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地质灾害防治科普宣传

地质灾害防治科普宣传

地质灾害防治科普宣传

地质灾害是指由地质因素引起的灾害性事件,如地震、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为了提高公众的地质灾害防治意识,科普宣传非常重要。以下是地质灾害防治的科普宣传内容:

1. 地震防治:

- 介绍地震的成因和发生规律,以及震中、震源、震级等基本概念。

- 传达地震预警的重要性,让公众了解如何正确应对地震预警信息。

- 提供地震避险知识,如避开玻璃及高架办公桌、躲避坍塌物等。

- 强调加强地震安全建筑和防护设施的建设。

2. 滑坡防治:

- 解释滑坡的形成原因和分类,如重力滑坡、地表滑移等。

- 指导公众如何判断滑坡的迹象和风险,以及避免居住在滑坡高风险区域。

- 强调土壤和植被的保护,以减少滑坡的发生。

3. 泥石流防治:

- 介绍泥石流的形成过程和特点,以及对人类和环境的危害。

- 告知公众如何识别、预防和逃生泥石流。

- 强调不在河道、陡坡、山脚等易发生泥石流的地方进行建设和活动。

4. 地面塌陷防治:

- 解释地面塌陷的原因和类型,如溶洞塌陷、煤矿塌陷等。

- 提供公众识别地面塌陷迹象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 强调不在地下水开采区或潜在塌陷地区进行建设和排水等活动。

这些科普宣传内容可以通过各类媒体渠道、宣传手册、现场展示等形式进行传播,以提高公众的地质灾害防治意识和行动能力。同时,政府、学校和社区组织等也可以开展相关培训和演习活动,加强公众的实际应对能力。

地质灾害防治科普宣传

地质灾害防治科普宣传 地质灾害是指由地壳运动和地质条件异常变化所引发的灾害事件,包括地震、泥石流、滑坡、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巨大威胁,因此,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从预防灾害、灾害认知、早期预警和应对救援等方面展开科普宣传。 地质灾害的防治首先要从预防灾害入手。预防灾害的关键在于减少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和改变。首先,我们要保护森林和植被,因为植被可以起到保持土壤和水源的作用,减少滑坡和泥石流的发生。其次,我们要合理利用土地资源,避免在地质灾害多发区盲目建设。在规划城市和乡村发展时,需要注意选择地势较高且地震烈度较低的地区,避免人口聚集区域在地质灾害高发区。此外,加强对地质灾害预测和监测的研究,提前预警和避免灾害发生也是非常重要的。 其次,灾害认知是地质灾害防治的基础。人们需要了解各种地质灾害的类型、成因和危害,以便更好地进行安全预防和逃生。例如,地震是由地壳运动引起的,能够造成建筑物倒塌、道路破坏等严重后果,因此人们在建房过程中应该注意选择抗震建筑材料,城市规划上应设置足够的疏散空间。人们还要了解滑坡和泥石流的危害,避免在陡坡上盲目种植农作物,同时也要避免在陡坡下方居住,以免发生滑坡和泥石流时造成人员伤亡。人们的灾害认知水平越高,就越能够及时应对和逃生。 早期预警是地质灾害防治的重要手段。早期预警系统的建立对于预防灾害的发生和减轻灾害损失也具有积极意义。地震早期

