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心理学简答题及论述题

心理学简答题及论述题

心理学简答题及论述题
心理学简答题及论述题

心理学

2007年试题

简答题

1.简述“尝试式教学水平”的基本特征。

没有经过师范教育的专业化培训,没有学习教育理论,不懂得教育的基本规律和学生学习规律,通过盲目尝试或经验积累进行教学,是“没有理论的实践”。

2.简述马斯洛需要层次论。P44

强调人的所有行为系由“需求”所引起,需求又有高低层次之分。“自我实现”即发挥“潜能”是人的最高级心理需求,教育要激发和发挥人的潜能。一个充分发挥潜能的人(发挥自己的潜在能力),才能成为自由的、健康的、进步的人,才能在社会上其积极作用。他把“潜能”看做是人的内在价值,正如健壮者能运用他的肌肉一样。人有智力就趋向于进行创造活动,一个人的能力要求被运用和发挥,并起到应有的作用。“自我实现”的实质就是充分地、完善地发挥人的价值或潜能。

3.列举三个说明感知组合律的例子。

4.简述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P228

1.具有旺盛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

2.具有独立生活的能力;

3.具有正确的自我意识,能悦纳自我;

4.具有完整统一的人格品德;

5.具有协调和控制情绪的能力,心境良好;

6.具有良好的适应和改造环境的能力;

7.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人际关系和谐;8.具有符合年龄特征的心理行为;

5.简述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基本方法。

第一,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第二,主动交往;第三,移情

论述题

1.试述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的基本内容及教育意义。

①人的行为是可以通过观察学习获得的②这一认知过程的实质就是替代强化,道德行为的学习也是如此③影响道德行为的因素有社会环境、文化关系、客观条件、榜样强化等,④在研究方法上,社会学习论注重验室实验。

2.请根据性格特征的结构,分析你所熟悉的一个人的性格特点。

2009年试题

简答题

1.简述教师教学的三种水平。

①关注生存阶段;②关注情境阶段;③关注学生阶段

2.教学如何促进学生的学习迁移。

(1)科学选择教学内容:把各门学科中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科学成果作为教材的主要内容。

(2)合理编排教学内容:就是要使教材结构化、一体化、网络化。

(3)改进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①遵循从一般到个别、从整体到部分的“不断分化”原则;②遵循“综合贯通”原则,加强概念、原理、课题以及章节间的横向联系。

(4)训练学生掌握学习策略:教师必须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的指导,把学习策略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把握学习策略训练的有效方法,使学生掌握学习策略,学会如何学习,促进学习的迁移。

3.简述大学生常见的心理矛盾。

(1)独立性和依赖性的矛盾;(2)理想性和现实性的矛盾;(3)强烈的成才意识和知识经验不足的矛盾;(4)心理闭锁与寻求理解的矛盾;(5)群集友谊与争强好胜的矛盾;(6)性生理成熟与性心理成熟相对迟缓的矛盾。

4.简述学生品德形成的基本过程。

(1)态度定势的形成;(2)道德观念的确立;(3)道德情感的培养;(4)道德信念的形成;(5)道德意志的锻炼;(6)道德行为的养成

5.简述大学生学习的基本特点。

(1)学习内容上的特点:①专业化程度高,职业定向强;②实践知识丰富,动手能力较强;③学科内容的高层次性和争议性。

(2)学习方式上的特点:①自学方式日益占有重要地位;②学习的独立性、批判性和自觉性不断提高;

③课堂学习与课外、校外学习相结合。

6.简述性格结构的特征。

7.简述感知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1)强度律。感知对象必须达到一定的刺激强度,才能被人清晰地感知到,这条规律叫做强度律。

(2)差异律。感知对象与背景之间的差异越大,越容易被人们清晰地感知,这条规律叫做差异律。

(3)活动律。越是活动的事物,越容易被人们清晰地感知到,这条规律叫做活动律。

(4)组合律。越是在空间上接近、时间上连续的事物,越容易构成一个整体而被人们清晰地感知,这条规律叫做组合律。

(5)对比律。对比关系越突出的事物,人们越容易感知到两者之间的差异,这条规律叫对比律。

论述题

1.试论述教师威信对学生发展与教育效果的影响。

(一)建立教师威信的必要性。教师的威信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教师的职业威信。这种威信,只要是教师,人人都有。二是教师的人格威信。这种威信并不是每个教师都具有。这种威信对教育的影响与学生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每个教师都应该努力形成人格威信。教师的人格威信是由教师个人的资历、声望、才能与品德等人格因素决定的。从本质上讲,它是教师具有积极意义的人际关系的反映,它一经形成,将会对教育、教学成效产生巨大的作用。因此,形成和维护教师良好的威信,既是教师搞好教育工作的重要条件,又是教师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前提。

(二)教师威信对从事教育工作的启示。如果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不高,那么教师的要求与教诲,即使是正确的,也往往会成为“耳旁风”,学生听不进去,也不会认真执行,甚至还可能跟教师发生冲突。反之,教师的一切要求与教诲都会顺利的被学生接受,并努力去执行,甚至教师的缺点也可能得到学生的原谅。因此,每个教师都应该努力形成并维护和提高自己的威信。一方面,教师要形成自己的威信。教师都希望自己在学生的心目中有崇高的威信,那么教师如何才能形成威信呢?第一,要具有高尚的思想、良好的品德;第二,要有渊博的知识、高超的教育和教学艺术;第三,仪表端庄,有良好的工作作风和习惯;第四,要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第五,要努力给学生一个良好的第一印象。另一方面,教师要维护和提高自己的威信。首先,教师要有坦荡的胸怀,实事求是的态度;其次,教师要正确认识和合理运用自己的威信;第三,教师要有不断进取的敬业精神;第四,教师要言行一致,做学生的楷模。

2.试论述加德纳“多元智力”理论的基本内容及其教育意义。

基本观点: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H.Gardner)认为,人类有8种智力:①逻辑数理智力:是解答复杂数理问题、进行逻辑推理思考的能力。许多在科学研究方面取得成就的人,这方面智力很好;②语言智力:这种智力水平高的人,擅长语言文学的学习与运用,善于准确表达内心思想感情;③身体——动觉智力:是与人的身体动作有关的智力。出色的运动员、舞蹈家,他们的身体——动觉智力发展水平高;④空间智力:是指从三维空间观察环境,在头脑中构成形象并使之变形的能力,这种智力与画家、雕刻家、建筑师的工作密切相关;⑤音乐智力:指感知、欣赏、表达、创造音调旋律的能力,这是音乐工作者最必须的能力;⑥洞悉人性善解人意的智力:是一种社会智力,这种智力好的人善解人意,善于处理人际关系,与人打交道的工作岗位对他们最适合;⑦自我内省的智力:是指善于了解自己的内心感受和行为动机并能加以表达的能力;⑧观察自然的智力:是指通过观察自然,进而了解自然规律的智力。

教育意义:①过去人们所讲的智力,主要是指科技、学术性智力,而把社会性智力基本排除在外,似乎善于了解自己、理解他人,善于运动等都与智力无关。②该理论开阔了我们的思路,这种理论的应用有利于发现不同类型的人才,更好地培养各种人才。③作为教师应全面认识学生,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因材施教,促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在工作中扬长避短。

2010年试题

简答题

1.简述“最近发展区”理论。

维果茨基将学生的发展区分为两种:学生目前已经达到的“现有发展水平”和经过教师教育、学生自身努力“可能的发展水平”,这种可能的发展水平,实际上就是我们的教育目标,两种水平之间的差距称为“最近发展区”。

2.简述促进学生学习迁移的主要教学措施。

(1)科学选择教学内容:把各门学科中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科学成果作为教材的主要内容。

(2)合理编排教学内容:就是要使教材结构化、一体化、网络化。

(3)改进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①遵循从一般到个别、从整体到部分的“不断分化”原则;②遵循“综合贯通”原则,加强概念、原理、课题以及章节间的横向联系。

(4)训练学生掌握学习策略:教师必须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的指导,把学习策略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把握学习策略训练的有效方法,使学生掌握学习策略,学会如何学习,促进学习的迁移。

3.简述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心理因素。

(1)问题表征:表征是指问题在头脑中的呈现方式。表征是问题解决的一个中心环节。问题表征不同,会产生不同的解决方案,它直接影响问题的解决。

(2)情绪状态:个体在怎样的情绪状态下解决问题,对活动效果有直接影响。一般来说,高度紧张和过度焦虑等消极情绪状态会抑制大学生的思维活动,阻碍问题解决,而适度的愉快高兴等积极情绪状态则为问题解决的思维活动提供良好的情绪背景。

(3)动机强度:动机强度并不总是与问题解决的思维活动效率成正相关。太低的动机强度自然不能调动个体问题解决的积极性,不利于充分活跃个体思维活动。但是过高的动机强度也会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反而抑制思维活动,降低解题成效。适中的动机强度最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动机强度的适中点会随问题解决的难度而变化。一般来说,越是复杂的问题,其动机强度的适中点越是偏低些。

