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与借景抒情的区别

一、托物言志?

定义:通过对事物的描写和叙述,表达自己的志向和意愿。

举例:植物

梅--“凌寒独自开”,象征孤傲、高洁、清秀、淡雅。

菊--“凌寒独自开”,象征孤傲、高洁、清秀、淡雅。

兰--“空谷生幽兰”,象征名贵、孤傲、清高

竹-- 象征它的“劲节”,代表不屈的气节;它的“虚空”,代表谦逊的胸怀;它的“萧疏”,代表诗人超群脱俗。动物:马—自强不息、奋斗不止鸿鹄—志存高远事物:宝剑--为国效忠,保家卫国石灰吟明·于谦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墨梅元王冕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这首诗表面上是赞美梅花的精神,实际上写出了作者自己不向世俗献媚的胸襟气质和坚贞纯洁的情操。抒发了作者对流俗的鄙视,也体现了作者坚贞自守的高尚情操。二、借景抒情?定义借助景物或客观事物来抒发感情的表现手法,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是含蓄的感受,所以它有乐、哀、愁,但我们绝不会把这种情绪看成是一种思想。举例落日、冷月、星星、梧桐、清风、细雨、微草、溪流、沙漠、古道、边关、花、大江1、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2、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处处啼。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借景抒情)作者通过描写恋花飞舞的蝴蝶,自由歌唱的娇莺抒发了对大好春光的喜爱之情。。三、二者有相同点?都是间接抒情,不同于直抒胸臆。他们借助叙述、描写和议论的方式来抒情,使抽象的感情客观化、具体化、形象化,易于被人理解和接受。四、它们不同之处在于:A、托物言志常常借助于某物的一些特性,此“物”非“景”,咏物不是写景。借景抒情的“景”是指自然风景,而不是某种物品。B、托物言志的“志”可以指感情、志向、情操、爱好、愿望、要求等,借景抒情的“情”专指热爱、憎恶、赞美、快乐、悲伤等感情。C、托物言志一般只围绕一个事物来写(写该事物的特点和遭遇),借景抒情会写到多个景物。D、托物言志一般题目即“咏某某”,借景抒情则不是。举例:蝉虞世南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注:①垂绥,是古代官帽打结下垂的带子,也指蝉的下巴上与帽带相似的细嘴。②藉,凭作文库大全小升初中考满分高考满分高考零分借全诗是从蝉的形体、习性和声音等方面来写的。“饮清露”表明蝉低下头所饮的是纯净的露水,而非浑浊之物。三四句表明“居高声自远”不是由于凭借秋风一类外力所致。借此表明自身品格高洁的人,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做官做人应该立身高处,德行高洁,才能说话响亮,声名远播。咏山泉储光羲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恬淡无人见,年年长自清。作品采用拟人手法,寓情于景,写山泉的“不知名”,说山泉的“无人问”;写山泉的“恬淡”,说山泉的“长自清”这一切,都在暗示人们:山泉即诗人自己,山泉的特点即诗人要追求的个性,崇尚恬淡自然、飘逸出俗的高洁境界。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淡泊清高、任性自然的情怀。咏怀诗阮籍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适逢商风①起,羽翼自摧藏②。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但恨处非位,怆悢③使心伤。①商风:秋风。②摧藏:受伤。③怆悢(liàng):悲伤。这首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以凤凰自喻,抒发了诗人孤独无奈的苦闷心情和壮志难酬(或“报国无门”)的悲伤情怀。(二) 鉴赏意境什么是意境?意境就是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艺术境界。它包括“意”与“境”两个因素,“意”就是诗人抒发的思想感情,

“境”就是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关于意象与意境:意象或意象的组合构成意境。主要有两种情况:其一,由一个意象构成一个意境。墨梅王冕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诗中只有一个意象——墨梅。但这梅已非自然界之梅,而是作者心中之梅,一树带着墨色的有个性的梅。营造出一种狂放不羁,特立独行,安然自适的艺术境界。其二,意象组合形成意境,即由多个意象构成一幅生活图景,形成一个整体意境。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洲。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这首诗由一系列单个的意象——黄鹤楼、烟花、孤帆、长江等——组合起来,美丽而感伤,辽阔而迷茫,情藏景中,更显情深意浓。反过来,意象又离不开意境,“梅”离开全诗意境,就失去了其在诗中的独特涵义,“孤帆”脱离原诗意境,也与眷眷离情无关。简而言之,意象与意境是点与面的关系。意象与意境的关系: 如果意象是花朵,意境就是春天;如果意象是鬼火,意境就是令人毛骨悚然的夜色;如果意象是狼狗、铁丝网、警棍、坦克,意境即白色恐怖。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有主观色彩意象组合构成凄凉氛围游子思归不得、触景生情的凄凉悲清的氛围(意境深远)意象是一个个表达意义的典型物象,是主观之象,是可以感知的,具体的。意境是由意象生发出来的艺术氛围,一种情调、韵味。常见意境术语举例雄浑雄奇,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幽清明净,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沉郁孤愁,如“野旷天底树,江清月近人”;和谐静谧,如“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开阔苍凉,如“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高远辽阔,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深远绵邈,如“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意境是由意象生发出来的艺术氛围,一种情调、韵味。诗歌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分析诗歌意境,一要注意物象的特点,二要注意作者在描摹的事物中所寄托的情感,抓住物与志的“契合点”。意象(意境)题型答题思路(思路)意象+ 意境+ 情感步骤:……(意象)营造……(氛围)表达(表现)……(感情)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提问变体:①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②从“情”和“景”的角度对某首诗或词作一赏析。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分析意境题型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答题步骤: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答:此诗描绘了美丽的初春景象:阳光普照,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香,泥融土湿,燕子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第一步)。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第二步)。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后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第三步)。要点1、对景物形象的分析要用自己的语言来概括作答,不能直译原诗。要把景物特点点化出来,再写出诗人的心境。要点2.景物意象要与感情、技巧结合分析不能单纯地分析景物形象,景物形象要附着在诗人的感情上,有时也附着在写作技巧上。阅读张可久的《双调·清江引》,简要分析这首诗的意境: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这里就需要景物形象与感情和写法结合分析:这首诗取西风、雁啼、红叶、黄花、芭蕉和秋雨等一系列富有季节特征的景物,(第一步),全诗以景衬情,以情驭景,情景交融,渲染出一种浓深的秋意,萧瑟中带

