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论柳永词的雅与俗论文

论柳永词的雅与俗论文

论柳永词的雅与俗论文
论柳永词的雅与俗论文

信阳职业技术学院学生毕业论文论柳永词的雅与俗

院部专业语言与传媒学院语文教育

完成日期2013年5月12日

目录

摘要 (3)

前言 (5)

一、俗词之“俗”的体现 (5)

二、雅词之“雅”的体现 (7)

三、“雅俗并存”所形成的原因 (9)

结语 (12)

参考文献 (13)

致谢 (14)

摘要

柳永的词可以分为俗词和雅词两大类。俗词之“俗”主要体现在:大量深入描写市井坊曲尤其是妓女的生活;采用大量极为通俗的民间口语;运用铺叙手法,叙事抒情率口而出,不求含蓄。雅词之“雅”主要体现在他那些写景工丽、用语典雅以及抒写自我怀抱的作品中景与情的融合所产生的一种深深的感发。柳永之所以形成这种雅俗并存的艺术风格,则与他的市井文化品格与正统儒家意识的畸形结合密切相关。

关键词:柳永,俗词,雅词,儒家意识,市井文化品格

Abstract

Liu Yong's words can be divided into common words and elegant words two categories. The vulgar word" vulgar” is mainly reflected in: large deep Town Square - especially the lives of prostitutes; use a large number of extremely popular folk oral narrative tactics; use of narrative and lyric, rate of mouth, nor implicitly. The word" elega nt” is mainly reflected in his work, diction and elegant scenery beautiful writing self arms works scenery and emotion produced by the fusion of a deep sense of. Liu Yong form this kind of elegance coexist in the art style, and his pop culture character and the orthodox Confucianism consciousness malformation combined with closely related.

Key words:Liu Yong, vulgar words, elegant words, Confucian

consciousness, civil culture character

前言

柳永是北宋词坛上一位杰出的作家.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全力写词的专业词人。对于他的词,历来品评不已。如王灼在《碧鸡漫志》中说:“唯是浅近卑俗,自成一体。”[1]由此可见,世人多鄙其俗。其实,柳永的词可分为俗词和雅词两大类。俗词是为乐工歌妓写的词.雅词则是抒写自己怀抱的那一类词。

一、俗词之“俗”的表现

俗,是社会文化风尚的体现,反映到词的文学创作中,则代表着一定的审美情趣和创作趋向。“俗”的涵义有世俗、俚俗、通俗、浅俗、淫俗等,主要体现出下层世俗文化的价值取向和趣味,它是和“雅”相对立的一种风格形态。柳词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俗词。

从题材内容上看,柳永则是把词从贵族文人的深深庭院引向繁华市井,开始创作大量反映市民生括情趣的俗词,特别是创作了大量描写妓女的篇章。“据有学者考证,柳永存词约212首。情词149首,占全部词作的70%,除可确定写给妻室的有三首:《定风波》(伫立长堤)、《安公子》(远岸收残雨)、《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之外.有146首是与歌妓来往、爱恋的记录,或是对歌妓及其生活的审视观照。”[2]

柳永将关切的目光投向了歌妓,并于她们普遍的美色与伎艺中发现一些富于特色的方面加以描绘、赞美。有的“天然嫩脸修蛾,不假施朱描翠”(《尉迟杯》);有的双眉“淡匀轻扫”(《两同心》);有的“一点芳心在娇眼”(《荔枝香》);有的美在情态:“盈盈立,无言有泪”(《采莲令》);有的擅歌:“艺足才高”、“绛唇启,歌发清幽”(《如鱼水》);有的擅舞:“玲珑秀山花藏语”、“婉转香茵云衬步”(《木兰花》);有的擅乐器:“琵派闲抱,爱品相思调”(《隔帘听》);有的擅词章:“属和新词多俊格,敢共我协敌”(《惜春郎》)。这些都是柳永对歌妓的容貌、体态、歌舞才艺的赞美性描写。

在病态的封建社会,妓女的地位如同奴隶,毫无人格尊严。而在以晏殊、欧阳修为代表的士大夫词人的观念中,歌妓更只是玩弄和欣赏的对象。这就是所谓的“文人的风雅”,即不能与歌妓“平等相待”。反之则斥之为俗。而柳永正是

在这一点上触犯了“忌讳”。他不仅写歌妓的歌舞才艺.更是细致刻画她们的内心世界,如“待伊游冶归来,故解放翠羽,轻裙藿系,见纤腰,图信人憔悴”<《望远行》),刻画其因相思而憔悴不堪之状;“又恐恩情。易破难成,未免千般思虑”(《击梧桐》)、“纵再会;只恐恩情,难似当时”(《驻马听》)等则写她们对情人变心的忧虑。柳永对歌妓歌舞才艺和内心世界的细致刻画正是其词在题材内容上“俗”的表现。

柳永词的俗还体现在语言方面:大量的猎取市井习语,妥帖地运用于作品之中,形成一种清新晓畅,生动活泼,“细密而妥溜,明白而家常”[3]的语言风格。柳词中频繁出现“恁”、“得”、“争”、“怎”、“了”等字,此外还有“怎生”、“端的”、“人人”、“则个”、“抵死”、“无那”等语词,这些市井语言经过词人的艺术提炼和点化,具有很强的新奇感和表现力。如《锦堂春》“尽更深,款款问伊,今后敢更无端”,在词中,这位思妇抱怨丈夫淹留不归,打算在夫婿回来后好好整治他,“无端”一词本意为“无缘无故”,在此处用此词,最能表达思妇的又爱又恼的心理,很难用别的词语替代。再如《定风波》,全篇用语都很通俗,没有书卷气和学究气。其中,“芳心是事可可”、“终日厌厌倦梳裹”、“恨薄情一去,音书无个”、“镇相随,莫抛躲,针线闲拈伴伊坐”等等,不仅通俗浅近,接近口语,有鲜明的个性,而且很符合人物的口吻、性格与心理特征。词中的人物,也因有这样的语言而显得活灵活现,呼之欲出。

柳永词的“俗”,更是由于他所采用的慢词体式造成的:把赋体笔法引入到词的创作中,增加了词的叙事因素,将铺排式的叙事与白描式的写景抒情结合起来,为历代研究者所公认。李之仪说它“铺叙展衍,备足无余”[4];刘熙载说它“善于叙事,有过前人”[3]。这些评价都恰如其分地说明了柳永慢词的特点。

综观全部柳词,除少数篇章兼用比兴作点染外,无论长篇短制,大都用赋体直说,如《雨霖铃》。上片一层写秋日离别的伤感,一层写想象中酒醉醒来时的凄凉景色,一层收回,叹息从此天各一方,孤单寂寞。或写景、或抒情,曲折回环,重重叠叠地渲染气氛,缠绵悱恻地表现了离愁别绪。柳永毕竟是个士人作家,具备深厚的文学素养,又对音乐有深刻的体会,此词的章法,句法和用字都很有讲究,能体会到唱曲换气的神韵。在语气转折处,用领字和对句来承上转下,创造了情景递进的铺叙模式。在铺叙中,将叙事、写景、抒情三者有机结合,逐层递进,层次清晰而有波澜,传达出作者复杂的内心感情和心理流程。

再如《夜半乐》:前两片虽都写途中所历所见,但两片的分工,前后的响应,不仅层次清晰,用笔亦极分明。首片起笔写天气恶劣,衬托心情压抑;中四句词笔一转,忽又出现“越溪深处”的清幽景象;末五句高屋建瓴,概括地描绘出商旅往来相呼的热闹场面。一片之中既多次转折。中片记舟行之所见,先勾勒远景:酒旆、霜树、烟村;再涂近景:渔人鸣榔、游女浣纱、败荷零落。这画面有远有近,有声有色,并且全由“望中”二字串起,巧妙而又自然地引出了第三片。第三片触景生情:初念抛家漂泊,继叹后约无凭,终恨岁暮难归,结尾又缘情入景,以景结情。全篇极尽开合疏宕之致,充分显示出作者安排剪裁,布局铺陈之力。正如前人所说,此种长调不能不有此大开大合之笔。

由此可见.柳永就是采用市井方言俗语.运用铺叙的手法来反映市民生活情趣。这不仅迎合了受众和时尚的需要,也赢得了下层人民的广泛爱好。

二、雅词之“雅”的体现

柳永词以通俗流利著称,然亦并非仅长于俗。其实,柳永雅词亦复不少。据赵令畤《侯鲭录》卷七引苏东坡的评价:“世言柳耆卿曲俗,非也。如《八声甘州》云:‘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此语于诗句.不减唐人高处。”

[5]彭孙遹《金粟词话》也有记载“柳七亦自有唐人妙境,今人但从浅俚处求之,遂使金荃、兰畹之音,流入挂枝、黄莺之调,此学柳之过也。”[6]柳永的雅词多为咏写羁旅行役、描述城市风情及官场酬赠之作。这些雅词由于写景工丽、用语典雅、以及抒写自我怀抱的作品中景与情的融合所产生的一种深深的感发,故而历来为士大夫文人所一致叹赏。以下就从写景、用语、景与情的融合等方面对柳永雅词作一简明的阐述。

