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主谓谓语句和宾语前置句

主谓谓语句和宾语前置句

主谓谓语句和宾语前置句
主谓谓语句和宾语前置句

主谓谓语句和宾语前置句

个人认为想要判断这个句子是主谓谓语句还是宾语前置句,首先要了解它们的定义。主谓谓语句是由主谓短语充当谓语的句子。全句的主语相当于“话题”,谓语相当于“述题”。为了叙述的方便,我们把全句的主语叫做大主语,全句的谓语叫做大谓语;充当谓语的主谓短语的主语叫做小主语,主谓短语的谓语叫做小谓语。宾语前置句,就是通常作宾语的成分,置于谓语动词的前面,以示强调。但有时候主谓谓语句与宾语前置句的区分很困难。举个例子,“什么他也不吃”,有人认为不是主谓谓语句,而是宾语前置句。对于这个问题,我觉得比较容易解决。如果这个句子是宾语前置句,那么说明这个句子的宾语提前了,我们可以将句子的成分还原,则变成了“他也不吃什么”,很明显,这个句子的原来意思改变了。所以这个句子应该属于主谓谓语句。然而,却还有许多句子无法确定属于主谓谓语句还是宾语前置句,许多著名学者、教授等也不断地发表自己的观点来探讨这个问题。比如“饭我吃完了”这一个句子,在普通话中是主谓谓语句,而在西北地区的一些汉语方言中,又会把它叫做宾语前置句。对于这句话,如果是宾语前置句,那么成分调整后就是“我吃完了饭”,与“饭我吃完了”在意思上并没有太大的区别。因此,两者有时候很难区分。

主谓谓语句根据大主语、小主语、小谓语三者之间的语义关系,可以把主谓谓语句分为四类:(一)受事性主谓谓语句大主语是小谓语中某个动词的受事,有时候也可以是与事或工具。例:这件事我没有听说过。(受事)这衣服我还没钉扣子呢。(与事)这把刀我切肉。(工具)(二)领属性主谓谓语句大主语和小主语之间有领属关系,或者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例:老张身体非常棒。(领属关系)是个苹果三个烂了。(整体与部分关系)(三)关涉性主谓谓语句大主语是大谓语关涉的某一方面的对象。可以在大主语前面加上介词“对、对于、关于”例:这孩子,我真没办法。—>对这孩子,我真没办法。(四)周遍性主谓谓语句大主语是疑问代词的任指活用,或者是表示周遍性意义的词语。大主语跟小主语可以换位,而意义不变。例:什么他也不吃。—> 他什么也不吃。(邵敬敏的《现代汉语通论》)

宾语前置的几种情况

宾语前置的几种情况 宾语前置的几种情况 宾语在一定的语境中,要放在动词谓语之前,这是古代汉语中最为突出的一种语序现象。一般地说这种前置是有条件的。其类有三: 一、 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提前。 例如, 大王来何操? 沛公安在? 臣实不才,又谁敢怨? 圣王有百,吾孰法焉? “许子冠乎?”曰:“冠。”曰:“ 奚冠?”曰:“冠素”。 吾谁欺,欺天乎? 上解中疑问代词“何”、“安”、“谁”、“孰”、“奚”,都是用作宾语而置于谓语的前边的。例(3)的“敢”是能愿动词,它必须与动词连在一,所以“谁”用在“敢”之前。最有启发性的是例(6),“欺天乎”当然也是疑问句。但由于“天”这个宾语是名词。不是疑问代词。所以放在动词“欺”的后面。 二、 否定句中代词宾语要前置 常见的否定词有:不、母、无、未、、弗、勿、莫等。 例如: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未有之) 臣未之闻也(未闻之) 我无尔诈,尔无我虞。(无诈尔…) 虽使五尺之童适市,莫之或欺。(莫欺之) 疑问代词作宾语而前置的格式,在上古汉语中相当严格的。据统计,《左传》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的占98.4%。而否定句中代词宾语置于动词前面的,并不那么严格,先秦古籍中就有一些后置的情况。例如: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汉代以后,这种宾语更是大量后置,例如: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 虽然汉代以后的文言文,前置和后置并存。我们可以认为前置是沿袭先秦语法规则,是文人仿古的结果。 三、宾语后有结构助词“是”、“之”等 为了突出宾语而把宾语提前,并在提前的宾语和动词之间用上“是”或“之”,构成“宾语+是(之)+动词”的格式,例如: 宋何罪之有? 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 将虢是灭,何爱于虞? 我周之东迁,晋郑依焉。 王贪而无信,唯蔡是感。(感通憾怨恨) 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责备你)

文言文宾语前置的8种类型

文言文宾语前置的四种常见类型(十四周周练) ? 【1】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疑问代词作宾语,要放在动词【A】或介词【B】的前面。 古汉语疑问代词:何、谁、孰、安、焉、胡、奚、曷、盍(译为“何不”) 例:大王来何操 沛公安在 且焉置土石 王问:“何以知之” 微斯人,吾谁与归 【2】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C】 否定副词:不、弗、未、否、勿、毋、无、莫、非 例:闻道百,以为莫已若者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 古之人不余欺也 时不我待 【3】陈述句中介词宾语前置【D】 例:余是以记之 一言以蔽之 夜以继日 【4】用“之”“是”(斯)作标志的宾语前置【E】 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到动词前面,以加重语气。 例: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夫晋,何厌之有 唯利是图 唯命是从 无乃尔是过与 ? 练习:指出下列句中的宾语前置并说明其类型【A/B/C/D/E】,然后翻译句子:(用波浪线划出宾语、用直线划出谓语) 1、古之人不余欺也。(《石钟山记》) 2、忌不自信。(《邹忌讽齐王纳谏》) 3、我无尔诈,尔无我虞。(《左传?宣公十五年》) 4、残贼公行,莫之或止……(《论积贮疏》) 5、三岁贯汝,莫我肯顾。(《硕鼠》)

