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23生活知识_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

2023生活知识_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

2023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

地质灾害有哪些类型?

一、土体滑坡的防治对策

土体滑坡是指第四系残坡积物及基岩风化层,在内外营力的作用下而产生的滑坡,这是镇江最主要的滑坡类型。土体滑坡的形成,与水有很大系。由于水作用于斜坡土体,使土体软化,降低C、Ф值,因此在防治土体滑坡时:

(一)首先要考虑的就是排水:排水可分为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排除。排除地表水,可在滑体的集汇水部位修排水沟,在滑坡后缘及两侧修环形截水沟,在滑体上修“∧”型排水沟,或顺坡向修排水沟。排除地下潜水,可采用钻孔排水,可打垂向孔、斜向孔、水平孔,视条件还可打平硐,铺盖反滤层等。其目的是排除滑体上的地表水及地下水,使斜坡土体保持干燥状态,增大抗滑力,减小下滑力。

(二)削坡减载护坡:对于那些因坡角太陡,而形成重力卸荷型的土体滑坡可采用此方法,将滑体后缘土体削去部分,使斜坡坡角变缓,上部重量减小,必要时辅之心护坡,以得斜坡的稳定。

(三)挡土墙:对于某些规模小,因切蚀斜坡前缘而形成的滑坡,可采取修建挡墙的方法,斜坡上修排水沟,起先护坡处理。(见下表)

(四)抗滑桩:对某些规模较大的土滑坡,在挡土墙难以的当的情况下,可在滑坡体的前缘或其它适当部位设置桩,或采用桩墙结合的方法,可实现滑坡挡土的理想效果。

(五)限制或控制在滑体上进行工民建工程。

(六)搬迁:对于某些治理不经济,或其它原因不能实施治理的滑坡点,可进行搬迁,将居民异地安置。

总之,土质的防治对策是多种多样的,上述工程处理方法在处理滑坡时,一般是几种方法同时使用,以达到使滑坡稳定的目的,倘若处理难度较大,且治理费用高,一时难以治理的,应加强监测预报,一旦出现险情,再予以迅速搬迁撤离。

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按致灾地质作用的性质和发生处所进行划分,常见地质灾害共有12类、48种。它们是:

1、地壳活动灾害,如地震、火山喷发、断层错动等;

2、斜坡岩土体运动灾害,如崩塌、滑坡、泥石流等;

3、地面变形灾害,如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地面开裂(地裂缝)等;

4、矿山与地下工程灾害,如煤层自燃、洞井塌方、冒顶、偏帮、鼓底、岩爆、高温、突水、瓦斯爆炸等;

5、城市地质灾害,如建筑地基与基坑变形、垃圾堆积等;

6、河、湖、水库灾害,如塌岸、淤积、渗漏、浸没、溃决等;

7、海岸带灾害,如海平面升降、海水入侵,海崖侵蚀、海港淤积、风暴潮等;

8、海洋地质灾害,如水下滑坡、潮流沙坝、浅层气害等;

9、特殊岩土灾害,如黄土湿陷、膨胀土胀缩、冻土冻融、沙土液化、淤泥触变化、淤泥触变等;

10、土地退化灾害,如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盐碱化、潜育化、沼泽化等;

11、水土污染与地球化学异常灾害,如地下水质污染、农田土地污染、地方病等;

12、水源枯竭灾害,如河水漏失、泉水干涸、地下含水层疏干(地下水位超常下降)等。

致灾地质作用都是在一定的动力诱发(破坏)下发生的。诱发动力有的是天然的,有的是人为的。据此,地质灾害也可按动力成因概分为自然地质灾害和人为地质灾害两大类。自然地质灾害发生的地点、规模和频度,受自然地质条件控制,不以人类历史的发展为转移;人为地质灾害受人类工程开发活动制约,常随社会经济发展而日益增多。所以防止人为地质灾害的发生已成为地质灾害防治的一个侧重方面。

地质灾害的发生、发展进程,有的是逐渐完成的,有的则具有很强的突然性。据此,又可将地质灾害概分为渐变性地质灾害和突发性地质灾害两大类。前者如地面沉降、水土流失、水土污染等;后者如地震、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下工程灾害等。渐变性地质灾害常有明显前兆,对其防治有较从容的时间,可有预见地进行,其成灾后果一般只造成经济损失,不会出现人员伤亡。突发性地质灾害突然,可预见性差,其防治工作常是被动式的应急进行。其成灾后果,不光是经济损失,也常造成人员伤亡。故是地质灾害防治的重点对象。

各类地质灾害防治对策

一、行政管理措施

根据市政府“三定”方案和《镇江市地质环境监督管理办法》规定,市地矿行政管理部门行使地质环境管理和地质灾害防治的政府职能,具体负责制定本市地质环境保护计划和措施,监督检查有关部门和单位的地质环境保护工作;参于对工业经济开发区、重大工程的选址,以及负责对坡地、坡脚及河道两侧的工、民建筑的地质环境进行论证及审批;组织地质环境勘查评价成果的验收;负责对

各类地质灾害进行预测预报;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地质环境、灾害治理方案论证和审定;对地质环境和地质灾害的勘查、设计、施工、监理单位的资质进行管理;参于地质灾害的整治。

市城建、规划、国土、公安等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积极配合市地矿行政主管部门做好地质环境监督管理工作。

二、规划管理措施

镇江地质灾害分布广泛,灾情严重。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涉及很多方面,开展这一工作必须动员全社会的力量。编制地质灾害防治规划是防治地质灾害的重要的内容。

三、规章制度措施

严格的规章制度是斜坡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关键。

四、科普教育措施

科普教育包括改正内容:

(一)市地矿主管部门与市斜坡地质灾害防治指挥部每年定期对四级斜坡地质灾害监测预报网络有关人员进行专业技术培训。

(二)利用电视讲话、专题报道、报纸广告、标语横幅、散发宣传资料等形式向全身人民宣传斜坡地质灾害抗灾知识和国家有关地矿法律法规。

(三)在每年“4.22”地球日期间集中宣传地质环境保护和地质灾害防治知识。

(四)开辟市二中、云台山西北坡、江照庵后山等滑坡治理样板点,组织广大中小学生和市民代表现场参观、现场讲解。

要采用一切行之有效的手段和方法,加大宣传力度,使人人知法、懂法、守法,使全社会都关心地质防治工作,形成良好的地质环境保护氛围。

五、监测预报措施

(一)监测

监测可分为宏观和微观监测两种,前者是通过人的感观系统直接搜集变形破坏体的形变与位移或异常现象,后者是借助仪器监测感观系统难以猎取的各种信息。镇江地质灾害严重,涉及面广,应以宏观监测群防群测、专群结合措施为主,微观监测为辅。

(二)预报

市地矿部门根据监测资料向有关单位发布滑坡中长期、近期和临滑预报。重大滑坡预报须经市政府批准后发布。

六、抢险救灾措施

当出现滑坡险情时,市斜坡地质灾害防治指挥部应采取以下防灾措施:

1、汛期召开会议,向各部门领导通报险情,安排专人值班,做好抢险救灾应急预备工作;

2、出现滑坡险后,立即召开指挥部全体成员会议,决定应急防范撤离方案,明确各部门的`责任人和任务,并派专人日夜现场值班;