写景工丽。即写景细致、清丽,并且与所传情在基调上浑然一体。柳永后期词,大多以冷寂的秋景传达一种人生迟暮失意之情,就写景而言,显得从容不迫,铺陈而精丽。如《玉蝴》:“水风轻、萍花渐老,月露冷、梧叶飘黄。”描写萧疏的秋景。“水风”二句写水之物,暗用宋玉《风赋》“夫风生于地,起于青苹之末”句意,而予其以秋的韵致。“月露”二句则写岸上之物。秋风轻拂着水面所过之处,白色的苹花渐渐老去;月寒冷,梧桐的叶子一一变黄,且疏疏落落地飘将下来。“萍花”和“梧叶”,既是深秋季节最有特点的形象,也是词人漂泊

不定、年华老去的象征。“轻”、“老”、“冷”、“清黄”四字,既写出自然物的神韵,又传出词人此时此地最真切的感受。至此,秋的象,无论秋光,还是秋色,已经写足写透。

用语典雅。柳永雅词不但写景工丽,而且大量借事用典。“如他的‘每登山临水,惹起平生心事’。(《曲玉管》)‘目极千里,闲老墙迥眺。动几许、伤春怀抱’(《古倾杯》),‘算人生,悲莫悲于轻别’即来自楚的《九辨》:‘登山临水兮送将归’;《招魂》:‘极千里兮伤春心’。又‘人面桃花、未知何处,但朱扉悄悄。’(《满朝欢》)从唐朝崔护《题都城南庄》中‘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旧笑春风’化出。另如‘泪流琼脸,梨花一枝春带雨。’(《倾杯》)‘愿人间天上,云朝雨暮长相见。’(《洞仙歌》)前者直接用《长恨歌》中诗句,后者是从同诗‘但心似金锢坚,天上人间会相见’句中化出。”[7]

而所谓“唐人高处”“唐人妙境”指的是唐诗“极富于‘兴象’的感发”的特质,即通过“景物形象之开阔博大”、“声音形势之雄浑矫健”传达出一种“强大”的感发力量。值得注意的是,柳永有唐人“高处”、“妙境”的词中描写的多为秋景,通过寒士悲秋感士之不遇,与“悲秋之祖”宋玉之借“悲哉,秋之为气也”,叹“贫士失职而志不平”、“羁旅而无友生”(《九辩》),正“心有戚戚焉”。柳词中称引最多的也是宋玉,如“动悲秋情绪,当时宋玉应同”(《雪梅香》),“晚景萧疏,堪动宋玉悲凉”(《玉蝴蝶》)。柳永悲秋词之融情入景的表现方式与情感内质与宋玉《九辩》的趋同性,正体现了这部分词的诗化倾向。

柳永的一些词,就是景中有情,情中有景,产生一种含蓄蕴藉之美,产生一种生命的感发。特别是羁旅行役词,它写了一种“秋士易感”之情.把一个读书人的这种悲哀感慨写进了词里,真切地反映了一种儒雅情怀。如《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凝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

词的上半阙正是写才人志士那种生命短暂、志意落空的悲哀:把秋士易感的悲慨跟大自然的景物完全融合在一起.兴象超远,让人读了产生一种深深的悲慨。而下半阙写他的怀念与相思,也正反衬出了前半阙所写的羁旅漂泊生命的空落之感,加深了悲慨。而其中的“登高临远”在中国古典诗歌中也有一种感发的传统.因

为这登高临远能引起人很多的联想。一是眼中达到的望,是看见的望;一是心中的望,是期待盼望的望。柳永的这首词是羁旅行役的切身感受,意境苍茫辽阔,高远雄浑,具有诗的气质和韵味。

总之.柳永的许多词都有一种儒雅的情怀在里面.都能引发人们的感发、联想与体悟。这种含蓄蕴藉之美,这种深深的感发正是其词“雅”的具体体现。

三、“雅俗并存”所形成的原因

柳永既作俗词,又作雅词。有时,一首词中雅俗并存,他之所以形成这种雅俗并存的艺术风格.其原因何在呢?

首先,柳永出生于一个世代为儒的家庭.其祖父柳崇是五代著名的儒士,以儒学著名。其父柳宜为官而善政,并以孝行闻名。他有五个叔父,两个哥哥,都有科举功名。这种家学背景,使他在思想上深受儒学的影响。他曾在早年所作的《劝学文》中称:“学则庶人之子为公卿,不学则公卿之子为庶人。”表现出对通过“学”而致“公卿”的人生之路的热情向往,或者说,流露出积极的用世之志。

初出茅庐时的自负,对统治阶级也有着过高的期望和热情。初试落第时,自视极高的柳永觉得是生活和他开了个玩笑。在三次落第之后,他在愤慨之下作了一首著名的《鹤冲天》:“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这首词,一方面显示出柳永对自我才情的充分自信和高度张扬,另一方面,也是柳永的一种自我解嘲,在看似旷达的自我安慰中,表现出自己怀才而不遇的无可奈何。同时,从“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不难看出,柳永落第后虽牢骚满腹,但对科举还是抱有希望的。而一个“忍”字,又传达出了他内心多少遗憾和不甘!

虽然如此,在柳永的内心深处,功名情结仍然着挥之不去。从26岁应考,到51岁考中进士,期间经过了漫漫的25年。在这25年中,他从未放弃过对功名的追求和任何一次可能出仕的机会,可见其用世之心的持之以恒。为了仕途的进取,他曾经写过许多干谒权贵和歌功颂德、粉饰太平的作品。如《望海潮》是

干谒杭州地方官吏,歌咏太平盛世的;《一寸金》是写给成都地方官吏的投献之作,极力称赞蜀地地方官的文治武功;《永遇乐》是献给苏州太守的,希望博得青睐,获取升迁;《送征衣》更是为宋仁宗贺寿而作,称颂天帝格外赐福,使当今皇上得到天、地、人三界神灵的保佑帮助,英明圣哲,超过了前代的君王。溢美之情,用世之心,可见一斑。

考中进士后,柳永虽不免“及第已老、游宦更迟”的感慨,却仍然表现出极大的政治热情和干劲。仕宦之际,以儒家民本思想自奉,关注民生,洞察民情,其作品《煮海歌》亦是最好的反映。为政多有善声,体现着他关注现实,勇于进取的风范。可以说,家学背景,奠定了柳永内心崇奉的儒学的人生理想,科举与仕宦从外部规范了他的价值取向。因此,在绮情艳思之作外,他亦不乏雅量高致。

再者,柳永出生在歌舞升平的北宋,这是一个社会较为繁荣,政治相对稳定的朝代,也是一个文人墨客颇受重用的朝代。通过诗赋文章入仕是当时潜在的趋势和流行的规则。文人们可以以正统的写诗作文敲开仕途的大门,也可以以“风雅比兴”来议论政治。而对于词这种新兴的文体,他们却是比较小心谨慎的。在宋朝的文人看来,诗雅而词俗,词是一种自我情感享受的表露,是一种游戏之作,不能承担经世治国的责任,在社会中也是不能作为主要的文化品格。因此他们小心恪守着这个原则,用典雅的诗歌自觉不自觉地来美化和神圣自己,并且对所有不符合文人规范的行为都给以本能的拒绝和排斥。

而柳永是一个玩世不恭,追求独立人格和个性自由的人。他生来就有一种浪漫的天性和音乐的才能,天性促使他为俗曲作词。他填词时一点也不考虑“温柔敦厚”和“发乎情,止乎礼义”,只是顺着自己的心情,他的作品完全是自己至性至情的真实流露。本来他完全可以也有才能去写一些正统的诗文,可他表现出来的却是一种排斥反抗的态度。“浅斟低唱”正是柳永浪子本性的显现。

柳永作词主要传承于敦煌民间词,并自创了许多新曲新词,在内容和音律上都更加贴近平民阶层,更加迎合、满足市民大众的审美需求。一方面,对于柳词为文坛所注入的轻松舒畅之气和耳目一新之感,统治阶级与儒臣们在本能上是喜爱的;另一方面,为了维护正统的温柔敦厚,他们又必须把柳永的词作视为异类,排斥在主流文化之外,从而使柳永无官可做,扬名济世的思想既无法实现,又不得不接受自己特殊的文化身份和社会角色。柳永屡试不第后,曾去找过执政的宰相晏殊,希望和他一样喜好写词的晏殊能给予他伸展抱负的机会,结果是竹篮打水一场空。“柳三变既以词忤仁庙,吏部不放改官。三变不能堪,诣政府。

晏公日:‘贤俊作曲子么?’三变日:‘只如相公亦作曲子。’公日:殊虽作曲子,不曾道‘针线慵拈伴伊坐’,柳遂退”[8]。

“俗”,既是柳永流浪于秦楼楚馆的必然结果,也是直接影响他获得功名的最大障碍。晏殊等人好词而又讥讽柳永,关键在此。“仁宗留意儒雅,务本向道,深斥浮艳虚薄之文。初,进士柳三变好为淫冶讴歌之曲,传播四方,尝有《鹤冲天》词云:‘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及临轩放榜,特落之日:‘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 ’” [9]这段史料记在了仁宗天仁二年柳永第四次落第时的情境。“务本向道”的仁宗是一个正统的帝王,作为统治阶级的最高统治者,为了维护道德权威,皇上绝对不会让柳永——这个他认为品行不高而又自负轻狂的人来担当朝廷重任。于是,柳永一生的命运由此改变。

