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典型案例研究’课例模板-(勒小·韩志勇)

‘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典型案例研究’课例模板-(勒小·韩志勇)

《独坐敬亭山》

第一课时

勒流中心小学韩志勇

1 教学目标

1.1 知识与技能:

[1]正确理解古诗的大概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独坐敬亭山》。

1.2过程与方法:

学习通过查找资料、看注解、边读边想象画面的方法,感知诗句大意,感悟诗句的意境。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感悟古诗内容,意境,体会诗人孤独寂寥的情感。

2 教学重点/难点/易考点

领悟诗意,感悟诗情。

3 教学方法

汇报资料,情境学习,指导朗读,引导想象。

4 教学用具

“人人通”云教学平台、手机。

5 教学过程

5.1导入新课

【师】唐诗是中华民族最珍贵的文化遗产之一,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它把我国古曲诗歌的音节和谐、文字精炼的艺术特色,推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为古代抒情诗找到一个最典型的形式,至今还特别为人民所喜闻乐见。一讲到唐诗,人们一定会想起这个赫赫有名的名字。(课件播出“李白”)谁能背诵他的诗?

【生】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生】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生】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师】真棒!今天,我们又学一首他的诗,可这首诗与他往日意气风发、豪迈奔放的感觉有点不同。这首诗是(出示题目《独坐敬亭山》),一起读一读题目。

5·2学习生字

【师】在题目中有个生字。(播放写字软件,字理识字。)“亭字”的读音注意什么?亭是什么样的?

【生】顶尖,角飞翘下面有柱子。

【师】怎样记“亭”字?(“亭”字的一点象亭尖,口字象亭尖下面的部分,飞起的角象秃宝盖,所以写宽些,丁字象亭檐及柱子。)请同学们在生字表下照着写一遍。

5·3检查预习

【师】预习的时候,老师在“人人通”上布置同学们去查找《独坐敬亭山》的意思解释,同学们做了吗?谁愿意分享一下你的作业?(在“人人通”平台点击发言学生的预习作业。)【生】鸟儿们飞得没有了踪迹,天上飘浮的孤云也不愿意留下,慢慢向远处飘去。只有我看着高高的敬亭山,敬亭山也默默无语地注视着我,我们谁也不会觉得满足。谁能理解我此时寂寞的心情,只有这高大的敬亭山了。

【生】鸟儿们高高地飞得没了踪影,天空上浮着仅有的一朵云也慢慢地向远方飘去,和我长久两两对望都不会厌烦的就只有这敬亭山了。

【师】通过预习,这首诗的大概意思你们懂吗?有不懂的可以提问?

【师】你们都能读懂,真好!老师就要考考大家了,准备好了吗?(用课件出示“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四句诗,让学生一一说出句子的意思。)

5·4指导朗读

【师】同学们指导李白想用这首诗表达怎样的心情呢?给你选择。(用课件出示选项:A、欣赏美景,心情愉快;B、空虚无聊,无所事事;C、孤独寂静,寂寞凄凉。)

【生】选C。

【师】为什么你们选C呢?你们是从哪些语句感受到的?

【师】学习小组讨论一下。

【生】我从“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这句话看出他很孤单,因为身边的东西都离他远去。【生】我从“孤云”、“独去”知道他很孤独,因为这里加起来就是“孤独”。

【师】是呀!李白为什么要写鸟儿高飞,白云独去呢?看看作者的写作背景。(链接《独坐敬亭山》的创作背景。)

【师】由于被贬,长期飘泊的生活使李白饱尝了人间辛酸滋味,看透了世态炎凉,朋友远去,害怕被连累。心里真不好滋味。你们都练习读一读,读出作者孤独的、难过心情。(学生练习有感情朗读。)

【师】作者为什么说“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发挥想象,想象此时此刻,他们俩会怎样

对话?

(出示提示:李白深情地看着敬亭山,轻轻地对他说……

敬亭山深情地看着李白,轻轻地对他说……)

【师】人看着山,山看着人,人陪伴着山,山陪伴着人,“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请同学们再次练习有感情朗读这两句。(配乐朗诵这首诗。)

5·5拓展练习

【师】现在流行用微信晒照片抒发心情,如果李白也能用手机发微信,你想他会拍哪幅照片,写怎样的心情呢?请你帮李白设计一下,把你的设计写在练习本上。(巡视学生的作品,把有意思的作品用手机拍下来,传到“人人通”平台上,展示给大家看。)

5·6布置作业

【师】这一节课你们学到什么呢?

【师】回家后完成以下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诵《独坐敬亭山》,把自己最好的一次朗诵拍成视频或音频,发上“人人通”;(2)把今天所学的《独坐敬亭山》的故事讲一次给家长听。

6 板书设计

独坐敬亭山

众鸟高飞尽

孤独寂寞

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

有情有义

只有敬亭山

【说明】

1,请老师以word版形式提交教案,且word可编辑;

2,教案中尽量少用或不用表格,以方便未来编排成册;

3,请提供启发性强、有特点的教案,拒绝知识点简单罗列。

4,配套PPT、教学资源和课堂实录,如需要提交,请上传至百度网盘,并在课例最后提供网盘地址,方便编辑下载

‘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典型案例研究’课例模板-(勒小·韩志勇)

