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单纯疱疹病毒脑炎诊疗指南

单纯疱疹病毒脑炎诊疗指南

单纯疱疹病毒脑炎诊疗指南

单纯疱疹病毒(Herpes simplex virus,HSV)有两种血清型﹕HSV-1和HSV-2.单纯疱疹病毒脑炎由HSV-1引起,HSV-2则引起生殖器疱疹和新生儿疱疹。HSV-1经呼吸道或唾液接触传染。人群中HSV-1感染很普遍,15岁人群中大约有百分之50有HSV-1型病毒抗体,百分之50~90百分之成年人也可检测到抗体。病人和病毒携带者是传染源。初次感染通常发生在儿童或青春期,机体可产生特异性抗体,但不能彻底清除病毒,病毒可长期潜伏在患者体内,主要在三叉神经节。人体受到某种非特异的刺激可使潜伏的病毒激活,病毒在体内扩散而致病。一部分患者在原发性感染时也可发生HSV-1病毒脑炎在临床上亦称为出血坏死性脑炎或急性包涵性脑炎,是最凶险的病毒性脑炎之一。

【临床表现】

1.发病年龄本病可发生在任何年龄,但以10岁以下儿童和20~30岁青年最常见。

2.发病季节散发,没有季节性。

3.症状急性起病,常见的表现为发热,头痛,恶心,呕吐,抽搐,部分患者出现局灶型神经系统症状,如偏瘫等。精神异常包括意识模糊,人格改变,定向力障碍,记忆减退,幻觉和失语等。症状可在数小时至数天内进行性加重,出现意识障碍和昏迷。严重可致死亡。少数患者亚急性或慢性起

病,症状持续数月不等。

4.神经系统体征患者除发热外,可见意识障碍,失语,自主神经功能失常,共济失调,偏瘫,颅神经功能障碍及视乳头水肿等。

【辅助检查】

1.血常规白细胞计数轻中度升高,以中性粒细胞为主。

2.腰穿检查脑脊液压力可升高,细胞数增加,感染早期以中性粒细胞为主,后期则淋巴细胞占优。蛋白含量升高,糖多为正常,偶可见降低,氯化物正常。少数患者在疾病的初期脑脊液检查正常。LgG可升高。

3.免疫学检查发病后1周脑脊液中疱疹病毒抗体滴度升高。脑脊液中疱疹病毒抗体升高有重要诊断价值,但脑脊液中疱疹病毒抗体升高有重要诊断价值,但脑脊液中疱疹病毒抗体阳性可持续较长时间,对指导疾病治疗作用有限。血清中疱疹病毒中和抗体滴度增高4倍以上具有回顾性诊断价值。

4.脑电图表现为弥漫性慢波,或额颞区局灶性Q波、O波,或高度弥漫的高波幅Q﹑0波,伴阵发性发放,偶见同步节律或三相波。

5.影像学检查头CT可见脑内低密度病灶,有占位效应,部分病例可显示点状出血灶。造影剂检查可见病灶增

强,但在疾病早期,头CT检查可正常。头颅MRI检查优于CT,常表现为一侧颞叶底面、内侧面等部位长T1长T2信号,伴明显的占位效应,注射造影剂后病灶呈弥漫性或脑回状增强。HSV-1病毒脑炎病灶以颞叶分布最常见,其次为额叶,偶见于枕叶,病变部位多不对称或病变程度轻重不一。

6.病理检查某些患者诊断需要行脑活检来明确。脑活检是诊断单纯疱疹病毒脑炎最可靠的方法。

【诊断】

根据急性起病的病史,青状年发病,出现抽搐、偏瘫、失语、幻觉和意识障碍等神经精神症状体征,脑脊液细胞数增多,脑电图呈弥漫性异常和头颅CT、MRI上病灶较特征的分布,结合免疫学检查,可做出临床诊断,脑活检有助于确诊。

【鉴别诊断】

1.流行性乙型脑炎可出现高热、抽搐和意识障碍等表现,但其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头颅CT、MRI上病灶无特征性分部,血清和脑脊液乙型脑炎病毒抗体阳性有助于鉴别。

2.其他疱疹病毒脑炎借助血清脑脊液免疫学检查和病原学分离技术可鉴别不同的疱疹病毒性脑炎。

3.急性炎性脱髓鞘性脑病临床上也可出现发热、偏瘫、意识障碍等,但脑脊液细胞学多正常,血、脑脊液中病

毒抗体阴性,影像学上正常或散在脑白质脱髓鞘改变。

【治疗】

1.抗病毒治疗阿昔洛韦,500mg或10mg/kg,静滴q8h,10~14天为一疗程。不良反应较小。偶见意识障碍、幻觉、震颤和共济失调等,大剂量使用时可造成可逆行肾功能损害。

2.皮质类固醇激素地塞米松10~20mg/d,氢化考的松100~300/d,对减轻脑水肿有帮助。

3.甘露醇颅内压增高时,可予甘露醇脱水。250ml,每日三至四次。注意监测肾功能。

4.抗癫痫治疗癫痫发作时可选用卡马西平、丙戊酸钠等。

5.对症治疗高热时予降温支持治疗。重症患者收入监护病房。注意避免长期卧床患者出现各种并发症,可根据病情进行物理康复治疗。

常见神经内科疾病诊疗指南设计及技术操作要求规范

神经科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 目录 第一部分神经科诊疗指南 第一章偏头痛 第二章短暂脑缺血发作 第三章脑梗死 第四章脑出血 第五章蛛网膜下腔出血 第六章急性脊髓炎 第七章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 第八章帕金森病 第九章重症肌无力 第十章癫痫 第十一章面神经炎 第十二章单纯疱疹病毒脑炎 第二部分神经科技术操作规 腰椎穿刺术

神经科诊疗指南 第一章偏头痛 偏头痛(migraine)是一种反复发作的血管性头痛,呈一侧或双侧疼痛,常伴恶心或呕吐,对光或声音刺激敏感,少数典型者发作前可出现各种视觉、感觉、运动等先兆。常有家族史。在女性中多见,常在青春期起病,少数在成人期或儿童期起病。根据不同的临床表现分为多种类型:普通型、典型、基底动脉型、眼肌麻痹型、偏瘫型、视网膜、偏头痛等位症等。 【诊断】偏头痛诊断标准(国际头痛学会) 一、无先兆的偏头痛 1、至少5次下述2~4的发作 2、头痛持续4~72小时(未经治疗或无效的治疗) 3、头痛至少具有下列2个特征 (1)一侧性 (2)搏动性 (3)中等强度或剧烈(影响日常生活) (4)上楼或其他类似的日常活动使之加重 4、头痛中至少有下列的1项 (1)恶心和或呕吐 (2)畏光及畏声 5、至少有下列之一 (1)病史、体检包括神经系统检查显示非继发性头痛 (2)病史,及-或体检,和-或神经系统检查显示为继发性头痛,但被进一步检查所否定 (3)有继发性头痛,但首次偏头痛发作与引起继发性头痛的疾病在时间上无关 二、有先兆的偏头痛 1、至少2次下述2的发作。 2、下列4项中至少有3项 (1)有一次或多次完全可逆的先兆,先兆的症状表明局灶性大脑皮层和-