预警是一项先进的技术手段,通过监测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和到达时间,可以提前几秒至几十秒发出预警信号,让人们有机会提前采取避难措施。在地质灾害多发地区,建立滑坡和泥石流早期预警系统也很重要,通过监测附近地质条件和气象因素的变化,及时预警并进行紧急疏散工作。 最后,应对救援是地质灾害发生后的重要环节。当地质灾害发生时,人们应该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紧急救援。在地震发生后,人们应该先保持冷静,迅速逃离危险场所,寻找开阔地点,以免被倒塌建筑物压伤。同时,人们可以利用家和办公场所、学校等地方提前规划好应急通道和避难地点,避免发生恶性踩踏事件。在泥石流和滑坡发生时,人们应该迅速逃离危险区域,避免被滑坡和泥石流的巨大破坏力所伤害。如果已经被掩埋,应该保持冷静,利用各种方法寻找生存空间,并及时求救。 总之,地质灾害防治是一项涉及多个领域和层面的综合工作。只有通过预防灾害、灾害认知、早期预警和应对救援等多方面的努力,才能有效减轻地质灾害带来的损失和危害。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加强地质灾害防治的科普宣传,提高公众的灾害意识和应对能力,让我们的社会更加安全和稳定。

地质灾害预防宣传短信内容

地质灾害预防宣传短信内容 1、加强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的防灾减灾意识。 2、震时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的地方。 3、普及防灾减灾意识,提高防灾减灾能力。 4、大力普及防震减灾知识,提高社会抵御灾害能力。 5、强化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防灾减灾能力。 6、普及防震知识,提高减灾意识。 7、唤起全民防灾意识,共建和谐平安晋城。 8、灾害无情人有情,有灾就要人帮人。 9、普及防灾减灾知识,保护人民生命安全。 10、居安当思危,防灾人为先。 11、安全知识进社区,减灾意识入人心。 12、加强抗震设防管理,提高震害防御水平。 13、防灾求得平安在,减灾换得幸福来。 14、震害无情人有情,有灾就要人帮人。 15、人人提高防震意识,处处化解震害危机。 16、早防灾,减大灾,早治灾,少受灾。 17、加强地震灾害防治,保护生命财产安全。

18、争做青年志愿者,互助减灾保平安。 19、灾难面前人人平等,注重预防人人有责。 20、灾难可以预防,生命不可逆转。 21、防治地质灾害,人人有责。 22、灾难需要永记,防患始于未燃。 23、培养公民灾害意识,提高防灾减灾能力。 24、增强防震减灾意识,提高自救互救能力。 25、学习防灾减灾常识,提高防灾减灾意识。 26、莫道防灾要花钱,减少损失加倍还。 27、迎难而上,百折不挠,共同夺取抗震救灾斗争的胜利。 28、提高防震意识,落实减灾措施。 29、参与抗震救灾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30、加大气象科普宣传,提高灾害应急能力。 31、献出我们真情爱心,全力支援灾区人民。 32、防灾减灾,守卫我们的生命与家园。 33、地震无情人有情,奉献爱心见真情。 34、教室避震就近藏,盲目乱跑无希望。 35、群策群力防灾减灾,同心同德共建和谐。 36、加强城市防灾减灾,建设和谐美好家园。

地质灾害防治宣传知识

地质灾害防治宣传知识 一、地质灾害防治基本常识 1、什么是地质灾害? 地质灾害是指由于自然产生和人为诱发的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危害的地质现象,主要包括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 2、诱发滑坡、崩塌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1)降雨:大雨、暴雨和长时间的连续降雨、融雪,使地表水渗入坡体,软化岩、土易诱发滑坡、崩塌; (2)地震:引起坡体晃动,破坏坡体平衡,易诱发滑坡、崩塌; (3)地表水的冲刷、浸泡:河流等地形水体不断地冲刷坡或浸泡坡脚、削弱坡体支撑和软化岩土,降低坡体强度,也可能诱发滑坡、崩塌; (4)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如开挖挖脚、地下采空、水库蓄水、泄水等改变坡体原始平衡状态的人类活动,都可能诱发滑坡、崩塌。常见的可能诱发滑坡、崩塌的人类活动有采掘矿产资源、道路工程开挖边坡、水库蓄水与渠道渗漏、堆(弃)渣填土、强烈的机械振动等。 3、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原则是什么?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应当坚持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和全面规划、突出重点的原则。因工程建设等人为活动引发的地质灾

