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填空、选择、名词解释)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填空、选择、名词解释)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填空、选择、名词解释)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填空、选择、名词解释)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一、名词解释

1. 哲学:世界观的理论形态,或者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2. 世界观:对人与世界关系的根本看法、根本观点。

3. 方法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方法论与世界观是统一的,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4. 哲学基本问题:存在和思维、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哲学基本问题有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思维和存在谁是第一性的问题,这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哲学派别的依据;第二方面是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依据。

5. 唯物主义:在哲学基本问题上,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哲学派别。唯物主义有三种历史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机械唯物主义、现代辩证唯物主义。

6. 唯心主义:在哲学基本问题上,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的哲学派别。唯心主义有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两种形式。

7. 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无产阶级世界观的理论体系。

8. 一元论与二元论:对世界本原问题的不同回答而形成的哲学派别。认为世界本原是一个的是一元论哲学,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都是一元论哲学。认为世界有物质和意识两个独立自存的本原的是二元论哲学。

9. 可知论与不可知论: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个方面的不同回答而形成的哲学派别。凡认为思维和存在有同一性的哲学派别都属于可知论哲学,认为思维和存在没有同一性的哲学是不可知论哲学。10.物质: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物质的根本特征是客观实在性。

11.运动:物质的存在方式,是标志物质世界一切事物和过程的变化的哲学范畴。

12.时间:物质运动过程的持续性,它的特点是一维性或不可逆性,即时间只能沿着过去、现在、将来的方向进行。

13.空间:运动着的物质的广延性,指事物的体积、形态、位置、距离和排列次序等。空间的特点是三维性,即任何物体都有长、宽、高三个方向。

14.意识:自然界和社会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

15.人工智能:又称机器思维,本质上是对人的思维的模拟。

16.唯物主义一元论:凡是把世界万物的本原归于物质的,都是唯物主义一元论。

17.唯心主义一元论:以不同形式把世界的本质归结为精神、意识的,是唯心主义一元论。

18.主观能动性:又称自觉能动性,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有目的、有计划、积极主动的活动能力。主观能动性是人类特有的行为特征。

19.实事求是:本义是指严谨好学、务求真谛的一种认真的治学态度。毛泽东对之作出马克思主义解释,并用之来概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即“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规律,“求”就是去研究。20.实践:人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对象性活动。实践是人与世界关系的中介,是自在世界向人类世界转化的基础。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

21.主体:从事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的人。

22.客体: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客观事物。

23.自在世界:人产生前的自然界和人类实践活动尚未深入到的自然界。

24.人类世界:又称属人世界,在人类实践基础上形成的人化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统一体。

25.辩证法:关于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学说,是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矛盾的观点来考察世界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法有三大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量变质变规律、肯定否定规律。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26.形而上学: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非矛盾的观点来考察世界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7.联系:事物或现象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个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

28.发展:事物从低级向高级、从量变到质变的运动变化过程。发展的最本质含义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29.肯定:事物内部维持其存在的方面,即确定这一事物是它自身而不是别的事物的方面。

30.否定:可以在三重意义上使用否定,一是否定的方面,即事物中促使其灭亡的方面或因素;二是否定的环节,即把事物的发展和联系统一起来的环节;三是否定的阶段,即否定之否定规律发展的第二阶段──从肯定到否定的阶段。

31.辩证否定:又称“扬弃”,事物自身的否定,是事物本身发展环节和联系环节的统一,是新事物对旧事物既克服又保留。

32.量变: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表现为事物不显著的变化,体现了事物发展的连续性。量变是事物在度范围内的变化。

33.质变: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表现为显著的变化,是事物连续性的中断。

34.度:事物保持其质的稳定性的量的幅度,是事物质与量相统一的哲学范畴。区分事物质变和量变的标准,就是看事物的变化是否超出了度。

35.规律:事物发展中本身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36.必然性和偶然性:揭示事物发生、发展和灭亡过程中两种不同趋势的哲学范畴。必然性是事物发展中合乎规律的、确定不移的趋势,是在一定条件下一定要发生的、不可避免的。偶然性是事物发展中可以这样出现也可以那样出现的、不确定的趋势。

37.现象和本质:揭示事物内在实质和外在表现之间关系的哲

学范畴。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是事物外在的表现。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是组成事物基本要素的内在联系。本质是与必然性、规律性同等程度的哲学范畴。

38.矛盾: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两个方面的对立和统一及其相互关系。

39.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矛盾的同一性或统一性是指双方依存、相互贯通的联系和趋势,包括两个基本含义,第一,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在一定条件下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第二,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矛盾双方相互渗透、相互包含以及相互转化的趋势。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的属性,体现着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斗争性作为哲学范畴包括自然界、社会、思维领域中的一切形式的差异、对立和斗争。

40.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矛盾的普遍性又称矛盾的共性,有两层含义,其—,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之中;其二,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简言之,处处有矛盾,时时有矛盾。矛盾的特殊性,又称矛盾的个性,是指具体事物所包含的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

41.基本矛盾:贯穿于事物发展过程之始终并规定事物及其过程的本质的矛盾。

42.主要矛盾:在许多矛盾构成的矛盾体系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的发展过程起决定作用的矛盾。非主要矛盾即次要矛盾则是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过程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

43.矛盾的主要方面:矛盾双方中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的另一方面则是矛盾的非主要方面。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44.内因:事物内部的矛盾性。事物的内部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和原因。坚持内因论也就把事物的运动发展看做是事物自我运动、自我发展。

45.外因:一事物与他事物的对立统一,即外部矛盾。外因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46.反映论: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根本观点。它从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根本前提出发,明确指出客观世界是认识的源泉,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人的认识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反映论坚持“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路线”。

47.能动的反映论:马克思主义反映论的根本特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之所以是能动的,是因为它把实践引入了认识论,把辩证法贯穿于认识过程。

48.先验论:唯心主义认识论的根本特点。它从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的前提出发,把人的意识说成先天就有的东西,是先于物质、先于实践的东西,物质世界反而是这种意识的产物。先验论坚持“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路线”。

49.感性认识:认识的初级阶段。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而产生的一种关于事物现象、事物外部联系、事物各个片面的认识。形象性和直接性是感性认识的特点。感性认识有三种形式,即

感觉、知觉、表象。

50.理性认识:认识发展的高级阶段。人们对感性认识材料进行抽象和概括而产生的一种关于事物的本质、事物的全体、事物的内部联系的认识。抽象性、间接性是理性认识的特点。理性认识有三种形式,即概念、判断、推理。

51.真理:标志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52.客观真理:真理的客观性。有两重含义,一是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二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实践也是客观的。

53.绝对真理:真理的绝对性。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任何真理都是客观的,这一点是绝对的、无条件的;二是人类的认识按其本性能够认识发展的物质世界,认识每前进一步就是对无限发展的物质世界的一次接近,这一点也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54.相对真理:真理的相对性指人的认识总是在一定条件下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因而总是有局限性的、不完全的。

55.价值:客体以自身的属性满足主体需要的效用关系。价值是主体性和客观性的统一。

56.社会存在:又称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指构成社会生活的物质因素的总和,包括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其中,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是社会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生产方式则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是社会存在的根本内容。

57.社会意识:指社会生活中的精神现象及其过程,包括社会意识的各种形式,也包括社会心理与自发形成的风俗、习惯。

58.神学历史观:指对社会历史进行了神化,认为“上帝”是主宰国家兴亡、民族兴衰的力量,否定社会的客观性,也否定了人的主体性,对社会的本质作神学目的论歪曲的社会历史观。

59.唯心主义历史观:把社会精神化了,认为社会本质上是人的意志、意识活动的产物。唯心主义历史观看到了社会是有目的、有意志的人进行的活动这一特殊性,但它们夸大了这一特殊性,认为人的意志、意识决定社会的发展。

60.自然主义历史观:指把社会的本质归结为自然条件,归结为社会所处的地理环境。没有看到自然条件既不能决定社会的本质,也不能成为决定社会制度及其变更的原因。

61.生产方式:社会生活所必需的物质资料的谋取方式,即物质生产具体的、历史的表现形式,它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体。

62.生产力:标志人类改造自然的实际程度和实际能力的哲学范畴,是人类改造自然使其适应社会需要的物质力量。生产力由劳动者、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三大要素构成,其中劳动资料中的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程度的测量器和指示器,是生产力发展程度的主要标志和集中体现。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63.生产关系: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从静态上看,生产关系由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和产品分配关系所构成,其中生产资

料所有制关系是生产关系的基础,从动态上看,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四个环节构成了生产关系,其中,生产这一环节居于主导地位。

64.社会经济结构:又称经济基础,与生产力发展的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其中,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决定经济结构的性质。

