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地理空间与创新理论发展脉络与思考-中国浦东干部学院

地理空间与创新理论发展脉络与思考-中国浦东干部学院

地理空间与创新理论发展脉络与思考-中国浦东干部学院
地理空间与创新理论发展脉络与思考-中国浦东干部学院

地理空间与创新:理论发展脉络与思考

谭文柱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教学研究部,上海201204)

摘要:为回应“地理已死”、“地理不再重要”的质疑,经济地理学者通过创新与空间关系的研究,重

新发现了地理空间的意义。创新互动研究表明,单纯的地理邻近并不能促进区域创新,除了地理邻

近之外,创新主体之间需要建立组织邻近和认知邻近。创新研究中的地理空间已经不再是简单的

地理距离的邻近,而是由地理邻近与组织邻近及认知邻近构成的多维空间。虽然地理邻近既非促

进创新的充分条件,也非必要条件,但地理邻近能够促进创新主体间认知邻近和组织邻近关系的

建立,因此,促进企业之间的地理集聚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实证研究虽然发现地理邻近与创

新绩效存在联系,但尚不清楚各种邻近各自对创新绩效的效果如何,各种邻近与创新的关系目前

还停留在理论建构阶段,亟待开展相关的实证研究。

关键词:地理邻近;组织邻近;认知邻近;创新

中图分类号:F129.9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004-9479.2012.03.010

1在“地理已死”争论中重新发现地理空间的意义

产业集聚本身并不是新现象。从古到今,从西方到东方,产业集聚区从时间和空间上都有非常普遍的分布,工业的发展史就是产业集聚的历史,工业发展的地图就是产业集聚区分布的地图。自杜能的农业区位论和韦伯的工业区位论研究算起,国际学界对产业集聚方面的观察和研究已经有了百余年的历史。

在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时代,资本、土地、劳动力等有形资源是经济的决定变量,节约运输成本是地理邻近的主要因素。传统的地理学和空间经济学也一直基于成本节约的视角来研究地理邻近和因此而成的空间集聚现象。这些传统研究视角认为,经济主体在追求经济利

益的时候,会从与同行、

顾客、竞争对手的邻近所产生的正外部性中受益,这些正外部性主要包括运输费用的节约、共享劳动力市场和基础设施等[1]。

20世纪80年代以来,席卷全球范围的经济自由化风潮,加之现代交通、通讯技术、生产技术革新浪潮的推动,生产要素得以更加容易地跨越国界在全球范围不停地流动。以前基于空间的主要问题(典型的如运输费用)正在被现代信息、通讯技术逐步消解,资本、土地、劳动力等传统空间要素对经济活动空间布局的影响正在消失或减弱,于是一些研究者提出了“地理已死”、“距离不再重要”的观点[2-5]。

收稿日期:2012-05-31;修订日期:2012-06-28

基金项目:中国浦东干部学院长三角典型经验研究课题(2012-YZD-CAS-13)。

作者简介:谭文柱(1974-),男,博士,讲师,研究方向为产业集群与技术创新。E-mail:twz555@126.com.

世界地理研究WORLD REGIONAL STUDIES 第21卷第3期

2012年9月Vol.21,No.3

Sep .,2012

谭文柱:地理空间与创新:理论发展脉络与思考95 3期

“距离不再重要”的质经济地理学者大致从两个方向开展研究,以此来回应“地理已死”、

疑。一是考察各种地域空间尺度和组织尺度(如区域、国家、跨国公司、超国家结盟单位、NGO等)对经济活动的影响力,探究全球与当地两股力量的交错;二是寻找自然资源禀赋之外,是否还有能够固着于空间,难以移动、复制或取代的事物,并探寻这些事物如何受到各种地理空间的形塑,藉此证明地理空间依然有作用,是理解经济全球化中不可缺少的角色。

在第二个方向的研究路径中,经济地理学家开始将目光转向那些在福特式制造业大发展时期处于外围,而依靠新兴的所谓后福特式工业取得了经济快速发展的地区。这些研究发现,在全球经济变革中,虽然一些曾经繁荣的区域如昙花一现般稍纵即逝,但也有一些区域一直引领着产业的技术未来,在市场需求多变的环境中始终保持着稳定的经济表现,成为其它地区模仿的对象,这些产业集聚区除了呈现高度的空间集聚之外,更具有密集的地方企业网络、基于创新的持续经济增长等鲜明特征[6,7]。这些“新产业区”、“新产业空间”等集聚区域的研究,突破了主要从成本节约(特别是运输费用节约)来理解地理邻近的传统研究视角,将研究焦点转向了空间集聚与创新关系的理论探寻,从空间与创新依存关系的存在,来驳斥“地理已死”、“距离不再重要”的观点。

2由传统区域发展理论到基于创新的区域发展理论

上述研究回顾表明,地理学在回答“地理已死”的质疑中,通过对创新区域和高新技术集聚区的研究中,发现了地理空间对创新的重要意义。地理学对地理空间对创新重要意义的研究,也引发了区域发展理论的变革。

区域经济发展是很多国家公共政策的核心问题之一。传统的区域发展理论主要基于产业的物质投入-产出联系出发,来构建区域发展理论,典型代表理论包括Perroux[8]的增长极理论、Myrdal[9]和Hirschman[10]的累积循环理论以及Isard[11]的区域科学理论。增长极理论是在区域内发展推动型产业,通过乘数效应而带动其它产业,从而促使周围其它区域经济增长的学说。瑞典经济学家缪尔达尔所提出的循环因果原理详细地描述了新工业的增加所带来的连锁效应:带来地方就业机会和总人口的增加,吸引其它资金来开发服务业和地方产品;使熟练工人增加,为新工业产生创造条件;带来与其相关的一系列工业,使外部经济得到发展;使地方服务业得到发展,通过这些环节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又形成一个新的循环,从而完成一个大循环。

上述基于投入—产出联系的传统区域发展理论曾经得到广泛采用,但是到20世纪70年代后期,以垂直一体化的主导工厂为主、后向联系广泛的增长政策受到了质疑。很多采用增长极理论的区域,并没有形成一种良性的循环而获得区域发展。即使那些依靠自上而下的行政手段而成为增长中心的地方,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发生强大的极化效应,导致边缘与中心差异的拉大,中心地区会像空吸泵一样,把边缘地区的有事业心的年轻人、资金、劳动力等吸引到中心地区,使边缘地区更加贫困,然而此时中心地区的经济扩散效应却是微弱的,从而形成一种中心——

—边缘关系的二元结构。

更为重要的是,传统的区域发展理论是一种以自然资源、土地和廉价劳动力的循环积累的发展模式,这种区域发展政策可能会在短期内部分地缓解落后地区的经济增长问题,但是,容易在更低成本优势区域的挑战中再次出现衰退。因此,挖掘内在的区域发展潜力问题在全世界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很多国家都在探寻和实践依靠内力发展地方经济的道路,寻

96

世卷

界地理研究21

求以知识和技术为本的区域发展战略。为此,创造良好的软环境,挖掘本地区的企业家能力、技术创新和文化创造力,加强地区技术接收力,以技术和知识为本发展区域经济的理念逐渐受到重视。

3从创新互动论到创新的空间

生产要素全球流动的全球化浪潮,进一步加剧了国家之间的竞争,使得创新在竞争中的关键作用进一步凸显出来。创新既成为各国决策层关注的焦点,也成为国际学界研究的热点。创新从何而来的问题,促使学者们研究创新的过程以打开技术变革的黑箱。有关技术史的研究发现,创新并不是一个从基础研究—工程开发—制造—销售这样一个简单的线性过程,而是一个涉及多部门、多主体的互动过程[12,13]。互动学习论则将创新视为一个学习过程,特别强调产业和学术机构以及产业和创新的最终用户之间的相互作用[14,15]。

3.1从创新互动论到区域创新系统和国家创新系统

早期的互动创新论主要从创新过程的各个相关主体的互动来研究创新活动,很少关注创新的空间维度,创新活动的地理集聚现象并没有引起互动创新研究者的关注。但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创新互动论逐渐发展为创新系统理论,认为知识积累和技术创新是市场和非市场组织的相互作用以及各种制度所塑造的,创新不仅是产业部门内部或部门之间主体的互动,而且也是制度、文化、社会资本与创新组织的互动。由于制度、文化和社会资本,都依附于特定的地理范围,具有明显的地理空间特性,于是创新系统逐渐发展为区域创新系统和国家创新系统,使得创新研究有了地理空间含义。国家创新系统和区域创新系统都强调互动学习是一个具有地域空间的过程,突出地理接近对于创新的重要性,将空间内的互动联系作为国家或区域竞争优势的重要因素,来解释区域或国家的创新绩效及竞争优势。