病毒性脑炎诊疗指南

病毒性脑炎诊疗指南 【概述】 病毒性脑炎是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有多种病毒感染对中枢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造成严重损害,包括肠道病毒、单纯疱疹病毒、EB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腮腺炎病毒、麻疹病毒、乙脑病毒、巨细胞病毒、HIV等。病毒感染主要累及脑实质,若同时累及脑膜,且脑膜炎的表现较为明显则称为病毒性脑膜脑炎。临床表现为急性起病,感染中毒症状一般不严重,病程相对自限,以不同程度的发热、颅内压增高、意识障碍、行为异常、惊厥、瘫痪、弥漫性或局灶性神经体征为主要表现。重症可留下不同程度神经系统后遗症。 【病史要点】 1.流行病学询问当地有无水痘、腮腺炎、麻疹、乙脑、手足口病等流行,有无相关疫苗预防接种史。 2. 前驱感染如单纯疱疹感染时,有无口周疱疹的前驱感染征象。 3.临床表现询问起病缓急,体温高低及热型,意识障碍出现的时间、特点、程度及变化。头痛、呕吐、惊厥的发生时间,发作情况,与热程的关系。病程中有无肢体瘫痪或精神行为异常。

【体检要点】 1、全面的神经系统检查,判断意识障碍程度,检查脑膜刺激征,病理征,及颅内高压征(婴幼儿前囟饱满及紧张度)存在与否,腹壁反射、提睾反射、膝反射等减弱、消失或亢进变化,四肢肌力、肌张力变化,眼球活动与瞳孔变化。呼吸节律变化。球结膜是否水肿。 2、一般体检中注意体温、呼吸、心率,有无皮疹、腮腺肿大、耳、鼻、咽、肺和其它部位有无感染灶。 【辅助检查】 1、血常规病毒感染时外周血象WBC常正常或下降,以淋巴细胞为主,但乙脑病毒感染时血象白细胞总数可达(10~20)×109/L或更高,分类以中性粒细胞为主。 2、脑脊液检查脑脊液中白细胞计数正常或数十成百增高,多以单核细胞为主,蛋白含量正常或轻度增高,糖和氯化物正常。HSV脑炎早期及乙脑早期常以多核细胞为主,HSV感染时脑脊液可有出血性改变。 3、脑电图背景常为弥漫性中高幅慢波活动,或局灶性慢波活动增多;部分患儿可见痫性放电波。 4、头颅影像学脑CT和MRI显示颅内病灶可呈多灶性分布,伴弥漫性脑水肿征象。脑干脑炎或小脑炎者见脑干、小脑部位病灶。HSV脑炎可见颞叶底部或额叶病变,可呈出血坏死型脑炎,或继发脑梗塞。

疱疹病毒感染治疗抗病毒药物选择

疱疹病毒感染治疗抗病毒药物选择 一、疱疹病毒有哪些? 疱疹病毒科是一群结构相似、有胞膜的 DNA 病毒。现已发现的有100 多种,可以分为 3 个亚科,其中与人类感染有关的共有 8 型,如下图所示。 各型之间由于其生物学特征的差异,其所致的感染以及对抗病毒药物的敏感性亦有所不同。 二、抗病毒的「洛韦」药物有哪些? 1、阿昔洛韦及其前药 HSV-1 主要导致皮肤黏膜局部疱疹,如口唇疱疹、疱疹性角膜炎等;HSV-2 主要导致生殖器疱疹,为性传播疾病。 图源:诊疗顾问-口腔黏膜单纯疱疹(儿童) 图源:诊疗顾问-单纯疱疹性角膜炎 阿昔洛韦是目前最有效的抗 HSV-1 和 HSV-2 药物。又由于不良反应相对较少且较轻,《国家抗微生物指南(第2 版)》、《热病(第 48 版)》、《药理学(第 9 版)》等权威指南和教材均把阿昔洛韦列为临床治疗 HSV 感染的首选,局部可用于皮肤黏膜疱疹,也可口服或静注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生殖器疱疹等。 图源:诊疗顾问-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 图源:诊疗顾问-生殖器疱疹 伐昔洛韦,为阿昔洛韦的前药,口服后可迅速转化为阿昔洛韦而发挥疗效。但由于其生物利用度较阿昔洛韦高,血药浓度可达口服阿昔洛韦时的5 倍,其余均同阿昔洛韦。因此,对于不便输液的患者,口服伐昔洛韦比口服阿昔洛韦更有优势。 2、更昔洛韦及其前药 更昔洛韦,对HSV 和VZV 的抑制作用与阿昔洛韦相似,对HCMV 的抑制作用约为阿昔洛韦的 100 倍。 然而,由于导致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高,以上指南和教材均不推荐更昔洛韦作为治疗 HSV 的首选,一般只用于艾滋病、器

官移植、恶性肿瘤时 HCMV 感染的治疗。 更昔洛韦口服的生物利用度仅约 5%。而缬更昔洛韦,为更昔洛韦的前药,口服后能很好地从胃肠道吸收并快速在小肠壁和肝内代谢为更昔洛韦。生物利用度可提高至 60%。其余同更昔洛韦。 3、喷昔洛韦及其前药 喷昔洛韦,对HSV 和VZV 有抑制作用,临床主要用于带状疱疹和原发性生殖器疱疹的治疗。口服生物利用度较低,多作为外用制剂或注射剂使用。 泛昔洛韦,为喷昔洛韦的前药,生物利用度约77%,口服后转化为喷昔洛韦发挥作用。 图源:诊疗顾问-带状疱疹 三、各种「洛韦」总结表 1、各种「洛韦」的临床应用 2、各种「洛韦」的给药途径和不良反应 参考资料: [1]国家卫生计生委医政管理局, 国家卫生计生委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国家抗微生物指南》. 人民卫生出版社, 第 2 版,32~35 页. [2]David N. Gibertd 等主编, 范洪伟主译.《抗微生物治疗指南》(新译第 48 版).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182~184 页. [3]杨宝峰, 陈建国主编.《药理学》. 人民卫生出版社, 411-416 页.

