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建筑材料》教学大纲

《建筑材料》教学大纲

《建筑材料》教学大纲
《建筑材料》教学大纲

《建筑材料》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建筑材料

英文名称:Civil engineering materials

课程编码:143B006

学分:3

总学时:48

上机学时:0

实验学时:16

适用专业:工程造价

先修课程:建筑力学

执笔人:王银

审定人:

一、课程的性质、地位与任务

建筑材料是建筑类专业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就工程造价专业而言,可为以后的房屋建筑学、施工技术及施工组织等专业课程的学习作铺垫,有着重要的启迪作用。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可以加深学生对建筑材料的认识,同时对常用建筑材料比如水泥和混凝土等的组成,技术指标,适用范围及质量控制等有所了解,让学生在今后碰到相应的建筑材料时不会有陌生感,知道如何选择和正确使用相关建筑材料。

二、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不同种类建筑材料的定义及其使用特性,掌握各种材料的组成、特点以及应用领域,同时对一些常用建筑的检验方法有所了解。

三、教学学时分配表

实验项目与类型: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

绪论2学时教学目的和要求:深化对建筑材料的认识,掌握建筑材料的分类及其在工程应用中的重要地位,了解建筑材料的技术标准。

重点:建筑材料的化学组成分类及建筑材料的特点

难点:无

第一节建筑材料的定义与分类0.5学时

1.建筑材料的定义

2.建筑材料的分类

第二节建筑材料的特点及其在工程中的地位

1.建筑材料在工程中的重要地位

2.建筑材料的特点0.5学时

第三节建筑材料技术标准简介0.5学时

1.国家标准

2.行业标准

3.企业标准与地方标准

第四节本课程的目的、任务及学习方法0.5学时

1.学习目的

2.学习任务

第一章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4学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掌握建筑材料的结构与组成,了解材料自身组成与其各方面特性之间的联系。

重点:建筑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质及耐久性

难点:与建筑材料性质相关的概念区别与理解

第一节材料的组成与结构0.5学时

1.材料的组成

2.材料的结构

第二节材料的物理性质 1.5学时第三节材料的力学性质1学时

1.强度与比强度

2.弹性与塑性

3.脆性与韧性

4.硬度与耐磨性

第四节材料的装饰性0.5学时第五节材料的耐久性0.5学时第二章无机气硬性胶凝材料2学时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石灰和石膏的制备工艺,理解石灰、石膏的水化反应,掌握石灰、石膏的相关性质及应用。

重点:石灰、石膏的技术性质与应用

难点:石灰的熟化及硬化过程,石膏的凝结及硬化规律

第一节石灰1学时

1.石灰的生产

2.石灰的熟化

3.石灰的硬化

4.石灰的主要技术指标

5.石灰的性质

6.石灰的应用领域

第二节建筑石膏1学时

1.石膏的生产与品种

2.石膏的凝结硬化

3.石膏的技术要求

4.石膏的应用领域

第三章水泥6学时教学目的和要求:掌握硅酸盐水泥的组成、分类、特性及相应的技术指标,了解硅酸盐水泥的凝结硬化过程,同时熟悉不同品种水泥的应用范围。

重点:硅酸盐水泥的技术指标、性能特点及其应用

难点:硅酸盐水泥熟料的组矿物组成及其水化特点

第一节硅酸盐类水泥

1.硅酸盐类水泥的分类0.5学时

2.硅酸盐水泥的制备与组成1学时

3.硅酸盐水泥的水化和凝结硬化过程 1.5学时

4.硅酸盐水泥的相关技术指标1学时

5.硅酸盐水泥的应用特点1学时

6.混合材料的硅酸盐水泥0.5学时

7.提高硅酸盐水泥石的耐久性措施0.5学时

第四章混凝土10学时教学目的和要求:掌握混凝土的基本概念及材料组成,熟悉各组成材料的技术指标及对混凝土体系产生的影响,掌握混凝土拌合物性质的测定及调整方法,掌握混凝土硬化后的评级体系,同时了解如何配置相应要求的混凝土。

重点:影响混凝土和易性、强度和耐久性的因素及普通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

难点:普通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

第一节普通混凝土概述1学时

1.混凝土的定义

2.混凝土的分类

3.混凝土的组成及其应用

4.混凝土的发展前景

第二节普通混凝土的材料组成4学时

1.水泥

2.骨料

3.混凝土拌合用水和养护用水

4.混凝土矿物掺合料

第三节普通混凝土拌合物的性质2学时

1.和易性的定义

2.和易性的评价手段

3.和易性的主要影响因素

第四节普通混凝土的常用技术指标2学时

2.混凝土的力学性能

3.混凝土的物理性能

4.混凝土的耐久性

第五节普通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2学时

1.概述

2.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基本参数

3.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方法与步骤

4.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实例讲解

第六节混凝土外加剂1学时第五章建筑砂浆2学时教学目的和要求:掌握砂浆的组成与和易性,对特殊砂浆有所了解。

重点:砂浆的组成及和易性

难点:无

第一节:建筑砂浆的组成材料0.5学时

1.胶结材料

2.砂

3掺合料

4.水

第二节:砂浆拌合物的和易性0.5学时

1.流动性(稠度)

2.稳定性

第三节:砌筑砂浆0.5学时

1.砌筑砂浆的技术要求

1.1砂浆拌合物的和易性

1.2抗压强度及强度等级

1.3耐久性

2.砌筑砂浆配合比设计

2.1水泥混合砂浆的配合比计算

2.2水泥砂浆配合比选用

2.3配合比试配、调整及确定

第四节:抹面砂浆0.5学时

1.普通抹面砂浆

2.特殊用途砂浆

2.1防水砂浆

2.2装饰砂浆

第八章建筑钢材4学时教学目的和要求:掌握钢材的分类、力学性能及测定方法,熟悉建筑钢材。

重点:钢材的基本性能及应用

难点:无

第一节钢材的冶炼与分类0.5学时

1.钢材的冶炼

2.钢材的分类

第二节建筑钢材的主要技术性能 1.5学时

1.力学性能

2.工艺性能

第三节钢中化学成分对其性能的影响0.5学时

1.钢材的晶体组织

2.钢材的基本组织

3.钢材的化学成分对性能的影响

第四节建筑用钢的技术标准及应用 1.5学时第十一章防水材料2学时教学目的和要求:掌握沥青的组成、技术性质,熟悉防水卷材和防水涂料的分类、技术性质和用途。

重点:防水卷材和防水涂料的分类、技术性质和用途

难点:无

第一节沥青材料2学时

1.石油沥青的组成

2.石油沥青的技术性质

五、实验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实验一骨料筛分析实验2学时目的要求:测定细骨料的颗粒级配及粗细程度,评定细骨料的工程适应性。

方法原理:用一套筛孔边长从大到小的标准金属筛对试样进行筛分,称各筛上所得的试样的质量,然后计算分级筛余百分率和累计筛余百分率,从而计算试样的细度模数,并根据细度模数评定试样的颗粒级配。