害,由责任单位承担治理责任,即谁引发、谁治理的原则。 4、什么是地质灾害群测群防? 主要是通过各种形式宣传、普及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做到广为人知,在此基础上依靠当地人民政府组织群众和群众自发组织,开展广泛的群众性防灾抗灾工作。 5、发现地质灾害险情怎么办? 发现地质灾害险情或者灾情的单位和个人,应当立即向当地人民政府或者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报告。当地人民政府或者县级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接到报告后,应当立即派人赶赴现场,进行现场调查,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灾害发生或者灾情扩大。并向上级人民政府和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报告。 6、接到地质灾害险情报告该怎样处理? 接到地质灾害险情报告的当地人民政府、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动员受到地质灾害威胁的居民以及其他人员转移到安全地带;情况紧急时,可以强行组织避灾疏散,确保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7、地质灾害临灾报警信号有哪些? 临灾报警信号有:敲锣、敲铁盆、敲铁箱、吹哨子、放鞭炮等。 8、什么是安全撤离路线? 安全撤离路线是指收到报警信号后按照预先选择好的能安全转移人员和财产的路线,即安全生命线。

地质灾害防治宣传知识

地质灾害防治宣传知识 一、什么是地质灾害? 地质灾害是指在自然或者人为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对人类生命财产、环境造成破坏和损失的地质作用(现象)。如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裂缝、地陷、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及沼泽化、土壤盐碱化,以及地震、火山、地热害等Q二、什么是滑坡? 滑坡是指山坡岩土体沿着一个面(带),顺坡下滑的现象,俗称“走山”、“垮山”、“地滑”、“土溜”等。 三、什么是崩塌? 崩塌是指陡峭斜坡的岩土体突然崩落的现象或者过程Q发生在土体中的叫土崩,发生在岩体中的叫岩崩;规模大,涉及到山体的叫山崩;发生在河流、湖泊等的叫岸崩。 四、当发现了滑坡、崩塌的一些可疑的异常现象后,该怎么办? 发现了滑坡、崩塌的一些可疑的临滑、临崩的异常现象(即前兆)后,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并根据这些现象的发生程度立即采取以下应急措施:(1)立即向所在地村委会、乡(镇)政府或县级国土资源局(地矿股)报告。同时,告诉周围的人注意不要靠近滑坡、崩塌区域。有关国土资源局(地矿股)会及时派技术人员前来调查,发放“避险明白卡”,提出防治建议。(2)以乡(镇)为单位,落实防治和监测责任,做到责任到人,落实防治建议,建立群测群防体系。汛期要安排人员24小时值班,公布值班电话,保证电话畅通。要选派责任心强、有一定素质的人进行巡查和监测。巡查和监测人员按要求做好巡查和监测,并做好记录,雨季或雨后要加密

监测,发现变异及时报告当地政府。对要避让的,要主动避让或配合乡(镇)做好搬迁安置工作。(3)编制好应急避险救灾方案。方案要明确撤离路线、信号和避险场所,组建抢险救灾队伍。方案要向群众公告,并进行演练。(4)要密切关注天气和周围情况,增强防灾自救能力。 五、如何监测滑坡、崩塌? 对滑坡、崩塌的监测,包括斜坡开裂变形、整体变形、地下水和应力等方面的监测。最简便易行的方法是在最容易发生变形的地方监测其变化情况。 (一)监测方式:1、设桩观测地表裂缝:在斜坡变形开裂大的裂缝两侧布置几对观测桩,定期用尺子量每对桩的距离、高差。2、设标尺观测地表裂缝:与设桩观测相似,是把做好的标尺固定在桩上,定期观测标尺上的水平和垂直数据。刻槽(或划线)观测:在已经产生裂缝的地方(如墙壁、地面)刻槽(或划线),定期量槽(或线)的距离。注意每次要在同一个点上测量,最好是同一把尺子。 (二)观测时间:一般情况下,设立观测点的最初1个月内每5天观测一次,如果发现开裂是在缓慢变形阶段,以后观测间隔时间可以为半个月或1个月一次;如果发现变形在加快,观测应加密为3天或每天一次。在雨季或连续阴雨季节,要加密观测。在连续2天中雨以上或遇暴雨,并发现变形在加快,要加密到每天一次至每小时一次,加密观测至少要持续到雨停后10天以上,如未出现变形加速才能逐渐加长时间间隔。 (三)观测记录:要用专门的记录本,每次观测都要详细记录测量数据、天气情况及相关迹象(如渗水、垮塌、出现新裂缝等),并计算和对比变

