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课程与教学论作业参考答案

课程与教学论作业参考答案

课程与教学论作业参考答案
课程与教学论作业参考答案

《计算机课程与教学论》作业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D 2. C 3. A 4. D 5. C 6. B

7. D 8. D 9. C 10.D 11.A 12.D

13.C 14.A 15.B 16.D 17.C 18.C

19.B 20.D 21.B 22.B 23.D 24. D

25 B 26 C 27A 28 D 29 D 30 D

31 C 32 D 33 A 34 A 35 D 36 C

二、填空题

1.综合性、独立性、实践性、发展性

2.预习、上课、复习、作业、小结

3.讲授法、演示法、实验法、练习法

4.基本组织形式与辅助组织形式

5.认识的主体、学习环境和学习目标

6.学期的教学目标、所任班级学生的情况分析、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教学进度表、课外活动的安排。

7.讲述法、讲解法和讲演法

8.文献法、观察法和调查法

9.教学目标最优化、教学策略最优化、教学控制最优化、教学评价最优化

10.备教材、备学生、备方法

11.教育传播学、教育控制学、教育系统学

12.计算机教育的基础理论、计算机的教材、计算机教学法

13.计算机科学、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

14.传授知识、形成技能、培养智力和发展个性

15.硬件、软件

三、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32 √

四、简答题

1.制定教学计划的主要依据是什么?答:教学计划是完成教学任务、有秩序地进行教学的必须条件。计划是否符合实际,目标要求是否恰当,措施是否得力合理,都将直接影响教学质量,所以必须了解制定教学计划的依据,才能制定出符合要求、切实可行的好计划。制定教学计划的主要依据是:

(1)要依据正确的教学思想和教学原则。教学思想是对教学过程、教学目的、教学方法、教学对象总的看

法和态度;教学原则是对教学规律认识的总结。

(2)要依据各级教育部门及学校对教学的要求,它是制定教学计划的重要依据。

(3)课本和教学参考书是制定教学计划的具体依据。课本是根据《指导纲要》的要求编写的,它是《指导纲要》的具体化,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依据。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工具。教学参考书是指导教师教学的重要参考资料,其中有对教材的分析,重点、难点的处理和时间的分配,教学方法建议等。

(4)要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学生是教学的对象,是学习的主体,制定教学计划必须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2.简述如何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答:信息是知识的源泉,也是解开自然之迷的向导。未来社会的教育方针是培养出会产生和利用信息的人,信息社会的教育亦可称之为信息能力教育,这种能力的培养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加强学生的信息意识。

(2)培养学生对文献资料的检索与阅读能力。

(3)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

3.选取教学方法和手段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答:教学方法和手段的选择主要依据如下几个方面:

(1)要适合课题的教学目的任务

教学方法是为完成教学目的任务服务的。因此,必须适合课题教学目的任务的要求。

(2)要与教学内容相匹配

教学目的由教学内容来体现,教学方法要适合教学目的的要求,就必须与教学内容相匹配。

(3)要与学生实际情况相适应

不同年级的学生,其知识储备不同,认知水平不同,对于不同的教学方法的适应能力也不同。

(4)要考虑学校的设备条件

(5)要适合教师自身的业务水平和教学风格

不同的教学方法对教师的业务能力要求不同。教师应该了解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扬长避短,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6)要按规定教学时间完成教学任务

不同的教学方法传授同样数量的知识所耗费的时间是不同的。

4.我国中学计算机课程的总体教学目标是什么?

答:中学计算机课程的教学目标,是由学校的培养目标和计算机学科特征所决定的。而学校的培养目标又是依据国定的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教育方针政策和学生的年龄特征制定的。所以,计算机课程的教学目标应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1)培养文化科学素质的目的要求,包括知识、技能、能力及科学态度和科学工作方法方面的内容;

(2)培养心理素质的目的要求,包括培养情感、意志及个性品质的内容;

(3)培养思想品德素质的目的要求,包括世界观、方法论和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

5.简述中学生计算机课程学习特点?

答:中学计算机学习是根据《指导纲要》的精神,结合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是学生获得计算机知识经验、提高计算机应用基本技能而引起的行为变化过程,它具有以下显著特点:

(1)中学计算机学习是有目的、有计划的学习过程。

计算机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获取计算机知识、形成计算机技能、发展

智力的过程。它是以计算机教材为媒介,以完成计算机教学目的要求为目标的学习活动。

(2)中学计算机学习内容存在着地区差异。

中学计算机课程的学习需要教学“硬件”的支持。目前,我国尚属发展中国家,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极不平衡,因而在教育发展方面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异。

(3)中学计算机课程的学习更加强调在理解基础之上的知识记忆。

中学计算机学习的内容,主要是前人的经验总结,是间接知识,而且其中最主要的是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生的计算机学习并不在于他们当前的社会生活实践的直接需要,而是为未来参加社会作准备。

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必须有一个知识转化的过程。这个转化过程包含两层意义:其一是知识的记忆与记忆基础上的理解;其二是知识的掌握及其应用。

(4)中学计算机课程的学习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过程。

中学计算机课程是一个实践性很强过程。首先,中学计算机的学习需要以计算机的操作为基本条件,开关机、键盘;其次,计算机学习的目的是学会使用计算机这一工具,并能应用这一工具来解决实际问题。

总之,中学计算机学习的特点决定了在中学计算机教学过程中要着重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上机操作能力、观察能力、记记忆能力、思维能力和想像能力。

6.简述在中学开展计算机教学科研工作的意义?

答:开展中学计算机教学科研的意义在于:

(1)教学科研可以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教学和教学科研是相辅相成的,一方面,教学是教学科研的基础,为教学科研提供思想和素材;另一方面,教学科研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并加以总结,及时推广好的教学经验,对教学工作又可起到促进作用。

(2)教学科研可以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教学过程对教师来说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而教学科研则是这一再创造过程的进一步深入。

(3)教学科研有利于教学经验的积累、推广和应用:教学科研是对教学过程中新的教学思想方法的理论总结。因此,教学科研的成果具有广泛的社会属性。这对于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形成的新思想、新方法以及教学经验的积累、推广和应用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7.什么是计算机教育学?

答:计算机教育学是一门研究计算机教育规律及其应用的新兴学科,它是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而形成的。计算机教育学的理论体系涉及计算机科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哲学以及计算机教育史、计算机思想史和计算机教学等诸多学科的理论。它有如下几个特性:综合性、独立性、实践性和发展性。

8.列举出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模式有哪些?

答: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模式有很多,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1)操作与练习模式

(2)个别讲授模式

(3)对话模式

(4)模拟模式

(5)游戏模式

(6)问题求解模式

9.简述对中学计算机教师的思想政治道德素养的要求?

答:对于中学计算机教师而言,其思想政治道德素养的要求包括:

(1)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人生观是人们对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和态度。

(2)热爱人民教育事业,坚持教书育人:所谓教书育人是指教师不仅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发展其智能,而且要自觉地培养学生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共产主义道德品质。

(3)热爱祖国,发扬爱国主义传统:我国当前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培养全体人民特别是年轻一代的爱国主义精神,提高他们的爱国主义觉悟,是建设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核心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一项重要任务。

(4)尊重学生,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学过程是一种感情交流的过程。教师首先要尊重学生学生的人格,真正把学生当成与自己人格平等的人看待,要相信学生,鼓励学生自立、自强;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5)热爱教师集体,加强团结合作。

10.中学计算机教学评价的原则有哪些?

