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颈椎管内神经鞘瘤临床表现

颈椎管内神经鞘瘤临床表现

颈椎管内神经鞘瘤临床表现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颈椎管内神经鞘瘤临床表现

导语:疾病是很多人不陌生的,对疾病治疗不能盲目的选择治疗方法,否则对疾病改善没有任何帮助,治疗疾病要先对表现、病因、症状进行了解,这样治

疾病是很多人不陌生的,对疾病治疗不能盲目的选择治疗方法,否则对疾病改善没有任何帮助,治疗疾病要先对表现、病因、症状进行了解,这样治疗才会知道该选择什么样方法最佳,而且疾病不同,治疗方式也是不一样的,对颈椎管内神经鞘瘤临床表现都有什么呢,下面就详细介绍下。

颈椎管内神经鞘瘤:

临床表现

椎管内神经鞘瘤病程大多较长,胸段者病史最短,颈段和腰段者较长,有时病程可超过5年以上。肿瘤发生囊变或出血时呈急性过程。

椎管神经鞘瘤主要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表现为疼痛、感觉异常、运动障碍和括约肌功能紊乱。感觉异常的发生率达85%左右,疼痛的发生率近80%。

首发症状最常见者为神经根痛,其次为感觉异常和运动障碍。上颈段肿瘤的疼痛主要在颈项部,偶向肩部及上臂放射;颈胸段的肿瘤疼痛多位于颈后或上背部,并向一侧或双侧肩部、上肢及胸部放射;上胸段的肿瘤常表现为背痛,放射到肩或胸部;胸段肿瘤的疼痛多位于胸腰部,可放射到腹部、腹股沟及下肢。胸腰段肿瘤的疼痛位于腰部,可放射至腹股沟、臂部、大腿及小腿部。腰骶段肿瘤的疼痛位于腰骶部、臀部、会阴部和下肢。

以感觉异常为首发症状者占20%,其可分感觉过敏和减退两类。前者表现为蚁行感、发麻、发冷、酸胀感、灼热;后者大多为痛、温及触

颅内肿瘤(大脑半球肿瘤临床表现)

颅内肿瘤(大脑半球肿瘤临床表现) [单项选择题] 1、颅内动脉瘤的最好发部位是() A.大脑中动脉 B.大脑前动脉 C.椎-基底动脉 D.海绵窦 E.颈内动脉系统的分叉部 参考答案:A [单项选择题] 2、感觉障碍常见于() A.额叶肿瘤 B.颞叶肿瘤 C.顶叶肿瘤 D.枕叶肿瘤 E.小脑肿瘤 参考答案:C [单项选择题] 3、不是大脑半球肿瘤常见的临床表现为() A.精神症状 B.癫痫,运动感觉障碍 C.失语症 D.视野缺损 E.闭经泌乳 参考答案:E [单项选择题] 4、枕叶肿瘤最常引起的视野损害为() A.对侧同向性偏盲 B.同侧同向性偏盲 C.中央视野缺损 D.同侧异向性偏盲 E.同侧同象限性视野缺损 参考答案:A

[单项选择题] 5、患者,女,61岁。反复肢体抽搐发作1个月,头痛、呕吐3天,无发热。5年前曾行右乳腺癌切除术。头颅CT示右额叶有结节样强化灶伴大片低密度影。有明显占位效应。首先考虑的诊断是() A.脑转移瘤 B.脑梗死 C.脑膜瘤 D.脑炎 E.脑胶质瘤 参考答案:A [单项选择题] 6、患者,男,44岁,发热、头痛、间断呕吐3周,既往有中耳炎病史,头颅MRI见右颞内圆形病灶,囊性,有液平,囊壁环形强化,最可能的诊断是() A.脑脓肿 B.脑动脉瘤 C.脑囊虫 D.脑转移瘤 E.神经胶质瘤 参考答案:A [单项选择题] 7、患者,男,65岁,5个月前无明显原因出现咳嗽、咳痰,10天来头痛、呕吐,出现2次发作性意识障碍伴四肢抽搐,头颅MRI见双侧大脑半球皮质、皮质下区及脑干部位多个小类圆形低信号影,胸部X线片示右上肺球阴影,颅内病变最可能的诊断是() A.脑脓肿 B.脑梗死 C.脑囊虫 D.脑转移瘤 E.脱髓鞘病 参考答案:D [单项选择题] 8、精神症状常见于() A.额叶肿瘤 B.颞叶肿瘤 C.顶叶肿瘤 D.枕叶肿瘤

