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部编经济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材料测试题(附解析)

部编经济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材料测试题(附解析)

部编经济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材料测试题(附解析)
部编经济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材料测试题(附解析)

部编经济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材料测试题(附解析)

一、第四单元经济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材料辨析论述题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在联盟内部,各国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并不一致,作战目的也不尽相同,虽然不时产生各种矛盾和斗争,但摧毁法西斯是它们的共同目标。正是这种根本利益使它们团结起来,互相配合支援,直到战争取得最后胜利。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1)材料中的“联盟”建立的标志是什么?

(2)你同意作者的观点吗?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1)1942年《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

(2)同意。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世界面临着法西斯的威胁,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对日宣战,加入了反法西斯的行列,1942年,26个国家在华盛顿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保证用自己的全部人力,物力和财力反抗法西斯,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成立,从此世界人民团结一心,共同反抗法西斯,在加上世界人民的相互支持,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最终取得了胜利。总之,二战胜利的根本原因是世界反法西斯国家的团结战斗和世界人民的支持。(或:团结协作有利于应对人类共同危机)

【解析】

【分析】

【详解】

(1)结合材料中的“摧毁法西斯”“联盟”可知,指的是国际反法西斯联盟,依据所学可知,1942年1月1日,中、美、英、苏等26个国家在华盛顿共同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宣言的发表,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最终形成。

(2)结合材料,依据所学可知,面对共同的敌人法西斯,遭受法西斯侵略的各国逐渐走向联合。《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各国保证竭尽全力,互相合作,彻底打败德、意、日法西斯。宣言签署后,诺曼底登陆战役、雅尔塔会议的召开、苏联在欧战结束后参加对日作战,都体现了“宣言”所倡导的团结合作精神。因此作者的观点是正确的。

2.罗斯福新政

要探究“罗斯福新政”,首先需要收集、辨析史料。

(1)就研究“罗斯福新政”而言,以上三则材料哪些是原始史料,哪些是非原始史料?(填写字母)。

阅读威廉·洛克腾堡《罗斯福与新政》一书中的叙述:1933至1938这6年,标志着美国制度上的剧变,但即使是那些最打破前例的“新政”计划,也反映了资本主义思想。(2)你是否同意作者的观点,简要说明理由。

(3)从对世界历史进程影响的角度,谈谈你对“新政”的看法。

【答案】(1)原始史料:A.

非原始史料:B.C.

(2)同意。“剧变”:美国政府颁布《全国工业复兴法》、《社会保险法》等,通过国家调控经济和社会保障措施,使资本主义从自由放任走上国家调控。不变:通过上述措施调整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缓和社会矛盾,保障资本主义制度。

(3)20世纪30年代初,资本主义世界“大萧条”,美国通过新政改革的方式缓解危机,也为通过和平方式度过经济危机提供借鉴;新政为后来赢得反法西斯战争积蓄了力量,其国家调控资本主义的发展模式对西方国家产生较大影响。

【解析】

【分析】

【详解】

(1)原始史料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可较直接作为历史根据的史料;非原始史料是指经过后人运用原始史料所作的研究及诠释。田纳西水坝是罗斯福新政时期修建的,应为原始史料。“大富翁”游戏和研究罗斯福新政的著作是非原始史料。

(2)根据材料“1933至1938这6年,标志着美国制度上的剧变,但即使是那些最打破前例的‘新政’计划,也反映了资本主义思想。”可知,作者的观点是一方面罗斯福新政带来“巨变”,但另一方面“反映了资本主义思想”,保障资本主义制度。联系所学可知,罗斯福新政时期,美国政府颁布《全国工业复兴法》、《社会保险法》等,通过国家调控经济和社会保障措施,使资本主义从自由放任走上国家调控,属于“巨变”,但罗斯福新政通过上述措施调整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缓和社会矛盾,保障资本主义制度。

(3)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30年代初,资本主义世界“大萧条”,美国通过新政改革的方式缓解危机,也为通过和平方式度过经济危机提供借鉴;新政为后来赢得反法西斯战争积蓄了力量,其国家调控资本主义的发展模式对西方国家产生较大影响。

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罗斯福新政是在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再也不能适应生产力巨大发展的时候开辟的一条新的发展道路。其核心内容是用国家的力量扩大消费,调整供给与需求的矛盾,缓和社会矛盾。新的经济模式后来被一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所借鉴。资本主义经过这一重大调整,获得了新的发展空间和活力。新政标志着资本主义告别自由放任时代,进入了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的时代。

(1)材料一表明罗斯福的“新政”开创了市场经济的新模式,它“新”在哪里?“新政”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有何作用?

材料二1933—1937年,罗斯福政府拨款120亿美元,用于筑路、造林、水利等工程,解决了数百万人的就业问题。1935年,美国国会通过了《社会保险法》。它的内容包含:养老金制度;失业保险制度;向残废、无谋生能力者提供救济。

(2)你如何评价材料二中“新政”在社会保障方面的措施?

【答案】(1)“新”:国家政权干预经济。新政标志着资本主义告别自由放任时代,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成功的范例。

(2)体现了人道主义精神,缓和了美国的社会矛盾,稳定了资本主义社会秩序。

【解析】

【详解】

(1)依据所学可知,罗斯福新政是在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这就是罗斯福新政“新”的方面;通过“新政”,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与发展,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宏观控制与管理得到加强。新政标志着资本主义告别自由放任时代,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成功的范例。

(2)从材料“罗斯福政府拨款120亿美元,用于筑路、造林、水利等工程,解决了数百万人的就业问题”和“美国国会通过了《社会保险法》。它的内容包含:养老金制度;失业保险制度;向残废、无谋生能力者提供救济。”可知,“新政”体现了关注弱势群体的人道主义精神,这缓和了美国的社会矛盾,稳定了资本主义社会秩序。

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雅尔塔会议三巨头

材料二:二战图片

(1)指出A图中三巨头分别是谁?雅尔塔会议产生了哪些作用?

(2)指出B图和C图所反映的历史事件。上述事件发生的时间和标志性意义是什么?(3)第二次世界大战给我们留下了哪些教训?

【答案】(1)丘吉尔、罗斯福、斯大林。协调了盟国的行动,加快了战争的胜利进程。(2)B图是1945年5月8日德国签署无条件投降书,标志着欧洲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结束;C图是1945年 9月2日日本签署无条件投降书,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结束。(3)教训:①应当将法西斯势力消灭在萌芽状态;②防止绥靖政策;③给弱小国家以援助;④各国应联合反对法西斯等。

【解析】

【详解】

(1)仔细观察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图中三巨头分别是丘吉尔、罗斯福、斯大林。雅尔塔会议协调了盟国的行动,加快了战争的胜利进程。为了协调行动,尽快打败法西斯,1945年2月,美国、英国、苏联三国首脑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在苏联雅尔塔召开会议。会议决定打败德国后,要对德国实行军事占领,彻底消灭德国的法西斯主义。同时,还决定成立联合国。苏联承诺在德国投降后三个月内,参加对日本法西斯的作战。雅尔塔会议加速了二战的胜利进程,同时也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现的两极格局奠定了基础。

(2)仔细观察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B图是1945年5月8日德国签署无条件投降书,标志着欧洲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结束;C图是1945年 9月2日日本签署无条件投降书,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结束。

(3)本题是开放型题目,考查学生开放性思维的能力。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如应当将法西斯势力消灭在萌芽状态,防止绥靖政策,给弱小国家以援助,各国应联合反对法西斯等。

【点睛】

解决本题的关键是准确解读图片,联系二战的相关知识。

5.20世纪上半期发生了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造成了深重的灾难,至今还令爱好和平的人们悲痛和愤恨。根据所学知识,完成探究问题。

(历史不容忘却)

战争的硝烟已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逝,然而它所留下的记忆将永远存在。某同学整理的关于这两次战争的学习笔记如下:

笔记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复习提纲

历史背景:德、奥、意同盟国和英、美、俄协约国争夺势力范围和世界霸权的矛盾激化

起止时间:1914—1918年

导火线:

笔记二

①日本偷袭珍珠港

②诺曼底登陆

③德国进攻波兰、英法对德宣战

④斯大林格勒战役

⑤德国投降

(1)笔记一复习提纲中有一处错误,请找出并改正。请帮助李军同学补齐提纲内容。(2)笔记二描述的是哪次战争中的主要事件?哪一事件是这次战争的转折点?