单纯疱疹病毒感染 病情说明指导书

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病情说明指导书 一、单纯疱疹病毒感染概述 单纯疱疹病毒感染(herpes simplex virus infection)是由单纯疱疹病毒(HSV)引起的一种机体感染状态,可导致多部位出现疱疹性病变,常见有口周、眼部、生殖器部位等。典型表现是群集性小水疱,有自限性,但易复发。一般经过积极有效的治疗后,通常预后良好;但若病情较重,发生系统性感染,则可严重影响机体健康,甚至导致死亡。 英文名称:herpes simplex virus infection 其它名称:无 相关中医疾病:暂无资料。 ICD 疾病编码:暂无编码。 疾病分类:暂无资料。 是否纳入医保: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无遗传性 发病部位:皮肤 常见症状:局限性群集性小水疱 主要病因: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的因素 检查项目:体格检查、疱液涂片检查、疱液病毒培养与接种、免疫荧光检查、血清抗体测定、聚合酶链反应(PCR) 重要提醒:如不积极治疗疱疹性角膜炎可致失明,新生儿感染者可遗留较严重的神经系统后遗症甚至死亡。故发现症状时请立即就医。 临床分类: 1、根据感染情况分类(1)初发型:指第一次出现临床症状,皮损范围相对广泛,自觉症状明显,病程稍长。(2)复发型:皮损范围较局限,症状较轻,病程较短。 2、根据 HSV 感染部位分类可分为皮肤黏膜型和系统型。

二、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的发病特点 三、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的病因 病因总述:主要是单纯疱疹病毒感染所致,可通过生活密切接触感染,感染主要发生于皮肤黏膜交界处。常见诱发单纯疱疹感染或体内潜伏病毒发作的因素,包括免疫力低下如发热、受凉、过度疲劳、精神紧张、月经等。 基本病因:暂无资料。 危险因素:暂无资料。 诱发因素:在一定条件下如发热、受凉、过度疲劳、精神紧张、机体免疫力低下时或月经期均可诱发单纯疱疹病毒感染。 四、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的症状 症状总述:主要是单纯疱疹病毒感染所致,可通过生活密切接触感染,感染主要发生于皮肤黏膜交界处。常见诱发单纯疱疹感染或体内潜伏病毒发作的因素,包括免疫力低下如发热、受凉、过度疲劳、精神紧张、月经等。 典型症状: 1、皮肤黏膜型(1)口唇疱疹:是临床最常见的一型,绝大多数为复发感染。好发于皮肤黏膜交界处,如口角、唇缘。绝大多数为复发感染。初起局部灼热瘙痒及潮红,而后局部出现密集成群针头大小水疱,破溃后糜烂、渗液,逐渐干燥结痂,愈后局部可留有暂时性色素沉着。(2)颜面疱疹:可发生在颊部、眼睑、

[神经影像]“单纯疱疹性脑炎”的诊断要点、鉴别诊断和误区防范(建议收藏)~~~

[神经影像]“单纯疱疹性脑炎”的诊断要点、鉴别诊断和误区 防范(建议收藏)~~~ 单纯疱疹性脑炎(herpes encephalitis) 【病史摘要】 男,40岁,发热、头晕9天。 图1单纯疱疹性脑炎MRI检查 【影像所见】 图1A、B、C、D,横轴面T1WI、T2WI显示双侧岛叶、右侧颞叶广泛异常信号,T1WI可见斑片状高信号出血灶。图1E、F,冠状面T2WI脂肪抑制序列,右侧颞叶、岛叶,左侧岛叶呈稍高信号,病变以右侧较重。 【诊断和分析】 本病例诊断为单纯疱疹性脑炎。 影像学诊断要点:①颞叶及额叶眶面异常信号,于T2WI称高信号,T1WI呈低信号;②增强后无强化或脑回样强化;③20%~50%病例累及双侧颞叶;④50%病例伴有出血。 【鉴别诊断和误区防范】 本病需同胶质瘤、脑梗死、其他感染性病变相鉴别。 1.胶质瘤主要与颞叶低级别胶质瘤鉴别。 (1)颞叶弥漫性肿胀,于T2WI呈稍高信号。 (2)增强扫描病灶不强化或轻度强化。 (3)通常不伴有出血。 2.脑梗死 (1)多数突然发病,无明显感染中毒症状。 (2)病变累及范围符合血管分布区。 【检查方法及选择】 检查可选择CT和MRI检查。CT可显示一侧或双侧颞叶、海马、边缘系统局灶性低密度区;若低密度区病灶内出现点状高密度,提示颞叶有出血性坏死。MRI在发现早期病变上比 CT更为敏感,可以更准

确显示病变累及的范围,显示脑回肿胀和异常信号。 【临床病理和随访】 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是由单纯疱疹病毒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病毒感染性疾病。通常发生于免疫功能正常的成人,约1/3的患者年龄在20岁以下。HSV是一种嗜神经 DNA病毒,分为Ⅰ型和Ⅱ型,约90%的人类感染由Ⅰ型引起。Ⅱ型主要发生于婴幼儿。病毒可经嗅球和嗅束直接侵入脑叶,或经三叉神经逆行入脑引起脑炎。最常累及大脑颞叶、额叶及边缘系统,引起脑组织出血性坏死和(或)变态反应性脑损害,故单纯疱疹性脑炎又称为急性坏死性脑炎或出血性脑炎。临床表现为发热、明显的精神行为异常、抽搐、意识障碍及早期出现的局灶性神经系统损害体征。病死率在50%~70%。 【评述】 HSV引起的脑炎好发于边缘系统,常常累及颞叶、岛叶皮质、额叶眶面、扣带回。病变通常先累及一侧颞叶,然后波及对侧颞叶。HSV病毒具有感染血管内皮细胞的特性,因此可引起血管栓塞和出血性梗死。本型脑炎的后遗症为脑软化、脑萎缩、营养不良性钙化等。

病毒性脑炎的临床诊疗及病历分析

病毒性脑炎的临床诊疗及病历分析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郭冬梅 病毒进入神经系统及相关组织可以引起炎症性的和非炎症性的改变,我们称之为神经系统的病毒感染。根据病原学中病毒核酸的特点,病毒可以分为 DNA 病毒和 RNA 病毒,能够引起神经系统感染的病毒很多,具有代表性的有 DNA 病毒中的单疱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巨细胞病毒等, RNA 病毒中的常见的有脊髓灰质炎病毒和柯萨奇病毒等等。 病毒性脑炎其发病机制有三种。病毒性脑炎的发病机制为:病毒性脑炎的发病机制为急性病毒脑炎病毒直接经过血流神经轴索或细胞到细胞的传递方式侵犯脑基质,造成脑的炎症。感染后脑炎是由于病毒感染后机体免疫的变化造成静脉周围的神经纤维的脱髓鞘样改变。 病毒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可以引起急性脑炎或脑膜炎综合征,也可形成潜伏状态或者持续性的感染状态,早复发性和慢性转移。 病毒性脑炎临床有一些共同的特点,比如说它的病原都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症状前驱症状都有类似呼吸道感染的症状,也有的可以发热、全身不适等,随着疾病的进展,脑实质受累的症状比较突出,癫痫发作、意识障碍、精神症状、或者肢体的活动功能障碍等等。 在体征上我们可以查到脑炎的病人意识的障碍、肌力及肌张力的改变,椎骨受损害等等,脑适质受损的体征。脑脊液检查,颅内压正常或者可以轻度升高,脑脊液白细胞改变以淋巴细胞为主的白细胞轻到中度增多。脑脊液蛋白可以轻度增高,脑脊液的糖的含量一般正常。这和其他细菌性感染是有区别的。病毒性脑炎的实验室检查,通过血清以及脑脊液的病毒抗体检测,可以有阳性的改变。病毒性脑炎还有一个确诊的依据,就是经过脑活检可以发现非特异性的炎性的改变,而且细胞核内可以出现嗜酸性的包含体,电镜下可以发现细胞内的病毒颗粒,这也是我们确诊的依据。

