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写作入迷的巴尔扎克(教案)(3)

写作入迷的巴尔扎克(教案)(3)

《写作入迷的巴尔扎克》教案

教学目标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识10个生字,读写“创作、幻觉、关注、津津有味”等词语。

3.读懂课文内容,感受巴尔扎克写作入迷的程度,领悟写作的道理。

能力培养:

感受巴尔扎克写作入迷的程度,领悟写作的道理。

重点:从巴尔所克写作入迷的故事中感悟写作的道理。

难点:从巴尔所克写作入迷的故事中感悟写作的道理。

教法:读中感悟。

教学内容

一、导入

有这样一位作家,他几乎不停地写了15年,每年写上六七部作品,以96部作品,近2000个人物构筑了一个宏伟的文学大厦,这个人就是巴尔扎克,本文就讲述了巴尔扎克写作入迷的几个故事。

板书课题。

二、读中学

1.自由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2.小组合作,再读课文

按阅读提示,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想想作者围绕写作入迷,写

了巴尔扎克的哪几件事,给每件事加上小标题。

3.感悟内容

学生浏览全文。

讨论:从巴尔扎克写作入迷的故事中,获得了哪些习作的启示?

要求学生先把感受最深的部分多读几遍,做一些批注,再同小组的同学交流体会。

全班交流:明确写作的方法。

学生联系实际谈体会。

4.拓展练习

推荐类似作家的故事,让学生阅读。

三、词语积累

摘录好词佳句。

板书设计

写作入迷的巴尔扎克

常产生幻觉

把自己融入作品中

巴尔扎克写作入迷与作品同歌同泣

倾心创作

忘我工作

五年语文教案

快乐读书屋巫峡赏雾 教学目标 知识要求: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自读自悟和与同学交流,读懂课文内容,体会父巫峡雾的变化及美景 能力培养: 体会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的含义和在表达思想感情上的作用。 重点体会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的含义和在表达思想感情上的作用。 难点体会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的含义和在表达思想感情上的作用。 教法阅读感悟 教学内容 一、导入 巫峡是长江三峡的一峡,云雾缭绕,美不胜收,请大家欣赏: 用课件播放后板书课题。 二、读中学 1、初读全文,了解课文大意。 2、小组读文 要求:圈画生字,想想课文主要讲了几种雾?都有什么特点? 3、按课文内容分段 小结,要求学生说出分段的依据。 4、分析 第一段:指名读文,说说这段起到什么作用? 第二段:自由读文,分别写了几种雾,各自己的特点是什么,小组内绘制成表格填一填。你最喜欢哪种雾,选择一种美读课文。 指导朗读。 第三段:自由读文,画出最让你感动的句子,说说为什么让你感动。 指导朗读。 第四段:齐读课文,说说学完课文的体会。 师指导朗读、分析句子所蕴含的意思。 三、结: 板书设计巫峡的雾 山帽子雾大而圆 跑马雾跑马 轻纱雾丝丝缕缕 春潮雾春潮 教学总结 成功之处学生在读文的基础上。 不足之处对于含义深刻的句子学生理解的不够透彻。 语文七色光二 教学目标: 1、读准多音字的读音,学会在语言表达恰当的使用词语及修辞方法。 2、积累背诵有关风雨雷电的主题的四字词语。 3、了解《为什么下过雨后空气会新鲜》的故事。 4、开展以气象为主题的谚语收集活动,丰富学生科学知识,增加知识含量。

教学重点难点: 1、多音字读音训练,关联词语训练。 2、收集关于亲情的名言,诗文,开展颂扬亲情的朗诵活动。 教学准备:让学生课前收集关于亲情的名言名句和诗文。 教学流程: 1、知识窗:讲述《下雨后空气为什么会新鲜的》的知识,请同学们复述这个故事,复述后阅读,看谁复述的完整。 2、日积月累:请学生在小组内熟读这些四字词语,互相用两个词各写一句话。 看谁一口气背的多 5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鲁迅先生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的少的高贵品质. 2、练习概括课文中心思想. 3、学习本课生字词. 4、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理解段与段之间内容上的联系,练习概括中心思想. 教学难点:体会伯父说的含义深刻的话语。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1、学习生字新词。2、了解鲁迅其人。3、了解人们对鲁迅的怀念。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2、介绍作者. 周晔,鲁迅先生的侄女.本文是周晔在鲁迅先生逝世九周年也就是1945年写的回忆文章,记录了鲁迅晚年的几件事. 3、看题目,为什么作者称了“伯父”还称“先生”? “伯父”点明了作者和鲁迅的特殊亲属关系. “先生”则是全社会对鲁迅的敬称.这两者并列,使之既是具对亲属怀念,又是对鲁迅崇敬的感情. 二、逐段阅读课文,讲讲每段的段意,并加小标题. “深切的怀念”第一段:鲁迅先生逝世后,人们沉痛地悼念他. “谈论《水浒传》”第二段:鲁迅先生教育“我”认真读书. “笑谈“碰壁””第三段:鲁迅先生以“碰壁”为比喻抨击旧社会. “救助车夫”第四段:鲁迅先生热情救护和帮助车夫. “关心女佣”第五段:鲁迅先生关心女佣阿三. 三、读第一段,思考并讨论。 四、学习第二段,讨论. 1、我是怎样读《水浒传》,结果如何? “囫囵吞枣”什么意思?伯父问的时候.“我”就张冠李戴乱说一气.“张冠李戴”什么意思? 2、伯父听了“我”的回答,怎么说?伯父的年纪比“我”大,为什么记性反而比“我”好呢? (鲁迅先生之所以“记性好”,是因为他读书,而“我”并不是记性差,主要是读书马马虎虎) 马虎虎(反义词)→认认真真 3、为什么“我”听了伯父的话会“又羞愧,又悔恨,比挨打还难受”? (伯父年纪这么大学习还非常认真,对学过的知识记得牢,自己与伯父对比,学习太马虎了,找到了自己的差距,同时也认识到伯父的话是对自己学习态度婉转的批评,所以……) 4、临走的时候鲁迅为什么送作者两本书?(勉励作者要认真读书) 5、这个小故事反映了鲁迅先生什么品质?