(历史给人智慧)

如果学好了历史,我们就拥有更多解决现实问题的办法。

(3)当今世界格局下,人类社会的发展仍存在许多破坏和不利于团结的因素,为了国际关系的和谐,你认为世界各国应遵循怎样的原则面对未来?

【答案】(1)英、美、俄改成英、法、俄。萨拉热窝事件。

(2)第二次世界大战。斯大林格勒战役。

(3)和平共处;珍爱和平,反对战争;致力于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等。

【解析】

【详解】

(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三国同盟形成后,法俄都感受到威胁,为了对付共同的敌人,俄国首先倡导建立联盟,两国逐渐接近,并于1892年缔结了军事协定,法俄同盟形成,欧洲开始出现两大军事集团对峙的局面。20世纪初,英德矛盾激化,英国协调了与法俄的关系,在1904年和1907年分别与法国和俄国签订条约,英、法、俄三国协约建立。因此,协约国中没有美国,所以英、美、俄协约国改成英、法、俄协约国。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斐迪南大公夫妇在萨拉热窝遇刺死亡,这就是著名的萨拉热窝事件,它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1914年7月底,奥匈帝国借此向塞尔维亚宣战,一战爆发。

(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偷袭珍珠港事件”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二战规模进一步扩大;诺曼底登陆发生在1944年6月6日;德国进攻波兰、英法对德宣战发生在1939年9月1日;斯大林格勒战役发生在1942年7月—1943年2月;德国投降发生在1945年5月;所以笔记二描述的战役均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而斯大林格勒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纳粹德国为争夺苏联南部城市斯大林格勒而发动的战役,时间是1942年7月至1943年2月,斯大林格勒会战是法西斯德国遭遇的战略范围最严重的失败,此后,苏军开始向德军展开进攻,因此斯大林格勒战役成为二战的转折点。

(3)依据所学可知,当今世界,人类仍面临许多共同的问题,如战争问题、地区冲突、民族宗教矛盾、核武器扩散、人口问题、环境问题、毒品问题等。所以各国应该联合起来,相互尊重国家主权;相互尊重别国利益;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共同发展;珍爱和平,反

对战争;共同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致力于建立公平、合理的国际新秩序等。

6.史料实证

说说上述三幅图片之间有什么联系。

【答案】经济大危机使美国人民生活质量严重下降,引发社会危机;罗斯福上台后实行新政,采取一系列措施,其中兴办公共工程,推行“以工代赈”,为失业者提供了就业机会。

【解析】

【详解】

这三幅图片之间是因果关系。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经济危机,美国人民生活严重下降,出现了图片一中的现象。为治愈经济危机,稳定社会秩序,1933年罗斯福实行新政。图2表现的就是这一场景。罗斯福新政是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其中为了促进就业稳定社会秩序,提高内需,罗斯福采取兴办公共工程,推行“以工代赈”,为失业者提供就业机会。

7.观察下图:

(1)请在答题卡图中的方框内,写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亚洲策源地的名称。

(2)据图指出法西斯轴心国扩张的特征

【答案】(1)日本

(2)扩张遍布全球,范围广

【解析】

【详解】

(1)依据材料的图片信息,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36年,日本法西斯的代表军部上台,标志着日本法西斯政权建立,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亚洲策源地,所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亚洲策源地的名称是日本。

(2)依据材料的图片信息可知,为了转嫁经济危机,法西斯建立了轴心国集团,开始多外侵略扩张,并且扩张遍布全球,范围广。

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法英两国政府……一致深信……局势当前已经达到这样一种程度,即捷克斯洛伐克事实上已不能把主要是苏台德区德意志人居住的地区继续保留在本国的疆域内,不然便会使捷克斯洛伐克本身的利益以及欧洲和平的利益遭到威胁…

材料二:我不知道你们的国家是否会从慕尼黑做出的决定中得到好处,但肯定无疑的是,我们不会是最后一个受害者。在我们之后,其他人也将遭遇同样的命运。

——捷克外交部长请回答:

(1)推断英法向捷克斯洛伐克所提建议的内容。

(2)英法奉行的是什么政策?其危害是什么?

(3)结合相关史实说明捷克外交部长的观点得到历史的验证了吗?

【答案】(1)要求捷克把苏台德区割让给德国

(2)绥靖政策助长了法西斯侵略的野心,换来的和平是短暂的。(意思相近即可)(3)得到了验证,希特勒得寸进尺,很快占领捷克,并于1939年9月1日突袭波兰,挑

起第二次世界大战。

【解析】

【详解】

(1)根据材料一“捷克斯洛伐克事实上已不可能把主要是苏台德德意志人居住的地区继续保留在本国的疆域内”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法向捷克斯洛伐克所提建议的内容是要求捷克把苏台德区割让给德国。

(2)根据材料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法奉行的是绥靖政策。绥靖政策助长了法西斯侵略的野心,换来的和平是短暂的。

(3)根据“但肯定无疑的是,我们不会是最后一个受害者。在我们之后,其他人也将遭遇同样的命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捷克外交部长的观点得到了历史的验证,英法奉行的是绥靖政策,希特勒得寸进尺,很快占领捷克,并于1939年9月1日突袭波兰,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战。

9.农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英国就业人口比重变化表

材料二:1920年8月,在坦波夫省爆发的大规模农民起义,因领导人社会革命党人亚历山大?安东诺夫而得名,在苏联史书上叫做“安东诺夫叛乱”。他们提出的口号是“打倒粮食征收制”、“自由贸易万岁”。

——郑异凡《在农民暴动的压力下——苏联新经济政策的起因之一》材料三:1933年5月12日,国会通过了第一个《农业调整法》。随后,农业部在华莱士(农业部长)领导下开展了严厉的限产措施……农业部……先后促使国会通过了“农业信贷法”、“农业抵押法”、“农业贷款法”等,以加强对农业的信贷扶持和政策支持。更为重要的是,其所创立的农业常平仓制度、现代农业信贷系统、新的农业合作机制以及农业科研体系等,随后都成为美国现代农业制度的重要标志,成为美国现代农业持久繁荣的保证。

——王祖奇《亨利?华莱士与罗斯福新政农业改革》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英国就业人口比重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

(2)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俄“安东诺叛乱”与当时实行的哪一经济政策有

关?农民在起义中提出的口号后来是如何实现的?