主要实验仪器及材料:砂,石,砂样筛,石样筛

掌握要点:砂的细度模数计算

主要内容:1.计算砂的细度模数

2.评定砂的颗粒级配

实验二骨料的堆积密度实验2学时目的要求:掌握测定骨料的堆积密度的方法

方法原理:ρo'= m/ V

主要实验仪器及材料:(1)台秤:称量5kg,感量5g。(2)容积升,容积分别为1L、10L。(3)标准漏斗。(4)烘箱:能控温在1O5℃±5℃。(5)其他:小勺、直尺、浅盘等。

掌握要点:骨料的堆积密度测定方法

主要内容:计算骨料的堆积密度

实验三骨料含泥量2学时

目的要求:掌握测定骨料的含泥量的方法

方法原理:

主要实验仪器及材料:清洗的容器、干燥箱、水、天平(称量1kg,感量1g)、方孔筛(孔径分别为2.36mm、9.50mm和19.0mm)、毛刷。

掌握要点:测定骨料的含泥量的原理

主要内容:测定骨料的含泥量

实验四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和凝结时间实验2学时目的要求:测定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和凝结时间,评定水泥的性能

方法原理: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是采用标准法维卡仪测定的,以在规定时间试杆沉沉入净浆距底板6mm±1mm的水泥净浆稠度为标准稠度净浆。此时的拌和用水量为标准稠度用水量。

凝结时间的测定,我国国标规定采用标准法维卡仪测定。在标准法维卡仪上,以测试。从水泥全部加入水中起,至试针沉入标准稠度净浆中距底板之间的距离为4mm±1mm时所经历的时间为初凝时间;从水泥全部加入水中起,至试针沉入净浆试体0.5mm时(即环形附件开始不能在试体上留下痕迹时)所经历的时间为终凝时间。

主要实验仪器及材料:标准法维卡仪,玻璃板,水泥净浆 掌握要点: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和凝结时间的确定 主要内容:1.测定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和凝结时间;

2.评定水泥的性能

实验五 水泥胶砂强度测定 2学时 目的要求:测定水泥胶砂抗折强度和抗压强度,评定水泥胶砂的强度等级 方法原理:水泥胶砂的抗折强度:3

f 2b 3FL

R =

水泥胶砂的抗压强度:A

F

R c =

主要实验仪器及材料:水泥胶砂抗折强度测试仪,水泥胶砂抗折强度测试仪,

水泥胶砂

掌握要点:水泥胶砂强度测定和计算 主要内容:1.水泥胶砂的制备

2.测定抗折强度和抗压强度

实验六 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实验 2学时 目的要求:测定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判定混凝土稠度是否满足要求

方法原理:提起坍落度筒后,测量筒高与坍落后混凝土试体最高点之间的高度差,即为该混凝土拌和物的坍落度值

主要实验仪器及材料:坍落度筒,混凝土拌合物 掌握要点: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的测定与评定 主要内容:1.测定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

2.判定混凝土稠度是否满足要求

实验七 混凝土拌和物的试配 2学时 目的要求:拌制混凝土拌和物,测定其工作性及制备测定强度的试件 方法原理:按照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步骤,计算所需的各材料的用量 主要实验仪器及材料:砂,石,水泥 掌握要点: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的测定与评定 主要内容:1.拌制混凝土拌和物

2.测定其工作性及制备测定强度的试件

实验八 混凝土抗压强度实验 2学时 目的要求:测定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

《建筑材料》教学大纲邓小锋

西南科技大学城市学院 《建筑材料》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建筑材料课程类型:理论课 课程性质:必修课程学时:42学时 适用专业:城市规划专业学分数: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建筑材料》课程是土木工程系各专业的一门专业技术基础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的课程。该课程的基本任务是: 1、使学生获得建筑材料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为今后在工程实践中合理选择和正确使用建筑材料打下基础。 2、培养学生对常用建筑材料技术指标的检验能力。 3、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建筑设计、结构设计和建筑施工等技术课程提供建筑材料方面的知识。 二、课程的目的和要求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建筑材料分类。 2、理解建筑材料性质的定义以及性质与应用间相互关系。 3、了解气硬性胶凝材料的性质与应用。 4、以硅酸盐水泥为重点,理解水泥的矿物组成及其特性,水泥的凝结硬化过程,主要技术性质及其影响因素,水泥石腐蚀与防止。了解其它水泥的特点及应用范围。 5、理解混凝土的组成、性质及影响性质的主要因素,理解从原材料和配合比方面控制混凝土质量的知识。掌握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理解砌筑砂浆的组成、性质及影响性质的主要因素。 6、了解砖及砌块的技术性质和使用范围。 7、掌握钢材的力学性质,了解建筑钢材的国家标准,钢筋品种及特性,钢筋的冷加工等。 8、掌握石油沥青的主要技术性质,牌号的划分等表示和配制。 9、了解装饰材料的种类、性质及应用。 (二)素质目标 1、具有独立学习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具有与人沟通和团队协作能力。 3、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创新思维。 4、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和坚韧、诚信的品德。 三、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为土木工程系各专业必修课,本课程无前修课程,可为学生后续学习建筑设计、结构设计和建筑施工等技术课程提供建筑材料方面的知识。 四、课程内容和教学要求

《平面构成》教学大纲

《平面构成》课程教学大纲 系(部):信息工程系 教研室:应用教研室 日期:2010年01月12日

《平面构成》教学大纲(36课时)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代码:0411104 2、课程名称:《平面构成》 3、学时/学分:36学时/2学分 4、先修课程:无 5、面向对象:广告媒体开发/室内装潢设计专业专科生 6、开课系(部):信息工程系 7、教材、教学参考书: 《平面构成》主编于国瑞清华大学出版社 二、课程的性质、任务及教学目标 课程性质:《平面构成》属于我系的关于计算机应用技术平面设计类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是室内装潢设计和广告媒体设计两个专业共同开设的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程。 课程任务: 《平面构成》课程基本的教学任务,在于指导学生通过一定数量的平面构成设计练习,掌握平面构成设计的基本技能,掌握装饰图案、抽象图案、几何图案的表现手段,并在练习的基础上掌握形式美的基本法则,掌握平面构成的各种基本表现手法。本课程要求将形态分解为各种要素,从简单到复杂地研究这些要素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能按照一定的形式美的构成原则进行组合设计,能通过抽象形态体现形式美的法则,着重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设计创造能力。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基础造型能力,使其掌握理性和感性相结合的设计方法,拓展设计思维,为专业设计提供方法和途径,同时也为从事广告媒体开发与室内装潢设计提供技法支持,为今后的专业设计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