(4)定势作用:定势是由先前活动所形成的、并影响后继活动趋势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它在思维活动中表现为一种易于以习用的方式解决问题的倾向。定势在问题解决中的作用有积极与消极之分。克服定势消极作用的办法要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一旦发现自己以习用的方式解决问题发生困难时,不要执意固守,而应退出旧思路,寻求新方法。

(5)功能固着:是指个体在解决问题时往往只看到某种事物的通常功能,而看不到它的其它方面可能有的功能。

(6)原型启发:是指在其它事物或现象中获得的信息对解决当前问题的启发。能给人获得解决问题启发的事物叫做原型。简述品德形成的基本过程。

4.简述“名片效应”的基本内涵。

所谓“名片”,就是教师与学生双方一致的观点。教师在论述自己的观点之前,如能够先亮出这种“名片”,则会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话不投机半句多”从反面证实了这种效应的存在。

5.简述性格的基本特征。

(1)性格的态度特征。性格的态度特征主要是指人在对待社会、集体、他人、自己以及对待学习、工作方面等表现出来的性格特征。

(2)性格的理智特征。性格的理智特征主要是指在感知、思维、想象等认知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性格特征。

(3)性格的情绪特征。人的情绪活动在强度、稳定性、持续性、主导心境等方面表现出来的性格特征。

(4)性格的意志特征。一个人在自觉调节自己的行为方式和水平方面表现出来的性格特征。

6.简述学习与教学中的感知规律。

(1)强度律。感知对象必须达到一定的刺激强度,才能被人清晰地感知到,这条规律叫做强度律。

(2)差异律。感知对象与背景之间的差异越大,越容易被人们清晰地感知,这条规律叫做差异律。

(3)活动律。越是活动的事物,越容易被人们清晰地感知到,这条规律叫做活动律。

(4)组合律。越是在空间上接近、时间上连续的事物,越容易构成一个整体而被人们清晰地感知,这条规律叫做组合律。

(5)对比律。对比关系越突出的事物,人们越容易感知到两者之间的差异,这条规律叫对比律。

论述题

1.试论述加德纳多元智力理论的基本观点及其教育意义。

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H.Gardner)认为,人类有8种智力:①逻辑数理智力:是解答复杂数理问题、进行逻辑推理思考的能力。许多在科学研究方面取得成就的人,这方面智力很好;②语言智力:这种智力水平高的人,擅长语言文学的学习与运用,善于准确表达内心思想感情;③身体——动觉智力:是与人的身体动作有关的智力。出色的运动员、舞蹈家,他们的身体——动觉智力发展水平高;④空间智力:是指从三维空间观察环境,在头脑中构成形象并使之变形的能力,这种智力与画家、雕刻家、建筑师的工作密切相关;⑤音乐智力:指感知、欣赏、表达、创造音调旋律的能力,这是音乐工作者最必须的能力;⑥洞悉人性善解人意的智力:是一种社会智力,这种智力好的人善解人意,善于处理人际关系,与人打交道的工作岗位对他们最适合;⑦自我内省的智力:是指善于了解自己的内心感受和行为动机并能加以表达的能力;⑧观察自然的智力:是指通过观察自然,进而了解自然规律的智力。

2.以大学生“考研”为目标,用动机期望理论揭示大学生考研的不同动机强度。

2011年试题

简答题

1.简述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心理因素。

(1)问题表征:表征是指问题在头脑中的呈现方式。表征是问题解决的一个中心环节。问题表征不同,会产生不同的解决方案,它直接影响问题的解决。

(2)情绪状态:个体在怎样的情绪状态下解决问题,对活动效果有直接影响。一般来说,高度紧张和过度焦虑等消极情绪状态会抑制大学生的思维活动,阻碍问题解决,而适度的愉快高兴等积极情绪状态则为问题解决的思维活动提供良好的情绪背景。

(3)动机强度:动机强度并不总是与问题解决的思维活动效率成正相关。太低的动机强度自然不能调动个体问题解决的积极性,不利于充分活跃个体思维活动。但是过高的动机强度也会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反而抑制思维活动,降低解题成效。适中的动机强度最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动机强度的适中点会随问题解决的难度而变化。一般来说,越是复杂的问题,其动机强度的适中点越是偏低些。

(4)定势作用:定势是由先前活动所形成的、并影响后继活动趋势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它在思维活动中表现为一种易于以习用的方式解决问题的倾向。定势在问题解决中的作用有积极与消极之分。克服定势消极作用的办法要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一旦发现自己以习用的方式解决问题发生困难时,不要执意固守,而应退出旧思路,寻求新方法。

(5)功能固着:是指个体在解决问题时往往只看到某种事物的通常功能,而看不到它的其它方面可能有的功能。

(6)原型启发:是指在其它事物或现象中获得的信息对解决当前问题的启发。能给人获得解决问题启发的事物叫做原型。

2.简述大学生认识自我的基本途径。

①通过认识他人和与他人进行比较来认识自我。②从他人对自己的态度中来认识和评价自我。③通过自我比较来认识自我。④通过自己的活动表现和结果来认识自我。⑤通过自我反省来认识自我。

3.简述“好感效应”的基本内涵。

受教育者对教育者有好感,他们会更易接受教育者的观点,反之会拒绝教育者的观点。

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修养和道德修养,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良好的威信,形成好感,同时注意与学生交心,与学生打成一片,做学生的知心朋友。

4.简述道德情感培养的主要途径。

道德感情是伴随道德观念反映人的内在需要的一种态度体验,是推动人产生道德行为或制止不道德行为的内在动力,具有认识鉴别功能和动力调节功能。学校教育对学生进行道德感情培养时应考虑一下几个问题:

(1)通过具体的道德情境,培养直觉的道德情感;(2)通过文艺作品或先进人物培养想象的道德情感;

(3)通过说理培养伦理的道德情感

5.简述大学生心理发展常见的心理矛盾。

(1)独立性和依赖性的矛盾;(2)理想性和现实性的矛盾;(3)强烈的成才意识和知识经验不足的矛盾;(4)心理闭锁与寻求理解的矛盾;(5)群集友谊与争强好胜的矛盾;(6)性生理成熟与性心理成熟相对迟缓的矛盾。

6.简述大学生学习的基本特点。

(1)学习内容上的特点:①专业化程度高,职业定向强;②实践知识丰富,动手能力较强;③学科内容的高层次性和争议性。

(2)学习方式上的特点:①自学方式日益占有重要地位;②学习的独立性、批判性和自觉性不断提高;

③课堂学习与课外、校外学习相结合。

7.简述加德纳“多元智力”的基本内容

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H.Gardner)认为,人类有8种智力:①逻辑数理智力:是解答复杂数理问题、进行逻辑推理思考的能力。许多在科学研究方面取得成就的人,这方面智力很好;②语言智力:这种智力水平高的人,擅长语言文学的学习与运用,善于准确表达内心思想感情;③身体——动觉智力:是与人的身体动作有关的智力。出色的运动员、舞蹈家,他们的身体——动觉智力发展水平高;④空间智力:是指从三维空间观察环境,在头脑中构成形象并使之变形的能力,这种智力与画家、雕刻家、建筑师的工作密

切相关;⑤音乐智力:指感知、欣赏、表达、创造音调旋律的能力,这是音乐工作者最必须的能力;⑥洞悉人性善解人意的智力:是一种社会智力,这种智力好的人善解人意,善于处理人际关系,与人打交道的工作岗位对他们最适合;⑦自我内省的智力:是指善于了解自己的内心感受和行为动机并能加以表达的能力;⑧观察自然的智力:是指通过观察自然,进而了解自然规律的智力。

论述题

1.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阐明良好人际关系建立和维护的基本途径。

如何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1)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在建立人际关系过程中,先入为主而产生的良好第一印象,会以定势效应作用与主体,将有利于人际交往的进行。

(2)主动交往。人际交往的成功与人的主动性程度有很大的关系,在人际交往中多采用积极、主动的方式,以后的交往相对来说就会变得顺理成章。

(3)移情。移情是指人们情感的相互联系,包括相互理解、同情、共感,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等。人际关系的本质是人与人之间在情感上的联系,移情是沟通人们内心世界的情感纽带。(个人理解:站在别人角度上想问题)

如何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

(1)避免争论。

(2)不要直接批评、责怪和抱怨别人。可以变直接的批评、责怪和抱怨为间接地暗示和提醒,掌握“坏话好说”艺术。

(3)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当人际关系产生障碍时,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是明智之举。

(4)学会批评。可借鉴卡内基的批评艺术:

○1批评从称赞和诚挚感谢入手;

○2批评前先提到自己的错误;

○3用暗示的方式提醒他人注意自己的错误;

○4领导者应以启发而不是命令来提醒别人的错误;

○5给别人保留面子

2.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阐述大学生学习动机的有效措施。

(1)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和意义,确立合适的学习目标。①教师在讲授新课之前,必须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要求、教学内容在实践中的意义以及它在知识体系中的地位;②学生的学习目标要适中,不宜过高,也不宜过低;③学生的学习目标要清晰、具体、有可操作性;④要教育学生将时间、精力、资源等投入到为实现目标的学习之中。