(3)据材料三指出美国政府帮助农民度过经济大危机的主要措施。这些措施对美国农业发展产生的深远影响是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我国建设现代农业的建议。

【答案】(1)变化:工业人口增加,农业和服务业人口减少。

原因:工业革命的完成。

(2)原因: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损害了农民的利益)。

实现: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或用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允许商品买卖,实行自由贸易等)。

(3)措施:限制生产;加强信贷扶持和政策支持。

影响:成为美国现代农业持久繁荣的保证。

(4)建议:完善农业政策,加强农业制度建设;关注农民的利益和要求。

【解析】

【详解】

(1)依据材料“英国就业人口比重变化表”中1841年和1877年的数据变化可以直观的看出工业人口增加,农业和服务业人口减少。结合所学可知,1840年前后,英国大机器生产已经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方式,工业革命完成。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使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工业革命以后,资本主义最终战胜了封建主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

(2)结合所学可知,苏维埃政权在经济上实行高度集中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施余粮收集制,征集农民手中的粮食和其他农产品;对中小型企业实行国有化;取消自由贸易,由国家集中统一分配一切生活必需品和食品。战时共产主义是在险恶的战争环境和物资极度缺乏的特殊情况下,为了将全国有限的财力、物力集中起来,确保战胜国内外敌人的猖狂进攻,而被迫采取的带军事性的非常措施。这在当时基本上是正确的和必要的,对捍卫新生的无产阶级政权具有重大作用。但是,在把握政策的分寸和限度及实施手段和方法上存在不少弊病和错误。因此,在列宁的领导下苏俄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3)结合所学可知,面对经济危机的打击,罗斯福新政在农业方面,缩减农业产量,稳定农产品价格,政府以优惠贷款补偿农民的损失,以复兴农业。这些措施成为美国现代农业持久繁荣的保证。

(4)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发展现代农业是“三农”工作的首要任务。从历史的经验中总结,我们需要完善农业政策,加强农业制度建设,加快构建和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积极推进农业生产设施现代化、农业技术现代化、组织管理现代化实现可持续发展。

10.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今天,人民的任务是挽救这个国家及其制度,使它避免因外部因素而瓦解。 8年前,当这个共和国的生命似乎有命中注定的恐惧而停止时,我们已经证明这不是真的。我们处于恐惧中,但是,我们采取了行动。我们迅速、大胆、果断地采取了行动。

——罗斯福总统就职演说(1941年1月20日)

材料中“8年前的恐惧”指的是什么?为解决这一问题,罗斯福总统采取的中心措施是什么?

【答案】恐惧: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2分)

中心措施:加强对工业的调整(2分)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二中“8年前的恐惧”指的是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经济危机中,人民群众深受其害。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失业工人超过三千万人,就业工人的工资大幅度下降。广大劳动人民饥寒交迫,流离失所。严重的经济危机,引起了政治危机,资本主义各国社会矛盾尖锐,政局动荡。各国资产阶级纷纷寻找出路。为解决这一问题,罗斯福总统采取的中心措施是加强对工业的调整。

考点:人教版新课标九年级历史下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经济大危机。

第二次世界大战

九年级下历史 第二次世界大战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45分) 1.二战前夕法西斯国家十分嚣张的主要原因是() A.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崩溃 B.西方大国一味推行绥靖政策 C.轴心国的军事力量强大 D.国际联盟没有约束作用 2.慕尼黑阴谋的产生的最大危害是() A.使绥靖政策达到了顶峰 B.导致捷克斯洛伐克亡国 C.加速了二战的爆发 D.使德国把战争矛头指向苏联 3.二战全面爆发的标志是() A.日本发动对华全面侵略战争 B.德国突然袭击波兰 C.英法对德国宣战 D.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 4.法国迅速败亡的原因中,不包括() A.长期推行绥靖政策 B.开战后没有及时抓住有利战机 C.德军绕过坚固的马其诺防线 D.英法联军在敦刻尔克大溃退 5.法西斯德国未能击败英国的原因中,不包括() A.新首相丘吉尔采取了坚决抵抗的政策 B.德国空军经受不住巨大的损失 C.英吉利海峡使德国精锐陆军无能为力 D.苏德战争的爆发牵制了德军 6.标志着二战扩大到全世界规模的事件是() A.苏德战争的爆发 B.意大利参战 C.太平洋战争的爆发 D.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7.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的关键是() A.太平洋战争的爆发 B.反法西斯国家在实力上超过法西斯国家 C.美苏之间社会制度矛盾的消除 D.法西斯成为各国人民的共同敌人 8.雅尔塔会议的内容中,不包括() A.战后对德国进行军事占领 B.在德国西部开辟第二战场 C.苏联决定在击败德国后参加对日作战 D.决定在战后建立联合国 9.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点是() A.莫斯科战役 B.斯大林格勒战役 C.意大利投降 D.诺曼底登陆 10.苏德战争与太平洋战争的相似点是() ①法西斯国家都采取了突然袭击的战术②战争初期都经历了不利的局面③都导致了战争的规模扩大④战场的转折都发生在境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1.标志着法西斯集团开始瓦解的事件是() A.意大利投降,退出战争 B.阿拉曼战役中,意大利军队投降 C.英美军队在诺曼底登陆 D.德国宣布投降

【必考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四单元经济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一模试卷(带答案)(3)

一、选择题 1.1931年,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说:“我曾在报纸上看到一则建议,说要开辟- -条新路、一条宽阔的公路……这类想法是非常正确的……现在人们靠救济度日,无事可做,生活郁闷,是不是让他们继续处于这样的生活呢?当然不是。”下列举措与材料观点相符的是() A.兴建公共设施,实行“以工代赈”B.缩减农业产量,稳定农产品价格 C.颁布《全国工业复兴法》D.建立社会保障制度与救济机构 2.20世纪20年代,美国由于盛行一种思潮,引发了历时三年半经济大危机。这种思潮是A.国家干预B.自由放任C.垄断经济D.例行节俭 3.二战后期,1943年5月,北非战事结束。9月,轴心国集团开始解体的事件是 A.日本宣布投降B.意大利宣布投降 C.德国宣布投降D.第二战场开辟 4.“美国国内经济的不平衡与国际经济的不平衡一样严重,其根本原因在于工资增长落后于不断上升的生产率,从1920年到1929年,工人每小时的工资只上升了2%,而其生产率却猛增了55%。”该材料显示了1929年经济大危机的() A.爆发原因B.突出特征C.严重后果D.重大影响 5.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全世界正义的力量团结在一起,在最黑暗的岁月里守望相助、共同战斗,最终挫败了法西斯势力,以上评述的是二战 A.全面爆发的背景B.艰辛的抗争历程 C.胜利的主要原因D.深远的历史影响 6.“1929年10月24日,纽约股市突然打了个喷嚏,这个喷嚏迅速蔓延全球,所有资本主义国家都感冒了。”美国医治“感冒”的有效药方是() A.国家干预经济 B.建立法西斯专政 C.兴建公共工程 D.实行计划经济 7.下表中历史史实和历史解释对应错误的是() A.A B.B C.C D.D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教案

