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园艺植物起源中心

园艺植物起源中心

园艺植物起源中心
园艺植物起源中心

园艺植物起源

园艺植物起源与演化是指园艺植物各种类类群原生地或次生地,以及传播、演变和进化的过程。它是园艺植物种质资源学,以及引种、育种和栽培理论基础中必然遇到的问题之一,也是必须了解的知识和研究的问题。对于这些问题的了解和问题的解决,不仅有助于丰富和发展生物进化理论,而且可以更好地认识园艺植物的种质资源,对它们合理地进行分类,有效地开发利用,指导其新类型的创造,正确地引种和选择选配育种亲本材料,帮助认识园艺植物各类群的栽培共性,以提高生产效率。

园艺植物起源与演化研究所涉及的学科门类众多,除植物学、植物分类学、古植物学、植物地理学、遗传学、孢粉学、分子生物学、系统生物学等现代生物科学外,还包括历史学、地理学、考古学、民族学、语言学、人类学等人文学科。

第一节园艺植物的起源与栽培植物起源中心

现在栽培的园艺植物都是过去不同历史年代,在人们对野生植物认识的基础上,经过采集、移栽、驯化、选择、杂交和培育等一系列过程逐渐演变进化而来的。它们的原产地在哪里,祖先分布及其种类构成如何,最初是如何和怎样由野生植物经人们驯化为栽培植物的,这些问题都是园艺植物起源研究的基本内容。

一、园艺植物的起源

关于植物起源,在18世纪及其以前的时代,基督教所支持的“特创论”(Theory of Special Creation)占统治地位。该理论认为,地球极其生物都是上帝按一定的计划、一定的目的创造出来的,而且只有几千年的历史。瑞士的著名分类学家林奈(Linnaeus,1707 - 1778)是特创论和物种不变论的忠实捍卫者。近代植物地理学家的创始人,德国人哈姆布特(Humbuldt,1807)也认为栽培植物的原产地和起源年代实在是一个极神秘的问题。

19世纪以后,拉马克(J. B. Lamark, 1744 - 1829)、达尔文(C. R. Darwin, 1809 - 1882)进化论先驱的生物进化思想普及后,使人们逐渐认识到,各种生物都有共同的起源,现存的多种多样的生物都是在与其生存环境以及自身细胞、组织、器官和个体间相互作用过程中,其遗传系统随时间和空间变化而发生的一系列不可逆的改变,从而适应其生存环境形成的。1859年达尔文发表的划时代巨著《物种起源》标志着进化论的崛起。进化论认为,现代栽培植物是由古代以来野生植物在不同时期经人们驯化、培育、选择,进化而来。由野生植物驯化为栽培植物的最早时期,根据考古和历史资料,可以推测到公元前8000 - 9000年远古农业开始的时候。

在原始农业诞生之初,人们从山野里采集野生果实、嫩茎叶、种子,挖掘地下根茎,以作直接食用,把吃剩下的种子、根茎等扔到住处周围,当看到这些扔掉的部分也能长出植株时,对其的驯化也就开始了。在17世纪以前,人们对大多数栽培植物的起源不十分明白,加上高寒山脉、辽阔的海洋和广阔的沙漠阻隔,彼此局限在一定的地区活动,在一定的生态条件下,从事原始的农业生产活动,对当地的野生植物进行驯化、培育和有意或无意的选择。在长期的培育和选择下,逐渐进化形成了有别于野生植物物种,适宜于在人工栽培条件下生长发育,供作人们不同用途的园艺植物(即果树、蔬菜和观赏植物等)和其它的农作物,形成了若干栽培植物起源中心。这就是说,现在栽培的园艺植物和其它的农作物都是由最初的野生类型,通过人工驯化、培育和选择而形成的,而且,这是一个从原始农业开始到现在仍在进行的过程。根据考古学研究,在土耳其、叙利亚、伊朗、伊拉克,将一粒小麦、二粒小麦、野豌豆和小扁豆驯化成栽培种已有8 000 ~ 9 000多年的历史,与此同时,秘鲁、墨西哥人已将菜豆、南瓜驯化为栽培植物。

栽培的蔬菜植物绝大多数是一、二年生草本植物,在整个园艺植物中,是驯化起源最早的一类。古代人类除了采食木本野生植物的果实外,还采食草本野生植物的茎、叶、果实、种子、地下茎和肉质根等充饥。在人类定居后,一些无毒、风味好、能佐食、易繁殖的野生蔬菜种类逐步被移植到园圃,便于采食。又经长期的驯化栽培和选择,形成了许多的蔬菜栽培种类和品种。瑞士植物学家德坎道尔(A. de Candolle,1806 - 1893)认为,15世纪以前,东半球陆地栽培的蔬菜有4 000年以上的历史,最早栽培的蔬菜有芜菁、甘蓝、洋葱、黄瓜、茄子、西瓜和蚕豆等。中国在新石器时代除采集野菜外,已种植芥菜、大豆、葫芦等;周秦以至汉初,中国黄河下游地区已采食和栽培的蔬菜有:

瓠(葫芦)、瓜(甜瓜、菜瓜)、葑(芜菁等)、菲(萝卜)、芹(水芹)、杞(枸杞)、荏菽(大豆)、笋、葵(冬寒菜)、韭、葱、薤、芋、薯蓣、姜、蘘荷等。

虽然野生木本植物的果实很早就被人类采食利用,但是,成为栽培植物却比较迟。它们的产生一般是通过野生——管理野生——栽培驯化这一过程而来。而且,由于多年生木本植物难于集体控制,其栽培起源通常要比一、二年生的草本栽培植物晚得多。考古学证据表明,最早起源的果树栽培植物有无花果、葡萄、海枣和油橄榄等。无花果在新石器晚期、葡萄在青铜器早期、海枣和油橄榄在石器与铜器并用的时代开始栽培。这些栽培起源早的果树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容易用无性繁殖。此后,石榴、香蕉与稍后的芒果、柑橘等也相继被驯化栽培。李属果树可能是通过种子开始栽培的。桃的野生种在中国很丰富,公元前2000年已有栽培,而扁桃则更早,约在公元前3000年开始栽培。仁果类果树的栽培起源依靠嫁接,特别是就地嫁接。坚果类果树的栽培起源比较晚,虽然在新石器和青铜器时代的遗迹中曾发现很多坚果,但是,它们真正被驯化却都比较迟。还有一些果树的栽培起源很晚,例如,树莓、醋栗最早在欧洲栽培是16世纪,菠萝、草莓是18世纪。而越橘和猕猴桃直到20世纪才开始在新西兰、美国等国家和地区栽培。根据《诗经》、《夏小正》、《禹贡》、《山海经》和《庄子》等古代文献和近代考古发掘的资料来看,桃、李、梅、杏、梨、栗、枣、榛、橘、柚、龙眼、荔枝、橄榄、枇杷、杨梅等果树作物起源于中国,且有三千多年的历史。

二、栽培植物起源中心理论

19世纪以来,许多植物学家开展了广泛的植物调查,并进行了植物地理学、古生物学、生态学、考古学、语言学和历史学等多学科的综合研究,先后总结提出了世界栽培植物的起源中心理论。

1.德坎道尔栽培植物起源中心论

通常认为,德坎道尔是最早研究世界栽培植物起源的学者。他通过植物学、历史学及语言学等方面研究栽培植物的地理起源,出版了《世界植物地理》(1855)、《栽培植物的起源》(1882)这两部著作。他在《栽培植物起源》(1882)一书中考证了247种栽培植物,其中起源于旧大陆的199种,占总数的88%以上。他指出这些作物最早被驯化的地方可能是中国、西南亚和埃及、热带亚洲。