我喜欢带孩子去旅行,去不同的地方,看不同的美景,体验不同的生活-我喜欢写作入迷的巴尔扎克

我喜欢带孩子去旅行,去不同的地方,看不同的美景,体验不同的生活:我喜欢写作入迷 的巴尔扎克 我喜欢旅行,喜欢去不同的地方,看不同的美景,体验不同的生活。现在很多父母出去旅行都不太愿意带着孩子,觉得带着孩子是一件很麻烦的事,因为带着孩子,什么大小事情都需要准备好,考虑周全,感觉特别费神。觉得就算带孩子出去旅行,孩子去了也是白去,回来之后就什么都不记得了,还会很累。我觉得这样的观点非常不好,带孩子旅游其实是有很多好处的。 一家人一起旅游可以增进一家人之间的感情,也让亲子之间的共处时光变得更加珍贵,忙碌的生活造成了亲密度的缺失。如果家长能在假期同孩子一起出去旅游,全身心的投入到家庭关系中,相信一定可以给孩子带来非常快乐的时光,也可以让孩子增长见识。 我家有两个宝宝,大宝上小学,宝爸也上班,小宝也还小,所以好久都没时间带孩子出去旅游,有时假期也只能抽空带到家附近玩一次。老公工作几乎都没假期也没空陪我们,我

自己也没太多时间,所以我每次只能带孩子出去玩一两天,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一个人带着两个宝宝出远门也不方便,所以我们就尽量选择离家近,没有危险性的地方游玩。等小宝大一点了,我在带他们去远一点的地方有旅游。 今年暑假我准备带孩子去山里玩,因为夏天比较炎热,去山里空气好,也没那么热,孩子们也可以下水戏耍,最后一家人在一起去吃农家菜。农家院里有好多漂亮的花,看这些花漂亮吗?花辨很薄层层叠叠的,闻起来有一种清香味道,让人心旷神怡。 山里空气好,这种与大自然亲密接触,呼吸清新的空气,这是平时我们在大都市中所感受不到的,尤其是现在各大城市雾霾严重。在旅行中的登山爬坡、步行游览,能促进血液循环,加大肺活量,活动关节,锻炼肌肉,增进健康,孩子陶醉于大自然中,身心都获得了欢娱和休息。所以说经常带宝宝出去旅行其实益处多多的! 旅游我挺喜欢的,只要有时间就会去到处玩儿。虽然说带孩子出去玩很累,但我也想让孩子多长长见识,见识见识大千世界的各种奇妙的景色。

部编版(2016)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写作 学习仿写教案(3)

1社戏 1.掌握相关文学、文化常识,概括主要事件,学习围绕中心选材、叙事详略得当的写法。 2.体会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的表达效果。 3.通过揣摩语句的含义,分析人物形象,感受童真童趣以及劳动人民的纯朴善良、友爱无私的美好品质。 4.体会作者对美好童年生活的回忆和眷念之情,理解传统民俗的价值和意义。 第1课时 一、导入新课 欣赏“社戏”视频。 它,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是东方的歌剧,是华夏儿女心中的国粹。它就是——戏曲。从戏曲中我们可以欣赏到唱腔的音韵美、脸谱的绘画美、服装的造型美。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鲁迅的童年回忆,看看鲁迅笔下的“社戏”。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介绍作家作品及背景 1.社戏知识简介。 “社”原指土地神或土地庙,在绍兴,社是一种区域名称,社戏就是社中每年所演的“年规戏”。简单地说,凡一村或几村合伙出钱,为祭神而演,大家可看的戏便是“社戏”。 2.《呐喊》简介。 本文选自《呐喊》。《呐喊》是鲁迅1918年至1922年所作的短篇小说的结集,作品真实地描绘了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时期的社会生活,揭示了种种深层次的社会矛盾,对中国旧有制度及部分陈腐的传统观念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比较彻底的否定,表现出作者对民族生存浓重的忧患意识和对社会变革的强烈愿望。这部小说集于1923年8月由北京新潮出版社出版,集中有《狂人日记》《药》《明天》《阿Q正传》等十四篇小说。 3.背景简介。 《社戏》写于1922年10月,当时社会黑暗,农民痛苦,使作者唤起心中保留的一块净土——平桥村。那里有外祖母的慈爱,也有淳朴善良农民的抚爱,更有热情能干小伙伴的友爱。那里还有一片可以摆脱封建教育和封建伦理观念的自由天地。作者热爱农村,热爱劳动人民,热爱农村孩子,向往美好自由的生活,他把这种思想感触完全融于作品之中。 鲁迅在童年时代,曾随母亲到农村居住过,间或和许多农民亲近。《社戏》取材于自己的童年生活,采用回忆的形式,用第一人称写就。但已不是作者的自传,而是在生活基础上的艺术概括,所以不能把“我”看成就是鲁迅。原文写了“我”二十年来三次看戏的经历:两次是辛亥革命后在北京看戏,一次是少年时代在浙江绍兴小村看社戏。课文节选的是看社戏部分。

人教版第三册第四单元第15课 巴尔扎克葬词(教案、课件、练习)--巴尔扎克葬词 教案

---------------------------------------------------------------最新资料推荐------------------------------------------------------ 人教版第三册第四单元第15课巴尔扎克葬词(教案、课件、练习)--巴尔扎克葬词教案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鉴赏课文情、理交融的特点,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课文中哲理性语句的含义。 2、了解巴尔扎克、雨果的作品风格及他们在法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3、学会运用比较阅读的方法解读文章。 ◆教学重、难点 1、情和理的融合。 2、含义丰富语句的理解。 ◆教学方法 1、介绍法;2、讨论法;3、比较法。 ◆教学时数: 2 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导语设计: 法国巴黎罗丹博物院的庭院内,默默地站立着一位巨人,这就是巴尔扎克塑像,是著名雕塑家罗丹留下的传神杰作。 看着这尊塑像,常常令人想起巴尔扎克这位法兰西民族最光辉的文学巨匠坎坷的命运,勤奋的一生、刚强的意志、深邃的思想和犀利的笔锋。 他被认为是法国19 世纪批判现实主义的杰出代表,马克思和恩格斯称赞他的成功是现实主义的最伟大胜利之一,认为他是对现实关系具有深刻理解的作家。 但是就在他取得巨大成就,还未完成他宏伟的计划的时候,1850 1 / 13

