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类脂名词解释

类脂名词解释

类脂名词解释

类脂是指一类具有脂质特征的化合物,它们通常是由一个或多个脂肪酸与一种醇类或其他含氧化合物结合而成。类脂在生命体内具有重要的生物学功能,如细胞膜的主要组成成分、能量的贮存和调节、信号传导等。本文将对类脂的相关名词进行解释,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类脂。

1. 脂肪酸

脂肪酸是由一系列碳和氢原子组成的长链羧酸,它们通常是类脂的组成部分之一。脂肪酸可以分为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两类。饱和脂肪酸中的碳链上没有双键,而不饱和脂肪酸中的碳链上至少有一个双键。不饱和脂肪酸又可分为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两类,其中多不饱和脂肪酸又可分为ω-3和ω-6两类。脂肪酸在类脂中的构成和比例对其生物学功能具有重要影响。

2. 甘油

甘油是一种三羟基丙酮,也是类脂的常见组成部分之一。甘油可以与三个脂肪酸分子结合,形成甘油三酯,也可以与两个脂肪酸和一个磷酸基结合,形成磷脂。甘油的存在使得类脂具有水溶性和脂溶性两种特性,有利于其在生物体内的传输和转运。

3. 磷酸

磷酸是一种含有磷的无机离子,它在类脂中扮演重要的角色。磷酸可以与甘油和脂肪酸结合,形成磷脂,如磷脂酰胆碱、磷脂酰肌醇等。磷脂在细胞膜中起到支持和保护细胞的作用,同时也参与了信号

传导和细胞凋亡等生物学过程。

4. 胆固醇

胆固醇是一种脂质类物质,是类脂中的一种。胆固醇在生物体内广泛存在,特别是在动物细胞膜中。胆固醇可以通过转运蛋白进入细胞膜中,调节细胞膜的流动性和稳定性。此外,胆固醇还是许多激素和维生素D的前体物质,对人体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

5. 脂蛋白

脂蛋白是一种复合物,由蛋白质和脂质组成。脂蛋白在血液中广泛存在,扮演着将脂质从一个组织转运到另一个组织的重要角色。脂蛋白可以将胆固醇和三酰甘油等脂质包裹在内部,形成脂质颗粒,从而保护它们在血液中的稳定性,防止它们与其他物质结合并沉积在血管壁上,从而减少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6. 神经鞘

神经鞘是由脂质类物质组成的细胞膜,包裹着神经元的轴突。神经鞘的主要成分是磷脂,它可以形成双层膜结构,保护和支持神经元的轴突。神经鞘的存在可以提高神经传导速度,从而促进神经信号的传递和处理。

总之,类脂是生命体内重要的化合物之一,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了解类脂的相关名词和作用,对于深入理解其生物学功能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类脂名词解释

类脂名词解释 类脂是指一类具有脂质特征的化合物,它们通常是由一个或多个脂肪酸与一种醇类或其他含氧化合物结合而成。类脂在生命体内具有重要的生物学功能,如细胞膜的主要组成成分、能量的贮存和调节、信号传导等。本文将对类脂的相关名词进行解释,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类脂。 1. 脂肪酸 脂肪酸是由一系列碳和氢原子组成的长链羧酸,它们通常是类脂的组成部分之一。脂肪酸可以分为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两类。饱和脂肪酸中的碳链上没有双键,而不饱和脂肪酸中的碳链上至少有一个双键。不饱和脂肪酸又可分为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两类,其中多不饱和脂肪酸又可分为ω-3和ω-6两类。脂肪酸在类脂中的构成和比例对其生物学功能具有重要影响。 2. 甘油 甘油是一种三羟基丙酮,也是类脂的常见组成部分之一。甘油可以与三个脂肪酸分子结合,形成甘油三酯,也可以与两个脂肪酸和一个磷酸基结合,形成磷脂。甘油的存在使得类脂具有水溶性和脂溶性两种特性,有利于其在生物体内的传输和转运。 3. 磷酸 磷酸是一种含有磷的无机离子,它在类脂中扮演重要的角色。磷酸可以与甘油和脂肪酸结合,形成磷脂,如磷脂酰胆碱、磷脂酰肌醇等。磷脂在细胞膜中起到支持和保护细胞的作用,同时也参与了信号

传导和细胞凋亡等生物学过程。 4. 胆固醇 胆固醇是一种脂质类物质,是类脂中的一种。胆固醇在生物体内广泛存在,特别是在动物细胞膜中。胆固醇可以通过转运蛋白进入细胞膜中,调节细胞膜的流动性和稳定性。此外,胆固醇还是许多激素和维生素D的前体物质,对人体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 5. 脂蛋白 脂蛋白是一种复合物,由蛋白质和脂质组成。脂蛋白在血液中广泛存在,扮演着将脂质从一个组织转运到另一个组织的重要角色。脂蛋白可以将胆固醇和三酰甘油等脂质包裹在内部,形成脂质颗粒,从而保护它们在血液中的稳定性,防止它们与其他物质结合并沉积在血管壁上,从而减少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6. 神经鞘 神经鞘是由脂质类物质组成的细胞膜,包裹着神经元的轴突。神经鞘的主要成分是磷脂,它可以形成双层膜结构,保护和支持神经元的轴突。神经鞘的存在可以提高神经传导速度,从而促进神经信号的传递和处理。 总之,类脂是生命体内重要的化合物之一,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了解类脂的相关名词和作用,对于深入理解其生物学功能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营养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营养:人体摄取、消化、吸收和利用食物中营养物质以满足机体生理需要的生物学过程。 2、营养素:指食物中可给人体提供能量、机体构成成分和组织修复以及生理调节功 能的化学成分。 3、营养学:研究食物中的营养素及其他生物活性物质对人体健康的生理作用和有益影响。 4、基础代谢:指维持生命的最低能量消耗,即人体在安静和恒温条件下,禁 食 12 小时后, 静卧清醒时的能量消耗。 5、宏量营养素:摄入量较大的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既是宏量营养素。 6、微量营养素:需要量相对较小的维生素和矿物质既是微量营养素。 7、安静代谢率:全身处于休息状态,禁食 4 小时后的能量消耗。 8、平衡膳食:指有多种食物构成的膳食,他不但能提供足够数量的热能和各种营养素,满 足人体的正常需要,而且各种营养素之间也保持平衡,有利于吸收利用,达到合理营养的目 的。 9、氧债:在肌肉及其他有关三磷酸腺苷和磷酸肌酸系统中,由激烈的活动而消耗以及通过糖 酵解和呼吸补给不及时 ,该系统为了回复到原来的水平需要超过正常时所需的氧。这种情况 称为氧债。 10、能量:能量在做功的同时也有热的释放。营养学中的能量指热和能两种,合称为热能。 能量的单位,国际上通用焦耳(joule , J),营养学上,使用最多的是其1000 倍的单位,即千焦耳 (kJ);另外,还有兆焦耳(MJ) ,即 1000 倍kJ。但许多时候仍在使用卡(cal)和千 卡(kcal) 。其换算关系为: 1cal=4.184J ; 1J=0.239cal。能量的特点是温和的、缓慢的。 11、蛋白质:是有许多氨基酸以肽键联结在一起,并形成一定空间结构的大分子。 12、必需氨基酸:有 9 种氨基酸在人体内不能合成或合成的速度不能满足机体的需 要, 必须 从膳食中补充,这些氨基酸称为必需氮基酸。 13、非必需氨基酸:指人体能自行合成 ,不需要从食物中获得的氨基酸。 14、氮平衡:人体摄人的蛋白质或其他含氮物质的含氮总量与最终产物的含氮总量在理论上 是相等的。 15、氨基酸互补作用: 当两种以上食物混合搭配时,所含的不同氨基酸就会彼此补充,使食 物中的必需氨基酸趋于完全,从而提高蛋白质的利用率的营养价值。这种作用称为氨基酸 互 补作用。 16、参考蛋白质 : 指最接近人体蛋白氨基酸模式的食物蛋白。一般以鸡蛋或人乳为之。 17、蛋白质生物学价值 : 蛋白质生物价是反映食物蛋白质消化吸收 后,被机体利用程度的指标,生物价的值越高,表明其被机体利用程度越高。计算公式如下:生 物价=储留氮 x100/ 吸收氮。 18、蛋白质活性物质 : 即活性蛋白,包括在生命活动中一切有活动性的蛋白质,如酶、激素蛋白、受体蛋白等。 19、低蛋白血症 : 当进入体内及肝脏合成的蛋白质不足代偿其丢失 时,血液中蛋白质降低而形成低蛋白血症。 20、蛋白质结构 : 蛋白质是 20 余种氨基酸以肽链形式出现的复杂高分子化合物,其结 构分为一、二、三、四级结构。 21、美拉德反应:是广泛存在于食品工业的一种非酶褐变,也称为羰氨反应。还原糖和游离氨基酸或蛋白质分子中氨基酸残基的游离氨基反应,经过复杂的历程最终生成棕色甚至是 黑色的大分子物质类黑精或称拟黑素。

