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中语文阿房宫赋导学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高中语文阿房宫赋导学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高中语文阿房宫赋导学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高中语文阿房宫赋导学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高中语文阿房宫赋导学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一、作者及背景介绍

1.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_________,号_________,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

杜牧人称“_________”,以别于杜甫。与_________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_________”,著有_________。

2. 阿房宫(ēpáng gōng)是秦朝的宫殿,据史书记载,始建于公元前212年。秦始皇(公元前259~前210

年)在消灭六国统一全国以后,在都城咸阳大兴土木,建宫筑殿,其中所建宫殿中规模最大的就是阿房宫。

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三十五年(公元前212年),秦始皇认为都城咸阳人太多,而先王的皇宫又小,下令在故周都城丰、镐之间渭河以南的皇家园林上林苑中,仿集天下的建筑之精英灵秀,营造一座新朝宫。这座朝宫便是后来被称为阿房宫的著名宫殿。秦始皇三十五年(前212年),在渭河以南的上林苑中开始营造朝宫,即阿房宫。由于工程浩大,秦始皇在位时只建了一座前殿。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前殿阿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周驰为阁道,自殿下直抵南山,表南山之巅以为阙,为复道,自阿房渡渭,属之咸阳。”其规模之大,劳民伤财之巨,可以想见。工程未完成秦始皇死了,秦二世胡亥调修建阿房宫工匠去修建秦始皇陵,后继续修建阿房宫,但秦王朝很快就垮台了。古有童谣唱道:“阿房,阿房,灭始皇”秦末项羽入关,付之一炬,化为灰烬。汉代属上林苑而得以利用、扩建,汉末废毁;南北朝时这里建有佛寺;宋代演为农田。

3.《阿房宫赋》写作背景。文章写于唐敬宗宝历元年(825)。这时的唐王朝,藩镇割据,拥兵自重,宦官专权,

民不聊生。唐敬宗李堪年少即位,好游乐,务声色,大兴土木,不理朝政。本文就是作者23岁时有感于时政而写的,目的是借古讽今,劝谏当朝统治者以史为鉴,不要劳民伤财。

4. 杜牧作品选读

赠别

多情却是总无情,唯觉尊前笑不成。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赤壁

折戟沈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江南春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题乌江亭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二、解释加点的字

1六王毕.(),四海一.()。 2.未云何.()龙?

3.宫车过.()也 4、杳.(yǎo)不知其所.()之.()也。

5、而.()望.()幸.()焉。

6、使负.()栋之柱,

7.日.()益.()骄.()固.()。

8、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三、课堂训练

1.下列加粗词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蜀山兀(wù)辘辘(lù)远听鼎铛(dāng)玉石

B.囷囷(qūn)焉尽态极妍(yán)架梁之椽(yuán)

C.阿(ē)房宫剽(piāo)掠其人珠砾(lì)

D.尽锱铢(zhīzhū)媵嫱(yìngqiáng)逦迤(lǐyǐ)

2.下列四组实词含义相同的一组是()

A.一 B.爱 C.取 D.族

六王毕,四海一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一旦不能有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囷兮族秦者秦也,非天下

3.下列四组虚词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焉 B.而C.夫D.于

盘盘焉,囷囷焉骊山北构而西折独夫之心日益骄固多于九土之城郭

缦立远视,而望幸焉谁得而族灭也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4.下列加点词语古义与今义相同的一组是()

①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不能有,输来其间④燕赵之收藏

..,韩魏之经营

..不齐③一旦

....②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

⑤独.夫.之心日益骄固⑥用之如泥沙

..

..焦土⑧多于市人之言语

..⑦楚人一炬,可怜

A.①③⑤⑦ B.②④⑥⑧ C.③⑤⑥⑧ D.②③⑥⑦

5.表语气的虚词大致有以下几种用法:a.表陈述语气b.表疑问语气(包括反问)c.表感叹语气d.表祈使、劝勉、禁止等语气e.表判断语气f.表肯定或否定语气。请指出下列各句句尾语气词的用法,把对应的序号填写到括号里。

(1)子子孙孙无穷匮也。(2)今单车来代之,何如哉?(3)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4)自言身化促织,轻捷善斗,今始苏耳。(5)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6)呜呼,亦盛矣哉!(7)欲安所归乎?(8)公子畏死邪?何泣也?(9)甚矣,汝之不惠!(10)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11)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12)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13)公子勉之矣,老臣不能从。(14)滋可痛已!(15)

闻之:一人飞升,仙及鸡犬。信夫!(16)年几何矣?(17)是善恶之分也已。(18)万钟于我何加焉?(19)非死则徙尔。

请将上列句子末尾的语气词用法归类,在下面的横线上填上相应的序号:

a.表陈述语气的有________________b.表疑问语气(包括反问)的有________________

c.表感叹语气的有________________d.表祈使、劝勉、禁止等语气的有________________

e.表判断语气的有________________f.表肯定或否定语气的有________________

6.阅读下面的片断,回答问题。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呜呼!①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②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③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④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b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c后人而复哀d后人也。

(1)下列两句中的词含义和用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①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②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A.①句的两个“之”相同,②句的两个“而”不同。 B.①句的两个“之”不同,②句的两个“而”也不同。C.①句的两个“之”相同,②句的两个“而”也相同。D.①句的两个“之”不同,②句的两个“而”相同。(2)对文中加粗的词语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①锱铢:极言贵重的东西②南亩:泛指农田③九土:即九州,指全国④呕哑:难听的音乐⑤独夫:孤单的人⑥戍卒:指陈胜、吴广等起义者⑦楚人:指刘邦⑧焦土:指阿房宫被烧毁

A.①④⑤⑦B.②③⑥⑧ C.①③⑤③ D.②④⑥⑦

(3)对文中划线的四个“后人”分析正确的是()

A.①②相同,都指秦以后的人;③是指当时的宋人(如杜牧);④是指秦人。

B.①②④相同,都是指宋人;④是指宋以后的人。

C.①③相同,都是指秦以后的人;②④相同,都是指宋以后的人。

D.①④相同,都是指宋人(如杜牧);②③相同,都是指秦以后的人。

(4)对上述两段文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用比喻句和排比句,极言秦始皇不顾人民死活和民心向背,残民而自肥,很快失掉了民心。

B.第一段还写到了老百姓对于秦的暴政敢怒而不敢言,但最终还是像火山一样爆发出来,使秦迅速灭亡。C.对于秦的灭亡和阿房宫的被烧毁,作者用“可怜焦土”一语寄予了一定的同情。

D.第二段作者更进一步指出,六国和秦的灭亡,都是由于内部原因造成的,见解极为深刻。

(5)第二段文字共四句话,分层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④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

(6)第③句是________复句,关联词是________和________。第④句是________复句,关联词是________。(7)作者指出六国和秦统治者灭亡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的问题。

(8)“灭六国者六国也”“使六国各爱其人”,这三个“六国”所指是否相同,指的是什么意思?

