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浅谈明洪武年间福建的人口统计

浅谈明洪武年间福建的人口统计

浅谈明洪武年间福建的人口统计
浅谈明洪武年间福建的人口统计

浅谈明洪武年间福建的人口统计

历史系九九级2班杨明新 51号【摘要】明代福建省的人口研究是一个难点。福建省的人口数,在洪武年间就有极为明显的偏差,因此,探讨洪武年间福建省的人口统计状况,是完全必要的。

【关键词】福建人口

按照明朝的制度,自洪武十四年开始,朝廷每十年都要进行人口的点编,以确定服徭役与纳税的对象。但全省实际情况并非如此。部分方志上保留的人口数字多为洪武二十四年,洪武十四年反而没有人口数,但另一些方志记载了洪武十四年的人口数字,却没有洪武二十四年的人口数。令人难解的是,还有些府县没有洪武年间的人口数字。这就是我为什么首先要从洪武年间福建全省的人口数研究开始。洪武年间福建全省人口数迄今只存三个数字: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福建人口为811369户,3840250人;

洪武二十四年为816830户,3293444人;

洪武二十六年的人口为815527户,3916806人。①

自南宋以后,福建人口数一直有300多万,南宋嘉定十二年为3489618口,②元代福建人口约为3059068人。③以此相对比较,明代洪武年间福建人口约为384~391万是可信的。福建人口在明代所以有较大的增长,与明朝廷官员进行了较详细的调查有关,如果我们进一步研究洪武年间福建各府的人口,并将其和元代福建人口比较,问题就更清楚。以下将现在所知明初福建诸府的人口数与元代人口数作一比较:

以上仅存五府的人口数,有些府就不得而知了。如泉州府、漳州府和延平府。关于泉州府洪武年间的人口数,据万历《泉州府志》云:系毁于倭乱。而漳州府与延平府则不可考。就仅有的洪武年间各府人口数来看,建宁府、邵武府、汀州府、兴化府等四府的人口与元代相比略有增减是可信的,唯独福州府人口骤减,明显不符合实际。何炳棣先生发表于1959年的《中国人口研究,1368~1953年》一书,认为明代洪武年间的人口调查是较为可靠的;而陈支平的《明代福建户籍失控与民间私例》一文则提出:明代福建的人口点编,或是沿袭旧制,或是令民自实,其实有大量隐漏。⑦参照元明时期福建各府人口比较表之后,我觉得以上两种观点各有其可取之处。

首先,明代人口总体上的增长,说明何炳棣认为明初人口点编最为详实是合理的,否则,明初福建人口不可能比宋元时期更多。然而,从建宁府、邵武府、汀州府、兴化府等四府的人口总数仅比元代略有增长或减少来看,明代福建的人口点编应是在原有的元代户籍基础上进行的核算,所谓沿袭旧制是可信的。不过,明初福州府人口数不仅比元代要少,甚至比宋代的308529户,595946口还要少一半以上,则明显是“令民自实”造成的。因为,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才能解释福州府这一最大的府,历来也是福建人口最多的府之一,为何在明代初期成为人口最少的府,——它当然是老百姓隐瞒人口的结果。如果明初福州有进行认真的人口调查,福州肯定不会只有这么一点人口!所以,就连《福州府志》也承认:“其数仅胜国之半,以海内新定,皇仁大霈,禁日疏阔,不加详检也。”⑧可见,“沿袭旧制”与“令民

自实”二种情况都存在于明初。

不过,何炳棣认为明初洪武年间以人口的点编最为详尽,看来除了福州之外,对福建其他的府来说,也是正确的,尤其是缺少人口数字的泉州府、漳州府和延平府。该三府在明代最早的人口数如下:

延平府正统七年有77620户,280508口。⑨

漳州府弘治二年有49254户,317650口。⑩

泉州府弘治二年有41824户,358874口。⑾

以上明中叶三府的人口数,远低于明洪武年间是明摆着的。因为,我们若将以上三府人口数,加上福州等五府已知的人口数,共计为584257户,2307088人。但其中的口数尚缺兴化一府,这个缺额应如何计算,假定明初兴化府户数与元代差不多,估计人口也相近,那么就是:350000人。这样,明初福建人口就应是2657088人。可是,这一数字与明朝统计的洪武二十六年福建全省人口数有很大差距。其中户数相差213270户,口数相差1259718口。而口数相差之大,令人怀疑洪武年间福建全省人口数的正确性。我认为,这一差距数字,应当是泉州等三府从洪武到明中叶所遗漏的人口数。虽然今三府洪武年间人口数已不可考,但我们可就三府所辖各县,保留下的洪武年间与明中叶各县人口数的比较中得到说明。

延平府尤溪县,洪武二十四年有70317口,正统七年为57479口;

延平府沙县,洪武二十四年有187368口,正统七年为72196口;

漳州府长泰县,洪武二十四年为18399口,弘治五年为15100口;

漳州府漳浦县,洪武二十四年为98999口,弘治十五年为56314口;

泉州府永春县,洪武年间为21077口,弘治年间为6258口;

泉州府德化县,洪武二十四年为17900口,弘治年间为4971口。⑿

以上诸县中,沙县人口损失最为惊人,洪武二十四年至正统七年,下降至7.2万人,损失了11.5万人,约占总数的61.7%!为什么仅仅51年内损失就如此巨大?这可能与永乐年间当地发生大疫有关,据当地官员云:建宁府与延平府在永乐年间共疫死77万多人!⒀可见,明正统年间各地人口下降幅度之大不是没有原因的。

其次,就上列六县总额来看,六县洪武年间总人口为414060口,而至正统及弘治年间却只剩下212318口,比洪武年间减少了201742口,约占洪武年间人口数字的48.7%!所以,洪武迄至明代中期,延平府、漳州府、泉州府三府人门损失一半以上是可以相信的。当然,明初福建人口总数达384~391万,也是可信的。