同时,柳永又是一个放任性情,以俗艳之词闻名于世的风流才子。他从青年时代起就开始到汴京游学。大都市的繁华,和他自身放荡不羁的性格,使他混迹于青楼舞馆。不可否认,柳永对歌舞酒色的迷恋受到了一定时代风尚的影响。作为一个封建文人,他脱不出时代的局限。因此,在政治抱负和人生理想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实现的时候,烟花柳巷就成为了他温暖的精神家园。

所谓的烟花之地,正是柳永逃避仕途失意的避风港。但柳永这种封建浪子式的反抗意识,带有一定消极的因素。他在发泄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和不平时,用的是一种偏激的极端的方式,即用纵欲主义的思想和行为与传统禁欲主义思想,乃至整个封建意识抗争,这样容易引导人走向消沉颓废甚至堕落,更不可能激起人们对封建制度的愤慨和怀疑,而是导致了自己欲求仕宦的用世之志,受到了终身的挫折和羞辱。

当柳永立足俗文化之中时,他从内心深处并不能真正放下正统文化所赋予他的理想,不能真正挣脱功名之念的牵绊,去寻找真正的超脱现实的理想自我。这是一个在封建社会中才华横溢的知识分子在无奈中的挣扎与沉浮,这种生活也并不能带给他真正的解脱。

从另一方面说,对于柳永而言,作词不仅仅是语言笔墨的游戏,更是一种人生价值的选择,一种生存方式的表现。当理想与现实、理性与情欲、功名事业与浪漫生活等发生严重的冲突时,这种悲怆性的心理体验便溶入了柳永的创作实践当中。于是,“比之苏辛词的经世纬国之志,晏欧词的富贵闲雅之态,秦周词的学士俊雅之气,柳词便多了抑郁、落寞、孤寂、惆怅的本色天然生活之感”[10]。

凄凉、感伤、哀怨成了他晚年许多词作的感情基调,其中《八声甘州》可以作为代表。

《八声甘州》这首词从上阕的写景到下阕的写情,把作者长期漂泊、失意思归的生活感受,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其实,离别对于柳永来说,注定不是一个偶然的事件,而是一种命中注定的生存状态。因为埋藏在心灵深处的功名之念一次次的冲击着柳永的心和感情,使他不能在这一温情中平静彻底地安顿生命。如果说年少的柳永是少不更事,因过人的才情而崇拜自己的话,那么历经沧桑之后的柳永,对于自己的过去,则是给予了一些否定。他的羁旅愁怀,他的落魄潦倒,都是由于他对自由和真挚爱情的向往与他对名利仕途的追求之间的矛盾所造成的。他用自己的作品和行为给自己织就了一张大网,身陷其中,不可自拔。

结语

总之,时代、个人、家庭与社会的多重影响,使柳永既有浅切清新、表理俚俗与率真并存的俗词,又有婉丽蕴籍,表现士子雅致含蓄情怀之雅词。作为第一位对宋诃进行全面革新的大词人,柳永对后世词人影响很大。特别是宋代一些著名人苏轼,秦观,周邦彦,无不受惠于柳永。正是有柳永这位先行者的开拓,才使词的创作在宋代大放异彩,而雅俗并存的艺术风格,使柳永成为词坛上的一朵奇葩。

参考文献

1. 王灼,碧鸡漫志,唐圭璋,词话丛编[M],第84页.北京,中华书局,1986.

2. 赵谦.柳永歌妓词三题[J].文学遗产,1994(4)

3. 刘熙载撰,袁津琥校注.艺概注稿[M] ,第496页.北京,中华书局,2009.

4. 张宗橚.词林记事[M](卷四),第104页.成都,成都古籍书店,1982.

5. 赵令畤,侯鲭录,施蛰存,陈如江辑录,宋元词话 [M] ,第71页.上海,上海书

店,1999.

6. 彭孙遹,金粟词话,唐圭璋,词话丛编[M],第723页.北京,中华书局,1986.

7. 王辉斌.柳永《乐章集》用典说略[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03(1)

8. 张惠民.宋代词学资料汇编[M],第177页.福州,汕头大学出版社,1993.

9. 唐圭璋.词话丛编[M],第135页.北京,中华书局,1986.

10. 王天辉.浅斟低唱的背后——柳永词作凄迷色彩的成因[J].长春师范学院

学报,2001(3).

致谢

在本次论文设计过程中,感谢我的学校,给了我学习的机会,在学习中,老师从选题指导、论文框架到细节修改,特别是罗家坤老师给予了细致的指导,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与建议,使我及时完善论文的不足之处,感谢所有授我以业的老师,没有这些年知识的积淀,我没有这么大的动力和信心完成这篇论文。

谨以此致谢最后,我要向百忙之中抽时间对本文进行审阅的各位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

论柳永词的“俗”

论柳永词的“俗” 【摘要】柳永艳情词集中体现了化雅为俗的特点。他描写与歌妓的情场生活,并对歌妓作充满色相的世俗描写。在艺术上则表现为审美趣味的俗,即一反前人的含蓄蕴藉,风格直露而坦率,并以世俗的心理和趣味描写爱情生活,充满了平凡而甜蜜、琐细而愉快的市民情调。表现在语言上则是语言材料的偏重俚俗。柳永词的俗正是对词的本色的保留和发扬,是值得肯定的。 【关键词】柳永;艳情词;俗 五代敦煌民间词,原本是歌唱普通民众的心声,表现他们的喜怒哀乐的。到了文人手中,词的内容日益离开世俗大众的生活,而集中表现文人士大夫的审美情趣。柳永由于仕途失意,一度流落为都市中的浪子,经常混迹于歌楼妓馆,对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歌妓和市民大众的生活、心态相当了解,他又经常应歌妓的约请作词,供歌妓在茶坊酒馆、勾栏瓦肆里为市民大众演唱。因此,他一改文人词的创作路数,而迎合、满足市民大众的审美需求,用他们容易理解的语言、易于接受的表现方式,着力表现他们所熟悉的人物、所关注的情事,即变“雅”为“俗”,着意运用通俗化的语言表现世俗化的市民生活情调。 提到柳永词的“俗”,是离不开他的艳情词的。也就是说,柳永描写自己与歌妓艳情生活的词总的来说是比较俗的。他直接而怡然自得地描写自己的情场生活。柳永虽是一位官场失利的不幸者,将近五十岁才考中进士步入仕途,但这也恰恰成全他成为一位情场的幸运儿,使他能在青壮年时期有充裕的时间和精力流连于“平康巷里”,“连日疏狂”(《凤归云》),甚至“往往经岁迁延”(《戚氏》)。柳永对此在词中也有过描写: 迁延,珊瑚筵上,亲持犀管,旋叠香笺,要索新词,人含笑立尊前。(《玉蝴蝶》) 因而歌妓和柳永的关系是相当亲密融洽的。他们组成了一个以浪子柳永为中心,一大堆风尘歌妓为羽翼的才子佳人集团,柳永曾自豪地说“自古及今,佳人才子,少得当年双美。” 而柳永所作的《传花枝》也颇为自负风流: 平生自负,风流才调。口儿里,道知张陈赵。唱新词,改难令,总知颠倒。解刷扮,能咇嗽,表里都峭。每遇着、饮席歌筵,人人尽道。可惜许老了。阎罗大伯曾教来,道人生,但不须烦恼。遇良辰,当美景,追欢买笑。剩沽取百十年,只恁厮好。若限满,鬼使来追,待倩个、掩通著到。 可见,他与歌妓的关系十分亲密,他对自己的这种风月生活也颇为自得。这在词里表现得也相当大胆、直白,毫不做作,公开宣称“偎红翠,风流事,平生畅”(《鹤冲天》),公开鄙视“名缰利锁,虚度光阴”(《夏云峰》),颇有些反传统

雅俗共赏的艺术_从柳永和周邦彦的词看宋词的雅与俗.

