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城市社会学期末复习修订版本

城市社会学期末复习修订版本

城市社会学课程题库

考试说明:

考试题型:(1)多项选择题25题,每题2分,共50分

(2)判断题50题,每题1分,共50分

考试形式:机考

考试时间:60分钟

一、多项选择题

1 1、在韦伯看来,完全城市应该具有()的功能。

A B C D E

A.贸易

B.军事

C.法律

D.社交

E.政治

12、关于芝加哥学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B C D

A.创建了美国历史上第一个社会学系

B.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城市研究中心,成为了城市社会学研究的基地

C.以帕克为代表的第二代芝加哥学派社会学家所创立的城市人类生态学理论才真正

代表了芝加哥城市社会学派理论

D.在新城市社会学理论出现以前,人类生态学基本上统治着城市社会学研究,是主

流的社会学理论和研究范式

E.由美国社会学家J.沃顿所提出

1 3、下列关于伯吉斯的同心圆理论,表述正确的是:

A B C

A.在伯吉斯看来,每个城市都有它的生态布局,这个布局是按照同心圆的格局组织

起来的

B.中心商业区是最内核的地带

C.过渡带带是由许多商业和轻工制造业以及主要由平民、移民和游民组成的居住区

D.过渡区的外围是中层郊区,也成为高级住宅区

E.第四圈居住的是内层郊区,是蓝领中产姐姐居住区或成为工人住宅区

F.第五圈成为往返区,是外层郊区和城乡结合部

1 4、问卷的结构往往包括:

A B C D E

A.封面信

B.指导语

C.问题

D.答案

E.编码

1 5、实地研究通常采取的方式包括:

A B D E

A.观察法

B.文献法

C.访谈法

D.问询法

E.跟踪法

2 6、郊区化是指由大城市中心区(),促使人口、产业从市中心向郊区迁移的一种离心分散化的现象。

A B C D

A.地租昂贵

B.人口稠密

C.交通拥堵

D.环境恶劣

E.就业难

2 7、边缘城市的特征主要包括:

A B C D

A.建筑低层

B.低密度

C.以第三产业为主体的专业化产业结构

D.人口的多样化、隔离化

E.行政上有主体、空间上有界限

2 8、目前我国城市人口发展的关键因素是:

A B C D E

A.人口增长过快对于城市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带来较大压力

B.城市人口素质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瓶颈

C.城市老龄化问题比较严重

D.城市人口流动加速

E.城乡就业矛盾突出

4 9、农村社区主要具有下列哪些特征?

A B C D E

A.传统主义

B.仪式主义

C.持续教育

D.单一的标准化和可预期性的社会角色

E.民俗和民德是行为依据

4 10、费孝通的《乡土中国》一书中描述的中国农村社会的特征包括:

A B C D

A.礼治秩序

B.没有陌生人的社会

C.无为而治

D.中国的家是一个事业组织

E.社会范围是一根根私人联系构成的网络

F.家族和血缘体作用不明显

4 11、关于费孝通的“差序格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B C D

A.差序格局如同一颗石子投入水中后激起的同心圆扩散圈

B.在乡土中国,每一个人都把自己当作圆心,以差序的方式来建构与他人的关系

C.别人的重要性取决于他们与自己关系的密切程度

D.差序格局是一个具有文化模式的概念,揭示了人类组织的重要原理

4 12、城市社区是指以工商业为基本经济活动形式的地区性社会,它具有:

A B D E

A.人口较为稠密

B.社会交往和流动频率高

C.经济活动比较简单

D.传统习俗惯性比较小

E.家族和血缘体作用不明显

4 13、美国学者沃斯在《作为生活方式的城市化》一文中认为以城市为标志的现代社会的本质特点是异质性,人的行为出现了不同于传统社区的特点,包括:

A B E

A.人际关系的淡化

B.追求自我的个人化

C.人际关系加强

D.追求自我的大众化

E.原有的亲属关系与社会秩序被打乱

4 14、德国社会学家齐美尔将现代社会中人们的心理特点归纳为:

A B C E

A.理性

B.极强的时间观念

C.个人主义

D.集体主义

E.对他人的漠然态度

4 15、城市社会的社会结构比较复杂,这主要表现在:

A B C D E

A.城市内部有着不同类型的社会组织

B.城市内部的社会分化程度比较高

C.职业种类众多

D.经济活动比较复杂

E.消费层次也不同

5 16、新城市贫困人口的来源主要包括:

A B C D E

A.亏损企业职工

B.下岗职工及其家属

C.部分企业离退休职工

D.原有的社会救济人员

E.各种社会无业人员

F.部分近年农转非的农民

5 17、流动人口融入城市的过程包括下列哪些维度?

A B C E

A.经济整合

B.文化接受

C.行为调整

D.精神归属

E.身份认同

5 18、阶层和阶级的区别在于:

A B C D E

A.阶级的研究对象是社会成员,基层的研究对象是社会集团

B.阶级的研究是从社会生产关系的视野中定位社会集团及其特征

C.阶级是按照阶级学说的思路对社会集团及其构成进行考察,阶层则是按

照社会层次的思路分析考察社会不同群体和社会成员

D.阶级主要集中于对社会集团经济因素的考察,阶层通过对社会群体的经

济、政治、社会地位、文化层次及道德观念等要素进行并列的多元化的

研究

E.阶级范畴揭示了社会集团之间利益冲突的根源和集团之间斗争的必然

性,阶层主要从社会层次的视角进一步说明集团内部的层次性以及阶层

演化的规律性和科学性。

5 19、人口迁移的界定角度主要包括:

A B E

A.时间属性

B.空间属性

C.经济属性

D.文化属性

E.目的属性

5 20、解释社会流动的理论主要有:

A B

A.帕累托的精英循环理论

B.布劳—邓肯的地位获得模型理论

C.布迪尔的社会资本理论

D.拉文斯坦的推拉理论

E.帕森斯的社会功能理论

5 21、功能论的社会分层理论认为:

A B C D E

A.阶层是满足社会需要的必然存在,每一个社会都会因社会需要整合、协

调和团结而产生社会阶层

B.阶层反应了社会的共享价值观,提高了社会与个人的功能

C.经济结构不是社会中的主要结构,全力在社会中是合法分配的

D.工作与报酬是合理分配的

E.社会的阶层结构经由社会变迁而变

1 22、关于迪尔凯姆城市社会的学说,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 B C D

A.农业社会是一种机械的联合

B.城市社会是有机的结合

C.分工是城市的重要特征

D.城市的社会关系中,个体的意志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E.农村向城市的过渡是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

1 23、城市空间结构研究的流派主要有:

A B C D E

A.景观学派

B.社会生态学派

C.区位论学派

D.行为学派

E.结构主义学派

1 24、基层自然社区的主要表现形式有:

A B C D E

A.居住生活单元

B.居住小区

C.居住区

D.里弄

E.居民大院

1 25、孔德认为影响人类社会向实证社会前进的因素包括:

A B C D

A.死亡

B.人口

C.气候

D.道德价值

E.民族性

5 26、流动人口的()决定了流动人口在进入城镇地区后,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和适应。

A B C D

A.社会经济特征及思维观念

B.流入地的宏观背景

C.社会政策与经济制度

D.流入地居民对待外来人口的态度和行为

E.收入水平

5 27、风险社会的特征主要体现在:

A C D

A.风险的人化

B.风险的物化

C.风险的制度化

D.风险的普遍性

E.风险的信息化

8 28、信息化给城市公共危机管理带来负面影响主要包括:

A B C D

A.使事故得以扩散的途径增多

B.危机的传播速度大大提高

C.影响的范围更加扩大

D.给危机的救治带来极大的挑战

E.人与人之间的依赖性增强

8 29、城市的社区建设起源于:

A B C

A.社会福利救助活动

B.慈善活动

C.民间援助行为

D.政府救助

E.扶贫

1 30、新马克思主义城市社会学是由哪些主题建构起来的?

A B C D

A.空间的生产

B.对城市的权利

C.集体消费

D.都市社会运动

E.同心圆

8 31、芝加哥学派主要采用了()来描述社会群体在城市的空间分布。

B C D

A.阶级

B.阶层

C.生命周期

D.种族

E.民族

8 32、城市公共危机的基本特征包括:

A B C D E

A.突发性

B.紧迫性

C.不确定性

D.社会性

E.两面性

1 33、城市实地研究的方法主要有:

A B C D

A.观察法

B.访谈法

C.问询法

D.跟踪法

E.参与法

5 34、开发商的哪些行为对城市居住空间结构的问题是有影响的?

A B C D

A.囤积土地

B.加大对空间资源的占有

C.人为的STP策略

D.价格合谋策略

E.征收高额税收

3 35、文化融合的过程包括:

A B C D

A.接触

B.撞击

C.筛选

D.整合

E.建设

4 36、治理的特征主要包括:

B C D E

A.治理是自上而下的

B.治理的基础不是控制,而是协调

C.治理既涉及公共部门,也涉及私人部门

D.治理不是一种正是的制度,而是持续的互动

E.治理不是一整套规则,而是一个过程

8 37、我国的城市公共危机主要分为:

A B C D

A.自然灾害

B.事故灾难

C.公共卫生事件

D.社会安全事件

E.公共政治事件

4 38、根据城市文化的不同表现形式,可以将城市精神文明建设概括为:

A B C

A.城市文化产业的发展

B.城市社会成员素质的培养

C.城市制度文化建设

D.城市形象

E.城市文化建设机制

4 39、社区治理的利益相关者主要包括:

A B C D E

A.党政组织

B.社区组织

C.社会中介组织

D.驻社区单位

E.居民

8 40、全面整合的危机管理模式代表着:

A B C D

A.一种危机管理的哲学和理念

B.一种危机管理的基本制度安排

C.一种危机管理的整合流程

D.一种危机管理的科学方法

E.一种危机管理的组织体制

3 41、下列哪些属于城市文化的特征?