地质灾害防治安全知识

地质灾害防治安全知识 地质灾害是指由于地质因素引起的自然灾害,如山体滑坡、泥石流、地震等。这些灾害常常在不经意间突然发生,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造 成严重的危害。因此,了解防治地质灾害的知识和技巧是十分重要的。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地质灾害以及防治措施,以此提高人们的安全 意识和自救能力。 1. 山体滑坡 山体滑坡是指由山体失稳引起的大规模下滑,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 和财产损失。其常见的诱因包括降雨、地震、人为工程等因素。以下 是几个预防和处理山体滑坡的方法: 1.1 治理 •定期巡视和监测可能滑坡的地区; •按照规范建设和加固隧道、坝体等工程; •对处在危险区域的人口和财产进行转移。 1.2 预防 •加固不稳定的岩石和土层; •植被保持和人工梁流; •控制土石流和地下水。 1.3 应急措施 •知道撤离路线和紧急避难点;

•制定预案,提前做好应急处理准备; •紧急撤离和求救。 2. 地震 地震是指地球上岩石和板块的运动所造成的一种自然现象。地震常常来临得突然,其强度大小难以预测。因此,地震灾害所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也十分惨重。以下是几项应对地震的措施: 2.1 预防 •做好地震知识普及工作,提高公众自救意识和能力; •加强地震监测和研究,提高地震预测准确度; •开展地震科普宣传,提高灾后复原能力。 2.2 防护 •建筑物应考虑抗震设计; •加强城市和乡村地质勘探; •避免在危险区域开采燃料和矿产。 2.3 应急措施 •知道紧急自救方法; •清理或避开可能引发伤亡的物品; •紧急撤离到安全区域。

3. 泥石流 泥石流是山体中泥石等松散的风化物质在水的推动下形成的流态体,其速度迅猛,威力巨大,容易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以下是 几项预防和处理泥石流的方法: 3.1 治理 •清理可能导致泥石流的水沟和管道; •将降雨水引出流域,防止集水池的形成; •建设防泥林带。 3.2 预防 •开展地质灾害地震预警监测服务; •按规范建设和加固泥石流危险区的基础设施; •提高泥石流的警觉性。 3.3 应急措施 •疏散人员,减少群众伤亡; •紧急防护,避免造成二次灾害; •联系救援部门,协调抢险和救援。 4. 总结 地质灾害是不可预测的,但我们可以通过加强防治措施来减少其危害。以上提到的被认为是一些基本的地质安全知识,人们需要时刻注意,增加防范意识。

科普地理学了解自然灾害的防范措施

科普地理学了解自然灾害的防范措施自然灾害是人类面临的一项重大挑战,无论是地震、洪水、台风, 还是滑坡、火山爆发等,都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巨大威胁。为 了减少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地理学,提出了一系 列的防范措施。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自然灾害及相应的防范措施。 一、地震灾害 地震是地壳发生破裂和断裂导致的地表震动现象,是一种极具破坏 性的自然灾害。在地震发生前,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种防范手段来减 少伤亡和财产损失: 1. 建筑物设计与抗震设防:在建筑物的结构设计过程中,应采用抗 震设计标准,以增强其抗震能力。同时,加固和改造老旧建筑,提升 其抵抗地震的能力,确保人们的安全。 2. 人员培训与应急预案:定期开展地震应急演练,提高人们的应对 能力和自救自护意识。制定详细的地震应急预案,确保人员能够快速、有序地疏散和救援。 3. 科学监测和预警系统:建立完善的地震监测和预警系统,及时监 测到地震活动,并迅速发布地震预警信息,给人们预留逃生的时间和 空间。 二、洪水灾害