2.瓦维洛夫栽培植物起源中心学说

世界上研究栽培植物起源最著名的学者是前苏联的瓦维洛夫(Н.И.Вавилов),他综合前人的学说和方法来研究栽培植物的起源问题。1923 - 1931年,他组织了植物考察队,在世界上60个国家进行了大规模的考察,搜集了25万份栽培植物材料,对这些材料进行了综合分析,并做了一系列科学实验,出版了《栽培植物的起源中心》一书,发表了“育种的植物地理基础”的论文,提出了世界栽培植物起源中心学说,把世界分为八个栽培植物起源中心,论述了主要栽培植物,包括蔬菜、果树、农作物和其它近缘植物600多个物种的起源地。

瓦维洛夫领导的植物资源考察队在1920 - 1930年间,先后180次考察了亚洲、欧洲、北美、中南美洲60多个国家和地区,搜集了25万份资源,其中包括果树12 650份、蔬菜17 955份、豆类23 636份。通过对所搜集的大量资源进行深入研究,提出了著名的栽培植物起源中心理论。1926年发表的《栽培植物起源中心》将全世界栽培植物起源中心划分为5个,经过补充与完善,1935年增加到8个起源中心和3个亚中心。

瓦维洛夫的栽培植物起源中心学说要点包括:(1)世界上某些地区集中表现有一些栽培植物的变异。凡是集中分布一个物种大多数变种、类型的地区,就是这个种的起源中心。中心的各个变种中常含有大量显性等位基因;而隐性等位基因则分布在中心的边缘和隔离地区。(2)有些栽培植物起源于几个地区,即有几个起源中心。起源中心还可分为原生中心和次生中心。原生中心是指某栽培植物种或变种的原产地,次生中心则是指从其他地区引进后经过变异和杂交又形成了许多类型的地区。这两者可以根据显性基因的多少来区别。在原生中心的周缘可以发展出次生中心,即由隐性等位基因所控制的多样性(biodiversity)新区。次生中心内还会发展出栽培植物的特别类型。(3)栽培植物起源中心集中蕴藏着栽培植物的种和品种。最重要的栽培植物开始发展的地带谓语北纬20°~ 45°之间,它们常和大山脉的总走向一致。栽培植物的起源均在其野生种自然分布区域内;由于沙漠、海洋和高山的阻隔,也由此产生了独立的植物区系和人群的独立发展。两者相互影响又产生了独立的农业文化。(4)绝大部分栽培植物发源于世界的东方,

特别是中国和印度,这两个国家几乎提供了一半的栽培植物。其次为西亚和地中海地区。(5)栽培植物有它品种多样性的地理分布规律。例如,从喜马拉雅山往西到地中海一线,可以发现作物种子和果实有逐渐变大的倾向;而生长在阿拉伯也门山区的全部植物都有早熟类型。瓦维洛夫关于栽培植物起源中心的发现,为现代人们进行栽培植物分类、引种驯化、遗传育种等方面的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瓦维洛夫的世界栽培植物起源中心几经修改后,提出了8个起源中心,其中包括8个大区和3个亚区(图1-1)。图1-1 瓦维洛夫提出的世界栽培植物起源中心。(1)中国中心;(2)印度 - 缅甸中心;(2a)印度 -马来西亚中心;(3)中亚细亚中心;(4)近东中心;(5)地中海中心;(6)埃塞俄比亚中心;(7)中美中心;(8)南美中心;(8a)智利中心;(8b)巴西 - 巴拉圭中心(引自《中国大百科全书·农业II》)。

(1)中国中心包括中国的中部和西部山区及低地,是许多温带、亚热带作物的起源地,也是世界农业最古老的发源地和栽培植物起源的巨大中心。起源的蔬菜主要有大豆、竹笋、山药、草石蚕、东亚大型萝卜、牛蒡、荸荠、莲藕、茭白、蒲菜、慈姑、菱、芋、百合、白菜类、芥蓝、芥菜类、黄花菜、苋菜、韭、葱、薤、莴笋、茼蒿、食用菊花、紫苏等;起源的果树主要有砂梨、秋子梨、沙果

排球运动的起源和发展

排球的起源和发展 排球的起源 排球运动诞生于1895年,创始人是威廉·G·摩根,美国马萨诸塞州霍利沃克城基督教青年会干事。身为热衷于推广体育运动的基督教青年会干事,摩根在辅导人们进行各种体育锻炼的实践中逐渐意识到,不同的对象应该采用不同的锻炼方法。当时逐渐流行起来的是由奈史密斯发明的篮球运动,但摩根认为它比较适合年轻人,对于年纪稍大的人来说则过于剧烈。1895年,摩根辅导一个由商人组成的班级,渐渐萌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创造一种结合了篮球、棒球、网球以及手球的游戏,而这种游戏又必须避免像篮球那样的肢体接触。为此,摩根在青年会的体育馆中进行了试验。他在篮球场上架起了网球网(高约1.98米),以篮球胆为球,让人们像打网球一样用手隔网来回托传球,与网球的不同之处是球不能落地,球在哪一方落地一次就算哪一方失败一次。由于篮球胆太轻,在空中飘忽不定,玩起来很不方便,摩根尝试将篮球胆换成了篮球。但篮球又过于沉重,飞行速度太慢且很难用手将其隔网击打。最后,该市的司堡尔丁体育用品公司(Spaulding Company)试做了圆周63.5-68.8公分,重量9-12盎司(约255-346克),外表为皮制,内装橡皮球胆的球。经试验,此球效果非常理想,于是就决定采用这种球——这就是第一代排球,其规格与现代国际比赛用球已经非常接近,而排球这项运动也正式诞生了。很快,它就在基督教青年会中广泛传播开来。摩根和春田市(Spring field)体育干事弗兰克·德博士及消防署长林奇共同将这项游戏命名为“Mitontte”(意为“小网子”)。1896年,摩根制定了世界上第一个排球竞赛规则,发表在当年7月出版的美国《体育》杂志上。同年,春田专科学校举行了首次排球表演赛,这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排球赛。赛后,春田市立学院的霍尔斯特德教授根据球要在空中飞行、不能落地的特点,将其改名为“Volleyball”(意为“空中连续击球”)。这一名称一直沿用至今。最初的排球运动只是一种消遣游戏,比赛人数的多少、比分的多少都由比赛双方临时协商决定。 排球的传播 排球问世后,由美国的教会、传教士和驻外军官、士兵传播到了世界各地。由于排球在问世之初就没有严格的上场人数限制,加之传入的时间不同,世界各地排球运动的形式也不尽相同。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排球最先传入美洲:1900年首先传入加拿大,1905年传入古巴,1912年传入乌拉圭,1914年传入墨西哥。传入美洲的大多是六人制排球形式。排球传入亚洲也比较早,1900年首先传入印度,1905年起先后传入中国、日本、菲律宾等国。因为所采用的规则不同,亚洲排球经历了16人制——12人制——9人制——6人制的演变过程。欧洲的排球运动起步要稍晚一些,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才随美国士兵登陆。1917年,排球最先出现在法国,接着传入意大利,1919年、1921年先后在捷克、波兰等东欧诸国开展。虽然起步晚,但传入的排球运动已采用运动员轮转、15分制和6人制,其竞技性已渐成熟,因此发展较快。有意思的是,美国虽然是排球的故乡,但世界排坛诸强却是中国、古巴、巴西、俄罗斯、意大利甚至是突尼斯等国,因为美国长期把排球用于休闲和娱乐,没有将其作为一种竞技项目来发展。不过,2005年2月,美国国家女排聘请了中国排球名将郎平为主教练。 排球的发展 世界排球运动的发展主要可分为三个阶段:娱乐排球、竞技排球和现代排球。 娱乐排球1895—1936 排球本就是为娱乐休闲而创造的,因此排球从诞生之初就被大众认可为一项娱乐性较强的游戏。人们进行排球运动,是以休闲、健身为主要目的。但游戏也需要有规范,因此,从