3.2非贸易关系及学习与创新的空间

随着对产业集聚现象研究的不断深入,对聚集效应的理解逐渐延伸至交易成本和贸易关系之外,地理临近与知识创造的视角日益受到研究者的关注。许多研究者通过基于地理临近基础上的社会互动对传播知识的重要性来凸显地理空间的意义[7,16,17]。

有相当多的文献表明,空间上集聚在一起的企业能够从邻近的正外部性中获益。距离缩短使主体间能更容易、更充分地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信息和转移隐性知识。相反,距离越远知识的正外部性就越弱,隐性知识的转移就变得更加困难。即使是显性知识的使用和传播上,距离也会产生重要影响,因为显性知识的解释和吸收需要隐性知识和空间的邻近。尽管现代通讯技术使知识的可贸易性(tradability)和可编码程度(codification)增强,但虚拟现实的邻近性仍然不能完全替代物理距离的邻近性。面对面是一种有效的交流技巧,有助于解决问题,有助于社会化和学习,有助于心理激励。实证研究倾向于表明知识的外部性与地理有关:距离知识源近的企业比远的企业有更好的创新绩效。这种选择的目的不仅仅是因为费用,还因为邻近能给企业的学习和创新带来便利。

这些研究,强调地理邻近所具有的非贸易性依赖,强调区域内共享的社会属性(惯例、风俗、理解)能够促进厂商间的学习,经济行为镶嵌于区域文化之中,构成维持创新和竞争性的脉络性条件。然而,在提升地理空间的地位之后,透过对知识形式的申论,发现了知识传递还存在着比地理邻近更关键的其它支持性条件。正如feldman[18]指出,虽然已经认识到知识溢出与社会互动密切相关,但对于社会互动如何产生、它如何发展为工作关系以及

谭文柱:地理空间与创新:理论发展脉络与思考97 3期

经济上游的知识是如何创造出来的这些命题,我们并不清楚。对这些创新相关问题的研究,使得邻近逐渐由基于物理距离的地理邻近向多维邻近拓展,各种邻近之间的关系以及各种邻近与创新的关系逐渐引起学界的广泛关注。

4多维邻近及其相互关系

地理邻近(geographicalproximity)有时也被称为地域邻近(territorialproximi-ty)、空间邻近(spatialproximity)、本地邻近(localproximity)、或物理邻近(physicalproximity)。在一般的集群研究中,通常将组织的地理集聚就叫该地区的地理邻近,这时一般暗指互动组织之间的距离,并且通常仅指之间的物理距离。

对于地理邻近在创新中的作用,一般研究认为主体间较近的地理距离更有利于面对面的交流与互动,而频繁的交流有利于组织间良好合作关系的建立,进而提高组织间信息交换的频率和效率,促进知识尤其是隐性知识的转移和创新活动的产生。但是,部门或技术系统中的互动研究认为,创新网络中的互动或连接是影响创新绩效的关键要素,决定性的准则是所有相关的行动者都参与创新活动,地理因素不是建立创新网路或互动的一个必要条件。要提高创新绩效,关键是促进合作对象的连结,而不是简单地增加地理接近的连结。

在这些创新互动研究的影响下,学界对邻近的关注由单一的地理邻近拓展到对多个维度邻近的全面考察,由此提出了组织邻近、制度邻近等概念[19]。Boschma[20]甚至将邻近分为了认知邻近、组织邻近、社会邻近、制度邻近和地理邻近等五种形式,并认为地理邻近在创新中的作用不能孤立地考察,而应与其它形式的邻近性结合起来考察。尽管邻近的多维性被认同,但由于学者们研究的侧重点不同,分析的视角各异,同一邻近概念界定不清和不同维度邻近概念交叉重叠的现象常见于诸多相关文献中,一个界定清晰、规范的多维邻近概念框架尚未建立[21]。国内有学者在梳理相关邻近文献的基础上,将邻近大致分为三类地理邻近、认知邻近和组织邻近的分析构想,其中认知邻近包括通常所指的技术邻近和认知邻近,组织邻近则包括文化邻近、制度邻近、组织邻近和社会邻近[22]。下文将借用这三类邻近分类来探讨各种邻近之间的关系。

在现实经济中,虽然地理邻近、组织邻近与认知邻近相互交织在一起,共同形成经济地理学所研究的地理空间。但是,为了具体研究这三种邻近之间的关系,在研究时可以将其各自独立开来进行讨论。首先,地理邻近对组织邻近、认知邻近的建立具有促进作用。地理邻近的存在,提高了主体之间面对面接触的频率,使得主体之间容易建立起信任关系,从而提高主体之间的组织邻近;地理邻近同时也有利于知识特别是隐性知识的传播和交流,缩小主体之间的认知差距,使主体间建立起认知邻近。其次,组织邻近和认知邻近能够相互促进。主体间一旦建立组织邻近,随着合作和交流的不断开展,主体之间的交流频率和交流强度会不断提升,认知差距会日趋缩小,组织之间的认知邻近也会随之形成;另一方面,具有主体之间的认知邻近,也会促进主体之间的合作和交流,合作和交流的加强也会强化主体之间的信任关系,从而促进主体之间的组织邻近。再次,组织邻近和认知邻近建立的需求,也会促进地理邻近的形成。虽然组织邻近和认知邻近并不会直接促进地理邻近的提高,但是,由于地理邻近有利于组织邻近和认知邻近的形成,合作主体对组织邻近与认知邻近的需求,通常也会促使双方建立地理上邻近关系,或者至少建立一些临时性的地理邻近(如会展、会议等)。

综合上述分析,三个维度的邻近之间可以相互促进,单纯的地理邻近虽然并不是互动创

界地理研究21世卷新的必要条件,但是地理邻近可以通过

对组织邻近和认知邻近的促进作用而促

进创新主体之间的互动关系。三个维度

邻近的适当组合,将有利于合作主体的

互动创新,在产品创新和组织、

管理创新方面都产生良好的正面效应(图1)。

5地理邻近与创新的关系———既非必要条件,也非充分条件

有相当多的文献表明,空间上集聚在一起的企业能够从邻近的正外部性中获益。实证研究也表明知识的溢出效应与地理距离有关:距离知识源近的企业比远的企业有更好的创新绩效[23,24]。这些研究认为,距离缩短使主体间能够更容易、更充分地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信息和转移隐性知识。即使是显性知识的使用和传播上,地理邻近也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因为显性知识的解释和吸收需要隐性知识和空间的邻近。尽管现代通讯信息技术使知识的可贸易性和可编码程度增强,但物理距离的地理邻近对技术创新仍然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面对面是一种有效的交流技巧、有助于社会化和学习,有助于心理激励。

另外,地理邻近还有利于厂商和个人之间形成共享的语言、规范和习惯、态度、价值、预期,从而有利于信任关系的建立和合作。产业集群研究中,也日益加入社会互动对传播知识的重要性来凸显地理距离的意义,称为非贸易的依赖,即区域内共享的社会属性(惯例、风俗、理解)能够促进厂商间的学习,经济行为镶嵌于区域文化之中,构成促进创新的重要条件。从上述分析可以发现,上述意义上的地理邻近,已经不再单指物质距离,而是与组织邻近与认知邻近紧密联系在一起。

地理邻近虽然对区域的学习和创新有重要影响,但是,单纯的地理邻近并非一定能促进创新。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知识传递还存在着比地理邻近更关键的其它支持性的条件。只有地理邻近性并不一定会带来知识的共享和创新的发生。例如有的跨国公司通过在当地设立分厂而试图进入某地的知识网络时失败了,因为要进入一个本地知识在其中流动的由个人关系构成的严密网络是非常困难的[25]。另外,来自区域外部的知识或信息,也不会均匀地在整个区域里传播或扩散,而只是在某些内部人的网络里传播或扩散。这案例研究表明,单纯的地理邻近不是促进创新的充分

条件,地理邻近只有与其它类型的

邻近一起才能对创新起到起作用

(图2)。

地理邻近也不是创新的必要条

件,其它类型的邻近可以作为地理

邻近的替代。即使是隐性知识的流

动,也可以通过经常的会议、

旅行之类的短期接触来实现。广泛存在的

跨国创新网络表明,组织邻近和认图1三种邻近之间的互动关系

图2地理邻近对区域创新的作用机制98

谭文柱:地理空间与创新:理论发展脉络与思考99 3期

知邻近既可能在具有地理邻近的主体之间形成,也可能超越地理邻近而与区域外部乃至全球形成组织邻近和认知邻近。研究者已经注意到建立外部知识管道对避免区域锁定的重要意义[26]。其实,不论是地理邻近,还是组织邻近和认知邻近,都存在一个适度的问题,既不能太近,也不能太远,因为太近容易引起封闭,造成连结锁定,太远不利于知识的交流和创新互动,这种情况或许和那句熟悉的谚语“距离产生美”相一致。