2008年第4期总第70期 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JournalofFujianRadio&TVUniversity No.4,2008General,No.70 雅俗共赏的艺术 ———从柳永和周邦彦的词看宋词的雅与俗 陈 琦 (福建广播电视大学三明分校,福建三明,365000) 摘要:宋词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道绚丽的彩霞,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享有自己的一席之地,与唐诗,元曲,明清小说并重。宋词又大致分为婉约和豪放两派,柳永及周邦彦是婉约派中常常被同称并举的两位著名词人,两人在词的创作上有许多相似之处,在词品上也属于同一风格,对宋词的发展都做出了很大的贡献,都是里程碑似的人物。本文主要从他们词中所体现出来的雅与俗的艺术特点进行讨论,探讨宋词的雅俗共赏。 关键词:宋词;柳永;周邦彦;婉约派;雅俗共赏中图分类号:I207.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346(2008)03-0014-04 词,是宋代重要的文学形式,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在宋词发展史上有许多人常常是被同时提及的,其中一对是柳永和周邦彦。在北宋文学发展史

上,他们每每被同称并举,这是由于这两位著名词人在词的创作上有许多共同点,在词的品格上属于同一类型,且周词对柳词又有着直接继承发展的关系。宋词大致分为两类:婉约派和豪放派,并以婉约为正。其实宋词的分法多种不一,这种分法未必准确,也很粗略,是后人由于不同词人的作品所表现出来的不同风格而划分的。但大多数学者都同意柳永,周邦彦是婉约词派词人,并可作为婉约派的代表人物、对后世的婉约词都有很大的影响。 一、俗不伤雅 雅不避俗 之后,赋予了它一些内涵,而成为一种新的艺术形式,那就是词。宋词是在唐五代文人词的基础上发展的,已成为文人手中成熟的创作形式,雅与俗两种艺术趣味的分流而又相互渗透,成为宋词发展的主要线索之一。自柳永开始在花间词的基础上扩大词的题材,表现与都市生活有关的内容,并将市民阶层的艺术趣味引入词作,也正因为如此,有些人认为柳永的词俗,并不加以重视,这样的观点未免偏颇。柳永生活的北宋,当时进入了承平时期,京都汴梁繁盛至极。同时由于市民阶级的扩大,也有多种多样文艺娱乐的需要,他们到处争唱新声、新腔、新调,而词适于言情,自上至下的普及,上至皇帝,下至庶民,全都雅好词章。在这种文艺新风的陶冶下,柳永就禁不住以民间俚曲为基础,勇创新曲新词,逐渐成为蜚声词坛的新秀,深受乐工和歌伎们的欢迎。 柳永的词的确有俗的一面,这从当时的许多记载里都可以看到。宋人多言柳永词近于俗:陈师道《后山诗话》:“柳三变游东都南、北二巷,作新乐 词,从产生之初就以其音乐性有别于诗,在民间广为流传,是与高雅文化对立的俗文化。早在诗还很发达的唐朝,就有了词这种文学样式,有些著名诗人,也有许多优秀的词作流传。起先,是一种曲子,用作宴乐之乐;后来,经过文人的加工填词 收稿日期:2008-02-12作者简介:陈

论柳永词的俗

论柳永词的“俗” 摘要:柳永是我国第一个专业词人,他改变了词以小令为主的体式,出现了慢与小令平分秋色的局面;他创用了一百多种词调,占了宋代所使用词调的近七分之一;他改变了词的审美内涵和审美情趣,对北宋词风的转变起到了推动作用。他的词以俗著称,改变了晚唐五代以来的文人词那样只是从书面的语汇中提练高雅绮丽的语言,现在我们就其俗这方面以词的内容题材特点、艺术表现以及形成俗的风格的原因来分析一下。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诩。他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者,也是第一个大量写作慢词的专业词人,有词作专集《乐章集》。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词独多。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极其广泛,人称“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对宋词的发展有重大影响。 在词刚产生时,词在文学中的地位是十分低下、不入流的,素有诗贵词贱的说法。它的主要功用是在宴会场合供给伶工歌女唱歌的,到宋朝时词的地位开始有所提升。大量文人用它来抒发感情,表达人生,所以词风开始由俗变雅,词的内容也日益离开世俗大众的生活,而集中表现文人士大夫的审美情趣。而柳永却将其变“雅”为“俗”,着意

运用通俗化的语言表现世俗化的市民情调,北宋陈师道说柳词“骫骳 从俗,天下咏之””(《后山诗话》),王灼也认为柳词“浅近卑俗,自成一体,不知书者尤好之”(《碧鸡漫志》卷二),都揭示出柳词面向市民大众的特点。 柳词的俗主要表现在:(1)题材内容上,大量深入描写市井坊曲的面貌和世俗大众的生活,尤其是妓女的生活。由于父亲柳宜身为降臣,所以科场上得意失意,众红裙争相亲近;他不屑与达官贵人相往来,只嗜好出入市井,看遍青楼,寄情风月,醉卧花丛,对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歌姬和市民大众的生活、心态相当了解。所以词中表现了世俗女性大胆而泼辣的爱情意识,或失恋被遗弃的平民女子的痛苦心声,比如他的《锦堂春》中的“尽更深、款款问伊,今后敢更无端”,表现 了女主人公泼辣爽直的性格;词中也表现了下层妓女的不幸和她们从良的愿望,比如他的《迷仙引》中的“万里丹霄,何妨携手同归去。 永弃却、烟花伴侣。免教人见妾,朝云暮雨”,表现了妓女独立自尊的人格和脱离娼籍的愿望; 另外,柳永词还多方面展现了北宋繁华富裕的都市生活和丰富多彩的市井风情。柳永长期生活在都市里,对都市生活有着丰富的体验,“列华灯、千门万户。遍九陌、罗绮香风微度。十里然绛树。鳌山耸、喧天箫鼓”(《迎新春》)的汴京使他流连忘返;“万井千闾富庶,雄压十三州。触处青蛾画舸,红粉朱楼”(《瑞鹧鸪》)的苏州,也使他赞叹不已。他用彩笔一一描绘过当时汴京、洛阳、益州、扬州、会稽、金陵、杭州等城市的繁荣景象和市民的游乐情景。这方面的代表作,首

柳永词的雅俗

柳永词的雅俗 发表时间:2016-12-30T14:33:29.783Z 来源:《文化研究》2016年10月作者:郑晓燕[导读]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北宋词人,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 湖北恩施高中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北宋词人,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柳永仕途坎坷,一心致力于词作。作为北宋前期最有影响的词作者,有《乐章集》流传。唐圭璋《全宋词》记录的《乐章集》存诗213首,根据杜若鸿的《柳永及其词之论衡》中有统计:《乐章集》中,关于吟咏佳人或歌妓的作品有103首,几乎占全部词作的一半;关于羁旅行役的作品约占59首之多,接近全部词作的四分之一;描写都会承平,人民生活概况的作品约27首占十分之一左右;颂词为11首,为数较少;另有约13首咏物和咏史之作。 柳词丰富的题材类型迎合了社会各阶层的不同口味。社会各层次的人,因其地位不同,情慷各异,故有雅俗不同的审美趣味。柳词的能俗能雅就使柳永词受到了社会各阶层广泛的青睐。考究历朝历代各家对柳词的看法,大致可以将他们的观点思想分为柳词流俗为最重、柳词雅和柳词雅俗兼备三种。 一、俗 1、庸俗:清代江顺治《词学集成》卷五:“(柳永)徒以绮语柔情,竞夸艳冶,从而效之者加厉焉。遂使郑卫之音,泛滥六七百年,而雅奏几乎绝矣。”就是在述说柳永词之浅俗、庸俗。这充分表现在其词的写作题材和内容上的“庸俗”。柳永创作了大量描写妓女的篇章。赵谦《柳永歌妓词三题》:“据有学者考证,柳永存词约212首,情词149首,占全部词作的70%。除可确定写给妻室的有3首:《定风波》(伫立长堤)、《安公子》(远岸收残雨)、《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之外,有146首是与歌妓来往、爱恋的记录,或是对歌妓及其生活的审视观照。” 2、通俗:柳永词广泛流传,达到“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的程度,语言的通俗是其流行的重要原因。词来自民间,与士大夫们言志抒怀的诗比较起来,更贴近下层社会,但从晚唐到宋初,文人词的语言逐渐趋于典雅精工,向诗的语言靠拢。而柳永虽为读书人,但他长期混迹市井,词中语言多来自市井,并力求符合歌妓声口,唱给下层市民欣赏,因而他的词多使用市井俗语埋词,体现出下层民众的意趣。正如《艺苑雌黄》所说:“彼(柳永)所以传名者,直以言多近俗,俗子易悦故也。”黄异《花庵词选》也说:“耆卿长于纤艳之词,然多近理俗,故市井人悦之。 二、雅 《毛诗序》:“雅者,正也。”“雅”即为“正声”,即为合乎正声,高尚而不庸俗。柳永词成就最高的就是咏写羁旅行役之作,描述城市风情及官场酬赠之作也具有较高成就,而这些词就是“雅”最有力的证据。这些雅词由于写景工丽、用语典雅、笔法丰富多变、音调多变而谐婉,善于融情入景、情景交融,景因而随情而动、情因而感化了景,具有极其丰富的表现力。历来为士大夫文人所叹赏。 三、雅俗并举 在不断深入研究柳永的词作之后,渐渐发现雅俗互相融合着,即为“雅俗并举,运雅入俗”,并且柳词的精品之作大都是那些运雅入俗的词,从而开辟了一种雅俗共赏的境界。正如杨海明先生所说:“柳词中真正被人称道的地方,就在于这种雅俗共济、雅俗共赏的风格,……他虽写作了数量众多的俚词,但其真正的艺术成就,却另在于他那些运‘雅’入‘俗’或引‘俗’归‘雅’的作品上。”下面就以“宋金十大曲”之一的《雨霖铃》一词为例,去体会一下雅俗共济、雅俗共赏造就的经典。 雨霖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此全文即在描写与歌妓离别时的情状,“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在给我们勾画一幅情人间依依不舍甚至双双落泪的惜别情景。“此去经年......更与何人说”,用铺叙手法,尽情抒写浪迹江湖的愁恨。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情深意切,运用了移情和铺叙点染法。清代的沈谦《填词杂说》:“词不在大小浅深,贵于移情。‘晓风残月’‘大江东去’体制虽殊,读之皆若身历其境,恍惚迷离,不能自主,文之至也。”而点染法则是:“多情”点明了“伤离别”的情绪与事由,“今宵”两句则对伤离别进一步渲染,其中杨柳、岸边、晓风、残月四种物象不仅暗含离别之意,更倍增别后凄清孤苦之感。其实,除了此处外,“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两句也用了点染法。“念去去”点明离别之事由,然后以“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等三种景物烘托渲染,极言别去之遥远,别后心绪之渺茫无着以及烦闷怅惘之情,这些情绪全寄于三种景物之中,变无形为有形,具体可感、浑厚深婉。“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乃是这首词无可争议的千古名句,得到前人后人无数赞许和倾倒,但是这样的名句,也不是没有来处的。“魏承班‘帘外晓莺残月’,秦少游‘酒醒处,残阳乱鸦’。”柳永剪裁前人诗句,自然无痕,宛如己出,笔法之高超、文华之典雅,可见一斑,“袭前人语而得名者”是一也。 同时,《雨霖铃》还是融情入景、情景交融的佳作。马兴荣《词学综论?宋词》:“可以说,情景交融这个传统的抒情手段,他是运用很成功的。如《雨霖铃》……把清秋景色和离别之情融合在一起,更细致地表达了缠绵悱恻的离别情绪。” 不可否认,《雨霖铃》就是这么一首雅俗共赏的绝唱,正是所谓“俗”的情人之间的缠绵场景、所谓“俗”的铺叙手法,所谓“雅”的工丽写景、引用化用、情景交融等等,将这首词打磨地更加耐人寻味,情意悠长,感人至深。杜若鸿的《柳永及其词之论衡》中有写到:“……柳词并非一味地雅或俗,而是俗中有雅,雅不避俗,乃词史上第一位真正做到雅俗共赏的作家。” 从以上的分析中,我们不难看出,用单纯的“俗”或者“雅”来评定柳词都是不符合柳词整体风格实际的。因为柳永给我们展现的就是既有俗的一面,又有雅的一面,并且雅和俗常常彼此互见,并代表了柳词的最高成就。雅和俗浑然一体,兼有着走向市民阶层和士文化阶层的特性,成就了柳词雅俗共赏的独特审美体验。

