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绵阳中学史复习素材: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的形成和发展(一)

绵阳中学史复习素材: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的形成和发展(一)

绵阳中学史复习素材: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的形成和发展(一)
绵阳中学史复习素材: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的形成和发展(一)

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的形成和发展(一)

一、精耕细作传统农业形成发展过程及其阶段性

(1)中国农业起源与原始农业

中国农业有着悠久的历史。农业起源于没有文字记载的的远古时代,它发生于原始采集狩猎经济的母体之中。在我国的古史传说中有所谓“神农氏”。据说神农氏之前,人们吃的是爬虫走兽、果菜螺蚌,后来人口逐渐增加,食物不足,迫切需要开辟新的食物来源。神农氏为此遍尝百草,备历艰辛,多次中毒,又找到了解毒的办法,终于选择出可供人们食用的谷物。接着又观察天时地利,创制斧斤耒耜,教导人们种植谷物。于是农业出现了,医药也顺带产生了;同时人们还掌握了制陶和纺织的技术。这种传说是农业发生和确立的时代留下的史影。现代考古学为我们了解我国农业的起源和原始农业的状况提供了丰富的新资料。目前已经发现了成千上万的新石器时代原始农业的遗址,遍布在从岭南到漠北、从东海之滨到青藏高原的辽阔大地上,尤以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最为密集。著名的有距今七八千年的河南新郑裴李岗和河北武安磁山以种粟为主的农业聚落,距今七千年左右的浙江余姚河姆渡以种稻为主的农业聚落,以及稍后的陕西西安半坡遗址等。近年又在湖南澧县彭头山、道县玉蟾岩、江西万年仙人洞和吊桶岩等地发现距今上万年的栽培稻遗存。由此可见,我国农业起源可以追溯到距今一万年以前,到了距今七八千年,原始农业已经相当发达了。

从世界范围看,农业起源中心主要有3个:西亚、中南美洲和东亚。东亚起源中心主要就是中国。中国原始农业具有明显的特点。在种植业方面,很早就形成北方以粟黍为主、南方以水稻为主的格局,不同于西亚以种植小麦、大麦为主,也不同于中南美洲以种植马铃薯、倭瓜和玉米为主。中国的原始农具,如翻土用的手足并用的直插式的耒耜,收获用的掐割谷穗的石刀,也表现了不同于其他地区的特色。在畜养业方面,中国最早饲养的家畜是狗、猪、鸡和水牛,以后增至所谓“六畜”(马、牛、羊、猪、狗、鸡),不同于西亚很早就以饲养绵羊和山羊为主,更不同于中南美洲仅知道饲养羊驼。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作物和畜禽起源中心之一。我国大多数地区的原始农业是从采集渔猎经济中直接发生的,种植业处于核心地位,家畜饲养业作为副业存在,随着种植业的发展而发展,同时又以采集狩猎为生活资料的补充来源,形成农牧采猎并存的结构。这种结构导致比较稳定的定居生活,与定居农业相适应,猪一直是主要家畜,较早出现圈养与放

牧相结合的饲养方式;游牧部落的形成较晚。同时,我国又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缫丝的国家。总之,中国农业是独立起源、自成体系的。中华文明建立在自身农业发展的基础之上,一度流传的所谓“中华文明西来说”不符合历史实际。

从中国自身的范围看,农业也并非从一个中心起源向周围扩散,而是由若干源头发源汇合而成的。黄河流域的粟作农业,长江流域的稻作农业,各有不同的起源;华南地区的农业则可能是从种植薯芋类块根块茎作物开始的。即使同一作物区的农业也可能有不同的源头。在多中心起源的基础上,我国农业在其发展过程中,基于各地自然条件和社会传统的差异,经过分化和重组,逐步形成不同的农业类型。这些不同类型的农业文化成为不同民族集团形成的基础。中国古代农业,是由这些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类型的农业融汇而成,并在他们的相互交流和碰撞中向前发展的。这种现象,可以称之为“多元交汇”。

(2)中国精耕细作农业形成发展的诸阶段

农业可以划分为原始农业、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等不同的历史形态,它们是依次演进的。使用木石农具、砍伐农具占重要地位,刀耕火种,撂荒耕作制,是原始农业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的主要特点,它基本上与考古学上的新石器时代相始终。传统农业以使用畜力牵引或人力操作的金属工具为标志,生产技术建立在直观经验的基础上,而以铁犂牛耕为其典型形态。我国在公元前2000多年前的夏朝进入阶级社会,黄河流域也就逐步从原始农业过渡到传统农业。从那时起,我国农业逐步形成精耕细作的传统,以此为基本线索,可以把中国传统农业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夏、商、西周、春秋是精耕细作的萌芽期,黄河流域的沟洫农业是其主要标志。

这是中国历史上的青铜时代,青铜农具,尤其是开垦用的青铜钁和中耕用的钱(青铜铲)和镈(青铜锄)逐步应用于农业生产,但仍大量使用各种木石骨蚌农具,尤其是木质耒耜仍然是主要耕播工具。人们较大规模地在河流两岸的低平地区开垦耕地,为了防洪排涝建立起农田沟洫体系,与此相联系,垄作、条播、中耕技术出现并获得发展,选种、治虫、灌溉等技术亦巳萌芽,休闲制逐步取代了撂荒制。为了掌握农时,人们除了继续广泛利用物候知识外,又创造了天文历。使用耒耜挖掘沟洫导致两人协作的耦耕成为普遍的劳动方式,沟洫和与之相联系的田间道路把农田区分为等积的方块,为井田制的实行提供了重要的基础。耒耜、耦耕和井田制三位一体,成为中国上古农业的重要

特点,也是中国上古文明的重要特点。不过,这一时期农田的垦辟仍然有限,耕地主要集中在各自孤立的城邑的周围,稍远一点就是荒野,可以充作牧场,所以畜牧业有较大发展地盘。未经垦辟的山林川泽还很多,从而成了这一时期特有的以保护利用山林川泽天然资源为内容的生产部门——虞衡。人工养鱼和人工植树发生了,还出现了园圃的萌芽和开始饲养水禽(鸭、鹅)。这一时期,我国北部、西部和东部某些地方出现了游牧部落,最先强大起来的是被称之为西戎的游牧或半游牧部落群,他们由甘青地区向中原进逼,迫使周王室从镐(今陕西西安西南)迁到洛邑(今河南洛阳),形成“华夷杂处”,即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错杂并存的局面。总的说来,这一阶段的农业虽然还保留了它所由脱胎的原始农业的某些痕迹,但无论工具、技术、生产结构和布局都有很大进步和变化,精耕细作技术已在某些生产环节出现。

