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8-2019学年甘肃省临夏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2018-2019学年甘肃省临夏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甘肃省临夏中学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

年级: 高二 科目:历史 座位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西周时,周王授予诸侯管治封域内土著邦族的权力,包括组织城防、分派劳役、划定田亩、贡献土产等具体内容;各邦族多依旧保有其宗族组织,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践行周礼。对此理解正确的是,当时( ) A .儒家礼乐文明推动文化认同 B .中央政府实现对地方的直接管理 C .分封制的推行促进族群融合 D .土著邦族作为新兴政治力量崛起

2.有学者认为:从政府机构看,秦和汉初中央政府中皇家事物与国家事务尚未分离“卿”这个称呼。其本身带有家臣的意味,宰相和百官也是具有浓厚的为皇帝个人服务的色彩,国家还保持古老的家国不分、家国一体的传统和形式。这反映出 A .经济发展是家国同构观念维系的关键 B .秦汉处于国家政治制度的转型时期 C .三公九卿相关规定凸显宗族观念加强 D .秦汉沿袭西周宗法制度,等级森严

3.历史学家阎步克根据史传统计了西晋时期被察举者的社会出身,在所得131例中,高官贵戚子弟占16.8%;中级官僚子弟占20.6%;下层人士占32.1%,蜀吴亡国以后被察举的士人占30.5%。这表明( ) A. 察举制度日趋完善 B.选官逐渐向下层士人倾斜 C. 门阀政治开始兴起 D. 政府注重扩大统治基础

4.据《新唐书》载,御史台事权高度集中,朝廷百司及地方官员无不在其监察范围之内;而尚书省左右丞“掌辩六官之仪,纠正省内,劝御史举不当者”。据此推断,唐代( ) A. 行政职能分工不明 B. 政令畅通得以确保 C. 中枢机构发生异变 D. 监察制度有所完善

5.明代内阁大学士多数为词臣入阁,品秩较低,一般限制在正五品这一阶衔上面,而到了康熙九年,清政府把大学士的品秩由正五品升格到正二品,到雍正七年,又升格至正一品。内阁大学士品秩的变化( ) A. 反映出内阁位高权重 B. 表明中央权力体系完善 C. 表明清代前期以文治国 D. 折射出君主专制的强化

6.有清一代,皇权专制体现在政治统治的各方面,皇帝可随意处分臣下,也会任意免除对官员的处分,雍正朝体现得尤为明显,有关政策反复摇摆于实施与不实施之间。这一现象反映

出清代()

A.雍正帝弱化法律作用 B.吏治逐渐走向了腐败

C.朝廷公信力遭到破坏 D.君主专制达到了顶峰

7.在清政府看来,《南京条约》是永保和平的“万年和约”,而英国人魏尔特把《南京条约》称作“外国对华贸易的大宪章”。两国对《南京条约》的认识说明()

A.中英达成协议从此停止战争

B.清政府被迫放弃了闭关锁国政策

C.中英实现了国际贸易的接轨

D.中英对条约的本质认识角度不同

8.“太平天国的历史作用不在于“运动”本身“革命”,而在于引发了“生死竞争”,迫使不同营垒中的开明之士顺应历史发展方向。”该观点认为太平天国运动()

A.客观上推动了中国近代化

B.不能承担民主革命重任

C.顺应了中国历史发展趋势

D.沉重打击了清政府统治

9.中日《马关条约》规定“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此后在中英、中美通商行船续约中亦做了此类规定。诸如此类的规定()

A.使中国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B.属于主权国家间正常的经济往来

C.反映了清政府和列强共同的利益诉求

D.体现了殖民侵略之下的资本输出

10.美国学者杜威曾说:“你无法想象未签署《巴黎和约》对中国有多么重大的意义,这可说是属于公众舆论的胜利,也可说归功于这些男女学生的推动,当中国能独力做到这类的事情时,美国实在应该感到羞愧。”这表明杜威认识到()

