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输液微粒污染的严重危害 输液微粒污染名词解释

输液微粒污染的严重危害 输液微粒污染名词解释

输液微粒污染的严重危害输液微粒污染名词解释

生产或使用的过程中,注射液经过各种途径污染后就会残留一些输液微粒,如橡胶

微粒、不溶性无机盐,活性炭微粒等,如果处理不当时会易产生全身性或局部性的感染,例如:过敏、发热等。局部反应有输液性静脉炎。输液微粒的污染病由于掩藏在其他的

疾病中,很难再早期发现,且致病过程缓慢,所以会给诊断治疗带来很大的困难。此

外静脉注射时,注射器的使用时间过长或受到空气细菌或操作人员的污染,注射部位皮

肤消毒不严格等均可能导致细菌病毒的感染。静脉输液时,微粒的污染是无可避免的,

因此在一定要谨慎输液。

过度输液危害大

专家提醒,输液不是“万能药”,不可能“液到病除”。相反,过度输液还可能导致

一些不良后果。

一、降低人体免疫力。

在自然状态下,人体对周围环境的病菌具有较强的防御能力。如果大病小病都依赖输液,久而久之就会降低人体自身的免疫能力。

二、损伤人体肝肾等器官。

俗话说:“是药三分毒。”输入的药液进入人体后,大部分都要经过肝脏代谢,最终

由肾脏排出体外,这会加重肝肾的负担。

三、存在较大风险。

既使输液前做了无菌化处理,溶液的浓度合理,速度得当,输液也依然存在难以预知

的风险。专家提醒,静脉输液发生不良反应的比例,在所有药物剂型中“高居榜首”,是

最不安全的给药方式。

四、导致人体菌群失调。

人体的体表及体内寄存着许多细菌,正常情况下保持菌群间的平衡,就不会引发疾病。过度输液会导致人体固有的细菌菌群失调,增加细菌的耐药性,为今后的治疗带来难以想

象的不良后果。

五、可能造成人体不良反应。

当体内输入致热、致敏物质,如游离的菌体蛋白或其他代谢产物时,这些物质的输入

可能造成人体不良反应,如发热、红疹、瘙痒、肿胀等过敏性反应,严重者还可能休克甚

至死亡。

引发输液反应

输液需要遵循无菌原则,并受到患者体质的影响,发热、过敏性休克、静脉炎等都是

常见的输液反应。输液的药物中,不可避免的存在微粒,如果它们堵在细小的血管中,可

能聚集,引起栓塞。

增加循环负担

输液需要把药物溶解在盐水或糖水中,如果一次输两袋500毫升的液体,相当于短时

间增加了1升的血容量。一个体重为60千克的人,正常情况下全身血量约为4~5升,粗

略估算,输液1升相当于加大了20%的循环负荷。老人的心肺功能较差,尤其是有心衰等

心脏病的老人,频繁输液的风险更大。

加速过敏和耐药

药物过敏可能引起休克等严重后果,输液时药物迅速进入血液,过敏可能更快出现,

症状更重。同时,如果输抗生素,相当于把抗生素带到全身,更容易引起耐药。但是,若

经过各项检查,医生认为确实需要输液时,不应拒绝,而应遵医嘱输液并注意观察症状。

导致输液不良反应,发烧最常见

静脉滴注的输液反应包括发热、肺水肿、静脉炎、空气栓塞等。其中发热是最常见的

一种反应,常因输入致热物质(如致热源、死菌等)而引起,多由于输液瓶清洁灭菌不完善

或被污染、输入的溶液或药物制品不纯,消毒保存不良等所致。轻者发热常在38℃左右,停止输液数小时内可恢复正常;严重者初起寒战,继之高烧达40℃~41℃,并有恶心、呕吐、头痛、脉搏加快等症状。

降低宝宝抵抗力

长时间的输液,宝宝身体对药物产生了依赖,以至于再发生感冒发烧时,宝宝即使只

是普通的鼻流清涕,也会慢慢出现发烧病症,主要就是因为宝宝的抵抗力越来越低了。

普通药剂对宝宝失效

当宝宝流鼻涕、打喷嚏时,一般吃些感冒药就会好转,但是对于长期输水的宝宝,吃

药都不管用了,主要是药片的药效慢,不如输液来的快,很多家长都想宝宝快些好,所以

还是去输水,如此会造成了恶性循环。

加重肺部负担

人体最窄处的毛细血管不超过10毫微米,一旦输液药品微粒过大,就会在血管内造

成堵塞。药品进入血液后,直径大于毛细血管最窄处的颗粒都会被肺过滤出来,停留在肺里,致使肺形成纤维化,呼吸能力就会下降,同时可能影响全身氧的供应。

猜你感兴趣:

1.输液微粒污染对人体的危害

2.输液微粒污染的危害

3.输液不溶微粒污染的危害

4.输液一周对血管的危害

5.输液半个月的危害程度

6.减轻儿童输液的危害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浅析输液微粒污染的危害与控制对策

浅析输液微粒污染的危害与控制对策 摘要】输液是一种静脉滴入的较大剂量的注射液,具有高效、速效的特点,临床应用极广,但是,由于它提供了一条直接对外的通道将输液微粒带入人体,对人体造 成严重危害。因此,在临床工工作中,应严格把握输液适应症,把好输液关,并 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控制输液微粒污染。 【关键词】微粒污染危害控制 1 输液微粒污染的危害 取决于物理的大小、形状、化学性质及堵塞人体血管的部位、血运阻断的程度 和人体对微粒的反应。我国1990年的药典规定,每毫升输液剂中直径>10μm的 不溶性微粒不能超过20个,直径>25μm的不溶微粒不能超过2个[1]。人体最小 的毛细血管的直径只有4~7μm,而那些直径在50μm左右的有害微粒进入血管,则直接造成毛细血管栓塞,引起局部供血不足,组织缺氧而导致水肿和炎性反应。较小的微粒可能被巨噬细胞吞食,致使巨噬细胞增大,在毛细血管或细小的动脉 内形成肉芽肿,阻塞人体微循环系统,引起脑、肺、眼等器官的组织改变,如慢 性纤维性肺炎、肺栓塞、颅内肉芽肿、视网膜肉芽肿及肾血栓等,还有的引起血 小板溶解性出血。 2 输液微粒污染的来源 主要来源于药物不溶微粒、输液器具、配药及输液操作技术欠佳、输液环境不 洁等。 2.1 药物不溶微粒。药液在生产过程中的污染及出厂前未经严格把关,达不到《中国药典》规定的微粒标准。 2.2 输液器具。带空气过滤装置及终端滤器的一次性输液器虽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但目前的终端滤器对直径5μm以下的微粒滤除率较低,不能滤去所有微粒;塑料管中的未塑化的高分子异物,或因生产环境、生产过程中切割、组装、摩擦 等工艺带入的机械微粒也成为污染微粒。 2.3 操作不当引起的微粒污染。重复使用一次性注射器导致内筒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造成细菌、微生物、尘埃及操作人员的手带入微粒污染,以及外筒与内筒因 反复摩擦造成注射器本身微粒增加;加药针头穿刺胶塞致橡胶微粒增加;割锯安 瓿后不消毒掰开及抽吸药液时按传统抽药方式,将安瓿倒置,安瓿断口处的微粒 混入药液中,造成不溶性玻璃微粒的污染;静脉注射药物时,通常将注射器直接 与头皮针连接,使药液不通过过滤网直接进入静脉及临床使用三通装置,当从侧孔 推注药液时,就会把药液中的不溶性微粒直接注入病人的血管中,引起严重的微粒 污染[2];操作时无菌观念淡漠、技术不过关等养成一些不良习惯,也是引起输液 微粒污染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2.4 联合用药的微粒污染。输液中加入多种药物,虽然每种药物的不溶性微粒均符合规定,但混合后液体中不溶性微粒超标。有人对输液配伍微粒累加的研究结 果提示,配伍药物越多,微粒越多,微粒增加越明显。同一瓶液体中加入药品种 类愈多,发生不良反应的可能性愈大[3],由于药物配伍不当可能产生药物未完全 溶解发生物理、化学变化,使pH值升高或降低产生微粒。此外粉针剂溶解不完 全也是致溶液中微粒增加因素之一。 2.5 环境因素引起的微粒污染。在配制药液、加药、输液过程中,室内空气净化程度和无菌操作不严造成的微粒。配药后放置时间越长也就越易增加污染机会; 输液时间越长被污染的机会也就越多。

输液微粒污染对人体的危害

输液微粒污染对人体的危害 中国人均抗生素使用过多,甚至是到达滥用的程度,一些疾病完全是不需要抗生素输液的。那么,下面是店铺给你介绍的输液微粒污染对人体的危害,希望对你有帮助。 输液微粒污染对人体的危害 人体最窄处的毛细血管不超过10毫微米,一旦输液药品微粒过大,就会在血管内造成堵塞。药品进入血液后,直径大于毛细血管最窄处的颗粒都会被肺过滤出来,停留在肺里,致使肺形成纤维化,呼吸能力就会下降,同时可能影响全身氧的供应。 输液时会开放静脉,大量微粒会随着输入液体一同进入人体,增加宝宝免疫力负担。 最近,英国一名25天的新生儿因肠炎死亡,治疗后期曾输液数千毫升,在其肺病理切片中发现了肉芽肿,这是由于大量输液带来的不溶性微粒造成的。 近几十年来,输液过程中不溶性微粒的危害,逐渐被人们所认识。人的肉眼可以看到直径在50微米以上的微粒,而恰恰是那些直径在2-50微米之间,肉眼看不见,会移动,不能在体内代谢的有害微粒进入血管,导致了各种输液污染病。 抗生素输液的危害 1.肺水肿 因为输液速度过快,短时间内输入过多液体,使循环血容量急剧增加,心脏负担过重而引起水肿,严重者有生命危险。有心力衰竭或心脏病史的患者,快速、大量输液或加重心力衰竭,重者或诱发肺水肿。 2.静脉炎 因为长期输注浓度过高、刺激性较强的药液,或静脉内放置刺激性大的塑料管时间太长,可引起局部静脉壁的化学炎性反应,也可因在输液过程中无菌操作不严,引起局部静脉的感染。 3.发热反应

输入致热物质、输液瓶清洁灭菌不完善或被污染等原因,都会导致病人发冷、打寒战和发热,严重者高热达40~41摄氏度。 输液时的不良反应 发热反应 处理: ①输液用具做好去除热原的处理。 ②减慢输液速度或停止输液,并通知医生处理。 ③对高热病员给予物理降温,必要时,给抗过敏药物或激素治疗。 ④保留剩余溶液和输液橡胶管送检验室做细菌培养。 循环负荷过重(肺水肿) 处理: ①立即停止输液,通知医生处理。 ②病员取端坐位,两腿下垂,以减少静脉回流,减轻心脏负担。 ③加压给氧,可使肺泡内压力增高,减少肺泡内毛细血管漏出液的产生。同时氧气经过20-30%的酒精湿化后吸入,酒精能降低肺泡泡沫表面张力,使泡沫破裂消散,改善肺部气体交换,迅速减轻缺氧状况。 ⑤按医嘱给用镇静剂和抗血管药物及毛地黄等强心剂。 宝宝一生病就输液的危害 1、产生耐药性 常输液还有可能成为一种“输液病”,与口服药物相比,输液的过敏反应概率更高、更易产生耐药性,导致以后再得同样的病,若不输液就不易治愈。 2、不良反应速度快 口服药物通过消化系统进入血液,过程比较缓慢,造成的不良反应较轻,一些可能引起不良反应的杂质在消化道里就被分解或过滤掉了。当静脉注射给药时,药物直接进入血液循环,“又快又猛”地造成发烧、皮炎、皮疹等不良反应,严重的甚至会导致休克或者死亡。

输液微粒污染的严重危害 输液微粒污染名词解释

输液微粒污染的严重危害输液微粒污染名词解释 生产或使用的过程中,注射液经过各种途径污染后就会残留一些输液微粒,如橡胶 微粒、不溶性无机盐,活性炭微粒等,如果处理不当时会易产生全身性或局部性的感染,例如:过敏、发热等。局部反应有输液性静脉炎。输液微粒的污染病由于掩藏在其他的 疾病中,很难再早期发现,且致病过程缓慢,所以会给诊断治疗带来很大的困难。此 外静脉注射时,注射器的使用时间过长或受到空气细菌或操作人员的污染,注射部位皮 肤消毒不严格等均可能导致细菌病毒的感染。静脉输液时,微粒的污染是无可避免的, 因此在一定要谨慎输液。 过度输液危害大 专家提醒,输液不是“万能药”,不可能“液到病除”。相反,过度输液还可能导致 一些不良后果。 一、降低人体免疫力。 在自然状态下,人体对周围环境的病菌具有较强的防御能力。如果大病小病都依赖输液,久而久之就会降低人体自身的免疫能力。 二、损伤人体肝肾等器官。 俗话说:“是药三分毒。”输入的药液进入人体后,大部分都要经过肝脏代谢,最终 由肾脏排出体外,这会加重肝肾的负担。 三、存在较大风险。 既使输液前做了无菌化处理,溶液的浓度合理,速度得当,输液也依然存在难以预知 的风险。专家提醒,静脉输液发生不良反应的比例,在所有药物剂型中“高居榜首”,是 最不安全的给药方式。 四、导致人体菌群失调。 人体的体表及体内寄存着许多细菌,正常情况下保持菌群间的平衡,就不会引发疾病。过度输液会导致人体固有的细菌菌群失调,增加细菌的耐药性,为今后的治疗带来难以想 象的不良后果。 五、可能造成人体不良反应。 当体内输入致热、致敏物质,如游离的菌体蛋白或其他代谢产物时,这些物质的输入 可能造成人体不良反应,如发热、红疹、瘙痒、肿胀等过敏性反应,严重者还可能休克甚 至死亡。