65.阶级:指特定经济结构中的人群共同体。阶级的划分是由人们在特定的社会经济结构中所处的不同地位和结成的不同关系决定的,区分阶级的根本标志,是看其同生产资料的关系,是否占有生产资料,是否占有其集团的劳动。

66.社会政治结构:建立在经济结构之上的政治法律设施、政治法律制度及其相互关联的方式,包括政党、政权机构、军队、警察、法庭、监狱和关于政权的组织形式、立法、司法、宪法和规程等,其中,国家政权是核心。

67.国家:阶级统治和阶级压迫的工具,是一个阶级镇压另一个阶级的暴力工具。尽管国家也管理一些公共的社会事物,但其目的是维护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

68.上层建筑:建立在一定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社会的政治、法律、宗教、艺术、道德、哲学等观点,以及同这些观点相适应的政治法律等制度和军队、警察、法庭、监狱、政府部门等设施。前者叫思想或观念上层建筑,后者叫政治上层建筑。

69.社会文化结构:又称观念结构,指哲学、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观念、宗教、艺术等意识形式的联结方式。在阶级社会中,文化

往往具有意识形态性。

70.社会基本矛盾:由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两对矛盾共同组成,社会基本矛盾决定着社会发展的形式、内容和方向。

71.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及其变革的方向;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同时这种反作用归根到底取决于生产力发展的要求;这一规律通过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的矛盾运动表现出来。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规律。

72.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巨大的反作用,在二者的矛盾运动中,经济基础始终是决定的力量,上层建筑的反作用取决于并服从于经济基础的性质、水平和要求。

73.社会形态:是同生产力发展的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

74.阶级斗争:利益根本对立的阶级之间的对立、冲突和斗争。阶级斗争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结果和特殊表现,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75.人民群众:在量上指大多数,在质上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人民群众是以劳动者为主体的大多数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76.生产力标准:指把是否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为判断我们路线、方针、政策正确与否的根本标准,作为判断我们工作是

非得失的根本标准,作为判断社会制度是否优越和进步的根本标准。

77.群众观点: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观点,其基本内容是,坚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以及虚心向群众学习的观点。

78.社会形态:一定生产力基础上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是社会经济结构、政治结构、文化结构的统一体。

79.人性:是指人所具有的特性和属性。归纳起来,人的本性主要有三个方面,即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精神属性。精神属性本质上属于人的社会属性,因此,可以把人性分为两个方面: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80.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81.人的价值:人对自身的意义,即人能够创造价值以满足人自身的需要。

82.自由:就人的活动而言,自由表现为人的一种自主力、判断力和选择力,这种自由是相对制约人类行为的必然性而言的,在这个意义上,对必然的认识和世界的改造。

83.必然王国与自由王国:必然王国是指人被物化的社会关系支配即受物支配的社会状态;自由王国指人支配自己的社会关系即人支配物的社会状态。

二、填空,选择

1矛盾问题的精髓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2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主体地改造和探索客观体的客观物质活动。

3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从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出发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4实现意识对物质反作用的根本途径是参加社会实践。

5 我们想问题办事的出发点应该是客观存在的事实。

6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表明一切认识归根到底都是从实践中获得的。7即承认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又承认逻辑证明在认识和探索真理中的作用,就是认8为被逻辑证明和证伪了的认识最终还是要靠实践的检验。

9先进的社会意识之所以能对社会的发展起促进作用,是由于它正确反映了社会的发展规律。

社会革命最深刻的根源在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10历史人物分为杰出人物和反动人物,杰出人物是对历史发展起促进作用的伟大人物。

11属于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的是物质生产实践活动。

12在生活和工作中,凡事要掌握分寸,坚持适度原则,防止过或不及。这在哲学上符合量变和质变关系的原理。

13循环论的错误在于夸大了事物的发展曲折性,否认了事物发展的前进性。

14我国制定的十一五计划的根据是现实的可能性。

15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前提是正确反映客观规律。

16整个人类的认识是有限与无限的统一。

17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就是坚持了检验真理的标准的客观性。

18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19历史唯物主义的决定论是一种承认社会发展具有客观规律性的理论,它建立在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基础上,是能动的决定论。这说明承认唯物主义的决定论与承认主体选择的作用不矛盾。

20 改革在历史上具有普遍性,它是对社会体制进行改革和革新。

21 商品生产者要获得更多收益必须使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具体劳动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

22 贵金属货币和纸币在执行何种职能时其作用有较大的区别贮藏手段只能。在私有制经济中价值规律的作用会导致小商品生产者两极分化。

23 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既有历史进步性又有阶级局限性。

24 马克思主义生产于19世纪40年代。

25 社会历史是人的实践活动创造的,这是一种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26 假象同真相一样,也是客观的。这是一种唯物主义辩证观点。

27 揭示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的规律是否定之否定规律。

28 包含在资本家工厂里半成品的资本价值处于资本循环的生产阶段。

29 研究社会资本再生产的出发点是社会总商品资本。

30 资本主义商品生产价格的构成是成本价格加平均利润。

31 生产价格形成后,资本主义经济中的基本规律是价值规律。

32 资本主义经济中资本的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分离导致企业利润和利息的分离。

33 股票价格和股息成正比,和存款利率成反比。

34 因距离离市场较近而缴纳的地租属于级差地租1。

35 20世纪后半叶兴起的垄断组织是混合联合公司。

36 垄断阶段较之自由竞争阶段竞争范围的扩大主要体现在出现了国际竞争。

37 垄断资本家指定垄断价格的根本目的在于获得高额垄断利润。

38 资本主义经济中计划管理是指导性和预测性的

39 资本主义经济中一定程度的计划管理和调节主要是依靠经济手段。

40 国际垄断同盟在经济上瓜分世界的后盾和基础是经济实力。

41 提出社会主义革命同时胜利论的是马克思和恩格斯。

42 以下不属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和部分变质的是资本主义企业内部管理的加强。

43 社会主义革命以后,首先经过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阶段。

44 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无产阶级专政的首要任务是无产阶级是自己上升为统治阶段。无产阶级专政的最终目标是消灭剥削消灭阶级进入无产阶级社会。

45 马克思主义政党是科学社会主义与工人运动结合的产物。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领导的核心是马克思主义政党。

46 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根本条件和基础是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

47 共产主义社会制度具有巨大优越性的根本保证是创造出前所未有的高水平的劳动生产率。

48 共产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资料的单一社会公有制。

49 共产主义社会的本质因素是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

50 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都存在的经济关系是实行生产资料的社会公有制。

51 无产阶级革命的发生归根结底是由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的。

52 垄断的银行资本和垄断的工业资本的融合形成金融资本。

53 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占统治地位的资本是金融资本。无产阶级最终实现自身获得解放只有解放全人类。

54 马克思主义产于19世纪40年代中期。

55 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是理论实际联系。

56 马克思主义认为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57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58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

59 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从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出发,走自己的路。这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60 肯定和否定相互依存,离开了肯定就没有否定,离开了否定就没有肯定。这是一种唯物辩证法观点。

61 在内容和形式的矛盾运动中内容是活跃易变的,形式是相对稳定的。

62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表明一切认识归根到底都是从实践中获得的。

63 驳斥不可知论最有力的依据是指出通过实践可以证明人能够正确认识客观世界。

64 宋代诗人陆游在一首诗中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是强调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65 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总和。

66 自然科学属于现代生产力系统的要素,这是因为它渗透于生产力系统诸要素中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67 以宏观的经济运行形式为基础,形成的依次更替的三种花社会形态是自然经济社会、商品经济社会、产品经济社会。

68 阶级产生的根本前提是由于生产力发展出现剩余产品。

69 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一般条件和基础是社会分工的出现和发展。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指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70 决定资本主义社会劳动力价值的因素中一般包括生存资料、延续和养育后代所需费用、教育培训费用。

71 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重要源泉是资本积累。

72 公式W-G表示的是产业资本循环处于销售阶段。

73 从社会从产品出发考察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即社会总产品的补偿问题。超额利润是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

74 利息率与平均利润率的关系是利息率的最高界限是平均利润率。

75 迄今为止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大体可分为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和垄断资本主义两个阶段。

76 金融寡头在经济上的统治主要是通过实行参与制实现的。

77 私人垄断资本同资产阶级国家政权相结合即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78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援助是新殖民主义的一种方式。

79 标志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正式面丗的著作是指《共产党宣言》。

80 下列关于社会主义民主的选项中不正确的是人民群众享有完全的自由。

81 共产主义社会的物质基础是远远高于以往一切社会的高度发达的社会生产力。

82 马克思主义公开问世的标志性工作是《哲学的贫困》和《共产党宣言》。

83 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句话包含的认识论道理是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84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和根本观点。

85 运动是物质根本属性,这是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86 区分新事物和旧事物的标志在于看它们是否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这是一种辩证法观点。

87 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包含着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