1:平面构成概述 教学内容: 1.1构成的概念 1.2平面构成的定义 1.3平面构成的学习目的 1.4平面构成研究的内容 1.5平面构成应用 教学重点:平面构成的学习目的,平面构成研究的内容. 2:平面构成的形式美法则 教学内容: 2.1对比与统一 2.2对称与均衡 2.3节奏与韵律 2.4比例与权衡 教学重点:本章的四节内容均为重点. 教学难点:本章四节内容的掌握与在具体构成中的灵活运用. 3:平面构成的基本要素——点线面 教学内容: 3.1点 3.2线 3.3面 教学重点:点,线,面的性格及构成方法. 教学难点:点,线,面构成方法的灵活运用. 4: 基本形与骨骼 教学内容: 4.1基本形 4.2骨骼 教学重点:基本形的形态关系,骨骼的分类. 教学难点:对基本形进行八种形态的自由组合,骨骼在构成中的完美运用. 5:分割构成法 教学内容:

建筑材料心得体会.doc

篇一:建筑材料实训心得体会 建筑材料实训心得体会 通过此次建筑材料实训,让我学习到了许多东西。同时也使我对建筑材料试验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和体会。此次实训,我不仅学习到很多关于水泥、砂浆、混凝土的相关知识,而且锻炼了我认真、细心的品质,增强了团队合作及动手操作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了我对这门课的兴趣。 每次试验前,我都会抽出时间来仔细的阅读《建筑材料实训指导》,主要是学习规范、熟悉仪器、了解试验步骤。不放过每一个细节,重点部位就做上标记。但这都还是“纸上谈兵”,当到了真正要试验的时候,才发现没那么简单。幸好,老师在每次试验前,都要把试验的步骤、要求以及规范再仔细地讲一遍。试验中老师在旁边细心观看,对我们出现的问题及时的予以纠正。 刚开始因为试验的某些小环节做的不到位,在测混凝土坍落度试验时,由于脚没有踩住坍落度筒,导致混凝土溢出。于是第二次我们吸取教训,调整了方法。最终使得坍落度满足了要求。因此,我觉得要想顺利完成试验,就必须认真。 这次实训涉及了许多专业知识,通过这些专业知识的结合运用,对于我是一个很好的锻炼,也为接下来的学习,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所以我很珍惜这次在学校学习的机会。 实训是学校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的重要环节,它是所学理论知识与工程实践的统一,也是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的一个不可缺少的过度阶段。短暂的实训已经过去,首先,我想先向所有为我的实训提供帮助的同学和我的指导老师致谢,感谢你们为我顺利的实训所做的帮助和努力。 在书本上学过很多的理论知识,似乎通俗易懂,但从未付诸实践过。通过实训,我把理论和实际相结合,不但巩固了理论知识还增加了动手能力。当初很多题、案例在老师的指导下似乎轻而易举,而当自己亲自上阵时才知道并非易事,才意识到自己能力的欠缺和知识的 匮乏,才体味到古人所说的一句话“书到用时方恨少”。可是世上没有后悔药。我只有不断学习,吃苦耐劳,塌实工作,拓宽视野,增长见识。积极面对每一天的挑战,明确今后职业生涯的目标方向,在工作中积累丰富的知识和经验。接下来我要一路披荆斩棘,努力地学习与实践,不断地提高自己。 由于我们先前试验时严格遵守试验要求,所以在撰写报告的过程中,显得很是轻松。我先是用了一天的时间来整理数据,然后用接下来的两天撰写报告。虽然紧张但非常的有序。 理论结合实践。我不敢肯定我们的计算是否全部正确,但我相信我们是最认真的。至此,为我此次的建筑材料综合实训,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 学号:11020139306 篇二:建筑材料教学心得体会总结 《建筑材料》教学总结

《建筑材料》教学大纲

《建筑材料》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建筑材料 英文名称:Civil engineering materials 课程编码:143B006 学分:3 总学时:48 上机学时:0 实验学时:16 适用专业:工程造价 先修课程:建筑力学 执笔人:王银 审定人: 一、课程的性质、地位与任务 建筑材料是建筑类专业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就工程造价专业而言,可为以后的房屋建筑学、施工技术及施工组织等专业课程的学习作铺垫,有着重要的启迪作用。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可以加深学生对建筑材料的认识,同时对常用建筑材料比如水泥和混凝土等的组成,技术指标,适用范围及质量控制等有所了解,让学生在今后碰到相应的建筑材料时不会有陌生感,知道如何选择和正确使用相关建筑材料。 二、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不同种类建筑材料的定义及其使用特性,掌握各种材料的组成、特点以及应用领域,同时对一些常用建筑的检验方法有所了解。 三、教学学时分配表

实验项目与类型: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 绪论2学时教学目的和要求:深化对建筑材料的认识,掌握建筑材料的分类及其在工程应用中的重要地位,了解建筑材料的技术标准。 重点:建筑材料的化学组成分类及建筑材料的特点 难点:无 第一节建筑材料的定义与分类0.5学时 1.建筑材料的定义 2.建筑材料的分类 第二节建筑材料的特点及其在工程中的地位 1.建筑材料在工程中的重要地位 2.建筑材料的特点0.5学时 第三节建筑材料技术标准简介0.5学时 1.国家标准 2.行业标准 3.企业标准与地方标准 第四节本课程的目的、任务及学习方法0.5学时 1.学习目的 2.学习任务

第一章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4学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掌握建筑材料的结构与组成,了解材料自身组成与其各方面特性之间的联系。 重点:建筑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质及耐久性 难点:与建筑材料性质相关的概念区别与理解 第一节材料的组成与结构0.5学时 1.材料的组成 2.材料的结构 第二节材料的物理性质 1.5学时第三节材料的力学性质1学时 1.强度与比强度 2.弹性与塑性 3.脆性与韧性 4.硬度与耐磨性 第四节材料的装饰性0.5学时第五节材料的耐久性0.5学时第二章无机气硬性胶凝材料2学时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石灰和石膏的制备工艺,理解石灰、石膏的水化反应,掌握石灰、石膏的相关性质及应用。 重点:石灰、石膏的技术性质与应用 难点:石灰的熟化及硬化过程,石膏的凝结及硬化规律 第一节石灰1学时 1.石灰的生产 2.石灰的熟化 3.石灰的硬化 4.石灰的主要技术指标 5.石灰的性质 6.石灰的应用领域 第二节建筑石膏1学时 1.石膏的生产与品种 2.石膏的凝结硬化 3.石膏的技术要求 4.石膏的应用领域 第三章水泥6学时教学目的和要求:掌握硅酸盐水泥的组成、分类、特性及相应的技术指标,了解硅酸盐水泥的凝结硬化过程,同时熟悉不同品种水泥的应用范围。 重点:硅酸盐水泥的技术指标、性能特点及其应用 难点:硅酸盐水泥熟料的组矿物组成及其水化特点 第一节硅酸盐类水泥 1.硅酸盐类水泥的分类0.5学时 2.硅酸盐水泥的制备与组成1学时 3.硅酸盐水泥的水化和凝结硬化过程 1.5学时 4.硅酸盐水泥的相关技术指标1学时 5.硅酸盐水泥的应用特点1学时