6、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师说》 7、君亡之不恤,而群臣是忧,惠之至也。(《左传?僖公十五年》) 8、无乃尔是过与(《季氏将伐颛臾》) 9、唯利是图、惟命是从、惟你是问、唯才是举、惟马首是瞻、 10、何不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 11、王问:“何以知之”(《廉颇蔺相如列传》) 12、微斯人,吾谁与归(范仲淹《岳阳楼记》) 13、君亡之不恤,而群臣是忧。《左传》 14、唇亡齿寒,其斯之谓与《谷梁传》 15、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 16、桓公问管仲曰:“治国最奚患”对曰:“最患社鼠矣。”《韩非子》 17、姜氏何厌之有《左传》 18、曰:“奚冠”曰:“冠素。”《孟子》 19、臣实不才,又谁敢怨《左传》 20、以尧继尧,夫又何变之有《荀子》 21、曷未久居此围城之中而不去也《战国策》 22、谚曰:“谁为为之熟令听之”(司马迁《报任安书》) 23、吾谁欺欺天乎《论语》 24、岂不谷是为先君之好是继。《左传》(“不谷”是诸侯对自己的谦称) 25、乔闻为国非不能事大字小之难,无礼以定其位之患。《左传》

主谓宾结构的句子

第四类基本句型—主谓双宾: 主语+谓语+双宾语(直接宾语+ 间接宾 语) i间接宾语放在前面’s evening paper? ii间接宾语放到后面 1、间接宾语由to引导: your car?——handed the letter —gave her telephone number 2 有的间接宾语由for引导: paper?/fetch the evening paper for me –sang a folk song for us —a delicious meal for us *3、直接宾语是从句 our teacher told us please advise mehe taught me he asked me show me tell me translation exercise: 1 递给我一杯水,杰克。 2 你能告诉我张教授家的地址吗? 3 能借我一点钱吗? 4 把你知道的都告诉我。 5 他通知汤姆他的邮件已经到了。 6 妈妈答应小明做完作业后可以看电视。 7 学校去年奖励他一等奖学金。(award) 8坐飞机省了我们很多时间。 9 这个故事让我想起我的童年。 第五类基本句型:主谓宾补: 主语+谓语+宾语+宾语补语 1 做补语 all work and no play adull oy. a rule mary.2 做补语 trustworthy? free? rather boring.3做补语 i won’t letdown any way. don’t leave behind. /alone we found her in /out 4不定式做补语 to speak. happy. to do? *不带to 的不定式(一些特殊动词要求) the mother helps her son do the homework. i help study english. we can’t letgo on. we had never sing like that. 5介词短语做补语 in order. in confusion. under control. 6现在分词做补语 (宾语和动词之间是主动关系) doing such a thing? watching him.

(完整版)文言文宾语前置的8种类型

文言文宾语前置的四种常见类型 【1】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疑问代词作宾语,要放在动词【A】或介词【B】的前面。 古汉语疑问代词:何、谁、孰、安、焉、胡、奚、曷、盍(译为“何不”)例:大王来何操? 沛公安在? 且焉置土石? 王问:“何以知之?” 微斯人,吾谁与归? 【2】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C】 否定副词:不、弗、未、否、勿、毋、无、莫、非 例:闻道百,以为莫已若者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 古之人不余欺也 时不我待 【3】陈述句中介词宾语前置【D】 例:余是以记之 一言以蔽之 夜以继日 【4】用“之”“是”(斯)作标志的宾语前置【E】 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到动词前面,以加重语气。 例: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夫晋,何厌之有? 唯利是图 唯命是从 无乃尔是过与 练习:指出下列句中的宾语前置并说明其类型【A/B/C/D/E】,然后翻译句子:(用波浪线划出宾语、用直线划出谓语) 1、古之人不余欺也。(《石钟山记》) 2、忌不自信。(《邹忌讽齐王纳谏》) 3、我无尔诈,尔无我虞。(《左传?宣公十五年》) 4、残贼公行,莫之或止……(《论积贮疏》) 5、三岁贯汝,莫我肯顾。(《硕鼠》) 6、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师说》 7、君亡之不恤,而群臣是忧,惠之至也。(《左传?僖公十五年》) 8、无乃尔是过与?(《季氏将伐颛臾》)

9、唯利是图、惟命是从、惟你是问、唯才是举、惟马首是瞻、 10、何不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 11、王问:“何以知之”?(《廉颇蔺相如列传》) 12、微斯人,吾谁与归?(范仲淹《岳阳楼记》) 13、君亡之不恤,而群臣是忧。《左传》 14、唇亡齿寒,其斯之谓与?《谷梁传》 15、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 16、桓公问管仲曰:“治国最奚患?”对曰:“最患社鼠矣。”《韩非子》 17、姜氏何厌之有?《左传》 18、曰:“奚冠?”曰:“冠素。”《孟子》 19、臣实不才,又谁敢怨?《左传》 20、以尧继尧,夫又何变之有?《荀子》 21、曷未久居此围城之中而不去也?《战国策》 22、谚曰:“谁为为之?熟令听之?”(司马迁《报任安书》) 23、吾谁欺?欺天乎?《论语》 24、岂不谷是为?先君之好是继。《左传》(“不谷”是诸侯对自己的谦称) 25、乔闻为国非不能事大字小之难,无礼以定其位之患。《左传》 答案: 1、古时候的人没有欺骗我呀。” 2、邹忌不相信自己(比他漂亮)。” 3、“我无尔诈”,就是“我不诈尔”,“尔无我虞”就是“尔无虞我”。 译为:我不欺骗你,你不欺骗我。 4、译文:“祸害公然盛行,没有谁来制止它……” 5、②三岁贯汝,莫我肯顾。(《硕鼠》) 这是否定句。它的主语是“莫”“莫”是否定性无定代词。宾语“我”也是代词,按古汉语语法规律, “我”要放在“顾”的前面。 6、译文:“不懂得断句,不明白疑难问题……” 7、译文:“君王不忧虑自己流亡在外,却担心臣子们,真是仁惠到极点。” 8、恐怕该责备你吧?”