年 8 月 18 日,一代文豪巴尔扎克在巴黎与世长辞。 教师导入: 巴黎震惊,法国震惊,举世震惊,在人们的悲痛中,1850 年 8 月20 日,当巴尔扎克的遗体在拉雪兹神甫公墓下葬时,作为巴尔扎克的老朋友,法国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雨果冒雨对公众发表了悼念演讲。 在演讲中,他深情地悼念密友,高度评价巴扎克为法国文学做出重要贡献,充满哲理地告诫人们巴尔扎克的逝世带来的不是黑夜和虚无,而是光明和永恒。 他的这篇演讲词成为研究巴尔扎克的重要文献,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雨果的这篇讲词《巴尔扎克葬词》。 二、解题广义的悼词指向死者表示哀悼、缅怀与敬意的文章。 从这个意义上说,葬词属于悼词的范畴。 葬词和悼词又都是在致丧仪式上的演讲稿,因此,它们又都是演讲词。 三、研习课文 1、整体把握,理清思路①学生听课文录音带,可跟随轻声朗读。 ②学生自读课文,解决字词和文学知识的障碍。 ③分析文章结构,理清思路。 采用三分法和四分法来进行结构分析。 三分法: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墨梅元王冕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墨梅元王冕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墨梅元王冕教案【第1篇】 《石灰吟》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石灰吟》,背诵《石灰吟》。 2.学会2个生字,理解诗句中的词语,并说说诗句的意思。 3.凭借诗歌内容,感受石灰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精神。体会作者不同流合污、坚决同恶势力斗争到底的 《墨梅》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墨梅》并背诵。 2.学会5个生字,理解诗句及词语的意思。 3.凭借语言文字,体会诗人借墨梅自喻,表现了诗人鄙视流俗、贞洁自守的高尚情操。 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凭借语言文字,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回忆引入 1、同学们回忆一下,以前学过哪些古诗(让学生能有感情地背诵)你们是怎样学习古诗的今天我们学习两首古诗。 2、简介作者 于谦(1398-1457),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字廷益,号节庵。明代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与抗清英雄张苍水、抗金英雄岳飞并称西湖三杰。明成祖永乐进士,官至兵部尚书。

王冕(1287--1359),字元章,一字元肃,元代诗人、画家。 王冕经常以梅花自比,早年曾经借梅花自喻不接受官职,晚年还以梅花显示自己的清白本色,说:野梅开花尚古色。(《归来》) 他的别号很多,有煮石山农、会稽山农、梅花屋主、江南古客、江南野人、山阴野人、竹冠草人、梅叟、梅翁等。又因他的书斋叫竹斋,时人又称他为王竹斋或竹斋先生。他既是诗坛名家,又是丹青高手。他所画的《墨梅图》,神韵秀逸,令后人叹赏不已。 二、初读感知 1、教师范读,学生整体感知课文。 2、借助拼音,学生自读课文。记下自己的困惑,和同桌交流。 3、检查 ①指名读,指导节奏。 石灰吟墨梅 于谦王冕 千锤/万击//出深山,吾家/洗砚//池头树, 烈火/焚烧//若等闲。朵朵/花开//淡墨痕。 粉骨/碎身//全不怕,不要/人夸//颜色好, 要留/清白//在人间。只要/清气//满乾坤。 ②正音:焚,墨,乾。 (3)全班交流,记下问题。 三、精读解疑 1、指导学生画出不理解的字词句。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习作我的动物朋友教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习作我的动物朋友教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习作我的动物朋友教案第1篇】 《我的动物朋友》教学设计 回顾课文――忆动物 1. 同学们,这一单元我们习作的题目是――《我的动物朋友》(板书课题) 课件出示:我的动物朋友 2. 在前面的文章当中,我们已经学习了几位名家笔下的动物,你们还记得都是什么吗?(猫、母鸡、白鹅) 3. 谁能简单地说一说它们都有什么特点?(学生用简单的一句话概括:古怪的猫,负责、慈爱的母鸡,高傲的大白鹅)课件出示三个动物的。 4. 是啊,每个小动物都有自己的灵性,有自己的专属特点,我们不仅感受到了有趣的动物,还学习了他们的写作手法,谁来说一说作者是怎样写出动物的特点的?(引导学生回忆一些写作手法:具体事例,对比,拟人,反语等。) 是的,不管是幽默风趣的事例还是反语的语言风格,都是为了突出动物的特点,都是围绕中心句展开的。(板书:特点)【设计意图】上课开始用回忆课文写作要点的方法激活学生阅读的基点,开门见山,点名要想使笔下的动物形象鲜活,就要抓住动物的特点。 抓住特点――话动物