(2)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首先,教师要熟悉教材,掌握教材结构,了解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其次,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状态,使新学习的内容与学生已有水平构成一个适当的跨度。这样,才能创设问题情境。第三,创设问题情境要求做到:问题要小而具体,问题要深而有趣,问题要有适当的难度,问题要富有启发性。第四,根据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就是要使学生进入一种“心求通而未通,口欲言而未能”的境界。

(3)激发学生学习的成功感。首先,教学内容的难度要适中,应是学生经过努力可以完成的。否则,学生总是不能完成,就会丧失信心,产生失败感;其次,教学内容的呈现应由难到易,以使学生不断获得成功感;第三,如果学生在学习某一内容上失败了,可让他们先学习基础的课程,使学生在学习基础课程方面获得成功感,然后再在学习新课程方面逐步体验到成功感;第四,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在遵循一定客观标准的前提下,要掌握评分的艺术。尤其是在第一、二次测验或考试中,千万不能给学生搞“下马威”。

(4)利用争强好胜心理,妥善组织学习竞赛。大学生一般都有比较强的好胜心,一般都希望自己胜过别人。教师要利用这一心理,妥善组织学习竞赛。所谓妥善组织学习竞赛,既要看到竞赛的积极作用,也要看到它的消极影响。因此,既不能简单的全盘肯定也不能简单的全盘否定。

(5)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合理进行奖惩。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就是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要及时告诉他们,使他们及时知道自己哪些内容已经掌握了,哪些内容还没有掌握。以便进一步努力。教师对学习成绩好的、已经掌握了的要给予表扬、鼓励、肯定,否则给予批评。但是,奖惩要讲究艺术、科学、合理。一般而言,以奖为主,尽量不用或少用惩罚。

(6)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成败归因。一方面,教师要引导学生找准成功或失败的真正原因;另一方面,也要根据每个学生过去一贯的成绩的优劣差异,从有利于今后

学习的角度进行归因,哪怕这时的归因并不真实。一般而言,无论是优生还是差生,归因于主观努力的方面都是有利的。因为归因于努力,可使优等生不至于过分自傲,能继续努力,以便今后能继续成功;使差生不至于过于自卑,也能进一步努力,以争取今后成功。

2012年试题

1.简述大学生学习的基本特点。P27

内容上:第一,专业化程度高,职业定向性强;第二,实践知识丰富,动手能力较强;第三,学科内容的高层次性和争议性;

方式上:

第一,自学方式日益占有重要地位;第二,学校的独立性、批判性和自觉性不断提高;第三,课堂学习与课外和校外学习相结合。

2.简述“威信效应”的基本内涵。

3.简述多血质气质类型的基本特征。

活泼好动、反应迅速、敏感、情绪发生快而多变,注意兴趣易转移,善于交际,具有外倾性。

4.简述加德纳的智力多元结构理论。P263

论述了七种智力:逻辑数理智力、言语智力、身体-动觉智力、空间智力、音乐智力、人际智力、自我反省智力。

5.简述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基本方法。P223

第一,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第二,主动交往;第三,移情;

6.简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内容。P232

第一,环境适应教育;第二,智力发展教育;第三,人际关系和谐教育;第四,健康恋爱观教育;生涯发展规划与教育;

7.简述道德情感培养的主要途径。P173

第一,通过具体的道德情境培养直觉的道德情感;第二,通过文艺作品或先进人物培养想象的道德情感;第三,通过说理培养伦理的道德情感。

论述题

1.举例说明感知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2.根据性格的结构,分析自我的性格特征。

重点:

第一章

1.教师威信对教育效果的影响。

表现在:1.威信效应;2.名片效应;3“自己人”效应;4.好感效应;

2教师的三种教育水平。

教育水平分为尝试式、因循式和策略式

第二章

1.大学生学习的基本特点。

(1)学习内容上的特点:①专业化程度高,职业定向强;②实践知识丰富,动手能力较强;③学科内容的高层次性和争议性。

(2)学习方式上的特点:①自学方式日益占有重要地位;②学习的独立性、批判性和自觉性不断提高;

③课堂学习与课外、校外学习相结合。

2布鲁纳认知发现学习理论。

强调学科的基本结构,把学科的基本结构放在设计课程和编写教材的中心地位,成为教学的中心。认为学生懂得了基本原理,就使得学科更容易理解,就容易记忆学科知识,易产生学习迁移,认为掌握学习的过程比掌握学习的结果更重要。

3.奥苏泊尔认知接受学习理论。

有意义学习的内部心理机制是同化,其实质是新知识通过与已有认知结构中的知识或观念建立实质性

的、非人为的联系而被同化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去,其结果一方面使新知识被学习者理解,获得心理意义;另一方面使已有的认识结构发生改变,增加了新内容,建立了更广泛的联系。

4.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第三章

1.科尔斯——道德森定律。

中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最有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同时,最佳的动机激起水平与作业难度密切相关:任务交容易,最佳激起水平较高;任务中等,最佳激起水平也适中;任务越困难,最佳激起水平越低。

2.学习动机的教育激励措施。

(1)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和意义,确定合适的学习目标。(2)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3)激发学生学习的成功感。(4)利用争强好胜心理,妥善组织学习竞赛。

(5)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合理进行奖惩。(6)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第四章

1.感知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

(1)强度律。感知对象必须达到一定的刺激强度,才能被人清晰地感知到,这条规律叫做强度律。

(2)差异律。感知对象与背景之间的差异越大,越容易被人们清晰地感知,这条规律叫做差异律。

(3)活动律。越是活动的事物,越容易被人们清晰地感知到,这条规律叫做活动律。

(4)组合律。越是在空间上接近、时间上连续的事物,越容易构成一个整体而被人们清晰地感知,这条规律叫做组合律。

(5)对比律。对比关系越突出的事物,人们越容易感知到两者之间的差异,这条规律叫对比律。

2.遗忘曲线。

表明遗忘的过程是不均衡的。在学习结束的较短时间内,遗忘的速度很快,遗忘的内容也很多。接着,这种下降的趋势就变得较为缓慢,遗忘速度有所减慢,数量有所减少,最后则在很长时间内基本不再变化。遗忘的进程可以减速为“先快后慢”。

3.促进知识巩固的有效复习。

复习具有减少遗忘、强化新旧知识联系、促进理解的作用,还有时学习内容条理化、系统化等作用。

(1)及时复习;(2)复习时间的事宜;(3)复习次数的事宜与过度记忆法;(4)反复阅读与试图回忆相结合;(5)复习方法的多样化。

第五章

1.学习策略的涵义及其构成。

学习者为有效地达到学习目标,在认知与元认知的基础上对学习方法与学习心态的选择与调控,被称为学习策略;

构成:(1)认知;(2)学习方法和学习心态的选择;(3)元认知;(4)学习方法和学习心态的调控;

2.教学如何促进学习迁移。

(1)科学选择教学内容;(2)合理编排教学内容;(3)改进教材内容的程序方式;(4)训练学生掌握学习策略。

第六章

1.创造性与智力发展的关系。

(1)低智商不可能有高创造性;(2)高智商可能有高创造性,也可能有低创造性;(3)低创造性的智商水平任意;(4)高创造性的智商必须高于一般水平的智商。

2.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

(1)问题表征;(2)情绪状态;(3)动机强度;(4)定势作用;(5)功能固着;(6)原型启发

3.创造型大学生的心理特点。

个性特征:(1)兴趣广泛,对创造有强烈的好奇心;(2)目标专一,有毅力;(3)独立性强;(4)自信心强;(5)情感丰富;(6)一丝不苟。

行为特征:(1)内倾多,外倾少;(2)很少受暗示,有自己的评价标准;(3)不依赖于某个集体;(4)高分数的情况不如别的同学多;(5)提问多于非创造型学生;(6)思维及其灵活;(7)诙谐、幽默;

第七章

1.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

人的行为是可以通过观察学习获得的,这一认知过程的实质就是替代强化,道德行为的学习也是如此。

2.品德形成的基本过程。

(1)态度定势的形成;(2)道德观念的确立;(3)道德情感的培养;(4)道德信念的形成;(5)道德意志的锻炼;(6)道德行为的养成。

3.品德矫正的心理策略。

(1)过矫正;(2)防范协约;(3)强化暂停;(4)表征性奖励;(5)榜样示范;

第八章

1.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

(1)大学生十分关心自己的发展,自我设计的愿望强烈;(2)大学生自我评价能力在不断提高,自我评价交符合实际;(3)大学生自我体验丰富、深刻而又复杂,容易波动;(4)大学生自我控制的能力有很大提高,其自觉性、坚持性、独立性和稳定性得到了显著发展。

2.大学生的自我教育。

自我教育是主体自我按照社会要求对客体自我自觉实施的教育。它是自我意识的最高级表现,是青年大学生自我完善自己个性、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途径。

第九章

1.社会助长作用于社会懈怠作用及其影响因素。

(1)活动性质及个人优势的影响;(2)被评价意识的影响;(3)责任意识的影响。

第十章

1.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1)具有旺盛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2)具有独立生活的能力;(3)具有正确的自我意识,能悦纳自我;(4)具有完整统一的人格品质;(5)具有协调和控制情绪的能力,心境良好(6)具有良好的适应和改变环境的能力;(7)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人际关系和谐;(8)具有符合年龄特征的心理行为。