病毒性脑炎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

病毒性脑炎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 一、定义 1、中医定义:病毒性脑炎相当于中医:急惊风、感冒等范畴。临床以发热,抽搐或昏迷为主要特征。 2、西医定义:本病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障碍,其临床表现不一,轻者仅有头痛呕吐表现而无阳性体征,重者可伴有发热、惊厥、昏迷、脑膜刺激征阳性。 二、诊断标准 (一)中医诊断 1、诊断依据的出处: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类规划教材《中医儿科学》第6版,“急惊风”章节。 2、诊断要点: (1)突然发病,出现高热、神昏、惊厥、喉间痰鸣、两眼上翻、凝视,或斜视,可持续几秒至数分钟。严重者可反复发作甚至呈持续状态而危及生命。 (2)可有接触传染病人或饮食不洁的病史。 (3)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脑脊液检查有异常改变,神经系统检查出现病理性反射。(4)细菌感染性疾病,血常规检查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常增高。 (5)必要时可作大便常规及大便细菌培养、血培养、摄胸片、脑脊液等有关检查。 3、中医鉴别诊断: 应与癫痫鉴别。后者发作时抽搐反复发作,抽搐时口吐白沫或作畜鸣声,抽搐停止后神情如常,一般不发热,年长儿较多见,有家族史,脑电图检查可见癫痫波型。 (二)西医诊断 1、诊断依据的出处:参照陈吉庆,吴升华主编《实用儿科诊疗规范》2002年版。 2、诊断要点: (1)轻者仅有头痛呕吐表现而无阳性体征,重者可伴有发热、惊厥、昏迷、脑膜刺激征阳性。 (2)脑脊液检查可见蛋白质、糖正常,细胞数正常或稍增多,一般不超过200x106/L,脑脊液涂片、培养均无细菌发现。脑脊液细胞学检查病初1~2日可有中性粒细胞,以后以淋巴细胞为主。 (3)排除经治性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4)脑电图有明显弥漫性慢波改变。 3、西医鉴别诊断: (1)经治性化脓性脑膜炎:临床表现可轻可重,脑脊液常规可类似病毒性脑炎,但脑脊液

病毒性脑炎的中医辩证治疗

病毒性脑炎的中医辩证治疗 病毒性脑炎应首先辨别虚实。急性期多实证,主要责之于湿热之邪为患,湿热阻络,治疗宜清热利湿通络;若属寒湿阻滞,治疗宜祛寒湿、温脾肾。恢复期多属虚证,主要责之于脾胃虚弱,治疗宜健脾益气;或肝肾阴虚,治疗应滋补肝肾。 1.痰热壅盛 证候:高热不退,头痛剧烈,恶心呕吐,神识不清,或谵语妄动,喉中痰鸣,唇干渴饮,颈项强直,烦躁不安,四肢抽搐,舌质红绛,舌苔黄腻,脉数或滑数。 治法:泻火涤痰。 方药:清瘟败毒饮加减。 2.痰蒙清窍 证候:起病稍缓,表情淡漠,目光呆滞,喃喃自语,神识模糊,或见痴呆,语言不利,或见失语,口角流涎,喉间痰鸣,纳差乏力,舌质胖嫩,舌苔白,脉弦滑。 治法:涤痰开窍。 方药:涤痰汤加减。 3.痰瘀阻络 证候:神识不明,肢体不用,僵硬强直,或震颤抖动,肌肉萎软,或见面瘫、斜视,舌紫暗或有瘀点,舌苔薄白,脉弦滑。 治法:涤痰通络,活血化瘀。 方药:指迷茯苓丸合桃红四物汤加减。 病毒性脑炎诊治法则 西医:病毒性脑炎系指各种病毒所引起的脑部炎症。常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惊厥及颅内压增高。多伴有脑膜刺激征或全身性感染证候。临床常见的病毒性脑炎。包括流行性乙型脑炎、单纯疱疹病毒脑炎、带状疱疹病毒脑炎。 临床症状: 流行性乙型脑炎:

★ 初热期:一般约3-4天。起病突然,体温迅速上升达39℃-40℃。头痛为此期的主要表现,并可有恶心、呕吐、嗜睡、烦躁、结合膜剂咽部充血等。 ★热极期:在起病4-7天左右出现,主要表现为高热、抽搐、嗜睡、昏迷,有时出现兴奋、谵妄、定向障碍。严重者四肢强直性阵发性抽搐或呈角弓反张。肌张力增高,浅反射消失,脑膜刺激征剂锥体束征部分危重者可有呼吸、循环衰竭。 ★ 恢复期:在2周内开始恢复。低热、多汗、言语障碍、吞咽困难、肢体麻痹、不自主动作,表情缺失等。少数病人有智能障碍或精神异常。 ★ 后遗期:在发病6个月以后,神经系统后遗症,失语、瘫痪剂精神异常多见,重症病例可有癫痫、肢体强直、视力障碍剂痴呆等。 单纯疱疹病毒脑炎:前驱期:持续1天-数天,有发热、头痛、恶心、呕吐剂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发展期:出现脑功能障碍和局灶性神经症状。 ★ 发热或高热。 ★ 精神异常。 ★意识障碍。 ★ 神经局灶症状。 ★ 癫痫发作。 带状疱疹病毒脑炎:脑部症状一般在皮疹出现后3-5周出现。突然发生头痛、呕吐、发热、抽搐、偏瘫、失语、精神异常、意识障碍。部分患者由烦躁不安、谵妄转为昏睡、昏迷甚至死亡。便脑干受累者可有颅神经麻痹、共济失调、病理征。多数缓和可完全恢复,少数患者可留有轻度偏瘫,精神障碍等后遗症。 诊断要点: 流行性乙型脑炎:疑似病例。在疾病流行地区的蚊虫叮咬的季节,出现发热、头痛、恶心、呕吐、嗜睡、颈抵抗、抽搐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确诊病例:

“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的临床与影像学要点及鉴别诊断

“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的临床与影像学要点及鉴别诊断 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 临床资料 男,59岁。发热、头痛、抽搐、意识不清1天。 图1A 图1B 图1C

