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完整版)古诗《问刘十九》教学实录

(完整版)古诗《问刘十九》教学实录

(完整版)古诗《问刘十九》教学实录
(完整版)古诗《问刘十九》教学实录

古诗《问刘十九》教学实录

一、引——

师:上课之前,我先跟大家交交底,张老师上过很多课,但今天还是第一次上古诗,这是你们校长布置给我的一个任务。你们先猜猜,我今天能上好课吗?

生:能。

师:为什么?

生:因为您是特级教师,应该能上好课。

师:哦——你说。

生:我也觉得特级教师肯定能上好课的。

师:我明白了。你们的意思是,只要特级教师这个帽子一戴,任何课都能上好。是吗?生:是的。

师:我这里心里还在打鼓呢,你们倒很自信啊。我今天在路上一直在想,假如我今天上不好课,一直在紧张得发抖。我走了,大家说,今天上课的不是张老师,是阿抖。(生笑)刚才我听你们校长讲了,你们学校有一个课题——追求幸福的课堂,幸福的教育。是吗?

生:是的。

师:那就放松点,这么紧张,能幸福吗?

【学生笑,神情放松】

1、想象“雪”

师:先看老师写一个字——【板书:雪】我想知道,无锡有没有下过雪?

生:下过。

师:那谁来说说,下雪的时候是什么场景?

生:下雪的时候,到处都是白的,地上很滑。

生:房子上,树上都有雪。

生:下雪时候很美,我们都很兴奋的。

……

师:我不知道,无锡下过多大的雪?上个星期我在乌鲁木齐,白天没有下雪。但是晚上,一夜之间就下了这么厚的雪【教师比划30厘米左右】,树上都挂满了银条,就像是我们学过的东北的雾凇,也叫——

生:树挂。

师:只不过这是挂满了雪。下雪的时候你们都喜欢干什么?

生:打雪仗。

生:堆雪人。

生:照相。

……

2、想象“雪、火炉”——

师:再看老师写字——【板书:火炉】雪和火炉,你想说什么?

生:雪在火炉旁就会化了。

生:下雪天很冷,我们可以坐在火炉旁烤火取暖。

生:下雪天冷极了,要是有个火炉取暖多好啊。

生:我们还可以在火炉上烤东西吃呢!

……

师:大家想象,下雪的天气,外面冰天雪地,屋里有个火炉,暖烘烘的,舒服吗?

生:舒服。

师:再看老师写一个字——【板书:酒】

师:这时候你已经不是你了,你是三十年后的你。你是个四十多岁的人,一个四十多岁的男人。【生笑】女同学也要想象自己是个四十多岁的男人,要不怎么喝酒啊!来,雪、火炉、酒,三种东西放在一起,你有什么联想?

生:我想到了下雪的时候,我在火炉旁边烧着酒……

师(打断):温着酒。

生:温着酒,然后喝着酒,身子就暖和了。

师:对,他把酒一温,热热乎乎的,喝下去,越来越暖和了。谁再来说?

生:外面下着雪,我边烤着火炉,边喝着酒,还不时地看着外面的雪景。

师:哦,他还看着雪景呢!不错。

师:你们看,这两个同学,这两个四十多岁的男人【生笑】,都是自己倒酒自己喝,自斟自饮,对吧?还有别的吗?

生:下雪的时候,我和几个朋友在屋里,一边喝着酒,一边说话。

生:我也想到了和几个朋友一起喝酒。要不就是喝闷酒了。

师:呵呵呵,我听懂了。下雪了,你们都想温一壶酒,要么自己围着火炉自己喝酒,要么邀上朋友一起喝酒聊天——

二、读——

师:我这里有一首诗,你们肯定没见过,但是不难学,大家先来看看——

【出示:绿蚁新醅酒,

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

能饮一杯无?】

师:自己练习把这首诗读一读,开始读!

【学生自己练习读】

师:好,我请一位同学来读。他读得很好,声音响亮,尤其有一个字,你们不认识,我把拼音标上去了。他读得很准。谁来读?

【一个女生站起来读,不紧不慢,吐字清晰,有诗的韵味】

师:你先别坐下。我问你。你老师姓什么?

生:姓印。

师:印章的印是吗?

生:是的。

师:回去好好感谢一下你的老师,第一个同学读,就这么好。我觉得诗就要这样读,才有味道。谁再来读一读?

【一个男生站起来读,也比较有感情】

师:我觉得这个同学有一句读得特别好——红泥小火炉——听到他读,我就感觉到那个火好像在烧,红红的,旺旺的。你再读读这句。

生:红泥小火炉。

师:你看,小火炉烧得多好!谁再来读?

【第一排一个男生读,抑扬顿挫,拖着音仿佛吟诵,摇头晃脑的】

师:这样,你上来。我为什么让他上来呢?因为你们看不到他的表情,看不到他眉飞色舞,眉眼的动作。我请他上来,你们看看他是怎样有表情地读的。

【该生有表情的朗读这首诗,众生鼓掌大笑】

师:你把那个“晚来天欲雪”再读一遍,我特别想听你读的那个味道。

生:晚来——天欲雪。

师:为他鼓掌,向他学习!【学生鼓掌】

师:一起读一遍!【生齐读】

三、猜——

师:你们平常学诗,第一步都干什么?

生:读。

师:对。第一就是读。【板书:读】然后呢?

生:然后就是品味。

师:然后就品味吗?谁再来说?

生:就是要一句一句的理解它的意思。

师:对,就是要先理解。这样,今天我送你们一个字——猜。【板书:猜】我们现在就来猜一猜——聪明的同学如果把这首诗和刚才老师写的那几个字联系起来,想一想,他大概就知道了这首诗的意思。好,我给你们点时间。你们联系那几个字“雪、火炉、酒”,来想想看。【学生联系诗句和几个字,陷入思考】

师:谁来说说,这首诗写什么?你猜!

生:这首诗是写诗人在夜里,在火炉旁一边喝着酒,一边……好像是看外面的雪景。

师:哦,他是这样的理解。这是她猜的,自己的理解。谁再来猜?

生:一天晚上,作者坐在火炉旁,喝着新酿的醅酒,他看着外面的天,感觉快要下雪了。

师:然后呢?

生:然后……没了。

师:啊?——那好吧。这是她猜的。谁再来猜?

生:我猜的是,一天晚上,诗人和一个朋友坐在火炉旁,他一开始在温酒,后来就问朋友喝不喝酒。

师:他认为是两个人在一起——诗人先温酒,问好了问朋友喝不喝。哎,哪一句说能不能喝杯酒啊?

生:能饮一杯无。

师:对。能饮一杯无的意思就是说——能不能喝一杯啊。问人家的。所以后面是个——生:问号。

师:同学们,刚才我说了,假如你联系老师写的那几个字来想的话,你就会有发现。你发现什么?

生:我发现您刚才写的那三个词语都是在诗句的最后。

师:是吗?具体说说,哪几句呢?

生:第一句的最后是“酒”,第二句的最后是“火炉”,第三句是“雪”。

师:(惊喜的):这是一个重大的发现!大家发现了吗?

生:发现了。

师:我们看,第一句“绿蚁新醅酒”——假如我们用一个字来说,就是哪一个字?

生齐:酒。

师:第二句“红泥小火炉”用一个字来说,就是——

生:火炉。

生:火。

师:对,简单说就是——

生:火。

师:第三句呢?“晚来天欲雪”,一个字是——

生:雪。

师:最后一句“能饮一杯无”,就是一个字——

生:饮。

师:实际上这首诗四句话就是写了这四个字——酒、火、雪、喝!

生:饮。

师:饮就是喝。对吧?

生:对。

师:我们再来读一读这首诗——

生: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师:刚才请同学们猜——有人猜是诗人自己在那里喝酒,还有人猜是两个人在喝酒,温好了酒问人家能不能喝。那么到底谁猜得对呢?这还要你自己来判断。我不告诉你答案,我只告诉你这首诗的题目,你就知道了。大家看——

【屏幕出示:问刘十九】

师:题目是——

生:问刘十九。

师:什么意思啊?

生:就是问一下刘十九喝不喝酒。

师:对,刘十九是个人的名字,是吧?

生:对。

师:他姓刘,名字叫——

生:十九。

师:这个名字好怪啊。怎么用个数字做名字呢?你们猜猜。

生:我猜……我猜他可能是十九日这一天生的吧,所以就起个名字叫十九。

师:你的意思是哪天出生就叫什么啊,二十日出生的呢——

生:刘二十。

师:二十三日出生呢?

生(笑):刘二十三。

【众生笑】

师:他的想法有意思,按照日期来取名。这是他的想法。谁再来猜?

生:我觉得他可能是十九岁吧?

师(惊奇的):十九岁就叫刘十九?

生:对。

师:那去年他叫什么?

生:刘十八。

师:明年呢?

生:刘二十。

师:你拉倒吧!人的名字还随着年龄乱变。赶明儿老了就叫刘八十二?

【众生大笑】

师:你的想法蛮奇特的——但是你们大家说,会不会这样啊?

生笑:不会。

师:我们班同学都有些奇特的想法——我喜欢,这样学诗好像更有趣了。谁再来猜猜?

我看还能冒出什么想法来?

