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六年级可爱的榆林学期计划

六年级可爱的榆林学期计划

六年级可爱的榆林学期计划
六年级可爱的榆林学期计划

榆阳区学科教学学期计划

教学内容安排

榆阳区学科教学学期计划第3页

榆阳区学科教学学期计划第4页

八年级可爱的榆林教学计划

八年级地方课程上册教学计划 惠 玉 香 2016.08.26

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可爱的榆林上册教学 计划 一、教材分析 《可爱的榆林》地方课程,立足本地区课程资源以学生审美、认知、实践、创造能力的综合发展为课程目标,充分利用榆林市丰富的教育资源,根据本地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和可持续发展需要,实行多学科整合,注重学习过程中的实践与创造,是一门富有浓郁地方特色和鲜明时代气息的综合性课程,能够帮助学生了解家乡、认识家乡,激发学生热爱家乡、建设祖国、服务社会的情感,提升学生的科学和人文素养。通过地方课程《可爱的榆林》教学,让学生了解榆林的悠久历史,优美的自然环境,丰富的文化习俗,增强学生热爱榆林,建设家乡的责任感。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生了解榆林、认识榆林,说说榆林人红色革命事迹;了解榆林的文化遗址,在寻求古建筑保护与百姓生活的平衡点,试着提出自己的看法。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了解榆林因地制宜的窑洞,能谈谈自己对窑洞的认识;了解陕北的名人名事以及各种民俗活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通过认识无定河,使学生明白要保护自然资源;了解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信天游,树

立文化自信;通过认识和了解榆林的矿产资源,树立节约资源的意识,有不可再生资源的短缺意识。 三、教学内容 学习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民族,弘扬民族精神是基础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榆林人杰地灵,有着两千多年的文明史自然资源丰富多样。改革开放以来,凭借资源优势,榆林迅速崛起。将这些鲜活的,学生可感知的课程资源传授给学生,是本教材的目的所在。《可爱的榆林》地方课程,立足本地区课程资源以学生审美、认知、实践、创造能力的综合发展为课程目标,充分利用榆林市丰富的教育资源,根据本地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和可持续发展需要,实行多学科整合,注重学习过程中的实践与创造,是一门富有浓郁地方特色和鲜明时代气息的综合性课程,能够帮助学生了解家乡、认识家乡,激发学生热爱家乡、建设祖国、服务社会的情感,提升学生的科学和人文素养。 四、学生情况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从上期期末统考成绩和上课情况来作大致评估,学生成绩参差不齐,尖子生少,学困生较多,两级分化较突出。上课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不够灵活,这就需要教师在教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上作进一步改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进行探究性的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

《可爱的榆林》教学设计

六年级《可爱的榆林》教学设计 定边县第二小学杨海莲 第一课淳朴的榆林 教材分析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构建学生的精神世界,提升学生的人才素养,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起着重要作用。 学习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民族,弘扬民族精神是基础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榆林人杰地灵,有着两千多年的文明史,自然资源丰富多样。改革开放以来,凭借资源优势,榆林迅速崛起。将这些鲜活的,学生可感知的课程资源传授给学生,是本教材的目的所在。《可爱的榆林》地方课程,立足本地区课程资源,以学生审美、认知、实践、创造能力的综合发展为课程目标,充分利用榆林市丰富的教育资源,根据本地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和可持续发展需要,实行多学科整合,注重学习过程中的实践与创造,是一门富有浓郁地方特色和鲜明时代气息的综合性课程,能够帮助学生了解家乡、认识家乡,激发学生热爱家乡、建设祖国、服务社会的情感,提升学生的科学和人文素养。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地地道道的榆林人的性格特质,了解古代的和现代的榆林名人,将榆林人优秀特质传承下去。 2.学生能够独立总结榆林人的特质并互相交流名人故事。 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地地道道的榆林人的性格特质,了解古代的和现代的榆林名人,将榆林人优秀特质传承下去。 教学难点: 学生能够独立总结榆林人的特质并互相交流名人故事。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作为一名地地道道的榆林人,你知道有哪些榆林人自己的节日?(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本,学生欣赏课本中的插图:正在欣赏秧歌表演的榆林人,米脂婆姨扭秧歌。) 二、探索交流 1.榆林人爱过节,且有很多讲究,你们知道哪些?小组交流汇报。正月初一大拜年,初五送穷鬼、迎财神,初六小年,初七“人情”,十二老鼠嫁女,十五元宵节。到了元宵这一天,喜庆活动到了最高潮、闹秧歌、转九曲、观灯、垒火塔塔、放焰火,锣鼓鞭炮、哨呐秧歌,到处是火树银花,欢声笑语,红火热闹。正月十六“燎百病”,家家户户在院里燃火堆,燎衣物,大人小孩跳跃火堆,祈求吉祥。二月二

四年级上册可爱的榆林全册教案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四年级上册可 爱的榆林教案 第一课多彩榆林 课程目标: 1、寻找能够代表榆林色彩的物品和资料,并进行简单的整理和应用。 2、通过调查、访问、交流和辩论等形式,了解多彩榆林的变化 和发展。 3、拓展讨论榆林还有哪些颜色,举例说明,激发学生热爱榆林、 建设家乡的情感。 教学重点 通过调查、访问、交流和辩论等形式,了解多彩榆林的变化和发 展。 教学难点 讨论拓展榆林还有哪些颜色,举例说明,激发学生热爱榆林、建 设家乡的情感。 教具准备 榆林的实景图片、文字资料。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浏览图片、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喜欢自己的家乡吗?今天老师带来了一级有关家乡的图