着热烈,(第二步)抒发了游子身处异地、思念家乡的浓烈的愁情。(第三步)(2004年广东卷)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江汉杜甫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问: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诗中二三联用了“片云”“孤月”“落日”“秋风”几个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要点3.结合背景分析? 有的诗词要结合作者生活的时代背景分析,这个背景有时是熟知的,有的是诗词注解上注明的。这些注释就暗示了诗歌的写作背景,对于分析意象有着重要作用。1. 片云:从其特性揣测,轻盈,飘移不定。根据诗人身世,可知指飘泊。 2. 孤月:注意一孤字(具体语境)。这里应是喻孤独。 3. 落日:与一般寓意相同,指暮年。 4. 秋风:有萧瑟之感,这里应指生活的艰难。最后,把这些意象组合起来,看看营造一种怎么的情感氛围。答:第二联中的?片云??孤月?既为实景,也有喻义。?片云?在空中飘荡,就象自己漂泊他乡,漫漫长夜中,月亮和?我?都是如此的孤独第三联用落日比喻自己黄昏暮年,秋风则是眼前实景,与上句之‘落日’喻象相对,虚实结合(第一步);两联情景交融,塑造了一种天高道远,孤月独照的冷清意境(第二步)。表现了作者暮年长期漂泊无定的无限辛酸。(第三步)。注意问题:1)描绘诗中图景、形象,不能翻译诗句,要用自己语言再现。既要忠于原文又要适当创新。2)概括意境气氛和形象的特点用语要全面准确。3)分析思想感情要具体,要突出题干中的“怎么样”,而不是“是什么”。4)分析纯写景诗时,就诗论诗,不必牵强附会地向作者境遇和时代背景上靠。?分析形象意境?复习建议1、重视积累,博闻、强识。对古代诗歌中常见的形象寓意、常见意境类型尽可能了然于心。2、重视解题思路和步骤的训练,平时训练时要养成?按部就班?的习惯,一步一步地走,拒绝?越级?做题。举一反三、熟能生巧、水到渠成。3、解答题目时一方面要?宁多勿少?、?宁滥勿缺?、?宁详勿简?,多答多写总是没有害处;另一方面要?点到?、?面到?,尽可能答到?点?子上,不能遗漏任何一个方面。4、适当了解一些诗歌鉴赏?专门术语?,在本节尤其要注重一些关于意境(氛围)特点方面的?术语?积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恬静安谧,雄奇优美生机勃勃,富丽堂皇,肃杀荒寒瑰丽雄壮,虚幻飘渺凄寒萧条……

托物言志类作文写作指导一

托物言志类作文写作指导一、“托物言志”手法释义:;托物言志是指通过咏物来抒情,常常借助于某些具体植;二、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注意点:1、由此及彼,;2托物言志,首先要选好所托之物,把握住其“外形特;精神;2、由表及里,想象深思;象征是写文章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它能从具体事物的;那棵树;十几年的经历让我不禁觉得,本该精彩的人生却淡而无;经历过几次不顺心的事, 托物言志类作文写作指导一、“托物言志”手法释义: 托物言志是指通过咏物来抒情,常常借助于某些具体植物、动物、物品等的一些特性,委婉曲折地将作者的感情表达出来。此种写法,就是我们常说的的“托物言志”,如于谦的《石灰吟》,诗人借物咏怀,通过开采石头烧成石灰的过程及结果,抒发了自己不畏艰难困苦的坚贞情操和清正磊落的高洁思想。又如《白杨礼赞>,为了言“志”—歌颂团结一致、坚韧不拔的北方抗日军民,选择了“物”——大西北最常见的白杨树,这才“托物言志,极出色地表达了作品的主题。 二、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注意点: 1、由此及彼,联想言志。 2托物言志,首先要选好所托之物,把握住其“外形特征”,然后再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找准“物”与“志”的相似点,由此及彼

展开联想,“志”才能凸显。如“松、竹、梅”岁寒三友,常用于表示高洁的志向,“泥土”常用于抒发谦逊的情怀;“蜡烛”常用于颂扬无私奉献的 精神。 2、由表及里,想象深思。作文时,要抓住被描写事物的形象特征,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想象,由表及里,从而能生发出哲理或人生启示。如对枫叶作了细致的描绘(红字),作者展开想象,托物言志,赞美了枫叶的坚强、刚毅,也表现了其蕴含的精神。 3、抓住特征,象征咏怀。 象征是写文章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它能从具体事物的本质特征中,抽象出某种特殊的意义、或某种品质和精神,以达到“咏怀”的目的。写作时要运用多种描写方法(穿插自己的情感发展),使事物的外在形态与内在精神统一,实现从实到虚的转化。简单地说就是因物抒情或因物明理。例文展示: 那棵树 十几年的经历让我不禁觉得,本该精彩的人生却淡而无味。每一天都在重复着同样枯燥的事情,让我厌烦。 经历过几次不顺心的事,我开始想逃离这尘世。我对母亲说:“我不想再这样下去了。再多的努力看来也只是徒劳,那么多人在我

托物言志类散文

(二)抽打心中的樱桃花 ①年少时家中的院子里种了两棵樱桃树。每年春天,樱桃树上总会挂满红得晶莹透亮的樱桃。摘一颗放到嘴里,令人唇齿留香、心旷神怡! ②有一年的春天,樱桃树开满了花,开得比以往哪一年都要多。蜂蝶在樱桃花间飞舞,馋嘴的我似乎已经闻到了樱桃那种特有的香甜味,就连在睡梦中,都是满树的樱桃在冲我微笑。 ③一天早晨,我还躺在床上,就听到院子里传来“噼里啪啦”的树枝摇晃的声响。我赶快爬起来,冲到院子里。竟看到母亲正拿着一根竹竿在樱桃花间抽打,其中的一棵好像已经抽打完了,樱桃花像下雨一样落了一地。她正准备抽打另一棵樱桃树呢! ④我赶忙跑过去一把抱住了母亲。任凭母亲如何解释,我都紧紧抱住她的双臂不放手。母亲无奈之下只能住手,她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也好,到了樱桃成熟的时候,你就知道我抽打樱桃花的用意了!” ⑤转眼间,樱桃花落了,两棵樱桃树都结满了青青的樱桃。尤其是我从母亲手中保护下来的那一棵,樱桃结得密密麻麻,数也数不清。我炫耀似的指给母亲看,她笑了笑,摇了摇头。 ⑥到了樱桃成熟的季节,那棵经母亲抽打的樱桃树硕果累累,一颗颗樱桃仿佛一盏盏挂在树上的小灯笼。而那棵未经抽打的樱桃树上的果实仍然是一片青绿。我坚持不吃已经成熟了的樱桃,静候着那片青绿变成点点唇红。 ⑦但结果令我失望,已经成熟的樱桃被吃光了,我保护的那棵樱桃树仍是满树青黄,并且树上的樱桃开始干瘪、变黑、脱落,渐渐的树干上的绿色也退去,变得干枯,毫无生机。母亲告诉一脸失望的我:这棵樱桃树由于在春天花开得太多,又未经抽打,所以结的樱桃也太多。由于水分、营养供应不上,它累死了! ⑧母亲用牺牲一棵樱桃树的代价告诉了我一个道理:。 ⑨人活在世上是不能太贪心的,要学会取舍。心中贪念太多,只取不舍的结果,就像那棵未经抽打的樱桃树,最终导致你不堪重负、两手空空;而适当的舍弃,看似是一种失去,但在不久的将来,就会获得更加丰厚的给予和回报! 17.第②段中,作者为什么极力状写樱桃花开之盛和“我”对樱桃的憧憬?(3分) 18.第⑤段中,“我炫耀似的指给母亲看,她笑了笑,摇了摇头”,请自己的语言分别描写当时情境中“我”和母亲的心理。(各不超过40个字)(4分) “我”: 母亲: 19.联系上下文,请写出母亲用牺牲樱桃树的代价告诉“我”的道理。(答案写在下面的横线上)(3分) 20.根据全文内容,说说标题“抽打心中的樱桃花”的作用。(4分) 托物言志类散文阅读 (一)阅读《病槐树》,完成第15-17题。(共13分) 病槐树 行为社 ①母亲说:“院子太空了。”于是就移来一株小槐树植在院心。水肥施得勤,没多少年光景,圆蓬蓬的树冠遮出了半座房子的阴凉。初春时候采了嫩叶下锅,槐叶小米汤熬得浸出