那么,如何估计明洪武时三府人口数?如前所述,明代中叶泉州府、延平府、漳州府等三府人口数比洪武年间约少126万人,若将其平均分到三府,三府明初人口分别应为:延平府700414人、漳州府737556人、泉州府778780人,与元代延平路435869人、漳州路101306人、泉州路455545人相比⒁,分别增长了264545人、636250人、323235人,其增长数都在二分之一以上,唯漳州府增长数倍!漳州原为畲族居住区,畲民不受朝廷控制,所以,在官方簿籍上,漳州人口仅数万户。元将张弘范于至元十五年(1278年)经过漳州时,“得山寨百五十,户百万。”⒂可见当地畲民之多。但不久爆发陈吊眼领导漳州畲民起义,所以,元朝官方籍册上的漳州人口仅有十万余,其中畲族实际人口数不包括在内。明初,终于结束了漳州山区民众数百年来不受官府统治的历史。因此漳州人口数大幅度增长。延平府的情况似漳州。至于泉州,在宋元时期已号称大郡,可是人口数量却一直在三四十万上下浮动,让人不解,经过明初进行较详细的点编之后,实际人口上升到70多万,应是可信的。不过,诸如泉州之类的大州,即使人口有70多万。也不能说它没有隐瞒人口,这是必须注意的。

综上所述,明洪武年间福建人口的增长,主要是漳州府人口大增,其他各府大约与宋元保持一致,略有增长。其中福州府人口统计数量较少,是因老百姓隐瞒人口数量,以减轻负

担所至。所以,福建人口的真实数量还在现知数字以上。从福建洪武年间人口总数看,福建在当时是人口较多的省份,因此在国内占有较高的地位。它所得到的科举名额分配高于其他省,不是偶然的。

【注释】

①以上人口数来自《明实录》与《明会典》,参见梁方仲《中国历代户口、田地、田赋统计》第204~205页。上海人民社1980年8月版。

②关于南宋福建人口,参见拙文《南宋福建人口统计数据辨证》,福州,《福建史志》1998年第4期第39~41页。

③关于元代福建人口数,《元史》的数字不可信,拙文《论元代福建的人口问题》一文进行了考证,参见《福建论坛》1998年第6期,第73~77页。

④⒁以上有关《元史》的数字采自该书第62卷,地理志。上海古籍社影印武英殿本第178页。

⑤见《论元代福建的人口问题》。

⑥以下有关各府志明洪武时人口数字,均见于各府府志。其中:

福州府为洪武十四年的人口数,载于喻政、林烃等:万历四十一年《福州府志》卷26食货志,户口。明刊本胶卷。

建宁府为洪武十四年人口数,载于范嵩、谢纯等:嘉靖二十年《建宁府志》卷12户口,第1~2页。影印天一阁本。

邵武府为洪武二十四年人口数,见刑址、陈让等:嘉靖二十二年《邵武府志》卷5版籍志,第2页。影印天一阁本。

汀州府为洪武二十四年人口数,见唐世涵、马上荣等:崇祯十年《汀州府志》卷8版籍志,第1页。明刊本胶卷。

兴化府为洪武二十四年人口数,见陈效、周瑛等:弘治十六年《兴化府志》卷10户口志,第2页。同治重刊本。

⑦何炳棣的名著《中国人口研究,1368~1953年》,1959年由剑桥、哈佛大学出版社出版。陈支平的《明代福建户籍失控与民间私例》一文,见王春瑜主编:《明史论丛》第175页,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10月版。

⑧林烃:万历《福州府志》卷26食货志,户口,第4~5页。

⑨郑庆云等:嘉靖四年《延平府志》卷5户口,第2、5页。影印天一阁本。

⑩⑾黄仲昭:弘治21年《八闽通志》卷20食货,第392~394页。福建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⑿以上数据来自各县县志,陈景盛的《福建历代人口论考》一书录有各县志记载的人口数,可参考。但景盛之书中不详的永春、德化二县在弘治年间的人口数,此处取于(八闽通志)卷20户口志。(陈景盛的《福建历代人口论考》一书由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于1991年8月。)

⒀陈寿棋等:道光《福建通志》卷52。

⒂宋濂等:《元史》卷10世祖纪。武英殿本。

浅谈明洪武年间福建的人口统计

浅谈明洪武年间福建的人口统计 历史系九九级2班杨明新 51号【摘要】明代福建省的人口研究是一个难点。福建省的人口数,在洪武年间就有极为明显的偏差,因此,探讨洪武年间福建省的人口统计状况,是完全必要的。 【关键词】福建人口 按照明朝的制度,自洪武十四年开始,朝廷每十年都要进行人口的点编,以确定服徭役与纳税的对象。但全省实际情况并非如此。部分方志上保留的人口数字多为洪武二十四年,洪武十四年反而没有人口数,但另一些方志记载了洪武十四年的人口数字,却没有洪武二十四年的人口数。令人难解的是,还有些府县没有洪武年间的人口数字。这就是我为什么首先要从洪武年间福建全省的人口数研究开始。洪武年间福建全省人口数迄今只存三个数字: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福建人口为811369户,3840250人; 洪武二十四年为816830户,3293444人; 洪武二十六年的人口为815527户,3916806人。① 自南宋以后,福建人口数一直有300多万,南宋嘉定十二年为3489618口,②元代福建人口约为3059068人。③以此相对比较,明代洪武年间福建人口约为384~391万是可信的。福建人口在明代所以有较大的增长,与明朝廷官员进行了较详细的调查有关,如果我们进一步研究洪武年间福建各府的人口,并将其和元代福建人口比较,问题就更清楚。以下将现在所知明初福建诸府的人口数与元代人口数作一比较: 以上仅存五府的人口数,有些府就不得而知了。如泉州府、漳州府和延平府。关于泉州府洪武年间的人口数,据万历《泉州府志》云:系毁于倭乱。而漳州府与延平府则不可考。就仅有的洪武年间各府人口数来看,建宁府、邵武府、汀州府、兴化府等四府的人口与元代相比略有增减是可信的,唯独福州府人口骤减,明显不符合实际。何炳棣先生发表于1959年的《中国人口研究,1368~1953年》一书,认为明代洪武年间的人口调查是较为可靠的;而陈支平的《明代福建户籍失控与民间私例》一文则提出:明代福建的人口点编,或是沿袭旧制,或是令民自实,其实有大量隐漏。⑦参照元明时期福建各府人口比较表之后,我觉得以上两种观点各有其可取之处。 首先,明代人口总体上的增长,说明何炳棣认为明初人口点编最为详实是合理的,否则,明初福建人口不可能比宋元时期更多。然而,从建宁府、邵武府、汀州府、兴化府等四府的人口总数仅比元代略有增长或减少来看,明代福建的人口点编应是在原有的元代户籍基础上进行的核算,所谓沿袭旧制是可信的。不过,明初福州府人口数不仅比元代要少,甚至比宋代的308529户,595946口还要少一半以上,则明显是“令民自实”造成的。因为,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才能解释福州府这一最大的府,历来也是福建人口最多的府之一,为何在明代初期成为人口最少的府,——它当然是老百姓隐瞒人口的结果。如果明初福州有进行认真的人口调查,福州肯定不会只有这么一点人口!所以,就连《福州府志》也承认:“其数仅胜国之半,以海内新定,皇仁大霈,禁日疏阔,不加详检也。”⑧可见,“沿袭旧制”与“令民