第十一章

1.智力的三元结构理论。

(1)分析能力;(2)实践能力;(3)创造能力

2.加德纳多元智力理论。

(1)逻辑数理智力;(2)言语智力;(3)身体—动觉智力;(4)空间智力;(5)音乐智力;(6)人际智力;(7)自我内省的智力。

4.性格的特征分析。

性格特征与类型

1.性格的特征

a性格的态度特征:是指一个人对社会、集体、他人、自己及对学习工作等方面的态度特征

b性格的理智特征:是指一个人在人的认知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性格特征

c性格的情绪特征:当情绪对人的影响或人对情绪的控制具有某种稳定的、经常的客观特点时,这些特点就构成了一个人的情绪特点

d人格的意志特点:人格的意志特点是指一个人自觉的调节自己的行为方式和水平方面的性格特征2.性格的类型:机能类型说,向性说,独立性说。

心理学基础知识简答题

心理学基础知识简答题 教师资格考试:心理学基础知识简答题及答案发布人:圣才学 习网发布日期:2010-07-0915:58共7人浏览[大][中][小] 1、人的心理包括哪些过程? 答: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2、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哪两部分? 答: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 3、个性心理特征包括什么? 答:能力气质和性格。 4、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是由哪国的谁于哪年在哪儿成立? 答:德国冯特1879年在莱比锡大学创立。 5、新理学的任务是什么? 答:探索人的心理活动规律,实现对人的心理活动的正确说明,准备预测和有效控制从儿提高实践活动的效率。 6、试分析人的心理的实质。 答:人的心理是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主观映像。(1)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 器官,没有神经系统,没有大脑的心理现象是不存在的这已被日常生活经验,科学实践以及“反射”、“条件反射”,脑髓说等所证实,从无机物的机械反映,到动物的心理反 映,再到人的意思反映是物质长期演化的结果,是高度发展的物质---大脑的机能。(2)心理对客观现实的依存性,客观现实是心理源泉和内容。(3)人的心理反映的主观性、 能动性、人的心理除依存客观现实外,还受主观的知识经验,思想观念,心理状态,心理水平和个性心理特征的影响,实践中,心理反映的主客观性是统一的。人不是消极反 映现实,而是能动地改造变革现实。(4)人的心理反映的社会制约性,人不只是自然实体。更主要是社会实体,人是积极的活动者。人的心理是实践中发生发展的。 7、什么是反射弧?它包括哪些结构成分?

答:反射弧是实现反射活动的精神结构,它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躯,传出神经、效应器及反馈系统等。 8、什么是无条件反射?什么是条件反射,并各举一例。 答:无条件反射是不学而能,生来就会,从遗传获得的反射活动,如食物反射,条件反射,条件反射是在无条件反射基础上,经过后天训练,学习建立起来的反射活动,如望梅止渴。 9、马斯洛将人的需要分为哪几个层次? 答: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五个层次。 10、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如何创设问题情境? 答:(1)要想创设问题情境,首先要求教师熟悉教材,掌握教材结构,了解新旧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此外要求教师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状态,使新的学习内容与学生已有的水平构成一个适当的跨度。(2)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既 可用教师设问方式提问,也可用作业方式提出,既可以从新旧教材联系方面引进,也可以从学生日常经验引进,也可以在教学过程,教学结束时进行。 11、如何根据学习动机理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答:(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2)根据作业难度,适当控制动机水平;(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有效进行奖惩;(4)合理设置课堂结构,妥善组织学习竞赛;(5)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进学生继续努力。 12、如何利用学习动机和学校效果的互动关系培养学习需要? 答:(1)学习动机通过直接制约学习积极性,影响学习效果;(2)由学习效果产生的成败体验,反作用学习动机;(3)掌握平分艺术,使每个学生体验到成功感;(4)使学生掌握扎实的知识技能,获得真正的成功。 13、知觉分哪些种类? 答:知觉分类标准和依据不同,种类划分不同。(1)根据分析器不同,简单可分视、

教育心理学论述题总结

教育心理学论述题总结

————————————————————————————————作者:————————————————————————————————日期:

联系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和生活中的事例,阐述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态度和品德。 答:教师可以综合应用一些方法来帮助学生形成或改变态度和品德。常用而有效的方法有说服、榜样示范、群体约定、价值辨析、奖励与惩罚等。(1)有效的说服。教师经常应用言语来说服学生改变态度,在说服的过程中,教师要向学生提供某些证据或信息,以支持或改变学生的态度。(2)树立良好的榜样。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以及大量的实践经验都证明,社会学习是通过观察、模仿而完成的,态度与品德作为社会学习的一项内容,也可以通过观察、模仿榜样的行为而习得。(3)利用群体约定。研究发现,经集体成员共同讨论决定的规则、协定,对其成员有一定的约束力,使成员承担执行的责任。一旦某成员出现越轨或违反约定的行为,则会受到其他成员的有形或无形的压力,迫使其改变态度。教师则可以利用集体讨论后形成集体约定的方法,来改变学生的态度。(4)价值辨析。研究者认为,人的价值观刚开始不能被个体清醒地意识到,必须经过一步步的辨别和分析,才能形成清晰的价值观念并指导自己的道德行动。(5)给予恰当的奖励与惩罚。奖励和惩罚作为外部的调控手段,不仅影响着认知、技能或策略的学习,而且对个体的态度与品德的形成也起到一定的作用。奖励有物质的(如奖品),也有精神的(如言语鼓励);有内部的(如自豪、满足感),也有外部的。虽然对惩罚的教育效果有不同看法,但从抑制不良行为的角度来看,惩罚还是有必要的,也是有助于良好的态度与品德形成的。当不良行为出现时,可以用两种惩罚方式:一给予某种厌恶刺激.如批评处分舆论谴责等;二是取消个体喜爱的刺激或剥夺某种特权等,如不许参加某种娱乐性活动。应严格避免体罚或变相体罚。 联系中学教学实际,试论述成败归因理论及其教育意义。答:归因是指人们对他人或自己的行为结果进行分析,推论这些行为原因的过程。归因理论的指导原则和基本假设就是:寻求理解是行为的基本动因。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韦纳认为,学生在对自己的成功和失败进行归因时通常会归于能力、努力、任务难度和运气这四种主要原因,并且,学生的归因过程主要是按照控制源、稳定性可控性三个维度来进行。根据控制源维度,可将原因分成内部和外部的;根据稳定性维度,可将原因分成稳定和不稳定的;根据可控性维度,又可将原因分成可控的和不可控的。韦纳认为,每一维度对动机都有重要的影响。控制点维度与个体成败的情绪体验有(稳定性维度与个体对未来成败的期望有关。可控性维度既与情绪体验有关,又与对未来成败预期有关。一个总是失败并把失败归于内部的、稳定的和不可控的因素(即能力低)的学生会形成一种习得性无助的自我感觉。习得性无助是当个体感到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不会对自己的重要生活事件产生影响时所体验到的一种抑郁状态。根据归因理论,学生将成败归因于努力比归因于能力会产生更强烈的情绪体验。努力而成功,体验到愉快;不努力而失败,体验到羞愧;努力而失败,也应受到鼓励。因此,教师在给予奖励时,不仅要考虑学生的学习结果,而且要联系其学习进步与努力程度状况来看,强调内部、稳定和可控制的因素。在学生付出同样努力时,对能力低的学生应给予更多的奖励,对能力低而努力的人给以最高评价,对能力高而不努力的人则给以最低评价,以此引导学生进行正确归因。 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及其教育意义:答: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认为,儿童人格的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它必须经历一系列顺序不变的阶段,每一个阶段都有一个由生物学的成熟与社会文化环境、社会期望之间的冲突和矛盾所决定的发展危机,每一个危机都涉及一个积极的选择与一个潜在的消极选择之间的冲突。如果个体能够成