即对现存事物必然灭亡的理解。这是一种唯物辩证法观点。

88 下列各项关于真相和假象的叙述正确的是真相从正面直接地表现本质,假象从反面歪曲地表现本质。

89 认识主体和认识个体之间最基本的关系是改造与被改造的实践关系。

90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因为它是一种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91 真理是有价值的说的是真理能满足人的需要。

92 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标志是生产方式或生产活动。

93 生产关系范畴反映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

94 下列各项属于技术社会形态系列的是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

95 社会革命是先进阶级推翻反动统治阶级的国家政权的斗争。

96 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决定条件是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97 货币的本质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98 劳动力价值的决定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它包括历史和道德因素。资本的价值构成是可变资本和不可变资本的比例。

99 公式W…P…W表示的是产业资本循环的哪个阶段生产阶段。100 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实现条件的公式是1(V+M)=11C 101 资本主义商业资本执行的是产业资本的商品资本只能。102 在平均利润率既定且借贷供求也较为平衡的情况下,影响利息

率的最重要因素是习惯和法律传统。

103 一般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大体形成与19世纪末20世纪初。104 金融寡头在政治上的统治主要是通过个人联合实现的。

105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管理和调控经济的主要机制是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

106 新殖民主义与老殖民主义在对外经济侵略上最主要的不同做法是搞经济援助。

107 提出社会主义革命同时胜利论的是马克思和恩格斯。

108 马克思主义政党是科学社会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根本条件和基础是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109 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是马克思和恩格斯。

110 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事实求是。

111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112 在物质和运动关系问题上,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错误是主张没有运动的物质。

113 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114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这两句诗包含的哲学道理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社会发展的总趋势。

115 假象同真相一样,也是客观的。这是一种唯物主义辩证法观点。

116 当代,自然科学的发展日新月异,新的科研成果层出不穷。从根本上说,这是由生产实践的需要决定的。

117 有人认为,只有写到本书上的理论才是真实可靠的,不顾实际情况,死板书本上的教条,这在认识论上犯了类似唯理论的错误。118 检验认识的真理性,就是检验认识是否同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相符合。

119 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120 生产关系各项内容起决定性作用的是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

121 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这句话的是社会发展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性

122 社会革命的最深刻的根源在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123 商品诸多因素中反映人与自然关系的因素是使用价值。124 在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通货膨胀不会发生。

125 从较长时期看,再生产劳动力所必需的消费资料的物质内容会不断扩大。

126 反映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构成上的比例的是资本技术构成。127 购买了来尚未使用的生产资料处于资本循环的生产阶段。128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源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129 商业资本的职能是销售商品和实现商品中的价值与剩余价值。

130 资本主义银行利润的水平一般相当于平均利润率。

名词解释及填空。一

一,名词解释 1,有效渗透率:当多相流体并存时,岩石对其中某一相流体的渗透率,称为岩石对该相流 体的相渗透率,也成为有效渗透率。 2,圈闭:适合于油气聚集形成油气藏的场所。圈闭必须具备三个基本要素:储集层,盖层, 遮挡条件 3,异常低地层压力:某一深度的底层压力明显小于该深度的静水压力 4,输导体系:从烃源岩到圈闭的油气运移通道的组合 5,油气田:受单一局部构造因素控制的,在同一面积内的油藏,气藏,油气藏的总和 1,储集层:能够储存流体,并且能渗滤流体的岩层 2,圈闭:适合于油气聚集形成油气藏的场所。必须具三要素:储集层,盖层,遮挡条件 3,油气聚集带:同一个二级构造带中,互有成因联系的,油气聚集条件相似的以系列油气田的总和 4,相渗透率:当多相流体并存时,岩石对其中某一相流体的渗透率,称为岩石对该相流体的相渗透率 5,干酪根:沉积岩中所有不溶于非氧化性酸,碱和非极性有机溶剂的有机质1、石油:一种存在于地下岩石孔隙介质中的由各种碳氧化合物与杂质组成的,呈液态和稠态的油脂状天然可燃有机矿产。 2、门限温度:随着埋藏深度的增加,当温度升高到一定数值,有机质才开始大量转化为石油,这个温度界限称门限温度。 3、相渗透率:储集层中有多相流体共存时,岩石对每一单相流体的渗透率称该相流体的有效渗透率。 4、地层圈闭:主要是由于储集层岩性发生了横向变化或者是由于储集层的连续性发生中断而形成的圈闭。 5、油气二次运移:是指油气脱离生油岩后,在孔隙度、渗透率较大的储集层中或大的断裂、不整合面中的传导过程,它包括聚集起来的油气由于外界条件的变化而引起的再次运移。 6、油气聚集:油气在储层中由高势区向低势区运移的过程中遇到圈闭时,进入其中的油气就不能继续运移,而聚集起来形成油气藏的过程,称为油气聚集。 7、二级构造单元:盆地中由一系列相似的单一构造所组成的构造带称为盆地中的二级构造单元。 8、CPI值:称碳优势指数,是指原油或烃源岩可溶有机质中奇数碳正构烷烃和偶数碳正构烷烃的比值。 二,填空题 1,盖层的岩性一般是泥质岩类,膏岩类,少数是碳酸盐岩; 2,III型干酪根H/C原子比低,在结构上富含多环芳香结构和含氧官能团,其原始物质主要来源于陆地高等植物,生油潜力小; 3,从地球化学特征方面评价烃源岩,主要应从丰度,类型,成熟度三方面进行评价; 4,石油的非烃化合物组成主要包括含氧化合物,含氮化合物,含硫化合物;5,烃源岩异常高压的成因有欠压实作用,蒙皂石脱水作用,有机质生烃作用,

医学影像学重要资料名词解释填空大题

X线的特性:穿透性、荧光效应、感光效应、电离效应。荧光效应是透视检查的基础:感光效应是X线摄影的基础;电离效应是进行放射治疗的基础也是注意防护的原因。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是通过计算机处理数字影像信息,消除骨骼和软组织影像,使血管清晰显影的成像技术。 CT值:CT图像中规定水的CT值为0HU:骨皮质CT为+1000lHU:软组织CT值为+20-50HU:脂肪CT值为-90—-70HU;空气CT值为-1000HU。 超声是指振动频率每秒20000次以上,其单位为赫兹。 流空效应:,流动的液体,例如心血管内快速流动的血液,在成像过程中采集不到信号而成无信号的黑影,即流空效应。 骨龄:在骨的发育过程中,骨的原始骨化中心和继发骨化中心的出现时间,骨骺与干骨端骨性愈合的时间及其形态变化都有一定的规律性,这种规律以时间(年和月)来表示即骨龄。 骨质破坏:局部骨质为病理组织所代替而造成骨组织的消失,可以有病理组织本身或由它引起破骨细胞增强所致。骨松质和骨皮质均可发生破坏。 骨膜三角:又称Codman三角。增生的骨膜被肿破坏,而于边缘部分残留。常见于恶性骨瘤 骨折线:骨的断端多形成不整齐的断端,X线片上断端间呈现不规则的透明线。于骨皮质显示清楚整齐,在骨松质中则表现为骨小梁中断、扭曲、错位。 骺离骨折:骨折发生在儿童长骨,由于骨骺未与干骺端端结合,外力可以经过骺板达干骺端而引起骨骺分离,X线片上只显示为能线增宽或与干骺端对位移位。青枝骨折:在儿童,骨骼柔韧性较大。外力不易造成骨骼完全断裂,仅表现为局部骨皮质和骨小梁扭曲,而看不见骨折线或只引起骨成质发生皱折、凹陷或隆突。Colles骨折:又称为伸展型烧骨远浩骨折。核骨远端2~3cm以内横行或粉碎性骨折,远端向背侧移位,断端向掌侧成角畸形,可件有尺骨茎突骨折。 背挫伤;是指外力作用引起的骨小梁断裂和骨髓水肿、出血,在X线平片上和CT上多阴性,在MRI上表现为长Tl长T2现象。 Schmorl结节椎间盘突出以下段腰椎常见。髓核向推体突出于椎体上缘或下缘形成圆形或半圆形骨质凹陷区,边缘有硬化 山骨囊样结核、骨“气鼓”干骨结核侵犯短骨者多发生于5岁儿童掌骨、指骨、趾骨。初期改变为骨质疏松,继而在骨内形成囊性破坏,骨质变薄,骨干膨胀关节间隙;X线表现为两个骨性关节面之间的透亮间隙,包括关节软骨、潜在的关节腔及少量滑液的投影。 胸膜腔:两层胸膜之间潜在的腔隙。 肺野:充满气体的两肺在胸片上表现为均匀一致较为透明的区域称为肺野。 肺门:由肺动脉、肺叶动脉、伴行支气管及肺静脉构成。正位片位于两肺中野内带,左肺门比右肺门高1-2cm。 肺纹理:在充满气体的肺野,自肺门向外呈放射状分布的树枝状影,称为肺纹理。由肺动、静脉组成,主要由肺动脉分支构成。 同病异影,异病同影:一种疾病在发展的不同时期可以出现不同的异常影像表现,而不同病变又可以发生相同或类似的异常影像表现。 肺气肿:是指终末细支气管以远的含气腔隙过渡充气、异常扩大,可伴有不可逆性肺泡壁的破坏。分局限性与弥漫性肺气肿。 纵隔摆动:支气管异物引起者透视下可并有纵隔摆动,即呼气时纵隔移向健侧,

(整理)填空题名词解释及答案.