虽然地理邻近既非促进创新的必要条件,也非促进创新的充分条件,但因地理邻近对组织邻近和认识邻近具有促进作用,进而促进创新,因此,促进企业之间的地理集聚对创新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只是需要注意的是,在促进企业地理集聚的时候,还需要通过一系列的机制促进地理邻近的企业之间加强知识联系、合作与交流,使地理集聚的企业之间建立起组织邻近和知识邻近,从而促进区域创新。

6结论与思考

为了回应“地理已死”的质疑,地理学逐渐突破了主要从成本节约(特别是运输费用节约)来理解地理邻近的传统研究视角,将研究焦点转向了地理邻近与创新关系的理论探寻,重新发现了地理空间的意义。传统的区域发展理论也逐渐转向重视创新的区域发展理论。地理空间与创新的关系日益成为研究的焦点。

虽然邻近本身蕴含着比地理邻近丰富得多的内容,但当提到邻近时,最容易反应到的,同时也是地理学寻求自身价值时直觉反应的是地理邻近。但是,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在经济地理学“文化转向”、“制度转向”的学术潮流中,地理空间的含义早已不再局限于因物理距离、自然资源的区位所构筑的物理空间,而是拓展至文化空间、制度空间等非自然空间的探究,邻近的含义自然也不再局限于地理邻近,研究邻近与创新的关系,也不再仅仅局限于地理邻近与创新关系的探讨,而是深入到地理邻近、组织邻近、认知邻近之间的互动关系讨论,以及各种邻近与创新的互动机制研究。这些研究不仅大大扩展了经济地理学的研究视角,而且提高了经济地理学对创新活动的解释力。但是,知识邻近和组织邻近的程度很难进行定量研究,在实际研究中,也很难将地理邻近与组织邻近和认知邻近对创新的影响分离开来进行考察,因此,实证研究中,虽然发现地理邻近与创新绩效存在联系,但尚不清楚各种邻近各自对创新绩效的效果如何。这种地理上邻近的企业之间除了地理邻近与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已有较多的实证研究之外,其它邻近与创新的关系目前还停留在理论建构阶段,亟待开展相关的实证研究。

参考文献:

[1]Krugman,P.Increasingreturnsandeconomicgeography[J].JournalofPoliticalEconomy,1991(99):483-499.

[2]O’Brien,R.Globalfinancialintegration:theendofgeography[M].London:Pinter,1992.

[3]Ohmae,K.Theborderlessworld:powerandstrategyinaninterdependenteconomy[M].NewYork:HarperBusiness,1995.

[4]Cairncross,F.Thedeathofdistance:howthecommunicationsrevolutionwillchangeourlives[M].London:OrionPublishing,1997.

[5]Gray,J.FalseDawn:Thedelusionsofglobalcapitalism[M].London:GrantaPublications,1998.[6]ScottA.Newindustrialspace[A].London:Pion,1988.1-11.

100

世卷

界地理研究21[7]StorperM.Theregionalworld:territorialdevelopmentinaglobaleconomy[A].NewYork:Guilfordpress,1997.3-25.

[8]Perroux,F.Noteontheconceptofgrowthpoles.InLivingstoneI.(ed)1971:economicpolicyfordevelopment:selectedreadings[C].Harmondsworth:Peguin,1955:278-289.

[9]Mydal,G.Economictheoryandunderdevelopedregions[M].London:Duckworth,1957.

[10]Hirschman,A.Thestrategyofeconomicdevelopment[M].London:YaleUniversityPress,1958.

[11]IsardW.Locationandspaceeconomy[M].NewYork:JohnWiley,1956.1-19.

[12]RosenbergN.Insidetheblackbox:technologyandeconomics[M].Cambridge: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82:1-9.

[13]罗森伯格(NathanRosenberg).探索黑箱—技术、经济学和历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14]Lundvall,Bengt-Ake,ed.Nationalsystemsofinnovation:towardsatheoryofinnovationandin-teractivelearning[M].London:Pinter,1992.

[15]Lundvall,B.A.etal.Nationalsystemsofproduction,innovationandcompetencebuilding[J].Re-searchPolicy,2002,31:213-231.

[16]SaxenianA.Regionaladvantage:cultureandcompetitioninSiliconValleyandRoute128[M].Cam-bridge,MA:HarvardUniversityPress,1994:1-16.

[17]Scott,A.J.Regionsandtheworldeconomy:thecomingshapeofglobalproduction,competitionandpoliticalorder[M].Oxford:OxfordUniversityPress,1998.

[18]FeldmanMP.Thegeographyofinnovation[M].Boston:KluwerAcademicPublishers,1994:1-13.

[19]Torre,A,Rallet,A.Proximityandlocalization[J].RegionalStudies,2005,39(1):47–59.

[20]Boschma,R.A.Proximityandinnovation:acriticalassessment[J].RegionalStudies,2005,39(1):61–74.

[21]魏欣仪.厂商跨界学习能力—“邻近性”观点回顾与研究途径的建议[J].世界地理研究,2005(12):1–8.

[22]李琳,韩宝龙.组织合作中的多维邻近性:西方文献综述与思考[J].社会科学家,2009(7):108–112.

[23]Feldmn,M.P.区位与创新:创新、溢出和集聚的新经济地理,2003.见G.L.克拉克,M.P.费尔德曼,M.S.格特勒,编.牛津经济地理学手册[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24]Audertsch,D.B.,Feldman,M.P.R&Dspilloversandthegeographyofinnovationandproduction[J].AmericanEconomicReview,1996,86:253-273.

[25]Whitley,R.Businesssystemsandglobalcommoditychains:competingorcomplementaryformsofe-conomicorganization[J].CompetitionandChange,1996,1(4):11–25.

[26]BatheltH,MalmbergA,MaskellP.Clustersandknowledge:localbuzz,globalpipelinesandtheprocessofknowledgecreation[J].ProgressofHumanGeography,2004,28(1):31-56.

Geographic Space and Innovation:The Oretical

Development and Thinking

TANWen-zhu

(DepartmentofAcademics,ChinaExecutiveLeadershipAcademyPudong,

Shanghai201204,China)

Abstract:Inresponsetotheargumentssuchas"geographyisdead"and"geog-raphyisnolongerimportant",economicgeographyscholarsrediscoveredthesignificanceofgeographythroughexploringtherelationbetweeninnovation

(下转第151页)

3期andgeographicspace.Innovationinteractionstudiessuggest,onlygeographi-calproximitydoesnotpromoteregionalinnovation.Besidesgeographicproxim-ity,innovationalsoneedsorganizationproximityandcognitiveproximity.Toinnovation,geographicalspaceisnolongerasimplephysicaldistance,butalsoincludesothermulti-dimensionalspace,suchasorganizationproximityandcognitiveproximity.Althoughphysicalproximityisneithersufficientconditionnornecessaryconditiontopromoteinnovation,geographicalproximi-tystillisofimportancetoinnovationbecausegeographicagglomerationcanpromotecognitiveproximityandorganizationproximity.Althoughempiricalstudiesfoundthatthereisrelationbetweengeographicproximityandinnova-tionperformance,itisnotclearwhichproximityhaspromotedtheinnovationperformance.Theresearchontherelationsofvariousproximityandinnovationisstillinthetheoreticalconstructionstage,itisurgentlytodeveloprel-evantempiricalresearch.

Key words:geographicproximity;organizationproximity;cognitionproximi-ty;innovationA Study on the Concept,Characteristics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of National Marine Park

WANGHeng1,LIYue-zheng2,3

(1.DepartmentofTouristManagement,LiaoningUniversityofInternationalBusinessandEconomics,Dalian116052,China;2.CollegeofUrbanandEnvironment,LiaoningNormalUniversity,Dalian116029,China;3.StudyCenterofMarineEconomyandSustainable

Development,LiaoningNormalUniversity,Dalian116029,China)

Abstract:Basingondomesticandoverseasrelevantliteraturereviewandanalysis,theconcept,characteristicsandconnotationofnationalparkandnationalMarineParkarecomparedandconcluded.Accordingtotheall,theau-thorfurtherputforwardtheconceptandcharacteristicsofNationalMarineParkonthebasis.ThepaperexpoundthesignificanceoftheconstructionofNationalMarineParkfromvariousanglesthatincludingtheecologicalcon-struction,environmentalprotectiontourismvalue,scientificresearch,popu-larscienceeducation,andnationalsovereignty,etc.

Key words:NationalMarinePark;concept;characteristic;practicalsignifi-cance

!!!!!!!!!!!!!!!!!!!!!!!!!!

