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返矿率和返矿平衡

返矿率和返矿平衡

返矿率和返矿平衡
返矿率和返矿平衡

返矿率和返矿平衡(return fines and It’s balance)

铁矿石烧结后因强度较差和未完全烧结的烧结矿经破碎筛分处理而返回烧结工序的筛下物称返矿。返矿量与烧结混合料总量之比为返矿率。在西欧国家根据控制技术方面的需要,返矿率均以返矿量占矿石量的百分比来计算。烧结产出的返矿量(R A)与烧结混合料中配入的返矿量(R E)相等时,叫返矿平衡(B),即B=R A/R E=1。它是烧结过程得以进行的必要条件。

返矿的种类烧结矿返矿分为热返矿、冷返矿和高炉料槽下返矿3种。(1)热返矿。烧结台车运行到烧结机尾时,烧结机两侧和表层的未烧好的烧结矿;黏结成块的热烧结饼经机尾单辊破碎机剪切和热振动筛筛分后的筛下物。(2)冷返矿。热烧结矿经冷却和整粒后的筛下物。(3)高炉料槽下返矿。高炉料槽中的烧结矿在入炉前进行筛分时的筛下物。返矿粒度一般都在5mm以下;热返矿送到烧结混合料皮带上返回烧结;冷返矿和高炉料槽下返矿则返回烧结配料室。

返矿率与返矿质量烧结返矿率取决于原料的性质、原料的准备技术和设备状况以及烧结的操作技术。赤铁矿、褐铁矿和含结晶水脉石高的矿粉,以及不易脱水的高湿度的细精矿等返矿率一般较高,可达40%~50%。混合料的混合和制粒不好、烧结机的布料不均、烧结点火热量不足、烧结终点控制不好或未能烧透以及烧结矿卸出后的多次破碎及筛分等都会增加返矿率。此外,当烧结制度(如料层高度、点火温度、燃料用量、抽风负压等)与原料性质不相适应,或烧结作业失常未能及时调整时,返矿率也会升高。返矿中如含有大量未经烧结的烧结混合料,则返矿细粉多、含碳高、质量差,对烧结过程有不利的影响。质量良好的返矿多数是已烧结成矿但机械强度较差的粒状物料,其粒度一般应在5mm以下。

返矿对烧结过程的影响质量良好的返矿可改善混合料的粒度组成,提高料层的透气性,特别是在细精矿烧结时,返矿有利于细精矿制粒,从而提高细精矿的烧结生产率。质量好的返矿在烧结过程中易形成液相可增加烧结过程的液相量,从而提高了烧结矿的机械强度。对于脉石难熔的难烧矿粉,返矿的作用更加显著。德国卡佩尔(F.Cappel)的研究表明:在燃料配比(占矿石量)一定、烧结矿的机械处理流程一定、且保持返矿平衡的条件下,提高返矿率(占混合料量),则烧结返fan生产率上升;但当返矿率达到一定值时,继续增加返矿率则烧结生产率下降。所以对烧结矿生产来说,有一个最佳返矿率,它可以使生产率达到最高点。(图1)他的研究还表明:当料层高度(H)一定时,烧结矿的机械强度随着燃料比(占矿石量的百分数)及返矿率(占混合图1烧结生产率与返矿率及燃料比的关系料量的百分数)的增加而增加,但当返矿平衡时,返矿率增加,配入混合料的矿石及燃料量必然减少,因而烧结矿的机械强度也随之下降。(图2)导致烧结生产过程不稳定的另一原因,是进入烧结混合料中的热返矿量的波动引起烧结混合料中水、碳的波动,因而导致烧结矿的产量及质量的波动。采用热冲击秤或将热返矿经冷却后送入配料室参加配料,可以解决此项问题。

返矿平衡烧结生产过程得以进行的必要条件。“烧结机投产后,需要经过较长时间才能达到返矿平衡(B=1)。如果返矿槽的料位增加,即B>1时,则可增加混合料中的燃料量以获得强度较大的烧结矿,促进平衡;如果返矿槽料位下降,使槽内存料有被用尽的危险时,要降低配加的燃料量,使返矿量增加。如果较长时间内未能达到返矿平衡,表明烧结过程的目标参数与操作参数之间的关系不相适应,则应调整操作参数。同理,在烧结杯试验中也必须遵循这个原则。如果没有返矿平衡,很容易导致错误的结论。图

3及图4示出返矿与返矿率的关系。从图中可知:(1)其他条件不变,随着返矿率的增加,返矿平衡值不断下降,因为混合料中的燃料量未变;(2)随着燃料量的增加或料层高度提高,这些曲线移向较小的平衡值;

(3)若燃料量按占矿石总量的百分数计算,则当返矿率增大到一定值后,随着返矿率继续增加,返矿平衡移向较大的平衡值,这是因为烧结混合料中的燃料量减少的缘故。

相关词条:

返矿率和返矿平衡返矿率返矿平衡钢铁冶金原材料

世界主要矿产资源储量和分布精品文档5页

世界主要矿产资源储量和分布 据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2019年初公布的数据显示,世界铁矿石储量为1600亿吨,基础储量为3700亿吨;矿山铁(即铁矿石中所含的金属铁)储量为800亿吨,基础储量为1800亿吨。由表3—1可知,世界铁矿石储量主要集中在乌克兰、俄罗斯、巴西、中国和澳大利亚,储量分别为300亿吨、250亿吨、210亿吨、210亿吨和180亿吨,分别占世界总储量的18.8%、15.6%、13.1%、13.1%和工1.3%,五国储量之和占世界总储量的71.9%;另外,哈萨克斯坦、美国、印度、委内瑞拉和瑞典也有较丰富的铁矿资源,其铁矿石储量分别为83亿吨、69亿吨、66亿吨、40亿吨和35亿吨,分别占世界铁矿石总储量的5.2%、4.3%、4.1%、2.5%和2.2%。同时,由表3—1还可看出,世界矿山铁储量主要集中在巴西、俄罗斯和澳大利亚,储量分别为140亿吨、140亿吨和110亿吨,分别占世界总储量的17.5%、17.5%和13.8%,三国储量之和占世界总储量的48.8%。矿山铁储量和基础储量最能代表一国铁矿资源的丰富程度,因此,巴西、俄罗斯和澳大利亚是世界铁矿资源最丰富的国家。这同时也说明,乌克兰和中国虽然铁矿石储量很大,但贫矿多、富矿少,铁矿石含铁量低。 据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2019年的统计数据显示,世界矿山锰(即锰矿石中所含的金属锰)储量为3。8亿吨,基础储量为51亿吨。世界锰矿资源(基础储量)分布很不平衡,在已探明的51亿吨矿山锰基础储量中,南非独占40亿吨,占世界锰矿资源总量的近80%;乌克兰拥有5.2亿吨,占世界锰矿资源总量的lo%;而其它国家拥有的锰矿资源仅占世界锰矿资源总量的10%。从储量方面来看,世界矿山锰的储量分布要相对均衡—些。乌克兰储量为1.4亿吨,占世界储量的36.8%,居世界首位,其后依次为印度、中国、南非、澳大利亚、巴西和加蓬,储量分别为0.93亿吨、0.4亿吨、0.32亿吨、0.32亿吨、0.23亿吨和0.2亿吨,分别占世界储量的24.5%、10.5%、8.4%、8.4%、6.1%和5.3%o上述七国储量之和几乎等于世界储量。 据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2019年公布的数据显示,世界铬铁矿储量为8.1亿吨,基础储量为18亿吨,但分布很不均衡,主要集中在哈萨克斯坦和非洲南部。哈萨克斯坦铬铁矿储量和基础储量均居世界第一位,分别为2.9亿吨和乙7亿吨,其占世界铬铁矿储量和基础储量的比重分别为35.8%和26.1%。南非铬铁矿储量和基础储量居世界第二位,分别为1亿吨和2亿吨,其占世界铬铁矿储量和基础储量的比重分别为12.3%和11.1%。哈萨克斯坦和南非两国铬铁矿储量之和占世界储量的48%,两国铬铁矿基础储量之和占世界基础储量的37%。另外,印度铬铁矿储量和基础储量也比较丰富,分别为0.25亿吨和0.57亿吨,其占世界铬铁矿储量与基础储量的比重分别为3.1%和3.2%。 煤炭是世界储量最丰富的化石燃料,主要分布在北半球北纬30。一70。之间,约占世界煤炭资源的70%。世界76个国家和地区分布有煤炭资源,其中60多个国家进行了规模性开采。根据英国石油公司的统计,截止2019年底,世界煤炭探明可采储量为9844.5亿吨,其中无烟煤和烟煤可采储量5190.6亿吨,占总储量的52.7%;褐煤和亚烟煤可采储量为4653.9亿吨,占47.3%。 尽管全球煤炭资源分布很广,但储量分布极不平衡。截止2019年底,世界煤炭探明储量中的一半以上(52.9%)集中在美国、俄罗斯和中国。此外,印度、澳大利亚、德国和南非的探明储量合计占世界总储量的28.6%。上述七大产煤国的煤炭探明储量占到世界总储量的

提高减少烧结矿强度、改善粒级组成

提高减少烧结矿强度、改善粒级组成 刘永刚王艳于占海 (宣钢炼铁厂) 摘要:炼铁厂针对影响烧结矿强度、小粒级的因素,制定科学有效的攻关措施,并对攻关措施逐项落实,强度提高,小粒级指标有明显改善 关键词:强度粒级改善 前言 近年来,高炉冶炼技术高速发展,“精料方针”越来越受到冶金工作者的高度重视。特别是降低烧结矿5-10mm小粒级含量对高炉强化冶炼具有重要意义.宣钢有64m2烧结机两台,86m2烧结机一台,36m2步进式烧结机六台,360 m2烧结机一台;烧结系统围绕提高产量进行了较大的改造,但受原燃料质量波动等因数影响,烧结矿强度不高,5-10mm粒级含量高,高炉槽下烧结返矿率偏高。为提高烧结矿有效烧结矿量,降低机烧损耗,提高烧结矿强度,减少烧结矿小粒级含量展开技术攻关。 1、减少烧结矿小粒级措施 1.1 优化入烧原料、熔剂、燃料粒级。 入烧原燃料粒级粗,会造成大部分矿物颗粒之间仅靠点接触粘结,用手即可掰开、强度差,5-10mm粒级明显增加,为从源头解决影响我厂烧结矿小粒级的因数,我们采取了以下作法: (1)、对进口原矿进行破碎,除产生高炉使用的合格块外,进圆锥破碎机加工成烧结用粉料,控制烧结粉料+5mm粒级≤15%;对进厂粒级较粗的伊朗矿进行筛粉处理,筛上物经破碎,粒度合格后入烧。 (2)、控制灰石、云石、钙灰、镁灰粒度-3mm达到85%,调整入烧燃料粒级由原来的-3mm在80%以下,为-3mm在82以上。 1.2 优化高炉返矿和自循环返矿粒级。 烧结车间定期更换烧结冷、热筛筛板,加强日常检修对筛板缝的补焊,控制烧结自循环返矿+5mm粒级在20%以下。将一烧冷筛改为棒条筛,提高筛粉效果。加强高炉槽下返矿粒度的测定,及时更换和修补入炉矿筛筛板,保高炉槽下返矿+5mm 粒级在25%以下。 1.3 优化铁混料结构,确定适宜360m2烧结机烧结参数,控制烧结矿适宜碱度、FeO、

