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课程与教学论》(计算机专业)作业参考答案

《课程与教学论》(计算机专业)作业参考答案

《课程与教学论》(计算机专业)作业参考答案
《课程与教学论》(计算机专业)作业参考答案

《计算机课程与教学论》作业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D 2. C 3. A 4. D 5. C 6. B

7. D 8. D 9. C 10.D 11.A 12.D

13.C 14.A 15.B 16.D 17.C 18.C

19.B 20.D 21.B 22.B 23.D 24. D

25 B 26 C 27A 28 D 29 D 30 D

31 C 32 D 33 A 34 A 35 D 36 C

二、填空题

1.综合性、独立性、实践性、发展性

2.预习、上课、复习、作业、小结

3.讲授法、演示法、实验法、练习法

4.基本组织形式与辅助组织形式

5.认识的主体、学习环境和学习目标

6.学期的教学目标、所任班级学生的情况分析、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教学进度表、课外活动的安排。

7.讲述法、讲解法和讲演法

8.文献法、观察法和调查法

9.教学目标最优化、教学策略最优化、教学控制最优化、教学评价最优化

10.备教材、备学生、备方法

11.教育传播学、教育控制学、教育系统学

12.计算机教育的基础理论、计算机的教材、计算机教学法

13.计算机科学、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

14.传授知识、形成技能、培养智力和发展个性

15.硬件、软件

三、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32 √

四、简答题

1.制定教学计划的主要依据是什么?答:教学计划是完成教学任务、有秩序地进行教学的必须条件。计划是否符合实际,目标要求是否恰当,措施是否得力合理,都将直接影响教学质量,所以必须了解制定教学计划的依据,才能制定出符合要求、切实可行的好计划。制定教学计划的主要依据是:

(1)要依据正确的教学思想和教学原则。教学思想是对教学过程、教学目的、教学方法、教学对象总的看法和态度;教学原则是对教学规律认识的总结。

(2)要依据各级教育部门及学校对教学的要求,它是制定教学计划的重要依据。

(3)课本和教学参考书是制定教学计划的具体依据。课本是根据《指导纲要》的要求编写的,它是《指导纲要》的具体化,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依据。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工具。教学参考书是指导教师教学的重要参考资料,其中有对教材的分析,重点、难点的处理和时间的分配,教学方法建议等。

(4)要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学生是教学的对象,是学习的主体,制定教学计划必须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2.简述如何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答:信息是知识的源泉,也是解开自然之迷的向导。未来社会的教育方针是培养出会产生和利用信息的人,信息社会的教育亦可称之为信息能力教育,这种能力的培养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加强学生的信息意识。

(2)培养学生对文献资料的检索与阅读能力。

(3)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

3.选取教学方法和手段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答:教学方法和手段的选择主要依据如下几个方面:

(1)要适合课题的教学目的任务

教学方法是为完成教学目的任务服务的。因此,必须适合课题教学目的任务的要求。

(2)要与教学内容相匹配

教学目的由教学内容来体现,教学方法要适合教学目的的要求,就必须与教学内容相匹配。

(3)要与学生实际情况相适应

不同年级的学生,其知识储备不同,认知水平不同,对于不同的教学方法的适应能力也不同。

(4)要考虑学校的设备条件

(5)要适合教师自身的业务水平和教学风格

不同的教学方法对教师的业务能力要求不同。教师应该了解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扬长避短,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6)要按规定教学时间完成教学任务

不同的教学方法传授同样数量的知识所耗费的时间是不同的。

4.我国中学计算机课程的总体教学目标是什么?

答:中学计算机课程的教学目标,是由学校的培养目标和计算机学科特征所决定的。而学校的培养目标又是依据国定的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教育方针政策和学生的年龄特征制定的。所以,计算机课程的教学目标应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1)培养文化科学素质的目的要求,包括知识、技能、能力及科学态度和科学工作方法方面的内容;

(2)培养心理素质的目的要求,包括培养情感、意志及个性品质的内容;

(3)培养思想品德素质的目的要求,包括世界观、方法论和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

5.简述中学生计算机课程学习特点?

答:中学计算机学习是根据《指导纲要》的精神,结合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是学生获得计算机知识经验、提高计算机应用基本技能而引起的行为变化过程,它具有以下显著特点:

(1)中学计算机学习是有目的、有计划的学习过程。

计算机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获取计算机知识、形成计算机技能、发展智力的过程。它是以计算机教材为媒介,以完成计算机教学目的要求为目标的学习活动。

(2)中学计算机学习内容存在着地区差异。

中学计算机课程的学习需要教学“硬件”的支持。目前,我国尚属发展中国家,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极不平衡,因而在教育发展方面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异。

(3)中学计算机课程的学习更加强调在理解基础之上的知识记忆。

中学计算机学习的内容,主要是前人的经验总结,是间接知识,而且其中最主要的是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生的计算机学习并不在于他们当前的社会生活实践的直接需要,而是为未来参加社会作准备。

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必须有一个知识转化的过程。这个转化过程包含两层意义:其一是知识的记忆与记忆基础上的理解;其二是知识的掌握及其应用。

(4)中学计算机课程的学习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过程。

中学计算机课程是一个实践性很强过程。首先,中学计算机的学习需要以计算机的操作为基本条件,开关机、键盘;其次,计算机学习的目的是学会使用计算机这一工具,并能应用这一工具来解决实际问题。

总之,中学计算机学习的特点决定了在中学计算机教学过程中要着重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上机操作能力、观察能力、记记忆能力、思维能力和想像能力。

6.简述在中学开展计算机教学科研工作的意义?

答:开展中学计算机教学科研的意义在于:

(1)教学科研可以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教学和教学科研是相辅相成的,一方面,教学是教学科研的基础,为教学科研提供思想和素材;另一方面,教学科研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并加以总结,及时推广好的教学经验,对教学工作又可起到促进作用。

(2)教学科研可以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教学过程对教师来说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而教学科研则是这一再创造过程的进一步深入。

(3)教学科研有利于教学经验的积累、推广和应用:教学科研是对教学过程中新的教学思想方法的理论总结。因此,教学科研的成果具有广泛的社会属性。这对于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形成的新思想、新方法以及教学经验的积累、推广和应用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7.什么是计算机教育学?

答:计算机教育学是一门研究计算机教育规律及其应用的新兴学科,它是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而形成的。计算机教育学的理论体系涉及计算机科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哲学以及计算机教育史、计算机思想史和计算机教学等诸多学科的理论。它有如下几个特性:综合性、独立性、实践性和发展性。

8.列举出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模式有哪些?

答: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模式有很多,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1)操作与练习模式

(2)个别讲授模式

(3)对话模式

(4)模拟模式

(5)游戏模式

(6)问题求解模式

9.简述对中学计算机教师的思想政治道德素养的要求?

答:对于中学计算机教师而言,其思想政治道德素养的要求包括:

(1)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人生观是人们对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和态度。

(2)热爱人民教育事业,坚持教书育人:所谓教书育人是指教师不仅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发展其智能,而且要自觉地培养学生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共产主义道德品质。

(3)热爱祖国,发扬爱国主义传统:我国当前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培养全体人民特别是年轻一代的爱国主义精神,提高他们的爱国主义觉悟,是建设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核心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一项重要任务。

(4)尊重学生,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学过程是一种感情交流的过程。教师首先要尊重学生学生的人格,真正把学生当成与自己人格平等的人看待,要相信学生,鼓励学生自立、自强;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5)热爱教师集体,加强团结合作。

10.中学计算机教学评价的原则有哪些?

