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市井词人——柳永

市井词人——柳永

市井词人——柳永
市井词人——柳永

市井词人:柳永

北宋史上,争议之最大者,毁誉之最烈者,莫过于柳永及其词作。“浅近俾俗”、“语言尘下”、“声态可憎”等词在那时彷佛都不约而同的汇集于柳永身上。苏轼、秦观、李清照等名家都在不同程度的对其词作进行一番评论。李清照在《词论》就不免表达出对柳词的贬损“始有柳屯田永者,變舊聲作新聲,出《樂章集》,大得聲稱于世。雖協音律,而詞語塵下。”那么,柳永词真的如此低俗吗?柳永词真的只是生存于市井之家吗?推崇备至者,誉其为北宋正宗,能与杜甫诗相提并论;贬损唾弃者,贬其靡靡之音泛滥于六七百年而使雅奏从此断绝。

当我们重拾历史,拂去历史的尘埃,用客观的眼光看待,会发现不一样的柳永——一个宋词演进史的里程碑人物,一个能代表北宋勃勃兴起的市民文化巨人,一个能容雅与俗共赏的才子。

一.柳永性格决定其词作

每个人都是多棱镜,都富有多重性格,既有光鲜美丽的一面,也有丑陋龌龊的一面,没有谁是单一的,完美的。当然,柳永也不例外。大多数人认为,柳永的性格具有双重性。

就柳永的生平来看,出身于官宦之家,自幼在汴京长大,在汉乐府、唐诗中耳濡目染,年轻的时候就展露出了满腹的才华。当然,作为一名官宦子弟,自然以功名为重,这是自古以来中国文人就难以置身之外的仕途之路。柳永在《长寿乐》(尤红殢雨)中表达了“定然魁甲登高第”的雄心,柳永又在《鱼如水》(其二)中说“富贵岂由人,时会高志须酬”。但他一面整日在瓦肆勾栏中依红偎翠、浅斟低作,一面渴望通过科举一跃成为帝王之师。这不仅仅出于内心的矛盾,更多的是与自身性格有极大关系。在其词作上也不无表现出这种双重的对照。

两次进士落第,无不给他沉重打击,不过他还是一个比较乐观的人,会自我安慰道“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游狂荡?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鹤冲天》)当他好不轻易的考上进士,但是皇帝见其名,便说道“此人好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且去填词”,这无疑宣判了他仕途的死刑。从此,改名柳三变。可见,大多文人骚客,抑郁不得志的时候,便是仕途多不顺时。

没有了“浮名”,只好“浅斟低唱”。正是因为其间的不得志,不得名,不得恩宠,柳永才会流连于秦楼楚馆,以卖词为生,辗转回眸,便是多年已去。这时的他,尽管仕途失意,但这样,他才能有闲情于歌楼妓馆,熟悉社会底层和市民大众的日常生活。他又经常应歌伎的约请作词,拿到茶坊酒馆、烟花巷陌演唱,因此他懂得如何迎合、满足市民大众的娱乐需求,同时对她们的不幸也更寄予同情,因此填制了大量的井俗词。这期间的词以艳词居多,所以烙得一个“腻柳”的标签,写进千古词史。这时的《雨霖铃》、《蝶恋花》等多处于此时。

柳三变虽然感情生活放纵,但从来也没有真正放弃过一个士大夫对仕宦前途的憧憬。后来经过一番周折,终于做得一个“芝麻官”。这是柳三变人生的转折,把他从一个“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的浪子形象,还原于一个传统士大夫的面貌。

二.柳永词的特点

第一,创作男欢女爱,歌儿舞女等传统热门题材,采用平民百姓的视角,深入到市井青楼之中。世俗女性大胆泼辣的爱情意识,惨遭遗弃的平民女子的痛苦心声,伶工乐妓的艰辛和心灵的痛楚……种种凡俗人生不为人知的心曲,一一坦露在词中。柳永似乎成了市井百姓、歌儿舞女的词曲代言人。《迷仙引》就是一个例子。柳永词中泛滥的市井情调和世俗人情味,

当时遭到了士大夫的白眼,当然和晏殊、温庭筠类似内容比起来就很不同:一含蓄一直白,一贵族一市井。

第二,北宋承平之世繁华富庶的都市生活与多姿多彩的市井风情是柳永词的独特题材。《一寸金》写成都,《破阵子》写汴京,《木兰花慢》写苏州,《望海潮》写杭州,这些词无不赞美繁华,渲染欢闹,甚至夸耀奢侈、显摆富贵,为世俗生活大唱赞歌。

第三,柳永词“工于羁旅行役”。他往往晓风残月、山村水驿、溪石林川、黄昏夕阳中寄托自己萍踪漂泊的坎坷人生体验和两地相思的苦闷心情。《雨霖铃》、《八声甘州》是其代表作。

柳永羁旅行役之词中的游子形象,与他在青楼楚馆里浅斟低唱的浪子形象互为补充,实者是一个能俗能雅、雅不避俗,俗不伤雅、雅俗共赏的才子词人。

三.柳永对词作的贡献

北宋词至柳永而一变。他是一个专门写词作曲、独具原创力的才子,也是真正开启宋词新天地的重要作家。这不仅表现在对词的词调还在艺术方面有很大突破。

首先,柳永精通音律,从音乐体制上改变和发展了词的声腔体式,是长调慢词蔚然成为一代风气。在两宋词坛上,柳永是创用词调最多的词人。从晚唐五代到北宋初年的文人词,一直以小令占绝对优势,柳永却以他对市民生活的深切感受,对音乐的谙熟及过人的才力,或把市井新声加工成慢曲,或把原来的小令敷衍为长调,精心创作长调慢词。可以说词至柳永,体式开始完备,大大增加了词的表现容量,扩大了词的表现能力。

其次,柳永为了使用慢词长调体式的需要,市民大众的欣赏趣味的需要,创造性地运用了铺叙和白描的艺术手法。柳词喜欢平铺直叙,叙述详尽,有头有尾,但这决不是说柳词缺乏曲折变化。写景状物,不用比兴借代,去备足无余;叙事抒情,不需烘托渲染,却淋漓尽致。构思缜密,布局完整,章法委婉,层次分明。在章法结构上,柳词有今昔交错、空间转换的特点。所谓今昔交错,是往往先铺写眼前之景,然后转入对往昔情事的回忆,再回到现实,表达离别相思之情。如《曲玉管》一词,一、二叠均写景,第三叠“暗想当初”以下,是追忆之笔,“阻追游”以下,又直抒愁情。所谓空间转换,是在现实描绘中忽穿插以想象之笔,如《雨霖铃》中“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八声甘州》中“想佳人、妆楼颐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等句,皆是真中见幻、实中运虚,属同一机杼。

第三,柳永喜欢用极其生动的、浅近的日常用语和俚语,诸如副词“怎”、“争”等,代词“我”、“你”等。口语入词,不仅生动活泼,而且像是直接与人对话,既使人感到亲切有味,又易于理解接受。柳词的口语化的特色,对说唱文学和戏曲文学则都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尽管柳词的语言浅显平易、明白如话,描写又淋漓酣畅、铺展舒张,但它仍然保持着隽永的韵味,仍然具备深婉含蓄的风格。这是由于柳永还杰出地运用了传统的情景交融的抒情手段。如《定风波》词下片:“早知恁么,悔当初、不把雕鞍锁。……镇相随,莫抛躲,针线闲拈伴伊坐。和我,免使少年光阴虚过。”柳永之后,秦观、周邦彦、黄庭坚、晁补之等人,也喜用曲中俚语,有人甚至以柳词为“金元曲子之先声”,可见其俗词影响之大。