A.北洋政府拒签《巴黎和约》是迫于社会舆论 B.五四运动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新觉醒C.公理战胜了强权 D.五四运动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11.在《辛丑条约》签订之前,清朝日常政务主要归六部等分理,没有外交部,对外关系一直都由类似于藩务、夷务和商务的机构来承接。外交部之所以出现很晚,主要是因为()A.“闭关锁国”政策排斥对外关系B.儒家“天下一统”的意识惯性

C.中央机构叠床架屋的权力体系 D.内阁与军机处涵盖了外交事务

12.清末立宪派说,今后“非一请愿书可以力争,又非复少数人奔走呼喻可以得请求也,惟诸父老实利图之。”暗示只有采取其他有效办法。梁启超也说:“诚能并力以推翻此恶政府而改造一良政府,则一切可迎刃而解。”这说明立宪派()

A.转向寻求反抗道路 B.通过立法确立民主共和制

C.支持民主革命立场 D.有外国支持实现君主立宪

13.1906年,孙中山等人在《军政府宣言》中提出“国民革命”,以区别于前人的“英雄革命”。

1924年,国民党在其“一大”宣言中,强调国民革命运动必须联合工农才能取得胜利。这表明()

A.工农群众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B.革命指导思想发生了根本改变

C.民主革命的内涵进一步丰富 D.广大民众的革命觉悟显著提高

14.1919年5月9日,北洋陆军第三师师长吴佩孚在衡阳越级通电大总统徐世昌:“彼莘莘学子,激于爱国热忱而奔走呼号,前赴后继,以草击钟,以卵击石,……其心可悯,其志可嘉,其情更可有原!”材料表明()

A.手握重兵的军人积极表态 B.国民政府积极抗日的宣言

C.学生的爱国热情激荡全国 D.各路军阀对政府施加压力

15.1937年之前,李宗仁曾三次反蒋,抗战爆发后,他服从国民政府出任第五战区司令;1938年国民政府核定新四军编制后,遂即拨发71000元及5架无线电报机。材料表明()A.抗战初期的国共双方真诚合作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成果

C.国民政府成为抗战的中流砥柱 D.全民族抗战的局面的正式形成

16.新中国成立之初提出“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到50年代中期,又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一变化()

A.说明中苏关系出现恶化 B.争取到了更大外交空间

C.意在换取美国对华支持 D.缓和了冷战的紧张气氛

17.1943年,中共淮北区党委指示:各乡应立即以农民抗日救国会为中心,筹办农村合作社,使合作社真正掌握在基本群众手里,真正成为基本群众与高利贷者及商业资本家作经济斗争的武器。这一批示的执行有助于()

A. 冲破了敌人的经济封锁

B. 推动了乡村商业资本流通

C. 巩固了抗日根据地政权

D. 促进了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18.1964年1月,毛泽东正式明确提出了“两个中间地带”的思想,指出:讲到中间地带有两部分,一部分是指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广大经济落后的国家,一部分是指以欧洲为代表的帝国主义国家和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毛泽东提出“两个中间地带”思想的背景是()A.中日关系已经实现正常化 B.欧共体具有了抗衡美国的实力

C.美苏冷战和中苏关系恶化

D.美苏“冷战”造成两大阵营瓦解

19.1946年2月22日,美国驻苏联外交官乔治?凯南向美国国务院发了一封电文,指出:“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是水火不相容的;美苏之间无法建立‘合作’关系;美国必须把苏联当作对手,而不是伙伴。”这一文件()

A.标志着美苏争霸的局面完全形成 B.主张美国用战争手段与苏联全面对抗

C.为美国的“冷战”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 D.形成了二战后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

20.伯利克里时期,五百人议事会成为最高的行政机关,是公民大会的常设机构,负责部分行政事务。雅典的法律保存于议事会堂,并在市场上公布。陪审法庭成为最高的司法和监察机构。材料说明雅典民主政体()

A.权力分立的倾向 B.基础是公民大会

C.法制是核心内容 D.体现了主权在民

21.1689年,詹姆士二世积极谋求爱尔兰天主教力量的支持。1690年,威廉三世率领35000名荷兰蓝卫兵—法国胡格勒信徒—英国新教联军登陆爱尔兰,击败詹姆士二世的21000名爱尔兰—法国联军,詹姆士二世再次流亡到法国。这场战争()