答:(1)目的性原则:教学评价是教学的继续和深化,而不是教学的终结;其目的不是对被评价者“评头品足”,而是为了解、分析、研究教学情况,激发教师的探求精神,为改进教学、提高教学效益服务。

(2)科学性原则:要保证评价的质量,必须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确定指标项的标准和权重。评价指标体系全面、系统地体现主体目标,同时要突出重点,有意避开上些非主要的因素。

(3)客观性原则:在开展教学评价时,必须采取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态度,不能主观臆断或掺杂个人感情。

(4)全面性原则:是指评价的内容应尽量全面,评价过程应充分搜集有关信息,以防止评价结论的简单化和片面性。

(5)一致性原则:是指在进行一次评价或同类评价中,要用一致的标准。

(6)可比性原则:内容不同、课型不同、学习对象不同等都会对这一节课和那一节课之间的比较带来困难。

如果对不同的课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评价就失去可比性。

(7)可行性原则:首先,评价指标体系应力求简化,指标应抓信体质问题立项,不宜过多、过细。过多、过细难于突出评价的关键所在。其次,评价标准须具体,且要易于量化,尽量避免概念化、抽象化;评价标准须适度,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

总之,在进行教学评价时,必须按照以上原则,参照课程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当的评价标准。

11.中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心理特点

答:中学生的这些心理特征的变化反映在中学计算机课程学习中的具体表现如下:

(1)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由于计算机技术实践性强,计算机的图形、声音等多媒体的效果对感官容易产生刺激,学生往往对计算机很感兴趣,甚至出现个别业余爱好者。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师要善于引导,鼓励他

们的探求精神。

(2)善于观察并有很强的模仿性

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知觉敏锐性和精确性有所增强,观察力变得越来越深刻细致,注意力的稳定性也大大增强。他们除了受同伴群体的影响比较大以外,更会对教师的言行、举止产生深刻的印象。因此,教师要十分注重自身的仪表和示范作用,在讲课时,要注意语言的简练与准确,实验操作要规范。

(3).较强的独立性和自尊心

学生在学习上追求更多的独立和自主,希望自己的个性能得到教师和家长的尊重与理解。自己能看懂的,就不想听别人的讲解;自己能弄明白的,就不希望别人再来罗嗦;自己能解答的问题,就不希望别人提示或代为解答;自己能完成的事,就不希望别人来帮忙、插手。

(4)可塑性大

中学生的兴趣爱好变化较大。教师如能根据学生的特长善于引导,通过课外活动、科学讲座等形式进行教育,那么中学生毕业时的工作选择、专业定向会搞得较好,有的学生会从小立志于某个方面的改革,将来可能有所作为。

(5)自我克制能力和毅力较差

中学生上计算机实验课时经常无法克制自己,在未听清楚教师的讲解时就忙于动手操作,常常引起误操作,甚至造成死机等现象。遇到比较难的学习内容,部分学生会失去对计算机的兴趣,而导致发生两极分化的现象。因此教师要用各种机会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内在学习动机,以坚强的毅力来进行计算机的学习。12.简述中学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辨证统一的关系?

答:教与学的对立统一关系是教学的本质关系。这一本质属性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的集中反映,可以用“教为主导”和“学为主体”以及二者的统一来概括。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各方面。如,遵循教育目标和教学目的,从德、智、体、美以及适当进行劳动技术教育方面对学生进行培养训练;又如,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内容、学习方向、学习方法以及学习习惯等方面给予指导;等等。这些方面在计算机教学中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互渗透,体现着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学生的主体作用主要体现在学习过程中能掌握主动权,能够主动、自觉积极地学习,跟教师的主导作用协同进行。在教学过程中,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就要考虑到这样几个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启迪学生的思维、即时的信息反馈和教学目标的达成,其中启迪学生的思维是核心。为保证计算机教学按照教学目标有效地进行,教师要善于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即时的信息反馈、教学目标的达成和启迪学生的思维紧密地联结成促进学生的智能不断发展提高的链条,形成发展智能的“学习循环”。

13.教学评价的意义有哪些?

答:教学评价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活动的各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1)教学评价是教学的继续和深化。

(2)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信息反馈的重要途径。

(3)教学评价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4)教学评价是一种管理手段。

14.简述如何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答:信息是知识的源泉,也是解开自然之迷的向导。未来社会的教育方针是培养出会产生和利用信息的人,信息社会的教育亦可称之为信息能力教育,这种能力的培养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加强学生的信息意识。

(2)培养学生对文献资料的检索与阅读能力。

(3)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

15.简述中学计算机课程教学的一般原则。

答:教学原则是教学中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和指导原理。

(1)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的原则

(2)传授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的原则

(3)“教为主导”和“学为主体”统一的原则

(4)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5)循序渐进的原则

16.简述中学生计算机课程学习特点?

答:中学计算机学习是是根据《指导纲要》的精神,结合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是学生获得计算机知识经验、提高计算机应用基本技能而引起的行为变化过程,它具有以下显著特点:

(1)中学计算机学习是有目的、有计划的学习过程。

(2)中学计算机学习内容存在着地区差异。

(3)中学计算机课程的学习更加强调在理解基础之上的知识记忆。

(4)中学计算机课程的学习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过程。

17.简述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措施体系包括什么?

答:教学过程最优化,涉及教学过程的所有基本成分;目的、内容、原则、方法、组织形式和教学效果评测。只有找到这些成分的最优方案,才有可能保证整个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措施体系包括:

(1)综合考虑教学目的,注意全面发展。

(2)深入了解学生,具体落实任务。

(3)依据教学大纲,深入分析教材,确定教学内容的重点。

(4)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教学方法。

(5)采取班级、小组和个别的教学形式相结合,进行区别对待。

(6)选择最合理的教学速度,节省师生的教学时间。

(7)分析教学结果,判明教学效果,力求提高最优水平。

18.简述在中学开展计算机教学科研工作的意义?

答:开展中学计算机教学科研的意义在于:

(1)教学科研可以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教学和教学科研是相辅相成的,一方面,教学是教学科研的基础,为教学科研提供思想和素材;另一方面,教学科研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并加以总结,及时推广好的教学经验,对教学工作又可起到促进作用。

(2)教学科研可以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教学过程对教师来说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而教学科研则是这一再创造过程的进一步深入。

(3)教学科研有利于教学经验的积累、推广和应用:教学科研是对教学过程中新的教学思想方法的理论总结。因此,教学科研的成果具有广泛的社会属性。这对于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形成的新思想、新方法以及教学经验的积累、推广和应用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五、论述题

1.

答:对于中学计算机教师而言,其思想政治道德素养的要求包括:

1.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人生观是人们对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和态度。

2.热爱人民教育事业,坚持教书育人:所谓教书育人是指教师不仅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发展其智能,而且要自觉地培养学生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共产主义道德品质。

3.热爱祖国,发扬爱国主义传统:我国当前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培养全体人民特别是年轻一代的爱国主义精神,提高他们的爱国主义觉悟,是建设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核心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一项重要任务。

4.尊重学生,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学过程是一种感情交流的过程。教师首先要尊重学生学生的人格,真正把学生当成与自己人格平等的人看待,要相信学生,鼓励学生自立、自强;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5.热爱教师集体,加强团结合作。

2.