(9)下面是对第④句话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人,指秦始皇。不暇,没有空余的时间,文中是来不及的意思,指来不及作为教训加以改正秦就被推翻了。B.不鉴之,即不之鉴,不以为鉴;鉴,“作为教训”的意思。

C.句中的三个“之”都是指代前文中秦王的骄奢淫逸。

D.句中第c个“后人”指唐以后的统治者,其余三个“后人”皆指秦以后的统治者,主要是指唐朝统治者。

参考答案:

1.C(“铛”“椽”“锱”读音错。)

2.C(都是夺取,获取。)

3.D(都是介词,比。)

4.C

5.a.表陈述语气有(4)(11)(19);b.表疑问语气(包括反问)有(2)(7)(8)(16)(18);c.表感叹语气(6)(9)(11)(12)(14)(15);d.表祈使、劝勉、禁止等语气(13);e.表判断语气(5);f.表肯定或否定语气(1)(3)(17)。

6.(1)B(两个“之”一个是代词,一个是助词;两个“而”一个表转折,一个表顺接。)(2)B(独夫,指独裁者。)(3)B(4)C(没有同情。)(5)

D (6)假设使则;转折而(7)自己本身(8)

①和②相同,指的是六个国家③指的是六国的统治者(9)A

8.(1)①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②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2)参考答案:诗中用通俗的语言对秦始皇进行辛辣的讽刺,既肯定他削平六国、统一天下的艰辛,又批评他不知体恤百姓,一味残暴,以至断送天下的愚蠢。末两句写秦始皇苦心经营的坟

墓,到后来失火烧毁,他自己只落得个尸骨不全的可悲下场。这是对秦始皇梦想独霸天下、万世为君的深刻讽刺。这首诗的主题思想和《阿房宫赋》相似,也是借古讽今,劝谕当政者不要胡作非为,以免引起人民的反抗。

全面细致的阿房宫赋导学案+答案

《阿房宫赋》导学案(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理解并积累常见文言词语的含义和用法。 2. 感受课文形象生动的比喻、丰富瑰丽的想像、大胆奇特的夸张特点。 【知识链接】 1、知人论世:杜牧(803~852),字牧之,唐代京兆万年(陕西西安)人,著名诗人、文学家,唐宰相杜佑之孙。文宗太和二年(828)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文人耿介,不屑逢迎。曾为宣州、扬州等府署幕僚。回京后,历任监察御史,黄、池、睦等州刺史,官终中书舍人。杜牧年少时即有经邦济世的远大抱负,犹喜论政治、军旅之事,主张固边、削藩,曾注曹操所定《孙子兵法》十三篇,人称其有“王佐之才”。文学上主张“文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采章句为兵卫”,强调文章形式要为内容服务。文、赋、诗皆工,诗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李白和杜甫称“老李杜”)。 2、“赋”作为文学体制,起源于楚辞,至荀况始有定名,它出现于战国后期,到汉代才形成。关于赋的特点,《文心雕龙?诠赋》说:“赋者,铺也;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也。”体物写志,指赋的内容,指通过摹写事物来达到抒发情志的目的。“铺采摛文”指在语言上要使用华美的词藻。另外,赋也很讲究声韵的美,它把散文的章法、句式与诗歌的韵律、节奏结合在一起,借助于长短错落的句子、灵活多变的韵脚以及排比、对偶的调式,形成一种自由而又谨严、流动而又凝滞的文体,既适合于散文式的铺陈事理,又能保存一定的诗意。 【课前预习】 给划线的字注音 阿房宫()廊腰缦回()囷囷焉()蜂房水涡()媵嫱()梳晓鬟()剽掠()鼎铛玉石()逦迤()锱铢()架梁之椽()庾之粟粒()横槛()不霁()何虹 妃嫔()尽态极妍()管弦呕()哑() 梳理文章第一二段 重点词语解释 (1)六王毕,四海一() (2)盘盘焉,囷囷焉() (3)不霁何虹() (4)绿云扰扰,梳晓鬟也() (5)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 ) (6)而气候不齐() (7)杳不知其所之也() (8)雷霆乍惊() 词类活用 (1)六王毕,四海一 ( ) (2)北构而西折:() (3)廊腰缦回 ( ) (4)檐牙高啄 ( ) (5)蜂房水涡:() (6)未云何龙:() (7)不霁何虹:() (8)辇来于秦 ( ) (9)朝歌夜弦 ( ) (10)鼎铛玉石 ( )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二-第4单元《阿房宫赋》最新教学设计 人教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阿房宫赋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感受课文形象生动的比喻、丰富瑰丽的想像、大胆奇特的夸张特点。 2.学习本文描写为议论蓄势、议论使描写增加了深度的写作特色。 3.了解秦亡的原因及作者借古讽喻的目的。 二、了解时代背景及、赋 1、阿房宫,秦始皇所建造的宫苑,故址在今西安市阿房村。《史记·秦始皇本纪》载:“三十五年(公元前212年),始皇以为咸阳人多,先王之宫廷小……乃营作朝宫渭南上林苑中,先作前殿阿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全部工程秦灭亡时犹未完成。阿房者,一说:“此以其形名宫也,言其四阿旁广也。”(《史记·秦始皇本纪》索隐)为了建筑阿房宫,秦发“隐宫徒刑者七十余万人”,工程浩大,耗费民力财力极多,加剧了当时的社会危机,促使农民起义的爆发。秦亡后,此宫为项羽所焚,现尚存夯台基。这个历史教训,就是杜牧在赋中所表现的讽喻意义。 《阿房宫赋》作于唐敬宗宝历元年,即公元825年,杜牧在《上知己文章启》中说:“宝历大起宫室,广声色,故作《阿房宫赋》。”唐敬宗李湛十六岁继位,贪好声色,大兴土木,游宴无度,不视朝政,求访异人,希望获得不死之灵药,因此在位三年即为宦官刘克明所杀。作者预感到唐王朝的危险局势,就借这篇赋,表面上写秦因修建阿房宫,挥霍无度,贪色奢侈,劳民伤财,终至亡国,实则是借秦之先例讽唐之今事,规劝唐朝的当政者,要以古为鉴,不能哀而不鉴,最终只能落得“后人复哀后人也”的结局。 2、赋 何为赋? 这篇文章的体裁是“赋”。赋:是古文中介于韵文之间的一种特殊文体。也就是要运用铺陈夸饰的手法来直陈其事,用新奇美丽的辞藻来描摹事物(体物),抒写情志在行文上更注重描写、铺陈、夸饰等文学手法的运用,赋又发展为“文赋”,它句式参差,押韵比较随便,重视清新流畅,杜牧的《阿房宫赋》就是一篇文赋。赋在结构上一般可分为三个部分前面有序,说明作赋的缘由,用不押韵的散文或骈体文; 中间是赋的本身; 后面有“乱”或“讯”的部分,对全篇作小结。 三、学习重点