2009矿产资源储量数据检查要求

2009年度矿产资源储量数据检查要求 2009年度储量数据检查方法、内容、要求仍沿用2008年度的方法、内容、要求。 1.检查方法: (1)调用系统菜单“数据维护”->“数据检查”选择: a)“储量部门默认检查”; b)“平衡检查”: 查询条件选:“本年初<>上年末”和“本年末<>本年初±变化量” 平衡关系一选:“矿山”、“矿区”或“矿产+统计对象” 平衡关系二选:矿产、统计对象、矿石类型、矿石品级、储量类型 修改系统列出的有疑问的数据。 (2)调用系统菜单“数据维护”->“储量变化量与规模比较”,根据评审意见书,确认弹出窗口内红底矿区储量数据。 (3)调用系统菜单“统计/查询”->“分析报表”选择: a)“查明矿产资源储量年度对比(行政区)”查各矿产各行政区储量变化 率; b)“查明矿产资源储量年度对比(矿区)”查某矿产各矿区储量变化率。 确认储量变化率较大的矿产、矿区。 2.检查内容 (1)漏填数据检查: 检查是否填写了年度、矿区编号、登记分类编号、矿山编号、行政区代码、上表标识、报告顺序号、报告名称、矿产代码、统计对象代码、矿石类型、矿石品级、储量类型、储量类别数据。 (2)数值范围检查: a)年度:1985-2009; b)矿区编号、矿山编号:前2位为省代码的数字串; c)登记分类编号:1000-4999; d)行政区代码:后2位非0; e)上表标识:1,2,3; f)检查勘查程度、可利用情况、资源储量规模、矿产代码、统计对象、

矿石类型、矿石品级、资源储量类别、资源储量类型、矿产组合是否按代码填写。 (3)逻辑检查: a)上年已(新)上表,今年为已上表; b)保有、累计、开采、损失资源储量>0。 (4)平衡检查: a)各矿区/矿山各种矿产的本年初保有资源储量=上年末保有资源储量; b)各矿区/矿山各种矿产的本年末保有资源储量=本年初保有资源储量±变化储量。 (5)唯一性检查:按关键字检查各数据表重复数据。 (6)一致性检查:检查在其它数据表存在而在矿山表不存在的记录。 (7)翻倍数据检查:检查因重算及其它原因增减储量、因勘查增减储量是年初量的1-6倍数的矿区储量。 (8)矿区编号+登记分类编号编多:检查同一年的一个矿山编号的矿山对应多组矿区编号、登记分类编号。 (9)矿山编号编多:检查同一年的一组矿区编号、登记分类编号编了多个矿山编号。 (10)储量变化量检查: a)检查储量变化量超出中型矿区储量规模的矿区及矿山; b)检查储量变化率较大矿区及矿山。 3.检查要求 (1)通过除报告顺序号、报告名称外的储量默认检查的漏填数据检查; (2)通过储量默认检查的全部数值范围内容; (3)通过储量默认检查的逻辑检查内容; (4)保证各矿区、矿山各矿产的资源储量的平衡; (5)保证库中矿山表、资源储量表无重复记录; (6)保证矿山表与资源储量表数据的一致性; (7)保证同一年的一个矿山编号的矿山只对应一组矿区编号、登记分类编号; (8)保证同一年的一组矿区编号、登记分类编号都只对应一个矿山编号; (9)确认储量变化大的矿区及矿山的资源储量。

提高白云石配比对烧结生产的影响

烧结提高白云石配比试验效果分析 魏愈宋 2006年4月1日,烧结厂按照公司高MgO试验的统一安排,将白云石配比由原来的1.8%提高到4%,4月8日根据生产要求白云石配比调整为3.5%。针对白云石配比调整前后烧结的生产实际及指标变化情况,进行试验总结。 一、试验期前后原料配比情况 表1 试验期前后原料配比情况

二、提高白云石配比对烧结矿产、质量指标的影响 试验条件:烧结矿碱度为1.7。 影响因素: A、老系统2#、1#机分别于3月27日和4月6日全密封技术改造完成开始投入使用;130烧结机4月8日全密封技术改造完成开始投入使用。 B、130烧结机系统3月份进行增效剂的开发试用与对比试验。 表2 白云石配比对130m2烧结机产、质量指标的影响 表3 白云石配比对老系统烧结机产、质量指标的影响

由表2、表3可见,白云石配比提高到3.5~4%后: 1、新、老系统烧结矿转鼓指数与3月份相比均降低约1~1.8%。而130m2烧结机转鼓指数与2006年1、2月份相比降低约2.1%(因3月份进行增效剂的开发试用与对比试验,转鼓指数有所降低),降低的幅度更大; 2、内部返矿率提高1~1.5%,外部返矿率较3月份提高1%、较1、2月份提高1.5%,较05年提高2.7%。而白云石配加3.5%时由于全密封及烧结混匀料烧结性能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内、外部返矿率明显降低; 外部返矿率新、老系统分开: 130m2烧结机系统外部返矿率由于成4#电子秤校称及全密封技术的应用影响,没有反应出实际的变化情况。 3、利用系数,排除全密封、烧结矿送料情况、烧结机开、停机及原料烧结性能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利用系数略有降低。 从以上数据及分析来看,提高白云石配比后,烧结矿的强度明显降低。提高白云石配比使烧结矿强度降低的原因是:首先,白云石配比提高后,烧结温度必须有所提高,高温保持时间也需延长,所需燃料用量稍高,否则,对分解后的MgO矿化不利,会出现大量未反应的MgO 颗粒被烧结过程中生成的铁酸镁(MgO·Fe2O3)液相所胶结;其次,白云石与硅酸盐矿物常混在一起,生成镁橄榄石和钙铁橄榄石,其结晶细小,