《独坐敬亭山》 第一课时 勒流中心小学韩志勇 1 教学目标 1.1 知识与技能: [1]正确理解古诗的大概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独坐敬亭山》。 1.2过程与方法: 学习通过查找资料、看注解、边读边想象画面的方法,感知诗句大意,感悟诗句的意境。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感悟古诗内容,意境,体会诗人孤独寂寥的情感。 2 教学重点/难点/易考点 领悟诗意,感悟诗情。 3 教学方法 汇报资料,情境学习,指导朗读,引导想象。 4 教学用具 “人人通”云教学平台、手机。 5 教学过程 5.1导入新课 【师】唐诗是中华民族最珍贵的文化遗产之一,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它把我国古曲诗歌的音节和谐、文字精炼的艺术特色,推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为古代抒情诗找到一个最典型的形式,至今还特别为人民所喜闻乐见。一讲到唐诗,人们一定会想起这个赫赫有名的名字。(课件播出“李白”)谁能背诵他的诗? 【生】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生】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生】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师】真棒!今天,我们又学一首他的诗,可这首诗与他往日意气风发、豪迈奔放的感觉有点不同。这首诗是(出示题目《独坐敬亭山》),一起读一读题目。

5·2学习生字 【师】在题目中有个生字。(播放写字软件,字理识字。)“亭字”的读音注意什么?亭是什么样的? 【生】顶尖,角飞翘下面有柱子。 【师】怎样记“亭”字?(“亭”字的一点象亭尖,口字象亭尖下面的部分,飞起的角象秃宝盖,所以写宽些,丁字象亭檐及柱子。)请同学们在生字表下照着写一遍。 5·3检查预习 【师】预习的时候,老师在“人人通”上布置同学们去查找《独坐敬亭山》的意思解释,同学们做了吗?谁愿意分享一下你的作业?(在“人人通”平台点击发言学生的预习作业。)【生】鸟儿们飞得没有了踪迹,天上飘浮的孤云也不愿意留下,慢慢向远处飘去。只有我看着高高的敬亭山,敬亭山也默默无语地注视着我,我们谁也不会觉得满足。谁能理解我此时寂寞的心情,只有这高大的敬亭山了。 【生】鸟儿们高高地飞得没了踪影,天空上浮着仅有的一朵云也慢慢地向远方飘去,和我长久两两对望都不会厌烦的就只有这敬亭山了。 【师】通过预习,这首诗的大概意思你们懂吗?有不懂的可以提问? 【师】你们都能读懂,真好!老师就要考考大家了,准备好了吗?(用课件出示“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四句诗,让学生一一说出句子的意思。) 5·4指导朗读 【师】同学们指导李白想用这首诗表达怎样的心情呢?给你选择。(用课件出示选项:A、欣赏美景,心情愉快;B、空虚无聊,无所事事;C、孤独寂静,寂寞凄凉。) 【生】选C。 【师】为什么你们选C呢?你们是从哪些语句感受到的? 【师】学习小组讨论一下。 【生】我从“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这句话看出他很孤单,因为身边的东西都离他远去。【生】我从“孤云”、“独去”知道他很孤独,因为这里加起来就是“孤独”。 【师】是呀!李白为什么要写鸟儿高飞,白云独去呢?看看作者的写作背景。(链接《独坐敬亭山》的创作背景。) 【师】由于被贬,长期飘泊的生活使李白饱尝了人间辛酸滋味,看透了世态炎凉,朋友远去,害怕被连累。心里真不好滋味。你们都练习读一读,读出作者孤独的、难过心情。(学生练习有感情朗读。) 【师】作者为什么说“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发挥想象,想象此时此刻,他们俩会怎样

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融合实例三篇

现代信息技术极大地促进了课堂转型,提高了课堂效率,但教学并不能完全依赖多媒体, 传统教学中的优势应在传承中发扬光大.合理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才能使课堂锦上添花. 以下是为大家带来的关于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融合实例,以供大家参考! 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融合实例 摘要教师引导学生将学校的历史与文化重新梳理,学习设计制作尚德纪念册,送给宋平同志本人,以表达对校友最深情的挂念和最真挚的祝福。引导学生充分发挥他们尚德“小主人”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自主合作、创新实践的能力,在活动中升华尚德学子爱师、爱校、爱伟人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身为尚德人的自豪感。 关键词微视频;信息技术;综合实践 案例呈现 [教学背景] 青岛上海路小学始建于1920年,原名“胶澳商埠中华基督教私立尚德小学校”,是一所有着优秀历史传统,享有较高社会声誉的百年老校。原中央政治局常委宋平同志就是我们尚德人的校友,今年4月就是他百岁寿辰了。借此契机,学校将组织尚德学子开展一系列的主题教育活动,活动中我将引导学生将学校的历史与文化重新梳理,学习设计制作尚德纪念册, 送给宋平同志本人,以表达对校友最深情的挂念和最真挚的祝福。 [教学目标] 问题解决能力学习运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对资料进行梳理;了解纪念册组成及特点,通过表格明确设计思路和制作方式。 责任担当能力小组合作通过自主学习资料,观察表格完成设计方案,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创新实践的能力;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勤于动脑,敢于动手的探究习惯,激发学生对母校历史与发展的兴趣。 价值体认能力培养学生爱师、爱校、爱伟人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身为尚德人的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思维导图梳理设计主题,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完成设计方案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播放微视频一一学校宣传片,提醒学生仔细观看。

