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我国监狱劳动改造的功能定位与未来走向

我国监狱劳动改造的功能定位与未来走向

我国监狱劳动改造的功能定位与未来走向
我国监狱劳动改造的功能定位与未来走向

我国监狱劳动改造的功能定位与未来走向

——基于完善中国特色监狱制度的视角

内容摘要:在构建和谐社会和监狱体制转型的时代背景下,劳动改造制度功能的完善和发展,不仅是延续劳动改造地位、传承劳动改造历史的需要,也是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监狱制度,提高罪犯改造质量的需要。当下,对劳动改造的功能要重视审视,对劳动改造面临的困境要正确解读。可以预见,我国监狱劳动改造的未来走向是:劳动改造的组织形式由单一的企业型向生产组织形式多样化转变、劳动改造的实施由突出强制性、惩罚性向突出竞争性、教育性转变、劳动改造由单纯注重技能培训向培养罪犯的社会适应能力转变、劳动改造的管理由粗放向规范转变、劳动改造由封闭化向社会化转变、劳动改造的生产项目由室外逐步向室内转移、劳动改造的制度由零散向系统转变、劳动改造由体力劳动逐步向脑力劳动转变、劳动改造的评估和激励由片面向全面转变。

关键词:劳动改造中国特色监狱制度走向

马克思主义认为,劳动是人的第一需要;劳动创造了世界,也创造了人类本身。根据这个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劳动改造成为我国监狱工作的基本制度,是我国监狱改造罪犯的三大手段之一,也是中国特色监狱制度的重要内容。随着社会政治、经济与文化的不断发展,我国监狱劳动改造制度遇到了研究不够、执行不力、创新不足、说理不清等现实困境。在构建和谐社会和监狱体制转型的时代背景下,劳动改造制度功能的完善和发展,不仅是延续劳动改造地位、传承劳动改造历史的需要,也是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监狱制度,提高罪犯改造质量的需要。因此,我们必须顺应新形势的新要求,积极推进当下我国监狱劳动改造制度的变革,进而实现中国监狱制度的与时俱进,进一步丰富中国特色监狱制度。

一、我国监狱劳动改造的基本特征——以中国特色监狱制度形成的角度审视

我国监狱制度的一个重要特色就是惩罚与改造相结合,教育和劳动相结合,而劳动改造为这一特色的充分显现奠定了基础。从我国监狱罪犯劳动的演变过程看,我们可以预见,劳动改造作为我国监狱改造罪犯的重要手段,在监狱工作中已经并将继续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从我国监狱劳动改造的基本特征看,我们可以发现,劳动改造不仅是我国监狱刑罚执行制度的特色,而且是我国监狱刑罚执行制度的根基和精髓。

(一)我国监狱罪犯劳动的演变过程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特色的监狱制度逐步形成,让罪犯在劳动改造中成为新人,成为贯穿50多年来监狱工作的红线。1951年,第三次全国公安工作会议通过的《关于组织全国犯人劳动改造问题的决议》专门有一段关于劳动改造罪犯的内容。从此,大规模创建劳改工作在全国展开。从建国之初到80年代前期,除“十年动乱”给监狱改造工作造成很大的破坏外,监狱组织罪犯劳动在对罪犯的改造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劳动改造与教育相结合,构成了改造罪犯的重要手段,成功地改造了大批罪犯。同时,为罪犯提供了改造场所,创造了大量物质财富,成为罪犯改造工作的重要物质基础。此后的50年中,尽管监狱工作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程,但罪犯劳动的改造模式一直没有变化,并逐步有所加强。以至在1981年中央批转第八次全国劳改工作会议纪要中,把“组织劳改生产”作为一项重要的基本经验。当然,我国监狱在实施劳动改造工作上,也出现了一些问题。由于种种原因,一些单位在组织罪犯劳动时,只重视其经济意义,而放松对罪犯劳动的管理、教育,忽视其改造意义、社会效益,致使产生了严重的后果。这引起了中央领导的高度重视,为此提出了“改造第一、生产第二”的方针,从理论和实践上明确了组织罪犯劳动的主要功能和作用。

20世纪90年代下半期之后至2003年监狱体制改革试点开始的十余年时间里,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监狱经济出现了严重的市场不适应症。尽管国家给予了一定的优惠政策扶持,但监狱经济逐渐陷入困境。1994年12月颁行的《监狱法》将罪犯劳动纳入对罪犯改造的内容,从法律上使罪犯劳动真正回归到了改造罪犯的本意。但真正实践意义的回归进展不大,重生产轻改造的现象依然客观存在。

伴随社会的进步发展和监狱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监狱生产发生了深刻变革,罪犯从过去主要为补充监狱经费不足的客观需要创造经济效益而劳动,变为主要为实现改造罪犯的社会效益而劳动。这种变化使原来倾斜的改造手段架构,开始向合理的改造手段架构复原,被异化的劳动改造功能开始回归。特别是在监狱经费全额保障体系和公务员工资规范体系建立后,监狱组织罪犯劳动的客观目的和要求、功能和作用更加明确和突出,刑罚执行职能更加科学和规范,在提高罪犯改造质量的实际工作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回顾我国监狱罪犯劳动的发展进化过程,我们不难看到劳动在改造罪犯方面具有无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劳动改造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刑罚执行制度的基础和精髓,处于关键地位,起着主导性作用。离开了劳动改造的参与,“惩罚与改造相结合、教育和劳动相结合”这一中国社会主义刑罚执行制度的重要特色就会变为一句空话,从而使监狱的最终目标落空。

(二)我国监狱劳动改造的基本特征

1、劳动改造指导思想的历史进步性。我国监狱劳动改造以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认识论和劳动价值观为指导思想。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我国强调劳动改造不仅要改变罪犯个人生活的物质生活条件、改变他们社会存在的方式,强制他们参加“人类最基本的社会活动”——生产劳动,而且要对他们进行唯物史观的教育,转变思想意识,矫正犯罪恶习。根据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观点,罪犯在劳动实践中,经过实践、认识,才能在往复的螺旋式的进程中得到改造。

因此,我国监狱强调罪犯在劳动中不仅要参加生产劳动,而且要接受劳动教育,使罪犯通过劳动在认识上得到提高,逐渐从强迫劳动过渡到自觉劳动。根据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的观点,罪犯通过劳动不仅生产物质资料,而且锻炼人的体质、造就人新的品质。新中国监狱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运用劳动改造手段,成功改造了伪满皇帝、日本战犯以及数百万计的犯罪分子,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充分证明了我国监狱劳动改造指导思想的科学性,体现了历史的进步性。

2、劳动改造的目的具有双重性。我国监狱劳动改造的目的具有思想改造性和经济效益性这双重特征。监狱组织罪犯劳动,首先是为了改造罪犯思想。我国监狱罪犯劳动始终坚持以改造人为宗旨,具有明确的改造性特征。罪犯劳动不同于一般的社会生产劳动,它是以转变罪犯思想矫正恶习,使罪犯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和人生观为宗旨的社会实践活动。它不仅仅是一种生产活动,更重要的是一种政治活动和执法活动。从这种意义上说,我国监狱罪犯劳动是一项以改造罪犯为目的的特殊的社会实践活动。其次,罪犯劳动又具有经济效益性的特征。罪犯通过劳动生产物质产品。罪犯劳动具有一般生产劳动的共性,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遵循经济规律,讲究一定的经济效益。在罪犯劳动的双重性特征中,改造性特征占主导地位,改造性特征的首位目的是十分明确的。罪犯劳动所追求的主要目标是改造罪犯的社会效益,而经济效益则是整个组织罪犯劳动生产过程中派生出来的产物。