园艺植物栽培学总论期末复习题

园艺植物栽培学总论一、请根据描述选择相应的名词术语。 园艺学:研究园艺植物的种质资源、生长发育规律、繁殖、栽培、育种、贮藏、加工、病虫以及造园等的科学。 园艺:是指种植蔬菜、果树、花卉等植物的生产技艺。 园艺植物:包括果树、蔬菜和观赏植物。 园艺植物栽培:是园艺学的一部分,主要研究园艺植物的栽培管理技术以及原理,是园艺生产的主要理论基础。 年生长周期:植物在一年随着气候变化呈现出有一定规律性的生命活动过程称为年生长周期,也称为季节周期性。 物候期:在生长期植物生长发育有规律的形态变化与季节性气候变化相适应的时期称为物候期。 童期:实生繁殖的植物从种子播种后萌发开始到实生苗具有分化花芽潜力和开花结实能力为止所需要经历的这段时期。萌芽期:是指从芽开始膨大至第1片幼叶形成为止。 主根:种子萌发时,胚根最先突破种皮向下生长而形成的根称为主根。 不定根:植物的茎、叶或芽在一定条件下生长出根,这种根的发生部位不固定称为不定根。 顶端优势:活跃的顶端分生组织(顶芽或顶端的腋芽)抑制下部侧芽的发育。 生命周期:植物从生到死的生长发育全过程叫做生命周期。 生长期:是指植物各部分器官表现出显着的形态特征和生理功能的时期。 叶面积指数:指园艺植物叶面积总和与其所占土地面积的比值,即单位土地面积上的叶面积。 花诱导:茎端分生组织部发生成花所必须的一系列的生理生化变化,也称为生理分化。 花芽分化:从叶芽的生理与组织形态转变为花芽的生理和组织形态的过程。 果实的生长曲线:是用来描述果实生长发育过程的两维平面图,有果实累加生长曲线和生长速度曲线等。 受精:指雌、雄性细胞即精子与卵细胞相互融合的过程。 两性花:同一朵花中同时存在雌雄两性发育完全的性器官。 开花期:植物从第一朵花开放到最后一朵花开毕所经历的时间称为开花期。 果实:是植物的花经传粉、受精后由子房或子房与花的其他部分参加而形成的具有果皮和种子的器官。 授粉:是指成熟的花粉从花药开裂散出花粉传到柱头上的过程,是开花植物有性生殖的一个必要过程。 单性结实:未经过受精而形成果实的现象,叫做单性结实。 单性花:一朵花中只有一种发育完全的性器官,如黄瓜、核桃、板栗 生理落果:从开花到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很容易产生落果,除了机械外力、病虫害、风害、高温、冷害等环境因素引起的落花落果外,由树体部养水分失衡或其它生理因素引起的落果称为生理落果。 有效积温:在一年中能保证园艺植物生物学有效温度的持续时期为生长期(或生长季),生长期中生物学有效温度的累积值即为(生物学)有效积温。 土壤化学性质:是指通过进行化学反应才会显示的土壤性质,以及对植物提供营养物质的能力,如土壤有机质和土壤酸碱度等。 春化作用:低温对植物开花的诱导作用称为春化作用。 需水临界期:是指植物对水分供应不足最为敏感、最易受到伤害的时期,大多数园艺植物开花结果和叶面积增长最迅速时期,一般是最需要供水的时期。 适宜温度:植物体能维持正常生长发育的一定的温度围。 需冷量:果树通过或解除自然休眠所需的低温(≤℃)的总和即为需冷量,多以低于℃的小时数为标准。 千粒重:一千粒种子的重量(g/千粒)。 无性繁殖:又称营养器官繁殖,即利用植物营养体的再生能力,以植物的根、茎,叶等器官,培育成独立的新个体的繁殖方式。 种子含水量:是指种子中所含水分的重量(即在100℃~105℃下所能消除的水分含量)与种子重量的百分比。 层积处理:是部分园艺植物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完成后熟,解除休眠的一种方法。 芽接:凡是用一个芽作接穗的嫁接方法称芽接。 有性繁殖:又称种子繁殖或实生繁殖,是利用植物种子培育幼苗的一种繁殖方式。 繁殖:指植物以(一种或多种)自然的或人工的方法产生更多个体的现象。园艺植物繁殖方式包括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种子生活力:是指种子发芽的潜在能力,一般用发芽试验法来测定。 发芽势:指在规定时间供试样本种子中发芽种子的百分数。反映种子发芽速度和发芽整齐度的指标。 种子净度:又称种子纯度,指纯净种子的重量占供检种子总量的百分比。 亲和力:砧木和接穗经嫁接能够愈合、生长、发育的能力 嫩枝扦插:采用当年生的嫩枝或半木质化的枝条做插穗,常用此法繁殖园艺植物茶花、杜鹃、柑橘、虎刺梅等。 植物组织培养:是指在无菌条件下,将离体的植物器官(根、茎、叶、花、果实等)、组织(如花药组织、形成层、胚珠、胚乳、皮层等)、细胞(体细胞和生殖细胞、花粉等)以及原生质体,培养在人工配制的培养基上,给予适当的培养条件(含有营养物质和植物生长调节物质等),使其长成完整的植株,统称为植物组织培养。 扦插繁殖:利用植物营养器官(茎、叶、根)的再生能力或分生机能,将其从母体上切取,在适宜条件下,促使其发生不定芽和不定根,成为新植株的繁殖方法。 分株繁殖:就是把某些植物的蘖芽、球茎、块根、匍匐茎等生根后,或者植物营养器官的一部分(变态茎等),将其与母体切离成为独立新植株的繁殖方法。 栽培制度:是指在一定时间、在一定土地面积上所采用的作物种植结构、配置、熟制和种植方式的综合体系。 轮作:即在同一块土地上按照一定时间轮流种植不同种类的作物,轮作是克服连作弊端的最好方法。 复种指数:复种指数即一年中种植园整个面积上各种作物种植和收获的次数。 套作:又称套种,是指在前季作物生长后期的株、行或畦间或架下栽植后季作物的一种种植方式。 间作:指在一块土地上有次序地种植两种或几种作物,其中以一种作物为主,其它为间作物。 带状定植:又称宽窄行定植。两行或三四行密植,为一带,带行距、株距小,带与带之间的带距较大,大于带行距,大于株距的定植方式。 计划定值:又称变化定植。为了充分利用土地面积,一些多年生果树,幼树时树冠还不大,栽植密度大,待树长大,果园出现郁闭情况时,有计划地疏除一些株(或行)。 正方形定值:行距、株距相等的定植方式。