2019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意义

---------------------------------------------------------------范文最新推荐------------------------------------------------------ 2019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意义 人口普查是世界各国所广泛采用的搜集人口资料的一种科学方法,是提供全国基本人口数据的主要来源。中国政府网2019年5月6日公布了《国务院关于开展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通知》。通知指出,根据国家普查项目和周期安排的有关规定,国务院决定于2019年开展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人口普查主要调查人口和住户的基本情况,内容包括:性别、年龄、民族、受教育程度、行业、职业、迁移流动、社会保障、婚姻生育、死亡、住房情况等。人口普查的对象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居住的自然人. 进行人口普查是制定政策的需要。人口普查是国家科学决策的重要基础工作,人口普查资料是制定人口政策的依据和前提。通过人口普查,了解我国各种文化程度人口的比重,就可以制定教育政策;了解各行业人口的分布,可以制定人口的就业政策;摸清就*业人口的行业分布,可以为产业政策的制定和调整本文来自小草范文网提供科学基础。此外,社会保障和福利政策、民族政策、老年人口政策等等,都需要根据人口资料进行研究。可见,人口普查是国家制定社会、经济、科教等各项发展政策所必需的。没有准确的人口数据,我们很多方针、政策及发展战略的制定,就缺乏足够的科学依据。人口普查是21世纪发展的要求。第六次人口普查是世纪之初的普查。2019年是我国“十一五”计划的最后一年,又是我们确定“十二五”计划和新的远景规划的关键一年。在这个时候,开展人口,提供准确的人口数据,对于制定 1 / 2

城镇概念和统计人口口径相关

(一)中国市镇设置的标准 国务院在1955年公布了第一个确定城镇的标准,采用居民点的人口下限数量和职业构成两个要素相结合的办法。规定常住人口2000人以上、居民50%以上为非农业人口的居民区即为城镇。工矿企业、铁路站、工商业中心、交通要口、中等以上学校、科学研究机关的所在地和职工住宅区等,常住人口虽然不足2000人,但在1000人以上,非农业人口超过75%的地区;以及具有疗养条件,每年来疗养或休息的人数超过当地常住人口50%的疗养区均可列为城镇型居民区。城镇和城镇型居民区以外的地区列为乡村。聚居人口10万以上的城镇可以设市,聚居人口不足10万的城镇,如果是重要工矿基地、省级地方国家机关所在地、规模较大的物资集散地或边远地区的重要城镇,确有必要时也可设市。市的近郊区无论它的农业人口所占比例大小,一律视为城镇区。县级或县级以上地方国家机关所在地以及聚居2000人以上的城镇可设置镇的建制,少数民族地区标准从宽。 为了应付大跃进期间城镇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困难,1963年底国务院对上述标准作了较大的修改:①设镇的下限标准提高到居住人口3 000人以上,非农业人口70%以上或聚居人口达2500~3 000人,非农业人口占85%以上;②缩小了市的郊区围,规定市镇人口中农业人口所占比重一般不应超过20%;③市区和郊区的非农业人口列入市的城镇人口,市区和郊区的农业人口不再作为城镇人口而列入乡村人口。 一次新的变动发生在1984年,这一年人民公社被撤销并恢复了乡作为县以下的乡村基层行政单位。同时规定在20000人以下的乡,假如乡政府所在地的居民点非农业人口和自理口粮常住人口①在2000人以上可以设镇。20000人以上的乡,假如乡政府所在地的非农业人口和自理口粮常住人口超过总人口的10%也可以设镇。简单地说,镇应该至少有2000以上的非农业人口和自理口粮常住人口聚居。实际上,现在有很多镇的非农业人口规模低于法定标准。 1986年设市标准也作了较大调整:①非农业人口6万以上,年国民生产总值2亿元以上,已成为该地经济中心的镇,可以设市。少数民族地区和边远地区的重要城镇、重要工矿科研基地、著名风景名胜区、交通枢纽和边境口岸,虽不足以上标准,如确有必要,也可以设市。 ②总人口50万以下的县,县人民政府驻地所在镇的非农业人口10万以上,常住人口中农业人口不超过40%,年国民生产总值3亿元以上,可以撤县设市。总人口50万以上的县,

明朝洪武初年山西人口移民

明朝洪武初年山西人口移民 明初山西居民外迁是历史上一件十分重大地事件,河南是山西外迁移民地重要地区之一,本文试图以洪武十四年()《明太祖实录》所记录地河南户口数为参照,探讨洪武元年至洪武十四年山西移民河南地规模. 一 在官方记录中,《明史》和《明实录》最早出现移民记载地是在洪武六年,这一年“徙山西、真定民屯凤阳”.洪武十四年之前移民河南地资料多见于各种家乘、碑刻中,现就所存史料洪武初年地移民作一概述. 洪武元年.据濮阳县志记载,濮阳县曾有四次洪洞迁民,分别是洪武元年、洪武二年、永乐七年、永乐十三年.年《封丘县续志》卷三《氏族志》是对该县所存家族族谱地摘录,摘录内容除迁移时间外,还包括各姓氏家谱地编篡、续修时间.卷四《氏族别录》是对未见家谱地当地民众进行地采访,二者可相互参照.其中卷三《氏族志》记载:“西仲宫郭氏,始祖郭大庆明洪武元年自晋迁此,传今十九世.”卷四《氏族别录》记载:“西八丈狄氏,明洪武元年自晋迁此.”周王村周氏、周口周氏、周庆周氏,“上三族均于洪武元年自晋洪洞县迁来”.“后吴村杨氏,晋人,洪武元年来迁”.沙岗桥刘氏、大李湾刘氏、粪堆刘刘氏、后河刘氏,“上四族均于洪武元年自晋洪洞县迁来.”梅家口翟氏,“明洪武元年由山西洪洞县迁此,今传十九世”.唐河县《惠氏族谱》称“大明洪武元年,有始祖伯通公,自山西洪洞县大槐树,奉旨迁徙河南省南阳府东唐河县”.洛阳《王氏祠堂碑》记:“洪武元年,由山西洪洞古大槐树处,迁到河南省洛阳府北窑天华岭.”上述家谱涉及地区有彰德府(濮阳县)、卫辉府(封丘县)、开封府(巩县、祥符县)、汝宁府(西平县)、南阳府(唐河县)、河南府(洛阳县),由北至南,范围很广.