听神经瘤诊断与鉴别诊断

听神经瘤 概述 起源于听神经鞘的良性肿瘤,是常见颅内肿瘤之一,占颅内肿瘤的7%—12%,占桥小脑角肿瘤的80—95%,好发于中年人,高峰在30-50岁,20岁以下者少见,无明显性别差异,左、右发生率相仿,偶见双侧性,双侧发病者多为神经纤维瘤病II型的一部分。 临床表现: 与肿瘤的起始部位、生长速度、发展方向、肿瘤大小、血供情况及有否囊性变等因素有关。 1.早期:耳部症状肿瘤体积小时,出现一侧耳鸣、听力减退及眩晕,少数患者时间稍长后出现耳聋。耳鸣可伴有发作性眩晕或恶心、呕吐。 2.中期:面部症状肿瘤继续增大时,压迫同侧的面神经和三叉神经,出现面肌抽搐及泪腺分泌减少,或有轻度周围性面瘫。三叉神经损害表现为面部麻木、痛、触觉减退、角膜反射减弱、颞肌和咀嚼肌力差或肌萎缩。 3.晚期:小脑桥脑角综合征及后组颅神经症状,肿瘤体积大时,压迫脑干、小脑及后组颅神经,引起交叉性偏瘫及偏身感觉障碍,小脑性共济失调、步态不稳、发音困难、声音嘶哑、吞咽困难、进食呛咳等。发生脑脊液循环梗阻则有头痛、呕吐、视力减退、视乳头水肿或继发性视神经萎缩。 病理: 3/4起源于上前庭神经,少数起自蜗神经,起源于Schwann细胞。 听神经鞘瘤有完整包膜,表面大多光滑,有时可略呈结节状,其形状和大小根据肿瘤的生长情况而定。肿瘤的实质部分色泽灰黄至灰红色,质硬而脆,病理组织学上有Antoni A 型(细胞排列紧密,间质较少)及Antoni B型(细胞分布松散,间质占优势)两种类型。 肿瘤的主要血供来自小脑前下动脉,此血管在接近肿瘤处分出一支进入肿瘤包膜,并分成若干小枝进入肿瘤组织。其他有基底动脉分出的脑桥动脉、小脑上动脉小脑后下动脉的分支至肿瘤。小听神经鞘瘤时与其密切相关的血管则为小脑前下动脉。与小脑相接触的表面亦接受来自小脑表面的动脉供血。其静脉回流主要通过岩静脉进入岩上窦。 影像学表现: (1)CT表现:内耳道骨质受压,不同程度扩大;当肿瘤较大时,内耳道可明显扩大呈“喇叭口状”改变,肿瘤多为圆形或不规则形,呈等密度或低密度,少数呈高密度。由于肿瘤与脑组织密度相近,CT平扫软组织窗也不易显示,位于内听道口区,强化明显。在观察内耳道时不但要注意内耳道大小,还要观察形态改变,有时仅表现为形态改变,应结合横断面和冠状面图像,分别观察左右侧骨质是否对称。 (2)MRI:T1加权像上呈略低或等信号,在T2加权像上呈高信号。Antoni A区明显强化,Antoni B区强化不明显。第四脑室受压变形,脑干及小脑亦变形移位,脑积水表现。 鉴别诊断: (1)胆脂瘤或脑膜瘤:胆脂瘤和脑膜瘤位于桥小脑角区,多不累及内耳道,偶尔可部分进入内耳道内,但CT上内耳道多无扩大;MRI上胆脂瘤呈长T1长T2信号,增强后扫描无明显强化,而脑膜瘤多呈半球形等T1等T2信号肿块,增强后扫描明显均匀强化,并伴有脑膜

病理考试

1.角化过度:角质层异常增厚,常伴有颗粒层和棘层增厚。角化过度如由完全角化细胞组成,称为正角化过度。也可同时伴有角化不全,如花斑癣、鱼鳞病。 2.角化不全:角化过度的角质层内仍残留有固缩的细胞核,其长轴与皮面平行,常伴有颗粒层消失或变薄,多见于银屑病、毛发红糠疹、脂溢性皮炎等。 3.角化不良:个别角朊细胞在未到达角质层就出现过早或异常角化,表现为细胞核浓缩,胞浆染成红色,棘突消失。可见于良性疾病中,包括毛囊角化病中的圆体和谷细胞。也可见于恶性肿瘤中,如鳞癌和鲍文氏病。 4.疣状增生:表现为表皮角化过度,棘层和颗粒层增厚,真皮乳头不规则向上增生。使表皮呈山峰状突起,常见疣状痣和寻常痣。 5.乳头瘤样增生:指真皮乳头不规则向上增生,多伴有角化过度,常见于老年疣、寻常疣和黑棘皮病。 6.假上皮瘤样增生:也称假癌性增生。表现为棘层高度肥厚,表皮不规则向真皮内增生,表皮突延长、增宽。镜下似鳞癌,但细胞分化良好,无异形性,多见于疣状皮肤结核、着色菌病等。 7.脂溢性角化病:又名老年疣,主要见于50岁以上的老年人,亦可见于青壮年。病程缓慢,一般无自觉症状,皮损常多发,镜下表现为角化过度,棘层肥厚,乳头瘤样增生;分为角化过度型、棘层肥厚型和腺样型。 8.Munro’s微脓肿:位于角质层内,由嗜中性粒细胞集聚而成,常见于银屑病。 9.Pautrier微脓肿:位于棘细胞内,有淋巴样细胞聚集而成,其周围有透亮区,见于蕈样肉芽肿。 10.干酪样坏死: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凝固性坏死,组织坏死,局部有结构完全破坏,形成无定形的颗粒状,其中含有类脂质,HE 染色为嗜伊红色,多见于皮肤结核,结核性麻风。 11.肉芽肿性甲状腺炎:又称亚急性甲状腺炎,主要发生于中年妇女,伴有喉痛、吞咽痛以及触诊时甲状腺区明显压痛,常伴有发热和不适。病变通常累及整个腺体,但常呈不对称性增大,在炎症后期,受累腺体质地坚硬,易误诊为甲状腺癌。镜下,明显的炎症区域和含有异物巨细胞的肉芽肿均可见。这些肉芽肿的特征是围绕滤泡而多核巨细胞的特征则为吞噬胶质。 12.桥本甲状腺炎:又称淋巴细胞性甲状腺肿,是一种主要发生于40岁以后妇女的疾病,表现为甲状腺弥漫性增大,有时伴气管或食管压迫症状,镜下的两种主要改变是间质淋巴细胞浸润和滤泡上皮嗜酸性变。 13.生长激素(GH)腺瘤:分泌过量生长激素的垂体腺瘤,依据患者发病年龄不同表现为巨人症或肢端肥大症。主要分为致密颗粒型生长激素腺瘤和稀疏颗粒型生长激素腺瘤。前者主要有嗜酸性粒细胞出现,后者主要有嫌色细胞出现。主要检测生化指标为血浆IGF-I浓度。 14.副神经节系统:是无数散在于全身的神经上皮细胞群组成,它们的共同特点是细胞浆内存在无数的含有儿茶酚胺的神经内分泌颗粒。镜下,所有的副神经节都有一个相似的形态学特点,即主细胞排列成边界清楚的细胞群,周边由一层S-100蛋白阳性的支持细胞围绕。 15.APUD细胞:消化道的内分泌细胞都具有摄取胺前体、进行脱羧而产生肽类或活性胺的能力,这类细胞统称为APUD细胞。 16.神经节母细胞瘤:是介于神经母细胞瘤与神经节瘤之间分化程度的肿瘤。绝大多数见于幼儿,肿瘤大体形态各异,镜下可见不完整型和不成熟型两种完全不同的类型。 17.嗜铬细胞瘤:为肾上腺髓质的副神经节瘤。约为10%双侧性,10%是肾上腺外,10%发生在儿童,10%为恶性的。通常只分泌去甲肾上腺素,镜下肿瘤细胞特征性的排列呈轮廓分明的巢状,由可能含有淀粉样物的纤维血管性间质包绕。 18.肾乳头状肾细胞癌:是来源于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常见于老年男性,为肾实质内界限清楚的球形肿块。镜下可见癌细胞呈立方状或多边形,核小,胞浆丰富,嗜酸或嗜碱。 19.肾母细胞癌(wilms瘤/肾胚胎瘤):多发生在7岁以下,尤其1-4岁,肿瘤体积较大,边界清楚,可有假包膜,约10%为双侧或多灶性,质软,切面灰白或灰白色。镜下瘤细胞成分可分为间叶组织、上皮样细胞和胚基的幼稚细胞。 20.新月体性肾炎(CGN):成年人多见,临床表现为急性肾功能衰竭。由肉眼可见“大白肾”伴点状出血,镜下壁层上皮细胞增生形成新月体。 21.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症(FSGS):临床上好发于儿童,有肾病综合征,伴镜下血尿、高血压和氮质血症,进展缓慢,预后较差,镜下可见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症伴玻璃样变。 22.内翻性尿路上皮乳头状瘤:良性肿瘤,内翻性生长,肿瘤细胞无异型,有蒂或无蒂,多位于颈部或三角区,有正常尿路上皮覆盖,呈迷宫样增生。 23.软斑(M-G包涵体):固有膜表层内嗜酸性巨噬细胞聚集,有细胞内包涵体,呈球形,具有靶心样或牛眼样形态。 24.精液肉芽肿:精液肉芽肿是因创伤或感染使精液外溢进入间质所致,一般都发生在附睾,直径一般小于1cm,早期以中性粒细