答:(1)知识的素养

A.马克思主义理论及系统科学知识

B.教育科学知识和心理科学知识

C.计算机专业基础知识

(2)能力的素养

A.教育教学能力

B.教育预见能力

C.组织管理能力

D.维护维修能力

E.应用开发能力

F.创造创新能力

G.教学科研能力:首先教学科研可以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其次教学科研可以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最后教学科研有利于教学经验的积累、推广和应用,教学科研是对教学过程中新的教学思想方法的理论总结。因此,教学科研的成果具有广泛的社会属性。这对于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形成的新思想、新方法以及教学经验的积累、推广和应用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H.信息再现能力

3.

答:教学方法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称。在中学计算机课程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有如下几种:

(一)讲授法

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对学生系统地传授知识的一种方法。它能运用启发的方式对学生提出问题,引起他们积极思考,并指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讲授法是历史上流传下来的一种最主要的教学方法,也是当前计算机教学中最基本的方法。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认知发展水平的不同,讲授法的运用可分为讲述法、讲解法和讲演法三种形式。

1.讲述法:这种方法常用于讲述计算机史实,描述计算机的基本构成,介绍计算机科学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所起的作用等。这种方法要求条理清晰,语言准确。

2.讲解法:这种方法要求教师对计算机知识有深刻的理解,从而使学生在学习中,不仅“知其然”,而且还要“知其所以然”。

3.讲演法:使用这种方法教师要系统而全面地描述事实,而且要深入分析和论证事实,通过分析、论证来归纳、概括科学的结论。

(二)演示法

演示法是教师运用实物、教具或示教设备(幻灯机、投影仪、录像机和计算机等)进行实际表演和示范操作的一种教学方法。演示法的主要目的在于让学生获得感性知识,加深对学习内容的印象,把理论知识与实际知识联系起来。

(三)实验法

实验法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运用一定的仪器设备进行独立作业,观察事物的和过程发生的变化,探求事物的规律,以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方法。计算机是一门以实验为主要手段的学科,学生学习计算机必须做实验。因此,实验法是计算机教学的基本方法。

(四)练习法

练习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巩固知识和获取技能的基本方法,也是学生学习过程中一种重要的实践活动。在计算机教学中,一些重要的基本概念、程序设计方法、实验操作等,均需要有计划地加强练习,才能达到训练技能、发展智力和培养能力的目的。练习分口头练习、书面练习、和操作练习三种形式。

(五)谈话法和讨论法

谈话法是教师通过和学生相互交谈来进行教学的方法;讲座法是教师指导下,由全班或小组成员围绕某一中心问题发表意见而进行相互学习的一种方法。这两种方法都是属于探究性的,它们的优点是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谈话法适用于所的年级,但低年级用得比较多。运用谈话法首先要求教师做充分准备,拟好谈话提纲。

讨论法常用于高年级,因为运用这种方法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知识基基础和独立思考能力。

(六)读书指导法

读书指导法是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计算机教材和参考书获取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一种好方法。由于计算机科学的发展迅速,这种方法对计算机课程的学习尤为重要。在计算机学习过程中,教师应要求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而预习和复习都必须阅读教材。

(七)其它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还可采用发现法、局部探求法、引导发现法、“读读、议议、讲讲、练练”教学法、单元结

构教学法等。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对上述几种教学方法往往不能一种方法用到底,而是需要几种方法组合使用。

4答:教学方法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称。在中学计算机课程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有如下几种:

(一)讲授法

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对学生系统地传授知识的一种方法。它能运用启发的方式对学生提出问题,引起他们积极思考,并指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讲授法是历史上流传下来的一种最主要的教学方法,也是当前计算机教学中最基本的方法。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认知发展水平的不同,讲授法的运用可分为讲述法、讲解法和讲演法三种形式。

1.讲述法:这种方法常用于讲述计算机史实,描述计算机的基本构成,介绍计算机科学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所起的作用等。这种方法要求条理清晰,语言准确。

2.讲解法:这种方法要求教师对计算机知识有深刻的理解,从而使学生在学习中,不仅“知其然”,而且还要“知其所以然”。

3.讲演法:使用这种方法教师要系统而全面地描述事实,而且要深入分析和论证事实,通过分析、论证来归纳、概括科学的结论。

(二)演示法

演示法是教师运用实物、教具或示教设备(幻灯机、投影仪、录像机和计算机等)进行实际表演和示范操作的一种教学方法。演示法的主要目的在于让学生获得感性知识,加深对学习内容的印象,把理论知识与实际知识联系起来。

(三)实验法

实验法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运用一定的仪器设备进行独立作业,观察事物的和过程发生的变化,探求事物的规律,以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方法。计算机是一门以实验为主要手段的学科,学生学习计算机必须做实验。因此,实验法是计算机教学的基本方法。

(四)练习法

练习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巩固知识和获取技能的基本方法,也是学生学习过程中一种重要的实践活动。在计算机教学中,一些重要的基本概念、程序设计方法、实验操作等,均需要有计划地加强练习,才能达到训练技能、发展智力和培养能力的目的。练习分口头练习、书面练习、和操作练习三种形式。

(五)谈话法和讨论法

谈话法是教师通过和学生相互交谈来进行教学的方法;讲座法是教师指导下,由全班或小组成员围绕某一中心问题发表意见而进行相互学习的一种方法。这两种方法都是属于探究性的,它们的优点是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谈话法适用于所的年级,但低年级用得比较多。运用谈话法首先要求教师做充分准备,拟好谈话提纲。

讨论法常用于高年级,因为运用这种方法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知识基基础和独立思考能力。

(六)读书指导法

读书指导法是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计算机教材和参考书获取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一种好方法。由于计算机科学的发展迅速,这种方法对计算机课程的学习尤为重要。在计算机学习过程中,教师应要

求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而预习和复习都必须阅读教材。

(七)其它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还可采用发现法、局部探求法、引导发现法、“读读、议议、讲讲、练练”教学法、单元结构教

学法等。

东师课程与教学论17春在线作业2答案

一、单选题(共 20 道试题,共 60 分。) V 1. 首次提出教师即研究者的口号的是 A. 施瓦布 B. 斯腾豪斯 C. 泰勒 D. 古德莱德 标准答案:B 2. 一种观点认为“教育就是从外部对心灵进行塑造”,教学须依靠从外部提示的教材,通过建立内容的种种联合或联结从外部构造心灵。这种教学观可简说为“塑造说”或“外烁说”。这种学说的典型代表是 A. 杜威 B. 赫尔巴特 C. 布卢姆 D. 凯洛夫 标准答案:B 3. 被称为“暗箱式评价”的评价取向是 A. 目标取向 B. 过程取向 C. 主体取向 D. 实践取向 标准答案:A 4. 认为“课程是儿童及青年为准备完美的成人生活而从事的一系列活动及由此取得的相应的经验”的教育家是 A. 查特斯 B. 坦纳 C. 泰罗 D. 博比特 标准答案:D 5. ()是把评价对象个体的过去与现在所得成绩进行比较,或把个人有关侧面进行相互比较判断的评价。 A. 相对性评价 B. 绝对性评价 C. 个体内差异评价 D. 总结性评价 标准答案:C 6. 课程实施有三种基本取向,其中之一是 A. 哲学取向 B. 创生取向 C. 背离取向 D. 心理学取向 标准答案:B 7. 课程内容的活动取向特别注重( ) A. 课程内容的科学逻辑组织 B. 课程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 C. 课程是既定的、先验的、静态的