生:我有一个想法……不敢说。

师:没事,说说看。

生:我想,是不是他在家里兄弟姐妹中间排第十九啊,所以叫刘十九。

师:正常啊,你刚才怎么就不敢说呢?

生:我想……他家里不会这么多兄弟姐妹吧?

师:是啊,他妈不会这么能生吧?【众生大笑】别说啊,还真让你猜对了呢!我查了一下资料,这个刘十九还真是排行十九啊,不过,不是亲兄弟排行,是大家族里的排行。也就是说,不一定都是一个妈生的呢。要不然,还受得了?跟大家讲个笑话啊,说有个老师在课堂上跟学生说,日本人取名字很有意思,第一个儿子就叫大郎,第二个叫次郎,第三个叫三郎,依次往下。请同学们举一个这样的例子。一个同学举手就说了,山本五十六!难道说他妈生了五十六个孩子啊?

【学生大笑】

师:这是笑话。不过,从刚才几个同学的发言,从六十九这个名字我们来想一想,你们说,这个刘十九他的家庭可能是怎么样的?是很有地位的,有钱有势的,还是平民百姓呢?生:我猜他应该是平民百姓吧。

师:根据。

生:我感觉的,好像……

师:好像有钱的人家都要取个大名,响亮一点的,谁用数字当名字啊。对吗?

生:对。

师:真让你们才对了,这刘十九真的只是个平民百姓呢!你看,我们猜得多准!哎,问刘十九——诗人都问刘十九什么呢?谁来说说?

生:问刘十九能不能喝一杯酒。

师:对,你能不能——现在你就是作者,你能不能一句一句的跟我说说,都问刘十九什么。生:刘十九,我这里有……有新酿的酒

师:不错,还有什么?

生:还有红泥的小火炉。

师:就是有很暖和的炉子。继续。

生:窗外还下着雪。

师:还下着雪吗?

生:哦,不,师快要下雪了。晚来天欲雪嘛。

师:你怎么知道是快要下雪呢?

生:他说“天欲雪”嘛,欲就是快要的意思。

师:你理解的真好!谁再来说一遍?

【一个学生用自己的话又说了一遍】

师:你们同意这两个同学说的吗?她们猜的对吗?

生:对。

师:恭喜你们,答对了!全部说对了!【学生鼓掌】诗人说,我这里有酒,还有小火炉,天晚了就要下雪,你过来喝一杯吧。是这个意思吗?

生:是。

师:为什么大家不敢肯定呢?是因为这首诗中有一句我们不太懂,是哪一句呢?

生:绿蚁新醅酒

师:在这一句中有一个字我们吃不准。是哪一个字?

生:醅。

师:猜,“醅”是什么意思?

生:醅就是温。

师:哦,他说醅就是温。这是他的看法。谁再来说?

生:醅酒就是一种好酒。

师:就像茅台,五粮液,一种好酒,是吗?她认为醅酒是一种酒的名字。有意思的想法。谁再来猜?

生:醅好像就是酿,新醅酒就是刚酿出来的酒。

生:新醅酒就是刚买来的酒吧。

……

师:同学们各有各的看法。有的认为是新买的酒,有的认为是刚酿的酒,有的认为是酒的名字,有的认为是温酒。到底谁说的对呢?我们来看下答案。这个不能乱讲,我们猜,猜完了还要知道正确答案。请大家看——

【出示:醅:没有过滤的酒。】

师:醅,就是刚酿出来的没有过滤的酒。古时候酿米酒,酿完后要用个器具给它过滤一下,然后才能喝。新醅酒过滤没有啊?

生:没有。

师:那怎么叫“绿蚁新醅酒”呢?

生:是不是酿酒的时候加进去的有……有绿色的蚂蚁呢?

【生笑】

师:酿酒加蚂蚁啊?有点可怕啊。

生:我想是不是新酿出来的酒很香,把蚂蚁都引来了呢。

师:所以酒上面爬满了蚂蚁,是吗?

生:是的。

师:也够可怕的。谁再来猜?

生:我想,绿蚁是不是这种新酿的酒的名字呢?就叫做“绿蚁牌新醅酒!

师:呵呵呵,你又转到名字上来了!

……

师:好了,别猜了。大家都蛮有想法的,可惜——越猜越远了!【生笑】我告诉你们吧,绿蚁新醅酒其实还是说刚酿出来的酒还没来得及过滤,酒的上面有一些酒糟,还有一些小泡沫,这些都是要过滤掉的,但现在还没来得及过滤。这些酒糟和泡沫看上去就像是一些小蚂蚁一样,加上就是绿色的,所以就叫——

生:绿蚁新醅酒!

师:要真是上面爬着蚂蚁,谁敢喝啊!【生笑】

师:哎,通过刚才我们的了解,我们是不是知道了——诗人是刚把酒酿出来,对吧?

生:对。

师:也就是最新鲜的酒,还没有来得及过滤,对吗?

生:对。

师:酒都来不及过滤——诗人马上干什么呢?

生:点上小火炉。

生:邀请朋友来喝酒。

生:准备请客。

师:对了。你们看,这首诗其实就是诗人写给他的朋友六十九的,是邀请刘十九到他家里来喝酒的,对吗?

生:对。

师:你们看——刚才一上课,老师先写了几个字,请大家来想像;然后我们读诗,读完了我们猜——就这样弄懂了诗的意思。这样学,有意思吗?

生:有。

四、品——

师:光会猜还不行,我们学诗,还要更进一步,那就是——品。【板书:品】

师:这首诗一共四句,二十个字,诗中一共有两个人。一个是——

生:诗人。

师:另一个是——

生:刘十九。

师:下面请同学们再来读这首诗,逐字逐句的读,读完了,把几句诗连起来想一想——从这二十个字,四句诗中,你看出来这位诗人怎么样?他是个什么样的人呢?好,开始读吧。【生认真读,各自思考】

师:谁有什么发现?

生:我觉得诗人是个急脾气。你看他刚把酒酿好,还没来得及过滤,就开始邀请朋友来喝酒。生:这说明他很热情啊。

生:他很好客。

生:我觉得他爱喝酒,爱交朋友。

生:我觉得他是一个喜欢和朋友分享的人。你看,新酿出来的酒他自己还没有喝,就赶紧请朋友来分享。

师:同学们的发现很重要!这位诗人,第一个很爱喝酒,第二个很好客,第三个喜欢和朋友分享,对吗?

生:对。

师:除了从第一句,还能从哪里看出他很好客?

生:从“晚来天欲雪“看出天很晚了,又快下雪了,他还在等着朋友来喝酒。我看出他好客热情。

师:很真诚,对吗?

生:对。

师:还有吗?还从哪里能看出热情好客?

【生不语,思考】

师:除了酒,还准备了什么?

生:还准备了小火炉,想和朋友一起取暖。

师:对啊,烧起了熊熊的小火炉。你们看,新酿的酒,温暖的小火炉,天要下雪了,能来喝一杯吗?这——就是诗人的意思。现在,请同学们来当诗人,我就是刘十九。就这四句诗,谁来跟我说?让我感受到很好客很热情。

生: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语气比较平淡】

师:这个是热情好客吗?

生:不是。

师:谁再来?别看屏幕,看着我,跟我说。

生(看着老师):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师:够热情吗?

生:不够。

师:我都感受不到小火炉。谁再来?

生(比较投入的):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师:有点意思了,但是还不是我最满意的。我希望的是像平时说话一样,很自然很热情的跟我说——大家跟我来吧——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语气突出“新醅酒”“小火炉”,边用手比划酒壶火炉的样子,表示很热情)【学生投入的模仿老师读】——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突出问的语气,有些急切的希望得到答案)【学生模仿,有些做出邀请的动作】诗人热情好客吧?

生:是的。

师:你还发现诗人怎么样?

生:我还发现作者很为朋友着想——天晚了要下雪了,很冷,他请朋友到家里来喝酒,取暖,聊天,很为别人着想。

师:天气严寒,和朋友围着火炉把酒谈心,这个场面温馨吧?

生:温馨。

师:享受吧?

生:享受。

师:他的发现,不错。你们想听听张老师的发现吗?

生:想。

师:我说这位诗人啊,不光是爱喝酒,也不光是热情好客,当然他也很真诚,但是——我发现同时他还很——狡猾。

生:啊?

师:不相信是吗?仔细再想想,看谁能理解老师的意思?

【学生略作思考,然后逐渐有人举手】

生:他很会请客。他看到天快要下雪了,就问朋友能不能来,“能饮一杯无”是和朋友商量的。

师:和朋友商量,很正常啊。怎么是狡猾呢?

生:这……

师:你还没明白,先请坐。谁知道了我为什么说他很狡猾?

生:“晚来天欲雪”——他告诉刘十九天要下雪了,其实是让他早点来,别太晚了,天不好。师:哦,你是这样的理解,有点意思。同学们,你们看,这首诗是一份邀请朋友来吃饭喝酒的请柬,对吗?

生:对。

师:如果是我来写,我就写——能饮一杯无,问人家能不能来喝酒就行了。不就是问人家来不来嘛!还要前面几句干什么?

生:他说“绿蚁新醅酒”,是知道刘十九喜欢喝酒,所以就……所以就……

师:所以就投其所好,想——

生:想吸引他来!