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融合实例5篇

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融合实例5篇总结汇报 信息技术,是主要用于管理和处理信息所采纳的各种技术的总称。它主要是应用计算机科学和通信技术来设计、开发、安装和实施信息系统及应用软件。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融合实例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融合实例1 《新课标》明确指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沟通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社会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信息技术的运用是形式和手段,语言文字的揣摩运用和深度挖掘是内容和手段,将两者有机结合,灵活而有效运用,做到“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深渡融合”。 1.信息技术在拼音教学中的应用 小学语文教学中,拼音是最为基础的教学内容,引导和帮助小学生有效把握拼音的用法、读法,对于学生日后的认字能力、阅读能力都有帮助。但是这个阶段的学生在刚刚接触拼音的时候,很难马上把握要领。信息技术的引入,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个,它使拼音教学更加形象、生动。将抽象的拼音教学转化为直观的动态教学,教学效果非常显著。

比如:“zhe”这个音节的教学,需要将声母“zh”和韵母“e”的课件在课前做好,授课时,首先展现“e”,然后在展现小女孩举着“zh”走到“e”旁边的画面,教会小学生声母“zh”和韵母“e”组到一块可以拼出一个“zhe”。最后,连贯的将这个动画场面播放几遍,同时带领学生读声母“zh”和韵母“e”,着重强调声母“zh”发音需要翘舌,而读韵母“e”的时候需要声音洪亮。两个部分的连读要连贯,快速。在边讲解边展现画面的过程中,帮助学生简洁的把握拼读要领。 2、信息技术在学生熟悉字教学中的应用 小学阶段,认字是主要的教学内容,信息技术在小学生认字教学中的应用,能够促进学生对汉字学习产生爱好,同时也有利于基础教育与素养教育的整合,学生通过这样新鲜的教学方法,在学习汉字的同时,想象力、规律思维能力都会得到拓展。 如:小学语文生字中有很多音同形不同的汉字,其中“坐”和“座”就是一对这样的词,从字意方面理解,两个字之间有着明显的区分,但是对于小学生来说,很容易将这两个字混淆。为了能够加深这两字在学生脑海中的印象,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将这两个字的笔划用动态的形式展出,然后将其不同的部分用红色书写,同时留意强调容易出现错位的部分,进而实现强化教学的目的。 3.信息技术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和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案例分析

“信息技术和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案例分析 随着信息和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教育部 门大力推进信息化教育,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取得了显著成效。下面我们来 看一个典型的案例,探究信息技术和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实践成果。 案例背景:某中学是一所属于普通中学的重点学校,坐落于城区。该学校长期以来一 直注重信息化教育的推进,多次组织师生参加有关信息技术和教育的培训和研讨活动。近 年来,该校一直致力于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不断推进信息化教学的发展。 案例实践:该校采用了多种方法,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下面简单介绍几 种方式: 1. 智慧课堂。该校采用了智慧课堂系统,将数字化教育资源和教学过程实时连接, 让课堂变得更加活跃。教师可以就授课内容事先制作教学资源,例如PPT、电子文档、音频、视频等,并通过智慧课堂投影仪进行展示。此外,该系统还可以实时观察学生的学习 情况,帮助教师及时发现和解决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2. 利用互联网和移动端技术。该校利用互联网资源、移动设备以及多种网络应用软件,推广了网络教学、在线测验、教学博客、微课堂等形式。例如,学生通过手机APP进 行在线抢答、签到、作业提交等活动,学生自主学习时间也变得更加灵活。 3. 内容创新和教学模式创新。该校通过信息化技术创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使其 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情况。例如,采用了在线授课、互动式课堂、课题研究等教学方式, 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深入思考能力。 案例效果:该校推行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首先,学生对课堂的认识和掌握能力得到了提高;其次,教师通过多种方式与学生有效沟通、分 享知识与技能;再次,课堂更加生动、灵活,让学生更好的感受学习的乐趣。 总结: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已成为推动教育改革和创新的重要力量。该案 例实践表明,信息技术和课堂教学深度融合能够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灵活和丰富,提高 教学质量和学生成绩,更好的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因此,未来教育将更加广泛地应用信 息技术和数字化手段,推进教育创新的道路。

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一、对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理解 教育是较早接触信息技术的领域之一,比如信息技术学科的出现、课程的设立、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等。但是信息技术对教育所产生的影响却不显著,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学习方式等还没有从根本上发生变化,对教育的正能量没有突显。某种程度上来说,信息技术似乎成了可有可无,有它不多、没它不少,绝非必不可少的因素,更谈不上对教育发展产生的革命性影响。几乎80%以上的教师都经历过各种形式的培训,比如计算机操作、软件应用、课件制作等,但是培训的最终结果并不理想。而通讯行业的手机,也是信息技术终端,每个人接受它之前并没有接受培训,功能开发的都很完美,能够用到淋漓尽致的程度,这说明了什么?说明教师没有真正感受到信息技术给我们的教育教学效果所带来的真正实惠,学生也没有真正体会到应用信息技术给学习带来的乐趣,因而导致一段时期以来大家对信息技术教学应用的迷惑于茫然。 何克抗教授提出:以前“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是只从改变“教与学环境”或改变“教与学方式”的角度(最多也只是同时从改变“教与学环境”和“教与学方式”的角度)去强调 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只是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改进教学手段、方法这类“渐进式的修修补补”上,还没有触及到教育的结构性变革。他认为要让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能自觉地认识到:不能只是停留在运用技术去改善“教与学环境”或“教与学方式”的较低层面上,而必须在运用技术改善“教与学环境”和“教与学方式”的基础上,进一步去实现教育的结构性变革—也就是要“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构建出新型的‘主导一主体相结合’课堂教学结构”。这正是《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之所以提出、并倡导“信息技术要与教育深度融合”这一全新观念与做法的基本出发点,也是“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本质与确切内涵所在。 二、网络环境下“三段式”教与学 “三段式”教与学是把教与学的过程划分为三个部分,课前、课上和课后。如果以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来划分,就是教师的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课后反思,学生的自主学习(预习)、课堂学习、知识拓展与延伸,因此把它称作网络环境下“三段式”教与学(下面简称“三段式”)。