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各省数据汇总

各省各市都有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 来源: 国家统计局 中国总人口达13.397亿人 10年增加7390万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1号)今日发布。此次人口普查登记的全国总人口为1339724852人。比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10年增加7390万人,增长5.84%,年平均增长0.57%,比1990年到2000年年均1.07%的长率下降了0.5个百分点。 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标准时间是2010年11月1日零时。所谓人口普查的标准时间,就是规定一个时间点,无论普查员入户登记在哪一天进行,登记的人口及其各种特征都是反映那个时间点上的情况。根据上述规定,不管普查员在哪天进行入户登记,普查对象所申报的都应该是2010年11月1日零时的情况。通过这个标准时间,所有普查员普查登记完成后,经过汇总就可以得到2010年11月1日全国人口的总数和各种人口状况的数据。 以下是数据详情: 根据《全国人口普查条例》和《国务院关于开展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通知》,我国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在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全体普查对象的支持配合下,通过广大普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目前已圆满完成人口普查任务。现将快速汇总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 一、总人口

全国总人口为1370536875人。其中: 普查登记的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3]共1339724852人。香港特别行政区人口为7097600人。 澳门特别行政区人口为552300人。 台湾地区人口为23162123人。 二、人口增长

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1265825048人相比,十年共增加73899804人,增长5.84%,年平均增长率为0.57%。 三、家庭户人口 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有家庭户[7]401517330户,家庭户人口为1244608395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10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44人减少0.34人。 四、性别构成 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男性人口为686852572人,占51.27%;女性人口为652872280人,占48.73%。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6.74下降为105.20。 五、年龄构成

明代洪武建文年间的文臣

刘基(子琏璟)宋濂叶琛章溢(子存道) 刘基刘基,字伯温,青田人。曾祖濠,仕宋为翰林掌书。宋亡,邑子林融倡义旅。事败,元遣使簿录其党,多连染。使道宿濠家,濠醉使者而焚其庐,籍悉毁。使者计无所出,乃为更 其籍,连染者皆得免。基幼颖异,其师郑复初谓其父 龠曰:“君祖德厚,此子必大君之门矣。” 元至顺间,举进士,除高安丞,有廉直声。行省辟之,谢去。起为江浙儒学副提举,论御史失职,为台臣所阻,再投劾归。基博通经史,于书无不窥,尤精象纬之学。西蜀赵天泽论江左人物,首称基,以为诸葛孔明俦也。知 方国方国珍起海上,掠郡县,有司不能制。行省复辟基为元帅府都事。基议筑庆元诸城以逼贼,国珍气沮。及左丞帖里帖木儿招谕国珍,基言方氏兄弟首乱,不诛无以惩后。国珍惧,厚赂基。基不受。国珍乃使人浮海至京,贿用事者。遂诏抚国珍,授以官,而责基擅威福,羁管绍兴,方氏遂愈横。亡何,山寇蜂起,行省复辟基剿捕,与行院判石抹宜孙守处州。经略使李国凤上其功,执政以方氏故抑之,授总管府判,不与兵事。基遂弃官还青田,著《郁离子》以见志。时避方氏者争依基,基稍为部署,寇不敢犯。主 及太及太祖下金华,定括苍,闻基及宋濂等名,以币聘。基未应,总制孙炎再致书固邀之,基始出。既至,陈时务十八策。太祖大喜,筑礼贤馆以处基等,宠礼甚至。初,太祖以韩林儿称宋后,遥奉之。岁首,中书省设御座行礼,基独不拜,曰:“牧竖耳,奉之何为!”因见太祖,陈天命所在。太祖问征取计,基曰:“士诚自守虏,不足虑。友谅劫主胁下,名号不正,地据上流,其心无日忘我,宜先图之。陈氏灭,张氏势孤,一举可定。然后北向中原,王业可成也。”太祖大悦曰:“先生有至计,勿惜尽言。”会陈友谅陷太平,谋东下,势张甚,诸将或议降,或议奔据钟山,基张目不言。太祖召入内,基奋曰:“主降及奔者,可斩也。”太祖曰:“先生计安出?”基曰:“贼骄矣,待其深入,伏兵邀取之,易耳。天道后举者胜,取威制敌以成王业,在此举矣。”太祖用其策,诱友谅至,大破之,以克敌赏赏基。基辞。友谅兵复陷安庆,太祖欲自将讨之,以问基。基力赞,遂出师攻安庆。自旦及暮不下,基请迳趋江州,捣友谅巢穴,遂悉军西上。友谅出不意,帅妻子奔武昌,江州降。其龙兴守将胡美遣子通款,请勿散其部曲。太祖有难色。基从后蹋胡床。太祖悟,许之。美降,江西诸郡皆下。古 基丧基丧母,值兵事未敢言,至是请还葬。会苗军反,杀金、处守将胡大海、耿再成等,浙东摇动。基至衢,为守将夏毅谕安诸属邑,复与平章邵荣等谋复处州,乱遂定。国珍素畏基,致书唁。基答书,宣示太祖威德,国珍遂入贡。太祖数以书即家访军国事,基条答悉中机宜。寻赴京,太祖方亲援安丰。基曰:“汉、吴伺隙,未可动也。”不听。友谅闻之,乘间围洪都。太祖曰:“不听君言,几失计。”遂自将救洪都,与友谅大战鄱阳蝴,一日数十接。太祖坐胡床督战,基侍侧,忽跃起大呼,趣太祖更舟。太祖仓卒徙别舸,坐未定,飞礮击旧所御舟立碎。友谅乘高见之,大喜。而太祖舟更进,汉军皆失色。时湖中相持,三日未决,基请移军湖口扼之,以金木相犯日决胜,友谅走死。其后太祖取士诚,北伐中原,遂成帝业,略如基谋。主 吴元吴元年以基为太史令,上《戊申大统历》。荧惑守心,请下诏罪己。大旱,请决滞狱。即