师:你听,刚才他的发言中间有一个词说得特别好,哪个词?

生齐:吸引!

师:对啊,不光说有酒,而且说我是新酿出来的新鲜的好酒,这就是在——

生:吸引。

师:仅仅是用酒来吸引吗?

生:还用红泥小火炉来吸引他。因为这个时候天快要下雪了,肯定很冷。诗人就说我这里有小火炉,吸引朋友来取暖。

师:对啊,我这里有温好的酒,有烧得旺旺的小火炉,天又要下雪了——说这些,都是想干什么?

生:想让朋友早点来。

生:想让朋友无法拒绝。

生:想吸引朋友来。

师:大家说的都对。你们看,刚才那个同学说了一个词——吸引。但我觉得这个词还不够充分不够给力,有没有一个更给力的词语,更能表达诗人的心情,诗人的狡猾?

生:诱惑。

师:哪个词比诱惑还厉害。

生:引诱。

师:跟诱惑差不多,一个重量级的。

生:勾引。

【学生笑,师板书:勾引】

师:不是勾引是什么?明明是要请人家喝酒,先不问你来不来,先说我这里有好酒啊,可香啦。还有小火炉,那小火苗暖烘烘的。你看天,马上下雪了,正好喝酒烤火取暖啊。最后才问人家来不来。这哪里是吸引啊,简直是拿酒和火炉在勾引人家嘛。你们说,诗人有意思吗?生:有。

师:狡猾不狡猾?

生:狡猾。

师:但是诗人的狡猾,诗人的勾引,你们说,其中有什么恶意吗?

生:没有。

师:不但没有恶意,相反,里面还有——

生:诗人的热情。

生:好客。

生:真诚:

生:幽默:

生:智慧。

生:有他们的友谊。

……

师:这样吧,我还来做刘十九,你们来做诗人。还是这四句诗,谁来勾引勾引我?

【生笑】

生: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师:我给你提个建议啊,如果你说的时候,眼睛看着我,手再加上点动作,比划比划就更好了。就能勾引我去喝酒了。{生笑}

生:(看着老师,加动作,比划着酒坛子,火炉等)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众生鼓掌】

师:大家一起来吧!加上动作,特别热情,来勾引勾引我?

生齐: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师(指一个学生):我来问你,假如你是六十九——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生:能。

师(指另一个学生)你——能饮一杯无?

生:能。

师:大家呢——能饮一杯无?

生齐:能!

师:是啊,人家那么真诚,那么热情,还那么有趣,怎么能不来呢?要是我啊,听到第一句话,我就闻到酒香了;看听到第二句话,我就仿佛看到小火炉了;第三句话我就出门了,等他说第四句话,哈哈,我到了!

【生笑】

师:大家再来想象——在这个下雪的夜晚,窗外雪花飘飘,屋内炉火温暖,你们两个知心的朋友喝着小酒——这是怎样的情景?

生:我们围坐在火炉旁边,一边喝酒一边聊天。

生:还可以看看窗外的雪景。

师:对。不时的看看雪景。哦,对了,假如天黑了,我们看不见了,这时候我们还可以用耳朵来——

生:听。

师:对啊,你听到了什么?

生:我听到外面呼呼的风声。

师:对,北风呼啸。听到风声。你听到什么?

生:我听到雪花飘落时窸窸窣窣的声音。

生:我听到大雪压断枯枝的声音。

生:好像还有几声狗叫。

生:我还听到人走在厚厚的雪上发出咯吱咯吱的声音。

……

师:这样的晚上,那么大的雪,行人很少。你们两个知心朋友围着火炉,没人打扰,这样的环境,这样的气氛,最适合讲讲——

生:心里话。

师:刚才有个同学说得真好,说喝着小酒,身上就越来越暖和了。你们说,仅仅是身上越来越暖和吗?

生:心里也越来越暖了。

师:是啊,这样的酒不光暖身子,还暖心。

师:大家还可以想象——夜深了,雪大了,酒多了,甚至他们还会有微微的醉意——他们醉的是什么呢?

生:醉的是酒,还醉的是这种气氛吧。

生:应该还是醉的他们之间的友谊。

生:还醉的是外面的雪景。

……

师:同学们理解的真好!醉的是酒,是景,更是情!这真是——“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啊!请大家再来读,读出诗中浓浓的情!

【学生声情并茂的读】

师:这首诗小巧精致,本来是一份请人喝酒的请柬,却写得幽默、真挚、亲切、有趣。你们注意到没有,诗里还写了很美的颜色呢!你们看看——绿色的酒,红色的火炉,洁白的雪——红绿白搭配,颜色淡雅清新。美不美?

生:美。

师:想知道它的作者是谁吗?

生:想。

师:它的作者可是鼎鼎大名——【出示:白居易】

【学生:哦!】

师:白居易可是大诗人,当年是他写的诗都通俗易懂,但是其中包含深深的情趣。我还告诉你们,当时写这首诗的时候,白居易在江州做司马,做不小的官呢!可是他却和这个平民百姓刘十九成为知己朋友,下雪天还邀请人家来家里喝酒。怎么样?这个人够意思吧?

生笑:够意思。

师:喜欢他吧?

生:喜欢!

师:那你们说,在这样一个即将飘雪的傍晚,备好美酒,点燃火炉,和朋友把酒言欢——诗人幸福吗?

生:幸福。

五、比——

师:古时候,诗人,总是和酒结缘;而酒,又往往和朋友结缘。酒和朋友,是诗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据你们了解,古代最喜欢喝酒的一位诗人是谁啊?

生:李白。

师:我们来看看,大诗人李白也记下了自己一次喝酒的经历——

【出示:李白《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生齐读】

师:酌什么意思啊:

生:喝。

师:酌就是斟酒,倒酒喝。我们看,李白是跟谁喝酒?

生:自己。

生:月亮。

师:对啊,跟月亮喝酒。还有谁陪他啊?对影成三人?

生:影子。

生:自己的影子。

师:诗人、明月、影子——说是三人,其实是——

生:一个人。

师:怎么样?

生:孤独。

生:寂寞。

师:你们看,同样是喝酒,白居易品尝的是温馨,是幸福,是友情的珍贵,而李白品味的的是寂寞是孤独。都是喝酒,同样是生活的细节,你们看,不同的情况,不同的心境,就写出不同的诗句。但是——都那么感人。

师:白居易还有一首诗,也是请人喝酒。我们来看看——

【出示:小榼二升酒,

新簟六尺床。

能来夜话否?

池畔欲秋凉。

榼(标读音):古时盛酒的器具。

簟(标读音):凉席。】

师:先来认识两个字,榼——古代盛酒的器具。你可以把它理解成酒壶或者酒杯。簟,你看它竹字头,就是我们现在说的——

生:凉席。

师:我先请同学们自己把这首诗读一读。

【学生自己读诗句】

师:好,开始猜。你刚才读了一遍了,你知道什么了?

生:我觉得是白居易,他准备了二升酒,还有酒杯什么的,还在床上铺了新的凉席,想请朋友来晚上喝喝酒说说话,池畔已经是秋天了,挺凉快的。

师:不是已经秋天了,而是马上就秋天了。因为诗里说——

生:池畔欲秋凉。

师:他理解的对吧?

生:对。

师:很好啊。谁来告诉大家,这首诗跟刚才的那首有什么不同?

生:这首诗写的是快到秋天的时候,就是夏末的时候,而上一首写的是冬天下雪时的事情。师:季节不同,对吧?

生:对。

师:而且这里有个什么?新簟——就是新的凉席。明显就是夏天的场景。

师:我们也来把这首诗读成几个字。“小榼二升酒”也可以读成一个字——

生:酒。

师:“新簟六尺床”,一个字——

生:床。

师:第三句“能来夜话否”——

生:话。

师:“池畔欲秋凉”——

生:凉。

师:你们看,美酒,凉床,谈心,纳凉,这不也明明在勾引吗?

【生笑】

师:白居易还挺喜欢请人喝酒的,而且写个请柬还挺有意思的,对不对?

生:对。

师:这首诗的题目是——《招东邻》。诗人和谁喝酒?

生:东邻。

师:就是东边的邻居。再看这个“招”字,按照正常的好像应该是“邀东邻”才对啊,不是请人喝酒吗?招呼人家过来,多不礼貌啊。真是的。

生:我觉得您说的不对。招东邻的招字,我觉得恰恰反映了白居易和东邻的关系很好,不用那么客气。

师:就是——自己人,别弄什么请不请的了,招呼一声,就来吧。对吧?

生:对。

师(竖大拇指):厉害!你的理解,着实厉害!

【生笑】

师:这节课我们学了一首诗——《问刘十九》,然后又带学了两首诗。看看我们是怎样学的——【指板书】我们先是——

生:读。

师:然后——

生:猜。

师:猜完了,我们——

生:品。

师:最后我们拿后面两首诗和前面的诗进行——

生:比。

师:一读二猜三品四比,这就是我们今天学诗的方法。我们还发现,其实古代人写的事情跟我们现代人差不多,不过是他们用诗词来写,我们用今天的白话来写。对吗?