图1D 图1E 图1F 影像学报告描述 轴位T1WI与T2WI(图1A、B),双侧基底核、丘脑、岛叶及岛盖、扣带回前部、右侧颞叶轻度长T1长T2信号,局部脑沟及外侧裂稍变窄。FLAIR序列(图1C),上述病变呈高信号,右侧楔前回轻度高信号。DWI(图1D),上述病变区扩散受限,呈明显高信号(箭)。

ADC图(图1E、F),病变呈低信号,同时两侧额叶底部、外侧裂周围脑实质均为低信号(箭)。MRA及MRV均未见异常(未列出)。 影像诊断与最后诊断 影像学诊断:符合脑炎,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可能。最后诊断:Ⅰ型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 临床与影像学要点 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herpes simplex virsus encephlolitis,HSE)是成人及较大年龄儿童最常见的散发性脑炎,为Ⅰ型单纯疱疹病毒(HSV-I)经血行或神经周围逆行进入颅内所致。Ⅱ型单纯疱疹病毒则经产道感染新生儿引起颅内病变。病理学特征为出血坏死性脑炎,脑组织肿胀、坏死,炎细胞浸润,斑点状出血,晚期脑萎缩、软化及胶质细胞增生。临床上为急性及亚急性起病,表现为头痛、发热、抽搐、行为异常、嗜睡或昏迷、神经功能障碍,重者可致死。实验室检查血清及脑脊液HSV抗体阳性。 HSE影像学具有特征性。①部位:通常为双侧性累及脑底部,但不对称,包括颞叶内侧、外侧裂周围脑实质、额叶眶面、扣带回、枕叶内侧面,重者侵犯丘脑、边缘叶、基底核,局部脑回肿胀及脑沟裂变浅。脑干与小脑一般不受累。②CT平扫早期可为阴性,2天后出现局部密度减低,1~2周时明显,病变始于颞叶内侧与脑岛,随后向两侧额叶、枕叶、深部脑灰质扩展,合并出血时可见点状及小片状高或稍高密度影。增强扫描呈轻度脑回状或线状强化,外侧裂及四叠体池也可见强化,提示脑膜受侵。③MRI对本病检出较CT敏感,48小时内即可发现脑实质病变,呈T1低信号与T2高信号,DWI扩散受限及ADC图低信号,表明细胞毒性水肿为主。出血时可见不同信号,典型者为短T1长T2信号,SWI与T2*WI为低信号。增强扫描显示点状、斑片状与脑回状强化。④晚期遗留脑萎缩、局部脑软化及营养不良性钙化。 鉴别诊断 ①线粒体脑肌病:无感染症状,以两侧颞枕叶及皮质为主,MRS 可见Lac峰增高。②癫痫持续状态后脑实质改变:灌注成像可见血流

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诊疗规范2023版

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诊疗规范2023版 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herpessimp1.exvirusencepha1.itis,HSVE)是由单纯疱疹病毒(herpessimp1.exvirus,HSV)感染脑实质而引起的炎症,也称为急性出血坏死性脑炎。HSVE是美国 严重的散发性病毒性脑炎中最多见的一种脑炎。在美国所报道的脑炎中本病大约占20%o 【病因与发病机制】 HSV是一种嗜神经的DNA病毒,有两种血清型,即HSV1.和HSV2。病理研究发现,75%的患者三叉神经节中存在潜伏期的HSV1。大约1/4的成人经历过病毒激活引起反复发作的口唇疱疹;1/3的成人HSVE是第一次感染所致,2/3的患者则是病毒再激活所致。 仅10%的HSVE是由HSV2感染所致,且患者多为新生儿,主要是经产道分娩时感染。病毒潜伏在纸神经节的神经细胞中。在机体抵抗力降低时病毒再次激活,沿神经轴突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引起脑炎和/或脑膜炎。 【病理】 病变常是双侧不对称地累及颛叶内侧和额叶及边缘系统结构,包括海马、杏仁核、嗅皮质、岛叶和扣带回。淤血性坏死常较严重。急性感染期镜下可见病灶的出血坏死。伴有单核细胞浸润。呈血管周围袖套样改变,弥漫性小胶质细胞增生,神经元和胶质细胞通常含有嗜酸性包涵体,可发现其中含有疱疹病毒颗粒和抗原。病变主要累及灰质,但感染也会扩展到白质。 【临床表现】 HSVE无明显性别差异和季节性。任何年龄均可发病,2/3为青年人和40岁以上成人。发病高峰人群为年长儿童及中年人。 90%的急性起病者有发热、头痛、嗜睡、肌痛等前驱症状。患病时持续高热、呕吐、头痛、轻微意识障碍和人格改变。以后病情进展,出现偏瘫、失语、共济失调、肌阵挛、舞蹈样动作。1/3患者有全身性或部分性癫痫。数日内加重,出现昏迷或请妄,或去皮质状态。重症者常因脑实质广泛水肿、坏死而脑疝、脑死亡。病程1~2个月死亡率高达60%~80%°病情较重者,如果治疗得当尚可存活,但存活者中约10%的患者有智力减退和不同程度瘫痪等。 少数以精神行为异常首发。行为异常、妄想、反应迟钝、淡漠、呆滞、木僵、缄默,后出现上述典型表现。 极少呈暴发型。数小时或数天呈现意识障碍、言语异常、迅速高热等上述典型表现。 艾滋病免疫治疗中合并本病时呈局灶性脑炎和脑膜炎或脑干脑炎表现。

单纯疱疹病毒脑炎诊疗指南

单纯疱疹病毒脑炎诊疗指南 单纯疱疹病毒(Herpes simplex virus, HSV)有两种血清型:HSV-1和HSV-2.单纯疱疹病毒脑炎由HSV-1引起,HSV-2则引起生殖器疱疹和新生儿疱疹。HSV-1经呼吸道或唾液接触传染。人群中HSV-1感染很普遍,15岁人群中大约有百分之50有HSV-1型病毒抗体,百分之50~90百分之成年人也可检测到抗体。病人和病毒携带者是传染源。初次感染通常发生在儿童或青春期,机体可产生特异性抗体,但不能彻底清除病毒,病毒可长期潜伏在患者体内,主要在三叉神经节。人体受到某种非特异的刺激可使潜伏的病毒激活,病毒在体内扩散而致病。一部分患者在原发性感染时也可发生HSV-1病毒脑炎在临床上亦称为出血坏死性脑炎或急性包涵性脑炎,是最凶险的病毒性脑炎之一。 【临床表现】 1 •发病年龄本病可发生在任何年龄,但以10岁以下儿童和20〜30岁青年最常见。 2•发病季节散发,没有季节性。 3•症状急性起病,常见的表现为发热,头痛,恶心, 呕吐,抽搐,部分患者岀现局灶型神经系统症状,如偏瘫等。精神异常包括意识模糊,人格改变,定向力障碍,记忆减退, 幻觉和失语等。症状可在数小时至数天内进行性加重,出现意识障碍和昏迷。严重可致死亡。少数患者亚急性或慢性起病,症状持续

