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人力资源分析指标体系分析.doc

人力资源分析指标体系分析.doc

人力资源分析指标体系分析.doc
人力资源分析指标体系分析.doc

某某集团人力资源部

人力资源评估中心

目录

目录1

前言某某集团人力资源指标体系框架模型2

1 人力资源指标体系框架模型 2

2 人力资源指标体系框架模型说明 2

一人力资本能力 3

1人员数量指标3

1.1 期初人数 3

1.2期末人数 3

1.3统计期平均人数 3

2 员工人数流动指标3

2.1人力资源流动率 3

2.2 净人力资源流动率 3

2.3人力资源离职率 3

2.4 非自愿性的员工离职率 4

2.5自愿性员工离职率 4

2.6人力资源新进率 4

2.7知识型员工离职率 4

2.8内部变动率4

3.人力资源结构指标4

3.1人员岗位分布 4

3.2人员受教育情况分析指标 5

3.3 人员年龄、工龄分析指标 5

3.4人员职称与技术等级结构分布指标 6 二人力资源运作能力 6

1 招聘指标 6

1.1招聘成本评估指标 6

1.2录用人员评估指标 6

1.3招聘渠道分布7

1.4 填补岗位空缺时间7

2 培训指标7

2.1培训人员数量指标7

2.2培训费用指标8

2.3 培训效果指标9

3 绩效管理指标9

3.1 绩效工资的比例9

3.2 员工绩效考核结果分布9

4 薪酬指标10

4.1 外部薪酬指标10

4.2 内部薪酬指标10

5 劳动关系指标 11

5.1 劳动合同签订比例

11 5.2 员工投诉比例 11

5.3 解决争端的平均时间 11

5.4 职工社会保险参保率 11

三、人力资源效率指标

11

1全员劳动生产率

11 2人均销售收入 12

3 人均净利润 12

4万元工资销售收入 12

5 万元工资净利润 12

前言 某某集团人力资源指标体系框架模型

1 人力资源指标体系框架模型

2 人力资源指标体系框架模型说明

人力资源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在现有人力资源所拥有的人力资本能力基础上,通过一系列的人力资源管理运作,实现人力资源的效率目标。因此,在此前提下某某集团人力资源分析指标体系分为三个层次,分别为人力资本能力层面、人力资源运作层面和人力资源效率层面。

人力资本能力层面指标主要包括与人力资本能力相关的人力资源数量、学历、流动性、年龄、职称等方面的指标;

人力资源运作能力层面指标主要包括人力资源基本运作流程:人力资源规划——招聘——培训开发——考核评价——薪酬——劳动关

人力资源效

率层指标 HR 运作能

力层指标

人力资本

能力指标 某某集团人力资源分析指标体系框架

系等反映各个环节运作能力的基本指标;

人力资源效率层面指标是人力资源管理所要达到的基本效率指标,也是人力资源战略实施的效果反映。

一人力资本能力

1人员数量指标

【定义】是指反映报告期内人员总量的指标。

1.1 期初人数

【定义】是指报告期最初一天企业实有人数,属时点指标。如月、季、年初人数。

【收集渠道】人力资源部员工信息表

1.2期末人数

【定义】是指报告期最后一天企业实有人数,属时点指标。如月、季、年末人数。

【收集渠道】人力资源部员工信息表

1.3统计期平均人数

【定义】是指报告期内平均每天拥有的劳动力人数,属序时平均数指标。

【公式】

月平均人数= 报告期内每天实有人数之和÷报告期月日数或:=(月初人数+月末人数)÷2

季平均人数=(季内各月平均人数之和)÷3

年平均人数=(年内各月平均人数之和)÷12 或:=(年内各季平均人数之和)÷4

【收集渠道】人力资源部员工信息表

2 员工人数流动指标

【定义】是指企业内部由于员工的各种离职与新进所发生的人力资源变动。

【收集渠道】人力资源部员工信息表

2.1人力资源流动率

【定义】是指报告期内企业流动人数(包括流入人数和流出人数)占总人数的比例。是考察企业组织与员工队伍是否稳定的重要指标。【公式】流动率=(报告期内流入人数+流出人数)÷报告期内员工平均人数

【说明】流入人数指调入和新进人数,流出人数指退休、内退、调出、辞职、辞退和合同到期不再续签人数。由于人力资源流动直接影响到组织的稳定和员工的工作情绪,必须加以严格控制。若流动率过大,一般表明人事不稳定,劳资关系存在较严重的问题,而且导致企业生产效率低,以及增加企业挑选,培训新进人员的成本。若流动率过小,又不利于企业的新陈代谢,保持企业的活力。但一般蓝领员工的流动率可以大一些,白领员工的流动率要小一些为好。

【收集渠道】人力资源部员工信息表

2.2 净人力资源流动率

【定义】净人力资源流动率是补充人数除以统计期平均人数。所谓补充人数是指为补充离职人员所雇佣的人数。

【公式】净流动率= (补充人数÷统计期平均人数)*100%

【说明】分析净人力资源流动率时,可与离职率和新进率相比较。对于一个成长发展的企业,一般净人力资源流动率等于离职率;对于一个紧缩的企业,其净流动率等于新进率;而处于常态下的企业,其净人力资源流动率、新进率、离职率三者相同。

【收集渠道】人力资源部员工信息表

2.3人力资源离职率

【定义】是指报告期内离职总人数与统计期平均人数的比例。其中离职人员包括辞职、公司辞退、合同到期不再续签(即终止合同)的所有人员。不包括内退和退休人员。

【公式】

离职率=离职总人数÷统计期平均人数×100%

=(辞职人数+辞退人数+合同到期不再续签人数)÷统计期平均人数×100%

【说明】离职率可用来测量人力资源的稳定程度。离职率常以月、季度为单位,如果以年度为单位,就要考虑季节与周期变动等影响

人力资源盘点及人力成本分析报表

人力资源盘点及人力成本分析报表 人力成本分析表 附件4: (公司) 人力资源盘点及人力成本分析报表 一、员工数量指标 员工总量年初人数目前人数平均人数增长率 按部门划分 按职务层级划分高管经理主管员工 按岗位类别划分管理职能技术后勤 按职务层级划分标准: 高管:地区公司总经理/副总经理;经理:专业经理/部门经理/副经理;员 工:工程师/助理工程师/普通员工。 按岗位类别划分标准: 管理:集团及所属各单位部门副经理以上人员;技术:专业师(建筑师/工 程师/景观师/结构师/室内师/造价师)/助理专业师;后勤:司机/保洁/厨师/ 保安。 二、人力成本指标 各部门分布人力成本额各部门现有岗位编制 (需附组织架构图) 各部门工资总额 (需附工资表) 各项福利分布 三、员工流动指标 流失率流失员工 工龄分布试用期正式员工共计: 人,其中: 2年以下: 人;