片我们一起来欣赏吧!(出示榆林风光务图和物产图) 2、说说观后哪些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今天,就让我来学习第一课《多彩榆林》,一起去了解家乡让我们引以为豪的地方吧。 4、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步学习了解红色榆林的基本内容。 1、学生畅谈对红色榆林的理解。(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 2、教师简介榆林革命历史。 榆林是革命老区,1923年初,马克思主义的种子传播到榆林;1924年建立了陕北第一个中央党组织,1934年建立了县级苏维埃政权;解放战争时期,先后有2万多榆林儿女,为中国革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过渡:是啊,我们的家乡榆林如此美,我们能生活在这么一片富饶的土地上,让我们一起具体的认识我们的家乡吧。 三、学习了解黑色榆林的基本内容。 1、学生畅谈对黑色榆林的理解。(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 2、教师简介榆林丰富的矿产资源。 榆林有54%的地哉域含煤,预测储量占全国储量的五分之一,居全世界七大煤田之首,榆林的煤具有低硫,低磷,低灰的特点,并且发热量高,是理想的环保用煤。 榆林还有黑色的金子一一石油,绿色的能源一一天然气,榆林石油储 量有3亿吨,是陕甘宁油气田的核心组成部分 四、阅读教材进步感受文本。

三年级地方课程《可爱的榆林》教学计划-(1)

神木县第十小学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 三年级可爱的榆林教学计划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构建学生的精神世界,提升学生的人才素养,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起着重要作用。 一、教材分析 学习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民族,弘扬民族精神是基础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榆林人杰地灵,有着两千多年的文明史,自然资源丰富多样。改革开放以来,凭借资源优势,榆林迅速崛起。将这些鲜活的,学生可感知的课程资源传授给学生,是本教材的目的所在。《可爱的榆林》地方课程,立足本地区课程资源,以学生审美、认知、实践、创造能力的综合发展为课程目标,充分利用榆林市丰富的教育资源,根据本地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和可持续发展需要,实行多学科整合,注重学习过程中的实践与创造,是一门富有浓郁地方特色和鲜明时代气息的综合性课程,能够帮助学生了解家乡、认识家乡,激发学生热爱家乡、建设祖国、服务社会的情感,提升学生的科学和人文素养。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榆林、认识榆林,发现榆林之美。 2.了解陕北人传统服饰的特点及功能,观察榆林的各种树木,欣赏绥德石刻,收集榆林民间故事和榆林小曲等。 3.拓展学生的学习领域,增进学生对榆林的历史、文化、社会、自然、科技、非物质文化的理解,促进学生全方面知识的积累和发展。 4.加强素质教育理念和德育渗透,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原则,着重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学习态度,促进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良好的心理品质。 5.促进地方课程与其它课程的相互补充、协调关系,增强地方

课的地方适应性,体现地方课的地方特点。 6.学会观察事物的多种方法,形成发现问题的能力。 三、学生情况分析 这学期我继续代的是三年级1、2班学生的《可爱的榆林》,小学三年级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期,他们模仿能力强、好奇心强、活泼好动聪明可爱,课堂上表现的也很积极,和他们相处我也很开心。但是探明依赖性强,性格爱好都具有很大差异。每个班都有个别学生存在先天智力障碍,自制力差,我将有针对性对他们多一些关爱和帮助,使全体学生都能在我的帮扶下发现榆林之美,热爱家乡,为孩子们一生了解家乡榆林奠定基础。 四、教学方法 采用“激励性、自主性、创造性”的教学策略,以问题为线索,恰当运用教材、媒体、现实材料,真正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从而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提高教学的高效性。 在课堂上注意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一起用普通话说说,让学生呢个畅所欲言,互相交流,减少学生的心理压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在教学中注意采用开放式教学,重视学法指导提倡学法多样性,关注学生的个人体验,使学生从“学会”向“会学”转变,用“先学后教”的模式,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配额月学生根据具体情境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五、检测和评价的方法与手段 1.课堂教学中一个关键是充分了解学情,由实际调控教学内容,使全体学生能有效的进行学习。 2.检测内容注重基础,时间控制在10分钟左右。 3.评价融入学生的学习过程,建立开放和宽松的评价氛围,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六、教学措施 1.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五年级《可爱的榆林》教学计划 (1)

五年级下册《可爱的榆林》教学计划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构建学生的精神世界,提升学生的人才素养,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起着重要作用。 一、教材分析 学习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民族,弘扬民族精神是基础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榆林人杰地灵,有着两千多年的文明史,自然资源丰富多样。改革开放以来,凭借资源优势,榆林迅速崛起。将这些鲜活的,学生可感知的课程资源传授给学生,是本教材的目的所在。《可爱的榆林》地方课程,立足本地区课程资源,以学生审美、认知、实践、创造能力的综合发展为课程目标,充分利用榆林市丰富的教育资源,根据本地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和可持续发展需要,实行多学科整合,注重学习过程中的实践与创造,是一门富有浓郁地方特色和鲜明时代气息的综合性课程,能够帮助学生了解家乡、认识家乡,激发学生热爱家乡、建设祖国、服务社会的情感,提升学生的科学和人文素养。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美丽的榆林。 2、了解榆林特产马铃薯,谈谈自己对它的认识。 3、对榆林金秋的了解。 4、认识榆林特产糜子,说说它能做成那些美食。