数月不等。 4•神经系统体征患者除发热外,可见意识障碍,失语,自主神经功能失常,共济失调,偏瘫,颅神经功能障碍及视乳头水肿等。 【辅助检查】 1・血常规白细胞计数轻中度升高,以中性粒细胞为主。 2•腰穿检查脑脊液压力可升高,细胞数增加,感染早期以中性粒细胞为主,后期则淋巴细胞占优。蛋白含量升高,糖多为正常,偶可见降低,氯化物正常。少数患者在疾病的初期脑脊液检查正常。LgG可升高。 3.免疫学检查发病后1周脑脊液中疱疹病毒抗体滴度升高。脑脊液中疱疹病毒抗体升高有重要诊断价值,但脑脊液中疱疹病毒抗体升高有重要诊断价值,但脑脊液中疱疹病毒抗体阳性可持续较长时间,对指导疾病治疗作用有限。血清中疱疹病毒中和抗体滴度增高4倍以上具有回顾性诊断价值。 4•脑电图表现为弥漫性慢波,或额颍区局灶性Q波、 0波,或高度弥漫的高波幅Q、0波,伴阵发性发放,偶见同步节律或三相波。 5•影像学检查头CT可见脑内低密度病灶,有占位 效应,部分病例可显示点状出血灶。造影剂检查可见病灶增

一图秒懂丨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HSE)

一图秒懂丨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HSE) Herpes Simplex Encephalitis Herpes simplex encephalitis typically manifests in older adults (about 50% of cases) with headache, fever, altered sensorium, and even seizure. Axial (top left) and coronal (bottom left) T2-weighted FLAIR MR images show the sites of infection as increased signal intensity in the right insular cortex and right temporal lobe, with characteristic sparing of the lentiform nuclei. Coronal anatomic section (bottom center) shows parenchymal edema and necrosis in corresponding areas of the brain. Photomicrograph (bottom right) with hematoxylin-eosin stain shows a glial nucleus containing an intranuclear Cowdry type A inclusion body, classic for herpesvirus infection. 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 •常见于老年人(约50%的病例)伴有头痛,发烧,感觉异常甚至癫痫发作。 •轴位和冠状T2-FLAIR MR图像(左上及左下图)示感染部位(右侧岛叶皮质和右侧颞叶)病变信号强度增加,豆状核未受累为特征性表现。 •冠状解剖(下中图)示脑部相应区域的实质水肿和坏死。 •苏木精-伊红染色的镜下病理(右下图)示含有核内Cowdry A 型包涵体的神经胶质细胞核,是疱疹病毒感染的典型表现。

医院神经内科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患者健康教育

医院神经内科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患者健康教育 【概念】 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herpes simplex virus encephalitis,HSVE)是一种由于单纯疱疹病毒感染脑实质引起的,以发热、口唇疱疹、头痛、呕吐、意识障碍、偏瘫、抽搐、精神异常为主要表现的,脑脊液可检出单纯疱疹病毒抗原或特异性抗体阳性的脑部感染性疾病,又称急性坏死性脑炎、急性包涵体脑炎。本病呈散发性,见于世界各地,无季节性倾向,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也无性别差异,病情险恶,病死率高,据报道为30%~70%。 【临床表现】 急性起病,高热、头痛、呕吐,肌阵挛及癫痫发作,大多伴有意识障碍,重者迅速进入深昏迷。有的首发为精神错乱,表现呆滞,言语动作减少,反应迟钝或激动不安,言语不连贯,记忆、定向障碍,甚至有错觉、幻觉、妄想及怪异行为,亦可出现谵妄。 【辅助检查】 1.脑脊液检查:脑脊液压力增高,白细胞数及蛋白质增加,以淋巴细胞为主,可见大量红细胞,糖、氯化物正常。 2.脑电图检查:可见弥漫性高波幅慢波,颞区更明显,并可有周期性高波幅尖波。

3.颅脑 CT检查:可发现脑内低密度病灶,常见于一侧或双侧颞叶。 4.病毒学检查:双份脑脊液单纯疱疹病毒抗体滴定度增高达4倍以上;单份脑脊液上述抗体滴度>1:80;单份血清/脑脊液抗体滴度≤40,血清中和抗体或补体结合抗体滴度渐增加到4 倍以上。 【重点观察内容】 1.体温变化:若患者出现畏寒、寒战、发热、口干、头痛、面色潮红、心率增快、呼吸增快,则提示体温升高;体温降低,则可表现为出汗、心率降低、呼吸减慢。 2.颅内压变化:若患者出现突发性头痛、头晕伴有恶心、呕吐提示颅内压升高。 3.意识变化:患者昏睡或昏迷,呼之不应,或出现躁动不安、谵妄或对外界刺激减弱、反应异常或没有反应表示出现意识障碍。 4.营养状况:患者消瘦、体重减轻、进食少,精神不振,皮肤弹性差,皮下脂肪减少,头发无光泽表示营养状况较差。 5.精神状态:患者出现焦虑、忧郁、幻觉或妄想,行为举止异常,表现为可疑性、攻击性和刺激性行为,对人物、地点以及时间和情形的定向功能发生障碍,以上情况均应加强护理。 6.抽搐发作情况:充分了解患者发作特征,如发作的诱

儿童病毒性脑炎的诊疗方案

儿童病毒性脑炎的诊疗方案 病毒性脑炎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脑实质性炎症。急性感染时,由于缺氧和毒素作用使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高,致颅内压增高;同时因无氧代谢增加,脑细胞水肿,临床上表现为抽搐、昏迷,病理反射阳性,脑脊液压力增高,但其他指标多正常。病情较重者可有不同程度后遗症,如肢体运动障碍、颅神经瘫、癫痫发作及智力障碍等。严重者可因颅内高压、中枢性呼吸衰竭、脑疝而死亡。 【诊断要点】 (1)症状:①前驱期症状,上呼吸道或消化道的症状,如发热、头痛、咽痛、呕吐、腹泻等。②神经精神症状,意识障碍、颅内压增高症状、惊厥、记忆力减退、幻觉、性格改变、精神障碍、肢体瘫痪、共济失调等。 (2)体征:脑膜受累时脑膜刺激征阳性;皮质受累出现不同程度意识障碍、病理征阳性;脑水肿严重合并脑疝可见视盘水肿,瞳孔直径、呼吸、心率变化。流行性腮腺炎可伴腮腺肿大;单纯疱疹病毒感染时,口唇、皮肤等出现疱疹。 (3)脑脊液检查:常规生化提示压力增高,外观清亮,细胞数在(0~500)×106/L,早期以单核细胞为主,后期以淋巴细胞为主,蛋白质正常或轻度升高,糖及氯化物正常。部分患者检查结果正常。 (4)血象: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增高,分类正常或淋巴细胞比例增高。C 反应蛋白正常或稍增高。