输液不溶微粒污染的危害

输液不溶微粒污染的危害 输液过程中,有不少病人会私自调整点滴速度。下面是店铺为你带来的输液不溶微粒污染的危害,一起来看一看吧。 输液不溶微粒污染的危害 输液中的微粒质量控制为限度检查,也就是说有微粒是肯定的,无微粒是相对的,只是控制在一定的粒径范围内。微粒包括空气中的烟尘、粉尘,生产过程中的玻璃屑,橡胶瓶盖的橡胶微粒,输液袋、输液管中的塑料微粒,药物结晶及石棉纤维等。当这些微粒被带入肌体,进入血液循环后,易堵塞毛细血管,造成局部组织栓塞、坏死或引起肉芽肿。微粒超标可直接导致病人在半小时内死亡。 人体最窄处的毛细血管是不超过10毫微米的,因此一旦输液药品微粒过大,就会在血管内造成堵塞。武警总医院病理科主任纪小龙指出,药品进入血液后,全身所有的静脉血都要回流到一个屏障器官,即肺脏,它能起到过滤器的作用,所以只要是直径大于毛细血管最窄处的颗粒都会被肺过滤出来,只能停留在肺里。这些颗粒无法通过代谢排出体外,这样就会造成肺部堵塞,肺部血管本来都是通畅的,这些颗粒积聚在肺部就使得氧气交换不够,人体呼吸困难。 相对而言,口服药要经过肠道吸收,将身体不需要的或对身体有害的物质过滤掉,之后才进入肝脏代谢,经过这样一个过程之后就会降低血药浓度,进而降低过敏反应发生的几率。而输液时药物直接进入血液,发生过敏反应的几率相对就大,而且快,甚至有些过敏反应是致命的。输液药品微粒过大,长期积累,易造成肺部堵塞,影响肺脏功能。相对于口服药而言,频繁地输液可能还会对身体的一些器官造成影响。 输液的弊端 1.容易引起感染 输液时如果注射器、针头和注射部位的皮肤消毒不严,有可能使针眼红肿、化脓,严重的还能引起全身感染。 2.输液更易引发不良反应

护理专业护理技术

导尿术:是指在严格的无菌操作下,将导尿管经尿道插入膀胱引流出尿液的方法。 临时医嘱:有效时间在24小时内,需要在短时间内执行,有的需立即执行,一般只执行一次。输液微粒污染:是指在输液过程中,将输液微粒带入人体,对人体造成严重危害的过程。 濒死:各种迹象显示生命即将终结,是生命活动的最后阶段,表现机体各系统功能严重紊乱,中枢神经系统脑干以上功能处于抑制状态,又称临终状态。 吸痰法:是指经鼻腔、口腔、人工气道将呼吸道的分泌物吸出,以保持呼吸畅通的方法。 嗜睡:终日沉睡,单绒衣叫醒,醒后能回答问题。 尿失禁:是指排尿失去意识控制或不受意识控制,尿液不自主的流出。 洗胃法:是用催吐或插入胃管以清除胃内容物及毒物的方法。 医嘱:是医生根据患者病情的需要拟定的书面嘱咐,由医护人员共同执行。 氧气吸入疗法:是通过纠正吸入气体中氧气的浓度,以提高患者动脉血氧分压和血氧饱和度、增加动脉血氧含量、纠正缺氧的治疗方法。 静脉输液:是利用大气压和液体静压原理,将一定的无菌溶液或药液由静脉输入人体体内的方法。 皮内注射法:是将少量药液或生物制剂注入表皮与真皮之间的方法。 皮下注射:上臂三角肌下缘,大腿前侧与外侧,两侧腹壁。 无菌技术:指在医疗护理操作过程中,保持无菌物品不被污染,防止一切微生物侵入和防止无菌物品,无菌区域被污染的技术。 长期医嘱:指医生自开写医嘱时起至医嘱停止,有效时间在24h以上,当医生注明停止时间后医嘱消失。 长期备用医嘱:指有效时间在24小时以上,必要时用,两次执行间须有时间间隔,由医生注明停止时间后方失效。 临时备用医嘱:为12h内有效,必要时使用,过期未执行则失效。 识障碍。 标本:是为了检验机体的生理状况和病理改变而采集的人体一小部分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呕吐物及组织等。 浅昏迷:意识丧失,对声、光刺激无反应,但对强刺激有反应,瞳孔对光反射、角膜发射、吞咽发射存在。 深昏迷:意思完全丧失,全身肌肉松弛,对各种刺激均无反应,深浅反射均消失。 输液微粒:指输入液体中的非代谢性颗粒杂质,其直径在1~15μm. 死亡:传统死亡概念指心肺功能停止,美国布拉克法律辞典将死亡定义为:血液循环全部停止及由此导致的呼吸、脉搏等身体重要作用的终止。 不保留灌肠法:将一定量的溶液由肛门经直肠灌入结肠,以刺激肠蠕动,消除肠腔粪便和积气的方法。 脑死亡:又称全脑死亡,包括大脑、中脑、小脑和脑干的不可逆死亡,不可逆的脑死亡是生命活动结束的象征。 意识障碍:凡影响大脑活动的疾病均会引起不同程度的意识改变,这种状态称为意 雾化吸入法:是用雾化装置将药液分散成较小的雾滴,使其悬浮在气体中,经口或鼻吸入以达到治疗目的的方法。 药物过敏试验法:是以微量的药物进行皮内注射、皮肤划痕、口含、口服等,通过对用药局部和全身的观察,判断其是否对某种药物产生过敏的方法。 脱敏注射法:是将破伤风抗毒素剂量分次逐渐递增注入皮试结果阳性者体内,以达到脱敏目的的方法。 注射法:是将一定量的无菌药业或生物制剂注入体内,达到预防、治疗和诊断疾病的目的的方法。