5、了解榆林的美景以及风俗。 6、说说毛主席在美丽榆林的故事。 三、学情分析 五年级一班有学生52人,其中女生24人,男生28人。通过几年的学习,大多数学生对地方课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家乡的文化有一定的了解,艺术素养得到相当的培养,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不过两极分化很明显。优等生表现出对地方课程浓厚、持久的兴趣,艺术素养发展态势良好;后进生对地方课程无所谓,随着年级的升高,学习态度不够认真,加上对地方课程学科的认识不足,认为本学科不重要,轻视,造成艺术素养发展态势一般。 四、教学进度 本教材共11课,每课分3课时。 第一课大美的榆林四季-----------------------3课时 第二课马铃薯的新美食主义-------------------3课时 第三课金秋扬扬-----------------------------3课时 第四课糜子做成美味的糕---------------------3课时 第五课钟爱“桃花水”-----------------------3课时 第六课打起横山老腰鼓-----------------------3课时 第七课生活在变,“年”未变------------------3课时 第八课燕燕雀雀,捏面塑---------------------3课时 第九课毛主席在榆林的小故事-----------------3课时 第十课装饰剪纸—窗花-----------------------3课时 第十一课幸福榆林·不一样的校园生活-----------3课时 五、教学内容检测及评价

三年级第一学期《可爱的榆林》教学计划[1].docx

三年级地方课程《可爱的榆林》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学习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民族,弘扬民族精神是基础教育的重 要 任务之一。榆林人杰地灵,有着两千多年的文明史,自然资源丰富多样。改革开放以来,凭借资源优势,榆林迅速崛起。将这些鲜活的,学生可感知的课程资源传授给学生,是本教材的目的所在。《可爱的榆林》地方课程,立足本地区课程资源,以学生审美、认知、实践、创造水平的综合发展为课程目标,充分利用榆林市丰富的教育资源,根据本地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和可持续发展需要,实行多学科整合,注重学习过程中的实践与创造,是一门富有浓郁地方特色和鲜明时代气息的综合性课程,能够协助学生了解家乡、理解家乡,激发学生热爱家乡、建设祖国、服务社会的情感,提升学生的科学和人文素养。 二、教学目标 (一)学生了解榆林、理解榆林,说说榆林人的性格特征。 (二)了解榆林的四合院,在寻求古建筑保护与百姓生活的平衡点,试着提出自己的看法。 (三)了解榆林因地制宜的窑洞,能谈谈自己对窑洞的理解。 (四)理解“大漠明珠” 红碱淖,使学生明白要保护自然资源。 (五)了解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二人台。 (六)通过理解榆林土豆,学习他们的土豆精神。 (七)了解陕北的名人名事以及各种民俗活动。 三、教学措施 (一)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准确导向。

(三)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性。 (四)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的培养。 (五)体现教学的层次性。 (六)重视对学生的文化熏陶。 (七)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鉴别意识。 (八)教师要持续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四、四、教学进度 周内容实授课时数备课人次 第 6 周我家在榆林 筑巢红碱淖的遗鸥2王静千姿百态的窗棂图案 第 10 周黄土高原上的彩花花 古老的摩崖石刻2艾绍强 枣乡人家的红枣情 第 14 周榆林人的唢呐音乐 定边皮影道情曲2崔爱梅第 18 周杨家沟的红色回忆 幸福榆林 * 广场上的笑脸2薛玲

三下可爱的榆林教案

《可爱的榆林》教案 年级:三年级(下) 备课教师:张如梅 2015.3

第一课发现榆林之美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让学生认识和发现我们的家乡——榆林的美景。其中包括自然之美、人文之美、都市之美,并可以从榆林看到世界之美。 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发现榆林的美景。 教学难点: 学生不能亲眼看到和身临其境的体会榆林各地的美景。 教学过程: 一、自然之美 黄土高原、毛乌素沙地和榆林境内的黄河水系,构成了榆林的骨骼和血脉,也早就了榆林的自然之美。 师:看书中图片,认识这些自然美景,并说说看了之后有什么感受。 生: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师:阅读知识链接《黄土高原》看看文中的黄土高原和我们亲眼见到的一样吗? 生:畅所欲言。 二、人文之美 榆林历史悠久、人文荟萃。黄土文化、游牧文化、边塞文化、民俗文化、革命文化在这里交织相融。陕北民歌、信天游、秧歌、

说书、道情、剪纸、石雕、木雕、泥塑、织毯等民间艺术在这里传承发展。 师:看书中图片认识掩埋不了的风景——统万城遗址;绥德的摩崖石刻;榆林四合院;米脂姜氏庄园。 生:自由观看。 师:带着问题看书,欣赏人文景观和欣赏自然景观,有哪些不同?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让学生认识和发现我们的家乡——榆林的美景。其中包括自然之美、人文之美、都市之美,并可以从榆林看到世界之美。 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发现榆林的美景。 教学难点: 学生不能亲眼看到和身临其境的体会榆林各地的美景。 教学过程: 一、都市之美 榆林的市区、县城,街道两边郁郁葱葱的大树,为人门当去夏日的烈阳,公路绿化带、广场绿地、花坛中的小花小草让人赏心悦目。这被花草树木覆盖的黄土地,就像穿上了一件彩衣,一下子生动活泼起来,整个榆林也变的美丽而充满生机。 二、从榆林看世界