园艺植物栽培学整理

园艺植物栽培学笔记 绪论 一、园艺:是指种植蔬菜、果树、观赏植物和茶等的生成记忆,是农业生产和城乡绿化的重 要组成部分。 二、园艺学:是研究园艺植物的种植资源、生长发展规律、繁殖、栽培、育种、储藏、加工、 病虫一级造园等科学。 三、园艺植物栽培学:是园艺学的一部分,运用现代生命科学理论和技术研究园艺植物的种 类、生长发育、环境条件和栽培管理技术的应用科学。 四、园艺的意义: 1.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 2.平衡膳食结构,增加人体营养 3.美化环境,改善生态 4.出口创汇,增强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5.促进城乡居民就业,维护社会稳定 五、我国是蔬菜生产第一大国 第一章园艺植物的起源、分布和分类 一、园艺植物的起源和演化:是指园艺植物各种类类群原产地或次生地以及传播、演化和进 化的过程。 二、原生起源中学:植物显性性状和最大遗传多样性的聚集地区。特点是有野生祖先;有原 始特有类型;有明显遗传多样性;有大量显性基因。 三、次生起源中心:原生起源中心植物向外扩散到一定围时,在边缘地又会因作物本身的自 交和自然隔离而形成新的隐性基因控制的多样化地区。特点是无野生祖先;有新的特有类型;有大量的变异;有大量隐性基因。 四、瓦维洛夫栽培植物起源中心学说:8个起源中心,3个亚中心 五、同源平行变异律:在一定的生态环境中,在相近植物的遗传变异性中出现平行现象。 六、植物学分类和园艺学分类 A、果树分类(根据农业生物学) 1落叶果树:指叶片在秋季或冬季全部脱落,第二年春季重新萌发长叶,具有明显生长期和休眠期的果树。 1)仁果类果树:这类果树包括苹果、梨、沙果、木瓜、山楂等。果实主要由子房及花托膨 大形成,食用部分是肉质的花托,果心中有多粒种子,果实为假果。 2)核果类果树:包括桃、杏、、梅、樱桃等。果实由子房发育而来,有明显的外、中、3 层果皮;外果皮薄,中果皮肉质,是食用部分,果皮木质化成坚硬核。这类果实属于真果。 3)坚果类果树:核桃、银杏、榛子、阿月浑子 4)浆果类果树:葡萄、草莓、猕猴桃 5)柿枣类果树:柿子、枣 2、常绿果树:叶片全年常绿,春季新叶长出后老叶逐渐脱落。在年周期活动中无明显休眠期。 1)柑果类果树:柑、橘、柠檬 2)浆果类果树:桃、莲雾、番石榴

园艺植物起源中心

园艺植物起源 园艺植物起源与演化是指园艺植物各种类类群原生地或次生地,以及传播、演变和进化的过程。它是园艺植物种质资源学,以及引种、育种和栽培理论基础中必然遇到的问题之一,也是必须了解的知识和研究的问题。对于这些问题的了解和问题的解决,不仅有助于丰富和发展生物进化理论,而且可以更好地认识园艺植物的种质资源,对它们合理地进行分类,有效地开发利用,指导其新类型的创造,正确地引种和选择选配育种亲本材料,帮助认识园艺植物各类群的栽培共性,以提高生产效率。 园艺植物起源与演化研究所涉及的学科门类众多,除植物学、植物分类学、古植物学、植物地理学、遗传学、孢粉学、分子生物学、系统生物学等现代生物科学外,还包括历史学、地理学、考古学、民族学、语言学、人类学等人文学科。 第一节园艺植物的起源与栽培植物起源中心 现在栽培的园艺植物都是过去不同历史年代,在人们对野生植物认识的基础上,经过采集、移栽、驯化、选择、杂交和培育等一系列过程逐渐演变进化而来的。它们的原产地在哪里,祖先分布及其种类构成如何,最初是如何和怎样由野生植物经人们驯化为栽培植物的,这些问题都是园艺植物起源研究的基本内容。 一、园艺植物的起源 关于植物起源,在18世纪及其以前的时代,基督教所支持的“特创论”(Theory of Special Creation)占统治地位。该理论认为,地球极其生物都是上帝按一定的计划、一定的目的创造出来的,而且只有几千年的历史。瑞士的著名分类学家林奈(Linnaeus,1707 - 1778)是特创论和物种不变论的忠实捍卫者。近代植物地理学家的创始人,德国人哈姆布特(Humbuldt,1807)也认为栽培植物的原产地和起源年代实在是一个极神秘的问题。 19世纪以后,拉马克(J. B. Lamark, 1744 - 1829)、达尔文(C. R. Darwin, 1809 - 1882)进化论先驱的生物进化思想普及后,使人们逐渐认识到,各种生物都有共同的起源,现存的多种多样的生物都是在与其生存环境以及自身细胞、组织、器官和个体间相互作用过程中,其遗传系统随时间和空间变化而发生的一系列不可逆的改变,从而适应其生存环境形成的。1859年达尔文发表的划时代巨著《物种起源》标志着进化论的崛起。进化论认为,现代栽培植物是由古代以来野生植物在不同时期经人们驯化、培育、选择,进化而来。由野生植物驯化为栽培植物的最早时期,根据考古和历史资料,可以推测到公元前8000 - 9000年远古农业开始的时候。 在原始农业诞生之初,人们从山野里采集野生果实、嫩茎叶、种子,挖掘地下根茎,以作直接食用,把吃剩下的种子、根茎等扔到住处周围,当看到这些扔掉的部分也能长出植株时,对其的驯化也就开始了。在17世纪以前,人们对大多数栽培植物的起源不十分明白,加上高寒山脉、辽阔的海洋和广阔的沙漠阻隔,彼此局限在一定的地区活动,在一定的生态条件下,从事原始的农业生产活动,对当地的野生植物进行驯化、培育和有意或无意的选择。在长期的培育和选择下,逐渐进化形成了有别于野生植物物种,适宜于在人工栽培条件下生长发育,供作人们不同用途的园艺植物(即果树、蔬菜和观赏植物等)和其它的农作物,形成了若干栽培植物起源中心。这就是说,现在栽培的园艺植物和其它的农作物都是由最初的野生类型,通过人工驯化、培育和选择而形成的,而且,这是一个从原始农业开始到现在仍在进行的过程。根据考古学研究,在土耳其、叙利亚、伊朗、伊拉克,将一粒小麦、二粒小麦、野豌豆和小扁豆驯化成栽培种已有8 000 ~ 9 000多年的历史,与此同时,秘鲁、墨西哥人已将菜豆、南瓜驯化为栽培植物。 栽培的蔬菜植物绝大多数是一、二年生草本植物,在整个园艺植物中,是驯化起源最早的一类。古代人类除了采食木本野生植物的果实外,还采食草本野生植物的茎、叶、果实、种子、地下茎和肉质根等充饥。在人类定居后,一些无毒、风味好、能佐食、易繁殖的野生蔬菜种类逐步被移植到园圃,便于采食。又经长期的驯化栽培和选择,形成了许多的蔬菜栽培种类和品种。瑞士植物学家德坎道尔(A. de Candolle,1806 - 1893)认为,15世纪以前,东半球陆地栽培的蔬菜有4 000年以上的历史,最早栽培的蔬菜有芜菁、甘蓝、洋葱、黄瓜、茄子、西瓜和蚕豆等。中国在新石器时代除采集野菜外,已种植芥菜、大豆、葫芦等;周秦以至汉初,中国黄河下游地区已采食和栽培的蔬菜有:

园艺概论

园艺概论 第1——3章 名词解释 园艺学:是研究园艺植物种质资源、生长发育规律和栽培管理技术的学科。 园艺学分类法:是根据人们根据各自的需要,选择园艺植物的一个或几个特征、性状或依据栽培方法相近的原则而进行的分类方法。 植物学分类方法:是依据园艺植物的起源、进化过程和彼此间亲缘关系的远近进行分类的方法。 插花艺术:以剪切下的植物枝、叶、花、果为素材,经过一定的技术(修剪、整枝、弯曲等)和艺术加工(构思、造型、设色等),重新配置成一件精致美丽、富有诗情画意、能再现大自然美和生活美得花卉艺术品,称为插花艺术。 ?栽培品种: 1:园艺植物泛指:(果树)、(蔬菜)、(观赏)植物。 2:东方市插花以(中国和日本)这两个国家为插花为代表。 3:园艺植物主要有两种分类方法:(植物学分类法和园艺学分类法)。 4:园艺植物(果树)按叶生长期的特性分为(落叶果树和常绿果树)。 5:西方式插花主要分(传统式和现代式)两种。 6:列举布置花坛、垂直绿化和行道树常用的园艺植物3——5种。 答:银杏、栾树、红叶石楠和木槿。 ?1:常用的彩叶植物、观花植物、藤本植物种类、主要特征及其应用(3——5种) 彩叶植物: 观花植物:白玉兰,梅花,菊花等。 藤本植物: 2:园艺生产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答:(1)园艺产品是生活的必需品; (2)园艺植物可美化环境、净化空气,有益身心健康、改善精神风貌; (3)园艺产品时加工业的原材料; (4)园艺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3:插花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1)境物和谐; (2)色彩协调; (3)构图完善; (4)讲究韵律 4:插画色彩配置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1)色彩配置既是对自然地写真,又是对自然地夸张,主色调的选择要适合使用环境 (2)木本求其深重有力,草本求其鲜明可人;

园艺植物育种学教案

园艺植物育种学教案 绪论 总学时2学时 主要内容 1、园艺植物育种学 是研究选育与繁殖园艺植物优良品种的原理和方法的科学。 2、为什么要进行园艺植物的育种 选育园艺植物新品种是发展园艺生产的关键途径之一 发展园艺生产的途径园艺植物栽培园艺植物育种 育种与栽培的关系育种为栽培提供栽培对象,栽培为新品种的选育提供技术保障。 3、育种的直接目的是选育出新的优良品种 ***品种的概念是经人类培育选择创造的、经济性状及农业生物学特性符合生产和消费要求,在一定的栽培条件下,依据形态学、细胞学、化学等特异性可以和其他群体相区别,个体间的主要性状相对相似,以适当的繁殖方式(有性或无性)能保持其重要特性的一个栽培植物群体。 ***品种具有 特异性一致性稳定性地区性时间性 ***优良品种的概念指在适应的地区,采用优良的栽培技术,能够生产出高产、优质,并能适时供应产品的品种。 ***优良品种在生产中的作用 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改进产品品质 提高抗病虫害能力,减少农药污染 延长产品的供应和利用时期 适应集约化管理、节约劳力 4、优良品种产生的条件 4.1自然进化决定于变异、遗传、选择(自然选择) 4.2人工进化决定于变异(自然变异、人工创造的变异)、遗传、选择(自然选择、人工选择) 野生植物演变为栽培植物就是自然选择加人工选择的结果。 5、园艺植物育种学的主要内容 园艺植物育种学的主要内容有:育种目标的制定及实现目标的相应策略,种质资源的搜集、保存、评价、利用和创新,目标性状的遗传、鉴定、标记及选育的方法,选择的理论和方法,人工创造变异的途径、方法和技术,杂种优势的利用途径和方法,育种不同阶段的试验技术,新品种审定、推广和繁育等。 本章重点 园艺植物育种学的概念

园艺植物学概论期末问题答案 天津大学

一、园艺植物产品在现代人类生活中有哪些作用? 1、作为食品、营养品 人类食物分为动物性食物和植物性食物。合理的食物结构中植物性 食物占很大的比重。植物性食物为谷物、蔬菜、水果等园艺植物产 品。它是热能、维生素、矿物质、纤维素的主要来源;植物性食物 多呈碱性,故其对维持人体生理酸碱平衡起着重要作用;能丰富食 物的色、香、味,增进食欲;同时还起医疗保健作用。 2、可以绿化,改善环境 在我们身边的各种场所,比如公园、校园、庭园、小区、道路、室 内等地随处可见绿色植物,它们不仅能起到净化空气、稳固水土等 环境保护作用,还能放松周围人们的心情,陶冶人的情操(此处自 由发挥即可,ppt里没有) 3、作为食品工业、饮料与酿酒业、医药工业、轻工业、化工业等工业 的原料 二、什么是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三者有何区别? 无公害食品是指产地环境清洁、按照特定技术规程生产、各种有害物含量不高于国家食品卫生标准、由专门机构认可的产品。 绿色食品是指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特定方式进行生产和加工,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商标的无污染、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 有机食品是指根据有机农业和一定生产加工标准而生产加工出来的产品。 有机农业是指泛指对环境、社会和经济发展有利的蔬菜、水果、粮食、纤维等农作物生产系统。不施用化学合成的肥料、农药、药物,不使用基因工程及其产品。 三者区别: 1、标准不同 无公害食品——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 绿色食品——行业标准 有机食品——国际有机农业联合委员会制定的有机食品生产加工基本标准 2、认证机构不同 无公害食品——农业部和各省农业厅 绿色食品——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推荐性标准,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有机食品——国际有机食品认证委员会或经其委托机构(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有机食品发展中心)

