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地质灾害防治宣传知识

地质灾害防治宣传知识

地质灾害防治宣传知识

一、地质灾害防治基本常识

1、什么是地质灾害?

地质灾害是指由于自然产生和人为诱发的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危害的地质现象,主要包括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

2、诱发滑坡、崩塌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1)降雨:大雨、暴雨和长时间的连续降雨、融雪,使地表水渗入坡体,软化岩、土易诱发滑坡、崩塌;

(2)地震:引起坡体晃动,破坏坡体平衡,易诱发滑坡、崩塌;

(3)地表水的冲刷、浸泡:河流等地形水体不断地冲刷坡或浸泡坡脚、削弱坡体支撑和软化岩土,降低坡体强度,也可能诱发滑坡、崩塌;

(4)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如开挖挖脚、地下采空、水库蓄水、泄水等改变坡体原始平衡状态的人类活动,都可能诱发滑坡、崩塌。常见的可能诱发滑坡、崩塌的人类活动有采掘矿产资源、道路工程开挖边坡、水库蓄水与渠道渗漏、堆(弃)渣填土、强烈的机械振动等。

3、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原则是什么?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应当坚持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和全面规划、突出重点的原则。因工程建设等人为活动引发的地质灾

害,由责任单位承担治理责任,即谁引发、谁治理的原则。

4、什么是地质灾害群测群防?

主要是通过各种形式宣传、普及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做到广为人知,在此基础上依靠当地人民政府组织群众和群众自发组织,开展广泛的群众性防灾抗灾工作。

5、发现地质灾害险情怎么办?

发现地质灾害险情或者灾情的单位和个人,应当立即向当地人民政府或者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报告。当地人民政府或者县级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接到报告后,应当立即派人赶赴现场,进行现场调查,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灾害发生或者灾情扩大。并向上级人民政府和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报告。

6、接到地质灾害险情报告该怎样处理?

接到地质灾害险情报告的当地人民政府、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动员受到地质灾害威胁的居民以及其他人员转移到安全地带;情况紧急时,可以强行组织避灾疏散,确保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7、地质灾害临灾报警信号有哪些?

临灾报警信号有:敲锣、敲铁盆、敲铁箱、吹哨子、放鞭炮等。

8、什么是安全撤离路线?

安全撤离路线是指收到报警信号后按照预先选择好的能安全转移人员和财产的路线,即安全生命线。

二、主要地质灾害临灾前兆及临灾处置

(一)临灾前兆

1、崩塌发生的前兆特征:

(1)前缘时有掉块、坠落现象,小崩小塌不断发生;

(2)山坡脚部出现新的破裂形迹,可嗅到异常气味;

(3)偶尔听见岩石的撕裂、摩擦错碎的声音;

(4)出现热气、冷气、地下水质、水量等异常;

(5)动植物出现异常现象。

2、滑坡发生的前兆特征:

(1)滑坡前缘出现横向及纵向放射状裂缝,前缘土体出现隆起现象;

(2)滑体后缘裂缝急剧加长加宽,新裂缝不断产生,滑体后部快速下座,四周岩土体出现松驰,小型坍滑现象;

(3)滑带岩土体因摩擦错动发出声响。并从裂缝中冒出热气或冷风;

(4)在滑坡前缘坡脚处,有堵塞多年的泉水出现复活现象,或出现泉水(井水)突然干枯、井(钻孔)水位突变等异常现象;

(5)动物惊恐异常,如猪、狗、牛、羊惊恐不安,不入睡,老鼠乱窜,植物变态,树木枯萎或歪斜等现象;

(6)滑体上如有长期位移观测资料,临滑前,无论是水平位移量还是垂直位移量,均会出现加速变化的趋势。

3、泥石流灾害发生的前兆特征:

动植物异常,特别是植物形态发生变化,树木枯萎或歪斜等现象;山谷中传出轰鸣声,主河流水上涨或正常流水突然中断等,长期降雨或突降暴雨要注意防范泥石流。

(二)临灾处置

临时避灾不是灾难临头才想起避灾,而是要从发现灾害前兆之前,就要做好准备,因为“有备”才能“无患”。躲避地质灾害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准备:

1、预先选定临时避灾场地。在危险区之外选择一处或几处安全场地,作为避灾的临时用地。避免从危险区又迁到另一处地质灾害危险区内。

2、预先选定撤离路线、规定预警信号。通过实地踏勘选择好转移路线,转移路线要尽量少穿越危险区,沿山脊展布的道路比沿山谷展布的道路更安全。事先约定好撤离信号(如广播、敲锣、击鼓、吹号等),同时还要规定信号管制办法,以免误发信号造成混乱。

地质灾害大多发生在雨季,特别是夜晚夜深入睡时造成的损失更大。因此,暴雨期间,夜晚不要在高危险区内留宿。

三、地质灾害发生的主要因素

一是因为地质环境条件复杂;二是因为汛期的大暴雨、强降雨或连续降雨;三是因为不规范的采矿、修路、建房等人为活动。

四、主要灾害类型及分布

我县可能发生突发性地质灾害主要分布在卢集、裴圩、临河、

穿城、王集等5个乡镇11个砖瓦窑厂周边。

五、重点防范期

我县地质灾害的发生与降水关系极为密切,地质灾害发生的时段为6—9月份集中降水时段,而其中7—8月为地质灾害重点防范期。

六、防灾措施

泗阳县政府高度重视,始终将地质灾害防治作为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大事来抓,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成效明显,我县连续保持地质灾害“零伤亡”。