第15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德国进攻苏联、日本偷袭珍珠港、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诺曼底登陆战和雅尔塔会议 教学难点: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与雅尔塔会议的影响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2019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80周年。回首这场战争,警示战争给人类带来的伤痛和摧残! 1939年9月1日4时40分,希特勒下令以“闪电战”的方式 ,执行进攻波兰的“白色方案”。德军以其6个装甲师、4个轻装甲师和4个摩托化师为主要突击力量,在一马平川的波兰西部势如破竹般撕破了波军6个集团军约80万人组成的防线。德军闪电式的进攻使波军完全陷入了被动挨打的境地,这是波兰人,也是全世界第一次领教“闪电战”的滋味。不到一个月,波兰灭亡。9月3日,波兰的盟国英、法被迫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想一想: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21年后,为什么德国再一次挑起世界大战?这一场战争的结果如何?它给世界带来怎样的影响?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二战的爆发及主要战场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和图文信息,从时间和空间上认识二战的爆发及主要战场的出现。 图一 图二 设问:图一是发生于何时的什么事件?该事件有何影响?图二反映了什么事件?该事件有何意义? 提示:图一是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美国海军基地珍珠港;使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图二是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粉碎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归纳总结:二战爆发与主要战场 (1)局部战场:1937年七七事变后,中国开始全民族抗战,中国战场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2)全面爆发:1939年9月1日凌晨,德国以“闪电战”方式突袭波兰。波兰的盟国英、法被迫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3)主要战场:随着战争的推进,出现了欧洲西线、北非、欧洲东线及太平洋等主要战场。 2.在学习上述图文材料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了解欧洲西线战场、欧洲东线战场和太平洋战场的战况。 目标导学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及战争形势的转折 1.结合二战爆发后主要战场的战况,理解反法西斯联盟建立的历史意义。 设问:此漫画反映了什么历史信息?中、美、苏、英等国是如何走向联合的? 提示:反映了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1942年1月,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的代表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它的发表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正式形成。 归纳总结:《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正式形成。各国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相互支援,协同作战,逐渐扭转了战争的形势。 2.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和材料,理解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和诺曼底登陆的历史作用。 材料展示:毛泽东说:“像希特勒这样的法西斯国家的政治生命和军事生命,从它出生那一天起,就是建立在进攻上面的,进攻一完结,它的生命也就完结了。” (1)毛泽东这番话是对苏德战场哪次战役的评价?运用史实佐证毛泽东对该战役的评价。 提示: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因为斯大林格勒战役后,德军元气大伤,被迫由战略进攻转入战略防御。 (2)教师在上述材料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讨论总结斯大林格勒战役的历史意义。 提示: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此后,苏军连续进攻,扭转了苏德战场的形势。 (3)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诺曼底登陆”图片信息,讲述诺曼底登陆的概况。 【图解战役】 目标导学三:雅尔塔会议及战争结束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和史料,认识雅尔塔会议和波茨坦会议的内容与影响。 设问:图片再现了哪一历史事件?图片中前排左起的三位人物是谁?说说该事件的积极影响。 提示:雅尔塔会议;图片中前排左起的三位人物分别是丘吉尔、罗斯福、斯大林;进一步协调了盟国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行动,加速了战胜德、日法西斯国家的步伐。 归纳总结:教师指导学生采用分组形式自主学习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的相关内容,小组代表展示成果。 2.阅读教材和史料,了解德、日法西斯投降的史实,评价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设问:日本法西斯是何时投降的?为了加速日本投降,美、苏是如何对日本作战的?日本投降有何历史意义?

一战和二战的练习题(对比)

一战和二战的练习题 1、材料:使德国陷入受奴役地位达一代之久,降低数百万生灵之生活水平 以及剥夺其整个国家,整个民族之幸福,是一项令人深恶痛绝的政策——即使这种政策事实上可行,即使借此能养肥我们自己….如果法国和意大利准备利用它们暂时的战胜国权利去毁掉已经战败投降的德国和奥匈帝国并以此来结束这场欧洲内战的话,它们自身同样会走向毁灭,因为战胜国和战败国被背后的精神和经济纽带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密不可分……通过把赔款支付额定在德国的支付能力之内,我们可以恢复德国的希望和进取心,可以避免合约条款不可能完成而导致的永久性摩擦以及不正常的压力……. ——据(英)凯恩斯《合约的经济后果》(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在德国赔款问题上凯恩斯的主张与凡尔赛和约规定的不同之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凯恩斯提出主张的主要原因。 2、下列材料摘自丘吉尔《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第一卷》阅读材料回答问 题。 材料一:丘吉尔在本卷中探求了二战的起源,他为本卷定下的主题是:“英语民族如何由于他们的不明智、麻痹大意和好心肠而听任恶人重新武装。” 材料二:西班牙内战期间,丘吉尔说:“即使德国继续支持叛军一方,苏联以金钱供给政府一方,我们仍然要采取中立态度。”“我确信,严格遵守中立…..是目前唯一正确和安全的办法” (1)材料中的“中立”是不是英国的“好心肠”?他对英国来说是不是“安全的”办法?分别说明理由。 (2)丘吉尔的回忆录是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史料,使用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3、材料一:经历腥风血雨,第一次世界大战终于落下帷幕,然而即将来临的世界时什么样子,甲同学说:战争已经永久结束了,真正持久的和平已经来临,你们看各国不正在为争取和平而努力吗? 材料二:下面是巴黎和会上四个国家的代表所说的话(虚拟): “我有的是钱,你们都得听我的。” “节前给我可以,想当老大你还嫩了点!” “应该把那条腿也打断,叫他永远也爬不起来!” “等老子伤好了再跟你们算账!” 材料三:华盛顿会议为太平洋两岸两个大国的下一场战争埋下了第一批火种。——列宁 (1)如果你站在甲同学的立场上请用史实说明。 (2)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一战前后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存在哪些矛盾? (3)材料三列宁所作的判断是否正确?为什么? 4、经历两次世界大战的浩劫,人们对如何避免战争、维护世界和平有了更深刻的思考和认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撇开经济进步而单纯依靠军事力量换来的和平是短暂的,并且也是徒劳的。——保罗.肯尼迪《联合国的过去和未来》 结合一战后和二战后西欧的相关史实,写一篇历史短文,谈谈你对材料所述主张的认识。 要求:注意明确,观点合理;史实准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合乎逻辑。

九下历史第1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知识点和练习

九下历史第1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知识点和练习 《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及主要战场 二战全面爆发标志: 1939年9月1日,德国突袭波兰,英、法被迫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二战的主要战场: 东方主战场:七七事变后,中国全民族抗战,中国战场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欧洲西线战场:1940年德国进攻北欧国家。5月,进攻法国,意大利趁火打劫。 欧洲东线战场:1941年6月,德国向苏联进攻。10月苏联赢得了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 太平洋战场: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美国海军基地珍珠港,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 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及战争的转折 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 1942年1月,美、英、苏、中等26国代表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签字国保证使用自己的全部军事和经济资源,对德意日及其仆从国作战,相互合作,决不单独同敌人停战议和。

《联合国家宣言》发表的意义: 《联合国家宣言》发表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正式形成。 二战的转折: 1942年7月至1943年2月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中苏联胜利,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1943年9月,墨索里尼政府垮台,意大利无条件投降。1944年6月,美英盟军登陆法国诺曼底,开辟欧洲第二战场。雅尔塔会议及战争结束 雅尔塔会议: 时间地点:1945年2月,在雅尔塔召开会议。 参加国及代表:美、英、苏三国首脑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 会议主要内容:会议决定彻底消灭德国法西斯主义,战后德国由美、英、苏等国实行分区占领;决定战后成立联合国;苏联承诺在欧洲战事结束后3个月参加对日作战。 波斯坦会晤: 时间:1945年7月 会晤国:美、英、苏 主要内容:重申了雅尔塔会议关于处理德国的精神,并以中、美、英三国的名义发表了敦促日本投降的《波斯坦公告》,重申了《开罗宣言》的条件必须实施。