雅俗共赏的艺术_从柳永和周邦彦的词看宋词的雅与俗

2008年第4期 总第70期JournalofFujianRadio&TVUniversity No.4,2008General,No.70 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摘要:宋词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道绚丽的彩霞,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享有自己的一席之地,与唐诗,元曲,明清小说并重。宋词又大致分为婉约和豪放两派,柳永及周邦彦是婉约派中常常被同称并举的两位著名词人,两人在词的创作上有许多相似之处,在词品上也属于同一风格,对宋词的发展都做出了很大的贡献,都是里程碑似的人物。本文主要从他们词中所体现出来的雅与俗的艺术特点进行讨论,探讨宋词的雅俗共赏。 关键词:宋词;柳永;周邦彦;婉约派;雅俗共赏 中图分类号:I207.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7346(2008)03-0014-04 词,是宋代重要的文学形式,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在宋词发展史上有许多人常常是被同时提及的,其中一对是柳永和周邦彦。在北宋文学发展史上,他们每每被同称并举,这是由于这两位著名词人在词的创作上有许多共同点,在词的品格上属于同一类型,且周词对柳词又有着直接继承发展的关系。宋词大致分为两类:婉约派和豪放派,并以婉约为正。其实宋词的分法多种不一,这种分法未必准确,也很粗略,是后人由于不同词人的作品所表现出来的不同风格而划分的。但大多数学者都同意柳永,周邦彦是婉约词派词人,并可作为婉约派的代表人物、对后世的婉约词都有很大的影响。 一、俗不伤雅雅不避俗 词,从产生之初就以其音乐性有别于诗,在民间广为流传,是与高雅文化对立的俗文化。早在诗还很发达的唐朝,就有了词这种文学样式,有些著名诗人,也有许多优秀的词作流传。起先,是一种曲子,用作宴乐之乐;后来,经过文人的加工填词之后,赋予了它一些内涵,而成为一种新的艺术形式,那就是词。宋词是在唐五代文人词的基础上发展的,已成为文人手中成熟的创作形式,雅与俗两种艺术趣味的分流而又相互渗透,成为宋词发展的主要线索之一。自柳永开始在花间词的基础上扩大词的题材,表现与都市生活有关的内容,并将市民阶层的艺术趣味引入词作,也正因为如此,有些人认为柳永的词俗,并不加以重视,这样的观点未免偏颇。柳永生活的北宋,当时进入了承平时期,京都汴梁繁盛至极。同时由于市民阶级的扩大,也有多种多样文艺娱乐的需要,他们到处争唱新声、新腔、新调,而词适于言情,自上至下的普及,上至皇帝,下至庶民,全都雅好词章。在这种文艺新风的陶冶下,柳永就禁不住以民间俚曲为基础,勇创新曲新词,逐渐成为蜚声词坛的新秀,深受乐工和歌伎们的欢迎。 柳永的词的确有俗的一面,这从当时的许多记载里都可以看到。宋人多言柳永词近于俗:陈师道《后山诗话》:“柳三变游东都南、北二巷,作新乐 雅俗共赏的艺术 —— —从柳永和周邦彦的词看宋词的雅与俗 陈琦 (福建广播电视大学三明分校,福建三明,365000) 收稿日期:2008-02-12 作者简介:陈琦(1959-),女,福建广播电视大学三明分校中专讲师。

论柳永词的女性特质

论柳永词的女性特质 内容摘要:柳永以特有的方式将内心抽象的愁思依恋、细腻温婉、阴柔多姿的女性特质十分深刻的诉诸于笔端,显示了柳词的独特魅力。柳永渴望个性解放和性爱自由,于是他在青楼中找到理想的归宿;他通过自己的词让世人了解了歌妓等普通女性的生活及境遇。所以他的作品无论从形式上、内容上、语感上或是感情上都时刻展现出女性特质来;他把复杂细腻而又缠绵悱恻的女性情思抒展得扣人心弦;他以女性的口吻如歌如诉,吟唱着生活的酸楚、命运的不济。 关键词:柳永;词;女性特质 柳永生平简介与柳词的主要特点 柳永(987-1055?),字鳍卿,原名三变,因排行第七,故又称柳七。祖籍河东(今属山西),后移居崇安(今属福建)。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由于仕途坎坷、生活潦倒,他由追求功名转而倦厌官场,眈溺于在“倚红偎翠”、“浅斟低唱”中寻找寄托。最后死于润州(今江苏镇江)。 柳永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许。他扩大了词境,佳作极多,许多篇章用凄切的曲调唱出了盛世中部分落魄文人的痛苦,真实感人。他还描绘了繁华景象及四时节物风光。柳永发展了词体,留存二百多首词,所用词调竟有一百五十个之多,并大部分为前人所未写的、以旧腔改造或自制的新调,又十之八九为长调慢词,对词的解放与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柳永还丰富了词的表现手法,他的词讲究章法结构,词风真率明朗,语言自然流畅,有鲜明的个性特色。柳词又多用新腔、美腔,旖旎近情,富于音乐美。他的词不仅在当时流播极广,对后世影响也十分深巨,他是北宋前期最有成就的词家。 了解了柳永的身世以及他在词坛上的地位和影响,笔者通过长期潜心的研究,逐渐发现柳永以特有的方式将内心抽象的愁思依恋、细腻温婉、阴柔多姿的女性特质十分深刻的诉诸于笔端,显示了柳词的独特魅力。关于这些,本文试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以女性口吻抒写复杂细腻而又缠绵悱恻的女性情思,婉倾泣诉,如歌如怨。