第一部分填空一、蛋白质化学 1、天然的氨基酸的结构通式是()。 2、当氨基酸溶液的pH=pI时,氨基酸以()离子形式存在,在pH>pI时,氨基酸以 ()离子形式存在,在pH

6、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是()。 7、环状DNA的存在状态主要有()和()。 8、DNA二级结构的维持力有()、()和(),其中主要维持力是 ()。 9、tRNA的三叶草结构主要含有()、()、()和()环,还有 ()臂。 答案: 1 2 ′; 2 胸腺尿; 3 三叶草倒L ; 4 碱基磷酸戊糖; 5 9 1 糖苷糖苷嘌呤核苷; 6 核苷酸 7 松弛环超螺旋 8 氢键碱基堆积力离子键碱基堆积力 9 D环反密码子环 TψC环可变环氨基酸臂 三、酶 1、使酶具有高催化效应的因素是()、()、()、()和()。 2、同工酶是指(),但()不同的一类酶。 3、磺胺类药物能抑制细菌生长,因为它是()的结构类似物,()性的抑制( )酶的活性。 4、欲使酶促反应速度达到最大反应速度的90%,此时底物浓度应是此酶Km值的()倍。 5、依酶促反应类型,酶可分为六大类,它们是()、()、()、()、()和()。 6、对于某些调节酶来说,v对[S]作图呈S型曲线是因为底物结合到酶分子上产生的一种 ()效应而引起的。 7、目前认为酶促反应的机理是()。 8、如果一个酶对A、B、C三种底物的米氏常数分别是Kma、Kmb、Kmc ,且Kma>Kmb>Kmc, 则此酶的最适底物是(),与酶的亲和力最小的底物是()。

植物营养名词解释和填空

一、名词解释 1 归还学说:植物以不同的方式从土壤中吸收矿质养分,使土壤养分逐渐减少,连续中指挥 使土壤贫瘠,为了保持土壤肥力,必须把植物带走的矿质养分和N素以施肥的 方式归还给土壤。 2 矿质营养学说:认为植物以无机形态从土壤中获得营养,因此可通过施用无机物质为植物 提供营养。 3 最小养分律:作物的产量受到土壤中相对含量最少的养分所控制,作物产量的高低则随着 最少养分补充量的多少而变化。 4 必需营养元素:对于植物生长有必需性,不可替代性和作用直接性的化学元素。 5 有益元素:非必需元素中一些特定的元素,对特定的植物生长发育有益,或者某些植物种 类所必需。 6 微量元素:植物正常生长发育需要及少量,为植物体重的10~8至10~5. 7 肥料三要素:氮磷钾植物需要量较多,但是土壤中含量却较少,需要肥料来补充,通常把 氮磷钾称为肥料三要素。 8 根部营养:植物可以通过根茎叶来吸收养分,通过根吸收养分称为根部营养。 9 根外营养:植物除可从根部吸收养分之外,还可通过叶片(或茎)吸收养分,这种营养方 式成为根外营养。 10 自由空间:植物根部某些组织或者细胞允许外部溶液中的离子自由进入的区域。 11 水分自由空间:水溶性离子可以自由进出的空间,主要是细胞壁大孔隙。 12 杜南自由空间:细胞壁上非扩散性的阴离子吸持阳离子排斥阴离子所占据的空间,主要 处在细胞壁上。 13 主动吸收:溶质分子或离子有选择性的逆浓度差梯度或电化学势进入细胞的过程。 14 被动吸收:溶质分子或离子无选择性的顺着浓度差梯度或电化学势进入细胞的过程。 15 离子拮抗作用:溶液中的某一离子的存在会抑制另一离子的吸收作用,主要表现在离子 的选择性吸收上。 16 离子相助作用:溶液中某一离子的存在会有利于根对另一离子的吸收,主要表现在阳离 子与阴离子之间,阴离子与阴离子之间。 17 维茨效应:Ca+2对多种离子的吸收有协助作用,一般认为它具有稳定质膜结构的特殊功 能,有助于质膜的选择性吸收。 18 离子通道:细胞膜上的具有选择性吸收的孔状跨膜蛋白,孔的大小和表面电荷密度决定 了它的选择透过性。 19 载体学说:载体是生物膜上能携带离子穿过膜的蛋白质或者其他物质。无机离子跨膜运 输时,离子首先要结合在膜蛋白(载体)上,这一结合过程和底物与酶结合的 原理相同。 20 离子泵学说:离子泵是存在于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它在有能量供应时可使离子在细胞膜 上逆电化学梯度主动地吸收。 21 作物营养临界期:植物生长发育的某一时期,对某种养分的要求绝对数量不多但很迫切, 并且当养分供应不足或元素间数量不平衡时将对植物的生长发育造成 难以弥补的损失,这一时期成为作物营养临界期。 22 作物营养最大效率期:在植物生长阶段中所吸收的某种养分能发挥最大效能的时期。 23 短距离运输:根外介质中的养分从根表皮细胞进入根内经皮层组织到达中柱的迁移过程 成为横向运输。由于迁移距离短又称为短距离运输。 24 长距离运输:养分从植物根部经木质部或韧皮部到达地上部的运输以及养分从地上部经 韧皮部向根运输的过程。成为养分的横向运输。由于距离长又称为长距离运 输。 25 共质体:通过胞间连丝把细胞与细胞的原生质连成的整体。 26 质外体:植物体内由细胞壁(微孔),细胞间隙,以及细胞壁与细胞膜之间的空隙组成的 空间。存在于植物的根茎叶等器官上。 27 养分再利用:由根吸收或同化的养分通过木质部运输到地上部茎叶,再从茎叶细胞移到 韧皮部,直至运到植物其他正在生长的器官的多次利用。 28 质流:植物蒸腾作用和根系吸水造成根表土壤与土体之间出现明显水势差,土壤溶液中

心理学名词解释与填空题

2.简述耶克斯多德森定律 答:美国心理学家耶克斯和多德森认为,中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最有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同时,他们还发现,最佳的动机激起水平与作业难度密切相关;任务较容易,最佳激起水平较高;任务难度中等,最佳动机激起水平也适中;任务越困难,最佳激起水平越低。这便是有名的耶克斯-多德森定律(简称倒U曲线)。 5.简述发散思维的特征 答:流畅性,变通性,独创性 36.请说明三种直观形式各自的特点,并简单谈谈如何提高直观教学的效果。 三种直观形式分别为实物直观、模象直观和言语直观。实物直观给人以真实感亲切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积极性;模象直观可以克服实物直观的局限,扩大直观的范围,提高学习的效果;言语直观能应用生动的形象的事例而去激发学生的情感,唤起学生的想象。 提高直观效果的方法如下:1灵活选用实物直观和模象直观2加强词与形象的配合3应用感知规律,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即(强度率、差异率,活动率、组合率)4培养学生的观察力5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 1、学习准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 2、心理发展: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3、创造性:个体产生新奇独特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能力和特性。 4、知识:个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其实质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特征与联系的反映,是客观事物的主观表征。 5、学习策略: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的方案。 1、学习策略: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的方案。 2、观察学习:是社会学习的一种最重要的形式,它是通过观察他人所表现的行为及其结果而发生的替代性学习。 3、先行组织者: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高于学习任务,并且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相关联。其目的是为新的学习任务提供观念上的固着点,增加新旧知识之间的可辨别性,以促进学习的迁移。 4、学习动机:是指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致使行为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 5、程序性知识:也叫操作性知识,是个体难以清楚陈述、只能借助于某种作业形式间接推测其存在的知识。它主要用来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 1、学习准备:是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