3、劳动改造依据的法定性。对罪犯实施劳动改造,是国家法律赋予监狱的权力和职责。我国《宪法》、《刑法》在有关条款中均有明确的规定,《监狱法》更是对罪犯劳动改造问题作了具体而详实的规定。从监狱角度看,组织罪犯劳动是监狱代表国家对罪犯执行刑罚的法治行为,属于监狱民警的执法活动范畴。监狱要对罪犯劳动实行严格管理和监督,把罪犯的劳动态度、业绩作为其认罪悔罪的表现之一,列入考核奖惩内容。在罪犯减刑条件、奖励条件、惩处条件中与劳动相关的条款占有较大的比重。从罪犯角度看,投入监狱服刑改造,参加劳动在其服刑生活的时空上占有很大的比重,是法律规定的服刑的重要内容。

4、劳动改造实施的强制性。我国监狱工作坚持劳动改造罪犯的强制性,并把劳动改造作为我国一项刑罚执行制度来对待,符合中国国情,同时也符合改造罪犯的实际。《监狱法》规定:“凡是有劳动能力的罪犯,都必须参加生产劳动。”由此可见,对罪犯的劳动改造,不管罪犯本人愿意与否,是由国家法律规定依法强制执行的。这种强制性实质上就是监狱对罪犯实施劳动改造具有依法惩罚的不可选择性。罪犯在劳动改造中,只有按质按量圆满完成劳动任务的义务,而对劳动的场所、工种、内容没有自由选择的权利,必须无条件地服从监狱的具体安排。监狱民警在组织和实施劳动改造中必须依法进行,做到劳动项目科学、劳动定额合理、劳动管理文明、劳动考核公正,切实使劳动的过程成为改造罪犯成新人的过程,真正实现劳动改造的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尽最大可能减少劳动改造实施中的随意性、盲目性和目标偏差。

5、劳动改造作用的基础性。在改造罪犯的三大基本手段中,劳动改造起着根基性的作用。“从劳动改造和教育改造的关系来看,劳动改造是教育改造不可或缺的实践基础和价值检验渠道,教育改造需要劳动改造为其提供信息,检验成效及论证价值。”①在平时的生活、学习中,罪犯的言行具有隐蔽性和两面性,

而在艰巨的劳动生产中,其真实的思想才会流露出来。监狱民警只要通过精心观察罪犯在劳动生产中的表现和反映在产品中的种种参数,就能够了解掌握罪犯比较客观、具体而真实的改造动机和目的,从而为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和管理措施提供依据。“从劳动改造和监管改造的关系来看,劳动改造为监管改造提供了有效管理的空间和必要途径,劳动改造的实施既是对罪犯进行科学监督管理的过程,也是对罪犯进行行为矫正和技能培养的必不可少的场所。”②罪犯在服刑期间除去睡眠和学习娱乐时间外,参加劳动生产是其主要改造生活内容。对罪犯劳动过程、劳动现场实行严格管理,是监管改造应有之义,除去生产、技术等专业性管理,劳动改造的大量管理内容属于监管改造范畴。监狱工作的实践充分证明,生产劳动组织得好坏与监管改造秩序的稳定与否存在正比关系。

二、我国监狱劳动改造的功能定位——以中国特色监狱制度发展的角度审视

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科学理论指导下,我国成功地实行了对罪犯劳动改造的刑罚执行制度,创造了令人赞叹的“中国经验”,取得了巨大的实践成就。然而,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不断发展,中国的经济社会、思想文化都发生着剧烈的变化,监狱理念也随之更新,同时,西方文艺复兴以来的各种人文思潮和监管理念滥觞于理论界,劳动改造的功能发挥受到冷落,甚至于受到质疑。因此,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新语境下,在监狱体制改革后的新体制下,我们必须对劳动改造的功能予以重新审视,该强化的要强化,该拓展的要拓展,该淡化的要淡化。

(一)需要强化的劳动改造功能

1、预防功能。我国刑罚目的的主要内容表现为特殊预防和一般预防。罪犯在强迫的条件下从事生产劳动,体验身心被支配的痛苦,自觉是犯罪行为的必然后果,客观上强化了罪犯对“犯罪——惩罚”的因果模式的学习,体现了公平、公正的法律正义,是戒除罪犯再次犯罪,实现特殊预防的心理机制。同时,通过劳动改造的强制惩罚性震慑社会上的不稳定分子,达到预防和减少犯罪,从而实现刑罚的一般预防功能。

2、矫正功能。罪犯劳动的起始意义并不具有矫正意义,随着刑罚思想的发展,罪犯劳动才与监狱的矫正功能挂起钩来。矫正罪犯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单靠理论的说教是不行的,还必须有实践手段的支持。生产劳动是人类社会最广泛、最基本的社会实践活动。罪犯是人,同样有自然属性、经济属性和社会属性,同样有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要矫正和改造罪犯,就必须引导罪犯正确地按照现实社会所需要和认可的方面去实现其自我价值,这种引导如果不采用社会化的生产实践活动,将没有别的途径和方法能够替代。“通过劳动改造罪犯是最有效率与效益的改造方法。”③大多数罪犯从犯罪动因上看,走上犯罪道路多与贪图享受、好逸恶劳的思想紧密相关。组织并强迫罪犯参加融社会性、集体性、规范性、工序性和文明性于一体的生产劳动,使其在艰辛的劳动过程中,改变扭曲的人生观、价值观,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行为习惯,将促使罪犯增强自我约束能力,完成自我“规训”,逐步建立适应社会的思想认识、行为规范、生活态度。

3、调控稳定功能。调控是调节与控制;稳定是稳固且安定。调控稳定就是罪犯在有组织的劳动中,行为受到控制,情绪得到调节,身心得到满足,灵魂受到触动的改造效果通过遵守监规纪律的方式表达出来,使监狱的安全与稳定得到体现。反过来这种安全与稳定的改造环境,又有助于劳动改造质量的进一步提高。事实证明,依法、严格、有序、文明、高效的组织罪犯劳动可以转移罪犯的注意力,使其释放抑郁与烦躁,克服冲动与悲观,改善情绪与不良的心态,通过学习知识、提高技能、与人合作、取得成绩等逐步培养其积极乐观的情感,引导其积极健康的思维,达到稳定与平衡其心情进而消除不安定因素,维护监狱安全稳定的目的。

4、培训功能。劳动改造是培养罪犯劳动技能的有效途径。劳动技能的形成无一例外,都是从劳动实践中获得的。通过劳动实践,罪犯能够学到自己所没有学过的生产劳动知识和技能。并且通过监狱的宣传教育,绝大多数罪犯都能认识到学习技能的重要性,认识到在劳动过程中自己学会与社会就业需求接轨的一技之长,回归社会后才有可能立足于和生存于社会。罪犯从最初的被迫劳动转为后来自觉参加劳动,并在劳动过程中主动去学习技能、创新方法,从而在劳动过程中受到劳动意识、劳动习惯、劳动技术和能力的培训。

5、强身健体功能。罪犯参加劳动,有利于其身心健康。劳动是有目的有意义有价值的生产实践活动。劳动过程提供了相对宽松的空间和时间,能够从中获得相对较为自由的思想行动,并在劳动中发挥聪明才智,释放潜能,得到更多的锻炼机会。从实践上看,罪犯不劳动,只能消极坐牢,其结果,就是无所事事,精神抑郁,懒散萎靡,身心健康得不到保证。

(二)需要拓展的劳动改造功能

1、再社会化功能。犯罪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被社会淘汰的过程。罪犯投入改造直到回归社会,是一个重新社会化的过程。在监禁条件下参加劳动是罪犯实现重新社会化最有效的措施。当代监狱组织的劳动,是通过监狱生产来实现的,而监狱生产又是与社会生产相连接的,生产劳动过程中有着和社会基本一致的环境条件。“监狱生产活动必然会以多种形式为罪犯拓展信息交流空间,增加信息量,将商品、经济、技术、管理等多方面的社会信息引进监狱,罪犯通过对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反馈,不断接受社会信息的刺激,更新思想,调整行为,保持与社会的联系。”④因此,监狱组织罪犯从事与正常社会条件和形式相同或相近的生产劳动,让罪犯学习体验社会普遍接受和采用的生产管理方法,逐步适应市场经济环境,培养合作精神,有利于罪犯重新实现自身的社会化,使之在回归社会后能够尽快地适应社会环境,不至于被社会所淘汰而重新走向犯罪。

