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一讲货币及货币理论

第一讲货币及货币理论

第一讲货币及货币理论
第一讲货币及货币理论

第一讲货币及货币理论第一讲货币及货币理论

一、货币的产生与发展

二、货币的本质与职能

三、货币流通及流通规律

四、货币制度

五、货币供求理论及通货膨胀(宏观均衡)

提出几个问题

简要讨论:

你如何看待金钱?

能否举例说明你在生活中发现的货币运动?

钱、货币、通货、现金是一回事吗?银行卡是货币吗?

今天的货币形式有哪些?是否未来会发展成为无现金社会?

一、货币的产生与发展

货币:money,currency

(一)货币起源学说

1、古代货币起源学说

2、马克思货币起源理论

3、西方货币起源学说的探讨

(二)货币形态的发展

一、货币的产生与发展

(一)货币起源学说

1、古代货币起源学说

1)货币的出现是与交换紧密相连的;

2)西方古代的一些说法;

3)中国古代的一些言论。

如:司马迁《史记》中记载:农工商交易之路通,而龟贝金钱刀币之兴焉。

2、马克思货币起源理论:劳动价值论基础之上分析

1)货币是商品经济内在矛盾发展的必然产物

2)货币是商品价值形式发展的必然产物

3、西方货币起源学说的探讨

从演化经济学角度讨论从交易成本角度比较物物交易与通过媒介(货币)交易来探讨.

一、货币的产生与发展

古往今来论证货币起源的主流观点:

、是物品的交易,导致货币的出现。

、从物物交易到通过货币的交易——货币出现在人类经济生活之中,直至现在。

、一切企图取消货币的行为,都在碰得头破血流之后而被迫放弃。、只要是市场经济,就不可能离开货币。

一、货币的产生与发展

(二)货币形态的发展

1、实物货币:贝壳、牛、羊、盐巴、布帛等

2、金属货币:铜币、银币、金币

3、可兑现纸币:银行券

4、不可兑现纸币:当今世界各国流通的纸币

5、存款货币:账簿上的货币

6、电子货币:以电磁信号为载体的货币

铸币:coin;银行券:banknote;

纸币:paper money/paper currency;

一、货币的产生与发展

当代货币的种种形态:

1、不可兑现纸币:当今世界各国流通的纸币

2、存款货币:账簿上的货币

3、电子货币:以电磁信号为载体的货币

外汇存在的种种形态:

1、外国的钞票和硬币

2、外币的存款

3、用外币标示的有价证券

4、限定用于国际支付的本国货币

一、货币的产生与发展

金属货币演进的特点:

1、贵金属是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一种主要币材;

2、金属货币是以贱金属货币向贵金属货币演进的过程;

3、金属货币最初是以条块形式流通的,逐渐发展成铸币形式。金属铸币的出现诠释了很深的货币内涵。

一、货币的产生与发展

金属货币演进过程揭示了货币的一些基本属性:

1、币材选择的要求: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

2、铸币的流通开始体现国家权威的意义;

3、铸币流通中出现的劣币驱逐良币规律为纸币产生提供了基础。

4、揭示了货币作为商品交易媒介的根本属性,从而提出研究货币流通手段职能及领域的重要性。

货币形态分类

货币形态演变的规律:不断由低级向高级演进

1、币材不断优化;

2、币材不断节约;

3、效率和节约的意义;

一、货币的产生与发展

几个应认识到的具体问题:

、马克思的货币起源理论

、金属货币的演进特点:

)从贱金属向贵金属的演变;

)流通形式主要以铸币形式表现;

、不同货币形态的分类

二、货币的本质和职能

(一)马克思的货币本质观及职能

1、马克思的货币本质观:货币是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并体现一定

的生产关系。

1)货币首先是商品:即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统一体。

2)货币其次是特殊的商品:与普通商品的本质区别

A. 货币能够表现表现一切商品的价值

B. 货币具有与一切商品相交换的能力:特殊的使用价值

3)货币代表一种社会生产关系(即其特殊的使用价值)

4)实物货币与金属货币都是商品货币,其他则是非商品货币

二、货币的本质和职能

2、马克思货币的职能观

1)价值尺度:赋予交易对象以价格形态的职能;可以是观念上的货币;确定度量货币自身的货币单位。

2)流通手段:充当商品交易媒介的职能;必须是现实的货币;研究商品货币流通是一个基本问题。

3)支付手段:货币作为价值单方面转移的职能;赊销商品、信用、财政等是货

币发挥支付手段的主要领域;出现了商品流通和货币流通不同时进行的运动;现实货币。

4) 贮藏手段:货币退出流通处于静止状态发挥贮藏手段职能;现实的货币;金

属货币时代的自发调节功能;纸币在币值相对稳定的状态下发挥一定的贮藏手段职能。

5) 世界货币:货币在世界市场上发挥上述四种职能。金属货币时代世界货币往

往还原成条块贵金属;现代信用货币社会世界货币的意义已不同。

二、货币的本质与职能

)对于货币职能的理解

价值尺度是货币的首要的职能;

价值尺度与流通手段的统一形成货币(马克思);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职能互为前提和基础,是货币得以体现其本质的基本职能。

货币保持相对价值稳定是其发挥贮藏手段职能的基础条件;

当货币发挥流通手段职能和支付手段职能时引起了货币运动(货币流通);

二、货币的本质和职能

二)西方经济学家对货币本质的认识

1.货币金属论

认为货币是一种商品,货币必须具有金属内容和实质价值,其价值为贵金属的价值所决定。货币本质就是贵金属。

.货币名目论

完全否定货币的商品性,否定货币的实质价值,主张货币只是一个符号,一种票券,一个名目上的存在。货币名目论又有货币国定说、货币职能说、货币

票券说、货币抽象说等。

货币名目论

① 货币国定说:认为货币是法律规定的支付债务的手段,货币的价值由国家法律和行政力量决定。只要获得国家法律和行政力量的支持,任何没有价值的东西都可以充当货币。

② 货币职能说:认为货币的价值不是币材实体的价值,而是发挥作用的职能价值。由于货币具有不同的职能作用,因此,有的强调货币的价值标准职能,认为具有衡量其他物品价值的物品就是货币;有的强调货币交易媒介职能,认为货币是交易的媒介、支付的手段。

③ 货币票券说:认为货币是所有者用来换取任何商品的一种票券,是使交换得以实现的一种计量单位、计量符号,本身没有内在价值,因而可以由国家任意规定或由货币数量决定。二、货币的本质和职能

二、货币的本质和职能

(三)西方经济学家关于货币职能的认识

、交换媒介(medium of exchange)

、计价标准(unit of account)

、支付手段(means of payment)

、价值储藏或购买力储藏(store of value)

西方经济学家公认的货币的四大职能与马克思货币职能认识有异曲同工之效。

总之,货币的主要职能体现在: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四

个方面。

二、货币的本质和职能

四)货币的定义问题

、从职能角度归纳的货币定义;

1)亚当.斯密:货币是流通的大轮,是商业的大工具;

2)马克思: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统一形成货币;货币是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

殊商品;

3)米什金:在购买商品和劳务或偿还债务时被普遍接受的任何东西;

4)现在的一种综合认识:货币是一般等价物。

二、货币的本质和职能

四)货币的定义问题

、从法律角度归纳的货币定义。

1)《管子》:先王确定金、玉、珠等为货币;

2)货币是法律规定的具有无限偿付能力的事物;

二、货币的本质和职能

几个应注意的问题

、掌握马克思的货币本质与职能问题

、了解西方的货币本质学说

、货币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范畴,迄今为止,还没有一个货币定义将其内涵与外

延完整系统的概括出来。作为交易媒介我们更多的是站在货币职能意义上认识货币和理解货币经济。如美国斯蒂格利茨所言:货币就是货币行使的职能。而就货币管理当局的应用来讲,往往采用实证的货币定义。因此,对于货币的认识还需要通过系统的货币理论进行深入把握。

三、货币流通及流通规律

一)货币流通

1、货币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职能不停的从一个人手中转移到另一个人手中的

连续不断的运动过程。

2、货币流通表现在现实一切货币收支系统中。

三、货币流通及流通规律

(二)马克思货币流通规律(马克思货币必要量理论,马克思或古典经济学的货币需求理论)

1、货币流通规律:一定时期、条件下,决定商品流通过程中所需货币量的规律,

也称货币必要量规律。它是要回答为了完成一定的商品流通,流通领域需要有多少货币充当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问题。

2、基本内容:流通中的货币数量与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与货币流通速度成反

比。

流通中的货币必要量(M)=商品价格总额(PQ)/单位货币的流通速度(V) M=PQ/V

三、货币流通及流通规律

、理解上应注意的要点:

一定时期货币需要量取决于商品价格总额和单位货币的流通速度。当速

度不变时,货币需要量与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当商品价格总额一定时,与货币流通

速度成反比。

商品流通决定货币流通,即等式右边决定左边。原因:商品价格在进入

流通前由生产商品和金属货币的劳动生产率决定,而流通中现存的货币多少则由流通

中货币转化为贮藏手段或货币贮藏转化为流通中的货币的机制来自发调节。

上式为简单商品货币流通条件下货币必要量规律,只表明执行流通手段

职能的货币需要量。在复杂商品流通下,货币既发挥流通手段职能,又充当支付手段,其货币必要量规律为:流通中的货币必要量=(商品价格总额+到期支付总额?a本期赊销商品总额?a相互抵消的支付总额)/单位货币(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时)平均流通速度