答:(1)目的性原则:教学评价是教学的继续和深化,而不是教学的终结;其目的不是对被评价者“评头品足”,而是为了解、分析、研究教学情况,激发教师的探求精神,为改进教学、提高教学效益服务。

(2)科学性原则:要保证评价的质量,必须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确定指标项的标准和权重。评价指标体系全面、系统地体现主体目标,同时要突出重点,有意避开上些非主要的因素。

(3)客观性原则:在开展教学评价时,必须采取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态度,不能主观臆断或掺杂个人感情。

(4)全面性原则:是指评价的内容应尽量全面,评价过程应充分搜集有关信息,以防止评价结论的简单化和片面性。

(5)一致性原则:是指在进行一次评价或同类评价中,要用一致的标准。

(6)可比性原则:内容不同、课型不同、学习对象不同等都会对这一节课和那一节课之间的比较带来困难。

如果对不同的课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评价就失去可比性。

(7)可行性原则:首先,评价指标体系应力求简化,指标应抓信体质问题立项,不宜过多、过细。过多、过细难于突出评价的关键所在。其次,评价标准须具体,且要易于量化,尽量避免概念化、抽象化;评价标准须适度,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

总之,在进行教学评价时,必须按照以上原则,参照课程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当的评价标准。

11.中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心理特点

答:中学生的这些心理特征的变化反映在中学计算机课程学习中的具体表现如下:

(1)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由于计算机技术实践性强,计算机的图形、声音等多媒体的效果对感官容易产生刺激,学生往往对计算机很感兴趣,甚至出现个别业余爱好者。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师要善于引导,鼓励他们的探求精神。

(2)善于观察并有很强的模仿性

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知觉敏锐性和精确性有所增强,观察力变得越来越深刻细致,注意力的稳定性也大大增强。他们除了受同伴群体的影响比较大以外,更会对教师的言行、举止产生深刻的印象。因此,教师要十分注重自身的仪表和示范作用,在讲课时,要注意语言的简练与准确,实验操作要规范。

(3).较强的独立性和自尊心

学生在学习上追求更多的独立和自主,希望自己的个性能得到教师和家长的尊重与理解。自己能看懂的,就不想听别人的讲解;自己能弄明白的,就不希望别人再来罗嗦;自己能解答的问题,就不希望别人提示或代为解答;自己能完成的事,就不希望别人来帮忙、插手。

(4)可塑性大

中学生的兴趣爱好变化较大。教师如能根据学生的特长善于引导,通过课外活动、科学讲座等形式进行教育,那么中学生毕业时的工作选择、专业定向会搞得较好,有的学生会从小立志于某个方面的改革,将来可能有所作为。

(5)自我克制能力和毅力较差

中学生上计算机实验课时经常无法克制自己,在未听清楚教师的讲解时就忙于动手操作,常常引起误操作,甚至造成死机等现象。遇到比较难的学习内容,部分学生会失去对计算机的兴趣,而导致发生两极分化的现象。因此教师要用各种机会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内在学习动机,以坚强的毅力来进行计算机的学习。12.简述中学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辨证统一的关系?

答:教与学的对立统一关系是教学的本质关系。这一本质属性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的集中反映,可以用“教为主导”和“学为主体”以及二者的统一来概括。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各方面。如,遵循教育目标和教学目的,从德、智、体、美以及适当进行劳动技术教育方面对学生进行培养训练;又如,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内容、学习方向、学习方法以及学习习惯等方面给予指导;等等。这些方面在计算机教学中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互渗透,体现着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学生的主体作用主要体现在学习过程中能掌握主动权,能够主动、自觉积极地学习,跟教师的主导作用协同进行。在教学过程中,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就要考虑到这样几个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启迪学生的思维、即时的信息反馈和教学目标的达成,其中启迪学生的思维是核心。为保证计算机教学按照教学目标有效地进行,教师要善于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即时的信息反馈、教学目标的达成和启迪学生的思维紧密地联结成促进学生的智能不断发展提高的链条,形成发展智能的“学习循环”。

13.教学评价的意义有哪些?

答:教学评价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活动的各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1)教学评价是教学的继续和深化。

(2)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信息反馈的重要途径。

(3)教学评价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4)教学评价是一种管理手段。

14.简述如何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答:信息是知识的源泉,也是解开自然之迷的向导。未来社会的教育方针是培养出会产生和利用信息的人,信息社会的教育亦可称之为信息能力教育,这种能力的培养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加强学生的信息意识。

(2)培养学生对文献资料的检索与阅读能力。

(3)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

15.简述中学计算机课程教学的一般原则。

答:教学原则是教学中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和指导原理。

(1)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的原则

(2)传授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的原则

(3)“教为主导”和“学为主体”统一的原则

(4)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5)循序渐进的原则

16.简述中学生计算机课程学习特点?

答:中学计算机学习是是根据《指导纲要》的精神,结合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是学生获得计算机知识经验、提高计算机应用基本技能而引起的行为变化过程,它具有以下显著特点:

(1)中学计算机学习是有目的、有计划的学习过程。

(2)中学计算机学习内容存在着地区差异。

(3)中学计算机课程的学习更加强调在理解基础之上的知识记忆。

(4)中学计算机课程的学习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过程。

17.简述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措施体系包括什么?

答:教学过程最优化,涉及教学过程的所有基本成分;目的、内容、原则、方法、组织形式和教学效果评测。只有找到这些成分的最优方案,才有可能保证整个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措施体系包括:

(1)综合考虑教学目的,注意全面发展。

(2)深入了解学生,具体落实任务。

(3)依据教学大纲,深入分析教材,确定教学内容的重点。

(4)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教学方法。

(5)采取班级、小组和个别的教学形式相结合,进行区别对待。

(6)选择最合理的教学速度,节省师生的教学时间。

(7)分析教学结果,判明教学效果,力求提高最优水平。

18.简述在中学开展计算机教学科研工作的意义?

答:开展中学计算机教学科研的意义在于:

(1)教学科研可以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教学和教学科研是相辅相成的,一方面,教学是教学科研的基础,为教学科研提供思想和素材;另一方面,教学科研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并加以总结,及时推广好的教学经验,对教学工作又可起到促进作用。

(2)教学科研可以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教学过程对教师来说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而教学科研则是这一再创造过程的进一步深入。

(3)教学科研有利于教学经验的积累、推广和应用:教学科研是对教学过程中新的教学思想方法的理论总结。因此,教学科研的成果具有广泛的社会属性。这对于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形成的新思想、新方法以及教学经验的积累、推广和应用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五、论述题

1.

答:对于中学计算机教师而言,其思想政治道德素养的要求包括:

1.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人生观是人们对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和态度。

2.热爱人民教育事业,坚持教书育人:所谓教书育人是指教师不仅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发展其智能,而且要自觉地培养学生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共产主义道德品质。

3.热爱祖国,发扬爱国主义传统:我国当前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培养全体人民特别是年轻一代的爱国主义精神,提高他们的爱国主义觉悟,是建设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核心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一项重要任务。

4.尊重学生,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学过程是一种感情交流的过程。教师首先要尊重学生学生的人格,真正把学生当成与自己人格平等的人看待,要相信学生,鼓励学生自立、自强;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5.热爱教师集体,加强团结合作。

2.

答:(1)知识的素养

A.马克思主义理论及系统科学知识

B.教育科学知识和心理科学知识

C.计算机专业基础知识

(2)能力的素养

A.教育教学能力

B.教育预见能力

C.组织管理能力

D.维护维修能力

E.应用开发能力

F.创造创新能力

G.教学科研能力:首先教学科研可以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其次教学科研可以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最后教学科研有利于教学经验的积累、推广和应用,教学科研是对教学过程中新的教学思想方法的理论总结。因此,教学科研的成果具有广泛的社会属性。这对于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形成的新思想、新方法以及教学经验的积累、推广和应用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H.信息再现能力

3.