少见部位神经鞘瘤的影像学诊断

少见部位神经鞘瘤的影像学诊断 郁万江周炜徐海滨刘剑 (青岛大学附属青岛市市立医院影像科青岛266071) 【摘要】目的:探讨少见部位神经鞘瘤的临床影像学表现特点。方法:回顾分析35例经病理学诊断的少见部位神经鞘瘤的CT和MRI表现。结果:CT表现为类圆形或分叶状低密度或等低混杂密度灶。绝大多数(31/35)边界清楚,其中实性肿瘤12例,囊实性病灶18例,单纯囊性病灶5例。CT增强扫描肿瘤实质呈渐进性不均匀强化。囊性病灶内存在强化程度不一的结节灶是囊实性神经鞘瘤较为特征性的表现。实性病灶呈“同心圆样”强化是实性神经鞘瘤比较有价值的征象。MRI上肿瘤实质部分呈稍长T1稍长T2信号,囊性部分呈长T1长T2信号,病灶周围可见水肿信号;“靶征”是特征性的MRI表现。结论:不典型神经鞘瘤可发生在身体任何部位,熟悉其影像学特点对诊断很有帮助。 【关键词】神经鞘瘤;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磁共振 Imaging diagnosis of rare site schwannoma YU Wanjiang ZHOU Wei XU Haibin LIU Jian (Imaging department of Qingdao municipal hospital,Qingdao 266071,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clinical imaging characters of rare site schwannoma. Methods CT and MR imaging of 35 cases of schwannoma of unusual site confirmed pathologically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Results CT of the lesions demonstrated round or lobular mass with low or low-isodensity. Most of the lesions(31/35) had distinct boundary. There were 12 solid lesions, 18 cystic-solid lesions and 5 pure cystic lesions. Parenchyma of the lesions presented gradual enhancement after contrast and varying degree of enhanced nodes within a cystic lesion is characteristic for cystic-solid schwannoma. Concentric circle like enhancement of solid lesions is probable a valuable sign of solid schwannoma. On MRI, the parenchyma of schwannoma appeared slight long T1and slight long T2 signal, the cystic parts of the lesions show long T1 and long T2signal. Edema could be found around the lesions and ‘ta r get sign’ is specific for diagnosis on MRI. Conclusion Rare site schwannoma can be found in any site of the body, familiar with the imaging characters is helpful for diagnosis. 【Key words】Schwannoma,tomography,X-ray computed,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神经鞘瘤是临床常见的肿瘤,当神经鞘瘤发生于不常见的部位,和/或表现不典型时,诊断上存在一定的困难。笔者收集35例经病理学诊断的少见部位神经鞘瘤进行临床影像分析,探讨少见部位神经鞘瘤的临床影像学表现特点,以进一步认识本病,提高诊断的正确率。 1 一般资料: 1.1 发生部位 头颈部16例,其中咽旁间隙3例,咽喉部3例,翼腭窝2例,鼻腔2例,颈后间隙1例,腮腺1例,脑干旁1例,颞下窝1例,眼眶1例,颈椎旁肌间隙1例。 胸部5例,锁骨上3例,腋窝2例。

肝脏神经鞘瘤是怎么回事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肝脏神经鞘瘤是怎么回事 导语:神经指挥着我们身体的各种组织,并且也对我们的动作进行指挥。人身体的神经是很多的,而且每种神经都有着它的作用,如果其中的一个神经出现 神经指挥着我们身体的各种组织,并且也对我们的动作进行指挥。人身体的神经是很多的,而且每种神经都有着它的作用,如果其中的一个神经出现了问题,那么这个人就有问题了,肝脏神经鞘瘤也是一类较为常见的现象,那么肝脏神经鞘瘤是怎么回事呢?我们来为大家科普下吧! 1.坚实结节为真皮或皮下组织内单个或多个坚实结节,呈圆形或卵圆形,直径通常不超过2~4cm,可推动(图1)。性质柔软或坚实,颜色粉红或淡黄色,可有或无疼痛。偶尔损害呈多发性,可见于Ⅰ型神经纤维瘤病或独立发生,与Ⅰ型神经纤维瘤病无关。但多发性损害常与Ⅱ型神经纤维瘤病伴发。独立型可为先天性或为迟发性。可散发或呈家族性。临床上表现为3种外观,即高起圆屋顶形结节,淡褐色硬结性斑疹和多发性丘疹融合成2~100mm的斑块。丛状神经鞘瘤可为单发性或多发性损害,局限性或泛发性,发生于真皮或皮下组织。可单独发生或与Ⅰ型、Ⅱ型神经纤维瘤病或多发性神经鞘瘤伴发。神经鞘瘤的另一亚型为沙样瘤型与Carney综合征的斑状色素沉着,黏液瘤和内分泌活性过度伴发,可发生恶性亚型,为与Ⅰ型神经纤维瘤病伴发的单发性损害。或在某些病例中与色素性干皮病伴发。 2.酸麻感一般无自觉症状,但触之有酸麻感。体积增大时常伴有放射样疼。 3.感觉及运动障碍如肿瘤显著压迫神经时,可出现感觉及运动障碍。根据临床表现,皮损特点,组织病理特征性免疫组化即可诊断。本病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小脑神经鞘瘤