生化名词解释

生化名词解释 第一章 1、肽键:一个氨基酸α-羧基与另一个氨基酸α-氨基脱去一分子水形成的化学键叫肽键。 2、等电点:当蛋白质溶液处于某一pH值时,其分子解离成正负离子的趋势相等,蛋白质分子所带净电荷为零,此时溶液的pH值称为该蛋白质的等电点。 3、一级结构:是指蛋白质分子中以肽键相连的氨基酸的组成和排列顺序,包括二硫键的位置。 4、膜体:在蛋白质分子中,可发现2个或3个具有二级结构的肽段,在空间上相互接近,形成一个特殊的空间构想,并具有相同的功能。 第二章 1、核苷与核苷酸:嘌呤的N9或嘧啶的N1与戊糖的C1通过C—N糖苷键相连形成的化合物叫糖苷。由脱氧核糖参与形成的核苷叫脱氧核苷。核苷或脱氧核苷与磷酸通过磷酸二脂键结合即形成核苷酸或脱氧核苷酸。 2、密码与反密码:mRNA分子上每三个相邻的核苷酸叫做一组密码,tRNA分子反秘密环上三个相邻的核苷酸叫做反密码。 3、碱基互不原则:由于DNA分子的碱基结构不同,其形成氢键的能力也不同,因此产生了固有的配对方式:A与T以两个氢键相连,G与C以三个氢键相连。 4、增色效益与减色效益:核酸变性时,260nm的紫外吸收显著升高,称为增色效益,在一定条件下,变性核酸可以复性,260nm的紫外吸收又重新恢复至原来水平,这种现象称为减色效益。 5、Z-DNA:即左手螺旋DNA,由于主链中磷原子连接线呈锯齿形,好似Z字形扭曲。 6、重复顺序:真核细胞染色质DNA具有许多重复的核苷酸序列,称为重复序列,包括高度重复顺序,中度重复顺序和单一顺序。 7、单顺反子和多顺反子:真核细胞中的一个mRNA分子只为一种多肽链编码,称为单顺反子,在原核生物,一个mRNA分子可作为多种多肽和蛋白质合成的模板,此称为多顺反子。 8、分子病:由于DNA遗传性缺陷引起的mRNA和蛋白质的结构功能异常导致的疾病。 9、蛋白质的三级结构:指整条多肽链中全部氨基酸残基的相对空间位置,即整条多肽链所有原子在三维空间的排布位置。 10、Tm值:DNA变性过程中,紫外光吸收值达到最大值的一半时的温度称为DNA的解链温度。 第三章 1、酶的活性中心:酶分子中能与底物特异结合,并将其转化为产物的特定空间结构区域。 2、同工酶:催化相同的化学反应,而酶蛋白的分子结构、理化性质乃至免疫学性质不同的一组酶。 3、变构调节与变构酶:体内的某些代谢物可以和某些酶活性中心以外的某一部位可逆结合,使酶的构象发生改变从而改变酶的催化活性,这种调节方式称为变构调节,受变构调节的酶称为变构酶。 4、抗体酶:具有催化功能的抗体分子称为抗体酶。 5、酶的共价修饰:是酶蛋白肽链上某些基团与某些化学基团发生可逆的共价结合,从而改变酶的活性。 6、固定化酶:是将水溶性酶经物理或化学方法处理后,成为不溶于水但仍具有酶活性的酶的衍生物。 7、多功能酶:一些多酶体系在进化过程中由于基团的融合,形成一条多肽链组成却有多种不同催化功能的酶。