洪水是指河流水位超过堤坝等控制水位,进而泛滥到周围地区的现象。为了减少洪水灾害带来的破坏,可以采取以下防范措施: 1. 水库和堤坝建设:建设合理规模的水库和堤坝,将洪水储存和调节,减少洪峰流量,防止洪水泛滥。 2. 河道整治与堤防加固:加强河道整治工作,保持河道通畅,增加水流的承载能力。同时,加固和抢修沿岸的堤坝,提高其防洪能力。 3. 水文监测和预警系统:建立水文监测和预警系统,全面了解洪水发生的情况,并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提醒人们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 三、台风灾害 台风是一种热带气旋,常常伴随着巨大的风雨和海浪,给沿海地区造成严重影响。在台风来临前,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减少灾害的发生: 1. 防风工程建设:加固房屋、建造防风墙等,增强建筑物的抗风能力。同时,开展防风设施和海岸防护工程建设,减少台风对沿岸地区的侵袭。 2. 预警和疏散措施:通过气象观测和预警系统,提前预测并发布台风预警信息。同时,及时组织人民疏散,避免人员伤亡。教育公众,增加其对台风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3. 生态修复与植被保护:加强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和恢复,建立生态修复区域,保持植被的完整性和连续性,减少台风的破坏力。 四、滑坡和火山爆发灾害

地质灾害防治知识

地质灾害防治知识 地质灾害的发生,影响当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制约着当地经济的发展,地质环境保护及地质灾害的防治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今天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地质灾害防治知识_地质灾害防治安全知识供大家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地质灾害防治知识 1.什么是地质灾害 地质灾害是指由自然因素或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 2.地质灾害会造成怎样的危害 地质灾害给国民经济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严重危害。例如,云南小江流域近40 年来发生严重泥石流25 次,造成163人死亡,55 人重伤,直接经济损失 6906 万元。 1991 年 9 月 23 日发生于云南省昭通市头寨沟的滑坡,总方量 1800 万 m 3 , 造成 216 人死亡。1989 年四川华莹山溪口镇的滑坡型泥石流造成 221 人死亡。 3、地质灾害分哪些级别 按危害程度和规模大小分为特大型、大型、中型、小型地质灾害险情和地质灾害灾情四级: 特大型地质灾害险情:受灾害威胁,需搬迁转移人数在1000人以上或潜在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1亿元以上的地质灾害险情。特大型地质灾害灾情:因灾死亡30人以上或因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上的地质灾害灾情。 大型地质灾害险情:受灾害威胁,需搬迁转移人数在500人以上、1000人以下,或潜在经济损失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的地质灾害险情。大型地质灾害灾情:因灾死亡10人以上、30人以下,或因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上、1000万元以下的地质灾害灾情。 中型地质灾害险情:受灾害威胁,需搬迁转移人数在100人以上、500人以下,或潜在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的地质灾害险情。中型地质灾害灾情:因灾死亡3人以上、10人以下,或因灾