3、市地矿部门确定滑坡险区范围、撤离区域和临时应急措施;

4、区(县)人民政府负责落实撤离安置工作;

5 公安部门、武警战士组成巡逻小分队,一方面逐家逐户检查撤离情况,督促居民迅速撤离,另一方面设立警戒,严禁闲杂人员进入滑坡险区;

6、交通运输、供水供电、邮电通讯、消防卫生等部门根据各自职责配合做好抢险救灾工作;

7、汛期结束险情排除后,撤离人员在指挥部统一指挥下,有秩序返回住地,并做好善后清查登记工作;

8、当地质灾害不可避免发生后,组织保护现场,力争使损失降到最小。善后工作应对地质灾害所造成的灾害损失作出评估。

9、区、街道、居委会三级斜坡地质灾害机构应密切配合市斜坡地质灾害防治指挥部做好各项防灾、抗灾、救灾工作,其主要任务是负责监测预报、搬迁撤离工作。

七、工程治理措施

目前我国对地质灾害的治理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常用的方法有:避(即躲避、绕开、搬迁);削(减载、削坡、清除);排(钻孔排水、地表排水、爆破排除危岩、地面防渗、平硐排水、竖井排水、铺盖防渗);护(护墙、护坡、抛石反压);挡(挡土墙、锚杆、索链、抗滑桩、明硐)等多种多样的工程处理方法。这些方法可一种或几种同时使用。为确保工程质量,应严把勘察、设计、施工关,让有资质的单位施工,工程必须实行质量监理制。

八、绿化植被措施

山坡绿化对山体边坡稳定、沙土保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坚持不懈抓好山坡绿化工作,一方面有利于防止地质灾害发生,另一方面也有利于美化环境。

每年市地矿行政部门应根据斜坡地质灾害治理方案实际情况,制定保护山坡山体的绿化措施和计划,并报绿化管理部门审议备案。要通过对市区山体的综合治理和保护,用一个不太长的时间,使市区市郊的山体的逐步绿救起来,使镇江成为名符其实的“城市山林”。

九、经费保证措施

地质灾害的勘查、防治经费应列入各级财政,实行专项管理和专款专用。地质灾害勘查、防治经费计划由市地质灾害防治指挥部负责编制并报分管市领导审批后报市财政进行平衡后列入下一年度预算。同时,地质灾害治理经费应采取多渠道筹集的办法,应本着谁诱发、谁出资、谁受益、谁出资,谁管辖、谁出资的原则,广开筹资门路,切实解决治理经费问题。

2023年地质灾害的宣传口号

2023年地质灾害的宣传口号2023年地质灾害的宣传口号1 1、以人为本,防灾减灾。 2、以人为本,预防为主。 3、以防为主,防治结合。 4、善待地球,和谐发展。 5、有备无患,平安相伴。 6、监测避让,群测群防。 7、防灾减灾,人人有责。 8、防灾减灾,从我做起。 9、加强监测,预防地质灾害。 10、灾害无小事,预防要及时。 11、群测群防,防治地质灾害。 12、学习减灾知识,营造安全家园。 13、携手防灾减灾,同心守护家园。 14、灾难可以预防,生命不可逆转。 15、灾难需要永记,防患始于未燃。 16、防治地质灾害,建设美好家园。

17、预防突发事件,保障公共安全。 18、依法防灾,科学减灾,全民抗灾。 19、以人为本防地灾,预防为主保平安。 20、以科学应对灾害,以信心战胜灾害。 21、勿忘防灾促发展,铭记减灾保民生。 22、山谷易发泥石流,高陡边坡易滑坡。 23、应急知识进万家,科学预防你我他。 24、灾害之前早预防,灾害来了少伤亡。 25、灾害伤人又损财,防灾到位少麻烦。 26、灾害无情人有情,有灾就要人帮人。 27、灾害无情人有情,科学防灾要先行。 28、防灾减灾手牵手,和谐中国心连心。 29、防灾减灾系万家,关爱生命靠大家。 30、防灾连接你我他,安全和谐靠大家。 31、预防灾害从头抓,大难临头不用怕。 32、搞好防灾减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33、严格建设用地审批,预防地质灾害发生。 34、唤起全民防灾意识,构建和谐平安社会。 35、学习防灾减灾常识,提高防灾减灾意识。

36、开展防灾减灾活动,增强防灾减灾意识。 37、普及防灾减灾意识,提高防灾减灾能力。 38、普及防灾减灾知识,增强防灾减灾能力。 39、普及防灾减灾知识,提高自救互救能力。 40、暴雨易发地质灾害,雨过仍是关键时期。 41、群策群力防灾减灾,同心同德共建和谐。 42、边坡隐患险于明火,防治避让胜于救灾。 43、预防地质灾害,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44、积极推进防灾减灾事业,构建和谐平安校园。 45、远离高陡边坡,汛期实行避让,确保人身安全。 46、房前屋后,高陡边坡是地质灾害的高发、易发区。 47、实行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的地质灾害防治方针。2023年地质灾害的宣传口号2 1、地质灾害猛如虎。 2、破坏耕地就是犯罪 3、地球人类共同的'家园 4、地球--人类共同的家园 5、以人为本建设幸福家园

地质灾害安全知识宣传

地质灾害安全知识宣传 根据权威专家的研究,地质灾害是指由于地质过程、自然因素或人类活动等原因造成 的地表、地下突发且具有破坏性的灾害。为了保护我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我们需要了解和 掌握地质灾害安全知识。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地质灾害和应对措施,请大家务必加以学习和 宣传: 1. 地震: 地震是地壳板块活动引起的一种地表运动,其对人类和财产安全造成的威胁不可忽视。当地震发生时,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个应对措施: - 尽量远离建筑物、树木、电线杆和其他可能倒塌的物体; - 尽量躲避悬挂物品,如吊灯和风琴门等; - 在室内时,选择坚固的家具或桌子下躲避,并保护头部和脖子; - 做好家庭应急预案,定期参加地震应急演练等。 2. 山体滑坡: 山体滑坡是由于山脉中的土壤和岩石向下滑动而引起的。以下是一些山体滑坡预警和 防范的方法: - 注意观察附近地势是否有明显下滑迹象,如土地龟裂、裂缝出现等; - 不要在易发滑坡的区域修筑房屋或开展其他建设活动; - 当出现山体滑坡威胁时,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并进行疏散。 3. 泥石流: 泥石流是由于陡峭山坡上的雨水大量沿坡面流动,携带大量土壤和岩石形成的灾害。 以下是应对泥石流的方法: - 建筑物不要在容易受到泥石流侵袭的区域修建; - 在泥石流发生时,尽量远离泥石流路径,不要横穿泥石流; - 在泥石流预警下,尽可能地提前疏散到高处安全的地点。 4. 火山喷发: 火山喷发是由于地壳中的岩浆释放而引起的。以下是对火山喷发的防范措施:

- 不要在火山附近修筑建筑物,以减少火山喷发对生命和财产的危害; - 当火山喷发预警出现时,及时疏散到安全的地方; - 注意关注当地政府和科学机构的相关预警信息。 以上是对地震、山体滑坡、泥石流和火山喷发等地质灾害的安全知识宣传。希望广大市民朋友们能够充分认识到地质灾害的危害性,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确保自身和他人的安全。