A.捍卫了英国的立宪政体 B.实质上只是一场宗教战争

C.阻止英国君主制的复辟 D.是近代欧洲首次国际战争

22.有学者说,在美国都铎式的政治制度和大众参与融于一个政治制度之中;而在欧洲,权威的合理化和机构的分离却明显的先于政治参与的扩大。该学者的言论表明()

A.美国民主程度远高于欧洲国家 B.美国民主制度存在矛盾之处

C.欧洲国家的代议制度更加健全 D.欧洲国家政体更能体现民权

23.英国史学家彼得在《德国天才》中写道:“德意志帝国尽管已经成为一个工业强国,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工业、科学与思想领域的成功之中,但德国仍然被一小部分传统精英所控制,其中包括土地贵族与军事领袖,而他们的首领正是皇帝本人。”由此可见当时的德国()A.军事封建色彩浓厚 B.政治体制严重制约经济发展

C.统一的国内市场已经形成 D.存在着经济崛起与政治滞后的错位现象

24.1871年《公社报》主编德利马尔认为巴黎不需要农民的支持。梯也尔政府及其同盟者认识到,“农民的解放对他们来说甚至比城市无产阶级的解放更加可怕”。为此,梯也尔政府肆意污蔑公社,挑拨农民阶级和公社的关系。由此看出()

A. 公社革命者未采取措施争取农民支持

B. 梯也尔政府认识到农民的重要性

C. 巴黎公社内部在农民问题上存在分歧

D. 巴黎公社最终失败有历史必然性

25.冷战结束后,美国的态势以小布什时代“要么跟我们站在一起,要么跟恐怖分子站在一起”的政策为标志达到顶峰。这反映出()

A.两极格局瓦解使世界力量对比失衡 B.两极格局不利于世界局势的稳定

C.苏联解体不利于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D.恐怖主义是威胁美国利益的主要力量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光荣革命后,旧制度带来的贪污腐败、卖官鬻爵、政治丑闻屡见不鲜。这些严重影响到工业资产阶级要求加速发展经济和实现自由竞争的愿望。19世纪50年代,霍布斯等人的平等自由思想在英国备受关注对选官理念有长远的影响。恰在此时,英国工业革命的完成,加大了政府工作量,也使得政府工作变得更加复杂化、更加专业化,需要更多的专业人员管理这些新老产业。

——摘编自徐愿《英国近代文官制度的建立及其影响》

材料二中国古代的“选举”可以说是由统治者自上而下地来选择治理者,或者说是以“贤”选“贤”。……西汉时岁举和特举“贤良方正”“明法”诸科并行,地方官掌握着较大的选举权。魏晋时代,实际选举权掌握在豪门世家手中。唐代选举权收归中央,士民可以自由投考。宋代通过锁院、糊名、誊录等方式形成“取士不问家世”的局面,……北宋入宋史的官员有46.1%来自寒族。

——自何怀宏《选举社会》

材料三很多地区在普选运动中,发展了互助组,整顿和新建了农业生产合作社,扩大了生产。通过普选宣传动员,使他们懂得普选的意义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好处。民众对新政权的认同和对走社会主义道路的拥护得以实现,公民民主意识增强。各级选举委员会提出了“整顿作风,迎接普选”的口号,开展普选,整顿干部作风。

——熊秋良《“选举下乡”与建国初期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近代文官制度建立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汉到唐宋时期“选举”制度的特点(6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建国初期“选举下乡”的意义(6分)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37年2月,中国共产党在致国民党三中全会电中保证“停止没收地主的土地”决定以减租减息作为解决路线农民土地问题的基本政策。1942年,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减轻地主的封建剥削,实行减租减息,借以改善农民的生活,提高农民抗日与生产的积性”,“减租减息之后又实行交租交息,借以联合地主一致抗日”,并进一步提出了“奖励富农发展生产和联合富农”的基本原则。