男,53岁。于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行走不稳,易向右倾倒,无恶心呕吐,之后头晕加重,行走缓慢,步幅蹒跚,偶有右耳耳鸣,来院就诊。查体双侧咽反射减退,伸舌向右偏,右侧肢体共济运动不稳准,闭目直立征阳性。 头颅MRI示:右侧小脑半球占位性病变,伴大小不等囊性变,大囊位于肿瘤边缘,微囊到中囊变位于肿瘤内,周围无明显水肿,第四脑室和脑干受压推移;T1WI示实性部分呈不均匀略低信号,囊性部分呈均匀低信号(图1a);T2WI示实性部分呈不均匀高信号,囊性部分呈均匀明显高信号(图1b);DWI示实性部分呈不均匀略低信号,囊性部分呈均匀低信号(图1c);FLAIR示实性部分呈不均匀略高信号,囊性部分呈均匀低信号;增强扫描横断位示实性部分不均匀明显强化,囊性部分不强化(图1d)。诊断结果:右侧小脑半球占位性病变,伴大小不等的囊性变。

图1a横断面T1WI示右侧小脑半球占位性病变,伴大小不等囊性变,实性部分呈不均匀略低信号(长箭),囊性部分呈均匀低信号(短箭);图1bT2WI示实性部分呈不均匀高信号(长箭),囊性部分呈均匀明显高信号(短箭);图1cDWI示实性部分呈不均匀略低信号(长箭),囊性部分呈均匀低信号(短箭);图1d增强扫描横断位示实性部分呈不均匀明显强化(长箭),囊性部分不强化(短箭)手术记录:后正中入路,磨除枕骨,向上暴露横窦,向下开放枕骨大孔,剪开硬膜,切开右侧小脑释放囊液减压,进一步切开小脑暴露肿瘤病变,边界清楚,沿肿瘤边缘切开肿瘤后止血,逐层缝合,患者意识恢复,安返病房。 病理结果(图1e):梭形瘤细胞呈束状或席纹状排列,构成AntoniA 区和B区。免疫组化:瘤细胞S-100(+),Vimentin(+),CD34(-),EMA(-),MBP(-),GFAP(-),NF(-),Ki67(3%+),提示(右小脑)神经鞘瘤。

乳腺丛状神经纤维瘤1例临床分析

乳腺丛状神经纤维瘤1例临床分析【关键词】乳腺肿瘤丛状神经纤维瘤 1 病例介绍 患者女性,11岁,入院前2+年偶然发现右乳一“食指尖”大小包块,局部无红肿及触压痛,未行诊治。近年来发现包块逐渐增大,伴触、压痛来我院就诊。专科检查:双乳不对称,皮肤无红肿及凹陷,乳头无溢液、皮屑。右乳内上象限见一4.5cm×3.0cm×3.0cm包块,包块处明显色素沉着,包块形态不规则,边界清,活动度可,质中,轻微触压痛,皮温不高,与胸壁及表面皮肤无粘连及浸润。左乳未明显发育,未扪及异常。彩超示:右乳导管扩张。为明确诊断行右乳腺腺叶切除术并作病理检查,术后痊愈出院。 病理检查眼观:条索状肿块,长8cm,最大直径1.0cm,呈“蠕虫”样变形扭曲,大部分界清。切面灰白伴灰黄色,有光泽,部分呈明显胶冻状。镜检:增粗扭曲的神经束大小和形状不一,呈丛状或多结节状形态埋于神经纤维瘤性组织背景中,形成大小不一的丛状结构(图1)。丛状结构旁见乳腺腺体(图2)。瘤细胞呈梭形,疏松排列,核杆状或尖细,呈波浪状扭曲,染色质淡染,胞质淡伊红色,细胞分界不清。胶原纤维增生,并可见到粘液样基质,间质中见多量肥大细胞,部分区域间质显著粘液样变。部分丛状结构内见神经轴索。未见核分裂象。免疫表型:S-100蛋白阳性,NSE阳性定位于有轴索的丛状结构内,EMA散在阳性。病理诊断:<右乳>丛状神经纤维瘤。

图1 增粗扭曲的神经束大小和形状不一,呈丛状或多结节状形态埋于神经纤维瘤性组织背景中,形成大小不一的丛状结构。HE×100(略) 图2 丛状结构旁见乳腺腺体。HE×100(略) 2 讨论 WHO(2003年版)中神经纤维瘤病1型(NF1)的6条诊断标准中,其中一条为出现1个丛状神经纤维瘤,加上其他5条中的任何一条就可诊断NF1[1]。因此,本病例诊断丛状神经纤维瘤确立,本病大多数出现在儿童期,一般在1~2岁发病,12岁前发病,少数发病年龄可较大。病程长短不一,以皮下结节为主要症状,可伴疼痛。肿瘤侵犯中、大神经时,可使之变形、扭曲和纽结,并伴有神经或支持组织增生,肿瘤似蠕虫袋状(bang of worms)[2],严重者病变部位异常粗大,形成神经瘤性橡皮病[3]。本病镜检有以下特点:⑴增粗扭曲的神经束大小和形状不一,呈丛状或多结节状形态埋于神经纤维瘤性组织背景中,形成大小不一的丛状结构,此为最典型特征;⑵PNF由外周神经的所有成分共同增生和混合组成的:其中包括轴索、神经鞘细胞、纤维母细胞和(存在于丛状型中的)神经束衣细胞。神经鞘细胞常为其主要的细胞成分。大部分细胞都有一明显长形的、波浪状、或蛇形的、两端变尖的核。瘤细胞与S-100蛋白呈阳性免疫反应。肿瘤中有EMA阳性的神经束衣细胞,在通常的神经纤维瘤中则没有[4]; ⑶间质的粘液变性可颇为显著。鉴别诊断:注意与具有丛状结构和富于粘液的肿瘤鉴别。⑴丛状神经鞘瘤:组织形态同一般神经鞘瘤,丛