5年: 人; 2- 5年以上: 人。 新进员工率损失率留存率 流失原因原因分析及解决办法 流失原因分类: 辞退、个人主观原因辞职、个人客观原因辞职、内部调动四、劳动时间利用指标 出勤率加班强度比率 备注:上述数据统计计算公式: 一、员工流动指标: 1、流失率=离职人员/(离职人员+期末人员)*100% 2、新进员工率=已转正员工数/在职总人数*100% 3、损失率=新进员工离职总数/招聘入职数*100% 4、留存率=留存员工数/招聘入职数*100% 二、劳动时间利用指标: 1、出勤率=出勤天数/规定的工作日*100, 2、加班强度比率=加班时数/总工作时数*100, 备注: 本公司2010年12月31日人数 备注: 本公司2012年1月1日人数 备注: 根据本公司部门设置,填写各部门人数 备注:

人力资源统计分析图

人力资源分析图一、公司现阶段人力资源评估 截止至10月31日止,公司拥有员工97人。以10月份员工数据作分析为基础。 1、员工学历结构 大多数员工文化层次较低,86%的员工只有初中学历,只要集中在生 产操作岗位,具本科学历者只有一人,说明公司人员知识结构单一, 素质较低,基础管理很薄弱。 2、男女比例 3、员工省籍分布 四川和重庆、广东、广西省籍员工占全厂员工比例65%,容易滋生小团体,产生不稳定因素; 4、员工年龄结构分布 18岁以下员工占6.18%,青少年用工易给公司造成一定法律风险。 5、员工司龄情况 新老员工比例失衡。新员工占68%,对公司发展趋势、规章制度、企业理念、公司简介不太了解,给团队建设工作带来较大难度。 二、岗位配置与招聘管理 ◆无明确的工作或业务流程,导致组织结 构不明确,部门职责不清晰,岗位工 作任务不明晰。 无完整的岗位描述,导致人与岗不 匹配、岗位重置、人员效率低下。 无法把合适的人安排到合适的岗位

上,不是因岗设人,而是因人设岗。 人员配置不明确。因为没有对岗位 进行工作分析,无法确定工作性质、 复杂、难易程度,这样导致岗位人 数无法配置,招聘过程中相关人员 对招聘岗位职责和任职条件不一 致、不统一。 招聘工作无规范化、制度化、流程 化,随机性和口头化现象严重。 招聘工作面临的问题比较严峻。从 市场招聘现状来看,求职者找不到 合适的工作,企业招不到合适的人 才的现象特别严重。从我公司需求 方来看,公司市场知晓率较低,应 聘人员对公司及行业了解不足,公 司难以招到合适人才。 三、培训与开发 系统化、建立公司员工教育培训工作制度和体系,明确在 培训各环节相关部门的职责和要求。 分阶段、分层次、分步骤地进行员工培训,包括 岗前培训、岗位技能、企业文化培训、拓展训练、 公司各项规章制度等内容。 确定岗前培训内容,严格按照公司《员工手册》 要求和公司各种管理规章制度进行,行政人事部 组织安排岗前培训,用人部门协助进行专业性较 强的专业知识培训。 针对不同岗位的工作性质、业务要求规范和在职 人员情况,分批分阶段进行专业技能培训,主要 是内部培训。 把培训结果与绩效考核挂钩,提高员工培训积极 性。

人力资源管理成本预算报告

人力资源管理成本预算 报告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人力资源管理成本预算报告 人力资源管理成本预算报告 人力资源管理成本预算是企业在一个生产经营周期(一般为一年)内,人力资源全部管理活动预期的成本支出的计划。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源预算将有利于从整理上把握和控制人力资源的使用和管理成本,有利于有效的分析和评估人力资源的使用效率和水平。同时,也只有在作好人力资源管理成本预算的前提下,以成本控制为依据,才能采取有效措施,作好人力资源的招聘、培训、考核、岗位晋升、员工调薪、年终奖标准发放等各项人力资源具体工作,最大限度的调动员工积极性。 人力资源管理成本的项目构成 从会计核算的角度对人工成本进行统计汇总: 人工成本=工资总额+职工福利费+职工教育经费+劳动保护费+工会经费+学校经费+公益金。 由于以上分类较为复杂,为便于领导理解和统计计算的便利,本次人力资源预算将人力资源管理成本分为两部分:人力资源薪酬福利成本和人力资源开发管理成本。在进行成本预算时,也将分别对这两部分进行分析。 人力资源管理成本构成一览表

人力资源薪酬福利成本预算 人力资源薪酬福利费可以说是在单位人力资源使用中所支付的直接成本,是组织所承担的人力资源管理成本的主体。 1、人力资源薪酬福利费预算编制依据 由于企业之间对优秀人才的争夺不断加剧,以及物价上涨和生活水准提高等因素的推进,人力资源薪酬福利成本持续上升的趋势是不可扭转的。因此在进行人力资源薪酬福利成本预算时要关注国家有关部门发布的各种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信息。主要包括:(1)地区与行业的工资指导线; (2)消费者物价指数变化; (3)最低工资标准和社会保险等规定标准的变化; (4)公司收入(利润)水平及对薪资调整的指导思想。 2、人力资源薪酬福利成本情况 截至2007年底,单位共有员工57名,各项薪酬福利成本如下表: 2007年人力资源薪酬福利成本总额为2538700元,人均薪酬福利成本为44540元。 3、人力资源薪酬福利成本影响因素分析 (1)2008年青岛市工资指导线