柳永词与周邦彦词之比较

柳永词与周邦彦词之比较 班级:09601班学号:09060048 姓名:李恬 摘要:词,是宋代重要的文学形式,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在宋词发展史上有许多人常常是被同时提及的,其中有一对就是柳永和周邦彦。他们是宋词发展史上的两个里程碑式的人物,他们的词作存在着明显的继承与蜕变。本文就从题材内容、艺术风格两方面来了解两位词作家的创作个性。 关键词:柳永;周邦彦;词;不同 柳永,是北宋词史上一个划时代的大词人,是北宋婉约词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对唐五代词既有继承又有创新。他的词不仅在当时流播极广,对后世影响也十分深远。 周邦彦,是中国北宋末期著名的词人,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 柳永和周邦彦,一个是北宋词史上划时代的大词人,一个是北宋诃坛的集大成者。在北宋文学发展史上,他们总是被同称并举,这是由于这两位著名词人在词的创作上有许多共同点,在词的品格上属于同一类型,而且周词对柳词又有着直接继承发展的关系。这就为我们对比研究两位大词人提供了必要性和可能性。本文就从题材内容、艺术风格两方面对比二者的不同,来了解两位词作家的创作个性。 一:题材内容:柳词丰富,周词较单薄 柳永、周邦彦虽早年生活相似,都曾长期在歌妓、舞女中的生活。但柳永不甘约束而狂放不羁,屡试不第,晚年才中进士。而周邦彦却几历官场风云。如此身世反映在他们的词作中,艳情是相同的一面,但是不同者居多,也可以说柳词有拓展性,周词则在题材内容上显得相对狭隘。 柳词中反映妇女生活、男女恋情、别愁离恨的词作占去了《乐章集》大半,其中妓女生活写得尤为细致、大胆。如:《洞仙歌》此词极写“洞房深处”男恋女爱的甜蜜而嬉戏的生活情景。《雨霖铃》中“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极写离别之意。 柳永虽然生活在这样一个“太平盛世”中,但是他个人的遭遇却未免坎坷。因此,他曾一度游阅西蜀和江浙,写下了许多表现身世遭遇的“羁旅行役”之思的词篇。如《迷神引》、《双声子》等。 而相对于柳词,周词在题材和内容上有很大的局限。因周邦彦生活面的狭窄,词的题材未能超出传统内容:一是艳情词几乎占了《清真词》的全部内容。代表作如《兰陵王》、《西河》、《金陵怀古》等。二是少量抒写官场感慨和羁旅之思的怀古伤今的词篇。如《苏幕遮·燎沉香》表达了家乡的美好和自己深怀渴慕的心情。 总之,周邦彦的词无论在思想内容上,还是在创作题材上都不及柳永丰富,他的词往往是“旧曲翻新”,内容上往往显得较为空虚、苍白。正如王国维所说周彦邦词“创调之才多,创意之才少”。

柳永词与宋词之间的雅俗之

柳永词与宋词之间的雅俗之 刘阳 长春理工大学光电信息学院 1183122 摘要:严酷的封建专制思想对人性和自由的压抑是令现代人无法想象的,被它所奴化的人们对于“白衣卿相”柳永的打压是不遗余力的,与周围格格不入的处世观铸就了他辛酸的一生。且柳永处在词风变化的时期,故而人们多诟病其词之俗!实则雅俗乃是因社会思潮的影响和中华民族审美的发展变化所产生的不同看法罢了! 关键词:封建思潮,程朱理学,转变期,俗,雅 柳永,北宋词人,婉约派创始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宋仁宗景佑元年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由于为人放荡不羁、仕途坎坷,终身潦倒,连死时都是靠妓女捐钱安葬。他是第一个大量创作慢词的人,词风纯真、大胆,善于铺叙白描,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多直语、市侩化,大量运用“俚词”,使得“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从而成为词史上的又一位伟人! 世人皆言柳永的词俗,与其他的大词人如苏轼、辛弃疾等的雅逸豪放相比,实是俗不可耐!批判柳词中的风月艳词,多直语、市侩化,失去了作为文人的那种清高之气——或于自然之中怡情养性,或于朝廷之中忧国尽忠,或于社会之中助民生息……但我认为这些并非柳永之俗,造成柳永词俗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社会思潮方面,也有词的发展上的原因,这是那些自命清高、所谓文雅之士的俗!而柳永如此真性情、真爱恨的真男人却在那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儒家文化思想、程朱理学的“去人欲,存天理”的禁锢下变成了为人所不齿 一、封建思想文化的禁锢 中国几千年来一直处于封建社会,作为封建王朝的统治者必然要求保证自己的统治,而最好的办法就是消灭那些自由思想,代之以统治者自己制定的能够统一所有人的思维、为自己服务的

论柳永词之雅俗

关于柳永词之雅俗及成因浅析 汉语言文学08级3班200802101334 罗坤 摘要:关于柳词的雅俗定位问题一直是历代文人争论较多的热点问题。多数文人总是持一种较为极端的观点——非俗即雅。而 本文作者则从比较理性的角度来看待柳词的雅与俗。即既有 俗的一面,也有雅的一面。并对柳词之雅俗的成因也做了简 明的解释。 关键字:俗及成因,意俗,庸俗,通俗,情雅及成因,意雅及成因,语雅及成因 翻开中国古代文学史,宋词是无法逾越的一章,而柳永在宋朝的词坛上更是无法忽视的。他是当时词坛上最为受人瞩目的词人之一,也是当时最为流行的词人。他的词曾造成了“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的空前盛况。但是他也是两宋词坛备受争议的词人之一。争论的焦点主要在其词的雅俗归类上。大部分人均持一种极端的态度,而我认为柳永的词既有俗的一面,也有雅的一面。 一:俗及成因 历来论者对柳词之雅俗往往更倾向于吧柳词归于“浅近卑俗”一类。如著名女词人李清照在《词论》中说:“柳屯田永者,变旧声,作新声,出《乐章集》,大得声称于世,虽协音律,而词语尘下。”虽然肯定了柳永在词的创新上的成就,以及其词音律的和谐,但还是将其整体风格定为卑俗一体。文学史上,关于柳永这样的评论还有很多。如南渡初王灼《碧鸡漫志》,陈师道《后山诗话》,黄昇《花庵词选》

等。这样的评论虽有一定道理,但过于绝对。 我认为柳词的俗应该分为三部分——意俗,庸俗和通俗。毫无疑问,意俗和庸俗这两种会属于绝对意义的贬义,而通俗这个词则属于一个中性词,它可以是因为没有个性而大众化,也可以是因为其通俗易懂而受人欢迎。 1.意俗 就柳词而言,涉及到猥亵香艳的,对女性充满色相的,世俗化的“意俗”作品也是有的。如:《柳腰轻》中的“英英妙舞腰肢软”,《洞仙歌》中的“缱绻。洞房悄悄,绣被重重,夜永欢馀,共有海约山盟”,《小镇西》“百态千娇,再三偎着,再三香滑”,《凤栖梧》中的“旋暖熏炉温斗帐,玉树琼枝,迤逦相偎傍。 酒力渐浓春思荡,鸳鸯绣被翻红浪。”,等等,类似于这样低俗,浮艳之作还有很多。当然这是柳词被历代文人定位为卑俗浅近的最主要依据,同时这也是后代文人应该摒弃的诟病。 2.庸俗 词体进入晚唐五代后,经文士的改造和加工而日趋成熟,又经“花间鼻祖”温庭筠的创造和南唐词人冯延巳,李煜的强化,进一步确定了一柔情为主的题材取向,一柔软婉丽为美的审美规范。但随着词的发展,后世词人之作日趋庸俗,而柳词中的庸俗之作也是在这一文风影响下而形成的。如:《合欢带》中的“妍歌艳舞,莺惭口舌,柳妒纤腰”,《长相思》中的“雅态轻盈,娇波艳冶,巧笑依然,有意相迎”,《红窗听》中的“如削肌肤红玉

柳永词的语言特点

柳永词的语言特点 摘要 柳永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在词体的发展过程中,他是个非常关键的人物,他扩展并发展了慢词,开拓了词的题材,丰富了词的表现手法,他的词代表了宋词发展的一个新阶段。词风多接近民间艺术特色,融合多家特点自成一派,含义深远。语言多用俚语,却又不乏雅言,贴近人民,浅显易懂,受到大众的一致好评。 关键词:柳永词语言雅俗共赏

引言 柳永(约971-1053),字耆卿,原名三变,号柳屯田,崇安人。景祐元年进士,一生怀才不遇,终身落魄,穷困潦倒,死后甚至由几个妓女埋葬。虽然他官场失意,但却写出了一手好词,从词调到作词都代表了宋词发展的一个新阶段。他的很多词调都出于市井新声,经过加工提炼,形成了其独特风格,并以之确立了他在词史上的地位。他完成了从小令到慢词的发展与转变,并且在词的内容方面也有一定程度的扩展,是历史上不可磨灭的领军人物。 一、柳永词的语言特点 柳永词的语言特点主要为吸收大量的俚俗语言,却又不失雅致,在词中喜用典故,这样的特点使得柳词上至达官贵人,下至贫民百姓都能理解和欣赏,他通过反映寻常百姓的日常生活和心底最真实的想法来表现自己对世俗的不满和对下层人民的怜惜。 1、吸收大量民间俚俗语言 柳永在词史上率先吸收大量民间俚俗语言入词,更多的展示市井平民的生活与心态,写俗人,写俗世。他被认为是俗词的开创者,是俗文学中的一枝奇葩。柳词俚俗拙朴、真实动人,用平实的语言形式传唱出真实的思想情感,以平民的姿态叙写平民的心理和生活,作为通俗歌词,它具体地体现了“出生于民间,为民众所写作,且为民众而生存的、所喜悦的,投合了最大多数民众之口味的”这一俗文学概念。 例如柳词表现下层妓女的不幸和她们从良的愿望。柳永长期流连坊曲,与歌妓交往频繁。他虽然有时也不免狎戏玩弄歌妓,但更多的是用平等的身份和相知的态度对待她们,他认为她们“心性温柔,品流详雅,不称在风尘”(《少年游》);欣赏她们“丰肌清骨,容态尽天真”(《少年游》)的天然风韵;赞美她们“自小能歌舞”、“唱出新声群艳伏”(《木兰花》)的高超技艺;关心同情她们的不幸和痛苦;“一生赢得是凄凉。追前事、暗心伤。”(《少年游》)也常常替她们表白独立自尊的人格和脱离娼籍的愿望:“万里丹霄,何妨携手同归去。永弃却、烟花伴侣。免教人见妾,朝云暮雨。”(《迷仙引》)柳永这类词作,与晚唐五代以来的同类词作相比,不仅内容风格有所不同,更体现了观念的变化。而作为当时一个特殊社会群体的歌妓,与市民的生活内容、消费方式密不可分,因而,柳永词真切地表现她们的命运,也非常贴近市民大众的日常生活和欣赏趣味。不过其中也有些低级趣味的色情描写,这也是他常常受到宋代文人指责的原因之一。 再例如柳词反映市民生活的隆盛与享乐。柳词区别于文人士大夫的荒野情趣、田园隐逸,而带有浓厚的世俗享乐之风。反映出那个时代充满声色娱乐和浅斟低唱的富贵之地中人们生活的真实状态和在宴饮游乐之中的纸醉金迷,例如《木兰花慢》:

柳永词的雅和俗范文

柳永词的雅和俗范文 柳永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带有浓郁市民文学色彩的柳词,无论是思想工艺术形式,都比他以前的词作前进了一大步,尤其是他创作的大量的慢词,为宋词的繁荣开创了一个新局面,对于词体 文学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柳永词的雅和俗 摘要:柳永是宋朝著名的词人,是北宋婉约词派的代表人;他留给后人很多脍炙人口的词,像《乐章集》等;文坛和词坛有很多关于柳永的词风的定位问题,从古至今,这个话题一直是历代文人争议的焦点问题;大家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理解都详细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定位为“俗”的人有一大堆理由;定位为“雅”的人有一大堆理由,而至于到了最后,干脆有人走中庸之道,说柳永的词风非俗非雅,或俗是或雅。在笔者浅学看来,对于柳永的词风不要用片面的观点去描述,从历史和从柳永生活的环境,以及词文化氛围去全方位的包围,扩大视野去理性看待他在词界的雅俗成就,这样才是最稳妥的评价历史的方法;本文列举实例来说明柳永词的雅和俗,望抛砖引玉,以求智者精言。 关键词:柳永;词;雅和俗 1.前言 中国古代文学最鼎盛辉煌成就毋庸置疑是:唐诗、宋词;而宋词是中华五千年的历史上更显得独树一帜,直至今天都在影响着人们的风格和内涵意境的延展。至于柳永,在宋朝的词坛上更是名声鼎沸、

家喻户晓、无人不知;他是当时最受欢迎的词人,在长达有三百多年 的宋朝历史上,他的词可以叫做风靡一时、极为流行。“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这句话就是对柳永的词的风靡程度的一种真实评价。但历史上对柳永的褒贬不一,有些人倍加欣赏、有些人不屑一顾;说“俗”者,将柳永一脚踏翻抛弃路边;说“雅”者,扶上正座推崇之极。我们仅从字面上分析得出:雅俗虽只是两种风格,但在历史上他们的地位是不同的;如何来评判柳永的“俗性”还是“雅性”,笔者 认为,“雅俗共赏性”应该是对柳永最中肯的评价。 2.论俗 对柳永词的评价,很多人如:南渡初王灼、陈师道、黄昇以及 李清照的《词论》,都将柳永毫不留情的归于卑俗类;他们甚至不反 对柳永词在创新上的巨大成就;也不否认其词音律的高超手段之和谐,但“……大得声称于世,虽协音律,而词语尘下。”这些人对柳永“俗”的评论主要依据以下几个方面: 2.1内容俗 柳永词,许多作品中都有内容“俗气”的特征;基于这一点,也是历代文人将其定位成“俗霸天下”的主要依据。如:“百态千娇,再三偎着,再三香滑”,写出女子的风情万种;《凤栖梧》中的“旋 暖熏炉温斗帐,玉树琼枝,迤逦相偎傍。酒力渐浓春思荡,鸳鸯绣被翻红浪。”写出男女之间的交欢之态,虽含蓄不奔放,却难辞“俗气”之格调。柳词仕途不利,一度沉迷醉酒香艳之中,尤其对女性身体着迷,如:“英英妙舞腰肢软”与“……洞房悄悄,绣被重重,夜永

论柳永词之风格

关于柳永词之雅俗及成因浅析 一:俗及成因 历来论者对柳词之雅俗往往更倾向于吧柳词归于“浅近卑俗”一类。如著名女词人李清照在《词论》中说:“柳屯田永者,变旧声,作新声,出《乐章集》,大得声称于世,虽协音律,而词语尘下。”虽然肯定了柳永在词的创新上的成就,以及其词音律的和谐,但还是将其整体风格定为卑俗一体。文学史上,关于柳永这样的评论还有很多。如南渡初王灼《碧鸡漫志》,陈师道《后山诗话》,黄昇《花庵词选》等。这样的评论虽有一定道理,但过于绝对。 我认为柳词的俗应该分为三部分——意俗,庸俗和通俗。毫无疑问,意俗和庸俗这两种会属于绝对意义的贬义,而通俗这个词则属于一个中性词,它可以是因为没有个性而大众化,也可以是因为其通俗易懂而受人欢迎。 1.意俗 就柳词而言,涉及到猥亵香艳的,对女性充满色相的,世俗化的“意俗”作品也是有的。如:《柳腰轻》中的“英英妙舞腰肢软”,《洞仙歌》中的“缱绻。洞房悄悄,绣被重重,夜永欢馀,共有海约山盟”,《小镇西》“百态千娇,再三偎着,再三香滑”,《凤栖梧》中的“旋暖熏炉温斗帐,玉树琼枝,迤逦相偎傍。酒力渐浓春思荡,鸳鸯绣被翻红浪。”,等等,类似于这样低俗,浮艳之作还有很多。当然这是柳词被历代文人定位为卑俗浅近的最主要依据,同时这也是后代文人应该摒弃的诟病。 2.庸俗 词体进入晚唐五代后,经文士的改造和加工而日趋成熟,又经“花间鼻祖”温庭筠的创造和南唐词人冯延巳,李煜的强化,进一步确定了一柔情为主的题材取向,一柔软婉丽为美的审美规范。但随着词的发展,后世词人之作日趋庸俗,而柳词中的庸俗之作也是在这一文风影响下而形成的。如:《合欢带》中的“妍歌艳舞,莺惭口舌,柳妒纤腰”,《长相思》中的“雅态轻盈,娇波艳冶,巧笑依然,有意相迎”,《红窗听》中的“如削肌肤红玉莹,举措有,许多端正”,《河传》中的“翠深红浅。愁蛾黛蹙,娇波刀翦”,等等。这些作品都突出了词人的“恋妓”情节,也使得作品的主题思想过于狭隘与低俗。此类作品并无太大价值,只是延续晚唐五代以来的浮艳遗风而已。这类庸俗作品也是古代士大夫对柳永之词不屑一顾的另一重要原因。 3.通俗 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中说:“以宋词比唐诗,则东坡似太白,欧、秦似摩诘,耆卿似乐天。”的确,从其外放形态而言,柳永的词与白居易的诗确实有着共同的艺术特色。白诗“老妪能解”与柳词的“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之。”两者均以通俗为尚,实异曲同工之妙。白诗一其通俗易懂而被世人传诵,相比之下的柳词,则没有这么幸运。柳词通俗的一面往往被其词作中少量的“意俗”,“庸俗”之作所掩盖,所以后人总是难以给柳词中的通俗之作定位。这也使得柳词雅俗争辩难以停止。抛开偏见,柳词确实做到了通俗易懂。如《煮海哥》,《题中峰寺》等。 4. 俗之成因 我认为柳词之俗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其一是柳永本身就是一个生性浪漫,不受拘束的人。因此风月场所注定会吸引他的眼球。一些柳词流入意俗,庸俗一类也就成为必然。如上文所举之例子《小镇西》,《凤栖梧》等。其二,落榜后的他,心中难免有一些牢骚,因此写下一首《鹤冲天》,词中的一句“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让柳永的仕途从此走向黑暗。尽管他的词流传很广,当朝皇帝也很喜欢,但这首词确实葬送了他的仕途。狂傲的他,也就以“奉旨填词柳三变”经常出入烟花场所,正如其一而言,也使得一些词流入俗。其三,他所处的时代,不乏有写俗词之