返矿率和返矿平衡

返矿率和返矿平衡(return fines and It’s balance) 铁矿石烧结后因强度较差和未完全烧结的烧结矿经破碎筛分处理而返回烧结工序的筛下物称返矿。返矿量与烧结混合料总量之比为返矿率。在西欧国家根据控制技术方面的需要,返矿率均以返矿量占矿石量的百分比来计算。烧结产出的返矿量(R A)与烧结混合料中配入的返矿量(R E)相等时,叫返矿平衡(B),即B=R A/R E=1。它是烧结过程得以进行的必要条件。 返矿的种类烧结矿返矿分为热返矿、冷返矿和高炉料槽下返矿3种。(1)热返矿。烧结台车运行到烧结机尾时,烧结机两侧和表层的未烧好的烧结矿;黏结成块的热烧结饼经机尾单辊破碎机剪切和热振动筛筛分后的筛下物。(2)冷返矿。热烧结矿经冷却和整粒后的筛下物。(3)高炉料槽下返矿。高炉料槽中的烧结矿在入炉前进行筛分时的筛下物。返矿粒度一般都在5mm以下;热返矿送到烧结混合料皮带上返回烧结;冷返矿和高炉料槽下返矿则返回烧结配料室。 返矿率与返矿质量烧结返矿率取决于原料的性质、原料的准备技术和设备状况以及烧结的操作技术。赤铁矿、褐铁矿和含结晶水脉石高的矿粉,以及不易脱水的高湿度的细精矿等返矿率一般较高,可达40%~50%。混合料的混合和制粒不好、烧结机的布料不均、烧结点火热量不足、烧结终点控制不好或未能烧透以及烧结矿卸出后的多次破碎及筛分等都会增加返矿率。此外,当烧结制度(如料层高度、点火温度、燃料用量、抽风负压等)与原料性质不相适应,或烧结作业失常未能及时调整时,返矿率也会升高。返矿中如含有大量未经烧结的烧结混合料,则返矿细粉多、含碳高、质量差,对烧结过程有不利的影响。质量良好的返矿多数是已烧结成矿但机械强度较差的粒状物料,其粒度一般应在5mm以下。

梅钢降低3#烧结机内返矿率的生产实践

梅钢降低3#烧结机内返矿率的生产实践 通过理念的创新、工艺和参数的改进、精细化的操作有效的减少了生产的波动,减少了超厚料层和小水分物料引起的生料和夹生料,强化了烧结过程,有效提高了烧结矿强度,降低梅钢3#烧结机的内返矿率。 标签:内返矿厚料层边缘效应 0 引言 内返矿是烧结过程中的筛下产物(-5mm),其中包括没有烧透和没有烧结的混合料,是整個烧结过程中的循环产物。内返矿由于粒度较粗、气孔多,加入混合料中可可改善烧结料层的透气性。同时,由于内返矿中含有已烧结的低熔点物质,它有助于烧结过程液相的生成[1]。但是,过多的内返矿不仅影响烧结成品率,降低烧结矿产量,也增加了内返矿重新加工的能源消耗,导致生产成本的上升。随着目前国际铁矿粉价格的提升,钢铁行业原料成本亦大幅度提高,降低生产成本显得尤为重要,而降低烧结矿返矿率是降低铁前成本的有效途径。 1 影响内返矿的主要因素 梅钢3#烧结机面积为180m2,自投产以来,内返矿率一直处于较高水平,生料、夹生料产生较多,混合料液相形成不足,烧结矿强度不够。造成梅钢3#烧结机生产波动大,烧结矿强度不足的主要因素有几下方面: 1.1 对内返矿率重视不够。过于侧重烧结矿产量和烧结机利用系数,脱离烧结过程参数,盲目提高烧结过程上料量,以为提高上料量就能提高产量,使得烧结终点和终点温度无法得到保障,致使烧不透、跑生料情况的经常出现。 1.2 过程波动大,稳定性不够 1.2.1 物料下料不畅通,熔剂、燃料经常出现悬料、堵料等现象,导致烧结过程热量供应不足,透气性较差,物料结晶不够充分。 1.2.2 水分的波动,由于物料、内返矿质量的波动及生石灰消化器故障,致使混合料水分无法满足生产需要。 1.2.3 设备的故障,如原料圆盘下料电子秤精度不够、设备故障导致切换过程中衔接不够精确、生石灰消化器故障影响生石灰消化效果、小矿槽窜料等。 1.3 熔剂、燃料质量和用量。熔剂和燃料的粒度和粒度组成不够合理,熔剂和燃料有效组分含量较低,岗位人员为降低能耗,最大限度减小焦粉,致使烧结过程热量不够,液相生成不足,影响烧结矿强度。烧结矿异常亚铁和碱度对烧结矿强度和内返矿率的影响见下表:

提高烧结矿产能方案

提高烧结矿产量攻关方案 2008年为了充分发挥烧结机的产能,提高高炉烧结矿配比,降低铁系统配矿成本,公司要求生产管理中心牵头组织相关单位进行提高烧结矿产量攻关。 攻关目标:烧结矿平均日产量21200吨,正常日产量21800吨。要求各车间每天烧结矿最低生产量:一烧11800吨,二烧6700吨,三烧6700吨。 攻关措施分解如下: 1、优化并安定烧结配矿方案,提高混合料的烧结性能。 负责单位:生产管理中心参加单位:进出口、采购部、物流中心、科技中心一是确保进口矿配比60%左右,进口矿结构合理,其中澳矿28%以上、南非矿8-10%左右,巴西矿20%左右。二是进口矿、国内精矿和铁皮平均到达,其中铁皮采购量进出口保证2万吨/月,采购部保证3万吨/月,安定配矿方案的目标是一、二、三烧配矿方案分别至少要安定两堆混匀料,以确保烧结工艺控制安定。三是科技中心加强优化配矿方案研究,根据原燃料特点和矿石到达的不平均性,分别研究适合一、二、三烧生产特点的配矿方案。 2、加强生石灰质量管理,提高生石灰质量。 负责单位:生产管理中心参加单位:采购部、科技中心 一是生产管理中心进一步完善生石灰圆盘取样制度,并做到例外供应商输送的生石灰与配料室圆盘一一对应,以便于取样;二是生产管理中心和采购部一起进一步加强生石灰供应商合格供方的管理,做到优胜劣汰;三是科技中心牵头在合适的时候对生石灰质量标准进行从头修定。 3、分级入炉攻关。负责人:杨礼平李竺青 根据测定结果,目前高炉日返矿量约(小于6.3mm含量)3400吨,经检测返矿中大于4mm含量约占20%左右,每天近700吨,这部分粒级的烧结矿强度和还原性能都比较好,若能充分利用,对降低炼铁配矿成本会起到严重的作用。 目前国内同行有宝钢、南京钢厂等进行了烧结返矿小粒级分级入炉改造。

