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等腰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专项练习题

等腰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专项练习题

等腰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专项练习题
等腰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专项练习题

等腰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专项练习题

一、选择题

1.等腰三角形一底角为30°,底边上的高为9cm,则腰长为( )cm .

D.39

2.已知直角三角形的周长为14,斜边上的中线长为3.则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为( )

3.如图,△ABC 中,AC=BC ,∠ACB=90°,AE 平分∠BAC 交BC 于E ,BD ⊥AE 于D ,DM ⊥AC 于M ,连接CD .下列结论:①AC+CE=AB ;②CD =21AE ;③∠CDA=45°;④AM AB AC =定值.其中正确的有( )

个 个 个 个

4.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等于20°,则它的另外两个角等于:( )

°、140°°、140°或80°、80°°、80°°、80°

5.如图,BE 和AD 是△ABC 的高,F 是AB 的中点,则图中的三角形一定是等腰三角形的有( )

A .2个

B .3个

C .4个

D .5个

6.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

A.等腰三角形只有一条对称轴

B.直线不是轴对称图形

C.直角三角形都不是轴对称图形

D.任何一角都是轴对称图形

7.等腰三角形两边分别为35厘米和22厘米,则它的第三边长为( )

或22cm

8.下列条件不可以判定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是()

A.两条直角边对应相等

B.有两条边对应相等

C.一条边和一锐角对应相等

D.一条边和一个角对应相等

9.等腰三角形中,AB 长是BC 长2倍,三角形的周长是40,则AB 的长为( )

或16

10.如图已知:AB =AC =BD,那么∠1与∠2之间的关系满足( )

A.∠1=2∠2∠1+∠2=180°

C.∠1+3∠2=180° ∠1-∠2=180°

二、填空题

1. 等腰三角形的腰长是底边的4

3,底边等于12cm ,则三角形的周长为______cm. 2. 等腰三角形的底角是65°,顶角为________.

3. 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为100°,则它的其余各角的度数分别为_______.

4.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等于一个底角的4倍时,则顶角为_________度.

5. 已知如图,A 、D 、C 在一条直线上AB =BD =CD,∠C =40°,则∠ABD =_______

6. 如图,∠P =25°,又PA =AB =BC =CD,则∠DCM =_______度.

第7题

第5题第6题

7. 如图已知∠ACB=90°,BD=BC,AE=AC,则∠DCE=__________度

8. △ABC中,∠C=90°,AB=10,∠A=30°,则BC=______,AC=_________

9. 已知Rt△ABC中,斜边AB=10cm,则斜边上的中线的长为______

10.如图,在△ABC和△ABD中,∠C=∠D=90°,若利用“AAS”证明△ABC≌△ABD,则需要加条件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若利用“HL”证明△ABC≌△ABD,则需要加条件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

三、几何题

1.如图,在△ABC中,已知AB=10,BD=6,AD=8,AC=17.

(1)求DC的长.

(2)判断△ABC是否是直角三角形

2.如图,△ABC是等边三角形,BD是AC边上的高,延长BC至E,使得CE=CD.连接DE (1)∠E等于多少度

(2)△DBE是什么三角形

3.如图,早上10点小东测得某树的影长为2m,到了下午5时又测得该树的影长为8m,若两次日照的光线互相垂直,求树的高度

4.如图,在等腰三角形ABC中,已知AB=AC=13cm,BC=10cm,AD⊥BC于点D.

(1)求BC边上的高AD的长

(2)求AC边上的高的长

5.如图,△ABC中,AB=AC,点D、E分别在AB、AC的延长线上,且BD=CE,DE与BC相交于点F.求证:DF=EF.

6.如图,在△ABC中,∠A=30°,∠B=45°,AC=23,求AB的长.

90090

7. 如图,已知△ABC 为等边三角形,点D 、E 分别在BC 、AC 边上,且AE=CD ,AD 与BE 相交于点F.

(1)线段AD 与BE 有什么关系试证明你的结论

(2)求∠BFD 的度数

8. 如图,在△ABC 中,AB=BC ,∠ABC= ,OA=OB,在△EOF 中,∠EOF=

,OE=OF,连接AE 、BF.问线段AE 与BF 之间的关系请说明理由

9.如图,在△ABC 中,AB=AC,E 为CA 延长线上一点,ED ⊥BC 于D 交AB 于F.求证:△AEF 为等腰三角形.

10.如图,一艘渔船以30海里/h 的速度由西向东追赶鱼群.在A 处测得小岛C 在船的北偏东60°方向;40min 后,渔船行至B 处,此时测得小岛C 在船的北偏东30°方向.已知以小岛C 为中心,周围10海里以内有暗礁,问这艘渔船继续向东追赶鱼群是否有触礁的危险

等腰三角形经典练习题(有难度)

等腰三角形练习题 一、计算题: 1. 如图,△ABC 中,AB=AC,BC=BD,AD=DE=EB 求∠A 的度数 设∠ABD 为x,则∠A 为2x 由8x=180° 得∠A=2x=45° 2.如图,CA=CB,DF=DB,AE=AD 求∠A 的度数 设∠A 为x, 由5x=180° 得∠A=36° 3. 如图,△ABC 中,AB=AC ,D 在BC 上,DE ⊥AB 于E ,DF ⊥BC 交AC 于点F ,若∠EDF=70°, 求∠AFD 的度数 ∠AFD=160° 4. 如图,△ABC 中,AB=AC,BC=BD=ED=EA 求∠A 的度数 A B C D F E F E A D B C X x x 2x 2x A B C D E x x 3x 2x 3x 2x 2x A x

设∠A 为x ∠A= 7 180 5. 如图,△ABC 中,AB=AC ,D 在BC 上, ∠BAD=30°,在AC 上取点E ,使AE=AD, 求∠EDC 的度数 设∠ADE 为x ∠EDC=∠AED -∠C=15° 6. 如图,△ABC 中,∠C=90°,D 为AB 上一点,作DE ⊥BC 于E ,若BE=AC,BD=2 1,DE+BC=1, A B C D E x x 180°-2x 30° x -15° x -15° A