中国大陆城市主城区人口排名

中国大陆城市主城区人口排名榜 排名省内排名市区名称08市区常住人口(万) 08中心城区常住人口(万)其中外来人口分布地域面积统计排名依据地域组成1 上海市1750 1230万 340 1000KM 2(2007年上海常住人口1858万人,户籍人口1378.86万人,来沪流动人口约660万人 06中心建成区面积820平方公里)8区+闵行宝山浦东一部+真新新村街道 数据2:1750 1360万 370 1600KM 2(06中心建成区面积820平方公里)8区闵行+宝山浦东大部+真新新村街道 2 北京市 1600 1020 300 1160(2007年,北京市户籍人口达到1213.3万人,外来人口419.7万人城镇人口达1379.9万人 06建成区面积1182平方公里中心建成区面积770平方公里,原规划城区面积1042平方公里) 8区 3 粤1 广州市 1020 680 195 920(07 建成区面积780平方公里规划2010年广州的城市建成区面积将扩大到1000平方公里,并以新区建设为主,抽疏老城区的人口。届时广州的城镇人口将从2005年的601万人增加到1040万人 2010年全市总人口1290万,其中市辖10区1090万。在空间分布上,中心组团总人口715万,城镇人口662万;番禺组团总人口255万,城镇人口218万;花都总人口120万,城镇人口90万)中心5区+白云区街道+番禺2街道)+萝岗区街道(传统城区) 数据2:广州市 1020 860 300 1400 (07 建成区面积780平方公里)中心5区+白云区街道+番禺大部(沙湾以北)+萝岗区街道+佛山黄岐街道 4 天津市960 570 8 5 1150 (截至2007年,天津市城镇化率已达76.31% 2007年,城镇人口为850.89万人 0 6 中心建成区面积530平方公里中心城区是指外环绿化带围合的范围。中心城市由中心城区和滨海城区及多个组团组成规划2010中心城市实际居住人口660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625万人中心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556平方公里)中心6区+近郊4区一部分(外环以内) 5 鄂1 武汉市960 570 120 1100(07非农业人口610万,武汉市市区人口660万07中心建成区面积580平方公里,中心城区服务人口 2020年为475万人,规划建成区面积为390平方公里,都市发展区服务人口2010年为795万人)中心6区+洪山大部+东西湖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问题解答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问题解答之一 —关于普查登记时地址名称代码和 建筑物编号填写相关问题的说明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方案》规定,人口普查按照划分的普查区域进行。每个普查对象要在现住地进行登记,属于人户分离的,同时在户口登记地登记相应信息,按照现住地和户口登记地实际所在普查小区和建筑物,填写地址名称代码和建筑物编号。对一些特定人口群体,登记时的地址名称代码和建筑物编号需要特殊处理。现就相关问题具体说明如下: (一)各地在组织开展普查区域划分和名称地址代码清单的确定工作时,暂无需考虑特定人口群体的地址名称和代码填写问题,要按照“地域完整覆盖并且有实际地域和人口”的原则,划分普查区和普查小区。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根据核实确定的普查区名称地址代码清单以及实际划分的普查小区个数,统一整理、生成普查小区名称地址代码文件(标准地址码库),供登记填表使用。 (二)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由武警机关负责登记填写普查表短表,并移交所在县级人口普查办公室。县级人口普查办公室根据需要,在标准地址码库中本县级公安机关所在的普查区内,虚拟一个或多个普查小区,供填写地址名称代码使用。虚拟普查小区的地址代码自“800”开始,依次增一顺序编码,并以编码序号命名,如第800普查小区、第801普查小区。 (三)依法被判处徒刑、劳动教养的人员由县级公安机关和监狱、劳教机关负责登记填写普查表短表,并移交所在县级人口普查办公室。县级人口普查办公室根据需要,在标准地址码库中本县级公安机关所在的普查区内,虚拟一个或多个普查小区,供填写地址名称代码使用。虚拟普查小区的地址代码自“850”开始,依次增一顺序编码,并以编码序号命名,如第850普查小区、第851普查小区。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表短表填写规范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表短表填写规范 (金盆岭校区居住的学生) 请注意:请在填表时,一定在公共部分上方空白处写上寝室长的联系电话,以及寝室所在公寓楼栋及寝室编号。 注:划“○”(如②)表示应按实际情况圈填正确项;“√”表示应按实际情况填写内容的项目;“╳”表示不由个人填写;椭圆表示根据实情圈填其中一项;“0”则表示因无内容,填“0”。 一、公共部分: 二、户记录部分(H1-H6): 三、人记录部分 (R1-R12): 第二栏及以下 各栏填写的同 室学生,圈“9” 第一个填写的学生为户主,圈“0” 每方框一个字, 竖填姓名 R3、R4、R5,R10、R11、R12:按实情圈填和填写

R6:在校学生均属于居住在本普查小区,故均圈填“1.本普查小区”。 户口迁入学校的学生(大一、研一新生除外),属户口登记地在本居委会,即没有离开户口登记地。 R7圈填“1.”;R8圈填“1.”;R9不填户口未迁入学校的学生(含大一、研一新生),属已离开户口登记地。 原籍户口在长沙市天心区金盆岭派出所,但不在学校内(赤岭路9号或45号)的,R7圈填“2.”;原籍户口在长沙市天心区,但不在金盆岭派出所的,R7圈填“3.”;R8据实圈填“2.”→“9.”,R9圈填“3.” 户口未迁入学校的学生(含大一、研一新生),属已离开户口登记地。 原籍户口在外地,即长沙市天心区以外的,包括长沙市“芙、开、雨、岳”4区和“长、望、浏、宁”4县均属“其他县(市、区)”,R7圈填“4.”,并在下栏据实填写户口所在的XX 省(区、市)、XX 地(市)、XXX 县(市、区);R8据实圈填“2.”→“9.”,R9圈填“3.”户口已迁入学校的大一、研一新生,因还未正式统一上户,属“户口待定”。 R7圈填“5.”,并直接跳填R11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人口属性数据)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 一、总人口 全国总人口为1370536875人。其中: 普查登记的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3]共1339724852人。 香港特别行政区人口[4]为7097600人。 澳门特别行政区人口[5]为552300人。 台湾地区人口[6]为23162123人。 二、人口增长 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1265825048人相比,十年共增加73899804人,增长5.84%,年平均增长率为0.57%。 三、家庭户人口 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有家庭户[7]401517330户,家庭户人口为1244608395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10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44人减少0.34人。 四、性别构成 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男性人口为686852572人,占51.27%;女性人口为652872280人,占48.73%。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6.74下降为105.20。 五、年龄构成 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0-14岁人口为222459737人,占16.60%;15-59岁人口为939616410人,占70.14%;60岁及以上人口为177648705人,占13.26%,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18831709人,占8.87%。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6.29个百分点,15-59岁人口的比重上升3.36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2.93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1.91个百分点。 六、民族构成 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汉族人口为1225932641人,占91.51%;各少数民族人口为113792211人,占8.49%。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汉族人口增加66537177人,增长5.74%;各少数民族人口增加7362627人,增长6.92%。 七、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表短表(优选.)