A B C D E

A.集中性

B.开放性和兼容性

C.辐射性和反辐射性

D.法治性

E.多元性

3 42、制度的文化主要由哪些层面构成?

A B C

A.传统、习惯、经验与知识积累形成的基本层面

B.理性设计和建构的制度文化的高级层面

C.机构、组织和设备等的实施机制层面

D.精神文化、社会意识等概念

E.民风民俗

5 43、国际现代建筑学会于1933年发表的《雅典宪章》认定现代城市有哪些功能。

A B C D

A.居住

B.工作

C.休憩

D.交通

E.娱乐

8 44、城市公共危机的基本特征包括:

A B C D

A.紧迫性

B.不确定性

C.社会性

D.两面性

E.高风险性

3 45、城市文化传播的过程包括:

A B C D E

A.接触阶段

B.显现阶段

C.选择阶段

D.采纳阶段

E.融合阶段

3 46、城市文化冲突与融合的趋势主要有:

A B C D

A.全球文化与本土文化的共存

B.强势文化与弱势文化的共存

C.西方文化与东方文化的共存

D.城市文化与乡村文化的共存

E.主流文化与亚文化的共存

3 47、城市文化冲突具有的主要特征包括:

A B C

A.时代性

B.民族性

C.区域性

D.经济性

E.社会性

3 48、城市文化的功能主要包括:

A B C D

A.社会规范的功能

B.社会化的功能

C.社会融合的功能

D.娱乐休闲的功能

E.经济发展的功能

2 49、城市文化的结构主要包括以下哪些要素?

A B C D E

A.空间特征

B.时间维度

C.制度与规章

D.物态环境、经济发展

E.城市文化设施

2 50、城市的特性包括:

A B C D E

A.法理性

B.匿名性

C.异质性

D.多样性

E.聚集性、信息性

6 51、城市社会福利的内容主要包括:

A B C

A.满足社会成员基本生活需求的服务体系

B.满足社会共同生活需要的服务体系

C.针对特殊困难者的社会福利服务体系

D.针对外来人口的社会福利体系

E.针对军人家属的设置福利体系

2 52、影响我国城市化过程中的可持续发展的因素主要有:

A B C D E

A.人力资本

B.科技发展

C.城市污染

D.城市人口

E.城市文化

3 53、心态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意识活动中孕育出来的:

A B C

A.价值观念

B.申美情趣

C.思维方式

D.生活方式

E.民俗

2 54、我国城市化的动力机制主要包括:

A B C D

A.工业化动力机制

B.产业结构变迁演进型动力机制

C.多元化主体推动的动力机制

D.政府政策动力机制

E.农村富余劳动力迁移

5 55、我国城市居住空间的研究趋势主要有:

A B C D

A.居住空间的分异与隔离

B.特殊群体的住宅问题

C.弱势群体的住宅问题

D.住宅郊区化与土地资源问题

E.居民住宅区位选择的微观机制

5 56、我国城市居住空间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A B

A.城市居住空间的分异

B.居住与就业地点的空间失配

C.开发商规划趋于商业化

D.政府没有长远规划#

E.土地财政以及房地产税的问题

5 57、我国城市社会保障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A B C D

A.覆盖面太窄

B.资金缺口大

C.整体缴费水平太高

D.现行社会保障的法制不健全

E.参保者的意识不健全

5 58、文化的基本要素主要包括

A B C D E

A.精神文化要素

B.语言和符号要素

C.规范体系要素

D.社会关系和社会组织要素

E.物质产品要素

5 59、文化融合的过程主要包括

A B C D

A.接触

B.撞击

C.筛选

D.整合

E.建设

5 60、文化资本具有哪些特性?

A B C

A.增值性

B.主体的不可分割性

C.不可继承性

D.不可转换性

E.社会延展性

5 61、治理和统治的区别在于:

A B C

A.行为主体不同

B.权力运用的方式不同

C.权力配置的形式不同

D.权力的时限不同

E.服务的对象不同

5 62、治理的基本特征包括:

A C D E

A.治理是一个过程

B.治理是一整套规则

C.治理是协调

D.治理既涉及公共部门,也涉及私人部门

E.治理不是一种正式的制度,而是持续的互动

5 63、流动人口在融入地的社会融入模式有哪些?

A B C D E

A.隔离型

B.多元型

C.融入型

D.选择型

E.融合型

5 64、现代化的城市危机的影响因素主要表现为:

A B C

A.信息化

B.全球化

C.自然社区

D.整体社区

E.局部社区

5 65、社区按照空间特征可以将社区分为:

A B C

A.法定社区

B.专能社区

C.自然社区

D.整体社区

E.局部社区

5 66、社区治理的主体包括:

A B C D E

A.居民

B.党政组织

C.社会组织

D.营利性组织

E.社区志愿者

2 67、社区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哪些?

A B C D

A.地域性居住单位

B.具有一定时间持续性和地域性连带的社会组织单位

C.社区意味着一种结构、一种意识和一种秩序

D.社区是一套完整的组织网络系统

E.社区经济基础

3 68、美国城市的郊区化导致了下列哪些问题?

A B C D

A.生态环境破坏

B.城市结构瓦解

C.阶层分化隔离

D.社会生活被侵蚀

E.城市公共服务滞后

3 69、城市多元文化格局具体表现在:

A B C

A.追求地域性

B.追求创新性

C.追求本土化

D.追求国际化

E.追求开放性

3 70、城市文化传播指的是城市社会成员在社会交往实践中,把()从一个城市向外辐射传播以及城市间或城市区域间的文化散布互动过程。

A B C D

A.思想观念

B.经验

C.技艺

D.其他文化特质

E.其他文化模式

3 71、城市文化传播的媒介主要包括:

A B C D E

A.移民

B.战争、入侵和占领##

C.通商

D.旅游

E.其他人员的流动

3 72、城市本土文化指的是一个城市的()等心理结构在文化中的综合体现。

A B C D E

A.生活特色

B.风俗习惯

C.情感素质

D.审美方式

E.思想、语言思维

3 73、下列关于布迪厄的社会资本理论的说法正确的是:

A B C D E

A.资本之间是可以相互转换的

B.经济资本是资本最为有效的形式,是其他各种资本的根源

C.文化资本、社会资本并不具备经济资本的基本特征,只是在某种程度上表现

出了与经济资本的相似性

D.文化资本包括身体形态、制度形态和客观形态

E.文化资本的增值等于经济资本和社会资本的增值

3 74、城市管理和城市经营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A C

A.城市管理是一种综合职能的体现,城市经营是城市经济职能的要求

B.城市经营是一种综合职能的体现

C.城市管理是城市经济职能的要求

D.城市管理着眼于城市内部资源要素的配置;城市经营更多地强调内部资源和

外部资源的整合

E.城市经营着眼于城市内部资源要素的配置;城市管理更多地强调内部资源和

外部资源的整合

F.二者之间没有什么区别,是一回事

3 75、城市品牌作为城市营销理论的衍生品,指的是消费者对城市独特个性的一种综合印象和心理感知,由()等要素或要素组合来综合体现,以便与其他城市相区别。

A B C D

A.城市名称

B.城市标志景点

C.城市文化

D.城市精神

E.城市居民素质

3 76、关于城市精神文化,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B C

A.精神文化是城市文化结构中的深层部分,是城市文化的灵魂和核心

B.包括一个城市的理念、观念、心态、信仰、艺术和道德等

C.城市精神文化决定着城市的发展,体现着城市的时代精神和风貌

D.城市精神文化是城市社会有序发展的保障

E.是城市社会成员开展正常生活的必要前提

3 77、中国城市文化建设的现实困境主要包括:

A B C D E

A.首先缺乏统一的认识

B.社会成员的参与度低

C.城市管理错位

D.城市精神文化沉沦

E.破坏城市历史记忆

3 78、中国城市建设的的出路在于:

A B C D

A.需要提高认识,统一思路

B.提升城市社会成员的参与积极性

C.培养提高城市市民文化素质

D.健全城市文化建设机制

E.提升城市经济发展水平

7 79、下列关于制度型社会福利,说法正确的是:

A B C D

A.也称之为普惠型社会福利

B.是一种制度化的常态性的社会制度

C.保障对象扩展到社会的全体公民

D.实现了从选择性社会福利到普遍性社会福利的转变

E.可以视为一种选择性的社会福利

7 80、计划经济时期社会福利制度结构特征有:

A B C D E

A.将社会福利等同社会救济,而且将社会福利看作是社会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

B.将社会福利看作是市民独享的社会特权

C.二元福利结构突出

D.奖社会福利看作是国家权威与仁慈,缺乏实质公民权

E.将福利工作等同民政工作,政治福利鲜明,缺乏社会的理念

7 81、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中国社会福利经过20多年的探索,在曲折中发展,不断扩充,形成了()的传统福利框架。

A C E

A.国家负责

B.个人负责

C.板块分割

D.条块分割

E.封闭运行

7 82、中国传统的社会福利框架主要包括:

A B C D E A.国家通过高就业、低工资、高福利的方式,在单位内保障就业人员的职工福

B.对未就业的单位以外的人员、三无的城镇孤寡老人、孤儿、残疾人等实行的

民政福利

C.农村的五保供养制度

D.城镇居民的价格补贴

E.国家举办的某些教育、文化、卫生、体育事业方面的公共福利。

7 83、我国的儿童社会福利机构主要包括:

A B C

A.儿童福利院

B.残疾儿童康复中心

C.sos儿童村

D.儿童活动中心

E.少年宫

7 84、我国儿童社会福利服务中存在问题主要有:

A B C D E

A.对儿童发展福利认识不足

B.儿童发展福利政策体系松散

C.儿童福利理论存在诸多不足之处

D.儿童发展福利水平落后

E.儿童福利组织单一,过于行政化

7 85、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福利改革已经取得了突破性的发展,主要表现在:

A B C D E

A.由补缺型向适度普惠型转变

B.家庭、社区和福利机构相结合

C.政府主导和社会参与相结合

D.提升法制化、标准化和专业化

E.推行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

二、判断题(每题1分)

1 1、城市社会问题是城市社会学研究的唯一内容。 F

1 2、马克斯.韦伯在其著作《礼俗社会和法理社会》中表示,农村向城市过度是不可逆转的潮流。F

1 3、新城市社会学理论是1981年由美国社会学家帕克所提出的。F

1 4、伯吉斯的同心圆理论中所说得过渡区是指蓝领中产阶级或工人居住区。F 1 5、新马克思主义城市学派的兴起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社会批判传统在城市分析中的复兴,是一个统一的思想学派。F

1 6、抽样单位与构成总体的元素总是相同的。F

1 7、概率抽样主要是依据研究的主观意愿、判断或是否方便等因素来抽取对象,它不考虑抽样中的等概率原则。F

1 8、概括性差是定量研究的一个比较大的缺点。F

1 9、实地研究是一种定量研究方式。F

1 10、定序测量时测量层次中最低的一种。F

2 11、城市的产生是人类文明的象征,是人类群居生活的高级形式,联合国界定,5万人口以上的聚集地就是城市,在此规模以下的聚集地则是农村。F

2 12、城市的起源常常被认为是国家和文明起源的重要标志之一,城市、国家和文明的概念可以等同。F

2 13、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看来,城市化的决定性因素是商品交换。F

2 14、人口规模过小的城市,规模收益都很低,而外部成本也比较低,经济效益比较差。F

2 15、城市化的历史就是城市发展的历史。F

2 16、一般认为,现代的郊区化起源于20世纪中叶,其实质是城市人口流向郊区,中心区的人口增长低于人口迁出的过程。F

2 17、美国的城市化开始于18世纪末期,到19世纪末期基本实现了城市化。F 2 18、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诸要素中最活跃最积极的因素。F

2 19、人口规模过大的城市,规模收益都很高,而外部成本也比较高,经济效益比较差。F

2 20、美国的郊区化和西欧的郊区化比较类似。F

2 21、边缘城市是西欧城市发展的新形式,是位于原中心城市周围郊区新发展起来的商业、就业与居住中心。F

2 22、美国城市化的发展有将近500年的历史。F

2 23、从郊区的发展模式来看,美国和西欧基本相同。F

3 24、城市的生产消费活动是城市文化的表层文化。F

3 25、根据文化在社会中的作用,我们可以将文化划分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F

3 26、古希腊出现了各种理想城市的布局形态。F

3 27、古罗马的城市规划和建设最突出的特征就是追求人的尺度、人的感受以及同自然环境相协调。F

3 28、城市营销的历史源远流长,理论系统的形成产生于14世纪时候的意大利。F

4 29、我国基层自然社区的表现形式主要有居住生活单元、居住小区、街道办处、乡镇等。F

4 30、我国城市的居民委员会辖区共同体大都是在基层法定社区的基础上形成的。F

4 31、从实践来看,我国目前的社区建设大多以基层自然社区作为操作单位。F 4 32、按照社区的空间特征我们可以将社区华为为整体社区和局部社区两大类型。F

4 33、按照社区的内部组织形式可以将社区划分为法定社区、自然社区和专能社区三大类型。F

4 34、我国官方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引进社区的概念,从最初的社区服务发展为社区建设。F

4 35、社区治理的主体是全体居民。F

4 36、民政部将社区定位于城市街道办事处辖区,能够完整、贴切地体现社区特恒,即地域性特征和社会性特征。F

5 37、灰领群体是指城市中从事服务行业的额年轻女性,他们中一小部分随着自己知识和资本的增加,有可能转化到个体户群体。F

5 38、社会流动的程度与社会分层体系开放的程度呈现出负相关。F

5 39、拉美地区城市社会的第一阶层是党政官员。F

5 40、马克思的分层理论采取的三位一体的分层标准。F

5 41、在中国社会转型中,社会地位较高的群体最先进入市场经济中,而社会地位较低的群体进入市场经济的速度低于前者。F

5 42、经济发展状态的社会流动主要表现为向下的社会流动大于向上的社会流动。F

5 43、1951年开始,我国颁布了户籍制度,以法律形式严格限制人口由农村流动到城市,限制城市间人口流动。F

5 44、阶级是一个以社会关系为其本质属性,同时具有政治和思想属性的社会概念。F

5 45、根据流动的原因,我们将社会流动划分为代际流动和代内流动。F

5 46、当今的社会流动就是精英流动的过程。F

5 47、粉领群体是指拥有一定的知识资本,一般从事脑力劳动的那部分人。F 5 48、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社会学的研究中心逐渐转移到美国F

5 49、同心圆模式的第二圈为中产阶级居住带。F

6 50、我国居住流动率总体呈上升趋势,其中社会阶层低的人群流动性更高。F 6 51、城市居住空间研究的新古典经济学派关注权力、冲突和空间之间的关系,由北美的政治学者最先提出。F

6 52、生态学派的分析较好地反映了政府干预较少的美国城市显示,多应用于美国城市研究。F

6 53、1998年上半年开始,我国城镇停止了住房实物分配,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更加剧了大城市住宅空间分异的进程。F

7 54、补缺型的社会福利是指为全体公民提供的福利,是一种常态性的社会制度,是社会制度结构中常规化和永久性的重要组成部分。F

8 55、危机的突发性意味着危机是不可预防的。F

8 56、城市危机管理的重点在于应急处置。F

8 57、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建立一个以社会为主,全面整合的危机管理模式是十分必要的,也是非常适合我国国情的。F

8 58、2008年汶川地毡暴露出我国城市公共危机管理体系的缺位,同时也催生了城市公共危机管理学科领域的出现。F

8 59、我国分兵把口的危机管理模式在城市危机管理中越来越提现出有效性的一面。F

8 60、在西方国家,社会福利是一个包容甚广的概念,它与中国的“社会保障”的外延有本质不同。F

8 61、城市危机管理的重点在于应急处置。F

8 62、城市居住空间的研究的理论基础来源于人类学。F

8 63、城镇的本质特征包括:F

8 64、孔德认为影响人类社会向实证社会前进的因素包括:F

8 65、文化的基本要素包括:F

8 66、目前我国民政部对将社区定位于街道办事处辖区,能够完整、贴切地体现社区特征。F

8 67、美国当代著名人类学家布迪厄首次提出了文化资本的概念。F

8 68、国外讨论关于居住空间研究之前首先涉及的是迁居问题,由于不断的迁居,改变原有的居住结构才逐步形成城市居住空间模式。F

8 69、城市公共危机管理与国家安全管理的差别主要在于管理的主体不同。F 8 70、城市营销的历史源远流长,最早可追溯到14世纪的英国。F

8 71、国际现代建筑学会于1933年发表的《雅典宪章》认为现代城市具有居住、工作、游憩和生产四大功能。F

8 72、美国联邦安全管理委员会根据危机的生命运动周期将危机管理分为减缓、预防、反应和干预四个阶段。F

8 73、城市应急联动系统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信技术等先进技术将各种应急资源统一在一套完整的智能化信息处理与通信方案中,其核心作用在于实现城市公共危机管理事件处理的统一指挥。F

8 74、通商、旅游以及其他人员的流动是城市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F

8 75、强势文化一般都是先进文化和优秀文化的代表。F

8 76、从本质上来说,西方文化是一种整体文化,东方文化是一种个体文化。F

8 77、Ⅰ级突发公共事件是指较小范围内的公共安全、政治稳定和社会经济秩序造成严重危害或威胁,已经或可能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事件。F

8 78、一般认为,现代郊区化起源于20世纪末期。F

8 79、全世界所有的国家都对城市有过界定。F

8 80、在政府管理和政治发展中引入治理的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初期F

8 81、城市社区的异质性要低于农村社区。F

8 82、我国官方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引进社区的概念。F

8 83、最常见的关于社区的分类就是将社区分为法定社区和自然社区。F

8 84、美国城市化开始于19世纪末期,到20实际20年代基本实现了城市化。F

8 85、郊区化是美国社会的主导生活方式之一,大多数的美国人都住在郊区。F 6 86、多核心模式是法国地理学家哈里斯和乌尔曼在研究不同类型城市的地域结构时发现的。F