输液微粒污染来源,危害及预防措施

输液微粒污染来源,危害及预防措施 目的分析引起临床输液微粒污染的各种来源,及其危害,制定预防措施。方法通过查阅近年来文献资料,结合临床工作实践。结果输液微粒形成的来源包括配制前的原料,容器及输液用具,配制中的橡胶塞,玻璃安瓿微粒,环境空气,以及人为因素可能产生微粒。了解其危害,做好预防措施。结论减少临床输液微粒的产生应从各个环节开始,必须加强对各方面的严格监控和管理。 标签:静脉微粒污染;来源;危害;预防措施 输液微粒污染是指在静脉输入的药液中存在直径为1~15 μm的非代谢性颗粒杂质,大的直径可达50~300 μm,随液体进入人体对人体造成严重危害过程。本文现就输液配制前,配制中微粒的来源,输液微粒污染的危害,以及防治措施做以下叙述。 1配制前微粒来源为原材料,容器及输液用具 1.1原料如果水溶性的或大分子的颗粒杂质存在于输液的原材料中,则成品会出现小白点、乳光、发混等现象。活性炭杂质的含量多,对药液的澄明度和稳定性都有影响。 1.2容器及输液用具 1.2.1PVC输液袋PVC输液袋的成分主要为聚氯乙烯和某些增塑剂,聚氯乙烯的耐热性和透明性均较差,因此很容易出现白块和小白点,在强烈振荡的情况下还可能出现轻度乳光,增加输液微粒。故对PVC输液袋的产品质量要严格把关。 1.2.2注射器、输液器不洁净普遍使用的一次性注射器和输液器同样存在潜在污染问题。每个厂家的生产环境、生产条件和灭菌方法都不一样,有的外包装简陋,可能因装卸运输时过度挤压而引起一次性注射器和输液器破损漏气,从而导致细菌热原污染,有的在生产过程中带有未塑化的离子微粒异物或是混入尘埃、纤维等杂质,导致静脉微粒污染。 2输液配制中微粒来源 2.1橡胶塞橡胶塞的成分比较复杂,主要为天然橡胶,此外还有大量附加剂。注射剂接触到橡胶塞后,可导致药液变混、出现异物。随着大剂量和广谱抗生素如青霉素类、喹诺酮类等药物的广泛应用,输液微粒污染的概率也随着增高。因这些大剂量和广谱抗生素制剂多采用橡胶塞的玻璃瓶装,配液过程中,会反复穿刺橡胶塞,从而切割下橡胶皮屑。例如,在将青霉素G 钠400万U加入到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的过程中,需要加入80万U/瓶的青霉素G钠5瓶,也就是说,在加药时至少需要进行5次穿刺,而输入药液中含有5次穿刺所切割下的

7月输液微粒的来源及控制

输液微粒的来源及控制 静脉输液是临床常常利用的基础护理操作,普遍用于医治各类急、慢性疾病,也是医院抢救病人的一个重要手腕。操作进程中的微粒污染对患者疾病的恢复,乃至生命都有着不同程度的要挟,因此,增强输液操作环境微粒监控显得极为重要。通过此课件的学习,使学员能够充分掌握输液微粒的来源及控制方式。 一、输液微粒的概念 微粒是指那些外来的、非溶性的、直径在50 微米以下的、肉眼观察不到的微小颗粒杂质。微生物也是一种微粒物质(包括微生物及其碎片),而且具有特殊致病性作用。 输液微粒是指在药液的生产或临床利用进程中经各类途径所污染的小颗粒杂质,其直径主要在1µm 至25µm 之间,10µm 以下的微粒占输液中微粒总数的98 %以上,而大于10µm 的微粒仅占%。 二、微粒的种类 1. 粘土微粒:粘土有极强的吸附能力,它能够吸附重金属如:铅、铜、铬、锌等,并能运载及释放有害物质; 2. 尘埃微粒:包括燃烧不完全的烟(煤)尘、粉尘等; 3. 有机微粒:腐臭植质、病毒、细菌、真菌及孢子碎屑、植物花粉、昆虫的鳞片等; 4. 其它微粒:塑料微粒、橡胶微粒、滑石粉微粒、氯化锌颗粒、炭颗粒、脂肪栓、棉纤维、玻璃屑、纸屑等。 三、输液微粒来源 (一)药液中微粒污染物的来源 1. 药液生产进程中微粒污染:在整个药液的生产进程中,其每一生产环节和因素都可能产生微粒污染,从采购原材料、生产用辅助材料的净化质量(尤其是水源质量)、厂房(生产车间空气的净化指标、生产设备的干净程度等)、生

产工艺标准、生产、卫生管理、和生产进程中的人为因素等等都会对药液产生不同程度的微粒污染。 2. 输液和注射器具可引入微粒污染:聚氯乙烯塑料袋每袋(500ml )约含有150 万个微粒,带胶塞的玻璃瓶每瓶含有10 ~40 万个微粒。 (二)在临床预备、操作时产生微粒污染 1. 切割安瓿:方式和步骤不妥会产生大量细小的玻璃屑,每一支安瓿可产生近万个微粒,这些微粒一经进入人体,将无法消除; 2. 注射针穿刺胶塞:穿刺胶塞三次后与穿刺前比较,2µm 的微粒平均增加5~7 倍,5-10µm 的微粒增加20~27 倍,穿刺的次数越多,产生的微粒越多; 3. 抽入注射器的空气:污染药液;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可使药液中的钙盐产生碳酸钙结晶形成微粒; 4. 输液、配液时的环境会对药液产生污染:病房空气的尘埃、纤维、细菌和真菌; 5. 操作人员违背无菌操作规程。 (三)添加药物产生的微粒污染 输液中添加药物后,肉眼可见异物污染率大大增加,高达%。小针剂中的微粒明显高于输液中的微粒,高达15 倍。加入粉针剂比加入注射液针剂的微粒更多,是后者的4 ~5 倍,且50µm 以上的微粒也显著增加。一次添加的药物品种越多,产生的微粒越多。添加药物的顺序不同,产生的微粒数不同。添加中草药剂也会产生大量微粒。 (四)放置时刻和存储条件对药液的影响 药品放置的时刻越长,产生的微粒就越多。存储条件的转变,如温度、湿度、避光要求等的转变,会产生结晶或沉淀。 为使临床输液安全有效,必需有效地控制输液微粒的来源,以减少微粒给人体带来的各类危害。请问:输入液体中的微粒可来源于什么途径? 四、输液微粒污染的危害 输液微粒污染会造成的危害有:栓塞血管;形成血栓;引发静脉炎;肉芽肿