安罗替尼综合治疗软组织肉瘤的疗效分析

Advances in Clinical Medicine 临床医学进展, 2020, 10(3), 320-326 Published Online March 2020 in Hans. https://www.wendangku.net/doc/0e17773995.html,/journal/acm https://https://www.wendangku.net/doc/0e17773995.html,/10.12677/acm.2020.103051 Analysis of the Efficacy of Anlotinib in the Treatment of Soft Tissue Sarcoma Miao Ge, Bin Yue Done Oncology Department of th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Qingdao University Medical College, Qingdao Shandong Received: Mar. 3rd, 2020; accepted: Mar. 18th, 2020; published: Mar. 25th, 2020 Abstract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efficacy of anlotinib combined with conventional chemotherapy and con-ventional chemotherapy alone in patients with soft tissue sarcoma that could not be removed by complete surgery. Methods: Thirty-nine patients with soft tissue sarcoma were included, all of whom were confirmed by histopathological examination after surgical resection, and the tumor could not be completely removed by surgery. Twenty-three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anlotinib combined with chemotherapy, 16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chemotherapy, and 39 patients were finally followed up for efficacy. Results: The data of tumor recurrence time in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The tumor recurrence time and lung metastasis time in the anlotinib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prolonged, 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P < 0.05). In addition, the recurrence rate and lung metastasis rate of soft tissue sarcoma patients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within 1 year. Conclusion: The efficacy of anlotinib combined with conventional chemotherapy in the treatment of soft tissue sarcoma is better than that of conventional chemotherapy alone. Keywords Soft Tissue Sarcoma, Anlotinib, Recurrence Time, Pulmonary Metastasis Time 安罗替尼综合治疗软组织肉瘤的疗效分析 葛淼,岳斌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骨肿瘤科,山东青岛 收稿日期:2020年3月3日;录用日期:2020年3月18日;发布日期:2020年3月25日

丛状神经鞘瘤一例

丛状神经鞘瘤一例 李一巍 一一皮肤丛状神经鞘瘤(plexiformschwannoma?PS)是一种临床相对少见的良性外周神经鞘肿瘤?本病由Harkin于1978年首次报道?迄今为止国内偶见单发的病例报道? 临床资料一患儿?女?14岁?左手背肤色丘疹3年余?无自觉症状?近一个月来?自觉偶有不适感?于2018年7月来我科就诊?皮疹无疼痛二瘙痒?否认外伤史及局部用药史?既往体健?否认内分泌疾病二血管性疾病及过敏性疾病病史?否认类似家族史?体格检查:患儿一般情况可?各系统检查未见异常?全身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实验室检查:查血常规二肝肾功能二输血前检查均未见异常?皮肤科情况:左手背可见米粒大淡褐色丘疹?质中?无触痛?活动可?与周 围皮肤界限清楚(图1)? 皮肤组织病理示:表皮大致正常?真皮中下层内可见散在分布多个大小二形态不一的肿瘤细胞团块?肿瘤团块由大量梭形细胞组成?呈多结节状?结节与周围组织边界清楚?结节内以细胞致密区(AntoniA)为主?小结节内瘤细胞呈长梭形或波浪状?呈栅栏状二漩涡状排列?可见verocay小体?细胞边界欠清?染色质均匀一致?核仁不明显?细胞核未见异型性及病理性核分裂?结节周围组织为疏松的纤维结缔组织?无明显炎细胞浸润(图2)?免疫组化显示S100在肿瘤细胞呈强弥漫阳性表达?而Ki67阳性细胞数不到5%(图3)?因此?根据皮疹特点以及组织病理学检查?故丛状神经鞘瘤诊断明确 ? 图1一左手背部米粒大淡褐色丘疹一一图2一真皮中下层内可见散在分布多个大小二形态不一的肿瘤细胞团块?肿瘤团块由大量梭形细胞组成?呈多结节状?结节与周围组织边界清楚?结节内以细胞致密区(AntoniA)为主?小结节内瘤细胞呈长梭形或波浪状?呈栅栏状二漩涡状排列?可见verocay小体?细胞边界欠清?染色质均匀一致?核仁不明显(HE?2a:?40?2b:?100) 3a:S100在肿瘤细胞呈强弥漫阳性表达(免疫组化??100)3b:Ki67阳性细胞数不到5%(免疫组化??100) 图3一皮损组织免疫组化 一一讨论一丛状神经鞘瘤属于神经鞘瘤的一个亚型?神经鞘瘤又名Schwann细胞瘤?是由周围神经的Schwann鞘(即神经鞘)所形成的肿瘤?1985年?Er- 作者单位: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皮肤科?苏州?215025landson将神经鞘瘤分为7个亚型:传统型二颅神经型二细胞型二丛状型二古老型二黑素细胞型及颗粒细胞型[1]?而其中丛状型仅占5%?是一种罕见的皮肤肿瘤?一般与神经纤维瘤病无关[2]?该病多发于儿童或青少年?无性别差异?本病好发于躯干二头颈或上肢? 4 34ChinJLeprSkinDis.Jul2019?Vol.35?No.7