答:教学方法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称。在中学计算机课程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有如下几种:

(一)讲授法

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对学生系统地传授知识的一种方法。它能运用启发的方式对学生提出问题,引起他们积极思考,并指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讲授法是历史上流传下来的一种最主要的教学方法,也是当前计算机教学中最基本的方法。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认知发展水平的不同,讲授法的运用可分为讲述法、讲解法和讲演法三种形式。

1.讲述法:这种方法常用于讲述计算机史实,描述计算机的基本构成,介绍计算机科学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所起的作用等。这种方法要求条理清晰,语言准确。

2.讲解法:这种方法要求教师对计算机知识有深刻的理解,从而使学生在学习中,不仅“知其然”,而且还要“知其所以然”。

3.讲演法:使用这种方法教师要系统而全面地描述事实,而且要深入分析和论证事实,通过分析、论证来归纳、概括科学的结论。

(二)演示法

演示法是教师运用实物、教具或示教设备(幻灯机、投影仪、录像机和计算机等)进行实际表演和示范操作的一种教学方法。演示法的主要目的在于让学生获得感性知识,加深对学习内容的印象,把理论知识与实际知识联系起来。

(三)实验法

实验法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运用一定的仪器设备进行独立作业,观察事物的和过程发生的变化,探求事物的规律,以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方法。计算机是一门以实验为主要手段的学科,学生学习计算机必须做实验。因此,实验法是计算机教学的基本方法。

(四)练习法

练习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巩固知识和获取技能的基本方法,也是学生学习过程中一种重要的实践活动。

在计算机教学中,一些重要的基本概念、程序设计方法、实验操作等,均需要有计划地加强练习,才能达到训练技能、发展智力和培养能力的目的。练习分口头练习、书面练习、和操作练习三种形式。

(五)谈话法和讨论法

谈话法是教师通过和学生相互交谈来进行教学的方法;讲座法是教师指导下,由全班或小组成员围绕某一中心问题发表意见而进行相互学习的一种方法。这两种方法都是属于探究性的,它们的优点是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谈话法适用于所的年级,但低年级用得比较多。运用谈话法首先要求教师做充分准备,拟好谈话提纲。

讨论法常用于高年级,因为运用这种方法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知识基基础和独立思考能力。

(六)读书指导法

读书指导法是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计算机教材和参考书获取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一种好方法。由于计算机科学的发展迅速,这种方法对计算机课程的学习尤为重要。在计算机学习过程中,教师应要求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而预习和复习都必须阅读教材。

(七)其它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还可采用发现法、局部探求法、引导发现法、“读读、议议、讲讲、练练”教学法、单元结构教学法等。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对上述几种教学方法往往不能一种方法用到底,而是需要几种方法组合使用。

4答:教学方法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称。在中学计算机课程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有如下几种:

(一)讲授法

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对学生系统地传授知识的一种方法。它能运用启发的方式对学生提出问题,引起他们积极思考,并指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讲授法是历史上流传下来的一种最主要的教学方法,也是当前计算机教学中最基本的方法。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认知发展水平的不同,讲授法的运用可分为讲述法、讲解法和讲演法三种形式。

1.讲述法:这种方法常用于讲述计算机史实,描述计算机的基本构成,介绍计算机科学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所起的作用等。这种方法要求条理清晰,语言准确。

2.讲解法:这种方法要求教师对计算机知识有深刻的理解,从而使学生在学习中,不仅“知其然”,而且还要“知其所以然”。

3.讲演法:使用这种方法教师要系统而全面地描述事实,而且要深入分析和论证事实,通过分析、论证来归纳、概括科学的结论。

(二)演示法

演示法是教师运用实物、教具或示教设备(幻灯机、投影仪、录像机和计算机等)进行实际表演和示范操作的一种教学方法。演示法的主要目的在于让学生获得感性知识,加深对学习内容的印象,把理论知识与实际知识联系起来。

(三)实验法

实验法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运用一定的仪器设备进行独立作业,观察事物的和过程发生的变化,探求事物的规律,以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方法。计算机是一门以实验为主要手段的学科,学生学习计算机必须做实验。因此,实验法是计算机教学的基本方法。

(四)练习法

练习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巩固知识和获取技能的基本方法,也是学生学习过程中一种重要的实践活动。在计

算机教学中,一些重要的基本概念、程序设计方法、实验操作等,均需要有计划地加强练习,才能达到训练技能、发展智力和培养能力的目的。练习分口头练习、书面练习、和操作练习三种形式。

(五)谈话法和讨论法

谈话法是教师通过和学生相互交谈来进行教学的方法;讲座法是教师指导下,由全班或小组成员围绕某一中心问题发表意见而进行相互学习的一种方法。这两种方法都是属于探究性的,它们的优点是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谈话法适用于所的年级,但低年级用得比较多。运用谈话法首先要求教师做充分准备,拟好谈话提纲。

讨论法常用于高年级,因为运用这种方法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知识基基础和独立思考能力。

(六)读书指导法

读书指导法是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计算机教材和参考书获取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一种好方法。由于计算机科学的发展迅速,这种方法对计算机课程的学习尤为重要。在计算机学习过程中,教师应要求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而预习和复习都必须阅读教材。

(七)其它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还可采用发现法、局部探求法、引导发现法、“读读、议议、讲讲、练练”教学法、单元结构教学法等。

东师课程与教学论17春在线作业2答案

一、单选题(共 20 道试题,共 60 分。) V 1. 首次提出教师即研究者的口号的是 A. 施瓦布 B. 斯腾豪斯 C. 泰勒 D. 古德莱德 标准答案:B 2. 一种观点认为“教育就是从外部对心灵进行塑造”,教学须依靠从外部提示的教材,通过建立内容的种种联合或联结从外部构造心灵。这种教学观可简说为“塑造说”或“外烁说”。这种学说的典型代表是 A. 杜威 B. 赫尔巴特 C. 布卢姆 D. 凯洛夫 标准答案:B 3. 被称为“暗箱式评价”的评价取向是 A. 目标取向 B. 过程取向 C. 主体取向 D. 实践取向 标准答案:A 4. 认为“课程是儿童及青年为准备完美的成人生活而从事的一系列活动及由此取得的相应的经验”的教育家是 A. 查特斯 B. 坦纳 C. 泰罗 D. 博比特 标准答案:D 5. ()是把评价对象个体的过去与现在所得成绩进行比较,或把个人有关侧面进行相互比较判断的评价。 A. 相对性评价 B. 绝对性评价 C. 个体内差异评价 D. 总结性评价 标准答案:C 6. 课程实施有三种基本取向,其中之一是 A. 哲学取向 B. 创生取向 C. 背离取向 D. 心理学取向 标准答案:B 7. 课程内容的活动取向特别注重( ) A. 课程内容的科学逻辑组织 B. 课程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 C. 课程是既定的、先验的、静态的

D. 课程是外在于学习者的,并且基本上是凌驾与学习者之上的 标准答案:B 8. ()重点在于对学生学习中屡犯错误深层原因的调查。 A. 诊断性评价 B. 形成性评价 C. 表现性评价 D. 发展性评价 标准答案:A 9. .教学动力不是无规则动力,而是有方向的,教师引发的教学动力是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的。下列()不属于教学动力具有的特征。 A. 方向性 B. 动力性 C. 动态性 D. 转化性 标准答案:A 10. 自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来,课程评价的发展大约经历了四个时期的顺序是 A. 测验时期、描述和判断时期、评价时期、建构时期 B. 测验时期、评价时期、描述和判断时期、建构时期 C. 评价时期、建构时期、测验时期、描述和判断时期 D. 评价时期、测验时期、描述和判断时期、建构时期 标准答案:B 11. 按照美国课程理论专家派纳的观点,20世纪70年代以来课程研究的范式正从“课程开发范式”转变为: A. 课程解读范式 B. 课程理解范式 C. 课程实施范式 D. 课程评价范式 标准答案:B 12. 你认为下列哪一项最符合21世纪教育的趋势 A. 德育优先发展 B. 为求更多知识的获得、能力的提升,学校需增加学习的份量与时间 C. 重视多元智慧,给予适性发展,启迪个人潜能与智慧 D. 为尊重个人发展,教学以放任为原则 标准答案:C 13. “隐性课程”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杰克逊的一本著作中,这本著作是 A. 《老师,再见!》 B. 《爱的教育》 C. 《班级生活》 D. 《隐性课程论》 标准答案:C 14. 建构主义教学观认为,构成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要素有情境、协作、会话和 A. 主体 B. 资源 C. 脚手架