一是县政府办公室印发了《泗阳县地质灾害防治方案》,明确了各领域地质灾害防治责任和分工。成立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全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二是制定了《泗阳县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成立了应急指挥部,组建了应急抢险救灾队伍,发生灾害后,将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开展抢险救灾和应急处置工作,避免和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

三是每年汛前制定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落实防治责任,并按计划组织开展地质灾害治理工作。

地质灾害防治科普宣传

地质灾害防治科普宣传 地质灾害是指由地壳运动和地质条件异常变化所引发的灾害事件,包括地震、泥石流、滑坡、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巨大威胁,因此,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从预防灾害、灾害认知、早期预警和应对救援等方面展开科普宣传。 地质灾害的防治首先要从预防灾害入手。预防灾害的关键在于减少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和改变。首先,我们要保护森林和植被,因为植被可以起到保持土壤和水源的作用,减少滑坡和泥石流的发生。其次,我们要合理利用土地资源,避免在地质灾害多发区盲目建设。在规划城市和乡村发展时,需要注意选择地势较高且地震烈度较低的地区,避免人口聚集区域在地质灾害高发区。此外,加强对地质灾害预测和监测的研究,提前预警和避免灾害发生也是非常重要的。 其次,灾害认知是地质灾害防治的基础。人们需要了解各种地质灾害的类型、成因和危害,以便更好地进行安全预防和逃生。例如,地震是由地壳运动引起的,能够造成建筑物倒塌、道路破坏等严重后果,因此人们在建房过程中应该注意选择抗震建筑材料,城市规划上应设置足够的疏散空间。人们还要了解滑坡和泥石流的危害,避免在陡坡上盲目种植农作物,同时也要避免在陡坡下方居住,以免发生滑坡和泥石流时造成人员伤亡。人们的灾害认知水平越高,就越能够及时应对和逃生。 早期预警是地质灾害防治的重要手段。早期预警系统的建立对于预防灾害的发生和减轻灾害损失也具有积极意义。地震早期

预警是一项先进的技术手段,通过监测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和到达时间,可以提前几秒至几十秒发出预警信号,让人们有机会提前采取避难措施。在地质灾害多发地区,建立滑坡和泥石流早期预警系统也很重要,通过监测附近地质条件和气象因素的变化,及时预警并进行紧急疏散工作。 最后,应对救援是地质灾害发生后的重要环节。当地质灾害发生时,人们应该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紧急救援。在地震发生后,人们应该先保持冷静,迅速逃离危险场所,寻找开阔地点,以免被倒塌建筑物压伤。同时,人们可以利用家和办公场所、学校等地方提前规划好应急通道和避难地点,避免发生恶性踩踏事件。在泥石流和滑坡发生时,人们应该迅速逃离危险区域,避免被滑坡和泥石流的巨大破坏力所伤害。如果已经被掩埋,应该保持冷静,利用各种方法寻找生存空间,并及时求救。 总之,地质灾害防治是一项涉及多个领域和层面的综合工作。只有通过预防灾害、灾害认知、早期预警和应对救援等多方面的努力,才能有效减轻地质灾害带来的损失和危害。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加强地质灾害防治的科普宣传,提高公众的灾害意识和应对能力,让我们的社会更加安全和稳定。

地质灾害防治知识

地质灾害防治知识 一、地质灾害概述 地质灾害是指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山体崩 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 按规模划可分为: 二、主要地质灾害概念及特征: (一)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岩体或者土体,受降雨、河流冲刷、融雪、地震、 人工切坡、弃土加载等因素的影响,整体地或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滑 坡的别名叫地滑,俗称“走山”、“垮山”、“山剥皮”。 1、滑坡的临灾前兆: (1)滑动之前,在滑坡前缘坡脚处,有堵塞多年的泉水复活现象,或者出现泉水(井水)突然干枯,井(钻孔)水位突变等类似的异常现象。 (2)在滑坡体中,前部出现横向及纵向放射状裂缝,它反映了滑坡体向前推挤并受到阻碍,已进入临滑状态。 (3)大滑动之前,滑坡体前缘坡脚处,土体出现上隆(凸起)现象,这是滑坡明显的向前推挤现象。 (4)滑动之前,有岩石开裂或被剪切挤压的音响。这种现象反映了深部变形与破裂。动物对此十分敏感,有异常反映。 (5)临滑之前,滑坡体四周岩(土)体会出现小型崩塌和松弛现象。 (6)如果在滑坡体有长期位移观测资料,那么大滑动之前,无论是水平位移量或垂直位移量,均会出现加速变化的趋势。这是临滑的明显迹象。 (7)滑坡后缘的裂缝急剧扩展,并从裂缝中冒出热气或冷风。 (8)临滑之前,在滑坡体范围内的动物惊恐异常,植物变态。如猪、狗、 牛惊恐不宁,不入睡,老鼠乱窜不进洞,树木枯萎或歪斜等。 2、滑坡的应对措施 (1)当处在滑坡体上时,首先应保持冷静,不能慌乱。要迅速环顾四周, 向较安全的地段撤离。一般除高速滑坡外,只要行动迅速,都有可能逃离危险 区段。跑离时,向两侧跑为最佳方向。在向下滑动的山坡中,向上或向下跑都 是很危险的。当遇无法跑离的高速滑坡时,更不能慌乱,在一定条件下,如滑 坡呈整体滑动时,原地不动,或抱住大树等物,不失为一种有效的自救措施。 (2)当处于非滑坡区,而发现可疑的滑坡活动时,立即向村、乡、县等有 关政府或单位报告。 (3)采取植树造林、封山育草、改良耕作技术以及改善生态环境等生物措施。 (4)及时制止致灾的动力破坏作用。为争取抢险救灾时间,延缓滑坡大规模 破坏,及时制止致灾的动力破坏作用,如因采矿诱发的,应立即停止采矿活动;如 因渠道渗漏而诱发的,应立即停止对渠道进行放水。 (5)滑坡在大规模滑动前,往往事先有前兆,在此情况下,广大群众应尽早 按照政府制定的撤离计划,及时撤离。 (二)崩塌:是指陡峭斜坡上的土体或岩体,向下倾倒、翻滚、就地堆放的现 象。 1、崩塌的识别: (1)崩塌山体坡度为45°以上,且高差大(大于30米),坡体成孤立山嘴、