7 87、补缺型的社会福利也称之为普惠型社会福利,是指为全体公民提供福利。F

7 88、普惠型社会福利主要以特殊的弱势群体为对象,可以视为一种选择性的社会福利。F

8 89、按照危机中的不同利益主体分类,可以将城市公共危机分为外生型危机和内生型危机。F

8 90、自然灾害属于冲突性的危机。F

8 91、军事冲突属于一致性危机。F

8 92、危机事件的发生表现为突发性,其发生的原因也是突发性的。F

8 93、现代管理活动可以分为常态管理和非常态管理,城市公共危机管理属于常态管理。F

8 94、目的取向的危机管理强调根据危机的生命运动周期采取有针对性的管理措施。F

8 95、信息化给城市公共危机管理带来负面影响主要体现在是的城市危机的范围扩大。F

8 96、球迷欢庆胜利的游行属于危机事件。F

8 97、伊拉克战争属于一致性危机。F

1 98、美国社会学家沃思认为,城市本身就是一种生活方式,是城市社会学的研究对象。T

1 99、城市的出现和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是社会分工的结果。T

1 100、城市社会学是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产物。T

1 101、郊区化最早在美国和英国产生。T

1 102、定比测量除了具有其他三种测量的全部性质外,还具有一个绝对的零点(有实际意义的零点)。T

1 103、实地研究方式获得的资料信度较低,效度较高。T

1 104、实地研究方式比较灵活,弹性比较大。T

1 105、法国社会学家列斐伏尔最重要的贡献是提出了空间是社会的产物的理论,将人们的关注点从空间中事物的生产转向空间本身的生产。T

2 106、城市化是人的生活、行为和社会活动由农村转变为城市的过程,其进程取决于来自农村的推力和城市的拉力所形成的合力。T

城市社会学复习要点

城市社会学复习 第一章城市社会学概述 1、城市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1)城市社会问题;(2)主要以城市结构、城市生活方式和社会组织为研究对象,或者以都市的区位、社会结构、社会组织、生活方式、社会心理和社会发展规律等为主要研究对象;(3)城市中的个人、城市中的文化、城市的社会体系。 综合观点:我们把城市社会的构成与发展规律作为城市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2、城市社会学的研究内容 (1)城市社会的产生、形成和发展规律;(2)城市环境;(3)城市的社会结构;(4)城市社会组织;(5)城市生活方式;(6)城市社会心理;(7)城市问题 3、城市社会学的研究方法 (1)基本的研究程序:选题—研究问题明确化—确定研究目的—研究前的准备—设计研究方案—资料的搜集与分析—撰写研究报告 (2)城市社会学收集资料的方法:①访谈法;②问卷法;③社会观察法;④社会实验法;⑤社会调查方法;⑥社会调查资料的整理;⑦资料分析方法 第二章城市的兴起和发展 第一节城市的产生 1、不同学科对城市的界定 2、城市的基本特性 基本特性有三个:①空间上人口等的密集型(空间聚集性):根本属性之一; ②经济上的非农业性:经济特性;③构成上的异质性(多样性或流动性):社会属性 3、我国城市的界定 (1)“城镇”是指在中国市镇建制和行政区域的基础上,经该规定划分的区域。城镇

又包括“城区”和“镇区”; (2)城区是指在市辖区和不设区的市中,经本规定划定的区域。 4、城市起源的主要学说书P3 (1)防御说(军事城堡说):韦伯;(2)社会分工说(柴尔德的农业剩余产品说):①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农业与畜牧业的分工;②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手工业和农业分离;③第三次社会大分工:工商业劳动和农业劳动的分离;(3)集市说:雅各布斯威尼斯;(4)地利说;(5)大型灌溉设施说:卡尔·魏特夫;(6)宗教中心说:斯乔伯格 5、城市产生的因素(条件) 1、生产力的发展与生产方式的变化是城市产生的基础; 2、宗教仪式中心是城市形成的人口聚集和精神条件; 3、人口聚集导致社会结构的变化,成为城市产生的社会条件 6、早期城市的产生(几个早期城市的位置和时间) (1)两河流域——苏美尔城市的出现,距今约6000年;(2)埃及尼罗河流域城市:公元前3000 年左右,白城、底比斯、阿克顿;(3)印度河流域城市:公元前2500年,哈拉帕古城;(4)长江、黄河流域城市:澧县的城头山城址、登封王城岗古城堡遗址、平粮台城址、内蒙古中南部;(5)中美洲文明---墨西哥湾:①蒙特阿尔万城:距今2500年;②特奥蒂瓦坎文化:公元前1 世纪—公元8 世纪 第二节欧洲城市的发展 1、城市化 城市化(urbanization) 是其社会由以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型社会向以工业(第二产业)和服务业(第三产业)等非农产业为主的城市型社会逐渐转变的历史过程。 城市化水平指标:城市化水平=城市人口/总人口 2、古希腊城邦 建起雅典、斯巴达、科林斯等城市 特点:①居民分散于各城邦国家;②城市人口规模200-20000人;③许多城市联盟出现;④四周是海,所以一般不建城墙;⑤阶级和阶层、公民与非公民(妇女、儿童、外来人、奴隶) 3、古罗马城市的特点 (1)城市多:2世纪开始城市遍布整个欧洲 (2)人口规模大:到3世纪城市人口规模达100万 (3)城市等级设计:以罗马为中心 (4)建立道路系统:320条道路网络,总长达8万公里,为罗马征服和统治和为基督教传

城市社会学期末复习修订版本

城市社会学课程题库 考试说明: 考试题型:(1)多项选择题25题,每题2分,共50分 (2)判断题50题,每题1分,共50分 考试形式:机考 考试时间:60分钟 一、多项选择题 1 1、在韦伯看来,完全城市应该具有()的功能。 A B C D E A.贸易 B.军事 C.法律 D.社交 E.政治 12、关于芝加哥学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B C D A.创建了美国历史上第一个社会学系 B.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城市研究中心,成为了城市社会学研究的基地 C.以帕克为代表的第二代芝加哥学派社会学家所创立的城市人类生态学理论才真正 代表了芝加哥城市社会学派理论 D.在新城市社会学理论出现以前,人类生态学基本上统治着城市社会学研究,是主 流的社会学理论和研究范式 E.由美国社会学家J.沃顿所提出 1 3、下列关于伯吉斯的同心圆理论,表述正确的是: A B C A.在伯吉斯看来,每个城市都有它的生态布局,这个布局是按照同心圆的格局组织 起来的 B.中心商业区是最内核的地带 C.过渡带带是由许多商业和轻工制造业以及主要由平民、移民和游民组成的居住区 D.过渡区的外围是中层郊区,也成为高级住宅区 E.第四圈居住的是内层郊区,是蓝领中产姐姐居住区或成为工人住宅区 F.第五圈成为往返区,是外层郊区和城乡结合部 1 4、问卷的结构往往包括: A B C D E A.封面信 B.指导语 C.问题 D.答案 E.编码

1 5、实地研究通常采取的方式包括: A B D E A.观察法 B.文献法 C.访谈法 D.问询法 E.跟踪法 2 6、郊区化是指由大城市中心区(),促使人口、产业从市中心向郊区迁移的一种离心分散化的现象。 A B C D A.地租昂贵 B.人口稠密 C.交通拥堵 D.环境恶劣 E.就业难 2 7、边缘城市的特征主要包括: A B C D A.建筑低层 B.低密度 C.以第三产业为主体的专业化产业结构 D.人口的多样化、隔离化 E.行政上有主体、空间上有界限 2 8、目前我国城市人口发展的关键因素是: A B C D E A.人口增长过快对于城市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带来较大压力 B.城市人口素质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瓶颈 C.城市老龄化问题比较严重 D.城市人口流动加速 E.城乡就业矛盾突出 4 9、农村社区主要具有下列哪些特征? A B C D E A.传统主义 B.仪式主义 C.持续教育 D.单一的标准化和可预期性的社会角色 E.民俗和民德是行为依据 4 10、费孝通的《乡土中国》一书中描述的中国农村社会的特征包括: A B C D A.礼治秩序

《社会学》期末复习资料

《社会学》期末复习资料 单、多选 1.西方社会学的社会观:社会唯名论(卢梭和达尔德)、社会唯实论(斯宾塞和涂尔干)、功能主义 (斯宾塞和帕森斯)、冲突理论(刘易斯和科塞) 2.社会学的特征:整体性、综合性、广泛性、现实性 3.社会学的功能:促进个人的社会性发展、进行社会管理与社会控制、参与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决策 与规划工作、帮助发展边缘学科和多科性综合研究 4.社会学的学科地位:中心论(孔德)、平列论(涂尔干)、特殊论(郑杭生) 5.社会学的创立、形成时期的代表人物及观点:孔德是社会学的创始人、斯宾塞被西方认为是继孔 德之后对建立社会学贡献最大者、法国迪尔克姆是现代社会学的真正创始人之一、韦伯是德国著名的社会学家公认的西方现代社会学奠基人 6.美国现代社会学的主要流派:1.结构功能主义(帕森斯、野顿)、社会冲突理论(达伦多夫)、符 号互动理论(布鲁默、戈夫曼)、社会交换理论(霍曼斯、布劳) 7. 6.1896年谭嗣同在他所著的《仁学》一书中,最先采用了日文的“社会学”一词 8.7.1913年,上海沪江大学创立社会学系,这是我国最早的一个社会学系 9.社会化实现的方式或途径:社会教化(家庭、学校、同辈群体、大众传媒、工作单位)、个人内 化(模仿、评价、角色扮演、自居、自我欣赏)。社会教化是内因、个人内化是内因 10.角色扮演:角色确定、角色学习、角色实践 11.角色失调:角色冲突、角色紧张、角色不清、角色中断、角色