生:对。

师:好,下课!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21 古诗三首 课堂教学实录

21、《三首古诗》课堂教学实录 《出塞》教学实录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学习《出塞》,理解古诗的含义,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过程与方法:极力营造诗意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品悟字词,联系所学诗歌理解诗意,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戍边将士的同情、以及建设祖国保卫祖国的豪情壮志。 [教学重难点]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借助注释理解诗歌大意,读悟结合,体味诗情。 [教学准备] 预习课文,搜集相关资料。[教学过程]课前热身:古诗新唱教学过程: 一、巧设背景介绍——知人论世解诗境 师:在唐代,有一批诗人(如高适、岑参、王昌龄、王维、李益等)十分擅长描写边塞征战生活,后人称他们为“边塞诗人”,于是就形成了所谓的“边塞诗派”。在边塞诗中,你知道哪些? 生:(自由发言) 师:王昌龄的《出塞》大家早已是耳熟能详了,谁能亮开嗓子,美美地吟诵一遍? 生:(读古诗) 师:提到边塞,你想到哪些?(生畅所欲言) 师:说着说着,老师想了解边塞,走进边塞的心情是越来越迫切了,让我们穿越

时空,走进这烽火连连的战场。关于这首诗的历史背景,有谁与大家分享?(生根据课前资料相互交流) 二、精于字词推敲——细读文本品诗意 师:环境恶劣,生活艰苦,这就是征人们的生活!他们不由得发出感叹(出示)——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轻轻地读一读,看看这两句诗中哪个词最牵动你的心,牵动你魂? 生1:明月。师:是啊,明月从来都是思念的代名词——明月夜夜照边关,征人哪夜不思乡啊!请你仰起头,来表达你的思念之情吧!(生读)生2:关,边关师: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连春风都不能到达的边关,也阻隔了家人的一切消息,怎能不牵肠挂肚啊!请你代征人诉说内心的委屈吧!生读诗句生3:长师:从秦朝,到汉朝,到诗人所在的唐朝,一千多年的历史啊!透过这个“长”字,你仿佛看到些什么?——生发挥想象,自由描述,个性朗读生4:未师:一个“未”字,饱含了多少辛酸与失望啊!师:听着听着,我们的心越发变得——生1:沉重生2:凄凉生3:悲哀师::真是百般滋味在心头啊!让我们怀着这样复杂的心情一起读——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师:人未还,心相系。同学们,当征人们经历了战争的生死考验,幸存下来,心中只有一个愿望,那就是--------回家,只可惜--------万里长征人未还! 师:这是多少人的愿望?这征人不是一个人,不是两个人……是千百年来不计其数的征人们的愿望啊! (配乐朗读)让我们把目光转到秦朝,征人们苦守着边关,守望着明月,一遍遍嗟叹着——(生读) 几十年过去了,一样的边关,一样的明月,晋朝的士兵和亲人们无时不在哀怨着--------(生读)

小学传统文化备课教案

小学传统文化备课教案 唐诗 1、南园十三首(第周)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李贺及其《南园十三首》的原文及译文,‘教案’四年级传统文化备课教案。背诵这首诗。 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谈感受。 二、出示译文。 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三、温馨点击。 读读,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 四、活动广角。 学生谈谈交流背过的写景的古诗。 五、成长阶梯。 认真填写。 2、无题(第周)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李商隐及其《无题》的原文及译文。背诵这首诗。

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谈感受。 二、出示译文。 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三、温馨点击。 读读,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 四、活动广角。 1、《无题》可是千古吟诵的佳作,把它做成读书卡片。 2、寻找《无题》的曲子,学唱。 五、成长阶梯。 认真填写。 3、问刘十九(第周)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白居易及其《问刘十九》的原文及译文。背诵这首诗。 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谈感受。 二、出示译文。

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教案《‘教案’四年级传统文化备课教案》。 三、温馨点击。 读读,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 四、活动广角。 1、背过这首诗。 2、你还读过白居易的哪些诗? 3、再读古诗《过故人庄》。 五、成长阶梯。 认真填写。 4、塞上听吹笛(第周)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高适及其《塞上听吹笛》的原文及译文。背诵这首诗。 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了解边塞诗人高适。 二、出示译文。 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三、温馨点击。 读读,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

问刘十九-白居易(带拼音、注音、精校)

问wèn 刘liú 十shí 九jiǔ 唐tán ɡ 代dài :白bái 居jū 易yì 绿lǜ 蚁yǐ 新xīn 醅pēi 酒jiǔ ,红hón ɡ 泥ní 小xiǎo 火huǒ 炉lú 。 晚wǎn 来lái 天ti ān 欲yù 雪xuě ,能nén ɡ 饮yǐn 一yì 杯bēi 无wú ? 韵yùn 译yì 新xīn 酿niàn ɡ 的de 米mí 酒jiǔ ,色sè 绿lǜ 香xiānɡ 浓nón ɡ ;小xiǎo 小xiǎo 红hón ɡ 泥ní 炉lú ,烧shāo 得de 殷yān 红hón ɡ 。 天tiān 快kuài 黑hēi 了le 大dà 雪xuě 将jiānɡ 至zhì ,能nén ɡ 否fǒu 一yí 顾ɡù 寒hán 舍shè 共ɡònɡ 饮yǐn 一yì 杯bēi 暖nuǎn 酒jiǔ ? 意yì 译yì 我wǒ 家jiā 新xīn 酿niàn ɡ 的de 米mí 酒jiǔ 还hái 未wèi 过ɡuò 滤lǜ ,酒jiǔ 面miàn 上shàn ɡ 泛fàn 起qǐ 一yì 层cén ɡ 绿lǜ 泡pào ,香xiānɡ 气qì 扑pū 鼻bí 。用yòn ɡ 红hón ɡ 泥ní 烧shāo 制zhì 成chén ɡ 的de 烫tàn ɡ 酒jiǔ 用yòn ɡ 的de 小xiǎo 火huǒ 炉lú 也yě 已yǐ 准zhǔn 备bèi 好hǎo 了le 。 天tiān 色sè 阴yīn 沉chén ,看kàn 样yàn ɡ 子zi 晚wǎn 上sh ɑnɡ 即jí 将jiānɡ 要yào 下xià 雪xuě ,能nén ɡ 否fǒu 留liú 下xià 与yǔ 我wǒ 共ɡònɡ 饮yǐn 一yì 杯bēi ? 注zhù 释shì 1、刘liú 十shí 九jiǔ :白bái 居jū 易yì 留liú 下xià 的de 诗shī 作zuò 中zhōnɡ ,提tí 到dào 刘liú 十shí 九jiǔ 的de 不bù 多duō ,仅jǐn 两liǎnɡ 首s hǒu 。但dàn 提tí 到dào 刘liú 二èr 十shí 八bā 、二èr 十shí 八bā 使s hǐ 君jūn 的de ,就jiù 很hěn 多duō 了le 。刘liú 二èr 十shí 八bá 就jiù 是shì 刘liú 禹yǔ 锡xī 。刘liú 十shí 九jiǔ 乃nǎi

浅谈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策略分析

浅谈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策略 中国传统诗歌艺术的主要特征。确实,融情入景,托物言志,情志景物浑融是中国诗歌尤其唐诗宋词最显著的特点,诗歌教学如果能引导孩子们抓住“诗?乐?画?情”四个字做文章,在吟诵和品味上下足功夫,让孩子们伴随美妙的韵律入境、动情、会意。 一、吟诵中体会古诗词的韵味 小学语文新课标中对每个学段的小学生古诗词教学都 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第一学段的要: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第二学段的要: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第三学段的要: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新课标在“读”和“背”中均强调了一个“诵”字,这既符合传统诗词的文体特征,也符合诗词的审美及教学特征。因此,如何在“诵”字上下功夫是小学古诗词教学的不可或缺的环节。何为诵?对其一直有两种不同的理解,一种认为同“吟”、同“咏”,“就是拉长了声音像唱歌似的读”;一种认为同“吟”、同“咏”有区别,“就是用抑扬顿挫的声调有节奏地读”,侧重强调语言本身的节奏,

而非音乐的节奏。其实,“吟”、“咏”、“诵”的涵早就混同合一,之间难以区分明确的界限,当前,丰富多彩的诵读方式的探索恰恰就说明了这一点。因此在这里用“吟诵”一词代替“诵”的称名。用吟诵的方式学习诗歌是先以来就建立起来的最基本的方式,其优越性、实效性早被证明,现在强调这种方式不过是对传统的回归。 其实,很多作品可以配乐吟唱,可以拉长声调吟诵,这些不仅仅本身是切入诗词情境的方式,也由于其形式活泼更能激发儿童的兴趣。 二、品悟中进入古诗词的意境 宋舜民有诗云:“诗是有声画,画是有形诗。”自古至今,便有诗画同源之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能诗者多识画,能画者多知诗,二者同体也。人们也常说“如诗如画”,由此可见,诗与画这两种艺术形式经常是“画中有诗,诗中有画”。诗歌里的画,即诗中的景物及其所诱发的想象空间、场景;诗歌里的诗,即诗中的景物及其所诱发的想象空间、场景里蕴含的情思韵致。诗画相融的境界即是所谓的意境。中国的优秀诗歌都是有意境的。而阅读、欣赏诗歌一个必要的也是一个很难的环节就是入画入境。诗有可解、有不可解、有不必解,小学阶段学生所接触的诗词多属于不必解作品,教师除了帮助学生作必要的字词疏通外,不必把过多的精力放在旨意的挖掘上,而应该创造条件让学生入画入境。辛弃