烧结矿成本

烧结矿成本占生铁成本的48.6%~66%,而生铁成本又占各工序生产能力相对均衡企业最终产品钢材成本的60%左右,即烧结矿成本占钢材成本的30%~40%,比重大。加之,烧结矿成本中原燃料占90~95%,其中,主要是外购原燃料。所以,优化烧结矿成本必然成为钢铁联合企业成本工作的重要部分。 1.烧结矿成本计算依据 在烧结矿成本计算中,产量的统计方法不一,有净矿和毛矿之分。净矿是以炼铁工序实际消耗的烧结矿和库存烧结矿的变动量为计算 依据,毛矿则是以烧结工序的产出为凭,两者差别在返矿,而体现在烧结矿成本上的则为返矿损失(烧结矿成本与返矿价格之差)。计算工序成本时归属不同,毛矿法返矿损失计算在炼铁工序,净矿法则体现在烧结工序。公司烧结矿是以毛矿量为成本计算依据的,返矿损失体现在炼铁工序,比值为烧结矿成本的8%左右。由于成本计算依据的不同,这就给通过指标对比挖掘潜力工作增加了难度。 2.烧结矿成本分析方法 作为探讨降低成本途径的有效方法,就是对成本的分析。优化烧结矿成本的有效方法是对烧结矿成本的分析,其分析的任务是寻求资源的优化配置,进一步优化烧结矿成本。从公司烧结矿成本的构成来看,含铁料占80%以上(加上熔剂占85.55%),燃料动力占7.91%,辅料、工资、制造费用仅占烧结成本的6.54%。因此,分析的重点应是含铁料的分析。含铁料有进口铁矿粉和国产铁矿粉两大类。进口铁矿主要由澳大利亚、巴西、南非等国进口,每一进口国的铁矿粉又是

由多个矿山组成。化学成分不一,烧结性能有别。熔剂、燃料同铁矿粉一样,由多种成分组成为其共性,这一共性导致传统的量价差分析法已不适于由不同等级的原料组成的原燃料消耗的分析,因为它不能定性地分析性质相同、等级有别、组成成分复杂的成本的相互比较,消耗数量的增加或减少不能成为节约和超支(因为可以相互替代)的判断标准,也就不能通过对含铁料、熔剂和燃料的分析,找出优化成本的途径。应当采用的成本分析方法是配比分析法。配比分析是按照生产工艺的要求,将不同品种、等级和规格的材料,按技术规定的比例投入到生产制造产品中。具体体现在烧结矿这一产品上,它的多种含铁料,均含有益元素铁,但各种铁矿粉的烧结基础特征,如:同化性、液态流动性等,含铁多少、有益元素、有害元素的多寡等不尽相同,结晶水也有区别,粒度组成也不同,因此,造成各铁矿粉的采购成本有很大差别。合理配置铁矿粉是生产工艺的要求,优化配比则为优化烧结矿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所必需。 3.配比分析方法的优点 (1)配比分析能克服传统分析方法的不足。烧结矿成本的传统分析方法,是对各种具有共性的原燃、熔剂料的逐一分析,其报告期与基期的消耗量差异和价格差异,为成本变动的原因。如基期单价低于其料种的平均单价的原料消耗量降低,应当是成本升高的因素,但在传统分析方法中,只要消耗量降低就是成本的降低,这与实际结果不相符,只有改为配比分析才能准确分析成本的升降因素,才能找到降低成本的途径。

降低烧结返矿率的途径与实践

降低烧结返矿率的途径与实践 王静波吴凤霞李发展 (安阳钢铁公司烧结厂) 摘要通过对影响烧结返矿率的因素进行分析,从优化配料、强化制粒和造球、提高料 层厚度、实现低碳低水均质烧结等几个方面着手,使烧结返矿率从1998年的23.6%降到了2003年的16.9%。 关麓词烧结返矿率降低 随着炼铁精料技术的发展,高炉对烧结矿 质量的要求越来越严,不仅要求其品位、碱度 稳定,而且对其强度和粒度组成的要求也越来 越高。安钢烧结厂28 m2烧结机系统现有4台 机,2003年计划产量130万t。近几年,随着 低硅铁精矿的采用,烧结矿品位提高,但同时 也出现了成品矿强度降低和细粒级(1O一5 ram)比例增加的问题(其中也包括混合料添 加白云石的负面作用),对烧结和炼铁生产造 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尤其是返矿率上升,对 降低烧结成本和加工费不利。据以往的经验, 返矿率每增加1%,高炉焦比升高0.5%一1%, 产量下降1%。为此,降低烧结返矿率成为了 我们工作中的一个重要方面。经过几年的努 力,我们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并在 生产中获得了初步成功。 2 影响烧结返矿率的主要因素 多年的生产实践及有关研究表明,影响烧 结返矿率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也是复杂的。既 有烧结料化学成分、矿物组成的影响,又有配 碳量、混合料水分、料层厚度、透气性等工艺 操作参数方面的影响,另外,抽风负压、冷却 速度等设备工艺参数也对返矿率有不同程度的 影响。 收稿日期:2003—04—23 联系人:王静波(455004) 河南安阳钢铁公司烧结厂 3 降低返矿率的主要措施及对策 3.1 配加高品位粉矿 改善混合料原始粒度组成,提高混合造球 效果,能有效改善料层透气性,提高烧结矿产质 量。实践表明,当粉矿加入量为10%时,料层透 气性从0.77 mS/(m2·rain)上升到0.90 m3/(m2 ·rain),相应的烧结生产率提高4%一5%;粉矿 配加量为20%时,透性提高到1.25 m3/(m2· rain),生产率提高14%一15%。有鉴于此,我们 在生产中配加了一定比例的高品位巴西粉和印 度粉,结果料层透气性明显性改善,生产率提