求∠ABC 的度数 延长DE 到点F,使EF=BC 可证得:△ABC ≌△BFE 所以∠1=∠F 由∠2+∠F=90°, 得∠1+∠F=90° 在Rt △DBF 中, BD=21,DF=1 所以∠F =∠1=30° 7. 如图,△ABC 中,AD 平分∠BAC ,若AC=AB+BD 求∠B :∠C 的值 在AC 上取一点E,使AE=AB 可证△ABD ≌△ADE 所以∠B=∠AED 由AC=AB+BD,得DE=EC, 所以∠AED=2∠C 故∠B :∠C=2:1 二、证明题: 8. 如图,△ABC 中,∠ABC,∠CAB 的平分线交于点P ,过点P 作DE ∥AB ,分别交BC 、AC 于 点D 、E 求证:DE=BD+AE 证明△PBD 和△PEA C B A D E P A B C D E

三角形(知识点+题型分类练习)(优选.)

最新文件---------------- 仅供参考--------------------已改成-----------word文本 --------------------- 方便更改 三角形章节复习 全章知识点梳理: 一、三角形基本概念 1. 三角形的概念 由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依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2. 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这两个条件满足其中一个即可) 用数学表达式表达就是:记三角形三边长分别是a,b,c,则a+b>c或c-b<a。 已知三角形两边的长度分别为a,b,求第三边长度的范围:|a-b|<c<a+b 解题方法: ①数三角形的个数方法:分类,不要重复或者多余。 ②给出三条线段的长度或者三条线段的比值,要求判断这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方法:最小边+较小边>最大边不用比较三遍,只需比较一遍即可 ③给出多条线段的长度,要求从中选择三条线段能够组成三角形 方法:从所给线段的最大边入手,依次寻找较小边和最小边;直到找完为止,注意不要找重,也不要漏掉。 ④已知三角形两边的长度分别为a,b,求第三边长度的范围

方法:第三边长度的范围:|a-b|<c<a+b ⑤给出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度,要求等腰三角形的底边和腰的长 方法:因为不知道这两边哪条边是底边,哪条边是腰,所以要分类讨论,讨论完后要写“综上”,将上面讨论的结果做个总结。 二、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 1. 三角形的高 从△ABC的顶点向它的对边BC所在的直线画垂线,垂足为D,那么线段AD叫做△ABC的边BC上的高。 三角形的三条高的交于一点,这一点叫做“三角形的垂心”。 2. 三角形的中线 连接△ABC的顶点A和它所对的对边BC的中点D,所得的线段AD叫做△ABC的边BC上的中线。 三角形三条中线的交于一点,这一点叫做“三角形的重心”。 三角形的中线可以将三角形分为面积相等的两个小三角形。 3. 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A的平分线与对边BC交于点D,那么线段AD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要区分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与“角的平分线”,其区别是:三角形的角平分线是条线段;角的平分线是条射线。 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的交于一点,这一点叫做“三角形的内心”。 要求会的题型: ①已知三角形中两条高和其所对的底边中的三个长度,求其中未知的高或者底边的长度方法:利用“等积法”,将三角形的面积用两种方式表达,求出未知量。 三、三角形的稳定性 1. 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2. 四边形及多边形不具有稳定性 要使多边形具有稳定性,方法是将多边形分成多个三角形,这样多边形就具有稳定性了。 四、与三角形有关的角

等腰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专项练习题

等腰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专项练习题 一、选择题 1.等腰三角形一底角为30°,底边上的高为9cm,则腰长为( )cm . D.39 2.已知直角三角形的周长为14,斜边上的中线长为3.则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为( ) 3.如图,△ABC 中,AC=BC ,∠ACB=90°,AE 平分∠BAC 交BC 于E ,BD ⊥AE 于D ,DM ⊥AC 于M ,连接CD .下列结论:①AC+CE=AB ;②CD =21AE ;③∠CDA=45°;④AM AB AC =定值.其中正确的有( ) 个 个 个 个 4.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等于20°,则它的另外两个角等于:( ) °、140°°、140°或80°、80°°、80°°、80° 5.如图,BE 和AD 是△ABC 的高,F 是AB 的中点,则图中的三角形一定是等腰三角形的有( ) A .2个 B .3个 C .4个 D .5个 6.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 A.等腰三角形只有一条对称轴 B.直线不是轴对称图形 C.直角三角形都不是轴对称图形 D.任何一角都是轴对称图形 7.等腰三角形两边分别为35厘米和22厘米,则它的第三边长为( ) 或22cm 8.下列条件不可以判定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是() A.两条直角边对应相等 B.有两条边对应相等 C.一条边和一锐角对应相等 D.一条边和一个角对应相等 9.等腰三角形中,AB 长是BC 长2倍,三角形的周长是40,则AB 的长为( ) 或16 10.如图已知:AB =AC =BD,那么∠1与∠2之间的关系满足( ) A.∠1=2∠2∠1+∠2=180° C.∠1+3∠2=180° ∠1-∠2=180° 二、填空题 1. 等腰三角形的腰长是底边的4 3,底边等于12cm ,则三角形的周长为______cm. 2. 等腰三角形的底角是65°,顶角为________. 3. 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为100°,则它的其余各角的度数分别为_______. 4.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等于一个底角的4倍时,则顶角为_________度. 5. 已知如图,A 、D 、C 在一条直线上AB =BD =CD,∠C =40°,则∠ABD =_______ 6. 如图,∠P =25°,又PA =AB =BC =CD,则∠DCM =_______度. 第7题

等腰三角形计算和证明题集锦(全)