冠有市井词人、才子词人、风流才子等殊名,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大词人——柳永,不仅促进了宋代俗文学的发展,也为金元曲子开启了先河。一个融多种性格于一体,一个人们褒贬不一的词人,一个封建官宦的追随者但又放浪形骸不羁于世的叛逆者……柳永,一个值得我们现代人仰视的才子俗人。当然,或褒或贬,或抑或扬,见仁见智。但站在历史的高度俯视,循着历史的车轮,我们发现他俗但不失雅,他多情却又旷达,他平平凡凡但又轰轰烈烈。他,就是柳永。

参考文献:《唐宋词新读》、《宋词的故事》

北宋词人柳永一生

北宋词人柳永一生 白衣卿相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北宋词人,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代表作《雨霖铃》。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由于仕途坎坷、生活潦倒,他由追求功名转而厌倦官场,耽溺于旖旎繁华的都市生活,在“倚红偎翠”、“浅斟低唱”中寻找寄托。作为北宋第一个专力作词的词人,他不仅开拓了词的题材内容,而且制作了大量的慢词,发展了铺叙手法,促进了词的通俗化、口语化,在词史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景祐进士,官屯田员外郎。为人放荡不羁,终身潦倒。死时靠妓女捐钱安葬。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词作流传极广,“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有《乐章集》。 柳永的父亲、叔叔、哥哥三接、三复都是进士,连儿子、侄子都是。柳永本人却仕途坎坷,景祐元年(1034年),才赐进士出身,是时已是年近半百。曾授屯田员外郎,又称柳屯田。词作极佳,流传甚广。其作品仅《乐章集》一卷流传至今。描写羁旅穷愁的,如《雨霖铃》、《八声甘州》,以严肃的态度,唱出不忍的离别,难收的归思,极富感染力。 少年柳永混迹于烟花巷陌中,当时歌妓们的心声是:“不愿君王召,愿得柳七叫;不愿千黄金,愿得柳七心;不愿神仙见,愿识柳七面。”51岁时,柳永终于及第,去过福建,留有《煮海歌》,对当时煮盐为生的民众给予了深切的同情,短短两年仕途,他的名姓就载入了《海内名宦录中》,足可见其在经纶事物上的天赋。可惜由于性格原因,屡造排贬,因此进入四处漂泊的“浮生”,养成了一种对萧索景物,秋伤风景的偏好。柳永常以宋玉自比,对此,不与置评。柳永晚年穷愁潦倒,死时一贫如洗,是他的歌妓姐妹们集资营葬。死后亦无亲族祭奠,每年清明节,歌妓都相约赴其坟地祭扫,并相沿成习,称之“吊柳七”或“吊柳会”。 柳永的一生有对官宦生活的不懈追求。第一次赴京赶考,落榜了。第二次又落榜。按说,补习补习,完全可以东山再起。可不服输的柳永就是沉不住气,第二次落榜后,由着性子写了首牢骚极盛而不知天高地厚的《鹤冲天》。发牢骚的柳永只图一时痛快,压根没有想到就是那首《鹤冲天》铸就了他一生辛酸。没有几天,柳永的《鹤冲天》就到了宋仁宗手中。仁宗反复看着,吟着,越读越不是滋味,越读越恼火。特别是那句“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真是刺到了宋仁宗的痛点上。三年后,柳永又一次参加考试,好不容易过了几关,只等皇帝朱笔圈点放榜。谁知,当仁宗皇帝在名册薄上看到“柳永”二字时,龙颜大怒,恶恨恨抹去了柳永的名字,在旁批到:“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还有一种说法是柳永的《醉蓬莱》事件激怒了当朝者,在这里不与详谈。柳永的家世柳永的祖父为柳崇(?-980),有子六人——先夫人丁氏生宜、宣,继夫人虞氏生寘、宏,举进士,又生寀、察,并以词学自立。宜、宣、寘、宏、寀、察都有官职: 柳宜(939-?):仕南唐,官监察御史(郑文宝《江表志》卷下,载柳宣官监察御史),入宋自太平兴国元年(976)至淳化元年(990)先后为濮州雷泽、沂州费县、济州任城令。淳化元年(990)起通判全州,后为赞善大夫,至工部侍郎。登宋太宗雍熙二年(985)梁灏榜进士,柳宣:仕南唐,官大理评事。入宋以校书郎为济州团练推官,后为大理司直、天太军节度判官。 柳寘:字朝隐,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1015)蔡齐榜进士。 柳宏:字巨卿,宋真宗咸平元年(998)孙仅榜进士,知江州德化县。天圣年中,累迁都官员外郎,终光禄寺卿。 柳寀:官礼部侍郎。 柳察:年十七,举应贤良,待诏金马门。仕至水部员外郎。 柳永的父亲柳宜是柳崇的长子。柳永弟兄三人,柳永最幼。他和哥哥柳三复、柳三接都知名,当时号称“柳氏三绝”。 柳三复:宋真宗天禧二年(1018)王整榜进士。 柳三接:字晋卿,宋仁宗景祐元年(1034)张唐卿榜进士,与柳永同榜登第。官至都官员外郎。 柳永有子名涚,字温之,宋仁宗庆历六年(1046)贾黯榜进士,曾官著作郎及陕西司理参军。又柳永有侄名淇,字润之,柳三接之子,宋仁宗皇祐五年(1053)郑獬榜进士,官至太常博士。相传柳淇工书,李泰伯的袁州学记就是他手写的。趣闻轶事一、奉旨填词柳三变:柳永《鹤冲天》

论柳永词的俗

论柳永词的“俗” 摘要:柳永是我国第一个专业词人,他改变了词以小令为主的体式,出现了慢与小令平分秋色的局面;他创用了一百多种词调,占了宋代所使用词调的近七分之一;他改变了词的审美内涵和审美情趣,对北宋词风的转变起到了推动作用。他的词以俗著称,改变了晚唐五代以来的文人词那样只是从书面的语汇中提练高雅绮丽的语言,现在我们就其俗这方面以词的内容题材特点、艺术表现以及形成俗的风格的原因来分析一下。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诩。他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者,也是第一个大量写作慢词的专业词人,有词作专集《乐章集》。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词独多。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极其广泛,人称“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对宋词的发展有重大影响。 在词刚产生时,词在文学中的地位是十分低下、不入流的,素有诗贵词贱的说法。它的主要功用是在宴会场合供给伶工歌女唱歌的,到宋朝时词的地位开始有所提升。大量文人用它来抒发感情,表达人生,所以词风开始由俗变雅,词的内容也日益离开世俗大众的生活,而集中表现文人士大夫的审美情趣。而柳永却将其变“雅”为“俗”,着意

运用通俗化的语言表现世俗化的市民情调,北宋陈师道说柳词“骫骳 从俗,天下咏之””(《后山诗话》),王灼也认为柳词“浅近卑俗,自成一体,不知书者尤好之”(《碧鸡漫志》卷二),都揭示出柳词面向市民大众的特点。 柳词的俗主要表现在:(1)题材内容上,大量深入描写市井坊曲的面貌和世俗大众的生活,尤其是妓女的生活。由于父亲柳宜身为降臣,所以科场上得意失意,众红裙争相亲近;他不屑与达官贵人相往来,只嗜好出入市井,看遍青楼,寄情风月,醉卧花丛,对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歌姬和市民大众的生活、心态相当了解。所以词中表现了世俗女性大胆而泼辣的爱情意识,或失恋被遗弃的平民女子的痛苦心声,比如他的《锦堂春》中的“尽更深、款款问伊,今后敢更无端”,表现 了女主人公泼辣爽直的性格;词中也表现了下层妓女的不幸和她们从良的愿望,比如他的《迷仙引》中的“万里丹霄,何妨携手同归去。 永弃却、烟花伴侣。免教人见妾,朝云暮雨”,表现了妓女独立自尊的人格和脱离娼籍的愿望; 另外,柳永词还多方面展现了北宋繁华富裕的都市生活和丰富多彩的市井风情。柳永长期生活在都市里,对都市生活有着丰富的体验,“列华灯、千门万户。遍九陌、罗绮香风微度。十里然绛树。鳌山耸、喧天箫鼓”(《迎新春》)的汴京使他流连忘返;“万井千闾富庶,雄压十三州。触处青蛾画舸,红粉朱楼”(《瑞鹧鸪》)的苏州,也使他赞叹不已。他用彩笔一一描绘过当时汴京、洛阳、益州、扬州、会稽、金陵、杭州等城市的繁荣景象和市民的游乐情景。这方面的代表作,首