《古诗三首》 课堂实录

《古诗三首》精彩片段 师:谁来读一读今天要学的这首诗的题目?(生读《江南春》。) 师:由这三个字,你想到了什么? 生:江南。 生:我想到了江南的景色非常美丽。 生:我想到了江南的春天是怎么样的。 生:我想到了山上的小树披上了嫩绿的颜色,遍野的油菜花全部开了,金黄金黄的。” 师:哦,在你心目中,江南的春天是这样的美。是吗?还有发表的吗? 师:今天我们要学的这首诗,是唐代的诗人杜牧的作品,下面请大家读一读,能不能将它读正确读流利。(生开始读。) 师:有人说诗是最精练的语言,这样一首诗把标点符号,题目都算进去,总共的字数是——35。可是,这35个字组成的这首诗的语言非常简练,意思很丰富,你能读懂多少呢?它里面的一个词可能要用一句话来解释。下面请你试着解释解释。(生自学,结合注释理解诗句。) 师:现在我们来看,题目不用解释了,剩下的你理解了什么?还有什么不理解?都可以来说。 生:在南朝的时候大约有四百八十座寺庙。 生:五百座的。 生:在南朝修建的几百座寺庙中还有多少座存在在这烟雨之中呢? 师:你说的是几百座,他说的是大约四百八十座…… 生:大批佛教寺院。 生:这四百八十寺不是真的这么多,是夸张。 师:其实也不是夸张,是虚指。据我掌握的资料表明,南朝时候建造了五百多座寺院,这里的480其实是大概的数字。所以刚才有同学用大约,有同学用大批,有同学用几百,这些都是可以的。 师:那么南朝四百八十寺的意思是? 生:在南朝的时候,大约建造了480座寺院。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南朝的意思吗? 生:一个朝代。 师:南朝是一个朝代。

师:是什么时候的一个朝代呀? 生:宋、齐、梁、陈。 师:对,宋、齐、梁、陈这四个王朝总称南朝。现在我有一个问题不明白,干吗要说南朝呢? 生:干吗不叫北朝呢? 师:是呀,为什么呢? 师出示资料: 从公元420年至589年,在我国长江以南先后存在过宋、齐、梁、陈四个王朝,总称南朝。 师:读完,你明白为什么是南朝了吗? 生:是因为这些朝代都是在长江以南。 师:大家都懂了吗?现在,大家有没有感受到诗是精练的语言,就南朝这个词语就有这么丰富的意思,这是精练呀。咱们一起来读读这精练的句子。 生:南朝四百八十寺。 生:最后一句我来解释。有多少楼台存在在这烟雨中。 师:楼台是指什么?(生说不上来,示意和上句联系起来理解。) 师:楼是——楼房。 师:楼是楼阁,台是亭台,联系上面的寺院,其实楼台就是指——寺院。 师:整句意思是? 生:长江以南的寺院存在过,过了这么多年。 生:烟雨中就是说没有了。多少楼台烟雨中就是说这么多年过去了,许多寺院都没有了,可春天依然存在! 师:我看到过两种解释:一种是说这么多的寺院掩映在苍茫的烟雨之中,另一种是说有多少座寺院隐没在烟雨中。两种解释,你赞成那一种?选哪一种不是最关键的,最关键的是要有自己的理由。大家来看,我们将诗的下面两行理解了,那上面两行你理解吗? 师:上面的两行中有什么不懂吗? 生:酒旗风不懂。 师:酒旗与风分开来解释。酒旗是什么意思。(大家乱说,气氛有些乱。)师:以前啊,酒家门前都挂一面旗帜,上面写这酒字,大家看书上有图呢!看一看。酒旗其实是一个招牌。它是用布头做的,看到这样的旗帜,我们就知道这里

小学四年级地方课程传统文化优秀教案山东大学版

小学四年级地方课程传统文化教案 第一课时1、南园十三首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李贺及其《南园十三首》的原文及译文。背诵这首诗。 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谈感受。 二、出示译文。 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三、温馨点击。 读读,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 四、活动广角。 学生谈谈交流背过的写景的古诗。 五、成长阶梯。 认真填写。

第二课时 2、无题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李商隐及其《无题》的原文及译文。背诵这首诗。 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谈感受。 二、出示译文。 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三、温馨点击。 读读,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 四、活动广角。 1、《无题》可是千古吟诵的佳作,把它做成读书卡片。 2、寻找《无题》的曲子,学唱。 五、成长阶梯。 认真填写。 第三课时 3、问刘十九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白居易及其《问刘十九》的原文及译文。背诵这首诗。 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谈感受。 二、出示译文。 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三、温馨点击。 读读,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 四、活动广角。 1、背过这首诗。 2、你还读过白居易的哪些诗? 3、再读古诗《过故人庄》。 五、成长阶梯。 认真填写。 第四课时 4、塞上听吹笛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高适及其《塞上听吹笛》的原文及译文。背诵这首诗。 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了解边塞诗人高适。 二、出示译文。 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三、温馨点击。 读读,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 四、活动广角。 1、背诵古诗。 2、找另外描写边塞军事生活的诗歌来读一读。 3、欣赏李白《与史郎中饮听黄鹤楼上吹笛》 五、成长阶梯。 认真填写。 第五课时 5、塞上听吹笛

小学古诗词教学方法

摘要:古诗是中国灿烂文化遗产中的瑰宝,是祖国优秀的文化遗产。古诗表达形式重含蓄,诗文讲究凝练,充满画意。针对这些特点,笔者认为,小学阶段的古诗词教学,在教法上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应用独特的方法,灵活有效的授课,让学生从古诗中开智慧之泉,养浩然正气,立奋发之志,为将来的成就奠定基础。 关键词:古诗教学独特方法 古诗是中国灿烂文化遗产中的瑰宝,是祖国优秀的文化遗产。它语句铿锵,极富韵味;语言表达简洁含蓄,极富美感。因此古诗文的积累,会增强儿童对美的鉴赏力,从优美的诗句中感悟人生,体会诗人的情感。小学语文新大纲在“附录”中推荐了80首小学生古诗词背诵篇目,历经唐、宋、元、明、清诸朝代,涉及诗人三十多家。这些诗有的寓意深刻,有的富有哲理性,有的寄情山水……总体而言,古诗的表达形式重含蓄,诗文讲究凝炼,充满了画意。针对这些特点,笔者认为,小学阶段的古诗教学,在教法上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应用独特的方法,灵活有效的授课。 一、从诗文入手,感知作者的写作意图。 诗人都善于观察,他们把生活中很平常的一人、一事、一物、一景等,用优美精炼的语言刻画出来。如《鹅》、《游园不值》、《春晓》等诗。这些诗的教学可以通过直观启迪,从诗文入手,让学生对教材有感性认识,使学生体会到,原来周围的一切是那样的美妙,只要多留心就能够观察到。又如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的教学,只需引导学生从诗文入手,顺理而下,自然就领会诗中意味:碧空万里,江水浩荡,江面一叶孤舟,扬帆东去。站在黄鹤楼上的送行人李白,目送这只小舟向天水相接的地方逝去,而他敬爱的孟浩然就在这舟上,他的心和眼都系在这片帆上,望呀,望呀,帆远去了;望呀,望呀,帆只剩影儿了;眼一迷忽,帆影不见了。可见诗人瞩望已久,思念之切。于是,长叹一声“唯见长江天际流”。这感情多么真挚啊。 二、深入诗的意境,与诗文产生共鸣。 古诗的表达往往是言近而旨远,景近而情深。不论是写人、记事、状物或绘景的诗,不论是抒情和叙事的诗,无一不是社会生活高度集中的概括,使诗文思想感情升华。 如柳宗元的《江雪》,通过概括描写环境,衬托人物,精刻细节,来突出人物性格,立意含蓄深刻,选材详略得当。讲授时,可随学生知识储备和思维能力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1.看懂画面上描绘了多少景物,确定诗人观察事物的立足点;2.理清画面的层次结构,探索出作者观察生活的顺序和展开想象的思路;3.弄清楚字、词、句的确切含义,体会出诗人感情爱憎的倾向;4.有条件的还要尽可能考查诗人的生平和所处的时代背景,评论出作者的功过得失以印证诗作。这样既感触到了诗人苦恼与孤立无援的处境,又坚决坚持自己的主张,宁折不弯,继续探索的精神。 三、重视联句和译说的训练 古诗讲究凝练,即用极为有限的词句,表达尽可能多的思想感情。因此,在古诗中词序的颠倒、词语的省略,甚至句子成份的省略比比皆是,所以句与句、词与词之间的内在联系,初看起来显得难以捉摸,领悟整个诗篇所描写的意境就更难了。教学时可激发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逐个弄清字词句含义及其内在联系,然后,要求他们用现代语言,通过课堂口述或书面作业比较准确地把一个个诗句译出来,进而贯通全诗内容。 如《早发白帝城》后两行作者先写猿声,继写轻舟,又用上一个“已”,把前