地质灾害防治知识

地质灾害防治知识 1.什么是地质灾害? 地质灾害是指由自然因素或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对我省危害最大的地质灾害是崩塌、滑坡、泥石流和地面塌陷、地面沉降等。 2.什么是崩塌? 崩塌是指陡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的作用下,突然脱离母体向下倾倒、翻滚,堆积在坡脚(或沟谷)的地质现象,一般发生在地形坡度大于50度,高度大于30米的高陡坡上。 3.什么是滑坡? 滑坡(也称走山)是指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软弱带,整体地或分散地向下滑动的地质现象,滑坡多发生在坡度小于50度的斜坡上。 4.什么是泥石流? 泥石流(也称蛟龙)是山区特有的一种自然地质现象,是山区沟谷中,由暴雨、冰雪融水等水源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水石块的特殊洪流,泥石流按物质组成划分为泥石流、泥流、水石流三类,按流体性质可分为粘性和稀性泥石流;此外还有按水源类型划分的;降雨、冰川、溃坝型;按地形形态划分的沟谷型、坡面型等。水既是泥石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泥石流的激发条件和搬运介质。降雨、冰雪融水和水库溃决溢水等都可成为泥石流的水源。 5.什么是地面塌陷? 地面塌陷是指地表岩、土体在重力因素作用下向下陷落,并在地面形成塌陷坑(洞)的一种地质现象。 6.什么是地面沉降? 地面沉降是指地质砂土层由于长期大量开采地下水、地下水位下降,导致软土层压缩变薄、地势标高降低、地面缓慢下沉的现象。地面沉降一般出现在滨海平原地区。 7.崩塌、滑坡产生的主要原因 斜坡的地层岩性,是发生滑坡的物质基础。地层的岩性不同,它们的强度各不相同,发生滑坡的难易程度也就不同。花岗岩、石英岩、石灰岩等块状岩石,致密坚硬,抗剪强度大,完全由它们组成的斜坡,很少发生滑坡,而有软弱的泥岩、页岩、煤层和各种地表覆盖层存在的斜坡,很容易发生滑坡。采矿不按规范,预留矿柱少,乱采滥挖,造成采空区坍塌,导致山体开裂,继而发生崩塌、滑坡。修建铁路、公路,依山建房、建厂等工程,开挖坡脚,形成人工陡边坡,易引起崩塌、滑坡的发生。在斜坡上大量兴建楼房、工厂,堆渣堆土等,给斜坡增加荷载,斜坡支撑不了过大的重量,便失去平衡,发生崩塌、滑坡。不适当地开垦农

地质灾害防治宣传知识

地质灾害防治宣传知识 一、地质灾害防治基本常识 1、什么是地质灾害? 地质灾害是指由于自然产生和人为诱发的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危害的地质现象,主要包括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 2、诱发滑坡、崩塌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1)降雨:大雨、暴雨和长时间的连续降雨、融雪,使地表水渗入坡体,软化岩、土易诱发滑坡、崩塌; (2)地震:引起坡体晃动,破坏坡体平衡,易诱发滑坡、崩塌; (3)地表水的冲刷、浸泡:河流等地形水体不断地冲刷坡或浸泡坡脚、削弱坡体支撑和软化岩土,降低坡体强度,也可能诱发滑坡、崩塌; (4)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如开挖挖脚、地下采空、水库蓄水、泄水等改变坡体原始平衡状态的人类活动,都可能诱发滑坡、崩塌。常见的可能诱发滑坡、崩塌的人类活动有采掘矿产资源、道路工程开挖边坡、水库蓄水与渠道渗漏、堆(弃)渣填土、强烈的机械振动等。 3、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原则是什么?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应当坚持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和全面规划、突出重点的原则。因工程建设等人为活动引发的地质灾

害,由责任单位承担治理责任,即谁引发、谁治理的原则。 4、什么是地质灾害群测群防? 主要是通过各种形式宣传、普及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做到广为人知,在此基础上依靠当地人民政府组织群众和群众自发组织,开展广泛的群众性防灾抗灾工作。 5、发现地质灾害险情怎么办? 发现地质灾害险情或者灾情的单位和个人,应当立即向当地人民政府或者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报告。当地人民政府或者县级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接到报告后,应当立即派人赶赴现场,进行现场调查,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灾害发生或者灾情扩大。并向上级人民政府和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报告。 6、接到地质灾害险情报告该怎样处理? 接到地质灾害险情报告的当地人民政府、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动员受到地质灾害威胁的居民以及其他人员转移到安全地带;情况紧急时,可以强行组织避灾疏散,确保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7、地质灾害临灾报警信号有哪些? 临灾报警信号有:敲锣、敲铁盆、敲铁箱、吹哨子、放鞭炮等。 8、什么是安全撤离路线? 安全撤离路线是指收到报警信号后按照预先选择好的能安全转移人员和财产的路线,即安全生命线。