第二次世界大战专题测试卷

选修三专题三第二次世界大战专题测试卷 1.两次世界大战发生的共同原因不包括() A.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B.军事侵略集团的形成及其扩张 C.世界性经济危机的影响D.列强重新瓜分殖民地的需要 2.1942 年初《联合国家宣言》发表的最重要意义是() A.决定建立维护世界和平的联合国B.正式结成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C. 标志着反法西斯战争转入进攻D.确立了美国控制世界的地位 3.1938 年9 月的慕尼黑协定的内容是() A.重新划定德国东部和西部的边界B.同意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 C.将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区割让给德国D.承认德国和奥匈帝国合并 4. 对《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影响分析不正确的是() A.助长了希特勒的侵略气焰B.为苏联赢得了备战的时间 C.分裂了反法西斯统一战线D.意味着绥靖政策的破产 5.德国进攻波兰之前,英国政治家反复强调:“波兰作为一个殉难者比作为一个主权国家更有利于英国。”英国考虑的是() A.波兰的存亡对英国的利益无关紧要 B.波兰保持独立会打破欧洲大陆均势 C.帮助波兰会大量消耗英国国力D.波兰灭亡后有利于德国进攻苏联 6.太平洋战争爆发的最主要原因是() A.日本推行“大东亚共荣圈”计划B.美英等国对日本实行贸易禁运 C.为配合德国进攻苏联D.美日在亚太地区的矛盾激化 7.斯大林格勒战役胜利的最重要的意义在于() A.改变了苏德战场的形势 B.巩固并发展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C.促使法西斯集团内部瓦解D.推动了整个战争形势的转折 8.雅尔塔会议的基本精神是() A.彻底击败德国 B.彻底击败法西斯轴心国 C.彻底消灭德国军国主义和法西斯主义D.建立联合国 9.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根本保证是() A.美国对日投掷原子弹与苏联对日宣战B.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C.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胜利D.侵略战争的非正义性 10.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A.1929 年的经济大危机的影响B.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C.英法的绥靖政策和苏联的“中立自保” D.德、意、日法西斯的侵略扩张 11.苏德战争与太平洋战争爆发的相同点是() A.都是绥靖政策的必然结果B.都有利于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 C.直接决定法西斯轴心国的失败命运D.都是法西斯军队实施的突然袭击 12.“二战”期间,中国曾两次与英美共同发表重要宣言或公告,这主要说明() A.英美对日本侵华态度发生了根本变化B.中国取得与英美同等的国际地位 C.中英美三国在对日作战中需要相互支援 D. 英美致力于帮助中国打败日本 13.两次世界大战对欧洲的影响中,相似点有:() ①出现了社会主义国家②形成了欧洲主宰世界的格局③战后分割了德国的领土④在美国资本扶植下恢复经济 A.①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 14.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召开的国际会议中,对世界格局影响最大的是() A.开罗会议B.德黑兰会议C.雅尔塔会议D.波茨坦会议15.下列“二战”期间的战役中,与斯大林格勒战役作用一致的有:() ①中途岛海战②阿拉曼战役③不列颠之战④淞沪会战 A.①③B.①②C.③④D.②④ 16. 中国战场进行百团大战时,欧洲战场正在进行() A.不列颠之战B.莫斯科保卫战C.诺曼底登陆战D.斯大林格勒保卫战17.下列属于美英盟军共同的军事行动有:() ①敦刻尔克撤退②阿拉曼战役③西西里岛登陆④易北河会师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③④D.③ 18.明确规定台湾必须归还中国的国际会议是() A.华盛顿会议B.开罗会议C.德黑兰会议D.雅尔塔会议19.法西斯轴心国集团开始瓦解的标志是() A.北非战事的结束B.盟军西西里登陆 C.墨索里尼政权被推翻意大利投降D.盟军解放意大利 20.1940 年,美国等国对日本实行贸易禁运,禁止向日本出口钢铁、石油等战略物资,主要原因是() A. 日本在东南亚的扩张严重损害了英美在这一地区的既得利益 B.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打击美国的企图日益明显 C.日本占据了原美英在东南亚的市场 D.美英等国彻底放弃了绥靖政策 21.下列关于《大西洋宪章》的评述,正确的是() A.苏德战争爆发后,由罗斯福和丘吉尔共同发表B.中心内容是援助苏联问题 C.说明美国已彻底放弃“中立政策”而与英国正式结盟D.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22.1944 年6 月,美英盟军在法国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这实践了()A.德黑兰会议决议B.开罗会议决议C.波茨坦会议决议D.雅尔塔会议决议

【压轴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四单元经济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试卷(含答案)

一、选择题 1.1975年生产计机软件的微软公司仅是一家小型企业。比尔?盖茨为其创始人之一,到1999年,在短短的24年间,公司销售收入增长了90.5万倍,公司市值达5000亿美元左右。该史实应纳入的学习主题是() A.战争与革命的时代B.社会保制度的建立 C.经济全球化的开启D.信息时代经济的迅速发展 2.下列图片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进程中的重大战役,按其发生的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B.③①②④C.④②①③D.②④①③ 3.20世纪30年代,大量的犹太人被迫抛弃财产,逃往世界其他国家,中国也接受和保护了不少犹太人。当时犹太人主要受害于 A.第一次世界大战B.日本法西斯 C.意大利法西斯D.德国法西斯 4.20世纪30年代关国充当了欧洲绥靖政策的积极伙伴。一件事情的发生,促成了类国长期以来的孤立主义外交和对日绥靖政策的终结。这件事情是 A.九一八事变爆发B.德国闪击波兰 C.日本偷袭珍珠港D.《联合国家宣言》签署 5.“1929年10月24日,纽约股市突然打了个喷嚏,这个喷嚏迅速蔓延全球,所有资本主义国家都感冒了。”美国医治“感冒”的有效药方是() A.国家干预经济 B.建立法西斯专政 C.兴建公共工程 D.实行计划经济 6.11月27日,德军突击部队推进到离莫斯科只有24公里的地方,指挥官从望远镜里已经能看到克里姆林宫顶端的红星。然而,苏军英勇抗击,迫使德军再也无法前进一步了。相关战役 A.标志着苏德战争的爆发B.打破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C.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D.迫使德国签署投降书 7.下表中历史史实和历史解释对应错误的是() 选项历史史实历史解释

【必考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四单元经济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一模试卷附答案(3)

一、选择题 1.有人评价赫鲁晓夫“是徘徊在新旧时代十字路口的一名代表人物,他的一只脚跨进了新时代,而另一只脚又由于历史的原因,仍然深陷在旧时代的泥淖之中而不能自拔。”这里“跨进了新时代”的主要含义是() A.政治改革初见成效 B.改革使苏联由一党制变为多党制 C.导致苏联的解体 D.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 2.历史概念图是一种空间网络结构图,可以把隐性知识显性化,也可以把碎片知识系统化。“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概念支架图如下,图中括号处应该是 A.开辟欧洲第二战场 B.发表《开罗宣言》 C.发表《波茨坦公告》 D.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3.1940年7—10月,德国对英国发动了猛烈的空袭和潜艇战,虽然实力悬殊,但英国军民始终坚持战斗,极大地消耗了德军兵力,不列颠空战的胜利为日后盟军反攻欧洲大陆奠定了基础。当时领导英国军民抵抗的英国首相是 A.张伯伦B.丘吉尔C.艾登D.达拉第 4.张老师上课时在屏幕上展现了下方所示地图,她这节课讲的内容最可能是