我国现行矿产资源储量分类标准

我国现行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及管理方法源自前苏联,主要依据地质勘探程度,并考虑当前工业技术经济条件下的开采利用情况,把矿产资源分为能利用(表内)储量、尚难利用(表外)储量和A、B、C、D、E五个级别。实际应用中,虽经多次修订,但其基本内容仍是适应计划经济条件下的矿业体制。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以及改革开放,矿业投资体制发生了很大变化。现行的矿产资源/储量分类方法已不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更不便于与国际并轨,影响了国际交流与合作。为促进对外开放,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增强与国外矿产资源勘探开发的合作与交流,推动我国矿业经济的发展和矿业体制改革,国家颁布了《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GB/T17766-1999)标准(简称新标准),并于1999年12月1日起开始实施,同时矿产资源储量套改工作,即在新旧标准并行期间,将原《矿产储量表》中的矿产储量数据发新标准进行全面套改、归类、实现新老储量的统一归口统计管理。这是我国矿产资源分类与国际惯例并轨的重要变革。 1 矿产资源/储量套改的依据和业务 1.1 矿产资源/储量套改工作的依据 新标准实施后,由于新标准对于固体矿产资源储量的分类、数据处理上有较大的改动,与原分类标准有很大的差别和不同,在统计和管理上无法对比,因此,原有《矿产储量表》中的矿产资源储量数据必须全面按照新分类标准规定的要求进行套改。由于新的标准适用于固体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各阶段编制设计、部署工作、计算储量(资源量)、编写报告,也适用于矿产资源储量的评估、登记、统计、制定计划规划,制定固体矿产资源政策,编制矿产勘查规范、规定、指南,也可作为矿业权转让、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筹资、融资等活动的评价、计算矿产资源/储量等。所以,这次矿产资源储量套改的依据必须是国家颁布的《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GB/T17766-1999)标准。 1.1.1 新标准对矿产资源/储量的分类 新标准根据地质可靠程度,将矿产资源分为查明矿产资源和潜在矿产资源;依据地质可靠程度和可行性评价所获得的不同结果,查明矿产资源又分为:储量、基础储量和资源量三类共16种。分类情况及与地质可靠程度、经济意义的关系见表1。 表1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表 地质可靠程序类型查明矿产资源潜在矿产资源 探明的控制的推断的预测的 经济的可采储量(111) 基础储量(111b) 预可采储量(121) 预可采储量(122) 基础储量(121b) 基础储量(122b) 边际经济的基础储量(2M11) 基础储量(2M21) 基础储量(2M22) 次边际经济的资源量(2S11) 资源量(2S21) 资源量(2S22) 内蕴经济的资源量(331) 资源量(332) 资源量(333) 资源量(334)? 1.1.2 新分类标准的特点新标准将经济意义、可行性评价、地质可靠程度作为分类依据。采用EFG三维编码进行分类(见图1)。其突出特点是将经济意义放在第一位,地质可靠程度放在第三位。充分体现了新标准的经济实用性,且能从储量状况辨别其可利用价值,见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框架图。 图1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框架图 经济意义、可行性评价和地质可靠程度成为新分类标准分类的三个要素,这三个要素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地质可靠程度是经济意义分类的基础,可行性评价是经济意义分类的手段和方法,影响矿床开发的内、外部因素及经济评价指标是经济意义分类的标准, 按经济意义划分的不同类型储量、基础储量、资源量是分类的结果。

资源量和储量的类别划分

资源量和储量的类别划分 图4-7-1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框架图 新《总则》中,根据各勘查阶段获得的矿产资源储量开发的经济意义、可行性研究程度与地质可靠程度,将其分为资源量、基础储量和储量三个大类,细分为16个类型,并分别给以不同的编号代码(见表4-7-2)。 同时,采用了三维立体框架图(图4-7-1)表示,图形的三个轴分别代表地质轴(G)、可行性轴(F)、经济轴(E)。 表4-7-2 矿产资源储量类别与勘查各阶段对比表 1资源量(resource) 指所有查明与潜在(预测)的矿产资源中,具有一定可行性研究程度,但经济意义仍不确定或属次边际经济的原地矿产资源量。可分为三部分: (1)内蕴经济资源量矿产资源勘查工作自普查至勘探,地质可靠程度达到了推断的至探明的,但可行性评价工作只进行了概略研究,由于技术经济参数取值于经验数据,未与市场挂钩,区分不出其真实的经济意义,统归为内蕴经济资源