恶性神经鞘瘤

患者,女,60岁,因"发现左背部肿物8个月”入院 影像表现:左肩背部MRI增强扫描 左侧背部脊柱旁竖脊肌及斜方肌之间见团片状异常信号影,形状不规则,见分叶,边界不清,上端约平颈5椎体下缘水平,下端约平胸3椎体正中水平,前内侧包绕部分邻近椎体横突,病灶大小约10.2cm*4.5cm*3.5cm,其内信号不均,病灶T1WI主要呈低信号,T1WI 及T1WI抑脂序列内均见斑片状高信号影,T2WI主要呈高信号,内见多发条片状低信号区,DWI呈不均匀高信号,增强扫描呈明显不均匀强化,内见多发斑片状无强化及低强化区,冠状面及矢状面增强图像示病灶上段似见条状低信号神经进入,病灶周围见多发迂曲增强血管影。 矢状面及冠状面图像示胸5椎体内见一结节状T2WI混杂高信号影,病灶中心呈低信号、边缘呈高信号,相应区域T1WI抑脂呈稍低信号,病灶边界尚清,大小约1.6cm*1.4cm,增强扫描见不均匀强化,边缘呈环状强化,中心见散在斑片状及点状强化。 影像诊断及建议: 左侧背部脊柱旁巨大不规则分叶状肿块伴出血征象,考虑外周神经源性肿瘤可能性大,恶性外周神经鞘膜瘤? 病理: 大体检查(Macroscopy Description): 送检物13x4x3cm,表面凹凸不平,大部分区域使用包膜,灰白,质韧,局部暗红,似有出血. 镜下所见(Microscope Feature): 瘤细胞卵圆形至梭形,可见小核仁,呈弥漫分布或条索状、栅栏状排列,部分围血管生长,间质黏液变,玻璃样变,可见玻璃性核分裂。 病理诊断(Pathology Diagnosis) : (背部肿物)肉瘤,免疫组化:肿瘤细胞AE1/AE3(-),EMA(-),Vimentin(+),S-100(-),GFAP(-),BCL-2(-),CD99(±),SMA(-),Ki-67指数30%,现有 免疫组化结果未能明确肿瘤分化方向,结合形态特点及临床特征,倾向恶性外周神经鞘瘤。神经鞘瘤: 神经鞘瘤是最常见的一种良性外周神经鞘膜肿瘤。一般不伴有神经纤维瘤病。罕见恶变。神经鞘瘤好发于头颈部的脊神经及交感神经根、四肢屈侧的神经。 临床表现:无症状类圆形肿块,或影像检查偶然发现,生长缓慢,偶可伴疼痛。 病理特点:大体:通常为单发类圆形肿块,表面光滑,直径<10cm,部分可见与神经相连;组织学:神经鞘瘤有包膜, 由分化良好的雪旺细胞组成,无轴索。可分为排列整齐且紧密的细胞区(Antoni A 区)与排列疏松的黏液样基质区(Antoni B 区) 。 影像表现 CT 表现: ①平扫时肿瘤密度低于肌肉组织。这主要因为肿瘤细胞排列疏松, 间质成分多, 细胞间水肿液及黏液成分较多;另外, 神经鞘瘤与肌肉组织相比衰减少, 这与雪旺细胞黏液基质水分含量高有关。②肿瘤包膜密度高, 边界清楚、光滑。这主要是由于肿瘤有完整的纤维包膜。③肿瘤密度不均、强化不均匀。这与肿瘤出血、坏死、囊变有关, 也与肿瘤细胞排列有关。 MRI 表现:神经鞘瘤一般较小、形态规则,呈沿神经干走向的偏心性椭圆形肿块,边界清楚,有包膜,部分肿瘤旁可见其伴行神经;无囊变时T 1WI 呈均匀等信号, T2WI 为轻度不

听神经鞘瘤

听神经鞘瘤 【概述】 听神经鞘瘤(Acoustic neurinoma)占颅内肿瘤的7.79%~10.64%,占颅内神经鞘瘤的93.1%,占桥小脑角肿瘤的72.2%,发病年龄多在30~60岁,20岁以下者少见。女略多于男。绝大多数为单侧,双侧者多为神经纤维瘤病。 【诊断】 有典型桥小脑角综合征和内耳道扩大者,即可确诊。但多已发展到相当大的程度。为了降低手术死亡率、病残率,提高全切除率,提高面、耳蜗神经的保留率,关键在于早期诊断。因此,对于不明原因的耳鸣和听力进行性减退的患者,除进行一般神经系统检查外,尚需做下列检查。 1.岩骨平片:听神经鞘瘤在岩骨平片上的主要表现为内耳道扩大,可通过前后位、汤氏位及斯氏位来显示。两侧内耳道的宽度相差lmm为可疑;若内耳道的顶或底有骨侵蚀,或内耳孔后唇有骨侵蚀,两侧内耳道的形态不对称,即有诊断意义。 2.CT扫描:大于1.5~2cm的听神经鞘瘤用对比剂强化扫描均能发现,尚能显示脑池和第4脑室的变形与移位,不必再做其他放射学检查。但小于1.5~2cm者则难以发现,可采用大剂量对比剂强化后,用重叠扫描技术,以5mm厚度和半速扫描的方法进行,可发现0.6cm的肿瘤。

3.脑脊液检查:2cm以内者蛋白定量多属正常,大于2cm者多有不同程度的增高。 【治疗措施】 听神经鞘瘤是良性肿瘤,因此手术治疗的原则应是:安全而彻底地切除肿瘤,尽可能减少肿瘤周围组织的损伤。 【临床表现】 听神经鞘瘤的首要症状多为听神经的刺激破坏症状,表现为患侧耳鸣、耳聋或眩晕,占74%。耳鸣为高音性,连续性,听力减退多与耳鸣同时出现,但常不能为病人所察觉,不少病人因其他症状做听力测验时才被发现;眩晕多不伴恶心、呕吐,少数病人有类似美尼尔氏病的发作。其他首发症状有,颅内压增高症状(14%)、三叉神经症状(8%)、小脑功能障碍(5%)、肢体乏力(5%)和精神异常(3%)。 肿瘤向小脑桥脑隐窝发展,压迫三叉神经根,引起同侧面部麻木、痛觉减退、角膜反射减退、少数病人发生三叉神经痛的症状。肿瘤大小在2cm以内者多无三叉神经受压的症状。而神经受压可引起面肌抽搐、同侧流泪减少,少数病人可有轻度周围性面瘫。如压迫外展神经则出现复视。 肿瘤向内侧发展,压迫脑干,可出现对侧肢体轻瘫及锥体束征,对侧偏身感觉减退;脑干移位,压在对侧天幕切迹时则可出现同侧锥体束征及感觉减退。小脑脚受压可引起同侧小脑性共济失调,步态不稳、辨距不良、语言不清和发音困难。