人力资源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及综合判断

人力资源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及综合判断 一、人力资源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任何事物都存在对其进行评价的指标体系。对人力资源进行评价,就要根据评价的不同对象、目的和要求设置相应的评价指标,并建立人力资源评价的统一尺度,以便对人力资源进行客观、准确、合理的评价。因此,人力资源评价的指标体系的建立,是人力资源评价工作的重要环节,也是保证人力资源评价结果正确、合理的重要条件。 一组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关联并能进行比较完整的表达评价要求的评价指标就组成了评价的指标体系。这个体系就是评价系统的内容经过层层分解而形成的层次分明的结构。 从人力资源评价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的目标、标准上不难看出,人力资源的评价应从三个方面进行,也就是人员素质评价、岗位评价和人员绩效评价。所以本文建立了如下的指标体系,以便对人力资源进行正确全面的评价,具体指标如表3.1所示: 1.1素质因素 就是评价员工实际逐个行为的评价指标。其中包括工作潜能和心理素质。 1.1.1工作潜能 工作潜能是指只有在实际的工作中才表现出来的能力素质。其中包括有业务能力、适应能力、组织能力、说服能力和创造能力。 1)业务能力:是指表现在某专业上的实际工作能力。是评价人力资源的主要评价指标之一。 2)适应能力:能成功的适应各种条件和所发生的变化的能力。 3)组织能力:是指安排分散的人或工作成为一个系统或整体的能力。 4)说服能力:是指影响、说服或迫使他人以得到可以接受的协议或做出行为改变的结果的能力。 5)创造能力:是一个解释新思维的复杂概念。新思维包括联想速度的要素对相关领域水平思考的能力,新想法的产生等等。 1.1.2心理素质 心理素质是指人的心理活动或气质。包括人的思想素质、个性、责任心、

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经理测评指标体系

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经理测评指标体系一.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经理职位说明书 职位说明书

根据公司对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经理的职位说明中的具体要求,现推断总结出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经理职位的测评指标体系: 一级指标:个人素质;业务素质;组织管理素质;人际关系能力共四个一级指标,其赋值情况为:个人素质10%,业务素质20%,组织管理素质40%,人际关系能力30% 二级指标:智力;个性;工作态度;决策能力;专业知识;组织能力;应急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沟通; 三级指标:学历;专业;工作经验;逻辑思维能力;工作效率;进取心;创造性;判断力;自信心;能辅助他人;为人师表;使用个人的权力;动员群众的力量;利用交谈做工作;善于建立亲密的人群关系;乐观;善于与群众打成一片;有自制力;主动果断;客观;善于自我批评;勤俭艰苦;具有灵活性分析问题能力;逻辑判断能力;创新能力;直觉判断能力;决断的勇气;善于人事协调;善于人财物的综合协调;善于国家、个人、集体三者利益的协调;善于统筹兼顾;协调当前与未来发展;善于以点带面;自知知人;客观公平;胸怀开朗;戒骄戒躁;诚恳坦率;实事求是;精于授权;尊重他人;敢于冒险;敢于求新;善于应变;使命感;信赖性;诚实忍耐;热情;责任感;积极性;公平勇敢;规划能力;创造能力;判断能力;洞察能力;劝说能力;理解别人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培训能力;激励能力;倾听;计划性;计算机知识、英语能力、指导培训、考核、员工招聘、制度建设;薪酬核算、拟定工作计划 一级指标权 数 二级指标 权 数 三级指标测评标准 一 等 二 等 三 等 四 等 五 等 权数

个人素质10% 个性7% 进取心有不断向上的动力和想法10 8 6 4 2 1.0% 创造性能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10 8 6 4 2 1.0% 判断力有清楚的价值观,能分辨好与坏10 8 6 4 2 1.0% 自信心对自己和未来充满信心积极向上10 8 6 4 2 1.0% 乐观面对挫折和挑战能够保持心态稳定且积极10 8 6 4 2 1.0% 有自制力面对诱惑能够控制住自己10 8 6 4 2 1.0% 勤俭艰苦能吃苦耐劳,有节俭的的习惯10 8 6 4 2 0.5% 逻辑思维能力能有条理的分析问题善于分析总结10 8 6 4 2 0.5% 智力3% 学历最低本科期望研究生10 8 6 4 2 0.5% 专业管理类专业,人力资源管理最佳10 8 6 4 2 0.5% 工作经验根据实际情况判断10 8 6 4 2 0.5% 计算机知识能熟练使用office软件10 8 6 4 2 0.5% 英语能力有较强的听说读写能力10 8 6 4 2 0.5% 写作能力较强的写作能力,能够撰写各种计划报告10 8 6 4 2 0.5% 业务素质20% 专业知识5% 劳动经济 根据实际专业知识情况判断 10 8 6 4 2 1.0% 心理学10 8 6 4 2 1.0% 相关政策10 8 6 4 2 1.0% 管理学10 8 6 4 2 2.0% 工作态度10% 主动果断能主动担当工作10 8 6 4 2 0.5% 客观能不带主观色彩进行工作10 8 6 4 2 1.0% 决断的勇气能够及时果断作出选择10 8 6 4 2 0.5% 善于自我批评敢于且经常进行自我批评10 8 6 4 2 0.5% 自知知人能够了解自己和他人的优点不足10 8 6 4 2 1.0% 戒骄戒躁胜不骄败不馁10 8 6 4 2 1.0% 诚恳坦率真诚和无保留的和别人交往10 8 6 4 2 1.0% 实事求是讲究客观事实就事论事10 8 6 4 2 1.0% 胸怀开朗不斤斤计较乐观开朗10 8 6 4 2 1.0% 使命感对上级安排的任务有一定要完成的使命10 8 6 4 2 1.0% 热情对工作和生活充满热情10 8 6 4 2 0.5% 敢于求新能够且善于用新颖独特的方法解决问题10 8 6 4 2 1.0% 应急能力5% 善于应变面对变化能及时调整10 8 6 4 2 1.0% 灵活性分析问题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分析问题10 8 6 4 2 1.0% 善于统筹兼顾考虑问题能够全面的统筹兼顾10 8 6 4 2 3.0% 组织管理素40% 决策能力15% 使用个人的权力善于使用个人的权力解决问题10 8 6 4 2 4.0%