o .. .. 3 ..... ........................................................................................................................................................................................ 经国务院批准进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 表 号: 表 普查登记的标准时间为:2010年11月1日零时 普查的原始资料不向任何单位和个人提供 仅供汇总使用 公民应履行如实申报普查项目的义务 国 家 统 计 局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表短表 普查区 制 表 机 关: 号: 国务院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办公室 文 国统字( )号 本户地址: 普查小区 建筑物编号 H3.本 户 应 登 记 人 数 H6.本户住房间数 _____ 平方米 (不包括厨房、过道、厅) 间 数: 人 人 人 人 6周岁及以上(2004年10月31日以 前出生)的人填报 每 个 人 都 填 报 R12.受教育 程 度 R3.性 R8.离开户口登 R9.离开户口登 R10.户口 R11.是否 记地时间 记地原因 性质 识字 R4.出生年月 R5.民族 R6.普查时点居住地 R7.户口登记地 关 系 别 1. 本普查小区 2.本村(居)委会其他普查小区 3. 本乡(镇、街道)其他村(居)委会 4. 本县(市、区)其他乡(镇、街道) 5.其他县(市、区),请填写下面地址 6.港澳台或国外 1.本村(居)委会其他普查小区 1. 没有离开户口 0. 务工经商 1.未上过学 2.小学 3. 初中 1. 男 2. 本乡(镇、街道)其他村(居)委会 3. 本县(市、区)其他乡(镇、街道) 4.其他县(市、区),请填写下面地址 5.户口待定→R11 1. 工作调动 2. 学习培训 3. 随迁家属 4. 投亲靠友 5. 出差 1.农 业 2.非农业 4. 高中 2. 女 6. 拆迁搬家 7. 寄挂户口 8. 婚姻嫁娶 9. 其他 族 省(区、市) 地(市) 县(市、区) 1.本村(居)委会其他普查小区 1. 没有离开户口 0. 务工经商 1.未上过学 2.小学 3. 初中 出生于: 2.本村(居)委会其他普查小区 3. 本乡(镇、街道)其他村(居)委会 4. 本县(市、区)其他乡(镇、街道) 5.其他县(市、区),请填写下面地址 6.港澳台或国外 2. 本乡(镇、街道)其他村(居)委会 3. 本县(市、区)其他乡(镇、街道) 4.其他县(市、区),请填写下面地址 5.户口待定→R11 1. 工作调动 2. 学习培训 3. 随迁家属 4. 投亲靠友 5. 出差 6. 拆迁搬家 7. 寄挂户口 8. 婚姻嫁娶 9. 其他 ______年 族 县(市、区)

人口统计复习题

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全院素质教育选修课 《人口统计》复习题(2011.6) 一、回答下列问题 1、人口统计指标的计算原则是什么? 2、什么是人口再生产? 3、什么是静止人口?它有哪些性质? 4、计算人口密度指标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5、人口增长率和人口自然增长率有什么不同? 6、普查工作分为哪几个阶段? 7、什么是性别构成?影响性别构成变化的因素有哪些? 8、什么是人口年龄构成?在国际上按人口年龄构成把人口划分为哪三种类型?区分年龄构成类型一般有哪几种方法? 9、什么是封闭人口和开放人口? 10、年龄中位数和平均年龄有什么不同? 11、对人口社会构成通常采用哪些标志进行研究? 二、现有某市2009年各年龄组妇女人数和生育人数资料: 要求计算:(1)各年龄组生育率;(2)育龄妇女总生育率;(3)总和生育率;(4)终身生育率。 注:计算结果保留数位同于所给资料。

三、已知某地区育龄妇女生育率及生存率资料如下: 附:已知出生婴儿中女婴占48%。 要求据上述资料计算:(1)该地区育龄妇女的总生生育率;(2)该地区的粗人口再生产率;(3)该地区的净人口再生产率;(4)该地区的平均世代间隔年数;(5)人口内在自然增长率。 注:计算结果中,平均世代间隔年数保留二位小数,其余保留数位同于所给资料。 四、试推导人口增长加倍时间的计算公式,并计算平均每年人口增长速度为0.5%,1.5%和3.0%时的人口增长加倍时间。 五、某市1997年底有人口367万人,1998年全年出生56,826人,死亡23,063人,迁入10,958人。迁出4,721人。试计算该市1998年人口增长率、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迁出率和净迁移率。 六、某地1996年各年龄组人口数资料如下表: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短表(人)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短表(人口信息)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短表(人口信息) 每个人都填报 D1.姓名D2.与户主关系D3.公民身份号码D4.性别D5.出生年月D6.民族 0.户主 1.配偶 2.子女 3.父母 4.岳父母或公婆 5.祖父母 6.媳婿 7.孙子女 8.兄弟姐妹 9.其他□□□□□□- □□□□□□□□ -□□□□ 1.男 2.女 年 月族 D7.调查时点(2020年11月1日零时)居住地D8.户口登记地 1.本调查小区 2.本村(居)委会其他调查小区 3.本乡(镇、街道)其他村(居)委会 4.本县(市、区、旗)其他乡(镇、街道) 5.其他县(市、区、旗),请在下面填写地址 省(区、市) 市(地、州、盟) 县(市、区、旗) 6.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地区 7.国外1.本村(居)委会 2.本乡(镇、街道)其他村(居)委会 3.本县(市、区、旗)其他乡(镇、街道) 4.其他县(市、区、旗),请在下面填写地址 省(区、市) 市(地、州、盟) 县(市、区、旗) 5.户口待定→D11 每个人都填报2017年10月31日前出生的 人填报2005年10月31日前出生的人填报 D9.离开户口登记地时间D10.离开户口登记地原因D11.受教育程度D12.是否识字 1.没有离开户口登记地→D11 2.不满半年 3.半年以上,不满一年 4.一年以上,不满二年 5.二年以上,不满三年 6.三年以上,不满四年 7.四年以上,不满五年 8.五年以上,不满十年 9.十年以上0.工作就业 1.学习培训 2.随同离开/投亲靠友 3.拆迁/搬家 4.寄挂户口 5.婚姻嫁娶 6.照料孙子女 7.为子女就学 8.养老/康养 9.其他 1.未上过学 2.学前教育 3.小学 4.初中 5.高中 6.大学专科 7.大学本科 8.硕士研究生 9.博士研究生 1.是 2.否