D. 课程是外在于学习者的,并且基本上是凌驾与学习者之上的 标准答案:B 8. ()重点在于对学生学习中屡犯错误深层原因的调查。 A. 诊断性评价 B. 形成性评价 C. 表现性评价 D. 发展性评价 标准答案:A 9. .教学动力不是无规则动力,而是有方向的,教师引发的教学动力是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的。下列()不属于教学动力具有的特征。 A. 方向性 B. 动力性 C. 动态性 D. 转化性 标准答案:A 10. 自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来,课程评价的发展大约经历了四个时期的顺序是 A. 测验时期、描述和判断时期、评价时期、建构时期 B. 测验时期、评价时期、描述和判断时期、建构时期 C. 评价时期、建构时期、测验时期、描述和判断时期 D. 评价时期、测验时期、描述和判断时期、建构时期 标准答案:B 11. 按照美国课程理论专家派纳的观点,20世纪70年代以来课程研究的范式正从“课程开发范式”转变为: A. 课程解读范式 B. 课程理解范式 C. 课程实施范式 D. 课程评价范式 标准答案:B 12. 你认为下列哪一项最符合21世纪教育的趋势 A. 德育优先发展 B. 为求更多知识的获得、能力的提升,学校需增加学习的份量与时间 C. 重视多元智慧,给予适性发展,启迪个人潜能与智慧 D. 为尊重个人发展,教学以放任为原则 标准答案:C 13. “隐性课程”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杰克逊的一本著作中,这本著作是 A. 《老师,再见!》 B. 《爱的教育》 C. 《班级生活》 D. 《隐性课程论》 标准答案:C 14. 建构主义教学观认为,构成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要素有情境、协作、会话和 A. 主体 B. 资源 C. 脚手架

第八至十四讲作业参考答案剖析

大学语文第八至十四讲作业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包含单选和多选) 1.明朝中期提倡复古的文学团体有(BD)。 A.三杨 B.前七子 C.唐宋派 D.后七子 2.( A )开创了近代文学的新世纪。 A.龚自珍 B.李贽 C.梁启超 D.黄尊宪 3.在下列各句中,“见”字可译为“被”的有( ACD)。 A.公不见信于人,私不见助于友 B.不及黄泉,无相见也 C.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D.以此常不见悦于长吏 4.《论毅力》引用孔子、孟子的话来论证成败的关键在于有无毅力,这种论据是 (C) A.历史材料 B.概括事实 C.名人名言 D.科学规律 5.梁启超《论毅力》“成败之数,视此而已”一句中“数”的意思是( C)。 A.数目 B.次数 C.天数 D.根据 6.魏晋时期出现的小说有(CD )。 A.唐传奇 B.宋元话本 C.志怪小说 D.清谈小说 7.下列人物位列元曲四大家的有(ADE )。 A.关汉卿 B.王实甫 C.汤显祖 D. 马致远 E.郑光祖 8.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前三句写景的基本手法是( D)。 A.大小相形 B.动静相衬 C.浓淡相间 D.景物并置 9.中国现代文学指的是( C)。 A.当今文学 B.辛亥革命至今的文学 C.1919年至1949年的文学 D.和中国现代史同期的文学 10.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起,位列华语歌词“词坛三杰”的是(AD)。 A.乔羽 B. 陈小奇 C.张枚同 D. 庄奴 11.新月社的主要诗人有(BC)。 A.郭沫若 B.闻一多 C.徐志摩 D.戴望舒 E.郁达夫 12.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起,“朦胧诗”以反传统的姿态崛起,代表人物有(AC)。 A.北岛 B.韩东 C.舒婷 D.海子

电力系统暂态分析第一章作业参考答案

第一章作业参考答案 一、简答题 1、电力系统的干扰指什么?什么情况下的干扰最大? 答:电力系统的干扰指任何可以引起系统参数变化的事件。例如短路故障、电力元件的投入和退出等。其中短路造成的干扰最大。 2、为什么说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状态是一种相对稳定的运行状态? 答:由于实际电力系统的参数时时刻刻都在变化,所以电力系统总是处在暂态过程之中,如果系统参数在某组数值附近作微小的持续变化,则描述电力系统运行状态的运行参量持续在某一平均值附近做微小的变化,我们就认为其运行参量保持平均值不变,即系统处于稳定工作状态。由此可见系统的稳定运行状态实际是一种相对稳定的工作状态。 3、为简化计算,在电力系统电磁暂态过程分析和机电暂态过程分析中都采用了那些基本假设? 答:电磁暂态分析过程中假设系统频率不变,即认为系统机电暂态过程还没有开始;机电暂态过程中假设发电机部的机电暂态过程已经结束。 4、简述电力系统的故障类型 答:电力系统的故障主要包括短路故障和断线故障。短路故障(又称横向故障)指相与相或相与地之间的不正常连接,短路故障又分为三相短路、两相短路、单相接地短路和两相短路接地,各种短路又有金属性短路和经过渡阻抗短路两种形式。三相短路又称为对称短路,其他三种短路称为不对称短路;在继电保护中又把三相短路、两相短路称为相间短路,单相接地短路和两相短路接地称为接地短路。断线故障(又称纵向故障)指三相中一相断开(一相断线)或两相断开(两相断线)的运行状态。 5、简述电力系统短路故障的危害 答:短路的主要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短路电流大幅度增大引起的导体发热和电动力增大的危害; 2)短路时电压大幅度下降引起的危害; 3)不对称短路时出现的负序电流对旋转电机的影响和零序电流对通讯的干扰。 6、简述断线的特点及危害 答:断线的特点是不会出现大的电流和低电压,但由于三相不对称,将在系统中产生负序和零序电流,所以断线的主要危害是负序电流对旋转电机的影响和零序电流对通讯的干扰。 7、电力系统故障分析中电压基准值、变压器变比通常如何选择?这样选择的目的是什么? 答:电力系统故障分析中电压基准值通常选择基本级的平均额定电压作为电压基准值,变压器的变比

《课程与教学论》形考作业3答案演示

《课程与教学论》形考作业3答案 (第9—11章) 一、填空题 1.教学过程是一个认识过程、实践过程的统一。我国学者对教学过程本质问题作了一些研究,可以归纳为以下四类“教学过程认识说、教学过程发展说、教学过程本质说、教学过程实践说”。 2.教学过程的两种动力包括“内部动力和外部动力”。 3.直观性与抽象性相结合的原则是指在教学中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和已有的经验,通过“直观手段”,引导学生形成对所学的事物的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使学生在获得生动表象的基础上,对学习材料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发展学生的“认识能力和理论思维”。 4.系统性与循序渐进相统一的原则,是指教学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的认识发展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5.教学方法是为了达到—定的教学目标,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进行专门内容的学习活动所采用的方式、手段和程序的总和;它包括了“教师的教法、学生的学法、教与学的方法”。 6.“传递--接受”教学模式的基本程序为:激发学习动机——复习旧课——讲授新知识——巩固运用——检查评价。7.自学一指导教学模式是指教学活动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的指导贯穿于学生自学始终的教学模式。 8.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包括“演示法和参观法”。 9. “教学组织形式”是教学活动中师生相互作用的结构形式,或者说,是师生的共同活动在人员、程序、时空关系上的组合形式。 10. “班级授课制”是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与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地向全班学生上课的一种“集体教学形式”,它是我国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 11.学校除了课堂教学之外,还要让学生通过自然或社会实践获得必要的直接经验,验证或运用理论知识,借以开阔眼界,扩大知识,激发学习热情,培养独立工作能力,陶冶品德。、这种在“自然和社会现实活动”中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便是现场教学。 12. “复式教学”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年级的学生编在一个班里,由一位教师分别用不同程度的教材,在同一节课里对不同“年级”的学生,采取直接教学和自动作业交替的办法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 13.课堂管理是指教师为了保证课堂教学的秩序和效益,协调课堂中“人与事、时间与空间”等各种因素及其关系的过程。 14.课堂管理包括“课堂时间管理、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和恰当处理课堂问题行为的策略。 15.一般情况下,课堂气氛可以分为“积极的、消极的”和对抗三种类型。 二、单项选择题 1.教学过程的功能包括探索知识、形成技能、( B)。 A.培养智能、发展思维 B.培养智能、发展情感与态度 C.培养技能、发展思维D.发展技能、培养感情 2.教学动力不是无规则动力,而是有方向的,教师引发的教学动力是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的。这说明教学动力具有( A )特征。 A.动力性B.方向性C.动态性 D.转化性 3.引导—发现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为( A )——( )——拟定计册——验证假设——总结提高。 A.提出问题、建立假设B.提出问题、寻找答案 C.给出概念、建立假设D.给出概念、理解概念 4.(A)就是非操纵的教学,教师不是直接地教学生,而仅仅是促进他们学习。 A.程序教学B.自学 C.个别教学 D.非指导性教学 5.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包括讨论法和( C)。 A.实验法B.实践法 C.研究法 D.练习法 6.课堂问题行为产生的原因主要包括( A )和环境因素。 A.教师的因素、学生身心的因素B.教师的因素、教材的因素