高中语文《阿房宫赋》导学案学生版

学生版《阿房宫赋》导学案 三维目标 1、知识学习点:理解课文善用丰富的想象、对偶、比喻、排比、夸张等修辞方法的特点,并明确它们对突出主题思想的作用;理解并积累常见文言词语的含义和作用,掌握“一”“爱”“取”“毕”“辞”“独”“族”“焉”“而”“夫”等实词和虚词的多种用法,培养朗读、背诵的能力。 2、能力训练点:学习本文善于从多种角度,具体、生动、细致地描写艺术形象,并在此基础上议论的写作特色。体会本篇的铺排手法,感受课文形象生动的比喻、丰富瑰丽的想像、大胆奇特的夸张特点。 3、德育渗透点:通过作者对秦亡原因的阐释,了解本文作者借古讽今、讽时刺世的写作目的,认识封建统治者骄奢淫逸、横征暴敛、不顾人民死活、必然导致覆亡的道理。 预习案 一、知识链接 1、作者: 杜牧(803-852年),字牧之,晚年居住在长安城南的樊川别墅,后人称他“樊川先生”、“杜樊川”。杜牧工诗、赋、文、辞,而以诗歌创作成就最大,在晚唐诗坛独树一帜,是晚唐著名作家。他的诗意境清新,风格豪健俊爽,在晚唐轻浮艳丽的文坛上独树一帜。后人因称他为“小杜”,以继杜甫;又因和李商隐齐名,被称为“小李杜”。他的散文以议论见长,气势纵横,敢于论列军国大事,指陈时弊,具有较强的现实性,继承了韩、柳派古文家的优良传统。他的古文颇多针贬时事的作品,他对“赋”这种文体的发展,也有着卓越的贡献。唐宋古文运动兴起,一些文人用古文的写作方法作赋,使之由骈骊趋向散文化,称为“文赋”以区别于六朝的“骈赋”和唐代用来科考取士的“律赋”。杜牧的这篇《阿房宫赋》就是这样的作品之一,历来被人们视为“文赋”的初期典范之作。有《樊川文集》二十卷传世。2、阿房宫: 早在兼并六国的过程中,秦始皇在攻灭一国之后,即令绘制该国宫殿的图样,在咸阳北阪及泾水、渭水流域,逐一仿照修建了各国宫殿。全国统一后,他又进一步加以扩建,形成了规模宏大的宫殿群。但他并不以此为满足,从公元212年(秦始皇三十五年),一座规模更为宏伟的朝宫在渭南破土动工了。动工不到两年,秦始皇死,秦二世胡亥继续修建,远末完成,即于公元前206年被项羽烧毁。完成的这一部分,就是被历代文人墨客所倾倒的阿房宫。它又名阿城,只是朝宫的前殿,因其地地名为“阿房村”,所以后人以“阿房宫”称之。这座宫殿规制极为宏大:东西宽五百步,南北长五十丈,其上可坐万人,其下可以竖立五丈的大旗。据《三辅黄图》:“始皇广其宫,规恢三百余里。”它和已建成的其他离宫别馆,楼堂亭阁,弥山跨谷,逶迤相属,工程之浩大,可谓前无古人。而仅仅六年之后,随着不可一世的秦帝国的破灭,壮阔恢宏的阿房宫也被焚毁,从此,阿房宫的兴灭就同秦王朝的兴亡联系在一起,成为人们议论的话题。诗人杜牧也加入到这一传统的议论中来,《阿房宫赋》便是他的一篇“发言”。 3、赋: 在古典文学中,诗、词、歌、赋并称。赋是由《诗经》《楚辞》发展而来,前者是赋的远源,后者是赋的近源。赋大体上经历了骚赋、汉赋、骈赋、律赋、文赋等几个发展阶段。在晚唐时的古文运动的影响下,赋又发展为“文赋”,它句式参差,押韵比较随便,重视清新流畅,杜牧的《阿房宫赋》就是一篇文赋。至于赋的作用,班固说:“或以抒下怀而通讽喻,或以宣上德而尽忠孝。”也就是说,赋的作用是用来表达人民的愿望,讽喻政宁。在特点上,刘勰说过:“赋,铺采文也。”借景抒情,铺叙风物,极尽铺陈夸张之能事,托物言

《阿房宫赋》导学案(整理)

〈〈阿房宫赋》导学案 高二年语文备课组审核刘耀明整理 一、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1 )、理解课文善用丰富的想象、对偶、比喻、排比、夸张等修辞方法的特点,并明确它们对突出主题思想的作用。 (2)、掌握“一、爱、取、族”等实词的用法,培养朗读、背诵的能力。 2、能力目标 学习本文善于从多种角度,具体、生动、细致地描写艺术形象,并在此基础上议论的写作特色。 3、德育目标 通过作者对秦亡原因的阐释,了解本文作者借古讽今、讽时刺世的写作目的,认识封建统治者骄奢淫逸、横征暴敛、不顾人民死活、必然导致覆亡的道理。 第一课时 【知识链接】 1、作者介绍:杜牧(803 - 852年),字牧之,晚年居住在长安城南的樊川别墅,后人称他“樊 川先生”、“杜樊川”。杜牧工诗、赋、文、辞,而以诗歌创作成就最大,在晚唐诗坛独树一帜,是晚唐著名作家。他的诗意境清新,风格豪健俊爽,在晚唐轻浮艳丽的文坛上独树一帜。后人因称他为“小杜”,以继杜甫;又因和李商隐齐名,被称为“小李杜”。他的散文以议论见长,气势 纵横,敢于论列军国大事,指陈时弊,具有较强的现实性,继承了韩、柳派古文家的优良传统。他的古文颇多针贬时事的作品,他对“赋”这种文体的发展,也有着卓越的贡献。唐宋古文运动兴起,一些文人用古文的写作方法作赋,使之由骈骊趋向散文化,称为“文赋”以区别于六朝的 “骈赋”和唐代用来科考取士的“律赋”。杜牧的这篇《阿房宫赋》就是这样的作品之一,历来 被人们视为“文赋”的初期典范之作。有《樊川文集》二十卷传世。 阿房宫:早在兼并六国的过程中,秦始皇在攻灭一国之后,即令绘制该国宫殿的图样,在咸阳北阪及泾水、渭水流域,逐一仿照修建了各国宫殿。全国统一后,他又进一步加以扩建,形成了规模宏大的宫殿群。但他并不以此为满足,从公元2 12年(秦始皇三十R五年),一座规模 更为宏伟的朝宫在渭南破土动工了。动工不到两年,秦始皇死,秦二世胡亥继续修建,远末完成, 即于公元前206年被项羽烧毁。完成的这一部分,就是被历代文人墨客所倾倒的阿房宫。它又名阿城,只是朝宫的前殿,因其地地名为“阿房村”,所以后人以“阿房宫”称之。这座宫殿规制 极为宏大:东西宽五百步,南北长五十丈,其上可坐万人,其下可以竖立五丈的大旗。据《三辅黄图》:“始皇广其宫,规恢三百余里。”它和已建成的其他离宫别馆,楼堂亭阁,弥山跨谷,逶迤相属,工程之浩大,可谓前无古人。而仅仅六年之后,随着不可一世的秦帝国的破灭,壮阔恢宏的阿房宫也被焚毁,从此,阿房宫的兴灭就同秦王朝的兴亡联系在一起,成为人们议论的话题。 诗人杜牧也加入到这一传统的议论中来,《阿房宫赋》便是他的一篇“发言”。 赋:在古典文学中,诗、词、歌、赋并称。赋是由《诗经》《楚辞》发展而来,前者是赋的 远源,后者是赋的近源。赋大体上经历了骚赋、汉赋、骈赋、律赋、文赋等几个发展阶段。在晚唐时的古文运动的影响下,赋又发展为“文赋”,它句式参差,押韵比较随便,重视清新流畅, 杜牧的《阿房宫赋》就是一篇文赋。至于赋的作用,班固说:“或以抒下怀而通讽喻,或以宣上 德而尽忠孝。”也就是说,赋的作用是用来表达人民的愿望,讽喻政宁。在特点上,刘勰说过:“赋, 铺采文也。”借景抒情,铺叙风物,极尽铺陈夸张之能事,托物言志,卒章显志,以寄讽喻之意是它的写作特点。杜牧的《阿房宫赋》是在《史记》记载的基础上通过想象写成的。作“赋”时他仅23岁,作“赋”的目的是借秦亡的教训来规谏唐敬宗。敬宗李湛16岁时继位为君,一为君 就大兴土木,游宴无度,不视朝政,沉溺声色,在位3年就被宦官杀害,可见这篇“赋”在当时 是很有现实意义的。