可爱的榆林教学案

绥德第一小学可爱的榆林教学案 年级四班级 3 课题1、多彩榆林主备教师上课教师备课时间8月24日学 习目标1、了解榆林所处位置; 2、欣赏多彩榆林,感悟红色阵地; 重 点 难 点 红色榆林,文化韵味浓郁,让学生感悟红色革命阵地,深刻的了解榆林红色文化。课 前准备搜集榆林地图; 询问同学或长辈,有关榆林的红色故事。 学 法 指 导 观看图片,了解榆林。 导学过程 一、展示榆林地图 1、请同学在地图上找出榆林所在地; 2、想想榆林都包括哪些县; 3、你对榆林了解有多少。 二、革命圣地-——红色榆林 1、请同学们仔细看插图,说说红色榆林的红色标志是什么?(大红枣、红腰鼓) 2、老师讲述红色故事,学生注意倾听红色阵地,并说出榆林的红色阵地有哪些?(小河革命旧址、袁家沟、杨家沟、神权堡) 三、能源新都——黑色榆林 1、了解世界七大煤田(榆林神府煤田、俄罗斯的盾巴斯煤田和库兹巴斯煤田、德国的鲁尔煤田、美国的波德河煤田和阿拉契亚煤田、波兰的西里西亚煤田。) 2、请同学们观看插图,看看煤田是什么样子,你见过吗?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 3、你知道榆林地区的能源有多少?(神府煤田、延长石油集团公司榆林炼油厂、西气东输路线--天然气、锦界国华电厂。) 四、生态新都——绿色榆林 1、榆林绿色生态你了解有多少; 2、你看到榆林的生态怎么样,大胆的说一说。 3、小组之间讨论:你能为生态榆林做多少? 五、小结

课 堂 延 伸 你能说说榆林还有哪些其他颜色呢? 板书设计多彩榆林红色榆林黑色榆林绿色榆林 教后反思

大保当小学可爱的榆林教学案 年级四班级 3 课题2、美丽的秧歌场图主备教师上课教师备课时间8月29日 学习目标1、简单的了解秧歌的悠久历史; 2、初步了解什么是秧歌场图; 3、观看插图,欣赏榆林秧歌的欣悦与激情; 4、秧歌场图与“方胜”“盘长”的简单概念。 重 点 难 点 方胜、盘长与秧歌场图的精彩瞬间。 课 前 准 备 搜集身边你说知道的秧歌场图。 学 法 指 导 学会联系生活实际,观察身边具有特色的民间风情,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导学过程 一、视频观看激烈、热闹的秧歌。 二、学习秧歌场图的概念。 秧歌场图:在伞头的带领下,秧歌队伍利用扭、摆、走、跳、转的形式走出各种图案,这种图案就叫秧歌场图。 三、什么是秧歌伞头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秧歌队伍中的人员,发现那一个人是伞头?小组交流讨论,伞头的作用是什么? 四、秧歌中的吉祥 1、学生观察课本21页的插图,你发现了什么?(方胜、盘长、十二莲灯、双葫芦等图案都是象征着吉祥。) 2、学生阅读资料链接,了解方胜与盘长。 3、秧歌场图中的角子。

四年级可爱的榆林考试试卷

神木县第十小学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 四年级可爱的榆林考试试卷 一、填空。(20分) 1、榆林境内最大的河流是__________。 2、统万城在今天榆林的_______县。 3、___________是陕西省最大的湖泊,也是我国最大的沙漠淡水湖。 4、2007年,榆林______ 县举办了“首届国际荞麦节”。 5、南塔、北台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6、黄土高原上沿着山坡开辟的,样子像楼梯的田地叫_______。 7、米脂古城街道上最具特色的是_________。 8、榆林的大型商场有____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30分) 1、“一池清水,两条绿带”描写的是哪个河流的特色()。 A 榆溪河B尼罗河C长江D黄河 2、被称为“塞上小江南”的是() A延安B 西安C榆林D铜川 3、下列哪些不是榆林当地特色美食?() A洋芋擦擦B碗砣C羊杂碎D油泼面 4、下列哪项不适合做炕围子材质?() A布织炕围子B陶瓷炕围子C铁制炕围子D纸贴炕围子 5、下列哪种植物被称为“长寿植物”() A 土豆B荞麦C地瓜D豆角 6、泥塑发源于()

A陕西省榆林市佳县B陕西省渭南富平县C陕西宝鸡市凤翔县D陕西省咸阳礼泉县7、下列不属于榆林古城六楼骑街的是() A文昌阁B万佛楼C星明楼D牌楼 8、下列不属于手工织毯工具的是() A机梁B铁梳子C 铁钳子D织毯刀 9、下列旅游景点不属于榆林的是() A李自成行宫B凤凰古城C统万城D扶苏墓 10、下列那条河流被称为“塞上玉带”() A窟野河B无定河C榆溪河D秃尾河 三、多选题。(20分) 1、榆林的革命志士有() A李子洲B白明善C 张秀山D谢子长 2、府谷古城三绝是() A城墙B窑洞C孔庙D书院 3、世界三大梯田是指() A菲律宾巴纳韦梯田B云南哀牢山红河哈尼梯田 C 陕北黄图高原梯田D瑞士拉沃梯田 4、下列属于榆林的河流有() A榆溪河B 秃尾河C无定河D窟野河 5、下列属于榆林当地的泥塑有() A子洲泥塑B凤翔泥塑C定边张氏泥塑D万画泥塑 四、判断题。(10分)对的打对号,错的打错号。