量。可细分为3个类型:探明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1)、控制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2)、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 (2)次边际经济资源量据详查、勘探成果进行预可行性、可行性研究后,其内部收益率呈负值,在当时开采是不经济的,只有在技术上有了很大进步,能大幅度降低成本时,才能使其变为经济的那部分资源量。细分为3个类型:探明的(可研)次边际经济资源量(2S11)、探明的(预可研)次边际经济资源量(2S21)、控制的(预可研)次边际经济资源量(2S22)。 (3)行预测资源量经预查,依据各方面资料分析、研究、类比、估算的预测资源量(334)?各项参数都是假设的,经济意义不确定,属潜在矿产资源。可作为区域远景宏观决策的依据。 2基础储量(basic reserve) 经过详查或勘探,地质可靠程度达到控制的和探明的矿产资源,在进行了预可行性或可行性研究后,经济意义属于经济的或边际经济的,也就是在生产期内,每年的平均内部收益率在0以上的那部分矿产资源。基础储量又可分为两部分: (1)经济基础储量是每年的内部收益率大于国家或行业的基准收益率,即经预可行性或可行性研究属于经济的,未扣除设计和采矿损失(扣除之后为储量)。结合其地质可靠程度和可行性研究程度的不同,又可分为3个类型:探明的(可研)经济基础储量(111b),探明的(预可研)经济基础储量(121b)、控制的(预可研)经济基础储量(122b)。 (2)边际经济基础储量内部收益率介于国家或行业基准收益率与0之间未扣除设计和采矿损失的那部分。也有3个类型:探明的(可研)边际经济基础储量(2M11),探明的(预可研)边际经济基础储量(2M21)、控制的(预可研)边际经济基础储量(2M22)。 3储量(extractable reserve) 经过详查或勘探,地质可靠程度达到了控制或探明的矿产资源,在进行了预可行性研究或可行性研究,扣除了设计和采矿损失,能实际采出的数量,经济上表现为在生产期内每年平均的内部收益率高于国家或行业的基准收益率。储量是基础储量中的经济可采部分。 根据矿产勘查阶段和可行性评价阶段的不同,储量又可分为可采储量(proved extractable reserve)(111)、预可采储量(probable extractable reserve)(121)及预可采储量(122)3个类型。 二、矿产资源储量计算的原理和一般过程

矿产资源储量规模划分标准

矿产资源储量规模划分标准 (2000年4月24日国土资源部国土资发[2000]133号) 序号 矿种名称 单位 规模 1 大型 中型 小型 煤 (煤田) 原煤(亿吨) ≥50 10~50 <10 (矿区) 原煤(亿吨) ≥5 2~5 <2 (井田) 原煤(亿吨) ≥1 0.5~1 <0.5 2 油页岩 矿石(亿吨) ≥20 2~20 <2 3 石油 原油(万吨) ≥10000 1000~10000 <1000 4 天然气 气量(亿立方米) ≥300 50~300 <50 5 铀 (地浸砂岩型) 金属(吨) ≥10000 3000~10000 <3000 (其他类型) 金属(吨) ≥3000 1000~3000 <1000 6 地热 电(热)能(兆瓦) ≥50 10~50 <10 7 铁 (贫矿) 矿石(亿吨) ≥1 0.1~1 <0.1 (富矿) 矿石(亿吨) ≥0.5 0.05~0.5 <0.05 8 锰 矿石(万吨) ≥2000 200~2000 <200 9 铬铁矿 矿石(万吨) ≥500 100~500 <100 10 钒 V 2O 5(万吨) ≥100 10~100 <10 11 钛 (金红石原生矿) TiO2(万吨) ≥20 5~20 <5 续表 序号 矿种名称 单位 规模 大型 中型 小型 11 (金红石砂矿) 矿物(万吨) ≥10 2~10 <2

(钛铁矿原生矿) TiO 2 (万吨) ≥50050~500 <50 (钛铁矿砂矿) 矿物(万吨) ≥10020~100 <20 12 铜金属(万吨) ≥5010~50 <10 13 铅金属(万吨) ≥5010~50 <10 14 锌金属(万吨) ≥5010~50 <10 15 铝土矿矿石(万吨) ≥2000500~2000 <500 16 镍金属(万吨) ≥102~10 <2 17 钴金属(万吨) ≥20.2~2 <0.2 18 钨WO 3 (万吨) ≥51~5 <1 19 锡金属(万吨) ≥40.5~4 <0.5 20 铋金属(万吨) ≥51~5 <1 21 钼金属(万吨) ≥101~10 <1 22 汞金属(吨) ≥2000500~2000 <500 23 锑金属(万吨) ≥101~10 <1 24 镁 (冶镁白云岩) (冶镁菱镁矿) 矿石(万吨) ≥50001000~5000 <1000 25 铂族金属(吨) ≥102~10 <2 26 金 (岩金) 金属(吨) ≥205~50 <5 (砂金) 金属(吨) ≥82~8 <2 27 银金属(吨) ≥1000200~1000 <200 28 铌 (原生矿) Nb 2 O 5 (万吨) ≥101~10 <1 (砂矿) 矿物(吨) ≥2000500~2000 <500 29 钽 (原生矿) Ta2O5(吨) ≥1000500~1000 <500 (砂矿) 矿物(吨) ≥500100~500 <100 30 铍BeO(吨) ≥100002000~10000 <2000 31 锂 (矿物锂矿) Li 2 O(万吨) ≥101~10 <1

