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微观经济学知识点总结归纳.docx

微观经济学知识点总结归纳.docx

微观经济学知识点总结归纳.docx
微观经济学知识点总结归纳.docx

第一章导论

一、选择题(共9个)

1.经济学中的“稀缺性”是指

A.世界上大多数人生活在贫困中

B.相对于资源的需求而言,资源总是不足的

C.利用资源必须考虑下一代

D.世界上的资源终将被人类消耗光

2.经济物品是指

A.有用的物品

B.数量有限,要花费代价才能得到的物品

C.稀缺的物品

D.数量无限,不用付出代价就能得到的物品

3.一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以内的点表示

A.生产品最适度水平

B.该国可利用的资源减少和技术水平降低

C.失业或资源未被充分利用

D.通货膨胀

4.生产可能曲线的基本原理是

A.假定所有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

B.一国资源总能被充分利用

C.改进技术引起生产可能曲线向内移动

D.生产可能曲线上的每一点的产品组合,对该国来说,都是最佳的5.下列那一项最可能导致生产可能性曲线向外移动

A.消费品生产增加,资本品生产减少

B.有用性资源增加或技术进步

C.通货膨胀;

D.失业

6.经济学中的基本选择包括

A.生产什么,生产多少

B.怎样生产,何时生产

C.为谁生产

D.以上都包括

7.对某个汽车生产企业来说,下列哪一变量是外生变量

A.汽车的年产量

B.生产线的技术水平

C.消费者收入增加

D.企业的人力资本管理

8.下列哪一个变量属于存量()

A.国民生产总值

B.年生产能力

C.居民收入

D.固定资产价值

9.21世纪30年代,西方经济学经历的第二次修改和补充

A.出现于1936年

B.涉及垄断问题

C.代表人物是凯恩斯

D.为国家干预经济生活奠定了理论基础

二、判断题(共1个)

1.以萨缪尔森为首的新古典综合派把经济学分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

三、解释概念(共17个)

1.经济学

2.欲望

3.稀缺性

4.选择

5.机会成本

6.生产可能性曲线

7.经济人假定

8.完全信息

9.个量分析

10总量分析

11.静态分析

12.动态分析

13.实证分析

14.规范分析

15.常量与变量

16.存量与流量

17.内生变量与外生变量

一、选择题(共9个)

二、判断题(共1个)

第二章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

一、选择题(共18个)

1.微观经济学的的基本假设条件是:

A.完全信息的假设

B.完全竞争的假设

C.合乎理性的人的假设

D.边际效用递减的假设

2.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包括:

A.单个消费者

B.单个厂商

C.单个市场

D.价格理论

3.下列几组商品的交叉价格弹性为负向的有:A.面粉和大米

B.汽油和汽车

C.羊肉和牛肉

D.CD播放机和CD

4.当出租车租金下调后,对公共汽车服务的

A.需求减少

B.需求量增加

C.需求曲线左移

D.需求无法确定

5.粮食市场的需求是缺乏弹性的,当粮食产量因灾害而减少时

A.粮食生产者的收入减少,因粮食产量下降

B.粮食生产者的收入增加,因粮食价格会更大幅度上升

C.粮食生产者的收入减少,因粮食需求量会大幅度减少

D.粮食生产者的收入不变,因粮食价格上升与需求量减少的比率相同

6.列商品中,需求价格弹性最大的是

A.服装

B.化妆品

C.金银首饰

D.食盐

7.某一时期,电冰箱的供给曲线向右移动的原因可以是

A.电冰箱的价格下降

B.生产者对电冰箱的预期价格上升

C.生产冰箱的要素成本上升

D.消费者的收入上升

8.食盐市场的需求是缺乏弹性的,由于某种非价格因素的影响使食盐产量下降20%,在这种情况下

A.食盐生产者的收入减少,因为食盐产量下降20%

B.食盐生产者的收入增加,因为食盐价格上升低于20%

C.食盐生产者的收入增加,因为食盐价格上升超过20%

D.食盐生产者的收入不变,因为食盐价格上升等于20%

9.影响一种商品需求数量的因素包括

A.商品本身的价格

B.消费者的收入水平

C.相关商品的价格

D.消费者的偏好

10.消费者预期某物品未来价格要上升,则对该物品的当前需求会

A.减少

B.增加

C.不变

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11.如果商品A和商品B是替代品,则A的价格下降将造成

A.A的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B.A的需求曲线向左移动

C.B的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D.B的需求曲线向左移动

12.若某行业中许多生产者生产一种标准化产品,我们可估计到其中任何一个生产者产品的需求将是

A.毫无弹性

B.有单位弹性

C.缺乏弹性或弹性较小

D.富有弹性或弹性很大

13.假如生产某种产品所需原料价格上升了,则这种商品

A.需求曲线向左移动

B.供给曲线向左移动

C.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D.供给曲线向右移动

14.如果人们收入水平提高,则食品支出在总支出中的比重

A.提高

B.降低

C.不变

D.不确定

15.厂商在工资率下降的时候一般倾向于增雇工人,如果对工人的需求缺乏弹性,工资率下降将导致工资总额

A.减少

B.不变

C.增加

D.无法确定

16.政府为了扶持农业,对农产品规定了高于均衡价格的支持价格。政府为了维持支持价格,应该采取的措施是

A.增加对农产品的税收

B.实行农产品配给制

C.收购过剩的农产品

D.对农产品生产者给予补贴

17.政府把价格限制在均衡水平以下可能导致

A.黑市交易

B.消费者排队抢购

C.政府实施配给制

D.产品大量积压

18.均衡价格随着

A.需求和供给的增加而上升

B.需求和供给的减少而上升

C.需求的减少和供给的增加而上升

D.需求的增加和供给的减少而上升

二、判断题(共10个)

1.价格分析是微观经济学分析的核心。

2.需求的变动是指商品本身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

3.当消费者的收入发生变化时,会引起需求曲线的移动。

4.当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动时,这两种商品的需求量都同时增加或减少,则这两种商品的需求交叉价格弹性系数为正。

5.如果两种商品具有替代关系,则相应的需求交叉价格弹性系数为负。

6.某商品的可替代品越多,相近程度越高,则该商品需求弹性越大。

7.当对农产品的需求缺乏弹性时,粮食丰收,粮价下跌,农民收入反而会减少。

8.Ed>1的商品,降低价格会增加厂商的销售收入。

9.若某商品的Ed<1,表明当该商品价格下降20%时,该商品需求量增加小于20%。

1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供给变动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同方向变动。

三、解释概念(共5个)

1.需求

2.供给

3.均衡价格

4.需求的价格弹性

5. 供求定理

四、计算题

本章习题:

第2、7、9、10题。

五、简答题(共2个)

1.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2.需求的价格弹性和厂商的销售收入之间有何关系?请结合图形详细说明。

六、论述题(共2个)

1.运用供求曲线和弹性理论,分析粮食丰收了为什么农民收入反而可能下降?依此分析,你认为政府应对农业实施怎样的保护政策?

2.试用供求模型分析以下问题:

(1)为什么高校周围住房的租赁价格一直比较坚挺?

(2)如果让房租降下来,你有什么建议?