大俗即大雅----由柳永“俗词”到流行音乐

大俗即大雅 ——由柳永“俗词”到流行音乐 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诩;他的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词独多;他铺叙刻画,铺叙展衍,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极其广泛,人称“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对宋词的发展有重大影响。 他是谁?他就是宋代大词人柳永。诗词史上“俗雅之争”,就是由这位风流不羁、“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的大作家故去之后,给演变得更激烈更长久的。 如何看待雅俗之分,雅俗怎样去定义,这些都是非常难统一的,但我就柳永的作品来说,其表现手法,其心境意境,其词曲成就,以及更真挚更动人的情感流露,给人的直接印象就五个字:大俗即大雅。 先说表现手法,大俗即大雅。自五唐以后,文人阶层就以小令为主,不合社会发展和市民的需求,柳永一改这种风气,率先创作慢词和长调,扩充了词的容量内涵,也提高词的表现能力,更为朗朗上口,易于传诵;词的格调,也由士大夫之狭隘高雅变成普遍大众的情调,市民歌妓的喜怒哀乐皆成文章,更是首次表现世俗女性大胆而泼辣的爱情意识;其词的表现手法,经过他大胆革新,充分运用日常生活的口头语和俚语,作品生动活泼,富于亲切力,像是直接与词人对话一般。 其次,心境意境,雅与俗共赏。柳永一生,仕途坎坷,尝遍酸甜苦辣,人生失意之后,寄情歌舞楼姬之中,流连都市山水之间,他的词文,有着大多数底层市民的生活体验,也正是因为他的坎坷经历,使他专心创作,开创新篇新气象,成就了他在词坛上的大成就。如果没有一种高于常人的坚韧和超脱心境,又怎么会创造出如此脍炙人口的词作呢? 接着,柳永的词曲成就,这点不消说,非常大,对后世词作的发展和词人的影响深远,而我要说的,就是他的作品处处流露的“羁旅行役”之情。大概来说,他的“羁旅行役”词,包括旅途所见所想,失意之悲,思乡之情等,属于大众情感,而能很好的打动人心,引起共鸣。故此,柳词能流传千百年,无他,唯有此情而已。 不过,说着说着,除了柳永的词之外,我还联想到了现在的流行音乐,它和柳永的词作很相像,也是大俗即大雅的。 流行音乐起源于十九世纪末,在我国发展也不是很长时间,但它随着工业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和人们精神急剧需求而迅猛成长,到现在流行音乐已经有了成熟的系统和稳定的结构。 流行音乐之所以流行于社会大众之间,就是因为它有了那些恢弘严谨、晦涩难懂的古典音乐缺少的几个优点:大众性、时尚性和娱乐性。 大众性。可以说“大众性”是流行音乐与生俱来最为关键的特点之一,也是流行音乐的社会基础所在。当前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物质文明进步之余,精神文明建设也放在重要地位,人们茶余饭后,打交道的都是流行音乐。人们参与到这种文化形式来,放松身心,展现自我,成为各阶层文化生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只有大众赞赏接受的事物,才是真正的经典,真正的高雅,可以想象,一千多年前,人们在坊市间弹唱柳词时,其首众面之广,粉丝之多,在今天来说,有几个歌星能比得上? 时尚性。既然流行音乐能适应时代发展的步伐,与最时尚、最流行的物质紧密相连,那么“时尚性”也就可以说是流行音乐具有的一个独特的美学特色。而我想它还有另外一层意义,就像在今天,没有听过宋祖英或刘欢的歌,你不好意思说自己是中国人一样,在柳永那个年代,人人以吟唱他的词作为潮流,上至宋仁宗,下至小市民。能得到他所作的词曲,不说其他,就以一个歌妓为例,身价倍增,而且,有时候还千金难求。 娱乐性。这是流行音乐的首要功能,也是柳词里面隐含而绝不会缺少的一个元素,只

市井词人柳永

市井词人:柳永 北宋史上,争议之最大者,毁誉之最烈者,莫过于柳永及其词作。“浅近俾俗”、“语言尘下”、“声态可憎”等词在那时彷佛都不约而同的汇集于柳永身上。苏轼、秦观、李清照等名家都在不同程度的对其词作进行一番评论。李清照在《词论》就不免表达出对柳词的贬损“始有柳屯田永者,变旧声作新声,出《乐章集》,大得声称于世。虽协音律,而词语尘下。”那么,柳永词真的如此低俗吗?柳永词真的只是生存于市井之家吗?推崇备至者,誉其为北宋正宗,能与杜甫诗相提并论;贬损唾弃者,贬其靡靡之音泛滥于六七百年而使雅奏从此断绝。 当我们重拾历史,拂去历史的尘埃,用客观的眼光看待,会发现不一样的柳永——一个宋词演进史的里程碑人物,一个能代表北宋勃勃兴起的市民文化巨人,一个能容雅与俗共赏的才子。 一.柳永性格决定其词作 每个人都是多棱镜,都富有多重性格,既有光鲜美丽的一面,也有丑陋龌龊的一面,没有谁是单一的,完美的。当然,柳永也不例外。大多数人认为,柳永的性格具有双重性。 就柳永的生平来看,出身于官宦之家,自幼在汴京长大,在汉乐府、唐诗中耳濡目染,年轻的时候就展露出了满腹的才华。当然,作为一名官宦子弟,自然以功名为重,这是自古以来中国文人就难以置身之外的仕途之路。柳永在《长寿乐》(尤红殢雨)中表达了“定然魁甲登高第”的雄心,柳永又在《鱼如水》(其二)中说“富贵岂由人,时会高志须酬”。但他一面整日在瓦肆勾栏中依红偎翠、浅斟低作,一面渴望通过科举一跃成为帝王之师。这不仅仅出于内心的矛盾,更多的是与自身性格有极大关系。在其词作上也不无表现出这种双重的对照。