地质灾害防治宣传知识

地质灾害防治宣传知识 一、地质灾害防治基本常识 1、什么是地质灾害? 地质灾害是指由于自然产生和人为诱发的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危害的地质现象,主要包括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 2、诱发滑坡、崩塌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1)降雨:大雨、暴雨和长时间的连续降雨、融雪,使地表水渗入坡体,软化岩、土易诱发滑坡、崩塌; (2)地震:引起坡体晃动,破坏坡体平衡,易诱发滑坡、崩塌; (3)地表水的冲刷、浸泡:河流等地形水体不断地冲刷坡或浸泡坡脚、削弱坡体支撑和软化岩土,降低坡体强度,也可能诱发滑坡、崩塌; (4)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如开挖挖脚、地下采空、水库蓄水、泄水等改变坡体原始平衡状态的人类活动,都可能诱发滑坡、崩塌。常见的可能诱发滑坡、崩塌的人类活动有采掘矿产资源、道路工程开挖边坡、水库蓄水与渠道渗漏、堆(弃)渣填土、强烈的机械振动等。 3、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原则是什么?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应当坚持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和全面规划、突出重点的原则。因工程建设等人为活动引发的地质灾

害,由责任单位承担治理责任,即谁引发、谁治理的原则。 4、什么是地质灾害群测群防? 主要是通过各种形式宣传、普及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做到广为人知,在此基础上依靠当地人民政府组织群众和群众自发组织,开展广泛的群众性防灾抗灾工作。 5、发现地质灾害险情怎么办? 发现地质灾害险情或者灾情的单位和个人,应当立即向当地人民政府或者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报告。当地人民政府或者县级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接到报告后,应当立即派人赶赴现场,进行现场调查,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灾害发生或者灾情扩大。并向上级人民政府和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报告。 6、接到地质灾害险情报告该怎样处理? 接到地质灾害险情报告的当地人民政府、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动员受到地质灾害威胁的居民以及其他人员转移到安全地带;情况紧急时,可以强行组织避灾疏散,确保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7、地质灾害临灾报警信号有哪些? 临灾报警信号有:敲锣、敲铁盆、敲铁箱、吹哨子、放鞭炮等。 8、什么是安全撤离路线? 安全撤离路线是指收到报警信号后按照预先选择好的能安全转移人员和财产的路线,即安全生命线。

2023生活知识_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

2023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 气象灾害:干旱灾害 (一)洪水灾害的`概念 洪水灾害是指超出水道的天然或人工限制水流危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现象。 我国是世界上洪水最多的国家。洪水灾害主要集中在我国东部。目前,我国1/10的国土面积、5亿人口、5亿亩耕地、100多座大中城市、全国70%的工农业总产值受到洪水灾害的威胁。时间上,除了黄河凌汛外,我国的洪水大都发生在7、8、9月三个月;地区上,洪水主要发生在我国七大江河及其支流的中下游地区。 (一)七大江河洪水灾害 (1)珠江。珠江流域洪水频繁。1915年7月珠江发生流域性大洪水,西江、北江洪峰流量皆达200年一遇的最高峰。西江与北江洪水相遇,东江也发洪水,北江大堤溃块,梧州三楼上水,广州被洪水淹没7天,珠江三角洲受灾农田648万亩,灾民378万人,死伤十余万人,经济损失高达100亿元。 (2)长江。建国以来1949,1954年洪水最大。1954年洪水淹没农田4755万亩,受灾人口1888万人,死亡3.3万人,直接经济损失100亿元。 (3)淮河。自1194年淮河下游被黄河截夺后,淮河成为我国洪水灾害最严重的河流之一。1957年8月由于台风影响,该流域范围内连降暴雨,发生特大洪水,淹没面积达1.2万平方公里,1700万亩农田被淹,1100万人受灾,经济损失达100亿元。

(4)黄河。解放前的1000年中黄河决口达1500次,大改道26次。1117年黄河决口,淹死100万人。1642年水淹开封,全城37万人中,死亡34万人。但解放后,由于加修了黄河防洪大堤,50年来安然无恙。 (5)海河。海河是易发生洪水的河流。解放后水淹面积达到或超过5000万亩的年份有1949,1954,1956,1963年。其中1963年洪水最大,三大水系决口2400处,有104 个县市遭灾,淹没农田6600万亩。保定、邢台、邯郸市水深 2-3米,倒房450万间,受灾人口2200万,死5640人,2254个工矿企业停产,京广铁路27天不能通车,直接经济损失60亿元。 (6)辽河。辽河历史上洪水频繁,近800年发生洪水81次。解放后1951年、1953年都曾发生特大洪水,1985年因受台风影响连降暴雨,辽河、浑河、太子河同时出现洪水,决口4000多处,受灾人口1200多万人,倒房17.4万间,受灾农田6000多万亩,直接经济损失47亿元。 (7)松花江。1932年松花江大水,哈尔滨被淹,水深平均3米,38万人口中24万人受灾。1985年8月松花江大水,受灾农田3500万亩,倒房91万间。概括而言,1954年、1963年、1975年、1985年为我国洪水高峰年。 (二)凌汛水灾 凌汛是冰凌对水流产生阻力而引起江河水位上涨并引起危害的现象。一般都出现于解冻期,在我国主要发生在黄河下游、河套地区及松花江依兰河段。 气象灾害:洪水灾害 什么是泥石流? 赵主任解释道,泥石流是指存在于山区沟谷中,由暴雨、水雪融水等水源激发的,含有大量的泥砂、石块的特殊洪流。

地质灾害防治宣传知识

地质灾害防治宣传知识 一、什么是地质灾害? 地质灾害是指在自然或者人为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对人类生命财产、环境造成破坏和损失的地质作用(现象)。如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裂缝、地陷、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及沼泽化、土壤盐碱化,以及地震、火山、地热害等Q二、什么是滑坡? 滑坡是指山坡岩土体沿着一个面(带),顺坡下滑的现象,俗称“走山”、“垮山”、“地滑”、“土溜”等。 三、什么是崩塌? 崩塌是指陡峭斜坡的岩土体突然崩落的现象或者过程Q发生在土体中的叫土崩,发生在岩体中的叫岩崩;规模大,涉及到山体的叫山崩;发生在河流、湖泊等的叫岸崩。 四、当发现了滑坡、崩塌的一些可疑的异常现象后,该怎么办? 发现了滑坡、崩塌的一些可疑的临滑、临崩的异常现象(即前兆)后,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并根据这些现象的发生程度立即采取以下应急措施:(1)立即向所在地村委会、乡(镇)政府或县级国土资源局(地矿股)报告。同时,告诉周围的人注意不要靠近滑坡、崩塌区域。有关国土资源局(地矿股)会及时派技术人员前来调查,发放“避险明白卡”,提出防治建议。(2)以乡(镇)为单位,落实防治和监测责任,做到责任到人,落实防治建议,建立群测群防体系。汛期要安排人员24小时值班,公布值班电话,保证电话畅通。要选派责任心强、有一定素质的人进行巡查和监测。巡查和监测人员按要求做好巡查和监测,并做好记录,雨季或雨后要加密