三、货币流通及流通规律

4、决定货币必要量的因素:

)商品价格总额=价格水平·商品数量(P·Q),商品价格总额决定于商品数量和价格水平,商品的价格水平又取决于商品价值与货币价值,商品价格水平与

商品价值呈正方向、与货币价值呈反方向。

关系:商品数量、商品价值、商品价格水平与货币必要量呈正方向变化;(单位)货币的价值与商品价格总额呈反方向变化,货币必要量与货币价值呈反比例关系。

)货币流通速度:单位货币在一定时期内的平均周转次数。货币流通速度与货

币必要量成反比关系。货币周转次数增加,流通中的货币需要量就会减少;反之,货

币需要量就会增加。因此,货币流通速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代替货币的数量。

三、货币流通及流通规律

、纸币流通规律

基本内容:纸币是价值符号,本身无价值,在流通中代表金属执行流通手段和

支付手段的职能,所以纸币在流通中只能代表流通中所必要的金属货币的价值。即:流通中全部纸币所代表的金属货币的价值 = 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的价值

单位纸币代表的金属货币的价值=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的价值/流通中的纸

币总量

推出:单位纸币的价值=货币需求量/货币供应量

特点:商品流通决定货币流通,货币流通影响商品流通。在纸币流通条件下,

既存在商品价格决定货币必要量的一面,也存在货币必要量决定商品价格的一面。

意义:揭示了商品流通和货币流通的基本关系,对于探讨宏观经济均衡发展提

供了思想基础。

三、货币流通及流通规律

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掌握并理解马克思的货币必要量理论;

、理解纸币流通规律;

、马克思的货币流通规律的研究,是古典政治经济学的高度发展,其货币需求

思想对认识商品流通与货币流通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四、货币制度

(一)货币制度(monetary system)概念

、货币制度是国家以法律形式规定的本国货币的流通结构和组织形式,它由国家有关货币方面的法令、条例等综合构成。

、货币制度的形成原因是要解决货币流通分散、混乱和不稳定的缺陷。、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

1)规定货币币材

2)规定货币单位

3)规定货币的铸造与发行及流通程序

4)建立准备制度

关于币材

货币币材的确定即规定什么商品充当币材的问题)

规定何种材料为货币币材,是一个国家建立货币制度的首要步骤,选用不同的货币

材料,就构成不同的货币制度。国家对币材的选择要受到客观经济条件发展的制约。银→银本位制

金→金本位制(英国1816年正式宣布实行金本位制)

不兑现的无价值的纸→纸币本位(自由本位)

金属货币制度币材规定是最重要的构成要素,而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条件下货币单位的确定则成为货币制度的核心构成要素。

关于货币单位的确定

即规定货币单位的名称及其所含的货币金属的重量(货币单位的“值”)。(价格标准:统一规定的用作衡量货币本身的计量单位,即对货币单位及其等分的规定)货币单位的确定包括两方面内容:规定货币单位的名称和规定货币单位的币值。按国际习惯,一国货币单位的名称往往就是该国货币的名称(国名加主币单位名称),我国比较特殊。

金属铸币流通时规定单位金属货币的重量与成色,纸币流通时规定单位纸币的含金量,或本国货币与世界主导货币的固定比价。

如:布雷顿森林体系下(1934-1971)1美元含金量是0.888671克纯金。关于货币的铸造与发行

金属货币的铸造:

1、铸币的铸造制度经历了从私铸到国家垄断铸造的发展过程。

2、自由铸造和限制铸造。自由铸造是指公民有权把经法令确定的货币金属送到

国家造币厂铸成铸币;限制铸造指对那些实际价值低于面值的通货,为了防止投机者私铸或自由铸造谋利,法律规定由国家根据需要铸造,国家造币厂不为任何人代铸,更不允许私铸。

3、一般主币可自由铸造,辅币则限制铸造。

代用货币和信用货币的发行:

1、银行券的发行是从分散发行到垄断发行的发展变化;

2、信用货币的现钞和硬币由央行垄断发行,存款货币是由银行体系创造的。关于货币的铸造与发行

、本位币(主币):是一国法定价格标准的铸币,是该国的基本通货。特点

(银本位和金本位货币制度下):

名义价值与实际价值一致(足值货币)

可自由铸造

具有无限法偿能力(即法律赋予它在一切交易支付活动中,不论数额大小,

不得拒绝接受)

关于货币的铸造与发行

?

?

?2)辅币:是本位币以下的小额货币,专供零星支付之用。特点(银本位和金本位货

币制度下): a. 名义价值高于实际价值(不足值货币) b. 不可自由铸造(限制铸造)c. 具有有限法偿能力(即在交易支付活动中,超过规定限额,对方有权

拒绝接受)

? 当今信用货币制度条件下:主币具有无限法偿能力,辅币仍具有上述特点。

关于建立准备制度

金币制度下货币发行的准备为金准备,又称黄金储备,它是一国货币稳定的基础。

用途:a. 调节国内金属货币流通

支付存款和兑换银行券

用于国际支付

当今各国金准备的用途只是作为国际支付的准备金。

四、货币制度

(二)货币制度的类型

、金属货币制度

1)银本位制

2)金银复本位制:平行本位、双本位、跛行本位

3)金本位制:金币本位、金块本位(生金本位制、富人本位制)、金汇兑本位(虚金本位制)

、纸币本位制度: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

四、货币制度

(三)货币制度变迁

、银本位制(16世纪-19世纪)是历史上最早的货币制度,金银复本位制是资

本主义发展初期(18-19世纪)最典型的货币制度,金本位制度盛行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崩溃于20世纪30年代,取而代之的就是不兑现信用货币制度。、劣币驱逐良币规律:16世纪英国财政大臣格雷欣明确提出,又称格雷欣法则。、我国现行的货币制度:“一国三币”

、区域货币制度:是以货币一体化理论为依据的,蒙代尔的“最适度货币区”理

论。

四、货币制度

复本位制度下,劣币驱逐良币定理发挥作用:银贱则银币充斥市场,金贱则金

币充值市场,贱币驱逐贵币,副本位制无法实行。

如:美国在1791-1861年间实行复本位制,规定金银之间的铸币比率为1:15,

而其它主要复本位制国家规定的金银之间的铸币比率为1:15.5。结果就是美国流通的是相对比较便宜的银币,而外国流通相对比较贵的金币。

四、货币制度

几个应该注意的问题

、掌握货币制度的概念,并清楚理解货币制度构成要素的内容及相关概念。

2、认识货币制度演进的过程与货币制度类型。

、了解我国货币制度发展及形成情况。

五、货币供求理论

一)货币需求(demand for money)

二)货币供给(money supply)

三)货币供求均衡(equilibrium)与总供求

四)通货膨胀(inflation)与通货紧缩

(一)货币需求

货币需求的含义

、货币需求:需求能力与需求愿望的结合。货币需求是指社会公众(个人、企业、政府)愿意以货币形式(现金和存款货币)持有其拥有的财富的一种需要。把所有社会公

众的需求加总起来就形成全社会的货币需求。

、理解货币需求的多种角度

(1)宏观货币需求与微观货币需求

宏观货币需求是一个国家从宏观和全社会角度出发,把货币视为交易的媒介,探讨为

完成一定时期商品和劳务的交易量,需要多少货币来支撑,根据一定时期经济发展目标,

确定合理的货币供给增长率。货币需求的宏观分析视角是一种从总体上判断货币需求的方法。

微观的货币需求,是从微观经济主体角度出发,分析微观主体的持币动机、持币行为

来考察货币需求的变动规律性。

(一)货币需求

(2)名义货币需求与实际货币需求

名义货币需求(Md)是指个人、家庭或企业等经济单位或整个国家在不考虑价格变化

时的货币需要量,即用货币单位来表示的货币数量。

实际货币需求(Md/P)就是扣除了通货膨胀因素以后的货币需要,即各经济单位所持有

的货币量在扣除物价因素之后的余额,其实质是以实物价值所表示的货币需求。

(3)货币需求量是一个弹性区域

货币需求量是一个由经济系统内部决定的内生变量,在进行货币政策决策时更为现实

的考虑是把货币需求量视为一个具有一定弹性的区域。

(一)货币需求

货币需求是否是一个确定的量

(一)货币需求

货币需求理论

、古典政治经济学的货币需求理论

(1)重农学派:魁奈(法)在其名著《经济表》中明确指出了商品流通决定货币流通的观点,并考察了货币流通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作用。

(2)重商主义:斯图亚特(英)指出一国的流通只能吸收一定的货币量,这个货币需求量由用来支付债务和购买东西的两部分组成。

(3)马克思的货币必要量理论:将货币需求的分析达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

(一)货币需求

、传统的货币数量论

(1)费雪的交易方程式(equation of exchange)和剑桥的现金余额方程式

(equation of Cambrige)

费雪方程式(现金交易学说cash transaction approach)

/T

式中:M:货币流通量,V:货币流通速度 P:商品平均价格,T:商品交易量

费雪认为V在短期内不变,T大致稳定,M是一个模型之外的因素所决定的外生变

量。因此得出这样的结论:货币数量M的变动将导致物价P的同比例同方向的变动。货币数量变动是因,一般物价水平的变动是果。

(一)货币需求

、传统的货币数量论

剑桥方程式(现金余额学说cash balance theory)