浅议主谓谓语句

浅议主谓谓语句 [摘要]:主谓谓语句作为现代汉语特殊句式之一,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在现代汉语语法界受到了广泛地争论。其研究数不胜数,关于主谓谓语句的论文论著也是浩如烟海,相同之处甚多,不同之处也不少。学术界对主谓谓语句的认识至今也没有取得完全的共识。本文即具体地对主谓谓语句的性质、分歧、主要分类及其与其它易混淆结构或句式进行区分,以达到对主谓谓语句更加明确深刻地认识,以便于缩小观点差异,从不同角度促进主谓谓语句的规范和发展。同时我通过对主谓谓语句的文献资料整理后发现,在主谓谓语句语篇上的研究十分稀少,如果单纯地从语法上研究主谓谓语句,从现实的角度讲是显然不够的。鉴于此,我将主谓谓语句放在篇章结构中去讨论,希望可以探索出主谓谓语句独特的语用价值。 关键词:主谓谓语句;性质;分歧;分类;区别;对比;强调 一、主谓谓语句的性质及其分歧 主谓谓语句指主谓结构作为一个整体来充当谓语的句子或由主谓短语充当谓语的句子。(例如:①香蕉猴子吃了。②这事大家一起办。)它是从句式层面划分出来的单句,所谓句式就是着眼于句子结构和语义表达特点①划分的句子类型。主谓谓语句是与动词谓语句、形容词谓语句、名词谓语句相并列的特殊句式,以句子谓语部分的特殊结构为标志。全句的主语相当于话题,谓语相当于述题,这种句子的主语读起来后面有一个停顿,书面上常用逗号标示。为了便于指称,我们把全句的主语、谓语分别叫做大主语、大谓语,把充当谓语的主谓短语里的主语、谓语叫做小主语、小谓语。 主谓谓语句是语法界早已普遍认同又颇多分歧的一种现代汉语句式。分歧的①句式所表示的是句子局部的结构特点,并非全句的结构特点。

焦点,表面看来是学者们所持标准的宽严不同,实质则在于对句式实施过程中所出现的变异缺乏理论界定。汉语因为不具备发达的形态,没有或很少产生类似英语的那种结构性派生句式;主谓谓语句作为衍生自汉语基本句式的一种变体,它是主谓句法的拓展和相关的结构项语义泛化的直接产物。不少著作对于主谓谓语句规定的范围是都比较宽,可以充当小谓语的词类众多,可以是名词、动词、形容词,有时可以加状语,因此,句子数量增加,范围扩大,有的对主谓谓语句的规定范围则比较窄,仅限于形容词作小谓语,某些有限制性的动词作小谓语及多层嵌套的主谓谓语句①。 在现代汉语平面,主谓谓语句的定义可以说是从句法平面的角度下的,是按照传统的语法分析句子成分,确定成分之间的句法结构关系而得出的一种句型模式。在这一句型模式的参照下,凡是句首名词性成分后接一个主谓短语的形式几乎都可以归入主谓谓语句,主谓谓语句的范围也因此被无限的扩大。 许多学者如徐广川、孙红举、殷苏芬等对主谓谓语句的性质从句法、语义、语用三个平面进行了深入地分析。从句法上看,句首名词性词语即“大主语”不是句中真正的句法意义上的主语,在语用上看只是话题,这样,所谓“小主语”其实只是谓词不可分割的部分,与“大主语”无直接的句法关系。从语义上看,主谓短语中的小主语是隶属于大主语的,大主语表示人或者事物,小主语是这个人或者事物的一部分,即一般意义上的领属关系,但大主语与小主语的关系并非仅限于此。所产生的变换关系(如:我没有听到这个故事。这个故事我没有听到。 ②) 也未导致语义的改变。从语用平面上看,大主语意在指明一个特定的言谈起点,是统领全文的话题,作为交际中已知的信息,目的在于引出新信息或因语用需要而做出的移位现象。因此,我认为主谓谓语句从表面上看是语法(句式)的差异,即语序的变化;从语义上看不同句式之间的语义未变;从语用上看则是因语用的需要作出的选择。这样看来,主谓谓语句这种句式就是一种话题——说明结构,从句法、语义、语用结合看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主谓关系。而对于缺乏形态的汉语来说,这种长期以来被人们认定的“主谓谓语句”正体现了一种语用优 ①黄伯荣、廖旭东、杜乃庚、常海星、华宏仪、林钦娟等学者都认为主谓谓语句范围可以宽些,而李临定、徐广川等学者认为范围应该窄些。 ②此例子出自宁夏人民出版社,华宏仪主编的《主谓谓语句》。