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营养:有机体消化吸收并领用食物中的有效成分来维持生命活动、修补机体组织、生长和生产的全过程。 2、营养学:研究生物体营养过程的科学,可以阐明生命活动的本质,并通过营养调控措施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 3、动物营养学:研究营养物质摄入与生命活动之间关系的科学。 4、淀粉:植物能量的贮存形式,动物能量主要来源。 5、糖原:动物淀粉,在肝脏中合成,水解产生葡萄糖。 6、纤维素:有葡萄糖聚合而成,自然界最丰富的碳水环合物。 7、消化:饲料在消化道内经过一系列物理、化学和微生物的作用,把结构复杂、难溶于水的大分子物质,分解为简单的可溶于水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 8、吸收:饲料经过消化道各种方式消化后,营养成分被分解成能够吸收的小分子,通过肠上皮细胞进入血液和淋巴液的过程。 9、消化力、消化性、消化率 10、粗蛋白:饲料中含氮化合物的统称,包括真蛋白质和NPN。 11、瘤胃氮素循环:瘤胃中多余的NH3会被瘤胃壁吸收,经血液循环运送到肝脏,并在肝脏中转成尿素,所生成的尿素一部分可经过唾液和血液返回瘤胃,再次被瘤胃分解产生NH3,这种NH3和尿素生成不断循环的过程成为瘤胃氮素循环。 12、必需氨基酸:动物体内不能够合成,或者合成量不能满足动物机体需要,必须有饲料来供应的氨基酸。 13、半必需氨基酸:机体内以必需氨基酸作为前体合成的氨基酸,反应是不可逆的,在一定程度上可节约对应的必需氨基酸。 14、条件性必需氨基酸:动物在某一生长阶段或生理状态下,内原合成量不能满足需要,必须有饲粮提供的氨基酸。 15、非必需氨基酸:在体内可以合成、或者由其他氨基酸转变而成,即使不从饲料中摄取,也能满足动物机体需要,维持机体的N平衡,这类氨基酸成为。。。 16、限制性氨基酸:指饲料中某种EAA的量与动物所需的该EAA的量相比,壁纸偏低的氨基酸。 17、AA平衡:日粮中的各种AA的数量、比例与动物本身的维持和生产的需要量相符的程度。 18、理想蛋白质:指AA组成和比例与畜禽AA需要完全一致的蛋白质。各种氨基酸比例完全平衡,动物对蛋白质利用率100%。 19、类脂:组成细胞膜、大脑和外周神经组织的重要成分,其在体内的含量一班不会随动物的营养状况而改变,有成为“定脂”。 20、中性脂肪:主要构成集体的储存脂肪等,其在体内含量虽随饲料摄入热能和活动消耗热能的不同而变化较大,又称为“动脂”。 21、脂肪酸:构成甘油三酯的基本成分。 22、脂肪的动员:脂肪被脂肪酶水解为FFA和甘油,进而被组织氧化利用的过程。 23、氨基酸之间的拮抗:饲料中某一种或几种氨基酸的浓度过高的情况下,影响其他氨基酸的吸收和利用 24、多不饱和脂肪酸:含有两个双键以上的脂肪酸 25、必需脂肪酸:在动物体内不能合成,而又是正常生长所必需,必须由饲料供给的或通过体内特定前体物形成,对机体机能和健康具有重要作用的多不饱和脂肪酸 26、蛋白质互补效应:由于各种饲料所含EAA种类、含量、限制程度不同,多种饲料混合

湖南农大细胞生物学复习资料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15个) 1.整和膜蛋白(内在膜蛋白)部分或全部镶嵌在细胞膜中或内外两 侧,以非极性氨基酸与脂双分子层的非极性疏水区相互作用而结合在 质膜上。 2.第一信使细胞间的通讯要通过细胞间的信息传递完成,即由信息 细胞释放“第一信使”,经细胞外液影响和作用于其它信息接收细 胞。“第一信使”并不直接参与细胞的物质和能量代谢,而是将信息 传递给“第二信使”,进而调节细胞的生理活动和新陈代谢。 3. 4.细胞内膜系统指在结构、功能乃至发生上相互关联、由膜包被的 细胞器或细胞结构,主要包括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胞内体和分泌 泡等 5.染色质现在认为染色质是细胞间期细胞核内能被碱性染料染色的 物质。染色质的基本化学成分为脱氧核糖核酸核蛋白,它是由DNA、组 蛋白、非组蛋白和少量RNA组成的复合物。 6.核仁由核仁组织区DNA、RNA和核糖体亚单位等成分组成的球形 致密结构。在电镜下可区分成纤维中心、致密纤维组分和颗粒组分三 个区域。 7.原癌基因调控细胞生长和增殖的正常细胞基因。突变后转化成为 致癌的癌基因 8.共转移蛋白质在游离核糖体起始合成并在膜旁核糖体继续合成同 时向内质网膜转移的方式。 9.桥粒相邻细胞间的一种斑点状黏着连接结构。其质膜下方有盘状 斑,与 10 nm粗的中间丝相连,使相邻细胞的细胞骨架间接地连成骨 架网。 10.细胞凋亡细胞凋亡是指为维持内环境稳定,由基因控制的细胞自主 的有序的死亡。 11.联会复合体 SC)是减数分裂偶线期两条同源染色体之间形成的一种 结构,主要由侧生组分、中间区和连接侧生组分与中间区的SC纤维 组成,它与染色体的配对,交换和分离密切相关。 12.G 期细胞也称休眠细胞。这些细胞可暂时脱离细胞周期,不进行 增殖,去执行一定的生物学功能,但在适当刺激下可重新进入细胞周 期。 13.细胞外被(糖萼(glycocalyx)覆盖在细胞质膜表面的一层黏多糖 物质。以共价键和膜蛋白或膜脂结合形成糖蛋白或糖脂,对膜蛋白有 保护作用,并在分子识别中起重要作用。 14.差速离心采取逐渐提高离心速度的方法分离不同大小的细胞器。起 始的离心速度较低,让较大的颗粒沉降到管底,小的颗粒仍然悬浮在上 清液中。收集沉淀,改用较高的离心速度离心悬浮液,将较小的颗粒沉 降,以此类推,达到分离不同大小颗粒的目的。 15.钙调蛋白是真核生物细胞中的胞质溶胶蛋白一种能与钙离子结合 的蛋白质。钙离子被称为细胞内的第二信使,其浓度变化可调节细胞 的功能,这种调节作用主要是通过钙调蛋白而实现的。 16.