监测,发现变异及时报告当地政府。对要避让的,要主动避让或配合乡(镇)做好搬迁安置工作。(3)编制好应急避险救灾方案。方案要明确撤离路线、信号和避险场所,组建抢险救灾队伍。方案要向群众公告,并进行演练。(4)要密切关注天气和周围情况,增强防灾自救能力。 五、如何监测滑坡、崩塌? 对滑坡、崩塌的监测,包括斜坡开裂变形、整体变形、地下水和应力等方面的监测。最简便易行的方法是在最容易发生变形的地方监测其变化情况。 (一)监测方式:1、设桩观测地表裂缝:在斜坡变形开裂大的裂缝两侧布置几对观测桩,定期用尺子量每对桩的距离、高差。2、设标尺观测地表裂缝:与设桩观测相似,是把做好的标尺固定在桩上,定期观测标尺上的水平和垂直数据。刻槽(或划线)观测:在已经产生裂缝的地方(如墙壁、地面)刻槽(或划线),定期量槽(或线)的距离。注意每次要在同一个点上测量,最好是同一把尺子。 (二)观测时间:一般情况下,设立观测点的最初1个月内每5天观测一次,如果发现开裂是在缓慢变形阶段,以后观测间隔时间可以为半个月或1个月一次;如果发现变形在加快,观测应加密为3天或每天一次。在雨季或连续阴雨季节,要加密观测。在连续2天中雨以上或遇暴雨,并发现变形在加快,要加密到每天一次至每小时一次,加密观测至少要持续到雨停后10天以上,如未出现变形加速才能逐渐加长时间间隔。 (三)观测记录:要用专门的记录本,每次观测都要详细记录测量数据、天气情况及相关迹象(如渗水、垮塌、出现新裂缝等),并计算和对比变

2023年生活知识_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

2023年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 地质灾害有哪些类型? 一、土体滑坡的防治对策 土体滑坡是指第四系残坡积物及基岩风化层,在内外营力的作用下而产生的滑坡,这是镇江最主要的滑坡类型。土体滑坡的形成,与水有很大系。由于水作用于斜坡土体,使土体软化,降低C、Ф值,因此在防治土体滑坡时: (一)首先要考虑的就是排水:排水可分为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排除。排除地表水,可在滑体的集汇水部位修排水沟,在滑坡后缘及两侧修环形截水沟,在滑体上修“∧”型排水沟,或顺坡向修排水沟。排除地下潜水,可采用钻孔排水,可打垂向孔、斜向孔、水平孔,视条件还可打平硐,铺盖反滤层等。其目的是排除滑体上的地表水及地下水,使斜坡土体保持干燥状态,增大抗滑力,减小下滑力。 (二)削坡减载护坡:对于那些因坡角太陡,而形成重力卸荷型的土体滑坡可采用此方法,将滑体后缘土体削去部分,使斜坡坡角变缓,上部重量减小,必要时辅之心护坡,以得斜坡的稳定。 (三)挡土墙:对于某些规模小,因切蚀斜坡前缘而形成的滑坡,可采取修建挡墙的方法,斜坡上修排水沟,起先护坡处理。(见下表) (四)抗滑桩:对某些规模较大的土滑坡,在挡土墙难以的当的情况下,可在滑坡体的前缘或其它适当部位设置桩,或采用桩墙结合的方法,可实现滑坡挡土的理想效果。 (五)限制或控制在滑体上进行工民建工程。 (六)搬迁:对于某些治理不经济,或其它原因不能实施治理的滑坡点,可进行搬迁,将居民异地安置。

总之,土质的防治对策是多种多样的,上述工程处理方法在处理滑坡时,一般是几种方法同时使用,以达到使滑坡稳定的目的,倘若处理难度较大,且治理费用高,一时难以治理的,应加强监测预报,一旦出现险情,再予以迅速搬迁撤离。 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按致灾地质作用的性质和发生处所进行划分,常见地质灾害共有12类、48种。它们是: 1、地壳活动灾害,如地震、火山喷发、断层错动等; 2、斜坡岩土体运动灾害,如崩塌、滑坡、泥石流等; 3、地面变形灾害,如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地面开裂(地裂缝)等; 4、矿山与地下工程灾害,如煤层自燃、洞井塌方、冒顶、偏帮、鼓底、岩爆、高温、突水、瓦斯爆炸等; 5、城市地质灾害,如建筑地基与基坑变形、垃圾堆积等; 6、河、湖、水库灾害,如塌岸、淤积、渗漏、浸没、溃决等; 7、海岸带灾害,如海平面升降、海水入侵,海崖侵蚀、海港淤积、风暴潮等; 8、海洋地质灾害,如水下滑坡、潮流沙坝、浅层气害等; 9、特殊岩土灾害,如黄土湿陷、膨胀土胀缩、冻土冻融、沙土液化、淤泥触变化、淤泥触变等; 10、土地退化灾害,如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盐碱化、潜育化、沼泽化等;

2023年地质灾害预防方案

2023年地质灾害预防方案 地质灾害是由地质性因素引起的自然灾害,包括地震、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多种形式。由于地质灾害的严重性和影响范围广泛,预防地质灾害是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任务。基于2023年的情况,以下是一个综合的地质灾害预防方案。 一、地震预防 1. 完善地震监测网及加强信息共享:继续加强地震监测网的建设,提升地震监测的精确度和覆盖范围。同时,加强地震信息的共享,提高地震预警系统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2. 推进地震安全建设:加强地震安全建筑和设施的建设,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完善地震安全标准和规范,对存在安全隐患的建筑进行整改和加固。 3. 加强地震科普宣传:加大地震科普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对地震的认识和应对能力。推动地震应急预案的制定和演练,提高社会应对地震灾害的能力。 二、山体滑坡预防 1. 加强山体滑坡监测预警:建立健全山体滑坡监测预警体系,利用遥感技术、地质雷达等手段进行实时监测。提前发现滑坡隐患,及时采取措施避免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 加强山区土地规划和利用管理:严格控制违法违规开发山区土地的行为,加强山区用地规划和管理。合理规划山区建设,避免人为引发山体滑坡。

3. 建设山体滑坡防护工程:对山区特别是滑坡危险区域,建设相应的防护工程,如护坡、护堤、引水排水等措施。增强山体的稳定性,减少滑坡的风险。 三、泥石流预防 1. 森林植被恢复和保护:加强对泥石流源区的森林植被恢复和保护工作,减少山区土地裸露度,防止暴雨等极端天气引发泥石流。 2. 加强山区河道和堤防的建设:对泥石流河道和附近的堤防进行加固和改造,增加其排水和抗灾能力。确保泥石流灾害发生时,能够减少对人类和财产的威胁。 3. 提高泥石流预警和救援能力:完善泥石流预警系统,提高泥石流的预警准确性。同时,加强泥石流救援队伍的建设和培训,提高应对泥石流灾害的能力。 四、综合措施 1. 加强地质灾害监测和预警:建立综合性的地质灾害监测和预警体系,整合各种监测手段和技术,提高地质灾害的预警和预测能力。 2. 加强灾害信息发布和传播:加强地质灾害信息的发布和传播工作,提高公众和相关部门对地质灾害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3. 强化应急管理和救援能力:加强地质灾害应急管理和救援队伍的建设与培训,提高应对地质灾害的能力和效率。