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作文指导 “托物言志”作文指导 设计者:曾长春 【教学目标】 1.了解“托物言志”是写文章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 2.明确“托物言志”的本质是“观物感人”,基本手法是比喻、拟人、象征;运用“托物言志”手法作文。 3.从“致用、比德、畅神”三个方面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审美能力,提升学生人格境界。 【教学重难点】 1.重点:运用“托物言志”手法作文。 2.难点:如何对自然美进行审美。 【教学过程】 一、了解“托物言志” 1.结合欧阳斌《走,看云去》作者在“云”中寄托的主观之志。 2.揭示:“托物言志”是写文章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 二、探讨“植物四君子”的文化内涵

1.何为“君子”? 例:“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君子指人格高尚、道德品行兼好之人。 2.“植物四君子”文化内涵探究。 “梅花”文化内涵:“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零落成泥碾作尘,唯有香如故。”梅花具有同人一样的“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的精神。 “兰花”的文化内涵:高洁、典雅、坚贞不屈。 “竹”的文化内涵:象征气节。 “菊花”的文化内涵:“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象征高风亮节。 3.自然之物同人的心志相似相通。 三、走近诗文看“托物言志” 1.《石灰吟》。 石灰的形成过程:深山采石——烈火焚烧——粉身碎骨——留下清白。 人的相似之处:陋室之人——发奋刻苦——受尽艰难——获得成功。 《竹石》。

竹:坚韧不拔,挑战风吹雨打,不畏一切茁壮成长。 人:要像竹与自然抗争一样去同生活抗争。 《登飞来峰》。 站得高看得远;“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落花生》。 用落花生比喻人生,意味深长。 2.“托物言志”的本质探析。 抓住物的特点,展开联想,发现做人的道理,寄托人生之志。 (板书:物志) 四、“小草”内涵探析 1.出示“小草”图片,播放歌曲《小草》,学生谈自己认识的小草。 2.根据学生对小草的认识,引导学生发现小草的内涵。 出示歌咏小草的内容。 总结小草也有内涵,让学生明白自然之物皆有内涵。 3.总结:观物感志。(板书:观感) 五、走近大自然,感悟人生

托物言志的散文阅读3篇

托物言志的散文阅读3篇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托物言志,是间接表现主观主题思想的方式之一。通过对客观事物的描写或刻画,间接表现出作者的志向、意愿。采用托物言志,关键是志与物要有某种相同点或相似点,使物能达意而志为物核,表达心中的志向或期望。下面美文阅读网小编为大家带来托物言志的散文阅读3篇的内容,希望对你有用。 托物言志的散文阅读篇一:人生如萍 一池浮萍,青青绿绿,其中也有点点水色,无风时它像一块布平铺塘面上,没有一丝一毫的皱纹,又像一块天然的青绿铜镜浮在池中。 其中也有几支树杈直插过池面,萍面略显得有些破痕——可是却不能完全划破,这之中更显示出了它的生机。杂草和翠鸟也时不时地打扰着萍面,一漾一漾的,鱼波纹是不能不出现的,使浮萍更显得拥挤和紧张。 狂风大作,起皱折的是浮萍;弯身摆头的是杂草;早已无踪影的是翠鸟,皱折只是一刻,风稍微小时,萍面又恢复了原状。尔后,又是皱折,浮动不定。有

时也有鱼儿的“拜访”。风是魔鬼,杂草是细菌,然而却破坏不了它。 风后,萍面依然是完整的——除了少许的杂物。 这,使我不由地想起了文天祥的诗句“身世浮沉雨打萍”。是啊,人生又何尝不像浮萍,平静的人生里时刻都有风波;而风浪又蕴藏着平静的人生。 曲折的人生,又何尝不是风中生存的浮萍,浮萍是为了生根于水中,而人是为了在大千世界中生存。 坎坎坷坷,漫漫人生,对着苍天长叹,叹已逝人生;对黄河咏赞,赞黄河雄姿;对着小草低泣,泣小草无人知晓;站在高山上高唱,唱高山的威武;对小河低吟,吟小河的涓涓…… 若人生只有浮萍的平静,没有狂风,那人生就是一杯淡水无味可言;若只有小河的自私,那人间处处是冷若冰霜;若只有大山的高傲,那人间没有无私的爱…… 自己的人生,自己的道路,都在自己的脚下,由自己掌握。 人生!浮萍! 托物言志的散文阅读篇二:故乡的小草 离开家乡在外地读书已近一年,故乡的一切无时无刻不使我怀念,其中使我怀念最深的是故乡江堤上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作文委婉表情法 《一棵小桃树》《陋室铭》《爱莲说》,诗文中描写的景物往往浸透着作者的情感,所以我们能够在山川溪泉中听见回荡心声,在花草树木间发现人生的影子。学生通过对七年级下册五单元阅读课文的品读,对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有了初步的印象。但是,对于一种新的写作手法的接触学生既新奇又忐忑,他们还有可能把另外一种写作手法“借物抒情”跟托物言志相混淆,这也是我们对学生的担心。另外,由于知识面的狭窄和理解上的简单,有可能写得千篇一律、牵强附会或者是无病呻吟,这都是我们要注意的地方。 加强了对托物言志这种写作方法的认识,另一方面,也为自己写作找到了范文。 2、当堂写作,互读交流推荐展示。 教学过程 开场白:大自然千姿百态,巍峨的山峰,潺潺的溪流,澎湃的海洋,挺拔的青松,奔腾的骏马,怒吼的雄狮……它们无不充满智慧,蕴含哲理,富有灵性,承载着我们的情思和理想。 同学们,翻到语文书P122,这次作文要求我们写一篇托物言志的作文,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你能说一说托物言志是怎样的一种写作方法吗? 托物言志是对景、物的“形”进行形象具体的描绘,寄寓自己的情思,抒发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悟和思考的一种表现手法。也就是通过描写客观事物,寄托、传达作者的某种感情、抱负和志趣的一种表现手法。比如 万年青——友谊长存 海鸥——搏击风浪 喜鹊——吉祥如意