式中:Y:总收入,P:价格,k:以货币形式保有的财富占名义总收入的比重,

Md :名义货币需求。即名义货币需求与名义货币收入水平之间保持着一个较为稳定的比例关系。

剑桥学派认为,经济社会中个人对货币的需求,实质是选择以怎样的方式保持

自己的资产。

(一)货币需求

费雪方程式与剑桥方程式的区别:

费雪方程式强调货币的交易手段职能,剑桥方程式则强调货币作为一种资产的性质。

费雪方程式侧重分析货币总流量与总产出和价格水平的关系,剑桥方程式则侧重货币存量占收入的比例。

费雪方程式从宏观的角度分析货币需求,费雪方程式没有考虑微观主体动机

的影响,用货币数量的变动来解释价格,反过来,在交易商品量给定和价格水平给定时,也能在既定的货币流通速度下得出一定的货币需求结论。剑桥方程式是从微观角度分

析的产物,利率因素已经隐含在对K的分析中,考虑了利率对微观主体对持币动机的影响。

费雪方程式(M=PT/V)和马克思的货币必要量公式(M=PQ/V)在形式上很相似,

但实际含义不同,前者强调货币数量变化对商品价格的影响,后者则特别强调商品生

产过程对商品价格的作用。

(一)货币需求

、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流动性偏好理论liquidity preference theory);

1936年划时代著作《就业、利息及货币通论》提出。

货币需求是指特定时期公众能够而且愿意持有的货币量,人们之所以需要持有

货币是因为人们对流动性的偏好。(所谓流动性偏好,是指人们在心理上偏好流动性,愿意持有流动性最强的货币而不愿意持有其他缺乏流动性资产的心理倾向。)

凯恩斯对货币需求理论的贡献是从货币需求动机入手:对货币需求分为交易性需求、预防性需求和投机性需求,并将货币需求看作是一种函数关系。

(一)货币需求

凯恩斯对货币需求理论的突出贡献就是关于货币需求动机(motive of the

demand for money)的分析。

交易性货币需求:企业或者个人出于交易动机(transaction motive)为进行日常交易而产生的货币需求。

预防性货币需求:企业或者个人出于预防或谨慎动机(precautionary motive)

为了应付可能遇到的、意外支出而产生的货币愿望。

投机性货币需求:人们根据市场利率变化的预测,需要持有货币以便满足从中获利的动机(speculative motive)而产生的货币需求。

(一)货币需求

交易性货币需求及预防性货币需求(M1)是收入(Y)的函数,投机性货币需求

(M2)是利率(r)的函数。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函数为:M=M1+M2=L1(Y)+L2(r)。

L1和L2是作为流动性偏好的函数符号。

凯恩斯认为不仅商品交易的规模与价格总额影响货币需求,而且利率变化也会

影响货币需求,进而提出了廉价货币政策和赤字财政政策的政策主张。凯恩斯的

整个经济理论体系是将货币通过利率与投资、就业以及国民收入等实

际经济因素联系起来的。与费雪的利率对货币需求没有影响的观点大相径庭,但与剑

桥学派的观点差异较小。

(一)货币需求

、货币学派(monetarism)的货币需求理论(现代货币数量论):费里德曼1956年发表的《货币数量说之重申》一文中,系统地阐述了其货币需求理论。主要思想是:一方面基本上肯定了传统货币数量说的长期结论,即货币数量与物价水平之间

的因果关系;另一方面,接受剑桥学派和凯恩斯以微观主体行为作为货币需求分析起点,把货币看作是受利率影响的一种资产。

费里德曼的货币需求函数:

Md /P = f(y,w;rm,rb,re,1/p·dp/dt;u)

式中: Md /P 为实际货币需求;y为实际恒久性收入,即预期的长期平均收

入;w:非人力财富占个人总财富的比率;u为综合变量(主观偏好、制度、技术、风尚等);rm为货币预期收益率,rb为固定受益的债券利率,re为非固定受益的证券利率,1/p·dp/dt为与其物价变动率,是机会成本变量;Md :财富所有者持有的货币量。

(一)货币需求

弗里德曼认为影响货币需求的三类因素为:预算约束、货币及其他各种资产的预期收益率、财富持有者的偏好。

货币需求函数是稳定的,实质货币需求的变化主要取决于恒久性收入

(permanent income),由于恒久性收入是稳定的,所以货币需求较稳定。政策主张是

实行“单一规则”的货币政策,将货币供应量作为惟一的货币政策工具,并制定货币供应

量增长的数量法则,使货币增长率同预期的经济增长率保持一致。

(一)货币需求

弗里德曼理论与凯恩斯理论的比较:

(1)弗里德曼认为除货币之外,其他的金融资产有三类:债券、股票、商品。

凯恩斯将货币之外的资产归为一类?a债券。

(2)凯恩斯理论认为利率是决定货币需求的重要因素,与该理论不同,弗里德曼的理论认为利率变动对货币需求几乎没有影响。

(3)弗里德曼强调货币需求函数的稳定性,与凯恩斯相反,弗里德曼认为货币需求的随机波动很小,因而可以通过货币需求函数对货币需求作出准确预测。

(一)货币需求

小结:

A. 传统的货币数量论研究货币数量与商品价格之间的关系,并认为在充分就

业的条件下,货币需求决定于收入而与其他的经济变量无关。

B. 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是其总需求管理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货币需求动

机中引入投机性动机使凯恩斯货币需求与利率紧密联系在一起。

C. 费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在更为广泛的资产领域中研究货币需求的决定,

并通过实证分析得出货币需求极其稳定的结论。

(一)货币需求

我国对货币需求问题的研究

:8”公式:基于货币必要量公式的经验数据。所谓“1∶8”,它的具体含义是,每8元零售商品供应需要1元人民币实现其流通。如果按公式计算的值为8,则可判断货

币发行量适度,商品流通正常。

这个公式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初,是由银行工作者进行实证分析得出的结论。直到20世纪80年代初期,公式始终是有实用价值的衡量的尺度。

改革开放后不久:

货币供给增长率=经济增长率+与其物价上涨率

(二)货币供给

货币供给(money supply)的含义:

、动态含义:指银行系统通过其业务活动向经济中注入货币的行为的过程,研究的是货币供给的原理和机制。(货币供给机制)

、静态含义:指一定时点上流通中的货币存量,它研究银行系统向流通中供给了多少货币,货币流通与商品流通是否相适应。

可以说,在剖析货币流通状态和货币政策决策中,货币供给分析是与货币需求理论相对应的另一个侧面。如何使货币供给符合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仍是需要经常研究探讨的课题。

(二)货币供给

货币供给及其口径

、现金发行与货币供给

现金发行只是货币供给的一部分。

在我国,由于经济落后等原因,甚至包括经济理论界,许多人一直将现金发行视同货币供给。1994年,官方才使用货币供给概念。

由于货币供给中的现金与其余部分的变动并不一致,把现金看成货币供给会做出

错误判断。

现金发行与货币供给

现金发行与货币供给

(二)货币供给

、货币供给口径

货币供给包括按口径依次加大的M1、M2、M3?-?-划分的若干层次。各国的货币口径大多不同,只有?°通货?±和M1这两项大体一致。

世界各国中央银行,对货币统计口径划分的基本依据是一致的,即都以流动性(liquidity)的大小,也即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方便程度,作为标准。流动性较高,形成购买力的能力也较强;流动性较低,形成购买力的能力也较弱。这个标准对于考

察市场均衡、实施宏观调控有重要意义。

便于进行对宏观经济运行的监测和货币政策的操作,也是一项重要要求。

(二)货币供给

、外国和IMF的M系列

美国现行货币供给的各层次:M1、M2、M3和Debt。

日本现行货币供给的各层次:M1、M2+CD、M3+CD和“广义流动性”。

英国英格兰银行公布的1991货币供给口径:M0、M2、M4、M4c和M5,没有M1。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采用三个口径:通货(currency)、货币(money)和准货币(quasi money)。 M0=存款货币银行以外的通货(一般定义的通货)

M1=存款货币银行以外的通货+私人部门活期存款

M2=M1+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外币存款(包括M1之外可以称为货币的各种形态)

(二)货币供给

、中国的M系列

现阶段我国货币供应量划分为如下三个层次:

M0=流通中现金,即我们习称的现金

M1=M0+活期存款

M2=M1+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其他存款

+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

其中,M1,我们称为狭义货币量;M2,称广义货币量;M2-M1是准货币。

(二)货币供给

、货币供给的流动性(与通常所说的流动性不同)

货币供给的流动效率,有一个具体的指标,即货币供给的流动性——M1/M2(即狭

义货币供给相对于广义货币供给的比重)

值是趋大还是趋于减小,可间接表明货币流通速度的增减,可作为判断经济发展态势的指标之一。

(二)货币供给

、名义货币供给和实际货币供给

与名义货币需求与实际货币需求的区分相对应,也有名义货币供给与实际货币供给

的区分。

名义货币供给记作Ms,实际货币供给为Ms/P。

人们日常使用的一般都是名义货币供给,如果一国的物价水平长期波动,只分析名义货币供给的变动,就可能导致错误的经济形势判断和失误的政策选择。在经济分析和经济决策论证中,经常需要剔除通货膨胀因素的货币供给,也即实际货币供给数据。

