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马克思原理实践课作业

马克思原理实践课作业

尊敬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很荣幸站在这里为大家演讲。生活在21世纪的我们,已经不会再为基本温饱问题担忧,人们也越来越重视精神生活,吃穿住行等物质生活已不再主导我们的生活了,而这一翻天覆地的变化无不恩泽于上世纪的改革开放,恩泽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归根结底,恩泽于社会主义社会的蓬勃发展。所以,今天我要讲的就是——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

空想社会主义

空想社会主义产生于16世纪初,作为一种批判、否定资本主义的思潮,空想社会主义是早期无产阶级意识和利益的先声,反映了早期无产阶级迫切要求改造现存社会、建立理想的新社会的愿望,其发展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即:16—17世纪的早期空想社会主义、18世纪的空想平均共产主义、19世纪称初期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其代表人物有傅立叶、圣西门、欧文

社会主义空想主义对资本主义社会做出了深刻的批判,阐述了新的社会制度产生的必然性;表达了建立新的社会制度的强烈愿望,然而,它却未能从世界历史发展的高度科学地阐明资本主义制度的矛盾产生的历史必然性,未能理解历史过渡的现实基础和实行变革的物质力量,因而注定了它以失败告终的历史命运

三大工人运动

空想社会主义的失败,以及资本主义对工人的残酷压榨,使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19世纪30—40年代,法国、英

国、德国接连爆发了工人阶级反对资本主义的斗争,即“三大工人运动”。

①1831年,法国里昂工人举行第一次起义1834年,举行第二次起

②1838年,英国爆发宪章运动

③1844年,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举行起义

法国、英国、德国的三大起义,表现了无产阶级高度的政治觉悟与英勇精神,显示了工人阶级在政治斗争上的威力,标志着现代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已经登上了历史的舞台。

但是,无产阶级的阶级斗争实践在早期不可避免地带有一定的自发性,特别没有形成科学地反映其历史地位和社会使命的革命理论。这迫切需要总结和升华无产阶级在长期斗争实践中积累的丰富经验,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对现存社会进行革命改造的系统理论,用以指导无产阶级的解放斗争,这就成为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

《共产党宣言》的诞生

1848年2月,马克思恩格斯为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共产主义者同盟“所写的党纲《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问世。《共产宣言》深刻分析了资本主义不可克服的矛盾;揭露和批判了非社会主义流派;无产阶级应建立自己的政党;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第一次较为完整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阐明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进一步提示了无产阶级的

使命。

俄国十月革命

1917年11月7日(俄历10月25日),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领导彼得格勒工人和士兵群众,通过武装起义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取得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其代表人物列宁是著名的马克思主义者、革命家、政治家、理论家、布尔什维克党创立者、苏联建立者和第一位领导人。他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形成了列宁主义理论。马克思列宁主义者称他为“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伟大导师和领袖”。

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①它是俄国历史上最深刻的一次社会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国家,为把俄国改造成为社会主义工业强国和实现国家现代化创造了重要前提。

②它使世界进入了一个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期,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宣告一种新的社会制度由理想变为现实;它把国际无产阶级的斗争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连为一体。

③对人类历史的影响: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标志着人类历史进入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新时期。从此垄断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种社会制度长期并存、互相对抗,成为世界现代史的主题。

对社会主义的曲折探索

列宁领导的苏维埃俄国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大体上经历了三个时期

★进一步巩固苏维埃政权时期

★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战争时期

★由战时共产主义转变为新经济政策时期

斯大林领导下的苏联对社会主义的探索

斯大林认为,在俄国完全能够取得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领导苏联人民建成社会主义。这实际上是对列宁一国胜利论的发展。在围绕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上,斯大林认为,在当时的条件下,要加快社会主义的建设速度,重点发展重工业,实现工业化,尽快建立苏联的工业体系。在这些胜利后,斯大林苏联领导人的地位,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应该说在这一时期斯大林对社会主义的探索还是有突出贡献的,但是在后来,斯大林的社会主义的建设的探索,却是充满了失误,给社会主义的发展埋下了隐患。

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发展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国家民族民主革命的蓬勃发展,帝国主义力量的削弱,极大的鼓舞了世界各国人民,促进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获得大发展,在欧洲、亚洲、拉丁美洲,先后有一批过国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阵营。

社会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俄国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中国的先进分子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等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并把它与中国正在发展的工人运动结合起来。他们在工人中宣传马克思主义,讲解革

命道理,组织工人进行斗争。各地共产主义小组建立后,积极开展工作,推动了马列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这样,正式成立中国共产党的条件已经成熟。

中共一大

1921年6月,在上海召开中国共产党第—次全国代表大会。宣布正式成立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了党纲。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正式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从此,在中国出现了一个完全崭新的,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其行动指南的,统一的无产阶级政党。中国的无产阶级因此有了战斗的司令部,中国的劳苦大众从此有了翻身解放的希望,中国的革命从此焕然一新。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的探索

在毛泽东看来,建设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就是要找到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准确地把握和践行这个主题,就要反对任何教条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基本原则是共同的,但具体道路有别。不同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模式,既有共性即体现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有个性即体现本国的特点。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就要把这种共性和个性辩证地统一起来。毛泽东希望作为社会主义的中国既强大又可亲,这是对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形象具体的说明,也是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应有的内在魅力。

毛泽东思想的创立

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理论,把中国革命实践中的一系列独创性经验作了理论概括,形成

了适合中国情况的科学的指导思想——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理论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邓小平提出改革开放,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

从早期的空想社会主义的提出到现在日趋完善的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义经历了艰辛曲折的发展。不断地摸索,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最后的胜利终究属于共产主义!