百合花——团结友爱 春蚕——奉献到死,象征无私奉献之人 梅花——象征坚韧不拔,不屈不挠,奋勇当先,自强不息的精神品质 高山——象征严峻雄伟 黄牛——任劳任怨老实忠厚埋头苦干的人 骆驼——任重道远 银杏——文明古老 松柏——坚贞不屈永葆青春 鸽子——诺亚方舟的神话中是鸽子带来了橄榄枝,后来就象征和平 一、美文回顾 明白了托物言志是通过对客观事物的描写刻画,表现自己的感情、抱负和志趣的写作方法。 请同学们回忆我们读过的课内课外的文章诗词,哪些采用了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分别又托的什么物言的什么志呢? 比如:《紫藤萝瀑布》《一棵小桃树》《白杨礼赞》《陋室铭》《爱莲说》 《紫藤萝瀑布》作者通过对紫藤萝花的生动描绘,突出花的勃、生机、赞美生命的顽强和美好,通过回忆家门前“稀落”“伶?”的紫藤萝花,隐遇家里曾遭遇的不幸和灾难,紫藤萝成了生命美好和永恒的象征。 《小桃树》一文,作者借小桃树的经历,表达了面对挫折的磨难,只有不屈不挠才能创造出美好未来的思想感情。 《陋室铭》借陋室来表明自己不慕荣华,安食乐道的高洁志趣。 《爱莲说》对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二不妖……描绘,表明自己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德。 …… 二、技法引路 (一)结构思路 刚才同学们提到的文章由表象到思想,从具体到空灵,实现了物态与情

象征、借物喻人和托物言志的区别

象征、借物喻人和托物言志的区别 1、象征(“以物征事”的简称)是借助物象来表现某种概念、思想、精神、品德等。如以“梅”象征高洁、清秀、淡雅、朴素;以“菊”象征高洁与傲霜斗雪的坚强。托物言志是借助 物的象征义来表达胸怀心志。 2、象征分为整体象征和局部象征;托物言志都是整体的。 3、象征具有文化意义上的不确定性,如“海燕”,说象征“革命者”可以,说象征“春的使者”也可以;而托物言志具有文化意义的确定性,如“梅”、“菊”的意义具有确定性。 4、象征重在表现事物的客观意义和精神实质;托物言志重在言志,表现作者主观的思想感情。 “托物言志”和象征的区别是什么? 托物言志,即将个人之“志”依托在某个具体之“物”上。于是,这个“物”便具有了某种象征意义,成为作者的志趣、意愿或理想的寄托者。作者的个人之“志”,借助于这个具体之“物”,表达得更巧妙、更完美、更充分、更富有感染力。如“松、竹、梅”岁寒三友,常用于表示 高洁的志向;“泥土”常用于抒发谦逊的情怀;“蜡烛”常用于颂扬无私奉献的精神。 “托”借、假托的意思,可以从志向、情趣、理想、追求、来描述物表现志。通过描绘具体事物的形象来表达思想感情(多用于诗歌、散文创作)。是间接表现主观主题思想的方式之一。通过对客观事物的描写或刻划,间接表现出作者的志向、意愿。采用托物言志,关键是志与物要有某种相同点或相似点,使物能达意而志为物核。托物言志常借用比拟、象征等手法。 象征是以物喻人,和借喻很相似,尽管只出现了喻体,但实际上是“指桑骂槐”。 托物言志属于作文的整体手法,后者是文章中的局部写法。二者在某些时候是可以相融的。总的说,它们是相辅相承的关系。 象征和托物言志两种手法都是以物写人,都是通过赋予意象某种人格化特征,来寄托作者的某种情感。但二者又不是一回事。象征是以物喻人,和借喻很相似,尽管只出现了喻体,但实际上是“指桑骂槐”。如曾巩的《咏柳》:“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作者借尚未变黄就借助风势在空中狂舞的柳条,象征那些根基未稳,因倚仗权贵而一时得势便猖狂不已的小人,表达对他们的极端鄙视和厌恶。托物言志(广义的托物言志应该包括象征,这里所说的是狭义的托物言志)是作者通过对物象描写和刻画(托物)来表达自己的某种志向(言志)。如李忱的《瀑布联句》:“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作者以不贪恋溪涧而冲奔大海的瀑布表达自己“弃燕雀之小志,慕鸿鹄之高翔” 的豪情壮怀。 蝉

浅析托物言志手法的运用

浅析托物言志手法在《爱莲说》中的运用 石方园 托物言志是古典诗词中最常见的一种表现手法。所谓托物言志,也称寄意于物,是指诗人运用象征或起兴等手法,通过描摹客观上事物的某一方面的特征来表达作者情感或揭示作品的主旨。托物言志就是通过对物品的描写和叙述,表现自己的志向和意愿。 优秀的古典诗词作者在创作托物言志这一类作品时,总是能够通过细致的观察和悉心的体验,进而准确地寻觅出能表达自己思想感情以及作品主旨的客观对象,即找准言“志”之“物”。 《爱莲说》是我国古典诗词运用托物言志的一个典型案例。《爱莲说》这篇文章在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中,《爱莲说》的作者是周敦颐,周敦颐,原名敦实,别称濂溪先生,字茂叔,程朱理学的代表人之一。北宋著名的思想家、理学家、哲学家、文学家。周敦颐十五岁时丧父,因家贫一家四口随母来衡州投靠舅父郑向,聪慧仁孝,深得郑向喜爱,视甥如子,按郑家敦字辈取名入藉。因喜爱白莲,郑向就在自家宅前西湖凤凰山下构亭植莲,负笈其间参经悟道,《爱莲说》因悟而作。 《爱莲说》中说先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其中“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通过对莲“生长环境”的描写,赋予了莲“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的性格特征。“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通过对莲“体态”的描写,赋予了莲“豁达、正直、不攀附权贵。”的性格特征。“香远益清”通过对莲“芳香”的描写,表现了莲“美名远播”的特征。“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通过对莲“风度”的描写,表现了莲“庄重、清高。”的性格特征。通过强调莲的美好品质来说明自己喜爱莲的原因。然后接着写“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通过正面描写“菊”是陶渊明这类隐逸者的象征,和反面描写“牡丹”是富贵者的象征,从正反两方面来衬托“莲”的“君子”品质。 总之,采用托物言志写法的文章的特点是用某一物品来比拟或象征某种精

托物言志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托物言志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丰都实验小学陶勋愉 一、教学目标: (一)学科目标 1.能根据议题快速浏览文章,捕捉关键信息。 2.能找出描写“物”特点的句子和表明“物”与“志”(“情”)内在联系的句子,能初步体会。 3.能初步表述出“物品的主要特点与志向和意愿的相同点和相似点。” (二)同时目标 感受世间万物所蕴含的人生哲理和人生思考。 二、教学内容 (一)知识点: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用某一物品来比拟或象征某种精神、品格、思想、感情等 (二)关键词:快读浏览,托物言志 (三)相关知识:状物描写 (四)教学重点:找出描写“物”特点的句子和表明“物”与“志”(“情”)内在联系的句子,能初步体会 (五)教学难点:能初步表述出“物品的主要特点与志向和意愿的相同点和相似点。” 三、教学材料 教材课文《梅花魂》《落花生》相关段落,课外文章三篇:《新叶》《白杨》《伟大的蚂蚁》四、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阅读一组文章。在阅读之前,我们先来回顾一下课文《梅花魂》是怎样写梅花的,以及《落花生》是怎么通过写落花生来谈到做人的道理的。(教材中不少文章都或多或少地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如人教版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中的《万年牢》《花的勇气》,五年级上册中的《梅花魂》和《落花生》等等。老师将学习目标进行适当延伸,让学生初步感知,这种以写物来表达志向和情感的方法就叫“托物言志”。) (二)复习课文,加深认知 1.(出示《梅花魂》)梅花的特点是什么?课文告诉了我们“爷爷”怎样的志向?