主谓结构

主谓结构 考点一一般主谓结构考法 1. 主谓结构可谓是句子的核心与灵魂,完整的句子不能缺少主谓结构,即主语+谓语。 2. 填空题中大量涉及句子的主谓结构,这不仅适用于简单句,并列句和复合句也是同样的道理,无论是并列分句、主句还是从句都需要主语和谓语。 解题的步骤: 要求首先确定句子的主谓结构,根据缺少的成分对选项进行排除和筛选例题: (1) Traditionally, ----in New England on Thanksgiving Day. (A) when served is sweet cider (B) when sweet cider is served (C) is served sweet cider (D) sweet cider is served 答案:D 解释:此句只给出时间和地点状语, 需填入完整的主语和谓语作为句子的主干, A B 只有when引导的从句没有主句; C 上来就是is, 没有主语; D 由名词词组sweet cider和serve 的被动式构成主谓语, 使原句成为一个简单句 (2) A historical novel may do more than mirror history; ----future events. (A) even influencing (B) it may even influence (C) may even influence (D) that it may even influence 答案:B 解释:分号可以连接两个语义并列的完整句子, 此句需填入一个主谓结构, 从而使分号后的句子完整. A不能作谓语, 且缺主语; C缺主语; D 构成从句, 无法与分号前的句子并列 3. 主语多由名词充当,还可能是代词、动名词、不定式等 如:He ran away. (此句中代词he是主语,ran away是谓语) 有的题目选项中无明显的主谓结构,往往需要考虑there be句式,严格的讲there be是倒装句,但由于它是固定句式,可视为主谓结构 如:There are a lot of monkeys in the zoo 考点二谓语动词 1. 主谓结构十分重要,谓语动词则是要点中的要点,国不可一日无君,句子不可缺少谓语动词。象祈使句可以没有主语,但却少不了谓语动词。 2. 一个句子当中可能出现多个动词形式,却未必而且往往不都是谓语动词,必须掌握确定谓语动词的方法,才能从容解题。 一般说来能够决定句子的时态、语态、语气的词就是谓语动词,如:studies, was known, is reading, has achieved, must be, can make等形式的动词肯定是谓语;单独的分词、不定式都属于非谓语形式,如:broken, ringing, to look after 例句: Having thought for a while, she decided to forgive the man caught stealing her diamond. 此句中有四个动词结构,但只有decided是谓语形式,其他分别为分词作状语(having thought)、不定式作宾语(to forgive)、分词作定语(caught stealing)

宾语前置的类型

宾语前置的类型: 一、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这类宾语前置,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宾语必须是代词;二是必须是否定句,由“不”、“未”、“无”、“毋”、“莫”“弗”等否定词表示。在这种情况下,代词宾语要放在动词之前和否定词之后。例如: 1、“三岁贯汝,莫我肯顾。”《硕鼠》 2、忌不自信《邹忌讽齐王纳谏》 3、古之人不余欺也!《石钟山记》苏轼 4、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齐桓晋文之事》 5、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齐桓晋文之事》 6、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隆中对》 二、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文言文中用疑问代词“谁”、“何”、“奚”、“安”、“焉”、“胡”等做宾语时往往放在动词的前面,宾语前置。例如: 1、良问曰:“大王来何操?”《鸿门宴》 2、吾孰与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 3、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寡人之于国也》 4、豫州今欲何至?《赤壁之战》 5、彼且奚适也?《逍遥游》 6、夫晋,何厌之有?(之,宾语提前的标志)《烛之武退秦师》 三、介词宾语前置文言文中,常见的介词有“于、以、为、与、从、自、向”等,它们往往与后面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结合,组成介词结构。这些在介词后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叫介词宾语。介词宾语一般放在介词之后,但在文言文中,介词宾语往往置于介词之前,形成一种倒置的现象。例如: 1、“噫!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2、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触龙说赵太后》 3、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何以能田(畋)猎也?《庄暴见孟子》 4、不然,籍何以至此?《鸿门宴》 5、余是以记之。《石钟山记》苏轼 6、将子无怒,秋以为期。《卫风·氓》 四、叙述句宾语前置叙述句宾语前置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到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这时的“之”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什么实在意义。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韩愈《师说》)有时,还可以在前置的宾语前加上一个范围副词“唯”,构成“唯......是......”的格式。如:“唯利是图”、“唯命是从”等。例如: 1、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效法哪一个古代) 2、宋何罪之有?(宋国有什么罪过?) 3、惟马首是瞻《冯婉贞》 4、惟兄嫂是依《祭十二郎文》韩愈 5、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求贤令》曹操 五、方位词宾语前置方位词、时间词作宾语时,有时也前置。例如: 1、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鸿门宴》 2、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坐。《鸿门宴》 3、瞬南面而立,尧帅领诸侯北面而朝之。 六、介词前面有时为了突出介词所介绍的对象,便把介词的宾语提到介词的前面(不同于前面所说的疑问句中介词的疑问代词宾语前置)。这种情况,以介词

五种基本句型_主谓(宾)两种结构_实用练习加详细解析

五种基本句型——主谓(宾)结构 主(语)+谓(语) 主(语)+谓(语)+宾(语) 主语(略) 谓语: 从意义上说,有表示动作和状态两种情况; 表示状态的就用“主语+连系动词+表语”句型来表示。 表示动作的就用“主语+谓语(+宾语)”句型来表示 谓语后面加不加宾语,要看表动作的谓语及不及物。 在了解及物和不及物动词之前,先讲讲宾语。 宾语,是动词作用的对象,通常是由名词或代词来充当。 从位置上来看,位于谓语动词之后, 例如:He reads English .在这里English 就是作reads 的宾语。 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 不讲语法上的概念了,直接看例子。 例如: 1. I like English. 这里的like 是及物动词。 因为它后面直接跟了个宾语English, 如果它后面不跟English的话,句子含义就不完整,你到底喜欢什么呢,好像话没说完似的,所以说及物动词后面必须带宾语。 2. He often swims in the river(他经常在河里游泳),这里的swims 是不及物动词。因为它后面没带宾语,说他游泳句子意思已经表达很清楚完整了,没必要再加宾语了。 注意:in the river不是宾语!因为它不可能作为“游泳”的对象(但“英语”可以做为“喜欢”的对象)。实际上,in the river 在这里是状语的,而且是表示地点的状语。 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之 秘诀一、及物动词后面直接加宾语,不及物动词后是不能直接加宾语,但有些不及物动词后面加介词或副词之后就可以加宾语了(例如:look 是典型的不及物动词,后面是不能接宾语的, 但是如果加上适当的介词就可以跟宾语如look at the blackboard 、look for the child 、lokk after his mother等等)。 秘诀二、及物动词后面必须加宾语,因为不加宾语,句意就不完整了。 秘诀三、绝大多数动词既可以作及物动词也可以作不及物动词,只作及物动词或不及物动词的动词是很少一部分。 理解了以上概念之后,回到主谓结构来。 主谓结构,虽然这个结构中动词后边不加宾语,但是往往带有状语。 状语有点难理解,看下面的句子吧。 下划横线的部分,就是状语, 1、He will come tomorrow.(他明天来) 2、He is working now 。(他正在工作).