一、计算题: 1. 如图,△ABC 中,AB=AC,BC=BD,AD=DE=EB 求∠A 的度数 2.如图,CA=CB,DF=DB,AE=AD 求∠A 的度数 3. 如图,△ABC 中,AB=AC ,D 在BC 上, DE ⊥AB 于E ,DF ⊥BC 交AC 于点F , 若∠EDF=70°,求∠AFD 的度数 4. 如图,△ABC 中, AB=AC,BC=BD=ED=EA 求∠A 的度数 5. 如图,△ABC 中,AB=AC ,D 在BC 上, ∠BAD=30°,在AC 上取点E ,使AE=AD, 求∠EDC 的度数 6. 如图,△ABC 中,∠C=90°,D 为AB 上一点, 作DE ⊥BC 于E ,若BE=AC,BD=1/2,DE+BC=1, 求∠ABC 的度数 7. 如图,△ABC 中, AD 平分∠BAC ,若AC=AB+BD 求∠B :∠C 的值 二、证明题 8、如图,△ABC 中,∠ABC,∠CAB 的平分线交于点P , 过点P 作DE ∥AB ,分别交BC 、AC 于点D 、E 求证:DE=BD+AE 9、如图,△DEF 中,∠EDF=2∠E ,FA ⊥DE 于点A ,问:DF 、AD 、AE 间有什么样的大小关系。 10、如图,△ABC 中,∠B=60°,角平分线AD 、CE 交于点O 求证:AE+CD=AC A B C D F E

11、11. 如图,△ABC中,AB=AC, ∠A=100°,BD 平分∠ABC, 求证:BC=BD+AD 12、12. 如图,△ABC中,AB=AC,D为△ABC外一点,且∠ABD=∠ACD =60° 求证:CD=AB-BD 13、13.已知:如图,AB=AC=BE,CD为△ABC中AB 边上的中线 求证:CD=1/2 CE 14、如图,△ABC中,∠1=∠2,∠EDC=∠BAC 求证:BD=ED 15、如图,△ABC中,AB=AC,BE=CF,EF交BC于点G 求证:EG=FG 16、如图,△ABC中,∠ABC=2∠C,AD是BC边上的高,B到点E,使BE=BD 求证:AF=FC 17、如图,△ABC中,AB=AC,AD和BE两条高, 交于点H,且AE=BE 求证:AH=2BD 18、如图,△ABC中,AB=AC, ∠BAC=90°,BD=AB,∠ABD=30°求证:AD=DC 19、如图,等边△ABC中,分别延长BA至点E, 延长BC至点D,使AE=BD 求证:EC=ED 20、如图,四边形ABCD中,∠BAD+∠BCD=180°AD、BC的延长线交于点F,DC、AB的延长线交于点E,∠E、∠F的平分线交于点H 求证:EH⊥FH

等腰三角形分类讨论综合

等腰三角形分类讨论综合 1.理解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定理; 2.能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进行相关计算和证明; 3.初步体会等腰三角形中的分类讨论思想; 4.体会在函数动点中寻找某些特殊的点形成的等腰三角形; 5.培养学生进行独立思考,提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知识结构 【备注】: 1.此部分知识点梳理,根据第1个图先提问引导学生回顾学过的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以在黑板上举例让学生画图; 2再根据第2个图引导学生总结出题目中经常出现的一些等腰三角形的题型; 3.和学生一起分析二次函数背景下等腰三角形的基本考点,为后面的例题讲解做好铺垫。建议时间5分钟左右。 一.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二.等腰三角形常见题型分类:

三.函数背景下的等腰三角形的考点分析: 1.求解相应函数的解析式; 2.根据函数解析式求解某些特殊点的坐标; 3.根据点的位置进行等腰三角形的讨论:分“指定腰长”和“不指定腰长”两大类; 4.根据点的位置和形成的等腰三角形立等式求解。 【备注】: 1.以下每题教法建议,请老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参考; 2.在讲解时:不宜采用灌输的方法,应采用启发、诱导的策略,并在读 题时引导学生发现一些题目中的条件(相等的量、不变的量、隐藏的量 等等),使学生在复杂的背景下自己发现、领悟题目的意思;Array 3.可以根据各题的“参考教法”引导学生逐步解题,并采用讲练结合; 注意边讲解边让学生计算,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性,让学生参与到例题 的分析中来; 4.例题讲解,可以根据“教法指导”中的问题引导学生分析题目,边讲 边让学生书写,每个问题后面有答案提示; 5.引导的技巧:直接提醒,问题式引导,类比式引导等等; 6.部分例题可以先让学生自己试一试,之后再结合学生做的情况讲评; 7.每个题目的讲解时间根据实际情况处理,建议每题7分钟,选讲例题 在时间足够的情况下讲解。

等腰三角形专项训练(经典习题)[1].docx

等腰三角形专项训练 一、选择与填空 1、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是50° ,它的一腰上的高与底边的夹角是() A. 25°B. 40°C. 25°或 40°D.不确定 . 2、.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另一腰的夹角为300,则顶角的度数为() 0或 150 00或 120 0 0 B.1200 3、有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25,一边长为 11,那么腰长为 () A. 11B. 7C.14D. 7 或 11 4、等边三角形的两条高线相交所成钝角的度数是() A. 105°B. 120°C. 135°D. 150° 5 、下列命题正确的个数是() ①如果等腰三角形内一点到底边两端点的距离相等, 那么过这点与顶点的直线必垂直于底边 ;②如果把等腰三角形的底边向两个方向延长相等的线段, 那么延长线段的两个端点与顶点距离相等; ③等腰三角形底边中线上一点到两腰的距离相等; ④等腰三角形高上一点到底边的两端点距离相等. 个个个个 6、下列图形中一定有 4 条对称轴的是() A.长方形 B.正方形 C.等边三角形 D.等腰直角三角形 7、下列图形 : ①两个点 ; ②线段 ; ③角 ;④长方形 ; ⑤两条相交直线 ; ⑥三角形 , 其中一定是轴对称图形的有() 个个个个 8、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它的对称轴有() 条条条条或3条 9、若点 P 为⊿ ABC 内部一点,且PA=PB=PC,则点 P 是⊿ ABC的() ( A)三边中线的交点(B)三内角平分线的交点 ( C)三条高的交点(D)三边垂直平分线的交点 10 若△ ABC两边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在三角形的外部,则△ABC 是() A.锐角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C.钝角三角形D.都有可能 11、等腰△ ABC中, AB=AC=10,∠ A=30 °,则腰 AB 上的高等于 ___________. 12、在△ ABC中 ,AB=AC,AD⊥ BC 于 D,由以上两个条件可得_________________.( 写出一个结论即可 )