——摘编自王桧林主编:《中国现代史》

材料二陕甘宁边区有过1937年和1941年的两次较大规模的选举,人民群众以“普遍、直接、平等、无记名”的投票,选举产生乡、区、县、边区的各级民意机构即议会和政府机构。选举在极其广泛的基础上进行,参选率高达 80%,有的县达到 95%,有的村、区达到 100%;就是在游击区,参选率一般也在 70%以上。针对边区的群众大都居住在农村和偏远山区,文化底子薄,文盲占绝大多数的事实,党的各级地方组织在实际工作中创造了灵活多样的选举办法,如画圈法、画杠法、画点法、投豆法、投纸团法以及背箱法等等,尽量使边区的每一个符合条件的公民都能投上一票。

――摘编自刘启春杨路《“三三制”政权:中国共产党民主执政的试验场》

材料三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就非常重视民族问题。1941年5月1日,陕甘宁边区政府颁布了《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其中第十七条规定:“依据民族平等原则,实行蒙回民族与汉族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平等权利,建立蒙回民族的自治区,尊重蒙回民族的文化习惯。”1947年5月1日,中国共产党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省一级的内蒙古自治区。

——章开沅《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共此次土地政策调整的主要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陕甘宁边区民主改革的特点(5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陕甘宁边区探索民族区域自治的意义(6分)

【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唐宪宗(778—820年)登基后对独立藩镇进行了一系列讨伐作战,取得胜利,并采取了一系列的削藩措施。平定西川刘辟叛乱后,唐宪宗下令把原属西川的资、简等六州割隶东川。淄青领州12个,淮西仅3个,虽不算甚多,但具有割据传统,也对其进行了分割。安史之乱后,各地节度使及都团练使、都防御使等不仅在所治州驻有军队,而且于所属支郡也“各置镇将领兵事,收刺史、县令之权”。819年,唐宪宗下诏说:诸道节度、都团练、防御、经略等使所管支郡,除本军州外,别置镇遏使、守捉使、兵马使,并合属刺史。两税法实施后,各地的税收实行三分制,即上交封建国家一部分称上供,送给节度使或观察使一部分称送使,地方自留一部分称留州。其中送使部分,节度使或观察使所辖州均须上交。808年,宰相裴珀上奏说:“天下留州、送使物,一切令依省估。其所在观察使仍以其所莅之郡租赋自给,若不足,然后许征于支郡。”唐宪宗同意了他的上奏。唐宪宗之后直至黄巢起义以前的50多年间,唐朝与藩镇之间的战争有所减少,整个社会也比较稳定。

——摘编自岳纯之《唐宪宗新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宪宗的削藩措施。(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宪宗削藩措施的影响。(9分)

高二历史答案

1-5CBDDD 6-10CDADB 11-15BACAB 16-20BCCCA 21-25ABDBA

26(1)旧的选官制度导致了政治腐败;工业发展要求文官队伍更加专业化;资产阶级平等自由思想的推动(每点2分)

(2)选举方式由地方推荐到中央考试选取;选取标准由注重品行到门第,再到才学(或:由注重世家到不问出身);选举程序趋向严密;选举范围逐渐扩大(或:寒族在选举中的比例越来越高)(每点2分)

(3)有利于社会主义改造,发展生产;有利于巩固政权和民主政治的发展;有利于培养公民的民主权利意识,树立起当家作主的思想;有利于整顿干部的作风。(任答3点给6分)

27(1)中日民族矛盾逐渐上升为主要矛盾,国共两党由对峙转向合作;团结地主阶级、农民阶级,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现全民族抗战(每点3分)

(2)特点:选举规模较大;选民具有广泛性,群众参选率高;选举办法灵活多样;兼顾民情。(答2点4分,3点5分)

(3)意义:有效调动了各阶层抗战的积极性;是中共早期民主政治探索,为新中国建立人民民主政权提供经验。(每点3分)

28(1)分割辖区过大或有割据传统的藩镇;削弱节度使的军权;限制节度使的财权。(每点2分,共6分)

(2)积极:打击了藩镇势力,使得全国在名义上获得了统一;使得社会大环境得以安定,促进了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为后世解决藩镇问题提供了历史借鉴。(每点2分,共6分)

局限性:未能从根本上解决藩镇割据问题,这一问题仍是唐朝政治的隐患。(3分)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