《课程与教学论》形考作业3答案演示

《课程与教学论》形考作业3答案 (第9—11章) 一、填空题 1.教学过程是一个认识过程、实践过程的统一。我国学者对教学过程本质问题作了一些研究,可以归纳为以下四类“教学过程认识说、教学过程发展说、教学过程本质说、教学过程实践说”。 2.教学过程的两种动力包括“内部动力和外部动力”。 3.直观性与抽象性相结合的原则是指在教学中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和已有的经验,通过“直观手段”,引导学生形成对所学的事物的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使学生在获得生动表象的基础上,对学习材料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发展学生的“认识能力和理论思维”。 4.系统性与循序渐进相统一的原则,是指教学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的认识发展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5.教学方法是为了达到—定的教学目标,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进行专门内容的学习活动所采用的方式、手段和程序的总和;它包括了“教师的教法、学生的学法、教与学的方法”。 6.“传递--接受”教学模式的基本程序为:激发学习动机——复习旧课——讲授新知识——巩固运用——检查评价。7.自学一指导教学模式是指教学活动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的指导贯穿于学生自学始终的教学模式。 8.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包括“演示法和参观法”。 9. “教学组织形式”是教学活动中师生相互作用的结构形式,或者说,是师生的共同活动在人员、程序、时空关系上的组合形式。 10. “班级授课制”是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与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地向全班学生上课的一种“集体教学形式”,它是我国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 11.学校除了课堂教学之外,还要让学生通过自然或社会实践获得必要的直接经验,验证或运用理论知识,借以开阔眼界,扩大知识,激发学习热情,培养独立工作能力,陶冶品德。、这种在“自然和社会现实活动”中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便是现场教学。 12. “复式教学”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年级的学生编在一个班里,由一位教师分别用不同程度的教材,在同一节课里对不同“年级”的学生,采取直接教学和自动作业交替的办法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 13.课堂管理是指教师为了保证课堂教学的秩序和效益,协调课堂中“人与事、时间与空间”等各种因素及其关系的过程。 14.课堂管理包括“课堂时间管理、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和恰当处理课堂问题行为的策略。 15.一般情况下,课堂气氛可以分为“积极的、消极的”和对抗三种类型。 二、单项选择题 1.教学过程的功能包括探索知识、形成技能、( B)。 A.培养智能、发展思维 B.培养智能、发展情感与态度 C.培养技能、发展思维D.发展技能、培养感情 2.教学动力不是无规则动力,而是有方向的,教师引发的教学动力是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的。这说明教学动力具有( A )特征。 A.动力性B.方向性C.动态性 D.转化性 3.引导—发现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为( A )——( )——拟定计册——验证假设——总结提高。 A.提出问题、建立假设B.提出问题、寻找答案 C.给出概念、建立假设D.给出概念、理解概念 4.(A)就是非操纵的教学,教师不是直接地教学生,而仅仅是促进他们学习。 A.程序教学B.自学 C.个别教学 D.非指导性教学 5.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包括讨论法和( C)。 A.实验法B.实践法 C.研究法 D.练习法 6.课堂问题行为产生的原因主要包括( A )和环境因素。 A.教师的因素、学生身心的因素B.教师的因素、教材的因素

课程与教学论-论述题及答案

《课程与教学论》论述题及答案 一、论述题 1、试论传授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结合的规律的主要观点及现实意义。p238 答:传授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结合是教学的一条规律。—般地说,知识是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智力是人反映客观世界的能力,是顺利完成反映的主观条件,智力发展得好,才能深入地掌握知识。智力发展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掌握知识的进程、广度和深度。二者在教学过程中是互为条件、相互促进的。 智力是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发展的,但并不是只要传授了知识,学生的智力就会自然地发展起来。实际上,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有的能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有的非但不能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甚至会阻碍学生的智力发展。就是说并不是任何知识的教学都能促进学生的智力得到较好发展。 当代教学越来越重视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关键在于正确处理传授知识与发展智力的二者关系,只有把握好二者的联系,合理地组织教学过程,才能把传授知识与发展智力统一起来。这在当前教学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试论选择与应用教学方法的原则。P267 答: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的原则主要是: (1)坚持启发式教学,反对注入式教学。教师选择教学方法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体,应用各种方式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独立性、主动性和能动性,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积极的学习活动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能力和促进个性健康发展。启发式教学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智力,是一种科学、民主的教学方法。注入式教学把学生置于被动地位,忽视学生的主体能动性,把学生看成是单纯接受知识的“容器”,片面注重知识传授。注入式教学方式既不利于学生真正领会掌握知识,又不利于其智慧的发展,是一种不科学不民主的教学方法。 (2)要与教学目的和任务相适应。教师选择教学方法要具体体现教学目的和任务。每节课的教学目的和任务,依据实际条件,选择最佳的教学方法,防止教法格式化。 (3)与教学内容相适应。教师选择教学方法要适合教学内容特征,如概念性内容可选用讲授法,自然现象的规律揭示可选用演示法等。 (4)与学生的心理特征,知识水平相适应。教师选择教学方法要考虑学生的具体性和特殊性,要依据学生的个别差异,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要。 (5)与教师特点相适应。教师选择教学方法要充分利用自己的长处和经验,具有自己的教学风格特征。 (6)与教学环境及教学条件相适应。教师选择教学方法要充分考虑和利用有利的教学设备,努力自制教具,为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创设条件。 我发现手指在教学中有很大的妙用,如在教授《Shapes》时,就可以让学生用手指摆出各种图形、画出各种图形,边说边摆,学生就会兴高采烈的摆来摆去、画来画去。在画图形时我又把图形与单词的发音结合起来,如triangle有三个音节,我们正好是三笔把它画完,学生边画边有节奏的把这几个单词说出来,很快就可以记住了。当他们对单词初步掌握后,就可以让他们玩我画你猜的游戏,即用手指在对方的背后画图形让对方来猜。经过多种形式的练习,学生逐步掌握了单词。由于是自己参与活动,再学起来、说出来时就会更加起劲,注意力就会更加集中,效果自然就会更好。 总之,只要教师开动脑筋,借助新颖的教学手段、巧妙设计任务,书上的知识就会活起来,就能激发学生的好学情绪,使之受到训练。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又发展了他们的智力,使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得到调动。

课程与教学论作业及答案

1、阐述对“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理解。 所谓“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核心素养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的综合表现;是每一名学生获得成功生活、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都需要的、不可或缺的共同素养;素养发展是一个持续终身的过程,可教可学,最初在家庭和学校中培养,随后在一生中不断完善。 所谓的核心素养指在特定情境中,利用和调动心理社会资源,以满足复杂需要的能力、合作交往、道德修养、信息素养、文化技能、公民素养等都属于核心素养的范畴,是社会发展提出的新要求。核心素养是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化,是连接宏观教育理念培养目标与具体教育教学实践的中间环节。核心素养的提出,既回答了国家对人才培养的根本性提问,又回应了全球化、信息化背景下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既培养21世纪中国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素养的养成既是个人的勤奋、天赋、悟性发挥作用的结果,也是接受外界教育、训练的结果。因此,在教育中培养学生的素养,特别是人文学科的素养,是分内之事和不可推卸的职责。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共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6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18个基本要点。

核心素养培育是素质教育的又一次升华。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教育领域各种改革的号角已经吹响,核心素养成为当今课堂教育的首要目标。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可以提升综合能力,转变教学现状,对于构建和和谐课堂具有重要的意义。 总之,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课堂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培养技能,而且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帮助学生积累经验。形成和发展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 2、简述有价值的教学情境的特征。 教学情境是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创设教学情境也是教师的一项常规教学工作,创设有价值的教学情境则是教学改革的重要追求。有价值的教学情境要体现以下几个特征: (1)基于生活 强调情境创设的生活性,其实质是要解决生活世界与科学世界的关系,新课程呼唤科学世界向生活世界的回归。为此,创设教学情境,第一要注重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在学生鲜活的日常生活环境中发现、挖掘学习情境的资源。其中的问题应当是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遭遇的一些问题,只有在生活化的学习情境中,学生才能切实弄明白知识的价值。第二要挖掘和利用学生的经验。陶行知先生有过一个精辟的比喻:“接知如接枝。”他说:“我们要有自己的经验做根,以这经验所发生的知识做枝,然后别人的知识方才可以接得上去,别人的知识方才成为我们知识的一个有机部分。”任何有效的教学都始于对学生