教育心理学部分常考的28个简答、论述题

如对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打赏,谢谢!教育心理学部分常考的28个简答、论述题 让小伙伴们久等了,教育心理学的简答、论述题今天终于抽空汇总出来了,只是提醒一下小伙伴,有的题我提供的仅仅是答案要点,回答的时候不能太简单,简答题也要适当阐述一下,论述题就多阐述一点,这些毕竟是主观题。 这些题有的跟其他资料或教材提供的答案不太一样也很正常,你可以选一个版本记住,如果你能综合多个版本整一个你认为更好的答案也是不错的噢。 其他没汇总的在讲课时点到的具有出简答和论述题潜质的那些题,也要适当关注,多学习总是有好处的,尤其是基础知识已经掌握很好的同学,扩大一下知识储备的量也是不错的。 后期的复习可以做一些知识的深加工,提高知识储备的质量,也要多做一些题去增加自己对知识的运用和理解,并提高答题能力。 为大家汇总这些内容,是方便大家复习,不过用对方法、多学习、多努力才是走向胜利的必然途径。大家考试完,考的什么知识点记得发给我噢。另外大家也要注意调整身心状态,不可过度焦虑、过度透支心力和体力。祝大家顺利圆梦! 一、心理发展有以下四个基本特点: (一)阶段性(质变)与连续性(量变) (二)定向性与顺序性; (三)不平衡性; (四)个体差异性。 二、加涅根据学习结果将学习分为五类: (1)智慧技能;使用符号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能力。指向环境,使学习者能处理外部信息。(2)认知策略;对自己认知活动的监控 (3)言语信息;陈述观念的能力 (4)动作技能;动作操作能力 (5)态度。对人、事、物的选择倾向 三、社会学习理论 社会学习理论又称观察学习理论,创始人是班杜拉。 班杜拉认为人类学习最重要的形式是观察学习。并把观察学习分为四步(四个子过程):注意、保持、复现、动机。认为人的行为受行为的结果因素和先行因素的影响。结果因素就是强化。他把强化分为三种: 直接强化,通过外部因素对行为结果予以强化 替代强化,看到别人的行为结果得到奖励而受到强化 自我强化,自己的行为符合内化的标准,受到自我的肯定 四、发现学习: 发现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情境中通过自己的探索获得问题答案的学习方式。 1、优点 (1)提高学生智慧潜能,培养直觉思维 (2)激发学习兴趣 (3)有利于掌握发现的方法和探究的方式 (4)有利于对知识的记忆、保持与提取 2、发现学习的缺点 (1)适用范围有限,主要适用自然科学 (2)要求学生具备相应的发现需要、发现经验,并树立有效的假设,并不适合所有学生。(3)耗时不经济,不宜在短时间内传授一定数量的知识和技能。 (4)对教师的知识素养和教育机智、技巧、耐心等要求很高,一般教师很难掌握。 五、发现学习的步骤 (1)提出和明确使学生感兴趣的问题。 (2)使学生对问题体验到某种程度的不确定性,以激发其探究的欲望。 (3)提供解决问题的各种假设

心理学简答题

心理学简答题-论述题 1.简述知觉的基本特性 (1)选择性:人在知觉过程中把知觉对象从背景中分出来优先加以反映的特性就叫知觉的选择性。(2)整体性:知觉的对象是由不同部分和属性组成的。 人在知觉时,并不把知觉对象感知为个别孤立的 部分,而总是把它知觉为统一的整体。 (3)理解性:人在知觉某一事物时,总是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认识它,并把它用词语标示出来,这种特性就叫知觉的理解性。 (4)恒常性:是指客观事物本身不变但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时,人的知觉的映象仍然保 持相对不变的特性。 2.简述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 (1)学习材料的性质 (2)识记材料的数量和学习程度 (3)记忆任务的长久性与重要性 (4)识记的方法 (5)时间因素 (6)情绪和动机 (7)系列位置效应 3.提高记忆能力的方法 (1)明确记忆目的,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2)理解材料的意义,少用机械记忆 (3)对材料进行精细加工,促进深度理解 (4)运用组块化学习策略,合理组织材料 (5)运用多重编码方式,提高信息加工处理的质量(6)注重复习方法,防止知识遗忘 【口诀】理解(理解材料意义)目的(明确记忆目的)精加工,组块编码重方法 4.如何组织复习,防止遗忘 (1)及时复习 (2)合理分配时间, (3)做到分散与集中复习相结合。 (4)反复阅读与试图回忆相结合。(5)复习方法要多样化。 (6)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复习。 【口诀】法(复习方法多样化)官(多种感官)及(及时复习)时(分配时间)返(反复阅读)回 (试图回忆)三中(分散和集中) 5.简述记忆的品质 (1)记忆的敏捷性:这是记忆的速度和效率特征。 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记住较多的东西,就是记 忆敏捷性良好的表现。 (2)记忆的持久性:这是记忆的保持特征。能够把知识经验长时间地保留在头脑中,甚至终身不 忘,这就是记忆持久性良好的表现。 (3)记忆的准确性:这是记忆的正确和精确特征。 它是指对于所识记的材料,在再认和回忆时, 没有歪曲、遗漏、增补和臆测。 (4)记忆的准备性:这是记忆的提取和应用特征,它使人能及时、迅速、灵活地从记忆信息的储存库中提取所需要的知识经验,以解决当前的实际问题。【口诀】两准一敏才持久 6.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方法 (1)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丰富学生的表象储备。(2)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有利于打开想象力的大门。(3)引导学生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增加学生的知识经验以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4)结合学科教学,有目的地训练学生的想象力。(5)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幻想。 【口诀】引观察、勤思考、扩知识、练想象、爱幻想 7.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1)正确运用无意注意规律组织教学活动。

心理学简答题论述题考试必备

1.心理学研究的基本任务及研究程序:基本任务是探索心理现象的事实,本质,机制和 规律。程序包括确定问题并提出假设,确定研究对象,界定概念及其研究工具,选择研究方法,解释结果并做出结论。 2.观察法的优缺点:优;被视察者在自然条件下的行为反应真实自然,可作为前期研究。 缺:观察资料的质量容易受观察者的能力和其他心理因素的影响。 3.个体研究法及其优缺点:个体研究法是收集单个被试的资料以分析其心理特征的方法 。优:能加深对特定个人的了解。缺:所收集的材料往往缺乏可靠性。 4.调查法及其优缺点:以被调查者所了解或关心的问题为范围,自由表达其态度或意见 的方法。优:能够同时收集到大量的资料。缺点:研究结果难以排除某些主客观因素的干扰。 5.介绍人本主义心理学基本的思想:人本主义注重人的独特性和社会性,行为主要受自 我意识支配,使其达到自我实现的境界。 6.精神分析学派的价值和局限:不仅在精神病治疗中继续得到应用,而且对个性冬季心 理学的研究产生了积极作用。局限:弗洛伊德宣扬泛性论,忽视了社会文化的影响。 7.简述脑和智商的关系:脑为智慧提供了基本的前提和基础,而后天的学习和训练又塑 造了天才的独特的脑的结构 8.简述脑潜能的开发途径:a 大脑的潜能的发挥有无限的的空间B挖掘大脑的潜力。 9.脑的性别差异:A成熟时间上B智力方面 C脑结构上D大脑左半球受损后,女性不如男性明显 10.动机冲突的主要类型:A按性质:原则性和非原则性B表现形式:双趋动机(鱼和熊掌 不可兼得)和双避动机(既怕学习又怕老师),趋避动机(既想当干部又怕耽误学习) 11.阿特金森的成就动机理论:一种力求成功的动机,二种避免失败的动机 12.学习动机及其基本结构:是激发个体学习活动的学习活动,并使行为朝一定的学习目 标的心里状态。一是认知的内驱力,二自我提高的内驱力,三附属的内驱力 13.动机和行为效果的关系:一是取决动机本身的强弱二是取决个体行为的质量 14.马斯洛的层次理论的基本内容:生理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求知需要,审美的需要 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15.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积极意义:A注重社会正常人的需要B是严格组织的层级系统C揭 示人类需要产生的客观规律。缺陷:A脱离显示生活实践去看待人性B没有从分认识到高级学要对低级需要的调节作用C为顾及这些概念的现实社会内容 16.注意的特征:注意的稳定性,广度,分配,转移 17.知觉的特性:知觉的整体性,选择性,理解性,恒常性 18.思维的过程:分析和综合,比较,抽象和概括,具体化 19.概念形成的策略:同时性扫描,继时性扫描,保守性聚焦,博弈性聚焦 20.问题解决策略:算法策略和启发法 21.记忆信息的三级加工模型: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三个阶段 22.影响遗忘的因素和增强记忆的方法:影响因素:A时间因素B识记材料重要C识记材料 的性质d位置的影响E材料的数量。增强方法:直观形象法,图表法,谐音记忆法,归类比较法,联想法,歌诀法 23.认知对情绪的影响:认知在情绪中的作用主要在于判断评价刺激物对个体需要的符合 程度,它是个体对刺激物产生肯定或否定的决定因素。认知过程中伴随着情绪体验。 24.情绪对认知的影响:情绪具有动机性功能,信号性功能以及感染性功能三个方面 25.健康情绪的必要条件:正确的人生追求,宽广的胸襟,理性的适应生活,寻找身边的

心理学论述题题库

心理学论述题题库 心理学题库 1、教师在社会中充当着哪些角色?你以前是怎样理解教师角色的? (1)根据我国教师的活动、职责和任务,可把教师的角色划分为以下几种: ①教员——知识传播者、学习发动者、组织者和评定者角色; ②父母形象角色、朋友角色、管理员角色; ③青少年团体工作者,公共关系人员,心理辅导人员等社会活动家等角色; ⑤学生灵魂塑造者角色。 (2)以前对教师角色的理解可由学生自己发挥 2、结合自己性格的形成,谈谈你对“性格决定命运”这句话的理解。 可由学生自由发挥。 1、分析一位你印象最深的教师在人格特征和教育能力方面的突出表现。 可由学生自由发挥。 2、联系实际分析说明心理活动具有高度的整合性。 在实际生活中,人们所表现的各种心理现象都是密切联系,交互影响,具有高度的整合性。 ①在整个心理过程中,人的认识、情感和意志三个方面是密切联系,相互影响的。认识是情感和意志的基础,认识活动受情感和意志的制约。情感又是意志行动的积极的动力因素,反之,意志行为又丰富着情感。 ②个性倾向和个性心理特点也是密切关联的,个性倾向性渗透于各种心理特点之中,个性特点也反映出个人的倾向,两者在总体上体现着一个人完整的个性。 ③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个性心理,三者体现着人的整个心理活动在“动态—过渡态—稳态”方面的相互关系和时相特征。说明人的个性是在心理过程的基础上逐渐形成和发展的;而个性又总是通过各种心理过程表现出来。反之,已形成的个性倾向和特点又积极地影响着心理过程,而使人的心理过程总是带有个性的色彩。 1、试述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 解决问题是一种极为复杂的心理过程。人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受到各种心理因素的影响。 (1)动机是解决问题的重要条件。动机是推动人们解决问题的动力因素。 ①在一定的程度内,动机的强度与解决问题的效率成正比 ②但动机水平过强或过弱,都不利于问题的解决。 (2)个体对问题情境的知觉特点影响问题的解决。 ①问题情境是指问题呈现的方式。 ②当问题的呈现方式越符合人们的经验或知觉的习惯,人们就越易于知觉问题情境,问题的解决也就越容易。