静脉输液试题及答案完整版

静脉输液试题及答案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一、名词解释 1.静脉输液(intravenous infusion) 1.静脉输液(intravenous infusion):是将大量的无菌溶液或药物直接输入静脉的方法。2.输液微粒污染 2.输液微粒污染:指在输液过程中,将输液微粒带人人体,对人体造成严重危害的过程。二、填空题 1.静脉输液是利用(大气压)和(液体静压)形成的输液系统内压高于人体静脉压的原理,将液体直接输入静脉内。 2.静脉补钾时不宜过浓、不宜过多、不宜过快、不宜过早。3.静脉输液的原则是先晶后胶、先盐后糖、宁酸勿碱、见尿补钾。 4.常见输液故障有液体不滴、滴管内液面过高、滴管内液面过低、滴管内液面自行下降。 5.对于长期输液的病人,应先从四肢远心端静脉开始使用,逐渐向(近心端) 移动,做到有计划的使用静脉。 6.静脉输液时,应根据(病人的年龄)、病情和药物的性质来调节输液的速度,一般成人 40~60 滴/分,儿童 20~40 滴/分。 三、选择题 1.空气栓塞时应采取的卧位是( d ) A.半卧位 B.端坐位 C.右侧卧位,头低足高位 D.左侧卧位,头低足高位 E.左侧卧位,头高足低位 2.急性左心功能不全病人应采取的正确体位是( d ) A.平卧位 B.半卧位 C.坐位 D.坐位,双下肢下垂 E.中凹位 3.静脉补钾的浓度一般不超过( b ) A.% B.% C.% D.% E.% 4.下列输液所致的发热反应的处理措施,哪一项是错误的( a ) A.出现反应,立即停止输液 B.通知医生及时处理 C.寒战者给予保温处理 D.高热者给予物理降温 E.及时应用抗过敏药物 5.配制过敏试验液的溶媒是:(A ) A、0、9%氯化钠液 B、注射用水 C、5%葡萄糖液 D、1、2%氯化钠液 6.皮肤过敏试验阳性,常用脱敏注射的药物是:(D ) A、青霉素 B、细胞色素C C、链霉素 D、TAT 7.静脉输液的目的不包括 (D) A.补充营养,维持热量 B.输入药物治疗疾病 C.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维持酸碱平衡 D.增加血红蛋白,纠正贫血 8.空气栓塞致死的原因是气体阻塞(A) A.肺静脉入口 B.下腔静脉入口 C.肺动脉入口 D.主动脉入口 9.小儿头皮静脉输液如误注入动脉,局部表现为:(D ) A.局部无变化 B.沿静脉走向呈条索状红线 C.苍白、水肿 D.呈树枝状分布苍白 10.与输液发热反应原因无关的是:(D )

输液微粒污染名词解释

输液微粒污染名词解释 输液微粒污染是指在输液过程中,溶液中含有微小颗粒或微粒污染物的现象。这些微粒可以是来源于输液器材、药物、溶剂等的残留物、氧化物或细菌、病毒、真菌等微生物的附着物。输液微粒污染可能对患者的健康产生不利影响,并引发输液相关的并发症。 输液器材造成的微粒污染主要来源于输液器皿、输液管道和输液针头等。这些器材在制造、包装、运输和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带入微小颗粒或微粒污染物。此外,一些低质量的器材可能含有更多的微粒杂质。 药物是另一个常见的微粒污染来源。在制药过程中,药物可能因为不当的制备、分装或保存等问题导致微粒污染。此外,溶液的稀释、沉淀和共存等也可能导致微粒污染的产生。 溶剂作为溶液的基础,也可能含有微粒污染物。例如,水中存在的微小颗粒物、溶解氧化物或硬水垢等污染物可能对溶液的纯净度产生影响。 微生物也是输液微粒污染的重要来源。在制药、输液器材的制备和使用过程中,细菌、病毒和真菌等微生物可能附着于或污染药物和器材表面,形成微生物微粒污染。这些微生物污染不仅有可能导致患者感染,还可能引发输液系统感染,增加患者并发症的风险。 输液微粒污染可能对患者产生多种不良影响。首先,微粒颗粒

可能引起机械性刺激和炎症反应,导致局部或全身组织损伤。其次,微粒污染可能引发输液过敏反应,包括过敏性休克、皮疹、呼吸道症状等。此外,一些微粒污染物还可能增加血栓或栓塞的风险,导致血流受阻,甚至引发危及生命的并发症。 为了预防输液微粒污染,有几个重要的原则需要遵循。首先,使用符合标准的高质量器材,如无菌的输液器皿、无菌的输液管和针头。其次,选择高纯度的药物和溶剂,并严格控制其制备、分装和保存的条件。最后,注意输液环境和操作规范,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减少潜在的微生物污染。 总之,输液微粒污染是输液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可能对患者的健康产生不利影响,需要引起重视。通过严格控制器材质量、药物和溶剂的纯度以及操作规范,可以有效预防输液微粒污染的发生,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静脉输液与输血法

第十七章静脉输液与输血法 一、名词解释 1.静脉输液:是利用大气压和液体静压的物理原理,将一定量的无菌溶液或药液直接输入静脉的方法。 2.输液微粒污染:是指在输液过程中,将液体中的非代谢性颗粒杂质带入人体,对人体造成严重危害的过程。 3.静脉输血法:将全血或成分血通过静脉输入体内的方法。 一、名词解释 1.静脉输液:是利用和静压的物理原理,将一定量的无菌溶液或药液直接输入静脉的方法。 2.输液微粒污染:是指在输液过程中,将液体中的颗粒杂质带入人体,对人体造成危害的过程。 3.静脉输血法:将或血通过静脉输入体内的方法。 一、名词解释 4.间接输血法:是将血液制品按静脉输液的方式输给病人的方法。 5.直接输血法:是将供血者的血液抽出后,立即按静脉注射的方式直接输给病人的方法。 6.溶血反应:是指输入血中的红细胞或受血者的红细胞发生异常破坏或溶解,而 引起的一系列临床表现。 一、名词解释 4.间接输血法:是将血液制品按静脉 ()的方式输给病人的方法。 5.直接输血法:是将供血者的血液抽出后,立即按静脉的方式直接输给病人的方法。 6.溶血反应:是指输入血中的红细胞或受血者的细胞发生异常破坏或,而引起 的一系列临床表现。 二、简答题 1.简述静脉输液的目的。