地质灾害防治科普知识

地质灾害防治科普知识 第一部分地质灾害防治基本知识 1、什么是地质灾害? 通俗地说,造成了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或者使人的生命、财产受到威胁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就是地质灾害。发生了的是灾害,将要发生的是灾害隐患。 2、为什么会发生地质灾害? 发生地质灾害有两大因素,一种是自然因素,一种是人为因素。 自然因素主要有:地形地貌、岩(石)土的坚固性、雨雪、台风、山洪等。山体坡度大,岩(石)土松散或不完整,遇到雨雪或台风天气就容易发生山体崩塌、滑坡。地下有溶洞,就可能会发生地面裂缝或塌陷。在山区,周围是山,水只能从一个口子外流,当山洪暴发,夹带土石,就会形成泥石流。 人为因素主要有:开山建房,房子后山开荒、蓄水等破坏山体的活动,修路、开矿等工程建设开山挖沟、堆土(石)、地下挖洞、抽水、放炮、建设等。这些人为活动,有的是开挖山脚,或者是在斜坡上加重,破坏了山坡的稳定;有的是使水更容易进入山体,增加了崩塌、滑坡的可能性。有的形成了地下空洞,排空了地下溶洞的水等,容易引起塌陷。有的是在山谷形成了大量的废土石,遇山洪会形成泥石流。 3、地质灾害有什么特点? 地质灾害是一种危害性很大的自然灾害。 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发生的时间短,很突然,可预见性差。有的还会多次发生。

山区丘陵地区容易发生崩塌、滑坡、泥石流,尤其是房屋后形成了高陡坡或者房屋建在沟口;地下水较多和地下工程较多的地区容易发生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 雨季尤其在汛期、台风影响期间容易发生各种地质灾害;干旱季节容易发生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 4、什么是滑坡? 滑坡是指山坡岩土体沿着一个面(带),顺坡下滑的现象,俗称“走山”、“垮山”、“地滑”、“土溜”等。 5、滑坡是怎样形成的? 形成滑坡,要看地形地貌、岩土类型、地质构造和人为作用等条件。 有一定坡度(一般大于10度、小于45度)的斜坡;坡体上的岩土松软,遇水容易变化,不完整、裂缝(痕)多、软硬相间的岩层;振动和水的浸泡、冲刷;人为破坏坡体等是形成滑坡的主要原因。 6、滑坡发生前有什么异常现象? (1)滑坡前缘出现横向及纵向裂缝,前缘土体出现隆起现象; (2)滑体后缘裂缝急剧加宽加长,新裂缝不断产生,滑坡体后部快速下座,四周岩土体出现松动和小型塌滑现象; (3)滑带岩土体因磨擦错动出现声响,并从裂缝中冒出气或水; (4)在滑坡前缘坡角处,有堵塞的泉水复活或泉水、井水突然干枯; (5)动物出现惊恐异常现象,如猪、狗、牛、羊惊恐不安,不入睡,老鼠乱窜; (6)滑坡体上的观测点明显位移,临滑前,无论是水平位移量还是垂直位移量,均会出现加速变化的趋势;

2023年生活知识_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

2023年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 地质灾害有哪些类型? 一、土体滑坡的防治对策 土体滑坡是指第四系残坡积物及基岩风化层,在内外营力的作用下而产生的滑坡,这是镇江最主要的滑坡类型。土体滑坡的形成,与水有很大系。由于水作用于斜坡土体,使土体软化,降低C、Ф值,因此在防治土体滑坡时: (一)首先要考虑的就是排水:排水可分为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排除。排除地表水,可在滑体的集汇水部位修排水沟,在滑坡后缘及两侧修环形截水沟,在滑体上修“∧”型排水沟,或顺坡向修排水沟。排除地下潜水,可采用钻孔排水,可打垂向孔、斜向孔、水平孔,视条件还可打平硐,铺盖反滤层等。其目的是排除滑体上的地表水及地下水,使斜坡土体保持干燥状态,增大抗滑力,减小下滑力。 (二)削坡减载护坡:对于那些因坡角太陡,而形成重力卸荷型的土体滑坡可采用此方法,将滑体后缘土体削去部分,使斜坡坡角变缓,上部重量减小,必要时辅之心护坡,以得斜坡的稳定。 (三)挡土墙:对于某些规模小,因切蚀斜坡前缘而形成的滑坡,可采取修建挡墙的方法,斜坡上修排水沟,起先护坡处理。(见下表) (四)抗滑桩:对某些规模较大的土滑坡,在挡土墙难以的当的情况下,可在滑坡体的前缘或其它适当部位设置桩,或采用桩墙结合的方法,可实现滑坡挡土的理想效果。 (五)限制或控制在滑体上进行工民建工程。 (六)搬迁:对于某些治理不经济,或其它原因不能实施治理的滑坡点,可进行搬迁,将居民异地安置。