IMF的货币模型

对于一国货币供给的变化,基本的模型是:

ΔM=ΔR+ΔD

即一国外汇储备的变化ΔR,和金融系统国内信贷的变化ΔD ,决定货币供给量的变化。

(二)货币供给

、区分货币和非货币的困难

金融创新加强了许多金融工具的流动性,突破了原有货币层次的界限。加大了区分货币与非货币的困难。

随着金融事业的发展,我国也逐渐面临着这样的问题。

(二)货币供给

货币供给机制问题:将在金融机构部分详述。

(二)货币供给

货币供给理论

、信用创造说:产生于18世纪,代表人物约翰.劳和麦克鲁德。基本观点:银行的功能在于为社会创造信用,银行能够超过它所吸收的存款发放贷款,并且能够先发放贷款,然后再创造存款。

2019现代货币金融学说

在直接影响物价水平的诸多因素当中,费雪认为最主要的一个因素是()。选择一项: A. 存款通货的数量 B. 存款通货的流通速度 C. 货币的流通速度 D. 货币的数量 题目2 还未回答 满分5 标记题目 题干 提出累积过程理论的经济学家是()。 选择一项: A. 维克塞尔 B. 马歇尔 C. 西尼尔

D. 庞巴维克 题目3 还未回答 满分5 标记题目 题干 关于费雪方程式,下列正确的是()。 选择一项: A. 物价水平受其他因素影响也影响其他因素 B. 货币数量并不总是与物价同比例变动 C. 货币数量不会对方程式中其他因素产生影响 D. 货币数量与物价同比例变动 题目4 还未回答 满分5 标记题目 题干

信用媒介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选择一项: A. 李嘉图 B. 亚当·斯密 C. 马歇尔 D. 费雪 题目5 还未回答 满分5 标记题目 题干 新剑桥学派认为在通货膨胀的传导过程中主要的传送带是()。选择一项: A. 信贷量 B. 失业率 C. 货币工资率 D. 利率

题目6 还未回答 满分5 标记题目 题干 新剑桥学派在诸多经济政策中把()放在首要地位。选择一项: A. 社会政策 B. 收入政策 C. 金融政策 D. 财政政策 题目7 还未回答 满分5 标记题目 题干

关于经济周期,维克塞尔认为()。 选择一项: A. 政府最好不干预经济 B. 只有新产金不断流入金库银行才能持续压低货币利率 C. 市场利率与自然利率不一致造成经济波动 D. 银行不可任意变动利率 属于近代货币数量说代表的经济学家是()。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托马斯 B. 洛克 C. 李嘉图 D. 甘末尔 E. 费雪 题目9 还未回答 满分5 标记题目

弗里德曼货币理论和凯恩斯主义主张的不同

弗里德曼货币理论和凯恩斯主义主张的不同: 弗里德曼探讨人们持有货币的原因采取了与凯恩斯不同的方法,他不再具体研究人们持有货币的动机,而将货币作为构成财富资产的一种,通过影响人们选择资产的种类来保存财富的因素来研究货币需求的,实际上是资产需求理论在货币需求理论上的应用。弗里德曼看来,货币是债券,股票,商品的替代品,货币需求是个人拥有的财富及其他资产相对于货币预期回报率的函数。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把货币的投机性需求列入了货币需求范围,因此,不仅商品交易规模与其价格水平影响货币需求,而且利率的变动也是影响货币需求的重要因素。根据以上思想,凯恩斯提出了一个重要的政策性理论:即政府可以在国内有效需求不足的情况下,通过降低利率,扩大货币供应,促进企业扩大投资,增加就业和产出,实现货币政策目标。 为何凯恩斯与弗里德曼得到不同的政策主张 弗里德曼是典型的货币主义学派者,在货币政策上,弗里德曼提出居民的持久收入是影响其货币去求的主要因素,并认为居民持久收入是不变的,所以货币需求也是相对不变的,所以得出货币供给(即货币政策)也应该是稳定的,相对不变的。坚持市场经济具有内在自动稳定性的信条,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具有达到充分就业均衡的自然趋势,经济波动的主要原因是政府干预的失误。相信由私人经济行为决定的资源配置与名义收入的短期变动无关。但凯恩斯认为利率对货币需求的影响最大,而利率是时刻变动的,所以认为货币政策也应该采取“相机抉择”,随时变动。凯恩斯主义主要是强调政府的大规模干预。相信由私人经济行为 决定的资源配置与名义收入的短期变动无关。 弗里德曼对凯恩斯的挑战:在他的自传中,弗里德曼曾描述1941至43年为罗斯福新政工作时,“当时我是一个彻底的凯恩斯主义者”。随着时间过去,弗里德曼对于经济政策的看法也逐渐转变,他在芝大成立货币及银行研究小组,借着经济史论家安娜·施瓦茨(Anna Schwartz)的协助,发表影响深的《美国货币史》鸿文。他在书中挑战凯恩斯学派的观点,抨击他们忽略货币供应、金融政策对经济周期及通胀的重要性。 弗里德曼1962年出版的《资本主义与自由》一书中提倡将政府的角色最小化以让自由市场运作,以此维持政治和社会自由。他的政治哲学强调自由市场经济的优点,并反对政府的干预。他的理论成了自由意志主义的主要经济根据之一,并且对1980年代开始美国的里根以及许多其他国家的经济政策都有极大影响。同时书中进一步提出了自己严格而简单的货币政策规范:为防止通胀,美国货币当局应将货币供应量年增长率控制在3%~5%,使他与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相 一致,如果实行逆经济风向行事的货币政策,只会引起经济更大的波动。 弗里德曼与凯恩斯被誉为二十世纪最伟大、最有影响力的经济学家。他的赞赏者与批评者均指出,弗里德曼的世界观本质上颇为简单:坚定信仰个人自由,深信自由市场是协调个人活动、实现共同富裕的最佳途径。

现代货币数量论

现代货币数量论 现代货币数量论(modern quantity theory of money) [编辑] 现代货币数量论的概述 50年代,以美国的弗里德曼为核心的货币主义流派倡导现代货币数量论,认为货币供应量的变动既影响物价总水平的变动,也影响总产量或国民收入的变动。主要著作有:弗里德曼的《货币数量论——一个重新表述》(1956)货币稳定方案(1959),《价格理论》(1962)等。 1956年,弗里德曼在《货币数量论——一个重新表述》一文中发展了货币需求理论。弗里德曼探讨人们持有货币的原因采取了与凯恩斯不同的方法,他不再具体研究人们持有货币的动机,而将货币作为构成财富资产的一种,通过影响人们选择资产的种类来保存财富的因素来研究货币需求的,实际上是资产需求理论在货币需求理论上的应用。 [编辑] 现代货币数量论的理论内容 在弗里德曼看来,货币是债券,股票,商品的替代品,货币需求是个人拥有的财富及其他资产相对于货币预期回报率的函数。据此,弗里德曼将他的货币需求公式定义如下: 其中, 表示对真实货币余额的需求; Y p表示永久性收入,即理论上的所有未来预期收入的折现值,也可成为长期平均收入; 表示货币预期回报率; r e表示债券预期回报率; η表示股票预期回报率;

πe表示预期通货膨胀率。 在弗里德曼看来,货币需求主要取决于总财富,但总财富实际上是无法衡量的,只能用永久性收入而不是用不稳定的现期收入来代替。 对于Y p而言,它是永久性收入,一般而言,随着收入的增加即财富的增加,货币需求增加。弗里德曼认为,人们永久性收入是稳定的,它是人们长期收入的平均预期值,在商业周期扩张阶段,人们的暂时性收入大于永久性收入。收入变动幅度平均来说是比较稳定的,趋于永久性收入,即永久性收入是稳定的。弗里德曼的永久性收入是由非人力财富和人力财富组成的。 永久性收入在弗里德曼的货币函数中起主导作用,在凯恩斯的消费函数中,消费是现期收入的函数,并用消费支出增量和现期收入增量的关系——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说明消费不足和短期经济波动。而根据永久性收入假说,即使现期收入增加,消费是按永久性收入而稳定变化的,与现期收入关系不大。同时,永久性收入假说的一个必然逻辑是既然收入与货币需求正相关,那么永久性收入的稳定性必然要求货币需求的稳定性,这就是弗里德曼的“单一规则”的经济政策的理论基础。 对而言,凯恩斯认为货币预期回报率是常量,而弗里德曼认为不是常量。当经济中利率上升时,银行可以从贷款中获得更多的利润,从而用更高的利率吸收存款,所以以银行存款形式持有货币回报率随着债券和贷款利率的上升而上升。银行存款竞争一直到没有超额利润为止,这一过程使rb-rm保持相当稳定。弗里德曼这种观点意味着利率变动对货币需求影响极小,那么利率的变动在长期中对产量和就业的影响就小,这也使弗里德曼反对将变动利率作为政府调控经济的理论渊源。 取决于持有的商品价格上涨时预期通货膨胀率πe,它的值是稳定的。弗里德曼不同于凯恩斯之处之一是弗里德曼将货币和商品视为替代品,商品和货币互为替代品的假设表明,货币数量的变动可能对总产出产生影响。 所以弗里德曼的永久性收入是决定货币需求主要因素,货币需求对利率不敏感,永久性收入的稳定导致了货币需求的稳定。 [编辑] 现代货币数量论与经济发展 经济发展问题是包括中国在内的每一个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迫切需要解决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在向现代市场经济过渡过程中,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问题又突出反映于经济的货币化过程。因而,各发展中国家寻求适合于其本国情况的货币理论以指导其经济发展,就成为了突出重要的问题。