地质灾害防治宣传知识

地质灾害防治宣传知识 一、什么是地质灾害? 地质灾害是指在自然或者人为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对人类生命财产、环境造成破坏和损失的地质作用(现象)。如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裂缝、地陷、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及沼泽化、土壤盐碱化,以及地震、火山、地热害等Q二、什么是滑坡? 滑坡是指山坡岩土体沿着一个面(带),顺坡下滑的现象,俗称“走山”、“垮山”、“地滑”、“土溜”等。 三、什么是崩塌? 崩塌是指陡峭斜坡的岩土体突然崩落的现象或者过程Q发生在土体中的叫土崩,发生在岩体中的叫岩崩;规模大,涉及到山体的叫山崩;发生在河流、湖泊等的叫岸崩。 四、当发现了滑坡、崩塌的一些可疑的异常现象后,该怎么办? 发现了滑坡、崩塌的一些可疑的临滑、临崩的异常现象(即前兆)后,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并根据这些现象的发生程度立即采取以下应急措施:(1)立即向所在地村委会、乡(镇)政府或县级国土资源局(地矿股)报告。同时,告诉周围的人注意不要靠近滑坡、崩塌区域。有关国土资源局(地矿股)会及时派技术人员前来调查,发放“避险明白卡”,提出防治建议。(2)以乡(镇)为单位,落实防治和监测责任,做到责任到人,落实防治建议,建立群测群防体系。汛期要安排人员24小时值班,公布值班电话,保证电话畅通。要选派责任心强、有一定素质的人进行巡查和监测。巡查和监测人员按要求做好巡查和监测,并做好记录,雨季或雨后要加密

监测,发现变异及时报告当地政府。对要避让的,要主动避让或配合乡(镇)做好搬迁安置工作。(3)编制好应急避险救灾方案。方案要明确撤离路线、信号和避险场所,组建抢险救灾队伍。方案要向群众公告,并进行演练。(4)要密切关注天气和周围情况,增强防灾自救能力。 五、如何监测滑坡、崩塌? 对滑坡、崩塌的监测,包括斜坡开裂变形、整体变形、地下水和应力等方面的监测。最简便易行的方法是在最容易发生变形的地方监测其变化情况。 (一)监测方式:1、设桩观测地表裂缝:在斜坡变形开裂大的裂缝两侧布置几对观测桩,定期用尺子量每对桩的距离、高差。2、设标尺观测地表裂缝:与设桩观测相似,是把做好的标尺固定在桩上,定期观测标尺上的水平和垂直数据。刻槽(或划线)观测:在已经产生裂缝的地方(如墙壁、地面)刻槽(或划线),定期量槽(或线)的距离。注意每次要在同一个点上测量,最好是同一把尺子。 (二)观测时间:一般情况下,设立观测点的最初1个月内每5天观测一次,如果发现开裂是在缓慢变形阶段,以后观测间隔时间可以为半个月或1个月一次;如果发现变形在加快,观测应加密为3天或每天一次。在雨季或连续阴雨季节,要加密观测。在连续2天中雨以上或遇暴雨,并发现变形在加快,要加密到每天一次至每小时一次,加密观测至少要持续到雨停后10天以上,如未出现变形加速才能逐渐加长时间间隔。 (三)观测记录:要用专门的记录本,每次观测都要详细记录测量数据、天气情况及相关迹象(如渗水、垮塌、出现新裂缝等),并计算和对比变

地质灾害防治安全常识

地质灾害防治安全常识 地质灾害是指地球内部因素、外部环境和人类活动等引起的自然灾害。地质灾害具有突发性、危害性和广泛性的特点,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为了避免和减少地质灾害给人类造成的伤害,我们需要了解相关的地质灾害防治安全常识。以下是我总结出的一些常识,供大家参考。 一、地震 1. 在地震来临时,首要的是保证自身安全,迅速找到安全的避难点,如桌子下面、门窗旁等。尽量避免站在窗户旁边或者靠近重物。 2. 遇到地震后,要迅速停止任何活动,保持镇静。如果在室外,要尽量远离建筑物、电线杆和其他可能坠落的地物。 3. 在地震过后,要警惕余震的发生,保持警惕并按照相关指示做好应对措施。 二、滑坡 1. 当发生滑坡时,首先要迅速逃离滑坡危险区,尽量向上方或侧方的安全地带移动。 2. 在滑坡危险区遇到泥石流时,应迅速上到较高的地方,尽量避免被泥石流冲刷。 3. 居住在可能存在滑坡危险的地区的人们,应了解滑坡的危害性和征兆,并及时进行必要的应对措施。 三、泥石流

1. 当遇到泥石流时,要迅速向上方或侧方的安全地带移动,尽量避免被泥石流冲刷。 2. 居住在可能存在泥石流危险的地区的人们,应了解泥石流的危险性和征兆,并及时进行必要的应对措施。 3. 遇到泥石流危险时,应当避免徒步穿越冲沟,以免被泥石流冲走,可以选择返回低洼地带等待救援。 四、地面塌陷 1. 遇到地面塌陷时,应迅速离开险区,尽量远离塌陷点的范围。 2. 在可能存在地面塌陷的地区,应加强防范意识,定期巡查房屋和道路等,及时发现并处理存在安全隐患的地点。 五、火山喷发 1. 在火山喷发时,要迅速离开火山周围危险区,避免熔岩流、火山灰和火山碎石的侵袭。 2. 居住在可能存在火山喷发危险的地区的人们,应了解火山喷发的危险性和征兆,并及时进行必要的应对措施。 六、洪水 1. 遇到洪水时,要尽量迅速转移到高处,避免被洪水冲走。 2. 在洪水发生前,要及时关注天气预报和水文信息,做好相应的防范措施。 3. 远离洪水危险区的人们要定期检查并修复房屋和道路等,确保其安全性。