(上接第100页)

王恒等:国家海洋公园的概念、特征及建设意义151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课后作业答案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课后作业答案 第1章绪论 1 什么叫信息、数据?它们有何区别?信息有何特点? 答:信息是客观事物的存在及演变情况的反映。对于计算机而言,数据是指输入到计算机并能为计算机进行处理的一切现象(数字、文字、符号、声音、图像等),在计算机环境中数据是描述实体或对象的唯一工具。数据是用以载荷信息的物理符号,没有任何实际意义,只是一种数学符号的集合,只有在其上加上某种特定的含义,它才代表某一实体或现象,这时数据才变成信息。信息的特点:①客观性②适用性③传输性④共享性。 2 什么叫空间数据、地图?举例说明空间数据有哪几种类型。 答:空间数据是以点、线、面等方式采用编码技术对空间物体进行特征描述及在物体间建立相互联系的数据集。地图是表达客观事物的地理分布及其相互联系的空间模型,是反映地理实体的图形,是对地理实体简化和再现。空间数据主要有点、线、面三种类型。例如,地图上的点可以是矿点、采样点、高程点、地物点和城镇等;线可以是地质界线、铁路、公路、河流等;面可以是土壤类型、水体、岩石类型等。 3 什么叫地理信息、地学信息、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它们之间有何区别? 答:地理信息是表征地理系统诸要素的数量、质量、分布特征、相互联系和变化规律的数字、文字、图像和图形等的总称。地学信息所表示的信息范围更广,它不仅来自地表,还包括地下、大气层,甚至宇宙空间。凡是与人类居住的地球有关的信息都是地学信息。能对数据和信息进行采集、存贮、加工和再现,并能回答用户一系列问题的系统称为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GIS)是在计算机软硬件支持下,以采集、存贮、管理、检索、分析和描述空间物体的定位分布及与之相关的属性数据,并回答用户问题等为主要任务的计算机系统。区别:地理信息属于空间信息,其位置的识别是与数据联系在一起的,这是地理信息区别于其它类型信息的最显着的标志。地学信息所表示的信息范围更广,它不仅来自地表,还包括地下、大气层,甚至宇宙空间。凡是与人类居住的地球有关的信息都是地学信息。地学信息具有无限性、多样性、灵活性、共享性等特点。同地球上的自然资源、能源本身不同,地学信息不但没有限度,而且会爆炸式地增长。信息系统的四大功能为数据采集、管理、分析和表达。信息系统是基于数据库的问答系统。空间信息系统是一种十分重要而又与其它类型信息系统有显着区别的信息系统,因为它所要采集、管理、处理和更新的是空间信息。 4 试述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阶段及我国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过程。 答:地理信息系统发展阶段:以时间发展为序列,可分为60年代起始发展阶段、70年代发展巩固阶段、80年代推广应用阶段和90年代蓬勃发展阶段。我国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过程:GIS在中国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70年到1980年,为准备阶段,主要进行舆论准备,正式提出倡仪,开始组建队伍,培训人才,组织个别实验研究。第二阶段从1981年到1985年,为起步阶段,完成了技术引进,研究数据规范和标准,空间数据库建立,数据处理和分析算法及应用软件的开发等,对GIS进行理论探索和区域性实验研究。第三个阶段从1986年到现在,为初步发展阶段,我国GIS的研究和应用进入有组织、有计划、有目标的阶段,逐步建立了不同层次、不同规模的组织机构、研究中心和实验室,中国科学院于1985年开始筹建国家资源与环境系统实验室,是一个新型的开放性研究实验室,1994年中国GIS协会在北京成立。 5 试述地理信息系统与其他相关学科系统间的关系。

网络培训干部工作情况报告(同名48009)

县网络培训干部工作情况报告 按照市委组织部《关于在全市开展网络培训干部工作的通知》(组通字[]号)要求,县围绕贯彻落实《干部教育条例》,依托浦东干部学院学习在线网和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网“两个网络平台”建立了领导干部在线学习系统和网络培训干部考核办法,积极探索网络培训干部模式,努力构建干部大教育大培训新格局。通过开设四个讲堂,达到了“小讲堂开阔大视野”的培训效果,实现了干部教育培训的新突破。 一、审时度势,更新理念,将网络教育培训作为深化干部教育培训的一项重点工作来抓 、领导重视。针对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中存在的参加培训对象难以长时间参加脱产培训、难以开展长时间全员培训、培训供需矛盾突出等一系列现实问题,县委常委、组织部长王志荣带头深入基层多次调研、反复研究,将网络教育培训作为深化干部教育培训的一项重点工作来抓;大家一致认为,网络教育作为新的教育形式和平台,可以弥补教育资源、教学手段、教育形式等方面的不足,以一种全新的自主式培训模式吸引人们自我培养,自助培训,有助于学习者获取更多职业发展机会,真正做到还责于人,提高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突出重点。干部教育培训是个系统工程,但核心只有一个,就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推进干部素质和能力的整

体提升。我们按照这个总目标,研究完善应用网络远程教育技术在实现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定位、思路和途径,突出对“三支队伍”的教育培训,构建县乡联动、部门协动的“布局合理、分工明确、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干部远程教育网络体系。 二、整合资源,搭建平台,努力构建自主式、开放性的干部网络教育培训工作格局 、整合硬件资源,搭建干部网络教育培训的服务平台。整合硬件资源。针对全县已建成的家运行良好的农党网、各单位电脑普及和政府信息局域宽带网已开通的现状,整合运用局域内网和互联外网、在线浏览和下载学习、远程网络教育和近程网上培训、电化播放和视频点播等各类网络资源,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网络教育培训大格局。通过互联网,建立党员干部专题网络体系,指定专项学习内容,拓宽干部教育培训的知识面;通过政府信息宽带网,设立“时代先锋”干部教育专栏,开设干部教育培训网络视频点播园地,让干部进行网上点播学习;通过清华大学卫星远程接收站,建立干部教育培训远程站点,组织干部远程接收观看中央党校等全国知名院校专家教授的网络面授讲座;通过农党网网络,把在线优秀教育远程资源让广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共享,实现电化网络教育。通过整合资源,避免了重复建设,在减少开支的同时,加快了远程教育网络的建设,形成了比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改建院史馆项目招标文件

GXTC 招标文件 项目编号:GXTC-1840038 项目名称:2018年中国浦东干部学院改建院史馆项目 招标人:中国浦东干部学院 招标代理机构:国信招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018年9月

目录 第一章招标公告 (3) 第二章投标人须知 (6) 第三章评标办法(综合评估法) (23) 第四章合同条款及格式 (30) 第五章工程量清单 (32) 第六章图纸 (38) 第七章技术标准和要求 (39) 第八章投标文件格式 (40)

第一章招标公告 2018年中国浦东干部学院改建院史馆项目(GXTC-1840038),招标人为中国浦东干部学院,资金已落实,资金来源为财政资金。现招标人委托国信招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对2018年中国浦东干部学院改建院史馆项目进行国内公开招标。 一、招标内容 1、项目概况:建设面积约270平方米,主要工程内容包括装饰装修工程、 电气工程、展览展示制作安装等。 2、招标范围包含:电气安装、装饰装修工程、展览展示制作安装等(具体 内容详见工程量清单及施工图纸)。 3、项目预算金额:185万元 二、工期要求 工期:60天。 计划开工日期:2018年10月15日,具体以合同签订为准。 三、建设地点 上海市浦东新区前程路99号。 四、投标人资格要求 (1)满足《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第二十二条要求; (一)具有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 (二)具有良好的商业信誉和健全的财务会计制度; (三)具有履行合同所必需的设备和专业技术能力; (四)有依法缴纳税收和社会保障资金的良好记录; (五)参加政府采购活动前三年内,在经营活动中没有重大违法记录; (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2)至投标截止时间,投标人必须承诺未被列入“信用中国”网站(https://www.wendangku.net/doc/218765490.html,)、中国政府采购网(https://www.wendangku.net/doc/218765490.html,) 渠道信用记录查询的失信被执行人、重大税收违法案件当事人名单、 政府采购严重违法失信行为记录名单; (3)单位负责人为同一人或者存在控股、管理关系的不同单位,不得同时参加本项目的投标。为本项目提供整体设计、规范编制或者项目