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深度融合的案例分析

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深度融合的案例分析 信息技术和数学教学是两个不同的领域,但是它们可以深度融合,促进数学教学效果 的提升。本文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阐述了信息技术和数学教学深度融合的实践方法和效果。 一、案例概述 某高中数学老师通过使用信息技术手段,将数学教学内容与信息技术完美融合。通过 使用数字化教材、网络教学平台、数学建模软件、智能化评测系统等信息技术手段,实现 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信息互动和教学资源共享,促进了数学课堂的有效性和深度学习。 二、实践方法 1、数字化教材 以数字化教材为基础,教师可以在互联网上获取丰富的数学教育资源,将学生的阅读 体验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数字化教材可以随时随地访问,可以更加方便地进行在线学习 和练习。同时,数字化教材可以被教师不断地更新和完善,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和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2、网络教学平台 利用网络教学平台搭建数学学习的在线资源共享平台,实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 之间的交流和互动。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学生可以连续不断地学习、复习和练习,从而达 到更好的学习效果。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需求,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案, 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3、数学建模软件 数学建模软件在数学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数学建模软件,学生可以更加直观 地了解数学模型及其应用。这些数学模型包括微积分、数论、概率论等数学模型,通过模 型的建立和求解,让学生进一步掌握相关的数学知识,并将数学知识有效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4、智能化评测系统 智能化评测系统可以更加准确、及时地为学生提供反馈和建议。通过智能化评测系统,可以根据学生的答题情况,分析出学生的学习差异和问题所在,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 同时,智能化评测系统可以为教师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让教师更好地指导学生,提高教 学质量和效果。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教学案例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教学案例 在当今数字化时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已经成为提升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以下是一个具体的教学案例,展示了如何将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入学科教学中,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案例背景 本次教学案例发生在一所初中,所授学科为历史。历史学科是一门涉及人类文明发展脉络的重要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具有重要意义。然而,传统的历史教学往往过于依赖教师的讲述和课本的呈现,使得学生对历史的理解变得枯燥和抽象。为了改变这一状况,教师决定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将历史教学变得更加生动和有趣。 教学目标 通过引入丰富的多媒体资源,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好奇心。 利用信息技术手段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验历史事件。 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自主学习能力,使他们能够独立地获取、分析和利用历史信息。 教学过程

在本次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了多种信息技术手段,包括多媒体展示、历史虚拟现实(VR)体验、在线互动讨论等,以实现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 课前准备:教师提前为学生准备了丰富的多媒体资源,包括历史图片、视频、音频等。同时,通过学校的网络平台,为学生提供了在线的历史资料和互动讨论区。 导入新课:在课程开始时,教师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了一幅古老的历史地图,并引导学生思考地图背后的历史故事。这一举动立刻引起了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对接下来的课程内容充满了期待。 教学实施: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结合多媒体资源,生动地讲述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同时,通过历史虚拟现实技术,学生得以身临其境地体验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建筑风格。这种沉浸式的学习体验使得学生对历史的理解更加深刻和直观。 课堂互动:在课程中,教师还利用在线互动讨论区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交流和分享的平台。学生可以在讨论区中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想法,与其他同学进行深入的交流和讨论。这一环节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感和学习动力,也锻炼了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沟通能力。 课后拓展:课程结束后,教师为学生提供了进一步学习的历史资料和在线课程链接。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深度融合的实践研究案例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深度融合的实践研究案例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的深度应用和推广已成为一个不 可避免的趋势。教育领域也不例外,信息技术已成为教育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文 以小学语文教学为切入点,探讨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深度融合的实践研究案例。 一、背景介绍 小学语文教学是学生学习中文知识、提高语文素养的重要阶段。随着小学生的认知能 力和信息化技术水平的提高,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教学要求。为此,本文以信 息技术为工具,探寻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深度融合的实践研究案例。 1.利用信息技术增强语文阅读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一直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通过利用信息技术,教师 可以为学生创造更加真实、直观的阅读环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领会作者表达 的情感与意图。如利用中外文学作品及其相关电影、动画、游戏等多种形式,鼓励学生进 行积极阅读,提升阅读兴趣与能力。同时,可以通过SPSS等数据分析软件,对学生的阅 读能力进行统计分析,适时调整教学目标,为学生量身定制最佳阅读计划。 提高写作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信息技术在提高语文写作能力方面可以发 挥重要的作用。如通过在线写作平台,让学生可以随时在线上进行写作学习,教师可以通 过互动评价方式,及时反馈学生写作中的问题,帮助学生更好地改进语文写作能力。另外,利用全语音识别技术,让学生在完成语文作业时,可以用口述的方式书写文章,有利于发 掘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学生写作速度。 语文口头表达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信息技术可以为学生提供多 种口语表达的途径,如借助视频博客、网络广播等形式,让学生在互动中提高口头表达能 力和交际能力。同时,可以利用语音识别技术和语音合成技术,让学生结合“听、说、读、写”等多种语言形式,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本研究收集了多种小学语文教学实践案例,如下所示: 1.利用“猜谜游戏”提高学生语文阅读能力 针对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问题,某二年级教师采用“猜谜游戏”方式,引导学生积极 阅读文章,比拼猜谜速度,有效提高学生的文化阅读水平和语文理解能力,同时也激发学 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和热爱。 2.利用语音合成技术抓住语文口试机会