地质灾害防治科普知识

地质灾害防治科普知识 第一部分地质灾害防治基本知识 1、什么是地质灾害? 通俗地说,造成了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或者使人的生命、财产受到威胁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就是地质灾害。发生了的是灾害,将要发生的是灾害隐患。 2、为什么会发生地质灾害? 发生地质灾害有两大因素,一种是自然因素,一种是人为因素。 自然因素主要有:地形地貌、岩(石)土的坚固性、雨雪、台风、山洪等。山体坡度大,岩(石)土松散或不完整,遇到雨雪或台风天气就容易发生山体崩塌、滑坡。地下有溶洞,就可能会发生地面裂缝或塌陷。在山区,周围是山,水只能从一个口子外流,当山洪暴发,夹带土石,就会形成泥石流。 人为因素主要有:开山建房,房子后山开荒、蓄水等破坏山体的活动,修路、开矿等工程建设开山挖沟、堆土(石)、地下挖洞、抽水、放炮、建设等。这些人为活动,有的是开挖山脚,或者是在斜坡上加重,破坏了山坡的稳定;有的是使水更容易进入山体,增加了崩塌、滑坡的可能性。有的形成了地下空洞,排空了地下溶洞的水等,容易引起塌陷。有的是在山谷形成了大量的废土石,遇山洪会形成泥石流。 3、地质灾害有什么特点? 地质灾害是一种危害性很大的自然灾害。 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发生的时间短,很突然,可预见性差。有的还会多次发生。

山区丘陵地区容易发生崩塌、滑坡、泥石流,尤其是房屋后形成了高陡坡或者房屋建在沟口;地下水较多和地下工程较多的地区容易发生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 雨季尤其在汛期、台风影响期间容易发生各种地质灾害;干旱季节容易发生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 4、什么是滑坡? 滑坡是指山坡岩土体沿着一个面(带),顺坡下滑的现象,俗称“走山”、“垮山”、“地滑”、“土溜”等。 5、滑坡是怎样形成的? 形成滑坡,要看地形地貌、岩土类型、地质构造和人为作用等条件。 有一定坡度(一般大于10度、小于45度)的斜坡;坡体上的岩土松软,遇水容易变化,不完整、裂缝(痕)多、软硬相间的岩层;振动和水的浸泡、冲刷;人为破坏坡体等是形成滑坡的主要原因。 6、滑坡发生前有什么异常现象? (1)滑坡前缘出现横向及纵向裂缝,前缘土体出现隆起现象; (2)滑体后缘裂缝急剧加宽加长,新裂缝不断产生,滑坡体后部快速下座,四周岩土体出现松动和小型塌滑现象; (3)滑带岩土体因磨擦错动出现声响,并从裂缝中冒出气或水; (4)在滑坡前缘坡角处,有堵塞的泉水复活或泉水、井水突然干枯; (5)动物出现惊恐异常现象,如猪、狗、牛、羊惊恐不安,不入睡,老鼠乱窜; (6)滑坡体上的观测点明显位移,临滑前,无论是水平位移量还是垂直位移量,均会出现加速变化的趋势;

科普地理学了解自然灾害的防范措施

科普地理学了解自然灾害的防范措施自然灾害是人类面临的一项重大挑战,无论是地震、洪水、台风, 还是滑坡、火山爆发等,都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巨大威胁。为 了减少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地理学,提出了一系 列的防范措施。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自然灾害及相应的防范措施。 一、地震灾害 地震是地壳发生破裂和断裂导致的地表震动现象,是一种极具破坏 性的自然灾害。在地震发生前,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种防范手段来减 少伤亡和财产损失: 1. 建筑物设计与抗震设防:在建筑物的结构设计过程中,应采用抗 震设计标准,以增强其抗震能力。同时,加固和改造老旧建筑,提升 其抵抗地震的能力,确保人们的安全。 2. 人员培训与应急预案:定期开展地震应急演练,提高人们的应对 能力和自救自护意识。制定详细的地震应急预案,确保人员能够快速、有序地疏散和救援。 3. 科学监测和预警系统:建立完善的地震监测和预警系统,及时监 测到地震活动,并迅速发布地震预警信息,给人们预留逃生的时间和 空间。 二、洪水灾害

洪水是指河流水位超过堤坝等控制水位,进而泛滥到周围地区的现象。为了减少洪水灾害带来的破坏,可以采取以下防范措施: 1. 水库和堤坝建设:建设合理规模的水库和堤坝,将洪水储存和调节,减少洪峰流量,防止洪水泛滥。 2. 河道整治与堤防加固:加强河道整治工作,保持河道通畅,增加水流的承载能力。同时,加固和抢修沿岸的堤坝,提高其防洪能力。 3. 水文监测和预警系统:建立水文监测和预警系统,全面了解洪水发生的情况,并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提醒人们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 三、台风灾害 台风是一种热带气旋,常常伴随着巨大的风雨和海浪,给沿海地区造成严重影响。在台风来临前,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减少灾害的发生: 1. 防风工程建设:加固房屋、建造防风墙等,增强建筑物的抗风能力。同时,开展防风设施和海岸防护工程建设,减少台风对沿岸地区的侵袭。 2. 预警和疏散措施:通过气象观测和预警系统,提前预测并发布台风预警信息。同时,及时组织人民疏散,避免人员伤亡。教育公众,增加其对台风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3. 生态修复与植被保护:加强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和恢复,建立生态修复区域,保持植被的完整性和连续性,减少台风的破坏力。 四、滑坡和火山爆发灾害