第二章习题答案

一、选择题(共18个)

二、判断题(共10个)

第三章效用论

一、选择题(共19个)

1.基数效用论的基本假设条件有

A.效用是可以用具体数字衡量的

B.边际效用递减

C.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递减

D.货币边际效用不变

2.设对某一消费者有MUx/Px<MUy/Py,为使他得到的效用最大,他将

A.X、Y的价格不变,增加X的购买量,减少Y的购买量

B.X、Y的价格不变,增加Y的购买量,减少X的购买量

C.仅当X的价格降低时,才有可能增加X的购买

D.仅当Y的价格降低时,才有可能增加Y的购买

3.当消费者对商品X7的消费达到饱和点时,则边际效用MUx为

A.正值

B.负值

C.零8

D.不确定

4.序数效用论对消费者偏好的假设包括

A.边际效用递减

B.货币边际效用不变

C.可传递性

D.不饱和性

5.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决定了无差异曲线

A.凸向原点

B.凹向原点

C.垂直于横轴

D.平行于横轴

6.若消费者认为两种商品是可以完全替代的,则其对这两种商品的无差异曲线是

A.凸向原点的

B.900的折线

C.向右下方倾斜的直线

D.向右上方倾斜的直线

7.在同一条无差异曲线上,若增加1个单位X商品的购买,需要减少2个单位的Y商品的消费,则有

A.MRCSxy 8=828

B.MRCSxy8 =81/2

C.MUx/MUy =828

D.MUx/MUy =81/2

8.I8=8Px·X8+8Py·Y8是消费者的

A.需求函数

B.效用函数

C.预算约束方程

D.不确定

9.已知消费者的收入为I,全部用来购买X1,X2,且MRS12>P1/P2,当商品价格既定时,若要达到消费者均衡,需要

A.增加的X1购买,减少X2的购买

B.增加X2的购买,减少X1的购买

C.X1,X2都增加

D.X1,X2都减少

10.正常物品价格上升导致需求量减少的原因在于

A.替代效应使需求量增加,收入效应使需求量减少

B.替代效应使需求量减少,收入效应使需求量增加

C.替代效应使需求量减少,收入效应使需求量减少

D.替代效应使需求量增加,收入效应使需求量增加

11.当只有商品价格变化时,连接消费者各均衡点的轨迹称作A.需求曲线

B.价格—消费曲线

C.恩格尔曲线

D.收入—消费曲线

12.某消费者消费更多的某种商品时

A.消费者获得的总效用递增

B.消费者获得的边际效用递增

C.消费者获得的总效用递减

D.消费者获得的边际效用递减

13.消费者达到均衡时

A.总效用最大999

B.每单位货币用来购买每种商品获得的边际效用相等

C.预算线和无差异曲线相切

D.MRCS12 =9P1/P1

14.当消费者处于均衡时9

A.每单位货币购买不同商品所增加的满足程度相等

B.每种商品的总效用相等

C.每种商品的替代效应等于收入效应

D.所购买的商品的边际效用相等

15.商品价格变化引起的收入效应,表现为相应的消费者的均衡点A.沿着原有的无差异曲线运动

B.运动到另一条无差异曲线上

C.不变

D.不规则变动

16.商品价格变化引起的替代效应,表现为相应的消费者的均衡点A.沿着原有的无差异曲线运动

B.运动到另一条无差异曲线上

C.不变

D.不规则变动

17.一般情况下,商品的需求量与其价格呈反方向变动,这是因为

A.收入效应的作用101010

B.替代效应的作用

C.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同时发生作用

D.上述答案均不正确

18.低档物品价格下降,其需求量10 10

A.增加

B.减少

C.替代效应的效果大于收入效应的效果时增加

D.替代效应的效果小于收入效应的效果时增加

19.下面关于吉芬物品的说法正确的是

A.替代效应和价格呈反方向变动

B.收入效应和价格呈同方向变动

C.替代效应的效果大于收入效应

D.替代效应的效果小于收入效应

二、判断题(共20个)

1.当消费某种物品的边际效用为负时,则总效用达极大值。

2.当边际效用减少时,总效用也是减少的。

3.基数效用论的分析方法包括边际效用分析法和无差异曲线分析法。

4.随着消费某种商品数量的增加,消费者愿意为该商品支付的价格是递减的。

5. 消费者需求曲线上的价格是消费者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

6. 在同一条无差异曲线上,不同的消费者得到的效用水平是无差异的。

7.在同一条无差异曲线上,任意两点对应的两种商品不同数量组合给消费者带来的边际效用相等。

8. 无差异曲线的斜率为固定常数时,表明两种商品是完全互补的。

9. 若MUx/Px>MUy/Py ,消费者应增加X商品的购买,减少Y商品的购买,最终可实现效用最大化。

10. 若MRS12>P1/P2,消费者应增加商品1的购买,减少商品2的购买,最终可实现效用最大化。

11.个人需求曲线上的任何一点都代表着消费者的最大满足状态。

12.市场需求曲线是由所有消费者的个人需求曲线在竖直方向加总得到的。

13. 吉芬物品和低档物品的需求曲线都向右上方倾斜。

14.吉芬物品是特殊的低档物品。

15.正常物品的替代效应同价格呈同方向变动。

16.收入效应和价格呈同方向变动的商品一定是吉芬物品。

17.吉芬物品是一种需求量与价格同方向变化的特殊商品。

18.商品价格变化引起的收入效应,表现为相应的消费者的均衡点沿原有的无差异曲线运动。

19.若某商品的价格变化,其替代效应小于收入效应,则该商品是低档品。

20.所有物品的替代效应都同价格呈反方向变化。

三、解释概念(共10个)

1.边际效用

2.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3.消费者均衡

4.无差异曲线

5.商品的边际替代率

6.预算线

7.价格消费曲线

8.替代效应

9.收入效应

10.吉芬物品

四、计算题

本章习题:

第5、7、9、10、12题。

五、简答题(共5个)

1.简述边际效用和总效用的关系。

2.基数效用论是如何推导需求曲线的?

3.试用图形说明序数效用论对消费者均衡条件的分析。

4.用图形分析正常物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并说明其需求曲线的特征。

六、论述题(共4个)

1.用图说明序数效用论者对消费者均衡条件的分析,以及在此基础上对需求曲线的推导。

2.在三年自然灾害期间,一些农民将收入几乎全部用来购买红薯,而当红

薯的价格降低时,其消费量却减少了,在这种情况下红薯是正常物品、低档物品还是吉芬物品?请结合图形解释你的结论。

3.分别用图分析正常物品、低档物品和吉分物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并进一步说明这三类物品的需求曲线的特征。

第三章习题答案

一、选择题(共19个)

二、判断题(共20个)

第四章生产论

一、选择题(16个)

1.在生产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生产同一产量的两种不同要素投入所有不同组合构成的曲线是()

A.无差异曲线B.等产量曲线

C.总产量曲线D.边际产量曲线

2.当劳动的总产量下降时,会出现()

A.平均产量是递减的B.平均产量为零

C.边际产量为零D.边际产量为负

3.对于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而言,当总产量达到最大值而开始递减时,边际产量()

A.递减且边际产量小于零B.递增且边际产量大于零

C.大于平均产量D.等于平均产量

4.在短期生产中,劳动的边际产量为负时,生产处于( ) A .劳动投入的第I 阶段 B .劳动投入的第II 阶段 C .劳动投入的第III 阶段 D .资本投入的第I 阶段

5.假设一快递公司总是用2名司机()X 开着1台卡车()Y 的运输方式从石家庄运送包裹到武汉,该快递公司的生产函数最可能是( )

A .Y X Q 2+=

B .Y X Q +=2

C .{}Y X Q ,2m in =

D .{}Y X Q 2m in ,

= 6.在短期生产中,理性的生产者选择的生产区域总是满足( ) A .AP MP > B .MP 递减 C .0>>MP AP D .AP 递减

7.在技术水平和要素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无数条等产量曲线与等成本曲线的切点连接起来的曲线是( )

A .无差异曲线

B .等斜线

C .收入消费曲线

D .生产扩展路线

8.假定等产量曲线严格凸向原点,如果劳动的价格上涨,那么( ) A .劳动和资本的投入都将上升 B .劳动和资本的投入都将下降 C .劳动投入下降和资本投入上升 D .劳动投入上升和资本投入下降 9.如果连续地增加某种生产要素,在总产量达到最大时,边际产量曲线( )。 A .与平均产量曲线相交 B .与横轴相交 C .经过原点 D .与纵轴相交

10.等产量曲线为斜率不变的直线时,对应的生产函数形式是( ) A .固定替代比例的生产函数 B .固定投入比例的生产函数

C .()?