欧元——最优货币区域实施的理论依据及对其的思考

欧元——最优货币区域实施的理论依据及对其的思考 一、德洛尔报告与《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理论依据 根据《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最优货币区是指一种“最优”的地理区域,在这个区域内一般的支付手段是一种单一共同货币,或者是几种货币之间具有无限的可兑换性,其汇率在进行经常性交易和资本交易时互相盯住,保持不变;区域内的国家与区域外的国家之间的汇率保持浮动。“最优”是根据同时维持内部和外部均衡的宏观经济目标来定义的,这包括内部的通胀和失业之问是最佳平衡,以及区域内部和外部的国际收支平衡。 最优货币区的概念是在固定汇率与浮动汇率的优劣争论中提出来的,其开拓性的论文由蒙代尔 (Mundell,1961年)、麦金龙 (Mckinnon,1963年)、伊格拉姆(Ingram,1962 年)做出的,他们企图找出定义“最优”货币区的决定性经济特质。格鲁博(Gru~,1970 年)、戈登(Gorden,1972年)、石 (Ishiyama,1975年)、托尔和威策特(Tower&Willet,1976 年)把研究的重点转向评估参加一个货币区的收益和成本。宾田(Hamada,1985年)研究了一些国家加入货币区的福利含义。雷曼(s.S.Rehman,1997年)对最优货币区的判断咏准进行了总结;克鲁格曼和奥博斯菲尔德(Krugman&Obstfeld,1998年)也对该理论曲研究作了总结,并提出了GG-LL模型,用于判断加入货币联盟的时机。 1.理论发展的主要线索 蒙代尔 (Mundel1)认为,需求转移是引起外部不均衡的主要原因。在两个开放小国的模型中,即使满足马歇尔-勒纳条件,汇率调整也只能解决不同货币区之间的收支平衡问题。而在一个货币区内部,只要劳动力和其他生产要素具有完全自由的流动性就可以依靠要素的转移消除需求转移造成的冲击。所以,地区之间劳动力和其他要素自由转移,就成为了判断是否成为一个通货区的标准。生产要素流动论是对浮动汇率的扬弃,在肯定浮动汇率的同时,提出货币区内应实现单一货币或固定汇率的主张。当然,Mundell也认识到,政治差异是货币区形成的重要障碍,只有在政治结构发生迅速变化的地区,这样的构想才能实现,而欧洲经济一体化逐步发展,地缘政治色彩浓厚,要素流动性较高,可能成为实现固定汇率以至采用单一货币,对区外货币实行弹性汇率安排。 麦金龙(R.I.Mckinnon)在Mundell论文的基础上提出,应将经济开放程度作为最优货币区的标准。经济开放程度指一国生产消费中的贸易商品对非贸易商品的比率。在一个高度开放的经济区域中,如果运用汇率手段调整国际收支失衡,首先会引起进口商品价格上升,进而导致所有商品价格上升。如果限制价格上升,就会引起需求收缩和失业率上升其次,由于“货币幻觉”减弱,本币贬值后,人们会要求提高名义工资,以维持实际工资,造成成本上升,抵消贬值的作用。第三,开放程度越高,对进口商品依赖度越高,需求弹性越小,相应要求汇率调整的幅度越大。所以,高度开放的经济区域应该组成相对封闭的通货区,对于宏观经济目标的实现更为有剌。 彼得凯·南(PeterKennen)提出用产品多样化程度作为实行固定汇率的标准。在道受进口需求冲击的时候,产品多样化程度越高的国家抵御冲击的能力越强,对国际收支和失业的影响越小。而且产品多样化程度高的国家与不同的国外需求冲击具有交叉抵消的机制,足以消除整体冲击,因此就不需要汇率机制的调节功能。 伊格拉姆(J.C.Ingrani)认为金融一体化程度应作为一个通货区最优规模的标准。金融高度一体化条件下,国际收支失衡导致的微小的利率波动就足以引起足够的跨国资本流动,从而具有自动平衡机制。 哈伯勘(G.Haberler)和弗菜明(J.M.Fleming)的研究指出,由于通货膨胀率是经常项目失衡的主要原因。尽管国别之间通胀事相近并不能保持经常性平衡,但固定汇率不能在通胀率相差很大的情况下长期雏持。所以,通胀率趋同是形成货币联盟的一个必要条件。

比较凯恩斯与弗里德曼货币需求理论的异同

比较凯恩斯与弗里德曼货币需求理论的异同 1.需求理论的前提假设: 相同点:凯氏与弗氏都作了以下的假设: 1)资本市场或金融市场极为发达和完善,其收益率可用奇一的市场利率来 表达,不断变化着的市场利率是公众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 2)无论在时段上还是在时点上,货币与实物资产是替代品。公众的投资发 生额越大,货币需求量便越少。 3)生产要素具有可分割性,各生产单位面临同一技术水平。 不同点: 凯氏:1)短期分析-价格不变。凯氏的宏观经济理论是在经济大萧条的背景下问世的,因此理论上侧重于解决有效需求不足即大量的生产 能力被迫闲置的问题。 2)货币定义在M1层次上-货币无收益,仍较注重货币的交易手段功能。 弗氏:1)长期分析,价格起作用,而且对未来的价格预期也起作用,侧重于解决通货膨胀、“滞胀”问题。 2)货币量的层次为M2,即包括货币和准货币。 2.货币需求理论模型: 凯氏:1)凯氏对货币需求理论的贡献主要表现在对货币需求动机的分析:货币需求动机分为:交易动机、营业动机、预防动机、投机动机。其 中货币的交易需求强调的是货币的交易媒介功能,取决于人们的收入 水平,与人们的收入水平正相关猪场;货币的投机需求,强调的是货 币的贮藏手段功能,货币的投机需求与市场利率负相关。综上所述: 货币需求与收入正相关,与市场利率负相关。 2)“流动性陷阱”假说 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的一个显著特点-大胆的假设,当利率已降至某 一不能再降的低水平值的时候,货币需求会变为无穷大,货币需求量 的增加一利率无关,此时的货币政策失效,能适用的是财政政策。 3)凯恩斯模型与“马歇尔的k” 将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简单化-写成线形形式Md=aY-bi,联立 Md=kPY,得k=a-bi/Y.通过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函数算出来的货 币需求量,依然是收入的一部分,即Md=kY,不过此时的k不同 于“马歇尔的k”,而是一个变量,一个函数。 弗氏:1)弗里德曼的理论特色有:采纳了凯恩斯视货币为一种资产的核心思想,利用这一思想把货币数量说改造成货币需求函数;基本上可定 了货币数量说的长期结论,即长期中,货币量变化只影响物价、名 义利率、名义收入等,不能影响就业、实际收入、实际利率等。 2)弗里德曼用“消费者选择理论”对货币需求进行了逻辑推理,消费者在诸多商品之间进行选择时,一般会考虑以下几个因素:效用、 收入、机会成本。而商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所以弗里德曼认 为,人们持有货币的数量主要受持有货币的成本跟持有货币的收益 (这与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理论”有些相似)影响。 3)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函数可以表示为:Md=f(P,Y,Rb,Re,

汇率理论与制度的发展历史

汇率理论与制度的发展历史 汇率理论与汇率制度在不同的时期有着不同的特点:在金本位和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主要发达国家主要实行固定汇率制度。随着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前后的英镑贬值以及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发达国家纷纷转而实行浮动汇率制。 与之相对应,汇率理论也分为固定汇率制下的汇率理论以及浮动汇率制下的汇率理论。下面按照固定与浮动汇率制度的分类,介绍主要的汇率理论对固定汇率制下的汇率理论的研究 一、金本位制度下的汇率理论 铸币平价说和国际供贷说是金本位货币制度下的主要汇率理论。铸币平价说认为:两国货币的价值量之比表现为含金量之比即铸币平价,这是汇率决定的基础。只要黄金可以自由输入输出,并且买卖不受限制,就不会出现银行券的发行超过黄金储备导致过量发行,银行券就不会贬值,汇率也就会在黄金输送点之间波动。 国际借贷说亦称外汇供求说或国际收支说。1861年英国的戈森在《外汇供求》一书中阐述了国际借贷说。这是最早出现的较成体系的汇率学说。戈森认为:虽然物价涨落、黄