与等腰三角形有关的证明题

与等腰三角形有关的证明题 例1.如图,等腰△ABC中,AB=AC,D是AB边上一点,E是AC延长线上一点,且BD =CE,DE交BC于F。 求证:DF=EF 分析:要证DF=EF,只需设法证明DF与EF所在的三角形全等, 但由于DF所在的△DFB比EF所在的△EFC显然大,故应考虑添加辅 助线。 作DG∥AC,交BC于G,则∠DGB=∠ACB 从而∠DGF=∠ECF(等角的补角相等)由AB=AC,得∠B=∠ACB 从而∠DGB=∠B,DG=BD=CE 在△DFG与△EFC中,∠DGF=∠ECF,∠DFG=∠EFC(对顶角相等) 故∠GDF=∠FEC 又DG=CE,所以△DFG≌△EFC 所以DF=EF 例2.如图,等腰△ABC中,AB=AC,D是BC上任一点,DE⊥AB于E, DF⊥AC于F。 求证:为定值。 分析:所谓定值是指不论点D在底边BC的何处,DE+DF的大小总是等 于已知的或隐含的某条线段的长,也就是说定值是一个常量。那么本题的定 值究竟是多少呢我们可以考虑点D所在的特殊位置,当点D与点B重合时, DE的长度为0,DF等于AC边上的高,可见,(DE+DF)的定值是腰上的高,因此,作△ABC的高BG,然后只需证明DE+DF=BG即可。 要证,可在BG上截取GH=DF,然后只需证BH=DE。连接DH,则只需证明△BDE≌△DBH。易知四边形DFGH是矩形,从而DH∥AC,∠BDH=∠C,∠BHD=∠DHG=90°=∠BED。又AB=AC,∠EBD=∠ABC=∠C,所以∠BDH=∠EBD。所以∠EDB =∠DBH。又BD为公共边,所以△BDE≌△DBH。 如果注意到高,联想到三角形面积,则 可采用如下简单的证法: 连接AD 则由,得: 又AB=AC 边上的高=定值

等腰三角形中的分类讨论问题

等腰三角形中的分类讨论问题

关于等腰三角形中分类讨论问题的探讨所谓分类讨论思想,就是在解答数学题时有时无法用同一种形式去解决,而需要选定一个标准,根据这个标准将问题划分成几个能用不同形式去解决的小问题,将这些小问题一一解决,从而使问题得到解决,这就是分类讨论的思想。 对于分类讨论问题,初中教学阶段虽然没有对此方面的教学要求,但是需要用分类讨论的思想去解决的问题却经常遇见,华东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教材中典型的分类讨论问题是在“等腰三角形”一节中,主要有由于几何图形性质不明确而需分类讨论的问题和几何图形之间的位置关系不明确而需分类讨论的问题。下面举例简要论述这两类问题: 一、当腰长或底边长不能确定时,必须进行分类讨论 例1、(1)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8cm 和10cm,求周长。 (2)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cm和7cm,求周长。 分析: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知我们在解此题前,必须明确所给的边的定义,在这里哪条边是“腰”,哪条边是“底”不明确,而且还要考虑到三条线段能够构成三角形的前提,因此必须进行分类讨论。 解(1)因为8+8>10,10+10>8,则在这两种情况下都能构成三角形; 当腰长为8时,周长为8+8+10=26; 当腰长为10时,周长为10+10+8=28; 故这个三角形的周长为26cm或28cm。 解(2)当腰长为3时,因为3+3<7,所以此时不能构成三角形; 当腰长为7时,因为7+7>3,所以此时能构成三角形,因此三角 形的周长为:7+7+3=17; 故这个三角形的周长为17cm。

注意:对于此类题目在进行分类讨论时,必须运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来验证是 否能构成三角形。 二、当顶角或底角不能确定时,必须进行分类讨论 例2、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4倍,求它的各个内角的度数; 分析:题目没有指明“顶角是底角的4倍”,还是“底角是顶角的4倍”因此必 须进行分类讨论。 解:(1)当底角是顶角的4倍时,设顶角为x,则底角为4x, ∴ 4x+4x+x=1800,∴ x=200,∴ 4x=800, 于是三角形的各个内角的度数为:200,800,800。 (2)当顶角是底角的4倍时,设底角为x,则顶角为4x, ∴ x+x+4x=1800,∴ x=300,∴ 4x=1200, 于是三角形的各个内角的度数为:300,300,1200。 故三角形各个内角的度数为200,800,800或300,300,1200。 例3、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1500,求它的各个内角。 分析: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1500,有两种情况:与一个底角相邻的 外角等于1500;与顶角相邻的外角等于1500。因此需要分类讨论; 解:(1)当顶角的外角等于1500时,则顶角=1800-1500=300, ∴每个底角=(1800-顶角)÷2=750; (2)当底角的外角等于1500时,则每个底角=1800-1500=300; ∴顶角=1800-底角?2=1800-300?2=1200; 故三角形各个内角的度数为300,750,750或1200,300,300。 三、当高的位置关系不确定时,必须分类讨论 例4、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另一边的夹角为250,求这个三角形的各个内角 的度数。 分析:由于题目中的“另一边”没有指明是“腰”还是“底边”,因此必须进行 分类讨论,另外,还要结合图形,分高在三角形内还是在三角形外。 解:设AB=AC,BD⊥AC; A (1)高与底边的夹角为250时,高一定在△ABC的内部, 如图1,∵∠DBC=250,∴∠C=900-∠DBC=900-250=650, D B C