??

???=v K u L K L f ,,min D .()bK aL K L f +=,

11.产量增加的比例大于各种生产要素增加的比例,属于( ) A .规模报酬递增 B .规模报酬不变 C .规模报酬递减 D .边际产量递减

12.在良好的假定下,最优生产要素组合的条件可以是( ) A .

L L K K P MP P MP = B .K L L K P MP P MP = C .K K L L P MU P MU = D .K

L LK P P

MRTS = 13.一企业采用最低成本进行生产,若资本的边际产量为5,单位资本的价格为20元,单位劳动的价格为8元,劳动的边际产量为( )

A .1

B .2

C .3

D .4

14.对边际产量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每增加一单位可变要素投入引起的总产量的增量

B .最后增加的那一单位可变要素投入量所贡献的总产量

C .投入一定数量的可变要素所获得的总产量

D .数学表达式可为L

TP

MP L ??=

15.在下列生产函数中,属于规模报酬递增的函数是( ) A .()2LK K L f =, B .()L K K L f 2+=, C .(){}bK aL K L f ,,m in = D .()αα-=1K L K L f ,

16.已知某企业的短期生产函数为32835L L L Q -+=,则该企业处于合理投入区间的要素投入量最有可能是( )

A . 5

B . 6

C . 7

D . 8 二、判断题(10个)

1.在生产理论中长期和短期的划分取决于可否调整产量。 2.平均产量达到最大值时总产量也达到最大值。

3.边际技术替代率是在保持原有产出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种要素投入替代另一种要素投入的比率,这意味着技术可以变化。

4.只要边际产量增加,平均产量一定也增加。

5.反映生产要素投入量与产出之间关系的函数就是生产函数。

6.当投入量连续增加时,在短期内任一可变要素带来的总产量总是大于平均产量。

7.在一种可变投入的生产函数条件下,可变要素的合理投入阶段满足

0>>MP AP 。

8.边际产量递减,平均产量也递减。

9.在微观经济理论中边际产量曲线的形状类似边际效用曲线。

10.在一种可变投入的生产函数中,只要平均产量是上升的,就应增加可变要素的投入量。

11.在一种可变投入的生产函数中,企业处在合理投入区域时,MC 必然递减。

12.在规模报酬不变阶段,若劳动的使用量增加10%,资本的使用量不变,则产出增加10%。

三、解释概念(6个) 1.边际产量

2.规模报酬变化

3.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4.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

5.等产量曲线

6.等成本线

四、计算题

本章习题:

第6、9题。

五、简答题(3个)

1.简述等产量曲线的特征。

2.简述劳动的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三种产量曲线之间的相互关系。

3.简述在一种可变要素投入的生产函数下,短期生产的三个阶段,并说明厂商应如何确定可变要素的合理投入区域。

六、论述题(3个)

1.请用微观经济理论解释三个和尚的儿歌中:“一个和尚挑呀么挑水喝,两个和尚抬呀么抬水喝,三个和尚没呀么没水喝”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并结合你的分析提出解决“三个和尚没水喝”的具体建议。

2.利用图说明厂商在既定成本条件下是如何实现最大产量的最优要素组合的。

3.利用图说明厂商在既定产量条件下是如何实现最小成本的最优要素组合的。

第四章习题答案

一、选择题(16个)

二、判断题(10个)

第五章成本论

一、选择题(共15个)

1.某厂商每年从企业的总收入中取出一部分作为自己管理企业的报酬,这部分报酬属于

A.显成本

B.隐成本

C.经济利润

D.正常利润

2.企业购买生产要素所引起的成本为

A.显成本

B.隐成本

C.固定成本

D.机会成本

3.MC曲线达到最低时

A.MP最大

B.A VC最小

C.TC最大

D.AC最小

4.在LAC曲线与某一条SAC曲线相切之点的产量上,必有

A.相应的LMC与SMC曲线相交之点

B.LAC曲线达到最低之点

C.相应的LTC与STC曲线相切之点

D.LMC曲线达到最低点

5.对应于边际报酬递减阶段,STC曲线

A.以递增的速率上升

B.以递增的速率下降

C.以递减的速率下降

D.以递减的速率上升

6.在LAC最低点上

A.LAC与LMC相交

B.代表最优规模的SAC曲线通过LAC曲线与LMC曲线的交点C.代表最优规模的SMC曲线通过LAC曲线与LMC曲线的交点D.代表最优规模的SMC曲线通过代表最优规模的SAC曲线的最低点7.成本函数C=f(Q)表示的是

A.支出一定成本与在一定价格下的不同要素最大购买量间的关系B.成本与产量之间的关系

C.成本随产量的变化而变化

D.产量随着成本的变化而变化

8.SAC曲线U形特征的原因在于

A.MU递减规律

B.规模经济与不经济

C.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D.无法确定

9.平均固定成本

A.无论产出水平发生什么变化,它都不变

B.随产量增加而增加

C.曲线是U形的

D.以上都不对

10.从原点出发的射线在与TC曲线相切的产量上,必有

A.A VC最小

B.MC=AC

C.AC最小

D.MC最小

11.短期内在每一产量上的MC值应该

A.是该产量上的TVC曲线的斜率,但不是该产量上的TC曲线的斜率B.是该产量上的TC曲线的斜率,但不是该产量上的TVC曲线的斜率C.既是该产量上的TC曲线的斜率,又是该产量上的TVC曲线的斜率D.以上都不对

12.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MC>AC时,AC下降

B.MC<AC时,AC下降

C.MC=AC时,AC达到最低点

D.MC=AC时,AC达到最高点

13.从原点出发的射线与TVC曲线相切的产量上有

A.A VC最小

B.MC处于上升阶段

C.MC=A VC

D.MC最小

14.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有

A.MP>AP时,AP上升

B.MP<AP时,AP达极大值

C.MC<AC时,AC上升

D.MC=AC时,MC达极大值

15.在短期内,随着产量的增加,AFC 会越变越小,于是AC与A VC曲线A.最终相交

B.无限接近

C.永远不会相交

D.重合

二、判断题(共11个)

1.正常利润是显成本的一部分。

2.成本函数的形式为C=wL+rK。

3.LAC可划分成不变成本和可变成本。

4.MP处于最高点时,A VC处于处于最低点。

5.LAC曲线总是SAC曲线的最低点。

6.MC曲线与AC曲线相交于AC曲线的最低点。

7. 在LAC曲线下降的阶段,LAC曲线是SAC曲线最低点的连线。

8.LAC曲线呈U形的原因是规模内在经济与内在不经济的作用。

9.规模报酬递减意味着长期平均成本LAC曲线下降。

10. 在AC曲线最低点的左侧,MC>AC,在其右侧,MC<AC。

11. 已知产量为8个单位时,平均成本为10元,当产量增加到9个单位时,平均成本为11元,此时边际成本为1元。

三、解释概念(共5个)

1.机会成本

2.隐成本

3.正常利润

4.经济利润

5.边际成本

四、计算题

本章习题:

第4、5、8、9题。

五、简答题(共3个)

1.简要分析当MC下降时,要素(如劳动)投入是否在合理的区域内?