地理空间与创新理论发展脉络与思考-中国浦东干部学院

地理空间与创新:理论发展脉络与思考 谭文柱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教学研究部,上海201204) 摘要:为回应“地理已死”、“地理不再重要”的质疑,经济地理学者通过创新与空间关系的研究,重 新发现了地理空间的意义。创新互动研究表明,单纯的地理邻近并不能促进区域创新,除了地理邻 近之外,创新主体之间需要建立组织邻近和认知邻近。创新研究中的地理空间已经不再是简单的 地理距离的邻近,而是由地理邻近与组织邻近及认知邻近构成的多维空间。虽然地理邻近既非促 进创新的充分条件,也非必要条件,但地理邻近能够促进创新主体间认知邻近和组织邻近关系的 建立,因此,促进企业之间的地理集聚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实证研究虽然发现地理邻近与创 新绩效存在联系,但尚不清楚各种邻近各自对创新绩效的效果如何,各种邻近与创新的关系目前 还停留在理论建构阶段,亟待开展相关的实证研究。 关键词:地理邻近;组织邻近;认知邻近;创新 中图分类号:F129.9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004-9479.2012.03.010 1在“地理已死”争论中重新发现地理空间的意义 产业集聚本身并不是新现象。从古到今,从西方到东方,产业集聚区从时间和空间上都有非常普遍的分布,工业的发展史就是产业集聚的历史,工业发展的地图就是产业集聚区分布的地图。自杜能的农业区位论和韦伯的工业区位论研究算起,国际学界对产业集聚方面的观察和研究已经有了百余年的历史。 在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时代,资本、土地、劳动力等有形资源是经济的决定变量,节约运输成本是地理邻近的主要因素。传统的地理学和空间经济学也一直基于成本节约的视角来研究地理邻近和因此而成的空间集聚现象。这些传统研究视角认为,经济主体在追求经济利 益的时候,会从与同行、 顾客、竞争对手的邻近所产生的正外部性中受益,这些正外部性主要包括运输费用的节约、共享劳动力市场和基础设施等[1]。 20世纪80年代以来,席卷全球范围的经济自由化风潮,加之现代交通、通讯技术、生产技术革新浪潮的推动,生产要素得以更加容易地跨越国界在全球范围不停地流动。以前基于空间的主要问题(典型的如运输费用)正在被现代信息、通讯技术逐步消解,资本、土地、劳动力等传统空间要素对经济活动空间布局的影响正在消失或减弱,于是一些研究者提出了“地理已死”、“距离不再重要”的观点[2-5]。 收稿日期:2012-05-31;修订日期:2012-06-28 基金项目:中国浦东干部学院长三角典型经验研究课题(2012-YZD-CAS-13)。 作者简介:谭文柱(1974-),男,博士,讲师,研究方向为产业集群与技术创新。E-mail:twz555@126.com. 世界地理研究WORLD REGIONAL STUDIES 第21卷第3期 2012年9月Vol.21,No.3 Sep .,2012

中国教育干部培训网

中国教育干部培训网 北京大兴中小学校长培训中心 2010年课程培训计划一.培训时间 2010年1月1日——2010年11月30日 二.教学计划 (一)学时分配及课程安排 1.学院必修课:24学时,总时长1519分钟

2.教委必修课:12学时,总时长773分钟 3.个人选修课:12学时,每位学员在自己对应的班级10个课程中,任选6个课程进行学习,时长必须达到或超过720分钟,可多选。

(4)幼儿园园长班、进校少年宫班、职成无学生单位班、工会主席班自选课程目录

4.作业题(共5道)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统一安排,由班主任和指导教师在班级集中日布置。 5.研修成果 以今年中共大兴区教育工委和大兴区教委提出的推进学习型组织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为主题,结合自己的学习体会和学校的实际情况,撰写一篇论文,题目自拟。 要求: (1)认真学习课程,独立思考分析撰写,不得抄袭。(一旦发现论文为网上抄袭,记0分;已发表的文章不得提交。) (2)论文的观点明确,论述充分,结构严谨,有理有据,条理清晰,字数要求在2000—6000字。 (3)论文格式要求: 封面标题小二号字宋体居中如有副标题用三号字宋体居右前加横线姓名小三号字宋体居中单位小三号字宋体居中 时间四号字宋体居中 正文标题三号字宋体居中副标题小三号字宋体居右前加横线 内容摘要100字左右、小四号宋体关键词小四号宋体居左 正文内容部分为四号宋体 (4)撰写过程中可随时保存文档以备编辑,一旦提交则无法再修改,须谨慎对待。 (5)研修成果提交前建议您在本地电脑进行备份,以防丢失,另上交一份打印稿至教师进修学校二楼干训教务处。 6.集中研讨 在培训的中后期,由班主任和指导教师组织一次集中研讨,与专家和指导教师面对面的交流。 (二)考核及管理 大兴区教育领导干部远程培训的考核工作由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和“中国教育干部培训网·北京大兴中小学校长培训中心”共同完成。 学院考核部分

《地理空间数据库原理》教学大纲

《地理空间数据库原理》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情况 总学时:48 讲课学时: 48 实验学时:0 总学分:3.0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必修 考核方式:考查 适用对象:地理信息系统专业 先修课程:地理信息系统原理等 参考教材:郭际元、周顺平、刘修国,空间数据库,中国地质大学(武汉),2002 毋河海、龚建雅编著,地理信息系统(GIS)空间数据结构与处理技术 二、课程的性质、任务与目的 《空间数据库》是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的专业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各种空间数据的存贮和管理技术有个较全面的了解,对学生进行有关空间数据库的设计技巧的训练,为将来从事GIS应用系统及其数据库的设计打下基础。 三、课程内容、基本要求与学时分配 课程的基本内容 介绍数据库和数据模型库的存贮和管理技术,包括矢量数据模型的空间数据库、栅格数据模型的空间数据库、关系数据库对空间数据的管理、符号库、网络空间数据库、三维空间数据库、海量空间数据库以及时态空间数据库。 课程的基本要求 (一)对各种空间数据的存储和管理技术有个较全面的了解。 (二)掌握用文件管理图形数据和属性数据的方法和技术,并用程序予以实现。 教学安排 (一)数据库与数据模型(4学时) 理解数据库的概念;四种数据模型: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关系模型、面向对象模型。 (二)地图数据模型总论(4学时) 理解地图数据的基本组成:矢量空间数据模型和属性数据模型,图形数据和属性数据的连接。 (三)矢量数据模型的空间数据库(4学时)

掌握地理实体的目标化,实体信息的数据化,实体间关系的逻辑实现。 (四)栅格数据模型的空间数据库(4学时) 掌握栅格数据的组织与存贮,栅格数据的检索。 (五)符号库的建立及管理(6学时) 掌握矢量符号库和栅格符号库,符号库的建立及管理,符号的显示及编辑。 (六)三维空间数据库(6学时) 理解三维空间的目标分类,八叉树数据结构,四面体格网,三维边界表示法、 参数函数表示法。 (七)海量空间数据库(4学时) 理解数据库中图幅的组织方法,图幅间被分割目标的组织方法,跨图幅地图漫游。 (八)时态空间数据库(6学时) 理解空间地物的时态性、时态空间数据库的组织方法。 (九)空间数据的关系化管理(4学时) 理解基于关系数据库的空间数据模型,基于关系数据库的空间实体数据结构,空间数据访问模型,关系化空间数据的安全管理,大型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分布式体系结构的应用。 (十)网络空间数据库(6学时) 理解网络GIS主要改造模型,分布式地理信息共享形式,分布式空间数据管理技术,网络GIS中地理空间元数据管理。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 学生在课外多关注数据库发展的新知识;采取多媒体教学方法(部分最好结合演示)等。 五、成绩评定 该课成绩有平时20分和考试卷面成绩两部分组成;考核形式闭卷。 六、其它说明 无 教学大纲撰写人: 地理信息科学系主任: 测绘与地理科学学院教学院长: 1

网络培训干部工作情况报告.

x县网络培训干部工作情况报告 按照市委组织部《关于在全市开展网络培训干部工作的通知》(x组通字[2009]20号要求,x县围绕贯彻落实《干部教育条例》,依托浦东干部学院学习在线网和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网?两个网络平台?建立了领导干部在线学习系统和网络培训干部考核办法,积极探索网络培训干部模式,努力构建干部大教育大培训新格局。通过开设四个讲堂,达到了?小讲堂开阔大视野?的培训效果,实现了干部教育培训的新突破。 一、审时度势,更新理念,将网络教育培训作为深化干部教育培训的一项重点工作来抓 1、领导重视。针对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中存在的参加培训对象难以长时间参加脱产培训、难以开展长时间全员培训、培训供需矛盾突出等一系列现实问题,县委常委、组织部长王志荣带头深入基层多次调研、反复研究,将网络教育培训作为深化干部教育培训的一项重点工作来抓;大家一致认为,网络教育作为新的教育形式和平台,可以弥补教育资源、教学手段、教育形式等方面的不足,以一种全新的自主式培训模式吸引人们自我培养,自助培训,有助于学习者获取更多职业发展机会,真正做到还责于人,提高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2、突出重点。干部教育培训是个系统工程,但核心只 有一个,就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推进干部素质和能力的整体提升。我们按照这个总目标,研究完善应用网络远程教育技术在实现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定位、思路和途径,突出对?三支队伍?的教育培训,构建县乡联动、部门协动的?布局合理、分工明确、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干部远程教育网络体系。 二、整合资源,搭建平台,努力构建自主式、开放性的干部网络教育培训工作格局 1、整合硬件资源,搭建干部网络教育培训的服务平台。整合硬件资源。针对全县已建成的115家运行良好的农党网、各单位电脑普及和政府信息局域宽带网已开