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深度融合的案例分析

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深度融合的案例分析 一、案例背景 二、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深度融合实践 1. 数学建模软件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在某学校的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们使用数学建模软件进行实例分析、模型建立和求解等环节。教师可以利用数学建模软件展示不同类型的数学模型,并引导学生进行模型的建立和求解。通过软件的实时展示和可视化效果,学生可以更清晰地理解数学模型的应用价值和解题方法,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思维。 某学校的数学教师还积极使用虚拟仿真实验软件进行数学实验教学。在解析几何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虚拟仿真实验软件展示不同空间图形的变化过程,让学生通过实验操作来探究空间图形的性质和关系。通过虚拟仿真实验软件,学生可以在互动的环境中进行学习,培养他们的空间想象力和实验探究意识。 教师们还广泛应用交互式教学工具进行数学教学。在代数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基于交互式教学工具的课堂活动,让学生通过操作工具来理解代数运算的规律和性质。通过互动式教学,学生可以主动参与学习,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深度融合,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深度融合能够提高数学教学的效率和趣味性。通过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数学知识能够以更形象、更直观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信息技术还可以提供更多元化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手段,丰富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深度融合能够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创造力。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学生需要具备信息技术的基本操作能力和创新应用能力。通过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深度融合,学生不仅能够掌握数学知识,还能够培养信息技术的应用意识和创造性思维,为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深度融合能够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信息技术的应用涉及到数学、科学、工程、艺术等多个领域,深度融合能够促进跨学科思维的发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信息技术与数学的深度融合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深度融合是当前教育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工作。通过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有效融合,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促进学

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创新课例

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创新课例 一、背景介绍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通常是信息的传递者,学生则是信息的接收者。这种单向的教学方式缺乏互动和个性化的特点,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而信息技术的应用为教学带来了新的机遇,使教学变得更加灵活和多样化。 二、课例描述 在一所小学的数学教学中,教师采用了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的创新模式。教师在课堂上使用了电子白板和多媒体教学软件,通过图像、声音和动画等多种形式,将抽象的数学概念生动形象地呈现给学生。同时,教师还设计了一系列与课程内容相关的互动活动,让学生参与其中,积极思考和探索。 三、教学目标 通过这种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的创新模式,教师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互动活动的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动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四、教学步骤 1. 引入:教师通过电子白板和多媒体教学软件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概念讲解:教师通过多媒体教学软件,以图像、声音和动画等形式讲解数学概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3. 互动活动:教师设计了一系列与课程内容相关的互动活动,让学生参与其中。例如,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分成小组,通过电子白板上的互动游戏来巩固所学的知识。 4. 实践操作: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操作,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5. 总结归纳:教师通过电子白板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并与学生一起归纳出关键点和学习重点。 五、教学效果与评价 通过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的创新模式,教师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参与度。学生在参与互动活动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还能够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同时,信息技术的应用还能够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使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六、结语 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创新课例的应用,为教学带来了新的可能性和机遇。通过合理地利用信息技术工具和教学资源,教师能够创造出

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教学案例

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教学案例 一、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数学素养。本文将介绍信息技术在数学学科教学中的应用,探讨深度融合的方法,并通过具体的教学案例进行分析。 二、信息技术应用 1. 数学软件 数学软件是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教学融合的重要工具之一。通过数学软件,教师可以更加直观地呈现数学知识,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常用的数学软件包括几何画板等。 2. 数字教育平台 数字教育平台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教学平台,可以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和在线学习工具。通过数字教育平台,教师可以实现远程教学、在线测试、作业布置和批改等功能,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自主学习和交流。

3. 虚拟现实技术 虚拟现实技术可以为学生提供沉浸式的学习体验,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通过虚拟现实技术,教师可以模拟复杂的数学模型和场景,让学生在互动中探索和学习。 三、深度融合方法 1.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 在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中,教师应该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设计。通过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特点,教师可以针对性地设计教学内容和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2. 问题解决导向的教学活动 问题解决导向的教学活动是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另一种方法。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实际问题或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这种教学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 3. 合作与互动的学习环境

合作与互动的学习环境是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重要体现。教师可以通过数字教育平台或虚拟现实技术等工具,为学生提供合作学习和互动交流的机会,促进学生的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的发展。 四、教学案例分析 1. 分形几何的探索 教师可以利用几何画板等数学软件,引导学生探索分形几何的奥秘。通过观察和计算不同的分形图案,学生可以深入理解分形几何的概念和性质,培养数学审美和空间思维能力。 2. 动态几何问题的解析 动态几何问题是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另一个案例。教师可以利用数字教育平台或编程工具等,动态展示几何图形的变化和运动过程,帮助学生理解动态几何问题的解析方法和技巧。 3. 数据驱动的数学建模 数据驱动的数学建模是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又一案例。教师可以通过