听神经瘤

8.听神经瘤 起源于雪旺细胞的良性肿瘤,占颅内神经鞘瘤的91%,占桥小脑脚区肿瘤的80%,主要起源于第VIII颅神经的前庭支,极少来自蜗神经(位听神经分为掌管平衡的前庭支和掌管听力的耳蜗支),国际命名前庭神经雪旺细胞瘤,即听神经瘤。 前庭支分为中枢部和外周部,中枢部由少突胶质细胞被覆,外周部于内耳道开口处由雪旺细胞被覆。 (1)临床表现 首发症状依次:听力障碍98,耳鸣70,平衡失调67,头痛32,面部麻木29,面肌无力10,复视10,恶心、呕吐9,味觉障碍6。 早期多表现为听神经的刺激或破坏症状,肿瘤生长可引起三叉神经症状、脑干、小脑症状及后组脑神经症状等。 桥小脑角肿瘤可出现特征性Bruns眼震:注视患侧引起低频大振幅眼震(患侧脑桥功能不全) 注视健侧引起高频小振幅眼震(患侧前庭神经麻痹)三叉神经症状:面部麻木,三叉神经痛及感觉异常。 面神经症状:面神经与位听神经并行于内耳道,受累表现面肌无力,抽搐和乳突区疼痛等,晚期出现面瘫。 小脑症状:共济失调、眼震(眼震分水平、垂直和旋转,此病以垂直和旋转为主)等,小肿瘤向健侧,大肿瘤向患侧。 后组脑神经障碍:饮水呛咳,声音嘶哑,吞咽困难及咽反射消失。 分期及分级: 分期:内听道内阶段:<1cm,眩晕、耳鸣、耳聋等 脑池内阶段:达2cm,突出内耳道,压迫面神经及三叉神经 脑干及邻近脑神经受压阶段:达3cm,后组脑神经、小脑、脑干受压症状 脑积水阶段:>3cm,步态不稳,脑积水,颅高压,小脑扁桃体疝导致呼吸停止。 分级:T1内听道内 T2内听道内外 T3a充满脑桥小脑角池T3b接触到脑干 T4a压迫脑干T4b脑干严重移位并压迫第四脑室 CT薄层患侧内听道扩大,典型呈喇叭口样,亦可见葫芦形或球形扩大。 MRI呈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增强明显强化。 (2)诊断与鉴别诊断 有典型CPA综合征和内耳道扩大者,即可确诊。早期诊断时听觉脑干诱发电位及头颅MRI 作用很大。 常需和上皮样囊肿、脑膜瘤鉴别,以上2种听力障碍多不明显或不是首发症状。(三叉神经鞘瘤、蛛网膜囊肿及转移瘤等) (3)治疗 首选手术切除,手术关键在于面、听神经的保护,尤其是面神经的保护。为保存面神经,有时需要残留一部分肿瘤。对术后残留或肿瘤不大,病人不能耐受手术者,首选γ刀治疗。

脊膜瘤神经鞘瘤的区别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脊膜瘤神经鞘瘤的区别 导语:神经鞘瘤和脊膜瘤通常情况下是很多人都很难分辨出具体的病症。具体的病症还是需要到医院里进行诊断,确定病症,及时治疗,患者要听从医生的 神经鞘瘤和脊膜瘤通常情况下是很多人都很难分辨出具体的病症。具体的病症还是需要到医院里进行诊断,确定病症,及时治疗,患者要听从医生的嘱咐,按时服药和定期复检,合理的饮食也是不可缺少的。为了自己的身体健康,平常积极参加运动,多参加户外活动,如爬山、散步、骑行等有氧活动。 脊膜瘤与神经鞘瘤和神经纤维瘤鉴别较困难。肿瘤位于胸段背侧,矢状位肿瘤上下径大,肿瘤内出现钙化应多考虑脊膜瘤。肿瘤位于枕大孔区时也应考虑脊膜瘤可能性大。若肿瘤引起椎间孔扩大,沿椎间孔向椎管外生长时,则应考虑神经纤维瘤或神经鞘瘤。 脊膜瘤在椎管内局限性生长,包膜完整,与硬脊膜紧密附着,有较宽的基底。瘤组织不侵入脊髓实质,而仅压迫其上。肿瘤血运来自蛛网膜或硬脊膜的血管供应且比较丰富。大都为单发,多发者很少见。瘤体一般不大,多呈扁圆形或椭圆形,肿瘤组织结构较致密硬实,切面呈灰红色。有时肿瘤基底部有钙化砂粒,瘤体内出血坏死较少见。 脊膜瘤大都位于硬脊膜内,少数位于硬脊膜外,哑铃状较少见。神经鞘瘤又称神经膜纤维瘤或雪旺瘤,通常为单发性神经鞘瘤,来源于神经鞘,头颈部神经鞘瘤主要发生于颅神经,如听神经、面神经、舌下神经、迷走神经;其次可发生于头面部、舌部的周围神经,发生于交感神经的最为少见。临床以坚实的结节伴压痛为主要表现,瘤体生长缓慢,病程较长。手术切除为本病的主要治疗。 脊膜瘤一般来说是出现在椎管内的,瘤组织不会侵入脊髓实质里,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皮下神经鞘瘤是怎么回事

皮下神经鞘瘤是怎么回事 神经是脑袋的重要就像是战场上的指挥官,指挥着各个的重要机体组织,对人进行各种动作的进行。人的神经有千亿,亿亿个,各自有各自的功能。如果任何一个神经破坏了,那这个人就会有问题了。有的人问我皮下神经鞘瘤是怎么回事?对于这个问题,下面来给大家讲解一下吧。 1.坚实结节为真皮或皮下组织内单个或多个坚实结节, 呈圆形或卵圆形,直径通常不超过2~4cm,可推动(图1)。性质柔软或坚实,颜色粉红或淡黄色,可有或无疼痛。偶尔损害呈多发性,可见于Ⅰ型神经纤维瘤病或独立发生,与Ⅰ型神经纤维瘤病无关。但多发性损害常与Ⅱ型神经纤维瘤病伴发。独立型可为先天性或为迟发性。可散发或呈家族性。临床上表现为3种外观,即高起圆屋顶形结节,淡褐色硬结性斑疹和多发性丘疹融合成2~100mm的斑块。 丛状神经鞘瘤可为单发性或多发性损害,局限性或泛发性,发生于真皮或皮下组织。可单独发生或与Ⅰ型、Ⅱ型神经纤维瘤病或多发性神经鞘瘤伴发。神经鞘瘤的另一亚型为沙样瘤型与Carney综合征的斑状色素沉着,黏液瘤和内分泌活性过度伴发,可发生恶性亚型,为与Ⅰ型神经纤维瘤病伴发的单发性损害。或