高中文言文宾语前置的几种类型

高中文言文宾语前置的几种类型 高中文言文宾语前置的几种类型王义翔语文学习室 高中文言文宾语前置的几种类型 一、动词后宾语前置 1. 否定句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句中有否定副词“不、弗、未、非、否”,或表否定的动词“无”,或无定代词“莫”,这类句子叫否定句。如果它的宾语是代词,一般放在谓语前。如: “不吾知也”,“毋吾以也”《侍坐》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寡人之于国也》 “古之人不余欺也”《石钟山记》 “闻道百,以为莫己若”《庄子秋水》 2. 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疑问代词多为“何”,其他还有“谁、孰、安、焉、胡、曷、奚”等,他们作宾语时,放在谓语前。如: “大王来何操”《鸿门宴》 “沛公安在”《鸿门宴》 3.“之”为提宾标志 “何——之有”句式如“何陋之有”《陋室铭》 “夫晋,何厌之有”《烛之武退秦师》 “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信陵君窃符救赵》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师说》 “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庄子秋水》 4.“是”作标志或“惟——是”、“惟——之”句式 “无乃尔是过欤”《季氏将伐颛臾》 “去我三十里,唯命是听”《左传》 成语“惟命是从”、“惟利是图”、“惟你是问”、“惟才是举”、“惟马首是瞻”就是这种格式。在这里,可将副词“惟”译为“只、只是”或“专、一定”等,表强调,“是”是提宾标志,不译。 二、介词后宾语前置 常见介词为“于、以、为、从、与、自、向”等,在以下情况,介词宾语放在介词前: 1. 疑问代词作介词宾语,宾语前置。如: “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2. 介词宾语为方位词,宾语前置 “项伯、项王东向坐,亚父南向坐,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鸿门宴》 3. 一些固定用法中,如“何以”,“是以”即此类用法。多为“以”的宾语前置,如: “一言以蔽之”(成语) “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论语》 文言文倒装句 倒装句有下面几种情况: 一、主谓倒装(谓语前置或主语后置) 二、定语后置(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 三、宾语前置(宾语置于动词谓语或介词之前)(复习重点) 四、介宾短语后置,也叫状语后置(状语处在动词谓语之后)

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是文言中“之”这个词 的一种特殊用法。在文言中,为了表意更简洁,书写更 简便,表达更流畅,常常把主谓结构的短语的主语和谓 语中间加上一个“之”,从而取消了这个短语独立成 句的自由,作结构复杂的句子的一个成分或一个分句。“之”的这种用法称为“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 立性”。又分为两种情况:一是作单句的一个成分,一 是作复句的一个分句。 先说第一种情况 : 作单句的一个分句。 (一)作单句的宾语。例如 : 恐太后玉体之有所郄也。(《触龙说赵太后》) 这是一个省略主语“吾”的单句。其中,“恐”是谓语动词,“太后玉体之有所郄”是宾语。本来,这个单句是由两个句子构成的,一个是“吾恐”,一个是“太后玉体有所郄”。为了表意简洁流畅,文言中往往把它们合成一个句子来说。怎么合呢?就是在主谓短语“太后玉体有所郄” 的主语“太后玉体”和谓语“有所郄”中间加一个“之” 字,取消它独立成句的自由,也就是不再让它作为一个独立的句子来使用,跟另一个句子“吾恐”合在一起。这样就变成了一个结构较为复杂,但表意较为简洁的单句了。这个单句就是“(吾)

恐太后玉体之有所郄也”。在这个合成的句子中,“太后之玉体有所郄”作单句的宾语。 (二)作单句主语 . 例如 : 吾妻之美我者 , 私我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 在这个句子中,“之”用在主谓短语“吾妻美我” 的主语“吾妻”和谓语“美我”之间,从而取消了“吾妻美我”独立成句的自由,作“...者...也”结构的判断句的主语。 (三)作单句的时间状语分句。例如 : 媪之送燕后也 , 持其踵为之泣。(《触龙说赵太 后》) 这个句子中,“之”用在“媪”与“送燕后”之间, 取消了“媪送燕后”的独立性,作后面单句的时间状语分 句。译为“您送别燕后的时候”。再如: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烛之武退秦师》) 此例中,“行李之往来”作时间状语分句,译为 “出使的人经过(郑国)时”。 (四)单句的主语和宾语都包含有“之”的这种用

语法:宾语前置和状语后置(教师版)