(出示《落花生》相关段落)落花生的特点是什么?课文告诉了我们父亲对我们怎样的教诲? 2.这种通过写物来表达志向或意愿的方法就是托物言志。你知道为什么《梅花魂》中爷爷通过梅花来就能表达出“顶天立地、不低头折节”的志向呢?《落花生》中父亲告诉我们要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为什么要借花生来教诲这样我们呢? 3.一个人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和梅花不怕风欺雪压、凌寒开放是多么相似……有些人总是默默无闻地奉献着,他们朴实无华不求名利,就好比落花生深藏地底、但营养价值却极高。(三)小组合作,群文阅读 1.这三篇文章都是比较典型的托物言志类的文章,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迅速找出文章托何物言何志,并勾划描写事物特征的句子,重点研读,思考作者是怎样把品格、思想、感情等表达出来的?将学习成果填写在文章末的表格中。 (1)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在老师出示阅读任务后,学生安静阅读,独自思考,基本完成任务后,分别和同桌、小组所有成员交流讨论。 (2)托物言志对于高段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障碍。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可以最大程度地发挥出学生的潜力,从而突破障碍,达成学科目标。 2.《伟大的蚂蚁》阅读交流和成果展示。 (1)汇报的小组齐读勾划的关键句子。读后谈体会。 (2)汇报预设:文章通过写“蚂蚁”表达的“志向”是:我们没有理由言渺小、说卑微,不能自暴自弃、玩世不恭。蚂蚁非常渺小,但遇到危险时,却抱成一团,为了集体能够险中逃生,一些蚂蚁甘愿牺牲自己。从这一现象,作者感受到了渺小的蚂蚁对生命的珍重。而作为人却常常自暴自弃。作者从中便体会到了这一“志向”。 (3)小组内同学补充或组外同学补充、点评。 (4)老师适机引读、质疑、点评。 3.《新叶》阅读交流和成果展示。 (1)汇报的小组齐读勾划的关键句子。读后谈体会。 (2)汇报预设:文章通过写“新叶”表达的“志向”是:人生,应该充满蓬勃、谦逊和勤恳。新叶坚定执着地等待着春天,……它从不挑剔所处环境的恶劣。它辛勤地工作着,用自己的身体装点河山,美化环境,为大道挡阳拦沙,为路人庇阴遮雨。它扶持着香甜的果实、艳丽的花朵,却从不炫耀自己。默默奉献…… 新叶给予了作者启发,让作者明白人生也应该充满活力、勤恳、默默奉献…… (3)小组内同学补充或组外同学补充、点评。

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借物抒情、象征等表现手法的定义及区别(综合)

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借物抒情、象征等表现手法的定义及区别(综合) 一、定义 托物言志,即将个人之“志”依托在某个具体之“物”上,诗人通过描写的物来表明心迹,以及人生的态度和对人生的感悟。于是,这个“物”便具有了某种象征意义,成为作者的志趣、意愿或理想的寄托者。作者的个人之“志”,借助于这个具体之“物”,表达得更巧妙、更完美、更充分、更富有感染力。如“松、竹、梅”岁寒三友,常用于表示高洁的志向;“泥土”常用于抒发谦逊的情怀;“蜡烛”常用于颂扬无私奉献的精神。 “托”借、假托的意思,可以从志向、情趣、理想、追求、来描述物表现志。通过描绘具体事物的形象来表达思想感情(多用于诗歌、散文创作)。 在具体的诗中借景抒情的“景”是指自然风景,而不是某种物品,而托物言志的“物”常常是一些具有象征意味的客观事物,诗人借助于此物的一些特性来表明自己的“志”,所以看出此“物”非“景”,咏物不是写景。 托物言志的“志”可以指感情、志向、情操、爱好、愿望、要求等,借景抒情的“情”专指热爱、憎恶、赞美、快乐、悲伤等感情。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柳永《雨霖铃》),“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处处啼”(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写景的目的就是为了抒情,所以是用了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诗人写“石灰”“梅花”的目的就是言志,表现自己的高洁情操,所以是运用了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示例 我在我未来的房子周围栽上许多竹子,我要像竹子一样,做一个正直、虚心、高洁的人。 我在书房里摆上几盆青松的盆景,以表达我要像青松一样,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和失败,永不言弃!借物抒情,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或借物抒情。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松、

六年级小升初语文讲义-第11讲:理解托物言志手法(教师版)

第11讲理解托物言志手法 托物言志的定义和作用 托物言志是作者通过对物象描写和刻画(托物)来表达自己的某种志向(言志)。 作者的个人之“志”,借助于这个具体之“物”,表达得更巧妙、更完美、更充分、更富有感染力。如“松、竹、梅”岁寒三友,常用于表示高洁的志向;“泥土”常用于抒发谦逊的情怀;“蜡烛”常用于颂扬无私奉献的精神。它与借物喻人相似,都是借别的事物,来抒发自己的情感。 鉴赏托物言志的步骤 1、找出所托之物。 看题目、看主要描述对象。 2、找出所托之物的特点。 通过细节描写看特征、透过表现看本质。 3、推测所言之志。 找出所托之物与所赞美之物的相似点,尤其要注意点题段与议论、抒情句。

1、托物言志的作用 2、结合文章分析作者表达的志向和文章主旨 秃梧桐 ①这株梧桐,怕再也难得活了! ②人们走过秃秃梧桐下,总这样惋惜地说。 ③这株梧桐,所生的地点,真有点奇怪,我们所住的屋子,本来分做两下给两家住的,这株梧桐,恰恰长在屋前的正中,不偏不依,可以说是两家的分界碑。 ④屋前的石阶,虽仅有其一,由屋前到园外去的路却有两条,——一家走一条,梧桐生在两路的中间,清阴分盖了两家的草场,夜里下雨,潇潇淅淅打在桐叶上的雨声,诗意也两家分享。 ⑤不幸园里蚂蚁过多,梧桐的枝干,为蚁所蚀,渐渐地不坚牢了,一夜雷雨,便将它的上半截劈折,只剩下一根二丈多高的树身,立在那里,亭亭有如青玉。 ⑥春天到来,树身上居然透出许多绿叶,团团附着树端,看去好像一棵棕榈树。 ⑦谁说这株梧桐,不会再活呢?它现在长了新叶,或者更会长出新枝,不久定可以恢复以前的美阴了。 ⑧一阵风过,叶儿又被劈下来,拾起一看,叶蒂已啮断了三分之二——又是蚂蚁干的好事。哦,可恶! ⑨但勇敢的梧桐,并不因此挫了它的志气。 ⑩蚂蚁又来了,风又起了,好容易长得掌大的叶儿又飘去了,但它不管,仍然萌新的芽,吐新的叶,整整忙了一个春天,又整整忙了一个夏天。 (11)秋来,老柏和香橙还沉郁地绿着,别的树却都qiáo cuì( )了。年近古稀的老榆,护定它青青的叶,似老年人想保存半生辛苦贮蓄的家私,但哪禁得西风如败子,日夕在耳畔