《课程与教学论》形考作业4答案

《课程与教学论》形考作业4答案 (第12—14章) 一、填空题 1.所谓教学手段,就是指师生为实现“预期得教学目得”,开展教学活动、相互传递信息得“工具、媒体或设备" 2.现代教学媒体可以分为五类: 光学媒体、音响媒体、文字图像媒体、视听媒体、综合媒体。 3。教学过程就是一个教育信息传播得过程,传播过程中有四个要素,即传播者、信息、媒体与受传者。 4.多媒体计算机系统在教学中主要有两种应用模式: 课堂教学模式与个别化学习模式。 5。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得非言语表达艺术就是非常丰富得,它一般要通过体态、手势、头语、眼神、表情等来表达、 6. 根据教学语言表达方式,把教学语言划分为叙述性语言、论证性语言、说明性语言描述性语言 7.导课得针对性指教师在教学中既要考虑教学内容得需要,又要顾及学生得特点。 8、导向功能、诊断功能、决策功能、促进发展功能就是课程与教学评价得主要功能。 9、使课程与教学评价工作更为有效,根据对象发展得进程,根据不同时期有不同进度、目得与重点得实际情况,评价可以分成三类: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 10.档案袋得开发一般包括三个步骤,即明确课程目标与评价目得、收集与选择作品反省与评价、 二、单项选择题 1.( C )就是指教学媒体能在同一时间内传递信息得范围。 A、重现力B.表现力C.接触面D。参与性 2。下面不属于现代教学媒体发展趋势得就是( B); A.多媒体化B.实用化C、网络化D.智能化 3.现代教学媒体得扩散性就是指( D )、 A.媒体可以记录与存储信息,以供在需要时再现 B.媒体固定得信息符号就是可以再现出来 C.若干种教学媒体能够组合使用 D。教学媒体可以将信息在一个扩大了得时间与空间范围内传递 4.教完《竞选州长》,教师设计这样得结束语:马克·吐温实在算得上就是一位幽默大师,她得小说既深刻又有趣,她写得两本反映儿童生活得小说《汤姆索娅历险记》与《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就是令人着迷得书,同学们可以抽时间读一读,这属于( B)。 A.激励式结课B拓展延伸式结课C.比较式结课D、悬念式结课 5、下面不属于教学语言艺术特点得就是( D )、 A、科学性 B.教育性C。启发性D正规性 6.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板书特点得就是( B)。‘ A.趣味性 B.丰富性 C.直观性D、启发性 7、根据课程与教学评价得主体,可以把评价分为( C )。 A.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 B.相对性评价、绝对性评价、个体内差异评价 C.内部评价与外部评价D、背景、输入、过程与成果评价 8.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测验得特点得就是( B )、

福建师范大学2020年8月课程考试《小学课程与教学论》作业考核试题答案

《小学课程与教学论》期末考试A卷 姓名:楊杰专业:小学教育 学号: 191201812842231 学习中心:奥鹏远程教育广州学习中心(直属)2[32] 成绩: 一、名词解释(每题10分,共3题,计30分) 1、课程 答:课程作为学科。定义:课程是指所有学科的总和,或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各种活动的总和。 2、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 答:课程标准是规定某一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相比,在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实施建议等几部分阐述的详细、明确,特别是提出了面向全体学生的学习基本要求。 学习方式 学习方式(learning style)是指个体在进行学习活动时所表现出的具有偏好性的行为方式与行为特征。 二、简答(每题10分,共3题,计30分) 1.简述有效教学的三个考量指标。 答:①学习速度;②学习结果;③学习体验是效教学的三个考量指标。 2. 简述对“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的理解。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十八个基本要点。根据这一总体框架,可针对学生年龄特点进一步提出各学段学生的具体表现要求及六大学生核心素养。 (一)文化基础 文化是人存在的根和魂。文化基础,重在强调能习得人文、科学等各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掌握和运用人类优秀智慧成果,涵养内在精神,追求真善美的统一,发展成为有宽厚文化基础、有更高精神追求的人。 1.人文底蕴。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人文领域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

课程与教学论模拟试题(附答案)

课程与教学论模拟试题(附答案) 一.填空题 1.()()(),是课程与教学论研究的三大任务。 2.()中的()可以说是我国乃至世界最早的教育学专著,系统地总结了我国先秦时期的教育思想与教育经验。 3.()标志着教学论作为一门学科的诞生。 4.古希腊教育包括斯巴达()教育和雅典的()教育。 5.()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位对发现学习从理论上进行详细研究、周密论证的教育学家。 6.博比特的()问世标志着课程作为一门研究领域的诞生。 7.永恒学科大致有三大类:()()()。 8.教学过程的动力是指()和()的动力。 9.课程评价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10.教学设计的前期准备分析主要包括:()分析()分析()分析。 二.选择题 下列选择题中有的是单选题,有的是多选题,请将所选择的答案的序号字母填上空格多选题的答案多于标准答案则扣分。 1.下面哪项不属于课堂教学的具体内容()。 A.全班上课B.班内分组教学C.多媒体教学D.班内个别教学 2.教学媒体分为()。 A.单项教学媒体B.双项教学媒体C.自学媒体D.传递媒体教学 3.讲授法的类型()。 A.讲述B.讲解C.讲读D.讲演 4.教学环境的功能有哪些()。

A.益智功能 B.健体功能 C.美育功能 D.养德功能 5.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结构的基本原则有那些()。 A.均衡性 B.双向性 C.综合性 D.选择性 6.赫尔巴特的教学主张可以归结为()。 A.教师中心 B.学生中心 C.书本中心 D.课堂中心 7.下列哪些选项是钟启泉认为的西方迄今为止出现的课程结构()。 A.整体结构 B.中观结构 C.宏观结构 D.微观结构 8.下列那一选项是美国课程专家古德莱德提出的课程层次()。 ①理想课程②文件课程③理解课程④实施课程⑤经验课程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 C.①③④⑤ D.②③④⑤ 9.我们一般说的师生关系是指()。 A.朋友关系 B.业务关系 C.学习关系 D.伦理关系 E.情感关系 10.列哪些选项是属于发展性评价的功能()。 A.导向功能 B.评价功能 C.激励功能 D.调节功能 三.判断题 1.认识课程与教学论的客观规律,这是课程与教学轮的基本任务之一。() 2.现代教学论是以德国的赫尔巴特为代表。() 3.表现性评价是指通过观察学生在学习上的表现来评价学生已经取得的发展成就。()4.课堂教学心理环境可分为积极的,消极的和反抗的三种类型。() 5.问题解决的过程是一种“探索——失败——成功——再探索”的过程。() 四.简答题 1.简述教学媒体的作用。