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所谓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就是通过将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合于各学科的教学过程来营造一种信息化教学环境,使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由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转变为“主导―主体相结合”的教学结构。 下面我结合自己的实践谈谈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地深度融合的做法和效果。 一、利用信息技术作为演示的工具,设置情境,激发兴趣 利用信息技术作为演示工具,来呈现社会、文化、自然情境,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分析、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观察和思考能力。例如,我在进行选修4第四章第三节电解池一节的教学中,我利用信息技术向同学们演示了用动画模拟的电解氯化铜溶液时整个回路中带电微粒的移动情景,在此基础上,我让学生讨论总结以下问题:(1)电解过程中溶液中阴阳离子各向哪一极移动?(2)电子的流向是什么?(3)阴阳两极各有什么现象发生?(4)请写出电极反应方程式。在多媒体的辅助下,原先深奥难懂的微观理论,一下子变得浅显易懂,教学效果显而易见。 二、利用信息技术提供资源环境,开阔学生的思路,实现学生对事物的多层面了解 用信息技术提供资源环境就是要突破书本是知识主要来源的限制,用各种相关资源来丰富封闭的课堂教学,极大地扩充教

学知识量,使学生不再只是学习课本上的内容,而是能开阔思路,了解各种观点。例如,我在进行必修1第四章第四节浓硫酸与铜反应的性质教学时,设计这样的问题:(1)铜与稀硫酸能否反应?与浓硫酸呢?(2)在进行铜与浓硫酸的反应时,你观察到什么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3)铜与浓硫酸反应的原理是什么?之后,我让学生带着这几个问题进行合作探究实验,并告诉学生,如有疑问可以上网查找解释。学生带着问题进入实验室,从实验室出来,又满脸凝重地进入了微机室,当学生从微机室出来的时候,我看见他们脸上洋溢着会心的微笑,我知道他们找到了能够解释现象,说服他们的答案。 三、利用信息技术作为个别辅导工具,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收获 例如,我们使用的必修教材后均附有光盘,光盘内有实验、检测、精讲、电子书。在开学的第一节课,我给学生介绍教材内容时,就会把这一点告诉学生,希望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在适当的时候利用好这一个别辅导工具,使自己的问题得到解决。当然对于一些解决不了的问题,仍需要上网查找,或找老师指点。这样一来,学生学习的投入性提高了,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了收获。 四、利用信息技术作为辅助教学交流的工具,实现师生之间的情感与信息交流 利用信息技术作为辅助教学交流的工具,教师可以通过网

一份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融合创新的教学案例 (1)

一份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融合创新的教学案例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技术教育已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由此看来信息技术与教学已经密不可分。通过昨天学习的”技术改变教学“系列课程,我觉得要做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营造信息化教学环境 营造信息化教学环境是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的基本内容。所谓信息化教学环境是指能够支持真实的情境创设、启发思考、信息获取、资源共享、多重交互、自主探究、协作学习等多方面要求的教与学方式的教学环境——即能支持下述新型教与学方式的教学环境。 二、实现新型教与学方式 实现以“自主、合作、探究”为特征的新型教与学。方式则是一节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课的具体目标,有了新型的教与学方式,再加上正确教育思想观念的指导和相关教学资源的支持,才有可能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的最终目标。 三、变革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构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的最终目标是要变革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构:将教师主宰课堂的“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结构,改变为既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突出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主导—主体相结合”教学结构。要深刻认识课堂教学结构变革的

具体内容,教学结构的变革不是抽象的、空洞的,它要具体体现在课堂教学系统上述四个要素地位和作用的改变,也就是:教师要由课堂教学的主宰和知识的灌输者,转变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学生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学生良好情操的培育者;学生要由知识灌输的对象和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和情感体验与培育的主体;教学内容要由只是依赖一本教材,转变为以教材为主、并有丰富的信息化教学资源(例如学科专题网站、资源库、案例、光盘等)相配合;教学媒体要由只是辅助教师突破重点、难点的形象化教学工具转变为既是辅助教的工具,又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协作交流工具与情感体验与内化的工具。要想将上述课堂教学结构的变革(即课堂教学系统四个要素地位、作用的改变)真正落到实处,只有通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设计并实施相关的教学模式才有可能。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的实践与案例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的实践与案例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在当今教育领域中越来越普遍。随着 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教育内容和教学方式也在发生着变革。信息 技术可以为学科教学提供更多元化和创新化的教育方式和教具,加强 学科教学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下面将介绍一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 学融合的实践与案例。 一、基于在线平台的学科教学 在线教育平台已成为教学变革的一种常见方式,对于学生,可以 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获得学科基础知识并且能自主学习。另一方面,用线上互动形式,开展虚拟实验、模拟探究等实践课程,将现实世界 的体验带到虚拟教室中,加深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理解,激发学习兴趣。例如,在语文教学中,可以利用线上课堂让学生实现作文实践、文章 阅读和写作能力提升。 二、科技创新与学科教学的融合 在学科学习过程中,科技创新也成为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举个 例子,学生通过编程设计控制机器人寻迹行走,不仅可以提高学科学 习的效果还能增强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科技的实 际应用。 三、数字化与学科教学的融合 数字化技术取代了许多传统工具,如教科书、黑板、粉笔等,大 大促进了学科教学的创新和发展。教学内容数字化可以为学科教学提 供更多样化的教学资源和教学工具,不同类型的知识数据可通过互联 网获得并有效地传达给学生。同时,数字化教学也可以通过多媒体教 学平台比如视频教学等方式,呈现图像、声音和文字的完整信息,使 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学科的概念和知识。 以上是一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的实践与案例,这些案例丰 富了学科教学的内容和形式,使教育更具吸引力和趣味性,通过创新

的方式激发了学生对学科的兴趣和热情,加强了学科教学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推动了学科教学的新发展。