(完整版)12《阿房宫赋》教学设计(完整)

12 阿房宫赋 【教学目标】 1、认识封建统治者荒淫奢侈、鱼肉百姓的罪恶,理解秦王朝自取灭亡的道理。 2、了解“赋”的文章体裁特点,体会本文的语言风格。 3、学习文章多用对偶、排比的语言风格,并使之运用于今后的写作之中,增加习作的文采。 【教学重点难点】 结合写作背景,梳理文章内容。结合赋体“铺采摛文”的特点,学习文章的语言风格。 【教学安排】:3课时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导入新课 孟子曾说:“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荀子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这些至理名言道出了颠扑不破的真理:国富民强必以民为本。秦王不爱其民而大肆奢侈以致亡国的事实在后代的著作中多有论及。到了唐代,杜牧又在《阿房宫赋》中再次提起,为什么呢?这节课,我们就来解读这篇赋。 二、解题 1、杜牧简介 杜牧(803~852),字牧之,唐京兆万年(现在陕西西安人)。唐文宗大和二年(828)中进士,授弘文馆校郎。后在地方军府任幕僚多年。开成四年(839)回到长安,历任左补阙,膳部、司勋员外郎。唐武宗会昌二年(842)以后,相继出任黄州、池州、睦州等地刺史。晚年居住在长安城南的樊川别墅,后世因称他为“杜樊川”。 杜牧工诗、赋、古文,而以诗歌创作成就最大,他的诗语言流丽而又风味清新,气势豪宕而又情致婉约,在晚唐诗坛独树一帜。人们将他和杜甫相比,称他为“小杜”;又和他同时代的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著有《樊川文集》。 2.关于“赋” “赋”作为文学体制,起源于楚辞,至荀况始有定名,它出现于战国后期,到汉代才形成。关于赋的特点,《文心雕龙·诠赋》说:“赋者,铺也;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也。”体物写志,指赋的内容,指通过摹写事物来达到抒发情志的目的。“铺采摛文”指在语言上要使用华美的词藻。另外,赋也很讲究声韵的美,它把散文的章法、句式与诗歌的韵律、节奏结合在一起,借助于长短错落的句子、灵活多变的韵脚以及排比、对偶的调式,形成一种自由而又谨严、流动而又凝滞的文体,既适合于散文式的铺陈事理,又能保存一定的诗意。

高中语文《阿房宫赋》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选修《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阿房宫赋》 教学目标: 1、理解常见文言词语“一”“焉”“之”“流”“走”等的含义和用法。 2、了解体会作者对秦亡的原因的看法,以及文章的写作目的。 3、了解唐代文赋的特点及与骈体文的区别。 4、体会本文骈散结合的特点,背诵全文。 教学重点:词语用法与作者观点。 教学难点:骈散结合的特点。 教学方法:赏读法。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理解时代背景,了解作者,知道“赋”的大体特点。赏读第一、二自然段。[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孟子曾说:“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荀子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亦能覆舟。”这些至理名言道出了颠扑不破的真理:国富民强必以民为本。秦王不爱其民而大肆奢侈以致亡国的事实,在后代的著作中多有论及。在唐代,杜牧又在《阿房宫赋》中两次提起,为什么呢?这节课,我们就来解读这篇赋。 二、解题 1、作者。 杜牧(803-852),字牧之,唐代京兆万年(陕西西安)人,著名诗人、文学家,唐宰相杜佑之孙。文宗太和二年(828)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文人耿介,不屑逢迎。曾为宣州、扬州等府署幕僚。回京后,历任监察御史,黄、池、睦等州刺史,官终中书舍人。杜牧年少时即有经邦济世的远大抱负,犹喜论政治、军旅之事,主张固边、削藩,曾注曹操所定《孙子兵法》十三篇,人称其有“王佐之才”。文学上主张“文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采章句为兵卫”,强调文章形式要为内容服务。文、赋、诗皆工,诗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 2、背景。 阿房宫,秦宫名,故址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北。始建于秦始皇三十五年(前212年),役夫七十余万,工程浩大,至秦灭时仍未完工。因其前殿所在地为阿房,故称“阿房宫”。杜牧此文写于唐敬宗宝历元年(825),自称有讽喻敬宗“大起宫室,广声色”之意。 3、赋。 “赋”是古文中介于韵文与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形成于汉代,盛行于六朝。多用铺陈夸张手法,极尽渲染之能事,语言讲究对偶,注重声律,辞藻华丽,富有文采,称为骈赋。唐宋时,它已经爪尖散文化,句式参差,长短不齐,多以散代骈,押韵也比较自由,人称“文赋”。 三、指导自读课文1、2两段。 1、诵读指导。 明确:要求反复研读三遍。具体进程是:第一遍,借助注释和工具书仔细自读,着重点是理解字句,疏通文意。自读完后,教师对一些重点词语和疑难语句进行点拨;第二遍,借助教师提供的内容提纲仔细自读,着重点是弄清两段各自的内容层次,读完后,教师指导学生回答“思考和练习”第一题;第三遍,借助教师提供的韵脚轻声朗读,着重点是通过朗读体味文辞的优美和骄散兼行的和谐韵律,读完后,指导学生回答“思考和练习”第三题。 2、关于重点词语和疑难语句的点拨。