园艺植物育种 重点

绪论 1、进化要素:变异(突变、基因重组)、遗传和选择。 2、自然进化与人工进化的主要区别 3、品种:经人类培育选择创造的、经济性状及农业生物学特性符合生产和消费要求,在一定的栽培条件下,依据形态学、细胞学、化学等特异性可以和其他群体相区别,个体间的主要性状相对相似,以适当的繁殖方式(有性或无性)能保持其重要特性的一个栽培植物群体。 4、品种的特性:优良性、适应性(地区性)、整齐性、稳定性、特异性 5、优良品种:具有优良的种性和优良的品质,其遗传特性符合当地农业生产的要求,能够生产出高产、优质、并能适时供应产品的品种。 6、品质优良:优良的播种品质(充实饱满、均匀整齐、活力强)和品种品质(真实可靠、纯度高),符合国际或国家规定的种子质量标准。 7、良种:(品质优良)、(品质优良) 8、种质: 是决定生物遗传性状,并将遗传信息从亲代传递给子代的遗传物质。包括动植物的个体,具有遗传全能性的器官、组织、细胞,甚至控制生物遗传性状的基因。 9、种质资源:具有种质并能繁殖的生物体统称为种质资源。 10简单引种(直接引种):从原产地直接引品种于引进地,不需要人工选择和培育,不改变其基因型,就能正常生长发育的引种。 11、驯化引种(间接引种):从原产地引入种子、实生苗、花粉于引进地,改变了原有植物的基因型,通过自然选择、人工选择、培育,才能在引进地正常生长发育,用于栽培。 12、选择育种:利用现有种类、品种的自然变异群体,通过选择的手段而育成新品种的途径。 13、选择的实质就是造成有差别的生殖率,从而能 定向的改变群体的遗传组成。(差别繁殖) 14、选择的基本方法:混合选择法、单株选择法 15、自花授粉植物:指在自然条件下,同一朵花的 花粉传播到同朵花的雌蕊柱头上繁殖后代的植物。例如豆类、番茄等。 16、常异花授粉植物:以自花受粉为主,也能进行 异花受粉。蚕豆、辣椒、棉花、高梁 17、异花授粉作物:在自然条件下,通过不同植株 花朵的花粉进行传粉而繁殖后代的作物。如玉米、黑麦、荞麦、向日葵、大麻、甜菜、白菜型油菜、瓜类、十字花科的一些蔬菜等。 包括:(1)雌雄异株(石刁柏,菠菜,银杏);(2)雌雄同株异花(瓜类);(3)雌雄同花(十字花科),有自交不亲和的特性。 18、杂种优势:两个性状不同的亲本杂交产生的杂种F1,在生长势、生活力、繁殖力、适应性以及产量、品质等性状方面超过其双亲的现象。 19、自交衰退:异花授粉植物在进行连续多代自交后,会出现生理机能的衰退,表现为植株的生长势、抗病性和抗逆性减弱,生活力下降,经济性状退化的现象。 20、自交:同一个植株或同一朵花的雌、雄配子相互结合(完全花、同株异花) 21、优势杂交育种:利用植物杂种优势的培育植物 新品种的途径称为优势杂交育种或一代杂种育种法。 22、传递力——是指某种无性繁殖园艺植物的具体 品种在某一性状总遗传值中加性效应值所占的百分率,用平均值来估算。 23、童期——指从种子萌发到实生苗具有正常开花 潜能这一段时期 24、童程——指最低始(花)果点至根颈的枝干长 度童性是指某种果树实生苗童期阶段或童区所表现的形态特征、解剖结构和生理特性。 25、物理诱变:利用辐射等物理诱变因素,诱发植 物产生遗传变异,从中选择和培育新品种的方法。26、电离辐射的遗传效应:遗传分子结构的改变, 染色体畸变,染色体数量的变化 27、化学诱变育种:是指采用化学诱变剂处理一 定的植物材料,以诱变植物遗传物质的突变,进而引起特征、特性的变异,对这些变异根据育种目标进行选择鉴定培育,最后育出新品种。(能诱发更多的点突变) 28、抗病程度:免疫、高抗、中抗和低抗 29、垂直抗病性:是指作物品种只对一种或某几种 病菌生理小种或害虫生物型表现抗性,对另一些则不表现抗性。 30、水平抗病性:指作物品种对病菌的生理小种或 害虫的各种生物型均具有相似的抗性 31、生理小种:指在专化型以下,在形态上没有差异,但对不同寄主植物品种的致病性不同而划分的生物群 32、同源多倍体:指体细胞中染色体组相同的多倍体。33、异源多倍体:由不同种、属间个体杂交得到的 F1经染色体加倍而成。 34、单倍体:具有配子体染色体数目的孢子体。 35、单倍体育种:重要的育种手段之一。即利用花 药、花粉、子房培养等方法诱导产生单倍体,并使其 单一的染色体加倍成对,成为有活力、能正常结实的 纯合体,从而选育出新的品种。 36、体细胞杂交:也称原生质体融合,是在离体条 件下将同一物种或不同物种的原生质体进行融合培 养并获得杂种细胞的再生植株。 第一章:育种目标 1.园艺植物主要育种目标及其对应的目标性状有哪 些? (1)高产稳产——产量性状 (2)品质优良——品质性状 (3)适应性强——适应性 (4)抗病虫害和除草剂——对病虫害和除草剂的抗 耐性 (5)不同成熟期——成熟期 (6)适于机械化生产——对机械化生产的适宜性 (7)适于设施生产——对设施生产的适宜性2.简 述园艺植物育种目标制定的原则?1.有一定科学性 2.制订目标要有明确性 3.制订目标要有一定的预见 性4.制订育种目标要注意现实性 3.针对保护地的 生态环境,保护地专用品种有什么特殊要求?答:由 于保护地内相异的生态条件,要求品种对低温、弱光、 高温、高湿、土壤不同微生物种群要有广泛的适应性, 要喜肥水,株型要适合密植。 第二章:种质资源 3、中国国家种质资源库国家种质库的总建筑面积为 3200平方米,由试验区、种子入库前处理操作区、 保存区三部分组成。种质贮藏条件为:温度-18℃ ±1℃,相对湿度<50%。4植物种质资源分为四类: 本地种质资源、外地种质资源、野生植物资源、人工 创造的种质资源 5、对作物起源中心有重要贡献的科学家:(1)、瑞 典的De candle(2)、前苏联的瓦维洛夫:首次提出 了栽培植物起源中心学说,创立了八大起源中心。 (3)、茹考夫斯基:提出大基因中心概念,划分为 12个起源中心。 6、种质资源保存方式:就地保存、迁地保存、资源 圃保存、种质库保存、离体试管保存、利用保存、基 因文库保存。7、就地保存指在资源植物的产地, 通过保护其生态环境达到保存资源的目的。8、迁地 保存常针对资源植物的原生境变化很大, 难以正常 生长及繁殖、更新的情况, 选择生态环境相近的地段 建立迁地保护区, 有效地保存种质资源。 9、保存 种子的种质库 (1). 短期库任务是临时贮存应用材料, 并 分发种子供研究、鉴定、利用。库温 10-15 ℃或 稍高,R.H.50%-60%。种子存入纸袋或布袋, 一般可 存放 5 年左右; (2). 中期库任务是繁殖更新, 对种质进行 描述鉴定、记录存档, 向育种家提供种子。库温 0-10 ℃, R.H.60% 以下。种子含水量 8% 左右, 存入防潮布袋, 或装入硅胶的聚乙烯瓶或螺旋口铁 罐, 要求安全贮存10-20年;(3)、长期库它是 中期库的后盾, 防备中期库种质丢失, 一般不分发 种子; 为确保遗传完整性, 只有在必要时才进行繁 殖更新。库温在-10 ℃、-18 ℃或 -20 ℃, R.H.50% 以下, 种子含水量 5-8%。种子存入盒口密封的种 子盒内, 每 5-10年检测种子发芽力, 要求能安全 贮存种子 50-100 年。第三章3、引种成功的标准: (1)不需要特殊的保护设施,能安全越冬或越夏(2) 没有降低其经济价值(3)没有严重的病虫害(4) 能用原来的方法进行繁殖 4、引种的遗传学原理(1)简单引种的遗传学原理 简单引种是引种材料在本身遗传性适应范围内的迁 移,即在迁移适应的过程中,未改变本身的遗传性。 引种时,可直接引进无性繁殖材料。简单引种,基因 型未发生改变,但并不等于其表现型不发生改变。 (2)、驯化引种的遗传学原理驯化引种是植物向其遗 传性适应范围以外的迁移,必须要改变植物的遗传 型,才能使植物的适应范围扩大。引种时,必须引 进种子。 5、引种是以群体为单位,引种时必须注意检疫。第 四章4、有性繁殖植物选择育种的程序原始材料圃— —株系谱——品比预备试验圃——品种比较试验圃 —生产试验或区域试验—大面积推广加速选种进程 的措施:(怎么提高育种效率(数量性状)?)(1). 灵活运用各种选择法(2).圃地设置的增减(3)、 适当缩减圃地设置年限(4).提前进行生产试验与 多点试验(5).利用保护地或易地栽种加速繁殖 (6)、提早繁殖与提高繁殖系数 6、无性繁殖植物的选择育种(包括芽变选种、营养 系微突变选种和实生选种) 7、芽变:(sport)来源于体细胞中自然发生的遗传 物质变异,变异部位是芽的分生组织或经分裂发育进 入芽的分生组织,就形成了变异芽。 8、饰变:由于环境条件(土壤、气候、栽培措施等) 的变化引起的不可遗传的变异。 9、芽变选种:指利用发生变异的枝、芽进行无性繁 殖,使之性状固定,通过比较鉴定,选出优系,培育 成新品种的选择育种法。 10、芽变的特点:(1)芽变的嵌合性(2)芽变的 多样性(3)芽变的同源平行性(4)芽变性状的局 限性和多效性(5)芽变频率在种类和性状间的不均 衡性10、芽变分析依据(芽变、饰变怎么区别?)(1) 变异性状性质如属于质量性状一般为芽变。 (2)变异体的范围大小变异体包括枝变、单株变 及多株变三种类型。枝变,且是扇形嵌合体,一定 是芽变;(3)变异方向凡是饰变一般与环境条 件的变化相一致,而芽变则否。(4)变异性状的稳定 性饰变是在特定环境条件下产生,某一环境因素 消失时,饰变也将消失,而芽变则否。(5) 变异性状的变异程度环境条件造成的饰变不会 超出某一品种的基因型反应规范,超出即可能 是芽变。11、芽变选种的关键是鉴别芽变和饰变。 12、芽变选种的程序*1.初选(1)发掘优良变异 (2)分析变异、筛除饰变(3)变异体的分离同型 化 *2. 复选 (1)鉴定圃 (2)复选圃 A:有充分的 证据说明变异是十分优良的芽变,并且没有相关的劣 变,可直接参加品试和区试B:变异性状明显,表现 优良,但不能证明是否为芽变,可先进行高接鉴定。 C: 有充分的证据说明变异是十分优良的芽变,但是 还有些性状尚不了解,可不经高接鉴定圃直接进入 选种圃进行精确鉴定。 *3.决选:选种单位对复 选合格品系提出复选报告后,由主管部门组织有关人 员进行决选评审13、实生选种:对自然授粉的种子 实生繁殖产生的遗传变异进行选择、培育新品种的工 作叫实生选种特点:古老、简单、创新、有效天然杂 交率依次为:异花授粉→常异花授粉→自花授粉 (50-100%)(50-5%)(5%以下)第五章 1、授粉:花粉从花药传到柱头上的过程 2、自交、异交、自花授粉、异花授粉区别 3、不同基因型配子结合产生杂种, 称之为杂交或有 性杂交。 4、有性杂交类型:近缘杂交、远缘杂交 5、有性杂交育种:通过人工杂交的手段,把分散在 不同亲本上的优良性状组合到杂种中,对其后代进行 多代培育选择,比较鉴定,获得遗传性相对稳定、有 栽培利用价值的定型新品种的育种途径,也叫组合育 种、聚合育种。 6、杂交育种是以性状为单位。 7、亲本选择:指根据育种目标选用具有优良性状的 品种类型作为杂交亲本。亲本选配:指从入选的亲本 中选用哪些亲本杂交,怎样杂交。亲本选择选配原 则?选择原则(1)广泛搜集符合育种目标原始材料, 精选亲本(2)亲本应当具有尽可能多的优良性状, 尽可能少的不良性状。(3)明确选择亲本的目标性状, 分清主次及性状的构成性状(4)重视选用地方品种 (5)亲本的一般配合力要高(6)亲本的优良性状 遗传力要高,不良性状的遗传力要低选配原则:(1) 父母本性状互补:不同性状的互补,同一性状的不同 单位性状的互补(2)选用不同类型或不同地理起 源的亲本相配(3)以具有较多优良性状的亲本作 母本(4)亲本之一的性状应符合育种目标(5) 用一般配合力高的亲本配组(6)注意父母本的开花 期和雌蕊的育性 8、回交:杂交第一代及其以后世代与其亲本之一再 进行杂交的方式。回交育种:两品种杂交后,通过用 杂种与亲本之一连续多代重复回交,把亲本的某些特 定性状导入另一亲本的育种方法。轮回亲本(受体亲 本):多次参加回交的亲本非轮回亲本(供体亲本): 只参加一次杂交的亲本 12、多亲杂交包括添加杂交、合成杂交、多父本杂交 多个亲本逐个参与杂交的叫添加杂交。参加杂交的亲 本先两两配成单交杂种, 然后将两个单交杂种杂交。 这种多亲杂交方式叫做合成杂交。注意两种杂交后代 核遗传组成、育种年限、组合次序13、有性杂交技 术流程?熟悉花器构造和开花习性制定杂交计划 准备器具亲本株的培育与选择隔离和去雄花 粉的制备授粉、标记和登录授粉后的管理 14、去雄:除去隔离范围的花粉来源, 包括雄株、雄 花和雄蕊。 15、有性繁殖园艺作物杂交后代的选择方法:系谱法 (我给你讲)混合法单子传代法优缺点广 义遗传力:遗传方差占表现型方差的百分率狭义遗 传力:加性方差占表现型方差的百分率 16、回交亲本选择选配的原则(除了上面几点加下面