答:静脉输液的目的有:①补充水分和电解质,维持酸碱平衡。②补充营养,供给热能。③补充血容量,改善微循环,维持血压。④输入药物,治疗疾病。⑤输入脱水剂,降低颅内压,达到利尿消肿的目的。二、简答题 1.简述静脉输液的目的。 答:静脉输液的目的有:①补充水分和,维持平衡。②补充营养,供给能。 ③补充血,改善循环,维持。④输入物,治疗。⑤输入剂,降低内压, 达到利尿消肿的目的。 二、简答题 2.如何调节静脉输液的点滴速度? 答:静脉输液点滴速度的调节方法:根据年龄、病情及药物性质调节输液速度。 ①一般成人40~60滴/min,儿童20~40滴 /min。②对年老、体弱、婴幼儿、心肺功能不良者输入速度宜慢;脱水严重、血容量不足、心肺功能良好者输液速度可适当加快。③一般溶液的输入速度可稍快,高渗盐水、含钾药物、升压药输入速度宜慢。二、简答题 2.如何调节静脉输液的点滴速度? 答:静脉输液点滴速度的调节方法:根据、及性质调节输液速度。 ①一般成人滴/min,儿童滴/min。②对年老、体弱、婴幼儿、心肺功能不良 者输入速度宜;脱水严重、血容量不足、心肺功能良好者输液速度可适当加。 ③一般溶液的输入速度可,高渗水、含药物、药输入速度宜慢。二、简答题 3.简述静脉留置针输液的优点。 答:静脉留置针输液的优点:静脉留置针又称为套管针,其外套管的材料与血管相容性好,且柔软、无刺激,可减少穿刺的次数,有利于保护静脉,减轻反复穿刺给病人带来的痛苦;保持静脉的畅通,便于治疗和抢救。适用于需长期静脉输液及静脉穿刺困难的病人。 二、简答题 3.简述静脉留置针输液的优点。 答:静脉留置针输液的优点:静脉留置针又称为针,其外套管的材料与血管性好,且、刺激,可穿刺的次数,有利于保护静脉,减轻穿刺给病人带来的痛苦;保持静脉的,便于和抢救。适用于需静脉输液及静脉穿刺的病人。二、简答题 4.简述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法与成人周围静脉输液法的主要不同点。

输液微粒的危害及预防措施

输液微粒的危害及预防措施

【摘要】静脉输液是临床上常用的注射方法.在大量的临床实验研究中发现,大量非代谢性颗粒杂质会经静脉输注机体,引起肺、脑、肝、肾等器官的损害,乃至危及患者的生命。因此,如何在防止不溶性输液颗粒进入机体对患者造成二次伤害成为近年来医护人员研究的重点。 【关键词】静脉输液、输液微粒、危害、预防措施 1.输液微粒的概念 输液微粒是指直径约为1~15um,少数较大的不溶性微粒直径可达50~300um[1]。我国2000年版的《药典》规定,每毫升输液液体中直径大于10um的不溶性微粒不得超过20个,直径大于25um的不溶性微粒不得超过2个[2]。输液微粒主要包括玻璃屑、纤维、晶体、碳化物、药物结晶、细菌孢子等[3]。 2.输液微粒的来源 2.1药液的生产制作 由于药物液体加工生产和保存不严格,加入其他异物或不溶性微粒,如水、空气、原材料的污染等。 2.1环境与空气 目前大部分医院临床上配药和加药在普通治疗室中进行 ,空气中含有大量的粉尘、毛絮、纤维、烟雾、细菌等空气悬浮微粒会在抽吸药液过程中混入药液。据大量实验证明,普通天然环境与净化环境相比,不溶性颗粒平均增加22.6倍[4]。因此,病房和治疗室的空气洁净程度不容小觑。空气环境的污染是输液微粒污染中最常见、最严重的污染。 2.3切割安瓿 用砂轮切割安瓿会产生玻璃碎屑。玻璃碎屑污染水平与砂轮切割后是否用75%的酒精棉球擦拭再掰开抽取有关。大量临床实验证明,切割后未再次消毒直接掰开或直接用器械敲开,是切割安瓿中产生玻璃碎屑最多最严重的方法[5]。 2.4加药时反复穿刺橡胶塞 静脉输液时常需加多种药品,反复穿刺橡胶塞就会有许多的碎屑颗粒甚至是肉眼可见的颗粒产生.橡胶塞不干净,碎屑在药液中停留时间越长,药液污染越严重。 2.5输液器及注射器

输液微粒的预防与处理

输液微粒的预防与处理 输液微粒是指输入液体中的非代谢性颗粒杂质,它在液体中是不溶性的物质及未溶解的药物结晶,其直径一般为1-15um,少数输液微粒直径可达50-300um。输液微粒的种类及来源是多方面的,其产生的危害是不可忽视的,其预防和处理日益受到医、药、护人员的重视。 1. 输液微粒的种类及来源 1.1橡胶微粒:由于穿刺胶塞产生; 1.2 塑料微粒:产生于药物包装; 1.3 玻璃微粒:源于安培的切割; 1.4 结晶体微粒:来源于药物的置放与配伍; 1.5 纤维素、毛絮、尘埃微粒:来源于室内环境、配药环境与输液器的自污; 1.6 碳黑微粒:来源于药物的生产过程; 1.7 脂肪微粒:置放乳剂乳化不完全。 2.静脉输液中不溶性微粒对人体产生的危害 2.1可导致肺功能低下及局部组织栓塞或是坏死:输液微粒的直径大多在30um以上;而生理上成人毛细血管的直径为7- 12um,婴幼儿的毛细血管直径为3- 5um,这些微粒通过血液循环经过肺组织时,沉积下来,轻则可致肺功能降低,重则可致肺组织纤维化。当微粒通过比其直径小的毛细血管时,轻则致血管堵塞,引起局部组织缺血、缺氧和水肿;若长时间不通,或微粒在血管内进一步聚集,可导致局部组织坏死[1]。 2.2可导致静脉炎,尤以对血管刺激性较大的药物明显:当输液微粒进入人体后,随血夜循环引起血管内壁刺激损伤,使血管内壁变得不光滑,引起血小板黏着聚集,导致静脉炎。严重者在体表可见一条沿静脉输液血管分布的红色线痕,伴有较剧烈的疼痛。 2.3 可引起药物过敏反应:药剂中含有药物结晶微粒、聚合物、降解物及其它异物可以作为抗原,引起过敏反应,最常见的为抗生素类药物,如青霉素等。 2.4 产生输液反应:药品从厂家生产到通过静脉输入体内,任何一个环节操作不慎均可导致不溶性微粒的增加,或将未灭活的致病菌带入人体内,刺激脑下垂体的发热中枢,而可生输液反应。 2.5 其他严重者可导致肉芽肿,引起肿瘤样反应或是引起肿瘤。 3.输液微粒的预防与处理 输液微粒的产生是多方面的,我们必须从药品、医疗器械的生产、使用、医疗护理等各个方面入手来预防和处理输液微粒带来的危害。 3.1 在药品的生产过程中严格遵循无菌操作,严格把握原材料质量关,相关部门应加强监管力度,使生产出来的药品符合《中国药典》规定; 3.2 医疗器械的生产:选择合格的输液工具,在,选购原辅材料时一定要注意产品质量和产品的稳定性,生产过程中严格遵守无菌操作,生产完毕后包装要密闭。