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是精耕细作技术成型期,主要标志是北方旱地精耕细作体系的形成和成熟。

我国大约从春秋中期开始步入铁器时代,奴隶社会也逐步过渡到封建社会,并在秦汉时期形成中央集权制的统一帝国。全国经济重心在黄河流域中下游。铁农具的普及和牛耕的推广引起生产力的飞跃,犂、耙、耱、耧车、石转磨、翻车、扬车等新式农具纷纷出现,黄河流域获得全面开发,大型农田灌溉工程相继兴建。铁器的普及使精耕细作技术的发展获得新的坚实的基础。连种制逐步取代了休闲制,并在这基础上形成灵活多样的轮作倒茬方式。以防旱保墒为中心,形成了耕—耙—耱—压—锄相结合的旱地耕作体系。施肥改土受到了重视。传统的品种选育技术臻于成熟。农业生物技术也有较大发展。中国传统历法特有的二十四节气形成,传统指时体系趋于完善。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园艺作物、林业、畜牧、蚕桑、渔业等均获得全方位发展。北方草原骑马民族崛起,进入中原的“戎狄”却融合于农耕民族,形成了大体以长城为分界的农区与牧区分立对峙的格局。在分裂时期的魏晋南北朝,北中国农业生产由于长期战乱受到破坏,南方的开发却由于中原人口的大量南移进入新的阶段,精耕细作传统没有中断,各地区各民族农业文化的交流在特殊条件下加速进行。作为丰富的农业实践经验的总结,这一时期先后出现了《吕氏春秋·任地》等3篇以及《氾胜之书》、《齐民要术》等杰出农学著作。

隋、唐、宋、辽、金、元是精耕细作的扩展期,主要标志是南方水田精耕细作技术体系的形成和成熟。

建立在南方农业对北方农业历史性超越基础上的全国经济重心的南移,是中国封建时代经济史上的一件大事,它肇始于魏晋南北朝,唐代是重要转折,至宋代进一步完成。“灌钢”技术的流行提高了铁农具的质量,江东犂(曲辕犂)的出现标志着中国传统犂臻于完善,水田耕作农具、灌溉农具等均有很大发展。在这基础上,水田耕作形成耕—耙—耖—耘—耥相结合的体系。这一时期南方小型水利工程星罗棋布,太湖流域的塘埔圩田则形成体系,梯田、架田、涂田等新的土地利用方式逐步发展起来。复种虽然在这以前巳零星地出现,但直到宋代才有了较大的发展,其标志是南方(主要是长江下游)水稻和麦类等“春稼”水旱轮作一年两熟制度的初步推广。通过施肥来补充和改善土壤肥力也被进一步强调。农作物品种、尤其是水稻品种更加丰富。农业生产结构也发生了重大变化。水稻跃居粮食作物首位,小麦也超过粟而跃居次席,苎麻地位上升,棉花传人长江流域。茶树、甘蔗等经济作物也有发展。传统农区和半农半牧区的大牲畜饲养业由极盛而渐衰,但猪、羊、家禽饲养仍有发展,耕牛继续受重视,养鱼业有新的发展。这一时期农业科技发展的新成就、新经验也得到了总结,陈旉《农书》和王桢《农书》、《农桑辑要》是其代表作。

明清是精耕细作深入发展期,主要特点是适应人口激增、耕地吃紧的情况,土地利用的广度和深度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由于封建地主制的自我调整,明淸封建经济继续有所发展,并孕育着微弱的资本主义萌芽。国家统一、社会空前稳定、精耕细作技术的推广等因素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为人口的增长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而人口的空前增长又导致了全国性的耕地紧缺,以至在粮食单产和总产提高的同时,每人平均占有粮食数量却呈下降趋势。为了解决民食问题,人们一方面千方百计开辟新的耕地,另一方面致力于增加复种指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更充分地利用现有农用地。内地荒僻山区、沿江沿海滩涂、边疆传统牧区和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成为主要垦殖对象。传统农牧分区的格局发生了重要变化。在耕地面积有了较大增长的同时,也造成了对森林资源和水资源的破坏,加剧了水旱灾害。本时期江南地区的稻麦两熟制巳占主导地位,双季稻的栽培由华南扩展到华中,南方部分地区还出现了三季稻栽培。在北方,两年三熟制或三年四熟制已基本定型。为了适应这些复杂的、多层次的种植制度,品种种类、栽培管理、肥料的积制和施用等技术均有发展。低产田改良技术有新创造。在江浙和广东某些商品经济发达地区,出现陆地和水面综合利用,农—桑—鱼—畜紧密结合的基塘生产方式,形成高效的农业生态系统。但农业工

具却甚少改进。原产美洲的玉米、甘薯、马铃薯等高产作物的引进和推广,为我国人民征服贫瘠山区和高寒山区,扩大适耕范围,缓解民食问题做出重大贡献。棉花在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的推广,引起了衣着原料划时代的变革。花生和烟草是新引进的两种经济作物。甘蔗、茶叶、染料、蔬菜、果树、蚕桑、养鱼等生产均有发展。出现了一些经济作物集中产区和商品粮基地。若干地区间形成了某种分工和依存关系。这一时期,总结农业生产技术的农书很多,大型综合性农书以《农政全书》、《授时通考》为代表,地方性农书如《补农书》、《知本提纲》等具有很高价值,代表了中国传统农业科学技术的最高水平

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实验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三10月月考数学(理)试题及答案

绵阳南山中学实验学校高2018级10月月考 数学(理工类)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已知集合{}12A x x =-<,()0,2B =,则A B =( ) A. {}04x x << B. {}22x x -<< C. { }02x x << D. {}13x x << 2. 已知等差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n S ,若1476a a a ++=,则7S =( ) A. 7 B. 10 C. 14 D. 21 3. 已知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1,设AB a =,BC b =,AC c =,则a b c -+等于( ) A. 0 B. C. 2 D. 4. 设sin 2sin 0αα-=,,02πα??∈- ???,则tan2α的值是( ) A B. C. 3 D. 3- 5. 南宋数学家杨辉在《详解九章算法》和《算法通变本末》中,提出了一些新的垛积公式,所讨论的高阶等差数列与一般等差数列不同,前后两项之差并不相等,但是逐项差数之差或者高次差成等差数列.对这类高阶等差数列的研究,在杨辉之后一般称为“垛积术”.现有高阶等差数列,其前7项分别为1,5,11,21,37,6l ,95,则该数列的第8项为( ) A. 99 B. 131 C. 139 D. 141 6. 设函数3,0()21,0x a x f x x x ?-≤=?+>?,若函数()f x 有最小值,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 A. [2,)+∞ B. (1,2] C. (,2)-∞ D. (,2]-∞ 7. 已知1 23a = ,b log =92c log =,则,,a b c 的大小关系为( ) A. a b c >> B. .a c b >> C. .b a c >> D. .c b a >> .