公共营养师复习资料名词解释

公共营养师复习资料(名词解析) 1.营养学:是研究营养过程、需要和来源以及营养与健康关系的科学。即研究人体健康规其改善措施的科学。 2.营养素:是指食物当中能够被人体消化、吸收和利用的有机和无机物质。即食物中具有营养作用的有效成份。包括: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无机盐、和水6类。 3.微量营养素:只需要量较小的营养素,一般只无机盐、维生素。 4.条件必需氨基酸:半胱氨酸和酪氨酸在体内分别能由蛋氨酸和苯丙氨酸和成,这两种氨基酸如果在膳食中含量丰富,则有节省蛋氨酸和苯丙氨酸两种必需氨基酸的作用,称半胱氨酸和酪氨酸为条件必需氨基酸或半需氨基酸。 5.蛋白质互补作用:在饮食中提倡食物多样化,将多种食物混合食用,使必需氨基酸相互补充,使其模式更接近人体的需要,以提高蛋白质的营养价值,这种现象称为“蛋白质互补作用”。 6.蛋白质利用率:即蛋白质净利用率,表示摄入蛋白质在体内的利用情况。=生物价*消化率=储留氮/摄入氮*100% 7.BV:即蛋白质生物学价值,指蛋白质经消化吸收后,进入机体可以储留和利用的部分。=储留氮/吸收氮*100% 8.PER:即蛋白质功效比值,是用处于生长阶段的年幼动物(一般用刚断奶的雄性大白鼠)在实验期内,其体重增加和摄入蛋白质数的比值来反映蛋白质营养价值的指标。=动物增加体重克熟÷摄入蛋白质克数 9.PDCAAS:指经消化率修正的氨基酸评分。 10. ω-3脂肪酸:即n-3脂肪酸,指第一个不饱和键在第三和第四个碳原子之间。主要是α-亚麻酸,二十碳五烯酸和二十二碳六烯酸。 11.ω-6脂肪酸:即n-3脂肪酸,指第一个不饱和键在第六和第七个碳原子之间。主要是亚油酸和γ-亚麻酸。 12.SFA:即饱和脂肪酸,一般分子式为CnH2nO2,没有不饱和键。 13.MUFA:即单不饱和脂肪酸,指具有一个不饱和键的脂肪酸。 14.反式脂肪酸:不是天然产物,通常是由氢化脂肪产生的。使诸物脂肪加氢后变为比较饱和的固体,它的性质也和动物脂肪相似,如人造黄油。 15.寡糖:由3-10个单糖分子聚合而成,包括:棉子糖、水苏糖、异麦芽低聚糖、低聚

生化名词解释

生化名词解释: 1.蛋白质等电点:AA所带电荷为零时所处溶液的PH值。 2.肽键和肽链:一分子AA的羧基与另一分子AA的氨基脱水缩合形成的共价键结构即肽键。多个AA分子脱水缩合就形成肽链。 3.肽平面:组成肽腱的四个原子相邻的两个α碳原子处于同一平面上,为刚性平面结构。 4.一级结构:指组成蛋白质的多肽链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不涉及肽链的空间排序。 5.二级结构:多肽链主链的局部空间结构,不考虑侧链的空间构象。 6.三级结构:指整个多肽链的空间结构,包括侧链在内的所有原子的空间排布,即蛋白质的三维结构。 7.四级结构:蛋白质由相同或不同的亚基以非共价键结合在一起,这种亚基间的组合方式即为蛋白质的四级结构。 8.超二级结构:相邻的二级结构单元组合在一起,相互作用,形成有规则的,在空间上能辨认的二级结构组合体,充当三级结构的构件,即超二级结构。 9.结构域:较大的球形蛋白质分子中,多肽链往往形成几个紧密的球状构象,这些球状结构间以松散的肽链相连,这些球状构象即结构域。 10.蛋白质的变性与复性:当受到某些因素影响时,维系天然构象的次级键被破坏,蛋白质失去天然构象,导致生物活性丧失及相关物理、化学性质的改变的过程为变性。变性后蛋白质除去变性因素后,重新恢复天然构象和生物活性的过程称为蛋白质的复性。 11.分子病:由于遗传上的原因而造成蛋白质分子结构或合成量的异常所引起的疾病。 12.盐析法:在蛋白质溶液中加入大量的中性盐以破坏蛋白质胶体的稳定性使其析出。 13.别构效应:一个蛋白质与其配体结构后,蛋白质的空间构象发生变化,使它适用于功能的需要,这一类变化称为别构效应。 14.构型与构象:构型,分子中由于各原子或基团间特有的固定的空间排列方式不同而使它呈现出不同的较定的立体结构;构象,由于分子中的某个原子(基团)绕C-C单键自由旋转而形成的不同的暂时性的易变的空间结构形式,不同的构象之间可以相互转变,在各种构象形式中,势能最低、最稳定的构象是优势对象。 15.DNA的复性与变性:在一定条件下,受到某些物理和化学作用。DNA的双螺旋结构破坏,氢键断裂,碱基有规律的堆积被破坏。双螺旋松散,双链分离成两条缠绕的无定形的多核苷酸单链的过程即变性。而变性的DNA在适当条件下,两条分开的互补单链重新形成双螺旋结构的过程为复性。 16.增色效应与减色效应:DNA变性时,双链解开成单链,碱基充分暴露,紫外吸收明显增加,即为增色效应。变性的DNA单链重新形成双螺旋结构时,碱基处于双螺旋的内部,紫外吸收降低的现象即减色效应。 17.分子杂交:具有碱基互补序列的不同来源的单链核酸分子,通过退火复性,碱基互补区段按照碱基互补原则结合在一起形成双链的过程即核酸的杂交。 18.核酸探针:带有标记物的已知序列的核酸片段,它能和与其互补的核酸序列杂交,形成双链,用于检测待测核酸样品中特定的基因序列。 19.回文结构:在DNA序列中,以某一中心为对称轴,其两侧的碱基对顺序正读和反读相同的双螺旋结构。 20.Tm值:增色效应达到一半时的温度,即DNA的解链温度。 21.Chargaff定律:生物体双链DNA碱基组成的规律:A=T,G=C;DNA碱基组成具有物种特异性,不同物种DNA碱基组成不同;同种生物不同组织的DNA碱基组成相同。 22.碱基配对:腺嘌呤与胸腺嘧啶以两个氢键配对相连,鸟嘌呤与胞嘧啶以三个氢键相连的严格的碱基配对关系。 23.拓扑异构酶:一类能够催化同一DNA分子在不同超螺旋状态之间转变的酶。 24.超螺旋DNA:双螺旋DNA通过自身轴的多次转动扭曲形成的螺旋的螺旋结构。 25.酶的活性中心:酶直接与底物结合并进行催化反应的部位。包括结合位点和催化位点两个位点。 26.酶原:处于无活性状态的酶的前身物质即酶原。 27.酶活力单位:1个酶活力单位是指特定条件下,1min内转化1μmol底物所需的酶量。(IU) 28.非竞争性抑制作用:抑制剂与底物机构不同,也不与酶的活性中心结合,但可以通过与游离酶作用或与ES复合物结合,使酶的催化活性降低的作用。 29.竞争性抑制作用:酶抑制剂与酶底物结构相似,可与底物竞争酶活性中心,从而抑制酶和底物结合成中间产物。 30.比活力:量度酶纯度。比活力=总活力单位/总蛋白mg数=U(或IU) /mg蛋白 31.诱导契合学说:酶的活性中心在结构上具柔性,底物接近活性中心时,可诱导酶蛋白构象发生变化,这样就使酶活性中心有关基团正确排列和定向,使之与底物成互补形状有机的结合而催化反应进行。 32.协同效应: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分相加或调配在一起,所产生的作用大于各种组分单独应用时作用的总和。 33.多酶体系:指催化机体内的一些连续反应的酶互相联系在一起,形成的反应链体系。 34.维生素:维持生物正常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一类微量小分子有机化合物。 35.辅酶和辅基:与酶蛋白结合比较松弛,很容易通过透析等物理方法除去的有机小分子称为辅酶;一类通过共价键与酶蛋白紧密结合,