小学五年级语文《古诗三首》教学实录

小学五年级语文《古诗三首》教学实录《古诗三首》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共选用了《游园不值》、《饮湖上初晴后雨》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这三首古诗。我所选择的教学内容是《饮湖上初晴后雨》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这两首描写西湖美丽景色的古诗。 二、教材分析 《饮湖上初晴后雨》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都是描写夏日西湖美丽景色和独特风光的诗,两首诗的作者从不同角度去观察西湖美景,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和写作手法刻画出西湖超凡脱俗、与众不同的美,抒发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赞叹和热爱之情。 三、教学目标 1、读懂诗句,体会感情,感受意境。 2、有感情地朗读两首古诗,并能背诵。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四、设计理念 本课的教学,从老师诵读曾经学习过的描写西湖景色的文章入手,即注重了学生对已学知识的回顾,又激发了他们学习新知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还体现了新课程所倡导的古诗教学轻讲解、重朗诵、帮扶理解会意境的理念,突出了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通

过两首诗的对比学习,力求从写作的角度给学生一点开启,此外,本课教学还注重了课外知识与课内知识的有机结合,体现了高年级语文教学的特点,使学生学习的面更广,阅读的量更大,让他们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获取知识,力求达到融会贯通学语文的境界。 五、教学流程 (一)回顾已学,导入新课。 师:(配乐,有感情地朗读):六月,并不是好时候,没有春光,没有秋意,也没有雪。那几天,有的是满湖烟雨,山光水色俱是一片迷蒙。西湖,仿佛在半醒半睡,空气中弥漫着桅子花的甜香。记起东坡诗句: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便想,东坡自是最了解西湖的人,实在应该仔细观赏、领略才是。[注重对已学知识的回顾,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 师:老师刚才朗读的这段文字美不美?谁还记得这是我们曾经学过的哪篇文章? 生:《西湖的绿》。 师:对,作者正是抓住绿这一特点,写出了自己对西湖的独特感受。对于西湖,你都有哪些了解? 生:简介西湖。(略)

南园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篇二:二年级传统文化教学设计教案全集 《传统文化》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经典驿站 【唐诗】 [南园十三首]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李贺及其《南园十三首》的原文及译文。背诵这首诗。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谈感受。 二、出示译文。 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三、温馨点击。 读读,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 四、活动广角。 学生谈谈交流背过的写景的古诗。 五、成长阶梯。 认真填写。 [无题]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李商隐及其《无题》的原文及译文。背诵这首诗。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谈感受。 二、出示译文。 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三、温馨点击。 读读,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 四、活动广角。 1、《无题》可是千古吟诵的佳作,把它做成读书卡片。 2、寻找《无题》的曲子,学唱。 五、成长阶梯。 认真填写。 [问刘十九]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白居易及其《问刘十九》的原文及译文。背诵这首诗。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谈感受。 二、出示译文。 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三、温馨点击。 读读,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 四、活动广角。 1、背过这首诗。 2、你还读过白居易的哪些诗?

3、再读古诗《过故人庄》。 五、成长阶梯。 认真填写。 [塞上听吹笛]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高适及其《塞上听吹笛》的原文及译文。背诵这首诗。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了解边塞诗人高适。 二、出示译文。 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三、温馨点击。 读读,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 四、活动广角。 1、背诵古诗。 2、找另外描写边塞军事生活的诗歌来读一读。 3、欣赏李白《与史郎中饮听黄鹤楼上吹笛》 五、成长阶梯。 认真填写。 [塞上听吹笛]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岑参及其《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的原文及译文。背诵这首诗。 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了解边塞诗人岑参。 二、出示译文。 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三、温馨点击。 读读,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 四、活动广角。 1、背诵古诗。 2、找另外描写边塞军事生活的诗歌来读一读。 王昌龄《从军行》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李颀《古从军行》 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 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 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 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 王之涣《凉州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问刘十九阅读答案

问刘十九阅读答案 【篇一:问刘十九阅读答案能饮一杯无】 =txt>1.题目中的问,其实就是的委婉说法。2.一、二句以绿描绘 新酒的清醇,以红描绘火炉的形状,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答案:1. 邀请2.这两个形容词意在营造待客的环境,渲染、烘托一种优美、 温馨的气氛,表达主人邀请朋友的诚意。3.《问刘十九》是邀请人喝 酒的小诗。虽然简短,而景与情相得益彰。请说说诗中的景和情是 如何完美结合的。答:诗中写景,有新酿的米酒,正架在炭火燃烧 着的红泥小炉上,酒香四溢,再加上傍晚快要下雪的寒天,一热一冷,温馨亲切。此种情境,相约友人,如何会不来?邀的真诚,来的 高兴,定会一醉方休。全诗更透出两人的友谊比美酒还要醇厚。 【写作背景】此诗作于元和十二年(817),诗人当时任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马。刘十九,名不详。作者另有《刘十九同宿》诗,有句唯共 嵩阳刘处士,可知其为河南登封人。有人以为即隐居庐山的刘轲。 十九,兄弟间的排行。【译诗】我家新酿的米酒还未过滤,酒面上 泛起一层绿泡,细小如蚁。烫酒用的小火炉,也已准备好了,是用 红泥烧制成的。天色阴沉,看样子晚上即将要下雪,是否能和我来 共饮这一杯酒?赏析:《问刘十九》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此 诗描写诗人在一个风雪飘飞的傍晚邀请朋友前来喝酒,共叙衷肠的 情景。诗以如叙家常的语气,朴素亲切的语言,通过写对把酒共饮 的渴望,体现了朋友间诚恳亲密的关系。全诗简练含蓄,轻松洒脱,而诗句之间,意脉相通,一气贯之。《问刘十九》。诗从开门见山 地点出酒的同时,就一层层地进行渲染,但并不因为渲染,不再留 有余味,相反地仍然极富有包蕴。读了末句能饮一杯无,可以想象,刘十九在接到白居易的诗之后,一定会立刻命驾前往。于是,两位 朋友围着火炉,忘形到尔汝地斟起新酿的酒来。也许室外真的下起 雪来,但室内却是那样温暖、明亮。生活在这一刹那间泛起了玫瑰色,发出了甜美和谐的旋律这些,是诗自然留给人们的联想。由于 既有所渲染,又简练含蓄,所以不仅富有诱惑力,而且耐人寻味。 它不是使人微醺的薄酒,而是醇醪,可以使人真正身心俱醉的。诗 中蕴含生活气息,不加任何雕琢,信手拈来,遂成妙章。作品充满 了生活的情调,浅近的语言写出了日常生活中的美和真挚的友谊。 最后是结尾问句的运用。能饮一杯无,轻言细语,问寒问暖,贴近 心窝,溢满真情。用这样的口语入诗收尾,既增加了全诗的韵味,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研究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研究 《新课程标准》要求1-6年级的学生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60篇,并在附录中列出70首《古诗词背诵推荐篇目》,也新增了许多优秀诗词,这让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充分认识到古诗词教学的重要性。但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急于求成,教学肓目性和随意性较大,步入以下几个误区:一是倾盆大雨式的背诵。教师为了赶进度,不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天天要求背诵一首。二是信口开河式的问答。教师没有精心备课,指导时随意提几个问题,草草了事。三是填鸭注入式的串讲。为了节省时间,教师一讲到底,学生没有自主学习思考的时间。四是囫囵吞枣式的翻译。教师仅把诗歌大意告诉学生就算完成任务。这些方法仅仅满足于语义的疏通和诗句的积累,学生难以根本的体会诗歌最美的情感。诗词是生命的歌,是美的化身,是值得后人咀嚼、消化、回味的精神食粮。诗词的阅读与欣赏应当超越单纯的训诂文字、诠释词语的范围,跨入语义学与美学的领域,用心灵去捕捉诗的意象和境界。然而,现今不少语文课堂教学过分强调了教学的定量化、技术化和精确化;教师仍将备课着力点放在梳理知识点、研究标准答案上;依然要求学生采用”死抠字词——理解句意——总结思想“的老三套做法,条分缕析、肢解原本文脉贯通、浑然一体的千古佳句。这种教学形式抑制了学生的创造需要,扼杀了学生思维的灵性和生命的活力,古诗词所蕴藏着的美感被扫荡殆尽,学生学习语文的情趣也深受影响。所以我认为在进行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时候应该遵循以下几个策略: 策略一:资源整合,在把握基点中生情。 1、整合同主题的作品:在小学阶段学习的古诗词中,有不少的古诗词虽然作者不同,背景不同,但表达的情感主题却是相同或相近的。就拿“送别”主题来说,有李白的《赠汪伦》,写汪伦以歌声送友,李白借潭水抒友人对已感情之深;有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写李白以目光送友,以长江之水喻友人之间感情绵绵不绝;有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王维以酒送友,借朝雨,青柳,美酒表达对友人离去的伤感之情。如果教师在教学时能改变传统“逐首教学”“逐环教学”的模式,资源整合,主题凝聚,学生就能在把握基点中生情。笔者在教学《赠汪伦》时,先播放名曲《送别》,然后引导学生回忆读过或学过的几首送别诗,让学生大致了解异同,“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送别”的主旋律如同一汪清泉流淌在孩子的心间,激荡着他们的情感。 2、把握同题材的作品:以题材为桥梁,可以带动同题材不同主题的诗歌的学习,比如,教师在引领学生学习柳宗元的《江雪》后,出示王士祯的《题秋江独钓图》,提出自学要求:这首诗又给我们勾画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呢?希望你运用上一首诗学到的办法,自己来学懂这首诗。学生在比较中很容易就发现这两首诗的地点相同、人物相同、事件也相同,但心情不一样,一个是苦闷的,一个是怡然自得的。前一首诗有一种“傲气”,后一首诗有一种“霸气”。此时,穿插一些背景材料,《江雪》是在柳宗元流放永州官场失意时写的,而王士祯仕途得意,当时任刑部尚书,这样,让学生比较阅读,学生“调动了原有的知识经验,对新的信息进行编码,建构自己的理解。”在比较阅读中不仅拓展了学生的视野,而且让学生学会了比较,更加深入地感悟作品的人文内涵,起到了一举多得的作用。 3、延伸同诗人的作品:这样做的目的一可增加学生对不同语言风格的感受力;二可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对该作者写作风格的把握。比如,学习课内经