金存量、信用状况和利率等都会引起汇率变动,但国际借贷是影响汇率变动的最重要的因素。只有国际借贷的到期收付差额,才会引起汇率变动。这是应用古典学派的价格理论及供求法则来诠释汇率变动的原因。在这一时期,铸币平价成为两国货币兑换的客观标准,加上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汇率波动主要是由于外汇供求变动,所以国际借贷说在形成后的二、三十年间在汇率理论中占据主导地位。 在金本位制时期,马克思认为两种货币的兑换以其各自所代表的价值量为基础。引起汇率变动的一般原因:一是对外的现金支付差额(不管造成差额的是何原因);二是一国货币(金属货币抑或纸币)的贬值;三是两国分别以金和银作为货币,这两种金属价值出现相对变动即两国铸币平价变动。马克思还分析了利率与汇率的相互关系以及民众心理对汇率影响等问题。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由于发生经济危机和黄金大量外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放弃了金币本位制,而改行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在1929―1933年经济危机风暴的摧毁下,金本位制土崩瓦解,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取而代之,各国货币汇率跌宕起伏。面对这种新情况,许多经济学者探讨汇率的决定和变动的问题并取得了新的理论成果。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到1944年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形成,在这一时期的汇率理论中,传统的购买力平价说、汇兑心理说和利率平

现代货币金融学说第二次作业答案

第二次作业答案 二、单选题(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请将其编号填入括号内) 1、乘数的概念最早由(C )提出。 A.汉森 B.索洛 C.卡恩 D.凯恩斯 2、托宾认为货币投机需求与利率之间存在(B )关系。 A.同向变动 B.反向变动 C.相等 D.不确定 3、平方根定律认为当利率上升时,现金存货余额( C)。 A.上升 B.不变 C.下降 D.不确定 4、立方根定律货币预防动机需求与利率之间存在(B )关系。 A.同向变动 B.反向变动 C.相等 D.不确定 5、关于IS-LM模型中IS曲线正确的是(D )。 A.储蓄是收入的负函数 B.储蓄是利率的正函数 C.投资是收入的正函数 D.投资是利率的负函数 6、在IS-LM模型的古典区域,货币投机需求(B )。 A.为正 B.等于零 C.为负 D.不确定 7、当资本边际效率上升时,关于IS-LM模型中IS曲线正确的是(A )。 A.向右上方移动 B.向右下方移动 C.向左上方移动 D.向左下方移动 8、当货币需求增加时,关于IS-LM模型中LM曲线正确的是(C )。 A.向右上方移动 B.向右下方移动 C.向左上方移动 D.向左下方移动 9、当增加政府税收时,关于IS-LM模型中IS曲线正确的是(A )。 A.向右上方移动 B.向右下方移动 C.向左上方移动 D.向左下方移动 10、在凯恩斯区域,政府主要通过(B )达到目标。 A.货币政策 B.财政政策 C.收入政策 D.物价政策

11、债券的违约风险与利率是(A )变动的。 A.同方向 B.反方向 C.同步 D.不确定 12、根据纯预期理论、流动性理论,下列正确的是(C )。 A.在预期利率上升时,LP理论比PE理论的收益曲线斜率更小 B.在预期利率不变时,LP理论比PE理论的收益曲线更向下倾斜 C.在预期利率下降时,LP理论比PE理论的收益曲线平坦些 D.在预期利率不确定时,LP理论比PE理论的收益曲线变动幅度更小 13、根据储蓄生命周期论,储蓄主要取决于(D )。 A.利率 B.收入 C.当前收入 D.终生收入 14、新凯恩斯主义学派与原凯恩斯主义学派在理论上的共同点是(A )。 A.承认实际产量和就业量的经常波动 B.否认劳动市场中非自愿失业的存在 C.强调工资和价格的粘性 D.从微观角度阐明宏观经济政策 15、新凯恩斯主义学派以(C )弥补原凯恩斯主义的缺陷。 A.从宏观角度说明微观主体行为 B.从宏观角度解释宏观经济政策 C.从微观角度说明宏观经济政策 D.从微观角度解释微观主体行为 16、不完全信息的信贷市场通常是在(B )的作用下达到均衡。 A.利率 B.利率和配给 C.利率和政府干预 D.政府干预 17、被新奥国学派、伦敦学派、芝加哥学派、弗莱堡学派推为代表人物的经济学家是(A )。 A.哈耶克 B.萨缪尔森 C.弗里德曼 D.凯恩斯 18、关于中立货币的条件,下列正确的是(A )。 A.哈耶克认为保持货币中立的条件是货币供应的总流量不变 B.哈耶克认为保持货币中立的条件是市场利率与自然利率相等 C.哈耶克与维克塞尔在这方面是一致的 D.哈耶克认为变动货币供应量若对一般物价没有影响,则对商品相对价格没有影响 19、哈耶克认为货币制度改革的最好办法是(D )。 A.中央银行独立于政府 B.统一区域货币 C.金本位 D.由私人银行发行货币

比较分析凯恩斯和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并分析其理论的政策含义

比较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与弗里德曼货币需求理论德异同。 在背景和前提假设方面,不同的地方有,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的世界性经济危机时期,所以他的理论侧重于解决那个时期的主要问题――社会的有效需求不足,而弗里德曼德的货币需求理论旨在解决7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出现的“滞涨”,所以他的理论前提就不再是社会的有效需求不足。 在凯恩斯的理论中,他做的是短期分析,这意味着价格P是不变的,即在时间长度可观的短期内需求上升是不会导致价格上升的。相反,弗里德曼长期理论认为,价格不是固定不变的常数,而是一个变动的量,是对国民收入有影响的。在通货膨胀的条件下,价格或多或少地会影响实际国民收入;在“滞涨”的条件下,价格P影响名义国民收入。 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中把货币定义在M1层次上,即此时的货币时没有任何收益的。而弗里德曼却扩大了货币涵盖的内容,将货币定义在广义货币的层次上,即M2层次。他认为货币定义应以严格的计量经济学方法来测定。所以根据货币总量与国民收入的相关系数最大以及货币总量与国民收入的相关系数要分别大于总量中各个组成部分与国民收入的相关系数这两个标准,他把货币定义为M2。 相同的地方有:凯恩斯和弗里德曼都认为货币是收到利率影响的一种资产。 在需求函数的建立方面,不同的地方有:凯恩斯认为货币需求只与两个变量有关,即收入(Y)和利率(i)。具体分析来说,凯恩斯认为货币需求的动机可以分为三类。第一,交易动机,指个人或企业需要货币是为进行正常的交易活动。按照凯恩斯的说法,出于交易动机的需求量主要决定与收入Y,收入越高,交易数量越大,从而所需要的货币量就越大。所以货币的交易需求量是收入的增函数;第二,预防动机,指为预防意外支出而持有一部分货币的动机,这一货币需求大体上也与收入成正比,是收入的函数;第三,投机动机,指人们为了抓住有利的购买有价证券的机会而持有一部分货币的动机。由于有价证券的价格和利率是成反比的,有价证券的价格上升意味着利率的下降,反之则反是。所以当利率上升的时候人们会想要更多的货币来购买有价证券,此时对货币的需求就会上升,反之反之。所以货币的投机需求是利率的渐函数。综上所述,凯恩斯得出的货币需求函数为: Md =f (Y, i ) 其中Y 为收入,和货币需求同方向变化,i 为利率,与货币需求反方向变化。 弗里德曼则认为货币需求量除了受收入和利率的影响以外还受很多因素的影响。第一,持有货币的成本,该成本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两种。直接成本分为预期损失和贮藏费用。间接成本就是机会成本。第二,持有货币的收益,也包括两个方面:直接收益和间接收益。直接收益包括利息收益以及价格下降时货币的实际价值上升等。间接收益即持有货币带来的交易便利和享受的优惠。根据以上理论,弗里德曼得出了他得需求函数: M d/P=f (Yr, w, Rm, Rb, Re, gP, u) 其中;M d/P――实际货币需求,即持有得货币所能支配的实物量; Yr――实际恒久收入,与货币需求量呈正相关。 W――人力财富在总财富中的比例,与货币需求量的关系也不确定。 Rm――货币的预期名义收益率,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可以理解为定期存款的预期收益率,它与货币需求之间是正相关的。 Rb――债券的名义预期收益率,与货币需求量负相关。 Re――股票的名义预期收益率,与货币需求量负相关。 gP――预期价格变动率,与货币需求量负相关。 u――影响货币持有效用的其他随机因素,与货币需求量的关系不定。 由此说明,弗里德曼认为,货币需求不仅仅是收入和利率的函数,而是上述全部因素的函数。 弗里德曼同样认为货币需求函数与利率有关,但是与凯恩斯不同的是,弗里德曼德i 不