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深度融合的案例分析

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深度融合的案例分析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深度融合也逐 步得到了推广和实践。本文通过对某校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案例分析,探讨信息技术如 何深度融合到数学教学中,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 一、案例分析背景 某校是一所普通中学,为了适应新时代教育发展的要求,推进素质教育和信息化教学,学校教师团队开始尝试将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深度融合。具体实践方案如下: 二、案例分析实践进展 1.利用数字化工具开展数学知识点演示、教学 教师们通过使用PPT、Excel、Geogebra等数字化工具,制作了丰富的数学知识点演示和教学课件,使学生能够形象、直观地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和知识点。比如,在解析几何 的教学中,教师通过使用几何绘图软件Geogebra,制作了多角形、圆的相关演示课件,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快速掌握几何图形的基本知识,并以此为基础开展进一步的学习。通过 数字化工具的使用,教师们提高了教学课件的效果,也提升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 度。 2.开发在线学习资源,丰富数学学习内容 学校教师团队积极开发在线数学学习资源,包括数学题库、在线试卷、数学视频课程等。这极大的丰富了学生的学习内容,同时改善了作业的批阅和统计管理工作。 3.对数学课堂进行全面数字化改造 学校数字化教室的建设,并对数学课堂进行全面数字化改造。教师们利用电子白板、 投影仪等数字化设备,实现数学课堂的全程数字化化,使得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更加自由、灵活,教学效果更加显著。 三、案例收获与展望 通过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深度融合,学校取得了不少显著成效。其一,数字化工具 的应用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让学生形象直观、深入理解数学知识;其二,开发在 线学习资源,丰富了学生的学习内容,提高了自主学习能力。其三,数字化课堂的建设改 善了教学环境,也使得教学更具活力和互动性。 但是,数字化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深度融合不是任务一日之功,也并非完美无缺。教师 团队需要时刻学习、探索与实践,不断完善、优化数字化教学方案。同时,学校管理部门

《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管理的深度融合研究》课题设计论证

《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管理的深度融合研究》课题设计论证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随着信息化快速发展,教师应具有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熟练运用信息工具(网络、电脑等)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收集、加工、组织、运用;这些素质的养成就要求教师不断地学习,才能满足现代化教学的需要。 进入到21世纪,信息时代的信息技术教育大潮,正扑面而来,以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正在以惊人的速度进入到教育的各个领域和环节,教育正处在有别于工业化时代的教育环境——信息技术环境中。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Internet与校园网的接轨,为小学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开辟了广阔的前景。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对教育的影响不可估量,它不仅带来教育形式和学习方式的重大变革,更重要的是对传统的教育理念、模式、内容和方法等产生了巨大冲击,我们正面临着一场前所未有的教育大革命。然而,很多教育工作者与一线教育教学人员在信息化条件下仍用旧观念看待教育问题,不知道如何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推进教育的改革,不知如何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来培养21世纪需要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尤其是农村地区教育技术状况不容乐观,远远跟不上信息时代发展的步伐。 问题的表现主要是: 1.虽然学校配备了较齐全的现代教育技术设备,但是由于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设备的热情不高,信息技术水平较低,设备得不到充分的利用,造成了教育资源的浪费。 2.教师教育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陈旧,墨守成规,不懂得怎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服务于课堂教学,优化教育教学环境。 3.教师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获取、处理、共享各种信息资源的能力差,教师的信息技术整体水平不高,不利于教师实现“高效教学”和“轻松教学”,从而达到教学相长的良性循环。 二、研究目标 我们希望通过本次课题研究,达到以下目标: 1.明确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的认识; 2.全面提高教师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 3.探索符合乡镇小学教师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的模式与方法,归纳出乡镇教育中教师在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方法,指导教师及时总结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得失和经验等。 重点在于通过理论和实践培养,全面提高教师科学、合理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优化课堂教学的能力和水平。从而以点带面,折射乡镇小学教师现代教育技术能力普遍存在的问题和矛盾,为解决这一问题、矛盾提供借鉴和参考。 三、研究内容 1.了解乡镇小学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水平的基本状况,以及对现代教育技术需求的基本状况。 2.客观定位乡镇小学教师现代教育技术技能掌握程度;制定乡镇小学教师现代教育技术能力标准,教师现代教育技术的需求状况,其学习态度与动机。 3.提高现有现代教育技术资源的使用率,探索有效的培训方法、模式。 4.提高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网络等资源,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育教学水

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教研论文

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摘要:当今,信息技术高速发展,不断的渗透到我们的生活、和学习当中,学校内其与教育教学高度融合,使教育教学的方式方法不仅仅局限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之中,本文阐述了信息技术与语文阅读教学中个别案例的融合,并且阐述了信息技术如何与教育教学融合才能使学生更好的学在其中,乐在其中,学生能主动认识、掌握课程的重点难点的知识,使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关键词:信息技术阅读教学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教育信息化的应用也在不断地提高。计算机的普及,在今天的教学改革发展中,传统讲授式的教学模式逐渐拓宽渠道,发展为多媒体的教学。信息化的技术进入课堂教学,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尤其是在小学语文阅读的教学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之一。它是识字的重要途径,有利于提高识字数量,以及质量。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使受教育者获得多层次多角度的知识,激发他们的学习思维。如果在教学中使用用信息技术就可以收到良好的阅读教学的效果。 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使学生的想象得到发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对美的认知,可以优化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使教学能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其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良好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以下就是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给我带来的体会 一、使用信息技术可以使学生明确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并集中解决 在教学《掩耳盗铃》这一课时,我先让学生读课题,然后让他们提问题。学生的问题有为什么要掩着耳朵?接下来我就让他们看幻灯、听朗读,让他们在此基础上,再说说文中的主人公究竟发生了什么故事?并要求他们注意主人公的表情、注意他的动作。当学生有声有色地讲完故事的大概内容后,我追问为什么要掩住耳朵呢?学生们都说是他认为捂住耳朵偷铃铛别人会听不见。我补充说:“钟的响声是客观存在的,不管你是否捂住耳朵,它都是要响的。凡是要客观存在的东西,