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方式的形成

导入:【中国吃文化】谋生叫糊口,岗位叫饭碗,受雇叫混饭,花积蓄叫吃老本,混得好叫吃得开,受人欢迎叫吃香,受人照顾叫吃小灶,不顾他人叫吃独食,受到伤害叫吃亏,沾女人便宜叫吃豆腐,女人漂亮叫秀色可餐,女人嫉妒叫吃醋。靠女人养活自己的男人叫吃软饭,靠女人出卖色相养活自己的叫吃拖鞋饭,开车遇到红灯,叫吃路灯,这是大家一见面就问"你吃了吗?"的缘故。所以啊,我们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一种泛食主义。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的重点内容就与如何解决中国人的吃饭问题密切相关。 一、原始农业的产生 (由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可以依据已有的历史知识,能够在脑海中或是用语言描述 出原始社会人类日常生活的片段景象。) 师:在原始社会,女子负责采集食物,男子负责打猎获取食物。相对来说,女子获取食物比较可靠,而男子的职业就很危险,好的时候是去猎取食物,不好的时候就成为了猎物的食物。原始人类获得食物的主要方式是狩猎和采集.为了生存男子一帮哄去围杀猎物,咋呼吓唬,使受惊的野兽落入陷阱或者用简单的工具杀死,女性主要从事采集活动,采集一些植物的果实、茎、叶等,例如白菜、芥菜、花生等.在长期的采集活动中,人们逐渐发现有些植物一岁一枯荣的现象,为了获得稳定的食物来源,人类开始慢慢学会种植它们. 原始农业是从采集经济向种植经济发展而来的,狩猎→家畜饲养业 教材告诉我们中国农业的始祖是神农氏(学生多数知道的是神农尝百草) 那么我国原始农业主要分布在什么地方? 学生: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形成了南北不同特色的农耕格局,其中,北方以半坡遗址为代表,主要种植粟麦,南方以河姆渡遗址为代表,主要种植水稻。 教师设问:请同学们想一想,为什么会形成南稻北粟这种农耕格局?从中我们可以得出什么启示? 教师总结:北方以旱地为主,适合种植不需要太多水的旱作农作物粟麦,南方多水田,因此适合种植需要大量水来灌溉的水稻。由此我们可以知道经济的发展与地理条件密切相关,“南稻北麦”是中国农作物种植结构的显著特征。这也形成了北方面食、南方米食的不同风俗。 识记 我国农耕经济最早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形成规模.它们在发展的初期就已显露出地域差别---南稻北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粟和水稻的国家之一. (师)去掉神话的外衣,结合北京人的考古发现,真实的历史就在我们面前了:在原始社会,在长期的生产活动中,先民们对各种野生植物的用途和栽培方法积累了大量经验,逐.渐. 发展出了种植业.随着原始农业的出现,家畜饲养业也由原始的狩猎活动发展起来。有时候人们打猎时收获比较多,一下子吃不完,就把一些活着的动物驯养起来,这就成为家畜饲养业的起源 北京人:1929年首先由中国古人类学家在北京西南周口 店龙骨山山洞里发现,距今约70万年,是世界科学史 上公认的重大事件.北京人和现代人相比额骨低平,明 显后倾,眉骨粗壮,向前突出,面部较短.北京人的脑 容量为1088ml ,现代人平均为1400ml 。北京人就生活 在采集经济下,这是他们获取食物的主要方式.我们不 妨来设想一下北京人日常生活的情景. 古之人皆食禽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耕。 ——《白虎通》

绵阳中学史复习素材: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的形成和发展(一)

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的形成和发展(一) 一、精耕细作传统农业形成发展过程及其阶段性 (1)中国农业起源与原始农业 中国农业有着悠久的历史。农业起源于没有文字记载的的远古时代,它发生于原始采集狩猎经济的母体之中。在我国的古史传说中有所谓“神农氏”。据说神农氏之前,人们吃的是爬虫走兽、果菜螺蚌,后来人口逐渐增加,食物不足,迫切需要开辟新的食物来源。神农氏为此遍尝百草,备历艰辛,多次中毒,又找到了解毒的办法,终于选择出可供人们食用的谷物。接着又观察天时地利,创制斧斤耒耜,教导人们种植谷物。于是农业出现了,医药也顺带产生了;同时人们还掌握了制陶和纺织的技术。这种传说是农业发生和确立的时代留下的史影。现代考古学为我们了解我国农业的起源和原始农业的状况提供了丰富的新资料。目前已经发现了成千上万的新石器时代原始农业的遗址,遍布在从岭南到漠北、从东海之滨到青藏高原的辽阔大地上,尤以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最为密集。著名的有距今七八千年的河南新郑裴李岗和河北武安磁山以种粟为主的农业聚落,距今七千年左右的浙江余姚河姆渡以种稻为主的农业聚落,以及稍后的陕西西安半坡遗址等。近年又在湖南澧县彭头山、道县玉蟾岩、江西万年仙人洞和吊桶岩等地发现距今上万年的栽培稻遗存。由此可见,我国农业起源可以追溯到距今一万年以前,到了距今七八千年,原始农业已经相当发达了。 从世界范围看,农业起源中心主要有3个:西亚、中南美洲和东亚。东亚起源中心主要就是中国。中国原始农业具有明显的特点。在种植业方面,很早就形成北方以粟黍为主、南方以水稻为主的格局,不同于西亚以种植小麦、大麦为主,也不同于中南美洲以种植马铃薯、倭瓜和玉米为主。中国的原始农具,如翻土用的手足并用的直插式的耒耜,收获用的掐割谷穗的石刀,也表现了不同于其他地区的特色。在畜养业方面,中国最早饲养的家畜是狗、猪、鸡和水牛,以后增至所谓“六畜”(马、牛、羊、猪、狗、鸡),不同于西亚很早就以饲养绵羊和山羊为主,更不同于中南美洲仅知道饲养羊驼。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作物和畜禽起源中心之一。我国大多数地区的原始农业是从采集渔猎经济中直接发生的,种植业处于核心地位,家畜饲养业作为副业存在,随着种植业的发展而发展,同时又以采集狩猎为生活资料的补充来源,形成农牧采猎并存的结构。这种结构导致比较稳定的定居生活,与定居农业相适应,猪一直是主要家畜,较早出现圈养与放