2014秋《课程与教学论》作业

2014秋《课程与教学论》作业 1.第1题 在课程研制中以价值判断和选择为核心的、对理论指导、目标、内容或经验、组织与结构、活动样式或策略、评价等多种可能性和方案进行选择、确定和应用的过程被称为 A.课程决策 B.课程开发 C.课程实施 D.课程评价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5.0 此题得分:5.0 2.第2题 学科中心说的代表人物是 A.杜威 B.赫尔巴特 C.施瓦布 D.夸美纽斯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5.0 此题得分:5.0 3.第3题 课程研制目标模式的奠基者是 A.波比特 B.泰勒 C.布卢姆 D.司滕浩斯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5.0 此题得分:5.0 4.第4题 萌芽于古巴比伦学校和古希腊的学校,成型于近代学校,以夸美纽斯的百科全书式课程为代表,经赫尔巴特而模式化的课程类型是 A.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必修课 D.正规课程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5.0 此题得分:5.0 5.第5题 意义学习教学模式的代表人物是 A.赫尔巴特 B.杜威 C.施瓦布 D.奥苏贝尔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5.0 此题得分:5.0 6.第6题 认为课程与教学必须重视学科结构、直觉思维和发现学习的学者是 A.杜威 B.赫尔巴特 C.布鲁纳 D.罗杰斯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5.0 此题得分:5.0 7.第7题 为了达成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专门内容的学习活动所采用的方式、手段和程序的总和被称为 A.教学内容 B.教学媒体 C.教学形式 D.教学方法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5.0 此题得分:5.0 8.第8题 以围绕儿童的发展需要和兴趣爱好为中心的、以活动为组织方式的课程形态是 A.分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整合课程

课程与教学论形考任务四

学习新课程与教学论学习体会 (一)新课程新在哪里 1、教材全新的设计理念。 一是坚持“三贴近”的原则。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二是主张“双主体”互动论。教师是教育的主体,学生是受教育和自我教育的主体。三是强调“新三中心”。新三中心是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以体验为中心。 2、三位一体教学目标。 新课程确立了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与教学目标,体现在课堂教学目标上,就是注重追求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有机整合,突出了过程与方法的地位,尽量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搜集、阅读、探索、思考、观察、实践、想象、质疑和创新等丰富多彩的认识过程来获得知识,使结论和过程有机融合起来,知识和能力和谐发展;关注学生的情感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努力使课堂教学成为学生愉悦的情感体验,成为学生培养高尚道德和体验丰富人生的环境。 3、倡导学习方式的变革 由传统的被动接受式向自主探究合作式转变。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主要有:研究式——鼓励学生提问,引导学生掌握研究方法;讨论式——参与式学习,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自主探究式——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学习;小组协作式——小组成员协作,互相分享;和谐合作式——师生之间互教互学、平等合作;综合活动式——在活动中学、在实际情景中学。 4、灵动鲜活的课堂教学。 新课程的课堂较之传统的课堂,一个重要的区别就是它给思维的“活”提供了条件,学生得到了解放,教材变得开放,教学过程开放了,教学时空也开放了。在新课程的课堂中,学生拥有更多的自由和权利。他们可以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个性化理解、自由表达和发表自己的见解,可以质疑、指正和批评教师观点或教材观点,拥有被尊重的权利等等。给予学生这些自由和权利可以使学生的个性和潜能得到发展。 (二)新课程如何实施 1、灵活使用挖掘教材 有许多教师不适应新教材,不知道把教材与实际联系起来。实际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现有水平,在认真领会教材编写意图的同时,学会灵活、能动地运用教材,根据学生实际进行必要的增删、调整。新教材每一框内容活动不少,设计的问题很多,很容易触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体验、引导学生学习,但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我们的学生,有时我们可以找到更适合学生的活

自学考试:课程与教学论试题及答案(6)

. 2002年4月自考课程与教学论试题 课程代码:00467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把教学过程分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个阶段的教育家是( ) A.杜威 B.洛克 C.凯洛夫 D.赫尔巴特 2."泰勒原理"的实践基础是( ) A.活动分析 B.解放兴趣 C.八年研究 D.泰罗主义 3.提出"最近发展区"理论假设的是( ) A.赞科夫 B.巴班斯基 C.维果茨基 D.列昂节夫

4.确定学习者需要的过程本质上是( ) A.教师提供选择的过程 B.家长提供选择的过程 C.学习者自由选择的过程 D.学校提供选择的过程 5.( )是指向于特定课程与教学目标、受特定课程内容所制约、为师生所共同遵循的教与学的操作规范和步骤。 A.教学过程 B.教学原则 C.教学方法 D.教学设计 6."精神助产术"的确立者是() A.苏格拉底 B.亚里士多德 C.柏拉图 D.黑格尔 7.( )提出,课程开发的任务之一,是要提供实施的"过程原则"。 A.斯腾豪斯 B.泰勒 C.塔巴 D.奥利沃 8."副学习"概念的提出者是( ) A.克伯屈 B.杰克逊 C.巴罗 D.杜威

9.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的圣经"的著作是(《》)。 A.课程 B.课程编制 C.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D.怎样编制课程 10.施瓦布主张,课程开发的基本方法应是( ) A.工作分析 B.课程审议 C.活动分析 D.职业分析 11.五六十年代出现了所谓的"三大新教学论流派",( )是其中之一。 A.行为主义教学论 B.人本主义教学论 C.尝试教学论 D.发展性教学论 12.杜威实现课程与教学一体化的具体途径是( ) A.从做中学 B.反省思维 C.主动作业 D.问题教学 13.被看作是课程开发的经典模式、传统模式的是( ) A.情境模式 B.目标模式 C.批判模式 D.过程模式

课程与教学论习题及参考答案

课程与教学论习题及参考答案 1、统觉----统觉是指新观念为已经存在于意识中的旧观念所同化或吸收的过程。 2、兴趣----赫尔巴特认为“兴趣”乃是人的意识的“内在动力”。是一种心灵的“内现的力量”,它力求把某一思想对象保持在意识中,或者使其返回到意识中。 3、专心----“专心”即钻研新观念,明确地意识和理解新观念。 4、审思----“审思”即把意识中各种新旧观念联系统一起来。 5、学科课程----课程是指所有学科(教学科目)的总和,或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各种活动的总和。这通常被称为广义的课程;狭义的课程则是指一门学科或一类活动。 6、示范----所谓示范,是教师向学生演示一定的活动,行动,态度,以供学生仿效的教学方法。 7、呈示----所谓“呈示”,是借助各种静态的教学手段,如挂图、模型、标本、绘画等来提示内容的教学方法。 8、展示----所谓“展示”,是通过把事物、现象的经过与过程直观地、动态地呈现出来而进行教学的方法。 9、口述----所谓“口述”,是通过语言提示课程内容的教学方法。 10、被动适应论----被动适应论认为,教育只是社会生活的准备,学校课程是使学习者适应当代社会生活的工具。 11、主动适应论----主动适应论认为,个人与社会是互动的,有机统一的,学校课程不仅适应着社会生活,还不断改造着社会生活。 简答题 1、博比特的课程开发理论中把教育的本质概括成哪几个方面? 答:博比特的课程开发理论中把教育的本质概括成三种: ①教育是为成人生活做准备。 ②教育是促进儿童的活动与经验发展的过程 ③教育即生产 2、博比特的课程开发包括哪几个步骤? ①人类经验分析 ②具体活动或具体工作的分析 ③课程目标的获得 ④课程目标的选择 ⑤教育计划的制度