五年级地方课程《可爱的榆林》下教学计划

五年级地方课程《可爱的榆林》教学计划 张虎诚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构建学生的精神世界,提升学生的人才素养,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起着重要作用。 一、教材分析 学习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民族,弘扬民族精神是基础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榆林人杰地灵,有着两千多年的文明史,自然资源丰富多样。改革开放以来,凭借资源优势,榆林迅速崛起。将这些鲜活的,学生可感知的课程资源传授给学生,是本教材的目的所在。《可爱的榆林》地方课程,立足本地区课程资源,以学生审美、认知、实践、创造能力的综合发展为课程目标,充分利用榆林市丰富的教育资源,根据本地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和可持续发展需要,实行多学科整合,注重学习过程中的实践与创造,是一门富有浓郁地方特色和鲜明时代气息的综合性课程,能够帮助学生了解家乡、认识家乡,激发学生热爱家乡、建设祖国、服务社会的情感,提升学生的科学和人文素养。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离不开歌声的榆林,信天游、神木酒曲、清涧道情等,是生活在这里的人们表达思想情怀的主要方式。 2、了解榆林的民歌——《赶牲灵》,感受民歌的意境美。 3、了解何为陕北说书,能欣赏陕北说书,并能说说它们在表演

形式、人数、乐器等方面有哪些异同。 4、了解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靖边跑驴”。 5、了解陕北的庙会文化活动。 6、了解陕北的名人名事以及各种民俗活动。 7、了解榆林的标志性建筑以及榆林的制盐历史。 三、教学措施 1、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2、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 3、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性。 4、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的培养。 5、体现教学的层次性。 6、重视对学生的文化熏陶。 7、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鉴别意识。 8、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四、后附:教学进度

可爱的榆林教案

第一课发现榆林之美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让学生认识和发现我们的家乡——榆林的美景。其中包括自然之美、人文之美、都市之美,并可以从榆林看到世界之美。 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发现榆林的美景。 教学难点: 学生不能亲眼看到和身临其境的体会榆林各地的美景。 教学过程: 一、自然之美 黄土高原、毛乌素沙地和榆林境内的黄河水系,构成了榆林的骨骼和血脉,也早就了榆林的自然之美。 师:看书中图片,认识这些自然美景,并说说看了之后有什么感受。 生: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师:阅读知识链接《黄土高原》看看文中的黄土高原和我们亲眼见到的一样吗? 生:畅所欲言。 二、人文之美

榆林历史悠久、人文荟萃。黄土文化、游牧文化、边塞文化、民俗文化、革命文化在这里交织相融。陕北民歌、信天游、秧歌、说书、道情、剪纸、石雕、木雕、泥塑、织毯等民间艺术在这里传承发展。 师:看书中图片认识掩埋不了的风景——统万城遗址;绥德的摩崖石刻;榆林四合院;米脂姜氏庄园。 生:自由观看。 师:带着问题看书,欣赏人文景观和欣赏自然景观,有哪些不同?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让学生认识和发现我们的家乡——榆林的美景。其中包括自然之美、人文之美、都市之美,并可以从榆林看到世界之美。 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发现榆林的美景。 教学难点: 学生不能亲眼看到和身临其境的体会榆林各地的美景。 教学过程: 一、都市之美 榆林的市区、县城,街道两边郁郁葱葱的大树,为人门当去夏日的烈阳,公路绿化带、广场绿地、花坛中的小花小草让人赏心悦目。这被花草树木覆盖的黄土地,就像穿上了一件彩衣,一下子生动活泼起来,整个榆林也变的美丽而充满生机。 二、从榆林看世界 师:榆林的美景数不胜数,世界上的美景那就更多了,只要我们用心去欣赏,就会发现美无处不在。接下来,我们一起环游世界,欣赏各地的美景。 三、我会这样做

三年级下册可爱的榆林教案 (1)

三(1)班地校课程教案 刘国清 《可爱的榆林》作为一门综合性地方课程,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认知特点,分别确立课程目标。3—4年级,学会观察事物的多种方法,形成发现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了解榆林悠久的历史,优美的自然环境,丰富的文化习俗,增强学生热爱榆林,建设家乡的责任感。 教学要求及建议: 1、《可爱的榆林》课程由各年级品德教师担任。 2、该课程的学习方式主要以探究实践的方式进行,探究与实践活动以谈、论、讲、做为主。 3、本课程的教学主要以有意义的、生动活泼的行动为主要形式,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参观考察、社会调查、尝试探究等,拓展课程的范围。 第一课发现榆林之美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让学生认识和发现我们的家乡——榆林的美景。其中包括自然之美、人文之美、都市之美,并可以从榆林看到世界之美。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发现榆林的美景。 教学难点:学生不能亲眼看到和身临其境的体会榆林各地的美景。 教学过程: 一、自然之美 黄土高原、毛乌素沙地和榆林境内的黄河水系,构成了榆林的骨骼和血脉,也早就了榆林的自然之美。师:看书中图片,认识这些自然美景,并说说看了之后有什么感受。生:学生自由