四川省绵阳市绵阳中学2013年初中数学自主招生试题

四川省绵阳市绵阳中学2013年自主招生数学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个小题,每个4分,共48分,将所选答案填涂在机读卡上) 1、下列因式分解中,结果正确的是( ) A.2322()x y y y x y -=- B.424(2)(2)(2)x x x x -=+-+ C.21 1(1)x x x x x --=-- D.21(2)(1)(3)a a a --=-- 2、“已知二次函数2y ax bx c =++的图像如图所示,试判断a b c ++与 0的大小.”一同学是这样回答的:“由图像可知:当1x =时0y <, 所以0a b c ++<.”他这种说明问题的方式体现的数学思想方法叫 做( ) A.换元法 B.配方法 C.数形结合法 D.分类讨论法 3、已知实数x 满足22114x x x x ++-=,则1 x x 的值是( ) A.-2 B.1 C.-1或2 D.-2或1 4、若直线21y x =-与反比例函数k y x =的图像交于点(2,)P a ,则反比例函数k y x =的图像还必过点( ) A. (-1,6) B.(1,-6) C.(-2,-3) D.(2,12) 5、现规定一种新的运算:“*”:*()m n m n m n -=+,那么51 *22 =( ) A. 5 4 B.5 C.3 D.9 6、一副三角板,如图所示叠放在一起,则AOB COD ∠+∠=( ) A.180° B.150° C.160° D.170° 7、某中学对2005年、2006年、2007年该校住校人数统计时发现,2006年比2005年增加20%,2007年比2006年减少20%,那么2007年比2005年( ) A.不增不减 B.增加4% C.减少4% D.减少2% 8、一半径为8的圆中,圆心角θ为锐角,且3 θ=,则角θ所对的弦长等于( ) A.8 B.10 C.82 D.16 9、一支长为13cm 的金属筷子(粗细忽略不计),放入一个长、宽、高分别是4cm 、3cm 、16cm 的长方体水槽中,那么水槽至少要放进( )深的水才能完全淹没筷子。 A.13cm B.410cm C.12cm D.153cm

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2020届高三语文考试

2020年8月 绵阳南山中学高2020级第五学期零诊考试试题 语文 命题人:高2020级语文组审题人:赵中举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请将1~6小题、12~14小题答在机读卡上,其余小题答在答卷上。考试结束后,将机读卡和答卷一并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甲骨文的“王”字基本上可以分为两种 形式,一种上面不加一横,董作宾称之为“不戴帽子的王”(图1~3),见于武丁卜辞和武乙、文丁卜辞,另一种上面有一横,为“戴帽子的王”(图4~6),行用于其他各时期。孙诒让《契文举例》所依据的刘鹗《铁云藏龟》以武丁卜辞最多,其中的“王”字,孙诒让释为“立”,卜辞无法通读。到罗振玉的《殷墟书契考释》才释出此字。罗振玉首先把《说文解字》所收的古文和金文进行对比,释出“戴帽子的”是“王”字;接着指出,其异体作省其上画的形式,“亦‘王’字”,“且据所载诸文观之,无不谐也。” “王”字释出来了,使一大批卜辞可以读通,也证实了这是殷王室的遗物。但是这个字的构成一直困扰着古文学家们。有的说,此字像一个顶天立地的大人,所以是“王”;也有人说下面像火,火盛像王德,故以为“王”。如此等等,其说不一。直到1936年,吴其昌根据青铜器丰王斧的铭文和器形,并列举甲骨文、金文很多“王”字的写法,第一次提出“王字之本义,斧也”,才解决了这一问题。 从字形看,“王”字是横置的斧钺的象形。从甲骨文、金文(图7~9)的写法中还可以看出,最下一笔的初形不是平宜的“一”,而是具有孤刃之形,上端的一横或两横像柄或多属斧钺或多属斧钺阑。“王”字像斧钺之形是因为“王”这个称号是从氏族社会的军事首领演化来的,国家出现以后,才成为最高统治者的专名。而斧钺正是军事统率权的象征,在原始社会晚期的军事首领墓葬中,曾掘出随葬的玉钺、石钺,其遗风一直延续到夏、商、周三代,

如何处理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的发展问题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8.这些孩子都很活泼与好动,即便吃饭时也都不太老实,不少人抱着陶碗从自家出来,凑到了一起。 9.石村周围草木丰茂,猛兽众多,可守着大山,村人的食物相对来说却算不上丰盛,只是一些粗麦饼、野果以及孩子们碗中少量的肉食。 一、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的定义: 农业,作为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最古老的基本产业。延续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了。农业的发展状况,常常被认为与整个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有密切关系。农产品供给不足的问题,至今依然使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和落后地区感到困扰,很多经济学家都曾为研究这个问题花了极大的精力。一般的看法是,农业生产的发展有这样一个界线,即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已经达到可以用较少的农业劳动者从事生产,就能提供比过去多得多的农产品,不仅充分满足国内全社会粮食消费之外的需求,还可以大批出口国外。这就是除满足生产者自身消费的之外所谓“剩余农产品”问题,人们总是把它作为社会经济向高级阶段发展的条件和标志。但是,迄今为止,只有少数发达国家通过把现代科学技术大规模地应用到农业生产领域,达到了这个目标。我们就把这种较高水平的农业生产称之为“现代农业”。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农业则仍然处于这个发展界线之下,甚至仍然沿袭着古老的农业生产方式,仅大量人口被滞留在农业领域从事着以手工操作为主的简单劳动,而且向社会提供的“剩余农产品”还十分有限,我们就把它称之为“传统农业”。 二、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的划分标准: 对于“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的划分,本来是以农业生产过程中生产技术手段应用的水平、程度和范围来确定的。凡是大量应用现代先进的科学技术,使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并有较发达的社会经济环境和其他高技术配套产业的密切配合,这就是现代农业;如果继续使用常规的生产技术手段,主要还是人畜耕作、人工收种、人背马驮、靠天吃饭等,则是传统农业。有时,虽部分采用了一些现代技术或实用技术,包括使用一些农业机械、水利设施、化肥农药等,但它并未使以手工劳动为主的局面改变,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还很有限,大量劳动力仍被束缚在土地上,还是自己生产自己消费,那就仍然属于“传统农业”的范畴。 三、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的过程: 显然,要实现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过渡,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经济发展问 1.“噢,居然有土龙肉,给我一块!” 2.老人们都笑了,自巨石上起身。而那些身材健壮如虎的成年人则是一阵笑骂,数落着自己的孩子,拎着骨棒与阔剑也快步向自家中走去。