【课题研究方案】《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教学的深度融合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教学的深度融合研究》 课题研究方案

《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的信息技术应用》课题研究方案 1、课题的核心概念及界定 信息技术:是指对信息进行采集、传输、存储、加工、交流、应用的手段和方法的体系。现代信息技术是指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技术的总称,是与信息获取、理解、分析、加工、处理、传递等相关的技术。本文所指信息技术为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主要包括多媒体计算机、教师网络、校园网和因特网(Internet)、教育资源网络平台等。 高中数学教学:人教A版的高中数学必修课程、选修课程的教与学。 深度融合: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课程的融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以及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2、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近年来,无论是基础教育还是高等教育,信息化教学模式中的“多媒体教学”已实现了广泛化与常态化。有数据调查显示,目前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微课教学模式”、“APP辅助教学模式”等应用于教学实践的教师数量占被调研总人数的35%左右,这说明教师对信息化教学热点有一定的积极关注度,许多教师能够将教学实践、教育前沿理念和信息技术结合起来,并应用于实践。各种技术和教学内容融合的方式和深入程度不同,不同教育阶段对不同的技术应用情况也有差异,并在应用评价和应用效果上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因此,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的融合仍处于持续向纵深方向发展的过程当中。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把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超前部署教育信息网络。到2020年,基本建成覆盖城乡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信息化体系,促进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现代化。...”课题组所处的是农村校,学生是全市中下水平的学生,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的关注度都有欠缺,有一部分学生出现了倦学怠学的情况。 在信息化普及的今天,如何借助信息技术的力量,不仅仅停留在只是应用,应该将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教学进行深度融合,牢牢抓住学生在课堂的注意力,引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教学应该如何进行深度融合?课题组认为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3、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借助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新课标》中强调指出:我们在教学中必须“关注学生学习兴趣和经验”,当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兴趣时,也就形成了学习的内动力。 (2)借助信息技术,搜集信息,充实学习内容 信息技术网络资源为学生学习新知识打开了一扇新的窗口,无论在时间还是在空间上都为我们留下了广阔的发展余地,特别是在数学的课堂教学中,恰到好处地运用信息技术,一定会使课堂教学产生质的飞跃。 (3)借助信息技术,化静为动,让学生感受知识形成过程。 应用信息技术教学,能根据教材的内容和教学需要化静为动,动静结合,直观生动地展示出来,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兴趣,而且使学生学得主动,同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信息技术与学科深度融合的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信息技术与学科深度融合的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一、选题依据 1.课题提出的背景。 21世纪是信息技术的新时代,现代信息技术已成为社会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计算机的运用和科学技术的革命必将改变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并且极大地改变人们的教育和学习方式,传统的教学组织方式必将发生变化。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为促进教育观念的转变,促进教学模式、教学过程、教学手段和方法的改革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空间,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有机融合,目的是使信息技术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的变革,构建一种与信息技术融合的学科教学模式。 美国教育家布鲁纳指出:“任何学生都是可以教好的,关键在于给他创造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是以信息技术为先导,以系统论和教育技术理论为指导,根据学科教学规律而进行的教学研究。 目前,基于农村现状的学科与信息技术融合的案例相对较少,而且适合农村学生的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的教学模式尚未形成,常态化的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的教学未得到落实,因此我们提出本课题,旨在通过课题研究,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真正发挥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推动作用,探索适合农村特点的常态化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教学模式研究,推动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 2.本课题在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 (1)在奥苏贝尔的“学与教”理论和建构主义的“学与教”等理论指导下,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的研究日益普及,理论研究日益深入细化;从实践层面,各种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课堂教学模式不断涌现,而且推出了大量的精彩的

教学实例。目前国内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的说法主要有“大融合论”和“小融合论”。“大融合论”主要是指将信息技术融入到课程中去,改变课程内容和结构,变革整个课程体系。“小融合论”观点将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等同于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信息技术主要作为一种工具、媒介和方法融入到教学的各个层面中,包括教学准备、课堂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等。这种观点是目前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实践中的主流观点。 (2)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起,信息技术(计算机)已广泛应用到各学科教学中,并不断研制计算机软件并应用于教学。在不断实践探索与理论研究中,目前,国内外总结出的信息技术应用于学科教学的教学模式多见于以下三种: ①主流形态――以多媒体信息组合演示为主的教学形态。该模式在课堂教学中使用已被广大教师所认可并接受,是目前教师运用最为得心应手的主流形态。 ②典型形态——网络环境下的探究式教学形态。该形态所体现的是以问题驱动为导向,学生围绕学习主题,运用网络信息资源和网络技术开展的学习。 ③开放形态——基于互联网资源的研究性学习形态。它作为一种开放形态,体现了现代教育的一种新形式。 ⒊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 联系当前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这场改革的广度和深度都是前所未有的。信息技术和小学学科学教学的融合问题,就是探讨如何在现代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资源,更新教学理念,转变评价体系,优化课堂教学,改革传统学科教学中不适应时代发展的部分,以有效地促进学习者主动建构自身知识体系,最终保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取得预期的成效。应该说,探讨信息技术与小学学科教学融合,它与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并不矛盾,反而有助于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