(5)脑电图:多显示多灶性、弥漫性的高幅或低幅波。 (6)CT 检查:脑组织表现为炎症、水肿等低密度影。 (7)病原学诊断:①脑脊液送病毒分离或特异的病毒核酸检验阳性。 ②脑脊液做病原学免疫荧光抗体检查。③血清学检查,其抗体滴度在恢复期较急性期高出4倍以上方可诊断。也可测定脑脊液中的抗体。 【治疗要点】 (1)综合治疗:加强护理,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控制高热和惊厥,应用脱水药,防治呼吸衰竭和循环衰竭。 (2)药物治疗:抗病毒药物有碘苷(疱疹净)、阿糖腺苷、干扰素、阿昔洛韦和更昔洛韦等。更昔洛韦对单纯疱疹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腺病毒、EB 病毒和巨细胞病毒疗效较好,近年使用较多。 【处方】 1.西医处方 处方1:干扰素5 万~10 万U/(kg·d),肌内注射,每日1次,连用7~14d。处方2:利巴韦林10mg/kg+5%葡萄糖注射液50~100ml,静脉滴注,连用7~10d。 处方3:丙种球蛋白400mg/(kg·d),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用5d;或1g/(kg·d),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用2d。 2.中医处方

2023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的诊治进展

2023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的诊治进展 病毒性脑炎是多种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感染性疾病,约100多种病毒可引起脑炎。病毒感染累及脑膜和脑实质,各个年龄段均可发病,其流行季节主要在春夏季。多数经治疗后预后良好,但也有少数病例,如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herpes simplex virus encephalitis,HSE)多预后不良。本文着重从HSE的病理生理及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诊断、治疗等方面进行综述。 01HSE病理生理及发病机制# 1.1 病理生理 HSE 的发生不仅与病毒特定的结构特点有关,还与宿主对病毒的耐受力和抵抗力有关。单纯疱疹病毒最初通过粘膜或受损的皮肤进入宿主组织,病毒感染经由与细胞表面糖胺聚糖相互作用的感觉神经元,行进至神经元细胞体,再经由轴突运输至神经节。但其进入CNS的机制尚不清楚,最有可能的途径包括通过嗅觉或三叉神经逆行运输或通过血行播散。HSE是潜伏病毒的重新激活还是由原发感染引起的也有争论,有研究发现两者都可能发生。 1.2 发病机制 研究发现,CNS中可能存在病毒特异性受体、基因组的特定序列及编码的

特定产物等,这些因素决定了病毒的嗜神经性和神经毒力;此外,宿主对病毒的耐受力和抵抗力也有一定的关系。当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时可引起神经节内潜伏的病毒激活、表达及活化,故在HSE的发病机制中免疫因素起着双重作用。炎性因子的级联反应诱导先天免疫细胞并引发适应性免疫,宿主免疫应答是最终控制病毒的关键炎症反应,这可能导致感染细胞坏死和凋亡。一氧化氮参与其中的氧化损伤在HSE中也有很重要的作用。 02临床表现和诊断 2.1 临床表现 病毒的直接侵犯和后期机体对病原体的免疫/变态反应均可导致CNS损伤。在大多数HSE病例中,脑炎的症状和体征在几天的过程中逐渐发展。最常见的表现包括脑病、发烧、癫痫发作、头痛和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脑病是指在脑炎及许多其他非炎性疾病中可能发生的意识混乱、行为和其他认知变化的临床状态。医院就诊的主要原因是癫痫发作(32%)、行为异常(23%)、意识丧失(13%)和神志不清(13%)。神经系统损害症状突出,主要与颞叶病变有关,甚至可导致脑出血。部分患者因病情严重、进展迅速而死亡或留有后遗症。 2.2 诊断 HSE的诊断主要依据病史、体格检查、脑脊液、病原学及血清学检测、影像学等进行综合判断,脑电图及腰穿检查为首选检查手段。①脑脊液检查:

单纯疱疹病毒脑炎诊疗指南

单纯疱疹病毒脑炎诊疗指南 单纯疱疹病毒(Herpes simplex virus,HSV)有两种血清型﹕HSV-1和HSV-2.单纯疱疹病毒脑炎由HSV-1引起,HSV-2则引起生殖器疱疹和新生儿疱疹。HSV-1经呼吸道或唾液接触传染。人群中HSV-1感染很普遍,15岁人群中大约有百分之50有HSV-1型病毒抗体,百分之50~90百分之成年人也可检测到抗体。病人和病毒携带者是传染源。初次感染通常发生在儿童或青春期,机体可产生特异性抗体,但不能彻底清除病毒,病毒可长期潜伏在患者体内,主要在三叉神经节。人体受到某种非特异的刺激可使潜伏的病毒激活,病毒在体内扩散而致病。一部分患者在原发性感染时也可发生HSV-1病毒脑炎在临床上亦称为出血坏死性脑炎或急性包涵性脑炎,是最凶险的病毒性脑炎之一。 【临床表现】 1.发病年龄本病可发生在任何年龄,但以10岁以下儿童和20~30岁青年最常见。 2.发病季节散发,没有季节性。 3.症状急性起病,常见的表现为发热,头痛,恶心,呕吐,抽搐,部分患者出现局灶型神经系统症状,如偏瘫等。精神异常包括意识模糊,人格改变,定向力障碍,记忆减退,幻觉和失语等。症状可在数小时至数天内进行性加重,出现意识障碍和昏迷。严重可致死亡。少数患者亚急性或慢性起

病,症状持续数月不等。 4.神经系统体征患者除发热外,可见意识障碍,失语,自主神经功能失常,共济失调,偏瘫,颅神经功能障碍及视乳头水肿等。 【辅助检查】 1.血常规白细胞计数轻中度升高,以中性粒细胞为主。 2.腰穿检查脑脊液压力可升高,细胞数增加,感染早期以中性粒细胞为主,后期则淋巴细胞占优。蛋白含量升高,糖多为正常,偶可见降低,氯化物正常。少数患者在疾病的初期脑脊液检查正常。LgG可升高。 3.免疫学检查发病后1周脑脊液中疱疹病毒抗体滴度升高。脑脊液中疱疹病毒抗体升高有重要诊断价值,但脑脊液中疱疹病毒抗体升高有重要诊断价值,但脑脊液中疱疹病毒抗体阳性可持续较长时间,对指导疾病治疗作用有限。血清中疱疹病毒中和抗体滴度增高4倍以上具有回顾性诊断价值。 4.脑电图表现为弥漫性慢波,或额颞区局灶性Q波、O波,或高度弥漫的高波幅Q﹑0波,伴阵发性发放,偶见同步节律或三相波。 5.影像学检查头CT可见脑内低密度病灶,有占位效应,部分病例可显示点状出血灶。造影剂检查可见病灶增