2023年度地质环境保护与地质灾害防治

2023年度地质环境保护与地质灾害防治 随着全球经济、人口和城市化的增长,地质环境的保护 和地质灾害的防治成为全球面临的重要问题。在未来的几 年中,我国将继续面临这些问题,因此采取一系列措施来 加强地质环境保护和地质灾害防治是非常必要的。 一、加强地质环境监管 地质环境保护的关键在于监管。加强地质环境监管,需 要落实监管责任,确保相关部门有充足的人力资源和技术 支持。监管部门应采取科学的手段,建立健全的监测系统 和数据平台,及时掌握地质环境变化的情况。此外,应落 实污染责任追究制度,对违法违规行为进行严肃的惩罚, 有效地保障人民的生态环境权益。 二、加强城市地质环境调查和评估 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对地质环境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加强 城市地质环境调查和评估,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城市 地质环境的现状,减少城市建设过程中对地质环境的破坏。同时,还可以为城市更新和重建提供技术支持和科学决策 依据。 三、加强地质环境保障措施 地质环境保护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政府应在政策制 定和投入方面给予积极的支持,企业要承担社会责任,制 定和执行环保计划。另外,公众也应该了解自己对地质环 境的影响和自我保护意识,努力推动可持续发展。 四、加强地质灾害防治技术 地质灾害是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加强地质灾害防治技 术研究,可以提高我国的抗灾能力。政府应该加大灾后救

援和恢复力度,预防工程要立足于科学调查和评估,严格执行标准,遵循科学规律,提高设计的水平。 结语: 地质环境保护和地质灾害防治是一个长期的持续过程,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的共同参与和努力。地质环境和灾害的发生和影响是全球性的。只有通过国际合作和知识共享,我们才能更好地应对这些问题,共同创造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环境。

地质灾害防治安全常识

地质灾害防治安全常识 地质灾害是指地球内部因素、外部环境和人类活动等引起的自然灾害。地质灾害具有突发性、危害性和广泛性的特点,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为了避免和减少地质灾害给人类造成的伤害,我们需要了解相关的地质灾害防治安全常识。以下是我总结出的一些常识,供大家参考。 一、地震 1. 在地震来临时,首要的是保证自身安全,迅速找到安全的避难点,如桌子下面、门窗旁等。尽量避免站在窗户旁边或者靠近重物。 2. 遇到地震后,要迅速停止任何活动,保持镇静。如果在室外,要尽量远离建筑物、电线杆和其他可能坠落的地物。 3. 在地震过后,要警惕余震的发生,保持警惕并按照相关指示做好应对措施。 二、滑坡 1. 当发生滑坡时,首先要迅速逃离滑坡危险区,尽量向上方或侧方的安全地带移动。 2. 在滑坡危险区遇到泥石流时,应迅速上到较高的地方,尽量避免被泥石流冲刷。 3. 居住在可能存在滑坡危险的地区的人们,应了解滑坡的危害性和征兆,并及时进行必要的应对措施。 三、泥石流

1. 当遇到泥石流时,要迅速向上方或侧方的安全地带移动,尽量避免被泥石流冲刷。 2. 居住在可能存在泥石流危险的地区的人们,应了解泥石流的危险性和征兆,并及时进行必要的应对措施。 3. 遇到泥石流危险时,应当避免徒步穿越冲沟,以免被泥石流冲走,可以选择返回低洼地带等待救援。 四、地面塌陷 1. 遇到地面塌陷时,应迅速离开险区,尽量远离塌陷点的范围。 2. 在可能存在地面塌陷的地区,应加强防范意识,定期巡查房屋和道路等,及时发现并处理存在安全隐患的地点。 五、火山喷发 1. 在火山喷发时,要迅速离开火山周围危险区,避免熔岩流、火山灰和火山碎石的侵袭。 2. 居住在可能存在火山喷发危险的地区的人们,应了解火山喷发的危险性和征兆,并及时进行必要的应对措施。 六、洪水 1. 遇到洪水时,要尽量迅速转移到高处,避免被洪水冲走。 2. 在洪水发生前,要及时关注天气预报和水文信息,做好相应的防范措施。 3. 远离洪水危险区的人们要定期检查并修复房屋和道路等,确保其安全性。

2023年地质灾害预防方案

2023年地质灾害预防方案 地质灾害是指由于地质因素引起的自然灾害,如地震、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都是巨大的,因此地质灾害预防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以下是2023年地质灾害预防方案的主要内容。 一、地震预防 1.加强地震预警系统建设。完善地震监测网和预警系统,在地震发生前及时预警,提醒人们采取安全措施,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加强地震科研和科普宣传。加大地震科研力度,提高地震预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加强地震科普宣传,提高公众对地震的认识和应对能力,增强社会抗震能力。 3.加强建筑物抗震能力。加强建筑物抗震设计和施工,确保建筑物在地震发生时能够保持稳定,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二、山体滑坡预防 1.加强山地地质灾害监测。建立完善的山地地质灾害监测系统,及时掌握山体滑坡的变化情况,提前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加强生态保护和治理。加大生态修复力度,恢复和保护山地的植被覆盖和水土保持能力,减少山体滑坡的发生。

3.加强土地利用规划管理。科学规划土地利用,合理划定山地开发边界,禁止违法建设和开采活动,减少人为因素引起的山体滑坡。 三、泥石流预防 1.加强泥石流监测和预警。建立泥石流监测系统,及时监测泥石流的发生和发展,提前预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加强河道治理和堤防建设。加强河道的清淤和疏浚,确保河道通畅,减少泥石流的泥沙堆积。加强堤防的修建和加固,提高河道的承载能力,防止泥石流突破堤防。 3.加强社区防灾能力建设。加强社区防灾意识和应急能力培训,提高公众对泥石流的认识和预警响应能力,做好疏散和救助工作,减少人员伤亡。 四、综合预防措施 1.加强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对潜在的地质灾害危险区进行综合评估,制定相应的防灾准则和应急预案,减少潜在风险的发生。 2.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作和配合。加强地质灾害预防工作与城市规划、交通建设、环境保护等相关部门的协作和配合,实现跨部门、跨领域的综合治理。 3.加强公众参与和社会宣传。加强公众参与地质灾害预防工作,提高公众对地质灾害的关注度和认识度。通过各种渠道和途径开展地质灾害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的防灾意识和应急能力。

2023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和应急预案

2023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和应急预案地质灾害是指由地质原因引起的、对人们生活和财产安全构成威胁的自然灾害。在2023年,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制定全面的防治方案和应急预案,以减少灾害带来的损失和影响。 一、加强地质灾害防治的基础工作 1.地质灾害监测体系的建设:完善地质灾害监测网络,加强对地质灾害的实时监测和预警,提高预测准确率和时效性。 2.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和区划:利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区域地质灾害进行风险评估和区划,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 3.地质灾害多级预警体系的建设:建立灾害预警中心和多级预警体系,加强与相关部门的信息共享和协同机制。 4.地质灾害应急救援队伍的建设:加强地质灾害应急救援队伍的组建和培训,提高应对各类灾害的能力。 二、推进地质灾害防治的重点工作 1.山地灾害防治:加强对山崩、滑坡、泥石流等山地灾害的治理,开展山区生态恢复工程,减少山地灾害的发生和影响。 2.地震灾害防治:加强地震监测和预警系统建设,完善地震应急预案,提高地震灾害应对能力。 3.地面塌陷防治:加强对地下水开采、矿产开发和土地利用等活动的监管,控制地面塌陷的发生,保护地下水资源。