课程与教学论作业及答案

1、阐述对“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理解。 所谓“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核心素养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的综合表现;是每一名学生获得成功生活、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都需要的、不可或缺的共同素养;素养发展是一个持续终身的过程,可教可学,最初在家庭和学校中培养,随后在一生中不断完善。 所谓的核心素养指在特定情境中,利用和调动心理社会资源,以满足复杂需要的能力、合作交往、道德修养、信息素养、文化技能、公民素养等都属于核心素养的范畴,是社会发展提出的新要求。核心素养是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化,是连接宏观教育理念培养目标与具体教育教学实践的中间环节。核心素养的提出,既回答了国家对人才培养的根本性提问,又回应了全球化、信息化背景下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既培养21世纪中国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素养的养成既是个人的勤奋、天赋、悟性发挥作用的结果,也是接受外界教育、训练的结果。因此,在教育中培养学生的素养,特别是人文学科的素养,是分内之事和不可推卸的职责。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共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6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18个基本要点。

核心素养培育是素质教育的又一次升华。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教育领域各种改革的号角已经吹响,核心素养成为当今课堂教育的首要目标。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可以提升综合能力,转变教学现状,对于构建和和谐课堂具有重要的意义。 总之,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课堂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培养技能,而且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帮助学生积累经验。形成和发展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 2、简述有价值的教学情境的特征。 教学情境是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创设教学情境也是教师的一项常规教学工作,创设有价值的教学情境则是教学改革的重要追求。有价值的教学情境要体现以下几个特征: (1)基于生活 强调情境创设的生活性,其实质是要解决生活世界与科学世界的关系,新课程呼唤科学世界向生活世界的回归。为此,创设教学情境,第一要注重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在学生鲜活的日常生活环境中发现、挖掘学习情境的资源。其中的问题应当是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遭遇的一些问题,只有在生活化的学习情境中,学生才能切实弄明白知识的价值。第二要挖掘和利用学生的经验。陶行知先生有过一个精辟的比喻:“接知如接枝。”他说:“我们要有自己的经验做根,以这经验所发生的知识做枝,然后别人的知识方才可以接得上去,别人的知识方才成为我们知识的一个有机部分。”任何有效的教学都始于对学生

生理学Z作业14次答案(供参考)

中医药大学远程教育《生理学Z》作业1答案 A型题: * 1. 激素和递质的分泌属于:D.胞吐 * 2. 生理情况下,每分解一分子A TP,钠-?钾泵运转可使:E.3个Na+移出膜外,同时2个K+移入膜内 * 3. 物质在膜结构中某些特殊的蛋白帮助下顺浓度差和电位差通过细胞膜的过程是属于:B.易化扩散 * 4. 在神经细胞兴奋性周期变化中,下列哪期膜电位处于正后电位的时期?:B.低常期 * 5. 可兴奋细胞受到有效刺激而兴奋时,?膜外Na+迅速大量内流,属于:D.以通道为介导的易化扩散 * 6. 下列关于血小板生理特性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C.吞噬作用 * 7. 骨骼肌收缩和舒张的基本单位是:B.肌小节 * 8. 人体的血浆约占体重的:C.5% * 9. 血浆的比重主要取决于:E.血浆蛋白含量 * 10. 具有特异性免疫功能的白细胞是:E.淋巴细胞 * 11. 血液凝固的三个基本步骤是:C.凝血酶原激活物形成→凝血酶形成→纤维蛋白形成 * 12. 血红蛋白的主要功能是:C.运输O2和CO2 * 13. 某人的血清中只有抗A凝集素(抗体)而无抗B凝集素(抗体),其血型是:B.B型* 14. 正常成年人,安静状态下,?白细胞总数低于下列哪值,即为白细胞减少?C.4×109 /L * 15. 血浆中最重要的缓冲对是:C.NaHCO3/H2CO3 * 16. 肌肉的初长度取决于:A.前负荷 * 17. 内源性凝血与外源性凝血过程的区别在于:A.因子Xa形成的过程不同 * 18. 正常成年人安静状态白细胞总数高于下列哪值,即为白细胞增多?:D.10×109 /L * 19. 可兴奋组织细胞兴奋的标志是:C.产生动作电位 * 20. 人体内气体交换过程中O2和CO2进出细胞膜是通过:A.单纯扩散 * 21. 肌肉收缩时,后负荷越小则:E.克服后负荷开始肌肉出现缩短的时间越早 * 22. 骨骼肌中的调节蛋白是指:E.原肌球蛋白和肌钙蛋白 * 23. 钠-钾泵的本质是:E.Na+-K+依赖式ATP酶 * 24. 下列有关刺激有效量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D.在基强度条件下的最小有效作用时间称为时值 * 25. 柠檬酸钠抗凝作用的原理是:A.去除因子Ⅳ(Ca2+) * 26. 可兴奋组织的强度-时间曲线上任何一点代表一个:E.具有一定强度和时间的阈刺激* 27. 血(红)细胞比容是指:E.血(红)细胞在血液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 * 28. 小肠腔内葡萄糖被吸收入肠上皮细胞是属于:C.主动转运 * 29. 下列关于神经反射的论述错误的有:D.其中枢部分分布很局限 * 30. 神经细胞兴奋后其兴奋性的规律性变化是:C.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低常期 * 31. 下列各项中属于负反馈的是:E.降压反射 * 32. 骨骼肌在体内处于最适初长时,其肌小节的长度约为:B.2.0--2.2μm * 33. 调节红细胞生成的最主要体液因素是:E.促红细胞生成素 * 34. 形成血浆晶体渗透压的主要成份是:A.NaCl * 35. 血液的比重主要取决于:A.红细胞数量 * 36. 骨骼肌中的收缩蛋白是指:D.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 * 37. 红细胞生成的原料是:B.Fe2+和蛋白质