两次进士落第,无不给他沉重打击,不过他还是一个比较乐观的人,会自我安慰道“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游狂荡?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鹤冲天》)当他好不轻易的考上进士,但是皇帝见其名,便说道“此人好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且去填词”,这无疑宣判了他仕途的死刑。从此,改名柳三变。可见,大多文人骚客,抑郁不得志的时候,便是仕途多不顺时。 没有了“浮名”,只好“浅斟低唱”。正是因为其间的不得志,不得名,不得恩宠,柳永才会流连于秦楼楚馆,以卖词为生,辗转回眸,便是多年已去。这时的他,尽管仕途失意,但这样,他才能有闲情于歌楼妓馆,熟悉社会底层和市民大众的日常生活。他又经常应歌伎的约请作词,拿到茶坊酒馆、烟花巷陌演唱,因此他懂得如何迎合、满足市民大众的娱乐需求,同时对她们的不幸也更寄予同情,因此填制了大量的井俗词。这期间的词以艳词居多,所以烙得一个“腻柳”的标签,写进千古词史。这时的《雨霖铃》、《蝶恋花》等多处于此时。 柳三变虽然感情生活放纵,但从来也没有真正放弃过一个士大夫对仕宦前途的憧憬。后来经过一番周折,终于做得一个“芝麻官”。这是柳三变人生的转折,把他从一个“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的浪子形象,还原于一个传统士大夫的面貌。 二.柳永词的特点 第一,创作男欢女爱,歌儿舞女等传统热门题材,采用平民百姓的视角,深入到市井青楼之中。世俗女性大胆泼辣的爱情意识,惨遭遗弃的平民女子的痛苦心声,伶工乐妓的艰辛和心灵的痛楚……种种凡俗人生不为人知的心曲,一一坦露在词中。柳永似乎成了市井百姓、歌儿舞女的词曲代言人。《迷仙引》就是一个例子。

词人柳永的故事介绍

词人柳永的故事介绍 柳永年少成名,少时家境优渥。他们家世代做官,他自小发愤读书,希望能在朝庭为官,继承家业。从十八岁入京赶考到五十岁终于在朝为官,他的一生都在功名之间徘徊, 他将所有对功名的渴望全部化成了诗词留于后世。他有才情,却不得志。 十八岁,他原本是前往汴京参加礼部考试,却在途中被繁华迤逦的苏杭迷惑了心智, 整日与青楼歌妓相伴,并为她们作词写曲。将政治理想全总都抛之于脑后,第一次应考名 落孙山,原本雄心壮志的他受到了空前的打击。在悲愤沮丧之余,他作出了传世的名作 《鹤冲天》,“白衣卿相”之名自此而来。 几次落榜之后,他辗转出京,多方干谒,却都是求仕无门。一身才气,最后换成牢骚 之作,与青楼歌妓相伴。仕途的坎坷,给了他极大的打击,真的就应了他作的那句词:且 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如果柳永知道这句词会成为他仕途之路上的绊脚石,不知道他还 会不会逞一时意气,作这首白衣卿相之词。然而,如果没有政治上的失意,那么如今的柳永,风月之地的柳郎便不会出现。他以同样的眼光看待青楼的歌妓,并为她们填词作曲, 供他们弹唱。他将她们比作清水芙蓉、秀丽海棠,他真心实意的赞美她们,而不似那些看 似一本正经实质却内心下流的人那般无情无义。人面桃花两相映,人间多是有情郎。柳永 的一生不能算光辉,死后还需青楼女子筹钱为他安葬,但是有无数风尘女子为其披麻戴孝,也不能说他做人失败。 柳永虽然一生中常常留恋于风花雪月场所,但是据说柳永是有妻子的,其妻名叫谢玉英,是个青楼名妓,擅长歌舞且才貌双全,平日里最喜欢唱柳永写的词。当时柳永惹怒了 宋仁宗,到余杭上任县令的时候经过苏州,结识谢玉英,二人心意相通,传说《凤栖梧》 这首词就是柳永写给谢玉英的。 后来柳永离开苏州之前和谢玉英约定好,柳永永远不变心,而谢玉英不再接客。柳永 在余杭做了三年的官,认识了很多新的名楼歌妓,但是并没有忘记和谢玉英的约定,在柳 永会京城的时候到江州和谢玉英见面,谢玉英当时已经在接新的客人了,柳永心中很是伤 心便在墙上写了一首词,词中描绘了他们之前的恩爱场景和誓言,谢玉英看到后很是后悔 自己没有遵守约定,便自己跑到京城找柳永,最后二人在陈师师家见面,二人重归于好, 在陈师师家东边的院落住下,二人过起夫妻般的日子来。后人就将谢玉英称为柳永的妻子,不过后来又时候二人感情破裂,加上柳永坎坷的仕途,柳永四处辗转,柳永又结识许多青 楼女子,如柳永后来字词中写到的虫娘,香香,禾娘等。至于后来谢玉英怎么样了,就鲜 有记载了。 后来柳永死的时候,家中没有钱财,是他的各个相好凑钱埋葬了他,有传说说,谢玉 英当时也在,并且为柳永戴孝,哀痛过度,两个月后也去世了,不过这是民间传说的故事,没有确切的史书及后世的资料记载。

论柳永词的“俗”

论柳永词的“俗” 【摘要】柳永艳情词集中体现了化雅为俗的特点。他描写与歌妓的情场生活,并对歌妓作充满色相的世俗描写。在艺术上则表现为审美趣味的俗,即一反前人的含蓄蕴藉,风格直露而坦率,并以世俗的心理和趣味描写爱情生活,充满了平凡而甜蜜、琐细而愉快的市民情调。表现在语言上则是语言材料的偏重俚俗。柳永词的俗正是对词的本色的保留和发扬,是值得肯定的。 【关键词】柳永;艳情词;俗 五代敦煌民间词,原本是歌唱普通民众的心声,表现他们的喜怒哀乐的。到了文人手中,词的内容日益离开世俗大众的生活,而集中表现文人士大夫的审美情趣。柳永由于仕途失意,一度流落为都市中的浪子,经常混迹于歌楼妓馆,对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歌妓和市民大众的生活、心态相当了解,他又经常应歌妓的约请作词,供歌妓在茶坊酒馆、勾栏瓦肆里为市民大众演唱。因此,他一改文人词的创作路数,而迎合、满足市民大众的审美需求,用他们容易理解的语言、易于接受的表现方式,着力表现他们所熟悉的人物、所关注的情事,即变“雅”为“俗”,着意运用通俗化的语言表现世俗化的市民生活情调。 提到柳永词的“俗”,是离不开他的艳情词的。也就是说,柳永描写自己与歌妓艳情生活的词总的来说是比较俗的。他直接而怡然自得地描写自己的情场生活。柳永虽是一位官场失利的不幸者,将近五十岁才考中进士步入仕途,但这也恰恰成全他成为一位情场的幸运儿,使他能在青壮年时期有充裕的时间和精力流连于“平康巷里”,“连日疏狂”(《凤归云》),甚至“往往经岁迁延”(《戚氏》)。柳永对此在词中也有过描写: 迁延,珊瑚筵上,亲持犀管,旋叠香笺,要索新词,人含笑立尊前。(《玉蝴蝶》) 因而歌妓和柳永的关系是相当亲密融洽的。他们组成了一个以浪子柳永为中心,一大堆风尘歌妓为羽翼的才子佳人集团,柳永曾自豪地说“自古及今,佳人才子,少得当年双美。” 而柳永所作的《传花枝》也颇为自负风流: 平生自负,风流才调。口儿里,道知张陈赵。唱新词,改难令,总知颠倒。解刷扮,能咇嗽,表里都峭。每遇着、饮席歌筵,人人尽道。可惜许老了。阎罗大伯曾教来,道人生,但不须烦恼。遇良辰,当美景,追欢买笑。剩沽取百十年,只恁厮好。若限满,鬼使来追,待倩个、掩通著到。 可见,他与歌妓的关系十分亲密,他对自己的这种风月生活也颇为自得。这在词里表现得也相当大胆、直白,毫不做作,公开宣称“偎红翠,风流事,平生畅”(《鹤冲天》),公开鄙视“名缰利锁,虚度光阴”(《夏云峰》),颇有些反传统

柳永俗词的“俗”