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题型分类

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题型分类 【例题讲解】 一、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求角度 例1、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另一腰所在直线的夹角为30°,则这个等腰三角 形的顶角为( ) A .60°或120° B .30°或150° C .30°或120° D .60° 例2、 如图,△ABC 中,AB=AC,BC=BD,AD=DE=EB.求∠A 的度数 例3、如图,△ABC 中,AB=AC ,D 在BC 上,AB 于⊥AB 于E ,DF ⊥BC 交AC 于点F ,若∠EDF=70°,求∠AFD 的度数 二、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证明线段关系 例1、已知:如图,△ABC 中,AB=AC ,BD 和CE 是△ABC 的角平分线,求证:BD=CE. A B C D E A B C D F E

例2、如图:已知AB=AE,BC=ED,∠B=∠E,AF⊥CD,F为垂足, 求证: ① AC=AD;②CF=DF。 三、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例1、如图,AB=DC,BD=CA,BD 与CA相交于点E,求证:△AED 是等腰三角形. 例2、在△ABC中,∠BAC=90°,∠B=45°,D为BC上一点,BD=AB,DE⊥BC交AC于点E. (1)求证:△ADE是等腰三角形; (2)图中除△ADE是等腰三角形外,还有没有等腰三角形?若有,请一一写出来(不要求证明);若没有,请说明理由.

四、等腰三角形及等边三角形中的动点问题 例1、已知,△ABC 是边长3cm 的等边三角形.(1)动点P 以1cm/s 的速度从点A 出发,沿线段AB 向点B 运动.设点P 的运动时间为(s ),那么t 为何值时,△PBC 是直角三角形? (2)动点P 从点A 出发,沿AB 向点B 运动,动点Q 从点B 出发,沿BC 向点C 运动,如果动点P 、Q 都以1cm/s 的速度同时出发. 设运动时间为t (s ),那么t 为何值时,△PBQ 是直角三角形? (3) 动点P 从点A 出发,沿AB 向点B 运动,动点Q 从点C 出发,沿射线BC 方向运动. 连接PQ 交AC 于D. 如果动点P 、Q 都以1cm/s 的速度同时出发.设运动时间为t (s ),那么 当t 为何值时,△DCQ 是等腰三角形? (4)动点P 从点A 出发,沿AB 向点B 运动,动点Q 从点C 出发,沿射线BC 方向运动. 连接PQ 交AC 于D. 如果动点P 、Q 都以1cm/s 的速度同时出发. 设运动时间为t (s ),连接PC. 请探究:在点P 、Q 的运动过程中△PCD 和△QCD 的面积是否相等? (1) (2) (3) (4) C Q B P A Q D B C P A Q D B C P A B C P A

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

北京四中 编稿:史卫红审稿:谷丹责编:赵云洁 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 一、知识讲解: 1.等腰三角形是一种特殊的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又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它们除其有一般三角形的边、内角、外角的性质之外,还有许多特殊性. 2.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 二、例题精讲:

说明:等腰三角形具有两条腰相等以及两个底角相等的性质,这些性质不仅可以用于证明,而且也常常用于计算线段或角的大小. 例1.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外角与一个底角的外角和等于245°,求它的顶角的度数. 分析: 这是关于等腰三角形角的计算.可考虑应用设未知数列方程的方法计算. 解: (一)设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x°,根据"同一三角形中等边对等角",则它的一个底角为 ,这个顶角的外角为,底角的外角为[180-. 由题意可得: (180-x)+[180-(180-x)]=245 ∴180-x+180-90+x=245 ∴-x=245-270 ∴x=50 答:这个三角形顶角为50°. 解: (二)设顶角为x°,底角为y°,顶角外角为(180-x)°,底角外角为(180-y)°. 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得:x+2y=180 由题意可得: (180-x)+(180-y)=245,∴x+y=115, ∴解方程组得 答:这个三角形顶角为50°. 例2.等腰三角形中的一个内角为50°,求另外两个角的度数. 分析: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可以是锐角,也可以是直角或钝角,等腰三角形的底角必为锐角.因此这个50°的角既可以是顶角又可以是底角,所以要分类进行讨论. 解:若顶角为50°时, 由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得一底角为:=65°.

等腰三角形专题训练及标准答案

等腰三角形专题训练及答案 一、计算题: 1.如图,△ABC中,AB=AC,BC=BD,AD=DE=EB 求∠A的度数 2.如图,CA=CB,DF=DB,AE=AD 求∠A的度数 3.如图,△ABC中,AB=AC,D在BC上,DE⊥AB于E,DF⊥BC交AC于点F,若∠EDF=70°,求∠AFD的度数

4. 如图,△ABC 中,AB=AC,BC=BD=ED=EA 求∠A 的度数 5. 如图,△ABC 中,AB=AC ,D 在BC 上, ∠BAD=30°,在AC 上取点E ,使AE=AD, 求 ∠EDC 的度数 6. 如图,△ABC 中,∠C=90°,D 为AB 上一点,作DE ⊥BC 于E ,若BE=AC,BD=, DE+BC=1, 求∠ABC 的度数 2 1

7.如图,△ABC中,AD平分∠BAC,若AC=AB+BD 求∠B:∠C的值 二、证明题: 8.如图,△ABC中,∠ABC,∠CAB的平分线交于点P,过点P作DE∥AB,分别交BC、AC于点D、E求证:DE=BD+AE 9.如图,△DEF中,∠EDF=2∠E,FA⊥DE于点A,问:DF、AD、AE间有什么样的大小关系

10.如图,△ABC中,∠B=60°,角平分线AD、CE交于点O 求证:AE+CD=AC 11.如图,△ABC中,AB=AC,∠A=100°,BD 平分∠ABC,求证:BC=BD+AD 12.如图,△ABC中,AB=AC,D为△ABC外一点, 且∠ABD=∠ACD=60° 求证:CD=AB-BD