失败 12.社会互动方式:暗示与模仿、竞争与合作、冲突与调适、强制与服从 13.家庭形式:血缘家庭、普那路亚家庭、对偶家庭、一夫一妻制家庭 14.家庭的结构与类型:家庭结构(夫妻关系、亲子关系、其他的家庭关系);家庭类型(核心家庭、 主干家庭、联合家庭) 15.社会组织的要素:组织目标、行为规范、人员组成、权力结构 16.梅奥的科学管理理论:社会人理论、非正式组织理论、满足理论 17.巴纳德的管理理论:权威接受理论、组织平衡理论、非正式的组织理论 18.麦格雷戈的“X理论”(对下属严格要求、控制,甚至以惩罚相威胁,以提高工作效率); “Y理论”(关心下属,建立和发展信赖亲密的人际关系,以调动人的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 19.社会分层的标准和模式:社会分层理论由德国韦伯最早提出(三重标准:财富、声望、权力) 20.在社会学研究中最先使用社区一词是德国社会学家F.腾尼斯 21.社区的构成要素:一定数量规模的、参加共同社会生活的人群;一定界限的地域;一整套相对完 备的社会生活服务设施;一套相互配合的、适合社区生活的制度与相应的管理机构;情感上和心理上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22.社会制度的构成要素:概念系统、规范系统、组织系统、设备系统 23.社会制度的特点:普遍性、变异性、相对稳定性、阶级性 24.文化的横向结构:观念文化、规范文化、物质文化 25.文化的横向结构:文化特质、文化集丛、文化模式 26.社会控制,最早是由美国社会学家罗斯1901年提出的

城市社会学复习题课后练习题

3.城市生态城市社会学研究的方法体系。(P22) 个案研究与理论研究相结合 统计资料与现场观测资料相结合 对比研究与定位研究结合 数理模型分析 新技术应用 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结合 4.近代中国城市发展有哪些特点?(P17) 工业城市与传统城市并存的二元结构 城市发展具有浓厚的殖民地半殖民地色彩 城市发展不平衡 城市发展畸形 5.现代城市发展的趋势? P42 (1)国际化(2)集群化(3)分散化(4)生态化(5)人本化(6)知识化 6、如何理解列斐伏尔所谓“空间是被生产出来的”的观点? 列斐伏尔是城市政治经济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代表作《空间的生产》认为城市发展过程和其他生产过程一样,都是资本主义体系的产物,他将一直以来人们关注空间中事物的生产,转向“空间本身的生产”。(2分) 列斐伏尔断言“空间是社会的产物”,“空间从来就不是空洞的,他总蕴含着某种意义”。(其一,物理的自然空间正在消失,自然只被视为质料,不同的社会制度的生产力已经用它来塑造各自特定的空间;其二,任何一个社会,任何一种生产方式,都会生产出它自身的空间;其三,理论复制了空间生产的过程;其四,如果空间是被生产的,如果有一个生产过程,我们就涉及到“历史”。 列斐伏尔空间理论的另一个重点关乎空间与国家的关系。他确信在城市空间生产过程中,国家政治权利主导一切。(1分)他还用“抽象空间”与“社会空间”一对概念说明空间问题上资本、国家与社会的复杂关系,并认为抽象空间与社会空间的冲突是社会的基本矛盾。(1分)关于空间与行为的关系,列斐伏尔相信这是一个双重过程:空间塑造与影响行为,空间又是行为 建构的结果,因为人们会改变空间以适应他们自己的需要。 7、根据新城市主义的观点,空间尺度与社会交往是怎样的关系?答:新城市主义是建筑与规划之间中主张复兴传统社区空间格局的运动。 城市环境的设计要满足一下要求:a、尺度要小,所有场所都可步行抵达;b、要有适当尺度的公共场所,以便人们有机会参与更大范围内的公共性活动或表达和维护他们的社群利益;c、社区的格局是混合型的,以便满足居民的购物、娱乐、学习、交往、接受公共服务等多方面的需要;d、居民与工作机会应该保持合理比例,原则上愿意工作的居民可得到的工作岗位在比例上是平衡的;e、创造有利于人们直接交往的人文环境;f、要有鲜明的街区建筑。所有的设计理念都指向促进日常际遇、人际交往、社群互动的目标,指向有助于培育和发挥社会沟通网络和社区归属感。 8、简述同心圆理论、扇形理论、多核心理论的异同。 答:它们是传统城市地域结构理论。 同心圆理论: 是伯吉斯通过对美国芝加哥的研究总结出城市社会人口流动对城市分异的五种作用力:向心、专门化、分离、离心、向心型离心。城市内部各个功能区是按同心圆状配置的,围绕城市中心,形成许多环带。这些环带是:中心商业区,位于城市中y,是城市商业、社会活动、是民生活和公共活动的集中点,是城市的中枢;过渡带,围绕城市商业区形成城市的过渡带;工人住宅区,居住环境优于第二层中产

社会学概论课程期末复习题

2010秋季社会学概论课程期末复习题 一、客观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民主在美国》的作者是(C)。 A.孟德斯鸠 B.孔德 C.托克维尔 D.马克思 2.一人身兼数职、顾此失彼、疲惫不堪的处境是(B)的表现。 A.角色失败 B.角色冲突 C.角色不清 D.角色中断 3.从(C)角度出发可以将社会关系划分为血缘关系、地缘关系和业缘关系。 A.关系的密切程度 B.关系的规范化程度 C.关系建立的基础 D.关系的协调程度 4.把社会群体分为内群体与外群体,是根据(C)的标准。 A•结构特征B•互动关系C.归属感D•从属关系 5.如果某种社会制度无法满足特定的社会需求、带来社会冲突的制度后果,我们称其为社会制度的(D)。 A.显功能 B.潜功能 C.正功能 D.反功能 6.大城市居民向小城镇或农村迁移的现象被称为(C)。 A.城乡融合 B.城市贫民化 C.逆城市化 D.城乡二元结构 7.经过社会革命或其他剧烈的社会变动,社会分层结构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1949年之后中国的分层结构发生的变化就是这样的。这种变动称为(B)。

A.开放性社会结构 B.结构性流动 C.非结构性流动 D.社会变迁 8.(D)认为,社会问题的产生主要是由于社会不同群体之间价值和利益冲突。 A.社会解组论 B.偏差行为理论 C.社会建构论 D.冲突论 9.云南傣族泼水节时,载歌载舞的人群是(C)。 A.偶合人群 B.常规人群 C.表意人群 D.行动人群 10.在现代化过程中,会出现一些与现代性因素极为相像,但在实质上却与现代化的要求背道而驰的现象,这种现象被称为(C)。 A.错位 B.脱节 C.畸变 D.失衡 11.科塞是(B)的代表人物。 A.结构功能主义 B.社会冲突理论 C.社会交换理论 D.社会互动理论 12.晚辈向长辈传授知识被称为(B)。 A.继续社会化 B.逆向社会化 C.再社会化 D.预期社会化 13.社会学界最早对社会资本作出分析的是(B)。 A.费孝通 B.科尔曼 C.林南 D.格兰诺维特 14.(C)不属于正式组织。 A.学校 B.公司 C.邻里 D.教会 15.提出中层理论的是社会学家(B)。 A.帕森斯 B.默顿 C.韦伯 D.福柯 16.“社区”概念的提出可以追溯到社会学家(B)的《共同体与社会》一书。

2014城市社会学复习资料整理

1、个人、社会身份、社会角色的社会学概念 个人的理解:个人是社会结构的基本组成单位,是在社会关系中的共性和特殊性基础上的个体差异。个人构成要素:自然要素(体形、外貌、年龄、性别、种族和气质等)和社会要素(出身、社会地位、党派、职位、身份、思想情操、价值趋向、社会观念、政治制度、生活方式、行为举止、科学文化素养等) 社会身份:人在社会中的多重身份:(1)每个人都有多重社会身份:如:在家里——父母的孩子;在学校——学生;在社区或村庄里——居民或村民。在现代社会中,一个人首先是个公民,这是他的基本社会身份。(2)人的社会身份是会发生变化的:这是因为他所处的社会环境或他参与的社会生活发生了变化。 社会角色:社会角色是指与人们的某种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与行为模式,它是人们对具有特定身份的人的行为期望,它构成社会群体或组织的基础。具体说来,它包括以下四方面涵义:角色是社会地位的外在表现;角色是人们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和行为模式;角色是人们对于处在特定地位上的人们行为的期待;角色是社会群体或社会组织的基础。 2、个人社会化的内涵、四种关系网络的概念、群体社会成员互动 个人社会化的内涵:个人社会化是指个体通过学习和实践和不断地适应、认识社会已达到改造社会的过程。个人社会化具有两方面的含义:①个人通过社会教化和自我内化而习得社会知识、技能、规范、价值观念和发展个性、完善心理品质,以取得社会成员的资格。传承社会文化,适应社会生活;②个人通过能动地释放、外化自己的社会属性、本质力量,积极参与和影响社会生活,创新社会文化,促进社会发展。因而,个人社会化是个人学习、适应社会和参与、影响社会的统一。 四种关系网络的概念: 群体社会成员互动:社会互动就是个人与个人、群体与群体通过接近、接触等方式而发生的交往作用的过程。社会互动的过程从最一般意义上来看,主要有三个阶段:①接近与接触阶段;②理解与了解阶段;③调整与反应阶段。影响社会互动的因素有:①生物因素;②心理因素;③社会因素;④文化因素。 3、邻里的概念、特殊性、社会功能 邻里的概念:邻里是一个互动的社会群体,它的特殊性(感觉特征性更为确切)表现在: ①地缘性。邻里是以地域关系为纽带的基本群体。邻里间的互动首先需要有住在左邻右舍的地缘条件。离开地缘上的联系,不可能形成邻里的群体。 ②感情性。邻里不是经济实体,也不是政治实体,而是以感情为基础结合起来的基本群体,没有相互之间的友好往来,没有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富有人情味情感交流,即使地域相近也行不成邻里。 ③非正式性。邻里不是按照正式规范及要求建立起来的,而是受风俗习惯,伦理道德制约的,因而它具有一般非正式群体的特点。 邻里的社会功能:邻里的社会功能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 ①相互支持的功能。主要指邻里之间相互提供保护和支持,使邻里之间有安全感和信任感。 ②社会化的功能。指邻里间能形成一种价值氛围并以此教化邻里间的居民儿童。 ③社会控制功能。指通过有关活动与规范约束居民行为,调整居民关系,维持社区的一致性。 ④交流的功能。在邻里间,人们一般能找到情感和思想交流的对象。人们业余时间有事无事走门串户就是在不自觉地实现着感情和思想的交流,从而带来精神上的平衡与满足,并起到相互影响的作用。 4、社区的概念、构成要素、特点、效率、社区研究的三个阶段 社区的概念;社区是由地域、人口、区位、结构与社会心理五大要素构成的区域化社会。其涵盖很广,小至群落社会,大至国际性社会,只要符合上述要求与特征的均属于社区的范畴。P65~70 社区的构成要素:社区有五大要素构成:地域要素;人口要素;区位要素;结构要素;社会心理要素。P66~70 社区的特点:社区的特点概括起来有三点: ①它有一群按地域组织起来的人群;②这些人口程度不同地深深扎根在他们所声息的那块土地上;③社区中的每一个人都生活在一种相互依赖的关系之中。 效率:效率:社区的效率包括居住效率、生态效率、运行效率和积累效率。其中,居住效率是指社区内建成区的单位面积上居住的人口数量的多少;生态效率是指居民在活动中利用生态的情况;运行效率是指社区内承载和处理包括人流、物流、信息流等各种社区流的能力及单位时间内社区流的流动量。 社区研究的三个阶段:

城市社会学复习要点

复习要点 1.在古代城市发展进程中,什么样城邦体现着崇高精神生活和市民民主政治 古希腊 2.城市化是什么的产物 工业化 3.城市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包括适宜的生态条件,复杂的社会结构(基本的劳动 分工和权力等级)和什么的结合。 粮食过剩与交换 4.社区的构成要素主要有:一定数量的社区人口、一定范围的地域空间、一定类 型的社区活动、一定规模的社区设施和什么 一定特征的社区文化 5.城市贫困问题的主要成因有哪些? A.社会结构的变迁 B.经济体制的不合理 C.社会保障制度的不活跃 6.我国城市文化建设的现实困境主要有:城市文化的有效供给不足、城市社会成员缺乏参与、城市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不够合理和什么 ? 缺乏合理有效的城市文化的建设管理机制 7.我国城市管理特征有哪些 系统特征、依法特征、动态或适应 8.城市文化融合具体表现为文化分化、文化整合和什么三个过程 文化适应 9.戴维?哈威认为资本的运动过程有哪些 第四循环“投资改善环境” 10.城市生态问题的主要表现有:城市人口膨胀、城市气候特殊化、城市供水紧张和什么 城市热岛现象普遍 11.近代中国城市发展有哪些特点 被动性、不稳定性、不充分性、挪后性

12.传统人文区位学派主要是研究城市土地的利用情况,代表理论有哪些 同心圆理论、扇形理论、多核心理论 13.简述城市社会学研究的意义 认识城市发展的规律;加速城市现代化可持续化发展;解决城市社会问题;进行城市规划与管理 14.国内外关于城市社会分层结构机制的争论主要是围绕什么? 技术理性、政治权力 15.地域分化主要有哪几大区 中心事务区、中心商务区、工业区、居住区 16.城市化的内驱动力包括 农业、工业、第三产业 17.试述生态城市建设的内容 发展生产经济师生态城市建设的中心任务 保护生态环境是生态城市建设的基本条件 解决城市问题是生态城市建设的长久之论 培育生态文化是生态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 18.城市文化内含四个层次 物质文化层、制度文化层、生活或行为层、心理观念文化层 19.论述中国转型期间社会组织的特点。 城市社会分层的层次非常丰富 社会阶层的结构发展失衡失序 各阶层之间的关系紧张 不同阶层之间的社会流动越来越活跃 20.城市社会问题的特点 普遍性和变异性、复合性和周期性、破坏性和集群性 21.家庭结构 家庭中成员的构成及其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状态,以及由这种状态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联系模式。 22.古希腊城邦 以古希腊为中心建立的独立的主权国家,规模小,实行的是直接的民主制度,是各城邦所体现出来的同意的制度和文明。 23.城市病 由城市发展过程中普遍出现的城市各种要素之间关系严重失调的现象,而且被大多数人公认为消极的必须进行解决的问题。 24.逆城市化 是城市化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发生的人口反向流动向郊区迁移。 25.城市社会学是社会学中最早的分支学科之一。 26.按社会流动的方向参照基点和原因,社会流动可相应的划分三种类型:a、垂

城市社会学课后复习题

一、绪论 1、什么是城市社会学? (1)定义1:城市社会学是用社会学的理念、理论、方法和观点来分析、研究城市和城市社会的社会学分支学科。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社会学中最早产生的学科之一。(孙明洁) (2)定义2:城市社会学是从变动着的城市社会整体出发,以城市社会的构成与发展规律为研究对象的一个社会学的分支学科。(唐忠新) 2、城市社会学有哪些传统的研究领域? 城市社会学有自成体系的概念、范畴、理论体系以及系统的方法。以城市整体为研究对象,按照其系统构成和发展过程来组织其内容体系。 这意味着城市社会学的理论体系从横的方向看是系统的,需要探讨城市社会的结构和功能;从纵的方向看是动态的,需要研究城市社会的发展和变迁。 从系统的角度看,城市社会结构包括区位结构、生态结构、社会(人口、经济、产业)结构、文化结构、社会心理结构。 从动态角度看,应研究城市起源与演变、城市化、城市社会问题、城市规划与管理等。 3、梳理城市社会学的理论发展脉络. (1)传统城市社会学理论:①人类生态学派,包括古典人类生态学、新正统生态学、文化生态学,研究重点是城市中人类活动的空间分布及城市生态的变化,探寻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②社区学派,包括城市性理论、社区权力研究、城市社会网研究,研究重点在城市的社会组织、生活方式和社会心理。③结构-功能学派,包括体系论、互动论、冲突论,研究重点重点是社会的要素、城市结构、子系统功能和整体功能。 (2)新城市社会学理论(上世纪70年代产生):①法国-卡斯泰尔-马克思主义学派(消费社会学);②美国-哈维-城市空间政治经济学;③英国-帕尔-韦伯学派,包括住房阶级理论、城市经理人理论。特点是猛烈抨击人文生态学,认为传统城市社会学提出的城市通过竞争与演替而自动达致社会平衡的观点,无法解释欧美社会普遍出现的城市骚乱;城市社会并非日益整合、有序,而是阶级冲突和种族不平等日益严重。展开一场政府的城市政策究竟服务于谁的利益的争论。研究兴趣是资本主义的作用、国际经济秩序对城市建设的影响、财富的积累与权力的集中、社会阶级关系与国家管理职能等。 (3)全球城市研究,包括依附理论和世界体系理论。重点研究城市中人

《城市社会学》练习题库参考答案

华中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城市社会学》练习测试题库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城市生态系统 2.生活方式 3.经验、事实 4.法理社会 5.适应城市 6.城市研究中心 7.防御说、私有制说、阶级说、集市说、地利说 8.阳城 9.行会组织 10.长安 11.城市 12.城市地域 13.库利 14.工业布局理论 15.房租、扇形理论 16.生产力、经济基础、上层建筑 17.霍曼斯、布劳、蒂鲍特、凯利 18.开放性、流动性、流动性、复杂性、异质性 19.霍夫曼系数 20.集中型、扩散型 21.发生阶段、发展阶段、成熟阶段 22.附属型阶段、半独立型阶段、独立型阶段 23.经济型、旅游型、公务型、探访型 24.人口构成、产业结构、家庭构成、生活方式 25.综合性、地区性、预见性、社会性 26.雅典宪章 27.自然、文化、社会组织 28.物、人 29.市长——议会制、市委员会制、市经理制 30.法律手段、行政手段、经济手段 二、简答题: 1.城市社会学的主要研究课题是什么? 答:中国城市化问题,城市流动人口问题,城市效益问题,城市中下作用问题,城市现代化问题,城市环境问题,城市生活方式问题,城乡关系问题,城市社会发展指标问题,城市管理问题。