填空题、名词解释

填空题 1.原发性心肌损害心室负荷过重 2.特征性心电图改变心肌损伤标记物检测 3.心房颤动、心室颤抖 4.乳头肌功能失调或断裂心脏破裂心室壁瘤 5.低钾血钾 6.含菌的各种污染物厌氧菌 7.控制感染支气管扩张药 8.哮鸣音呼气性 9.病毒抗病毒药物治疗 10.呼10 名词解释 重症哮喘:发作时,则出现伴有哮鸣音的呼气性呼吸困难,每分钟呼吸常在28次以上,脉搏110次以上(表2-4-2)。有时严重发作可持续一二天之久,称为“重症哮喘”。 心力衰竭也称充血性心力衰竭或心功能不全。心脏因疾病、过劳、排血功能减弱,以至排血量不能满足器官及组织代谢的需要。主要症状是呼吸困难、喘息、水肿等。由于心肌收缩力减弱心排血量下降以至于组织和器官灌注量不足同时出现肺循环或和体循环瘀血的表现。 自发性气胸是指因肺部疾病使肺组织和脏层胸膜破裂,或靠近肺表面的细微气肿泡破裂,肺和支气管内空气逸入胸膜腔。多见于男性青壮年或患有慢支,肺气肿,肺结核者。本病属肺科急症之一,严重者可危及生命,及时处理可治愈。 肺性脑病又称肺心脑综合征,是慢性支气管炎并发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及肺功能衰竭引起的脑组织损害及脑循环障碍。主要依据有慢性肺部疾病伴肺功能衰竭;临床表现有意识障碍、神经、精神症状和定位神经体征;血气分析有肺功能不全及高碳酸血症之表现;排除了其他原因引起的神经、精神障碍而诊断。 心源性哮喘是由于左心衰竭和急性肺水肿等引起的发作性气喘,其发作时的临床表现可与支气管哮喘相似。心源性哮喘既往有高血压或心脏病历史,哮喘时,伴有频繁咳嗽、咳泡沫样特别是血沫样痰,心脏扩大,心律失常和心音异常等 心律失常是由于窦房结激动异常或激动产生于窦房结以外,激动的传导缓慢、阻滞或经异常通道传导,即心脏活动的起源和(或)传导障碍导致心脏搏动的频率和(或)节律异常。

病理学名词解释.填空及其简答题

一.名词解释。 1.凋亡:细胞的程序性死亡,由体内外某些因素触发细胞内预存的的死亡程序而导致的 细胞主动性死亡,其发生机制、生化特征及形态学变化都与细胞坏死不同。 2.交界性肿瘤:组织形态和生物学行为介于良恶性肿瘤之间的肿瘤。 3.肺褐色硬化:慢性肺淤血时,肺泡壁纤维组织增生,肺泡腔内可见大量心衰细胞,故 肺组织质地变硬,肉眼观肺呈棕褐色,故称为肺褐色硬化。 4.风湿小体:是风湿病的特征性病变,具有病理诊断意义,由纤维素样坏死,成团的风 湿细胞及伴有的淋巴细胞和浆细胞组成。 5.软化灶:神经组织发生局灶性坏死、液化,形成质地疏松、染色较淡的筛网状病灶。 6.假小叶:由增生的纤维组织分割原来的肝小叶并包绕形成大小不等的圆形或类圆形的 肝细胞团,为肝硬化的特征性病变。 7.大红肾(蚤咬肾):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时,双侧肾脏肿大,肾表面充血, 有的可见散在的粟粒大小的出血点。 8.脂肪变性:中性脂肪蓄积于非脂肪细胞的细胞质中称为脂肪变性,常见于肝细胞。 9.结核瘤:有纤维包裹的孤立的境界分明的干酪样坏死灶,常位于肺上叶。 10.趋化作用:白细胞向着化学刺激物做定向移动,是由趋化因子引起的。 11.鳞状细胞化生:非鳞状上皮细胞为适应环境变化而转化为鳞状上皮,增强局部抵抗力。 12.稳定细胞:在生理情况下细胞增殖不明显,但受到组织损伤刺激时有较强的再生能力。 13.早期肝癌:单个癌结节最大直径<3cm,或两个癌结节合计最大直径<3cm的原发性 肝癌。 14.膨胀性生长:肿瘤生长推挤但不侵犯周围组织,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有的可形成纤 维包膜,多为良性肿瘤的生长方式。 15.细动脉硬化:高血压病的主要病变特征,为细动脉管壁发生玻璃样变性,管壁增厚, 僵硬,官腔缩小。 16.Primary complex:肺原发综合征,是原发性肺结核的病理特征,由原发病灶,淋巴管 炎和肺门淋巴结结核组成。 17.Spotty necrosis:点状坏死,为单个或数个肝细胞的坏死,常见于急性普通型肝炎。 18.Granuloma:肉芽肿,由渗出的单核细胞和局部增生的巨噬细胞形成的境界清楚的结 节状病灶。 19.Nephrotic syndrome:肾病综合征,表现为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明显水肿和高脂 血症。 20.Pseudoutubercle:假结核结节,血吸虫感染时形成的慢性虫卵结节,由坏死物质、类 上皮细胞及异物巨细胞等组成,形态上类似结核性肉芽肿,称为假结核结节。 21.红色梗死:常见于肺、肠等具有双重血液供应或血管吻合支丰富和组织结构疏松的器 官,并伴有严重淤血的基础上发生,因梗死灶内有大量的出血,呈红色,故称出血性梗死,又称红色梗死。 22.渗出物:验证局部组织血管内的液体和细胞成分,通过血管壁进入组织间质、体腔、 粘膜表面和体表的过程叫做渗出,而这些渗出的成分称为渗出物。 23.肿瘤的转移:恶性肿瘤细胞从原发部位,经淋巴道、血道或体腔等途径,到达其他部 位继续生长,称为肿瘤的转移。 24.角化珠:在分化好的鳞状细胞癌中,镜下可在癌巢中央见层状角化物,称角化珠或爱 珠。 25.向心性肥大:高血压病时,左心室壁肥厚,心脏体积增大,但心腔扩大不明显。 26.脑软化:类似软化灶。

一填空解读

化学反应工程(D卷)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10分) 1、反应速率常数 2、空速 3、收率 4、化学膨胀因子 5、孔隙率 二、判断对错(对者打“√”,错者打“×”,每小题1分,共10分) 1、化学吸附可以是单分子层吸附,也可以是多分子层吸附。 2、全混流模型是一种返混量为无穷大的理想流动模型。 3、当孔径远大于分子运动的平均自由程时,气体分子在微孔中的扩散属于分子扩散。 4、化学反应工程学的研究对象是实验室规模的化学反应过程和反应器。 5、为提高全混流反应器反应过程的推动力,有效的解决办法是多级全混流反应器并联。 6、对间歇反应器,反应物达到一定转化率所需的反应时间随反应器体积的增大而增大。 7、有一复合反应,已测得其总选择率为0.8,收率为0.72,则该反应的转化率为90%。 8、基元反应的速率可以由质量作用定律直接写出。 9、化学动力学是在完全消除传递等物理过程对化学反应的影响后进行的动力学研究。 10、大多数固体催化剂是多孔物质,每克有几十甚至几百平方米的内表面积。 三、简答(共30分) 1. (本小题8分) 化学反应过程优化的实质包括哪几个方面? 2.(本小题8分) 反应器设计的基本方程有哪些? 3. (本小题7分) 某反应的反应速率式为(-r A) = k C C A n , 假定反应速率(-r A)单位以 mol/(m3.h )表示, 浓度的单位为mol/m3,试写出反应级数n为0,1,2 时k c的单位。 4. (本小题7分) 某一级不可逆气固相催化反应的宏观速率式为 试回答:(1)过程的推动力是什么? (2)在什么条件下,过程处于表面化学反应控制?

护理学基础填空名词解释

A卷: 1.磺胺药服后宜________,防止_______。 2.禁用鼻饲法的患者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输液过程中出现空气栓塞时,安置病人体位为________和_______。 4.常用给药途径除动、静脉给药按吸收速度由快至慢排列,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氧浓度和氧流量的换算公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卷: 1.抢救过敏性休克的首选药物是:________。 2.臀大肌注射“十”字法定位是从顶点向左或右引一水平线,然后从_______作一垂直线,将一侧臀部分为4个象限,选象限为注射部位,注意避开_______。 3.测量血压要做到四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格拉斯哥昏迷评分量表(GCS)客观反应患者意识状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个项目。 5.禁用高锰酸钾洗胃的药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备选题: 6.抢救室内“五定”原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名词解释: A卷 B卷 无菌技术灌肠法继发效应大量输血压疮医院内感染 呼吸困难灭菌 导尿术体温过高