4.地质灾害防治技术研发:加大对地质灾害防治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应用,提高防治技术水平,减少灾害损失。 5.社会宣传和教育:加强公众对地质灾害的认知和防范意识,提高灾害遭遇时的应急响应能力。 三、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1.地质灾害预警和应急响应:建立地质灾害预警和应急响应机制,及时发布预警信息,组织有关部门和群众进行应急避险。 2.灾后救援和恢复重建:建立地质灾害灾后救援和恢复重建机制,迅速组织救援队伍,保障灾区人民的生命安全和基本生活需求。 3.信息发布和舆情管理:加强地质灾害信息发布和舆情管理工作,及时发布灾情报告,防止谣言传播和社会恐慌。 4.应急物资储备和调配:建立地质灾害应急物资储备和调配系统,确保应急救援物资的供应和分配。 5.国际合作和援助:加强国际合作和援助,提高国际援助的响应速度和有效性,增强国际合作的能力。 通过以上方案和预案的实施,我们将能够更好地预防和减轻地质灾害带来的损失和影响,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推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023年生活知识_关于地质灾害的常识

2023年关于地质灾害的常识 地质灾害基础知识 什么是滑坡 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因素的影响,在重力的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软弱带,整体地或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地质现象。俗称“地滑”、“走山”、“垮山”、“山剥皮”、“土溜”等。 滑坡主要类型 滑坡根据其滑体的物质组成,可分为堆积层滑坡、黄土滑坡、粘性土滑坡、岩层(岩体)滑坡和填土滑坡。 按照滑体体积大小,可分为巨型滑坡(1000万方),大型滑坡(100-1000万方),中型滑坡(10-100万方),小型滑坡(10万方)。 滑坡对人类的危害 滑坡作为山区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常常给工农业生产以及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有的甚至是毁灭性的灾难。 滑坡对乡村最主要的危害是摧毁农田、房舍、伤害人畜、毁坏森林、道路以及农业机械设施和水利水电设施等,有时甚至给乡村造成毁灭性灾害;位于城镇附近的滑坡常常砸埋房屋,伤亡人畜,毁坏田地,摧毁工厂、学校、机关单位等,并毁坏各种设施,造成停电、停水、停工,有时甚至毁灭整个城镇;发生在工矿区的滑坡,可摧毁矿山设施,伤亡职工,毁坏厂房,使矿山停工停产,常常造成重大损失。

滑坡除给人类造成上述几方面的主要危害外,在水利水电工程、公路、铁路、河运及海洋工程方面也经常造成很大危害,并且除直接危害人类外,还常常产生一些次生灾害间接危害人类。 形成滑坡的内在条件 (1)岩土类型。岩土体是产生滑坡的物质基础。结构松散、抗风化能力较低,在水的作用下其性质能发生变化的岩、土,如松散覆盖层、黄土、红黏土、页岩、泥岩、煤系地层、凝灰岩、片岩、板岩、千枚岩等及软硬相间的岩层所构成的斜坡易发生滑坡。 (2)地质构造条件。组成斜坡的岩体只有被各种构造面切割分离成不连续状态时,才有可能向下滑动。同时,构造面又为降雨等水流进入斜坡提供了通道。故各种节理、裂隙、层面、断层发育的斜坡,特别是当平行和垂直斜坡的陡倾角构造面及顺坡缓倾的构造面发育时,最易发生滑坡。 (3)地形地貌条件。只有处于一定的地貌部位,具备一定坡度的斜坡,才可能发生滑坡。一般江、河、湖(水库)、海、沟的斜坡,前缘开阔的山坡、铁路、公路和工程建筑物的边坡等都是易发生滑坡的地貌部位。坡度大于10度,小于45度,下陡中缓上陡、上部成环状的坡形是产生滑坡的有利地形。 (4)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活动,在滑坡形成中起着主要作用。它的作用主要表现在:软化岩、土,降低岩、土体的强度,产生动水压力和孔隙水压力,潜蚀岩、土,增大岩、土容重,对透水岩层产生浮托力等。尤其是对滑面(带)的软化作用和降低强度的作用最突出。 诱发滑坡的外界因素 诱发滑坡的外界因素主要有:地震、降雨和融雪、地表水的冲刷、浸泡、河流等地表水体对斜坡坡脚的不断冲刷;不合理的人类工程活动,如开挖坡脚、坡体上部堆载、爆破、水库蓄(泄)水、矿山开采等都可诱发滑坡,还有如海啸、风暴潮、冻融等作用也可诱发滑坡。

2023生活知识_煤矿地震防范措施

2023煤矿地震防范措施 煤矿地质环境问题的防治措施 1.煤矿地质环境问题 ①煤炭资源开发(如建井、开采)和利用过程所产生的地质作用及其对地质环境的影响。 ②煤矿生产活动引起的环境地质条件和环境污染地质因素的变化及其特征。 ③煤矿生产产生的废石、废水、废气等污染物的性质、成分及其含量和污染类型。 ④煤矿生产导致煤层、煤矸石、地下水等地质体中有害物质迁移、聚集、扩散等的途径和地质因素。 ⑤煤矿生产活动造成的煤矿空气污染、水土污染、辐射污染(热、光、放射性污染)、振动污染等的形成、特点及其与地质因素的关系。 2.煤矿环境地质灾害 ①煤矿环境地质灾害的类型、成因、分布和灾害程度。 ②煤矿环境地质灾害的诱发因素。 ③煤矿环境地质灾害的预测及其方法。 ④煤矿环境地质灾害对环境的影响等。 煤矿的地质环境问题及灾害 昌都煤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山西省防震减灾条例》、《山西省破坏性地震预案》,参照《企业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编写指南》、《煤

矿安全规程》和《天安公司事故灾难应急救援综合预案》,结合本矿实际制定本预案。本预案在省人民政府发布临震应急期和震后应急期内实施。 昌都煤业全体职工、家属在矿防震救灾、抗震减灾总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实施属地为主、分级负责的原则,认真贯彻执行本预案,最大限度地减轻国家财产损失,减少人员伤亡,尽快恢复正常的工作秩序和生活秩序。 昌都煤业是以煤炭生产为主的.中型煤矿。随着煤炭资源的迅速开采,采空区的大面积出现,地表沉降、地面塌陷不可避免,本矿区范围内小震会引发大灾,各种次生灾害都会伴震而生,所以本单位的防范重点是昌都煤业安全出口、井下巷道和工作面、井下通风、井下供电,地面选煤楼、大跨度厂房等大型建筑、各种生命线工程,可能发生压力容器泄漏、燃烧、爆炸等次生灾害的企业、单位以及人口密集的地方。 昌都煤业地震应急预案的启动原则应按照本预案规定的事权划分,在上级部门启动地震应急预案时,本矿地震应急预案应随之启动。昌都煤业抗震救灾指挥部按照地震灾害事件事权划分承担应急处置。有困难的,在做好地震应急前期处置的同时,可报请天安公司抗震救灾总指挥部实施应急增援。 昌都煤业总指挥部办公室迅速收集、了解受灾面积、受灾程度、要害设施和生命线工程受损程度,特别是人员伤亡程度,组织审查抢救、抢险方案及安全技术措施,协调各地震应急工作组工作联络并督促其任务的完成。根据震情变化,必要时组织职工家属采取避震疏散措施。 昌都煤业安全部负责监督检查现场抢救方案中安全措施的落实,保障各项抢救、抢险方案有效实施;协助调度室、生产技术部和各区队参加震后各单位在恢复生产时各项规程措施的审批工作,并监督检查其实施情况;督察各单位的开工检查验收工作。 昌都煤业调度室通知救护大队并通知各单位组织抢险队伍,协助抗震救灾指挥部,对井下人员实施避震转移、安全撤离。对矿井的安全出口、矿井的排水系