13.已知:如图,AB=AC=BD ,CE 为△ABC 中AB 边上的中线 求证:CE=CD 14. 如图,△ABC 中,∠1=∠2,∠EDC=∠BAC 求证:BD=ED 15. 如图,△ABC 中,AB=AC,BE=CF,EF 交BC 于 点D 求证:ED=FD 2 1

等腰三角形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等腰三角形典型例题练习

等腰三角形典型例题练习 一.选择题(共2小题) 1.如图,∠C=90°,AD平分∠BAC交BC于D,若BC=5cm,BD=3cm,则点D到AB的距离为()A.5cm B.3cm C.2cm D.不能确定 2.如图,已知C是线段AB上的任意一点(端点除外),分别以AC、BC为边并且 在AB的同一侧作等边△ACD和等边△BCE,连接AE交CD于M,连接BD交CE于N. 给出以下三个结论:①AE=BD②CN=CM③MN∥AB 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是() A.0B.1C.2D.3 二.填空题(共1小题) 3.如图,在正三角形ABC中,D,E,F分别是BC,AC,AB上的点, DE⊥AC,EF⊥AB,FD⊥BC,则△DEF的面积与△ABC的面积之 比等于_________ . 三.解答题(共15小题) 4.在△ABC中,AD是∠BAC的平分线,E、F分别为AB、AC上 的点,且∠EDF+∠EAF=180°,求证DE=DF. 5.在△ABC中,∠ABC、∠ACB的平分线相交于点O,过点O作DE∥BC, 分别交AB、AC于点D、E.请说明DE=BD+EC. 6.>已知:如图,D是△ABC的BC边上的中点,DE⊥AB,DF⊥AC, 垂足分别为E,F,且DE=DF.请判断△ABC是什么三角形?并说明理由. 7.如图,△ABC是等边三角形,BD是AC边上的高,延长BC至E,使CE=CD.连接DE. (1)∠E等于多少度? (2)△DBE是什么三角形?为什么? 8.如图,在△ABC中,∠ACB=90°,CD是AB边上的高,∠A=30°.求证:AB=4BD. 9.如图,△ABC中,AB=AC,点D、E分别在AB、AC的延长线上,

中考数学试题 等腰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 一、选择题 1. (2014?广东,第9题3分)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3和7,则它的周长为()A.17 B.15 C.13 D.13或17 考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三边关系. 分析:由于未说明两边哪个是腰哪个是底,故需分:(1)当等腰三角形的腰为3;(2)当等腰三角形的腰为7;两种情况讨论,从而得到其周长. 解答:解:①当等腰三角形的腰为3,底为7时,3+3<7不能构成三角形; ②当等腰三角形的腰为7,底为3时,周长为3+7+7=17. 故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17.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在解答此题时要注意进行分类讨论. 2. (2014?广西玉林市、防城港市,第10题3分)在等腰△ABC中,AB=AC,其周长为20cm,则AB边的取值范围是() A.1cm<AB<4cm B.5cm<AB<10cm C.4cm<AB<8cm D.4cm<AB<10cm 考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三角形三边关系. 分析:设AB=AC=x,则BC=20﹣2x,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即可得出结论. 解答:解:∵在等腰△ABC中,AB=AC,其周长为20cm, ∴设AB=AC=xcm,则BC=(20﹣2x)cm, ∴, 解得5cm<x<10cm.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熟知等腰三角形的两腰相等是解答此题的关键.3.(2014·浙江金华,第8题4分)如图,将Rt△ABC绕直角顶点顺时针旋转90°,得到△A′B′C,连结AA′,若∠1=20°,则∠B的度数是【】

A.70°B.65°C.60°D.55° 【答案】B. 【解析】 4. (2014?扬州,第7题,3分)如图,已知∠AOB=60°,点P在边OA上,OP=12,点M,N在边OB上,PM=PN,若MN=2,则OM=() (第1题图) A.3B.4C.5D.6 考点: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分析:过P作PD⊥OB,交OB于点D,在直角三角形POD中,利用锐角三角函数定义求出OD的长,再由PM=PN,利用三线合一得到D为MN中点,根据MN求出MD的长,由OD﹣MD即可求出OM的长.

等腰三角形与直角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与直角三角形 考向一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1.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它有1条或3条对称轴. 2.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且等于45°. 3.等腰三角形的底角只能为锐角,不能为钝角(或直角),但顶角可为钝角(或直角). 4.等腰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设腰长为a ,底边长为b ,则 2 b

C.AB=2BD D.AD平分∠BAC 【答案】C 【解析】因为△ABC中,AB=AC,D是BC中点,根据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性质可得, A.AD⊥BC,故A选项正确; B.∠B=∠C,故B选项正确; C.无法得到AB=2BD,故C选项错误; D.AD平分∠BAC,故D选项正确. 故选C. 【名师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本题关键熟练运用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性质. 1.(2020·自贡市田家炳中学初二期中)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13cm,其中一边长为4cm,则该等腰三角形的底边为__________cm. 考向二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1.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是证明两条线段相等的重要依据,是把三角形中的角的相等关系转化为边的相等关系的重要依据. 2.底角为顶角的2倍的等腰三角形非常特殊,其底角平分线将原等腰三角形分成两个等腰三角形. 典例3 如图,在△ABC中,AB=AC,AD⊥BC于D,E是AB上的一点,EF∥AD交CA的延长线于F.求证:△AEF是等腰三角形. 【解析】∵AB=AC,AD⊥BC,∴∠BAD=∠CAD. 又∵AD∥EF,∴∠F=∠CAD,∠FEA=∠BAD, ∴∠FEA=∠F, ∴△AEF是等腰三角形. 2.已知在△ABC中,AB=5,BC=2,且AC的长为奇数.