地质灾害防治知识

地质灾害防治知识 地质灾害的发生,影响当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制约着当地经济的发展,地质环境保护及地质灾害的防治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今天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地质灾害防治知识_地质灾害防治安全知识供大家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地质灾害防治知识 1.什么是地质灾害 地质灾害是指由自然因素或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 2.地质灾害会造成怎样的危害 地质灾害给国民经济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严重危害。例如,云南小江流域近40 年来发生严重泥石流25 次,造成163人死亡,55 人重伤,直接经济损失 6906 万元。 1991 年 9 月 23 日发生于云南省昭通市头寨沟的滑坡,总方量 1800 万 m 3 , 造成 216 人死亡。1989 年四川华莹山溪口镇的滑坡型泥石流造成 221 人死亡。 3、地质灾害分哪些级别 按危害程度和规模大小分为特大型、大型、中型、小型地质灾害险情和地质灾害灾情四级: 特大型地质灾害险情:受灾害威胁,需搬迁转移人数在1000人以上或潜在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1亿元以上的地质灾害险情。特大型地质灾害灾情:因灾死亡30人以上或因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上的地质灾害灾情。 大型地质灾害险情:受灾害威胁,需搬迁转移人数在500人以上、1000人以下,或潜在经济损失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的地质灾害险情。大型地质灾害灾情:因灾死亡10人以上、30人以下,或因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上、1000万元以下的地质灾害灾情。 中型地质灾害险情:受灾害威胁,需搬迁转移人数在100人以上、500人以下,或潜在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的地质灾害险情。中型地质灾害灾情:因灾死亡3人以上、10人以下,或因灾

地质灾害防治知识【群专结合篇】

地质灾害防治知识【群专结合篇】 作者: 来源:《大众科学》2022年第05期 什么是群测群防? 地质灾害群测群防是群众性预测预防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统称。 什么是群测群防体系? 群测群防体系是指地质灾害易发区的县(市)、乡两级人民政府和村(居)民委员会组织辖区内企、事业单位和广大人民群众,在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和相关专业技术单位指导下,通过开展宣传培训、建立防灾制度等手段,对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突发地质灾害前兆和动态进行调查、巡查和简易监测,实现对灾害的及時发现、快速预警和有效避让的一种主动减灾措施。 群测群防是如何实现网格化管理? 以自然村寨为单元,成立地质灾害安全风险群测群防工作队,建立“包村、包组、包户、包人”的联防联包制度,形成“安全大家管、防控全员上”的群测群防网络体系。建立群测群防员、村级、乡级、县级、市级“五级全覆盖”抽查调度制度,全面压实各级地质灾害防治责任,形成网格化管理。 贵州省群测群防体系建设的“十大制度”? 结合贵州省实际,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建设应落实分级负责、应急预案、监测员管理、“两卡”发放、巡查监测、汛期值班、灾(险)情速报、宣传培训、应急演练、经费保障十项制度。 什么是分级负责制度? 以责任书的形式明确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地质灾害防治责任。县(市)人民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乡(镇)人民政府或街道办事处、村(居)民委员会、有地质灾害隐患点(区)的自然村、各企事业单位,以及监测员应当分级、分类签订责任书。人为诱发或加剧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当地政府和自然资源等主管部门监督、指导责任单位落实防灾责任。各类矿山企业要重点做好矿区及其周边地区灾害隐患点的监测预警工作,全面落实群测群防工作要求,对因采矿诱发的地质灾害负全责。 什么是应急预案制度?

地质灾害防治安全常识

地质灾害防治安全常识 一、预防、预警 1、水突变。大滑坡或崩塌前,可能出现断流多年的泉水"复活',泉水、井水突然干涸,井内水位突变等异常。 2、动物惊。可能出现家畜惊恐不安,老鼠乱窜不进洞等现象。 3、树木枯。可能会出现树木枯萎或歪斜等异常现象。 4、坡脚凸。滑坡时,前沿坡脚处的土会出现上隆的现象。 5、裂痕现。在滑坡中部或前部出现横向及纵向放射状裂痕,标志着滑坡体已经进入临滑状态。 6、岩石裂。大滑坡前,会有岩石开裂或被剪切按压的声音。 7、山势陡。山体坡度大于45度,或山坡成孤立山嘴、凹形陡坡等形状以及坡体上显然的裂缝,都容易形成崩塌。 二、躲避地灾准备 1、预先选定临时避灾场地。在危险区之外选择一处或几处安全场地,作为避灾的临时用地。要把地质安全放在第一位,避免从危险区又迁到另一危险区。 2、预先选定撤离路线、规定预警信号。通过实地踏勘选择好转移路线,要尽量少穿越危险区,沿山脊展布的道路比沿山谷展布

的道路更安全。事先约好撤离信号,同时还要规定信号管制办法,以免误发信号造成混论。 3、预先做好必要的屋子准备。有条件时,应在避灾场地预先搭建临时住所,使群众在避灾过程中拥有基本的生活条件。 4、落实公布责任人。要事先落实并公布地质灾害防灾避灾总负责人,以及疏散撤离、救护抢险、生活保证等各项具体工作的负责人。通过村民大会、有线广播等办法,对拟定的避灾措施进行广泛宣扬,做到家喻户晓;必要时还应组织模拟演习,以检验避灾措施的有用性,针对发现的问题,对方案进行完善。个人平常也应尽可能多地了解一些地质灾害防治的基本知识,掌握自救逃生的本领。首先观察、熟悉环境,预先选定好紧急状况下躲灾避灾的安全路线和地点,多留心注意地质灾害可能发生的前兆,动员家人做好随时安全转移的思想准备。一旦状况危险,及时向主管人员和邻里报警,先将家中老人和小孩转移至安全处。 三、应急要点 1、两侧逃。感到地面震动,应以最快速度向两侧逃离。向滑坡体上方或下方跑都很危险。 2、缓坡停。无法逃离时,应找一块坡度较缓的开阔地停留。 3、险地离。不要进入有警示标志的滑坡危险区。滑坡发生时,要远离房屋、围墙、电线杆等。 三、地灾后应急自救