《阿房宫赋》导学案答案

《阿房宫赋》导学案 【自主学习】 2、梳理文言现象 A、重点词语解释 (1)统一(2)相当于“然”……的样子(3)雨过天晴(4)成为(5)经过(6)到…去(7)美丽(8)被宠幸 B、词类活用 (1)数词用作动词,统一(2)北、西名——状向北向西(3)名—状,像人腰) (4)名—状,像鸟嘴(5)蜂房,水涡,名——状,像蜂房,像水涡。(6)云、龙、名——动,出现之出现龙。(7)虹名——动,出现彩虹。(8)名作状语,乘坐辇车(9)名词作动词,歌唱;奏乐 C、古今异义 (1)古义:跑今义:行(2)古义:宫室结构参差错落,精巧工致;今常用来比喻用尽心思,明争暗斗。(3)古义:雨雪晴阴今义:一个地区的气象状况(4)古:明亮的星光;今:指行业中做出成绩,出名的人。 【文本分析】 1、阅读第一段根据提示用文中语句填空 阿房宫建造历史背景:(六王毕,四海一) 阿房宫面积之大地域之广:(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 阿房宫楼阁之高:(隔离天日) 阿房宫楼台之多:(五步一楼,十步一阁, 矗不知其几千万落) 人们进入阿房宫内部的感受:(高低冥迷,不知西东。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 2、第1段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极力描写阿房宫的? (1)阿房宫的来历(2)阿房宫的外在形势 (3)阿房宫的本体构筑(4)阿房宫的生活情境 3、用一两个词概括阿房宫的特点:(宏伟,雄伟,壮美,壮丽,庞大等) 4、第2段从哪角度描写阿房宫的? 宫女之众:述其来历、状其梳洗、言其美貌、诉其哀怨 第二课时 【自主学习】 (1)经营的财物,指金银(2)平底锅(3)喜爱(4)形容极其细微(5)承担(6)于:比(7)那个人(8)顽固(9)被攻占(10)族:名词作动词,族灭。)(11)使:假使,如果。爱:爱护。(12)可惜(13)能够(14)空暇(15)鉴:意动用法,以为鉴。) 【文本分析】 秦朝灭亡的原因:不施仁政,荒淫骄奢,贪图享乐 2、这两段议论分别侧重哪一方面?两段间的逻辑关系是怎样的? 第3段侧重于揭示秦皇的荒淫、奢靡和对人民的残酷压榨,导致农民起义,阿房宫毁灭;第4段侧重揭示秦与六国自取灭亡的教训,讽劝“后人”要引为鉴戒。后一段是对前一段的拓展、推论。

阿房宫赋导学案答案

高一语文导学案答案 学习目标: 1. 积累文言知识:实词、虚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 2. 了解文体“赋”的特点 3. 理解课文中形象生动的比喻、丰富瑰丽的想象、大胆奇特的夸张等 艺术特点及其对突出主题思想的作用。 4. 了解秦亡的原因及作者借古讽喻的目的。 学习重点:重点文言知识的积累; 了解秦亡的原因及作者借古讽喻的目的。 学习难点:理解课文中形象生动的比喻、丰富瑰丽的想象、大胆奇特的 夸张 等艺术特点及其对突出主题思想的作用。 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 (一)课题及作者 1. 赋是古文中介于韵文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 一种文体。 2. 杜牧(803~852),字 牧之,号樊川居士 , 唐代文学家,晚年居 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 杜樊川”。其擅长诗、赋、辞,其中诗歌 创作成就最大,尤以 七绝 著称。与他同时代的李商隐齐名,并称“ 李杜”。散文气势雄浑,多针砭时事;诗歌语言流丽而又风味清新,气势豪 宕而又情致婉约。著有《樊川文集》 (二)背景 阿房宫,秦宫名,故址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北。始建于秦始皇三十五年(前 212年),役夫七十余万,工程浩大,至秦灭时仍未完工。因其前殿所在地 为阿房,故称“阿房宫”。杜牧此文写于唐敬宗宝历元年( 喻敬宗“大起宫室,广声色”之意。 (三)注音 1. 骊山 (1 i) 2. 缦回(m cn) 3. 囷囷(q m) 4. 初霁 (j i) 5. 媵嫱(y ingqi eng ) 6. 剽掠(pi do) 7. 鼎铛 (ch eng) 8. 俪迤(l ly 1) 9. 锱铢(zh 2h u) 10. 栏槛 (ji c n) 11. 庾之粟粒(y ? 12. 架梁之椽 (chu 印) 二.课内学习 (一)解释加点字 1. 六王毕(灭亡) 825),自称有讽 11.尽态极妍 (美丽)

《阿房宫赋》导学案.2

导学案《阿房宫赋》(教师版) 主备人:陈彦秋校对人:林植君使用时间:2012年11月22日 【学习目标】 1、知识学习点:理解课文善用丰富的想象、对偶、比喻、排比、夸张等修辞方法的特点,并明确它们 对突出主题思想的作用;理解并积累常见文言词语的含义和作用,掌握“一”“爱”“取”“毕”“辞”“独”“族”“焉”“而”“夫”等实词和虚词的多种用法,培养朗读、背诵的能力。 2、能力训练点:学习本文善于从多种角度,具体、生动、细致地描写艺术形象,并在此基础上议论的写作特色。 【学习重难点】 1、积累“一”“爱”“取”“毕”“辞”“独”“族”“焉”“而”“夫”等实词和虚词的多种用法。 2、体会本篇的铺排手法,感受课文形象生动的比喻、丰富瑰丽的想像、大胆奇特的夸张特点。 【学法指导】 都以秦与六国的兴亡为论题的《阿房宫赋》、《过秦论》、《六国论》,它们在立论上既有共同特点又有独创性。 共同特点是:都以秦与六国的兴亡为论题,都针对当时朝政有为而发,规劝当政者要引以为鉴。 独创性是: ①贾谊论秦亡,在历史上首先揭示了秦亡的根本原因是“仁义不施,攻守之势异也”的道理。 ②苏洵论六国之亡,第一次从“六国破灭”的内部因素的角度来立论,对这些内部因素的分析又是全 方位的,涉及政治、经济、外交、军事等多方面,而且处处显示了自己的独到见解。 ③《阿房宫赋》,可以说是用赋的形式来写议论文,这写法本身就具有独创性;其次,作者选择了一个 具体、形象的事物作为立论的角度,把阿房宫作为秦始皇骄奢淫逸的象征,作为秦始皇压榨人民的见证,作为秦王朝覆灭的标志,这种立论的方式更具有特色。 【知识链接】 1、作者: 杜牧(803-852年),字牧之,晚年居住在长安城南的樊川别墅,后人称他“樊川先生”、“杜樊川”。杜牧工诗、赋、文、辞,而以诗歌创作成就最大,在晚唐诗坛独树一帜,是晚唐著名作家。他的诗意境清新,风格豪健俊爽,在晚唐轻浮艳丽的文坛上独树一帜。后人因称他为“小杜”,以继杜甫;又因和李商隐齐名,被称为“小李杜”。他的散文以议论见长,气势纵横,敢于论列军国大事,指陈时弊,具有较强的现实性,继承了韩、柳派古文家的优良传统。他的古文颇多针贬时事的作品,他对“赋”这种文体的发展,也有着卓越的贡献。唐宋古文运动兴起,一些文人用古文的写作方法作赋,使之由骈骊趋向散文化,称为“文赋”以区别于六朝的“骈赋”和唐代用来科考取士的“律赋”。杜牧的这篇《阿房宫赋》就是这样的作品之一,历来被人们视为“文赋”的初期典范之作。有《樊川文集》二十卷传世。 2、阿房宫: 早在兼并六国的过程中,秦始皇在攻灭一国之后,即令绘制该国宫殿的图样,在咸阳北阪及泾水、渭水流域,逐一仿照修建了各国宫殿。全国统一后,他又进一步加以扩建,形成了规模宏大的宫殿群。但他并不以此为满足,从公元212年(秦始皇三十五年),一座规模更为宏伟的朝宫在渭南破土动工了。动工不到两年,秦始皇死,秦二世胡亥继续修建,远末完成,即于公元前206年被项羽烧毁。完成的这一部分,就是被历代文人墨客所倾倒的阿房宫。它又名阿城,只是朝宫的前殿,因其地地名为“阿房村”,所以后人以“阿房宫”称之。这座宫殿规制极为宏大:东西宽五百步,南北长五十丈,其上可坐万人,其下可以竖立五丈的大旗。据《三辅黄图》:“始皇广其宫,规恢三百余里。”它和已建成的其他离宫别馆,楼堂亭阁,弥山跨谷,逶迤相属,工程之浩大,可谓前无古人。而仅仅六年之后,随着不可一世的秦帝国的破灭,壮阔恢宏的阿房宫也被焚毁,从此,阿房宫的兴灭就同秦王朝的兴亡联系在一起,成为人们议论的话题。诗人杜牧也加入到这一传统的议论中来,《阿房宫赋》便是他的一篇“发言”。 3、赋:

高中语文重难点第十三课《阿房宫赋》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

《阿房宫赋》 重点名称重要指数 重点1积累重点实词☆☆☆☆☆ 重点2理清层次概括要点☆☆☆☆☆ 重点3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 重点4 探究写作特色☆☆☆☆☆ 【重点详解】 重点1:积累重要实词 【要点解读】 “常见实词”,从词在运用中出现频率的角度来讲,主要是常用词与次常用词;从词义上看,指是古今词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那一部分。常见文言虚词指的是大纲规定的18个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考向】积累重要实词 【例题】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 (1)六王毕,四海一.(2)盘盘焉,囷囷焉. (3)不霁.何虹(4)绿云扰扰 ..,梳晓鬟也 (5)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6)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7)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8)使.秦复爱六国之人 2.解释下列各句中的词类活用情况。 (1)六王毕,四海一(2)北构而西折 (3)廊腰缦回(4)族秦者秦也 (5)蜂房水涡(6)未云何龙 (7)不霁何虹(8)辇来于秦 (9)朝歌夜弦(10)鼎铛玉石 (11)金块珠砾(12)楚人一炬 【答案】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 (1)六王毕,四海一.(统一)(2)盘盘焉,囷囷焉.(相当于“然”……的样子) (3)不霁.何虹(雨过天晴)(4)绿云扰扰 ..,梳晓鬟也(纷乱的样子古代女子环形的髻) (5)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夺取)(6)楚人一.炬,可怜焦土(数量词,一把) (7)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喜爱)(8)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假使,爱护)

2.解释下列各句中的词类活用情况。 (1)一,数词用作动词,统一(2)北、西名——状向北向西 (3)腰,名——状,像人腰(4)族,名作动词,灭族,杀死一族的人 (5)蜂房,水涡,名——状,像蜂房,像水涡。(6)云、龙、名——动,出现之出现龙。 (7)虹名——动,出现彩虹。(8)辇,名作状语,乘坐辇车 (9)歌、弦,名词作动词,歌唱;奏乐(10)鼎、玉,名词用作动词,把鼎当做;把玉当做 (11)金、珠,名词用作动词,把金当做;把珠当做(12)炬,名——动,放火。 【名师点睛】 实词题目近些年考核有难度加大的趋势,考题选项中夹杂出现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但这些方法都需要一定的文言功底,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看语意是否通顺来确定答案的正确与否。 【对点练习】 选出对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不当的一项() A.①六王毕.(完了)②蜀山兀.(光秃秃)③杳.不知其所之也(远得不见踪影) B.①直走.咸阳(趋向)②廊腰缦回.(萦绕)③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让) C.①雷霆乍.惊(突然)②而望幸.焉(宠幸)③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让) D.①缦立远.视(长久)②朝歌夜弦,为.秦宫人(做)③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让) 重点2:理清层次概括要点 【要点解读】 分清结构层次,既包括分清全文的结构层次,也包括某一部分的层次(或说段内层次),前者通常称为划分成几个部分,后者通常称为分析小层次。概括内容要点可以逐层概括层次大意,也可以是概括全文主要内容。 【考向】理清层次概括要点 【例题】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阿房宫的?这样描写对表达中心有什么作用? 【答案】课文从三个方面来描写阿房宫:一是写阿房宫建筑之奇,二是写阿房宫美女之众,三是写阿房宫珍宝之多。透过楼台殿阁、脂粉金玉这一画面,作者旨在说明秦统治者之奢侈

阿房宫赋导学案答案

阿房宫赋导学案答案-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高一语文导学案答案 学习目标: 1. 积累文言知识:实词、虚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 2. 了解文体“赋”的特点 3. 理解课文中形象生动的比喻、丰富瑰丽的想象、大胆奇特的夸张等艺术特点及其对突出主题思想的作用。 4. 了解秦亡的原因及作者借古讽喻的目的。 学习重点:重点文言知识的积累;了解秦亡的原因及作者借古讽喻的目的。 学习难点:理解课文中形象生动的比喻、丰富瑰丽的想象、大胆奇特的夸张等艺术特点及其对突出主题思想的作用。 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 (一)课题及作者 1. 赋是古文中介于韵文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一种文体。 2. 杜牧(803~852),字牧之,号樊川居士,唐代文学家,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其擅长诗、赋、辞,其中诗歌创作成就最大,尤以七绝著称。与他同时代的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散文气势雄浑,多针砭时事;诗歌语言流丽而又风味清新,气势豪宕而又情致婉约。著有《樊川文集》。 (二)背景 阿房宫,秦宫名,故址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北。始建于秦始皇三十五年(前212年),役夫七十余万,工程浩大,至秦灭时仍未完工。因其前殿所在地为阿房,故称“阿房宫”。杜牧此文写于唐敬宗宝历元年(825),自称有讽喻敬宗“大起宫室,广声色”之意。 (三)注音 1. 骊.山(lí)4. 初霁.(jì)7. 鼎铛.(chēng)10. 栏槛.(jiàn) 2. 缦.回(màn) 5. 媵嫱 ..(yìngqiá ng) 8. 俪迤 ..(lǐyǐ) 11. 庾.之粟粒(yǔ) 3.囷.囷(qūn) 6. 剽.掠(piāo) 9. 锱铢 ..(zhīzhū) 12. 架梁之椽.(chuá n) 2

阿房宫赋(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

阿房宫赋(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 计 课题《阿房宫赋》课堂类型欣赏课 教 学 目 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课文形象生动的比喻、丰富瑰丽的想像、大胆奇特 的夸张特点。学习本文描写为议论蓄势、议论使描写增加了 深度的写作特色。了解秦亡的原因及作者借古讽喻的目的。 教学重点感受课文形象生动的比喻、丰富瑰丽的想像、 大胆奇特的夸张特点。 教学难点学习本文描写为议论蓄势、议论使描写增加了 深度的写作特色。 教学方法讨论、讲析相互结合学法设计问题探究法 教 学 过 程(一)解题 阿房宫,秦始皇所建造的宫苑,故址在今西安市阿房村。为了建筑阿房宫,秦发“隐宫徒刑者七十余万人”,工程浩大,耗费民力财力极多,加剧了当时的社会危机,促使农民