第一章作业及答案

第一章作业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 A、严复 B、康有为 C、林则徐 D、魏源 2.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侵占我国北方大量领土的国家是() A.日本B.俄国C.德国D.英国 3.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主张的是() A.林则徐B.魏源C.洋务派D.义利团 4.“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出自() A.《资政新篇》B.《海国图志》 C.《四洲志》D.《瀛环志略》 5.下列不平等条约中,赔款数额最多的是()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6.下列不平等条约中,允许外国人在中国办厂的是()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7.帝国主义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是在() A. 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后 B. 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后 C. 八国联军战争爆发后 D. 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后 8.外国列强通过公使驻京直接向中国政府发号施令是在() A. 第一次鸦片战争《南京条约》签订后 B. 甲午战争《马关条约》签订后 C. 第二次鸦片战争《天津条约》签订后 D. 中法战争《中法和约》签订后 9.从1840年至1919年,中国在历次反侵略战争中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A. 社会制度的腐败 B. 军事技术的落后 C. 西方列强的强大 D. 经济力量的薄弱 10.在甲午战争后,宣传“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社会进化论思想的是() A. 严复翻译的《天演论》 B. 郑观应撰写的《盛世危言》 C. 冯桂芬撰写的《校颁庐抗议》 D. 魏源编撰的《海国图志》 11.将中国领土台湾割让给日本的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瑗珲条约》 12.1839年组织编写成《四洲志》,向中国人介绍西方情况的是() A.林则徐 B.魏源 C.马建忠 D.郑观应 13.中国无产阶级最早产生于十九世纪() A、40至50年代 B、50至60年代 C、60至70年代 D、70至80年代 14.标志清政府与西方列强开始相互勾结的事件是() A.签订《天津条约》 B.签订《北京条约》 C.北京政变 D.签订《辛丑条约》 15.导致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的事件是() A.甲午中日战争的爆发 B.签订《马关条约》 C.三国干涉还辽 D.签订《辛丑条约》 16.近代中国一场不败而败的战争是()

《课程与教学论》形考作业4答案

《课程与教学论》形考作业4答案 (第12—14章) 一、填空题 1.所谓教学手段,就是指师生为实现“预期得教学目得”,开展教学活动、相互传递信息得“工具、媒体或设备" 2.现代教学媒体可以分为五类: 光学媒体、音响媒体、文字图像媒体、视听媒体、综合媒体。 3。教学过程就是一个教育信息传播得过程,传播过程中有四个要素,即传播者、信息、媒体与受传者。 4.多媒体计算机系统在教学中主要有两种应用模式: 课堂教学模式与个别化学习模式。 5。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得非言语表达艺术就是非常丰富得,它一般要通过体态、手势、头语、眼神、表情等来表达、 6. 根据教学语言表达方式,把教学语言划分为叙述性语言、论证性语言、说明性语言描述性语言 7.导课得针对性指教师在教学中既要考虑教学内容得需要,又要顾及学生得特点。 8、导向功能、诊断功能、决策功能、促进发展功能就是课程与教学评价得主要功能。 9、使课程与教学评价工作更为有效,根据对象发展得进程,根据不同时期有不同进度、目得与重点得实际情况,评价可以分成三类: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 10.档案袋得开发一般包括三个步骤,即明确课程目标与评价目得、收集与选择作品反省与评价、 二、单项选择题 1.( C )就是指教学媒体能在同一时间内传递信息得范围。 A、重现力B.表现力C.接触面D。参与性 2。下面不属于现代教学媒体发展趋势得就是( B); A.多媒体化B.实用化C、网络化D.智能化 3.现代教学媒体得扩散性就是指( D )、 A.媒体可以记录与存储信息,以供在需要时再现 B.媒体固定得信息符号就是可以再现出来 C.若干种教学媒体能够组合使用 D。教学媒体可以将信息在一个扩大了得时间与空间范围内传递 4.教完《竞选州长》,教师设计这样得结束语:马克·吐温实在算得上就是一位幽默大师,她得小说既深刻又有趣,她写得两本反映儿童生活得小说《汤姆索娅历险记》与《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就是令人着迷得书,同学们可以抽时间读一读,这属于( B)。 A.激励式结课B拓展延伸式结课C.比较式结课D、悬念式结课 5、下面不属于教学语言艺术特点得就是( D )、 A、科学性 B.教育性C。启发性D正规性 6.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板书特点得就是( B)。‘ A.趣味性 B.丰富性 C.直观性D、启发性 7、根据课程与教学评价得主体,可以把评价分为( C )。 A.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 B.相对性评价、绝对性评价、个体内差异评价 C.内部评价与外部评价D、背景、输入、过程与成果评价 8.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测验得特点得就是( B )、

2014秋《课程与教学论》作业

2014秋《课程与教学论》作业 1.第1题 在课程研制中以价值判断和选择为核心的、对理论指导、目标、内容或经验、组织与结构、活动样式或策略、评价等多种可能性和方案进行选择、确定和应用的过程被称为 A.课程决策 B.课程开发 C.课程实施 D.课程评价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5.0 此题得分:5.0 2.第2题 学科中心说的代表人物是 A.杜威 B.赫尔巴特 C.施瓦布 D.夸美纽斯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5.0 此题得分:5.0 3.第3题 课程研制目标模式的奠基者是 A.波比特 B.泰勒 C.布卢姆 D.司滕浩斯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5.0 此题得分:5.0 4.第4题 萌芽于古巴比伦学校和古希腊的学校,成型于近代学校,以夸美纽斯的百科全书式课程为代表,经赫尔巴特而模式化的课程类型是 A.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必修课 D.正规课程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5.0 此题得分:5.0 5.第5题 意义学习教学模式的代表人物是 A.赫尔巴特 B.杜威 C.施瓦布 D.奥苏贝尔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5.0 此题得分:5.0 6.第6题 认为课程与教学必须重视学科结构、直觉思维和发现学习的学者是 A.杜威 B.赫尔巴特 C.布鲁纳 D.罗杰斯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5.0 此题得分:5.0 7.第7题 为了达成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专门内容的学习活动所采用的方式、手段和程序的总和被称为 A.教学内容 B.教学媒体 C.教学形式 D.教学方法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5.0 此题得分:5.0 8.第8题 以围绕儿童的发展需要和兴趣爱好为中心的、以活动为组织方式的课程形态是 A.分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整合课程