2、恢复功能。罪犯将所获得的劳动报酬的一部分用于补偿受害人,有利于恢复因犯罪而破坏的社会关系。这是目前兴起的“恢复性司法”理念的基本价值。在“恢复性司法”的理念中,受害人不只存在对罪犯予以严惩的要求,而且还存在让罪犯对其物质损害或经济损失予以补偿的愿望。监狱执行刑罚应由报复主义向恢复的目的转变,除了体现必要的惩罚功能,更应倾向于以罪犯认罪悔改、道歉补偿、赔偿损失为条件,来换取被害人的谅解和宽容,从而化解矛盾、减少

仇恨,保障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因此,在新的形势下,罪犯参加劳动改造,获得劳动报酬,帮扶生活困难的受害人,既可以满足罪犯补偿社会的心理,部分减轻他们的负罪感,更有利于修复被损害的社会关系。

3、评价功能。劳动给监狱机关提供了对罪犯改造情况的客观评价标准。罪犯在监狱的改造情况如何,直接影响罪犯的表扬、记功、奖励、减刑、假释。改造情况需一定的标准来评价,其中劳动过程中罪犯遵守劳动纪律情况、罪犯劳动效率情况、学习技能及进步情况等都是罪犯改造情况的具体反映,而且最重要的是这种反映能够日常化、量化,从而成为考核罪犯改造的有效指标体系。同时,劳动也给罪犯提供了一个评价认识自己的参照系。在劳动过程中,罪犯建立了一定的人际之间的互相认知关系;在劳动过程中罪犯对自己的技能和水平或在组织中的地位有了了解;在劳动过程中,通过学习和锻炼,了解到自己的长处和进步;通过劳动,也对自己的个性品质取得认同并有了更多的了解,从而能根据自己的认知或监狱的评价,修正自己,走向自新。

(三)需要淡化的劳动改造功能

1、惩罚功能。国家设置监狱的出发点和根本目的,就是惩罚、教育和改造犯罪分子。监狱作为国家刑罚执行机关,必须采取能够直接作用于罪犯感官,使罪犯能体会到刑罚所带来痛苦的有效措施。“罪犯参加劳动是接受刑罚的内容和形式之一,是实现刑罚的惩罚功能的基本实践形式之一,因而也是刑罚执行的一项基本内容。”⑤根据我国刑法和监狱法的规定,罪犯劳动是具有刑罚惩罚性的。通过强迫罪犯参加监狱的生产劳动,能使罪犯深刻感受到刑罚所带来的痛苦与威慑,并在内心产生悔罪意识。如果否认了罪犯劳动的惩罚性,那么,“不以惩罚为目的”就可以否认刑罚措施特别是监禁和教育的惩罚性。刑罚的惩罚性就无从体现,就会陷于刑罚虚无的泥潭。同时,我们也应看到,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刑罚日趋宽缓和人道。历史已经反复证明,刑罚的作用并不在于它的严厉性,而在于它的不可避免性。我们应当摆脱传统重刑思想束缚,淡化罪犯劳动的惩罚性,多在它的公正性、教育性和不可避免性上做文章,兼顾功利和报应,以扬刑罚之长,避刑罚之短,发挥出刑罚的最佳效果。

2、经济功能。罪犯进行劳动改造,创造了一部分有价值的劳动。这部分劳动价值除了用于罪犯的日常费用外,还可以用于监狱的硬件设施建设,用于对民警工作激励资金、福利待遇、罪犯的劳动改造激励、改造条件等,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监狱经费紧张的局面。罪犯在进行劳动改造的同时,客观上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增长,弥补了国家对监狱经费投入的不足。虽然罪犯劳动在历史上曾经为国家经济建设作出过巨大贡献,但在目前的国家经济总量中罪犯生产数量已可以忽略不计。相反,因为过度追求经济效益,反而造成了劳动改造经济功能的异化,矫正功能的弱化和“妥协执法”的现象。因此,在新的监狱体制下,罪犯劳动必然不能以盈利为目的,但在服从罪犯矫正的前提下,仍要兼顾一定效益。这种效益的追求,一是改造罪犯的必需。“罪犯必须实行效益型劳动,因为只有效益型劳动才具有激励性、创造性,才具有改造的意义”。⑥二是监狱企业生存的必需。随着国力的增强,监狱产品将实现政府采购,罪犯劳动最终将实现非经济化。

三、我国监狱劳动改造面临的困惑——以中国特色监狱制度实施的角度审视

在历史、现实和实践等诸多因素交织作用下,当前我国监狱劳动改造制度的功能发挥面临一系列问题。要完善劳动改造制度,充分发挥其功能作用,我们必须对它所面临的困境进行正确解读。

(一)劳动改造以改造人的理论为指导,但在实践中往往背离这个正确的理论,表现为理论与实践的脱节

包括罪犯劳动改造在内的全部监狱工作是以马列主义的国家学说为指导建

立和发展起来的,对罪犯劳动一以贯之的目的是改造罪犯。但从确定对罪犯劳动改造的那一天起,罪犯劳动始终在这一正确轨道上摇摆。监狱体制改革前,发展监狱经济与加强罪犯劳动改造工作未能协调同步进行。重经济轻改造的现象十分普遍。“劳动生产要围绕着改造人这一轴心运行”的指导思想,在一些监狱的实践中没有很好的贯彻落实。“改造第一,生产第二”的方针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变成了“生产第一,改造第二”。随着监狱体制改革的顺利实施和不断推进,监狱刑罚执行功能得到强化,监狱新体制逐步建立,国家全额保障了监狱经费,为监狱提高罪犯改造质量提供了前提保障。监狱理应集中精力抓好劳动改造工作,提高改造质量,提升改好率,为预防和减少犯罪,降低重新犯罪率作出更大贡献。然而,由于旧观念、旧习惯源远流长,根深蒂固,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清除的,它仍将会为监狱工作的改革发展设置思想障碍。现实工作中仍有少数单位及少数民警仍在一味追求罪犯劳动创造经济效益而未在意罪犯劳动技能培养是否得到

加强,一味地追求小集团利益而不顾罪犯改造质量。一些监狱的主要领导在传统的思维定势中,自觉或不自觉地仍然把分开后的监狱企业看作监狱的经济部门,以至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明分暗不分、穿新鞋走老路的情况,这与国家进行监狱体制改革的初衷相违背。实际工作中,改造与生产常常表现为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这种理论与实践的脱节,造成了很大危害。

(二)劳动改造是矫正罪犯的基本手段之一,但在实践中常常成为主要手段甚至唯一手段,表现为法律规定与法律实施的矛盾

在法律社会学的视野里,法律规定是一回事,法律的实施是另一回事。法律的实施有赖于一个良好而协调的条件和环境,否则,法律规定只是徒具形式而已。尽管在新中国监狱发展历程中有多个法律规范就罪犯劳动作出从法理上说是非

常合理的规定,罪犯劳动表现为强制性或一定的强迫性,但罪犯劳动并不是法律上规定的唯一改造手段。1994年《监狱法》明确规定了三大手段,但最有效、最直接、最便利、最实惠的是罪犯劳动。尽管随着国家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和我们加入WTO,以及知识经济的到来,罪犯劳动越来越不能以实现利润最大化为目的,但由于种种客观因素,罪犯劳动在实践中往往取代了其他改造手段,或者说,其功能发生严重错位。一是劳动中教育成分的含量不够。劳动光荣,不劳动不得食,按劳分配的观念,受到社会上劳动多元化,分配多元化等现实观念的冲击,然而监狱的劳动教育理念却没有跟上,劳动教育没有改进。二是一些基层民警把劳动改造绝对化,认为劳动好就是改造好,认为监狱经济效益好就是改造质量高。当前,考核罪犯改造表现,给予奖励,虽然有思想、劳动、学习等方面,