起义的爆发。秦亡后,此宫为项羽所焚,现尚存夯台基。这 个历史教训,就是杜牧在赋中所表现的讽喻意义。 (二)指导学生自读 这篇文章的体裁是“赋”。赋:是古文中介于韵文之间 的一种特殊文体。它铺陈文采,描写事物,以抒写情志,重 视辞藻和押韵,以铺陈、对比、对偶、夸张等传统技法为主,文章显得整齐和谐,清新流畅而又具有磅礴的气势。自读的 步骤是: 第一步:反复研读“体物”部分,即课文1、2两段。 这是课文的重点部分,要求多下功夫,并做到熟读戍诵。 第二步:比较细致地研读课文的“写志”部分,即3、 4两段,弄清它与前一部分的相辅相成的关系。 第三步:通读全文,对文体特征、表现手法、思想内容 进行拓展,并完成“思考和练习”四、五、六等词语、句法题。 1、指导自读课文1、2两段。 重点词句:“廊腰缦回”、“钩心斗角”、“矗不知其 几千万落”、“妃嫔媵嫱”、“辇来于秦”、“尽态极妍” 2、指导自读课文3、4两段。 关于词语、文句的考查和点拨: “锱铢”、“庾”、“九土”、“独夫”、“举”、“族”

新人教版选修高中语文导学案阿房宫赋《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高中语文阿房宫赋导学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一、作者及背景介绍 1.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_________,号_________,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 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_________”,以别于杜甫。与_________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_________”,著有_________。 2. 阿房宫(ēpáng gōng)是秦朝的宫殿,据史书记载,始建于公元前212年。秦始皇(公元前 259~前210年)在消灭六国统一全国以后,在都城咸阳大兴土木,建宫筑殿,其中所建宫殿中规模最大的就是阿房宫。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三十五年(公元前212年),秦始皇认为都城咸阳人太多,而先王的皇宫又小,下令在故周都城丰、镐之间渭河以南的皇家园林上林苑中,仿集天下的建筑之精英灵秀,营造一座新朝宫。这座朝宫便是后来被称为阿房宫的著名宫殿。秦始皇三十五年(前212年),在渭河以南的上林苑中开始营造朝宫,即阿房宫。由于工程浩大,秦始皇在位时只建了一座前殿。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前殿阿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周驰为阁道,自殿下直抵南山,表南山之巅以为阙,为复道,自阿房渡渭,属之咸阳。”其规模之大,劳民伤财之巨,可以想见。工程未完成秦始皇死了,秦二世胡亥调修建阿房宫工匠去修建秦始皇陵,后继续修建阿房宫,但秦王朝很快就垮台了。古有童谣唱道:“阿房,阿房,灭始皇”秦末项羽入关,付

之一炬,化为灰烬。汉代属上林苑而得以利用、扩建,汉末废毁;南北朝时这里建有佛寺;宋代演为农田。 3.《阿房宫赋》写作背景。文章写于唐敬宗宝历元年(825)。这时的唐王朝,藩镇割据,拥兵自 重,宦官专权,民不聊生。唐敬宗李堪年少即位,好游乐,务声色,大兴土木,不理朝政。本文就是作者23岁时有感于时政而写的,目的是借古讽今,劝谏当朝统治者以史为鉴,不要劳民伤财。 4. 杜牧作品选读 赠别 多情却是总无情,唯觉尊前笑不成。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赤壁 折戟沈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江南春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阿房宫赋》导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阿房宫赋》导学案新人教版选 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学习目标】 1.理解“赋”的文体特点及所运用的表现手法。 2.学习借鉴本文借古讽今构思特点。 3.欣赏品味本文精彩的语言。 4.背诵课文。 问题一:秦始皇当年修建的阿房宫,随着“”,已化为焦土,现实中的阿房宫我们再也无法感知。但是,唐代文人杜牧用他的大手笔,为我们构建了一座永恒的阿房宫,让我们观赏,让我们沉思。 问题二:“赋”是一种文体,它外形似散文,内部又有诗的韵律,是一种介于之间的文体。刘勰《》说,“赋者,铺也;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也。”“体物写志”指; “铺采摛文”,是指赋的形式特点,即。 问题三: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对此进行评点:作者投入大自然怀抱之中,极力描写;兴之所至,诵名诗,品美酒,乘着一叶扁舟,在“”浩瀚无涯的江面上,随波飘荡,极力铺叙泛舟而游之乐。 问题四:研读课文,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来极力描写阿房宫的? 答案:从三个方面来描写阿房宫:一是,二是,三是写。写建筑,先展开广阔而高峻之全貌,进而细绘宫中楼、廊、檐、长桥复道、歌台舞殿之奇;写美女,述其来历,状其梳洗,言其美貌,诉其哀怨,绘声绘色,备加渲染;写珍宝,既写六国剽掠,倚叠如山,又写秦人弃掷,视若瓦砾。这些描写用墨如泼,淋漓兴会,极尽铺陈夸张之能事,充分体现了赋体的特色。 问题五:作者为什么写这篇赋? 问题六:这是什么手法?必修教材中我们学过哪篇课文也运用这种写法?

《阿房宫赋》教案12

《阿房宫赋》教案12 阿房宫赋(教学案) 依据目标,课前自学 教学目标: 1.掌握重要文言词语,懂得赋的特点。 2.感受课文形象生动的比喻、丰富瑰丽的想像、大胆奇特的夸张特点及本文描写为议论蓄势、议论使描写增加了深度的写作特色。 3.认识封建统治者骄奢淫逸、横征暴敛、不顾人民死活的罪恶。了解秦亡的原因及作者作本赋借古讽喻的目的。 学习方式:采用文本研习的方法 课时安排:2课时 自学指导 一、作家作品与时代背景 1.背景 《阿房宫赋》作于唐敬宗宝历元年(公元825年),杜牧在《上知己文章启》中说:“宝历大起宫室,广声色,故作《阿房宫赋》。”本赋表面上写秦因营造阿房宫,挥霍奢靡,劳民伤财,终至亡国,实则借古讽今,意在规劝敬宗李湛,不可淫奢极欲,重蹈秦亡的覆辙。 2.解题 “阿房宫”是秦始皇在渭南营造的宫殿。“阿房”是地名或山

名,遗址在今西安的西南。 这是一篇借古讽今的赋体散文,“赋”作为一种文体有一个演变的过程。赋体以楚辞为滥觞,至荀况始有定名。它出现于战国后期,到了汉代才形成确定的体制,这是赋的渊源。赋体的流变大致经历了骚赋、汉赋、骈赋、律赋、文赋各个阶段。 关于赋的特点《文心雕龙-诠赋》说:“赋者,铺也;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也。”体物写志,指赋的内容;铺采摛文指赋的形貌。 3.作者 杜牧,字牧之,出身名门,26岁中进士,曾任黄州、池州、睦州刺史,官至中书舍人,晚年居住在长安城南的樊川别墅,后世因称他“杜樊川”。杜牧诗歌创作成就突出,其以清丽自然的诗风在晚唐诗坛独树一帜。人们将他和杜甫相比,因而称之为“小杜”;他又和李商隐同时代且齐名被人们合称为“小李杜”杜牧的《阿房宫赋》就是这样的作品,历代被人们视为“文赋”的初期典范之作。李杜:李白、杜甫小李杜:李商隐、杜牧著有《樊川文集》二十卷,《外集》一卷,《别集》一卷。 二、基础积累 1.识记字词 缦回()椒兰()辘辘()剽掠()鼎铛() 迤逦()锱铢()横槛()呕哑()参差() 囷囷()鬟()杳不知()架梁之椽()不霁何虹() 在庾之粟粒()尽态极妍()妃嫔媵嫱()()()() 2.对下列各句中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廊腰缦回,檐牙高啄缦:萦绕。 B.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