2.当代西方城市社会学有哪些流派? 答:市场化学派,亚社会学派,生存学派,生态综合体学派,经济学派,环境学派,技术学派,价值取向学派,社会权利学派。 3.早期城市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答:规模,人类早期城市有比过去各种聚落更多,更密集的人口;出现了非农人口;农业剩余产品的征收;有象征意义的公共建筑;已有文学和数学;产生应用科学;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工;雕塑艺术;远距离贸易;居民角色地缘关系取代了血缘关系。 4.我国封建社会城市发展的特点是什么? 答:城市发展由北向南移动;城市行政职能突出;全国自上而下建立了较为完整的城市系统;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上,以封建统治为依托。 5.现在城市发展的规律有哪些? 答:不同规模、不同功能的城市同时并存的规律;城市有单一功能向多功能、由封闭到开放的规律;城市和区域相互依存、彼此推动的规律;城市与乡村相互促进、共同繁荣的规律;城市人口规模与城市承载能力、城市建设与经济建设相适应的规律。 6.简述城市社会结构对城市发展的制约机制。 答:城市社会结构对城市发展的制约机制是:城市中各种社会群体、阶层利益的实现程度及协调状况制约着人们的社会行为;人们社会行为的状态制约着各种社会组织的活动状况及其相互关系;社会组织活动状况及其关系制约着城市的发展。 7.我国城市在业人口的职业结构特点是什么? 答:体力劳动者多,脑力劳动者少。农业劳动者比重不低,占有相当多比例。专业技术人员比重偏低。如果将我国城市在业人口的职业结构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农林牧渔劳动者比重较低,生产性工人和专业技术人员比重较高;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则体力劳动者比例太大,专业技术人员比重偏低。 8.如何理解城市化的含义。 答:城市化是指人口、地域、社会经济关系、生活方式由农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自然历史过程。我们认为城市化是一个过程,它处于不断运动变化中,城市化的过程中本身就包含着这个过程所达到的任何结果。事实上,城市化就是农村性状态向城市性转变的过程。城市化不仅仅是指对某种城市性状态的静态描述,而是一个不断运动变化的过程,城市本身的发展及城市现代化也属于城市化的总过程,是城市化过程的扩展源。我们强调城市化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在于承认城市化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和必然趋势。人们既没有能力阻挡它前进,也没有能力人为地使它超越必经的各个阶段。 9.发达城市国家的特点是什么? 答:发达国家城市化的历史前提是发生的商品经济;发达国家城市化的原动力是工业化;发达国家的城市化与经济发展呈正相关关系;发达国家的城市化都经历了一个由集中到分散的过程

城市社会学期末考试试题

城市社会学期末考试试题 一、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 城市化是指什么?城市化的发展对社会、经济和环境有哪些影响? 城市化是指人口从农村地区迁移到城市地区,并在城市化过程中产 生的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变化。城市化的发展对社会方面的影响包括:社会关系的变迁,家庭结构的改变,思维方式的转变,价值观的转变等;对经济方面的影响包括:劳动力市场的变动,产业结构的转型, 资源利用和环境压力的增加;对环境方面的影响包括:大规模的土地 开发,自然资源的消耗,环境污染和生态平衡的破坏。 2. 城市贫困是什么?城市贫困的形成原因有哪些?如何解决城市贫 困问题? 城市贫困是指在城市地区存在的一定比例人口因经济、社会等原因 未能满足基本生计需要的现象。城市贫困的形成原因包括:就业机会 的不足,收入差距的扩大,教育和医疗资源的不足,社会保障体系不 完善等。解决城市贫困问题需要采取多种措施,包括:加强就业培训 和职业技能培训,扩大社会保障范围,加强教育和医疗资源的投入, 提高居民收入水平等。 3. 城市社会学研究的对象和方法有哪些?请结合实例说明其中一个 方法的应用。 城市社会学研究的对象包括城市社会结构、城市社会关系和城市社 会变迁等。研究方法包括:实地观察、访谈调查、问卷调查、统计分

析等。以访谈调查为例,研究者可以通过采访城市居民了解他们的生 活方式、社交圈子、居住环境等,以了解城市社会发展的一些特点和 规律。 二、论述题(30分) 城市社会学对城市发展有哪些重要意义?请结合实例进行论述。 城市社会学对城市发展具有多重重要意义。首先,城市社会学研究 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城市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从而更好地把握城市 发展的趋势和规律。例如,通过研究城市居民的社交圈子和交往方式,可以得出城市社会发展趋势的结论,指导城市规划和社会政策制定。 其次,城市社会学研究可以揭示城市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为 解决这些问题提供参考。例如,通过研究城市贫困问题的形成原因和 发展趋势,可以提出相应的扶贫措施和政策建议,促进城市贫困问题 的解决。 此外,城市社会学研究可以促进城市社会文化的交流和发展。通过 研究城市居民的生活方式、文化活动和价值观念等,可以促进城市社 区的文化建设,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综上所述,城市社会学对城市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能够为城市规划、社会政策制定和文化建设等方面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三、案例分析题(40分) 请以一座你熟悉的城市为例,分析该城市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 并对该城市面临的挑战和发展方向进行评估和建议。

城市社会学复习大纲

城市社会学 一、名词解释 1、城市 城市是城市社会学最基本的概念。城市是大量异质性居民聚居、以非农业职业为主、具有综合功能的社会共同体。 2、城市群 城市群是在特定区域内集聚相当数量的不同性质、类型和等级规模的城市,以一个或两个特大城市为中心,依托一定的自然环境和交通条件,城市之间的内在联系不断加强,共同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城市“集合体”。 3、里坊制 所谓“里”,即无论内城外城的居住区都按照一平方里的面积划分为一个整齐的居住单元,每个里都只有一条通道与外部连接,设一处里门,专人把守,平民住宅的门只能开向这个通道,只有达到一定阶层的人家才允许门开向大街(类似“甲”、“由”字)。 4、城市公共空间 (1)城市空间角度: 城市公共空间是属于城市的外部空间,即室外的、位于建筑之间的空间,同时具有明显的公共性,是承

载城市公共人际交往的主要场所。 (2)功能活动角度: 从功能与内涵角度来划分城市公共空间,承载着城市公共生活职能和内容的场所就是公共空间,它既可能是室外的(如公园),也可能是室内的(如茶馆)。 5、门禁社区 弗兰纳根对美国郊区的“门禁社区”的特征进行了描述:它是居住联合体的一种类型,它在通往社区的道路上设置大门;限制进入口数量;社区四周建起围墙和篱笆;雇佣私有的保安,使用摄像头和红外线探测器等。 6、城市化 城市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由农村向城市转移、农村地区逐步演变成城市地区、城市生活方式不断普及的过程。从社会学角度来说,城市化就是农村生活方式转化为城市生活方式的过程。 7、虚拟社区 虚拟社区是为了满足社区居民的多层次需要而借助互联网技术发展起来的新型网络社区。虚拟社区涉及的主体主要包括社区的业主、居住社区的开发商、社区物业管理部门以及网站管理者等。

城市社会学

城市社会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古典人类生态学 社区的含义 社区是进行一定的社会活动、具有某种互动关系和文化维系力的人类群体及其活动区域。 社区的生态性质: 一、共生性 一个社区最基本的性质: 1、在一定地域范围内被组织起来的生物群体; 2、彼此生活在一个共生性的相互依存关系中; 3、对这一地域范围内的资源展开竞争。 二、竞争性 “区位” 在人类社会,使自己在竞争中优于对手有以下方法可循: 第一,改进技能,提高自身价值; 第二,与他人联合。 三、人类社区的独立性 帕克的人类社区是建立在生物层面与社会层面的结果。 在帕克看来,人类社区由人口、器物(物质文化)、信

仰、栖息地的自然资源四个要素构成。 人类生态学任务: 人类生态学就是要研究生物性均衡与社会性均衡得以维持的过程,研究一旦生物性均衡与社会性均衡被打破,从一种相对稳定的秩序向另一种相对稳定秩序转变的过程。 帕克还将社会秩序进一步分为生态秩序、经济秩序、政治秩序、道德秩序四个方面。 施瓦布把生物社会与人类社会之间的差别归纳于以下几点: 1、人类社会存在复杂的劳动分工和产品、服务的交换体系,这使人类对地域环境的依赖性减弱,或者说不如动物界对环境的依赖程度。 2、人类有能力改造环境。 3、人类具有语言与文化。 “集中”是指一定时期内人口向某些地区聚集,使这一时期的人口增长主要表现在向少部分地区的社区运动过程;“离散”则是指相反的社区运动过程,即人口向更广的地区扩散。 影响社区过程的主要有:交通与经济活动。 在《大都会社区》一书中,麦肯齐着重分析制造业、商业、旅游、教育事业对社区过程的影响。

城市的生态过程 古典人类生态学是试图从空间关系揭示城市中人与人、制度与制度之间的关系。 这些模型包括:伯格斯的同心圆说、霍伊特的扇形说、哈里斯和厄尔曼的多核心说。 一、伯格斯的同心圆理论 伯格斯是第一个运用古典人类生态学理论来建立有关城市发展和空间组织模式的学者。 在伯格斯看来,每个城市都有它的城市布局,这个布局是依同心圆的格局组织起来的,即是由不同的环状空间地带组织起来的。作为整个生态布局中心的是同心圆最内核的地带,一般来说是城市的中心商业区,在这一地区,聚集了满足城市基本功能需要的、同时具有优势竞争力量的部门,通常是一些获利较高、用地紧凑的部门,如商业、金融部门。 围绕着中心商业区是若干环状的地带。伯格斯把紧靠中心商业区的地带称为过渡区,在这个地带会有很多商业与轻工业制造业以及主要是由移民、贫民、游民组成的居住区。 在过渡区的外围是一个由工厂的工人和商店职员组成的第三圈地带,也称为工人住宅区。居住在这一地带上的居民的一个基本特征是他们一般为第二代移