心理学复习材料简答题及答案

一。简述教师在学与教过程中的地位。 在教育过程中,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体,但这并不否定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地位。学校教育需要按照特定的教学目标来最有效地组织教学,教师在其中起着关键的作用。教师这一要素主要涉及敬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以及教学风格等方面。这是教师心理研究的主要问题二1.性格与气质的关系? 1.关系密切、互相渗透、互相影响。 (1)气质可使同一性格者有不同的表现;(2)气质影响性格形成和发展速度;(3)性格可制约气质的表现并改造气质。性格是个性中的核心,气质是附属。 2.论述学生的性格差异及其教育含义。 2.(1)性格是指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2)性格的个别差异表现在性格特征差异和性格类型差异两个方面。性格的特征差异分为四个方面:对现实态度的性格特征,性格的理智特征,性格的情绪特征.性格的 意志特征。性格的类型差异指在一类人身上所共有的性格特征的独特组合,如内倾型与外倾型、独立型与顺从型。(3)教育含义:性格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的速度与质量;性格的性别差异又会影响学生对学习内容的选择,以及学生的社会性学习和个体社会化。因此,学校教育应更重视情感因素的作用,使教育内容的选择和组织更好地适应学生的性格差异。3.简述认知差异的教育含义。 3.认知方式没有优劣好坏之分,只是表现为学生对信息加工方式的某种偏爱,主要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智力是影响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传统教学条件下。智力是学习成绩的一个可靠的预测指标。然而,智力并不影响学习能否发生,它主要影响学习的速度、数量、巩固程度和学习的迁移。所有这些认知差异表明,我们必须根据学生认知差异的特点与作用,不断改革教学,努力因材施教。 首先,应该创设适应学生认知差异的教学组织形式; 其次,采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方式; 最后,运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手段。 4.简述人格发展阶段理论的教育意义。 教育工作要针对受教育者的个性特点。对不同的人格类型、不同的人格特质结构,教育的方式、方法都应有所不同。 埃里克森的人格终生发展论,为不同年龄段的教育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教育内容,任何年龄段的教育失误,都会给一个人的终生发展造成障碍。人格终生发展论还告诉每个人你为什么会成为现在这个样子,你的心理品质哪些是积极的.哪些是消极的,多在哪个年龄段形成的,给你以反思的依据。 三1.人类学习与动物学习的本质区别有哪些? (1)人的学习除了要获得个体的行为经验外,还要掌握人类世世代代积累起来的社会历史经验和科学文化知识。 (2)人的学习是在改造客观世界的生活中,在与其他人的交往过程中,通过语言的中介作用而进行的。 (3)人的学习是一种有目的、自觉的、积极主动的过程。 2.简述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

西方近代心理学史(简答题和论述题答案)

西方近代心理学史 06056 简答题、论述题整理 西方心理学史的分期: 1、自笛卡尔和洛克到冯特前为止,包括17-19世纪经验主义和理性心理学哲学心理学以及18、19世纪生理心理学。 2、主要包括实验的科学心理学的建立。 3、自冯特到现代,包括心理学各学派的形成和发展。 学习心理学史的意义: 1、有助于扩大我们的视野,提高心理学研究与学习的理论水平。以精神分析为例,通过史的分析方法我们可以看出精神分 析学说的发展及其对心理学的贡献。 2、通过心理学史的学习,有助于我们从历史中吸取教训,使心理学在更深的层上反映人的特性与本质。 3、学习心理学史有助于我们掌握科学的方法论,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西方近代心理学史的意义: 1、对于我们掌握科学心理学发展的历史规律,有着重要的作用。 2、对于我们树立辨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有着重要的意义。 3、对于我们提高分析能力、鉴别能力和批判能力,也很有好处 17-19世纪英、法两国的心理学主要特点: 1、心理学仍然属于哲学心理学思想的范畴。 2、心理学理论主要以笛卡尔和洛克两派的哲学思想为基础。 3、哲学心理学主要以联想论、感觉论、经验论为理论形式。 费希纳的物理心理学的意义: 1、费希纳把物理学的数量化测量方法带到心理学中来,提供了后来心理学实验研究的工具,是实验心理学的先驱。 2、费希纳被认为是近代西方心理学的主要缔造者之一,他的心理物理学为冯特心理学的建立起到了奠基的作用。 冯特心理学的意义: 进步:1、冯特使心理学从哲学中脱离出来,从而开辟了“一个新的科学领域”。建立了一个新的学科——实验心理学。 2、培养了一大批的学生,为心理学的发展造就了一批新人。 局限:冯特抱有混乱的唯心主义观点,这与他的科学训练和一心想要建立一们科学心理学是不相容,造就了他的心理学体系矛盾重重,并使得他的心理学工作摆脱不了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束缚。 冯特建立心理学实验室的意义: 1、冯特继承了前人或用代人如费希纳、微博、高尔顿等人的工作。岁实验的条件等不断改进,得到了一些可信的和有一定 科学价值的心理资料,为心理学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基础。 2、利用实验室培养了一大批学生,为心理科学的国际性发展造就了一代新人。 艾宾浩斯理论的意义: 1、为心理学研究打开了一个新局面,用实验法研究所谓的高级心理活动,如学习、记忆、思维等。 2、在方法上力求对实验条件进行控制和对实验结果进行测量。 达尔文进化论的意义: 1、达尔文强调人与动物的历史连续性,在动物心理和人类意识这一鸿沟之间建立了桥梁。 2、发展观点、历史方法促进了比较心理学、儿童心理学的发展。 3、在进化论的影响下,关于遗传和环境在心理发展上的作用、关于个别差异等,都成为了心理科学研究的课题。 4、生物进化的科学原理对机能心理学的产生有很大的影响。 5、但是达尔文忽略了动物与人类的区别,发展心理学不能仅建立在达尔文进化论的基础上,需要以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看

心理学期末考试试题

基础心理学试题一 C.注意转移 D.注意广度 一、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20 分) 4.后继的学习与记忆对先前学习材料的保持与干扰作用是() 1、人的心理现象极其复杂,概括来说它主要包括既有联系有区别的和 A.动机性抑制干扰 B.前摄抑制干扰两大部 分。 C.倒摄抑制干扰 D.痕迹衰退抑制干扰 2、人类获取外界信息的最重要的两种感觉是___和___。 5.在刺激物作用下,人脑独立形成具有社会意义的形象的过程是() 3、有意后注意是在基础上产生并与目的任务相联系,但又不需要 A.有意想象 B.随意想象的注意。 4、根据创造程度不同,把随意想象分为和。 C.创造想象 D.再造想象 5、创造性思维与创造性活动相联系,一般经历以下四个过程:准备期、、 6.提出需要层次理论的心理学家是()和 验证期。 A.马斯洛 B.勒温 6、表情动作是情绪的外部表现形式,主要有、和言语表情。 C.默里 D.罗杰斯 7、马斯洛认为,人类有 5 种基本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需要和爱的需要、 7.多血质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的基本特征是() 和。 A.强、平衡、灵活 B.强、不平衡 8、气质的 4 种基本类型是多血质、胆汁质、和。 C.强、平衡、不灵活 D.弱 9、从到是性格形成的最主要的阶段。 8.人在对自己行为的自觉调节方式和水平方面的性格特征是() 10、人的能力形成和发展,主要是因素和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A.性格的态度特征 B.性格的意志特征 二、选择题(每题 1 分,共10分) C.性格的情绪特征 D.性格的理智特征 1.人的认识过程、情绪情感过程意志过程称为() 9.能力是一种() A.个性特点 B.心理过程 A.认识过程 B.情感过程 C.心理现象 D.个性倾向 C.意识过程 D.个性心理特征 2.有预定目的但无需意志努力的注意是() 10. " 一俊遮百丑 "、 " 一坏百坏 " 描述了社会认知信息整合过程中的() A.随意注意 B.不随意注意 A.首因效应 B.近因效应 C.有意后注意 D.有意注意 C.晕轮效应 D.刻板印象 3.汽车司机在驾驶时,能熟练地做到眼耳手脚并用,这种注意特性是() 三、名词解释(每题 3 分,共 15分) A.注意分散 B.注意分配 1 、自我意识 1