人力成本分析

人力成本分析 首先需要根据公司的财务人工成本统计口径进行分类,例如:可以从人工成本总额、工资总额、三费、社会保险、公积金、劳动保护、其他津贴等方面;其次,根据分类进行统计,最好是最近三年-五年的数据;然后,根据历年人员变化情况,历年人工成本分项变化情况进行对比分析。最后,根据分析结果,提出意见和建议。 如果从报告的角度来说,可以分为: 1、人工成本特点; 2、人工成本概括;(总量分析);(内部对比和行业对比) 3、人工成本具体指标分析;(内部对比和行业对比) 4、人工成本管理的建议 如果给老总看,最好有图标结合的东西。更生动。人工成本分析的核心是根据各项人工成本指标的情况分析,发现人工成本变化的原因和变化后带来的问题,以便对进一步的工作进行指导和借鉴! 人工成本分析一般是年为单位,最少也是以季度为单位。以月为单位,感觉没有太大必要。 人工分析的主体在指标分析,主要用于同行业、同时期的对标工作,目的在于分析自身在同行业中的竞争能力,找出自身不足以待改进。其中的指标主要有:人均人工成本、人工成本利润率、全员劳动生产率、人工成本比重、人事费用率、劳动分配率等。其中后三项最为重要,用于同行业间对标。 另外还有自身单位时间之间的一些指标的对比,比如说,人工成本总额、工资总额、福利费用总额,还些其他的如劳务费、教育经费、工会经费、餐费、包烧费等等。 通过些分析自身不足,提出措施。力图在保证自身人力相对同行业有竞争优势的情况下,尽量减少人工成本的投入,从而使企业利益最大化。 分析的方法无外乎2种 1、宏观接近法: 可以找公司的财务部门,人力成本是作为损益表中管理费用的一项来列出来的,如果公司经营平稳,那么可以看到人力成本率(人力成本/销售收入)是相对稳定的(根据行业的不同,大小不同)。损益表中的各项成本与销售收入的比率保持一定的稳定,就能保证期望利润率的出现,这是控制公司成本的方法。人力资源部的职责就在于控制这一项比率,保持相对的稳定。如果需要削减人力成本,如从4%削减到3.5%。那么就要考虑如何才能做到? 人力成本=雇用人数*(平均工资+平均福利) 那么也就是取决于是裁员、降工资、还是降福利? 裁员是削减哪一个细分人群?业务部门还是支持性部门?保持业务、支持人员的比率,用宏观接近法的确定大目标,用微观接近法去做微调。 降低工资、福利形式中的哪一个? 2、微观接近法 把每个月发工资、福利的表格汇总,就整理成一定期间内的所有人工成本费用。去做微调。 搜集行业的薪酬信息,进行对比。 还有就是关注劳动生产率,可以将劳动生产率分为3个方面,既是人、财、物的生产率。关注的指标可以根据公司的情况设定,如销售收入/人数、销售收入/人力成本、净利润/人数、净利润/人力成本等等。用以衡量单位人数、单位人力成本对销售收入、净利润的贡献,指标的升降代表着人力效率的高低。 每月HR数据分析:

人力资源统计分析图

人力资源统计分析图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人力资源分析图 一、公司现阶段人力资源评估 截止至10月31日止,公司拥有员工97人。以10月份员工数据作分析为基础。 1、员工学历结构 大多数员工文化层次较低,86%的员工只有初中学历,只要集中在生 产操作岗位,具本科学历者只有一人,说明公司人员知识结构单一, 素质较低,基础管理很薄弱。 2、男女比例 3、员工省籍分布 四川和重庆、广东、广西省籍员工占全厂员工比例65%,容易滋生小团体,产生不稳定因素; 4、员工年龄结构分布 18岁以下员工占6.18%,青少年用工易给公司造成一定法律风险。 5、员工司龄情况 新老员工比例失衡。新员工占68%,对公司发展趋势、规章制度、企业理念、公司简介不太了解,给团队建设工作带来较大难度。 二、岗位配置与招聘管理

◆无明确的工作或业务流程,导致组织 结构不明确,部门职责不清晰,岗 位工作任务不明晰。 无完整的岗位描述,导致人与岗不 匹配、岗位重置、人员效率低下。 无法把合适的人安排到合适的岗位 上,不是因岗设人,而是因人设 岗。 人员配置不明确。因为没有对岗位 进行工作分析,无法确定工作性 质、复杂、难易程度,这样导致岗 位人数无法配置,招聘过程中相关 人员对招聘岗位职责和任职条件不 一致、不统一。 招聘工作无规范化、制度化、流程 化,随机性和口头化现象严重。 招聘工作面临的问题比较严峻。从 市场招聘现状来看,求职者找不到 合适的工作,企业招不到合适的人 才的现象特别严重。从我公司需求 方来看,公司市场知晓率较低,应 聘人员对公司及行业了解不足,公 司难以招到合适人才。 三、培训与开发

年度人力资源成本分析报告

年度人力资源成本分析报告 年度人力资源成本分析报告一、年度人力资源情况 类别年初人数年末人数入职人数离职人数 全职人员 兼职人员 总人数 二、公司人力资源成本各项目统计 项目名称总额备注 薪酬 福利 社保 税金 培训费用 招聘费用 总计 薪酬:包括月度工资、加班奖金、季度绩效工资、年终奖金。福利:包括餐食补贴、交通补助、通讯补助、年度旅游费、活动费用等。社保:包括各项社保项目养老保险、医疗、失业等由单位承担部分。税金:包括因员工薪酬发生的企业所得税。 培训费用:指员工参加各种培训而产生的费用。 招聘费用:指各类招聘活动产生的费用。 三、人力资源成本分析 1. 人力费用占比

(1) 计算公式:人力成本/收入 (2) 所代表的意义:人力成本占销售额的百分比。 (3) 结果分析 公司的人力费用占比: 收入(元) 人力成本(元) 人力费用占比 各技术部门的人力费用占比: 收入人力成本技术部门人力费用占比 (元) (元) 2. 人力资本投资报酬率的分析 (1) 计算公式:利润/人力成本 (2) 所代表的意义:反映在人力方面投入的每一元薪资能创造出多少元利润。 (3) 结果分析 公司的人力资本投资报酬率: 利润(元) 人力成本(元) 人力资本投资报酬率 各技术部门的人力资本投资报酬: 利润人力成本人力资本技术部门 (元) (元) 投资报酬率 3. 人力资本效率的分析 (1) 计算公式:利润/员工人数 (2) 所代表的意义:反映每一个员工能创造多少利润。 (3) 结果分析 公司的人力资本效率: 利润人数人力资本效率 (元) (人) (元/人) 各技术部门的人力资本效率: 利润人数人力资本效率技术部门 (元) (人) (元/人) 4. 综合统计 公司整体:

人力资源指标体系

人力资源指标体系设置的包括以下五大原则 1.适用性 设置指标体系的目的是为了战略规划工作的应用,因此一定要考虑到可操作的问题和适用问题。 2.系统性 人力资源信息系统包括与人力资源相互联系的各方面的信息。 3.客观性 人力资源指标体系的建设必须以客观事实为依据,各指标应描述人力资源状况的具体特征,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4.规范性 指标的名称、含义、内容和计算范围、计量单位、计算方法要规范统一,要与国际接轨、符合国际惯例。 5.动态性 人力资源的状况随时在发生变化,在指标体系中要设置出反映整个队伍发展变化的动态性指标,以便对整个人力资源状况作出科学全面的评价和准确的预测。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评价指标体系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评价指标体系 人力资源是企业动态核心竞争力和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作为企业大系统的一个子系统,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有效运行直接决定了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潜力。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效益进行评价,发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将为改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促进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重要的决策依据。 一、国内外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评价指标评析 国内外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评价研究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横向式,即人力资源管理评价指标隶属于企业综合指标体系中人力资源指标之下。这类指标主要反映企业人力资源对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支持程度;另一类是纵向式,即专门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评价. 1.企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中人力资源管理指标评析。国外企业评价没有采用综合办法,而是根据用户的不同需要,通过对若干单项指标和比率所反映经济内容的对比观察,分析企业整体或者某些方面的好与坏。国内主要有上海交大系统工程研究所张列平和上海市机床厂刘海洪的企业总体评价指标体系,西南民族学院朱文的企业总体业绩评价指标体系,上海交大系统工程研究所高宏等的企业可持续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以及山东矿业学院王新华等的企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纵观这些指标体系下的人力资源管理指标可以看出:反映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指标数目偏少,虽然兼顾了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中有关效率和效果的指标,但缺乏反映系统内外部协调的指标。 2.已有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评价指标评析。国内外有代表性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评价指标主要有美国人力资源管理学会1994 年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指标体系、美国的“人力资源关键指标”,国内有赵曙明教授的“人力资源指数”指标和张国初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定量测度与评价指标等。这些指标主要侧重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效率、效果或二者的综合评价,但都缺乏反映协调的指标。 以上评价指标,各有所长,也各有不足。总体来讲,目前已有的评价未能把人力资源管理作为一个系统进行评价研究,因此,在指标设计上未能融协调、效率和效果于一体,未能系统、全面地评价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效益。 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分析与协调 为全面评价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效益,需要运用系统理论对其进行分析,了解该系统的要素结构和功能,以及系统的内外部协调。

人力资源管理效能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摘要:人力资源管理活动对目标实现程度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效能,它的存在可以发现人力资源管理活动存在的缺陷和不足,并有针对性的进行人资管理工作,提高人资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但现阶段我国大部分单位发展过程中缺少人资管理效能评价体系,使人资管理工作很难再上一个台阶,现本文就人力资源管理效能评价指标体系进行研究,仅供交流借鉴。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效能;评价体系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各单位间的竞争力也在不断加强,人资管理工作能够保证在发展过程中的拥有足够的竞争力。因此要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做好人资管理效能评价机制,提高人资管理工作效率,促进企业或事业单位的更好更快发展。 1 人力资源管理效能评价模型框架设计 人力资源效能计分卡吸取和继承了平衡计分卡综合把握、监控和考评管理的优点,并将其细化到具体的人力资源管理职能领域。人力资源效能计分卡将系统评价观念运用于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评价过程中,以人力资源管理效能最大化为中心,来表达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战略、人力资源管理运营、人力资源管理客户和财务之间如何构成一个有机体,其具体框架参见图1。这一方法有效地将人力资源管理效能从财务角度和非财务角度进行评价和考量,并建立起口标和执行过程中的关联,方便组织及时发现和监控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弊端。 有关于人力资源的管理效能记分卡几个层面中,其第一部分是制定组织的人力资源战略,主要从人力资源的匹配战略、组织发展的战略以及企业中个人成长的战略这几方面来进行管理。在第二个部分是管理运营的层面。在制定了人力资源的战略性计划以后,能不能将企业最大化的管理技能发挥出来,主要还是在于企业执行战略化目标的能力。在企业中,人力资源的匹配性战略计划要想顺利实施,主要还是要以企业人力资源系统的考核管理制度、人员的招聘和选择管理制度、人才供需的管理制度这三个主要的运营活动为主体。有关个体成长的战略计划,在实施的过程中要以人力资源的薪酬管理和福利管理制度、人力资源培训管理和职业的开发管理、企业员工之间的关系这三项运营活动为主体。而组织发展的战略计划在实施的过程中,要以企业的人力资源整体规划以及人员职业的分析设计这两项运营活动为主体。在第三部分中,是财务层面,也就是人力资源的管理活动中所涉及到的服务对象。在企业的人力资源的管理活动中,主要的活动对象是企业内部的所有员工以及企业内部的所有职能部门,例如审计部门和生产部门等。而企业管理活动中最终要去服务的对象,主要是人力资源的管理活动相关客户和外部的顾客。也就是说,人力资源的管理效能要想获得更好的评价,就应该让企业的内部员工满意、企业所有职能部门的满意以及企业外部的顾客满意,满足了这三方面,才能进行最终的人力资源管理效能的评论。在第四部分是企业财务的层面。这部分主要能从企业的运行成本和所获得的收益方面,对人力资源的管理所发挥出的贡献和为企业所做出的贡献进行准确的衡量。主要涉及的方面有人力资源最大化的收益情况、最小化的成本投资情况、企业价值的最大化体现,如果能成功实现这三个方面,就能为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效能的最大化做出有力的保证。 2 人力资源管理效能评价的实施 人力资源计分卡的实施有利于人力资源管理的效能的提高,在评价人力资源管理效能过程中,所使用的发展计划要系统,能够对于全员的参与给予一定的鼓励。转变评价机制,将传统那种自上而下的评价机制变为全体工作人员共同参与的评价机制。 2.1 企业高层管理者的全力支持 企业领导层的支持和参与是保障人力资源计分卡的人力资源管理效能评价的实现,只有领导管理层给予较高的重视,这项工作的实施和发展都会顺利很多,不会在发展过程中就中断的,能够克服推行过程中遇到的所有问题。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是对人力资源管理效能评价