2023年生活知识_地质灾害发生的原因

2023年地质灾害发生的原因 何谓地质灾害?如何分类? 泥石流的形成必须同时具备以下3个条件:陡峻的便于集水、集物的地形地貌;丰富的松散物质;短时间内有大量的水源。 1、地形地貌条件:在地形上具备山高沟深、地势陡峻,沟床纵坡降大、流域形态便于水流汇集。在地貌上,泥石流的地貌一般可分为形成区、流通区和堆积区三部分。上游形成区的地形多为三面环山、一面出口的瓢状或漏斗状、地形比较开阔、周围山高坡陡、山体破碎、植被生长不良,这样的地形有利于水和碎屑物质的集中;中游流通区的地形多为狭窄陡深的峡谷,使泥石流能够迅猛直泻;下游堆积区的地形为开阔平坦的山前平原或河谷阶地,使碎屑物有堆积场所。 2、松散物质________条件:泥石流常发生于地质构造复杂,断裂褶皱发育、新构造活动强烈、地震烈度较高的地区。地表岩层破碎,滑坡、崩塌、错落等不良地质现象发育,为泥石流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固体物质________;另外,岩层结构疏松软弱、易于风化、节理发育,或软硬相同成层地区,因易受破坏,也能为泥石流提供丰富的碎屑物________;一些人类工程经济活动,如滥伐森林造成水土流失,开山采矿、采石弃渣等,往往也为泥石流提供大量的物质________。 3、水源条件:水既是泥石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泥石流的重要激发条件和搬运介质(动力________)。泥石流的水源有暴雨。冰雪融水和水库(池)溃决水体等形成。我国泥石流的水源主要是暴雨、长时间的连续降雨等。 产生滑坡的主要条件是什么?

自然的变异和人为的作用都可能导致地质环境或地质体发生变化,当这种变化达到一定程度、其产生的后果便给人类和社会造成危害,称为地质灾害,如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裂缝、地面沉降、地面塌陷、岩爆、坑道突水、突泥、突瓦斯、煤层自然、黄土湿陷、岩土膨胀、砂土液化,土地冻融、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及沼泽化、土壤盐碱化,以及地震、火山、地热害等。 就其成因而论,主要由自然变异导致的地质灾害称自然地质灾害;主要由人为作用诱发的地质灾害则称人为地质灾害。 就地质环境或地质体变化的速度而言,可分突发性地质灾害与缓变性地质灾害两大类。前者如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即习惯上的狭义地质灾害;后者如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等,又称环境地质灾害。 形成崩塌的在条件 产生滑坡的主要条件:一是地质条件和地貌条件;二是内外营力和人为作用的影响。第一个条件与以下几个方面有关: 1)岩土类型岩、土体是产生滑坡的物质基础。通常,各类岩、土都有可能构成滑坡体,其中结构松软,抗剪强度和抗风化能力较低,在水的作用下其性质易发生变化的岩、土,如松散覆盖层、黄土、红粘土、页岩、泥岩、煤系地层、凝灰岩、片岩、板岩、千枚岩等及软硬相间的岩层所构成的斜坡易发生滑坡。 2)地质构造斜坡岩、土只有被各种构造面切割分离成不连续状态时,才可能具备向下滑动的条件。同时,构造面又为降雨等进入斜坡提供了通道。故各种节理、裂隙、层理面、岩性界面、断层发育的斜坡,特别是当平行和垂直斜坡的陡倾构造面及顺坡缓倾的构造面发育时,最易发生滑坡。 3)地形地貌只有处于一定地貌部位、具备一定坡度的斜坡才可能发生滑坡。一般江、河、湖(水库)、海、沟的岸坡,前缘开阔的山坡、铁路、公路和工程建

2023生活知识_地质灾害类型知识

2023地质灾害类型知识 地质灾害类型 1. 地质灾害高发区居民点的避险准备 为紧急避险,地质灾害高发区的居民要在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在县、乡、村有关部门的配合下,事先选定地质灾害临时避灾场地、提前确定安全的撤离路线、临灾撤离信号等,有时还要做好必要的防灾物资储备。 2. 临时避灾场地的选定 在地质灾害危险区外,事先选择一处或几处安全场地,作为避灾的临时场所。避灾场所的选定,一定要选取绝对安全的地方,绝不能选在滑坡的主滑方向、陡坡有危岩体的坡脚下或泥石流沟沟口。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避灾场地距原居住地越近越好,地势越开阔越好,交通和用电、用水越方便越好。 3. 撤离路线的选定 撤离危险区应通过实地踏勘选择好转移路线,应尽可能避开滑坡的滑移方向、崩塌的倾崩方向或泥石流可能经过地段。尽量少穿越危险区,沿山脊展布的道路比沿山谷展布的道路更安全。 4. 预警信号的规定 撤离地质灾害危险区,应事先约定好撤离信号(如广播、敲锣、击鼓、吹叫笛等)。制定的信号必须是唯一的,不能乱用,以免误发信号造成混乱。 5. 发生崩塌时怎么办 崩塌发生时,如果身处崩塌影响范围外,一定要绕行;如果处于崩塌体下方,只能迅速向两边逃生,越快越好;如果感觉地面震动,也应立即向两侧稳定地区逃离。

6. 发生滑坡时怎么办 滑坡发生时,应向滑坡边界两侧之外撤离,绝不能沿滑移方向逃生。如果滑坡滑动速度很快,最好原地不动或抱紧一颗大树不松手。 7. 发生泥石流时怎么办 当处于泥石流区时,不能沿沟向下或向上跑,而应向两侧山坡上跑,离开沟道、河谷地带,但应注意,不要在土质松软、土体不稳定的斜坡停留,以防斜坡失稳下滑,应在基底稳固又较为平缓的地方暂停观察,选择远离泥石流经过地段停留避险。另外,不应上树躲避,因泥石流不同于一般洪水,其流动中可能剪断树木卷入泥石流,所以上树逃生不可取。应避开河(沟)道弯曲的凹岸或地方狭小高度不高的凸岸,因泥石流有很强的掏刷能力及直进性,这些地方可能被泥石流体冲毁。 地质灾害自救知识 地质灾害防治要实行规划指导与监督管理相结合,综合治理与预防预报并举,法制建设与行政管理相配套。依靠科学技术进步,加强宣传教育,发动群众,加大投入,保证防治目标的实现。 (一)切实加强领导,认真做好规划的组织实施工作。各级政府要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把地质灾害防治作为一件大事,确立地质灾害防治在保障社会稳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基础地位。 (二)加强法制建设、健全监督管理体系。加快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及其配套法规,严格执法,加强监督,有效控制不合理的工程、经济活动,大幅度减少人为活动诱发的地质灾害。 (三)加强科学技术研究和科普宣传工作。通过各种形式,宣传、普及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充分调动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做好地质灾害防治。