心理学复习资料

师范类心理学考试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选择最佳答案(每小题2分,共20分) 1.在心理学的历史上,下列人物中,属于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人物的是:(C )(A)冯特心理学创始人(B)华生行为主义的创始人(C)弗洛伊德(D)巴甫洛夫 2.一个人的人格特征具有跨时间的持续性和跨情境的一致性,这是人格的(B ) 特征。 3.(A)整体性(B)稳定性(C)独特性 4.希波克拉底将人的气质分为胆汁质、多血质、黏液质和抑郁质四种类型,这 些气质类型之间:(C)(A)有好坏之分(B)有优劣之别(C)无好坏之分(D)以上均不对 5.依据对大量正常心理特征的测量取得一个常模,把个体的心理现象与常模进 行比较。这种判定心理健康的标准被称为:( A ) 6.(A)统计学标准(B)社会规范标准(C)行为适应标准(D)主 观经验标准 7.看到红、橙、黄色使人产生温暖的感觉的现象叫(D ) A.感觉对比B.感觉后象C.感觉适应D.联觉 8.问题解决的第一步是(答案不确定) A.问题表征 B.发现和解决问题 C.理解问题 D.思考问题 9.“忧者见之忧,喜者见之喜”这是受一个人的(B)所致。 A.激情 B.心境 C.应激 D.热情 10.俗话说的“想吃粥,又怕烫”是动机冲突中的( C ) A.双趋冲突 B.双避冲突 C.趋避冲突 D.多重趋避冲突 11.“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说的是什么 心理现象?(A)感觉适应(B)感觉对比(C)感觉相互作用(D)感觉掩蔽 12.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反应了遗忘的一般规律是:(C ) (A)先慢后快,先多后少(B)先快后慢,先少后多(C)先快后慢,先多后少(D)先慢后快,先少后多 13.某大学女生,周期性不可抗拒地强迫自己多食,同时自己又设法进行呕吐以 避免体重增加。由此,我们可以推断,该女生患有:( C) (A)肥胖症(B)神经性厌食症(C)狂食症(D)绝食症 14.听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的(D ) A.额叶 B.顶叶 C.枕叶 D.颞叶 15.一首乐曲由不同的人演唱,用不同的乐器演奏,仍被人知觉为同一首乐曲, 这主要是由知觉的( B )决定的。 A.选择性 B.整体性C.理解性 D.恒常性 16.婴儿生下来遇到冷空气就哭是( A )。 A.无条件反射 B.条件反射 C.经典性条件反射 D.操作性条件反射 17.“一俊遮百丑,一坏百坏,一好百好”,说明社会知觉中具有( C )。 A.首因效应 B.刻板效应 C.晕轮效应 D.近因效应18.“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说明人的( A OR C )。 A.注意能够分配 B.注意分配是有条件的 C.注意范围很大

教育心理学论述题汇总

联系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和生活中的事例,阐述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态度和品德。 答:教师可以综合应用一些方法来帮助学生形成或改变态度和品德。常用而有效的方法有说服、榜样示范、群体约定、价值辨析、奖励与惩罚等。(1)有效的说服。教师经常应用言语来说服学生改变态度,在说服的过程中,教师要向学生提供某些证据或信息,以支持或改变学生的态度。(2)树立良好的榜样。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以及大量的实践经验都证明,社会学习是通过观察、模仿而完成的,态度与品德作为社会学习的一项内容,也可以通过观察、模仿榜样的行为而习得。(3)利用群体约定。研究发现,经集体成员共同讨论决定的规则、协定,对其成员有一定的约束力,使成员承担执行的责任。一旦某成员出现越轨或违反约定的行为,则会受到其他成员的有形或无形的压力,迫使其改变态度。教师则可以利用集体讨论后形成集体约定的方法,来改变学生的态度。(4)价值辨析。研究者认为,人的价值观刚开始不能被个体清醒地意识到,必须经过一步步的辨别和分析,才能形成清晰的价值观念并指导自己的道德行动。(5)给予恰当的奖励与惩罚。奖励和惩罚作为外部的调控手段,不仅影响着认知、技能或策略的学习,而且对个体的态度与品德的形成也起到一定的作用。奖励有物质的(如奖品),也有精神的(如言语鼓励);有内部的(如自豪、满足感),也有外部的。虽然对惩罚的教育效果有不同看法,但从抑制不良行为的角度来看,惩罚还是有必要的,也是有助于良好的态度与品德形成的。当不良行为出现时,可以用两种惩罚方式:一给予某种厌恶刺激.如批评处分舆论谴责等;二是取消个体喜爱的刺激或剥夺某种特权等,如不许参加某种娱乐性活动。应严格避免体罚或变相体罚。 联系中学教学实际,试论述成败归因理论及其教育意义。答:归因是指人们对他人或自己的行为结果进行分析,推论这些行为原因的过程。归因理论的指导原则和基本假设就是:寻求理解是行为的基本动因。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韦纳认为,学生在对自己的成功和失败进行归因时通常会归于能力、努力、任务难度和运气这四种主要原因,并且,学生的归因过程主要是按照控制源、稳定性可控性三个维度来进行。根据控制源维度,可将原因分成内部和外部的;根据稳定性维度,可将原因分成稳定和不稳定的;根据可控性维度,又可将原因分成可控的和不可控的。韦纳认为,每一维度对动机都有重要的影响。控制点维度与个体成败的情绪体验有(稳定性维度与个体对未来成败的期望有关。可控性维度既与情绪体验有关,又与对未来成败预期有关。一个总是失败并把失败归于内部的、稳定的和不可控的因素(即能力低)的学生会形成一种习得性无助的自我感觉。习得性无助是当个体感到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不会对自己的重要生活事件产生影响时所体验到的一种抑郁状态。根据归因理论,学生将成败归因于努力比归因于能力会产生更强烈的情绪体验。努力而成功,体验到愉快;不努力而失败,体验到羞愧;努力而失败,也应受到鼓励。因此,教师在给予奖励时,不仅要考虑学生的学习结果,而且要联系其学习进步与努力程度状况来看,强调内部、稳定和可控制的因素。在学生付出同样努力时,对能力低的学生应给予更多的奖励,对能力低而努力的人给以最高评价,对能力高而不努力的人则给以最低评价,以此引导学生进行正确归因。 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及其教育意义:答: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认为,儿童人格的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它必须经历一系列顺序不变的阶段,每一个阶段都有一个由生物学的成熟与社会文化环境、社会期望之间的冲突和矛盾所决定的发展危机,每一个危机都涉及一个积极的选择与一个潜在的消极选择之间的冲突。如果个体能够成功合理地解决每个阶段的危机和冲突,就会形成积极的人格特征,有助于健全人格的发

心理学简答题及论述题

心理学 2007年试题 简答题 1.简述“尝试式教学水平”的基本特征。 没有经过师范教育的专业化培训,没有学习教育理论,不懂得教育的基本规律和学生学习规律,通过盲目尝试或经验积累进行教学,是“没有理论的实践”。 2.简述马斯洛需要层次论。P44 强调人的所有行为系由“需求”所引起,需求又有高低层次之分。“自我实现”即发挥“潜能”是人的最高级心理需求,教育要激发和发挥人的潜能。一个充分发挥潜能的人(发挥自己的潜在能力),才能成为自由的、健康的、进步的人,才能在社会上其积极作用。他把“潜能”看做是人的内在价值,正如健壮者能运用他的肌肉一样。人有智力就趋向于进行创造活动,一个人的能力要求被运用和发挥,并起到应有的作用。“自我实现”的实质就是充分地、完善地发挥人的价值或潜能。 3.列举三个说明感知组合律的例子。 4.简述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P228 1.具有旺盛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 2.具有独立生活的能力; 3.具有正确的自我意识,能悦纳自我; 4.具有完整统一的人格品德; 5.具有协调和控制情绪的能力,心境良好; 6.具有良好的适应和改造环境的能力; 7.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人际关系和谐;8.具有符合年龄特征的心理行为; 5.简述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基本方法。 第一,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第二,主动交往;第三,移情 论述题 1.试述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的基本内容及教育意义。 ①人的行为是可以通过观察学习获得的②这一认知过程的实质就是替代强化,道德行为的学习也是如此③影响道德行为的因素有社会环境、文化关系、客观条件、榜样强化等,④在研究方法上,社会学习论注重验室实验。 2.请根据性格特征的结构,分析你所熟悉的一个人的性格特点。 2009年试题 简答题 1.简述教师教学的三种水平。 ①关注生存阶段;②关注情境阶段;③关注学生阶段 2.教学如何促进学生的学习迁移。 (1)科学选择教学内容:把各门学科中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科学成果作为教材的主要内容。 (2)合理编排教学内容:就是要使教材结构化、一体化、网络化。 (3)改进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①遵循从一般到个别、从整体到部分的“不断分化”原则;②遵循“综合贯通”原则,加强概念、原理、课题以及章节间的横向联系。 (4)训练学生掌握学习策略:教师必须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的指导,把学习策略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把握学习策略训练的有效方法,使学生掌握学习策略,学会如何学习,促进学习的迁移。 3.简述大学生常见的心理矛盾。 (1)独立性和依赖性的矛盾;(2)理想性和现实性的矛盾;(3)强烈的成才意识和知识经验不足的矛盾;(4)心理闭锁与寻求理解的矛盾;(5)群集友谊与争强好胜的矛盾;(6)性生理成熟与性心理成熟相对迟缓的矛盾。 4.简述学生品德形成的基本过程。 (1)态度定势的形成;(2)道德观念的确立;(3)道德情感的培养;(4)道德信念的形成;(5)道德意志的锻炼;(6)道德行为的养成 5.简述大学生学习的基本特点。 (1)学习内容上的特点:①专业化程度高,职业定向强;②实践知识丰富,动手能力较强;③学科内容的高层次性和争议性。