城社会学重点

城市社会学复习 第13章社区发展与社区规划 1.城市社区的分类与基本特征 (1)传统社区:以城市旧城区的老街坊为主,多具有较长历史,其中很多居民在城市居住了数十年,比较有地方特色和传统特色。 (2)公房社区:新中国成立以后,由政府或企事业单位统一规划建设的社区类型,居民多以单位住房分配的形式获得住房使用权。 (3)商品房社区:改革开放以后,以房地产开发为主题形成的社区,住房通过市场交易获得,可以个人直接购买也可以单位购买后分给个人。 (4)边缘社区:属于由农村向城市演替的社区,是最为活跃也是最为混乱的社区。 2.社区规划的目标与原则 (1)目标:通过规划的实施,改善社区治理结构、优化物质和文化生活环境,进一步开发和利用社区资源,完善社区服务网络及增进社区成员互动,从而促进社区 健康、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2)原则: a.可操作性和持续滚动原则 b.以人为本原则 c.地域性原则 d.规模效益原则 e.系统性原则 第12章城市社会学与城市规划编制 1.社会人口分析 (1)人口规模:对于一个城市或地区而言,未来社会人口规模可能出现的变化将直接影响到城市用地和各类设施的供给规模。常用方法包括时间预测法、因果预 测法和定性预测法等 (2)人口结构:社会人口在年龄、性别、就业和家庭等方面构成的不同,将带来生活生产方式以及对城市公共资源需求的差异,因此需要在规划中对以上特点进 行分析 (3)人口流动:随之我国户籍制度的放开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市中外来人口的大量涌入和内部人口迁移现象的加速,既折射出城市资源和机会的空间分布差 异对于人口流动的重要影响机制,又进一步强化了城市社会空间的分异现象, 并给当地的服务共享、子女就学和文化融合等方面带来了新的挑战(4)人口行为:人们的社会生活方式和出行方式等行为模式的转变,也会影响到城市不同类型用地的配置比例,以及各类服务设施的供给 2.城市社会空间规划的目标 (1)保障社会公平,关注面向弱势群体的资源供给和能力提升 (2)促进社会融洽,避免社会空间的过渡分异与隔离 (3)提高生活质量,为所有社会群体提供多元化、高水平的城市公共资源和发展机会 3. 城市社会结构分析 根据人们社会属性的不同,城市社会结构分析的内容有以下方面

城市社会学(判断)修订ABC排序(简化)版本

城市社会学(判断)修订ABC排序(简化)版本

二、判断题(每题1分) 错误的 A按照社区的空间特征我们可以将社区华为为整体社区和局部社区两大类型。F A按照社区的内部组织形式可以将社区划分为法定社区、自然社区和专能社区三大类型。F A按照危机中的不同利益主体分类,可以将城市公共危机分为外生型危机和内生型危机。F B、补缺型的社会福利是指为全体公民提供的福利,是一种常态性的社会制度,是社会制度结构中常规化和永久性的重要组成部分。F B边缘城市是西欧城市发展的新形式,是位于原中心城市周郊区新发展起来的商业、就业与居住中心。F B伯吉斯的同心圆理论中所说得过渡区是指蓝领中产阶级或工人居住区。F B补缺型的社会福利也称之为普惠型社会福利,是指为全体公民提供福利。F C、城市社区的异质性要低于农村社区。F C城市的产生是人类文明的象征,是人类群居生活的高级形式,联合国界定,5万人口以上的聚集地就是城市,在此规模以下的聚集地则是农村。F C城市的起源常常被认为是国家和文明起源的重要标志之一,城市、国家和文明的概念可以等同。F C城市的生产消费活动是城市文化的表层文化。F C城市公共危机管理与国家安全管理的差别主要在于管理的主体不同。F C城市化的历史就是城市发展的历史。F C城市居住空间的研究的理论基础来源于人类学。F C城市居住空间研究的新古典经济学派关注权力、冲突和空间之间的关系,由北美的政治学者最先提出。F C城市社会问题是城市社会学研究的唯一内容。 F C城市危机管理的重点在于应急处置。F C城市危机管理的重点在于应急处置。F C城市营销的历史源远流长,理论系统的形成产生于14世纪时候的意大利。 C城市营销的历史源远流长,最早可追溯到14世纪的英国。F C城市应急联动系统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信技术等先进技术将各种应急资源统一在一套完整的智能化信息处理与通信方案中,其核心作用在于实现城市公共危机管理事件处理的统一指挥。F C城镇的本质特征包括:F C抽样单位与构成总体的元素总是相同的。F C从本质上来说,西方文化是一种整体文化,东方文化是一种个体文化。F C从郊区的发展模式来看,美国和西欧基本相同。F C从实践来看,我国目前的社区建设大多以基层自然社区作为操作单位。F D当今的社会流动就是精英流动的过程。F D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社会学的研究中心逐渐转移到美国F D定序测量时测量层次中最低的一种。F D多核心模式是法国地理学家哈里斯和乌尔曼在研究不同类型城市的地域结构时发现的。F E2008年汶川地毡暴露出我国城市公共危机管理体系的缺位,同时也催生了城市公共危机管理学科领域的出现。F F F、粉领群体是指拥有一定的知识资本,一般从事脑力劳动的那部分人。F G概括性差是定量研究的一个比较大的缺点。F G概率抽样主要是依据研究的主观意愿、判断或是否方便等因素来抽取对象,它不考虑抽样中的等概率原则。F G根据流动的原因,我们将社会流动划分为代际流动和代内流动。F G根据文化在社会中的作用,我们可以将文化划分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F

社会学概论新修 重点笔记

《社会学概论新修》(修订本),郑杭生主编, 重点章节为:第四章和第十五章 第一章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1."社会学"词源: 社会学这个词是由法国实证主义哲学家、社会学家奥古斯特·孔德(1798-1857)在《实证哲学教程》中首先提出的,是为了表明一门用实证方法研究社会现象基本规律的独立学科,以区别于那种思辩的社会哲学或历史哲学。 2.社会学的定义: 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 3、社会学的诞生条件: 社会历史背景 (1)18、19世纪以英国的产业革命和法国大革命为起点的欧洲社会大变革,使社会从传统的封建社会转型为现代的资本主义社会。两大革命使社会从生产力到生产关系、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从思想观念到政治制度都发生了变化。突出的表现在于工业化(机器大工业普遍地代替工场手工业)和城市化(城市的规模扩大,作用也增大等)以及与此相联系的社会问题的产生。这些都对社会学的产生有着直接的影响。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社会学从一开始就是社会转型的产物。

(2)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并没有真正建立起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所预言的"自由、平等、博爱"的"理想王国",相反却越来越暴露出这一社会许多弊病、祸害和恶性循环,如加剧了贫富之间的差距、劳资双方的对立等。因此,时代呼唤着社会学的产生,来研究并解决这些社会问题。 科学思想资料 (1)历代思想家在其哲学、政治和伦理观点中包含的社会思想。 (2)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经济学和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也是其他社会学的思想来源。 (3)自然科学成就及其方法的影响。细胞、能量守恒和转化规律、生物进化等三大发现,既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自然科学基础,也是孔德、斯宾塞等创始人解释社会结构、社会变迁的工具。 (4)从17世纪在英国发源至19世纪的早期社会统计调查和定量分析,也为社会学的调查研究方法。 4.社会学的功能和学习社会学的意义 第二章社会运行的条件和机制 1.社会运行的内外重要条件: 2.社会运行机制的定义: 是指人类社会在有规律的运动过程中,影响这种运动的各组成因素的结构、功能及其相互联系,以及这些因素产生影响、发挥功能的作用过程和作用原理,简要地说,就是社会运行"带规律性的模式"。 3.社会运行机制是一个有机联系的系统,我们将其分为动力机制、整合机制、激励机制、控制机制和保障机制等五个二级机制。

社会学期末试卷

社会学期末试卷 社会学期末复习题 一、选择题 1.社会学产生于19世纪上半叶的()。 A.法国 B.英国 C.德国 D.美国 2.“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说明( )对个体社会化的重要性。 A.大众传播媒介 B.家庭 C.阶级 D.同辈群体 3.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分化最明显的社会群体是()。 A.工人 B.农民 C.知识分子 D.军人 4.由个人努力、偶然的机遇等而导致的社会流动是()。 A.自由流动 B.结构性流动 C.垂直流动 D.水平流动 5.一般由一对夫妇及其未成年子女在一起而组成的家庭称为()。 A.核心家庭 B.联合家庭 C.主干家庭 D.普那路亚家庭 6.与一般的社会群体相比,社区首要的特点是()。

A.成员彼此交往 B.以一定的地域为基础 C.成员有共同目标 D.有共同价值观念 7.人类生活中最基本的也是最原始的一种社会控制方式是()。 A.法律控制 B.道德控制 C.习俗控制 D.宗教控制 8.社会制度的核心部分是()。 A. 价值标准 B.规范体系 C.物质设备 D.组织 9.非政府组织又称为()。 A.公共部门 B.第三部门 C.私人部门 D.私有部门 10.社会变迁的根本原因是()。 A.社会生产力的增长以及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B.社会物质需要和利益冲突 C.科学技术的进步 D.文化的发展与传播 11.我国现在和将来相当长一段时间里的核心社会问题是()。 A.人口与就业 B.资源与环境 C. 改革与开放 D.民族与统一 12.在社会调查中,选择若干有代表性的对象进行深入系统的调查

方法是()。 A.普遍调查 B.典型调查 C.个案调查 D. 抽样调查 13.社会制度的构成要素有( ) A.规则体系、组织体系、物质设备体系 B.规则体系、概念体系、物质设备体系 C.规则、组织、设备、人群 D.概念、规则、组织、设备 14.文化传播的规律是以文化发明地为中心,按照( )的轨迹向四周扩散。 A.同心圆 B.正方形 C.长方形 D.半圆形 15.个人社会化过程就是( )向社会人转变的过程。 A.机械人 B.生物人 C.动物人 D.非社会人 16.从众行为是一种( ) A.消极行为 B.积极行为 C.既有消极的,又有积极的 D.价值中立的 17.社会变迁的具体道路是( ) A.直线式的前进 B.循环式的前进 C.波浪式的前进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