1. 在喜爱动物的作家笔下,性格古怪的猫,慈爱的母鸡还有那高傲的大白鹅,每一只都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同学们,那你们有自己的动物朋友吗?它们有什么特点?如果没有,那你们比较熟悉的动物呢?(学生互相交流自己的动物朋友。) 2. 好了,同学们心中都有那一只独一无二的小动物,现在喜欢同一种动物的同学自动组成一组,分别介绍这种动物的特点,并说一说你们想从哪些方面来写这个特点。 课件出示:大话动物 3. 教师深入到各个小组内,了解学生交流情况。 4. 现在每组推荐一名同学来讲一讲这种动物的'特点以及你想从哪些方面来突出这种特点,其他同学当评委,看看他说的是否合情合理。 5. 依据学生汇报随机板书。(板书:外形、吃食、声音、睡觉、有趣的事) 6. 汇报时应顺势引导写外形时要有顺序,可以是从头到尾或是从整体到局部。(板书:从头到尾从整体到局部)【设计意图】交流中按照“喜欢一种动物”分一组,打破常规,更加激发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有实在的意义。精心动笔――写动物 1. 同学们,刚才大家讲的都特别好,我想着都是源于大家在生活中仔细观察。马上就要写作了,下面请前后两个人互相说一说你的写作思路和想法。(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2. 刚才通过巡视,老师了解到大家基本都是从外形、事例、吃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好的故事优秀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好的故事优秀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好的故事优秀教案第【1】篇〗 教学目标: 1.会写“搁、综”等13个字,会写“预告、烟雾”等15个词语。 2.能联系上下文、借助资料理解难懂的词语,在此基础上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能抓住关键词句,体会梦境的美好。 4.能结合“阅读链接”中的资料,进一步读懂课文。 教学重点和难点: 1.能抓住重点语段中的关键词句,体会梦境的美好。 2.能结合资料,体会象征手法的表达作用,进一步读懂课文。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习单。 教学方法:谈话法、自主合作探究法、情景教学法等。 教学用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板块一:激趣导入,书写生字1.平时大家积累了那么多古诗词,今天老师带来了三句古诗词,想考考同学们。出示关于“梦”的古诗词: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清纳兰性德《长相思》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宋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 ——唐杜甫《梦李白二首其二》 2.从这几句古诗中你发现了什么?(指名答后齐读古诗) 3.所谓“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梦往往是一个人心灵的投射,而那些描述梦的文字往往也就记录了一种心境。大文豪鲁迅先生做不做梦呢?他的梦又是怎样的呢?今天,就让我们跟随鲁迅先生走进他的梦境。齐读课题《好的故事》。(师板书课题26《好的故事》)【设计意图:通过吟咏有关“梦”的古诗词,激发学习的欲望,让学生明白梦是心灵的折射,为理解本文中心做铺垫。】 4.大声朗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因为本文写于现代文学的初期,语言表达与现在不完全一样,有些词语比较难懂,大家初读的时候,遇到难懂的词语可以先跳过去。边读边思考:鲁迅先生的梦境是怎样的?(生自由读) 【设计意图:通过自由朗读课文,初步感受鲁迅梦境的美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学习也就变得容易多了。】 5.检查词语读音的掌握情况。(指名读、齐读、借助学习单同桌互查)。 6.指导书写:萍、瞬、凝三个字。(生观察指出易错点、师范写、

教科版《写作入迷的巴尔扎克》电子课文

教科版《写作入迷的巴尔扎克》电子课文 教科版《写作入迷的巴尔扎克》电子课文教科版小学语文第九册《写作入迷的巴尔扎克》电子课文 快乐读书屋3 作家写作达到入迷的程度,会是什么样子呢? 写作入迷的巴尔扎克 巴尔扎克是法国的著名作家,一生勤奋写作,创作了九十多部长篇(piān)小说,总名为《人间喜剧》,其中著名的有《欧也妮(nī)?葛朗台》《高老头》等。 巴尔扎克一拿起笔来写作,就像着了魔(m)似的,常常对他要写的东西产生幻觉,达到了入迷的程度。 有一次,一个朋友到巴尔扎克的家去,他敲了敲门,听见巴尔扎克正在同谁激烈地争吵:你这个恶棍(gn),我要给你点颜色瞧瞧! 这位朋友推门进去,看见屋里只有巴尔扎克一人,原来巴尔扎克正在痛骂小说中一个品行卑(bēi)劣的人物。 又一次,巴尔扎克的好友、文学家居里?桑对巴尔扎克谈了自己妹妹的病况。巴尔扎克以关注和同情的心情听完后,说:现在我们再说说另一个病人。于是,他就津津有味地谈论起他的长篇小说《欧也妮?葛朗台》中主人公的命运。 一天晚上,巴尔扎克的朋友来看望他,见他神色不安,疲(p)惫(bi)已极。友人惊奇地问:你怎么了?发生了什么事?他含着泪水,非常沉痛地回答:高老头刚才死了! 还有一次,巴尔扎克正忙于一部长篇小说的写作,一个多月来,他无论吃饭睡觉,

都在思考小说的情节安排和主人公的命运,沉浸(jn)在紧张的脑力劳动之中。 一天清晨,他照例(l)出外散步,临走时,考虑到约会者来访,于是用粉笔在门上写了巴尔扎克先生不在家,请来访者下午来。他一边散步,一边思考着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安排;突然感到肚子饿了,需要吃点东西,便转身往家门口走去。走到家门口,正要推开门,看到门上的粉笔字,很遗憾(hn)地叹了口气,说:唉!原来巴尔扎克先生不在家。说完,转身走了。 巴尔扎克就是这样一位对写作入迷的作家。 认字篇妮魔棍卑 疲惫浸例憾