电大课程与教学论形考作业1

开放教育是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型教育形式,是构筑知识经济时代人们终身学习体系的主要手段,是相对于封闭教育而言的,它具有以下几个特征:以学生和学习为在红心,而不是教师,学校和教学为中心;采用各种教和学的方法手段,取消和突破种种对学习的限制和障碍。虽然刚开始学习的时候还不能完全适应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但是它的好处确是有目共睹的。比如开放教育对课程选择和媒体使用有一定的自主权,在学习方式、学习进度、时间和地点等方面也可由学生根据需要决定;在教学上采用多媒体教材和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等。 开放教育最显著的特点是以自主学习为主,面授辅导为辅,这一特点体现了面授只是起到一个辅导作用,充分锻炼了学生的自主能力,还可以借助一些现代化的手段进行学习。下面我谈一谈我的自主学习计划: 第一,我先了解所选的专业的教学计划,需要修读的课程,其中,由中央电大统设的必修科为10门左右,限选科不超过3门,这些课程是我必读的,我还要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集中实践环节。此外省级电大开设的必修课我也必须修读。以上这些课程的学分加起来通常答不到最低的毕业学分,我因该从实施性教学计划中选修一些你感兴趣的课程,也可以选修若干中央电大和省级电大开设的公共选修课,专业选修课或跨学科的选修课。 因为我的饿学习时间比较充裕,对所要选读的课程也比较有信心,所以我给我自己确定的目标是每学期要修3到4门课程,这样我才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内或提前毕业,开放教育的课程每学期都要滚动开设,并提供教学和考试服务,所以有一些比较难的课程,我要考虑延长修度的时间。 第二,制定个人的学习计划,在制定个人学习计划的时候,我注意听取指导教师的意见,指导教师比我更熟悉课程及其前修后续的关系,可以在选课的时间安排上给我提供指导,使我的个人学习计划更加合理。 处理好工学矛盾,因为我有固定的工作,业余时间是十分有限的。所以我要利用好这段时间来进行学习,我试着把一周的时间做了一个安排,我发现我可以挤出许多时间,接下来,我给自己拟订了一份周学习计划表,将学习分散在一周的每一天中,虽然安排了不少于20个小时的时间学习计划,但一周的生活基本没有受到影响没,只不过时间安排的更加紧凑了,而且这样分散安排也不至于太辛苦,有利于保持学习效率。 除此之外,还要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光制定了计划而不能坚持下去也是不行的,所以我着手从下面几个方面来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 (一)合理分配每天的学习任务 1、合理规划每天的时间 2、按照既定的时间表来行事 3、即时复习 (二)经常向自己和他人体温 1、养成做笔记的习惯 2、保持适量的休息和运动 3、充分利用课程的学习资源,电大为我们提供的学习资源包括:教学大纲,考核说明,文字教材,音像教材,CAI课件,以及网上辅导和教学信息,直播课堂,VBI教学信息等。 除了文字教材是系统学习课程全部内容的主要媒体,必须选用以外其他媒体是学习课程的辅助媒体,我根据自己的学习需要和使用条件选用了以下几种: 音像教材一般都"少而精",着重讲重点,难点,讲思路和方法。教材中有些学习的内容,当我通过文字教材难以理解清楚时,可能需要看与该内容相关的教学录象或VCD,或听关于该部分内容的录音讲解。

课程与教学论复习题及答案

<课程与教学论>试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把教学过程分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个阶段的教育家是( ) A.杜威 B.洛克 C.凯洛夫 D.赫尔巴特 2.“泰勒原理”的实践基础是( ) A.活动分析 B.解放兴趣 C.八年研究 D.泰主罗义 3.提出“最近发展区”理论假设的是( ) A.赞科夫 B.巴班斯基 C.维果茨基 D.列昂节夫 4.确定学习者需要的过程本质上是( ) A.教师提供选择的过程 B.家长提供选择的过程 C.学习者自由选择的过程 D.学校提供选择的过程 5.( )是指向于特定课程与教学目标、受特定课程内容所制约、为师生所共同遵循的教与学的操作规范和步骤。 A.教学过程 B.教学原则 C.教学方法 D.教学设计 6.“精神助产术”的确立者是() A.苏格拉底 B.亚里士多德 C.柏拉图 D.黑格尔 7.( )提出,课程开发的任务之一,是要提供实施的“过程原则”。 A.斯腾豪斯 B.泰勒 C.塔巴 D.奥利沃 8.“副学习”概念的提出者是( ) A.克伯屈 B.杰克逊 C.巴罗 D.杜威 9.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的圣经”的著作是(《》)。 A.课程 B.课程编制 C.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D.怎样编制课程 10.施瓦布主张,课程开发的基本方法应是( ) A.工作分析 B.课程审议 C.活动分析 D.职业分析 11.五六十年代出现了所谓的“三大新教学论流派”,( )是其中之一。 A.行为主义教学论 B.人本主义教学论 C.尝试教学论 D.发展性教学论 12.杜威实现课程与教学一体化的具体途径是( ) A.从做中学 B.反省思维 C.主动作业 D.问题教学 13.被看作是课程开发的经典模式、传统模式的是( ) A.情境模式 B.目标模式 C.批判模式 D.过程模式 14.( )的本质含义在于鼓励教师对课程实践的反思批判和发挥创造作用。 A.目标原则 B.量力性原则 C.过程原则 D.思想性原则 15.“道尔顿制”的确立者是( ) A.巴班斯基 B.布卢姆 C.帕克赫斯特 D.瓦根舍因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 二、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教育目标分类学”有哪些基本特征? 2.目标取向、过程取向、主体取向三种评价取向各自的本质是什么? 3.简述程序教学的含义与教学设计的原则。 4.倡导综合课程的基本依据是什么? 5.教学过程的本质表现在哪些方面? 三、论述题(共25分,第1小题12分,第2小题13分) 1.论述“共同解决问题型”教学方法的含义、价值与实施条件。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课程与教学论》形考任务4试题及答案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课程与教学论》形考任务4试题及答案 形考任务4 考核形式:总结课程学习体会,从基层一线教师的认识角度,举例说明自己对“教学过程的矛盾与动力”及其表现的认识。 考核要求:学习者须提交有独立思考分析的实例报告(约1000字),将其上传到国家开放大学学习网,主要内容应包括: 1.概述教学过程的矛盾一般情形及其动力特征表现(30分) 2.从基层教学工作中,认识到此问题的重要意义。(10分) 3.学习本课程过程中,结合现实工作体会,专门撰写的教学经验短文(500字左右),提出自己亲历或身边真实发生的教育教学工作事件,概括自己对于其中所体现的“教学过程中的矛盾与动力”的状况分析(有实际进程为证),并分析此经验如何帮助自己提升了教学工作的能力。(60分) 答案: 教学过程的矛盾一般情形及其动力特征表现 矛盾: (1)学生与所学知识之间的矛盾。 (2)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的矛盾。 (3)教师与教材之间的矛盾。 动力特征表现: (1)教学过程的两种动力:教学过程的内部动力、教学过程的外部动力 (2)教学过程的动力特征:方向性、动态性、转化性、强度性多样性、差异性 基层工作的经历,让我更多地了解了基层学校的工作及教师的工作生活情况,结合这些经历,我有以下思考:加强过程性管理,加大督促随检力度。在管理的过程中,谁都会思考这样的问题:那就是结果和过程的关系。对于基层管理单位,大的结果不容易得到,所以,抓好过程不失为管理的一种好的措施。 人的社会性决定了一个人对外界条件的感知性。任何一个人,不论年龄大小,不论职位高低,他都需要上级的激励,就像现在素质教育提倡的一样。 教学体会: 小学数学知识结构单一,呈现方式灵活,许多数学思想、数学法则和数学规律往往依附于一定的感性材料而存在,许多数学问题都能够从生活实际中找到原型,甚至有一些数学问题实质上就是日常生活中存在现象的翻版,直接显示出生活意义。小学数学也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可以促进人的思维的发展,并体现出时代的整体特征。这些因素正是形成数学素养的先决条件。 一、数学素养的内涵 数学核心素养可以理解为学生学习数学应当达成的有特定意义的综合性能力,素养不是指具体的知识与技能,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数学能力。素养基于数学知识技能,又高于具体的数学知识技能。素养反映数学本质与数学思想,