古代汉语语法:宾语前置 在文言文中,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一般置于动词或介词之后,但在一定条件下,宾语会前置,主 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例句: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 例句:《论语》9.31 子曰:“未知思也,夫何远之有?”翻译:他是没有真的想念啊,又谈什么遥远呢? 一、疑问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文言文中用疑问代词“谁”、“何(曷)”、“奚”、“安”“胡”、“焉”等做宾语时往往放在动词的前面。 例如:《鸿门宴》:“良问曰:‘大王来何操?’”“何操”应理解为“操何”。 又如:《鸿门宴》:“沛公安在?” 这种形式的宾语前置如果记熟了可以当成固定结构来掌握,比如《论语》中有很多恰当的例子。 例如: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分析:这句话有两个特殊句式,一是宾语前置,何有=有何;二是状语后置,何有于我哉=于我何有哉。 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这类宾语前置,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宾语必须是代词;二是必须是否定句,由“不”、“未”、“毋”、“莫”等否定词表示.在这种情况下,代词宾语要放在动词之前和否定词之后。 例如:《硕鼠》:“三岁贯汝,莫我肯顾.”“莫我肯顾”应理解成“莫肯顾我”。 二、介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在现代汉语中,介词后面跟着宾语,组成“介宾结构”,用来修饰谓语动词。在文言文中,介词宾语往往置于介词之前,形成一种倒置的现象。 例如:《岳阳楼记》:“臆!微斯人吾谁与归?”“谁与归”应理解为“与谁归”。 固定结构:“是以”就是“以是”,翻译成“因此”。 “是以”在古文中经常连用,“是以”是宾语前置,“是”是代词,是“这、这个原因”等之义;“以”是介词,是“因、由于”等之义,“是”作介词“以”的宾语而构成介宾前置,一般是“因此”、“所以”等意思。例如:《出师表》,“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四、以“是”或“之”为标志的宾语前置 古汉语有时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前取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这时的“之”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什么实在意义。例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韩愈《师说》)。有时,还可以在前置的宾语前加上一个范围副词“唯”,构成“唯…是…”的格式.如:“唯利是图”、“唯命是从”等。 古代汉语语法:状语后置 在文言文中,状语后置是将介宾短语放在动词后面作补语,当翻译成现代汉语时,一般要把它提到动词谓语之前作状语。 文言文中,常见的是用“以”、“于”组成的介宾短语作状语后置。 1、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大都处于补语的位置,译成现代汉语时,大多都要移到动词前作状语。 如,“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中,两个“于蓝”在翻译时,要分别放在动词谓语“取”和“青”的前面作状语。

主谓谓语句和宾语前置句

主谓谓语句和宾语前置句 个人认为想要判断这个句子是主谓谓语句还是宾语前置句,首先要了解它们的定义。主谓谓语句是由主谓短语充当谓语的句子。全句的主语相当于“话题”,谓语相当于“述题”。为了叙述的方便,我们把全句的主语叫做大主语,全句的谓语叫做大谓语;充当谓语的主谓短语的主语叫做小主语,主谓短语的谓语叫做小谓语。宾语前置句,就是通常作宾语的成分,置于谓语动词的前面,以示强调。但有时候主谓谓语句与宾语前置句的区分很困难。举个例子,“什么他也不吃”,有人认为不是主谓谓语句,而是宾语前置句。对于这个问题,我觉得比较容易解决。如果这个句子是宾语前置句,那么说明这个句子的宾语提前了,我们可以将句子的成分还原,则变成了“他也不吃什么”,很明显,这个句子的原来意思改变了。所以这个句子应该属于主谓谓语句。然而,却还有许多句子无法确定属于主谓谓语句还是宾语前置句,许多著名学者、教授等也不断地发表自己的观点来探讨这个问题。比如“饭我吃完了”这一个句子,在普通话中是主谓谓语句,而在西北地区的一些汉语方言中,又会把它叫做宾语前置句。对于这句话,如果是宾语前置句,那么成分调整后就是“我吃完了饭”,与“饭我吃完了”在意思上并没有太大的区别。因此,两者有时候很难区分。 主谓谓语句根据大主语、小主语、小谓语三者之间的语义关系,可以把主谓谓语句分为四类:(一)受事性主谓谓语句大主语是小谓语中某个动词的受事,有时候也可以是与事或工具。例:这件事我没有听说过。(受事)这衣服我还没钉扣子呢。(与事)这把刀我切肉。(工具)(二)领属性主谓谓语句大主语和小主语之间有领属关系,或者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例:老张身体非常棒。(领属关系)是个苹果三个烂了。(整体与部分关系)(三)关涉性主谓谓语句大主语是大谓语关涉的某一方面的对象。可以在大主语前面加上介词“对、对于、关于”例:这孩子,我真没办法。—>对这孩子,我真没办法。(四)周遍性主谓谓语句大主语是疑问代词的任指活用,或者是表示周遍性意义的词语。大主语跟小主语可以换位,而意义不变。例:什么他也不吃。—> 他什么也不吃。(邵敬敏的《现代汉语通论》)

主谓句

主谓句 定义:由主语、谓语两个成分构成的单句叫主谓句。主谓句是较为常见的句型. 特点:主谓句的谓语是句子结构的核心,因此对主谓句下位句型的划分主要的依据是谓语的功能。 分类:根据充当谓语的词语的功能的不同,可以把主谓句分为4个下位句型:名词性谓语句、动词性谓语句、形容词性谓语句、主谓谓语句。 名词谓语句 定义:名词性词语充当谓语的句子叫名词谓语句。 *名词谓语句的类型: ①由一个名词构成的名词谓语句。 例如:今天星期二。明天中秋节。 ②由名词短语、数量词短语、“的”字短语作谓语的名词谓语句。 例如: 赵树理‖是山西人。老王‖有七十,他老伴儿‖有六十八。 + 名词谓语句变为否定句,必须同时加上相应的动词。例如: 今天‖不是星期六。苹果‖不是刚摘的。 + 名词谓语句中谓语是表示主语的容貌或特点的偏正短语,可以变换为主谓短语。例如: 这孩子大眼睛、高鼻梁。—→这孩子眼睛大、鼻梁高。 窗外一片月光。—→窗外月光一片。 + 充当谓语的名词性词语,可以受副词修饰,强调说话者的认识或态度。例如:现在‖已经十点了。明天‖才星期五。人家‖都教授了。商店里‖光人。 动词谓语句 定义:动词性词语充当谓语的句子叫动词谓语句。 分类:动词性短语类型多,结构复杂,所以动词性谓语句可以按照充当谓语的动词性短语的结构的不同分类。->动词单独作谓语,动词的复杂形式作谓语