马克思原理实践课作业

尊敬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很荣幸站在这里为大家演讲。生活在21世纪的我们,已经不会再为基本温饱问题担忧,人们也越来越重视精神生活,吃穿住行等物质生活已不再主导我们的生活了,而这一翻天覆地的变化无不恩泽于上世纪的改革开放,恩泽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归根结底,恩泽于社会主义社会的蓬勃发展。所以,今天我要讲的就是——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 空想社会主义 空想社会主义产生于16世纪初,作为一种批判、否定资本主义的思潮,空想社会主义是早期无产阶级意识和利益的先声,反映了早期无产阶级迫切要求改造现存社会、建立理想的新社会的愿望,其发展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即:16—17世纪的早期空想社会主义、18世纪的空想平均共产主义、19世纪称初期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其代表人物有傅立叶、圣西门、欧文 社会主义空想主义对资本主义社会做出了深刻的批判,阐述了新的社会制度产生的必然性;表达了建立新的社会制度的强烈愿望,然而,它却未能从世界历史发展的高度科学地阐明资本主义制度的矛盾产生的历史必然性,未能理解历史过渡的现实基础和实行变革的物质力量,因而注定了它以失败告终的历史命运 三大工人运动 空想社会主义的失败,以及资本主义对工人的残酷压榨,使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19世纪30—40年代,法国、英

国、德国接连爆发了工人阶级反对资本主义的斗争,即“三大工人运动”。 ①1831年,法国里昂工人举行第一次起义1834年,举行第二次起 义 ②1838年,英国爆发宪章运动 ③1844年,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举行起义 法国、英国、德国的三大起义,表现了无产阶级高度的政治觉悟与英勇精神,显示了工人阶级在政治斗争上的威力,标志着现代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已经登上了历史的舞台。 但是,无产阶级的阶级斗争实践在早期不可避免地带有一定的自发性,特别没有形成科学地反映其历史地位和社会使命的革命理论。这迫切需要总结和升华无产阶级在长期斗争实践中积累的丰富经验,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对现存社会进行革命改造的系统理论,用以指导无产阶级的解放斗争,这就成为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 《共产党宣言》的诞生 1848年2月,马克思恩格斯为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共产主义者同盟“所写的党纲《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问世。《共产宣言》深刻分析了资本主义不可克服的矛盾;揭露和批判了非社会主义流派;无产阶级应建立自己的政党;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第一次较为完整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阐明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进一步提示了无产阶级的

马克思原理作业

作业 一、辨析题 1、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要求它的思想必须与时俱进,而马克思主义产生于160年前,所以他们的思想已经过时了。 2、意识就其形式而言是主观的,就其内容而言是客观的。 3、人们做事之前先有目的、计划,而后有行动,所以意识是第一性,物质是第二性的。 4、马克思主义是经过实践检验的真理,因而可以用它来作为判断认识对错的标准。 5、是否承认社会历史的规律性,是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根本对立。 二、简答题: 1、为什么我们既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又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2、为什么要“在同一中把握对立,在对立中把握同一”?试用该原理分析建设和谐社会的哲学依据。 3、试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哲学依据及其现实意义。 4、试述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的原理,并用这一原理说明我们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三、论述题 运用辩证否定原理,结合社会和自身实际,谈谈大学生如何实现自我超越和自我发展。 一、辨析题 1、马克思主义是19世纪的产物,现在是21世纪了,时代变了,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了。不对。马克思是在实践中产生,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虽然诞生于19世纪,但没有停留于19世纪;它虽然产生于欧洲,但跨越欧洲影响了全世界。马克思主义的不断发展,除了马克思恩格斯根据实践对自己创立的理论不断充实和完善外,其后首先是由列宁等马克思主义者在领导俄国革命中实现的,之后又在中国实现。而西方马克思主义也在不断发展。 2、意识就其形式而言是主观的,就其内容而言是客观的。 正确,包含有不依赖于人的意思为转移的客观内容,形式为感觉知觉表象和概念判断推理等主观形式 3、人们做事之前先有目的、计划,而后有行动,所以意识是第一性,物质是第二性的。错误, ①具体科学从各自的研究领域证明了世界的物质统一性。譬如,天体演化的理论证明了宇宙中的天体是统一的;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的理论证明了无机物和有机物是统一的;人类起源和社会发展的理论证明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也是统一的。整个物质世界统一于它的客观实在性。 ②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哲学的证明。这是因为具体科学研究的领域是有限的,它们只能证明自身所研究的那些领域具有客观实在性。哲学可以从总体上把握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可以从有限中把握无限。哲学还可以把各个领域的科学成果联系起来从理论上加以论证和概括。辩证唯物主义揭示了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客观实在性。 ③对世界的物质统一性的证明,是一个长期的、持续的过程。人类对世界的物质统一性的认识会愈来愈深刻。