柳永俗词的“俗” 学习柳永俗词已经一段时间了,这期间,也看了很多关于柳永以及柳永俗词的研究著作。直到上节课老师讲了柳永俗词的几种研究方向,才对于近期的学习理出了一点头绪。同时也发现了自己在学习柳永俗词过程中的误区,那就是,仅仅把目光停留在对于作品的浅层解读和鉴赏之上,却忽略了向更深层次挖掘的研究目标,以至于读了很多柳永的俗词,留在心中的感觉只有可怜的一个“俗”字。这样的学习从表面看来中规中矩,但却导致了一个严重的后果,即当我们拿到一本《柳永集》的时候,立刻把全部兴趣集中在寻找其中的俗词艳句上,留给思考和领悟的空间却少得可怜。 在老师的引导下,我决定把历代学者对柳永词的评价作为出发点来捕捉学习柳永俗词的方向。王灼在《碧鸡漫志》中称柳词“浅近卑俗,自成一体,不知书者尤好之。予尝以比都下富儿,虽脱村野,而生态可憎”。徐度《却扫编》卷五谓柳词:“虽极工致,然多杂以鄙语,故流俗之人尤喜道之。”黄升《唐宋诸贤绝妙词选》卷五云:“长于纤艳之词,然多近俚俗,故市井之人悦之。”在这三则宋人对柳永俗词的评价中,我们不约而同地看到了“不知书者”、“流俗之人”、“市井之人”这样的字眼。那么,如此一致的贬斥是否具有一定的巧合性呢?我们知道,在宋代士大夫文人的传统观念中,雅词一直以来都是被主流社会极力推崇的,而俗词却难登大雅之堂。在他们的审美标准和知识系统下,“雅”和“俗”是有明显的界限的。通过学习,我想,我们是不是能把这种界限理解为一种对于“他者”的排斥呢?每一个阶级都有不同于其他任何阶级的独特利益,当一个阶级逐渐成为主流的时候,那些与之不同步的观念、事物就自然而然的成为了“他者”,这就是阶级社会演变的自然规律之一吧。通过查找资料,我了解到,他者是西方后殖民理论中常见的一个术语,在后殖民的理论中,西方人往往被称为主体性的“自我”,殖民地的人民则被称为“殖民地的他者”,或直接称为“他者”。“他者”和“自我”是一对相对的概念,西方人将“自我”以外的非西方世界视为“他者”,将两者截然对立起来。所以,“他者”的概念实际上潜含着西方中心的意识形态。宽泛地说,他者就是一个与主体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参照,比如白人可以黑人作为他者,那样得出的结论白人必然是文明的、聪明的、先进的、高雅的。通过选择和确立他者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更好地确定和认识自我,但其中隐含的自我中心主义有着严重的缺陷或弊端,一个主体若没有他者的对比对照将完全不能认识和确定自我。这也就是说,“他者”只是某一类人从自身阶级立场出发而产生的一种带有明显阶级性的概念,“善”与“恶”、“美”与“丑”都是相对的,A可以认为B是他者,B反过来也可以认为A是他者。那么,我们再来看上述三例,从士大夫文人的角度出发,这里的“他者”既可以指柳永及其俗词,也可以指柳永俗词中的“歌伎”,还可以是所谓的“不知书者”、“流俗之人”以及“市井之人”,总之是不与士大夫文人利益和情趣同步的事物。这种排斥带着明显的具有宋代文人特色的等级观念,显然,在以士大

论柳永的俗词

论柳永的“俗词” 在中国古代宋词作家中,柳永的作品一直备受争议,争议的焦点主要集中在其“俗词”上。其中,俗词占柳永全部词作的将近一半。因此,作家作品研究在提及柳永的词时,“俗”几乎可以作为柳永其人其词的代称,王灼《碧鸡漫志》称柳词“浅近卑俗、自成一体,不知书者尤好之。予尝以比都下富儿,虽脱村野而声态可憎”[1];后者如李清照《词论》称柳词“虽协音律,而词语尘下”。[2]这些批评其实过于片面,在题材上,柳永的“俗词”并非“雅词”的完全对立,柳永词中的“俗”与“雅”也并非两个完全对立的部分。在词的创作方面,对于形式体制和艺术手法,柳永也做了巨大的创新。我认为,并不能仅以一“俗”字概括柳永的“俗词”,“亦雅亦俗”、“俗中见雅”才是对柳永“俗词”的真正理解。 一、在题材内容上,柳永将大量深入描写市井曲坊中的生活内容与个人情感生活作为词创作的题材。 (一) 柳永出身于一个世代奉儒,进士满门的封建家庭。柳永也写下《鹊桥仙》、《玉楼春·凤楼郁郁呈嘉端》、《御街行·燔柴烟断星河曙》等词,希望以此博得功名,但是这并没有如他所愿。但却因为他在初次科举落榜之后的牢骚之作《鹤冲天·黄金榜上》中的“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两句,在放榜时是被宋仁宗特意错落。这次的失意对自我期望很高的柳永打击自然很大。他在“如何向”的茫然中走向了市井,投入到烟花巷陌,打算在此消磨他的一生。但是,即使如此,他也未完全丢弃入仕的信心和希望。他以“白衣卿相”自称,认为落榜只是偶然的。他只是暂时“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但还是渴望又早一日能被赏识。于是,柳永从未停止过参加科举考试,并终于在五十岁时得到了盼望已久的“榜上提名”,他为此写下了一首与《鹤冲天》的牢骚完全不同的《柳初新》。可命运弄人,及第的柳永还是挤不进士大夫的行列。这又一次把柳永推入了市井。他在《传花枝》仲曾经这样描绘自己的后半生:“平生自负,风流才调。口儿里,道知张陈赵。唱新词,改难令,总知颠倒。解刷扮,能喷嗽,表里都峭。每遇着,饮席歌筵,人人尽道。可惜许老了。阎罗大伯曾教来,道人生,但不须烦恼。遇良辰,当美景,追欢买笑。剩活取百十年,只恁厮好。若限满,鬼使来追,带倩个,淹通著到。”期间他虽然做过县令、屯田,但均属下等,一生不得志。[3]由此可见,柳永骨子里岁有着世俗的一面,但他并不是一个天生的浪子。是掌握着大权的皇帝和宋代不公正、不公平的科举制度,将向往功名的柳永一步步推向了烟花柳巷。

论柳永词的雅和俗

论柳永词的雅和俗 学生:曾建指导老师:张波 [摘要]:柳永是两宋词坛最为瞩目的大词人之一,也是当时最为流行的词人,他的词曾造成了“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的空前盛况,然而他也是两宋词坛最受争议的词人之一。争论的焦点集中在柳词的雅俗问题之上。关于柳词的雅俗定位问题一直是历代文人争论较多的热点问题。多数文人总是持一种较为极端的观点——非俗即雅。本文认为柳永词既有俗的一面又有雅的一面。柳词的俗主要表现在题材内容上多写妓女生活,歌唱世俗女子的心声,表现世俗女子的生活愿望;在表现手法上力求直观浅露,不求含蓄,不设比兴寄托,善用铺叙;在语言上多使用市井俗词俚语,受到大众市民的欢迎。柳永的雅词创作主要集中在他入仕之后,他的雅词由俗返雅,雅风发微,其大量杰出的羁旅词和都市生活词就是最好的证明。 [关键词]:柳永词雅俗 一、柳永的生平创作 柳永,生卒年迄无定论,唐圭璋、陆侃如等先生作了考证,暂推定为公元十世纪九十年代前后,大约同龄于晏殊、张先。初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人,为工部侍郎柳宜少子。仁宗景佑元年进士,先后做过睦州团练推官、余杭县令、晓峰盐场(在今浙江定海县)监和泗州判官等地方官。后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柳永是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大词人。他大力创作慢词,从根本上改变了唐五代以来词坛小令独秀的格局,使慢词得以成为与之平分秋色的体式,丰富了词作的表现力。慢词虽非柳永首创,但在两宋词坛上,柳永是创用词调最多的词人。从其现存《乐章集》中的213首词来考察,共用了133种词调。而宋代所用的八百八十多个词调中,有一百多调是柳永首创或首次加以使用的。词至柳永,体制始备。令、引、近、慢,单调、双调、三迭、四迭等长调短令,日益丰富。形式体制上的完备,为宋词的发展与后继者在内容上的开拓提供了前提条件。柳永不仅从音乐体制上改变和发展了词的声腔体式,而且尝试从创作方向上改变文人词的审美内涵和审美趣味,即变“雅”为“俗”,着意运用通俗化的语言表现世俗化的市民生活情调。王灼《碧鸡漫志》言柳词“浅近卑俗,自成一体”。[1] 二、柳永俗词的特征 (一)内容俗 柳永词在创作方向上,改变了词的审美内涵和情趣,着意与表现世俗化的市民生活情调。词的内容主要涉及三个方面: 1、表现世俗女性大胆而泼辣的爱情意识