等腰三角形常用辅助线专题练习含答案

等腰三角形常用辅助线专题练习 (含答案) 1.如图:已知,点D、E在三角形ABC的边BC上, AB=AC,AD=AE,求证:BD=CE。 证明:作AF⊥BC,垂足为F,则AF⊥DE。∵AB=AC,AD=AE 又∵AF⊥BC ,AF⊥DE,∴BF=CF,DF=EF (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与底边上的中线互相重合)。∴BD=CE. 2.如图,在三角形ABC中,AB=AC,AF平行BC于F, D是AC边上任意一点,延长BA到E,使AE=AD,连接 DE,试判断直线AF与DE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解:AF⊥DE.理由:延长ED交BC于G,∵AB=AC,AE=AD ∴∠B=∠C,∠E=∠ADE ∴∠B+∠E=∠C+∠ADE ∵∠ADE=∠CDG ∴∠B+∠E=∠C+∠CDG ∵∠B+∠E=∠DGC,∠C+∠CDG=∠BGE,∠BGE+∠CGD=180°∴∠BGE=∠CGD=90°∴EG⊥BC.∵AF∥BC ∴AF⊥DE.

解法2: 过A点作△ABC底边上的高, 再用∠BAC=∠D+AED=∠2∠ADE, 即∠CAG=∠AED,证明AG∥DE 利用AF∥BC证明AF⊥DE 3.如图,△ABC中,BA=BC,点D是AB延长线上一点, DF⊥AC交BC于E,求证:△DBE是等腰三角形。 证明:在△ABC中,∵BA=BC,∴∠A=∠C,∵DF⊥AC,∴∠C+∠FEC=90°,∠A+∠D=90°,∴∠FEC=∠D ∵∠FEC=∠BED,∴∠BED=

∠D,∴BD=BE,即△DBE是等腰三角形. 4. 如图,△ABC中,AB=AC,E在AC上,且AD=AE,DE 的延长线与BC相交于F。求证:DF⊥BC. 证明:∵AB=AC,∴∠B=∠C,又∵AD=AE,∴∠D=∠AED, ∴∠B+∠D=∠C+∠AED,∴∠B+∠D=∠C+∠CEF, ∴∠EFC=∠BFE=180°× 1/2 = 90°,∴DF⊥BC; 若把“AD =AE”与结论“DF⊥BC”互换,结论也成立。 若把条件“AB=AC”与结论“DF⊥BC”互换,结论依然成立。 5. 如图,AB=AE,BC=ED, ∠B=∠E,AM⊥CD, A 求证:CM=MD. 证明:连接AC,AD ∵AB=AE,∠B=∠E,BC=ED ∴△ABC≌△AED(SAS)

八年级下册第一章等腰三角形的证明测试题

第一章三角形的证明检测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下列命题: ①等腰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重合; ②等腰三角形两腰上的高相等; ③等腰三角形的最短边是底边; ④等边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都相等; ⑤等腰三角形都是锐角三角形. 其中正确的有()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2.如图,在△ABC中,∠BAC=90°,AB=3,AC=4.AD平分∠BAC交BC于点D,则BD的长为() A.15 7 B. 12 5 C. 20 7 D. 21 5 3. 如图,在△ABC 中,,点D在AC 边上,且,则∠A的度数为() A. 30° B. 36° C. 45° D. 70° 4.已知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2和4,则该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 A.8或10 B.8 C.10 D.6或12 5.如图,已知,,,下列结论: ①;②;③;④△≌△. 其中正确的有()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6. 在△ABC中,∠A∶∠B∶∠C=1∶2∶3,最短边cm,则最长边AB的长是() A.5 cm B.6 cm C.5cm D.8 cm 7.如图,已知,,下列条件能使△≌△的是() A. B. C. D.三个答案都是8.(2015·陕西中考)如图,在△ABC中,∠A=36°,AB=AC,BD是△ABC的角平分线,若在边AB上截取BE=BC,连接DE,则图中等腰三角形共有()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9.已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周长是26,斜边上的中线长为2,则这个三角形的面积为() A.5 B.2 C. 4 5 D.1 10.如图,在△ABC中,AB的垂直平分线交AC于点D,交AB于点E ,如果cm ,那么△的周长是() A.6 cm B.7 cm C.8 cm D.9 cm 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1.如图所示,在等腰△ABC中,AB=AC, ∠BAC=50°, ∠BAC的平分线与AB的垂直平分线交于点O,点C沿EF折叠后与点O重合,则∠OEC的度数是 . 12.若一个三角形的三条高线交点恰好是此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则此三角形是___ ___三角形. 13.(2015?四川乐山中考)如图,在等腰三角形ABC中,AB=AC,DE垂直平分AB,已知∠ADE=40°,则∠DBC=________°. 14.如图,在△ABC 中,,AM 平分∠,cm,则点M到AB的距离是_________. 15.如图,在等边△ABC中,F是AB的中点,FE⊥AC于E,若△ABC的边长为10,则 _________,_________. 16.(2015?江苏连云港中考)在△ABC中,AB=4,AC=3,AD是△ABC的角平分线, 则△ABD与△ACD的面积之比是. 17. 如图,已知 的垂直平分线交 于点 ,则 . 18.一副三角板叠在一起如图所示放置,最小锐角的顶点D恰好放在等腰直角三角板的斜 边AB上,BC与DE交于点M,如果∠ADF=100°,那么∠BMD为度.