初中生物被子植物的起源知识精讲

初中生物被子植物的起源 被子植物是现代植物中占绝对优势的植物类群,目前已知有300—400科,20—30万种,这在数量上远远超过所有其他植物类群种数之和。被子植物的起源问题被达尔文称为“讨厌之迷”,已经被研究、争论了一个多世纪。与之有关的假说、理论层出不穷。 近30年以来,相关的研究取得了快速的发展。许多涉及被子植物起源的讨论和假说受到学术界较广泛的注意和认可。这主要应归功于古植物学的研究进展和基于形态学资料、分子生物学数据及两者结合的分之系统学的贡献。 被子植物的起源问题主要有3个方面:(1)被子植物的祖先类群;(2)被子植物的起源时间;(3)被子植物的起源地点。本文就从这3方面对被子植物的起源问题的研究现状作一简要的介绍。 1. 被子植物的祖先类群 这是有关被子植物起源的核心问题,也是争议最多的问题。在探究此问题之前,首先要清楚被子植物是否单系类群及其内各大类群之间的关系。 被子植物各类群之间形态学、生态学等方面的差异很大,许多学者都认为它不可能是单系类群。然而,由于被子植物的许多共性,绝大多数的学者都认为被子植物属于单系类群。分支系统学的分析结果可以对某一类群是否为单系类群进行自检。大量关于种子植物的分支系统学分析(尤其是基于分子数据的分析)的结果已经使得人民广泛的接受了被子植物是单系类群的观点。 关于被子植物的原始类群及其祖先的讨论,可分为三个阶段。 20世纪90年代中期之前,关于被子植物的起源问题主要体现在“假花说”与“真花说”的对立。假花说认为,被子植物的花是从单性的裸子植物的繁殖器官演化而来的,因此现生被子植物中具小型的、简单的、单性的风媒花的类群,即柔荑花序类,是原始类群。真花说认为,被子植物的花是从类似于裸子植物的本内苏铁目(Bennettitales, 已经绝灭的化石类群)的一个不分支的、两性的、其上螺旋状排列着胚珠和花粉器官的孢子叶球演化而来的,因此现生被子植物中具有较大型的、两性的、多离省心皮和雄蕊的、虫媒花的木兰科及其近缘的科是原始类群。由于化石资料的不断积累以及分支系统学的分析结果不断报道,现今真花说已被广泛用于几大被子植物的分类系统。关于被子植物祖先类群的讨论,也由于真花说的广泛认可而得到了较为统一的认识,即被子植物最直接的姐妹群是买麻藤目,而买麻藤目以及被子植物共同构成了本内苏铁目和五柱木(Pentoxylon,已绝灭的化石类群)的姐妹群。继续追溯下去,则种子厥的开通尼亚目(Caytoniales)可能是本内苏铁目加五柱木加买麻藤目加被子植物的共同的姐妹群。 继续“真花说”与“假花说”的争论之后的是木本木兰说和古草本说的对立。木本木兰说直接源于真花说,认为的被子植物是一种木质的灌木或小乔木,具多心皮的花,舟形的、具覆盖层的、瘤状纹饰的花粉,因此木本木兰类(magnoliids)中的木兰目(Magnoliales,包括