矿产资源储量规模划分标准

矿产资源储量规模划分标准 序号 矿种名称 单位 规模 1 大型 中型 小型 煤 (煤田) 原煤(亿吨) ≥50 10~50 <10 (矿区) 原煤(亿吨) ≥5 2~5 <2 (井田) 原煤(亿吨) ≥1 0.5~1 <0.5 2 油页岩 矿石(亿吨) ≥20 2~20 <2 3 石油 原油(万吨) ≥10000 1000~10000 <1000 4 天然气 气量(亿立方米) ≥300 50~300 <50 5 铀 (地浸砂岩型) 金属(吨) ≥10000 3000~10000 <3000 (其他类型) 金属(吨) ≥3000 1000~3000 <1000 6 地热 电(热)能(兆瓦) ≥50 10~50 <10 7 铁 (贫矿) 矿石(亿吨) ≥1 0.1~1 <0.1 (富矿) 矿石(亿吨) ≥0.5 0.05~0.5 <0.05 8 锰 矿石(万吨) ≥2000 200~2000 <200 9 铬铁矿 矿石(万吨) ≥500 100~500 <100 10 钒 V 2O 5(万吨) ≥100 10~100 <10 11 钛 (金红石原生矿) TiO2(万吨) ≥20 5~20 <5 续表 序号 矿种名称 单位 规模 大型 中型 小型 11 (金红石砂矿) 矿物(万吨) ≥10 2~10 <2 (钛铁矿原生矿) TiO 2(万吨) ≥500 50~500 <50 (钛铁矿砂矿) 矿物(万吨) ≥100 20~100 <20 12 铜 金属(万吨) ≥50 10~50 <10 13 铅 金属(万吨) ≥50 10~50 <10 14 锌 金属(万吨) ≥50 10~50 <10 15 铝土矿 矿石(万吨) ≥2000 500~2000 <500 16 镍 金属(万吨) ≥10 2~10 <2 17 钴 金属(万吨) ≥2 0.2~2 <0.2

矿产资源的储量级别

矿产资源的储量级别 探明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1 控制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2 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 预测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4 (333)资源量的精度为15%-30%,(334)资源量的精度仅为2%-10%。 勘查阶段矿产勘查工作分为:预查、普查、详查、勘探四个阶段。勘探后才能获得采矿证,才能真正进入到可以采矿阶段。 1 预查依据区域地质和(或)物化探异常研究结果、初步野外观测、极少量工程验证结果,与地质特征相似的已知矿床类比、预测,提出可供普查的矿化潜力较大地区。有足够依据时可估算出预测的资源量,属于未发现的矿产资源。 2 普查是对可供普查的矿化潜力较大地区、物化探异常区,采用露头检查、地质填图、数量有限的取样工程及物化探方法开展综合找矿。对区内地质、构造特征达到相应比例尺的查明程度;对矿体形态、矿石质量、矿石加工技术条件和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做到大致查明、大致控制的程度;矿体的连续性是推断的。通过概略研究,最终应提出是否有进一步详查的价值,或圈定出详查区范围。 3 详查是对普查圈出的详查区,采用大比例尺地质填图及综合方法和手段开展勘查工作,进行比普查阶段更密的系统取样,基本查明矿床地质、构造、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对矿体形态、矿石质量、矿石加工技术条件和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做到基本查明、基本控制的程度,矿体的连续性是基本确定的。基本控制矿体的总体分布范围、主要矿体形态、产状、大小和矿石质量特征,基本确定矿体的连续性;对矿石的加工选冶技术性能进行类比或实验室流程试验研究,新类型矿石和难选矿石应作实验室扩大连续试验,在详查所获信息的基础上开展概略研究,作出是否具有工业价值的评价。必要时,圈出勘探范围,可供预可行性研究、矿山总体规划和作矿山项目建议书使用。 4 勘探是对已知具有工业价值的矿床或经详查圈出的勘探区,采用通过大比例尺地质填图和加密各种取样工程,详细查明矿床地质、构造、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对矿体形态、矿石质量、矿石加工技术条件和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做到详细查明、详细控制的程度,矿体的连续性是细确定的。详细控制矿体的总体分布范围、主要矿体形态、产状、大小和矿石质量特征,矿体的连续性是确定的;对矿石的加工选冶技术性能进行类比或实验室流程试验研究,新类型矿石和难选矿石应作实验室扩大连续试验,必要时应进行半工业试验,在勘探所获信息的基础上开展概略研究,为可行性研究或矿山建设设计提供依据。 开发利用方案,且还有一个系数,334是远景储量,是推断出来的。 探明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1 控制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2 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 预测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4

年度矿山矿产资源储量报告模板

xxxxxxxxxxxxxxx 2013年度矿山矿产资源储量报告 编制单位: 提交单位: 2014年3月

xxxxxxxxxxxxx 2013年度矿山矿产资源储量报告 采矿权人名称: 采矿许可证号: 所在行政区域代码: 提交单位(盖章): 单位负责人(签字): 编制单位(盖章):xxx 编制单位负责人(签字): 主要编制人员(签字): 审查人(签字): 2014年4月

目录 一、矿山企业基本情况 (1) 二、地质勘查工作简况 (1) 三、矿床及矿体简要特征 (1) 四、矿床开采技术条件 (2) 五、矿山开采情况 (2) 六﹑探采对比情况 (3) 七﹑选矿情况 (3) 八﹑资源储量估算情况 (3) 九、结论意见 (5) 十、年度报告审查情况 (5) 附表 一、矿产资源储量情况表 二、矿体变化块段石灰岩矿资源储量估算表 三、矿体变化矿块石灰岩矿资源储量变化对比表 四、截止 2013年底石灰石矿资源储量汇总表 五、采矿许可证范围拐点坐标表 六、所在矿区地质勘查(年度)报告评审备案或审查情况表 附件 一、矿山查明矿产资源储量台帐 二、矿山开采设计矿产资源储量台帐 三、矿山矿产资源储量变动台帐 四、开采终了矿产资源储量比较台帐 五、采矿许可证 六、xxxxxxxxxxxx号 七、xxxxxxxxxxxx号 八、矿山年度报告修改情况对照表 九、矿产资源储量年度地质测量工作委托书

一、矿山企业基本情况 采矿权人 矿山名称经济类型 地址邮政编码 联系人联系电话办公:手机:矿区名称 矿山位置 与交通 采矿许可证证号:有效期: 面积:标高: 二、地质勘查工作简况 矿山(区) 地质勘查 工作情况 三、矿床及矿体简要特征 矿床主要 特征简述 矿体主要 特征简述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