托物言志类散文的阅读训练试卷

托物言志类散文的阅读训练试卷 一.阅读下面的散文,完成1——5题(24分) 丁香赋 每当冰雪消融,一股细细的清香立刻浮满北国冰城,是丁香选择了哈尔滨,还是哈尔滨选择了丁香?问花花不语,天地间都在感叹着花与城的奇缘。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丁香开。”当春风尚未完全驱走哈尔滨的冰寒,丁香就像春天的使者,绽满枝头,如霞如烟,哈尔滨的春天实在是太短暂了。丁香就像春天里的一个梦,与哈尔滨的春天交相辉映,有了丁香花,哈尔滨的春天就变得芳香四溢,美伦美奂。 春天的丁香花,夏天的太阳岛,冬天的冰雪,是每个哈尔滨人心中的挚爱。几十万株丁香装点着哈尔滨的街道、公园、庭院。 丁香的花小如丁,数不清的小花汇到一起,一簇簇,紫中带白,白中映粉,远远望去,花如云,花如海,花如霞。这情景给寒冬里走过来的人以张力,创造的热情,想象的驰骋。 丁香,花香袭人,在花草中,它的香气最为浓郁了,倘若你漫步街头,往往是还没有看见花,香气已先冲入鼻中,一代代的哈尔滨人就是在这沁人心脾的芬芳中梦想自己的未来。 丁香在我国有一千多年的栽培历史,它给中国的文化平添了无限秀色。 古时,有许许多多关于丁香的传说,说丁香是“神树”,它能给人带来幸福。 历代的文人墨客,又为丁香留下了许多名篇: “五月丁香开满城,芬芳流荡紫云藤”。 李商隐则用“芭蕉不展丁香洁,同向春风各自开”的诗句,描述情人的思恋之心。 哈尔滨人把丁香作为自己的市花,丁香是他们情感的寄托,审美的移情,更是对生命价值的一种追求。 丁香花的生命力很顽强,能绽放在北纬45度线上,深得哈尔滨人的宠爱。 这里的丁香外表柔媚,但它的根紧紧地抓住土地,纤细的枝杆,劲健地支撑着一簇硕大的花冠,抵御着北方的风寒和干旱。 初春,丁香浓香馥郁花飞全城;深秋,浓绿的叶子也久久不肯落下;就是到了严冬,它那无叶的枝条也在孕育着一个春天的花潮。 哈尔滨人对丁香的深情,在于丁香的品格凝聚了塞北人独特的精神风貌,她聚小而成大气,抗艰难而争上游,坚韧、顽强,生机勃勃。 丁香是哈尔滨人精神的写照,丁香是北国历史的见证,丁香,秀美的花色,繁茂的花丛,把北国冰城装点得分外娇娆。 丁香是哈尔滨人的挚爱,哈尔滨是丁香永久的家园。 1.阅读全文,说说作者赞美丁香花是为了赞美什么。(4分) 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丁香开。”是根据________写的《______________》中的诗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改写而成。(2分)

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与借景抒情的区别 一、托物言志? 定义:通过对事物的描写和叙述,表达自己的志向和意愿。 举例:植物 梅--“凌寒独自开”,象征孤傲、高洁、清秀、淡雅。 菊--“凌寒独自开”,象征孤傲、高洁、清秀、淡雅。 兰--“空谷生幽兰”,象征名贵、孤傲、清高 竹-- 象征它的“劲节”,代表不屈的气节;它的“虚空”,代表谦逊的胸怀;它的“萧疏”,代表诗人超群脱俗。动物:马—自强不息、奋斗不止鸿鹄—志存高远事物:宝剑--为国效忠,保家卫国石灰吟明·于谦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墨梅元王冕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这首诗表面上是赞美梅花的精神,实际上写出了作者自己不向世俗献媚的胸襟气质和坚贞纯洁的情操。抒发了作者对流俗的鄙视,也体现了作者坚贞自守的高尚情操。二、借景抒情?定义借助景物或客观事物来抒发感情的表现手法,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是含蓄的感受,所以它有乐、哀、愁,但我们绝不会把这种情绪看成是一种思想。举例落日、冷月、星星、梧桐、清风、细雨、微草、溪流、沙漠、古道、边关、花、大江1、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2、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处处啼。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借景抒情)作者通过描写恋花飞舞的蝴蝶,自由歌唱的娇莺抒发了对大好春光的喜爱之情。。三、二者有相同点?都是间接抒情,不同于直抒胸臆。他们借助叙述、描写和议论的方式来抒情,使抽象的感情客观化、具体化、形象化,易于被人理解和接受。四、它们不同之处在于:A、托物言志常常借助于某物的一些特性,此“物”非“景”,咏物不是写景。借景抒情的“景”是指自然风景,而不是某种物品。B、托物言志的“志”可以指感情、志向、情操、爱好、愿望、要求等,借景抒情的“情”专指热爱、憎恶、赞美、快乐、悲伤等感情。C、托物言志一般只围绕一个事物来写(写该事物的特点和遭遇),借景抒情会写到多个景物。D、托物言志一般题目即“咏某某”,借景抒情则不是。举例:蝉虞世南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注:①垂绥,是古代官帽打结下垂的带子,也指蝉的下巴上与帽带相似的细嘴。②藉,凭作文库大全小升初中考满分高考满分高考零分借全诗是从蝉的形体、习性和声音等方面来写的。“饮清露”表明蝉低下头所饮的是纯净的露水,而非浑浊之物。三四句表明“居高声自远”不是由于凭借秋风一类外力所致。借此表明自身品格高洁的人,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做官做人应该立身高处,德行高洁,才能说话响亮,声名远播。咏山泉储光羲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恬淡无人见,年年长自清。作品采用拟人手法,寓情于景,写山泉的“不知名”,说山泉的“无人问”;写山泉的“恬淡”,说山泉的“长自清”这一切,都在暗示人们:山泉即诗人自己,山泉的特点即诗人要追求的个性,崇尚恬淡自然、飘逸出俗的高洁境界。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淡泊清高、任性自然的情怀。咏怀诗阮籍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适逢商风①起,羽翼自摧藏②。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但恨处非位,怆悢③使心伤。①商风:秋风。②摧藏:受伤。③怆悢(liàng):悲伤。这首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以凤凰自喻,抒发了诗人孤独无奈的苦闷心情和壮志难酬(或“报国无门”)的悲伤情怀。(二) 鉴赏意境什么是意境?意境就是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艺术境界。它包括“意”与“境”两个因素,“意”就是诗人抒发的思想感情,

【2019年秋季课程初一语文】第10讲散文阅读之托物言志

之托物言志 【一】课堂导入 散文这种体裁,精粹警辟,形式自由,能够比较迅速地反映生活。它往往不局限于一人、一事、一物,而是展开丰富的联想,说东道西,谈古论今,上下几千年,纵横几万里。散文也许就散在这里。在这点上它仿佛散步,步履轻松,神态闲适,不疾不徐。散文不像小说、戏剧,以完整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集中的矛盾冲突来展示生活。它需要作者抓住自己对人生和自然感悟最深的某个侧面,或写景抒情,或托物言志,或写人记事,或回忆,或移情,深入挖掘,由小见大,由此及彼,来揭示生活的真谛。 【二】复习预习 关于三散文写景抒情:〝一切景语皆情语〞,写景只是手段,传情即传达作者对生活的感悟才是宗旨。所谓〝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面对同样的景,可能由于作者自己的人生经验不同,所传达的言外之意、意外之情也大相径庭。对于这类文章,我们要因文悟道。总之,我们欣赏散文,分析作者表达感悟的方式,要有品酒的心情和细心。因为〝一篇好的