2.简述短期生产函数和短期成本函数之间的关系。

3.叙述SAC曲线、A VC曲线与MC曲线的变动趋势及相互关系。

六、论述题(共3个)

1.试用图说明短期生产函数和短期成本函数之间的关系。

2.SAC曲线与LAC曲线都呈U形特征。请问,导致这一特征的原因相同吗?为什么?

3.试画图从短期边际成本曲线推导长期边际成本曲线,并说明长期边际成本曲线的经济含义。

第五章习题答案

一、选择题(共15个)

二、判断题(共11个)

毛概各章节考试重点

毛概各章节考试重点 第一章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P4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1)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2)就是把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3)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2、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P36 科学发展,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第二章 1、实事求是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P48 党的十二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党章》明确指出: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1)根本前提:一切从实际出发(2)根本途径:理论联系实际(3)实质和核心:实事求是(4)根本目的和验证条件: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2、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要意义?P52 (1)它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过程中的运用、发展和丰富。 (2)它是制定并贯彻执行正确的政治路线的思想基础。 (3)它是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建设和提高领导能力的重要内容。 3、如何理解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是实事求是? 以理论形态表现出来的党的思想路线,是由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和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四个基本要素构成的。从理论结构上看,这四个基本要素是互相联系、互相贯通、互相补充的统一整体,但它又不是不分主次的并列关系。“实事求是”是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三者相统一的概括,它体现了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包含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统一的原则,正确地把握事物发展规律等内容,因而是其它三个基本点的核心,但它并不能代替其他三个基本点。 4、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程中,为什么要继续解放思想?怎样科学地理解理论创新? 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就要大力弘扬与时俱进精神,推进理论创新,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新境界; (1)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2)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3)理论创新必须坚持正确的方向和思想方法。 (4)理论创新必须服务于、落脚于实践创新。 (5)创新必须建立在求真务实的基础上。 第三章 1、如何理解中国革命实践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之间的关系? 毛泽东提出中国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这揭示了中国革命实践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之间的关系: A、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阶级是无产阶级。 B、新民主主义革命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范畴。 C、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 D、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是经过新民主主义逐渐过渡到社会主义。总之,新民主主义革

微观经济学基础知识点汇总

微观经 济学基本知识点汇总 微观 经济学的两个基本假设 "经济人 "假设和 "完全 信息"假设,前者假设人总 以利已作为其行为的基本动力 ,具体而言是指人们要么在 给定的经济代价下追 求自 身经济利益的最大化,要么是寻求给 定经济利益下所付出的经济代价的最小值。 完全信息 "假设指经济 行为主体对相关经济馆况具备完全的信息 。 实证 分析与实证经济学,规范分析与规范经济学 实证分 析 是 描述经济现象 "是什么 "以及社会经济问题实际 上是如何解决的。在揭示有关经 济变量之间的函 数关系和因果关系。 实证经 济学 研究实际经济体系是怎样运行的,它 对经济行为作出有关假设,根据假设分析和 陈述经济行为 及其后果,并试图对 结论进行检验。 规范分 析是研究经济活动 "应该是 什么 "以及社会经济问题应该 是怎样解决的。这种方法通 常要以一定的价 值判断为基础,提出 某些准则作为经济理论的前提和制定政策 的依据,并考察如何才能符合这些准则。 规 范经 济学 试图从一定的社会价值判断标准出发 ,根据这些标准,对一个经济体系的运行进 行评价,并进 一 步说明一个经济体 系应当怎样运行,以及为此提出相应的经 济政策。 静态 分 析、比较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 新的均衡状态变动过 程的分析。 个人 需 求 个人需求指消费者在 某一特定期间内 ,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条 件下 ,其愿意并且能够购买 的某种商品的数量。 需求 的 变动与需求量的变动 需求 法则(规律)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 况下,随着某种商品的价格上升 (或下降 ),会导致对该商品的 需求 弹性的种类 ①若Ed = o ,为完全无弹性。②若0< Ed <1,为缺乏弹性。如多数生活必需品。 ③若Ed = 1,为单位弹性或 量的相对变化幅度与价格的相对变化幅度 ⑤若Ed =无穷,为完全弹性。 需求 的 收入弹性 需求的收入弹性指在 某特定时间内,某商品的需求量变动的百 M*M/Q 。需求的 收入点弹性的计算公式: EM=dQ/Dm*m/Q ) 商品 分 类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需求 的 价格弹性 需求的价格弹性指在 时期 内,需求量变动 计算公式为: 一定时期内,某种商品需求量变化的百分 率与价格变化的百分率之比,它表示在一定 对于商品自身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需求弧弹性表示需求曲线上面点之间的 弹性,其 Ed=- △Qd/ A P*P/Q 。点弹性表示的是需求曲线上 某一点的弹性,其计算公式为 : Ed=- 也就是说,商品或劳 务的价格与其需求量成反方向变动。 dQ/dP*P/Q ) 在经济分析中,按照 分 析就是分析经济现 衡状态的过程,即完 变化,以及有关经济 是否考虑时间因素,均衡分析分为:静态 象的均 衡状态以及有关经济变量处于均衡 全不考虑时 间因素。比较静态分析就是分 变量达到新的均衡状态时的相应变化。动 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桥。所谓静态 状态所必须具备的条件,但并不论及达到均 析已知条件变化后经济现象均衡状态的相应 态分析是指考虑时间因素对所有均衡状态向 需求量的变动指在其 指在同一条需求曲线 化所 引起的需求数量 移动。 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当商品自身的价格 上各点的变动。需求的变动指在商品自身 的变化,也就 是说,需求的变化是同一价 发生变化时,所引起的需求量的变动,这里 的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中的变 格下需求量的变化,表现为整个需求曲线的 市场需求 市场需求指在某一特 定市场和某一特定时期内,所有消费者在 各种可能的价格下将购买某种两品的数量。 市场需求是由所有个 人需求水平相加而成的。 需求量的减少 (或增加 ); 单一弹性。此时需求 数是奢侈品的需求。 相等。 ④ 若 l< Ed <无穷,为富有弹性。大多 分比与消费者收入变化的百分比之比,它表 示商品需求量相对变 动对于消费者收入变动的反应程度 (需求的收入弧弹性的计算公式: EM=- △ △△

微观经济学重点难点总结

微观经济学重点难点总结 总计:151=1.8+2.22+3.23+4.18+5.10+6.9+7.1+8.26+9.11+10.11+12.12 第一章绪论8 经济学是研究如何将有限的资源在各种可供选择的用途之间进行合理配置以满足人们无限需要的一门科学。 1、资源稀缺(有限)性Scarcity——经济学的出发点 2、选择时出现机会成本,机会成本的定义 3、与机会成本概念密切相关的一个概念:生产可能性边界的定义 4、经济学的组成(定义、研究对象、解决问题、核心理论) 5、经济学的基本假定条件——理性人的特征 6、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的定义 7、市场界定——市场的范围P9:地理范围、产品范围 8、实际价格与名义价格的定义P12 第二章供需理论和弹性22 1、需求的定义 2、影响需求(需求量)的因素 3、需求量变动和需求变动的定义及图示 4、供给的定义 5、影响供给(供给量)的因素 6、供给量变动和供给变动的定义及图示 7、市场均衡的定义及均衡变动分析 8、需求价格弹性定义及公式 9、需求价格弧弹性分类及图示 10、需求的价格点弹性分类及图示 11、需求价格点弹性的几何测定:图示分析的结论 12、需求的价格点弹性的五种类型及图示 13、影响需求弹性的因素 14、弹性与收益的关系 15、需求收入弹性定义及分类 16、需求交叉弹性定义及分类 17、供给(价格)弹性的定义及公式、分类