论柳永词的雅和俗

论柳永词的雅和俗 学生:曾建指导老师:张波 [摘要]:柳永是两宋词坛最为瞩目的大词人之一,也是当时最为流行的词人,他的词曾造成了“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的空前盛况,然而他也是两宋词坛最受争议的词人之一。争论的焦点集中在柳词的雅俗问题之上。关于柳词的雅俗定位问题一直是历代文人争论较多的热点问题。多数文人总是持一种较为极端的观点——非俗即雅。本文认为柳永词既有俗的一面又有雅的一面。柳词的俗主要表现在题材内容上多写妓女生活,歌唱世俗女子的心声,表现世俗女子的生活愿望;在表现手法上力求直观浅露,不求含蓄,不设比兴寄托,善用铺叙;在语言上多使用市井俗词俚语,受到大众市民的欢迎。柳永的雅词创作主要集中在他入仕之后,他的雅词由俗返雅,雅风发微,其大量杰出的羁旅词和都市生活词就是最好的证明。 [关键词]:柳永词雅俗 一、柳永的生平创作 柳永,生卒年迄无定论,唐圭璋、陆侃如等先生作了考证,暂推定为公元十世纪九十年代前后,大约同龄于晏殊、张先。初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人,为工部侍郎柳宜少子。仁宗景佑元年进士,先后做过睦州团练推官、余杭县令、晓峰盐场(在今浙江定海县)监和泗州判官等地方官。后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柳永是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大词人。他大力创作慢词,从根本上改变了唐五代以来词坛小令独秀的格局,使慢词得以成为与之平分秋色的体式,丰富了词作的表现力。慢词虽非柳永首创,但在两宋词坛上,柳永是创用词调最多的词人。从其现存《乐章集》中的213首词来考察,共用了133种词调。而宋代所用的八百八十多个词调中,有一百多调是柳永首创或首次加以使用的。词至柳永,体制始备。令、引、近、慢,单调、双调、三迭、四迭等长调短令,日益丰富。形式体制上的完备,为宋词的发展与后继者在内容上的开拓提供了前提条件。柳永不仅从音乐体制上改变和发展了词的声腔体式,而且尝试从创作方向上改变文人词的审美内涵和审美趣味,即变“雅”为“俗”,着意运用通俗化的语言表现世俗化的市民生活情调。王灼《碧鸡漫志》言柳词“浅近卑俗,自成一体”。[1] 二、柳永俗词的特征 (一)内容俗 柳永词在创作方向上,改变了词的审美内涵和情趣,着意与表现世俗化的市民生活情调。词的内容主要涉及三个方面: 1、表现世俗女性大胆而泼辣的爱情意识

柳永词的特点及举例赏析

1. 北宋词至柳永而一变。柳永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也是真正开启宋词天地的重要词人。他以一落魄文人,流连坊曲,采纳市井新声,为文人词作输入新鲜血液,并自觉地以市民情调取代贵族情调,变“雅”为“俗”,从而改变了词的审美内涵和审美情趣,在词中开拓出另外一番境界。从内容上来看,柳词虽仍多倚红偎翠、浅斟低唱之作,但也体现出许多新的倾向,扩大了词的题材范围:第一,在描写男欢女爱的传统题材时,柳词从达官显宦的峻台重阁转向了平民百姓的市井青楼,具有浓厚的市民气息。这类词作有的表现了世俗女性大胆泼辣的爱情意识,有的表现了惨遭遗弃的平民女子的痛苦心声,有的抒写了处于社会下层的伶工乐伎的不幸遭遇和美好愿望,皆透露出新的时代气息。第二,工于羁旅行役,他把这些本来多入于诗的言志抒情内容一并移入词中,用来描写江湖流落的索寞,抒发别离相思的况味,此类作品达到了比较完美的艺术境界。第三,部分词作还展现了北宋承平之世繁华富庶的都市生活与多彩多姿的市井风情,这在柳永之前的词作中是不曾见过的。另外,那些抒写作者身世遭遇,表达怀才不遇的愤懑和对游宦生涯厌倦的作品也颇值得注意。著有《乐章集》。 2. 柳永词标志着北宋词发展的转折,他对词的创造性贡献更主要是体现在词调和艺术方面。首先,发展了词的长调体制。柳永精通音律,或利用民间原有的曲调,或把小令扩展为慢词,或旧曲新翻,或自创新调,使慢词的曲牌大为丰富,词的体式至此相当完备,这样就增加了词的表现容量,扩大了词的表现能力。长调蔚然成为一代风气,倡导之功不能不归于柳永。其次,丰富了词的表现手法。柳永把六朝小赋的作法移植于词,创造了铺叙展衍、恣意渲染的艺术手法,写景状物备足无余,叙事抒情淋漓尽致;与铺叙相配合,他还长于白描,不加藻饰而又生动传神;此外,构思细密,布局完整,章法委婉,层次分明也是柳词的重要艺术特征。第三,革新了词的语言表达方式。柳永也能以清丽的语言写传统的雅词,但他贡献最大的却是使用极其生动、浅近的语言写出的俚词。他一扫晚唐五代词人的雕琢习气,充分吸收日常生活中的俗语、口语入词,以通俗流利的语言取代雅致绮丽的修辞,达到了“状难状之景,达难达之情,而出之以自然”(冯煦《宋六十一家词选例言》)的境界。正是在柳永手中,俚词才具备了和传统雅词分庭抗礼的资格。作为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词人,柳永对后来词人沾溉甚深,许多大家都受惠于他,柳词不仅促进了宋代俗文学的发展,也为金元曲子开启了先河,以至有人称他为“曲祖”。代表作品有《雨霖铃》(寒蝉凄切)、《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望海潮》(东南形胜)。 一、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 1. 此词把男女恋情与羁旅行役结合在一起来写,在倾诉与情人依依惜别的同时,也寓含着词人仕途失意的抑郁、知音不再的悲凉以及江湖飘零的凄苦,感情真切诚挚,情调哀怨伤感,是颇能代表柳词风格的佳作。 2. 此词的艺术特点: (1)情景交融,虚实兼写。这首词上阙叙述别情别景,下阙设想别后相思,或融情入景,或因情见景,都是以冷落凄清的秋景来渲染衬托难以割舍的离情,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词的上阙写临别的情景,是实写;下阙写别后的想象,是虚写,或实景传虚,或虚景实写,既可以打破时空的限制,又拓展了作品的艺术境界,虚实相生,相得益彰。

浅议柳永词中女性形象的心理刻画——江汉大学学年论文

江 汉 大 学 学 年 论 文 题目:浅议柳永词中 女性形象的心理刻画 学院:人文学院 专业:汉语言文学 年级:20**级 姓名:** 学号:************ 指导老师:*** 二〇**年八月

浅议柳永词中女性形象的心理刻画 内容摘要:柳永是词史上第一位把笔端伸向平民妇女的内心世界为她们诉说心中苦闷忧怨的词人。柳永现存词213首,其中关于歌咏女性的词近70首。柳永把视角伸到了北宋市民街巷,深入茶坊酒馆勾栏瓦肆。柳词深刻地触及了市民女性的内心世界,描出了下层女性渴望爱情、追求幸福、追逐美善,迫切实现愿望等市民性心理状态,同时有一部分词还刻画了“新女性”的心理状态,表现出了女性觉醒。柳永在词作中运用多种方式技巧来刻画这些女性心里状态,主要通过主人公的内心独白、自语自叙、内心幻想、动作外貌、铺叙故事等方式来刻画人物心理。自柳永后,女性词便被后来的词人所承袭并不断发展,而且柳永的词法技巧也对后来词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关键词:柳永词、女性形象、“新女性形象”心理、直抒胸臆型、独白式 “作为诗材的女性形象,在柳永这里已经超出了此前的观念性和类型性,进而达到了以具体的心理描写为主的层次”①。本文就柳永词中关于女性形象的心理描写为切入点,重点分析柳永词中女性形象的心理状态和心理状态表现中所运用的方法和技巧。 柳永是北宋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大词人,也是词史上第一位把笔端伸向平民妇女的内心世界为她们诉说心中苦闷忧怨的词人。柳永现存词213首,其中关于歌咏女性的词,即所谓的“艳词”,在《乐章集》中近70首。这些词多为俚词,雅俗共赏。在这些词中,柳永把视角伸到了北宋市民街巷,深入茶坊酒馆勾栏瓦肆。柳永通过这些词作对市民阶层的女性寄寓了深深的同情并进行了大胆的歌颂。这些词“表现了市民女性大胆而泼辣的爱情意识”、“表现被遗弃和失恋的平民女子的痛苦心声”、“表现下层妓女的不幸和他们从良的愿望”②,深刻地触及了市民女性的内心世界,描出了下层女性渴望爱情、追求幸福、追逐美善,迫切实现愿望等市民性心理状态,同时有一部分词还刻画了“新女性”的心理状态,表现出了“英雄”意识和女性觉醒。 柳永的一生,可以分为前后两期,以仁宗朝景佑四年柳永中举为界。前期柳永多流连于花街柳巷酒肆舞馆,与众多歌伎交善,仅词中提到就有心娘、佳娘、虫娘、酥娘、师师、香香、英英、瑶卿、秀香等十余人,他的不少词就是写给这些歌伎的,然而柳永并非出身豪贵,流落汴京倡馆酒楼间,很多时候以卖词为生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