A.德国的统一历程B.一战爆发前的德国 C.二战全面爆发前的德国D.二战后被分裂的德国 5.1932年,某政要指出:“世界近两年正在倒退,各国……采取危及世界和平的猜疑、恐惧和威胁的态度。”出现这一形势的主要原因是 A.同盟国和协约国军事对峙B.严重的经济危机波及世界 C.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D.慕尼黑会议割让苏台德 6.世界反法西斯的胜利,给人类留下了哪些历史启迪?() ①只有加强国际合作,才能求得共同发展 ②意识形态不同的国家始终难以合作 ③所有国家都应互不侵犯,和平共处 ④和平来之不易,世界大战悲剧不能重演 A.②④B.①③④ C.①②D.①②③④ 7.1929年10月,一场以股票市场大崩溃为先导的经济危机爆发,迅速冲垮了美国的金融机构,随即席卷整个经济部门,导致金融危机、工业危机和农业危机交织在一起,使全国经济陷入混乱和窒息的境地。对此,罗斯福总统 A.建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B.全面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C.建立起个人独裁的法西斯专政 D.推进国民经济军事化的政策 8.爆发范围广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突出特点,出现了亚洲、欧洲西线、北非、欧洲东线及太平洋等主要战场。欧洲第二战场开辟的标志是() A.德军突袭苏联

一战到二战练习题

一战到二战练习题 2010年上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总分50分开卷考试与政治学科共用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 1.19世纪末20世纪初,围绕巴尔干问题的争端,在欧洲形成了两个军事集团,正是这两个军事集团之间的争斗酿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世界大战。“这两个军事集团”是指( ) A.三国同盟、三国协约 B.华约、北约组织 C.资本主义阵营、社会主义阵营 D.正义集团、非正义集团 2.1914年7月,德国皇帝威廉二世兴奋地高呼:“现在是千载难逢的机会!” 随即准备参加战争,向塞尔维亚宣战。这个“机会”是指( ) A.三国同盟成立 B.三国协约形成 C.萨拉热窝事件 D.凡尔登战役 3.右图是19世纪后半期欧洲的一位科学家,某人创作了右边的这幅漫画,他是近代生物科学的奠基者,这位科学家是( ) A.达尔文 B.达·芬奇 C.赫胥黎 D.伏尔泰 4.法国大革命期间,国王路易十六被囚禁,在狱中阅读了启蒙思想家的著作,感叹道:“原来是伏尔泰和卢梭毁了法国!”路易十六的话实质上揭示了启蒙思想的重大意义,即( ) A.传播了自然科学知识 B.促进了工人运动发展 C.阻碍了法国社会发 D.打击了欧洲封建制度 5、下列关于美国罗斯福“新政”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目的是加强国家对经济的调整 B.中心措施是国家对工业的调整 C.加强公共设施建设目的是为了提倡消费 D.新政促进了美国经济发展,但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危机 6.1918年列宁曾说:“我们原打算直接用无产阶级法令,在一个小农国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证明我们犯了错误。”为改正这一“错误”,苏联开始实行(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农业集体化政策

第二次世界大战简介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损失最惨重的一次战争,是一场空前的浩劫。 在这场决定人类命运的生死大搏斗中,先后有六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参战,波及二十亿人口(占当时世界人口的百分之八十),战火燃及欧、亚、非、大洋洲和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北冰洋。 作战区域面积为两千两百万平方公里,交战双方动员兵力达一点一亿人,因战争死亡的军人和平民超过五千五百万,直接军费开支总计约一点三万亿美元,占交战国国民总收入的百分之六十至百分之七十,参战国物资总损失价值达四万亿美元。 战争把世界分为两大阵线:参加反法西斯同盟国家方面的有中、苏、美、英、法等五十国,参加法西斯国家集团的有德、意、日等七国。在亚洲,中国战场担负着反对日本侵略者的主要任务。在欧洲,苏德战场为主要战场。 中国是抗击日本侵略的主战场。据不完全统计,在日本侵略军的屠刀下,中国死伤人数达三千五百万,占二次大战参战国死亡总人数的百分之四十二。其中,死亡人数达两千一百万,仅南京大屠杀就死亡三十万人以上。按一九三七年的比价计算,日本侵略者给中国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一千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五千亿美元。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和重要的历史贡献。 苏联是抗击德国法西斯的主战场,二战参战国蒙受的全部损失中有百分之四十一是苏联的损失。据俄罗斯公布的材料,苏联在一九四一年到一九四五年卫国战争期间,因战争死亡两千七百万人,其中苏联红军牺牲八百六十六点八四万人;物质损失按照一九四一年的价格计算达六千七百九十亿卢布。 美国和英国是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核心成员,它们也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付出了重大代价。据战史材料,美国共有四十多万人在二战中丧生,英国有二十七万军人在战争中死亡。

【历史】经济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材料练习题(含答案)

【历史】经济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材料练习题(含答案) 一、第四单元经济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材料辨析论述题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日本海军偷袭珍珠港后,德、意、目法西斯签订联合作战协定,声称三国“有毫不动摇的决心”在这场战争“胜利结束前决不放下武器",并“紧密合作”建立法西斯的“新秩序”面对法西斯国家的联合行动,加强盟国内的团结就显得非常重要,这张美国的海报就是为此而印制的。图上文字为“团结,我们就能强大”“团结,我们就能获胜。”画面上有密密层层裹着美、英、中、苏等国国旗的巨炮向天空轰击,驱散了空中浓重的阴霾,象征着盟国的团结具有巨大的力量,打开法西斯乌云,恢复世界光明… ——摘编自陈仲丹《墙头政治》注:“墙头政治”是指在公共场所张贴的有政治意又的文告或宣传画。 (1)请写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2)阅读以上材料,困绕其主题提炼出一个观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答案】(1)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2)【示例一】 观点:反法西斯联盟是取得二战胜利的根本保证 论述:德、意、日法西斯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战,疯狂侵略扩张,激起世界各国人民的愤怒。1942年,40多个国家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釆取统筹安排,协同作战。1944年6月,美、英盟军成功登陆法国诺曼底,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德国陷入东西东西两个战场的夹击之中,加速了德国法西斯的灭亡。1945年8月,美国在日本投下两枚原子弹,苏联出兵中国东北和朝鲜,中国发动全面大反攻,促使日本法西斯宣布无条件投降。综上所述,世界反法西斯国家协同作战,相互支援,是取得二战胜利的根本原因和保证。 【示例二】 观点:世界各国共同努力才能解决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共同问题 论述: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德、意、日法西斯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战,疯狂侵略扩张威胁人类的生存与发展。1942年,40多个国家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保证相互支援,采取统筹安排,协同作战,打败了邪恶的法西斯,维护了世界的和平与安全。当今世界,国际恐怖主义猖獗、全球气侯变暖、毒品泛滥、核武器扩散等问题成胁着世界人民的生存和安全,美、英、法、俄、中等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意识形态的国家联合起来,协同配合,共同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发展。综上所述,在面临成胁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共