最新园艺植物的起源与传播

园艺植物的起源与传 播

第一章园艺植物的起源与传播第一节园艺植物的起源与栽培植物起源中心 第二节园艺植物的演化与传播 第三节中国园艺植物的分布 园艺植物起源与演化是指园艺植物各种类类群原生地或次生地,以及传播、演变和进化的过程。它是园艺植物种质资源学,以及引种、育种和栽培理论基础中必然遇到的问题之一,也是必须了解的知识和研究的问题。对于这些问题的了解和问题的解决,不仅有助于丰富和发展生物进化理论,而且可以更好地认识园艺植物的种质资源,对它们合理地进行分类,有效地开发利用,指导其新类型的创造,正确地引种和选择选配育种亲本材料,帮助认识园艺植物各类群的栽培共性,以提高生产效率。 园艺植物起源与演化研究所涉及的学科门类众多,除植物学、植物分类学、古植物学、植物地理学、遗传学、孢粉学、分子生物学、系统生物学等现代生物科学外,还包括历史学、地理学、考古学、民族学、语言学、人类学等人文学科。 第一节园艺植物的起源与栽培植物起源中心 现在栽培的园艺植物都是过去不同历史年代,在人们对野生植物认识的基础上,经过采集、移栽、驯化、选择、杂交和培育等一系列过程逐渐演变进化而来的。它们的原产地在哪里,祖先分布及其种类构成如何,最初是如何和怎样

由野生植物经人们驯化为栽培植物的,这些问题都是园艺植物起源研究的基本内容。 一、园艺植物的起源 关于植物起源,在18世纪及其以前的时代,基督教所支持的“特创论”(Theory of Special Creation)占统治地位。该理论认为,地球极其生物都是上帝按一定的计划、一定的目的创造出来的,而且只有几千年的历史。瑞士的著名分类学家林奈(Linnaeus,1707 - 1778)是特创论和物种不变论的忠实捍卫者。近代植物地理学家的创始人,德国人哈姆布特(Humbuldt,1807)也认为栽培植物的原产地和起源年代实在是一个极神秘的问题。 19世纪以后,拉马克(J. B. Lamark, 1744 - 1829)、达尔文(C. R. Darwin, 1809 - 1882)进化论先驱的生物进化思想普及后,使人们逐渐认识到,各种生物都有共同的起源,现存的多种多样的生物都是在与其生存环境以及自身细胞、组织、器官和个体间相互作用过程中,其遗传系统随时间和空间变化而发生的一系列不可逆的改变,从而适应其生存环境形成的。1859年达尔文发表的划时代巨著《物种起源》标志着进化论的崛起。进化论认为,现代栽培植物是由古代以来野生植物在不同时期经人们驯化、培育、选择,进化而来。由野生植物驯化为栽培植物的最早时期,根据考古和历史资料,可以推测到公元前8000 - 9000年远古农业开始的时候。 在原始农业诞生之初,人们从山野里采集野生果实、嫩茎叶、种子,挖掘地下根茎,以作直接食用,把吃剩下的种子、根茎等扔到住处周围,当看到这些扔掉的部分也能长出植株时,对其的驯化也就开始了。在17世纪以前,人们对大多数栽培植物的起源不十分明白,加上高寒山脉、辽阔的海洋和广阔的沙漠阻

园艺植物学概论期末问题答案(小莫整理)-天津大学 - 副本

1、(一)园艺植物生产有什么特点: 园艺植物产品在现代人类生活中有哪些作用? 1、作为食品、营养品 人类食物分为动物性食物和植物性食物。合理的食物结构中植物性食物占很大的比重。植物性食物为谷物、蔬菜、水果等园艺植物产品。它是热能、维生素、矿物质、纤维素的主要来源;植物性食物多呈碱性,故其对维持人体生理酸碱平衡起着重要作用;能丰富食物的色、香、味,增进食欲;同时还起医疗保健作用。 2、可以绿化,改善环境 在我们身边的各种场所,比如公园、校园、庭园、小区、道路、室内等地随处可见绿色植物,它们不仅能起到净化空气、稳固水土等环境保护作用,还能放松周围人们的心情,陶冶人的情操(此处自由发挥即可,ppt里没有) 3、作为食品工业、饮料与酿酒业、医药工业、轻工业、化工业等工业的原料 2、什么是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三者有何区别? 卫生标准、由专门机构认可的产品。 绿色食品是指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特定方式进行生产和加工,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商标的无污染、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 有机食品是指根据有机农业和一定生产加工标准而生产加工出来的产品。有机农业是指泛指对环境、社会和经济发展有利的蔬菜、水果、粮食、纤维等农作物生产系统。不施用化学合成的肥料、农药、药物,不使用基因工程及其产品。 [2]三者区别: 1、标准不同 无公害食品——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 绿色食品——行业标准 有机食品——国际有机农业联合委员会制定的有机食品生产加工基本标准 2、认证机构不同 无公害食品——农业部和各省农业厅

绿色食品——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推荐性标准,政府引导,市场运作 有机食品——国际有机食品认证委员会或经其委托机构(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有机食品发展中心) 3、标识不同 无公害食品的许多标准是强制性标准,标志实行无偿使用;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是工商注册商标,标志有偿使用 4、技术要求不同 无公害食品和A级绿色食品生产允许使用限定的化学合成物质,接纳基因产品;AA级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生产禁止使用任何化学合成物质,非转基因产品 5、质量目标不同 无公害食品——无污染的安全食品 绿色食品——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食品 有机食品——无污染、纯天然、高质量的健康食品 6、认证收费不同 无公害食品——检测费 绿色食品——检测费、标志管理费、标志使用费 我国园艺植物资源极其丰富,为世界八大栽培植物起源中心之一。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野生园艺植物物种资源以其丰富的遗传学特性、突出的抗逆性、独特的营养价值、纯天然和无污染等优势,正在成为园艺关注的焦点 2、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 3、设施园艺、运输园艺 比较著名的有中国山东寿光蔬菜批发市场、日本名古屋蔬菜批发市场 4、应用高新技术、产业化经营 比如全自动化专业生产、组织培养繁育幼苗、无土栽培等 5、园艺产品市场国际化 (1)仁果类:苹果、梨、山楂、沙果、海棠果 (2)核果类:桃、梅、李、杏、樱桃 (3)浆果类:葡萄、猕猴桃、无花果、石榴 (4)坚果类:栗、核桃、扁桃、银杏、榛子 (5)柿枣类:柿、枣 2、亚热带果树(常绿) 柑橘、枇杷、龙眼、杨梅 3、热带果树(常绿) 芒果、香蕉、番木瓜、椰枣、椰子、腰果、菠萝、柠檬、可可、面包果、槟榔 蔬菜植物农业生物学分类: 1、根菜类:以膨大的直根为食用器官,生长期中喜冷凉气候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