马原案例作业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实践 作业 题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案例分析 成员: 日期:2016-01-10

一、磁生电与电生磁的发现案例及分析 案例描述: 18世纪末时,科学家已经发现了很多电现象和很多磁现象,大部分科学家认为电和磁是截然不同的力。 1820年,在哥本哈根任职的奥斯特作出了使他一举成名的发现。那时,尽管大多数科学家认为电和磁是没有关系的,但是,也有很多理由认为二者之间有联系。比如,那时人们早就知道,指南针遭受雷击之后有时会改变极性。奥斯特也早已注意到热辐射和光有某种相似性,尽管他不能证明它们都是电磁波。那时,他可能已经相信电和磁是物质辐射出的力,并且二者彼此之间有某种相互作用。 4月21日,在课堂演示实验中,奥斯特在搭建他实验仪器时,发现当他把电线接到电池两端接通电流的时候,旁边的一个磁针偏离了正常的磁北极。小磁针只有很轻微的变化,课堂上的学生都没有注意到。但是,这一轻微的现象对于奥斯特来说是很显著的了。 这一发现激发了奥斯特的极大兴趣。他没有立即找到一个数学公式来表述这一发现,思考了三个月之后,他继续做实验,直到他确信电流可以产生磁场(他称之为电磁场)。 7月21日,奥斯特以单行本论文的形式发表了他的结果,这片单行本在物理学家和科学团体间私下流传。他的结果主要是定性的,但是效应很清楚——电流可以产生磁力。 这篇论文立即引起了轰动,有人开始研究这一新发现的电和磁之间的联系。法国物理学家安培写出了一个数学定律来描述电流之间的磁力。 奥斯特实验之后一两年内电流与电流,磁铁与电流,电流与磁铁之间的相互作用都很快被揭示。当年就出现了安培定律和毕奥萨伐定律。同时科学界认为既然可以有电生磁,那么也有很大的可能性让磁生电,也就是之后的电磁感应。而电磁感应的研究却迟迟得不到突破,其最大的原因就是电磁感应是暂态过程,是在变化的过程中发生的,而非以往的恒定状态。 1823年克拉顿做了磁棒插入或拔出线圈的实验,尝试研究磁生电。由于当时还没有发明电流计,判断电路中有无电流就是观察其能否使小磁针偏转。克拉顿为了排除磁棒对小磁针的影响,把电路接入隔壁房间,使得小磁针和磁棒足够远。在一个房间插入磁棒,然后跑到隔壁房间去观察小磁针的变化,而这时小磁针已经偏转过又回到原位置。所以他想观察一个持续的电流(使小磁针保持偏转状态)而不可得。一直到法拉第在首先发现电路开合的瞬间的感应电流后才猛然醒悟到电磁感应是发生在运动变化之中的,既而马上做了大量实验发现之前苦求电磁感应随处可见,既而总结出产生感应电流的五种情况:变化的电流,变化的磁场,运动的电流,运动的磁铁,导体切割磁力线,并提出感应电动势的概念。 在法拉第的工作之后,麦克斯韦写出了麦克斯韦方程组,终于将电和磁统一起来。案例分析: 从这个案例中我们小组分析得出了一下马克思主义原理:

马克思实践作业已完成带答案

马克思实践作业已完成带答案 综合模拟试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是( C ) A.精读马列原著 B.熟记基本原理 C.理论联系实际 D.深入调查研究 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 ) 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B.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 C.物质和时空的关系问题 D.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 3.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的观点是( A ) A.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B.朴素唯物主义 C.主观唯心主义 D.客观唯心主义 4.在唯物辩证法看来,发展的实质是( D ) A.事物数量的增加 B.事物的一切运动变化 C.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 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5.我国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方针的理论基础是( D ) A.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的原理 B.内容和形式辩证关系的原理

C.肯定和否定辩证关系的原理 D.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的原理 6.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通过实践创造客观世界,这表明人的意识具有( B ) A.预见性 B.能动性 C.对象性 D.绝对性 7.下列各项中,正确表述认识客体的含义的是( C ) A.认识的客体是主体创造出来的对象 B.认识的客体是外部自然界 C.认识的客体是主体的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 D.认识的客体是客观存在的事物 8.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是( C ) A.感觉、概念、判断 B.概念、判断、推理 C.感觉、知觉、表象 D.感觉、知觉、推理 9.“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句话包含的认识论道理是( B ) A.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D.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10.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在真理观上的对立在于是否承认( A ) A.真理具有相对性 B.真理具有客观性 C.真理具有主观性 D.真理具有绝对性 11.根据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的程度和特点,可以把社会意识划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