【压轴卷】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四单元经济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模拟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1945年2月,斯大林、罗斯福和丘吉尔在雅尔塔举行战时第二次最高级会议。该会议A.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正式形成 B.发表《开罗宣言》,规定被日本侵占的中国领土必须归还中国 C.实际划分了战后世界的势力范围,推动了战后两极格局的形成 D.发表《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立即无条件投降 2.1940年7—10月,德国对英国发动了猛烈的空袭和潜艇战,虽然实力悬殊,但英国军民始终坚持战斗,极大地消耗了德军兵力,不列颠空战的胜利为日后盟军反攻欧洲大陆奠定了基础。当时领导英国军民抵抗的英国首相是 A.张伯伦B.丘吉尔C.艾登D.达拉第 3.“美国国内经济的不平衡与国际经济的不平衡一样严重,其根本原因在于工资增长落后于不断上升的生产率,从1920年到1929年,工人每小时的工资只上升了2%,而其生产率却猛增了55%。”该材料显示了1929年经济大危机的() A.爆发原因B.突出特征C.严重后果D.重大影响 4.下图所示内容为某次战争前的情报。情报中的“此举”是为了 A.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B.摧毁美军太平洋舰队 C.开辟欧洲第二战场D.彻底消灭法西斯主义 5.1933年5月面对因经济危机而陷入极端贫困的民众。美国联邦救济署把单纯救济的方案进行修改,这一做法极大地恢复了失业者的自尊心和自立精神,受到广泛赞誉。美国政府的做法是 A.逐渐恢复银行信用B.规定雇员的谈判权 C.建立社会保障制度D.推行“以工代赈” 6.今天恐怖活动已对人类社会构成了严重的威胁,20世纪30年代笼罩着世界的恐怖力量是 A.反革命势力B.殖民势力C.垄断组织势力D.法西斯势力 7.11月27日,德军突击部队推进到离莫斯科只有24公里的地方,指挥官从望远镜里已经能看到克里姆林宫顶端的红星。然而,苏军英勇抗击,迫使德军再也无法前进一步了。相关战役 A.标志着苏德战争的爆发B.打破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C.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D.迫使德国签署投降书 8.某班同学围绕“20世纪三四十年代威胁世界和平与安全的主要因素”进行讨论,提出

2020最新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教案

第1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 1教学分析【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重要战役;了解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形成的过程;理解世界反法西斯联盟产生的影响;了解雅尔塔会议的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归纳概括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和平来之不易;认识到世界人民团结合作的重要性;树立为人类和平和进步事业作贡献的人生理想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战役、雅尔塔会议;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和影响 教学难点:雅尔塔会议的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939年9月1日4时40分,希特勒下令以“闪电战”的方式,执行进攻波兰的“白色方案”。德军以其6个装甲师、4个轻装甲师和4个摩托化师为主要突击力量,在一马平川的波兰西部势如破竹般撕破了波军6个集团军约80万人组成的防线。德军闪电式的进攻使波军完全陷入了被动挨打的境地,这是波兰人,也是全世界第一次领教“闪电战”的滋味。不到一个月,波兰灭亡。9月3日,波兰的盟国英、法被迫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想一想: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21年后,为什么德国再一次挑起世界大战?这一场战争的结果如何?它给世界带来怎样的影响?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二战的全面爆发及主要战场 1.阅读教材和材料并结合上一课《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前法西斯德国的侵略扩张示意图》,引导学生分析德国突袭波兰的原因,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爆发) 材料展示:到1939年时,我们当然有力量摧毁波兰一国。但无论在1938年还是在1939年,实际上我们从来无力抗拒这些国家的联合攻击。我们在1939年之所以没有溃败,那只是因为,当我们进攻波兰时,在西部与23师德军对峙的将近110个师的英、法军队完全没有动作。

二战试题

选修3第三单元测试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特别提示:请把答案写在答题卷里) 1.引发20世纪二三十年代经济危机的主要原因有 ①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依然没有解决②劳动人民的日益贫困,限制了购买力 ③资本家受利益驱使,盲目扩大生产④分期付款和银行信贷,刺激了市场的虚假繁荣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2.罗斯福新政采取的中心措施和要解决的核心矛盾分别是 A.货币措施,劳资矛盾 B.工业措施,供需矛盾 C.农业措施,供需矛盾 D.福利措施,劳资矛盾 3.当时罗斯福实行新政的时候在美国政坛引起了一场激烈地争论,很多资产阶级当权派反对新政,你认为他们反对的理由最有可能是 A.国家不应该用行政手段干预经济 B.整顿金融体系,结果引起了美元贬值 C.新政采取了诸多有利于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的措施 D.新政威胁到了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 4.右图的蓝鹰是罗斯福新政的经典标志,它附带的座右铭是:“NRA一一WE DO OUR PART(意思是:我们尽自己的本分。”胡佛说“这简直是法西斯!”你认为这个这个标志的内涵是指 A.国家出台的财政金融政策 B.工业复兴法中有关工商业公平经营的实施法则 C.政府有关农业生产方面的规定 D.“以工代赈”的社会福利政策 5.日本法西斯专政区别于德国法西斯专政的是 ①法西斯分子通过政变取得权力②建立起法西斯政党的一党专政 ③军部在政权中占有统治地位④公开扩军备战,准备侵略战争 A. ①③ B.③④ C. ①③④ D.①②③ 6.欧洲策源地形成的标志是 A.纳粹党成为第一大党 B.希特勒成为德国国家元首 C.国会纵火案 D.希特勒当选为国家总理 7.下列国家法西斯专政建立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德国②意大利③日本④西班牙 A. ①②③④ B. ②①③④ C. ④②③① D. ②③①④ 8.1935年召开的共产国际七大对中国产生的最深远影响是 A.为中国共产党的建设提出了诸多建议 B.有利于中共领导的长征的最后胜利 C.推动了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D. 号召中共要继续反蒋,配合了中国的抗日 9.下列最早走上反法西斯道路的国家是 A.中国 B.朝鲜 C.埃塞俄比亚 D.西班牙 10.西班牙内战被看作“二战前的彩排”,因为它最能反映二战前各大国的矛盾和斗争。下列有关国际势力对其态度表述正确的有 ①德意法西斯实行武装干涉②英法美推行绥靖政策 ③反法西斯同盟国的大力援助④“国际纵队”直接参与正义方作战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1.德、意、日三国轴心同盟形成的标志是 A.“柏林—罗马轴心”的形成 B.德日签署《反共产国际》 C.意大利加入《反共产国际》 D.日本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12.20世纪30年代的历史阶段特征明显,下列对这一时期的历史发展特征描述正确的是 ①法西斯侵略与反法西斯侵略成为这一时期历史发展的主流②绥靖政策达到顶峰,并自食其果③中国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④法西斯同盟和世界法西斯同盟相继形成 A. ①②③ B. 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3.绥靖政策是盛行20世纪30年代的一种重要政策,下列内容不能体现其实质的是

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World War II,简称二战)。1939年9月1日—1945年9月2日,以德国、意大利、日本法西斯轴心国( 及芬兰、匈牙利、罗马尼亚等国)为一方,以反法西斯同盟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为另一方进行的第二次全球规模的战争。从欧洲到亚洲,从大西洋到太平洋,先后有61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作战区域面积2200万平方千米。据不完全统计,战争中军民共伤亡9000余万人,4万多亿美元付诸流水。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后以美国、苏联、中国、英国等反法西斯国家和世界人民战胜法西斯侵略者赢得世界和平与进步而告终。 国家领袖 轴心国 国家人物职务政党 德国阿道夫·希特勒德意志第三帝国元首兼任德国 总理 德国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纳粹 党) 意大利贝尼托·墨索里 尼 意大利王国首相意大利国家法西斯党 日本裕仁日本天皇大本营·日本皇室 同盟国 国家人物职务政党 美国富兰克林·罗斯福美国总统民主党 英国温斯顿·丘吉尔英国首相保守党 中国蒋中正(蒋介石)中华民国国民政府主席中国国民党 苏联约瑟夫·斯大林苏联部长会议主席苏联共产党 根本原因 一、是由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加剧引起的。经济上,一战后德国不甘心《凡尔赛条约》对其的严惩和限制,(军队中没有100名以上的年轻人,没有总参谋长,没有重炮或军用飞机,没有超过9840吨级的舰只,这些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凡尔赛条约给德国的规定,其目的是在德国将世界卷入灾难而遭到惩罚后,永远不能再对任何国家产生武装威胁;随着失败带来的经济危机,以及马克的下跌,大范围的失业,德国也不能对任何国家产生经济或贸易上的威胁。但 在1932年的选举中,德国国社党赢得37%选票,阿道夫·希特勒被任命为总理。实际上在1924年出版的《我的奋斗》一书中他毫不隐晦自己的计划,就已很清楚地阐明了奋