新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 - 1.古诗三首(课堂实录)

《绝句》课堂实录 一、导入 师:孩子们,当我们想到最亲爱的妈妈,我们不禁会想起古诗《游子吟》(学生有感情的背诵),想到滚滚奔流的长江,又会想到古诗《浪淘沙》(学生背诵)。古诗是我国文学艺术的瑰宝,这节课让我们再次来感受吧! 二、通读 1、师:这是我国唐朝伟大诗人杜甫写的诗《绝句》。与以往我们学习过的古诗诗题不同,绝句是诗歌的一种体裁,按照每句的字数,可分为五言绝句、七言绝句。 生:反复读,将诗读清爽、读流利,读出一定的节奏和韵律 师生对读个别读齐读 2 整体感受诗歌 《绝句》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用一个词来形容读诗的感觉。 三、了解大意,感受春之美 师:杜甫的诗中有画,读一读,结合课本插图,看看诗中画了什么? 生:日、江山、春风、花草、泥、燕子、沙、鸳鸯 师追问:分别来说一说,这些景物什么样? 如(温暖、柔和、明亮)的阳光(柔柔、温暖、轻轻、轻柔)的春风

(五颜六色、各色各样、火红、金黄、雪白)的花(嫩绿、绿油油、嫩嫩)的草 这么美好的春色,诗中写到:迟日江山(),春风花草()师:诗中还有气味呢,谁闻到了? 生:香读出来 这春天的景色真是(美丽如画)。吸引小动物们也出来了? 学习三、四句: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生:读以上两句 师:诗句中小燕子在做什么?为什么要飞来飞去?你是怎么知道的?读出来 诗句中一对鸳鸯在做什么?为什么睡得这么香甜?读出来 师:这一飞一睡,一动一静,让这个春天充满生机而又自然和谐。读出来 喜欢这春色吗?读全诗 四、拓展 师:杜甫也因为喜欢这春色,写了不少诗来赞美: 1、略读两首诗: 江畔独步寻花 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传统文化问刘十九教学设计

传统文化《问十九》教学设计 教学思考: 《问十九》作为一首浅白如话的小诗,学起来并不难,难得是作为一节传统文化课,该和孩子们学什么。首先《问十九》是传统文化课,对于这门课程的学习原则,《《传统文化》课程实施指导意见》指出三条原则:“一是趣味性原则,二是启蒙性原则,三是开放性原则。”提出的学习理念是,“(一)感受传统文化的丰富涵,认识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的特点。通过学习,了解传统文化的基本容和特点,感受传统文化丰富的思想涵和艺术魅力,从而认识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二)逐步提升传统文化素养,培养民族精神。引领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髓进行学习,能够拓宽学生的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实践领域,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逐步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三)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发挥传统文化的教育功能。强化朗读、背诵传统文化的精华,锻炼和提高学生的记忆力,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经典的感悟能力。加强课外结合,使学生直接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接受传统文化的熏感染。”学习总目标是“(一)认识传统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传统文化的智慧,初步感悟、了解传统文化的精神、审美理想、审美情趣等,感受中华民族的文化魅力,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二)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品位,不断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三)初步了解传统文化的基本容和形式,自觉拓展学习视野,积极参与校外的传统文化活动。 (四)培养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掌握学习传统文化的科学方法,养成学习传统文化的良好习惯。

(五)学习传统文明礼仪,提高个人修养。 (六)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培养合作意识。” 第二学段(3至6年级)阶段目标是,“1.能够熟练背诵经典古诗文,并能初步理解其意思。 2.能够尝试表达自己学习经典古诗文的感受和见解。 3.了解传统文化中有代表性的文化名人,并能熟练诵读相关作品。 4.对传统文化产生较为浓厚的兴趣。 5.通过传统文化学习,不断增强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建议指出:“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性。通过活动性学习,使学生在诵读、感悟、讨论、交流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对传统文化学习的兴趣。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学习活动,如诗歌朗诵、书法比赛、艺术节等,充分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重视对学生的文化熏学习经典重在积累感悟。通过品味经典之韵、感受志士之魂、领略山水之美、参与艺术之乐,使学生受到传统文化的熏和滋养,获得文化积累,从而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文化品格。 注意处理好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本课程既有自己的独特性,又与其他课程有一定的联系,在实施本课程的过程中,应注意与语文、品德等学科的教学或校外其他教育活动相结合,相互促进,实现综合教育效益。” 针对这些目标和要求,我定下以下几条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大体理解古诗的意思,在想象中丰富对古诗意境的感受,能背诵古诗。 2.认识中国友情文化中的邀请诗、相聚诗、送别诗,了解白居易的闲适诗和讽喻诗,认识白居易。感受中国传统文化之美,培养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感情。 3.学习“品诗识人”的学习方法。

问刘十九原文翻译及赏析

问刘十九原文翻译及赏析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我家新酿的米酒还未过滤,酒面上泛起一层绿泡,香气扑鼻。用红泥烧制成的烫酒用 的小火炉也已准备好了。 天色阴沉,看样子晚上即将要下雪,能否留下与我共饮一杯? 注释 ①刘十九:白居易留下的诗作中,提到刘十九的不多,仅两首。但提到刘二十八、二 十八使君的,就很多了。刘二十八就是刘禹锡。刘十九乃其堂兄刘禹铜,系洛阳一富商, 与白居易常有应酬。 ②绿蚁:指浮在新酿的没有过滤的米酒上的绿色泡沫。醅pēi:酿造。 绿蚁新醅酒:酒是新酿的酒。新酿酒未滤清时,酒面浮起酒渣,色微绿,细如蚁,称 为“绿蚁”。 ③雪:下雪,这里作动词用。 ④无:表示疑问的语气词,相当于“么”或“吗”。 刘十九是作者在江州时的朋友,作者另有《刘十九同宿》诗,说他是嵩阳处士。全诗 寥寥二十字,没有深远寄托,没有华丽辞藻,字里行间却洋溢着热烈欢快的色调和温馨炽 热的情谊,表现了温暖如春的诗情。 诗句的巧妙,首先是意象的精心选择和巧妙安排。全诗表情达意主要靠三个意象新酒、火炉、暮雪的组合来完成。“绿蚁新醅酒”,开门见山点出新酒,由于酒是新近酿好的, 未经过滤,酒面泛起酒渣泡沫,颜色微绿,细小如蚁,故称“绿蚁”。诗歌首句描绘家酒 的新熟淡绿和浑浊粗糙,极易引发读者的联想,让读者犹如已经看到了那芳香扑鼻,甘甜 可口的米酒。次句“红泥小火炉”,粗拙小巧的火炉朴素温馨,炉火正烧得通红,诗人围 炉而坐,熊熊火光照亮了暮色降临的屋子,照亮了浮动着绿色泡沫的家酒。“红泥小火炉”对饮酒环境起到了渲染色彩、烘托气氛的作用。酒已经很诱人了,而炉火又增添了温暖的 情调。诗歌一、二两句选用“家酒”和“小火炉”两个极具生发性和暗示性的意象,容易 唤起读者对质朴地道的农村生活的情境联想。后面两句:“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在这样一个风寒雪飞的冬天里,在这样一个暮色苍茫的空闲时刻,邀请老朋友来饮酒叙旧,更体现出诗人那种浓浓的情谊。“雪”这一意象的安排勾勒出朋友相聚畅饮的阔大背景, 寒风瑟瑟,大雪飘飘,让人感到冷彻肌肤的凄寒,越是如此,就越能反衬出火炉的炽热和 友情的珍贵。“家酒”、“小火炉”和“暮雪”三个意象分割开来,孤立地看,索然寡味,

部编本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古诗三首》教学片段实录

部编本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 第1课《古诗三首》教学片段实录 《绝句》教学片段实录 ◆感受春之美。(教学重点) 师:杜甫的诗中有画,读一读,结合课本插图,看看诗中画了什么。 生:迟日、江山、春风、花草、泥、燕子、沙、鸳鸯。 师:你能说一说这些景物什么样吗? 生1:温暖的阳光、柔和的阳光。 生2:温暖的春风、轻柔的春风。 生3:五颜六色的花、火红的花。 生4:绿油油的草、嫩嫩的草。 生5:活泼的燕子、可爱的鸳鸯。 生6:湿软的泥土、暖和的沙滩。 生7:秀丽的江山。 师:这么美好的景色,诗中写道—— 生:迟日江山(丽)。 师:诗中有美景,还有气味呢,你闻到了吗? 生:香。春风花草(香)。 师:美丽如画的春天景色,吸引小动物们也出来了,它