18、供给(价格)点弹性的定义及公式 19、供给(价格)点弹性的几何测定方法(方法同需求价格点弹性的几何测定)、分类 20、影响供给弹性的因素 21、短期的需求弹性和长期的需求弹性的分析及图示 22、长短期收入弹性的分析及图示 第三章效用论23 1、总效用、边际效用的定义及公式 2、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内容 3、货币的边际效用的定义及公式 4、基数效用论消费者均衡的条件 5、马歇尔需求曲线的推导 6、消费者剩余的定义及计算 7、无差异曲线indifference curves定义 8、无差异曲线的特征 9、商品边际替代率递减法则的内容 10、完全替代品的无差异曲线 11、完全互补品的无差异曲线 12、中性商品无差异曲线 13、厌恶品的无差异曲线 14、预算线的定义 15、序数效用论消费者均衡的条件及计算应用 16、消费者的需求曲线的推导及计算应用 17、价格效应(PE)=替代效应(SE)+收入效应(IE) 的定义 18、实际(真实)收入不变的含义 Hicks的定义、斯勒茨基的定义 19、正常品、低档品、吉芬商品的(希克斯和斯勒茨基)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的分析及结论对比 20、直接显示偏好的图示分析 21、间接显示偏好的图示分析 22、显示性偏好弱公理(WARP)的内容 23、显示性偏好强公理(SARP)的内容 第四章生产论18

(完整word版)新版毛概前六章知识点整理(背诵版)

第一章毛泽东思想及其历史地位 第一节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形成发展的历史条件 ●时代条件 俄国十月革命开辟了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时代,是毛泽东思想产生的时代条件和国际背景。 ●社会条件 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和中国革命的特殊性,是毛泽东思想产生的社会条件。 ●物质基础 新的社会生产力的增长和工人运动的发展为毛泽东思想的产生和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 近代中国新的社会生产力主要指近代工业和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工人阶级。 ●理论条件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马克思主义的传入与传播,为毛泽东思想的产生和形成准备了思想理论条件。 ●实践基础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是毛泽东思想产生和形成的实践基础。 形成发展的过程(※选择题) 初步形成:提出并阐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思想 《中国社会各阶段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反对本本主义》 成熟:系统阐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1945年七大写入党章 《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 继续发展:人民民主专政理论、社会主义改造理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 《论人民民主专政》《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第二节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和活的灵魂 主要内容: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政策和策略的理论、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党的建设理论 活的灵魂:贯穿于毛泽东思想各个组成部分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他们有三个基本方面,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实事求是,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深入实际了解事物的本来面目,把握事物内的必然联系,按客观规律办事;清醒认识和准确把握我国基本国情 群众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推动历史发展的根本力量;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独立自主,就是坚持独立思考,坚定不移维护民族独立,捍卫国家主权;坚持中国的事情必须由中国人民自己处理;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

范里安中级微观经济学重点整理

1市场 ·经济学是通过对社会现象建立模型来进行研究的,这种模型能对现实社会作简化的描述。·分析过程中,经济学家以最优化原理和均衡原理为指导。最优化原理指的是人们总是试图选择对他们最有利的东西;均衡原理是指价格会自行进行调整直到供需相等。 ·需求曲线衡量在不同价格上人们愿意购买的需求量;供给曲线衡量在不同价格上人们愿意供应的供给量。均衡价格是需求量和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 ·研究均衡价格和数量在基础条件变化时如变化的理论称为比较静态学。 ·如果没有法可使一些人的境况变得更好一些而又不致使另一些人的境况变得更差一些,那么,这种经济状况就是帕累托有效率的。帕累托效率的概念可用于评估配置资源的各种法。 2预算约束 ·预算集是由消费者按既定价格和收入能负担得起的所有商品束组成的。象征性的假设只有两种商品,但这个假设比它看起来更具有概括性。 ·预算线可记为p1x1+p2x2=m。它的斜率是-p1/p2,纵截距是m/p2,横截距是m/p1 ·增加收入使预算线向外移动。提高商品1的价格使预算线变得陡峭,提高商品2的价格使预算线变得平坦。 ·税收、补贴和配给通过改变消费者支付的价格而改变了预算线的斜率和位置。 3偏好 ·经济学家假设消费者可以对各种各样的消费可能性进行排序,消费者对消费束排序的式显示了消费者偏好。 ·无差异曲线可以用来描绘各种不同的偏好。 ·良性性状偏好是单调的(越多越好)和凸的(平均消费束比端点消费束更受偏好) ·边际替代率(MRS)衡量了无差异曲线的斜率。解释为消费者为获得更多商品1而愿意放弃的商品2的数量。 4效用 ·效用函数仅仅是一种表示或概括偏好排列次序的法。效用水平的数值并没有实质性的含义。·因此,对于一个既定的效用函数来说,它的任一种单调变换所表示的都是相同的偏好。·由公式MRS=Δx2/Δx1=-MU1/MU2,可以根据效用函数计算出边际替代率(MRS)。 5选择

【免费下载】毛概第三章知识点总结

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第一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 一、近代中国的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1.近代中国的国情 认清国情,是认清和解决革命问题的基本依据。近代中国,已经沦为一个 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社会,这是最基本的国情。 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了社会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 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又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近代中国革命的根本任务是推翻 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从根本上推翻反动腐朽的政治上 层建筑,变革阻碍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为建设富强民主的国家、改善人民 的生活、确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地位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 2.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中国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以后,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从原 来的旧的世界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新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属 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 1914年五四运动之后,中国资产阶级开始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由自在阶级转变为自为的阶级。近代中国革命以五四运动为开端,进入新民主 主义革命阶段。 二、中国革命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中国共产党早期的主要观点。 1.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开始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 2.1922年党的二大明确提出了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纲领是反帝,反封建。 3.1923年党的三大提出了建立国共合作统—战线的思想。 4.1925年党的四大,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坚持无产阶级领导权和农民同盟军的思想。

微观经济学(高鸿业版)知识点总结[精品文档]