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研究进展

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研究进展 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HSE)有称急性坏死性脑炎,是由单纯疱疹病毒(HSV)引起的中神经系统病毒感染性疾病,占病毒性脑炎的20%-68%。HSV 是一种嗜神经性的双链DNA包膜病毒,根据其抗原性的不同分为两型:HSV-1和HSV-2。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具有高致残率高、高病死率、后遗症严重等特点,本文将对其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诊断及临床诊疗等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标签:单纯疱疹病毒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1、发病机制HSE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其中HSV的病毒蛋白基ICP34.5在HSE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研究发现病毒基因产物ICP34.5产物主要通过抑制内源性干扰素(The type I INF response)影响HSV的神经毒性,HSV-1ICP34.5通过与四种细胞蛋白结合抑制内源性干扰素的合成,分别是Beclin-1[1]、TANK结合激酶1(tank-binding kinase 1,TBK-1)[2]、蛋白激酶(protein phosphatase 1α,PP1α)及翻译起始因子2α(eukaryotic translation initiation factor 2α,eIF2α)[3];此外凋亡与抗凋亡机制[4]及其介导的氧化损伤[5]均在HSE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2、实验室诊断技术由于HSE具有病情重、死亡率高,能造成严重神经系统损害的特点,故HSE的早期诊断尤为重要。脑脊液的病原学检查对确诊很有意义。①HSV抗原的检测主要检测方法为ELISA,若脑脊液中抗原为阴性则可以排除HSE。②HSV抗体的检测抗体检测的方法主要包括中和试验,补体结合试验及ELISA法等,其中ELISA法的敏感性特异性最强可达90%。其特异性为IgM、IgA升高,第二、三次测定脑脊液抗体滴度比第一次升高4倍以上或出现血清转化,此外,血清和脑脊液抗体滴度比小于20也提示单纯疱疹病毒脑感染[6]。③HSV-DNA的检测近年来,PCR技术的广泛应用不仅使HSE的早期诊断成为可能,由于PCR方法准确敏感,使之成为HSE诊断的金标准;单纯疱疹病毒DNA在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发病后1天即可在CSF中检测出,在抗病毒药物治疗的最初5天,CSF中的单纯疱疹病毒DNA可能会升高,这或许是由于在抗病毒药物的干扰县,病毒复制产生许多小片段NDA所致,而在抗病毒药物治疗6-21天后,CSF中病毒DNA开始逐渐被消除,大部分病人在治疗结束前几乎不能检测。而由于CSF中抗病毒抗体在其DNA清除后仍持续存在,因此抗体的血清学方法了在回顾性诊断中发挥作用[7]。 3、临床诊疗①抗病毒治疗阿昔洛韦是目前公认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的首选药物,其抗病毒谱广,50%可通过血-脑屏障,对正在细胞内复制的病毒有抑制其DNA合成的作用[8],主要通过一下两种方式抑制病毒复制:一是通过干扰病毒DNA多聚酶抑制病毒的复制;二是在DNA多聚酶的作用下,与增长的DNA链结合,引起DNA链的延伸中断;由于预后与开始诊疗时间有很大关系,HSE时,应立即予阿昔洛韦治疗。但近年来,由于对阿昔洛韦耐因此一旦临床怀疑药的HSV已经从复发性生殖器疱疹、癌化疗和骨髓移植等患者中分离出来,使得阿昔洛韦抗病毒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面临新的挑战。②免疫治疗

病毒性脑炎诊疗指南-儿科

阿昔洛韦是一种具有抗病毒活性的抗HSV和相关疱疹病毒的核苷类似物,包括VZV。两项随机试验显示,阿昔洛韦(10毫克/公斤,每日三次)提高成人的结果与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病死率约70%小于20e30。5,6甚至与阿昔洛韦治疗结局往往是仍然较差,尤其是高龄患者,减少昏迷评分,或延误的超过48小时之间 医院入院开始治疗。7,8因为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的最常见的诊断病毒性脑炎在工业化国家,阿昔洛韦治疗是通常开始一旦初始CSF和/或成像结果表明,病毒性脑炎,无需等待HSV通过PCR确认。然而,与脑膜炎球菌败血症,孩子们可以在几小时内死去,于是立即用抗生素治疗是必要的,在一个病人 脑病有只有轻微的混乱,再考虑治疗是明智的腰椎穿刺调查;尤其是在很宽的鉴别诊断,以及相对少见的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此外,经验 使用抗菌和抗病毒药物可以过早的停止诊断途径因为临床医生感到不放心,这延迟的其他病因,不同的治疗方法可能被识别 恰当的。 儿科经验已经证明的做法推定抗病毒治疗的所有患者的脑病,没有考虑到可能的诊断,是不beneficial.14然而如果有一个强大的临床怀疑脑炎,会有延误进行腰椎穿刺之前,或如果孩子病得很重或恶化,然后阿昔洛韦应该开始早,应该治疗可能的细菌meningitis.16即使阿昔洛韦已经开始在患者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脑脊液PCR可能保持积极7e10天,11后腰椎穿刺仍然可以确认的诊断意义。 虽然阿昔洛韦是相对安全有重要的副作用,尤其是肾功能损害二次结晶体和阻塞性nephropathy.161这种可逆肾病通常体现后4天静脉注射治疗可以影响高达20%的patients.162163肾病的风险可以通过保持充足的水分和监测肾功能降低。此外,阿昔洛韦的剂量应减少患者预先存在的肾损害,因为它是通过肾脏排泄。其他罕见的不良反应包括肝炎、骨髓衰竭和脑病。 单纯疱疹病毒脑炎阿昔洛韦原始的随机试验10天。然而,10天的治疗后的临床复发的报告随后发表。164165儿童,复发率可高26e29 %,特别是如果治疗持续时间<14 days.166虽然持续的免疫和炎症反应的感染被认为是现在 许多是主要的致病过程,164e167那里是持续的病毒复制在一些cases.8164166168后果大多数临床医生现在使用至少14e21天静脉注射治疗确诊病例的证据,虽然复发后可以发生。8复发的风险可能是最高的,在儿童年龄3个月至12年,高达29%,有些人主张,这个群体应该得到至少21天静脉aciclovir.151 一些人主张在14e21天重复一个脑脊液检查,并继续治疗直至脑脊液病毒阴性的pcr110;这是由欧洲共识statement.39支持 口服阿昔洛韦并没有达到足够的水平和脑脊液中不适用于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然而其缬氨酸酯伐昔洛韦具有良好的口服生物利用度,并转化为阿昔洛韦吸收后。169伐昔洛韦已偶尔用于儿科实践到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后至少10e14天静脉注射阿昔洛韦,当维持静脉通路,证明difficult.170虽然CNS穿透性很难监控一些有报道脑脊液谷浓度> 50 %的等离子体槽levels.171然而伐昔洛韦是不是有执照的儿童使用,仅适用于片剂形式。美国国立过敏与传染病研究所 抗病毒研究组正在评估大剂量伐昔洛韦的作用(2 g,每日三次)三months.172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