2014年4月课程与教学论试题答案完整版

全国2014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与教学论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之父”的课程理论专家是B 2-76 A.博比特 B.泰勒 C.查特斯 D.杜威 2.实践性课程开发的基本方法是A 1-18 A.课程审议 B.工作分析 C.活动分析 D.综合分析 3.“概念重建主义课程范式”的基本价值取向是C 1-24 A.理智兴趣 B.实践兴趣 C.解放兴趣 D.科学兴趣 4.在教育史上第一个倡导教学论的教育家是D 1-25 A.斯宾塞 B.夸美纽斯 C.卢梭 D.拉特克 5.“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这句话出自D 1-29 A.《理想国》 B.《儿童与课程》 C.《民主主义教育》 D.《爱弥儿》 6.第一次明确论述了“教育性教学”思想的教育家是A 1-41 A.赫尔巴特 B.班杜拉 C.桑代克 D.斯金纳 7.杜威教学理论核心的理论基础是C 1-41 A.发生认识论 B.主知主义心理学 C.实用主义哲学 D.科学主义哲学 8.“三大新教学论流派”指的是A 1-49 A.发展性教学论、发现教学论、范例教学论 B.自然教学论、经验教学论、实践教学论 C.认知主义教学论、行为主义教学论、人本主义教学论 D.要素主义教学论、永恒主义教学论、建构主义教学论 9.课程开发的经典模式是B 2-76 A.过程模式 B.目标模式 C.实践模式 D.整合模式 10.提出“最近发展区”这一著名理论假设的教育家是B 2-127 A.赞科夫 B.维果茨基 C.瓦根舍因 D.皮亚杰 11.“为完满生活做准备”这种教学目标的取向是D 3-148 A.表现性目标取向 B.行为目标取向 C.生成性目标取向 D.普遍性目标取向 12.行为目标的具体特点是C 3-149 A.学术性、具体性、基本性 B.可操作性、学术性、专门性 C.具体性、精确性、可操作性 D.基本性、专门性、可操作性 13.布鲁姆等人的教育目标分类学包括A 3-155 A.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动作技能领域 B.智力技能、认知策略、言语信息 C.智力技能、态度、动作技能 D.认知领域、态度、言语信息 14.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卢梭的“浪漫自然主义经验课程理论”、杜威的“经验自然主义经验课程理论”、以及“当代人本主义经验课程理论”都主张C 4-190 A.课程内容即教科书知识 B.课程内容即当代社会生活经验 C.课程内容即学习者的经验 D.课程内容即学科知识 15.与提示型教学方法相对应的学习方式是A 4-207 A.接受性学习 B.社会性学习 C.自主性学习 D.探究性学习 16.在课程发展史上,课程组织的基本标准与原则最早见之于D 5-212

自考课程与教学论试题及答案

课程与教学论》综合试题与答案一、填空 1、课程设计的基本要素包括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习活动、评价和其他要素。 2、教学模式的结构应该包括理论基础、功能目标、实现条件、活动程序和评价。 3、档案袋的开发一般包括三个步骤,即明确课程目标与评价目的、收集和选择作品和反省与评价。 4、目前,新的高中课程结构由学习领域,科目和模块三级构成。5 、根据教学语言表达方式,把教学语言划分为叙述性语言、论证性语言、说明性语言和描述性语言。 6、多媒体计算机系统在教学中主要有两种应用模式:课堂教学模式和个别化教学模式。 7、辛德等在1992 年归纳了三种课程实施取向,它们是忠实观、互动调适观和生成观。 8、所谓教学手段,是指师生为实现预期的教学目的,开展教学活动、相互传递信息的工具、媒体或设备。 9、导课的针对性指教师在教学中既要考虑教学内容的需要,又要顾及学生的特点。 10、课程设计,指按照一定的教育观念和价值取向,对学校课程的整体结构以及一门课程的各构成要素进行的规划与安排。 11、自学一指导教学模式是指教学活动以学生的自学为主,教师的指导贯穿于学生自学始终的教学模式。 12、典型的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方法包括调查研究法、观察研究法、实验研究法、人种学 研究法。 13、课程资源是教学内容的直接来源,它包括素材性资源和条件性资源。 14、课程与教学目标即是我们对课程与教学预期的结果。 15、一般情况下,课堂气氛可以分为积极的、消极的和对抗三种类型。 16、一个完整的教学模式应包含理论基础、功能目标、实现条件、活动程序和评价等五个要素。 17、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非言语表达艺术是非常丰富的,它一般要通过副语言、手势、面部表情、眼神和体态等来表达。 18、教学过程的基本构成要素是教师、学生和教学内容。

2019年秋国开电大《课程与教学论》形考任务题型大全

2019年秋国开电大《课程与教学论》形考任务题型大全 一、单选题。 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的圣经”的著作是(《》)。 正确答案是: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苏格拉底的教学方法被称为()。 正确答案是:精神助产术 ()是对需要得到帮助的学生与学习活动互动的方式做出决策,它涉及动机激发技术、个别化教学的形态、教学日程安排及资源配置等方面。 正确答案是:管理策略 ()是对信息传递给学生的方式所做出的决策,对教学媒体的选择有较强的指导作用。 正确答案是:传递策略 在布鲁纳所提出的内部动机中,()是指儿童由于对理想人物的憧憬而力图提高自身同理想人物的类同性。 正确答案是:自居作用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反映了下列哪种因素对人发展的影响() 正确答案是:环境 《颜氏家训》的作者是() 正确答案是:颜之推 杜威提出了著名的()思想。

正确答案是:儿童中心主义 先行组织者是()提出的一种合适认知领域目标的教学程序。 正确答案是:奥苏贝尔 以下著作中,被认为是继柏拉图《理想国》之后西方最完整、最系统的教育论著的是()。 正确答案是:《爱弥儿》 奥苏伯尔认为,学生为得到师长的认可和表扬而学习的动机是()。正确答案是:附属驱力 支架式教学的理论基础是()。 正确答案是:最近发展区理论 ()认为,知识是分布式存在的,即知识普遍存在于学习者、日常生活工具、媒体、教材与文化脉络中。或者说,知识的意义分散在人们所处的情境中,是人与情境交互作用的产物,因而,是无法从情境中单独隔离出来的。 正确答案是:情境认知理论 标志着课程作为独立研究领域诞生的博比特的《课程》一书出版于()。正确答案是:1918 ()认为实现政治改革的关键是摧毁家族制,相应地,应对儿童实行" 公养"、"公育"制度。 正确答案是:康有为 信息加工模式是谁提出的? 正确答案是:加涅

《课程与教学论》期末试题及答案

《课程与教学论》期末试题及答案 试卷代号:1 155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半开卷)课程与教学论试题 一、将你的学号、姓名及分校(工作站)名称填写在答题纸的规定栏内。考试结束后,把试卷和答题纸放在桌上。试卷和答题纸均不得带出考场。监考人收完考卷和答题纸后才可离开考场。 二、仔细读懂题目的说明,并按题目要求答题。答案一定要写在答题纸的指 定位置上,写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三、用蓝、黑圆珠笔或钢笔(含签字笔)答题,使用铅笔答题无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生成性目标在英国著名课程论专家( )的理论中得到了发展和传播。 A.泰勒 B.艾斯纳 C.杜威 D.斯坦豪斯 2.分组教学制中对学生的分组主要有( )、外部分组、内部分组等形式。 A.能力分组、作业分组 B.年级分组、能力分组 C.作业分组、年级分组 D.能力分组、差异分组 3.结课的形式有多种,下列项目中有一种提法,一般是不会采用的,即( )。A.归纳式 B.回味式 C.拓展延伸式 D.故事启发式 4.典型的自学辅导教学模式,是指( )。

A.分组教学制 B.道尔顿制 C.文纳特卡制 D.开放课堂 5.“学习化课程”体现的是( )。 A.融合课程的理念和形式 B.课程整合的理念和形式 C.隐性课程的理念和形式 D.选修课程的理念和形式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6.美国学者古德莱德把课程分为理想的课程、正式的课程、、运作的课程和五个层次。 7.复式教学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年级的学生编在一个班里,由一位教师分别用不同程度的教材,在同一节课里对不同一的学生,采取直接教学和自动一交替的办法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 8.档案袋的开发一般包括三个步骤,即明确与评价目的、收集和 ______——和反省与评价。 9.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该体现时代的要求,要使学生具有适应的基础知 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一素质。 10. CIPP模式中的成果评价,即要____、解释和____课程方案的成绩,并协助决 策者决定课程方案是否应该终止、修正或继续。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 11.简述道尔顿制的主要内容。 12.简述教学过程的主要矛盾? 试卷代号:1 155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半开卷) 课程与教学论试题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