微观经济学 什么是西方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的概念经济学是研究人们如何合理使用相对稀缺的资源来满足无限多样的需要的一门社会科学。 资源的稀缺性是相对于人类无限的欲望而言的人的需要具有无限增长和扩大的趋势,为了满足这种需要,就要生产更多的物品和劳务,从而需要更多的资源但在一定时期内可用于生产的资源与人们的需要相比总是远远不够的这就是资源的稀缺性经济学所研究的就是如何对有限的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以最大程度的满足人们需要的。 西方经济学产生的时期早,其发展经历了以下一个阶段:重商主义(产生于15世纪末期)--古典经济学(产生于17世纪中期,代表人物为威廉·配弟、亚当·斯密、李嘉图等)--古典经济学的庸俗化(产生于19世纪30年代,代表人物为萨伊、马尔萨斯)--边际效用经济学(产生于19世纪70年代,代表人物为门格尔、杰文斯、瓦尔拉斯)--新古典经济学(产生于19世纪末期,代表人物为马歇尔)--凯恩斯经济学(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后凯恩斯主流经济学(产生于20世纪中期,代表人物为库兹涅茨、汉森、萨缪尔森、托宾、哈罗德等)--新自由主义经济学(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由货币学派、供给学派、理性预期学派、新制度经济学、公共选择学派、新左派和新自由主义学派组成) 微观经济学是以单个经济主体(作为消费者的单个家庭、单个厂商或企业、以及单个产品市场)的经济行为作为考察对象的科学。它采用的个量分析的方法,研究的问题主要有:个人或家庭作为消费者如何把有限的收入分配于各种商品的消费上,以获得最大效用;单个生产者如何把有限的生产性资源分配于各种商品的生产上,以获得最大利润;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上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是如何决定的,等等微观经济学的核心是价格问题。 宏观经济学是把一个社会作为一个整体的经济活动作为考察对象,采用总量分析法,以国民收入为中心,以全社会福利为目标,从总供求的角度研究产品市场、货币市场、国际收支等方面的协调发展,以及怎样通过宏观调控达到资源的充分利用它研究的是诸如社会就业量、物价水平、经济增长、经济周期等全局性的问题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如果形象化地把宏观经济学看作研究森林的特征,微观经济学则是考察构成森林的树木微观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是以马歇尔为代表的新古典经济学,其核心是市场有效性和自由放任;宏观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是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其核心是市场失效和国家干预 均衡是来自于物理学中的一个概念,它分析的是经济力量达到均衡所需要的条件以及均衡达到时会出现的情况,用数学语言来说就是所研究的经济问题中涉及各种变量,假定自变量为已知或不变,考察因变量达到均衡时所需要的条件和会出现的情况均衡分析有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之分。 静态分析是考察在既定的条件下某一经济事物在经济变量的相互作用下所实现的均衡状态的特征,它研究的是经济活动的一个横断面。比较静态分析是考察当原有的条件发生变化后,原有的均衡状态会发生什么变化,并分析比较新旧均衡状态。动态分析是在引进时间变化序列的基础上,研究不同时点上的变量的相互作用在均衡状态的形成和变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考察在时间变化过程中的均衡状态的实际变化过程如果说静态分析考察的是一张静止的照片,而比较静态分析的是几张不同时点的幻灯片,那么动态分析所考察的是一系列连续移动的照片即电影西方经济学中经常使用的比较静态分析法 微观经济学体系概览概括来说,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是在三个逐步深入的层次上进行的:第一个层次是研究单个消费者和单个生产者的最优决策问题;第二个层次是研究单个市场的价格的决定问题;第三个层次是研究一个经济社会中所有单个市场的价格的同时决定问题前两个层次的问题可以借助经济循环流动图来加以说明 除了研究单个消费者、单个生产者和单个市场的局部均衡以外,还要分析完全竞争条件下所有单个市场同时均衡(一般均衡)的状态福利经济学又以一般均衡理论为出发点,论述了一般均衡状态符合“帕累托最优状态”此外,微观经济学还包括微观经济政策的分析,以克服“市场失灵” 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条件:“经济人”假设;完全信息假设。 需求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它包 括购买欲望和购买能力两层含义。只有购买欲望而没有购买能力,或者只有购买能力而没有购买欲望,都不能算做需求。 需求定理:指商品的需求量与价格之间的互为反方向的变化关系价格上升,需求量减少;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用几何形式表示商品的需求量与价格之间的这种关系即需求曲线的形状是向右下方倾斜的。

毛概各个章节的重点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P4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1)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2)就是把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3)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作风。 3、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实事求是、独立自主、群众路线 4、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2)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3)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5、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1)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科学认识(2)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指南(3)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6、“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1)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指针(3)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 7、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P36 科学发展,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8、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意义: (1)同XXX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2)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3)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第二章 1、实事求是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P48 党的十二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党章》明确指出: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1)根本前提:一切从实际出发(2)根本途径:理论联系实际(3)实质和核心:实事求是(4)根本目的和验证条件: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2、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要意义?P52 (1)它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过程中的运用、发展和丰富。(2)它是制定并贯彻执行正确的政治路线的思想基础。 (3)它是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建设和提高领导能力的重要内容。 3、如何理解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是实事求是? 以理论形态表现出来的党的思想路线,是由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和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四个基本要素构成的。从理论结构上看,这四个基本要素是互相联系、互相贯通、互相补充的统一整体,但它又不是不分主次的并列关系。“实事求是”是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三者相统一的概括,它体现了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包含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统一的原则,正确地把握事物发展规律等内容,因而是其它三个基本点的核心,但它并不能代替其他三个基本点。

微观经济学主要知识点总结

微观经济学1 第一章导言 一、经济学 Economy,一词有节约之意。N.G. 曼昆在《经济学原理》中说:经济这个词来源于希腊语,其意为“管理一个家庭的人”。 经济学无疑是关于经济的学问。而经济问题总面临着一个不可避免的事实,即任何社会或个人总无法得到其想要的一切。这就引发了一个稀缺的问题。 稀缺性(Scarcity)是指欲望总是超过了能用于满足的资源。经济活动就是人们克服稀缺性的活动,经济学当然就是关于资源稀缺性的学问。 萨缪尔森:“经济学是研究社会如何使用稀缺资源来生产有价值的产品,并在不同集团之间分配这些产品(的学科)。” 曼昆:经济学研究社会如何管理自己的稀缺资源。 《牛津经济学辞典》:Economics:一种有关稀缺的资源如何被或应该被分配的研究。 总之,经济学就是关于人们如何利用稀缺资源的一门学科。 经济包括经济主体和市场。 经济活动中的主体(Economic Agents)是作出最优化的选择或经济决策的一方。基本经济主体包括:居民户(Households)、厂商(Firms)、政府(Goverments)。经济主体之间的联系就是市场。 市场是任何一种方便于买卖的安排。市场包括: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产品市场是产品和劳务买卖的市场。要素市场是各种生产要素买卖的市场。生产要素是经济中的生产性资源,分为劳动、土地、资本。 经济学研究的对象:生产与消费、收入分配、就业、货币、政府在经济中的作用、国际贸易等 经济学表述方法分为实证的和规范的两种。以实证表述为内容的经济学为实证经济学(Positive E),即关于“是什么”的表达。以规范表述为内容的经济学为规范经济学(Normative E),即关于“应该是什么”的表述。 二、生产可能性边界 生产是把土地、劳动和资本这些生产要素转化为产品与劳务的过程。由于资源是稀缺的,也就限制了所能生产的结果,即,能生产某一数量和不能生产某一数量。 生产可能性边界(Production Possibility Frontier, PPF),表示了能生产出来的产品和劳务与不能生产出来的产品和劳务之间的界线。 假设,一个社会的资源仅生产黄油(或消费品)和大炮(或生产资料品)两种1参考书目:梁小民,《微观经济学》(课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宋承先,《现代西方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复旦大学出版社;萨缪尔森、诺德豪斯,《经济学》,中国发展出版社;平狄克、鲁宾费尔德,《微观经济学》,人民

微观经济学考试重点整理

微观经济学考试重点整 理 https://www.wendangku.net/doc/2416314689.html,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

微观经济学 第一章引论 1、什么是西方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是一个内容相当广泛而松散的名词,它可以泛指大量与经济问题有关的各种不同文献、资料和统计报告等,这些材料包含三种类别的内容:一,企事业的经营管理方法和经验;二,对一个经济部门或经济领域或经济问题的集中研究成果;三,经济理论的研究和考察。 2、现代西方经济学的演变(4个) 重商主义;古典经济学;庸俗经济学;庸俗经济学后(马歇尔《经济学原理》)。3、西方经济学企图解决的两个问题? 第一,在意识形态上,宣传资本主义制度的合理性和优越性,从而加强对该制度永恒存在的信念;第二,总结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运行的经验并把经验提升为理论,以便为改善其运行,甚至在必要时为拯救其存在提供政策建议。(可见西方经济学具有双重性,既是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又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经验总结。) 4、对西方经济学应持有的态度? 西方经济学的双重性质可以决定我们对它所应持有的态度:在整个的理论体系上或整体倾向性上对它持否定态度,而在具体的内容上应该看到它的有用之处。 第二章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 1、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是个体经济单位。个体经济单位指单个消费者、单个生产者和单个市场等。由三个层次逐步深入:一是分析单个消费者和单个生产者的经济行为;二是分析单个市场均衡价格的决定;三是分析所有单个市场均衡价格的同时决定。 2、微观经济学的一个基本假设条件? 基本假设条件就是“合乎理性的人”的假设条件;也被称为“理性人”或“经济人”。它是微观经济分析的基本前提,它存在于微观经济学的所有不同的理论之中。 3、对微观经济学的鸟瞰(15页图2-1 +文字说明) 4、需求曲线?(18页)