+动词单独作谓语 动词单独作谓语时有一定的条件限制。 ①在对话中,动词可以单独作谓语。例如: 你‖听(瞧/看/说/来/坐)!——明天谁值班?——我‖值班。 ②在对比句或并列句中,动词可以单独作谓语。例如: 国旗‖飘,车笛‖响。我‖打头,你‖断后。 ③在标题句中,动词可以单独作谓语。例如: 美日贸易大战‖升级。小二黑‖结婚。 上述三种情况之外,动词常常要加上动态助词、语气词或重叠后才能作谓语。例如: 他这篇文章‖发表过。爷爷‖躺着呢。咱们‖商量商量。 +动词的复杂形式作谓语 动词谓语句中充当谓语的大多是动词的复杂形式,也就是说,动词的前面出现状语或动词的后面出现宾语、补语等成分,也可以是这几个成分共现。例如: 老张‖明天出发。(状语+动词)眼前‖变得黑暗起来。(动词+补语) 数名偷渡分子‖企图偷越国境。(状语+动词+宾语) 他‖只答应了一声。(状语+动词+补语) 形容词谓语句: 定义:形容词作谓语的句子叫形容词谓语句。汉语的形容词可以直接作谓语,前面不用“是”或其他动词。形容词谓语句主要作用是对人或事物的性状加以描写,说明事物的变化。形容词谓语句通常是描写句。 1、形容词单独作谓语。 形容词单独作谓语受到一定的条件限制。 ①性质形容词单独作谓语,常用来表示对照或比较的意思,并且经常是成对出现。例如: 那几年的物价‖低。你‖保守,他‖开明。

宾语前置的几种类型

宾语前置的几种类型 宾语前置是文言文最常见的特殊句式。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或疑问代词作介词的宾语,宾语要前置;否定句中,有否定副词,代词作宾语,宾语也要前置;为强调宾语,加重语气,借助助词“之”或“是”使宾语提前,有时构成“唯(惟)……之……”或“唯(惟)……是……”的形式。这是古汉语中常见的几种类型。另外,还有几种形式的宾语前置,在一般的古汉语书籍中讲解不多,但在古文阅读中又经常遇到,这里略作说明: (一)介宾前置。宾语并不是疑问代词,但为了强调它,便放在介词的前面。如: 1.余是以记之。(《石钟山记》) 2.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项羽本记》) 3.竖子不足与谋。(《鸿门宴》) “是以”即“因此”,“一以当十”即“以一当十”,“竖子不足与谋”即“不足与竖子谋”。这种情况最常见的是介词“以”的宾语。现在使用的成语“夜以继日”、“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坐以待毙”、“一言以蔽之”就属于这种形式。 (二)并不出现前置的标志词,但为了强调宾语,而直接把宾语放在动词前。如: 1.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鸿门宴》) 2.老夫其国家不能恤。(《左传?昭公二十四年》)

3.趋利如水走下,四方无择也。(《论贵粟疏》) (1)句中,“死”、“卮酒”分别作“避”、“辞”的宾语;(2)句中“国家”作“恤”的宾语;(3)句中,“四方”作“择”的宾语。为达到强调宾语的目的,而提前到动词宾语之前。

(三)一则为了强调,二则为变长句为短句,以加强句子的灵活性和表现力,而把宾语提前,并独立出来。如: 1.是说也,人常疑之。(《石钟山记》) 2.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活板》) 3.夫羊,一童子可制之。(《中山狼传》)58 这种形式,把宾语提前后常用代词“之”代指。从现代汉语语法的角度看,提前了的宾语,又可作全句的主语,即“反宾为主”。 (四)有时因为平仄或压韵的需要,而把宾语提前。如: 1.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陆游《书愤》) 2.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3.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1)句中“北望中原”倒置为“中原北望”;(2)句中“应笑我多情”倒置为“多情应笑我”;(3)句中“无觅英雄”倒置为“英雄无觅”。这种形式多见于诗词和韵文中。

单句分类、主谓谓语句

单句 一、句子的分类 (一)句型 句型的归纳和整理是语法研究的基本工作之一。而句型教学则是语法教学,尤其是第二语言教学过程中的重心之一。 (二)句类 句子还可以从整体功能、用途的角度进行观察。“句类”,就是从句子的功能或者语气上对句子进行观察、区分的结果。因而,所谓句类,实际上是句子的用途、功能或者语气的类别。 传统语言学研究指出,从句子的用途、功能或者语气上观察句子,可以看到句子有四种不同的类别: 1.陈述句:说明一件事情。陈述句发挥特定的陈述功能,在语气上属平直调或者缓降调。如: ①他来了。 ②小王走了。 2.疑问句:提出一个问题。在语气上,疑问句有一个缓升的语调。如: ①他来了吗? ②小王走了吗?

3.感叹句:表达说话人的某种强烈的情绪。在语气上,感叹句有一个急升的语调: ①他来了! ②小王走了! 4.祈使句:表达命令、劝诱、禁止意义的句子。在语气上,祈使句可以是一个急升调,也可以是一个缓降调。如: ①你来! ②小王,你走吧。 其实,每一类句子都是一个功能范畴——表达功能的范畴,比如,陈述范畴、感叹范畴、疑问范畴、祈使范畴等。这样,语法研究还可以以此为基础进行以下研究: 汉语怎样表达陈述范畴? 汉语怎样表达疑问范畴? 汉语怎样表达感叹范畴? 汉语怎样表达祈使范畴? 这些问题都是汉语教学过程中应该重视的问题。 (三)句式 除了上述两个角度之外,句子还可以根据其自身不同的结构特性加以区别。 句式,就是在结构上有独到之处的单句格式。 汉语的句式通常有“把”字句、“被”字句、“是”字句、“有”字句、“连”字句……等等。 任何语言的语法学习,除了学习一些句子类型之外,还必须把握一些特殊的句子格式,所以,句式教学,是语法教学尤其是第二语言教学过程中的重点。 二.句型确定的原则和方法 (一)句型确定的原则 在确定一种语言的句子结构类型之前,首先要对这种语言的句子进行结构分析,确定句子的基本结构成分的类,确定句子成分之间的搭配关系的格局,最后归纳、确定句子格局的类——句型。句型确定的具体过程中,要遵循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则。 1.确定句型,不考虑句子语气方面的因素,即语气的差异不影响句子结构格式: ①你是谁? (疑问语气、疑问句) ②我去!(感叹语气、感叹句)主+谓:主谓句 ③你来一趟!(祈使语气、祈使句) 2.用语法功能相同的词语替换句中词语,不改变句子的结构类型。如: N1│V│N2