营养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营养:人体摄取、消化、吸收与利用食物中营养物质以满足机体生理需要得生物学过程。2、营养素:指食物中可给人体提供能量、机体构成成分与组织修复以及生理调节功能得化学成分. 3、营养学:研究食物中得营养素及其她生物活性物质对人体健康得生理作用与有益影响。 4、基础代谢:指维持生命得最低能量消耗,即人体在安静与恒温条件下,禁食12小时后,静卧清醒时得能量消耗. 5、宏量营养素:摄入量较大得蛋白质、脂肪与碳水化合物既就是宏量营养素。 6、微量营养素:需要量相对较小得维生素与矿物质既就是微量营养素。 7、安静代谢率:全身处于休息状态,禁食4小时后得能量消耗。 8、平衡膳食:指有多种食物构成得膳食,她不但能提供足够数量得热能与各种营养素,满足人体得正常需要,而且各种营养素之间也保持平衡,有利于吸收利用,达到合理营养得目得。 9、氧债:在肌肉及其她有关三磷酸腺苷与磷酸肌酸系统中,由激烈得活动而消耗以及通过糖酵解与呼吸补给不及时,该系统为了回复到原来得水平需要超过正常时所需得氧。这种情况称为氧债。 10、能量:能量在做功得同时也有热得释放.营养学中得能量指热与能两种,合称为热能。能量 得单位,国际上通用焦耳(joule,J),营养学上,使用最多得就是其1000倍得单位,即千焦耳(kJ);另外,还有兆焦耳(MJ),即1000倍kJ。但许多时候仍在使用卡(cal)与千卡(kcal)。其换算关系为:1cal=4、184J;1J=0、239cal。能量得特点就是温与得、缓慢得。 11、蛋白质:就是有许多氨基酸以肽键联结在一起,并形成一定空间结构得大分子. 12、必需氨基酸:有9种氨基酸在人体内不能合成或合成得速度不能满足机体得需要,必须从膳食中补充,这些氨基酸称为必需氮基酸。 13、非必需氨基酸:指人体能自行合成,不需要从食物中获得得氨基酸. 14、氮平衡:人体摄人得蛋白质或其她含氮物质得含氮总量与最终产物得含氮总量在理论上就是相等得。 15、氨基酸互补作用:当两种以上食物混合搭配时,所含得不同氨基酸就会彼此补充,使食物中得必需氨基酸趋于完全,从而提高蛋白质得利用率得营养价值.这种作用称为氨基酸互补作用。 16、参考蛋白质:指最接近人体蛋白氨基酸模式得食物蛋白。一般以鸡蛋或人乳为之. 17、蛋白质生物学价值:蛋白质生物价就是反映食物蛋白质消化吸收后,被机体利用程度得指标,生物价得值越高,表明其被机体利用程度越高。计算公式如下:生物价=储留氮x100/吸收氮。 18、蛋白质活性物质:即活性蛋白,包括在生命活动中一切有活动性得蛋白质,如酶、激素蛋白、受体蛋白等。 19、低蛋白血症:当进入体内及肝脏合成得蛋白质不足代偿其丢失时,血液中蛋白质降低而形成低蛋白血症。 20、蛋白质结构:蛋白质就是20余种氨基酸以肽链形式出现得复杂高分子化合物,其结构分为一、二、三、四级结构。 21、美拉德反应:就是广泛存在于食品工业得一种非酶褐变,也称为羰氨反应。还原糖与游离氨基酸或蛋白质分子中氨基酸残基得游离氨基反应,经过复杂得历程最终生成棕色甚至就是黑色得大分子物质类黑精或称拟黑素。

护理预防医学名词解释1

护理预防医学名词解释1 1、限制氨基酸:当某蛋白质中某一种或某几种必需氨基酸缺乏或不足时,则使合成组织蛋白质受到限制,这一种或几种氨基酸称为限制氨基酸。 2、蛋白质的互补作用:蛋白质的互补作用是指将不同的食物适当混合食物,使蛋白质之间相对不足的氨基酸互相补偿,使其比值接近人体需要的模式,以提高蛋白质的营养价值。 3、蛋白质能量缺乏病:蛋白质能量缺乏病指严重蛋白质营养不良时,蛋白质缺乏与能量缺乏同时发生。 4、定脂:定脂即类脂,因其在体内相当稳定,不受营养状况和机体活动的影响,故称为定脂。 5、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是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的一大类化合物的总称,因H 和O比例和水一样,故称为碳水化合物。 10、基础代谢:基础代谢是指用于维持正常体温、呼吸、心跳、腺体分泌等所需要的能量。 6、食物特殊动力作用:食物特殊动力作用是指由于摄入食物而导致的热能消耗增加的现象。 7、维生素:维生素是指维持机体正常代谢和生理功能所必需的一类小分子有机化合物的总称。 8、食品添加剂:食品添加剂是指在食品生产、加工、保藏等过程中有意识的加入食品中少量的化学合成剂或天然物质,以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及加工工艺的需要。 9、食物中毒:食物中毒是指正常人经口摄入正常数量,可食状态的“有毒食物”后,引起的以急性或亚急性感染或中毒为主要临床特征的疾病。 10、肥胖:肥胖是指体重超过标准体重的20% 11、糖尿病:糖尿病是一种有遗传倾向的全身慢性代谢性疾病,因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生物效应降低等原因,引起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等营养代谢紊乱。