北宋词人张先简介 柳永同期词人张先

[键入文字] 北宋词人张先简介柳永同期词人张先 柳永同时有张先,字子野,吴兴人。他是天圣八年(一○三○)的进士,要比柳永中进士那年(一○三四)早得四年,这样看来,他还是柳永的老前辈呢。但是,柳永比他先死,他享盛名却在柳永之张先的词,可说完全属于柳永这一派。他的词在当时很负盛名,有的人恭维他的同是“协之以雅”、“雅”与“俗”对,当然一般守旧的复古的先生们,还是赞成张先而鄙弃柳永了。但是据我们现在看来,张先的词,倒远不及柳永。张先的病,即在他要协之于“雅”的方面,所以他的词注意词藻,注意纤巧,我们 只从他一首有名的词便可以看出了; 缭墙重院,间有流莺到;绣被掩余寒,画阁明新晓;朱阑连空阔,飞絮无多少。径莎平,池水渺,日长风静,花影闲相照。尘香拂马,逢谢女城南道;香艳过施粉,多媚生轻笑;门色鲜衣薄,碾玉双蝉小;欢难偶,春过了,琵琶流怨,都入相思调。(<谢池春>) 张先的别号为张三影,因为他的词有“云破月来花弄影。娇柔懒起,帘压卷花影,柳径无人,堕飞絮无影。”故人都以三影称他。其实这几句,除了纤巧而外,倒不见有什么好处。但是时人偏以此来称赞他,而他自己也沾沾以此自喜,这倒是很奇妙的事。 张先任何种作品,所注重的是整个的表现,不在乎微末处纤巧上用工夫,而张先的词,却刚刚与此相反。但是张先还有些好词,他的特殊的意境,是在《柳集》中找不出来的;然而是短词,不是长调,今举如下: 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沙上并禽,池上瞑,云破月来,花弄影,重重翠幙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月落花应满径。(<天仙子>) 屏山斜展,帐卷红绡半,泥浅曲池飞海燕,风度杨花满院。云愁雨恨空深,觉来一 1

柳永与虫娘的故事_柳永的故事

柳永与虫娘的故事_柳永的故事 越剧《柳永与虫娘》中,讲述了柳永常年深入贫苦市民的生活中,因为常常为歌妓虫娘写词而被当时的贵人讽刺,那柳永与虫娘之间有什么故事呢?关于柳永有哪些故事?下面是为你搜集柳永与虫娘的故事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虫娘在诗词中是指歌姬舞女,在越剧《柳永与虫娘》中,讲述了柳永常年深入贫苦市民的生活中,因为常常为歌妓虫娘写词而被当时的贵人讽刺,后来柳永及第,生活苦闷之时,是洁身自好的虫娘挽救了柳永。 柳永的词中曾出现几次“虫娘”二字,如在《木兰花》中的“虫娘举措皆淹润”中的虫娘。后来柳永的几首词《集贤宾》中“就中堪人属意,最是虫虫”中的“虫虫”,《征部乐》中“但愿我、虫虫心下”中的“虫虫”,指的都是和柳永交好的一个青楼女子,也是在大中祥符八年即公元1015年的时候,柳永第二次参加科举考试落第后,和名叫“虫娘”的歌妓关系发生破裂,柳永写下《征部乐-雅欢幽会》。 通过几首关于虫娘的诗词中,可以看出柳永对虫娘的感情。在《木兰花》中写了包括虫娘的四个歌女,那时候虫娘并没有引起柳永太多的注意,但是在《集贤宾》中柳永对虫娘的称呼已经变为了虫虫,因为柳永那时候已经没有钱了,但是只有虫娘依然陪伴柳永的左右,所以柳永和虫娘之间便开启了心灵的交流,虫娘用自己的悲惨经历去呼

应柳永坎坷的经历,虫娘给予柳永生活的勇气。 在《征部乐》中,柳永对虫娘的称呼又一次发生转变,称之为“我的虫虫”,当时柳永虽然无法娶虫娘,但是在柳永的心中,虫娘已经是柳永的亲人了,但是在柳永的第二次科举考试落第的时候和虫娘发生矛盾,原因不详,柳永离开京城离开虫娘,独自漂流去了,后来虫娘这个人,虫娘这两个字再也没有出现在柳永的词中,但是虫娘一定是一位曾经走进柳永心里的女子。 柳永的故事柳永年少成名,少时家境优渥。他们家世代做官,他自小发愤读书,希望能在朝庭为官,继承家业。从十八岁入京赶考到五十岁终于在朝为官,他的一生都在功名之间徘徊,他将所有对功名的渴望全部化成了诗词留于后世。他有才情,却不得志。 十八岁,他原本是前往汴京参加礼部考试,却在途中被繁华迤逦的苏杭迷惑了心智,整日与青楼歌妓相伴,并为她们作词写曲。将政治理想全总都抛之于脑后,第一次应考名落孙山,原本雄心壮志的他受到了空前的打击。在悲愤沮丧之余,他作出了传世的名作《鹤冲天》,“白衣卿相”之名自此而来。 几次落榜之后,他辗转出京,多方干谒,却都是求仕无门。一身才气,最后换成牢骚之作,与青楼歌妓相伴。仕途的坎坷,给了他极大的打击,真的就应了他作的那句词: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如果柳永知道这句词会成为他仕途之路上的绊脚石,不知道他还会不会逞一时意气,作这首白衣卿相之词。然而,如果没有政治上的失意,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二章柳永与北宋前期词人的探索