主谓谓语句

主谓谓语句 主谓短语作谓语的句子,称为主谓谓语句。这是汉语很有特点的一类句子,必须好好掌握。 主谓短语充当谓语的句子叫主谓谓语句。观察这类句子,可以从全句的主语(称为大主语)和主谓短语里的主语(称为小主语)是施事还是受事以及其间的关系等等方面来看,大体有下面五种: (一)大主语是受事,小主语是施事,全句的语义关系是:受事‖施事—动作。例如: (1)这件事‖大家都赞成。 (2)任何困难‖他都能克服。 (3)一口水‖他都不喝。 (4)这包肉丸子,‖你拿回去熬白菜。 (5)大家的事情‖大家办。 大主语可以说原来是谓语里的一个成分,由于表达的需要,移位到句首当主语。例(4)谓语里连用两个动词,大主语只跟其中一个动词有动作和受事关系。 (二)大主语是施事,小主语是受事,全句的语义关系是:施事‖受事—动作。例如: (6)你这人,‖锤把都没摸过。 (7)他‖什么酒都尝过。 (8)他‖任何困难都能克服。 (9)他‖一口水都不喝。 (10)我‖暖水瓶也灌了,(书桌也整理了。) 这种句子的受事有时有周遍性(指所说没有例外),有时表列举的事物,如例(1)。有周遍性的受事,可能前面有任指性词语,后面有“都”或“也”相呼应,有往大里夸张的意味,如例(7)(8);或者用“一”和“不、没有”相呼应,有往小里夸张的意味,如例(9)。前面第(一)种句子的受事也可能有周遍性,如例(2)(3)。 第(一)种句子和第(二)种句子有的能互换,但不一定都能互换,如例(1)不能换用为第(二)种格式,例(6)也不能换用为第(一)

种格式。 (三)大主语和小主语有广义的领属关系。例如: (11)他‖一向态度和蔼。 (12)她‖眼睛熬得通红。 (13)中秋那天,‖天气特别好。 (14)领导和群众‖心连心。 这种句子的小谓语,有一些可以跟大主语和小主语同时发生语义联系,如果不用小主语,句子也能成立,如例(11);有一些跟大主语没有直接的语义联系,如果删去小主语,句子就不能成立,如例(12)(13)。|(四)谓语里有复指大主语的复指成分,例如: (15)一个边防军人,‖‖他时刻准备着为边关奉献一切。 (16)这孩子,‖我也疼他。 (17)咱们俩‖谁也别忘了谁。 例(15)的小主语和例(16)的宾语是大主语的复指成分。例(17)谓语里的两个“谁”是任指用法,但是它的指代范围受大主语限制住,只能指其中的任意一个,这可以看成类似复指的成分。 (五)大主语前暗含一个介词“对、对于、关于”等等。大主语如果加上介词,就变成句首状语了。例如: (18)这件事‖中国人的经验太多了。 (19)这三个问题,‖我们讨论了两个。 (20)全村的人,‖我就服你。 以上的主谓谓语句里的小谓语是动词语或形容词语,其实还有用名词语的,这多见于口语短句,只有肯定形式,可以随语境而出现省略了的动词,例如: (21)对虾‖一对多少钱?(一对要多少钱|一对花了多少钱) (22)大家‖一人一包。(一人得一包|一人给一包) (23)三.个人‖一人一件大衣。(一人给一件大衣|一人买一件大衣) 主谓谓语句是凭结构定的类名。因为它是汉语很有特点的一类句型,而且这种句子的类型越来越多,使用频率也越来越高,放在一起谈

文言文宾语前置的几种类型

文言文宾语前置的几种类型 文言文宾语前置的几种类型一松柏 文言文宾语前置的几种类型 一、动词后宾语前置 1. 否定句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句中有否定副词“不、弗、未、非、否”,或表否定的动词“无”,或无定代词“莫”,这类句子叫否定句。如果它的宾语是代词,一般放在谓语前。如: “不吾知也”,“毋吾以也”《侍坐》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寡人之于国也》 “古之人不余欺也”《石钟山记》 “闻道百,以为莫己若”《庄子秋水》 2. 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疑问代词多为“何”,其他还有“谁、孰、安、焉、胡、曷、奚”等,他们作宾语时,放在谓语前。如: “大王来何操”《鸿门宴》 “沛公安在”《鸿门宴》 3.“之”为提宾标志 “何——之有”句式如“何陋之有”《陋室铭》 “夫晋,何厌之有”《烛之武退秦师》 “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信陵君窃符救赵》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师说》 “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庄子秋水》 4.“是”作标志或“惟——是”、“惟——之”句式 “无乃尔是过欤”《季氏将伐颛臾》 “去我三十里,唯命是听”《左传》 成语“惟命是从”、“惟利是图”、“惟你是问”、“惟才是举”、“惟马首是瞻”就是这种格式。在这里,可将副词“惟”译为“只、只是”或“专、一定”等,表强调,“是”是提宾标志,不译。 二、介词后宾语前置 常见介词为“于、以、为、从、与、自、向”等,在以下情况,介词宾语放在介词前: 1. 疑问代词作介词宾语,宾语前置。如: “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2. 介词宾语为方位词,宾语前置 “项伯、项王东向坐,亚父南向坐,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鸿门宴》 3. 一些固定用法中,如“何以”,“是以”即此类用法。多为“以”的宾语前置,如: “一言以蔽之”(成语) “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论语》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