们都是谁? 生: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师:小燕子在做什么? 生:飞。 师:为什么要飞来飞去?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衔泥来筑巢。春天,气温升高,大地解冻,泥土湿软,小燕子衔泥来垒窝。 师:鸳鸯在做什么? 生:睡觉。 师:看图,为什么睡得这么香甜? 生:春天阳光温暖,照耀着大地,沙滩也变得温暖起来,在暖暖的沙滩上,鸳鸯在休息,春风吹拂,像温柔的手抚摸着它们,鸳鸯静静地睡着了。 师:这一飞一睡,一动一静,让这个春天充满生机,又是那样的自然和谐。你能读出自己的感受吗? 生读全诗。 赏析:结合“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境界进入学习,学生在诗中画中寻找景物,感受春天景物的美,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感受景物的形态,在头脑中绘成动态的图画,从色彩、味道、感受、动作等方面感受诗中所写的春天的美景。感知春天的美不是单一的,是有色彩的,有生命的,有触觉的,有味道的。学生调动多种感官感受春天的美好,进而产

(word完整版)二年级书声朗朗教案

《幼学琼林》节选 一 黄帝画野,始分都邑;夏禹治水,初奠山川。 译文:黄帝统治华夏民族的时候开始画野分洲,那个时候才开始有城市和郊外之分;夏朝大禹治理水患,从此奠定了祖国山河大致的形状。 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此为天下之五岳;饶州之鄱阳,岳州之青草,润州之丹阳,鄂州之洞庭,苏州之太湖,此为天下之五湖。 译文:五湖:其中的鄱阳湖、洞庭湖,太湖现仍在。青草湖已与洞庭湖连在一起,丹阳湖逐渐淤塞。 二 沧海桑田,谓世事之多变;河清海晏,兆天下之升平。 译文:河:指黄河。晏:安宁。沧海:大海;桑田:种桑树的地,泛指农田。大海变成农田,农田变成大海。比喻世事变化很大。出自晋·葛洪《神仙传·麻姑》:“麻姑自说云,接待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 道不拾遗,由在上有善政;海不扬波,知中国有圣人。 译文:周成王时,交趾国的使者称赞周国说:“天无烈风淫雨,海不扬波三年矣。意者中国其有圣人乎?”黄河水清了,大海没有浪了。比喻天下太平。出自唐·郑锡《日中有王子赋》:“河清海晏,时和岁

丰。”河清,《拾遗记》:“黄河千年一清,清则圣人生于时也。” 三 爆竹一声除旧,桃符万户更新。 译文:桃符:画在桃木板上的门神,古人以桃木能驱邪,故新年风俗都换桃符。 五戊鸡豚宴社,处处饮治聋之酒;七夕牛女渡河,家家穿乞巧之针。译文:五戊:指春社和秋社。这天到处吃鸡吃肉喝酒,据说这天的酒喝了可以治耳聋。乞巧:七夕女孩子晚上在月亮底下穿针,求得一双灵巧的手。 四 心志相孚为莫逆,老幼相交曰忘年。 译文:孚:相应,符合。上句:孚,信赖,投合。莫逆,心意相通,感情融洽,没有抵触,不相违逆。语出《庄子·大宗师》:“三人相视而笑,莫逆于心,遂相与为友。” 下句:年龄辈分不相当的人结为朋友称为忘年交。 与善人交,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与恶人交,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

关于小学阶段古诗教学的一些心得体会

关于小学阶段古诗教学的一些心得体会 优美精炼、想象丰富新奇、韵律朗朗上口、情感动人心魄、哲理深刻入微,它们或豪迈昂扬,或细腻清丽,或发人深思,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一辈子都难以忘掉。古诗在开发培养孩子们审美意识方面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那么,如何让孩子们领略古诗的美,让孩子们通过古诗的学习,进而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呢?本学期在进行《加强小学生古诗文诵写训练的研究》课题研究之中,我对古诗教学有了新的感受和想法。小学阶段的古诗教学,在教法上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灵活有效的授课。因此根据古诗基本特点,我认为可以对古诗教学进行如下教学: 一、运用情境教学法,引导学生感受意境美 在教学古诗时,教师要通过多种方式,多条渠道创设情境,引学生入“境”。具体方法有很多:一是介绍作者及背景,介绍作者生活的那个特定时代,特定环境,把握作者作诗时的特殊心情去读诗去想象。二是联系现实生活,把现实生活中学生熟悉的事物引入古诗中,拉近距离,搭起入境桥梁。三是运用直观法。在古诗教学中往往由于条件的限制,不能实景实物进行观赏,可以通过出示幻灯片、图片和录音等辅助手段,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四是丰富想象,教学时指导学生想象诗中的情节、场面。例如《江雪》这首诗,启发学生的思索和联想:“大雪漫天飞舞,北风呼啸,天地间白茫茫一片的场面。”从而更好地理解诗文内容和意境。 二、指导古诗学法,读懂诗句,让学生品味语言美 品味语言,首先读懂语句。古诗的语言有它自身的特点,如语句浓缩、意思跳跃、成分省略、词序倒置等,这些都是学生学古诗的障碍。根据小学生的特点,帮助其疏通理解,教给古诗学法-分词连序法:一是分词解义,逐词逐句理解字面意思及在本诗中的含义;二是按现代汉语规范进行连序翻译。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古诗学法,讲中有导,导中有练,启发学生悟法用法。另外在以后的古诗教学中,教师还要注意点拨指导,学生运用巩固学法。 三、指导感情朗读,让学生体会音乐美 感情朗读,能再现诗的意境,加深体会诗的含义与感情。因此在学生理解诗的内容的基础上重视朗读,强调背诵。指导朗读就是要让学生掌握感情朗读的方法和技巧。首先指导确定感情基调,然后指导处理重音与节奏。如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首抒情诗。全诗充满了喜悦、激动之情。起句与七、八句节奏要急促,第五、六句要舒缓;“忽传”、“喜欲狂”、“即从”、“便下”读重音。这样朗读抑扬顿挫,学生的感情自然与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 除掌握上述教学要点外,教师还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介绍作者和时代背景不要过“细、全” 由于小学生对古诗不如对一般文章熟悉、了解,因而在教学中首先帮助学生集中精力领会诗文的大体意思,让学生很快进入角色。如果过全过细的介绍作者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10《古诗三首》教学实录

10古诗三首 名师教学片段实录 ◆理解诗意,体会情感(教学重点) 师:请同学们介绍一下,学习古诗,理解诗意,有什么好方法? 生1:借助注释。 生2:结合插图。 生3:查找资料。 生4:反复诵读。 师:请同学们自主学习,用这些方法理解《马诗》的诗意。 师:请说一说前两句诗的意思。 生:在燕山大漠中,明月如银钩,在月光的照耀下,沙尘像雪片纷纷扬扬。 师:大家在汇报的过程中,语言表达能力还有待加强,要想走近诗人,了解诗人内心的情感,我们还需要透过文字,发挥想象,深入领会。 师:(出示课件)这茫茫旷野,沙石像雪一样晶莹洁白,燕山顶上托着一弯金钩似的新月。“沙如雪”“月似钩”,诗人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生:比喻。 师: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生描述。) 师:“大漠”“燕山”是古时候的边塞之地,那里曾有过无数的战争,也曾有过无数征人的生命与鲜血在那里挥洒。所以这两句诗给人一种清冷而且悲凉的感觉。你能通过朗读读出这种感觉吗? (生有感情地朗读。) 师:如果有一匹骏马在这秋高气爽的疆场上纵横驰骋,那该是多么威武豪迈啊!可现实却恰恰相反。我们来读后两句。

(生朗读后两句。) 师:仔细品读,与小组同学交流,讨论这两句诗的意思。 生:何时能够骑上我的铁甲快马,在清秋时节任意驰骋? 师:这是一匹怎样的马?你是从哪个词中看出来的? 生1:这是一匹纵横疆场、威武的战马,我是从“金络脑”一词看出来的。 生2:这是一匹轻捷矫健的战马,我是从“快走”一词看出来的。 师:这匹马受到重用了吗?你是通过哪个词看出来的? 生:没有。“何当”一词说明特别期待,还没有受到重用。 师:其实,这是诗人内心的希望,表达了诗人的什么心情? 生:感慨、期盼这样的骏马早日驰骋沙场,同时想到自己,希望施展自身的才华,建功立业。 师:所以他才发出这样的感叹,谁来读读这两句? (生朗读后两句。) 赏析:在理解古诗的意思时,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学习经验,合作学习,在学习中互相倾听,互相补充,共同提高。在深入理解诗句的过程中,抓住关键词语,理解词语,想象画面,走入情境,感受诗人的心境,进一步体会诗人希望施展才华、建功立业的迫切心情。从字面到内在含义,从简单知道到理解情感,由表及里地学习古诗,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