但现实中,劳动考核占了主要方面。并且,只要罪犯劳动表现好,完成任务量多,民警就认为其改造表现好,给的奖励就多,以致一些罪犯产生认识偏差。他们片面的认为,改造就是劳动,劳动衡量一切。然而,罪犯的劳动能力和劳动业绩并不能准确反映其改造表现。把以个人能力为基础获取的劳动业绩作为考核罪犯的主要内容和标准,既不够科学也不公平。这样,劳动技能差、年龄大的罪犯,只能望奖励兴叹,久之,就对劳动改造失去信心,并产生不公平的感觉。三是罪犯劳动报酬发放制度不完善。有的没有及时发放,有的发放报酬时按劳取酬体现不充分,或对劳动成果的认定不公允,使罪犯感觉付出与收获不成正比,因而对劳动产生无奈之感。这样,就在一定程度上歪曲了罪犯劳动的改造功能。

(三)劳动改造是培养罪犯劳动技能的有效途径,但在实践中已不适应形势发展要求,表现为目的与结果的反差

传统劳动改造理论认为:“罪犯刑满回归社会,就业谋生是其面临的突出问题。所以监狱组织罪犯参加劳动,目的是使罪犯养成劳动习惯,学会一技之长,为刑满释放后就业创造条件。”这是产生于短缺经济时代,已经不切实际的旧观念。首先,我们要看到监狱设立的劳动项目只可能是特定的,所学的也只能是所谓的“一技”,而罪犯原来及以后回归社会后的环境条件是千差万别的。事实表明,罪犯回归社会后很少能靠所学的“一技”谋生。如:种水稻的以后还可能都种水稻?干铸造的以后也能保证从事铸造工作?做缝纫以后也都能干缝纫?等等。其次,监狱对罪犯的劳动改造受到了地理位置、场所、民警管理水平、罪犯文化基础,以及监狱劳动条件和技术含量的限制。在劳动技能的输导方面,监狱所能教导的劳动技能可能只适应于监狱现有劳动场所与要求,这种技能的掌握不能保证罪犯今后就能以此谋生。并且,监狱不是一个专业的技术培训机构,对罪犯的技术培训往往是低技术含量、较简单活动的技术。监狱不可能做到使多数罪犯学到比社会同业人员更具有竞争力的生产技能。“一技”能有,“之长”却不可能,“不长”的“一技”是不可能在充满竞争的社会中取得竞争优势的。有的监狱组织罪犯学习修理家电和电脑操作技术等,可家用电器的价格和故障率越来越低,电脑技术日新月异,罪犯所学技术远远落伍于时代。第三,随着技术进步,生产分工越来越细,机械化、自动化流水线越来越普及,个人只要做好某一环节的工作就行,传统工艺的“一技之长”在现实生活中越来越没有市场。最后,目前在押罪犯,其犯罪成因绝大部分属私欲过度膨胀,非法牟利所致。他们中绝大多数都是体力劳动者,并非没有劳动习惯和劳动技能,最多是“好逸”,但并不都“恶劳”。很多人是看别人发了财,自己“诚实劳动”难以致富,才利欲熏心而犯罪的,而且一些法盲还并不认为是犯罪。传统地把他们一律看作是过去的那种一贯鄙视劳动,好吃懒做,损人利已,无恶不作的社会寄生虫是不客观的。因此,如果照搬过去的“劳改理论”就显得教条,就不能有效地改造好罪犯。

(四)劳动改造是监狱内部的执法活动,但在实践中往往受到国家刑事政策和战略部署的影响,表现为工作要求和工作现状的不适应

为了最大限度地增加社会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社会不和谐因素,党和国家提出并实施了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为解决监狱工作面临的突出困难,2001年底,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监狱布局调整。2007年初,经国务院同意,司法部等五部委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监狱布局调整工作的

意见》。从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的贯彻看,由于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实施,监狱罪犯的构成发生了深刻变化,重刑犯增加,轻刑犯减少;在押罪犯的罪行进一步恶化。在司法部明确提出实现零脱逃的工作目标之后,在一些省市监狱管理机关对监狱工作提出新的刚性要求后(譬说,湖北省监狱局2008年提出了“五无一降一规范”的硬目标),面对监狱安全稳定的高要求,罪犯劳动管理的难度进一步加大。罪犯参加劳动是法定应当履行的义务。然而,当前在监狱服刑的罪犯中,部分有劳动能力的罪犯存在语言、行为欺骗,他们或以公然对抗等方式拒不参加劳动,或不完成应当完成的劳动任务,妨碍了刑罚执行的实施,影响了监狱劳动改造工作,扰乱了正常的监管改造秩序。从监狱布局调整战略的实施看,近年来,大部分监狱经过连续的押犯点撤并调整,解决了很多困扰监管安全的问题。监狱罪犯由室外劳动逐步调整为室内劳动;产业由农业向工业及劳务加工转变。这一举措有利于监狱更好的管理和教育罪犯,罪犯的脱逃减少了,监狱民警也少了日晒雨淋,罪犯的劳动、生活、学习区集中了,便于管理。但是,老问题解决了,新问题又应运而生。一是劳动改造项目“接茬”不及时。大批罪犯收缩到室内从事承揽加工劳动后,适合罪犯劳动改造的来料加工项目却准备不足。二是管理模式不适应。从劳动的协作来看,劳务加工比过去的大田农业劳动更有社会协作性,但从改造看,劳务加工让罪犯足不出户,天天呆在封闭的厂房里,周则复始地从事着简单的机械的劳动,罪犯实际可能与社会接触的机会比过去更少,罪犯对外界环境变化的感受更缺少直接性。这种劳务加工使罪犯的改造劳动更具有监禁特征。一些罪犯收到室内后,因为居住比较拥挤,生活空间缩小,情绪变得不稳定,性情暴躁,有的还不服管理,顶撞民警和打架斗殴。民警和罪犯对加工项目、现场和工序管理模式都有一个逐渐适应的过程。四是很多单位的来料加工项目附加值偏低,不符环保要求。一些室内加工车间内粉尘较多,污染较大,有损罪犯身心健康,影响了罪犯劳动情绪,较大地影响了罪犯的改造质量。五是在组织罪犯生产劳动过程中,运用现代的、科学的管理技术不足,对罪犯劳动分工也很少考虑个体因素,基本实行一刀切,不论技能高低,年龄大小,都几乎从事一样的劳动工种,完成繁重的任务量。五是劳动保护相对不足,加班加点,超时劳动较频繁等等。长期的艰苦劳动,加之管理水平不高,罪犯自然会想如何逃避劳动,因而难以安心劳动改造。

(五)劳动改造是罪犯重新社会化的重要手段,但在实践中与社会就业困难的现实相冲突,表现为手段与目标的矛盾

我国《监狱法》规定监狱实行“惩罚和改造相结合,教育和劳动相结合”的原则、“有劳动能力的罪犯,必须参加劳动”,但并不意味着组织罪犯劳动只能对罪犯采用强制手段。如果过度强调对罪犯的惩罚性和强制性,或者因超时超强度劳动而使罪犯产生对劳动的畏惧,会影响劳动的改造功能,甚至可能导致罪犯消极劳动(磨洋工等)乃至公开抗拒劳动(自伤自残、破坏生产等)。把罪犯生产劳动与强制、强迫和惩罚结合的理念,不完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罪犯改造。第一,现实社会就业困难,竞争激励,大学生都难找工作。如果监狱一味强制罪犯劳动,就会与社会形成强烈反差,罪犯不可能感受到岗位竞争压力,也就不可能树立劳动竞争的观念。第二,社会上劳动光荣、爱岗敬业、遵纪守法思想已蔚然成风,是每个合格公民的基本共识。如果罪犯的劳动是仅仅是惩罚,只能被动服从,不可能产生劳动的光荣感,更不会产生社会意义上的劳动积极性,