等腰三角形中的分类讨论问题

关于等腰三角形中分类讨论问题的探讨 所谓分类讨论思想,就是在解答数学题时有时无法用同一种形式去解决,而需要选定一个标准,根据这个标准将问题划分成几个能用不同形式去解决的小问题,将这些小问题一一解决,从而使问题得到解决,这就是分类讨论的思想。 对于分类讨论问题,初中教学阶段虽然没有对此方面的教学要求,但是需要用分类讨论的思想去解决的问题却经常遇见,华东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教材中典型的分类讨论问题是在“等腰三角形” 一节中,主要有由于几何图形性质不明确而需分类讨论的问题和几何图形之间的位置关系不明确而需分类讨论的问题。下面举例简要论述这两类问题: 、当腰长或底边长不能确定时,必须进行分类讨论 例1、(1)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8cm和10cm,求周长。 (2)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cm和7cm,求周长。 分析: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知我们在解此题前,必须明确所给的边的定义,在这里哪条边是“腰”,哪条边是“底”不明确,而且还要考虑到三条线段能够构成三角形的前提,因此必须进行分类讨论。 解(1)因为8+8>10,10+10>8,则在这两种情况下都能构成三角形; 当腰长为8 时,周长为8+8+10=26; 当腰长为10 时,周长为10+10+8=28; 故这个三角形的周长为26cm或28cn。 解(2)当腰长为3 时,因为3+3<7,所以此时不能构成三角形; 当腰长为7 时,因为7+7>3,所以此时能构成三角形,因此三角形的周 长为:7+7+3=17; 故这个三角形的周长为17cm。 注意:对于此类题目在进行分类讨论时,必须运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来验证是否能构成三角形。 二、当顶角或底角不能确定时,必须进行分类讨论例2、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4 倍,求它的各个内角的度数;分析:题目没有指明“顶角是底角的4 倍”,还是“底角是顶角的4 倍”因此必须进行分类讨论。

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 重点: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2、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锐角三角函数及解直角三角形。 难点:数学思想的渗透及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的提升。 考点一:等腰三角形 1.性质 (1)?? ?→? ??? 两腰相等两底角相等(等边对等角)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轴对称图形 (2)等边三角形 → 三边相等,三角相等,有三条对称轴 2.判定 ???? 两边相等的三角形等腰三角形两角相等的三角形 ? ?????? 三边相等的三角形三角相等的三角形等边三角形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 例1:如图,△ABC 为等边三角形,D 、E 分别是AC 、BC 上的点,且AD=CE ,AE 与BD 相交于点P ,BF ⊥AE 于点F.求证:BP=2PF 【随堂练习】 1.若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80°,则它的底角度数为( ) A .80° B .50° C .40° D .20° 2.等腰三角形的一条边长为6,另一边长为13,则它的周长为( ) A .25 B .25或32 C .32 D .19 3.如图,在△ABC 中,∠ABC 和∠ACB 的平分线交于点E ,过点E 作MN ∥BC 交AB 于M ,交AC 于N ,若BM+CN=9,则线段MN 的长为( ) A .6 B .7 C .8 D .9 4.如图所示,在等边△ABC 中,点D 、E 分别在边BC 、AB 上, 且BD=AE ,AD 与CE 交于点F ,则∠DFC 的度数为( ) A .60° B .45° C .40° D .30° P F E D C A 第4题

5.如图,一个等边三角形纸片,剪去一个角后得到一个四边 形,则图中∠α+∠β的度数是( ) A .180° B .220° C .240° D .300 6.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外角为110°,则它的底角是( ) A 、70° B 、55°或70° C 、40°或70° D 、40° 7.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25 cm ,一腰上的中线将周长分为3∶2两部分,则此三角形的底边长为 __ ___. 8. 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另一腰的夹角为30°,则顶角的度数为__________. 9.如图,△ABC 是等边三角形,AD 是△ABC 的角平分线,延长AC 到E ,使得CE=CD . 求证:AD=ED . 10. 如图,△ABC 中,D 、E 分别是AC 、AB 上的点,BD 与CE 交于点O.给出下列三个条件: ①∠EBO=∠DCO;②∠BEO=∠CDO;③BE=CD. ⑴上述三个条件中,哪两个条件可判定△ABC 是等腰三角形(用序号写出所有情形) ⑵选择第(1)小题中的一种情形,证明△ABC 是等腰三角形 A E B C O D 第5题

2021年中考数学专题训练:等腰三角形(含答案)

2021中考数学专题训练:等腰三角形 一、选择题 1. 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4 cm和8 cm,则它的周长为() A.16 cm B.17 cm C.20 cm D.16 cm或20 cm 2. 如图,等边三角形ABC中,AD⊥BC,垂足为D,点E在线段AD上,∠EBC=45°,则∠ACE等于() A.15° B.30° C.45° D.60° 3. 如图,DE是△ABC的边AB的垂直平分线,D为垂足,DE交AC于点E,且AC=8,BC=5,则△BEC的周长是() A.12 B.13 C.14 D.15 4. 已知实数x、y满足|x-4|+y-8=0,则以x、y的值为两边长的等腰三角形 的周长是() A. 20或16 B. 20 C. 16 D. 以上答案均不对 5. 如图,在△ABC中,AB=AC=5,BC=6,点M为BC的中点,MN⊥AC于点N,则MN等于() A. 6 5 B. 9 5 C. 12 5 D. 16 5 6. 如图,等边三角形OAB的边长为2,则点B的坐标为 ()

A .(1,1) B .(1,) C .(,1) D .( ) 7. 如图,在△ ABC 中,∠ABC 和∠ACB 的平分线交于点E ,过点E 作MN ∥BC 交AB 于M ,交AC 于N.若△AMN 的周长为18,BC=6,则△ABC 的周长为 ( ) A .21 B .22 C .24 D .26 8. △ABC 中,AB =AC ,∠A 为锐角,CD 为AB 边上的高,I 为△ACD 的内切 圆圆心,则∠AIB 的度数是( ) A. 120° B. 125° C. 135° D. 150° 9. (2019?梧州)如图,DE 是ABC △的边AB 的垂直平分线,D 为垂足,DE 交AC 于点E ,且85AC BC ==, ,则BEC △的周长是 A .12 B .13 C .14 D .15 10. 如图,在五边形 ABCDE 中,AB =AC =AD =AE ,且AB ∥ED ,∠EAB =120°, 则∠BCD 的度数为( )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