 应对方式问卷为国内肖计划等人所编[2],具有较好的 ? 1 1 5 1 ?2007年6月第13卷第16期 论 著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