【VIP专享】毛概各章节考试知识点总结(期末复习专用)

Unit 1 ●第一次定义毛泽东思想是中共七大 ●形成的时代背景主题是帝国主义战争和无产阶级革命 ●邓小平理论,十五大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核心,坚持党的先进性 ●第一次提出科学发展观,2003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 Unit 2 ●中共七大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邓小平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与时俱进 ●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 ●党的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必须尊重群众的利益和愿望 ●实事求是的基本涵义是从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中,去研究事物的发展规律●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前提和基础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根本途径和方法是理论联系实际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验证条件和目的是在实际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是实事求是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各个理论成果的精髓是实事求是 Unit 3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达到成熟是在抗日战争时期 ●中国革命的主要经验和主要纲领是人民民主专政 ●中国革命的对象: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力军是农民阶级 ●新民主主义国家的政体是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是武装斗争 ●党在创建初期,革命的中心是在城市 Unit 4 ●过渡时期总路线中的一化指的是工业化

●过渡时期总路线中的主体是社会主义工业化 ●国民经济恢复时在1949-1952 ●土地改革后,国内的主要矛盾是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的矛盾 ●具有社会主义萌芽性质的农业合作化形式是农业互助组 ●具有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是农业初级社 ●1956年三大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确 立 Unit 5 ●左偏差开始于57年下半年 ●20世纪50年代,八大,陈云提出三个主体,三个补充 ●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的理论概括: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 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社会主义原则是第一发展生产,第二共同富裕 ●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是共同富裕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马克思主义认为,共产主义最终目的是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Unit 6 ●认清一切革命的基本根据,是认清中国的国情,重要的是认清中国社会的 性质个所处的发展阶段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认为,未来社会要经历从资本主义社会到共产主义社会 的革命转变时期 ●最早提到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的是列宁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完整理论是1987年党的十三大 ●我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时指,从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21世纪中叶社 会主义实现现代化的基本实现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落 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

微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汇总版)

微观经济学重点概念 1. 经济人 从事经济活动的人所采取的经济行为都是力图以自己的最小经济代价去获得自己的最大经济利益。 2. 需求 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 3. 需求函数 表示一种商品的需求数量和影响该需求数量的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函数。 4.供给 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价格水平下愿意并且能够提供出售的该种商品的数量。 5.供给函数 供给函数表示一种商品的供给量和该商品的价格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 6. 均衡价格 一种商品的均衡价格是指该种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 7. 需求量的变动和需求的变动 需求量的变动是指在其它条件不变时由某种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应起的该商品需求数量的变动。需求的变动是指在某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它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需求数量的变动。 8. 供给量的变动和供给的变动 供给量的变动是指在其它条件不变时由某种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应起的该商品供给数量的变动。供给的变动是指在某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它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供给数量的变动。 9. 内生变量和外生变量 内生变量指一个经济模型所要决定的变量。外生变量指由模型以外的因素所决定的已知变量。 10.静态分析 根据既定的外生变量值来求得内生变量值的分析方法。 11.比较静态分析 研究外生变量变化对内生变量的影响方式,以及分析比较不同数值的外生变量下的内生变量的不同数值。 12. 动态分析 需要区分变量在时间上的先后差别,研究不同时间点上的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 13. 弹性 当一个经济变量发生1%的变动时,由它引起的另一个经济变量变动的百分比。 14. 弧弹性 表示某商品需求曲线上两点之间的需求量的变动对于价格的变动的反应程度。 15. 点弹性 表示需求曲线上某一点上的需求量变动对于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16. 需求的价格弹性 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或者说,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当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

微观经济学重点整理(附图)1

微观经济学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导言 1、稀缺性:经济资源以及用经济资源生产的物品总是不能满足人类无穷无尽欲望的事实 2、微观经济学研究的中心问题:资源配置问题 3、经济学的基本问题:资源配置问题、资源利用问题、经济体制问题 第二章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 1、①需求: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对应于某种商品各种可能的价格,消费者愿意并且能够购 买的该商品的数量 ②需求量:是指消费者在某一价格下愿意购买的某种商品的数量 ③需求的变化:在商品自身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变动而引起的对商品需求 数量的变化 ④需求量的变化:在影响需求的其他因素保持不变的情况下,由于商品自身价格变动所 引起的对该商品需求量的变动 2、供求规律: ①在供给不变的情况下,需求增加导致均衡价格上升和均衡数量增加,需求减少导致均 衡价格下降和均衡数量减少 ②在需求不变的情况下,供给增加导致均衡价格下降和均衡数量增加,供给减少导致均 衡价格上升和均衡数量减少 ③当供给和需求同时增加或减少时,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化,均衡价格不确定 ④当供需反方向变动时,均衡价格与需求同方向变化,均衡数量不确定 3、需求的价格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对该商品价格变化的反应程度 或敏感程度 需求价格弹性系数Ed = 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 / 价格变化的百分比 Ed = (△Q/Q)/(△P/P)= (△Q/△P)·(P/Q) 4、点弹性的几何意义:需求曲线上任意一点的点弹性系数的值,等于这一点沿着需求曲线 到横轴的距离比上其沿着需求曲线到纵轴的距离

点弹性的类型: 1; 1 五种类型:①AC段,Ed>1,富有弹性 ②CB段,Ed<1,缺乏弹性 ③C点Ed=1,单位弹性 ④A点Ed→∞,完全有弹性 ⑤B点Ed=0,完全无弹性 5、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 ①概念: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其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或敏感程度。 ②其弹性系数等于商品需求量的变化率与引起这种变化的另一种商品价格变化率的比值, 表示为:EXY=(△QX/QX)/(△PY/PY)=(△QX/△PY)·(PY/QX) ③如果两种商品互为替代品,则一种商品的需求量与其替代品的价格之间呈同方向运动, 需求的交叉弹性系数是正值;如果两种商品是互补品,则一种商品的需求量与其互补品的价格之间呈反方向变动,需求的交叉弹性系数是负值;如果两种商品之间不存在任何关系,则其中任何一种商品的需求量都不会对另一种商品的价格作出反应,需求的交叉弹性系数为零。 6、需求价格弹性与厂商收益的关系:△R/△P=Q(1-Ed) ①当Ed>1时,Q(1-Ed)<0,即△R与△P异号。说明这种富有弹性的商品,其销售收益与 价格反方向变化,即降价也可以增加收益,涨价会减少收益。厂商应薄利多销。 ②当00, 即△R与△P同号。说明这种缺乏弹性的商品,销售收益与 价格同方向变化,即涨价会增加收益,降价反而会减少受益。 ③当Ed=1时,Q(1-Ed)=0,即△R=0,。说明单位弹性的商品,厂商无论涨价还是降价, 其销售收入始终不变。