总之,土质的防治对策是多种多样的,上述工程处理方法在处理滑坡时,一般是几种方法同时使用,以达到使滑坡稳定的目的,倘若处理难度较大,且治理费用高,一时难以治理的,应加强监测预报,一旦出现险情,再予以迅速搬迁撤离。 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按致灾地质作用的性质和发生处所进行划分,常见地质灾害共有12类、48种。它们是: 1、地壳活动灾害,如地震、火山喷发、断层错动等; 2、斜坡岩土体运动灾害,如崩塌、滑坡、泥石流等; 3、地面变形灾害,如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地面开裂(地裂缝)等; 4、矿山与地下工程灾害,如煤层自燃、洞井塌方、冒顶、偏帮、鼓底、岩爆、高温、突水、瓦斯爆炸等; 5、城市地质灾害,如建筑地基与基坑变形、垃圾堆积等; 6、河、湖、水库灾害,如塌岸、淤积、渗漏、浸没、溃决等; 7、海岸带灾害,如海平面升降、海水入侵,海崖侵蚀、海港淤积、风暴潮等; 8、海洋地质灾害,如水下滑坡、潮流沙坝、浅层气害等; 9、特殊岩土灾害,如黄土湿陷、膨胀土胀缩、冻土冻融、沙土液化、淤泥触变化、淤泥触变等; 10、土地退化灾害,如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盐碱化、潜育化、沼泽化等;

地质灾害防治安全常识

地质灾害防治安全常识 一、预防、预警 1、水突变。大滑坡或崩塌前,可能出现断流多年的泉水"复活',泉水、井水突然干涸,井内水位突变等异常。 2、动物惊。可能出现家畜惊恐不安,老鼠乱窜不进洞等现象。 3、树木枯。可能会出现树木枯萎或歪斜等异常现象。 4、坡脚凸。滑坡时,前沿坡脚处的土会出现上隆的现象。 5、裂痕现。在滑坡中部或前部出现横向及纵向放射状裂痕,标志着滑坡体已经进入临滑状态。 6、岩石裂。大滑坡前,会有岩石开裂或被剪切按压的声音。 7、山势陡。山体坡度大于45度,或山坡成孤立山嘴、凹形陡坡等形状以及坡体上显然的裂缝,都容易形成崩塌。 二、躲避地灾准备 1、预先选定临时避灾场地。在危险区之外选择一处或几处安全场地,作为避灾的临时用地。要把地质安全放在第一位,避免从危险区又迁到另一危险区。 2、预先选定撤离路线、规定预警信号。通过实地踏勘选择好转移路线,要尽量少穿越危险区,沿山脊展布的道路比沿山谷展布

的道路更安全。事先约好撤离信号,同时还要规定信号管制办法,以免误发信号造成混论。 3、预先做好必要的屋子准备。有条件时,应在避灾场地预先搭建临时住所,使群众在避灾过程中拥有基本的生活条件。 4、落实公布责任人。要事先落实并公布地质灾害防灾避灾总负责人,以及疏散撤离、救护抢险、生活保证等各项具体工作的负责人。通过村民大会、有线广播等办法,对拟定的避灾措施进行广泛宣扬,做到家喻户晓;必要时还应组织模拟演习,以检验避灾措施的有用性,针对发现的问题,对方案进行完善。个人平常也应尽可能多地了解一些地质灾害防治的基本知识,掌握自救逃生的本领。首先观察、熟悉环境,预先选定好紧急状况下躲灾避灾的安全路线和地点,多留心注意地质灾害可能发生的前兆,动员家人做好随时安全转移的思想准备。一旦状况危险,及时向主管人员和邻里报警,先将家中老人和小孩转移至安全处。 三、应急要点 1、两侧逃。感到地面震动,应以最快速度向两侧逃离。向滑坡体上方或下方跑都很危险。 2、缓坡停。无法逃离时,应找一块坡度较缓的开阔地停留。 3、险地离。不要进入有警示标志的滑坡危险区。滑坡发生时,要远离房屋、围墙、电线杆等。 三、地灾后应急自救