岗位测评指标体系设计

人力资源部部长测评指标体系设计 设计者:张远立 学号:0810030141 班级:劳保0801 指导老师:赵慧娟

一、岗位简介(岗位说明书): 人力资源部部长职位说明书

二、测评内容 根据人力资源岗位说明书和任职资格要求,将岗位按:任职资格---关键要素---测评要素---测评指标---指标标志、标度逐层细化分析,确定该岗位的测评指标体系。 任职资格: 1、拥有深厚的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基础,熟练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的操作技能。 2、熟悉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前沿与操作前沿,具有前瞻性眼光和长远发展观。 3、对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有系统的理解和操作经验积累,对人力资源规划、人才发现与引进、薪酬设计、绩效考核、岗位培训、福利待遇、公司制度建设、组织人员调整、员工职业生涯设计等都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4、能熟练使用办公软件和相关的人事管理软件。 5、有良好的中文听说读写能力,较好的英文听说能力。 6、其他上级领导根据具体情况认为需要的能力 7、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善于和各类性格的人员交往并建立良好的关系,善于和 领导及下属沟通。 8、有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善于解决各类复杂问题。

9、有很强的计划性和实施执行力。 10、有良好的领导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有责任心、有事业心。 11、为人热情开朗,亲和友好,待人接物公平公正。 12、其他上级领导根据具体情况认为需要的态度 测评要素: 根据调查咨询法:通过对该岗位的直属上下级进行调查,上级领导提出对人力资源总经理的能力及素质要求,由下级提出对自己未来领导的要求及他们认为领导应具备的能力。向专业人士如人力资源专家进行咨询。然后得出要招聘的人力资源经理的个方面要求。 测评表(总表)

人力资源统计分析图

人力资源分析图 一、公司现阶段人力资源评估 截止至10月31日止,公司拥有员工97人。以10月份员工数据作分析为基础。 1、员工学历结构 大多数员工文化层次较低,86%的员工只有初中学历,只要集中 在生产操作岗位,具本科学历者只有一人,说明公司人员知识 结构单一,素质较低,基础管理很薄弱。 2、男女比例 3、员工省籍分布 四川和重庆、广东、广西省籍员工占全厂员工比例65%,容易滋生小团 体,产生不稳定因素; 4、员工年龄结构分布 18岁以下员工占%,青少年用工易给公司造成一定法律风险。 5、员工司龄情况 新老员工比例失衡。新员工占68%,对公司发展趋势、规章制度、企业理念、公司简介不太了解,给团队建设工作带来较大难度。 二、岗位配置与招聘管理

三、培训与开发

四、薪酬福利

(1、月平均人数不含样品部3人,仓库1人。该4人工资由公司本部支出。 2、以上项目不包括宿舍员工用水电费。) 五、企业文化 存在问题: 1、员工思想动态方面 ◆无归属感、无稳定度、无约束性,管理不正规; ◆员工之间沟通少、缺乏交流,公司沟通渠道不够流畅,团队能力弱; ◆员工观念不一致,不统一;公司负责人意见不统一,决策不一致; ◆急功近利和事后管理思想突出,前瞻性不够; ◆办公环境嘈杂,工作松散缺乏活力和目标,工作信心不足,娱乐活动少。 2、公司规章制度不健全 ◆无制度可循; ◆制度不完善,不健全; ◆有制度不执行; ◆执行制度不严; ◆违反制度不追究。 解决措施: ◆加强部门负责人沟通协调工作,督促部门负责人定期与下属交流,了解员工思想动态、分析员工优势和劣势; ◆可通过评选“年度优秀员工”、“优秀部门”等方式提高员工工作竞争力和团队精神; ◆制定完善奖惩条例、员工沟通关系规定、入离职手续办理程序、员工守则等条款,并列入员工手册; ◆完善公司运营工作流程和编制相应表格,明确各部门、各岗位工作职责和权限,坚持工作书面化原则,减少部门间不必要的扯皮现象,缓和人际关系紧张氛围,提高工作执行力; ◆加大培训力度,让全体员工清楚公司发展方向、目标、规划及企业价值观,增强工作信心和动力,从而活跃气氛。

(人力资源)人事统计系列工具集(共表格)精编

(人力资源套表)人事统计系列工具集(共表格)

员工人数及费用动态统计表 年月填表日期:月日 本月人数编制人数男人女人计人 月 薪 编制内制造人员元编制内人数男人女人计人编制内管理人员元编制外人数男人女人计人编制外人员元合计男人女人计人 合计 (占人事费用比率) 元 % 编制人员出勤应工作日数日 津 贴 职务津贴元缺勤总日数日加班津贴元出勤总日数日值勤津贴元出勤率% 夜勤津贴元加班总时数时外勤津贴元 人事动态新 进 男人特殊工种环境津贴元女人其他津贴元 合计人 合计元新进率% (占人事费用比率)% 离 职 男人 奖 金 奖 性 支 出 年终奖金元女人退职酬劳金提成元合计人 不休假代金元 其出奖励金元离职率% 内 部 调 动 男人合计 (占人事费用比率) 元 % 女人 合计人 其 他 支 出 公伤医药费元 抚恤金支持元 预计劳保受益比率X公司负担部分元奠仪金支出元个人负担部分元退休金提成元受益总数元资遣费支出元负担及受益差额元福利金提成元受益率% 互助金提成元 互助费动态统计上月底累计结余元培训基金提成元本月互助费提成元训练图书费元本月互助费收入元 本月互助费支出元 本月结余元 累计结余元 合计 (占人事费用比率) % 元收/支比率% 费用总计(100%)元备注每人平均费用元

经理人事部长填表人:·员工每日动态统计表 年月日星期 应出勤人数 合计缺 勤 出 勤 缺勤统计 男女姓名类别 正式 临 时 工正式 临 时 工 私 假 公 假 迟 到 早 退 管理员作 业 员 管 理 员 作 业 员