地质灾害防治安全知识

地质灾害防治安全知识 1、什么是地质灾难?地质灾难是指由于自然地质作用和(或)人为地质作用使地质环境恶化,并造成人类生命财产损失或人类赖以生存的资源、环境患病破坏的灾难大事。地质灾难的类型包括滑坡、倒塌、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等。 2、地质灾难隐患点监测人的职责有哪些?(1)熟识、了解、把握地质灾难隐患点的有关灾情状况和变化状况,并随时报告,帮助乡镇政府、国土部门进展地灾调查及防治学问宣传;(2)汛期严格根据规定对地质灾难隐患点实施全天侯监测和实行应急治理措施;(3)发觉临灾迹象,根据规定准时吹口哨、鸣锣发出警报,组织人员快速疏散转移,并快速上报灾情;(4)对地质灾难监测设备和治理工程设施治理爱护。 3、大雨过后为什么简单发生地质灾难?在大雨过后极易发生倒塌、滑坡等地质灾难。是由于降雨的渗透水作用,是产生滑坡的主要外因。其作用一是渗透水进入土体孔隙或石缝,使土石的抗剪强度降低;二是渗透水补给地下水,使地下水位或地下水压增加,对岩土体产生浮托作用,土体软化、饱和,结果也造成抗剪强度的降低。所以,降雨一般对滑坡可起到诱发或促进作用。 4、什么样的雨量易引发地质灾难?日降雨量在50毫米-99.9毫米(暴雨) 易引发局地地质灾难;日降雨量在100毫米-250毫米及大于250毫米(大

暴雨,特大暴雨)极易引发大范围大规模的地质灾难。 5、地质灾难发生前有哪些自然现象?地质灾难发生前有以下自然现象:(1)堵塞多年的泉水复活,或消失泉水(井水)突然枯槁、井水水位突变、水色突然浑浊或翻砂、冒气等特别现象;(2)动、植物特别,如蛇挡道,蚯蚓上路乱窜,蚂蚁成群结队携幼搬迁上树,猪、狗、牛、羊、鸡等惶恐担心、不入窝圈不入睡,老鼠乱窜,植物形态发生变化,树林枯萎或歪斜等现象。 6、倒塌发生的前兆特征有哪些? 倒塌灾难发生的前兆特征有:(1)前缘时有掉块、坠落现象,小崩小塌不断发生;(2)山坡脚部消失新的裂开形迹,可嗅到特别气味;(3)间或听见岩石的撕裂、摩擦错碎的声音;(4)消失热气、氡气,地下水质、水量等特别;(5)动植物消失特别现象。 7、滑坡发生的前兆特征有哪些? 滑坡灾难发生的前兆特征有:(1)滑坡前缘消失横向及纵向放射状裂缝,前缘土体消失隆起现象;(2)滑体后缘裂缝急剧加长加宽,新裂缝不断产生,滑体后部快速下座,四周岩土体消失松驰,小型坍滑现象;(3)滑带岩土体因摩擦错动发出声响。并从裂缝中冒出热气或冷风;(4)在滑坡前缘坡脚处,有堵塞多年的泉水复活现象,或消失泉水(井水)突然枯槁、井(钻孔)水位突变等特别现象;(5)动物惊慌特别,如猪、狗、牛、羊惊慌担心,不入睡,老鼠乱窜,植物变态,树林枯萎或歪斜等现象;(6)

生活知识_地质灾害防治安全知识

地质灾害防治安全知识 汛期滑坡、崩塌、泥石流的基本常识 遇到滑坡或崩塌怎么办 1.行人与车辆不要进入或通过有警示标志的滑坡、崩塌危险区。 2.当发现有滑坡、崩塌的前兆时,应立即报告当地政府或有关部门,同时通知其他受威胁的人群。要提高警惕,密切注意观察,做好撤离准备。 3.当您正处于滑坡体上,感到地面有变动时,要立即离开,用最快的速度向两侧稳定地区逃离。向滑坡体上方或下方跑都是危险的! 4.当您处于滑坡体中部无法逃离时,找一块坡度较缓的开阔地停留,但一定不要和房屋、围墙、电线杆等靠得太近。 5.当您处于滑坡体前沿或崩塌体下方时,只能迅速向两边逃生,别无选择。 遇到泥石流如何避险 1.在沟谷内逗留或活动时,一旦遭遇大雨、暴雨,要迅速转移到安全的高地,不要在低洼的谷底或陡峻的山坡下躲避、停留。 2.留心周围环境,特别警惕远处传来的土石崩落、洪水咆哮等异常声响,这很可能是即将发生泥石流的征兆。 3.发现泥石流袭来时,要马上向沟岸两侧高处跑,千万不要顺沟方向往上游或下游跑。 4.暴雨停止后,不要急于返回沟内住地,应等待一段时间。