发表意见。师:阅读知识链接《黄土高原》看看文中的黄土高原和我们亲眼见到的一样吗?生:畅所欲言。 二、人文之美 榆林历史悠久、人文荟萃。黄土文化、游牧文化、边塞文化、民俗文化、革命文化在这里交织相融。陕北民歌、信天游、秧歌、说书、道情、剪纸、石雕、木雕、泥塑、织毯等民间艺术在这里传承发展。师:看书中图片认识掩埋不了的风景——统万城遗址;绥德的摩崖石刻;榆林四合院;米脂姜氏庄园。生:自由观看。师:带着问题看书,欣赏人文景观和欣赏自然景观,有哪些不同?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让学生认识和发现我们的家乡——榆林的美景。其中包括自然之美、人文之美、都市之美,并可以从榆林看到世界之美。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发现榆林的美景。 教学难点:学生不能亲眼看到和身临其境的体会榆林各地的美景。 教学过程: 一、都市之美 榆林的市区、县城,街道两边郁郁葱葱的大树,为人门当去夏日的烈阳,公路绿化带、广场绿地、花坛中的小花小草让人赏心悦目。这被花草树木覆盖的黄土地,就像穿上了一件彩衣,一下子生动活泼起来,整个榆林也变的美丽而充满生机。 二、从榆林看世界 师:榆林的美景数不胜数,世界上的美景那就更多了,只要我们用心去欣赏,就会发现美无处不在。接下来,我们一起环游世界,欣赏各地的美景。

可爱的榆林地方校本教材

第一课时我家在 备课人:宗鑫 一.课程目标: 1、学习用各种方法搜集资料,并进行简单的整理和应用。 2、通过调查、访问、参观和辩论等,认识到家乡的变化和发展,积极的为家乡现积出力。 3、激发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认识到家乡在发展过程中的美中不足,坚信家乡的未来更美好,树立初步的教学发展观。 二.教学重难点 1.通过调查,访问和参观,汇报家乡的变化和发展,萌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 2.如何辨证地看待家乡的发展变化如何为家乡建设献计出力。 三. 教具准备 的形象图片、中国地图、地图、文字资料。 教学课时 2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浏览图片、导入新课。

1、同学们,喜欢看图片吗?今天老师带来了一组图片我们一起来欣赏吧!(多媒体出示各处的风光图) 2、说说这些图片都是哪里?这里曾经给你留下那些深刻的印象? 3、今天,就让我来学习第一课《我家在》,一起去了解家乡的地理地貌及家乡引以自豪的地方吧。 4、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步学习了解家乡的基本概况。 1、学生畅谈对家乡的了解。(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 2、教师简介概况。(从地理位置、经济、交通、名胜古迹几方面进行总结。) 三、阅读教材进步感受文本。 1、学生自由阅读文本了解文本知识。 2、谈学习收获。 3、知道了家乡的地理概况,能说说和那些省相邻吗?你是通过什么方法知道的? 四、总结,布置作业。 1、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2、回去在家里将今天所学到的知识和父母交流。 3、搜集自己的信息,并找找自己所在的县区有

第二课时我家在 备课人:宗鑫 一、谈话复习引入新课。 1、请小导游简介地貌。 2、今天,我们继续学习。 二、了解的一区十一县。 1、引语:全市总面积43578平方公里,总人口356万,辖1区11县222个乡镇。那你们知道的一区十一县都有哪些呢? 2、在地图上动手找找。 3、交流资料。说说自己家在哪个区县吗?在课本第3页用小旗子标画出来。 4、拓展学习:你知道你家的地址吗?在什么时候我们需要用到自己的家庭住址? 三、我为家乡自豪谈谈家乡有名的历史古迹。 1、引语:市人杰地灵,文物古迹和自然景观居多,属旅游宝地。能说说都有哪些历史古迹吗? 2、学生介绍自己课前搜集的相关资料。 3、多媒体出示图片:无定河湿地、道教圣地白云山、大漠明珠红碱淖、吴堡古城、自成行宫、统万城遗址、星明楼、镇北台、白玉山风光、鱼河峁、寺雄姿、家沟革命纪念馆。 4、说说家乡除此之外,还有哪些美景令你自豪? 学生边述说,边记录完成第9页图表。

六年级地方课程《可爱的榆林》教学计划

第一学期六年级地方课程 《可爱的榆林》教学计划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让学生理解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构建学生的精神世界,提升学生的人才素养,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起着重要作用。 一、教材分析 学习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民族,弘扬民族精神是基础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榆林人杰地灵,有着两千多年的文明史,自然资源丰富多样。改革开放以来,凭借资源优势,榆林迅速崛起。将这些鲜活的,学生可感知的课程资源传授给学生,是本教材的目的所在。《可爱的榆林》地方课程,立足本地区课程资源,以学生审美、认知、实践、创造水平的综合发展为课程目标,充分利用榆林市丰富的教育资源,根据本地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和可持续发展需要,实行多学科整合,注重学习过程中的实践与创造,是一门富有浓郁地方特色和鲜明时代气息的综合性课程,能够协助学生了解家乡、理解家乡,激发学生热爱家乡、建设祖国、服务社会的情感,提升学生的科学和人文素养。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榆林、理解榆林,说说榆林人的性格特征。 2、了解榆林的四合院,在寻求古建筑保护与百姓生活的平衡点,试着提出自己的看法。 3、了解榆林因地制宜的窑洞,能谈谈自己对窑洞的理解。 4、理解“大漠明珠”红碱淖,使学生明白要保护自然资源。 5、了解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二人台。 6、通过理解榆林土豆,学习他们的土豆精神。 7、了解陕北的名人名事以及各种民俗活动。 三、教学措施 1、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2、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准确导向。 3、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性。 4、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的培养。 5、体现教学的层次性。 6、重视对学生的文化熏陶。 7、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鉴别意识。 8、教师要持续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四、教学进度 第一课淳朴的榆林人-------------------------1课时 第二课“小北京”与“老北京”的四合院-------1课时 第三课因地制宜的窑洞-----------------------1课时 第四课日渐缩水的“大漠明珠”---------------1课时 第五课府谷二人台西北的二人转--------------1课时 第六课土豆精神-----------------------------1课时 第七课离不开羊肉的榆林美食-----------------1课时 第八课清香白玉板红嘴绿鹦哥---------------1课时