合计 审批单 位 主 管 人 事 主 管 制 表 ·员工每月动态统计表 年月

人力成本分析报告

2012年人力成本分析报告(非专业)一、人力成本构成: 5

5

7、其他费用(公司福利、培训费、劳保费、招聘费广告费等) 月份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费用 表七 备注:公司福利、培训费、劳保费、招聘费、广告费等由于发生月份不定,金额较小,因此简单分摊到各月。 8、各项人力成本所占比例9、各比例总额所占总成本的比例 总额所占比例 工资总额比例81.37% 社会保险比例11. 56% 住房公积金比例 4.61% 介绍费路费比例0.41% 质量损失比例0.04% 其他费用比例 2.0% 二、计算百分比,、分析结果、提出建议 1、人力成本率 人力成本率=人力成本总额÷销售额×100%。根据以上表格数据可得出表八:人力成本率 5

由表六可知:2012年1月公司人力成本率较高,其原因为销售额过低,相对人力成本偏低,自2月起,公司人力成本率大幅降低,接近制造业人力成本率的正常范围内(10%±3%),公司正常运营。计算可知,2012年,公司平均人力成本率为12.42%。建议公司13年在正常运营的基础上,尽量保证人力成本率在正常范围内浮动。 2、人均人力成本 人均人力成本=人力成本总额÷报告期内平均人数。根据表一、表三、表四、表五可得出表七:人均人力成本 由表七可知:2012年1月公司人均人力成本很低,其原因为总人力成本较低,公司在职员工总数较多;自2月起,公司人均人力成本大幅上升,达到制造业目前人均人力成本的正常范围(2800——3500),在3000元/月/人上下浮动。计算可知,2012年,公司人均人力成本为3060.02,在行业薪资福利水平中偏低。建议公司2013年在降低人力成本率的同时,提高人均人力成本。 3、近三年劳动生产率 (1)、2010年、2011年、2012年全员劳动生产率 全员劳动生产率=工业增加值(报告期内企业销售额)÷报告期内平均在职人数,即:人力资源效率。 一线劳动生产率=工业增加值(报告期内企业销售额)÷报告期内平均在职一线员工人数,即一线生产效率。 5

人力资源管理中的绩效评价[1]

人力资源管理中的绩效评价 摘要:绩效评价一直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重点而被人们所重视,但目前绩效评价仍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在对目前绩效评价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的基础上,对绩效评价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绩效评级;指标体系;公平公正 一、绩效评价及作用 绩效评价(PA)是定期考察和评价个人或小组工作业绩的一种正式制度。绩效评价是人力资源管理中对员工工作行为的测量过程,即用过去制定的标准来比较工作绩效的记录以及将绩效评价结果反馈给员工的过程。主要涉及企业员工的工作能力、工作态度、工作成绩等方面。这个过程可起到检查及控制的作用。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内部的管理是企业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如何对企业员工进行正确合理的绩效评价至关重要。这里所谓的绩效就是个体或群体的能力在一定环境中表现出来的程度和效果,即个体或群体在实现预定的目标过程中所采取的行为及其做出的成绩和贡献。 绩效管理是组织、团队和个人取得更好成果的一种手段。绩效管理首先要在组织内部目标和成就、能力的评判标准达成一致,然后在此基础上理解和管理绩效。绩效管理可以定义为一个过程或一系列过程。在这些过程中,人们应该取得什么样的成果,以及如何在长期和短期内管理和提高生产率达成了一致。绩效管理是一个连续过程,由经理和员工共同负责。它不仅能提高工作成果,还可以改善工作关系。良好绩效管理意味着,人们很清楚地知道他们做事的优先顺序,他们现在应该做什么,他们的目标应该是什么,应该达到的能力水平,以及他们的表现对团队和公司绩效的贡献。绩效管理是从经理、员工和团队之间公开、积极和建设性的讨论中发展起来的,最后在三者之间就如何才能做好工作达成一致。个人与组织的绩效评价是管理的根本。 首先,没有绩效评价就无法做出最佳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决策。绩效评价可以使管理者及其下属制定计划,纠正任何可识别的工作失误;其次,绩效评价提供的资料可以作为提升职务、工资晋级以及进一步培训提高的依据,这是绩效评价最常见的作用;第三,绩效评价使管理者及其下属有机会坐下来,考察一下该下属的工作行为。实际上,大多数人都需要并希望了解其他人对自己工作情况的评价,特别是当这种评价对自己有益处时更是如此,而绩效评价提供了这种反馈。 二、绩效评价存在的问题 尽管在企业管理中,绩效评价可以起到很多作用,但是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绩效评价往往因种种原因而很难真正起到应有的作用。如绩效评价须适合很多目的,从评价成效到评定一位管理者的效能,评价培训的能力,以至做出奖励决定;还有,绩效本身就是一种很难的测量工作,因为有很多因素,包括环境、组织、个人因素等等,都会影响绩效。越来越多的实践表明,绩效考核存在着其自身无法克服的局限和不足。 1、考核目的简单化。考核目的是指南针,是行动标杆。如果目的指引发生偏差,则会影响全局。从理论上说,绩效考核的目的应该是多元的,考核结果不仅是薪酬奖金、职务晋升的可靠依据,更应成为雇员

人力资源统计学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3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人力资源统计学试题 (课程代码11467) 重要提示: 1、本试卷共4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应考者必须在“答题卡”上按要求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2小题,每小题1分.共22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国民经济活动的基本单位是 A.科研机构 B.居民家庭 C.企业 D.事业单位 2、决定企业劳动报酬水平的指标是 A.劳动效率 B.劳动生产率 C.劳动效益 D.工资利润率 3、出勤率反映的是员工的 A.劳动积极性 B.文化水平 C.道德水平 D.职业技能 4、下列不属于现场培训的是 A.技术表演示范 B.师傅带学徒 C.社会成人大中专班 D. 岗位练兵 5、工业企业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产品实物总量与相应的活劳动消耗量之间的比值,称 A.劳动生产率的价值量指标 B.劳动效益 C.劳动生产率的实物量指标 D.单位产品劳动生产率 6、人在劳动中运用劳动能力综合水平的高低程度指的是 A.企业人力资源素质 B.企业人力资源数量 C.企业人力资源总量 D.企业人力资源结构 7、参加社会性的抢险救灾活动属于 A.缺勤工日 B.非生产工日 C.加班工日 D.停工工日 8、企业人力资源不包括 A.不再由本单位支付工资的实行个人承包人员 B.由本单位支付工资的编制外人员 C.由本单位支付工资的未出勤人员 D.由本单位支付工资的、临时在国外工作人员 9、在一定的生产技术组织条件下,为劳动者完成单位台格产品或一定工作量所预先规定的时间消耗标准,称为 A.产量定额 B.劳动定额 C.劳动生产直 D.劳动效益 10、生产工人在工作时间内劳动条件失常情况下的劳动定额完成情况指标是指 A.企业工人劳动定额完成情况统计指标 B.合格品的定额工时占实耗工时的比重 C.增耗工时占实耗工时的比重