写作文的巴尔扎克

写作文的巴尔扎克 一个简单的字,在一些人眼中根本就不算什么,可对我来说,它就好比生命即将终结 的时候,那一束美丽、温暖的阳光,它为你照亮了人生一切的一切,它替你刷洗了心灵上 一切的污垢…… 我的外婆,她是一个时时刻刻都是那么悠闲的人,好像已经脱离了生活中的任何一个人、任何一件事。记得在我5岁那年,在一个下雨的日子,我倚在外婆身旁,问她:“外婆,外婆,你为什么不会哭啊?难道你的一生都没有忧愁的事吗?”外婆看了我一眼,微 笑着问我:“你想知道吗?”我使劲点点头:“像我,妈妈打我我就哭。”她说:“你看,”说着望了望窗外“那雨。”我看着雨,说:“那不就是雨吗?”“不!那还是神。”外婆说。“神?”我疑惑了。当时心里想:难道这雨还会给我们幸福,给我们幸运?“对,是神,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神,”外婆说,“它可以洗去你的污垢,不管是外表上的,或者 是心灵上的。” 后来,没过几年,外婆去了,永远的去了。屋子里哭做一团,我没有哭,并不是因为 我不爱外婆,我爱她,我爱我的外婆。可是 今天,老师讲了一个作文,这个人令我喜欢、欢笑,甚至令我佩服。 巴尔扎克,法国出生,是一个大作家,写过多个作品的他,其实闹了不少笑话。有一次,巴尔扎克出去散步,突然考虑到约会者来访,就在门上写了字:巴尔扎克先生不在家,请来访者下午来。突然感觉到肚子饿了,连忙回家,可是,他看到了门上写的字,说: ‘‘哦!原来巴尔扎克先生不在家。’'于是,便走了。我想对巴尔扎克先生说:‘‘你 的认真令我欢笑,你的认真令我喜欢,你就是合格的作家,认真的你,故事写得让人意想 不到,结局总是不一样,不一样的结局,不一样的心情,故事被您写的独一无二,精彩多多,也因为你,故事才精彩。’'最后一自然段:巴尔扎克的认真,是我们大家一定要学 习的! 奥诺雷·德·巴尔扎克,法国小说家,被称为“现代法国小说之父”,生于法国中部 图尔城一个中产者家庭,1816年入法律学校学习,毕业后不顾父母反对,毅然走上文学创作道路,但是第一部作品五幕诗体悲剧《克伦威尔》却完全失败。 而后他与人合作从事滑稽小说和神怪小说的创作,曾一度弃文从商和经营企业,出版 名著丛书等,均告失败。商业和企业上的失败使他债台高筑,拖累终身,但也为他日后创 作打下了厚实的生活基础。 1829年,他发表长篇小说《朱安党人》,迈出了现实主义创作的第一步,1831年出 版的《驴皮记》使他声名大震。1834年,完成对《高老头》的著作,这也是巴尔扎克最优秀的作品之一。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植树的牧羊人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植树的牧羊人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植树的牧羊人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示 1. 理解并积累字词。 2.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线索,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教学重难点 1. 抓住作者对人物的细致描写与景物的变化。 2. 细心体会字里行间流露出的作者的情感。 3. 抓住议论句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导入新课 一个孤独的农夫,数十年如一日,在荒原上种植着树木,靠自己的体力和毅力,把荒凉的土地,变成了流着奶和蜜的田园,今天,让我们走进《植树的牧羊人》,看看是什么精神在支撑着他。 教学过程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资料助读 让乔诺(18951970),生于法国普罗旺斯地区马诺斯克市,法国著名作家、电影编剧。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曾当过步兵,在经历惨烈场面后成为坚定的和平主义者。让乔诺的作品获奖很多,部分作品被搬上银幕,被认为是法国二十世纪最著名的作家之一。

本文节选自《植树的男人》,《植树的男人》是他于1953年应美国一本杂志专题“你曾经见过的最非凡,难忘的人是谁”的约稿而写的。编辑收到这个让人震撼的故事后,调查得知在普罗旺斯山区的小镇巴农的养老院没有死过名叫布菲的人,稿子就被退了回来。第二年在美国《Vogue》杂志上发表,之后在十多个国家翻译发表。虽然是虚构的故事,但主人公的精神鼓舞了很多人,为世界各地的森林再生作出了贡献。这部作品在1987年被著名的加拿大动画大师弗烈德瑞克制作成一部动画片,并荣获第六十届(1988)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奖。在自然环境逐渐恶化的今天,《植树的牧羊人》所描写的“一个平凡人热爱大地”的精神,更给人以启示。 2. 整体感知 《植树的牧羊人》描述了一战至二战时期法国普罗旺斯地区的一个孤独牧羊人,将内心对家人的思念转化为了对大自然的关爱,将余生倾注在阿尔卑斯山上荒原的植树工作,用自己的双手和坚韧的毅力将荒芜之地变成了人们可以安居乐业的田园。 二、深入文章梳理思路 1.本文记叙了牧羊人用双手和毅力将法国普罗旺斯地区阿尔卑斯山荒芜之地变成人们安居乐业的田园的故事。1913年6月,“我”第一次到这里旅行,看到荒凉的景象,在“我”找水时,邂逅了牧羊人,并在他的小屋留宿,知道了他的故事。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我”又踏上了“去往那片高原的路”,得知牧羊人除橡树外还种了山毛榉、白桦树,“我看到了溪水。1945年6月,“我”最后一次见到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读不完的大书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读不完的大书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读不完的大书教案与反思第【1】篇〗 教学目的: 1、通过阅读课文,使学生明白大自然里有无穷的奥秘和极大的学问,是一本读不完的大书的道理。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认识6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 1、理解作者为什么把大自然陈维一本读不完的大书。 2、认识6个生字。 教学过程: 1、激发情趣,导入新课。 有一本书很大,读也读不完,这是什么呢?〔大自然〕看到课题,你们想知道什么?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共同走进今天的“快乐读书五”,从书中感受大自然,一起寻找答案吧! 2、自由读课文,自主感知。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整体感职权篇内容。 〔让学生自主选择读书方式,并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文章内容,通过初度,让学生底可闻又出不理解。〕

〔2〕、小组互动: 互读课文,进展正音。 〔3〕、集体交流读书所得,理解自主读书情况。 〔在初读课文,前线理解课文的根底上,感受大自然花草树木、充裕鸟兽给小朋友带来的快乐。〕 3、感情朗读,理解感悟。 (1)、像一项大自然中的鸟语花香。 〔通过朗读体会在大自然中玩耍的愉悦心情。〕 〔2〕、把表达小作者仔细观察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从中感受擅长观察是一种好习惯。 〔3〕、启发学生合作交流读懂了什么,杜勒克问有什么感想,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4、拓展延伸 〔1〕、你见过大自然中的那些现象? 〔2〕、你享受过大自然带给你的快乐吗?说说你的感受。 5、检查识字。 6、推荐作业。 〔1〕、选择大自然中花草树木、充裕鸟兽其中一种进展观察,把收获和同学交流。 〔2〕、读《阅读》中的相关文章。