2023年生活知识_地质灾害知识宣传

2023年地质灾害知识宣传 2023年地质灾害知识宣传:滑坡 崩塌定义 崩塌是指陡峻山坡上岩块、土体在重力作用下,发生突然的急剧的倾落运动。多发生在大于60°~70°的斜坡上。崩塌的物质,称为崩塌体。崩塌体为土质者,称为土崩;崩塌体为岩质者,称为岩崩;大规模的岩崩,称为山崩。崩塌可以发生在任何地带,山崩限于高山峡谷区内。崩塌体与坡体的分离界面称为崩塌面,崩塌面往往就是倾角很大的界面,如节理、片理、劈理、层面、破碎带等。崩塌体的运动方式为倾倒、崩落。崩塌体碎块在运动过程中滚动或跳跃,最后在坡脚处形成堆积地貌——崩塌倒石锥。崩塌倒石锥结构松散、杂乱、无层理、多孔隙;由于崩塌所产生的气浪作用,使细小颗粒的运动距离更远一些,因而在水平方向上有一定的分选性。 崩塌类型 根据坡地物质组成划分 1.崩积物崩塌:山坡上已有的崩塌岩屑和沙土等物质,由于它们的质地很松散,当有雨水浸湿或受地震震动时,可再一次形成崩塌。 2.表层风化物崩塌:在地下水沿风化层下部的基岩面流动时,引起风化层沿基岩面崩塌。 3.沉积物崩塌:有些由厚层的冰积物、冲击物或火山碎屑物组成的陡坡,由于结构舒散,形成崩塌。 4.基岩崩塌:在基岩山坡面上,常沿节理面、地层面或断层面等发生崩塌

根据移动形式和速度 1.散落型崩塌:在节理或断层发育的陡坡,或是软硬岩层相间的陡坡,或是由松散沉积物组成的陡坡,常形成散落型崩塌。 2.滑动型崩塌:沿某一滑动面发生崩塌,有时崩塌体保持了整体形态,和滑坡很相似,但垂直移动距离往往大于水平移动距离。 3.流动型崩塌:松散岩屑、砂、粘土,受水浸湿后产生流动崩塌。这种类型的.崩塌和泥石流很相似。称为崩塌型泥石流。 2023年地质灾害知识宣传:崩塌 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岩体或土体沿某软弱面(带)整体或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地质现象。 对滑坡的简单观测方法: 1、地面、房屋有无开裂及宽度变化; 3、有无泉水出露,井水是否变浊、上升或下降等现象; 4、观测滑坡体上的建、构筑物及其树木等的倾斜度; 5、观测滑坡体的后缘裂缝宽度及滑坡距的变化; 当发现有这些异常迹象时,应立即报警,并及时将受到威胁的群众撤离危险区。 滑坡类型 体积划分 ①巨型滑坡(体积1000万m);

地质灾害防治知识【群专结合篇】

地质灾害防治知识【群专结合篇】 作者: 来源:《大众科学》2022年第05期 什么是群测群防? 地质灾害群测群防是群众性预测预防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统称。 什么是群测群防体系? 群测群防体系是指地质灾害易发区的县(市)、乡两级人民政府和村(居)民委员会组织辖区内企、事业单位和广大人民群众,在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和相关专业技术单位指导下,通过开展宣传培训、建立防灾制度等手段,对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突发地质灾害前兆和动态进行调查、巡查和简易监测,实现对灾害的及時发现、快速预警和有效避让的一种主动减灾措施。 群测群防是如何实现网格化管理? 以自然村寨为单元,成立地质灾害安全风险群测群防工作队,建立“包村、包组、包户、包人”的联防联包制度,形成“安全大家管、防控全员上”的群测群防网络体系。建立群测群防员、村级、乡级、县级、市级“五级全覆盖”抽查调度制度,全面压实各级地质灾害防治责任,形成网格化管理。 贵州省群测群防体系建设的“十大制度”? 结合贵州省实际,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建设应落实分级负责、应急预案、监测员管理、“两卡”发放、巡查监测、汛期值班、灾(险)情速报、宣传培训、应急演练、经费保障十项制度。 什么是分级负责制度? 以责任书的形式明确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地质灾害防治责任。县(市)人民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乡(镇)人民政府或街道办事处、村(居)民委员会、有地质灾害隐患点(区)的自然村、各企事业单位,以及监测员应当分级、分类签订责任书。人为诱发或加剧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当地政府和自然资源等主管部门监督、指导责任单位落实防灾责任。各类矿山企业要重点做好矿区及其周边地区灾害隐患点的监测预警工作,全面落实群测群防工作要求,对因采矿诱发的地质灾害负全责。 什么是应急预案制度?

2023年生活知识_自然灾害与防治知识点

2023年自然灾害与防治知识点 2023年自然灾害与防治知识点:自然灾害常识 1、基本掌握在自然灾害中自救的各种技能,学习紧急救护他人的基本技能。 古往今来,无论人类社会如何发展,灾难事故总是不断发生,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和财产安全。虽然灾害事故不可能完全消除和避免,但是国内外的大量实践证明,灾害事故是可以防范的,有效的防护措施能降低灾害事故所带来的损害。面对自然灾害,你知道如何进行有效的自救吗? (1) 洪水中的自救 暴雨来临时,如果我们家处在地势低洼地区,可因地制宜采取“小包围”措施,如用红砖砌围墙、大门口放置沙袋、配置小型抽水泵等。如果我们家住在底层则应将家中的电器插座、开关等移到离地1米以上的安全地方。一旦室外积水漫进屋内,应及时切断电源,防止触电伤人。当受到洪水威胁时,如果时间充裕,我们应按照预定路线,有组织地向山坡、高地等安全处转移;在措手不及,已经受到洪水包围的情况下,要尽可能利用船只、木排、门板、木床等适合飘浮的物品,作水上转移。如果洪水来得太快,已经来不及转移了,我们要立即爬上屋顶、楼房高层、大树、高墙,作暂停避险。但千万不要游泳逃生,更不能攀爬带电的电线杆、铁塔,也不要爬到泥坯房的屋顶。同时利用各种渠道向外界求援,尽快与当地政府防汛部门取得联系,告诉他们我们的方位和险情,积极寻求救援。如洪水继续上涨,我们暂避的地方已难自保,则要充分利用身边的救生器材从水上转移逃生。找一根比较结实且足够长的绳子(也可用床单、被套等撕开替代),先把绳子的一端拴在屋内较牢固的地方,然后牵着绳子走向最近的固定物(例如树、水泥柱等),把绳子在固定物上绕若干圈后再走向下一个固定物,如此重复,逐渐转移到地势更高的地方。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