《构成》教学大纲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 广告(设计与制作方向)专业(开放专科) 《构成》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构成》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广告”专业(专科)设计与制作方向的专业基础课(必修),本课程4学分,课内72学时,2008年春季开课。本课程是广告设计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 具有很强的实用性。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训练,使学生建立新的思维方法和设计观念,了解并掌握构成的原理、方式以及构成在设计艺术中的应用,培养造型能力及多种表现手法。目的是为学生下一步学习广告设计的原理、技巧、程序与具体运用打下扎实的基础,最终使学生全面而深刻的了解广告设计专业, 并能熟练地结合企业活动进行广告设计与制作。本课程也适用于其他专业同类型课程。 二、先修课要求 本课程体现了广告专业(设计与制作方向)注重基础性与实践性的特点。其内容任务与一些必修课程有一定程度的关联,但各自具有不同的作用。在主要任务上,《色彩》与《素描》是本课程的基础。其区别是:《色彩》是对设计方向的学生进行色彩知识的具体教授,《素描》是对设计方向的学生造型能力的培养,

《构成》是对学生设计意识的培养和提高。在学习顺序上应在学习素描和色彩的基础上学习构成. 参考书: 教科书:《构成艺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2007年7月第一版贾京生主编 三、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并初步掌握: 1.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的相关知识。 2.运用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的相关知识进行设计创作。 3.结合其它材料和技法完成作品的能力。 4.本课程注重练习,重视实践教学,教学过程与形成性考核高度结合。学生的作业至少需将16张留在个人成绩档案中(按学习的单元进度同步完成),这16张作业的平均分占总成绩的百分之七十,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百分之三十。 在上述教学要求中,本课程将以一定量的作业为前提,并在设计训练中不断使学生形成设计意识并注重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使学生的学习能够与今后的专业设计形成较好的结合。

建筑材料教学大纲

《建筑材料》教学大纲 一、课程名称:《建筑材料》 二、课程性质 1.研读对象:本课程的研读对象是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高职、高专学生。 2.课程特点:本课程是与工程实践结合紧密,在工程实践中应用极广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3.与其它课程的关系: (1)学习本课程时,应具备化学、物理学、材料力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学的基本知识,具有使用基本量具的能力。 (2)本课程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学、工程施工、钢结构等课程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知识。 (3)岩石的形成、构造及成分,在工程地质课程中讲述,本课程主要讲授岩石的矿物成分,结构、构造与石料技术性质的关系。 (4)金属的焊接、冷加工工艺在钢结构及水利工程施工中讲授,建筑钢材的抗拉、抗压及抗弯试验在材料力学中进行。 三、课程教学目的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建筑材料基本知识和试验的基本性能,为学习有关基础技术课程打下基础,并在工程实践中,具有选择与使用建筑材料的能力。 四、课程教学原则与教学方法 1.本课程的教学原则是本着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注重理论教学和实习实验的紧密结合,使学生在掌握建筑材料的一些基本性能的同时,具备合理选择建筑材料的能力。

2.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制作多媒体课件及电子教案,同时使学生亲自动手到实验室完成各种材料的实验,通过现代化教学手段与工程实践的配合,丰富了教学方法,便于学生掌握。 五、课程总学时 本课程安排在第一学年,总教学时数为56学时,全部在第一学期完成,其中讲课学时48学时,实验学时为8学时。 六、课程教学内容要点及建议学时分配 1.课程教学内容 绪论 [教学内容] 建筑材料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及其在建筑工程建设中的重要性。本课程的任务,内容与学习方法。 [教学要求] 着重讲述课程的目的与任务,及建筑材料的发展方向,对课程内容、学习方法可作简单说明。 第一章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 [教学内容]: 第一节材料的化学组成、结构和构造 第二节材料的基本物理性质 1.材料的基本物性参数、材料的密度、密实度、孔隙率及散粒材料的填充率、空隙率的定义与相互之间的关系。 2.材料与水有关的性质,材料的四种含水状态与含水率、软化系数、渗透系数、抗渗标号及影响因素。 3.材料的热性质:导热性、比热及热容量。。 第三节材料的力学性质

100431024-平面构成教学大纲

《平面构成》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100431024 课程英文名称:Plane composition 课程总学时:56 讲课:56 实验:0 上机:0 适用专业:视觉传达 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 一、大纲使用说明 (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 平面构成是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是知识与技法相结合的课程,平面构成启发学生艺术设计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通过平面构成的学习,让学生学会创造形象,处理形象与形象之间的联系,并能够按照美的形式法则,设计所需要的图形,提高学生创造抽象形态和构成的能力。平面构成课程用现代设计思维方式开拓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的思维,启迪学生的设计思路,提高学生的设计技能和设计水平。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 1.基本知识要求: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和一定数量的平面构成设计练习,使学生能够正确了解平面构成设计的基本方法,掌握在平面空间范畴内,形的基本造型要素、结合方法与排列形式,构成形式美感的审美法则等一系列问题。 2.能力及技能要求: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基础造型能力,使其掌握理性和感性相结合的设计方法、用图式语言表达设计构思、形态构成规律等,让学生从中得到启迪,有所领悟,对平面构成有崭新的认识和理解。 (三)实施说明 1. 教学方法:采用多样化的形式,结合大量设计实例,多方面展示、表现、观察平面构成艺术的特点,启发、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开拓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 2. 教学手段:本课程采用多媒体讲解平面构成的基础知识和图例,针对平面构成的特点进行系统的研究、归纳、整理和讲解。从简单到复杂地研究平面构成设计各要素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能按照一定的形式美的构成原则进行组合设计,能通过抽象形态体现形式美的法则,着重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设计创造能力。 (四)对先修课的要求 本课程对先修课无要求。 (五)对习题课、实践环节的要求 1. 对重点、难点章节安排习题,以便更好的让学生消化和巩固所学知识。 2. 课后作业要少而精,内容要多样化,作业题内容必须包括基本概念、基本要素及形式美法则方面的内容,作业要能起到巩固理论的作用,对作业中的重点、难点,课上应做必要的提示,并适当安排课内讲评作业。学生必须独立、按时完成习题作业,作业的完成情况应作为评定课程成绩的一部分。 (六)课程考核方式 1. 考核方式:考查 2. 考核目标:本课程实行随堂作业考核,每阶段课程结束时,学生须按教学要求呈交课堂作业,重点考核学生对课题的分析理解能力,并由任课教师评分,同时进行随堂评讲。 3. 成绩构成:本课程的总成绩主要由二部分组成:平时成绩(含到课率、课堂表现)占20%;课程结课成绩(作业完成程度)占80%。 (七)主要参考书目:

建筑材料实训报告

实训是大学生活的第二课堂,是知识常新和发展的源泉,是检验真理的试金石,也是大学生锻炼成长的有效途径。一个人的知识和能力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发挥作用,才能得到丰富、完善和发展。大学生成长,就要勤于实践,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一起,在实训中继续学习,不断总结,逐步完善,有所创新,并在实训中提高自己由知识、能力、智慧等因素融合成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为自己事业的成功打下良好的基础。 建筑材料实训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在校期间理论联系实际,增长实践知识的重要手段和方法之一。通过实训,使我们在学校所学到的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综合运用所学到的知识解决生产实践中遇到的问题。通过实训,我们可以验证、巩固和深化所学的理论知识,培养了我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我们系统了解专业情况,为以后的工作实践增强感性认识。 一、实训目的 1、通过在包头市玉山混凝土搅拌站的实训,深入生产第一线进行观察和了解,获取必要的感性知识和使自己全面地了解工程施工组织形式以及混凝土生产过程,了解和掌握本专业基础的生产实际知识,巩固和加深已学过的理论知识,并为以后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在实训期间,通过对混凝土生产工艺的分析,把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起来,让我们考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工作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 3、通过参观参观生产线,掌握混凝土的整个生产过程等方面的知识,扩大知识面,开阔了视野。 5、通过技术员的讲解,深刻认识了混凝土生产线的流程。 二、实习概况 玉山搅拌站建设区内再分设工地试验室,办公室、样品室、力学室、水泥室、标养室各一间,负责各项试验检测。试验室具备常规的试验和检测资质,特殊的试验和检测送至业主认可的有资质的试验机构进行。玉山混凝土搅拌站,主要生产设备为双卧轴式混凝土搅拌系统两套,设计生产混凝土90立方米每小时,实际生产为80多立方米每小时,每盘可生产1.5立方米混凝土,连续生产每盘混凝土约需要2分钟。

装饰材料课程教学大纲

《建筑装饰材料》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是艺术设计专业(环境艺术设计方向)的一门专业核心课,根据学生初步接触专业设计的实际情况,课堂讲授装饰材料的性能,结合市场调查,掌握目前常用装饰材料的基本知识、基本特性、构造特点。使学生对装饰材料有一个感性认识,在设计中得到合理选用。(二)教学基本要求 要求从设计师的角度出发介绍目前常用装饰材料的性能、特征及规格,通过多媒体和图示列举详尽的构造接点,搭接方法以及在施工中的具体应用,使学生懂得运用不同的装饰材料来实现设计意图。 (三)学时分配 教学内容与时间安排表 二、教学内容 第一章室内设计制图的准备知识 本章重点、难点: 了解建筑材料的分类,明确建筑材料在建筑工程中的重要地位。 教学内容:

1、建筑材料的定义和分类 (1)按材料的装饰部位分类:1外墙2内墙3地面4顶棚 (2)按材料的材质分类:1无机材料2有机材料3复合材料 (3)按材料的燃烧性分类:1不燃性2难燃性3可燃性4易燃性 2、建筑材料的选择: (1)材料的外观 (2)材料的功能性 (3)材料的经济性 第二章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 本章重点、难点: 1、材料的密度、孔隙率、空隙率等及与水有关的物理性质,材料的强度等力学性质。 2、吸水性与吸湿性的区别,三大密度的区别。 教学内容: 1、材料的基本物理性质 (1)材料的密度 (2)材料的孔隙率 (3)材料的吸声性能 2、材料的基本力学性质 (1)材料的强度、比强度 (2)材料的弹性与塑性 (3)材料的脆性和韧性 (4)材料的硬度、耐磨性 3、材料的耐久性 第三章地面装饰材料 本章重点、难点: 地面装饰材料的基本性质,建筑工程中常用的几种地面装饰材料的性能及用途。 教学内容: 建筑中常用的地面材料 1、石材地面 (1)天然大理石的特点、性能以及施工工艺

空间构成设计教学大纲

《空间构成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空间构成设计 课程代码: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课程学时:64 适用专业:环境艺术 先修课程:素描、平面构成 开课单位:艺术设计分院 一、讲课内容 第一章空间造型设计概述 一、空间造型设计教学主要内容 二、本专业空间造型设计研究对象, 三、空间造型设计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 四、作业要求及能力目标 五、材料资源准备 第二章构成知识归类 第一节空间构成的原理 一、空间的概念 二、空间知觉与秩序 三、空间构成的审美特征 第二节空间限定表述 一、什么是空间限定,空间限定的具体化表现 二、空间的组织的一般方法 三、空间的结构的分类及特点 四、空间的性格 五、空间的变化 第三节内空间构成 一、内空间形态 二、内空间洞口设计方法 第四节外空间构成 一、外空间的空间体认知 二、外空间空间体的组合 三、外空间的动线创造和构成手法

四、外空间构成与景观设计 第五节光空间构成 一、光的基本概念 二、光的照射空间构成 三、透射光的空间构成 四、反射光的空间构成 五、动态光的空间构成 六、光环境与空间性格 七、光空间构成与展示设计 第六节水体空间构成 一、水体特性与空间构 二、水体造型与空间构成 第七节动态空间设计 一、自然水游动与空间构成 二、机械效应与空间构成 三、人力触动与空间构成 四、动态设计案例分析 第三章综合练习 一、设计构思 二、材料加工 三、空间构成制作与光、水、电的运用 教学大纲说明书 一、课程的性质与目的 本课程是室内外环境艺术设计、建筑艺术设计等空间设计的专业基础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为必修课。培养学生建立空间设计概念,从建立空间感知出发,认识基本的空间概念,然后以物理量、心理量、尺度感及错觉所营造成的空间印象作为理论支撑;为后续课程建立专业设计基础的课程。 二、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关系 三、教学目标 学生通过本课程学习,在设计思想上建立空间设计的概念,增加单一空间的构成方法和组合空间的组织方式的知识,提高用三维的方式进行空间设计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通过组建空间结构,营造空间形态作为技术探索;从形式美的角度进行空间形态的意念创造,图文并茂,阐释理论,让学生更易于了解空间塑造的方式方法;从借鉴国内外的名家名作而引发创想,鼓励原创性的呈现;在空间构成类型、构成手法、创新手段方面进行详细

建筑材料认识实习报告(3篇)