注意:野外扎营时,要选择平整的高地作为营址,尽量避开有滚石和大量堆积物的山坡下或山谷、沟底。 滑坡、崩塌、泥石流的紧急避险方法 一、什么是地质灾害?汛期主要会发生哪些地质灾害? 自然的变异和人为的作用都可能导致地质环境或地质体发生变化,当这种变化达到一定程度,其产生的后果便给人类和社会造成危害,称为地质灾害,如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裂缝、地面沉降、地面塌陷、岩爆、坑道突水、突泥、突瓦斯、煤层自燃、黄土湿陷、岩土膨胀、砂土液化,土地冻融、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及沼泽化、土壤盐碱化,以及地震、火山、地热害等。 汛期发生的地质灾害主要是与降雨有关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突发性地质灾害。 二、如何识别汛期的一些常见地质灾害? 1、怎样识别可能的崩塌体? 对于可能发生的崩塌体主要根据坡体的地形地貌和地质结构的特征进行识别。通常,可能发生崩塌的坡体在宏观上有如下特征: (1)坡度大于45度,且高差较大,或坡体成弧立山嘴,或为凹形陡坡。 (2)坡体内部裂隙发育,尤其垂直和平行斜坡延伸方向的陡裂缝发育,并且切割坡体的裂隙、裂缝即将可能贯通,使之与母体(山体)形成了分离之势。 (3)坡体前部存在临空空间,或有崩塌物发育,这说明曾经发生过崩塌,今后还可能再次发生。

地质灾害防治知识

地质灾害防治知识 地质灾害是指由自然因素或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下面,店铺和您一起有关地质灾害防治的相关知识。以供参考。 地质灾害防治知识:产生滑坡的主要条件是什么?哪些外界作用可诱发滑坡? 产生滑坡的主要条件:一是地质条件和地貌条件;二是内外营力和人为作用的影响。第一个条件与以下几个方面有关: 1)岩土类型岩、土体是产生滑坡的物质基础。通常,各类岩、土都有可能构成滑坡体,其中结构松软,抗剪强度和抗风化能力较低,在水的作用下其性质易发生变化的岩、土,如松散覆盖层、黄土、红粘土、页岩、泥岩、煤系地层、凝灰岩、片岩、板岩、千枚岩等及软硬相间的岩层所构成的斜坡易发生滑坡。 2)地质构造斜坡岩、土只有被各种构造面切割分离成不连续状态时,才可能具备向下滑动的条件。同时,构造面又为降雨等进入斜坡提供了通道。故各种节理、裂隙、层理面、岩性界面、断层发育的斜坡,特别是当平行和垂直斜坡的陡倾构造面及顺坡缓倾的构造面发育时,最易发生滑坡。 3)地形地貌只有处于一定地貌部位、具备一定坡度的斜坡才可能发生滑坡。一般江、河、湖(水库)、海、沟的岸坡,前缘开阔的山坡、铁路、公路和工程建筑物边坡等都是易发生滑坡的地貌部位。坡度大于10度、小于45度、下陡中缓上陡、上部成环状的坡形是产生滑坡的有利地形。 4)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活动在滑坡形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的作用主要表现在:软化岩、土,降低岩、土体强度,产生动水压力和孔隙水压力,潜蚀岩、土,增大岩、土容重,对透水岩石产生浮托力等。尤其是对滑坡(带)的软化作用和降低强度作用最突出。 就第二个条件而言,在现今地壳运动的地区和人类工程活动的频

预防地质灾害的措施

预防地质灾害的措施 地质灾害是指由地球体内的各种内外力因素引起的,对人类生活和 财产安全造成威胁的自然灾害。地质灾害不仅给社会带来重大损失, 还给人们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因此,预防地质灾害成为了当今社会 亟需探索和实施的重要任务之一。 为了有效预防地质灾害,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下面将结合 常见的地质灾害类型,详细介绍预防地质灾害的措施。 一、地震预防 地震是地球板块运动引起的地壳震动,是一种常见的地质灾害。为 了降低地震造成的损失,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 1. 完善地震监测网络:建设地震监测站和地震监测网络,提高地震 的预测和监测能力。通过对地震的预测和监测,可以及时发布地震信息,保障人民的生命安全。 2. 加强建筑物抗震能力:制定建筑设计规范,确保建筑物的结构和 材料能够抵御一定强度的地震。同时,加强对现有建筑物的抗震改造,提高其抗震能力。 3. 加强地震应急救援能力:建立健全地震应急救援体系,加强地震 应急演练和应急救援队伍的培训工作,提高应对地震的能力。 二、山体滑坡预防

山体滑坡是由于地质构造活动、水分饱和度增加、人类活动等原因引起的山体大规模的滑动现象。为了预防山体滑坡,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措施。 1. 地质灾害调查:通过对潜在滑坡区进行地质灾害调查,了解地质条件、地下水位、变形特征等信息,为后续防治工作提供依据。 2. 植被恢复和固定:通过增加植被覆盖,减少土壤水分含量,提高土壤的抗滑性能。同时,运用生物工程措施,如搭建土工结构物、种植护坡植物等,固定土壤和岩石。 3. 控制地下水位:合理开展排水和引水工程,降低地下水位,减少山体滑坡的危险。 三、泥石流预防 泥石流是由于暴雨、冰雪融化等因素引起的水土流动现象。为了预防泥石流,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措施。 1. 建设护坡和防浪墙:在泥石流易发区域,加固和修建防浪墙和护坡,以减缓泥石流的流速和降低破坏力。 2. 排水和蓄水:建设排水系统,合理排水,减少地表和地下水位。同时,修建蓄水池和蓄水设施,减缓降雨引起的径流速度。 3. 加强早期预警和应急响应:建立泥石流监测预警系统,及时发出警报,进行紧急疏散和救援工作。 四、地面塌陷预防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