12、药膳:药膳是在中医药理论和现代科学营养理论的指导下,以药物和食物为原料,经过科学配方及烹饪加工而成的一种具有独特营养特效和食疗作用的膳食。 13、管饲:管饲是通过人工管道向胃或空肠输送营养物质的方法。 14、静脉营养:静脉营养是采用肠胃以外的途径补给营养的方法,一般采用静脉输注,包括周围或中心静脉输注,所以又叫肠胃外营养。 15、人类营养学:人类营养学是研究人类营养这一生物学过程及其在人们饮食生活实践中得到完美实践的有关理论、措施和方法的科学。 16、社区营养:社区营养是密切结合社会生活实际,以人类社会中某一限定区域内各种人群作为总结,从宏观上研究解决其合理营养与膳食的有关理论,实践和方法的一个边缘学科。 17、医学统计学:医学统计学是运用概率论,数理统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结合医学实际,研究数据搜集、整理和分析的一门应用性科学,是帮助我们认识医学领域客观规律的一种工具。 18、总体:总体是根据研究目的确定的同质所有的观察单位某种变量值的集合。 19、样本:样本是根据研究目的从研究总体随机抽取部分观察单位某种变量值的集合。 20、变量:变量即观察单位的研究特征。变量的观察值成为变量值。 21、概率:概率是描述随机事件A发生可能性大小的度量,常用P表示,取值0≤P≤1。 22、计量资料:计量资料是指由一组同质的数值变量值所组成的资料。 23、计数资料:技术资料是按事物的属性特征分组,清点各组的观察单位数而得到的资料。 24、等级资料:等级资料是按事物的等级或类别分组,清点各组观察单位数而得到的资料,也称半定量资料。这类资料变量值间不仅有类别的不同,且不同组间也有顺序、等级或量的差别,但这种差别

医用化学重点名词解释

医用化学重点名词解释合集 1、混合物:含有一种以上物质的气体、溶液或固体。 2、溶液:含有一种以上物质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3、分散系统:一种或一种以上物质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中形成的系统。 4、分散相/分散介质:分散系统中被分散的物质/起分散作用的物质。 5、悬浊液:分散相以固体小颗粒分散在液体中形成的多相分散系统。 6、乳状液:分散相以小液滴分散在另一种液体中形成的多相分散系统。 7、溶胶:分散相由许多个小分子或小离子组成的聚集体。 8、半透膜:只允许某些分子或离子通过,而不允许另外一些分子或离子通过的多孔性 薄膜。 9、渗透:溶剂分子透过半透膜自动扩散的过程。 10、渗透压:施加于液面上的恰能阻止渗透现象发生的额外压力。 11、反渗透现象:溶剂分子透过半透膜进入纯溶剂一侧的现象。 12、渗透活性物质:溶液中能够产生渗透效应的溶质粒子(分子、离子)。 13、渗透浓度:稀溶液中能产生渗透的各种溶质分子和离子的总浓度。() 14、等渗溶液:渗透浓度相等的两个或若干个溶液。 15、等、高、低渗溶液:等(280-320mmol/L)低(<280mmol/L)高(320mmol/L)。 16、晶体渗透压:小分子和小离子晶体物质产生的渗透压。 17、胶体渗透压:高分子胶体物质产生的渗透压。 18、电解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19、电解质溶液:电解质的水溶液。 20、强/弱电解质:水溶液中能够完全/只能部分解离成离子的电解质。 21、酸/碱:能够给出/接受质子的物质。 22、共轭酸碱对:一种酸释放一个质子后成为其共轭碱,一种碱结合一个质子后成为其 共轭酸,这种仅相差一个质子的一对酸碱称为共轭酸碱对。 23、多元弱酸(碱)能给出(接受)两个或两个以上质子的弱酸(碱)。 24、同离子效应:在弱电解质溶液中,加入与弱电解质含有相同离子的易溶性强电解质, 使弱电解质的解离度明显降低的现象。 25、盐效应:在弱电解质溶液中加入不含相同离子的强电解质,使弱电解质的解离度增 大的现象。 26、缓冲溶液:能够抵抗外加少量弱酸或弱碱,而保持溶液PH基本不发生变化的溶液。 27、缓冲作用:缓冲溶液对强酸、强碱稀释的抵抗作用。 28、缓冲系(对):组成缓冲溶液的共轭酸碱对。 29、溶解:一种溶质分散于另一种溶剂中成为溶液的过程。 30、沉淀:溶液中的水合离子在运动中碰到固体表面,又重新回到固体表面上的过程。 31、离子积:难容强电解质的溶液中,离子浓度幂之积。 32、沉淀平衡中的同离子效应:加入含有相同离子的易溶强电解质使难容强电解质溶解 度减小的现象。 33、沉淀-溶解平衡的盐效应:在难容电解质溶液中加入不含相同离子的易容强电解质, 使难容电解质的溶解度略有增大的现象。 34、结构异构体:同分异构体中结构的不同是由于分子中各原子间的排列顺序和连接方 式不同。 35、电子式:用元素符号和电子符号表示化合物的化学式。

食品化学名词解释

食品化学名词解释 食品化学是一门研究食品成分、结构以及食品加工和贮藏过程中各种化学反应的学科。本文将解释食品化学中的一些常见名词,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食品化学的相关知识。 1、蛋白质蛋白质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物质之一,也是食品中重要的营养素。它由氨基酸组成,具有复杂的空间结构和多种功能。在食品加工和贮藏过程中,蛋白质可能会发生变性、水解或凝固等反应,这些反应会影响食品的口感和营养价值。 2、脂类脂类是食品中的另一类重要成分,包括脂肪、类脂和蜡等。脂肪是由甘油和脂肪酸组成的酯类化合物,是人体能量的主要来源之一。在食品加工和贮藏过程中,脂类可能会发生氧化、水解等反应,产生不良风味和营养价值降低。 3、糖类糖类是食品中的重要甜味成分,也是人体能量的主要来源之一。糖类可以分为单糖、双糖和多糖等。在食品加工和贮藏过程中,糖类可能会发生结晶、褐变等反应,这些反应会影响食品的口感和质量。 4、维生素维生素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具有调节生理机能的作用。维生素在食品中的含量较少,但对身体发育和健康至关重要。在食品加工和贮藏过程中,维生素可能会发生损失或破坏,因此需要采取措

施加以保护。 5、水水是食品中的重要成分,具有保湿、传热等作用。在食品加工和贮藏过程中,水可能会产生物理、化学和生物变化,这些变化会影响食品的质量和稳定性。 总之,食品化学中的各种化学反应和变化都会影响食品的成分、结构和性质。了解这些名词的含义和作用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食品加工和贮藏过程中的各种现象和问题,为食品工业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环境化学名词解释 环境化学是一门研究化学物质在环境中的作用和行为的学科,它涉及到环境中的化学反应、物质循环、污染控制等方面。本文将介绍一些环境化学中的基本概念和名词,并解释它们的具体含义和应用。 1、环境化学 环境化学是环境科学的一个分支,它主要研究化学物质在环境中的行为和作用。这些化学物质包括气体、液体和固体,它们可以在大气、水、土壤和生物体中存在。环境化学的研究目标是了解这些化学物质如何影响环境和生态系统,并且如何控制和减少它们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2、环境污染物