散文,就是一杯作者用自己的人生经验酿成的酒美,我们读散文,也就是在饮这杯酒,越是细细品尝,越能够体会其中丰富而复杂的滋味,得到启迪和美感〞。 [阅读例如] 我想起了另一位友人的故事:他怀着满心难治的伤痛和必死之心,投到江南的一条河里。到了水中,他听见一声叫喊〔〝救人啊!〞〕,看见一点灯光,模糊中他还听见一阵喧闹,以后便失去知觉。醒过来时他发觉自己躺在一个陌生人的家中,桌上一盏油灯,眼前几张诚恳、亲切的脸。〝这人间毕竟还有温暖〞,他感激地想,从此,他改变了生活态度。〝绝望〞没有了、〝悲观〞消失了,他成了一个热爱生命的积极的人。这已经是二三十年前的事了。我最近还见到这位朋友。那一点灯光居然鼓舞一个出门求死的人多活了这许多年,而且使他到现在还活得很健壮。我没有跟他重谈起灯光的话。但是我想,那一点微光一定还在他的心灵中摇晃。 在这人间,灯光是不会灭的------我想着,想着,不觉对山那边微笑了。 〝我想着〞的不就是作者对生活的感悟吗?〝我〞的感悟借灯来传情。〝灯〞在这里已不仅是一般意义上的照明工具,而有更深的象征寓象:它包含希望和力量,凝聚着人间的爱和温暖,更象征了光明的前途。正因为前途是光明的,友人获救后从灯光中感悟到人间的温暖,从此热爱生命。再联系当时的背景,巴金从中有更深的感悟——抗战是最终会胜利的,即〝灯光是不会灭的〞。这种托物言志的方式使作者表达感悟的方式更含蓄,然而亦更深刻。我们不也应从〝灯〞中感受到强大的精神力量吗?即使遇到什么挫折失败感到悲观失望的时候,仔细想想吧:〝在这人间,灯光是不会灭的。〞 【三】知识讲解 知识点1 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就是通过对物品的描写和表达,表现自己的志向和意愿。采用托物言志法写的文章的特点是用某一物品来比拟或象征某种精神、品格、思想、感情等。要写好这样的文章,就要掌握好〝物品〞与〝志向〞,〝物

象征与托物言志的区别

象征与托物言志的区别 1、象征(“以物征事”的简称)是借助物象来表现某种概念、思想、精神、品德等。如以“梅”象征高洁、清秀、淡雅、朴素;以“菊”象征高洁与傲霜斗雪的坚强。托物言志是借助物的象征义来表达胸怀心志。 2、象征分为整体象征和局部象征;托物言志都是整体的。 3、象征具有文化意义上的不确定性,如“海燕”,说象征“革命者”可以,说象征“春的使者”也可以;而托物言志具有文化意义的确定性,如“梅”、“菊”的意义具有确定性。 4、象征重在表现事物的客观意义和精神实质;托物言志重在言志,表现作者主观的思想感情。 以物喻人”“托物言志”和象征的区别是什么? 以物喻人,是一种描写人物的方法。就是用某一种事物来比喻某一种人,使其性格、形象更为鲜明。 托物言志,即将个人之“志”依托在某个具体之“物”上。于是,这个“物”便具有了某种象征意义,成为作者的志趣、意愿或理想的寄托者。作者的个人之“志”,借助于这个具体之“物”,表达得更巧妙、更完美、更充分、更富有感染力。如“松、竹、梅”岁寒三友,常用于表示高洁的志向;“泥土”常用于抒发谦逊的情怀;“蜡烛”常用于颂扬无私奉献的精神。 “托”借、假托的意思,可以从志向、情趣、理想、追求、来描述物表现志。通过描绘具体事物的形象来表达思想感情(多用于诗歌、散文创作)。是间接表现主观

主题思想的方式之一。通过对客观事物的描写或刻划,间接表现出作者的志向、意愿。采用托物言志,关键是志与物要有某种相同点或相似点,使物能达意而志为物核。托物言志常借用比拟、象征等手法。 象征和托物言志两种手法都是以物写人,都是通过赋予意象某种人格化特征,来寄托作者的某种情感。但二者又不是一回事。象征是以物喻人,和借喻很相似,尽管只出现了喻体,但实际上是“指桑骂槐”。如曾巩的《咏柳》:“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作者借尚未变黄就借助风势在空中狂舞的柳条,象征那些根基未稳,因倚仗权贵而一时得势便猖狂不已的小人,表达对他们的极端鄙视和厌恶。托物言志(广义的托物言志应该包括象征,这里所说的是狭义的托物言志)是作者通过对物象描写和刻画(托物)来表达自己的某种志向(言志)。如李忱的《瀑布联句》:“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作者以不贪恋溪涧而冲奔大海的瀑布表达自己“弃燕雀之小志,慕鸿鹄之高翔” 的豪情壮怀。 托物寓意和托物言志的区别 前者是用物来说明一个哲理,道理. 后者是用物来表明自己的志向,理想. 象征是艺术创作的基本手法之一,也就是托物言志,即将深刻的思想寄寓在具体的浅显的常见的事物中。生活中有些事情比较复杂而意义深刻,但一时又不易讲清楚,或者由于种种原因,有些意思不便明说,便采用象征的手法让读者自己去意会,由于象征之物与被象征之物有某种相似的特点,能使人引起由此及彼的联想,以此使主题思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从而使作品收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艺术效果。

表现手法托物言志

表现手法托物言志 【篇一:表现手法托物言志】 一、定义 托物言志,即将个人之志依托在某个具体之物上。于是,这个物 便具有了某种象征意义,成为作者的志趣、意愿或理想的寄托者。 作者的个人之志,借助于这个具体之物,表达得更巧妙、更完美、更充分、更富有感染力。如松、竹、梅岁寒三友,常用于表示高洁 的志向;泥土常用于抒发谦逊的情怀;蜡烛常用于颂扬无私奉献 的精神。 借物抒情,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 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 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或借物抒情。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松、竹、梅、兰、柳、山石、溪流、沙漠、古道、边关、落日、夜月、 清风、细雨和微草等,常常是诗人借以抒情的对象。如白居易的野 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借原上草的顽强抗争,尽情抒发对自然规律 不可抗拒。 象征,借用某种具体的形象的事物暗示特定的人物或事理,以表达 真挚的感情和深刻的寓意,这种以物征事的艺术表现手法叫象征。 象征的表现效果是:寓意深刻,能丰富人们的联想,耐人寻味,使 人获得意境无穷的感觉;能给人以简练、形象的实感,能表达真挚 的感情。 以物喻人,把人的行为、性格、品质、精神等借事物的形象表现出来,以物的形象来比喻、指代某种人的一种表现手法。如《白杨礼赞》一文中用白杨树来比喻北方的抗战军民。 二、区别 这几种表现手法在本质上是相同的,不是截然分开的。如在《白杨 礼赞》一文中,从对白杨树的形象描绘上来看,它具有北方抗日军 民的特征,所以用它来指代北方抗日军民,这就是以物喻人;这样 描写,在白杨树的形象上自然赋予了北方抗日军民的品质和精神, 所以说白杨树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它象征着北方抗日军民及其精神;作者通过赞美白杨树来赞美北方抗日军民,所以又称为借物抒情。当然,它们还是有一定的区别的。首先,从以上的分析来看, 提炼这些表现手法时着眼点不同。其次,托物言志、借物抒情、以 物喻人的区别在于志、情、人的具体内含不同,志强调志趣、