答案 A卷: 1.多饮水、堵塞肾小管 2.食管—胃底静脉曲张、食管癌、食管梗阻 3.左侧卧位、头低足高位 4.吸入、舌下含化、直肠、肌内注射、皮下注射、口服、皮肤 5.吸氧浓度(%)=21+4×氧流量(L/min) B卷 1.盐酸肾上腺素 2.臀裂、髂棘最高点、外上、内角 3.定部位、定时间、定体位、定血压计 4.睁眼反应、语言反应、运动反应 5.1605、1059、4049(果乐) 备选题:定数量品种、定点安置、定专人管理、定期消毒灭菌、定期检查维修。A卷 1.无菌技术:是指在执行医疗护理过程中,防止一切微生物侵入或传播给他人,保持无菌物品及无菌区域不被污染的一系列操作技术和管理方法,是预防医院感染的一项重要基本措施。 2.压疮:是由于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发生持续性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致组织溃烂坏死。 3.呼吸困难:是一个常见的症状及体征,患者主观上感到空气不足,表现为呼吸费力,可出现发绀、比翼煽动、端坐呼吸辅助呼吸肌参与活动,造成呼吸频率、深度、节律的异常。 4.导尿术:是指在严格无菌操作下,用无菌导尿管经尿道插入膀胱引流出尿液的技术。 5.灌肠术:将一定量的液体由肛门经直肠灌入结肠,以帮助患者清洁肠道、排便、排气或由肠道供给药物或营养,达到确定诊断和治疗的目的的方法 B卷 1.继发效应:是指用冷或用热超过一定时间,将产生与生理效应相反的作用,这种现象称为继发效应。 2.医院内感染:又称医院获得性感染,是指患者、探视者和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受到感染并出现症状。

填空题名词解释

作业1 填空题 1.原发性心肌损害心室负荷过重 2.特征性心电图改变心肌损伤标记物检测 3.心房颤动、心室颤抖 4.乳头肌功能失调或断裂心脏破裂心室壁瘤 5.低钾血钾 6.含菌的各种污染物厌氧菌 7.控制感染支气管扩张药 8.哮鸣音呼气性 9.病毒抗病毒药物治疗 10.呼 10 名词解释 重症哮喘:发作时,则出现伴有哮鸣音的呼气性呼吸困难,每分钟呼吸常在28次以上,脉搏110次以上(表2-4-2)。有时严重发作可持续一二天之久,称为“重症哮喘”。 心力衰竭也称或心功能不全。心脏因疾病、过劳、排血功能减弱,以至排血量不能满足器官及组织代谢的需要。主要症状是呼吸困难、喘息、等。由于心肌收缩力减弱心排血量下降以至于组织和器官灌注量不足同时出现肺循环或和体循环瘀血的表现。 自发性是指因肺部疾病使肺组织和脏层胸膜破裂,或靠近肺表面的细微气肿泡破裂,肺和支气管内空气逸入胸膜腔。多见于男性青壮年或患有慢支,,者。本病属肺科急症之一,严重者可危及生命,及时处理可治愈。 肺性脑病又称肺心脑综合征,是慢性并发、肺源性及肺功能衰竭引起的脑组织损害及脑循环障碍。主要依据有慢性肺部疾病伴肺功能衰竭;临床表现有、神经、精神症状和定位神经体征;血气分析有肺功能不全及高碳酸血症之表现;排除了其他原因引起的神经、精神障碍而诊断。 心源性是由于左心衰竭和急性肺等引起的发作性气喘,其发作时的临床表现可与支气管哮喘相似。心源性哮喘既往有或历史,哮喘时,伴有频繁咳嗽、咳泡沫样特别是血沫样痰,心脏扩大,和心音异常等 心律失常是由于窦房结激动异常或激动产生于窦房结以外,激动的传导缓慢、阻滞或经异常通道传导,即心脏活动的起源和(或)传导障碍导致心脏搏动的频率和(或)节律异常。 作业2 填空题 1.心房颤动、心室颤抖 2.左心衰高血压 3.青霉素非甾体类抗炎药 4.铁硫化铁

名词解释或填空题

一、名词解释或填空题 1.独占许可协议:指在协议规定的时间和地域范围内,受让方对受让的技术拥有独占的使用权,许可方不能在该技术使用权 另行转让给第三方,同时许可方也不能在该时间和地域范围内自行使用该项出让的技术。 2.CAATT国民待遇原则:一缔约方的产品输入到另一缔约方时,进口方不得对进口产品征收高于本国相同或类似产品的国内 税和国内费用,在关于产品销售的法律实施方面,不得用来歧视外国产品,保护本国产品。 3.贸易术语:是以不同的交货地点为标准,用简短的概念或英文缩写字母表示商品的价格构成以及买卖双方在交易中的费用、 责任与风险的划分。贸易术语是国际贸易惯例的一种,带有很大随意性。 4.约定事项条款:是国际融资中普度采用的一系列旨在限制借款人行为的共同条款的总称。 5.代位求偿权:当约定的保险事故发生后被保险人有权获得保险人所支付的保险金。保险人在支付保险金后,代位取得被保 险人基于保险事故对东道国所享有的索赔权及其它权益,向东道国索赔。 6.最惠国待遇原则:是国际经济交往的基本原则之一,它要求一国在经济关系中给予另一国国民的优惠待遇不应低于该国现 在和未来给予任何第三国国民的待遇。 7.根本违反合同:是指一方违反合同的结果,使另一方蒙受损害,实际上剥夺了他根据合同规定有权期待得到的东西。 8.版权:也称著作权,指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的作者依照法律规定对其作品(《世界版权公约》规定,作品包括:文字的、 音乐的、戏剧的、电影的作品以及绘画、雕刻盒雕塑。)享有的权利。 9.仲裁协议的独立性:是指仲裁协议(包括仲裁条款和仲裁协议书)应视为与合同的其他条款分离地、独立地存在的条款或 部分,国际商事合同的变更、解除、终止、无效或失效以及存在与否,均不影响仲裁协议的效力,一方当事人仍可依据仲裁协议提交双方约定的仲裁机构仲裁。 10.商标:是用于区别商品生产者或销售者、服务提供者的标志,通常有文字、图形或其结合组成。 11.国际金融机构贷款:是指国际金融机构贷款人向借款人以贷款协议方式提供的优惠性国际贷款。 12.国际许可协议:指位于不同国家内的当事人之间以让渡技术使用权为目的所签订的合同。 13.世界贸易组织:是在组织上取代关贸总协定,协调和约束成员国贸易政策法规和措施的政府间国际组织。 14.跨国资本所得:是指跨国纳税人通过出售或交换资本项目实现的所得。 15.推定全损:指货物受损后对货物的修理费用加上续运到目的地的费用超过其运到后的价值。 16.《巴黎公约》中的优先权原则:是指已经在一个成员国正式提出了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外观专利或商标注册的申请 人,在其他成员国提出同样的申请,在规定期限内应该享受有优先权。 17.国际货物买卖合同:是指营业地分处不同国家的当事人之间订立的货物买卖合同。 18.反倾销:是进口国对于来自外国的倾销产品征收的一种进口附加税,目的是阻止倾销产品进口和消除倾销造成的损害。 19.保障措施:是指一成员国关税减让造成进口产品大量增加,以致对国内生产造成严重损害或严重损害威胁,该成员实施的 临时性限制进口措施(保障措施),以保护相关产业。 20.国际经济争议:是指国际经济活动主体之间在国际经济活动中产生的纠纷。 21.邀约:是向一个或一个以上特定的人提出的订立合同的建议。一项有效地邀约必须具备以下条件:(1)是向一个或一个以 上特定的人发出。(2)内容必须十分明确、肯定,一经对方接受合同即告成立。(3)要约要送达受约人。 22.WTO:世界贸易组织,是在组织上取代关贸总协定,协调和约束成员国贸易政策法规和措施的政府间国际组织。 23.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是根据1944年联合国国际货币金融会议通过的《国际货币基金协定》,1945年正式成立。是联合国的 一个专门机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是协调成员国货币政策的国际组织。 24.商标权:是商标所有人对法律确认并给予保护的商标所享有的权利,通常包括商标专用权、商标续展权、商标转让权、商 标许可权等。 25.BOT(建设-经营-转让):是指政府通过契约授予私营企业(包括外国企业)以一定期限的特许专营权,许可其融资建设和 经营特定的公用基础设施,并准许其通过向用户收取费用或出售产品以清偿贷款、回收投资并赚取利润。特许权期限届满时,该基础设施无偿移交给政府。 26.承诺:是受要约人对要约表示无条件接受的意思表示。 27.信用证中的受益人:即有权享受信用证利益的人,一般为出口方和中间商。 28.国际贷款协议中的先决条件条款:是指限定贷款协议生效以及限定借款人提款的前提条件。只有借款人满足了先决条件, 贷款人才履行贷款义务。是各类国际融资中常用的共同条款之一。 29.国际重复征税: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对同一跨国纳税人的同一征税对象,同时课税。国际税法上通常所说的国际双重征 税就是指国际重复征税。 30.国际重叠征税: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就同一征税对象对同一经济来源的不同纳税人分别课税。 31.不质疑条款:对转让的技术的合法性不得提出异议。 32.海外投资保险制度:是资本输出国政府对本国海外投资者在国外可能遇到的政治风险,提出保证或保险,投资者向本国投 资保险机构申请保险后,若承保的政治风险发生,致使投资者遭受损失,则由国内保险机构补偿其损失的制度。 33.国际投资法:调整国际间私人直接投资关系的有关国内法和国际法法律法规的总称。