现代货币金融学名词解释新编

计算货币:计算货币是表示债务、物价与一般购买力的货币,这种货币是货币理论中的原始概念。计算货币充当交换媒介。在这里,货币的功能仅仅在于便利交换,对经济不发生重要的和实质性的影响。作为计算货币,充当交换媒介,货币的功能仅仅在于便利交换,对经济不发生重要的和实质性的影响。 半通货膨胀:在达到分界点之前,货币数量增加不具有十足的通货膨胀性,而是一方面增加就业量和产量,另一方面也使物价逐渐上涨,但其幅度小于货币量的增加,这种情况称之为半通货膨胀. 现金余额:即:现金有多少现金余额也就是,若按来说,现金余额就是中“余额栏”的数。 边际消费倾向递减:是指人们的消费虽然随收入的增加而增加,但在所增加的收入中用于增加消费的部分越来越少,认为递减规律是由人类的天性所决定的。由于这一规律的作用,出现消费不足。 资本边际效率:是所说造成有效需求不足的三个基本心理因素之一。的,指的是预期增加一个单位投资可以得到的。 预防动机:预防动机(the precautionary motive)又称,是人们为了预防意外的支付而持有一部分的动机。即人们需要货币是为了应付不测之需。无论个人还是厂商,尽管对未来收入和支出总有一个大致估计,但这种预测不一定完全合乎实际,遇到不测之需是常事。为此,人们总需要持有一部分货币以防万一。 流动偏好:流动偏好(liquidity preference)流动偏好又称灵活偏好,指人们愿意以或存款形式保持某一部分财富,而不愿以、等形式保持财富的一种心理动机。 流动性陷阱:流动性陷阱是凯恩斯提出的一种假说,指当一段时间内即使降到很低水平,市场参与者对其变化不敏感,对利率调整不再作出反应,导致失效。 社会政策:社会政策,是通过国家立法和政府行政干预,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安全,改善社会环境,增进社会福利的一系列政策、行动准则和规定的总称。其核心是解决市场经济下公民的。 自然增长率:自然增长率是指一年内数与年平均总人数之比,通常用千分率表示。用于说明人口自然增长的水平和速度的综合性指标。计算方法:=“出生人口数”除以“总人口数”乘100%。=“死亡人口数”除以“总人口数”乘100%。自然增长率=“”减“”。 保证增长率:保证的是“与人们想要进行的那个以及人们拥有为实现其目的而需要的额相适应的”增长率,其公式可表达为:Gw=Sf/Cr 粘性:粘性是施加于的和由此产生的以一定的关系联系起来的流体的一种宏观属性,表现为流体的内摩擦。 非市场出清:非市场的基本含义是,在出现需求冲击或后,工资和价格不能迅速调整到使市场出清的状态。缓慢的工资和价格调整使经济回到实际产量等于正常产量的状态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经济处于持续的非均衡状态。 相机抉择:相机抉择是指政府在进行需求管理时,可以根据市场情况和各项调节措施的特点,决定和选择当前究竟应采取哪一种或哪几种政策措施。 菜单成本:菜单成本论又叫成本的价格调整论。该理论认为,经济中有一定垄断力的厂商是价格的决定者,能够选择价格。菜单成本的存在阻碍了厂商调整价格。 银行的最优利率:认为,可以根据确定银行的最优利率。最优利率的确定原则是使此水平利率的效应等于反向选择效应,即正向选择效应和反向选择效应相时的利率是银行的最优利率,这时银行收益达到最大化。

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和弗里德曼货币需求理论的异同

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和弗里德曼货币需求理论的异同问: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和弗里德曼货币需求理论的异同 , 产生的大背景不同 a) 凯恩斯的宏观经济理论是在经济大萧条的背景下问世的,因此理论侧重于解决 那个时代的当务之急———有效需求不足,即大量的生产能力被迫闲置。 b) 弗里德曼货币需求理论是在70年代,简单的通货膨胀变成了更为复杂的“滞胀” 的经济大前提下产生的。 , 前提假设不同 a) 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的前提假设: 1) 资本市场或者金融市场极为发达和完善,其收益率可以用齐一的市场利率表 达,不断变化的市场利率就成了公众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 Md与 i之间成负相关系。 2) 无论在时点还时时段上,货币和实物资产时替代品,于是,在收入一定时,公 众的投资发生额越大,货币需求量就越少。 3) 生产要素在具有可分割性,各生产单位面临同一技术水平,,投资函数与利润 率无关。 4) 短期分析,价格不变。这主要与当时的现实紧密联系,当时的大萧条是在买方

市场条件下发生的。凯恩斯的分析说明,经济增长的发动机机是有效需求,经济萧条的魁首也是有效需求。在有效需求刚刚松动时,若哪个厂商先提高价格, 他就会被市场淘汰。 5) 货币定义在M1层次上――货币无收益,仍较注重货币的交易手段功能。(M1 是现金与可开列支票的活期存款之和) b) 弗里德曼货币需求理论的前提假设: 1) 长期分析,价格起作用而且对未来的的价格预期也起作用。 在长期中,价格变量是变动的,对国民收入是有影响的。在通货膨胀条件下,价格或多或少的会影响实际国民收入;在滞胀条件下,价格影响名义国民收入。 2)货币量的层次为M2,即包括货币和准货币。 弗里德曼认为货币定义应以严格的计量经济学方法来测定: (1) 货币总量与国民收入的相关系数最大。 (2) 货币总量与国民收入的相关系数要分别大于总量中各个组成部 分与国民收入的相关系数。 , 货币需求理论函数的差异: a) 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函数: , 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是从对货币需求的动机分析开始开始的,他将货币 1 需求的动机分为四类:交易动机,营业动机,预防动机,投机动机。前 两种动机使然的货币需求称为“货币的交易需求”,后两种动机使然的 货币需求称为“货币的投机需求”。

免费在线作业答案南开15春学期《国际经济学》在线作业100分答案

南开15春学期《国际经济学》在线作业100分答案 15 春学期《国际经济学》在线作业 一、单选题 1. 根据利率平价理论,若某一时期内甲国的利率为 5%,乙国的利率为 3%,在该时期内两国汇率的变动表现为() A. 甲国货币相对于乙国货币升值 2% B. 甲国货币相对于乙国货币升值 2/3 C. 甲国货币相对于乙国货币贬值 2% D. 甲国货币相对于乙国货币贬值 2/3 正确答案:C 2. 基本收支差额是指() A. 经常项目差额与资本项目差额之和 B. 经常项目差额与短期资本项目差额之和 国际经济学课后答案 C. 贸易收支差额与长期资本项目差额之和 D. 经常项目差额与长期资本项目差额之和 正确答案:D 3. 共同市场和经济联盟的差异在于() A. 后者制定了对非成员国的统一关税 B. 后者实现了区内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 C. 后者实现了区内经济政策的协调 D. 后者的一体化程度低于前者 正确答案:C 4. 假定一国出口增加 100 美元带来了 250 美元的国民收入增加额,在该国边际储蓄倾向和边际进口倾向均为小于 1 的正数的情况下,根据对外贸易乘数理论,该国贸易收支的改善() A. 大于 100 美元 B. 小于 100 美元 C. 等于 100 美元 D. 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正确答案:B 5. 根据蒙代尔等学者提出的“分配法则” ,() A. 应当主要使用财政政策实现外部平衡目标,货币政策实现内部平衡目标 B. 应当主要使用财政政策实现内部平衡目标,货币政策实现外部平衡目标 C. 应当主要使用收入政策实现内部平衡目标,汇率政策实现外部平衡目标 D. 应当主要使用产业政策实现内部平衡目标,贸易政策实现外部平衡目标正确答案:B 6. 甲国生产一单位酒需 40 个劳动力,生产一单位布需 30 个劳动力,乙国生产一单位酒需 20 个劳动力,生产一单位布需 10 个劳动力,则根据比较优势理论() A. 甲国专业生产酒,乙国专业生产布 B. 甲国专业生产酒和布 C. 甲国专业生产布,乙国专业生产酒 D. 乙国专业生产酒和布 正确答案:A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现代货币金融学说期末题库及答案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现代货币金融学说》期末题库及答案 考试说明:本人针对该科精心汇总了历年题库及答案,形成一个完整的题库,并且每年都在更新。该题库对考生的复习、作业和考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会给您节省大量的时间。做考题时,利用本文档中的查找工具,把考题中的关键字输到查找工具的查找内容框内,就可迅速查找到该题答案。本文库还有其他网核及教学考一体化答案,敬请查看。 《现代货币金融学说》题库及答案一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l2分) 1.中立货币 2.北欧模型 3.交易动机 4.社会市场模式 二、单选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请将其编号填入括号内) 1.提出累积过程理论的经济学家是( )。 A.西尼尔 8.庞巴维克C.维克塞尔 D.马歇尔 2.按凯恩斯的理论,下列正确的是( )。 A.高利率是有效需求不足的重要因素 8.高利率会提高收入 C.高利率会提高储蓄 D.高利率可以促进消费 3.在凯恩斯区域,政府主要通过( )达到目标。 A.货币政策 B.财政政策C.收入政策 D.物价政策454 4.哈耶克认为通货膨胀最严重的后果是( )。 A.市场机制破坏 B.物价上涨C.社会动荡 D.人心不安 5.弗莱堡学派认为,应该用( )作为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操作指标。 A.现金量 8.短期利率 C.存款准备金 D.中央银行货币量 6.货币学派的理论基础是( )。 A.萨伊定律 B.货币数量论 C.货币面纱说 D.合理预期理论 7.在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函数中,与货币需求呈同方向变动关系的是( )。 A.预期的固定收益报酬率