人口统计学题库讲解

人口统计学题库 一、填空 1、人口统计学的研究对象包括3个方面:人口现象的数量特征及其关系、人口再生产过程及其模式、人口发展趋势。 2、人口统计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一般研究方法和特殊研究方法。 3、人口统计指标必须具备3个基本要素:指标名称、指标计量、指标特定范畴。 4、按照指标所反映的人口现象的时间属性不同,可分为人口静态指标和人口动态指标。 5、按照指标所反映的人口现象的规模和数量关系不同,可分为绝对数指标和相对数指标。 6、按照指标所反映的研究对象的性质不同,可分为各个不同类别的指标族。 7、人口数具有确定的时间、确定的地点和确定的人口范畴等基本特点。 8、人口数按其反映的时间范围的不同,有时点人口数和时期人口数两种表现形式。 9、平均人口数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在一定时期的平均规模,是人口研究中最基础的 指标之一。1、按统计分析的目的不同,描述人口性别构成关系的基本指标有两种,即性比重和性别比 1、在我国计算年龄的口径基本上有周岁年龄、确切年龄和虚岁年种 1、人口年龄构成的基本指标有平均年龄、年龄中位数、年龄众数、少年儿童人口系数、老年人口数和老化指数 1人口年龄结构类型是根据不同年龄的人口在总体中的比重来划分的通常采用少年儿童人口系数老年人口系数老化指数和年龄中位数个指标把人口年龄结构类型划分为年轻型成年型和老年型 1、从经济标志出发来研究人口构成可将人口总体划分为在业人口和非在业人口 1、根据非劳动适龄人口的年龄构成,有少年儿童人口负担系数、老年人口负担系数和总负担系种 1、死亡人数常以大写英文字表示。在统计死亡人数时,往往需要进一步分析其构成,即可根死亡人口的性别、年龄和死亡原因等分别予以统计 、死亡率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指标:粗死亡率、年龄别死亡率、婴儿死亡率17.18、在死亡分析中常同时使用两类指标,即死亡人数和死亡率,前者说明死亡的规模,后者说明死亡的速度和趋势,两者相互联系、相互补充 19、婴儿死亡率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医疗卫生条件、社会经济实力、人民生活水平以及科技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也是衡量人口素质的重要依据之一。 20、生命表是研究同时出生的一批人生命过程的分析表,是分析人口生命过程的重要模型。 从生命表的结构看,生命表由7个基本元素组成:年龄;尚存人数;表上死亡人数;平均生存人数;死亡概率;平均生存人年数累计;平均预期寿命。 21、人口迁移必须包括下列三层意思:首先是常住地的改变,临时居住地点的变动只能叫人口流动;其次是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动因,从而使人口迁移具有稳定性和永久性倾向,最后是越过特定的地城范围,在我国最小的迁移距离一般规定为乡、镇,在乡、镇内部的人口移动就不算迁移。 22、按人口迁移所跨越的行政地域划分,可分为国内迁移和国际迁移。 23、按人口迁移的经济地域划分,可分为城市间人口迁移、乡村间人口迁移和城乡间人口迁移三类。 24、按人口迁移的原因划分,有政治性迁移、经济性迁移和社会性迁移。 25、按人口迁移的意愿划分,可分为自愿性迁移和强制性迁移。 26、国际迁移指人口由一国移居到另一国,这不仅要经过原居住国有关机构的批准,还必须取得迁往国专门机构的准许。 2、国际迁移是当今世界较为广泛的现象,主要有国际移民、客籍劳工和国际难民等形式 2、按人口迁移居住的时间长短划分为永久性人口迁移和非永久性人口迁移,按人口迁移的数量划为个人或家庭迁移和群体性迁移等 2、迁移数的规模大小主要由迁人人口、迁出人口、净迁移人口及总迁移人口等指标来表明,这些标是反映人口迁移数的基本指标 3、流动人(FloatingPopulation实际上应包括两方面的人口,即流入人口和流出人口 3、一定时期一定地区的人口流动状况,可以通过人口流动数量、流向、构成和流动特点等指标来行描述和分析 3、婚姻状况一般分为已婚、离婚、丧偶、未婚种状态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1](第1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2011年4月28日 根据《全国人口普查条例》和《国务院关于开展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通知》,我国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2]。在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全体普查对象的支持配合下,通过广大普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目前已圆满完成人口普查任务。现将快速汇总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 一、总人口 全国总人口为1370536875人。其中: 普查登记的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3]共1339724852人。 香港特别行政区人口[4]为7097600人。 澳门特别行政区人口[5]为552300人。 台湾地区人口[6]为23162123人。 二、人口增长 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1265825048人相比,十年共增加73899804人,增长5.84%,年平均增长率为0.57%。 三、家庭户人口 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有家庭户[7]401517330户,家庭户人口为1244608395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10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44人减少0.34人。 四、性别构成 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男性人口为686852572人,占51.27%;女性人口为652872280人,占48.73%。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6.74下降为105.20。 五、年龄构成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统计局)

统计局:中国人口近13.4亿10年增7390万 2011-04-28 10:37:00 来源: 中国经济网(北京) 有20173人参与手机看新闻 转发到微博(138) 中国经济网北京4月28日讯国家统计局今日发布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数据显示,全国总人口为1339724852人。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十年增加7390万人,增长5.84%,年平均增长0.57%,比1990年到2000年的年平均增长率1.07%下降0.5个百分点。数据表明,十年来我国人口增长处于低生育水平阶段。以下为公报全文。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1](第1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2011年4月28日 根据《全国人口普查条例》和《国务院关于开展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通知》,我国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2]。在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全体普查对象的支持配合下,通过广大普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目前已圆满完成人口普查任务。现将快速汇总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 一、总人口 全国总人口为1370536875人。其中: 普查登记的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3]共1339724852人。 香港特别行政区人口[4]为7097600人。 澳门特别行政区人口[5]为552300人。 台湾地区人口[6]为23162123人。 二、人口增长