【高分子物理】第一章作业参考答案

本习题参考答案大部分均来自于《高分子物理》(修订版),何曼君,复旦大学出版社,1990 1.名词解释 ●旋光异构体:分子中含有不对称碳原子,能够形成互为镜像的两种异构体,表现出不同 的旋光性,称为旋光异构体。p12 ●顺序异构体:由结构单元间的联结方式不同所产生的异构体称为顺序异构体,即头尾、 头头、无规表示的键接异构。p6 ●有规立构高分子:“等规高聚物”。分子链中旋光异构单元有规律性地排列的高分子。一 般指全同或间同高分子。p13 ●立构规整度:“等规度”。是指高聚物中含有全同立构和间同立构的总的百分数。p13 ●链段:我们把由若干个键组成的一段链算作一个独立的单元,称它为“链段”。P27 ●柔顺性:高分子链能够改变其构象的性质称为柔顺性。P17 ●平衡态柔顺性:静态柔顺性又称平衡态柔顺性,是指大分子链在热力学平衡条件下的柔 顺性。高分子链的平衡态柔顺性,通常用链段长度和均方末端距来表征。链段是指从分子链划分出来可以任意取向的最小运动单元。动态柔顺性是指高分子链在一定外界条件下,从一种平衡态构象转变到另一种平衡态构象的速度。 ●高斯链:高分子链段分布符合高斯分布函数的高分子链。P28 ●受阻旋转链:分子中的某些基团对于分子骨架中环绕单键的旋转造成了阻碍,这种类型 的高分子链称为受阻旋转链。 ●自由旋转链:假定分子链中每一个键都可以在键角所允许的方向自由转动,不考虑空间 位阻对转动的影响,我们称这种链为自由旋转链。P21 ●自由联结链:假定分子是由足够多的不占有体积的化学键自由结合而成,内旋转时没有 键角限制和位垒障碍,其中每个键在任何方向取向的几率都相等,我们称这种链为自由联结链。P20 ●等效自由结合链:令链段与链段自由结合,并且无规取向,这种链称为“等效自由结合 链”。P27 2.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并说明理由。 (1)错误构象数与规整度无关。 (2)错误共轭双键间的单键实际上具有双键的性质,不能旋转。 (3)错误与结晶条件有关(如淬火样品中可能没有结晶);正确,具有结晶能力。 (4)正确温度高,内旋转越容易,内旋转异构体数目越多。 (5)正确结晶是三维有序,取向是一维、二维有序,有序代表着构象数减少,显然结晶构象数最少。 (6)错误高分子处于无定形态时,其末端距相等。 (7)错误自由结合链统计单元是一个化学键。而高斯链的统计单元是一个链段。高斯链包括自由结合链,而自由结合链只是高斯链的一个特例。 (8)错误高分子链段无固定长度,无固定位置,是个统计概念。可以通过le=h2/lmax求得平均链段长度,但是h2仍需通过实验得到。 (9)正确对于极端刚性链,高斯统计理论不适用。 (10)错误依据分子链柔顺性的不同,几何计算得到的末端距可能等于,也可能小于无扰状态分子链的末端距。 (11)正确键角变大,均方末端距变大;键长变大,均方末端距变大;键个数变多,均方末端距变大。 (12)错误长支化---分子链之间的物理缠结作用增加,分子链活动受阻,柔顺性下降。短

课程与教学论形考任务四

学习新课程与教学论学习体会 (一)新课程新在哪里 1、教材全新的设计理念。 一是坚持“三贴近”的原则。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二是主张“双主体”互动论。教师是教育的主体,学生是受教育和自我教育的主体。三是强调“新三中心”。新三中心是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以体验为中心。 2、三位一体教学目标。 新课程确立了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与教学目标,体现在课堂教学目标上,就是注重追求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有机整合,突出了过程与方法的地位,尽量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搜集、阅读、探索、思考、观察、实践、想象、质疑和创新等丰富多彩的认识过程来获得知识,使结论和过程有机融合起来,知识和能力和谐发展;关注学生的情感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努力使课堂教学成为学生愉悦的情感体验,成为学生培养高尚道德和体验丰富人生的环境。 3、倡导学习方式的变革 由传统的被动接受式向自主探究合作式转变。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主要有:研究式——鼓励学生提问,引导学生掌握研究方法;讨论式——参与式学习,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自主探究式——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学习;小组协作式——小组成员协作,互相分享;和谐合作式——师生之间互教互学、平等合作;综合活动式——在活动中学、在实际情景中学。 4、灵动鲜活的课堂教学。 新课程的课堂较之传统的课堂,一个重要的区别就是它给思维的“活”提供了条件,学生得到了解放,教材变得开放,教学过程开放了,教学时空也开放了。在新课程的课堂中,学生拥有更多的自由和权利。他们可以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个性化理解、自由表达和发表自己的见解,可以质疑、指正和批评教师观点或教材观点,拥有被尊重的权利等等。给予学生这些自由和权利可以使学生的个性和潜能得到发展。 (二)新课程如何实施 1、灵活使用挖掘教材 有许多教师不适应新教材,不知道把教材与实际联系起来。实际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现有水平,在认真领会教材编写意图的同时,学会灵活、能动地运用教材,根据学生实际进行必要的增删、调整。新教材每一框内容活动不少,设计的问题很多,很容易触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体验、引导学生学习,但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我们的学生,有时我们可以找到更适合学生的活

14-15章作业参考答案

14章作业参考答案 14-1.如图所示的弓形线框中通有电流I ,求圆心O 处的磁感应强度B 。 解:先求圆弧在O 点的磁感应强度:由载流圆电流在圆心处的磁场R I B 20μ= ,则三分之一圆弧在圆心处的磁场R I B 601μ= ,方向:垂 直于纸面向外;再求直导线在O 点的磁感应强度:有限长直电流在O 处的磁感应强度为 R I R I B πμπμ23)150cos 30(cos 60cos 4002= ?-?? = (见书71页),方向:垂直于纸面向里。 ∴圆心O 处的总磁感应强度:)()(3 1 32012-=-+ =πμR I B B B ,方向垂直于纸面向里。 14-3.无限长细导线弯成如图所示的形状,其中c 部分是在xoy 平面内半径为R 的半圆,试求通以电流I 时O 点的磁感应强度。 解:a 段对O 点的磁感应强度:由无限长直电流在O 处的磁感应强度为R I B πμ20= (也可用安环定理0S B d l I μ?=∑?求得),由对称 性,半无限长直电流在O 处的磁感应强度为,R I B a πμ40= 方向沿y 轴负向(在O 点)。∴04a I B j R μπ=- 。 b 段的延长线过O 点,0b B =(因为Idl 和r 夹角的正弦为零)。 c 段产生的磁感应强度为:,R I R I B C 422100μμ==方向沿z 轴正向,∴04c I B k R μ=, 则:O 点的总场强:k R I j R I B O 4400μπμ+-=。 14-7.如图所示,长直电缆由半径为R 1的导体圆柱和同轴的内外半径分别为R 2、R 3的导体圆筒构成,电流沿轴线方向由一导体流入,从另一导体流出,设电流强度I 都均匀地分布在横截面上。求距轴线为r 处的磁感应强度大小(∞<

第一章练习作业及参考答案

第一章练习、作业及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是( )。 A.社会生产力及其发展规律 B.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 C.社会生产方式 D.物质资料的生产 2.生产过程中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共同构成( )。 A.劳动产品 B.生产资料 C.生产方式 D.劳动过程 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 )。 A.社会生产力及其发展规律 B.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 C.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 D.企业行为和居民行为 4.在各种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社会关系是( )。 A.政治关系 B.家庭关系 C.生产关系 D.外交关系 5.生产、分配、交换、消费是生产总过程的各个环节,其中起决定作用的环节是 ( )。 A.生产 B.分配 C.交换 D.消费 6.作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的生产关系,其实质是( )。 A.政治关系 B.物质利益关系 C.人际关系 D.经济关系7.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最主要标志是( )。 A.劳动对象 B.生产工具 C.科学技术 D.劳动力 8.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 )。 A.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 B.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矛盾 C.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 D.生产力自身的内存矛盾 9.经济规律的客观性意味着( )。 A.人们在经济规律面前无能为力 B.它作用的后果是永远不可改变的 C.它的存在和作用是不受时间、地点和条件限制的 D.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 10.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方法是( )。 A.主观主义 B.唯心主义 C.唯物辩证法 D.科学抽象法(二)多选题 1.如果撇开生产过程的社会形式,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只是生产产品的劳动过程。劳动过程的简单要素包括( )。 A.劳动技术 B,劳动者的劳动 C.劳动对象 D.劳动方式 E.劳动资料 2.劳动对象是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把自己的劳动加于其上的一切物质资料。以下选项中属于劳动对象的是( )。 A.原始森林中正在被砍伐的树木 B.开采中的地下矿藏 C.炼钢厂的生铁 D.织布厂的棉纱 E.织布厂的纺织机 3.劳动资料主要可以分为( )。 A.生产工具 B.基础设施