阿房宫赋教学设计(教案)

阿房宫赋 【教学重点】 1.了解赋体散文长于摹写、注重铺陈、善用比喻等文体特色。 2.了解本赋内容借秦败亡以讽喻时政。 3.从文言中积累相关知识、句式、实词。 【教学方法】 1.点拨法、激疑、讨论法、探究阅读法 2.熟读成诵,抓住辞赋押韵的特点,分析揣摩鉴赏。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据《史记》记载,秦始皇嫌都城咸阳人多,原来的宫廷狭小,就在渭水以南营造新宫。工程开始于公元前212年(秦始皇三十五年),长期调动的民夫有七十万,直到秦朝灭亡,尚未正式完工,因此宫名没有确定,据说因为宫的前殿所在地叫“阿房”,当时人们便称它为“阿房宫”。阿房宫的规模非常巨大,仅它的前殿就“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坐万人,下可建五丈旗。”《汉书》上说,殿前立铜人十二,每个重十二万斤;宫中有天桥向东南通往终南山,山顶筑有阙楼;渭河上架有大桥,向北直达咸阳。公元前206年,项羽统兵进入函谷关,焚烧秦宫室,大火三月不灭。阿房宫于是被焚毁。现在的西安市三桥镇南有其遗址。 阿房旧读ē’páng,一说是因山而名;一说因宫殿的“四阿”(屋四角弯曲处)造得宽阔得名,“房”同“旁”,宽广意。 唐敬宗李湛16岁继位,好声色,兴土木,游宴无度,不视朝政,在位3年为宦官刘克明所杀。作者借此赋表面铺写阿房宫的兴、毁,实则用秦骄奢致亡的故事,规劝本朝当政者,以古为鉴,明兴亡大道。 二、作者及写作背景简介 杜牧(803-852),字牧之。晚唐杰出诗人,诗、赋、古文都足以为名家。祖父杜佑是中唐有名的宰相和史学家。杜牧晚年任中书舍人﹐居长安城南樊川别墅﹐后世因称之“杜樊川”。 在诗歌方面,人称他为“小杜”,以别于杜甫之“老杜”,又把他与李商隐并称,称“小李杜”。诗歌以文词清丽、情韵跌宕见长。他对“赋”的文体发展,也有着卓越贡献。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单元《阿房宫赋》教学设计

《阿房宫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掌握常用文言词语的含义和用法;理解课文中形象的比喻﹑丰富瑰丽的想象﹑大胆奇特的夸张等艺术特点及其突出主题思想的作用;了解赋的特点,学习本文描写为议蓄势﹑议论使描写增加了深度的写作特色。 过程和方法通过反复诵读,体味”赋”的语言特点;学习文章多用对偶﹑排比的语言风格,并使之运用于今后的写作之中,增加习作的文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认识封建统治者骄奢淫逸﹑横征暴敛﹑不顾人们 死活的罪恶;了解作者作本赋借古讽今的目的。 教学重点结合写作背景,梳理文章内容;学习在铺叙基础上引发议论的写作方法;积累文言知识。 教学难点结合赋体”铺采摛文”的特点,体会文章的语言风格。 教学方法诵读法;自主学习和教师点拨结合。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一﹑”赋”是一种什么样的体? “赋”是由先秦诗歌派生出的一种文体。 “赋”的名称据说起于战国赵人荀卿《赋篇》:”赋者,铺也;铺采摛(舒展;散布;铺陈)文,体物写志也。” 赋体的流变:短赋——先秦诸子散文中;骚赋——屈原为代表;辞赋——汉代,赋的体制便正式确立;骈赋——魏晋以后,赋日益向骈文方向发展;律赋——唐代又由骈体转向律体;文赋——宋代多以散文方法作赋,别创一格。 代表作品:东汉张衡的《二京赋》,三国时王粲的《登楼赋》﹑西晋左思的《三都赋》﹑唐杜牧的《阿房宫赋》,宋苏轼的两篇《赤壁赋》等。 赋的特点:铺采摛文,艺术表现注重铺陈,讲究声韵之美,使用华丽词藻,着上绚丽色彩;体物写志,内容重在摹写事物,抒发情感,表达思想。

二﹑《阿房宫赋》是一篇什么样的文? 1.听课文朗诵,注意这些问题:字音;体会”文赋”的文体特点;四个段落的文意及层次关系;文章前半部分和后半部分是怎样有机的联系在一起的,它们之间的关系。 2.正音。 骊(lí)山缦(màn)回囷囷(qūn)焉矗(chù)不知 不霁(jì)妃嫔(pín)媵(yìng)嫱(qiáng) 辇(niǎn)来 夜弦(xián)荧荧(yíng) 晓鬟(huán)辘辘(lù) 剽(piāo)掠杳(yǎo)不知鼎铛玉石(chēng) 锱铢(zīzhū)逦(lǐ)迤(yǐ)架梁之椽(chuán) 在庾(yǔ)之粟(sù)粒参差(cēn cī) 横槛(jiàn)管弦呕哑(ōu yā)戍(shù)卒叫 3.教师和学生配合范读课文。 4.依据文体特点﹑文章内容可分几大部分?并概括其大意。 明确:两大部分。第一部分(第1﹑2段)是叙事;铺叙阿房宫建筑宏伟豪华,极写宫中生活荒淫﹑奢靡。 第二部分(第3﹑4段)议论分析,指出”秦爱纷奢”不恤民力导致灭亡的命运,讽喻唐朝统治者勿蹈秦王朝之覆辙。 5.两部分之间是怎样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的?是什么关系(结合”赋”的特点分析)? 两部分之间的联系:前面的描绘是为后面的正义宏论张本,为篇末归结秦亡的历史教训﹑讽喻现实提供了坚实的基础;铺事和写志关系,铺事是写志的基础,写志是铺事的目的。 三﹑阿房宫是一座什么样的宫? 1.关于阿房宫。 “阿房宫”的”阿房”旧读”ēpáng”,阿房是地名或山名,阿房宫是秦朝的宫殿,据史书记载,始建于公元前212年。遗址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郊15千米的阿房村一带。 据《史记》载,秦代宫殿,关中有三百座,关外有四百多座,如此犹嫌不足。统一中原后第九年,始皇以为咸阳人多,先王之宫廷小,和他”功过三皇,德配五帝”的身份大不相配。于是,他在昔日周文王和周武王的都城之间,大兴土木,开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