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1265825048人相比,十年共增加73899804人,增长5.84%,年平均增长率为0.57%。 三、家庭户人口 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有家庭户[7]401517330户,家庭户人口为1244608395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10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44人减少0.34人。 四、性别构成 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男性人口为686852572人,占51.27%;女性人口为652872280人,占48.73%。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6.74下降为105.20。 五、年龄构成 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0-14岁人口为222459737人,占16.60%;15-59岁人口为939616410人,占70.14%;60岁及以上人口为177648705人,占13.26%,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18831709人,占8.87%。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6.29个百分点,15-59岁人口的比重上升3.36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2.93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1.91个百分点。 六、民族构成 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汉族人口为1225932641人,占91.51%;各少数民族人口为113792211人,占8.49%。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汉族人口增加66537177人,增长5.74%;各少数民族人口增加7362627人,增长6.92%。 七、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 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具有大学(指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为119636790人;具有高中(含中专)文化程度的人口为187985979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为519656445人;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人口为358764003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由3611人上升为8930人;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由11146人上升为14032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由33961人上升为38788人;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由35701人下降为26779人。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表短表标准版.doc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表短表 本户地址和地址码:县( 市、区)乡(镇、街道)普查区普查小区建筑物编号 H1.户编号H2.户别H3.本户应登记人数 H4.2009.11.1-2010.10.31 H5.本户住房H6.本户住房出生人口死亡人口建筑面积间数 1. 家庭户2010 年 10 月 31 日晚户居口住在本户,2010 年 10 月31 日晚未住 2. 集体户户的人数:本户的人数:男人女人男人女人_____ 平方米 _____ 间号人人 每个人都填报6周岁及以上 (2004 年11月 以前出生 ) 的人填报 R2.与户主R3. 8离开户口登记地时R9. 离开户口R10.户口R11.是否R12.受教育 R1.姓名R4.出生年月R5.民族R6. 调查时点居住地R7. 户口登记地R . 关系性别间登记地原因性质识字程度 0. 户主 1. 本普查小区 1. 本村(居)委会 1. 没有离开户口 1. 务工经商 1. 未上过学 1. 配偶 1. 男出生于: 2. 本村(居)委会其他普查小区 2. 本乡 ( 镇 ) 其他村(居)委会登记地→ R10 2. 工作调动 1. 农业 1. 是 2. 小学 2. 子女 3. 本乡 ( 镇 ) 其他村(居)委会 3. 本县(市、区)其他乡(镇) 2. 半年以下 3. 学习培训 3. 初中 3. 父母______ 年 4. 本县(市、区)其他乡(镇) 4. 其他县(区),请填写下面地址 3. 半年至一年 4. 随迁家属 2. 非农业 2. 否 4. 高中 4. 岳父母 2. 女 5. 其他县(区),请填写下面地址 5. 户口待定→ R11 4. 一年至二年 5. 投亲靠友 5. 大学专科 或公婆______ 月 6. 港澳台或国外 5. 二年至三年 6. 拆迁搬家 6. 大学本科 5. 祖父母 6. 三年至四年 7. 寄挂户口7. 研究生 6. 媳婿族 7. 四年至五年 8. 婚姻嫁娶 7. 孙子女 省(区、市)8. 五年至六年9. 其他 8. 兄弟姐妹9. 六年以上 9. 其他地(市) 县(市、区) 1. 本普查小区 1. 本村(居)委会 1. 没有离开户口 1. 务工经商 1. 未上过学 1. 配偶 1. 男出生于: 2. 本村(居)委会其他普查小区 2. 本乡 ( 镇 ) 其他村(居)委会登记地→ R10 2. 工作调动 1. 农业 1. 是 2. 小学 2. 子女 3. 本乡 ( 镇 ) 其他村(居)委会 3. 本县(市、区)其他乡(镇) 2. 半年以下 3. 学习培训 3. 初中 3. 父母______ 年 4. 本县(市、区)其他乡(镇) 4. 其他县(区),请填写下面地址 3. 半年至一年 4. 随迁家属 2. 非农业 2. 否 4. 高中 4. 岳父母 2. 女 5. 其他县(区),请填写下面地址 5. 户口待定→ R11 4. 一年至二年 5. 投亲靠友 5. 大学专科 或公婆______ 月 6. 港澳台或国外 5. 二年至三年 6. 拆迁搬家 6. 大学本科 5. 祖父母 6. 三年至四年 7. 寄挂户口7. 研究生 6. 媳婿族 7. 四年至五年 8. 婚姻嫁娶 7. 孙子女 省(区、市)8. 五年至六年9. 其他 8. 兄弟姐妹9. 六年以上 9. 其他地(市) 县(市、区) (超过五人的户,从第2张普查表起,户记录只填写“H1. 户编号”)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业务测试试题(含答案)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测试试题(一) 一、不定项选择 1.以下关于《普查小区底图》的说法,错误的是(D) A. 可以在《普查小区底图》上新增建筑物 B. 可以在《普查小区底图》上删除建筑物 C. 可以在《普查小区底图》上对建筑物错误的信息进行修改 D. 可以在《普查小区底图》上对建筑物进行拆分、合并 2.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B、C、D ) A. 填报“H6本户的住房建筑面积”时,租房子住的户,要填写他自己所有住房的建筑面积,没有自己的房屋时,才填写租的房子的建筑面积 B. 填报“H7本户现住房间间数”时,厨房、厕所、过道也算房间 C. 出生年月不知道公历的,也可以填写农历 D. “离开户口登记地时间”因农忙临时回家的,要重新计算开始时间 3.个人项目D3/C3中“公民身份号码”,如果没有身份证号的应填(D) A. 1个0 B. 空白 C. 18个1 D. 18个0 4.一小区的住宅楼都是8层(其中有一层是阁楼),现有一住户住在2

号楼3单元401室,在入户登记填报H8时应选择( B ) A. 平房 B. 多层(7层及以下) C. 高层(8-33层) D. 超高层(34层及以上) 5.需要进行核查的问题主要包括(A、B、C )。 A. 登记数据内部逻辑问题 B. 户籍人口漏报或错填问题 C. 低龄人口漏报或错填问题 D. 流动人口漏报错填问题 6.选择互联网自主填报的住户应于(C)前完成普查表的填报和提交。对在规定时间内没有完成自主填报的住户,普查员将开始入户进行登记。 A. 10月25日 B. 11月1日 C. 11月5日 D. 11月6日 7.自主填报期间,普查员下列的哪些操作是错误(C、D ) A. 普查员要随时跟踪自主填报的进度情况 B. 必要时可上门进行督促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