建筑材料认识实习报告(3篇) :装修建筑家居建筑装饰装修玻璃陶瓷建筑材料认识实习报告第一篇:建筑材料是建筑工程实体、建筑工程管理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筑工程管理的重要环节。材料市场价格的确定将直接影响工程造价,一般建筑工程材料费大约占工程成本三分之二左右,其价格的合理性对工程总造价影响很大,所以我们通过两天的调查认识,了解了部分建筑材料的基本情况与价格,并和课本中学到的知识及有关资料结合起来,能对这些建筑材料有一些更全面更系统的认识,包括性能、作用、价格等方面。 有面砖、地砖、地板、门窗、壁纸、龙骨、型钢、不同等级和配合比的砼和砂浆等很多种类。平在书本上和定额里都有许多没听过没见过的,只有像这样实地调查了之后才能更加感性的认识材料。这些各式各样的建筑材料、装饰材料和新型材料等看得我眼花缭乱,所以我特别关注了比较感兴趣的门和地砖。 “门”指建筑物的出入口或安装在出入口能开关的装置,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门的种类有很多,大概可以材料和用途及形式上分成以下种类:实木门、钢木门、免漆门、安全门、钢质门、装饰工艺门、防火门、复合门、防盗门、铝合金门、吸塑门、隔断门、橱柜门、折叠门、推拉门、金属门、铝塑门、百叶门、铜雕工艺门、镶嵌玻璃木门、自动门、防爆玻璃门、原木门、套装门等。门的种类繁多,让人眼花缭乱,难就其里。因此,系统地了解门的种类,有利于提高对门的全面认识,对购买门做准确的判别有很大的帮助。防盗门可分为栅栏式防盗门、实体门和复合门3种。栅栏式防盗门就是平较为常见的由钢管焊接而成的防盗门,它的最大优点是通风、轻便、造型美观,且价格相对较低。该防盗门上半部为栅栏式钢管或钢盘,下半部为冷轧钢板,采用多锁点锁定,保证了防盗门的防撬能力。但在防盗效果上不如封闭式防盗门。实体门采用冷轧钢板挤压而成,门板全部为钢板,钢板的厚度多为1。2毫米和1。5毫米,耐冲击力强。门扇双层钢板内填充岩棉保温防火材料,具有防盗、防火、绝热、隔声等功能。一般实体式防盗门都安装有猫眼、门铃等设施。复合式防盗门由实体门与栅栏式防盗门组合而成,具有防盗和夏季防蝇蚊、通风乘凉和冬季保暖隔声的特点。 防火门是指在一定间内能满足耐火稳定性、完整性和隔热性要求的门。它是设在防火分区间、疏散楼梯间、垂直竖井等具有一定耐火性的防火分隔物。防火

《建筑材料》教学大纲

土木工程专业 建筑材料教学大纲 编者签字: 室主任签字: 院系主任签字: 2003年12月1日

《建筑材料》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4408206 一、课程性质、目的及开课对象 (一)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二)课程目的: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能使学生具 有土木工程建筑材料场调查和建筑材料性能与应用的基础,掌握常用建筑材料的运输、储存、实验基本技能,在从事道路、桥梁、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的勘测设计、施工中能合理选择和使用建筑材料。本课程为学习公路工程、桥梁工程、房屋建筑学等专业课奠定必要的基础。 (三)开课对象:土木工程系,土木工程和路桥专业,二年级,第3-4学期。 二、先修课程 《数学》、《工程地质学》。 三、学方法与考核方法 (一)教学方法:主要采用课堂讲授的教学方法,还要通过大量的课堂实验加深学生对主要建筑材料性能与应用的感性认识。 (二)考核方法:理论教学闭卷考试,实践教学进行技能考查。 四、学时数分配 总学时:85 其中讲授:65 实验:20 五、教学内容与学时 (一)理论讲授(65学时) 第一章绪论(5学时) 主要内容:概述。建筑材料的组成、结构与构造。建筑材料的物理性能、力学性能、热工性能、耐久性。 重点难点:重点是建筑材料与质量有关的物理性质。 1

学生掌握要点:通过建筑材料的组成、结构与构造理解其各种性能。 1、筑材料的组成、结构、构造 2、建筑材料物理状况 3、建住材料力学性能 习题与作业:18学时 第二章石料(4学时) 主要内容:块状石料与集料的来源。石料的一般要求和技术标准。集料的技术要求。 重点难点:重点是集料的技术要求。难点是集料的颗粒级配。 学生掌握要点:1、石料的一般要求2、石料的主要技术性能3、石料的技术标准4、集料的一般要求 习题与作业:12学时 第三章石灰与水泥(12学时) 主要内容:石灰。水泥。 重点难点:重点是硅酸岩水泥,难点是水泥硬化原理。 学生掌握要点:1、石灰的熟化与原理 2、石灰的应用与保管 3、硅酸盐水泥 4、掺料水泥 5、水泥的应用与保管 习题与作业:42学时 第四章水泥砼与砂浆(14学时) 主要内容:水泥砼。砂浆。外加剂。 重点难点:重点是水泥砼的主要技术性质和配合比设计。难点是砼配合比设计。 学生掌握要点:1、砼的组成材料 2、砼的主要技术性能 3、砼的配合比设计 4、硅的强度检验评定 5、各类砂浆的技术性能和配合比 习题与作业:48学时 第五章沥青及其制品(6学时) 主要内容:石油沥青与煤沥青。沥青制品。 重点难点:重点是石油沥青。 学生掌握的要点:1、沥青分类、主要技术性能 2、沥青防水卷材技术性能 3、胶粘剂(防水涂料)技术性能 习题与作业:18学时 第六章沥青混合料(8学时) 主要内容:概述。组成结构与强度理论。技术性质与技术要求。组成材料的技术要求。组成设 2

空间与形态教学大纲完整版

空间与形态教学大纲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空间与形态】 【SpaceandForm】 一、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 课程学分:【】 面向专业:【】 课程性质:【院级必修课】 开课院系:艺术设计学院视觉传达设计专业 教材及参考书目:版 先修课程:【】 二、课程简介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为空间构成和立体构成。力图从二维半到三维的两个空间领域的延续、转换,展开对形态、材料、体积、空间、色彩等诸方面的形态创造的理念与方法的教学。本课程的教学是通过理论授课与综合材质的实践制作,全面培养学生建构三维、空间的理念。由于形态的抽象性及其构成规律更带普遍性,能为专业设计打下更好的基础。 三、选课建议 此课程适合艺术设计本科专业学生在一年级第二学期学习,要求具备一定的造型能力和二维构成的设计基础。 四、课程与培养学生能力的关联性 五、课程教学目的和要求 空间与形态课程的教学目的,是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造型观念,训练抽象构成能力,培养审美观。从材料的角度出发,研究二维半、三维的形式规律,掌握三维度的实体形态与空间形态的构成。要求在结构上符合力学的规律,理解材料的运用也影响和丰富形式语言的表达。 六、课程内容和学时分配