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延安我把你追寻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延安我把你追寻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延安我把你追寻教案第【1】篇〗 教学目标: 1.认识“延、昔、笋”等七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通过体会诗韵,初步感知现代诗的文体特点,通晓诗意,了解延安和延安精神的重要性,深刻体会“追寻”的 时代意义。 3.能借助资料,理解不懂的诗句。 教学过程: 一、重温单元人与事,营造“追寻”之意 1.播放《建党伟业》主题曲《追寻》的mv片段。(板书:追寻) 过渡:我们曾追寻一首诗领略戍边将士保家卫国的豪迈!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唐)王昌龄 过渡:我们曾追寻一颗心感悟,少年强,则国强的誓言!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 过渡:我们曾追寻一句话体会京剧表演术家的民族气节! “胜利了,我该登台演出了!”——梅兰芳 2.引出课题:追寻一段历史可知兴衰,追寻一腔志向可明其志,追寻一种抉择可感气节……这节课,我们沿着“追寻”的足迹,走进“革命圣地”延安。(补全课题:延安,我把你) 3.读题猜测,作者走进延安可能会“追寻”什么呢?(预设:事

物、历史、人物、事件、地方、精神……) (设计意图:以音乐的旋律,营造诗歌学习的氛围,结合情景朗读,感知“追寻”的含义,唤醒整个单元的“人物和事件”关联语文要素,为本课学习做铺垫。) 二、朗读诗歌词与句,体会“追寻”之韵 1.初读正音,感知诗韵。 (1)自由朗读,辨析词语词语: (预设:“炕”后鼻音,“脊”读三声。释义“满目琳琅”也作“琳琅满目”指满眼都是珍贵的东西。形容美好的事物很多。)(2)设疑生思,发现诗韵这些词语有什么共同点?(预设:诗中“追寻”的事物;每个词的都有相同的“αng”韵。)(3)练习朗读,相机指导(预设:借助节奏划分,注意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律,适当突出每小节第二、四两句末尾的一个字,读书诗歌的声韵美。) (设计意图:通过梳理关键词语,既有助于学生读准字音,感知词义,又进一步引发思考,发现全诗押“αng”韵,体会现代诗读起来朗朗上口,听起来悦耳动听的文体特点。) 三、感知诗中景与物,融入“追寻”之境 1.延安,我把你追寻的过程中,我的眼中发现了哪些翻天覆地的变化?朗读圈画,汇报交流,结合景物变化,展开想象,相机指导学生朗读。 2.分享眼中的变化,触摸时代的变迁。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三黑和土地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三黑和土地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三黑和土地教案与反思第1篇】 设计说明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是苏金伞的一首现代诗。诗歌表现了以三黑为代表的农民们对土地失而复得的喜悦心情,抒发了农民对土地的热爱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教学设计结合单元要素,把理解诗歌中三黑对土地的态度设为教学重点,通过品读相关语句体会三黑对土地的深情,感受三黑重得土地的喜悦,以及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引发学生学会由阅读展开深入思考,通过阅读展现自己的观点。在自由表达观点中,在仿写训练中,促进学生思维的深入发展。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搜集苏金伞的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资料介绍,导入新课 1.作者及背景资料介绍。 我们一直热爱着脚下的这片土地。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诗,这首诗的作者是苏金伞。本文选自《苏金伞诗选》。苏金伞从小生长在农村,能深刻体会到农民对土地的挚爱。作为我国乡土诗派的代表人物,苏

金伞晚年对乡土的回忆,几乎触处皆诗。 2.出示资料,进行题目解说。 “三黑”是主人公,“土地”是三黑赖以生存的支柱。诗歌表现了以三黑为代表的农民们对土地失而复得的喜悦心情。 3.出示阅读提示,了解学习要求。 指名读课题下面的阅读提示: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三黑是怎样看待土地的。读了这篇课文,你对脚下的土地有了什么新的感受? 设计意图:资料的介绍拉近了学生与本首诗的距离,了解背景资料促进深入理解本首诗。本篇课文是略读课文,引导学生关注自学提示,提高自学能力。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出情感。 2.指名分小节读诗,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三黑和土地的哪些内容?试着给每部分加上一个小标题。 3.全班汇报,概括主要内容。(翻地,耙地,播种,看荞麦开花,听蝈蝈叫,畅想美好生活……) 设计意图:梳理诗歌的主要内容,为深入感受三黑对土地的情感做好铺垫。 三、品味语言,体会情感 1.快速浏览诗歌,想一想:三黑是怎样看待土地的?把能体现三黑情感的句子画下来,用心去品味一番。 2.品析重点句子,体会农民对土地的热爱。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案

13威尼斯商人 教学目标: 1.了解剧本知识,培养学生了解各种文艺表现形式的兴趣。 2.鉴赏波澜起伏的戏剧情节,把握紧张激烈的戏剧冲突。 3.认识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把握夏洛克、鲍西娅的性格特征。 4.体会莎士比亚戏剧语言的个性化和丰富生动的特点,了解夸张、对比等戏剧技巧。 教学重点: 1.把握戏剧冲突,理解戏剧情节在戏剧构成中的地位和作用。 2.体会莎剧富于个性化、生动优美、文采斐然的语言特点,学习作者的浯言表达技巧。 教学难点: 理解剧中的戏剧冲突所反映的社会矛盾,认识夏洛克这一形象的复杂性。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资料助读,增强感性认识;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积累词语;精读课文,熟悉剧情,把握戏剧冲突。 一、导入: 文艺复兴运动是14至16世纪在欧洲先后兴起的资产阶级文化运动,代表人物有意大利的诗人但丁、画家达·芬奇、英国文学家莎士比亚。今天我们学习莎士比亚著名的喜剧《威尼斯商人》。 二、剧情介绍: 鲍西娅,一个富人的女儿,按照她父亲的遗嘱,她得到了三个盒子:一个金盒子,一个银盒子,还有一个铅盒子。其中一个盒子里面装着她的画像,如果哪个男人选择了正确的盒子,那么她将嫁给那个男人。于是,求婚者从世界的四面八方云集到这儿,都希望能得到她…… 镇上有一个年轻人名叫巴萨尼奥,他下定决心要赢得鲍西娅。但是,为了达到自己的愿望,他需要三千达克特——这可是一大笔钱。于是,他向好友,富商安东尼奥求助,希望安东尼奥能借给他这笔钱。 然而,由于在海上投入的钱还没收回,安东尼奥手头上暂时也无法拿出这么多钱。于是他被迫向另一个富有的犹太放债人——夏洛克借给他这笔钱。 安东尼奥和夏洛克都不喜欢对方:对于安东尼奥来说,他看不起放高利贷的,另一方面,他不喜欢夏洛克也因为他是犹太人;对于夏洛克来说,安东尼奥借钱给人从不收利息,这样就损害了他的利益。尽管如此,在这种情况下,夏洛克还是同意借钱给安东尼奥,而且也不收他的利息;但是夏洛克提出了一个奇怪的要求:如果安东尼奥拖欠还款的话,他将会从安东尼奥身上割下一磅肉。 巴萨尼奥去了贝尔蒙特,他选择了正确的盒子——铅匣,也就是装有伊人肖像的匣子,也赢得了鲍西娅。鲍西娅送给他一枚戒指,巴萨尼奥发誓永远把这枚戒指戴着。与此同时,鲍西娅的女仆,娜瑞萨也接受了格拉夏诺的求婚,将自己的戒指也送给了他。 夏洛克的女儿,杰西卡同自己的爱人克里斯汀·罗伦佐私奔了,并且偷走了她父亲的钱和珠宝。