绵阳中学英才学校四初一年级数学试题

13 绵阳中学英才学校四初一年级数学试题 (6月4日——6月12日) 一、填空题. 1、20040625读作( ),省略万后面的尾数是( )万 ; 一个数由5个十和4个十分之一组成,这个数写作( );九亿五千万零三十,写作( ),把它改写成以亿作单位的数是( )。 2、41 写成小数是( ),写成百分数是( ); 14 1的分数单位是( ),它含有( )个这样的单位. 3、6千克60克=( )克=( )千克. 9.08 千米=( )千米( )米 4.08立方米=( )立方分米=( )立方厘米。 3小时40分=( )小时 4、把4 3:0.125化成最简整数比是( ),比值是( ). 5、)(5640)(87== 2 :5=15 ) (=( )% )%(12:)()(1275.0==÷= 6、43的52是( ) ( )的64是24吨 比15吨多5 1是( )吨。 7、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 )个面,( )条棱,8个顶点. 8、六年级六班有男生40名,女生10名,男生是女生的( )倍,女生是男生的( )%. 9、用0、2、5、8、9这五个数组成两个五位数,最大的数是( ),最小的数是( ).

10.0.8的倒数是()。 11.在比例中,两个外项的积一定,两个两内项成()比例。 12.当x=0.5时,4x+3的值是()。当x =()时,4x + 3=7。13.一个圆锥体底面积周长是12.56厘米,体积是37.68立方厘米,圆锥体的底面积是()平方厘米,高是()厘米。 14.100克的糖溶在水里,制成的糖水含糠率为12.56。如果再加200克水,这时糖与糖水最简单的整数比是()。 15. 如图,长方形的面积是20平方厘米,如果在这个长方形中画一人最大半圆,这个半圆珠笔的面积是()平方厘米。 16、一幅地图,图上20厘米表示实际距离8千米。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 2的比值是()。如果前项乘以3,要使比值不变,后项应该17、6: 3 ()。 18、每台电视机的价格一定,购买电视机的台数和总钱数成()比例。 19、一个圆锥体的体积是7.35立方米,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体积是()。 20、栽杨树苗500棵,成活了460棵。栽种的成活率是()。 21、看表填数。某电机生产厂去年产量如下表: 13

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2018年初升高自主招生考试化学试卷(含答案)

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实验学校) 2018年初升高自主招生考试化学试卷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满分80分。考试时间50分钟。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用钢笔或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并核对相关信息是否一致。 2. 选择题使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非选择题用钢笔或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在答题卡的对应位置。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3.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和试卷、草稿纸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S 32 Cl 35.5 Na 23 Mg 24 K 39 Fe 56 Cu 64 Ag 108 第Ⅰ卷(选择题,共27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7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化学在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葡萄糖酸锌(C12H22O14Zn)中含有的微量元素是锌 B.骨头汤中含有钙元素,青少年可经常食用以防患佝偻病 C.研制、生产可降解塑料的主要目的是扩大塑料的适用范围 D.“地沟油”经加工处理后,可用于生产肥皂和飞机航空煤油 2. 燃放烟花爆竹时主要反应为S + 2KNO3 + 3C==X + N2↑ + 3CO2↑,同时还产生一种具有刺 激性气味的气体Y污染空气,该气体由两种元素组成,其质量比为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上述反应前后有两种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 B.上述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属物质类别有4类 C. X、Y的化学式依次是K2S、NO2 D. X、Y的化学式依次是K2S、SO2 3.下列实验操作正确且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对发展现代农业的认识

对发展现代农业的认识 中国作为一个传统农业大国,对于农业的发展已经有了上千年的历史;同时,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农业产业的发展状况在世界上仍处于一个相对落后的水平,目前我国已基本完成了工业化进程,工业化发展达到实现工业反哺农业的水平。在此基础上,发展现代农业已成为继续发展我国农业产业,实现农业现代化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方式和途径。为看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农业现代化,首先应该正确认识现代农业的含义,才能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去运用和发展它。 一、现代农业的内容 现代农业是指以物质和能量的开放式循环为特征,以现代科技为支撑,在家庭承包的基础上,市场化运行、产业化经营、科学化管理、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农业。与传统农业相比,现代农业具有四大特点:一是突破了传统农业仅仅或主要从事初级农产品原料生产的局限性,实现了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生产,使得农工商的结合更加紧密;二是突破了传统农业远离城市或城乡界限明显的局限性,实现了城乡经济社会一元化发展,有利于城乡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组合;三是突破了传统农业部门分割、管理交叉、服务落后的局限性,实现了按照市场经济体制和农村生产力发展要求;四是突破了传统农业封闭低效、自给半自给的局限性,发挥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实现了农产品优势区域布局、农产品贸易国内外流通。 二、发展现代农业的意义 中国是一个人多地少的国家,人均耕地面积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40%,而且中低产田占到耕地总面积的2/3以上。中国的农村经济发展相对落后,接受过系统职业技术教育的农民不足总数的5%,农业劳动生产率仅相当于国内第二产业劳动生产率的1/8,仅相当于国内第三产业的1/4。中国农业不仅要解决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还需要满足不断增加的工业原料的需求。据统计部门估算,中国粮食需求每年增长40亿-50亿千克,而土地资源的约束必将更加突出。与此同时,中国农业还承担着实现农民增收、确保食品安全、维护生态