最多只是为了“能减刑”等功利思想支配着的“积极性表象”,难以树立与社会相适应的劳动价值观念。第三,社会生产劳动必须讲求效率与效益。监狱如果实行完全强迫性、惩罚性的劳动,那么,监狱对于不能参加劳动或岗位不同的罪犯,显然就存在“没有受到惩罚”或“惩罚不公”的问题了!?事实上监狱不可能给每一个罪犯提供充足而同等的劳动岗位,那么只好“一个人的活,多人干”、在这种低效率的劳动中,罪犯绝不可能建立劳动效率观念。第四,从罪犯原本多是低文化,低收入的特性看,他们本来就是体力劳动者。如果仅仅采用强制的惩罚性劳动,他们对劳动的感受就会是痛苦、恐惧和憎恶,不可能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他们回归社会后仍然可能逃避劳动,进而“破罐子破摔”重新犯罪。第五,把生产劳动仅仅作为惩罚手段,如果处理不当,还会造成罪犯对政府的反感和敌对。所以,在市场经济社会的今天,生产劳动在履行必要的惩罚功能的基础上,不应过多突出惩罚性和强制性。

劳动改造现场的规范化管理(罪犯版本)

劳动改造现场的规范化管理 各位学员: 大家好! 很高兴能与大家讲课,今天我们讲课的内容是关于“劳动改造现场的规范化管理”。 各位经过一段时间的入监集训,相信已经对监狱有了一些感性认识,对于今后的服刑生活有了一定的心理准备。 大家没有入监前也许会认为监狱是个阴森恐怖、很灰暗的地方,这也难怪——在大家的印象中,以及许多影视作品里面对监狱的描写都是灰暗的。但大家要注意一点,这些描写除了有文学上的夸张外,更多反映的是我国旧制度下和其他国家的一些情况,对当今监狱的实情进行反映的影视作品还较少,所以大家对监狱有畏惧心理也是正常的。 大家目前所看到的监狱是不是很新、很漂亮,你们感觉其实监狱更像什么地方?嗯——谁能告诉我,有吗?对,要我说——更像是一所学校,一所寄宿制学校,只不过大家的寄宿时间都较长罢了,几年甚至无期。当然,最后期限要看大家在这里的表现了,表现好了当然就可提前

毕业。 我们监狱确实就是所大学校,是所特殊的改造灵魂的学校,我们监狱对外还有个称号就是“启迪学校”,这是在教育局备过案的特殊学校,我们警官也可称为“特殊园丁”。 要想在这里改造成对社会有用的新人,无非就是进行深刻的思想改造和艰苦的劳动改造,这是由法律所规定,实践所证明了的,唯一正确的罪犯改造的道路。对于劳动和劳动改造的必要性,相信大家一定学了不少,思想认识上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了,今天我主要想讲的是关于“劳动改造现场规范化管理”的问题。 大家现在所看到的这个很新、很漂亮的监狱是不是比你们所见过的一些学校还要好?对了,这是所全新的监狱,是从原云南省西山监狱发展而来的,是目前全省最大、条件最好的女子监狱,是2007年3月8日才正式成立的。各位学员所用的宿舍是带卫生间的,像标间似的,这在全省是独一无二,在全国也是不多见的。这说明我们监狱的硬件设施是一流的,大家的改造条件是一流的。为了达到这么好的学习、生活和工作环境,我们广大警察和职工在建设过程中付出了巨大的心血和汗水。大家很难想象几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山和采石场,杂草丛生,默默无闻,经过大家几年的艰苦奋斗和辛勤劳动,才有这样一所美丽的特殊学校的诞生,大家说劳动是不是很有价值?是

监狱犯人实时跟踪定位系统

监狱犯人实时跟踪定位系统 一.背景概述 随着公安、司法机关维护社会秩序和打击刑事犯罪的任务日益严重,各种监管场所的拘押、收教、强制戒毒等违法犯罪人员数量持续不减,如何在新形式下以科技创新手段来提高监狱的管理模式,以适应现实斗争的需要,正成为司法部门的迫切需要。目前,不论是公安或是司法部门信息系统只局限于信息处理,而信息采集仍然只是单纯的依靠手输,无法将信息系统和在押人员真正的关联起来,在监管场所这样一种特殊的环境里运用一种安全、可靠的自动识别系统来区分、识别、跟踪和定位在押人员,将信息系统中每个人的信息和现实中的每一个人动态的联系起来,这样才能充分发挥监管场所信息系统的作用,真正意义上实现监所管理信息化,实现“向科技要警力”的途径。 通过创新的犯人实时跟踪定位系统,可以大大提升监狱的现代化管理水平,提高监狱的安全性与自我保护能力。本系统不论其是在监狱内或者监狱外,都可以实时识别和跟踪定位监狱官员、犯人的位置。通过要求每一个人员佩戴一件小型无线标签,标签的信息存储在监狱的监视装置内,以便对犯人进行分别识别管理、跟踪和定位,定位的准确度可以通过关押房间号码进行体现。 二.系统构成和创新优势 本系统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和专利技术,主要由人员身份自动识别腕带、监视器和后台信息系统构成。 主要的创新优势: 1、主动式监控 所有犯人自动识别腕带每隔1秒钟向外主动发出信息,确保每个犯人都处于相应的监控区域内,为犯人的监管提供最大程度的现代化高效手段。无线腕带采用完

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独特专利技术,使用寿命达到5年以上,当某个标签电量过低时,系统能主动报警提示更换,无需定期进行逐个检查。 2、远距离自动识别 每个无线腕带的自动识别范围为0~100米,可通过监视器随时进行软件调整。 3、实时跟踪 通过在监狱的各个房间、通道和其他监视点上安装监视器,就可以实时自动跟踪犯人的活动,轻松实现对犯人行踪的实时控制。 4、无线定位 无论在房间中还是在室外活动区域,都可以通过监视器实现对每个无线腕带的定位,定位精度可到房间或空旷区域中的3米范围。 5、防破坏设计 腕带内置导电材料形成回路从而有效防止破坏,一旦腕带被切断,系统立即报警。 6、全球唯一的电子编码 每个无线腕带都有全球唯一的编码,和相应犯人的信息相联,不会重复导致混乱。 7、多腕带防冲突设计 单一监视器可同时识别对监视范围中数以百计的无线腕带,腕带间不会发生冲突而造成遗漏。 8、不规行为的实时监测 无线腕带内置传感器,能实时检测犯人之间的冲突、斗殴或其他不轨行为,并发出异常无线信号通知监管人员。 9、多种监视器满足不同应用场合