地质灾害防治安全知识

地质灾害防治安全知识 1、什么是地质灾难?地质灾难是指由于自然地质作用和(或)人为地质作用使地质环境恶化,并造成人类生命财产损失或人类赖以生存的资源、环境患病破坏的灾难大事。地质灾难的类型包括滑坡、倒塌、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等。 2、地质灾难隐患点监测人的职责有哪些?(1)熟识、了解、把握地质灾难隐患点的有关灾情状况和变化状况,并随时报告,帮助乡镇政府、国土部门进展地灾调查及防治学问宣传;(2)汛期严格根据规定对地质灾难隐患点实施全天侯监测和实行应急治理措施;(3)发觉临灾迹象,根据规定准时吹口哨、鸣锣发出警报,组织人员快速疏散转移,并快速上报灾情;(4)对地质灾难监测设备和治理工程设施治理爱护。 3、大雨过后为什么简单发生地质灾难?在大雨过后极易发生倒塌、滑坡等地质灾难。是由于降雨的渗透水作用,是产生滑坡的主要外因。其作用一是渗透水进入土体孔隙或石缝,使土石的抗剪强度降低;二是渗透水补给地下水,使地下水位或地下水压增加,对岩土体产生浮托作用,土体软化、饱和,结果也造成抗剪强度的降低。所以,降雨一般对滑坡可起到诱发或促进作用。 4、什么样的雨量易引发地质灾难?日降雨量在50毫米-99.9毫米(暴雨) 易引发局地地质灾难;日降雨量在100毫米-250毫米及大于250毫米(大

暴雨,特大暴雨)极易引发大范围大规模的地质灾难。 5、地质灾难发生前有哪些自然现象?地质灾难发生前有以下自然现象:(1)堵塞多年的泉水复活,或消失泉水(井水)突然枯槁、井水水位突变、水色突然浑浊或翻砂、冒气等特别现象;(2)动、植物特别,如蛇挡道,蚯蚓上路乱窜,蚂蚁成群结队携幼搬迁上树,猪、狗、牛、羊、鸡等惶恐担心、不入窝圈不入睡,老鼠乱窜,植物形态发生变化,树林枯萎或歪斜等现象。 6、倒塌发生的前兆特征有哪些? 倒塌灾难发生的前兆特征有:(1)前缘时有掉块、坠落现象,小崩小塌不断发生;(2)山坡脚部消失新的裂开形迹,可嗅到特别气味;(3)间或听见岩石的撕裂、摩擦错碎的声音;(4)消失热气、氡气,地下水质、水量等特别;(5)动植物消失特别现象。 7、滑坡发生的前兆特征有哪些? 滑坡灾难发生的前兆特征有:(1)滑坡前缘消失横向及纵向放射状裂缝,前缘土体消失隆起现象;(2)滑体后缘裂缝急剧加长加宽,新裂缝不断产生,滑体后部快速下座,四周岩土体消失松驰,小型坍滑现象;(3)滑带岩土体因摩擦错动发出声响。并从裂缝中冒出热气或冷风;(4)在滑坡前缘坡脚处,有堵塞多年的泉水复活现象,或消失泉水(井水)突然枯槁、井(钻孔)水位突变等特别现象;(5)动物惊慌特别,如猪、狗、牛、羊惊慌担心,不入睡,老鼠乱窜,植物变态,树林枯萎或歪斜等现象;(6)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