写作入迷的巴尔扎克(说课稿)

《写作着迷的巴尔扎克》讲课稿 敬爱的各位领导、老师: 我说的内容是教科版小学语文教材第九册快乐念书屋三的五年 级语文上册《写作着迷的巴尔扎克》。课文讲的是巴尔扎克写作入 迷的几个故事。感觉巴尔扎克写作着迷的程度,意会写作的道理。 依据课程改革和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确立本课的教课目的 以下 : 知识目标 :1、用一般话正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2.认识 10个生字,读写“创作、幻觉、关注、津津乐道、考虑”等词语。 能力目标 :读懂课文内容,感觉巴尔扎克写作着迷的程度,意会 写作的道理。 感情目标 :巴尔扎克以沉迷的精神勤劳而艰辛地进行文学创作的 精神激励感人学生。 教课重、难点 :从巴尔所克写作着迷的故事中感悟写作的道理。 说教法学法 :阅读教课过程是每个学生精心念书获取个性体验和 独到感觉的过程,是教师指引学生在阅读实践中不停实现自我建构 ,学会阅读,促使表达的过程。为此本节课我主要采纳“疑问导读法”,即以读为经,以问为纬,读、思、议、辩联合,创建自主、合作、同等的优秀气氛,以学定教,顺学而导,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发展性和创建性,达到“无为而治”的教课境地。 说程序 :

(一)激趣导入,怀疑定标。 第一师生讲话,学生报告课前采集的有关巴尔扎克的有关资料 ,初步培育学生采集信息和挑选信息的能力。而后教师自然导入, 板书课题后对学生发问: “看到题目,你产生了哪些疑问?”“这些问题你想怎么解决 ?”依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奇妙地指引学生进入文本自主阅读状态。 (二)整体感知,读中悟学。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在少儿的精神 世界里,这类需要特别激烈。所以,在这一环节,我先让学生带着 自己提出的问题念书,而后在全班沟通“经过念书,你都读懂了什么?”教师鼓舞学生个性化的解读,进行多角度、多层面地沟通念书体会。 (三)研析设问,精读感悟。 课标中指出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该以教师的剖析取代学生的阅读实践。应当让学生在主动踊跃的思想和感情活动中加深 理解和体验。要珍爱学生独到的感觉、体验和理解。所以在这一环 节我仍旧以学生自主怀疑、释疑为主线,指导学生在沟通、聆听、 商议、争论中感悟语言文字的魅力,遇到感情熏陶。 1.学生默读课文,圈点批画出令自己感人的地方,多读几遍, 在和小组内沟通一下。 2.联合文章的要点内容每个小组给其余小组提出一个与课文内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与反思(推荐3 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与反思第1篇】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复述故事,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卖火柴小女孩命运的悲惨,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一定都读过童话故事,那你们当中有没有谁知道“安徒生”呢?这是一位被称为“世界童话之王”的丹麦著名的作家。他一生写

了160多篇童话。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一篇著名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 二、整体感知,理清线索 1、自读课文。读前设问:本文写了什么内容?课文写作顺序是怎样的? 2、集体交流。 (板书:卖火柴擦火柴冻死) 三、学习“卖火柴”这一部分内容 1、默读思考:读了这一部分,你都知道了什么?体会到了什么?着重体会细节描写的作用。 (1)对小女孩的鞋的细节描写。 (说明她穷得连鞋都穿不起,男孩拿鞋跑说明她被人欺负。) (2)雪花……看上去是那么美丽……

(说明小女孩是一位美丽的小姑娘,但是她却贫穷,又冷又饿,根本没人注意到她的美丽。) (3)街边的房子里都亮起了灯光,窗子里还传出了笑声。 (作者运用对比的方法告诉人们,那个社会是多么不平等,有的人富有,有的人流浪街头。) (4)天渐渐黑了,街上的行人越来越少,最后只剩下小女孩一个人了。 (这样写能进一步烘托出女孩的可怜与孤独。) 3、指导朗读。 小女孩是多么可怜,多么让人同情。在朗读的时候要读出这种感情。 4、小结。 四、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朗读课文,进一步体会感情。 第二课时 一、学习“擦火柴”这一部分内容 1、默读思考:课文写了小女孩几次擦火柴,各出现了什么幻景? (完成课后1题) 自由读描写第一次擦火柴的部分。思考:为什么会出现火炉的幻景?她敢从成把的火柴中抽出一根来擦燃吗? (她不敢随便取,因为火柴是他们家生活的依靠,但她实在冷得受不了,终于抽出了一根,进一步说明她冷,渴望温暖,所以会出现大火炉的幻景。) 2、小组讨论学习,完成表格。