静脉输液中的微粒的来源、危害和预防

静脉输液中的微粒的危害和防范 静脉输液微粒是指输注液体中存在的不溶于水的非代谢性颗粒杂质,其直径一般为1~15μm,少数可达50~300μm。这种非代谢性颗粒杂质主要由外界引入,是输液不良反应的重要诱因。静脉输液装量为100 ml或100 ml以上,≥10 μm的微粒数不得过25粒,≥25 μm的微粒数不得过3粒。 输液微粒污染会造成静脉炎、过敏反应等危害,是危害人体健康的巨大隐患。因此,控制输液微粒污染是减少输液不良反应、保障静脉用药安全的重要措施。 静脉输液微粒来源 微粒污染的危险因素主要有: 1、环境因素。由于空气环境的污染,致使药物配置使用过程中空气中的致病菌或灰尘微粒进入血液。 2、药物因素。药液在生产加工过程中受到污染、输液溶媒选择不当、输液中加入药物及配伍不当等因素,都可能导致输液微粒的产生及增加。 3、输液配制因素。护士在操作过程中产生的微粒: 1)玻璃安瓿颈的切割及消毒不严格。切割安瓿时,砂轮与玻璃摩擦可产生玻璃碎屑和脱落砂粒,切割距离越长、切割次数越多,产生的微粒越多。此外,消毒不严格,切割过程中产生的微粒也会随输液进入人体。 2)注射器型号选择及使用方法不当。 注射器针头越大、使用次数越多产生微粒越多;加药时针头扎进胶塞的角度、手持注射器手法、与产生微粒的多少有关。

静脉输液微粒危害 微粒污染对人体的危害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血管栓塞。在静脉输液中会出现一些大于微毛细血管的微粒,这些微粒会滞留在微毛细血管内而引起栓塞,进而影响到血管的正常代谢功能,致使细胞损坏以及组织坏死。 2、静脉炎。微粒进入人体后随血液循环损伤血管内皮,引起血小板聚集,可造成静脉炎。 有研究表明,静脉输液的病人中大概有60%会因为静脉输液中的微粒而应发静脉炎。 3、肉芽肿。输液中不溶性微粒容易刺激组织增生形成肉芽肿,它可发生在肺脏、脾脏、脑、心脏、肝脏、肾脏等部位。 少数肉芽肿对机体影响不大,但大量肉芽肿的发生可直接干扰这些重要脏器的机能,甚至危及生命。 4、过敏反应。药物中含有的药物结晶微粒、聚合物、降解物及其他异物都可在注射部位或静脉血管与组织蛋白发生反应,从而引起过敏反应。 5、热原样反应。如果静脉输液的液体中有抗生素、含有热源的药物或微粒,则导致病人产生热原反应,主要表现为患者在输液的大约1个小时内出现高热(体温可达40℃)、出汗、发冷、呕吐等症状,严重者甚至会出现休克。 静脉输液微粒预防和控制 1、加强对治疗室及病房管理。治疗室、处置室应严格划分无菌区,每日湿式打扫、擦拭并空气消毒,定期进行空气培养以监测消毒效果;减少人员流动。有条件的可配备空

安全输液问题

静脉输液微粒的危害及其防范 静脉输液是临床常用的治疗措施。在临床应用半个多世纪以来,输液技术正向多途径、快速度、长留置的趋势发展。同时,对输注液体的安全性更为重视。不仅要近期无热源反应,也追求远期无热源反应、无微粒、无污染。对于无微粒污染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年来,避免或减少临床输液时微粒污染已成为目前临床护理的重要课题之一。 一、微粒的定义:是指那些外来的、非溶性的、直径50微米以下的、肉眼观察不到的微小颗粒杂质。 二、输液微粒污染——指在输液过程中,将输液微粒带入人体,对人体造成严重危害的过程。 三、不同粒径的微粒在药液中的分布: 实验表明: 药液中的不同粒径的微粒的分布情况基本一致,10um以下的微粒占输液中微粒总数的98.4%,而大于10um的微粒仅占1.6%。 微粒分布测定数据: 微粒的来源 药液中微粒的污染途径一般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生产过程中的微粒污染。目前,一次性输液器、一次性注射器生产厂家很多,由于生产厂家的工艺、设备不同,特别是一些小厂条件有限,因而质量存在着一定问题。 2、临床准备、操作时产生微粒污染: 1 切割安瓿会产生大量细小的玻璃屑; 2 穿刺胶塞会造成橡胶微粒脱落; 3 输液、配液时的环境会对药液产生污染; 3、输液和注射器具可引入微粒污染。 4、放置时间和存储条件对药液的影响。 5、添加药物产生微粒污染,实验表明: ①添加药物品种和数量越多,产生的微粒越多; ②产生微粒的数量与添加药物的次序有关; ③添加药物是临床产生微粒最主要的原因。 微粒的种类与形态 一、微粒的种类主要有以下四种: 1、粘士微粒 2、尘埃微粒 3、有机微粒 4、其他微粒 二、临床输液中最常见的微粒有:

静脉输液(第六版)名词解释及简答题(护理考研)

一、名词解释 1、静脉输液 2、输液微粒 3、输液微粒污染 二、简答题 1、简述静脉输液的目的 2、简述补钾原则(重点) 3、简述静脉输液前的评估内容(重点) 4、简述静脉输液的注意事项(重点) 5、简述PICC的适应症

6、简述静脉输液速度的调节依据(重点) 7、简述常见的输液故障(重点) 8、简述输液时溶液不滴的原因、判断及处理方法。(重点) 9、简述常见的输液反应 10、简述病人在输液过程中出现发热反应的护理 11、简述在输液过程中发生急性肺水肿的原因、临床表现、预防及护理(重点)

12、简述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重点) 13、简述空气栓塞的原因、临床表现、预防及护理(重点) 14、简述病人发生空气栓塞需采取左侧头低足高位的原因(重点) 15、简述输液微粒污染对人体的危害(重点)