B.预期的商品价格变动率 C.人力财富占总财富的比重D.永恒收入 8.下面关于供给学派的储蓄投资理论论述错误的是( )。 A.除了收人和利率之外,税率也是影响储蓄和投资的一个重要因素B.增加储蓄能够促进投资,扩大生产 C.储蓄不仅在总量上是投资的基础,而且在配置上也成为投资的条件 D.由于储蓄可能导致需求不足,供给学派在一定程度上赞同凯恩斯的储蓄有害论 9.戈德史密斯认为“作为衡量一国金融发展水平主要和唯一的特征”是( )。 A.新发行金融工具比率B.经济货币化率 C.金融相关比率D.经济金融化率 10.下列金融工具当中,属于第二性证券的是( )。 A.国库券 8.银行存款C.企业债券 D.股票 三、多选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备选答案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符合题意。请将其编号填入括号内。少选、多选均不得分) 1.弗莱堡学派认为,在社会市场经济秩序下,可取的筹集资金的方式主要有 ( ) A.通过银行信贷筹集资金 B.提高物价的方法筹集资金C.政府增发货币 - D.政府增加税收 E.发行有价证券筹集资金 2.根据卡甘的货币供给模型,与货币供应量成反比的变量是( )。 A.高能货币 B.存款准备金 C.通货比率(通货与存款之比)D.货币乘数E.准备金——存款比率 3.供给学派认为税率对储蓄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A.可支配收入 8.储蓄率 C.总收入 D.投资收益率E.储蓄形式 4.供给学派认为,要通过减税来达到增加供给,治理通货膨胀的目的,其必要条件是 ( A.扩大政府债券发行规模,通过财政手段筹集建设资金 B.削减政府开支,消灭赤字 C.制定合理有效的产业政策 D.保证国际收支平衡,避免外部因素干扰E.限制货币发行,稳定货币

最优货币区理论和人民币国际化

最优货币区理论和人民币国际化 ----文献综述 国际货币竞争是各个经济体之间实力的较量和博弈,一国货币的国际化程度是衡量该国经济的世界地位的重要体现,对该国经济具有重大意义。货币国际化是一国本位币随本国经济实力发展和国际地位提升而接受度不断提高,成为普遍接受的国际结算、计价和储备货币的过程。随着中国经济综合实力的国际排名不断上升,以及在国际政治经济事务中地位的提升,人民币国际化问题备受关注。2007年底由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使国际货币体系多元化呼声越渐响亮,为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创造了历史机遇。 一、最优货币区理论的提出 最优货币区的概念是在固定汇率与浮动汇率的优劣争论中提出来的,其开拓性的论文又蒙代尔(Mundell,1961年)、麦金龙(Mckinnon,1963年)、伊格拉姆(Ingram,1962年)做出的,他们企图找出定义“最优”货币区的决定性经济特质。 根据《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最优货币区是指一种“最优”的地理区域,在这个区域内一般的支付手段是一种单一共同货币,或者是几种货币之间具有无限的可兑换性,其汇率在进行经常性交易和资本交易时互相盯住,保持不变;区域内的国家与区域外的国家之间的汇率保持浮动。“最优”是根据同时维持内部和外部均衡的宏观经济目标来定义的,这包括内部的通胀和失业之问是最佳平衡,以及区域内部和外部的国际收支平衡。 最优货币区理论首先是由加拿大经济学家蒙代尔(Robert Mundell)于1961年的论文中提出,其后由麦金农等经济学家提出关于最优货币区判断标准的不同看法,使得该理论不断完善。总而言之,最优货币区理论考虑生产要素流动、经济开放度、通货膨胀率、政策一体化、外部冲击、转换成本等因素,以判断在两个或多个区域实行共同货币是否更有利。

浅析弗里德曼现代货币数量理论与凯恩斯理论的异同

货币金融学学生论文 题目:浅析弗里德曼现代货币数 量理论与凯恩斯理论的异同 姓名:任瑞 学号:124080217 院、系:数学学院 专业: 数学与应用数学 指导教师: 李兴平 职称(学历): 教授

浅析弗里德曼现代货币数量理论与凯恩斯理论的异同 摘要:货币需求理论是货币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西方经济学家对货币需求理论的研究有着悠久的历史,各种货币需求理论可谓不胜枚举。其中弗里德曼和凯恩斯理论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二者之间又存在一定的异同。 关键词:弗里德曼;凯恩斯;现代货币数量理论;异同 一.弗里德曼现代货币数量理论与凯恩斯理论的不同点 1、背景和前提假设方面的不同 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的世界性经济危机时期,所以他的理论侧重于解决那个时期的主要问题――社会的有效需求不足,而弗里德曼德的货币需求理论旨在解决7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出现的“滞涨”,所以他的理论前提就不再是社会的有效需求不足。 在凯恩斯的理论中,他做的是短期分析,这意味着价格P是不变的,即在时间长度可观的短期内需求上升是不会导致价格上升的。相反,弗里德曼长期理论认为,价格不是固定不变的常数,而是一个变动的量,是对国民收入有影响的。在通货膨胀的条件下,价格或多或少地会影响实际国民收入;在“滞涨”的条件下,价格P影响名义国民收入。 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中把货币定义在M1层次上,即此时的货币时没有任何收益的。而弗里德曼却扩大了货币涵盖的内容,将货币定义在广义货币的层次上,即M2层次。他认为货币定义应以严格的计量经济学方法来测定。所以根据货币总量与国民收入的相关系数最大以及货币总量与国民收入的相关系数要分别大于总量中各个组成部分与国民收入的相关系数这两个标准,他把货币定义为M2。 2、需求函数的建立方面不同 弗氏: 1)弗里德曼的理论特色有:采纳了凯恩斯视货币为一种资产的核心思想,利用这一思想把货币数量说改造成货币需求函数;基本上可定了货币数量说的长期结论,即长期中,货币量变化只影响物价、名义利率、名义收入等,不能影响就业、实际收入、实际利率等。 2)弗里德曼用“消费者选择理论”对货币需求进行了逻辑推理,消费者在诸多商品之间进行选择时,一般会考虑以下几个因素:效用、收入、机会成本。而商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所以弗里德曼认为,人们持有货币的数量主要受持有货币的成本跟持有货币的收益(这与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理论”有些相似)影响。 3)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函数可以表示为:Md=f(P,Y,Rb,Re,Rm,gP,w,u) 其中:Md表示名义货币需求,P表示价格指数,Y表示恒久收入,Rb表示债券的预期名义收益率,Re表示股票的预期名义收益率,Rm表示货币的预期名义收益率,gP 预期价格变动率,w人力财富在总财富中的比例,u表示其它随机因素。此理论函数可以简化为:Md=k.Yr.P(类似与剑桥派的货币数量方程式) 或Md.V=P.Yr (类似于费雪方程式) 。不过弗里德曼的“新货币数量论”的持币率k或货币流通速

(完整word版)马克思、费雪、剑桥学派、凯恩斯、弗里德曼货币需求理论区别与联系

马克思、费雪、剑桥学派、凯恩斯、弗里德曼货币需求理论区别与联系 一、马克思的货币需求理论 1、流通中必须的货币量为实现流通中待销售商品价格总额所需的货币量。 流通中所需货币量=待售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速度 M=P*Q/V 公式表明:货币量取决于价格的水平、进入流通的商品数量和货币流通速度三因素。 2、执行流通与支付手段的流通中货币量 一定时期内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货币需要量=(待销售商品价格总额-赊销商品价格总额+到期应支付的总额-相互抵消的总额)/同名货币流通次数 3、流通中全部的银行券所代表的货币金属价值 流通中的全部银行券所代表的货币金属价值=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金属价值 单位银行券代表的货币金属价值=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金属价值/银行券流通总量 注意的几个问题: 马克思的货币必要量公式强调商品价格由其价值决定,商品价格总额决定货币必要量,而货币数量对商品价格没有决定性影响。这个论断只在金属货币流通的条件下适用。 货币必要量公式提供了对货币需求进行理论分析的思路,但直接运用这个公式测算实际生活中的货币需求,还存在很多困难。 反映的是货币的交易性需求,即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的货币需要量。 二、费雪的货币需求理论 1. 费雪方程式 以M为一定时期内流通货币的平均数量;V为货币流通速度;P为各类商品价格的加权平均数;T为各类商品的交易数量,则有: MV=PT P=MV/T 费雪认为,货币流通速度V、交易量T在短期内基本不变,可视为常数;所以公式中仅有P与M的关系是可变的。而且物价P的水平随货币量的变化而变化。

三、剑桥学派的货币需求理论——剑桥方程式 剑桥方程式重视微观主体行为对货币需求的影响。剑桥学派认为,决定人们持有的货币多少的因素有:个人财富水平、利息率的变化以及持有货币可能拥有的便利等。 M d =Kpy M d 为名义货币总需求;y代表总收入,即实际生产总量;p代表价格水平;K是以货币形式保存的财富占名义总收入的比例,即名义所得与货币量的比例。 剑桥与费雪方程式的区别 (1)对货币需求分析的侧重点不同。费雪侧重于商品交易对货币的需求;剑桥侧重的是资产职能的货币需求。 (2)费雪方程式重视货币的流量分析,剑桥方程式则是从货币存量的角度研究货币的存量需求。 (3)两个方程式对货币需求的分析度和所强调的决定货币需求因素有所不同。费雪方程式是对货币需求的宏观分析,剑桥方程是对货币需求的微观分析。剑桥方程式中决定货币需求的因素多于费雪方程式,特别是利率的作用已成为不容忽视的因素之一。 四、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 1、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动机理论 (1)交易动机 (2)预防动机 (3)投机动机 2、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函数 凯恩斯认为货币需求=消费性货币需求(交易动机与预防动机)+投机性需求 (1)交易动机和预防动机所决定的货币需求,取决于收入y的水平,与收入正相关。 (2)投机性货币需求与利息率有关,与利率负相关。 M= M 1+ M 2 = L 1 (y)+ L 2 (r)=L(y,r) 3、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的特点 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将货币的投机性需求列入货币需求范围五、弗里德曼的现代货币数量论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