在某些病例中与色素性干皮病伴发。 2.酸麻感一般无自觉症状,但触之有酸麻感。体积增大时常伴有放射样疼。 3.感觉及运动障碍如肿瘤显著压迫神经时,可出现感觉及运动障碍。 根据临床表现,皮损特点,组织病理特征性免疫组化即可诊断。本病临床上很难作出诊断,确诊需做活检。 以上就是我对皮下神经鞘瘤是怎么回事这个问题的解答了,大家有没有听会呢?自己有没有了解呢?是不是悬着的心落下来了呢?大家要注意自己的身体尤其是自己的神经组织,因为那些事不可以恢复的哦,最后一定要注意哦。

听神经瘤病人的术后护理和并发症的观察

听神经鞘瘤的并发症观察和术后护理 【摘要】 前庭神经瘤(听神经瘤)起源于听神经鞘膜细胞,绝大多数发生于听神经的前庭神经支,为颅内良性肿瘤,随着肿瘤生长变大,压迫桥脑外侧面和小脑的前缘,充满于小脑桥脑角凹内。听神经瘤临床上较常见,约占颅内肿瘤的8%--10%,随着显微解剖和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和方法的不断发展,包括面神经术中监测及术中脑干诱发电位监测等技术的使用前庭神经瘤的全切除率面、听神经的保留率均显著提高。,我们对108例病人进行了系统回顾性分析. 【关键词】:听神经鞘瘤并发症术后护理 1.临床资料:我科自2006年2月至2007年10月共收听神经病人108 例,其中男性62例,年龄在23-69岁之间。女性46例,年龄在17-72岁之间。肿瘤的全切除率为92.7%,术后并发症为3.8%。 2.术后并发症:颅神经损伤与肿瘤大小及位置有密切关系,主要是面神经和听神经损伤,其次是三叉神经和后组神经损伤。 (1)面神经损伤:同侧面肌抽搐、周围性面瘫。如眼睑闭合不全、角膜干燥、眼球疼痛、角膜炎等。 (2)听神经:耳鸣、听力减退、头眩晕、眼球震颤。 (3)三叉神经损伤:表现患侧面部疼痛、麻木、角膜反射迟钝或消失,口角溃疡病,嚼肌和颞肌的萎缩。 (4)后组颅神经损伤:肿瘤向下可压迫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副神经时,出现吞咽困难、进食呛咳、呃逆、声音嘶哑等。

(5)脑脊液漏:为常见并发症,发病率在术后7-10天,脑脊液漏有诱发脑膜炎的潜在可能。 (6)脑积水:术后脑干的水肿可能导致脑积水的发生,通常伴有脑室或蛛网膜下腔的阻塞。脑实质内血肿、后颅窝血肿或出血破入第四脑室,也可诱发脑积水。 (7)脑膜炎:以无菌性脑膜炎常见,主要为血液、骨粉、或其他手术产生污染蛛网膜下腔所致。细菌性脑膜炎与脑脊液漏有关。 (8)血肿:可在术后数小时或48小时后发生,常在小脑或脑干,可引起严重神经功能损害,尤其当出血发生桥脑时。 (9)头痛及颈部疼痛:较少见,常为紧张性头痛。 3.护理 3.1术前心理护理:术前做好心理护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是保证治疗护理效果的关键.由于听神经瘤病变主要是Ⅷ.ⅤⅦ颅神经和小脑桥脑角受损导致功能障碍,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社会交往和日常生活,因此在护理上注意与患者多沟通交流,对患者及家属提出的各种问题耐心解释. 3.2术前准备:常规备皮.备血.术前8小时禁食水.抗生素皮试.术前半小时肌肉注射镇静剂.病人和头部的核磁片一同送往手术室. 3.3术后护理: 3.3.1生命体征的观察与护理:24小时严密观察神志、瞳孔、生命体征的变化,尤其是呼吸和神志的改变最为重要。如血压低心率快考虑血容量不足,根据血压、脉搏、尿量及末稍循环情况补充输液量,准确

椎管内神经鞘瘤

椎管内神经鞘瘤是椎管内肿瘤最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好发于髓外硬膜下,多发生在脊神经根及脊膜,多见于成年人,40~50岁左右。 临床表现:早期刺激症状,脊髓部分受压症状,横贯性损伤症状三个阶段。 1、肿瘤生长缓慢,病程一般较长,如肿瘤囊性变,病情可突然加重。 2、多发生于脊髓神经后根,肿瘤直接刺激和牵拉感觉神经,首发症状为肿瘤所在相应部位根性疼痛。 3、多位于脊髓旁侧,肿瘤长大部分脊髓受压,临床上出现脊髓半切综合症。 4、脊髓横贯性损伤及植物神经功能障碍,大多晚期出现,且多不严重。 辅助检查:以CT,MRI为主。 治疗:一般手术效果良好,但到晚期,脊髓长期压迫变性,有时脊髓功能恢复不明显,故应尽早手术。 现存护理问题:1、腹胀患者为全麻因全麻对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都有阻滞作用,胃肠蠕动减弱。或术前禁食禁水时间短,胃肠道内储存较多食物。术后早期吃甜食、饮料等产气食物及不易消化的食物如鸡蛋等有关。用温水浸泡过的毛巾置于腹部,在患者腹部按结肠走向作环形按摩6次左右,可促进肠蠕动,减轻腹胀。或遵医嘱使用药物促进排便和排气。 2、脑脊液伤口漏与椎管探查术中探查减压有关。可取平卧位,持续卧床15天,保持大小便通畅,减少增加腹压的机会,给予镇静止痛治疗,让患者处于安静放松状态,减少引起脑液压力增高的因素,给予抗生素预防椎管内感染。 3、脊髓压迫症与脊髓术后水肿或血肿压迫脊髓有关。病人半侧瘫痪或双下肢瘫痪不能自主更换体位,应每2H一次翻身。术后因疼痛不敢咳嗽,深呼吸,平卧位不利于呼吸,易发生肺炎,术后止痛非常重要。应加强功能锻炼,争取早下床活动,不能下床时,坚持做被动活动,使肢体保持功能位,避免肌肉挛缩或足下垂。加强患者的营养,以增加体力,利于体能恢复。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