心理学简答题排(汉语言文学)

1.产生深度知觉的线索有哪些? 2.深度知觉涉及三维空间的知觉,即不仅能够知觉物体的高和宽,而且能够知觉物体的距离、深度和凸凹等。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人们对深度和距离的知觉主要来自肌肉线索和单眼线索。单眼线索包括:线条透视、相对大小、阴影、遮挡、纹理梯度。 3.创造性思维具有什么特征? 敏感性、流畅性、灵活性、独创性、再定义性、洞察性 2.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谈谈复习时应遵循的策略? (1)及时复习。(2)合理地分配复习时间。如果记忆材料所需时间较短,可用集中复习;如果时间较长,分散复习效果较好。开始复习的时间,间隔条短,以后可以长一些。(3)复习形式应该多样化。 3.关于攻击性行为理论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及其最具代表性的观点是什么? 攻击,实际上是人们根据行为者和行为本身的特性而对某些伤害性行为作出的一种判断。 攻击的理论: (1)习性学观点。习性学是研究人和动物的生物学基础的科学,代表人物是康拉德.洛伦兹。他认为攻击是人和动物的本能,它同喂食、逃跑、生殖一起共同构成了人类和动物的四大本能系统。人和动物的攻击驱力来自有机体内部,与外界刺激无关,

随着个体的攻击能量在有机体内不断积累,他必须借助于适当的外部刺激周期性地进行释放。 (2)挫折-攻击理论。20世纪30年代,多拉德等提出了挫折-攻击理论,认为人类的攻击行为不是来源于攻击本能,而是来源于挫折。20世纪60年代,博克维茨休整了挫折-攻击理论。他认为挫折并不直接导致攻击,它只是为攻击行为的实际发生创造了一种唤醒或准备状态。情绪唤醒是挫折与攻击之间的中介变量。 (3)社会学习理论。班杜拉从研究儿童的攻击行为入手,引入认知中介过程讨论攻击行为的获得机制和发生过程,提出了攻击的社会学习理论。他认为儿童的攻击行为主要通过两种途径获得:一是直接学习,二是观察学习或模仿。儿童对攻击行为的观察或模仿学习由注意过程、记忆过程、动作复制过程、动机过程四个相互联系的子过程组成。 8.影响人际吸引因素有哪些?亲密关系至少应该在哪几个方面与其他关系有所不同。 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1)相似性。(2)熟悉与临近。(3)外貌。(4)人格品质。 美国心理学研究者布瑞姆认为亲密关系至少应该在六个方面与其他关系有所不同,这就是了解、关心、信赖、互动、信任和承诺。 4.简述编码特异性原则。 影响记忆提取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加拿大认知心理学家塔尔文等

#教育学心理学论述题和简答题

教育学论述题和简答题 一、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应具备怎样的知识素养? 答:(1)比较系统的马列主义理论修养。教师须以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观点统率各科教学。(2)精深的专业知识。教师须对本学科的历史、现状、未来等有精湛的研究、独特的见解、深厚的功底。 (3)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因为各学科知识并非孤立的。 (4)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包括教育学、心理学以及各科教材教法等方面的知识。 二、试论述教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答:(1)加强辩证唯物主义思维方法论的训练,学会全面地、发展地、实事求是地看问题。(2)运用启发式方法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主动性。 (3)加强言语训练。 (4)发挥定势的积极作用,抑制定势的消极作用。 (5)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品质。 三.师生关系的本质是什么?我国社会主义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有哪些 答:师生关系的本质是一种人际关系。我国社会主义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是:(1)尊师爱生。学生尊重教师是尊重知识、尊重文化的表现,教师热爱学生应是一种热爱祖国教育事业,关心人类未来的深层次情感。教师要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地关心爱护。(2)民主平等。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新型人际关系的特点。另外,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共同服从于对真理的探讨。(3)教学相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两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四.班主任工作的基本任务和具体方法各是什么? 答:班主任工作的具体方法是: 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组织和培养班集体;做好个别教育工作;和家庭社会教育密切配合,统一各方面的教育力量;做好班主任工作的计划和总结。 五.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应如何相互结合,形成正向的教育合力? 答:(1)学校教育占主导地位。(2)家庭、社会和学校相互支持,目标一致。 (3)加强学校和家庭之间的相互联系。(4)加强学校和社会教育机构之间的相互联系。六.试论美育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意义。 答:美育能促进教育目的实现,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具体表现为: (1)美育可以促进学生共产主义道德品质的形成,它对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陶冶心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具有特殊的功效。 (2)美育能促进学生智力发展,扩大和加深他们对客观现实的认识。 (3)美育具有怡情健身作用,可以增进身心健康,促进体育。 七.为什么说教育和社会生产力之间是一种相互制约的关系?试加以论述 答:(1)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表现在:①生产力的发展决定教育目的的确定;②生产力水平制约着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③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速度以及学校结构;④生产力水平还制约着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 (2)教育对生产力发展具有促进作用,这主要表现在:①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必要手段; ②教育是科学知识和技术再生产的手段;③教育是产生新的科学知识和技术的手段。八.试论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答:(1)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活动的过程,是教师***下的学生的学习过程,既要有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有学生的主体作用。 (2)教师是教育者,他要将国家社会规定的知识内容传授给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闻道在先,是已知者,而学生是未知者,所以,教师要对教学过程起主导作用。

心理学复习资料(简答题和论述题)

心理学复习资料 简答题: 1. 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哪些范围? 人的心理现象是复杂多样的,主要包括既紧密联系又相互区别的心理过程和个性两个方面。心理过程是心理活动的——种动态过程,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过程,主要有认识过程、情绪情感过程、意志过程。这三者是不可分割的,统一在人的行为活动之中。个性是人的整个精神(或心理)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征的总和。个性包括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及个性的自我调节系统。 2. 心理过程包括哪些结构成分? 2.心理过程是人的心理活动发生、发展的过程,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过程。其包括统一在人的行为活动之中,不可分割的认识、情绪情感、意志三个过程。其中,认识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相思维等;情绪情感过程包括原始情绪(快乐、悲哀、愤怒、恐惧等),情绪的心境、激情、应激状态,以及高级的社会情感(道德感、美感、理智感等);意志过程包括作出决定制定行动计划(或采取决定)阶段与执行计划(或采取行动)阶段。 3、简答人的神经系统的主要结构及功能? 3、人的神经系统的最基本的结构与功能单位是神经元,具有接受、传递和整合信息的作用。神经元经过复杂连接而构成神经系统,其中周围神经系统是由脑神经、脊神经和植物性神经构成.实现着中枢神经系统与感觉器官和效应器官的联系。中枢神经系统是由脊髓和脑构成的,脊髓是低级中枢部位,脑是高级部位。脑又分小脑、脑干和大脑。小脑主要协调骨伤肌肉的活动,保持身体平衡;脑干主要起传递信息、觉醒和无条件反射的中枢;大脑两半球和大脑皮层是人的心理活动,特别是高级心理活动的中枢部位。大脑皮层主要分为额叶、顶叶、颞叶和枕叶等四个叶区,额叶是语言、智慧、运动中枢,顶叶是躯体感觉中枢,颞叶是听觉中枢,枕叶是视觉中枢。 4、.试述工具性条件反射与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关系。 4.工具性条件反射与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共同之处:它们都是在一定条件下建立起来的反射,而最根本的共同点是都需要强化,不强化就消退,在消退后又都会自然恢复。而且都可以建立初级强化。工具性条件反射也有泛化和分化。 不同之处:(1)无条件反射是否明确。在经典性条件反射中,食物作为无条件刺激很明确;而工具性条件反射中,刺激物不明确,只能说是动物身体内部的某些情况。(2)强化是与刺激有关,还是与反应有关。在经典性条件反射中,强化同刺激有关,且出现在反应之前;而在工具性条件反射中,强化只同反应有关,且出现在反应之后。(3)反应方式不同。经典性条件反射中,动物被动地接受刺激,反应是先天固有的;工具性条件反射中,动物通过主动操作来达到一定的目的,反应是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4)学习的结果不同。经典性条件反射是学会了以一种刺激替代另一种刺激,属于刺激替代学习;工具性条件反射是学会了以一种反应替代另一种反应,属于反应替代学习。 5、简答斯金纳的强化时程表。 斯金纳认为强化是行为形成和改变的最根本规律,强化安排的效果主要取决于其时间和次数的分配。他把这种分配叫做强化时程表,主要分为五种:①正确的反应每次均予以强化。这种做法不仅不经济,且不强化后会很快消退。②定比间隔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