第二章柳永与北宋前期词人的探索 第一节晏殊和欧阳修对五代词风的因革 一、晏殊(情中有思) 1.晏殊:字同叔,官至宰相。与其第七子晏几道,在北宋词坛上被称为“大晏”和“小晏”。谥号元献,世称晏元献。著有《珠玉词》。 2.词风:情中有思 晏殊以及欧阳修的词作主要继承五代以小令为主的文本体式和以柔情为主的题材去向、以柔软婉丽为美的审美规范的词风,但他们在继承中又有革新求变的一面。 《珠玉词》大部分作品的内容是抒写男女之间的相思爱恋和离愁别恨,但晏殊已经过滤了五代“花间”词所包含的轻佻艳冶的杂质,而显得纯净雅致。他往往略去对女性容貌色相的描写,而着重表现抒情主人公的恋情。其词的情感基调是雍容和缓,淡淡的忧愁中时而透露出自我解脱的气度;语言一洗五代“花间”词的脂粉气和浓艳色彩,而变得清丽淡雅,温润秀洁。 晏殊经常表现对生命的忧思。他一生仕途顺利,享尽富贵,但优裕闲适的生活和多愁善感的个性,使他常常反思和体悟人生,他从圆满的生活中体悟到一种不圆满,即想延长这圆满的人生又苦于人生的短暂,而这种人生有限的忧思又常与情爱的缺失交融在一起,两种苦闷相互生发映衬,加深了晏殊词的情感浓度,构成了晏殊词“情中有思”,即浓情中渗透着理性沉思的特质,其名作《浣溪沙》最能代表这种特色。(作品分析P29) 二、欧阳修对词风的变革(因循求变) 1.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 2.欧阳修对词作的变革: ⑴扩大了词的抒情功能,沿着李煜词所开辟的方向,进一步用词来抒发自我的人生感受。 欧阳修一生宦海浮沉,三造贬谪,仕途不顺,其表现对人生命运变幻和官场艰辛体验的词显示出一种新的创作方向,即词既可以写传统的类型化的相思恨别,也能够用来抒发作者自我独特的人生体验和心态,展现出他潇洒旷达的风神个性。

白衣卿相柳永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白衣卿相柳永 【一】简介: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创始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诩。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词独多。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极其广泛,人称“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对宋词的发展有重大影响,代表作《雨霖铃》、《八声甘州》、《凤栖梧》等。

【二】生平: 柳永父柳宜通判全州,按照宋代官制,不许携带家眷前往。柳宜无奈将妻子与儿子柳永带回福建崇安老家,请其继母也就是柳永的继祖母虞氏代养,直到至道元年(995)才又回到汴京。所以四至九岁时的柳永是在故里崇安度过其童年时代的,此后柳永终身再也没有机会回到崇安。柳家世代做官。柳永少年时在家乡勤学苦读,希望能传承家业,官至公卿。学成之后,他就到汴京应试,准备大展宏图,在政治上一试身手。 不料,一到光怪陆离的京城,骨子里浪漫风流的年轻才子柳永,就被青楼歌馆里的歌妓吸引,把那政治理想完全抛在了脑后,一天到晚在风月场里潇洒,与青楼歌妓打得火热。当然,他也没有忘记此行考中进士的目标,只是他自负风流才调,自信艺足才高,多才多艺善词赋,没把考试当回事,以为考中进士、做个状元是唾手可得的事。他曾经向可以的心上人夸口说,即使是皇帝临轩亲试,也定然魁甲登高第。不料事与愿违,放榜时名落孙山。他沮丧愤激之余,写下了传诵一时的名作《鹤冲天》,宣称“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你皇帝老儿不让我进士及第去做官,我不做官,又奈我何!

北宋词人柳永的古诗词和诗句(最新)

【篇一】北宋词人柳永的古诗词 1、《雪梅香》 景萧索,危楼独立面晴空。 动悲秋情绪,当时宋玉应同。 渔市孤烟袅寒碧,水村残叶舞愁红。 楚天阔,浪浸斜阳,千里溶溶。 临风想佳丽,别后愁颜,镇敛眉峰。 可惜当年,顿乖雨迹云踪。 雅态妍姿正欢洽,落花流水忽西东。 无憀恨,相思意,尽分付征鸿。 2、《彩云归》 蘅皋向晚舣轻航。卸云帆、水驿鱼乡。 当暮天、霁色如晴画,江练静、皎月飞光。那堪听、远村羌管,引离人断肠。 此际浪萍风梗,度岁茫茫。 堪伤。朝欢暮宴,被多情、赋与凄凉。 别来最苦,襟袖依约,尚有馀香。 算得伊,鸳衾凤枕,夜永争不思量。 牵情处,惟有临歧,一句难忘。 3、《望海潮》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暮,参差十万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⒁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萧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向凤池夸。 4、《竹马子》 登孤垒荒凉,危亭旷望,静临烟渚。 对雌霓挂雨,雄风拂槛,微收烦暑。 渐觉一叶惊秋,残蝉噪晚,素商时序。览景想前欢,指神京,非雾烟深处。 向此成追感,新愁易积,故人难聚。 凭高尽日凝伫。赢得消魂无语。 极目霁霭霏微,暝鸦零乱,萧索江城暮。南楼画角,又送残阳去。 5、《夜半乐》 冻云黯淡天气,扁舟一叶,乘兴离江渚。渡万壑千岩,越溪深处。 怒涛渐息,樵风乍起, 更闻商旅相呼,片帆高举。 泛画鹢、翩翩过南浦。 望中洒旆闪闪,一簇烟村,数行霜树。

残日下、渔人鸣榔归去。 败荷零落,衰杨掩映, 岸边两两三三,浣纱游女。 避行客,含羞笑相语。 到此因念,绣阁轻抛,浪萍难驻。叹后约、丁宁竟何据。 惨离怀、空恨岁晚归期阻。 凝泪眼、杳杳神京路。 断鸿声远长天暮。 【篇二】北宋词人柳永的古诗词1、《玉蝴蝶》 望处雨收云断,凭阑悄悄, 目送秋光。 晚景萧疏,堪动宋玉悲凉。 水风轻、苹花渐老, 月露冷、梧叶飘黄。 遣情伤。故人何在, 烟水茫茫。 难忘,文期酒会, 几孤风月,屡变星霜。 海阔山遥,未知何处是潇汀! 念双燕、难凭远信,

古代诗人的五则小故事

古代诗人的五则小故事 苏轼在京城会考时,主审官是大名鼎鼎的北宋文学名家欧阳修。他在审批卷子的时候被苏轼华丽绝赞的文风所倾倒。为防徇私,那时的考卷均为无记名式。所以欧阳修虽然很想点选这篇文章为第一,但他觉得此文很像门生曾巩所写,怕落人口实,所以最后评了第二。一直到发榜的时候,欧阳修才知道文章作者是苏轼。在知道真实情况后欧阳修后悔不已,但是苏轼却一点计较的意思都没有,苏轼的大方气度和出众才华让欧阳修赞叹不已:“这样的青年才俊,真是该让他出榜于人头地啊(成语出人头地就是从这儿来的)!”并正式收苏轼为弟子。 北宋仁宗时,有位名妓谢玉英,色佳才秀,最爱唱柳永的词。柳永才高气傲,恼了仁宗,不得重用,中科举而只得个馀杭县宰。途经江州,照例浪流妓家,结识谢玉英,见其书房有一册"柳七新词",都是她用蝇头小楷抄录的。因而与她一读而知心,才情相配。临别时,柳永写新词表示永不变心,谢玉英则发誓从此闭门谢客以待柳郎。柳永在馀杭任上三年,又结识了许多江浙名妓,但未忘谢玉英。任满回京,到江州与她相会。不想玉英又接新客,陪人喝酒去了。柳永十分惆怅,在花墙上赋词一首,述三年前恩爱光景,又表今日失约之不快。最后道:"见说兰台宋玉,多才多艺善赋,试问朝朝暮暮,行云何处去?"谢玉英回来见到柳永词,叹他果然是多情才子,自愧未守前盟,就卖掉家私赶往东京寻柳永。几经周折,谢玉英在东京名妓陈师师家找到了柳永。久别重逢,种种情怀难以诉说,两人再修前好。谢玉英就在陈师师东院住下,与柳永如夫妻一般生活。 有一次,晏殊路过杨州,在城里走累了,就进大明寺里休息。晏殊进了庙里,看见墙上写了好些题诗。他挺感兴趣,就找了把椅子坐下。然后,让随从给他念墙上的诗,可不许念出题诗人的名字和身分。晏殊听了会儿,觉得有一首诗写得挺不错,就问:“哪位写的?”随从回答说:“写诗的人叫王琪。”晏殊就叫人去找这个王琪。王琪被找来了,拜见了晏殊。晏殊跟他一聊,挺谈得来,就高兴地请他吃饭。俩人吃完饭,一块到后花园去散步。这会儿正是晚春时候,满地都是落花。一阵小风吹过,花瓣一团团地随风飘舞,好看极了。晏殊看了,猛地触动了