干部网络学院学习心得

中央干部网络学院学习心得 根据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组组织部的学习安排,我于2014年12月-2015年1月参加了“中央干部教育培训网络学院”的网络在线学习,该学习培训的重点是加强师德教风。2个月来,我在重点选学了与作为一名高校教师息息相关的课程,完成了1350分钟的在线学习,并在听课中做好随堂笔记。通过这次网络在线学习,本人得到了一定的收获促进了对接下去如何工作学习的反思,拓展了自己的知识面,提高了自己的理论水平,其学习心得体会归纳如下: 一、学需结合,自我选择 网络课程要求我们每人至少完成1350分钟的学习,我可以根据自身的知识结构,有目的地选择相关课程学习,实现所学课程与自身知识的良性互补。且课程都由名家学者、专家教授、行政领导等授课,大部分讲课时思路超前,内容丰富,观点鲜明,案例生动,分析深刻,真情洋溢,真正做到了“按需学习”。 二、感受深刻的课程 通过干部在线网络学习,深刻认识到作为高校辅导员终身学习的重要性,我感觉随着自己积累的知识量增加,发现了自己原本忽视的部分,意识要可以有更多角度看待问题。其中有几门课让我印象特别深刻: 檀老师的做一个配享幸福的教育家,从头至尾让我感受颇多他讲的公正与仁慈十分合我的价值观其。为己之学孟子:三乐。教师公正和个体公正的关系,影响整个的社会公正.我的观点:是老师不可以有偏见但是可以有偏爱,因为老师也是人,有喜好偏好。我赞同没有彻底的社会公正另外.其从容地讲述和典型了圣经例子:处罚一个通奸的妇人,石刑,耶稣提出只有没有罪(不是法律的概念)的人投第一块石头结果每个人都在往后退,当场的每个人都有了醒悟:宽恕之心,当时犯罪的妇人跪下,要求被惩罚.耶稣说:去吧,不要再犯。宽恕是生活的基本原则.仁慈,宽恕.是公正的的延伸与补充因为公正本身有缺陷,由此引发了我的思考:什么是纯粹的公正。我是一个比较劳心的人,自认是很负责的,但是脾气也因此而比较急躁,易因学生的过错而恼火。这门课告诉我不要恼怒,不要制裁学生,有自信的老师会在下一次专业上说服学生,不是用身份压服学生,不是不讲理,不是不平等的师生关系。平等的对待师生关系。可是我觉得有的时候有些领导就是用身份在压下级。“一个有道德的人是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后勤服务管理调研情况汇报.doc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后勤服务管理调研报告 一、中国浦东干部学院(以下简称中浦院)后勤服务管理总体情况 (一)中浦院后勤服务管理体制与理念 中浦院整个后勤服务全部实行社会化、专业化和准市场化管理。学院与中国最大的酒店管理公司――锦江国际集团一起组建了中浦后勤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浦后勤),学院占90%的股份,锦江集团占10%的股份。中浦院教学后勤、管理后勤和生活后勤全权委托上海锦江国际集团负责管理;医疗服务委托仁济医院提供。法人代表、董事长由中浦院副院长担任;锦江集团派出10高层管理人员组成中浦后勤管理团队,其中1人担任总经理。中浦后勤提出的服务管理理念是:服务人性化、管理精细化、手段现代化、途径社会化。 (二)中浦后勤组织机构设置情况 中浦后勤实行总经理负责制,下设总经理办公室、房务部(分为前厅部和客房部,其中前厅部下设文体中心和商务中心)、餐饮部(下设会务部)、人力资源部(下设质量检查部和招聘部)、计划财务部(作为学院的二级财务机构,下设采购部,其中固定资产采购需报中浦院批准)、工程部、保安部和车队等8个部门,按市场化、专业化、精细化标准管理服务。 (三)中浦后勤服务设施基本情况 中浦后勤目前管理的学员宿舍楼共有4幢,房间类型分为标准间、

单人间和套房等,其中60%为套房,共有756个房间、862个床位,房间内部装修精细、风格淡雅,达到4星级标准;房间电脑外网24小时免费开通(计划外培班网络收费标准与送培单位商定)。由于以前学员餐厅是按大学的模式建设,仅可提供400余人同时就餐,就餐形式主要以自助餐为主,费用标准约为120元/人/天;目前中浦院正在对餐厅进行改扩建,改扩建后大小就餐场所为10个、包间11个,就餐规模达800人以上。拥有大型会议场所3个(含容纳1200人的阶梯式报告厅1个),大小教室和会议室53个,教学和会议场所设施齐全、功能先进。现有高标准的大型室内文体活动中心1幢,包含四季恒温游泳池、斯诺克台球馆、网球场、棋牌室和乒乓球室等场馆13个。中浦后勤各楼幢门禁、房间、餐厅、图书室和文体娱乐场所实行“一卡通”管理,学员只需刷卡即可享受全套服务,即方便学员,又便开管理。 (四)中浦后勤保障设施基本情况 中浦后勤的后勤保障分为4大块。一是有独立的能源供应系统4套(供水、供电、消防及锅炉等保障设施),如有6套独立的中央空调系统,有效的解决了各幢建筑内部的制冷和采暖需求。二是总控和分控系统有3个,提高了后勤保障中应急事件化解和防范能力。三是形成制度,定期对各类设施和设备进行维护,如厨房的某一设备临近使用寿命的前两个月,中浦后勤就要按原设备的型号及时购置,避免了该设备报废后影响使用的情况发生。中浦院成立三年多来,由于实行了严格的维护制度,目前各类建筑外表和内部光亮如新。四是先进的安保系统,中浦院有3个大门,每个大门都严格执行来客登记和监

浦东干部学院培训心得体会交流发言

浦东干部学院培训心得体会交流发言 我是浦东干部学院第X期培训班的学员。这段培训经历,让我终生难忘。浦东干部学院教学理念先进、课程设置合理、培训内容丰富、方法形式灵活,使我们受益良多。置身于先进理念与时代精神的汇聚之地,感受长三角地区改革开放实践的丰富成果,领略世博大学的魅力风采,让我们深受震撼。 一、锤炼了党性,增强了宗旨观念、政治修养、理想信念的坚定性。浦东的培训,让我们系统学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体系,接受了一次初心使命和人生观、世界观、政绩观的再WZ、再教育。 在“一大”会址、嘉兴南湖的现场教学中,我们重温了党的诞生、发展、壮大的艰辛历程,缅怀了党的丰功伟绩,学习了革命先辈的崇高精神,在思想上和观念上有了一个新的飞跃,更加坚定了共产主义的信念,坚定了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听取华西村的创业史、X讲述自己在平凡的岗位作出不平凡业绩,从他们身上看到了一个共产党人无私奉献、干事创业的博大胸怀和品德修养。 我认识到,X作为县级党组织的主要负责人,肩负着组织的重托,寄托着人民的期望,要不辱使命,履行好职责,必须不断加强党性修

养,提升思想境界。“为而不争,以不争为争”,是我多年信守的格言。要高调做事,激扬人生。人生是用干事写成的历史,不干事的人生是苍白的人生,是灰暗的人生。 X必须要珍惜组织和人民赋予的岗位平台,在有限的任期内,力求为人民多干点事,干成一些实事好事,同时低调做人,头脑清醒,政治坚定,淡泊名利,把人生奉献社会不图报,把未来交给组织不争位,把淡定留给自己不浮躁,真正做到凡事以党的事业为重、以人民利益为重,始终保持高昂的斗志和工作热情,不辜负组织的培养和重托。 二、增加了胆识,提高了统揽全局、组织协调、决策应变的能力。学员们都有着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通过“如何当好X”等论坛平台和更多的随时随地的探讨交流,使我们在潜移默化中互相启发、互相影响,彼此间学到了平时无法学到的东西。 结合课堂上关于领导哲学与人文素养、领导艺术等课程的领悟,自己对如何统领全局,更好地实施有效领导进行了理性思考,得出了“气、势、道、术”的四字体会。 “气”,就是“正气”。“风清万物欣,气正百业荣”。一个地方把风气搞好了,就能春风化雨,一顺百顺。X要靠一身正气树起一面精神旗帜,用官德、人品导引风气、弘扬正气。