微观经济学基础知识点汇总

微观经济学基本知识点汇总 微观经济学的两个基本假设 "经济人 "假设和 " 完全信息 "假设,前者假设人总以利已作为其行为的基本动力,具体而言是指人们要么在给 定的经济代价下追求自身 经济利益的最大化,要么是寻求给定经济利益下所付出的经济代价的最小值。 " 完 全信息 " 假设指经济行为主体对相关经济馆况具备完全的信息。 实证分析与实证经济学,规范分析与规范经济学 实证分析 是描述经济现象 " 是什么 " 以及社会经济问题实际上是如何解决的。 在揭示有关经济变量之间的函数 关系和因果关系。 实证经济学 研究实际经济体系是怎样运行的, 它对经济行为作出有关假设, 根据假设分析和陈述经济行为及 其后果,并试图对结论进行检验。 规范分析 是研究经济活动 "应该是什么 " 以及社会经济问题应该是怎样解决的。 这种方法通常要以一定的价值 判断为基础,提出某些准则作为经济理论的前提和制定政策的依据,并考察如何才能符合这些准则。 规范经济学 试图从一定的社会价值判断标准出发, 根据这些标准, 对一个经济体系的运行进行评价, 并进一 步说明一个经济体系应当怎样运行,以及为此提出相应的经济政策。 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 在经济分析中,按照是否考虑时间因素,均衡分析分为: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桥。所谓 静态分 析就是分析经济现象的均衡状态以及有关经济变量处于均衡状态所必须具备的条件, 但并不论及达到均衡状 态的过程,即完全不 考虑时间因素。比较静态分析就是分析已知条件变化后经济现象均衡状态的相应变化, 以及有关经济变量达到新的均衡状态时的相应变化。 动态分析是指考虑时间因素对所有均衡状态向新的均衡 状态变动过程的分析。 个人需求 个人需求指消费者在某一特定期间内 ,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条件下 ,其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某种商品的数量。 需求的变动与需求量的变动 需求量的变动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当商品自身的价格发生变化时, 所引起的需求量的变动, 这里指 在同一条需求曲线上各点的 变动。 需求的变动指在商品自身的价格不变的条件下, 由于其他因素中的变化所 引起的需求数量的变化,也就是说,需求的变化是同一 价格下需求量的变化,表现为整个需求曲线的移动。 市场需求 市场需求指在某一特定市场和某一特定时期内, 所有消费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将购买某种两品的数量。 市 场需求是由所有个人需求水平相加而成的。 需求法则(规律)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随着某种商品的价格上升 (或下降 ),会导致对该商品的需求量的减少 (或增加 ); 也就是说,商品或劳务的价格与其需求量成反方向变动。 需求的价格弹性 需求的价格弹性指在一定时期内, 某种商品需求量变化的百分率与价格变化的百分率之比, 它表示在一定时 期内,需求量变动对于商品自身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需求弧弹性表示需求曲线上面点之间的弹性,其计 算公式为:Ed=- △ Qd/△ P*P/Q 。点弹性表示的是需 求曲线上某一点的弹性, 其计算公式为:Ed=-dQ/dP*P/Q ) 需求弹性的种类 ① 若Ed = o ,为完全无弹性。② 若 0< Ed <1,为缺乏弹性。如多数生活必需品。③若 Ed = 1,为单位弹性或单 一弹性。此时需求量的相对变化幅度与价格的相对变化幅度相等。④若 l< Ed <无穷,为富有弹性。大多数 是奢侈品的需求。⑤若 Ed =无穷,为完全弹性。 需求的收入弹性 需求的收入弹性指在某特定时间内, 某商品的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与消费者收入变化的百分比之比, 它表示 商 品 需 求 量 相 对 变 动 对 于 消 费 者 收 入 变 动 的 反 应 程 度 。( 需 求 的 收 入 弧弹 性 的 计 算 公 式 : EM=- △ Q/△ M*M/Q 。需求的收入点弹性的计算公式: EM=dQ/Dm*m/Q ) 商品分类 (1)若E M > l ,此种产品属于"奢侈品”⑵若0

毛概各章重点总结整理

第六章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1.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2.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3.我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具有长期性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1.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2.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3.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4.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保证人民共享改革和发展成果。2.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实现社会安定、政府廉洁高效、全国各民族团结和睦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3.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知道,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要按照民主政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和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原则,以改善民生为重点,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四:三步走战略的内容。1.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2.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3.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五:三步走战略的特点。1.坚持了雄心壮志与实事求是的统一。2.把经济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结合起来,坚持了经济发展和实现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统一。3.明确提出了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坚持了经济与社会的全面发展。4.提出了战略具有长期性。 六:十七大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方面提出的更高要求。1.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友好又快发展。2.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3.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4.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5.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方式。 七: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1.发展是目的,是改革与稳定的基础。2.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3.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 第七章 一:对外开放的必要性。1.当今的世界开放的世界,这是对世界经济发展历史的深刻总结,是生产社会化和商品经济、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2.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3.实行对外开放也是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需要。4.实行对外开放要处理好对外开放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关系。 二: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理论。1.判断一种生产关系和生产力是否相适应,要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主要看它是否适应当时的生产力的要求,是否推动

微观经济学知识点总结_课本知识点_重点_(考试必备)

第二章需求与供给曲线概述以及有关的基本概念 第一节微观经济学的特点 1微观经济学的研究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研究单个消费者和单个生产者的最优决策问题;第二个层次是研究单个市场的价格的决定问题;第三个层次是研究一个经济社会中所有单个市场的价格的同时决定问题前两个层次的问题可以借助经济循环流动图来加以说明 2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条件:“经济人”假设;完全信息假设 第二节需求曲线 1需求: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它包括购买欲望和购买能力两层含义。少其中一项就不能算做需求 2需求函数:是用来表示一种商品的需求数量和影响该需求数量的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公式Qd=f(P)(P:商品的价格;Qd:商品的需求量) 当需求函数为线性函数时Qd=α-β?P(α、β为常数),该函数所对应的需求曲线为一直线需求曲线特征:向右下方倾斜,即斜率为负值,他们都表示商品的需求量和价格之间成反方向变动的关系(吉芬物品除外) 3需求定理:指商品的需求量与价格之间的互为反方向的变化关系。价格上升,需求量减少;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需求曲线的形状是向右下方倾斜的 第三节供给曲线 1供给: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出售的该种商品的数量。它包括供给意愿和供给能力两层含义,少其中一项就不能算做供给。 2供给函数:是用来表示一种商品的供给数量和影响该供给数量的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公式Qs=f(P)(P:商品的价格;Qs:商品的供给量) 当供给函数为线性函数时Qs=-δ+γ?P(δ、γ常数),该函数所对应的供给曲线为一直线供给曲线特征:向右上方倾斜,即供给曲线的斜率为正值。他们都表示商品的供给量和价格成同方向变动的规律。 3供给定理:指商品的供给量与价格之间的互为同方向的变化关系价格上升,供给量增加;价格下降,供给量减少.曲线的形状是向右上方倾斜的,供给与价格为正向关系。 在假定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我们可以得到反映价格与供给之间正向关系的供给曲线,即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这就是供给定理 第四节供求曲线的共同作用 1均衡价格:指某种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 均衡数量:均衡价格水平下的相等的供求数量 均衡点:商品的市场需求曲线和市场供给曲线相交的交点 市场出清的状态:市场上需求量和供给量相等的状态 需求量的变动:指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由某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 需求的变动:指在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供给量的变动:指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由某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供给数量的变动供给的变动:指在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供给数量的变动供求定理: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需求的变动分别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同方向的变动;供给变动分别引起均衡价格的反方向变动和均衡数量的同方向变动。即需求增加,使均衡价格上升,均衡数量增加;需求减少,使均衡价格下降,均衡数量减少。供给增加,使均衡价格下降,均衡数量增加;供给减少,使均衡价格上升,均衡数量减少 第六节弹性理论 1需求的价格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映程度其公式为:需求的价格弹性系数=需求量变动率/价格变动率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