三年级地方课程《可爱的榆林》教学计划

三年级地方课程《可爱的榆林》教学计划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构建学生的精神世界,提升学生的人才素养,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起着重要作用。 一、教材分析 学习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民族,弘扬民族精神是基础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榆林人杰地灵,有着两千多年的文明史,自然资源丰富多样。改革开放以来,凭借资源优势,榆林迅速崛起。将这些鲜活的,学生可感知的课程资源传授给学生,是本教材的目的所在。《可爱的榆林》地方课程,立足本地区课程资源,以学生审美、认知、实践、创造能力的综合发展为课程目标,充分利用榆林市丰富的教育资源,根据本地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和可持续发展需要,实行多学科整合,注重学习过程中的实践与创造,是一门富有浓郁地方特色和鲜明时代气息的综合性课程,能够帮助学生了解家乡、认识家乡,激发学生热爱家乡、建设祖国、服务社会的情感,提升学生的科学和人文素养。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榆林、认识榆林,说说榆林人的性格特征。 2、了解榆林的四合院,在寻求古建筑保护与百姓生活的平衡点,试着提出自己的看法。 3、了解榆林因地制宜的窑洞,能谈谈自己对窑洞的认识。

4、认识“大漠明珠”红碱淖,使学生明白要保护自然资源。 5、了解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二人台。 6、通过认识榆林土豆,学习他们的土豆精神。 7、了解陕北的名人名事以及各种民俗活动。 三、教学措施 1、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2、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 3、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性。 4、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的培养。 5、体现教学的层次性。 6、重视对学生的文化熏陶。 7、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鉴别意识。 8、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四、教学进度 本教材共10课,每课分两课时。 第一课我家在榆林-----------------------2课时 第二课筑巢红碱淖的遗鸥 ----------------2课时 第三课千姿百态的窗棂图案 -------------2课时 第四课黄土高原上的彩花花 --------------2课时 第五课古老的摩崖石刻 --------------2课时 第六课枣香人家的红枣情-----------------2课时 第七课榆林人的唢呐音乐 ---------------2课时

可爱的榆林地方校本教材汇总

第一课时我家在榆林 备课人:宗鑫 一.课程目标: 1、学习用各种方法搜集资料,并进行简单的整理和应用。 2、通过调查、访问、参观和辩论等,认识到家乡的变化和发展,积极的为家乡现积出力。 3、激发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认识到家乡在发展过程中的美中不足,坚信家乡的未来更美好,树立初步的教学发展观。 二.教学重难点 1.通过调查,访问和参观,汇报家乡的变化和发展,萌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 2.如何辨证地看待家乡的发展变化如何为家乡建设献计出力。 三. 教具准备 榆林的形象图片、中国地图、陕西地图、文字资料。 教学课时 2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浏览图片、导入新课。

1、同学们,喜欢看图片吗?今天老师带来了一组图片我们一起来欣赏吧!(多媒体出示榆林各处的风光图) 2、说说这些图片都是哪里?这里曾经给你留下那些深刻的印象? 3、今天,就让我来学习第一课《我家在榆林》,一起去了解家乡的地理地貌及家乡引以自豪的地方吧。 4、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步学习了解家乡的基本概况。 1、学生畅谈对家乡榆林的了解。(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 2、教师简介榆林概况。(从地理位置、经济、交通、名胜古迹几方面进行总结。) 三、阅读教材进步感受文本。 1、学生自由阅读文本了解文本知识。 2、谈学习收获。 3、知道了家乡的地理概况,能说说榆林和那些省相邻吗?你是通过什么方法知道的? 四、总结,布置作业。 1、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2、回去在家里将今天所学到的知识和父母交流。 3、搜集自己的信息,并找找自己所在的县区有

第二课时我家在榆林 备课人:宗鑫 一、谈话复习引入新课。 1、请小导游简介榆林地貌。 2、今天,我们继续学习。 二、了解榆林的一区十一县。 1、引语:全市总面积43578平方公里,总人口356万,辖1区11县222个乡镇。那你们知道榆林的一区十一县都有哪些呢? 2、在陕西地图上动手找找。 3、交流资料。说说自己家在哪个区县吗?在课本第3页用小旗子标画出来。 4、拓展学习:你知道你家的地址吗?在什么时候我们需要用到自己的家庭住址? 三、我为家乡自豪谈谈家乡有名的历史古迹。 1、引语:榆林市人杰地灵,文物古迹和自然景观居多,属旅游 宝地。能说说榆林都有哪些历史古迹吗? 2、学生介绍自己课前搜集的相关资料。 3、多媒体出示图片:无定河湿地、道教圣地白云山、大漠明珠红碱淖、吴堡古城、李自成行宫、统万城遗址、星明楼、