论柳永词的雅与俗

论柳永词的雅与俗 [摘要]柳永是北宋时期的著名词人,他的词以俗著称,同时他也写了不少雅词。柳永的雅俗词创作与他的市井文化品格和正统儒家意识密切相关。柳永的俗词是其市井文化品格的体现,他的雅词则受到正统儒家意识的影响。柳永的雅俗词既体现了创作风格特征,也是宋代文学多重品格的一个缩影。本文旨在已有的研究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其雅俗共存的原因及其意义。 [关键词]柳永;雅词;俗词;创作风格 一、柳永词雅俗共存的原因 首先,从客观方面来说,词在初起阶段,是流行歌曲,原本是歌唱普通民众的心声,表现他们的喜怒哀乐,是属于俗文学的,后来由于文人染指于词的创作,词的内容日益离开世俗民众的生活,集中表现文人士大夫的审美情趣,因而词的雅化倾向越来越突出。但作为曲子词的文体,回归民间、突出世俗化的呼声也一直存在。因此,宋词中就有了很明显的雅俗并存、雅俗贯通的现象,同一词既作俗词,又作雅词,也是屡见不鲜的。 其次,从主观方面来说,就与柳永的个人经历是密不可分的。柳永是仁宗年间进士,先后做过睦州团练、泗州判官等地方官,后官至屯田员外郎。但是他由于仕途失意,一度流落为都市中的浪子,经常混迹于歌楼妓馆,对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歌妓和市民大众的生活、心态相当了解,他又经常应歌妓的邀约作词,供歌妓在茶坊酒馆、勾栏瓦肆里为市民大众演唱。因此,他一改文人词的创作路数,而迎合市民大众的审美需求,用他们能理解接受的语言来表达情思,这就使得他的词变雅为俗,雅俗共存。 二、柳永词以俗为主 柳永词变雅为俗,善用通俗化的语言来变现世俗化的市民生活情调。北宋陈师道说柳词“骫骳从俗,天下咏之”,王灼也认为柳词“浅近卑俗,自成一体,

北宋词人柳永的诗词

北宋词人柳永的诗词 【篇一】 1.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 2.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 3.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 4.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 5.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 6.相思成病,那更潇潇雨落。断肠人在阑干角。——柳永《凤凰阁·匆匆相见》 7.多情不惯相思苦。休惆怅、好归去。——柳永《归去来·一夜狂风雨》 8.近来憔悴人惊怪。为别后、相思煞。——柳永《迎春乐·近来憔悴人惊怪》 9.文期酒会,几孤风月,屡变星霜。——柳永《玉蝴蝶·望处雨收云断》 10.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篇二】 1.初过元宵三五。慵困春情绪。灯月阑珊嬉游处。游人尽、厌欢聚。——柳永《归去来·初过元宵三五》 2.黄金万缕风牵细。寒食初头春有味。——柳永《木兰花·黄金万缕风牵细》 3.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柳永《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 4.眼看菊蕊,重阳泪落如珠,长是淹残粉面。——柳永《斗百花·飒飒霜飘鸳瓦》 5.待宴赏重阳,恁时尽把芳心吐。陶令轻回顾。免憔悴东篱,冷烟寒雨。——柳永《受恩深·雅致装庭宇》 6.拆桐花烂漫,乍疏雨、洗清明。——柳永《木兰花慢·拆桐花烂漫》 7.花发西园,草薰南陌,韶光明媚,乍睛轻暖清明后。——柳永《笛家弄·花发西园》 8.嘉景清明渐近,时节轻寒乍暖,天气才晴又雨。——柳永《西平乐·尽日凭高目》 9.近清明,风絮巷陌,烟草池塘,尽堪图画。——柳永《抛球乐·晓来天气浓淡》 扩展阅读:柳词内容 1、描写市民阶层男女之间的感情 柳永词大量描写市民阶层男女之间的感情,词中的女主人公,

6个不得不说的宋朝趣事

6个不得不说的宋朝趣事! 1、宋仁宗按身高给士兵发饷银。在宋朝,募兵的硬性指标之一就是身高,从宋太祖到宋哲宗,基本都是按身高挑选士兵。宋太祖时要求身高175cm以上才能入选上等禁军,正规军标准170cm。有时,身材高还意味着工资高,据说宋仁宗就是按身高给士兵们发军饷的,身高175cm以上,月薪一千文;172cm以上,月薪七百文;170cm以上,月薪五百文。有个身高2米的人叫戴兴,被宋太宗看中让他在御马左侧当仪仗,但为了找一个与之相配的御马右直却费了大力气,毕竟在古代,身高2米多的不多见啊! 2、柳永是北宋歌坛一哥。柳永的词在当时非常有名,“凡有井水处皆唱柳词”,流行的程度可以说远远超出了当年的“四大天王”。柳永两次科举落榜后,写了一首《鹤冲天》发牢骚,其中有一句“且恁偎红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晌。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这首“神曲”征服了所有的歌迷(词在当时是配上音乐来唱的),覆盖了所有的官家和民间的歌舞晚会,最后还传到了宫里。当时的皇帝宋仁宗一听大为恼火。三年后柳永终于通过科考,但宋仁宗看到柳永的名字,想起了他那首《鹤冲天》,就在旁批道:“且去浅斟低吟,何要浮名?”把他的名字勾掉了。这下柳永就只好去填词了,还自我解嘲说:“我是奉旨填词。”从此他终日流连在歌馆妓楼,瓦肆勾

栏,写了无数脍炙人口的诗词,青楼妓馆的女子都以他为知己和崇拜的偶像。柳永死后,几个妓女凑钱将其埋葬,满城妓女络绎不绝到他的坟墓去追悼,堪称千古奇观啊。3、宋朝的妾和婢女都可以租借。宋士大夫普遍蓄有姬妾,但因为通货膨胀,妾越来越贵,很多人出于经济考虑,喜欢租妾。租期、租金、待遇由双方商议决定。有的小妾期满后不忍离去,但如妾的父母不同意,也不能留下,又嫁与他人。宋朝婢女主要来自雇佣,订有契约,雇主对婢女的来历要求很严。法律规定婢女租期不超过10年,对婢女权益也有些许保护,不许主人家私设公堂惩处婢女。婢女地位比唐朝高些。4、宋人爱簪花。新版《水浒传》每个人头上都簪花是符合史实的。那时候男男女女都爱戴花,皇帝举办宴会都会给宠爱的大臣亲自戴花,自己也戴花,宋徽宗每次出游,前后侍从都要戴花。平民喜庆时尤其喜欢戴花。更有甚者,处决囚犯时有时会给囚犯簪花,赦免囚犯时狱卒要簪花。看来戴花对宋人来说寓意非常。5、当和尚是要执照的。《水浒传》中鲁智深、武松皆有度牒,这的确是宋朝社会真实写照。度牒是合法僧道的凭证,相当于和尚职业资格证,要交纳一定的费用。高级僧道有紫衣和师号作为凭证。神宗时卖度牒成为政府重要收入来源,甚至成为高价货币在当时流行,南宋时一道度牒竟然价值八百贯,故当国家财政紧缺时就增发度牒。度牒也慢慢就成了一种硬通货,有时候皇帝给公主亲王什么的发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