总课时:48学时,其中理论课程授课学时约为16学时;操作实践与辅导约为32学时,课外调研及作业时间不计在内。 第一章二维半装置设计 第一节二维半设计的理念 第二节二维半的形式表现 知识点和能力要求: 学生应熟识二维半设计的概念与形式表现,并能利用材质的肌理去表现。 第二章三维设计基础形态训练——DNA链状物 第一节三维设计基础形态的理念 第二节三维设计基础的DNA形式表现 知识点和能力要求: 学生学习三维设计形态的概念及形式表现,并运用链接的形式表现方式,进行材质体现。 第三章三维设计基础形态训练——平面影像到三维造物 第一节熟识昆虫或海洋生物为原形态 第二节通过固有形象对其进行改造并抽象 知识点和能力要求: 学生通过仿生的生物形态进行抽象改造的理念,利用材质的性能,简洁重现物体。 第四章三维设计基础形态训练——(陶艺)线的构成 第一节陶艺风格流派 第二节陶艺的制作方法 第三节陶艺线性的抽象制作 知识点和能力要求: 学生通过对陶艺风格流派的了解,并学习基本的陶艺制作方法,进行线性形式的制作。 第五章三维设计基础形态训练——(陶艺)容器的构成 第一节陶艺容器的形态风格 第二节陶艺容器的制作方法 知识点和能力要求: 学生在熟悉陶艺的制作方法后,利用容器的造型进行拆分、整合、叠加的表现方式。 七、设计实践环节及基本要求 1、设计实践环节主要以操作与现场辅导为主,对于空间与形态课程理论的讲 解、点评之外的课内辅导及课题方案草图指导等环节的实践。 2、空间与形态课程实践内容基本以二维半立体构成、三维立体构成、空间构成 相结合,通过二维形态及仿生形态、陶艺线、容器的探索,体会平面向立体的转换,空间实体与虚体的关系,探究其与人的不同心理情感。 3、基本完成设计基础课题的过程:基本规律训练、图书馆查阅资料及艺术展览 参观、草图绘制、完稿、作品绘画与制作。

建筑材料员实习日记

( 实习报告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建筑材料员实习日记Internship diary of building materials technician

建筑材料员实习日记 实习是每一个大学毕业生必须拥有的一段经历,它使我们在实践中了解社会、在实践中巩固知识;实习又是对每一位大学毕业生专业知识的一种检验,它让我们学到了很多在课堂上根本就不到的知识,既开阔了视野,又增长了见识,也是我们走向工作岗位的第一步。 一、实习单位 改革开放给我的家乡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这两年建立了一系列的经济技术开发区,带动了乡镇、农村经济的发展,得知这一消息,在一位朋友的引荐下,我找到了离我们家比较近的一间企业,想在这里施展一下我的专业手脚,开发一下我的专业头脑。 怀着一种美好的憧憬,我来到了,企业推行全面的质量管理,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齐全的测控手段。设备先进,技术力量雄厚,具有生产和开发各种产品的能力,该企业生产的系列产品,凭着过

硬的质量、良好的使用效果、完善的服务受到广大客户的欢迎,在省内外已经占有一定的市场。二、实习主要过程 初来乍到,我这一介书生顿显窘迫,紧张地有点说不出话来,含糊其词地把自己的大学生活、学习情况作了一个汇报,然后就是沉默不语。公司经理看出我的局促感,于是打破僵局说:“小伙子,长得蛮帅气的嘛!”一句不经意的夸赞顿时消除了我心中的紧张情绪,我笑了笑说:“多谢经理夸奖!以后有许多向经理您学习的地方,还请赐教。”的一位负责人过来,我坐在经理的办公室等着。一会儿,来了一位中年人,经理介绍说这是公司财务部的王会计,你以后就跟着他学习吧。我连忙起身,与他握手致意,并把自己此次的一些实习情况又说了一下。王会计点点头,笑着说:“好好干!”就这样,我的实习开始了。(一)第一天上班,心里没底,感到既新鲜又紧张。新鲜的是能够接触很多在学校看不到、学不到的东西,紧张的则是万一做不好工作而受到批评。也许是公司成立的时间不长,会计部并没有太多人,只设有一个财务部长,一个出纳,两个会计员,而我所见到的王会计就是其中一个。也许同是家乡人的缘故吧,王会

建筑材料与检测课程教学大纲

《建筑材料与检测》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建筑材料与检测》课程为高职土建类专业的技术基础课。本课程的目的是为学习建筑设计、建筑施工、结构设计专业课程提供建筑材料的基本知识,并为今后从事专业技术工作能够合理选择和使用建筑材料打下基础。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获得有关建筑材料的性质与应用的基本知识和必要的基本理论,并获得主要建筑材料试验的基本技能训练。 二、课程目的和要求 从本课程的目的及任务出发,课程内容着重于材料的性质和应用,对这两方面内容提出如下要求: (1)在材料性质方面:掌握材料的组成、性质及技术要求;了解材料组成及结构对材料性质的影响;了解外界因素对材料性质的影响;了解各主要性质间的相互关系;初步学会主要建筑材料的试验方法。 (2)在材料应用方面:根据工程要求能够合理地选用材料;熟悉有关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了解材料使用方法的要点;学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三、课程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绪论 知识点: 1.建筑材料的定义及其分类。 2.建筑材料发展概况。 3.建筑材料与建筑,结构,施工,预算的关系。课程的目的、任务及基本要求。 教学目的和要求: 明确课程成绩考核办法,掌握建筑材料的定义、分类,了解教学内容、教学计划、进度安排、建筑材料,了解建筑材料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建筑、结构、施工、预算的关系。 重点:建筑材料的定义及其分类 难点:建筑材料与建筑、结构、施工、预算的关系。 教学方法:讲授法 学时分配:2学时 第二章建筑材料基本性质 知识点: 材料的组成与结构:材料的组成;材料的结构。 材料的物理性质:表示材料物理特征的性质有堆积密度、密度、表观密度、密实度与孔隙率、填充率与空隙率等。

视觉传达专业《装置空间艺术设计》本科 课程教学大纲

《装置空间艺术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一、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 装置空间艺术设计/ Device Space Art Design 2.课程代码 163Y097 3.课程类别 专业课 4.课程性质 专业选修 5.学时/学分 64(16+48)/4 6.先修课程 包装设计、POP广告设计、平面广告设计、CIS设计 7.适用专业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 二、教学内容及要求 (一)课程教学目的 本课程主要从装置空间设计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出发,重点讲述课程的教学实施过程,希望学生通过学习装置空间艺术设计课程,掌握运用各种装饰材料和互动设计方法,将技术与空间设计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刨意潜能,开发出更多令人耳目一新的空间装置设计作品。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采用互动式的教学,让学生更多的参与实践环节的学习与制作,培养学生的空间感受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装置艺术作为后现代艺术的一个主要艺术运动开始了自身的发展历程。在

教学中以装置艺术的观念与形式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四个内容的研究:根据对装置艺术的历史渊源回顾,综述了装置艺术的本质与特征、理论渊源、观念源头等;基于对装置空间艺术所根植的艺术语言组合的讨论,论述了其观念语义与形式语言;通过对置艺术的设计与训练,提出了新的设计思路与技巧;通过对装置空间设计作品的个案研究,总结了装置艺术中的观念与形式建构的一个有别于传统审美的审美体系。 第一章装置的出现(16学时,含12学时实验) 了解:装置的由来。 理解:装置艺术的兴起。 掌握:装置方式的重新兴起。 重点内容:1.装置艺术的兴起。 2.装置艺术艺术形式。 教学难点:装置艺术视觉语言的组合。 第一节:装置的由来。 知识点:装置的原生态,装置方式的重新兴起。 第二节:装置方式的重新兴起。 知识点:现代装置艺术设计的特征与表现。 第二章装置的语言组合(16学时,含12学时实验) 了解:装置与其他艺术门类。 理解:装置图形语言、文字语言。 掌握:装置的空间构成形式。 重点内容:1.装置与其他艺术门类结合。 2.装置图形语言。 3.装置的空间构成形式。 教学难点:1.装置的图形、文字语言和空间构成形式的运用。 2.装置材料的选择与表现。 第一节:装置与其他艺术门类。 知识点:装置与展示设计、包装设计、图形设计与文字设计的结合使用。