生物化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肽键:蛋白质中前一氨基酸的α-羧基与后一氨基酸的α-氨基脱水形成的酰胺键。 肽键平面:肽键中的C-N键具有部分双键的性质,不能旋转,因此,肽键中的C、O、N、H 四个原子处于一个平面上,称为肽键平面。 蛋白质分子的一级结构:蛋白质分子的一级结构是指构成蛋白质分子的氨基酸在多肽链中的排列顺序和连接方式。 亚基:在蛋白质分子的四级结构中,每一个具有三级结构的多肽链单位,称为亚基。 蛋白质的等电点:在某-pH溶液中,蛋白质分子可游离成正电荷和负电荷相等的兼性离子,即蛋白质分子的净电荷等于零,此时溶液的pH值称为该蛋白质的等电点。 蛋白质变性:在某些理化因素作用下,蛋白质特定的空间构象被破坏,从而导致其理化性质改变和生物学活性的丧失的现象。 协同效应: 一个亚基与其配体结合后,能影响另一亚基与配体结合的能力。(正、负)如血红素与氧结合后,铁原子就能进入卟啉环的小孔中,继而引起肽链位置的变动。 变构效应: 蛋白质分子因与某种小分子物质(效应剂)相互作用而致构象发生改变,从而改变其活性的现象。 分子伴侣:分子伴侣是细胞中一类保守蛋白质,可识别肽链的非天然构象,促进各功能域和整体蛋白质的正确折叠。细胞至少有两种分子伴侣家族——热休克蛋白和伴侣素。 , DNA的复性作用:变性的DNA在适当的条件下,两条彼此分开的多核苷酸链又可重新通过氢键连接,形成原来的双螺旋结构,并恢复其原有的理化性质,此即DNA的复性。 杂交:两条不同来源的单链DNA,或一条单链DNA,一条RNA,只要它们有大部分互补的碱基顺序,也可以复性,形成一个杂合双链,此过程称杂交。 增色效应:DNA变性时,A260值随着增高,这种现象叫增色效应。 解链温度:在DNA热变性时,通常将DNA变性50%时的温度叫解链温度用Tm表示。 辅酶:与酶蛋白结合的较松,用透析等方法易于与酶分开。辅基:与酶蛋白结合的比较牢固,不易与酶蛋白脱离。 酶的活性中心:必需基团在酶分子表面的一定区域形成一定的空间结构,直接参与了

药学生物化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生物化学生物化学,是生命的化学,是研究生物体的化学组成和生命过程中的化学变化规律的一门科学。它是从分子水平来研究生物体(包括人类、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内基本物质的化学组成、结构,及在生命活动中这些物质所进行的化学变化(即代谢反应)的规律及其与生理功能的关系的一门科学,是一门生物学与化学相结合的基础学科。 ▲分子生物学分子生物学是以生物大分子为研究目标,通过对蛋白质、酶和核酸等大分子的结构、功能及其相互作用等运动规律的研究来阐明生命分子基础,从而探索生命奥秘的一门科学。它是由生物化学、遗传学、微生物学、病毒学、结构分析及高分子化学等不同研究领域结合而形成的一门交叉科学,目前已发展成生命科学中的带头学科。 ▲ 第一章糖的化学 单糖凡不能被水解成更小分子的糖称为单糖。单糖是糖类中最简单的一种,是组成糖类物质的基本结构单位。单糖可根据其分子中含碳原子多少分类,最简单的单糖是三碳糖,在自然界分布广、意义大的五碳糖和六碳糖,也分别称为戊糖和己糖。 ▲寡糖寡糖是由单糖缩合而成的短链结构(一般含2~6个单糖分子)。其中二糖是寡糖中存在最为广泛的一类。 ▲多糖多糖是由许多单糖分子缩合而成的长链结构,分子量都很大,在水中不能成真溶液,有的成胶体溶液,有的根本不溶于水,均无甜味,也无还原性。多糖有旋光性,但无变旋现象。最重要的多糖有淀粉、糖原和纤维素等。多糖中有一些是与非糖物质结合的糖称为复合糖,如糖蛋白和糖脂。 ▲同聚多糖同聚多糖也称为均一多糖,是由一种单糖缩合而成,如淀粉、糖原、纤维素、戊糖胶、木糖胶、阿拉伯糖胶、几丁质等。 ▲杂聚多糖杂聚多糖也称为不均一多糖,是由不同类型的单糖缩合而成,如肝素、透明质酸和许多来源于植物中的多糖如波叶大黄多糖、当归多糖、茶叶多糖等。 ▲粘多糖粘多糖也称为糖胺聚糖,是一类含氮的不均一多糖,其化学组成通常为糖醛酸及氨基己糖或其衍生物,有的还含有硫酸。如透明质酸、肝素、硫酸软骨素等。 ▲结合糖结合糖也称糖复合物或复合糖,是指糖和蛋白质、脂质等非糖物质结合的复合分子。主要有糖蛋白、蛋白聚糖、糖脂和脂多糖等。 ▲糖蛋白糖蛋白是糖与蛋白质以共价键结合的复合分子,其中糖的含量一般小于蛋白质。常见的糖蛋白包括人红细胞膜糖蛋白、血浆糖蛋白、粘液糖蛋白等。 ▲

生化考试考研必备(含分子生物学)-名词解释特全(共259个)

生化考试考研必备(含分子生物学)-名词解释特全(共259个)