电大课程与教学论形考作业1

开放教育是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型教育形式,是构筑知识经济时代人们终身学习体系的主要手段,是相对于封闭教育而言的,它具有以下几个特征:以学生和学习为在红心,而不是教师,学校和教学为中心;采用各种教和学的方法手段,取消和突破种种对学习的限制和障碍。虽然刚开始学习的时候还不能完全适应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但是它的好处确是有目共睹的。比如开放教育对课程选择和媒体使用有一定的自主权,在学习方式、学习进度、时间和地点等方面也可由学生根据需要决定;在教学上采用多媒体教材和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等。 开放教育最显著的特点是以自主学习为主,面授辅导为辅,这一特点体现了面授只是起到一个辅导作用,充分锻炼了学生的自主能力,还可以借助一些现代化的手段进行学习。下面我谈一谈我的自主学习计划: 第一,我先了解所选的专业的教学计划,需要修读的课程,其中,由中央电大统设的必修科为10门左右,限选科不超过3门,这些课程是我必读的,我还要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集中实践环节。此外省级电大开设的必修课我也必须修读。以上这些课程的学分加起来通常答不到最低的毕业学分,我因该从实施性教学计划中选修一些你感兴趣的课程,也可以选修若干中央电大和省级电大开设的公共选修课,专业选修课或跨学科的选修课。 因为我的饿学习时间比较充裕,对所要选读的课程也比较有信心,所以我给我自己确定的目标是每学期要修3到4门课程,这样我才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内或提前毕业,开放教育的课程每学期都要滚动开设,并提供教学和考试服务,所以有一些比较难的课程,我要考虑延长修度的时间。 第二,制定个人的学习计划,在制定个人学习计划的时候,我注意听取指导教师的意见,指导教师比我更熟悉课程及其前修后续的关系,可以在选课的时间安排上给我提供指导,使我的个人学习计划更加合理。 处理好工学矛盾,因为我有固定的工作,业余时间是十分有限的。所以我要利用好这段时间来进行学习,我试着把一周的时间做了一个安排,我发现我可以挤出许多时间,接下来,我给自己拟订了一份周学习计划表,将学习分散在一周的每一天中,虽然安排了不少于20个小时的时间学习计划,但一周的生活基本没有受到影响没,只不过时间安排的更加紧凑了,而且这样分散安排也不至于太辛苦,有利于保持学习效率。 除此之外,还要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光制定了计划而不能坚持下去也是不行的,所以我着手从下面几个方面来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 (一)合理分配每天的学习任务 1、合理规划每天的时间 2、按照既定的时间表来行事 3、即时复习 (二)经常向自己和他人体温 1、养成做笔记的习惯 2、保持适量的休息和运动 3、充分利用课程的学习资源,电大为我们提供的学习资源包括:教学大纲,考核说明,文字教材,音像教材,CAI课件,以及网上辅导和教学信息,直播课堂,VBI教学信息等。 除了文字教材是系统学习课程全部内容的主要媒体,必须选用以外其他媒体是学习课程的辅助媒体,我根据自己的学习需要和使用条件选用了以下几种: 音像教材一般都"少而精",着重讲重点,难点,讲思路和方法。教材中有些学习的内容,当我通过文字教材难以理解清楚时,可能需要看与该内容相关的教学录象或VCD,或听关于该部分内容的录音讲解。

大学语文第八至十四讲作业参考答案

大学语文第八至十四讲作业 一、选择题 1. 受李贽“童心说”的影响,晚明出现“公安派”诗歌,提倡(BC)。 A.程朱理学 B. 真实情感和个性 C.反对复古 D.复古 2.(CD )倡导了诗界革命。 A.龚自珍 B.李贽C.梁启超 D.黄遵宪 3.在下列各句中,“见”字可译为“被”的有( ACD)。 A.公不见信于人,私不见助于友 B.不及黄泉,无相见也 C.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D.以此常不见悦于长吏 4. 宗臣《报刘一丈书》的写作缘起是( AD)。 A.有感于普遍存在的官场腐败 B.有感于刘一丈与父亲的亲情 C.有感于自己“常不见悦于长吏” D.有感于刘一丈信中的“上下相孚” 5.梁启超《论毅力》“成败之数,视此而已”一句中“数”的意思是( CD)。 A.数目 B.次数 C.天数 D.规律 6. 为了阐明“有毅力者成,反是者败”的道理,梁启超引用孔子的话说:“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复一篑,进,吾往也。”这里所运用的论证方法有( BC)。 A.比喻论证 B.对比论证 C.类比论证 D.反证法 7.下列各句中“为”做动词的有(ABC )。 A.门者怒曰:“为谁?” B.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 C.至于不孚之病,则尤不才为甚 D.不知虑此,而反教人为 8.京剧的前身有(BD)。 A.南剧 B. 皮簧戏 C.花部 D. 徽剧 9.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前三句写景的基本手法是( D)。 A.大小相形 B.动静相衬 C.浓淡相间 D.景物并置 10.下列作品位列四大谴责小说的有( ACD)。 A.《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B.《秋海棠》C.《孽海花》 D.《官场现形记》 11.中国当代文学指的是(A)。 A.1949年至今的文学 B.辛亥革命至今的文学 C.1919年至1949年的文学 D.和中国现代史同期的文学 12. 五四时期在新式学堂内开设的“乐歌”课,著名的歌词有( BC)。 A.梁启超的《爱国歌》 B. 沈心工的《勉学》

1. 第一章课后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 1.(Q1) What i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a host and an end system? List the types ofend systems. Is a Web server an end system? Answer: There is no difference. Throughout this text, the words “host” and “end system” are used interchangeably. End systems include PCs, workstations, Web servers, mail servers, Internet-connected PDAs, WebTVs, etc. 2.(Q2) The word protocol is often used to describe diplomatic relations. Give an example of a diplomatic protocol. Answer: Suppose Alice, an ambassador of country A wants to invite Bob, an ambassador of country B, over for dinner. Alice doesn’t simply just call Bob on the phone and say, come to our dinner table now”. Instead, she calls Bob and sugges ts a date and time. Bob may respond by saying he’s not available that particular date, but he is available another date. Alice and Bob continue to send “messages” back and forth until they agree on a date and time. Bob then shows up at the embassy on the agreed date, hopefully not more than 15 minutes before or after the agreed time. Diplomatic protocols also allow for either Alice or Bob to politely cancel the engagement if they have reasonable excuses. 3.(Q3) What is a client program? What is a server program? Does a server programrequest and receive services from a client program? Answer: A networking program usually has two programs, each running on a different host, communicating with each other. The program that initiates the communication is the client. Typically, the client program requests and receives services from the server program. 4.(Q4) List six access technologies. Classify each one as residential access, company access, or mobile access. Answer:1. Dial-up modem over telephone line: residential; 2. DSL over telephone line: residential or small office; 3. Cable to HFC: residential; 4. 100 Mbps switched Etherent: company; 5. Wireless LAN: mobile; 6. Cellular mobile access (for example, 3G/4G): mobile 5.(Q5) List the available residential access technologies in your city. For each type of access, provide the advertised downstream rate, upstream rate, and monthly price. Answer: Current possibilities include: dial-up (up to 56kbps); DSL (up to 1 Mbps upstream, up to 8 Mbps downstream); cable modem (up to 30Mbps downstream, 2 Mbps upstream. 6.(Q7) What are some of the physical media that Ethernet can run over? Answer: Ethernet most commonly runs over twisted-pair copper wire and “thin” coaxial cable.It also can run over fibers optic links and thick coaxial cable.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