《建筑材料》说课稿

《建筑材料》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专家、评委:你们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建筑材料》 说课内容:课程性质、课程教学内容设计、课程实施安排、教学条件、教学效果、本课程的特色与创新点6方面。 一、课程设置 1、课程性质与作用:《建筑材料》是我院建筑工程技术、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的专业必修课,这几个专业学生的就业位是土建五大员,通过对五大员的岗位分析,对于材料认知选用、检测是必备的能力之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1)能正确、合理地选择建筑材料,并应用于建筑工程。2)具备对常用建筑材料质量进行检测的能力,并能够正确判断其质量是否合格3)能正确验收和保管建筑材料。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同时对新材料具备认识及鉴别能力,为后续课程打好基础。 2.课程目标: 知识目标:1)材料性质:掌握材料的组成、结构、技术性质。2)材料应用:掌握材料的品种、规格、技术性能和质量标准、特点和应用并熟悉有关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3)材料检测:熟练掌握质量检测方法。 能力目标:1)能正确、合理地选择建筑材料,并应用于建筑工程。2)具备对常用建筑材料质量进行检测的能力,并能够正确判断其质量是否合格。3)能正确验收和保管建筑材料。 素质目标:1)科学严谨的态度,对材料能做出实事求是的评价;2)学习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二、课程教学内容设计 1.课程设计的理念: 建筑材料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课程的开发和设计过程中,根据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岗位要求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来设计教学内容,以培养学生对建筑材料的选用认知、检测、能力为主线,以实训室为载体,按照材料出现的先后顺序构建情境,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同时将职业岗位证书考试、行业新标准内容与教学内容融合,设计与教法、学法相适应的考核方法。 2、课程内容设计思路: 针对工作任务训练技能针对岗位标准实施考核。 3、教学内容选取: 1)教学内容的针对性与适用性 精简陈述性知识,以“必须”、“够用”原则选取,因此选择的教学内容具有时效性、先进性。 2)具体内容:14个模块,7个单项能力训练项目。 按照完成该工程施工现场建筑材料检测任务的要求选择教学内容,根据施工过程中建筑材料出现的顺序,兼顾材料构成的前后顺序,按照则浅到深,则简单到复杂的规律,实现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的一致性。 3)重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材料的基本性质、硅酸盐水泥的性能及选用、砼配合比设计、砂浆的应用、钢材的应用、新型建筑材料的应用。 难点:六大水泥的选用、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及质量评定 解决办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突破口。

建筑材料教学大纲(文)

《建筑材料》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建筑材料》课程编码:××××(暂空) 英文名称:Building Materials 总学时:40 其中实践学时:12 学分:3 适应层次:高职专科开课学期:第3学期 适用专业: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文科) 课程类别:理论+实践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课 先修课程:无特定要求 学习形式: 理论教学: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启发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以课堂讲授为主。 实验教学:验证型实验与演示型实验相结合。 一、课程性质及目的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为专业基础课课,建筑材料是一门研究建筑材料组成、结构、性质、生产、加工、使用、维护保养及质量检验等问题的综合性学科,是建筑工程类、土木工程类、房地产管理工程类等专业必须具备和掌握的一门技术性专业基础课,在人才培养中起到承上启下、桥梁纽带的功能。 (二)课程目的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应达两个目的,一是使学生掌握建筑材料的基本知识和试验的基本技能,为学习有关专业课提供基础知识;二是为将来从事技术工作打下基础,使学生在工程实践中具有正确合理选择和使用建筑材料的能力。 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目标 了解某些典型材料的生产原理、组成、结构;掌握解决工程实际中有关材料问题的一般规律;熟悉常用材料的主要品种、规格、技术要求、性质、应用、贮存与保管等方面的知识。 2.能力训练目标 初步具有分析材料的组成、结构、构造与其性能之间关系的能力;具有分析和处理施工中由于建筑材料原因导致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具有材料技术指标的试验检测能力以及鉴别材料质量的能力。 3.个性品质目标 培养学生建筑材料的相关常识,在实际工作中对建筑材料的品质与应用具有良好的鉴别和科学应用的能力。 二、课程内容及学习方法 (一)课程内容

三大构成教学大纲

《三大构成》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三大构成课程代码:15222450 课程类型:专业必修 学分:3 总学时:64 理论学时:32 实验(上机)学时:32 先修课程:素描写生适用专业:图形图像制作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平面构成,是一种视觉现象的构成。它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在平面设计中如何塑造形象,怎样处理形象与形象之间的联系,如何掌握形式美的构成原则,掌握平面构成设计的基本技能,掌握装饰图案、抽象图案、几何图案的表现手段。 色彩构成,是一门涉及物理、化学、生理学、美学、逻辑学等相关学科理论的艺术设计基础造型课。要求学生理解色彩在物理、生理、心理及美学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将理性的色彩知识融于感性的色彩绘画实践中,增强学生对色彩语言自身表现力的认识,提高学生应用色彩的想象力。 立体构成,是一门研究在三维空间中如何将立体造型要素按照一定的原则组合成赋予个性的、美的立体形态的学科。 三大构成是利用形式要素及其特有的表现方法,对学生进行理念性训练,使学生了解和掌握造型的构成方法,提高对构成设计中形式美的认识,进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 二、教学基本要求 1、知识、能力、素质的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系统了解和掌握色彩的基础理论、构成方法和色彩艺术的创意思维。色彩基础理论主要包括色彩的物理、生理、心理、美学等科学原理。构成方法主要解决色彩的对比与调和、构成的基本方法及形式美法则。创意思维主要解决对色彩的心理联想和创造性运用色彩的方法及规律。 2、教学模式基本要求 为了使学生更好的理解教学内容,本课程采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交叉进行的教学方式,授课方式为多媒体演示,理论学时与实践学时的比例为1:1。 3、考核方法基本要求 考核采用百分制,“综合成绩”由“平时成绩”、“期中考试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组成。其中,“平时成绩”占20%,“期中考试成绩”占20%,“期末考试成绩”占60%。“平时成绩”通过上机成绩、作业成绩、出勤率及课堂纪律的考核确定。迟到、早退、旷课均予以扣分。理论课和上机课缺勤超过三分之一,或作业未完成次数超过三分之一,不准参加考试。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平面构成 一、形态的基础理论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