浅谈监狱安全技术防范

浅谈监狱安全技术防范 【摘要】监狱是国家刑罚执行机关,是国家机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社会治安的重要环节之一,监狱安全警戒工作的任何疏忽,都会给社会治安带来严重后果。因此,监狱的特殊性决定了监狱安全技术防范的重要性。监狱安全技术防范能对监狱进行全天候、全方位、无死角的有效监管,并且依靠高科技智能化技术实现与人防技术和物防技术应用的延伸和加强,防止罪犯暴力袭警、劫持人质、越狱脱逃、行凶、强行冲监等事件的发生,建立一套高科技数字化监狱安全技术防范系统,对于监狱系统的正常运转和保障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监狱安全安全技术防范 近年来,随着我国监狱押犯结构、狱情和犯情的变化,监狱安全形势更加严峻,安全防范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监狱安全是监狱实现其工作方针和首要标准的基本前提,维护监狱安全是一项规模宏大的系统工程,必须综合运用人防、物防、技防等理论和手段,构筑起监狱长期有效的安全防范体系,保证监狱的长治久安。其中,技术防范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司法部提出“科技强警”、“向科技要警力”等重要指示的实行,越来越受到监狱部门的重视,监狱安全技术防范工作内容繁杂、责任重大,主要包括防止犯人暴力袭警、劫持人质、越狱脱逃、行凶、强行冲监事件的控制、处理和提供视频资料等,对确保监狱安全,保持监管秩序稳定,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目前我国监狱面临的严峻形势 (一)监狱在押罪犯不断上升,且押犯结构趋于复杂化,严重影响监狱安全稳定 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现有在押罪犯164多万名。随着监狱服刑人员的增多,已超出监狱关押容量,引起监狱爆满,使得监狱相关设施变得十分拥挤。这种物质资源的拥挤会给罪犯的生活、学习、劳动以及心里带来一定的情绪,会导致罪犯与干警、罪犯与罪犯之间的摩擦增多,矛盾激化,给监狱监管改造工作带来诸多困难。押犯构成日趋复杂,暴力型犯、惯累犯、外国籍犯比例不断增大,精神病犯、职务犯、涉黑涉毒犯、邪教犯类罪犯等各种特殊罪犯人数逐年增加。管理和改造难度进一步加大,严重影响监狱以及社会的安全稳定局面,从而引发各类突发事故。 (二)监狱基层民警警力不足和部分思想观念、业务能力低下,制约着监狱安全防范体系的运行 监狱基层民警警力不足,对于一些罪犯的异常行为和心理问题,民警不能及时发现并解决,不能对每一名罪犯都实施全面具体的教育改造、心理矫治等手段。再加上有些罪犯刑期过短、恶性深重和顽固抗改,从根本上不能完全改造罪犯,为监管安全埋下了隐患。在我国目前,监狱安全稳定还是基本依靠各级机关和物体民警的严防死守,总体呈现相对稳定的状态,但是应该清楚的认识到其中被动防御所占的比例较大。由于“四无”标准的提出和民警数量不足,监狱民警心

监狱警力运行状态调查报告

南汇监狱警力运行状态调查报告 《犯罪与改遣研究》2011年第6期 南汇监狱警力运行状态调查报告 上海市南汇监狱课题组 我们通常所说的运行状态,是指某一工作系 统运作过程中各组织或部分之间相互作用的表现 形态.高效的警务活动需要合理地挑选,配置, 使用具有不同素质的警察,协调好警察个体和工 作环境,工作条件之间的关系,发挥出警察的最 佳合力,这种最佳合力需要依靠警力资源开发与 管理来实现. 本次调查采取普查方式,以填写((调查表 为主(警卫队除外),兼采用访谈,座谈会的调查 方式;调查对象分科室类和监区类,.其中(《调查 表))分为科室工作日警力运行调查表》,监区 工作Et警力运行调查表》和(《监区节假日警力运 行调查表三种,调查历时35天(含元旦法定假 日),主要运用了数量关系分析法:动态分析法, 因素分析法,对比分析法等. 一

警力运行状态考察 (一)基本情况 南汇监狱共有民警327人,民警平均年龄为 39.7岁.监狱共有l5个科室,7个监区(含1个 女犯监区),1个警卫队,1个医务所,1个心理 健康指导室.监狱押犯数为1600人,警囚比为20.4%.从调查情况来看,主要呈以下几个特点. 1.民警性别相对均衡.监狱共有男性民警 272人,女性民警55人,分别占民警总人数的83.18%和16.82%,男女比例为4.94:1.全国监狱 系统女民警占民警总数的比例为26.71%,最低的监狱也有l1.87%..这一比例略高于最低的监狱, 低于平均比例,原因在于南汇监狱单独设立了一个女子监区. 2.队伍结构呈年轻化.建监以来,连续三年 补充了青年民警,目前35岁以下民警占41.29%, 年龄结构呈”年轻化”趋势(表1).这表明,警 力平均警龄缩短——学业能力转化为岗位能力的时间尚短,监管工作经验相对不足,受不良思潮, 情绪波动影响的可能性较大,特别是安全防范意识和应急处突能力相对薄弱.同时,这也意味着 队伍的可塑性较强,思维的活跃程度高,容易接

论劳动改造在改造罪犯中与价值

论劳动改造在改造罪犯中的价值 论文摘要 劳动改造作为我国对罪犯进行改造的一种手段,在对罪犯的改造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取得了巨大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变革劳动改造在改造罪犯中的价值也发生了变化。劳动改造在改造罪犯中的功能被逐渐异化,其作为罪犯改造手段的作用被削弱。在新形势下,有必要对劳动改造在改造罪犯中的价值进行不断探讨和研究。 关键词:劳动改造,罪犯,价值

劳动改造罪犯是我国监狱执行刑罚的三大手段之一。五十多年的监狱工作实践已经充分证明,劳动改造对实现促进罪犯回归社会,预防和减少犯罪的刑罚目的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组织罪犯劳动生产取得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所发挥的价值令世人瞩目。然而,随着我国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受生产模式的制约,以及经济利益的驱动,劳动改造罪犯的功能被逐渐异化,其作为罪犯改造手段的作用被削弱,已经直接影响着刑罚正确的执行。复归劳动改造罪犯的本义,纠正劳动改造在改造罪犯中的价值取向偏离,重塑劳动改造功能,实现劳动改造的真正价值,并在新形势下进一步拓展和深化,是我们在监狱工作法制化建设进程中急待解决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本文就劳动改造在改造罪犯中应该体现的价值及目前出现的问题,结合笔者十余年监狱工作切身体会浅淡几点认识。 一、劳动改造罪犯在改造罪犯中应该具有的价值 把劳动作为对罪犯进行改造的一种手段,是世界许多国家通常的做法。许多国家的法律以及联合国的文件都对组织囚犯从事生活劳动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中国组织罪犯从事有益于社会的生产劳动,是中国对罪犯实惩办与改造相结合原则的重要内容。我国《监狱法》第六十九条规定:“有劳动能力的罪犯,必须参加劳动。”中国改造罪犯的实践证明,这一做法是卓有成效的。 (一)劳动改造的功能 劳动改造的功能,是监狱在组织罪犯劳动改造、实现特殊预防和一般预防的刑罚目的过程中,劳动改造作为行刑手段所发挥的固有的稳定作用。我国监狱劳动改造主要有惩罚、矫正、经济三大功能。

浅谈监狱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趋势

浅谈监狱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趋势 2007年5月29日,司法部在南京召开全国监狱信息化建设工作会议。会议指出: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信息化发展的指示精神,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工作力度,加快推进监狱信息化建设。提高监狱刑罚执行的技术保障能力,提高信息技术在监狱工作中的应用水平,提高广大监狱民警的综合素质,确保监狱安全稳定,提高罪犯改造质量,更好地发挥监狱在服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职能作用。 监狱信息化建设是维护监狱安全稳定、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政治需要,也是提升改造质量,实现监狱工作宗旨的内在要求。信息网络技术等现代化教育手段的运用,可以丰富监狱教育改造内容,完善教育改造手段,提高教育改造效果,促进改造质量不断提高。同时,监狱刑罚执行的好坏,也仰赖于采用信息化技术营造更加公开、公平、公正的服刑环境。 当前,监狱管理正处于体制转换的重要时期,一些长期影响和制约监狱工作的深层次矛盾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从监狱管理方的角度看,长期以来,监狱主要依靠监狱警察人盯人的方式来管理罪犯,监狱警察工作严重超负荷,给监狱警察身心带来极大危害;监狱警察自身缺乏足够的安全保障,时刻面临生命威胁;安防设施落后,技术装备老化的问题还未从根本上得到改观,物防问题尚未从根本上得到改善,技防手段严重不足。再从服刑人员的角度看,随着服刑人数不断增加、复杂化,传统的狱政管理和罪犯教育改造方式方法已越来越难