填空名词解释

一.填空题 1.钢筋混凝土梁梁内钢筋分为两大类,有受力钢筋和构造钢筋。 2.公路桥梁的作用按其随时间变化的性质,分为永久作用、可变作用、偶然作用。3.按结构体系及其受力特点,桥梁可划分为梁桥、拱桥、悬索桥和组合体系。 4.明挖扩大基础的稳定性验算包括倾覆稳定性验算和滑动稳定性验算。5.桥梁支座按其变为的可能性分为固定支座和活动支座。6.桥跨结构在温度变化、混凝土的收缩和徐变、各种荷载引起的桥梁挠度、地震影响、纵坡等影响下将会发生伸缩变形。7.钢桥所用的连接形式有铆接、焊接、栓接。 1.简支梁(板)的架设,从架梁的工艺类别划分有陆地架梁法、浮吊架梁法和架桥机架梁法。 2.作用代表值包括标准值、频遇值、准永久值。3.桥台的常见型式有重力式桥台、轻型桥台、框架式桥台和组合式桥台等。4.公路桥面构造包括桥面铺装、排水防水系统、人行道、路缘石(或填:安全带、栏杆、灯柱、安全护栏、伸缩装置任一个)。5.钢桁梁的主桁主要由上弦杆、下弦杆、腹杆和节点组成。6.悬索桥主要由索塔、拉索、加劲梁和锚碇等组成。 7.桥跨结构在温度变化、混凝土的收缩和徐变、各种荷载引起的桥梁挠度、地震影响、纵坡等影响下将会发生伸缩变形。 8.钢筋混凝土梁梁内钢筋分为两大类,有受力钢筋和构造钢筋。9.作用代表值包括标准值、准永久值、频遇值。 10.桥梁纵断面设计包括桥梁总跨径的确定、桥梁分孔、桥面标高、桥下净空、桥面和桥头引道纵坡的布置和基础埋置深度。 11.公路桥面构造包括桥面铺装、防水和排水系统、桥面伸缩装置、人行道及附属设施等。 12.悬索桥主要由桥塔、锚碇、主缆和吊索等组成。13.重力式桥墩按截面形式划分,常见的有矩形、圆形、圆端形和尖端形等。 14.常见的轻型桥台有薄壁轻型桥台、支撑梁轻型桥台、框架式轻型桥台、组合式轻型桥台等。 15.设计钢筋混凝土简支T梁,需拟定的主要尺寸有梁宽、梁高、腹板厚度、翼缘板厚度。 16.柱式桥墩的主要型式主要有独柱式、双柱式、多柱式和混合式。17.支座按其容许变形的可能性分为固定支座、单向支座和多向支座。18.常用的重力式桥台有U形桥台、埋置式桥台、八字式桥台、一字式桥台等。 19.桥梁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桥墩、桥台及桥跨结构等。20.桥梁设计一般遵循的原则包括安全性、适用性、经济性、先进性和美观等。21.荷载横向分布影响线的计算方法主要有:杠杆原理法、偏心压力法、铰接板法、比拟正交异性板法。 22.通常将桥梁设计荷载分为三大类:永久荷载、可变荷载、偶然荷载。23.公路桥梁设计汽车荷载分为公路-I级、公路-II级两个等级,它包括车道荷载和车辆荷载,其中车辆荷载用于桥梁结构的局部加载和桥台验算。24.桥梁净空包括设计洪水位和桥下设计通航净空。25.大型桥梁的设计阶段一般分为初步设计、技术设计与施工设计三个阶段。 26.桥梁全长规定为:有桥台的桥梁是两个桥台的侧墙或八字墙后端点之间的距离;无桥台的桥梁为桥面系行车道全长。 27.一般重力式梁桥墩台的验算包括截面强度验算、抗滑移稳定验算和墩台顶水平位移的验算。28.装配式简支梁桥横截面主要有II形、T形、箱形等几种形式。29.引起超静定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结构次内力的外部因素有温度影响、混凝土收缩徐变作用及钢筋松弛和基础不均匀沉降。30.按桥面所在的位置可把拱桥分为上承式拱桥、中承式拱桥和下承式拱桥。 31.梁式桥按静力体系分为简支梁桥、_悬臂梁桥、连续梁桥、T形钢构桥及连续—钢构桥。32.简支梁桥一般一端设固定支座,另一端设滑动支座,一般不能将相邻两跨的固定支座设在同一桥墩上。33.桥台是由台帽与背墙、台身、翼墙与耳墙和锥形护坡及台后排水等几部分组成。34.桥梁墩台常用的基础类型有刚性扩大基础、桩基础、沉井基础,其中刚性扩大基础为浅基础,桩基础和沉井基础为深基础。 二、名词解释1.建筑高度:指桥上行车路面(或轨顶)标高至桥跨结构最下缘之间的距离。2.桥下净空高度:指设计洪水位或通航水位至桥跨结构最下缘之间的距离。3.桥梁高度:指桥面与低水位之间的高差或为桥面与桥下线路路面之间的高差。 4.净跨径:对于梁桥是指设计洪水位上相邻两个桥墩或桥墩与桥台之间的净距离;对于拱桥是指两拱脚截面最低点之间的水平距离。 5.计算跨径:对于有支座的桥梁,是指桥跨结构相邻两个支座中心的距离,用L表示;对于拱桥,是指相邻两拱脚截面形心点之间的水平距离 6.桥梁全长:指桥梁两端两个桥台的侧墙或八字墙后端点之间的距离,对于无桥台的桥梁为桥面系行车道的全长. 7.设计洪水位:桥梁设计中按规定的设计洪水频率计算所得的洪水位 8.荷载横向分布:表示某根主梁所承担的最大荷载是各个轴载的倍数。17.荷载横向分布影响线:指表径桥路上车辆、人群荷载沿横桥上对主梁分配的荷载程度的系数。 9.荷载折减系数:计算结构受力时,考虑活荷载标准值不可能全部布满和各构件受载后的传递效果不同,对荷载进行折减的系数。分为横向折减系数和纵向折减系数。10.偶然作用:是指在结构使用期间出现的概率很小,一旦出现,其值很大且持续时间很短的作用。11.永久作用:是指在结构使用期间,其量值不随时间而变化或其变化值与平均值比较可忽略不计的作用。12.冲击作用:车辆以一定速度在桥上行驶时,由于桥面的不平整、车轮不圆以及发动机的抖动等原因,会使桥梁发生振动,产生动力作用。这种动力作用会使桥梁的内力和变形较静活载作用时为大,这种现象称为冲击作用13.可变作用:是指在结构使用期间,其量值随时间变化,且其变化值与平均值比较不可忽略的作用。14.施工荷载:是指施工阶段为验算桥梁结构或构件安全度所考虑的临时荷载,如结构重力、施工设备、风力、拱桥单向推力等。15.温度梯度:当桥梁结构受到太阳照射后,结构的温度沿截面的高度时各不相同的,反映温度沿截面高度变化的规律称为温度梯度。16.重力式桥台:主要靠自身重量来平衡外力而保持平衡的桥台。18.顶推法:指的是梁体在桥头逐段浇筑或拼装,用千斤顶纵向顶推,使梁体通过各墩顶的临时滑动支座面就位的施工方法。 19.悬臂浇筑法:指的是在桥墩两侧设置工作平台,平衡地逐段向跨中悬臂浇筑水泥混凝土梁体,并逐段施加预应力的施工方法 20.预制梁逐孔施工法:将机械化的支架和模板支承在长度稍大于两跨、前端做导梁用的承载梁上,然后在桥跨内进行现浇施工,待混凝土达到规定强度后脱模,并将整孔模架沿导梁前移至下一浇筑桥孔、逐孔推进至全桥施工完毕的方法。21.冲击力:车辆活载以一定速度在桥上行使时,会使桥梁发生振动,产生竖向动力作用,这种动力作用会使桥梁的内力和变形较静活载作用时为大,其作用大小为冲击力。22.结合梁桥:用剪力键或抗剪结合器或其他方法将混凝土桥面板与其下的钢板梁结合成整体的梁式结构。23.车辆制动力:指车辆在刹车时为克服车辆的惯性力而在桥面与车轮之间发生的滑动摩擦力。24.模板:是用于浇筑混凝土、形成结构形状和尺寸的临时性结构。25.上水平纵向联结系:在两片主桁对应的弦杆之间,加设若干水平布置的撑杆,并与主桁弦杆共同组成一个水平桁架,以承受横向水平力,这个水平桁架就叫做水平纵向联结系,简称平纵联。26.持久状态:指桥涵使用过程中长期承受结构自重、汽车荷载等作用的状态。在该状态下要求对设想的结构所有功能进行设计。