人力资源质量评价与方法

现代企业人力资源质量评价与方法 一企业人力资源质量评估的意义对企业的人力资源质量进行评价,可以使企业发现本组织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提高人力资源政策的针对性,能够全面地了解组织人力资源观众的现状,及时发现问题、纠正错误,进而采取有效措施改进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政策的有效性,使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切实为组织的战略进行服务,充分实现组织目标。 二企业人力资源的特征企业人才资源是能动资源和高增值性资源,企业人才资源无法储存,企业人力资源必须不断的投资、维护与提升,才能保持其价值和增值。选拔适合企业的人力资源,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最重要的目标之一,确保人与工作的最佳契合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最重要的使命之一。 三企业人力资源的新要求 1 具有高度责任心和进取心,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 2 具有系统思考保持对内外环境变动的敏感度和应变能力,有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技术和促进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的恒久深入的学习动机和团队精神, 3 具有良好的心理状态,工作伦理理念和人际关系。 四企业人力资源评价的特点 1 心智模式的改变,因为思维将决定人们行动的结果,2 创新能力的提升,使个体成为学习型的人,能够进行团队合作和授权赋能,3 沟通水平的提高,形成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和共同愿景。 五企业人力资源评价指标的假设条件 1 决定企业人力资源的因素是一个相互关联的系统,2 企业人力资源的属性是以一定形式表现出来且可以量化的指标 3 构建的模型必须符合现代企业的内在要求和反映不同的企业对人力资源的偏好。企业人才资源选拔策略 1)通过人为判断,偏向主观直觉式的选人策略 2)系统的、结构式的人员选拔策略。 六企业人力资源质量评价原则 1 系统性和层次性统一的原则 2 全面性和重点性统一的原则 3 定性和定量统一的原则 七人力资源质量评价的特点首先,人力资源管理效能具有间接性其次,人力资源管理效能具有滞后性最后,人力资源管理效能具有全面性 人力资源管理的效能可以分两类 1)技术性的人力资源管理质量,包括传统的人力资源实践活动,2)战略人力资源管理效能,包括从组织建立人力资源的复杂性到创新行为。 八 1基本素质、心智模式、能力结构、沟通水平指标体系 1)基本要素包括学历层次、任职资历、学员结构知识水平和健康状况 2)心智模式包括思想观念、心理状态、个性品质、工作作风和合作精神 3)能力结构包括学习能力、应变能力、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创新能力和决策能力 4)沟通水平包括语言表达、文字水平、沟通技能和人际关系。 2 员工、组织、顾客指标体系 1)员工层面(1)员工规模 1)人力资源总量 2)人力资源当量 3)人力资源密度(2)员工结构 1)素质结构 2)年龄结构 3)性别结构 4)配置结构(3)员工满意 1)员工离职率 =离职数/企业当年平均人数*0.01 2)员工缺勤率 =缺勤数/出勤数

人力资源管理结构t统计分析案例

人力资源结构统计分析案例 引言 前段时间,我们通过对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各项目最新员工花名册等信息收集,统计出了公司人力资源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及管理层次等内容。在结合科学的统计学方法的基础上,显示出了公司人力资源结构现状与问题,并运用人力资源管理的人员结构分析法,提出了人员优化的对策。 一、公司人力资源结构现状 人力资源结构分析,即对企业现有人力资源的调查、统计和归类分析。根据以上资料的收集,为保证人员比例结构分析的有效性,我们分析对象范围的界定主要是以员工在岗与否为标准的,这样就排除了历年来的内退员工和非在岗员工。我们试着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分析企业现有人力资源结构的现状。 1、公司人力资源总体情况 经统计,截止到2010年12月20日,北方公司在岗在编人员共894人,专业技术人员共601人。其中,土木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共412 人,安全专业技术人员共31 人,经营专业技术人员共47 人,物资设备专业技术人员共41 人,财物及其他专业技术人员共70 人。 2、土木相关专业技术人员结构 土木相关的412名专业技术人员的岗位结构是:公司领导层及项目领导层人员共56人,试验岗位共45 人,测量岗位共43 人,在

机关相关岗位共26 人,在项目技术质量管理、生产管理、现场管理等岗位工作人员共242 人。 学历结构为:大学本科及以上的人员共143 人,学历为大学专科的人员共247 人; 年龄结构为:25岁及以下共149人,26岁到30岁共156人,31岁到35岁共49人,36岁到40岁共36人,40岁以上12人; 工龄结构为:3年及以下的共201人,4到6年103人,7到10年32人,11到15年54人,16到20年13人,20年以上9人。 职称情况为:具有高级工程师职称人员共34 人,具有工程师职称人员共60 人,助理工程师职称人员共110人,其他均为技术员。 3、具体分析土木相关专业技术人员情况 (1)公司领导层及项目领导层人员共56人,含公司领导及内聘职务8人以及项目领导班子成员47人。 高级工程师28名,本科及以上学历共42人,专业均为土木工程相关专业。 年龄结构为:30岁及以下共10人,31岁到35岁共19人,36岁到40岁24人,40岁以上3人。 (2)从事试验专业人员共45 人。38人是土木相关专业毕业的,7人其他专业毕业。本科学历4人,大专学历33人,中专学历8人。工龄在5年以下的25人,6到10年的6人,10年以上的14人。 其中有试验检测工程师证书的仅7人,试验检测员仅10人。 (3)从事测量专业人员共43 人。专业为测绘工程或工程测量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