以适应新形势要求;大量刑满释放人员,在法律意识、行为习惯、谋生技能等各方面难以适应回归社会的需要。监狱信息化建设是实现“科技强警”、“科技兴监”的必由之路。 监狱信息化建设大致上可以由以下七部分组成: 1、通讯网络系统 通讯网络系统是监狱工作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监狱需要建立一个覆盖全监范围的100M以上快速以太网(建议1000M),它是监狱工作信息化系统中所有子系统的基础平台,是各种信息快速传递的“高速公路”。它不仅要满足所有子系统数据信息的高效传递,同时要能满足同其他各种功能系统的集成与应用,并能实现同上级管理部门、其他相关业务机关(如当地政府、公、检、法等机关)的数据传输(如音视频、数据等)。 2、办公自动化系统 办公自动化系统(OA系统)目前已经有比较成熟的应用软件,而且在社会上的使用也比较广泛。通过这一系统,可以进行文件的收发、工作安排和复命、请示和报告,同时还可以完成通知下达、会议安排、内部邮件收发等任务,从而实现监狱日常办公的自动化、无纸化、网络化,节约办公费用,提高工作效率。 3、监狱管教信息系统 监狱管教信息系统是利用计算机和数据库等技术,对服刑人员在监狱改造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信息,如服刑人员的基本信息、教育改造信息、生活卫生管理信息、家属的探视信息、心理生理健康信

新时期监狱罪犯劳动改造工作探析

新时期监狱罪犯劳动改造工作探析 摘要:新时期的监狱罪犯劳动改造工作呈现生产途径多样化(劳动方式增多;产品种类增多,);促进目标具体化(创造监狱稳定因素;完成既定效益增长;);狱企职能复杂化(完成罪犯保护;在新形势下,强化罪犯劳动体验,加快罪犯社会就业的步伐)。新时期罪犯劳动改造工作存在地域差异,时间差异。有必要就新时期监狱罪犯劳动改造工作进行进一步的探索和分析,以求提高罪犯劳动改造成效,完成监狱使命。 关键词:罪犯;劳动改造;新形势; 《刑法》第46条规定:“被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监狱或其它执行场所执行,凡有劳动能力的,都应参加劳动,接受教育和改造。”由此可见,罪犯进行劳动改造是具有强制性,是一种特殊的法定义务。同样的规定在《监狱法》中也能寻见,《监狱法》第69条规定:“有劳动能力的罪犯,必须参加劳动。”这明确了罪犯劳动改造的法律地位,这也是所有时期、任何监狱的罪犯改造工作开展之前提。

一、生产途径多样化后对劳动改造工作的思考 新时期,在新的社会经济环境下,监狱企业的改革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指导着罪犯劳动改造的主方向。监狱企业的经济价值在于它能持续为罪犯劳动提供岗位,能有效、有序组织劳动,能积累劳动成果,维持监狱生产持续发展,创造社会财富。以往监狱企业重工业、农业在新形势下既不能满监狱企业的发展要求,也不能很好履行劳动改造服务于监管,同时促进罪犯社会就业的改造要求。目前,轻工业以投入小、引进快、抗风险、技术成熟、增效显著等符合监狱罪犯劳动改造环境的优点被各个监狱接纳。轻工业从业工种多,产品类别杂,这就对从事劳动改造的罪犯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是适应多种新的劳动方式;二是在新劳动方式下快速接受不同产品的生产要求。如此一来,我们可以建立一个以适应先进技术为主的,多层次的,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技术构架和技术体系,让新接触生产工序的罪犯一级一步随劳动改造的深入,劳动技术的成熟提高自身的技术评价,为高评价罪犯以师带徒,新入监罪犯快速学习等良性管理行为打下基础。 监狱罪犯较于起社会公民,学历普遍偏低,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较弱,对精细化的生产适应性不强。处于以轻工业为主的劳动改造中,以往的粗糙性、体力型的劳动逐渐被新时期的精细化、脑力化的劳动取代,这就对老罪犯

监狱目标跟踪与地理信息系统(通用)

监狱目标跟踪与地理信息管理系统 技 术 白 皮 书 中铁信安(北京)信息安全技术有限公司 二〇一三年七月

目录 一、引言 ........................................................................................................................... - 2 - 二、系统设计 ................................................................................................................... - 2 - 2.1、PANC技术介绍.................................................................................................... - 2 - 2.2、PANC技术特点.................................................................................................... - 3 - 2.3、几种技术比对 ...................................................................................................... - 4 - 2.4、定位工作原理 ...................................................................................................... - 4 - 2.5、定位系统组成 ...................................................................................................... - 5 - 2.6、系统优势 .............................................................................................................. - 6 - 2.7、系统架构 .............................................................................................................. - 6 - 2.8、系统设备部署 ...................................................................................................... - 8 - 2.9、系统指标 .............................................................................................................. - 8 - 三、系统组成模块与系统功能 ....................................................................................... - 9 - 3.1、系统组成模块 ...................................................................................................... - 9 - 3.2、系统功能 ............................................................................................................ - 15 - 四、设备清单及性能参数 ............................................................................................. - 17 - 4.1、腕带标签 ............................................................................................................ - 17 - 4.2、警用标签 ............................................................................................................ - 18 - 4.3、室外型定位器 .................................................................................................... - 19 - 4.4、室内型定位器 .................................................................................................... - 19 - 4.5、定位网关 ............................................................................................................ - 20 - 4.6、精确定位器 ........................................................................................................ - 21 -

监狱安全技术防范研究正式样本

文件编号:TP-AR-L3638 In Terms Of Organization Management, It Is Necessary To Form A Certain Guiding And Planning Executable Plan, So As To Help Decision-Makers To Carry Out Better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From Multiple Perspectives. (示范文本) 编订: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 监狱安全技术防范研究 正式样本

监狱安全技术防范研究正式样本 使用注意:该安全管理资料可用在组织/机构/单位管理上,形成一定的具有指导性,规划性的可执行计划,从而实现多角度地帮助决策人员进行更好的生产与管理。材料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作相应修改,请在使用时认真阅读。 监狱安全是监狱实现其目标和任务的基本前提,维护监狱安全是一项规模宏大的系统工程,必须综合运用人防、物防、技防等理论和手段,构筑起监狱长期有效的安全防范体系,保证监狱的长治久安。其中,技术防范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司法部提出“科技兴监”战略的实行,越来越受到监狱部门的重视,对确保监狱安全,保持监管秩序稳定,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技术防范的历史、现状及反思 技术防范的概念是在近代科学技术(最初是电子报警技术)用于安全防范领域,并逐步形成一种独立

防范手段的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新的防范概念。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应用,“技术防范”越来越为监狱所认可、接受,它必将带来安全防范的一次新的革命。 技术防范手段可以说是人力防范和物质防范手段的延伸和加强,它是对人力防范和物质防范在技术应用方面的补充和强化。它以人防、物防为依托,并且融入其中,使安全防范在探测、延迟、反应这三个基本要素中不断增加高科技的含量,不断提高探测能力、延迟能力和反应能力。一方面,探测要准确无误,延迟时间长短要合适,反应要迅速;另一方面,要使反应的时间,小于(至多等于)探测加延迟时间,即:T反应≤T探测+T延迟,使防范手段真正起到作用,确保监狱安全。 安全技术防范的发展,经历了一个由单机到成套

监狱智能运维(运维管理软件)解决方案

豪越HYDO:监狱信息化智能运维(运维管理软件)解决方案 按照司法部关于《全国监狱信息化建设规划》要求,监狱信息化建设应当着重建设十个应用系统。其中,主要包括“一个中心,四个子系统”:一个中心是指应急指挥中心,四个子系统是指监控管理系统、门禁管理系统、报警系统、会见系统等,对罪犯进行实时的监控和管理。 监狱信息化建设,以实际应用程度和效果作为考核监狱信息化建设成果的唯一标准,力求使信息资源真正转化成为监狱的现实战斗力。同样,监狱的信息化运维也被纳入考核之内。 根据现代化建设和系统发展的需要,传统模拟的系统已经难于适应当前的发展需要。监狱信息化十大系统,包括:监狱安全防范与应急指挥系统;监管与执法管理系统;教育改造管理系统;生活卫生管理系统;警察职工管理系统;狱务公开系统;生产管理与劳动改造系统;监狱建设与保障管理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以及决策支持系统。如何建立一套基于多设备跨平台的运维系统,是当前行业主要考虑解决的课题。 监狱的个性化场景