三年级可爱的榆林教案

学期教学内容安排表第1---2周 第一课 我家在榆林(2课时) 第二课 筑巢红碱淖的遗鸥(2课时) 第3---4周 第三课 千姿百态的窗棂图案(2课时) 第四课 黄土高原上的彩花花(2课时) 第5---6周 第五课 古老的摩崖石刻(2课时) 第六课 枣乡人家的红枣情(2课时) 第8---9周 第七课 榆林人的唢呐音乐(2课时) 第八课 定边皮影道情曲(2课时) 第10---11周 第九课 杨家沟的红色记忆(2课时) 第十课 幸福榆林·广场上的笑脸(2课时)

第一课我家在榆林 课程目标: 1、学习用各种方法搜集资料,并进行简单的整理和应用。 2、通过调查、访问、参观和辩论等,认识到家乡的变化和发展,积极的为家乡现积出力。 3、激发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认识到家乡在发展过程中的美中不足,坚信家乡的未来更美好,树立初步的教学发展观。 教学重点 通过调查,访问和参观,汇报家乡的变化和发展,萌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 如何辨证地看待家乡的发展变化如何为家乡建设献计出力。 教具准备 榆林的形象图片、中国地图、陕西地图、文字资料。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浏览图片、导入新课。 1、同学们,喜欢看图片吗?今天老师带来了一组图片我们一起来欣赏吧!(多媒体出示榆林各处的风光图) 2、说说这些图片都是哪里?这里曾经给你留下那些深刻的印象? 3、今天,就让我来学习第一课《我家在榆林》,一起去了解家乡的地理地貌及家乡引以自豪的地方吧。 4、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步学习了解家乡的基本概况。 1、学生畅谈对家乡榆林的了解。(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 2、教师简介榆林概况。(从地理位置、经济、交通、名胜古迹几方面进行总结。) 榆林市位于陕西省最北部,东临黄河与山西相望,西连宁夏、甘肃,北邻内蒙,南接本省延安市。全市总面积43578平方公里,总人口356万,辖1区11县222个乡镇。地貌大体以长城为界,北部为风沙草滩区,占总面积的42%,南部为黄土丘陵沟壑区,占总面积的58%。 地势:呈西北高,东南低,地貌以长城为界,北部为风沙草滩区,占总面积的42%,南部为黄土丘陵沟壑区,占总面积的58%。榆林市地处毛乌素沙漠南缘和黄土高原过渡地带,风蚀沙化和水土流失严重。 气候: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 0.7℃,极端最高气温38.9℃,极端最低气温为-24℃,年降水量412.4毫米。自然灾害多,有旱、霜、风、雹等。 河流:黄河沿榆林市东边直流而下,境内主要河流是黄河支流无定河、窟野河、秃尾河、佳芦河和皇甫川、清水川、孤山川、石马川等。长城以北有200多个内陆湖泊,其中最大的红碱淖海子面积6667公顷,储水6亿立方米,为陕西最大的内陆湖。 矿藏:煤炭、天然气、石油、岩盐、高岭土、铝土、石灰岩、石英砂等。全区自然资源十分丰富,已探明的8大类48种矿产资源潜在价值6万亿元以上。特别是煤炭、天然气、石油、岩盐储量大,质量好,开发前景远大。 过渡:是啊,我们的家乡榆林如此美,我们能生活在这

六年级可爱的榆林教学总结

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六年级《可爱的榆林》 教学总结 朱志华 本学年度,由我承担六年级地方课程可爱的榆林教育教学工作,现对我在这一学期的教学工作做如下总结: 首先,在这一学期教育教学任务中,我认真对待这门课程的教学,开学初时,对教材进行了反复多次的研读,并及时制定了教学进度计划。根据课程的教学内容,结合我区的风土人情特点,以《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课改精神。在教学中,结合本校教学实际,用本地或身边的地理概况、发展变化、风土人情、自然风光等来影响学生、教育学生,让学生了解自己家乡,更热爱自己的家乡。用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感兴趣的事物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生理解。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前提,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和个性的张扬,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思想情操。 榆林人杰地灵,有着两千多年的文明史,自然资源丰富多样。改革开放以来,凭借资源优势,迅速崛起。如何将这些鲜活的、学生可感知的课程资源与课程目标有机结合,构建学生喜闻乐见的课堂教学,我主要在课前安排学生先自己了解每课的知识,先激发他们的兴趣,有了兴趣,然后自己搜集自己所知道的资料,把自己搜集到的资料在课堂展示出来。 教学的过程其实也是我学习的积累,自己在教学中不断尝试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激发学生兴趣。积累经验的同时也不

断反思自己,寻找一些更适合学生,更适合地方教材的教学方法。把教材中的素材与生活紧密联系、结合起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记忆,体会家乡的美。 不管是什么学习,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我觉得是很重要的,这不仅可以检验学生的学习,还可以更好的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我们的地方课程自然少不了,比如有一课是《千姿百态的窗棂图案》,讲的就是榆林传统的剪纸艺术,这就需要学生动手来剪,所以我安排学生每人剪几个图案,在课堂上,学生展示出了自己各种各样的剪纸,有的学生甚至直接在课堂上开始表演。这一课下来,我觉得学生不仅对剪纸有了了解,而且最主要的是他们对我们本地的传统手艺更加喜欢,相信他们能把这些很好的传承下去。 由于我们的地方课程开设时间并不长,我也是刚刚接触,可以说是处于教学的探索期,自然有很多的不足,有很多需要探究、学习。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努力,让学生能在这门课程中感受到榆林的可爱和美丽,培养学生热爱及传承本土文化。 2016.12.28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