生物化学名词解释 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 1.氨基酸(amino acid):是一类分子中即含有羧基又含有氨基的化合物。 2.肽(peptide):是氨基酸之间脱水,靠肽键连接而成的化合物。 3.肽键:是一个氨基酸α-羧基与另一个氨基酸α-氨基脱水形成的键,也称为酰胺键。 4.肽键平面(肽单元):因肽键具有半双键性质,只有α-碳相连的两个单键可以自由旋转,在多肽链折叠盘绕时,Cα1、C、O、N、H、Cα2六个原子固定在同一平面上,故称为肽键平面。 5.蛋白质一级结构:是指多肽链中氨基酸残基的排列顺序。 6.α-螺旋:多肽链的主链围绕中心轴有规律的螺旋式上升,每3.6个氨基酸残基盘绕一周,形成的右手螺旋,称为α-螺旋。 7.模序(motif):在蛋白质分子中,两个或三个具有二级结构的片段,在空间上相互接近,形成一个具有特殊功能的空间结构,称为模序。 8.次级键:蛋白质分子侧链之间形成的氢键、盐键、疏水键三者统称为次级键。 9.结构域(domain):蛋白质三级结构被分割成一个或数个球状或纤维状折叠较为紧密的区域,各行其功能,该区域称为结构域。 10.亚基:有些蛋白质分子中含有两条或两条以上具有三级结构的多肽链组成蛋白质的四级结构,才能完整的表现出生物活性,其中每个具有三级结构的多肽链单位称为蛋白质的亚基。 11.协同效应:是指一个亚基与其配体结合后能影响此寡聚体中另一亚基与配体的结合能力。如果是促进作用称为正协同效应,反之称为负协同效应。 12.蛋白质等电点(pI):当蛋白质溶液处于某一pH值时,其分子解离成正负离子的趋势相等成为兼性离子,此时该溶液的pH值称为该蛋白质的等电点。 13.蛋白质的变性:在某些理化因素的作用下,使蛋白质严格的空间结构受到破坏,导致理化性质改变和生物学活性丧失称为蛋白质的变性。 14.蛋白质的沉淀:分散在溶液中的蛋白质分子发生凝聚,并从溶液中析出的现象称为蛋白质的沉淀。15.电泳(electrophoresis):带电粒子在电场的作用下,向它所带的电荷相反方向泳动的现象称为电泳。16.透析(dialysis):利用透析袋把大分子蛋白质与小分子化合物分开的方法称为透析。 17.层析(chromatography):是一种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的理化性质或生物学性质的不同而使各组分借以分离的分法。 18.沉降系数(sedimentation coefficient,S):颗粒在单位离心力场作用下的沉降速度,也可以看作是颗粒沉降速度和离心加速度的比值。 19.双缩脲反应(biuret reaction):是指蛋白质和多肽分子中肽键在稀碱溶液中与硫酸铜共热产生紫红色络合物的反应,称为双缩脲反应。 20.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是由谷氨酸、半胱氨酸和甘氨酸缩合而成的三肽物质,谷氨酸通过γ-羧基与半胱氨酸的α-氨基形成肽键,故称γ-谷胱甘肽,SH表示分子中的自由巯基,具有还原性,可作为体内重要的还原剂,保护蛋白质和酶分子中巯基免遭氧化,使蛋白质或酶处在活性状态。 核酸的结构与功能 1.核酸:许多单核苷酸通过磷酸二酯键连接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称为核酸。 2.核苷:戊糖与碱基靠糖苷键缩合而成的化合物称为核苷。 3.核苷酸:核苷分子中戊糖的羟基与一分子磷酸以磷酯键相连而成的化合物称为核苷酸。

生物化学必考名词解释

1.磷酸二酯键:核酸分子中核苷酸残基之间的磷酸酯键。 2.磷酸单酯键:单核苷酸分子中,核苷的戊糖与磷酸的羟基之间形成的磷酸酯键。 3.核酸一级结构:核苷酸残基在核酸分子中的排列顺序。 4.DNA二级结构:两条DNA单链通过碱基互补配对的原则所形成的双螺旋结构。 8.增色效应:当核酸分子加热变性时,其在260nm处的紫外吸收会急剧增加的现象。 10.分子杂交:当两条不同源的DNA(或RNA)链或DNA链与RNA链之间存在互补顺序时,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互补配对形成双螺旋分子,这种分子称为杂交分子。形成杂交分子的过程称为分子杂交。 11.Tm值:当核酸分子加热变性时,其在260nm处的紫外吸收急剧增加,当紫外吸收变化达到最大变化的半数值时,此时所对应的温度称为熔解温度或变性温度,用Tm值表示。 1.构型和构象:构型是指在大分子化合物的立体异构体中,取代原子或基团在空间的取向。构象是指当单键旋转时,分子中的原子或基团形成不同的空间排列,不同的空间排列称为不同的构象。4.超二级结构:指二级结构单元β折叠股和α-螺旋股相互聚集形成有规律的更高一级的、但又低于三级结构的结构,被称为超二级结构。 二级结构指多肽链主链在一级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的盘旋或折叠,从而形成有规律的构象,如α-螺旋、β-折叠、β-转角、无规则卷曲等,这些结构又称为主链构象的结构单元。维系二级结构的作用力是氢键。二级结构不涉及氨基酸残基的侧链构象。 5.蛋白质的变性和复性:在各种物理和化学因素影响下,蛋白质构象发生变化,导致其物理和化学性质发生变化,生物学功能更新换代的过程称为变性。在一定条件下,变性的蛋白质恢复原来构象、性质和生物学功能的过程称为复性。 11.别构效应:又称变构效应,当某些寡聚蛋白与别构效应剂发生作用时,可通过蛋白质构象的变化改变蛋白的活性,这种改变可以是活性的增加或减少。 协同效应是别构效应的一种特殊类型,是亚基之间的一种相互作用。它指寡聚蛋白的某一个亚基与配基结合时可改变蛋白质其他亚基的构象,进而改变蛋白质生物活性的过程。 17.分子病:是一种遗传疾病。指由于DNA分子上结构基因突变,而合成了生理功能异常的蛋白质,从而影响了机体正常生理功能而产生的疾病叫分子病。 1.全酶:由酶蛋白和辅助因子构成的复合物称为全酶。 2.酶活性指酶催化一定化学反应的能力,可用在一定条件下,它所催化的某一化学反应的速度表示。单位:浓度/单位时间 3.酶的比活力:即酶含量的多少,定为每克或每毫克蛋白所具有的酶活力单位,一般用U/mg 蛋白表示。 4.米氏常数Km:是米氏酶的特征常数之一。在E+S→E+P反应中,Km=(K2+K3)/K1,Km值的物理意义在于它是当酶促反应速度达到最大反应速度一半时的底物浓度。单位是:mol/L 6.不可逆抑制作用:不可逆抑制剂与酶的必需基团以共价键结合,引起酶的永久性失活,其抑制作用不能用透析、超滤等物理方法解除。 可逆抑制作用:可逆抑制剂与酶蛋白以非共价键结合,引起酶活性的暂时性丧失,其抑制作用可以通过透析、超滤等物理方法解除。 7.酶的活性中心:酶分子中直接与底物结合,并和酶催化作用直接有关的区域叫酶的活性中心。11.寡聚酶:由两个或两个以上亚革组成的酶分子,分子质量一般从35000u到几百万以上的酶。12.同工酶:指催化同一种化学反应,而其酶蛋白本身的分子结构组成及理化性质有所不同的一组酶。 14.单体酶与单纯酶:单体酶是根据酶蛋白的特点分类提出的,指仅由一条肽链构成的酶称为单体酶。根据酶的化学组成又将酶分为单成分酶和双成分酶。其中单成分酶即是单纯酶,只有蛋白质成分,而不含有其他成分。 2.酸值:油脂在空气中放置过久产生臭味是由于酸败造成的。中和1克油脂中游离脂肪酸所消耗氢氧化钾的毫克数为酸值。 5.碘值:100克油脂所能吸收碘的克数。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