中国教育干部网络学院的培训心得体会

今年4月我参加了中国教育干部网络学院的培训。学习的课程有《新课程改革回顾新课标解读》《新课程改革背景中学习方式的变革》《洋思中学打造高效课堂的思考与实践》等课程;还选学了《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乐享执教幸福人生》《名师发展规律与成长路径》等课程。通过此次学习,我了解了处在社会转型期的教育形势,许多教育观念被改变被修正,深感作为教育者的责任重大。思想发生了激烈的碰撞,受益颇多。让我真正领悟到作为一名新时期的教育者,应具有新理念、新思想,要应用现代教育理念搞好教育教学。现将这次学习心得总结下: 一、解读新课程目标 田慧生主任从宏观的角度,对这次课标修订的基本精神和主要特点作了阐释,对修订后的课标进行了简要解读,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内容,一是课标修订的背景和意义;二是课标修订的主要思路和基本原则;三是课标修订后的主要变化和特点。为更好地了解、总结多年来我国课程改革发展取得的成就和经验,田慧生主任在本课程的第二专题部分对建国60多年来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发展历程脉络做了简要说明,并对改革开放30年来国家课程改革取得的主要成就做了简要评述,同时对下一步未来十年乃至于更长时间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走向、发展的趋势动态做了简单介绍。 总之,通过这次新课改的解读使我明白,在教育改革的大潮之中,作为一名教师,我应当积极投身于新课改的发展之中,成为新课标改革的实施者,总结经验教训,切实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与全体教师共同致力于新课标的研究与探索中,使学生在新课改中获得能力的提高,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树立自信,开拓创新。 二、加快专业化发展促进教师自身素养的提高 “亲其师信其道”,从这个角度来讲,一位好教师就是一种好教育!教育工作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教育事业需要执教者较高的思想修养和长期不懈的倾情全心投入。我们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一名教师如果想要达到“德艺双馨”的境界,需要一生的不断进取。教师专业化是教师以合理的知识结构为基础,具有专门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并能有效地、创造性地解决教育教学领域中的问题。教师的专业成长过程就是教师素质的提高过程。没有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教师的历史使命就无法完成。近几年来,在教师专业发展问题的相关研究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网络学院培训心得体会--中国浦东干部学院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网络学院培训心得体会--中国浦东干部学院 篇一:中国浦东干部学院络学院学习总结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络学院学习总结时光荏苒,XX年5月以来,经过三个月的系统培训,我作为高邮市第四期党政干部培训班学员之一,非常感谢高邮市委组织部给我们提供这样的一个学习平台,提高和丰富了我们个人的政治素养。本次培训的课程体系设计的科学合理,针对性比较强,能有效地给当前领导干部做决策提供一个强有力的引导方向;既关注了当今公共管理、政府职能转变和经济社会转型的理论前沿,又关注了领导智慧,危机处理,社会管理的工作实际,既有前瞻的视野,又有丰富的案例分析。虽然本期研修班只是通过远程教育的方式学习,但我觉得感触很多,收获也很大。下面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汇报一下个人的感受: 一、拓宽视野,增长见识 本次研修班历时3个月,我们一共完成了40个学分,其中必修24个学分,6个课时,这6个课时的内容丰富,覆盖面广;涵盖了社会经济转型、政府职能转变、城市管理以及城乡经济统筹等几个方面。通过教授和专家们的教学和分析,加深了我们对当前社会关系的认识,提高了自己的见解,能够更好的吃透文件精神。他们精彩的讲解不时闪烁出智慧的火花,使我的思维理念不断地受到新的冲击,从而进一步

理清了思想认识上的误区,解开了许多工作、学习、生活中的迷茫和疑惑,大大地拓宽了视野,开阔了眼界。正所谓:聆听的是智者的声音,感悟的是知识的力量;学到的是管理的精华。 二、学习经验、提升能力 通过本次培训,使我深刻的认识到了自己存在缺点和不足,自己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还要坚持理论学习,学习科学的管理方法以及作为一名干部应该具有的领导气质,如在本次的培训课程上,教授们的专题讲座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切实增长了很多的管理见识,同时也学习了一些优秀的工作经验,提升了自己的理论素养。在今后的工作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更好的为人民服务,提升政府为民、爱民工作的美好窗口。 三、提高认识,完善自我 人生就是一个循环渐进的一个过程,毛主席曾说过:“人不学就落后,刀不磨就生锈”。在学习中提高,在实践中成长,这是我这次研修的重要心得体会之一。通过学习,不仅逐步地提高和完善了自己,而且,通过学习,还促进了反思。 高邮市第四期党政干部提升班学员张运二O一三年七月二十九日 篇二:中国浦东干部学院络学院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参加中国浦东干部学院络学院培训

地理空间大大数据库原理期末考试地题目总卷

《地理空间数据库原理》课程期末考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10题) 1、下列不适合直接采用关系型数据库对空间数据进行管理说法错误的是(A) A. 传统数据库管理的是连续的相关性较小的数字或字符,而空间数据是连续的,并且有很强的空间相关性; B. 传统数据库管理的实体类型较少,并且实体类型间关系简单固定,而GIS数据库的实体类型繁多,实体间存在着复杂的空间关系; C. 传统数据库存储的数据通常为等长记录的数据,而空间数据的目标坐标长度不定,具有变长记录,并且数据项可能很多,很复杂; D.传统数据库只查询和操作数字和文字信息,而空间数据库需要大量的空间数据操作和查询。 2. 下列关于的空间数据库管理方式经历的阶段及其各自特点说法错误的是(C) A. 文件关系数据库混合管理阶段,用一组文件形式来存储地理空间数据及其拓扑关系,利用通用关系数据库存储属性数据,通过唯一的标识符来建立它们之间的连接。 B. 全关系式数据库管理阶段,基于关系模型方式,将图形数据按关系模型组织。图形数据和属性数据统一存储在通用关系数据库中,即将图形文件转成关系存放在目前大部分关系型数据库提供的二进制块中。 C.面向对象数据库管理阶段,面向对象型空间数据库管理系统最适合空间数据的表达和管理。持变长记录,还支持对象的嵌套,信息的继承和聚集。支持SQL 语言,有一定的通用性。允许定义合适的数据结构和数据操作。 D.对象关系数据库管理阶段,解决了空间数据的变长记录管理,使数据管理效率大大提高;空间和属性之间联结有空间数据管理模块解决,不仅具有操作关系数据的函数,还具有操作图形的API函数; 3. 对下述图形进行链式编码,编码结果为(D)

干部在线学习操作指南

干部在线学习操作指南一、学前准备 学习登陆网址 https://www.wendangku.net/doc/218765490.html, 1.进入中国教育干部网络学院--高等教育管理培训平台首页 2.登录、注册学习帐号 登录方式: 注册页面:高等教育类培训对象,在登录窗 口输入学习帐号、登入密码,点 击“登录”进入学习界面(初次 登录进入个人信息注册页面,填 写提交后进入学习界面) 进入“中国教育干部网络学院--高等 教育管理培训平台”主页 (https://www.wendangku.net/doc/218765490.html,/) 初次登录进入个人 信息注册页面,填写 个人相关信息完成 注册。(注:“*”为 必填项)

3.熟悉平台、明确学习任务 二、正式学习 1.课程学习 特别提示: (1)初次学习课程时,请先按提示下载安装“P2P 播放器插件”,否则无法观看;(2)除“我的课程表”中的课程外,平台内其它未授权的视频课程您无法观 点击“我的必修课”进入必修课表,点击“学习”观看该必修课 注册完成进入学习界面,请首先认真阅读学习“培训计划”和“操作指南”,了解本次专题培训学习任务要求和平台操作流程。 点击“我的权限课”,默认显示平台 中本次专题培训已授权学习的所有课程。

点此下载P2P播 放器插件 点此暂停或停止 播放 点此播放每一集 点此保存已学学时看。 特别提示: 观看课程时,必须点击“记录当前学时”按钮保存已学学时,否则系统不予记录。 2. 撰写“研修成果”

特别提示: 撰写研修成果时,点击“保存”还可以再编辑,点击“提交”后无法再编辑。 3.班级“主题研讨” 4.参与论坛交流:“专家指导”、“主题研讨” 点击学习页面右上方“论坛”“博客”进入论坛或博客。 点击论坛专题专项培训下的“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专题远程培训”,参与互动交流; 点此进入论坛点此进入博客 点此进入考核页面,查看所有考核环节完成情况; 点击“研修成果”→“撰写研修成果”,进入研 修成果撰写提交页面,输入标题、摘要、正文内 容,点击提交。 点此进入班级“主题研讨”页面,点击标题查 看并参与主题研讨交流。研讨主题由各班班主 任发布并通知。 点此可进行班级交流,可以 任意在线留言