【必考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四单元经济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模拟试卷及答案(2)

一、选择题 1.有人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是“战时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胜利。下列行动最能体现这个观点的是 A.慕尼黑会议 B.雅尔塔国际会议的召开 C.诺曼底登陆 D.《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 2.20世纪20年代,美国由于盛行一种思潮,引发了历时三年半经济大危机。这种思潮是A.国家干预B.自由放任C.垄断经济D.例行节俭 3.1940年7—10月,德国对英国发动了猛烈的空袭和潜艇战,虽然实力悬殊,但英国军民始终坚持战斗,极大地消耗了德军兵力,不列颠空战的胜利为日后盟军反攻欧洲大陆奠定了基础。当时领导英国军民抵抗的英国首相是 A.张伯伦B.丘吉尔C.艾登D.达拉第 4.“美国国内经济的不平衡与国际经济的不平衡一样严重,其根本原因在于工资增长落后于不断上升的生产率,从1920年到1929年,工人每小时的工资只上升了2%,而其生产率却猛增了55%。”该材料显示了1929年经济大危机的() A.爆发原因B.突出特征C.严重后果D.重大影响 5.如图所示的战役 A.标志二战达到最大规模B.成为二战的转折点 C.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D.宣告二战欧洲战事结束 6.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参战国增多”“达到最大规模”这些关键词直接有关的事件是A.凡尔登战役B.日本偷袭珍珠港C.斯大林格勒保卫战D.诺曼底登陆 7.今天恐怖活动已对人类社会构成了严重的威胁,20世纪30年代笼罩着世界的恐怖力量是 A.反革命势力B.殖民势力C.垄断组织势力D.法西斯势力 8.某班同学围绕“20世纪三四十年代威胁世界和平与安全的主要因素”进行讨论,提出了下列看法,你认为最主要的是 A.英、法操纵国联,美国拒绝参加 B.德、意、日法西斯国家结盟,四处侵略 C.美国爆发经济危机,波及世界 D.苏联实施第一个、第二个五年计划

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新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周建平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世界经济和政治发展的新的不平衡,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确实产 生了一些新特点。战后资本主义经济暂时的繁荣和不断深化的危机表明:并不是如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和工人运动中的机会主义分子所谓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经济危机理论“过时了”,而 是资产阶级的“反危机”理论和政策、措施破产了。 一、战后经济危机的新特点 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新现象、新特点是很多的,主要有以下儿方面: 第一,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生危机的次数参差不等,世界性危机的周期性也不象战 前那样明显,但从七十年代起周期性有加强的趋势。 自从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以来,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除了个别例外情况, 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生危机的次数是一致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资本主义各国经济条件相差很大,发展很不平衡,于是出现了各国危机次数参差不等的新情况。根据一般看法,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已发生五次世界性经济危机:第一次是1948一1952年,第二次是1957一1958年,第三次是1964一1969年,第四次是1973一1975年,第五次就是1979年开 始的、现在还在继续的危机。此外,美国、日本和英国还发生过两次个别危机。美国另两次是1953一1954年危机和1960一1961年危机,日本另两次是1954年和1962年的危机,英国 的另两次危机是1961一1962年的危机和1971一1972年的危机,就是说它们在战后已发生过 七次经济危机。西德和意大利战后各发生过六次经济危机,其中有五次分别发生于世界性经济危机期间。法国战后发生的经济危机次数与世界性经济危机基本一致。即便是世界性经济危机其周期性表现得也不象战前那样明显。例如,战后第一次发生在1948一1952年的经济 危机,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对各国的影响不同,战时美国不仅没有遭到破坏,反而在战争中成了暴发户,经济实力大大膨胀起来;日本、西欧各国则受到战争的严重破坏。因此,当美国在1948一1949年发生战后第一次经济危机时,日本和西欧各国还没有从第二次世界大战 的破坏中恢复过来,不具备发生周期性危机的条件,这些国家的危机推迟到1951一1952年 才发生。又如发生于1964一1969年的经济危机,各国爆发的时间相差达五年。法国早在1964年5月开始,日本在1965年1月,英国和西德同在1966年4月,美国迟至1969年10 月才爆发 。但是,发生于1973一1975年的第四次世界性经济危机,各国发生危机时间又比较接近,再度呈现了比较明显的周期性。西德在1973年8月爆发,法国在1974年2月爆发,日、英在1974年3月爆发,美国在1974年9月爆发。 第二,战后危机深度和广度都不如战前严重,但七十年代后皇现出深化的趋势。 从生产下降幅度来看,战后较战前为小。以美国为例,战前的 .1920年危机,工业生产 下降22.了%,1929年危机下降46.1%,1937年危机下降21.了%。战后的危机工业生产下降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练习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习题 1.参加慕尼黑会议的英国首相是 A.达拉第 B.张伯伦 C.希特勒 D.墨索里尼 2.慕尼黑阴谋的直接受害国是 A.波兰 B.苏联 C.捷克斯洛伐克 D.德国 3.英、法等西方大国采取纵容侵略的绥靖政策。这种政策达到顶峰的表现是 A.纵容德意干涉西班牙内战 B.慕尼黑阴谋 C.纵容日本侵略中国东北 D.纵容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 4.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标志是 A.慕尼黑阴谋 B.德军突袭波兰 C.日军偷袭珍珠港 D.德军突袭苏联 5.二战中领导苏联军民英勇抗击法西斯侵略的是 A. 列宁 B. 丘吉尔 C. 罗斯福 D. 斯大林 6.苏联卫国战争开始的标志性事件是 A. 德军突袭苏联 B. 不列颠之战 C. 日本偷袭珍珠港 D. 卢沟桥事变

7.珍珠港事件发生于 A.1939年9月 B.1940年5月 C.1941年6月 D.1941年12月 8.德军在二战中惯用的战术首推 A.闪电战 B.持久战 C.运动战 D.阵地战 9.阅读材料 昨天,1941年12月7日--一个遗臭万年的日子--美利坚合众国遭到了日本帝国主义海军部队突然和蓄谋的进攻。 合众国当时同该国处于和平状态,而且,根据日本的请求,当时仍同该国政府和该国天皇进行着对话…… ——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的演讲 回答: (1)“这个遗臭万年的日子”发生了什么事情? (2)美国随后采取了什么对策?对二战产生了什么影响? 10. 回答关于二战初期的有关问题: (1)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于哪一年?标志是什么? (2)1941年第二次世界大战规模不断扩大,主要表现在哪里? 11.面对法西斯国家的侵略,英法等西方大国实行纵容侵略的绥靖政策,其主要目的和实质是什么?产生了哪些恶劣影响?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