教科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夺冠卷

五年级下册 期末夺冠卷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字词万花筒 1、看拼音写词语。(10分) diàn jìzhòu rán xiāo sèxiàng jiāo tǎn tè ( ) ( ) ( ) ( ) ( ) ké sou mógūfēnɡyù zhǎn xīn zhèn hàn ( ) ( ) ( ) ( ) ( ) 2、下面一段话中有6处错误,你能把它们找出来并改正吗?(6分) 我国南方有一个美丽的城市——香港。她犹如一颗明珠,镶嵌在世界的东方,被各国人民誉为《东方明珠》的美称;夏天的香港是风景优美而又另人神往的季节,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可以在这里禁情享受南海之滨的美丽风光。 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2分) A、肆无忌惮魂牵梦萦垂诞欲滴遮天蔽日 B、不由自主美不胜收交相辉映舍生忘死 C、浴血奋战悬涯峭壁惊涛骇浪口干舌燥 D、嵩山峻岭怪石嶙峋歇斯底里婀娜多姿 4、按要求写成语。(4分) 五湖四海(含数字)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普普通通(AABB式)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天.崩地.裂(含反义词)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傻傻地(AAB式)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5、点兵选将填关联词。(6分) 虽然……但是……不是……也不是……既……又…… 宁可……也不……无论……都……因为……所以…… (1)()父亲喜欢吃小螺蛳,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在以后的岁月里,我也同样爱吃。

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一只窝囊的大老虎教案范文(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一只窝囊的大老虎教案范文(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一只窝囊的大老虎教案范文第【1】篇〗 一、教学目标 1.回顾批注的方法,能在阅读的过程中做简单的批注。 2.能借助文中描写"我”的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找出我心情的变化及变化的原因。 3.结合生活经验说一说,“我'的演出是否真的窝囊,可以怎么开导"我”。 二、教学重点 结合文中描写“我”的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说出我心情的变化及变化的原因。 三、教学难点 结合生活经验说一说,“我”的演出是否真的窝囊,可以怎么开导“我”。 课时:第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复习导入 1. (多媒体呈现老虎的)很多时候我们看到的是什么样的老虎老虎被称为什么呢 预设:威武、凶猛、威风;老虎是森林之王。

2.老虎在我们眼里是那么的威武神气,可是课文里的老虎却被认为是窝囊的,谁来给大家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预设:这篇文章叙述了作者童年时在一次班级演出时上台扮演老虎,但最终演出失败的故事。 二、回顾旧知,用批注的方法进行阅读 1、回顾之前学到的批注的阅读方法, 在上一课的学习中,我们知道了可以从哪些方面对课文进行批注呢 学生自由发言,可以批注对内容的体会、疑问,对写法的体会,以及自己的想法。 我们也可以着重对描写作者的语言、动作,神态的相关语句进行批注,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默读课文,自主批注,借助批注理解课文。 3、自由发言,说说自己在哪里做了什么样的批注。 二、细读课文,体会"我”的心理变化 1.默读课文,根据事情的发展,边读边画出体现我心情变化的语句,找出我心情变化的原 2.小组内交流自己画的语句和找出的原因,小组合作填写表格。 (多媒体呈现第一行,相机出现其他内容。) 课件出示: 教师引导过程: (1)如果是咱们班有节目要演出选演员的话,你会是怎样的心情

作文训练总计划

重庆市第四十九中学夏永 前言 作文教学历来是教师和学生头疼的地方,本人认为,要在高考中取得好的成绩,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应该从高二分科就开始进行专门的训练,故此,写下此教案,以作教学参考。 作文教学指导思路 (依据2001年高考考纲要求拟定并且将依据2002年2003年考纲修正) 一、【考纲说明】要求: 能写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及常用应用文。 作文考试的要求分为基础和发展两个等级。 1、基础等级D ①符合题意;②符合文体要求;③思想健康,中心明确,内容充实;④结构完整,语句通顺;⑤书写规范,标点正确。 2、发展等级D ①深刻透彻 (如: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预感事物发展的趋向和结果); ③生动形象 (如:善于运用各种表达方式,形象丰满,细节生动,意境深远); ③有文采 (如:用词生动,词语丰富,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的手法,文句有意蕴); ④有创新 (如:构思精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材料新鲜,见解新颖,有个性特征)。 二、复习指导思想 近三年的高考作文命题均只考一篇大作文。特点是文体宽泛,题材宽泛,考生有话可说,而且这几年的高考作文题基本上得到了社会各界与国家教委的肯定。 那么,以后是否沿袭这种命题方式?我们不能肯定。我们只能根据考纲进行全面训练,以不变应万变才为上策。 1 关于小作文是否需要练习的问题。我们认为无需多加练习,理由有三: 一)、1999年考纲规定写作内容有"整篇文章"与"单项能力",结果并未考"单项能力",2000年只规定"能写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删除了"单项能力"的考查。估计高考命题组认为"单项能力"主要还是考的语言表达,可以在第五大题"语言表达"部分考查,而无需再考小作文。 二)、在考场上有限的时间内写两篇作文,不利考生写作能力的正常发挥,写两篇作文的结果,往往导致两篇作文的水平都不高,因而使考生的写作能力的评分趋于接近,拉不开分距,不利选才。 三)、即使考小作文,但我们相信,只要考生的记叙、描写、议论、说明等基本的表达方式能过关,能写好大作文,就不怕写不好小作文。只要考场上审准小作文题,按题意要求写,平时不多练习小作文,同样能拿高分。 2、关于要不要进行各种文体分类训练的问题。有人认为近年来淡化文体,因此高二教学和高三复习时不要进行分类训练,也不要进行文体模式训练。我们认为这种观念是错误的。理由有二: 一)、淡化文体,并不是说没有文体。考题要求是“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也就是说可以让考生发挥自己的长处,长于写记叙文的就写记叙文,长于写议论文的就写议论文。因此掌握各种文体的基本模式及创新形式,很有必要。 二)。学生进人高三时,写作能力差异很大,说有的学生的作文已达高考优秀作文水平,而有的只相当于、甚至于低于高一新生水平,绝非危言耸听。比如给学生一个话题,要他展开分析,把道理讲得透彻一点,如果议论文基本模式不掌握,恐怕很难写好这篇议论文。为了让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所以有必要进行一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