论述中国梦的主要内涵以及与个人梦的关系

1论述中国梦的主要内涵以及与个人梦的关系。 答:中国梦就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实际上这是对“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理想目标的进一步提升,进一步丰富中国梦。就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立德树人事业而言,中国梦是内容和形式的最佳结合。大学是一段追梦的岁月,大学生处于做梦的年龄,有着圆梦的期待;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把深奥的理论大众化,把艰深的概念通俗化。现在,大多数当代大学生为了生计而去报考公务员、报考研究生,求稳之心理已经逐渐蔓延了大多数大学生的内心。公务员报名热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部分大学生图安逸的心理状态,一味追求“铁饭碗”。理想是人生的指路标,丢失了理想就丢失了人生的方向。一个人的理想越崇高,生活越纯洁。大学生作为新一代的主力军,更应树立宏伟的目标,怀揣远大理想,为国家更加富强奋斗个人奋斗成功的故事,几乎每天都在上演。你从山村考上大学进入城市,我写的小说即将付印出版,他办的公司开始起步上路,追逐梦想的路上,我们都是主角。 积极进取、自信自强,才让自由女神成为梦想开始的符号。而今天的中国,正有越来越多人敢于梦想,也正有越来越多人梦想成真。 2论述建设海洋强国的重大意义以及从哪些方面做起。 答:在国内外形势复杂的当前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战略意义,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走向世界强国的必由之路。海洋强国是指在开发海洋、利用海洋、保护海洋、管控海洋方面拥有强大综合实力的国家。当前,我国经济已发展成为高度依赖海洋的外向型经济,对海洋资源、空间的依赖程度大幅提高,在管辖海域外的海洋权益也需要不断加以维护和拓展。这些都需要通过建设海洋强国加以保障。未来国家海洋局将从海洋资源开发、海洋经济发展、海洋科技创新、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海洋权益维护等方面推动海洋强国的建成。在海洋资源开发方面,既要注重开发能力的提高,又要注重开发格局的优化。海洋经济已成为拉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有力引擎。海洋科技方面,刘赐贵指出,国家海洋局将着力提升海洋科技自主创新能力,跟踪和探索海洋领域重大科学问题,提高勘探开发海洋资源以及保护海岸带、海洋生态环境的水平,加强海水淡化、海冰淡化和海水直接利用新技术研究,进一步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深水油气勘探和安全开发技术等。国家海洋局将按照“五个用海”的要求积极推动海洋资源的节约利用和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坚持规划用海、坚持集约用海、坚持生态用海、坚持科技用海、坚持依法用海。 3深化科技创新对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有哪些重大影响。 答: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这是我们党放眼世界、立足全局、面向未来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对于我国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开启迈向科技强国的新征程,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对于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推进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必将产生全面而深远的影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国内外形势发生深刻变化,对科技进步和创新提出了更加全面、更加紧迫的需求。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我们党在我国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作出的重大抉择发挥好科技创新的战略支撑作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科技实力提升是基本前提,促进自主创新能力大幅提升是关键环节,促进经济实力提升是首要任务,促进综合国力提升是根本目的。要通过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实现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大幅上升,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目标,推动科技实力、经济实力、综合国力实现新的重大跨越。同时,在提高我国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进程中,社会各界应切实将科技创新作为最根本、最关键的力量,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着力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推动把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

第二章 空间数据结构和空间数据库

第二章空间数据结构和空间数据库本章概述:地理信息系统的操作对象是空间地理实体,建立一个地理信息系统的首要任务是建立空间数据库,即将反映地理实体特性的地理数据存储在计算机中,这需要解决地理数据具体以什么形式在计算机中存储和处理即空间数据结构问题和如何描述实体及其相互关系即空间数据库模型问题。本章重点介绍主要的空间数据结构和空间数据库模型。 §2.1 地理实体及其描述 介绍地理实体的概念,地理实体需要描述的内容,实体的空间特征和实体间的空间关系。 §2.2 矢量数据结构 讲述矢量数据的图形表示、获取方式和表示(即矢量编码方法)。§2.3 栅格数据结构 讲述栅格数据的图形表示、栅格数据的组织、栅格结构的建立和栅格数据的表示。 §2.4 矢量栅格一体化数据结构

针对矢量栅格数据结构互为优缺点状况,介绍集两者优点为一体的矢量栅格一体化数据结构的概念和具体数据结构设计方法。 §2.5 三维数据结构 主要阐述基于栅格的八叉树三维数据结构的基本原理和存储结构。在矢量结构方面,介绍常用的三维边界表示法的方法原理、特点和应用。§2.6 空间数据模型 首先介绍数据库有关基础知识,传统数据模型如何存储图形数据及其局限性,重点阐述面向对象技术、面向对象模型和用于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类型。 §2.7 空间数据库的设计、建立和维护 介绍空间数据库的设计的内容、建立过程和维护方法。 您可能还想看前贴【GIS原理学习(一)】【GIS原理学习(二)】【GIS 原理学习(三)】【GIS原理学习(四)】 §2.1 地理实体及其描述 地理信息系统是以地理实体作为描述、反映现实世界中空间对象的单体。在地理信息系统中需要描述地理实体的名称、位置、形状、功能等内容,这些内容反映了地理实体的时间、空间和属性三种特性,其中空

中国话语权构建重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中国话语权构建重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作者:暂无 来源:《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 2016年第4期 赵修义 “话语”这个词,在中国舆论场上突显出来是近几年的事情。可以说“话语”在中国是一 个新词。2005版的《新华词典》中“话语”这个词条下的解释只是“言语,说的话”。这显然 不是我们今天所说的“话语”“话语权”“话语体系”等等所要表达的东西。突出“话 语”“话语权”,我的观察重点是在“权”字上。这个问题的提出有一个过程。最先是引进了 约瑟夫· 奈的“软实力”(soft power)的概念。从国际环境提出要发展文化软实力,解决如何被认同或不被误解的问题,不挨骂的问题。开始强调的是“中国元素”,后来说“中国故事”,接下来就是“中国话语”了。提出这一说法的背后,是深深地感到中国尽管成了强大的 经济体,但是在国际舆论上还缺乏影响力和话语权。后来,“话语权”这个视角又移用到国内,主要指在思想多元的背景下,尤其是在西方话语充斥我们的学术和思想领域的情况下,主流意 识形态如何主导,如何维护和强化自己的话语权的问题。这两者的重点都在“权”“权力”(power)上。 尽管,“话语”“话语权”,以及“构建中国学术话语体系”等概念和命题还存在许多学 理性的问题有待澄清,但在这些提法已经被普遍接受的情况下,我这里重点探讨一下如何构建 我们的话语权问题。 第一,重视话语权问题,确实重要。据我观察,现在有两种理解,一种是把重点放在国内,着力于如何让官方话语取得“权力”,占领制高点。所以考虑的重点是如何使用各种权力和资 源使得已有的官方话语在舆论场上取得压倒性的优势。换句话说是用权力工具来推行话语。当 然也要改进说话方式和使用的语词。另一种则是着眼于国际上的话语权,更看重创造新的语词(包括概念、表述)。但是国际上的“话语权”不单是一个用词、造词的问题,涉及许许多多 语词之外的东西。即使“话语”,也不是一个用词或语词本身的问题,按最先讲“话语”(discourse)这个词与权力(power)连在一起的法国哲学家福柯的用法,“话语”是一种实践,其中就有一个怎么说话的问题。 第二,如何使得自己的话语被人认作为真理,才是关键。至于“软实力”,争夺话语权等等,对外来说,好像是需要少说多做的事情。看看除了霸权在握的美国人,许多国家都是只做 不说的,或者多做少说的。挪威就是闷头搞了一个“可持续发展”,被联合国接受,经过里约 热内卢大会在全世界推广,影响力很大,但是没有听他们自己说我有了多少话语权。我们是大国,当然不一样,但是像美国人那样说话,中国肯定不合适,因为我们不搞霸权主义。像“软 实力”等等,本身就是美国人的霸权语言,“让人随我所欲”(约瑟夫·奈语),这类话说出去,是害自己的。 第三,创造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是需要的,但是当务之急是要把已经出炉的新语词、新表述、新论断,静下心来做点梳理,厘清各种新词之间的关系,力求少而精。在阐释上花点 工夫,给人以确定性。另外还需要把30多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出之后的多年来积累下来的那些概念、论断和口号好好清理一下。现在的文件,各个时期、各种提法混杂在一起(就 文化来说,就有许多,精神文明建设、先进文化、和谐文化、意识形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价值等等)。至于“学术话语体系”之类的说辞最好不要提。 这本来是语词矛盾。因为从学理上看“话语”指的是一种实践——语言行为,学术是知识,要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