四川省绵阳中学(实验学校)2017年自主招生数学试卷

绵阳中学(实验学校)高2017级综合素质测评 数 学 测 试 卷 注意事项: 1. 测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 2.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测试证号、考试科目准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3. 选择题只能答在答题卡上。每个选择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 4. 填空题和计算题必须答在答题卷上; 5. 测试结束时,将试题卷、答题卡和草稿纸一并交回。 第I 卷 一、选择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将所选答案填在机读卡上) 1、在3.14, 7 22, 8 ,3 64 , 3 π , 60 sin 这6个数中,无理数的个数是( ) A. 1 B. 2 C. 3 D. 4 2、如图是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则这个几何体的侧面积是( ) A. 2 18cm B. 2 20cm C. 2 3218cm + D.2 3418cm + 3、当10<

绵阳南山中学2019年秋季高2018级半期考试物理考题

2019年11月 绵阳南山中学2019年秋季高2018级半期考试 物理试题 本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其中试题卷由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组成,共8页;答题卡共2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清楚,同时用2B铅笔将考号准确填涂在“准考证号”栏目内。 2.选择题使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非选择题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在答题卡的对应框内,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收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54分) 一、本大题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1.关于电场力和电场强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场强度的方向总是跟电场力的方向一致 B.电场强度的大小总是与电场力的大小成正比 C.正电荷受到的电场力的方向跟电场强度的方向一致 D.电荷在某点受到的电场力越大,该点的电场强度越大 2.图中的甲、乙两个电路,都是由一个灵敏电流计G和一个变阻器R组成,它们之中一个是测电压的电压表,另一个是测电流的电流表,那么以下结论中正确的是( ) A. 甲表是电流表,R增大时量程增大 B. 甲表是电流表,R增大时量程减小 C. 乙表是电压表,R增大时量程减小 D. 上述说法都不对 3.关于电源电动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同一电源接入不同的电路电动势会发生改变 B. 电源电动势就是接入电源两极间的电压表测量的电压 C. 电源电动势是表征电源把其它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本领的物理量,与是否接外电路无关 D. 电源电动势与电势差是一回事 4.用伏安法测电阻时,若不知Rx 的大概值,为了选择正确的电路以减小误差,可以用图所示的方法判断( ) A .若安培表的示数有显著变化,K 应接a B .若安培表的示数有显著变化,K 应接b C .若伏特表示数变化的差值大于安培表示数变化的差值,K 应接a D .若伏特表示数有显著变化,K 应接b 5.如图所示,平行板电容器与电动势为E 的直流电源(内阻不计)连接,下极板接地.一 带电油滴位于电容器中的P 点且恰好处于平衡状态.现将平行板电容器的上极板竖直向上 移动一小段距离( ) A .P 点的电势将降低 B .带电油滴将沿竖直方向向上运动 C .带电油滴的电势能将减少 D .若电容器的电容减小,则极板带电量将增大 6.在某静电场中P 点放一个带负电的检验电荷q ,它所受的电场力为F ,则关于P 点的电场强度E ,正确的说法是( ) A .E=F/q ,方向与F 相同 B .若取走q ,P 点的电场强度E=0 C .若在P 点放一个2q 的检验电荷,则P 点的电场强度将变为原来的2倍 D . E 的大小与检验电荷无关 7.一负电荷从电场中A 点由静止释放,只受电场力作用,沿电场线运动到B 点,它运动的 速度一时间图象如图甲所示.则A 、B 两点所在区域的电场线分布情况可能是图乙中的( ) t C D B A 乙

第1课精耕细作生产模式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第1课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 【学习目标】 识记古代中国生产工具和水利设施兴修的基本史实。 理解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重点难点】 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B案【课前自主预习】 【使用说明】上课前预习标记课本并写出提示语,填写学案空白处,并记住以下问题: 1、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2、生产工具和水利设施兴修的基本史实。

1. “金猪去,玉鼠至,贺岁夜无眠;举樽,对玉阙,瑞雪似舞翩;家为天,人如仙,快乐走人间;众亲朋,阖家欢,新春福禄全!”这是2008年春节流行的祝福短信,其中的“猪”“鼠”与农历纪年相配,这源自( ) A. 中国古代神话传说 B. 中国古代的农业文明 C. 中国原始的图腾崇拜 D. 中国原始的自然崇拜 2. 下列生产工具中出现于唐朝时期的是( ) ①筒车 ②二牛抬杠犁 ③翻车 ④曲辕犁 A. ①②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②③④ 3. 2008年南方雪灾给人们造成巨大损失,而历史上农民因地制宜,将融雪变害为宝的工程是( ) A. 坎儿井 B. 芍陂 C. 郑国渠 D. 漕渠 4.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反映了古代中国经济的生产方式是( ) A. 简单协作 B. 小农经济 C. 庄园经济 D. 商品经济 【疑惑问题】 C 案【课堂合作探究】 【使用说明】利用C 案,课堂上深化对学习目标的落实,并利用创设的情景和问题将课本相应知识活化。 中国是世界农业发源地,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先民创造了辉煌的农业文明。某博物馆拟举办“中国古代农业文明”主题展览,邀请中学生参与展览的筹备工作。 展览一:辉煌灿烂的农业成就 请你就作物培植、农具改进各列举两项具有代表性的成就充实展览内容。 展览二:男耕女织的经营方式 材料一:

历史概念精耕细作试题知识讲解

历史概念精耕细作试 题

精耕细作 精耕细作农业是对中国传统农业精华的一种概括,指的是传统农业的一个综合技术体系。精耕细作是中国小农经济的特点,在限定的田地里对庄稼作物的精心耕植,也就使得作物的产量增加,也是在这种模式之下,中国的农业技术在古代也一直处于世界的领先水平。 这个概念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农业工具,二是耕作技术,三是水利技术。 萌芽于夏商周时期,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是技术成形期,隋唐宋辽金元是精耕细作的扩展期,明清是深入发展期。 1.《汉书·食货志》认为,“治田勤谨则亩益三斗。”东汉王充提出了“勉致人工,以助地力”。南宋陈旁认为,对待不同土壤只要对症下药,可使土地更加精熟肥美,这反映了古代农业 A.需要大量劳力 B.适时增加肥力C.提倡精耕细作 D.善于积累经验 2.“权耙扫帚扬场掀,碌碡簸箕使牛鞭;筛子抬筐麻袋囤,胶轮条筐和车绊……锄镰锨镢样样有,各种农具要健全。”该农谣反映出古代农耕经济怎样的特点 A.自给自足B.精耕细作 C.男耕女织 D.家庭经营 3.战国《吕氏春秋?任地》载:“上田弃亩(垄),下田弃圳(沟);五耕五耨,必审以尽;其深殖之度,阴土必得,大草不生,又无螟蜮(虫类);今兹美禾,来兹美麦。”材料表明这一时期 A.铁犁牛耕成为主要耕作方式B.农业生产已经懂得精耕细作 C.水利灌溉推动农业迅速发展D.私有制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 4.“耒”是传说中神农发明的农具,人们约定俗成地将“耒”作为与农具有关的字的部首。常见的有“耕”(用犁松土)、“耘”(田地除草)、“耦”(两人或两牛并耕)、“耧”(播种工具)等等。通过这些汉字可以了解古代中国的 A.重农抑商政策 B.农业生产技术 C.土地私有制度 D.农业管理方式 5.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小农经济的形成时期。下面关于小农经济形成的最主要因素是A. 精耕细作技术的形成 B.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 C. 铁犁牛耕的出现及普及 D.原始氏族公社土地所有制的形成 6.战国《吕氏春秋?任地》载:“上田弃亩(垄),下田弃甽(沟);五耕五耨,必审以尽;其深殖之度,阴土必得,大草不生,又无螟蜮(虫类);今兹美禾,来兹美麦。”材料表明这一时期 A.铁犁牛耕成为主要耕作方式 B.农业生产已经懂得精耕细作 C.水利灌溉推动农业迅速发展 D.私有制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 7.《荀子·富国》认为“今是土之生五谷也,人善治之,则亩益数盆,一岁而再获之。”这反映了古代中国农业生产的特点是 A.男耕女织B.精耕细作C.铁犁牛耕 D.自给自足

2020年绵阳中学自主招生数学试题

2020年绵阳中学自主招生数学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个小题,每个4分,共48分,将所选答案填涂在机读卡上〕 1、以下因式分解中,结果正确的选项是〔 〕 A.2322()x y y y x y -=- B.424(2)(2)(2)x x x x -=+-+ C.21 1(1)x x x x x --=-- D.21(2)(1)(3)a a a --=-- 2、〝二次函数2y ax bx c =++的图像如下图,试判定a b c ++与 0的大小.〞一同学是如此回答的:〝由图像可知:当1x =时0y <, 因此0a b c ++<.〞他这种讲明咨询题的方式表达的数学思想方法叫 做〔 〕 A.换元法 B.配方法 C.数形结合法 D.分类讨论法 3、实数x 满足22114x x x x ++-=,那么1 4x - 的值是〔 〕 A.-2 B.1 C.-1或2 D.-2或1 4、假设直线21y x =-与反比例函数k y x =的图像交于点(2,)P a ,那么反比例函数k y x =的图像还必过点〔 〕 A. (-1,6) B.(1,-6) C.(-2,-3) D.(2,12) 5、现规定一种新的运算:〝*〞:*()m n m n m n -=+,那么51 *22 =〔 〕 A. 5 4 B.5 C.3 D.9 6、一副三角板,如下图叠放在一起,那么AOB COD ∠+∠=〔 〕 A.180° B.150° C.160° D.170° 7、某中学对2005年、2006年、2007年该校住校人数统计时发觉,2006年比2005年增加20%,2007年比2006年减少20%,那么2007年比2005年〔 〕 A.不增不减 B.增加4% C.减少4% D.减少2% 8、一半径为8的圆中,圆心角θ为锐角,且3 θ=,那么角θ所对的弦长等于〔 〕 A.8 B.10 C.82 D.16 9、一支长为13cm 的金属筷子〔粗细忽略不计〕,放入一个长、宽、高分不是4cm 、3cm 、16cm 的长方体水槽中,那么水槽至少要放进〔 〕深的水才能完全埋住筷子。

(完整版)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

第1课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 第1课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 【课程标准】 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课标解读】 应掌握农业的起源、生产工具的改进、水利设施的完善、灌溉工具的改进、耕作方式的演变。 【考试大纲】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知识梳理】 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 一、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1.种植业: ①起源:原始农业是从经济向经济发展而来的。 ②格局:中国农耕经济最早在和形成规模,北方以旱地的生产为主,南方以水田生产为代表,形成格局。 原因:气候不同 启示:地理条件与经济的发展联系密切,人与自然应协调发展。2.家畜饲养业: ①五谷:黍、稷、麦、稻、菽或黍、稷、麦、稻、麻 ②六畜:中国古代农民饲养的家畜主要有。 请思考1:我国古代形成了怎样的农业格局?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二、借用牛耕和不断改良生产工具、生产技术,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 1.生产工具的进步:

①农具材质的更新: 原始社会、商周时期:原始社会的耕作形式是,主要劳动工具是 ;商周文明时代,主要农业生产工具是。 春秋战国时期开始:铁农具使用 ②耕作工具的发展: 西汉中期:发明了,推动了牛耕的推广。 唐代:在长江下游出现(又叫)。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 ③灌溉工具的发展 重要的灌溉工具有曹魏时期马钧发明的和唐代的。 2.生产技术的进步: ①农用动力的变革: 借用牛力耕田也是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之一。,牛耕开始出现,是我国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 ②水利设施的逐渐完善: 原因:a.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 b.社会生产力的提高推动了水利事业的发展 c.水利施工技术的提高 概况: a.内地:原始社会;春秋时期的;战国时期的; 西汉的;东汉治黄。 b. 边疆:西汉时期,在西域出现地方特色工程。 三、“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 1.千耦其耘 ①原因:商周时期,由于生产力不够发达,农具大多原始而粗糙,只能靠奴隶的集体劳动。 ②特点:大多采用的方式进行农业生产。 2.自耕农经济 ①原因:春秋时期,随着和的进步,使个体农耕有了技术的 支持;的出现又使个体农耕有了物质基础。 ②产生:产生于春秋时期,并成为我国古代社会的主要生产方式。 ③评价:

现代农业科技发展现状与前沿动态

现代农业科技发展现状与前沿动态 一、现代农业与现代农业科技 (一)现代农业 1.现代农业的概念 农业是最古老、最悠久的产业,也是永不衰退、不断推陈出新的母亲产业。至今为止,农业大体上经历了以刀耕火种为标志的原始农业、以自给自足为标志的传统农业和各国正在进行的现代农业三个发展阶段。现代农业正是继原始农业、传统农业之后的一个农业发展新阶段。从世界范围看,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是在封建土地制度废除、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开始萌芽,第一次产业革命和现代工业有了较大发展的基础上逐步实现的。 2007年的中央1号文件对现代农业给出这样的定义: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素质、效益和竞争力。 2.现代农业的特征 与传统农业相比,现代农业最本质的特征是科学化、市场化。具体表现在五个方面: 一是现代农业商品化,突破了传统农业的自足性。传统农业长期处在封闭低效、自给半自给状态,难以发挥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现代农业实现了商品化,农产品贸易国内外流通,有利于资源的合理利

用、先进科学技术的推广应用、优质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和现代管理手段的运用。 二是现代农业的工业化,突破了传统农业的自然性。打破了传统农业自然经济状态,走出了农业工业化的道路,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物质手段武装改造提升农业,从而大大增强农业快速发展和抗御风险能力。 三是现代农业的产业化,突破了传统农业的封闭性。改变了传统农业单兵挺进,就农业抓农业的工作路径,打破了农业仅仅或主要从事初级农产品原料生产的有限性,实现了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一体的产业化生产,农业的内涵得到了拓展,农业的链条得到了不断延伸,使得农工商的结合更加紧密。 四是现代农业的一体化,突破了传统农业的分割性。传统农业组织管理手段明显表现为部门分割、管理交叉、服务落后,具有相当的局限性。现代农业实现了按照市场经济体制和农村生产力发展要求,建立一个全方位的、权责一致、上下贯通的管理和服务体系。 五是现代农业的一元化,突破了传统农业的边缘性。传统农业远离城市,城乡壁垒森严,阻碍了经济社会一元化发展。现代农业是立足农村但不排斥城市中有农业、农村中有工业的协调布局,科学合理地进行资源的优势互补,有利于城乡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组合。 (二)现代农业科技 1.现代农业科技的特征 农业科技发展的交融性。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农业科技通过与现代高新技术特别是生物技术的交融,在人工创造新物种、构建人工环境和数字农业等方面将取得重大突破,从而实现生物之间的大跨度交融,更新我国传统农业科学(如遗传学、育种学、作物栽培学、畜

整体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整体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一、引言 农业产业化是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以资料开发为基础,围绕支柱产业优化组合各种生产要素,实现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和企业化管理,逐步形成市场促产业,产业带基地,基地连农户,集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农科教为一体的生产经营体系。在湖南的农业产业化经营中,通过组织制度创新,实现农户与市场的有效连接。从农户到市场的整个产业化价值链中,涉及的利益相关者众多,有农户、龙头企业、中介组织、政府部门、合作经济组织等,他们都为价值创造和价值实现提供劳务或服务,他们影响着湖南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组织形态和经营模式,是湖南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参与主体。因此,研究出一条湖南农业产业化进程中利益相关者的和谐共处之道是协调好价值链中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关系,解决湖南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关键所在。 二、合理的利润分配——利益相关者和谐共处的核心原则 获取利益是利益相关者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原始动机,也是利益相关者的基本追求。科学、合理的利益分配有助于相关者之间关系更紧密,目标选择更一致,行为配合更密切。合理的利润分配是利益相关者和谐共处的核心。 1、利益相关者和谐共处有助于农业价值创造与农业价值实现。农业价值是指在从农业生产到农产品销售的整个过程中,各利益相关者在产前、产中、产后价值链上形成的产品的有用性。农业的产业化经营,一方面可以促进农业科学技术的转化、应用与推广,提升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另一方面还可以促进农产品生产、加工与销售,实现农产品的产供销一条龙。但是,在一定程度上,能否创造更多的农业价值,能否促成农业价值的实现,主要还是取决于农业产业化中各利益相关者的和谐共处。利益相关者之间和谐共处,愉悦的合作氛围可以大大提高利益相关者参与的积极性,从而更多地创造农业价值,更好地实现农业价值。合理的利益分配,是实现利益相关者和谐共处、愉悦合作的关键所在。 2、利益相关者和谐共处有助于农业和农村资源的优化配置。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将农业作为产业来经营,将各生产要素进行有机、高效的组合,按市场经济的机制和力量来实现农产品产、加、销链条的重组和资源、规模等集约式的优化。正确处理好农业产业化中各利益相关者的关系,将使产业组织模式更合理、组织间关系更紧密、利益相关者行为更有效、对农业和农村资源的运用更科学,优化农业和农村资源的配置。从人力资源开发到土地资源集约,从资金资源拓展到制度资源构建,无一不关系到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分配。利益相关者利益分配的科学化、合理化是农业产业化的直接推动力。 3、利益相关者和谐共处有助于农业产业化目标的实现。1978年以后实行的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一家一户的耕种方式很难持续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四川省绵阳中学自主招生考试数学试题

数学素质考查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个小题,每个4分,共48分,将所选答案填涂在机读卡上) 1、下列因式分解中,结果正确的是( ) A.2322()x y y y x y -=- B.424(2)(x x x x -=+ C.21 1(1)x x x x x --=-- D.21(2)(1)(3)a a a --=-- 2、“已知二次函数2y ax bx c =++的图像如图所示,试判断a b c ++与 0的大小.”一同学是这样回答的:“由图像可知:当1x =时0y <, 所以0a b c ++<.”他这种说明问题的方式体现的数学思想方法叫 做( ) A.换元法 B.配方法 C.数形结合法 D.分类讨论法 3、已知实数x 满足22114x x x x ++-=,则1 4x - 的值是( ) A.-2 B.1 C.-1或2 D.-2或1 4、若直线21y x =-与反比例函数k y x =的图像交于点(2,)P a ,则反比例函数k y x =的图像还必过点( ) A. (-1,6) B.(1,-6) C.(-2,-3) D.(2,12) 5、现规定一种新的运算:“*”:*()m n m n m n -=+,那么51 *22=( ) A. 54 B.5 C.3 D.9 6、一副三角板,如图所示叠放在一起,则AOB COD ∠+∠= ( ) A.180° B.150° C.160° D.170° 7、某中学对2005年、2006年、2007年该校住校人数统计时发现,2006年比2005年增加20%,2007年比2006年减少20%,那么2007年比2005年( ) A.不增不减 B.增加4% C.减少4% D.减少2%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