八年级托物言志主题阅读

【阅】托物言志主题阅读 一、托物言志是什么? 托物言志: 材料一: 黄鹂 徐志摩 一掠颜色飞上了树。 “看,一只黄鹂!” 有人说。翘着尾尖, 它不作声, 艳异照亮了浓密 ---像是春光, 火焰,像是热情。 等候它唱, 我们静着望,怕惊了它。 但它一展翅, 冲破浓密,化一朵彩云; 它飞了,不见了, 没了 ---像是春光,火焰,像是热情 背景:徐志摩(1897年1月15日——1931年11月19日)浙江海宁硖石人,现代诗人,散文家。他1921年赴英国留学,入剑桥大学当特别生,研究政治经济学,在剑桥两年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奠定其浪漫主义诗风。诗人刚回国时踌躇满志,意气风发。他联合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成立新月社,准备在社会上“崭露头角”,他将自己的高世之志称为“单纯信仰”,胡适概括为“爱、自由”,正是因为’单纯信仰“。他拒绝一切现实的东西,追求一种更完满,更超脱的结局。在政治上左右开弓,以至于当时有人认为“新月派”是当时第三种政治力量。但是在现实面前任何“单纯信仰”都要破灭。民国社会动荡再加上家庭罹变,诗人变得消极而颓废,他感染了悲观主义情绪,”拖着一肩思想的重负,早晚都不得放手”正是他的写照,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写下这首诗。

思考:作者通过描绘“黄鹂”,寄寓了怎样的情感? 答: 材料二 父亲喜欢兰草,过些日子,就要到深山中一趟,带回些野兰栽培;几年之间,家里庭院里,就有了百十余品种,像要作一个兰草园圃似的,方圆十几里的人,就都跑来玩赏,父亲并不以此得意,而且脸上倒有几分愠怒;时有进山去,便从此不再带回那些野长的兰草了。这很使我奇怪,问他,又不肯说,只是有一次再进山的时候,要我和他一块:“访兰去吧!” 我们走了半天,一直到了山的深处,那里有一道瀑布,几十丈高地直直垂下,老远就听到了轰轰隆隆地响,水沫扬起来,弥漫了半天,日光在上面浮着,晕出七彩迷丽的虚幻。我们沿谷底走,便看见有很多野兰草,盈尺高的,都开淡淡的兰花,就像地上铺了一层寒烟,香气浓烈极了,气浪一冲,站在峡谷的任何地方都闻到了。 我从未见过这么清妙的兰草,连声叫好,又动手要挖起一株来,想,父亲会培育这仙品的;以前就这么挖回去,经过一番栽培,就养出了各种各样的品类、形状的呢! 父亲却把我制止了。问道:“你觉得这里的兰草好呢,还是家里的那些好?”我说:“这里的好!” “怎么个好呢?”我却说不出来,家里的确比这里的看着好看,这里的却比家里的清爽。“是味儿好像不同吗?”“是的。” “这是为什么?一样的兰草,长在两个地方就有了两个味儿?!” 父亲说:“兰草是空谷的幽物,得的是天地自然的原气,长的是山野水畔的趣姿;一栽培了,便成了玩赏的盆景。” “但它确实叶更嫩,花更繁更大了呢!” “样子是似乎灵了,但美得太甜、太媚,格调也就俗了。”

托物言志手法的作文

托物言志手法的作文 导读:【篇一:兰花礼赞】 是雪花缀满枝头,这般晶莹洁白?是白云在此逗留,如此婀娜多姿?不,她比雪花更圣洁,比白云更端庄——她是盛开的兰花,人间的圣洁之花。兰,以其清香淡雅博得了人们青睐,不仅历代丹青妙手为之泼墨挥毫,更是骚人墨客吟咏的对象。 如果说水仙是花中的“凌波仙子”,那么兰花一定是“花中的皇后”了。娇柔的花瓣,优美的身型,纯白的纱衣,构成了一朵圣洁的而又美丽的兰花。她和国色天香的牡丹一样奔放,又如凌胶仙子一样飘逸,比荷花更出淤污泥而不染。然而,天意弄人,好景不长。兰花只能给人们仅仅几天的观赏就凋谢了。一霎那的美与香,常引起人们的怜香,而她的神韵依然存在人们的脑海里,更镌刻在人们心间。 兰,在冷雨中挺立,在寒风中怒放,不与百花争宠,只是默默地为世界增添一丝丝光彩;兰花之香,清幽淡雅,不会让人感到高不可攀,是沁人的香,亲切的香,叫人怜爱的香。你说,这醉人的花香,怎能不叫人为之倾倒,为之着迷?怎能不叫人去怜爱它,为之赞美一番? 兰,无论高缀枝头,还是飘落在地,始终保持一尘不染的品格。即使埋入泥土,也是片芳心,洁白无瑕。她以高尚的自身形象,启示人们制定的生活准则。这一切,使我不禁想起了我国千万个让贤的老干部,他们为了培养接班人,使祖国突现现代化,自己甘愿退居二线。

这种可贵精神正是兰花的真实写照--雅素,朴实无华,默默奉献。 人的生命之花,也和大自然的花朵一样色彩繁多,姿态各一。如果长久开放的生命之花会被污泥沾染,那我愿为仅开一天的纯洁的花。人虽不能都成为具有伟大功绩的英雄,却都应该并且能够像兰花一样高尚朴实,圣洁无邪。为了装扮出人间美好的仙境,即使遭受风雨摧残,“零落成泥辗作尘”,也会给人们留下“香如故”。 兰花,是高洁的,而且具有兰花精神的人也是高洁的,因为他们都有一颗奉献的心,一颗无私奉献的心,不成任何索取的心。 我爱兰花,…… 【篇二:水仙礼赞】 翠帔湘冠白玉珈,清姿终不污泥沙。 骚人空自吟芳正,未识凌波第一花。 ——康熙大帝 总有那么一股暗香涌动唤醒严冬里最清新的气息;总有那么一朵 仙子盛开沉醉凌波中最动人的涟漪。这一盏静谧的水仙,这一支坚贞不屈的仙子。 它就绽放在我的身旁。写累了作业,看倦了书,就那么轻轻地一扭头,也能嗅见它扑鼻的芳香。不张扬,不冶艳,只如和缓的微风般慢慢沁入心脾——这正是它,“含香体素欲倾城”的水仙。 安静送香的小花,真的再素净不过。鲜绿的枝叶盘旋缠绕着扎根向水底,细柔的根须温和地在清水里舞动着腰肢;乳白色的小小花瓣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