多媒体-名词解释及填空

◆多媒体:指信息表示媒体的多样化,常见的多媒体有文本、图像、图形、声音、音乐、视频、动画等多种形式。 ◆多媒体技术:是利用计算机技术把文本、声音、视频、动画、图形和图像等多种多媒体进行综合处理,使多种信息之间建立逻辑连接,集成一个完整的系统。 ◆多媒体(从本质上)的重要特征:多维化、继集成性、交互性、实时性。 ◆多媒体及多媒体技术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 ◆多媒体计算机(MPC)标准:MPC1 1990年诞生;MPC2 1993年5月;MPC 1995年6月 ◆多媒体的核心任务:获取、处理、转发或分发多媒体信息,使多媒体信息之间建立逻辑链接 ◆多媒体信息处理的最终目标:能跨越各种网络和设备,透明的、强化的使用多媒体资源 ◆多媒体系统的关键技术:多媒体数据的处理、多媒体数据的存储、多媒体数据的传输、多媒体输入/输出技术 ◆多核处理器:指将多个运算核封装在一个芯片内部。 ◆多媒体信息以3种模式相互集成:制约式、协作式、交互式 ◆超媒体:是超文本和多媒体信息浏览坏境下的结合。它采用面向对象的信息组织与管理形式。 ◆超媒体信息网络:将多媒体各个信息单元组成一个由节点和各种链构成的网络。

◆虚拟现实(UR)就是采用计算机技术生成一个逼真的视觉、听觉、触觉及嗅觉的感觉世界,用户可以用人的自然技能对这个生成的虚拟实体进行交互考察 ◆人机界面设计目的:通过对用户需求的解释大道一种人机之间较好的通信能力 ◆高速多媒体通信技术:指为满足新一代信息系统中实时多媒体信息传输的需要。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①音频/视频流点播;②电子出版物;③医疗卫生;④游戏与娱乐;⑤计算机视频会议;⑥多媒体展示和信息查询系统;⑦管理信息系统(MIS)和办公自动化系统(OA);⑧传媒、广告;⑨教学管理系统;⑩移动卫星。 ◆多媒体技术未来将朝着智能化和多维化方向发展 ★多媒体计算机硬件组成:主机、音频/视频处理设备、光盘驱动器、媒体输入/输出设备 ★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其内部结构可分为控制单元、逻辑单元、存储单元 ★多媒体I/O设备可分为:输入设备、输出设备、用于网络通信的通信设备 ★触摸屏分类:电阻式、电容式、红外线式、声表面波式 ★视频捕捉卡:把输入的模拟视频信号通过内置芯片提供的捕捉功能转换成数字信号设备

同位素(名词解释填空)

1.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地壳和地球中核素的形成丰度及其在地质作用中分馏和衰变规律,并利用这些规律解决有关地质地球化学问题的学科。 2.核素:具有一定数目质子和一定数目中子的一种原子。 3.同量异位数:质子数不同而质量数相同的一组核素。 4.稳定同位素:目前技术条件下无可测放射性的元素。 5.放射性同位素:能自发的放出粒子并衰变为另一种核素的同位素。 6.重稳定同位素:质子数大于20的稳定同位素。 7.亲稳定同位素:质子数小于20的稳定同位素。 8.同位素效应:由同位素质量引起的物理和化学性质的差异。 9.同位素分馏:在同一系统中某些元素的同位素以不同的比值分配到两种物质或相态中的现象。 10.同位素热力学分馏:系统稳定时,导致轻重同位素在各化合物或物相中的分配差异。 11.同位素动力学分馏:不同的元素组成的分子具有不同的质量,由此而引起扩散速度、化学反应速度上的差异,由这种差异所产生的分馏效应称为同位素动力学分馏。 12.纬度效应:温度效应,随纬度升高,大气降水中的δD,δ18O降低。 13.大陆效应:海岸线效应,从海岸线到大陆内部,大气降水的δD,δ18O降低。14.高度效应:岁地形增高,大气降水δD,δ18O降低。 15.季节效应:夏季,大气降水δD,δ18O比冬季高。 16.岩浆水:与高温岩浆处于热力学平衡的水,其中来自地幔,与铁、镁超基性平衡的水称为原生水。 17.半衰期:母核衰变为其原子核数一半,所经历的时间。 18.原生铅:指地球物质形成之前,在宇宙原子核合成过程中,与其他元素同时形成的铅。 19.原始铅:地球形成最初时期的铅。 20.初始铅:(普通铅、正常铅)U/Pb、Th/Pb比值低的矿物和岩石中任何形式的铅。 21.异常铅:一种放射性成因铅含量升高的铅。 22.矿石铅:一般是指硫化物矿中所含的铅。 23.岩石铅:火成岩和其他岩石中所含的铅。 24.BABI:目前公认玄武质无球粒陨石的(87Sr/86Sr)。代表地球形成时的初始比值,其值为0.69897+-0.00003

植物生理学名词解释及填空

一:名词解释 自由水:与细胞组分之间吸附力较弱,可以自由移动的水。 压力:植物细胞中由于静水质的存在而引起的水势增加的值。 束缚水:与细胞组分紧密结合不能自由移动、不易蒸发散失的水。 蒸腾拉力:由于蒸腾作用产生的一系列水势梯度使导管中水分上升的力量。 .蒸腾作用:水分通过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片)以气体状态从体内散失到体外的现象。 蒸腾效率:植物在一定生育期内所积累干物质量与蒸腾失水量之比,常用g·kg-l表示。 蒸腾系数:植物每制造1g干物质所消耗水分的g数,它是蒸腾效率的倒数,又称需水量。抗蒸腾剂:能降低蒸腾作用的物质,它们具有保持植物体中水分平衡,维持植株正常代谢的作用。抗蒸腾剂的种类很多,如有的可促进气孔关闭。 水分代谢:植物对水分的吸收、运输、利用和散失的过程。 水势:相同温度下一个含水的系统中一偏摩尔体积的水与一偏摩尔体积纯水之间的化学势差称为水势。把纯水的水势定义为零,溶液的水势值则是负值。 渗透势:溶液中固溶质颗粒的存在而引起的水势降低的值。 根压:由于植物根系生理活动而促使液流从根部上升的压力。伤流和吐水现象是根压存在的证据。 渗透作用:溶液中的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扩散的现象。对于水溶液而言,是指水分子从水势高处通过半透膜向水势低处扩散的现象。 .衬质势:由于衬质(表面能吸附水分的物质,如纤维素、蛋白质、淀粉等)的存在而使体系水势降低的数值。 .吐水:从未受伤的叶片尖端或边缘的水孔向外溢出液滴的现象。 伤流:从受伤或折断的植物组织伤口处溢出液体的现象。 水分临界期:植物在生命周期中,对缺水最敏感、最易受害的时期。一般而言,植物的水分临界期多处于花粉母细胞四分体形成期,这个时期一旦缺水,就使性器官发育不正常。作物的水分临界期可作为合理灌溉的一种依据。 吸胀作用:亲水胶体物质吸水膨胀的现象称为吸胀作用。胶体物质吸引水分子的力量称为吸胀。 永久萎蔫系数:将叶片刚刚显示萎蔫的植物,转移至阴湿处仍不能恢复原状,此时土壤中水分重量与土壤干重的百分比叫做永久萎蔫系数。 内聚力学说:以水分具有较大的内聚力足以抵抗张力,保证由叶至根水柱不断来解释水分上升原因的学说。 植物的最大需水期:指植物生活周期中需水最多的时期。 小孔扩散律:指气体通过多孔表面扩散的速率,不与小孔的面积成正比,而与小孔的周长或直径成正比的规律。气孔蒸速率符合小孔扩散律。 水孔蛋白:存在在生物膜上的具有通透水分功能的内在蛋白。水通道蛋白亦称水通道蛋白。大量元素:在植物体内含量较多,占植物体干重达万分之一的元素,称为大量元素。植物必需的大量元素是:钾、钙、镁、硫、磷、氮、碳、氢、氧等九种元素。 微量元素:植物体内含量甚微,约占植物体干重的、600.001—0.00001%的元素,植物必需的微量元素是铁、锰、硼、锌、铜、钼和氯等七种元素,植物对这些元素的需要量极微,稍多既发生毒害,故称为微量元素。 生理酸性盐:对于(NH4)2SO4一类盐,植物吸收NH4+较SO4-多而快,这种选择吸收导致溶液变酸,故称这种盐类为生理酸性盐。 生理碱性盐:对于NaNO3一类盐,植物吸收NO3-较Na+快而多,选择吸收的结果使溶液变碱,因而称为生理碱性盐。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