16、简述在输液过程中预防输液微粒污染的主要措施(重点) 答案: 一、名词解释 1、静脉输液:是将大量无菌溶液或药物直接输入静脉的治疗方法。(重点) 2、输液微粒:是指输入液体中的非代谢性颗粒杂质,其直径一般为1-15微米,少数较大的输液微粒直径可达50-300微粒。输入溶液中微粒的多少决定着液体的透明度,可由此判断液体的质量。(重点) 3、输液微粒污染:是指在输液过程中,将输液微粒带入人体,对人体造成严重危害的过程。 二、简答题 1、简述静脉输液的目的 ①补充水分和电解质,预防和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者。 ②增加循环血量,改善微循环,维持血压及循环灌注量。 ③供给营养,促进组织修复,增加体重,维持正氮平衡。 ④输入药物,治疗疾病。 2、简述补钾原则(重点) ①不宜过浓:不超过0.3%或40mmol/L。 ②不宜过快:不超过20-40mmol/L。 ③不宜过多:限制补钾总量,约需4.5-6g/L。 ④不宜过早:见尿补钾,一般尿量超过40ml/h或500ml/d方可补钾。 3、简述静脉输液前的评估内容(重点) 评估病人的年龄、病情、意识状态及营养状况等;心理状态及配合程度;穿刺部位的皮肤、血管状况及肢体活动度。 4、简述静脉输液的注意事项(重点)

静脉输液试题及答案-静脉输液理论考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静脉输液(intravenous infusion) 1.静脉输液(intravenous infusion):是将大量的无菌溶液或药物直接输入静脉的方法。 2.输液微粒污染 2.输液微粒污染:指在输液过程中,将输液微粒带人人体,对人体造成严重危害的过程。 二、填空题 1.静脉输液是利用(大气压)和(液体静压)形成的输液系统内压高于人体静脉压的原理,将液体直接输入静脉内。 2.静脉补钾时不宜过浓、不宜过多、不宜过快、不宜过早。 3.静脉输液的原则是先晶后胶、先盐后糖、宁酸勿碱、见尿补钾。 4.常见输液故障有液体不滴、滴管内液面过高、滴管内液面过低、滴管内液面自行下降。 5.对于长期输液的病人,应先从四肢远心端静脉开始使用,逐渐向(近心端)移动,做到有计划的使用静脉。 6.静脉输液时,应根据(病人的年龄)、病情和药物的性质来调节输液的速度,一般成人40~60滴/分,儿童20~40滴/分。 三、选择题 1.空气栓塞时应采取的卧位是( d ) A.半卧位 B.端坐位 C.右侧卧位,头低足高位 D.左侧卧位,头低足高位 E.左侧卧位,头高足低位 2.急性左心功能不全病人应采取的正确体位是( d ) A.平卧位 B.半卧位 C.坐位 D.坐位,双下肢下垂 E.中凹位 3.静脉补钾的浓度一般不超过( b ) A.0.2% B.0.3% C.0.4% D.0.5% E.0.6% 4.下列输液所致的发热反应的处理措施,哪一项是错误的( a ) A.出现反应,立即停止输液 B.通知医生及时处理 C.寒战者给予保温处理 D.高热者给予物理降温 E.及时应用抗过敏药物 5.配制过敏试验液的溶媒是:(A )A、0、9%氯化钠液 B、注射用水 C、5%葡萄糖液D、1、2%氯化钠液 6.皮肤过敏试验阳性,常用脱敏注射的药物是:(D ) A、青霉素 B、细胞色素CC、链霉素 D、TAT 7.静脉输液的目的不包括 (D) A.补充营养,维持热量B.输入药物治疗疾病 C.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维持酸碱平衡D.增加血红蛋白,纠正贫血

静脉输液与输血模拟试卷3(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静脉输液与输血模拟试卷3(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填空题 2. 名词解释题 3. 简答题 4. 论述题 填空题请完成下列各题,在各题的空处填入恰当的答案。 1.常见的输血反应有( )反应、( )反应、( )反应及与大量快速输血有关的反应等。 正确答案:发热;过敏;溶血涉及知识点:静脉输液与输血 2.静脉输液 正确答案:静脉输液:是将大量无菌溶液或药物直接输入静脉的治疗方法。涉及知识点:静脉输液与输血 3.输液微粒 正确答案:输液微粒:是指输入液体中的非代谢性颗粒杂质,其直径一般为1一15μm,少数较大的输液微粒直径可达50—300μm。涉及知识点:静脉输液与输血 4.输液微粒污染 正确答案:输液微粒污染:指在输液过程中,将输液微粒带入人体,对人体造成严重危害的过程。涉及知识点:静脉输液与输血 5.密闭式输液法 正确答案:密闭式输液法:是将无菌输液器插入原装输液瓶进行输液的方法。涉及知识点:静脉输液与输血 6.开放式输液法 正确答案:开放式输液法:是将溶液倒入开放式输液器吊瓶内进行输液的方法。涉及知识点:静脉输液与输血 7.静脉输血 正确答案:静脉输血:将全血或成分血如血浆、红细胞、白细胞或血小板等通过静脉输入体内的方法。涉及知识点:静脉输液与输血

8.间接输血法 正确答案:间接输血法:是将抽出的血液按静脉输液法输给患者的方法。涉及知识点:静脉输液与输血 9.直接输血法 正确答案:直接输血法:是将供血者的血液抽出后立即输给患者的方法。涉及知识点:静脉输液与输血 10.血型 正确答案:血型:是指红细胞膜上特异性抗原的类型。涉及知识点:静脉输液与输血 11.ABO血型鉴定 正确答案:ABO血型鉴定:通常是采用已知的抗A、抗B血清来检测红细胞的抗原并确定血型。涉及知识点:静脉输液与输血 12.直接交叉配血试验 正确答案:直接交叉配血试验:用受血者血清和供血者红细胞进行配合试验,检查受血者血清中有无破坏供血者红细胞的抗体。涉及知识点:静脉输液与输血 13.间接交叉配血试验 正确答案:间接交叉配血试验:用供血者血清和受血者红细胞进行配合试验,检查供血者血清中有无破坏受血者红细胞的抗体。涉及知识点:静脉输液与输血 14.简述静脉输液的原理。 正确答案:静脉输液是利用大气压和液体静压形成的输液系统内压高于人体静脉压的原理将液体输入静脉内。涉及知识点:静脉输液与输血 15.简述晶体溶液的特点及临床常用的晶体溶液的种类。 正确答案:(1)晶体溶液的特点:晶体溶液的分子量小,在血管内存留时间短,对维持细胞内外水分的相对平衡具有重要作用,可有效纠正体液及电解质平衡失调。(2)常用的晶体溶液包括:葡萄糖溶液(5%葡萄糖溶液和10%葡萄糖溶液)、等渗电解质溶液(常用的等渗电解质溶液包括0.9%氯化钠溶液、复方氯化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