音视频监控部分 音视频监控系统是安防系统的基础,也是监狱安防系统中核心的组成部分。在监狱的各个监仓、通道、放风场所、周边区域都必须装有摄像机,用于监视监仓中犯人的一举一动。 对讲和监听系统 在监狱的每个监仓里,都安装有对讲和监听设备,用于犯人和值班干警的通话。在监狱的家属会见室,也都装有对讲和监听设备。 目前大多数监狱安装的监控、门禁、报警等系统多为通用产品,专门针对监狱环境的信息化程度不高,而且各个系统相对独立,很难形成统一管理。 监狱信息化运维需求 随着监狱系统网络化的建设需求,信息共享、多级管理、远程监控成为监狱管理部门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建设监狱监控运维工具作为确保IT系统高可用性、提高运维管理水平的重要支撑。 为了保障系统可靠、高效运行,为业务使用人员提供更高、更快的服务质量,需要引进一体化智能运维管理平台,对机房中网络设备、网络安全设备、服务器、数据库、视频系统、动力环境等进行全面监控、信息统计与分析,实现风险、故

监狱安保系统方案

XXXX监狱监区 安保系统 设 计 方 案

目录 一.工程简介 二.工程概述 三.系统需求 四.系统设计总体原则 五.设计依据 六.系统设计 闭路电视监控系统简介 6.1.1.摄象部分 6.1.2.传输部分 6.1.3.控制部分 6.1.4.显示与记录 防盗报警系统简介 6.1.5.信号源 6.1.6.传输系统 6.1. 7.报警主机的处警对策 七.设计方案 7.1XXXX监狱监区勘察情况 7.2工程风险等级分析 7.3监控系统总体功能要求 7.4前端布防设计 7.5信号传输 7.6监控中心机房设计: 7.6.1矩阵切换控制部分:

7.6.2显示记录部分: 7.6.3报警联动: 八.设备选型设计 九.主要设备性能 ULTRAK网络视频服务器介绍 CM9740切换矩阵 WAT-902H摄像机 MX4016MD-X视频移动报警器(G ENEX TM画面处理器)CV-MM多媒体工作站 十.工程建成后的防范能力及有关技术指标 十一.对讲系统设计方案 11.120路监仓对讲主机(型号:HBT-20) 11.2二十路监仓对讲配机(型号:HBT-20G) 11.3监仓对讲防暴分机(型号:HB-AE) 11.5门灯(型号:HBT-M) 十二.设备清单 十三.系统集成 13.1建设智能化监狱目标 13.2总体设计目标和原则 13.3监狱智能化管理系统 13.4集中的监视、控制和管理功能 13.5综合的处理功能 信息集成和综合管理功能 全局事件的管理功能 流程自动化管理功能 一体化的公共通讯网络管理功能

一. 工程简介 XXXX监狱位于XXXX市XXX7号,此次属于招标范围监区扩容工程是关押罪犯的主要场所,为2幢、5层楼,占地13160平方米,共134个监舍,10个关押单位,关押罪犯约2千余人。其中2号楼2、3层为高危犯关押区。为了使XXXX监狱监区的安全防范工程达标。参照《XXXX监狱监区扩容工程监控系统招标书》的精神,本公司严格按照业主的要求,特选用了一套集监视、防盗报警、对讲系统等为一体的安保系统为业主提供高效、可靠的技术防范手段。 二. 工程概述 XXXX监狱监区安全防范系统包括:闭路电视监控(CCTV)系统、防盗报警系统、监狱对讲系统。 闭路电视监控系统: 闭路电视监控系统主要是辅助保安系统对XXXX监狱监区内外的现场进行监视。它使管理人员在监控中心机房中能观察到监区内所有重要地点的情况,为其他系统设备的运行和犯人活动提供了监视手段。如在出入口、通向室外的大门、边门、主要通道等处安装摄像机,将监测区的情况以图像方式实时传送到监控中心,值班人员通过电视屏幕墙可以随时了解这些地方的重要情况。监视系统除了起到正常的监视作用外,在接到防盗报警系统的示警信号后,还可以进行实时录象,录下报警时的现场情况,以供事后重放分析。 防盗报警系统: 防盗报警系统是用报警探测器对XXXX监狱监区内重要地点和区域进行布防。它可以探测非法侵入时,及时向有关人员示警。防盗报警系统除以上功能外,还有就是一旦有报警,便即使记录入侵时间、地点和人物,同时向监视系统发出信号,让其录下现场情况。 对讲系统:

谈谈现代安全技术防范系统(新版)

Safety is the goal, prevention is the means, and achieving or realizing the goal of safety is the basic connotation of safety prevention.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谈谈现代安全技术防范系统(新 版)

谈谈现代安全技术防范系统(新版)导语:做好准备和保护,以应付攻击或者避免受害,从而使被保护对象处于没有危险、不受侵害、不出现事故的安全状态。显而易见,安全是目的,防范是手段,通过防范的手段达到或实现安全的目的,就是安全防范的基本内涵。 概述 现代安全防范技术是直接为社会的稳定和保障社会财富的安全服务的。他通过高科技手段实现预防犯罪(入侵)或有效制止犯罪,打击罪犯为目的。 在社会经济发展的新时期,向科技要警力,向科技要效率,已成为社会发展潮流的必然。安全技术防范工程是一个系统集成工程,是建设单位(使用单位)和设计、施工单位相互密切配合的,充分发挥设备、技术、管理、组织、人员各方面功能的系统工程。 设备集成必须实现各类配套设备的“无缝连接”,软、硬件资源共享以及系统的高可靠性、可维护性、可扩充性和平滑升级的目的。技术集成是将各子系统的功能融合在一起,形成全系统更高层次的、更强大的整体功能,对安全技术防范工程而言,很大程度上通过综合信息管理和辅助指挥决策系统来体现,这也是当前此类系统的难点之一。管理集成是通过合理的、可操作的程序、规范和条例发挥人和设

智慧监狱智能定位系统设计实施方案

监狱人员定位系统平台系统Wi-Fi实时定位技术 建 设 方 案 北京XX有限公司 2019年X月

目录 第1章引言 (3) 1.1 文档说明 (3) 1.2 术语与缩写解释 (3) 第2章项目需求 (5) 2.1 项目背景 (5) 2.2 WiFi人员定位的优势 (6) 2.3 需求描述 (7) 2.4 需求分析 (8) 2.4.1 警员巡防管理 (8) 2.4.2 在押人员管理 (10) 2.4.3 系统扩展功能 (12) 2.5 方案优势 (13) 第3章方案设计 (16) 3.1 设计理念 (16) 3.2 功能描述 (18) 3.2.1 定位监控 (18) 3.2.2 标签管理 (21) 3.2.3 报警管理 (21) 3.2.4 系统管理 (23) 3.2.5 扩展功能 (23) 3.2.6 统计报表 (24) 3.3 网络安全 (25) 3.4 系统集成 (26) 第4章方案实施 (30) 4.1 网络部署设计 (30) 4.2 网络安装 (30) 4.3 弱电工程 (30) 4.3.1.1 监控及设备用房 (30) 4.3.1.2 综合管路施工工艺 (35) 4.3.1.3 机柜设备安装工艺 (50) 4.4 项目管理班子配备 (51) 4.5 质量保证体系及措施 (60) 4.6 施工配合及施工界面的划分 (85) 4.7 实施计划 (95) 4.7.1 实施说明 (95) 4.7.2 施工进度安排 (96)

第1章引言 1.1文档说明 本文档为基于Wi-Fi的实时定位解决方案。 1.2术语与缩写解释

第2章项目需求 2.1项目背景 监狱作为社会治安治理的最重要环节之一。是强制管理违法犯罪人员的场所,监狱发生的任何闪失,都会给监狱外的社会治安带来巨大的压力,甚至造成严重的社会后果。在监控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对监所监管的管理技术和水平要求越来越高。提高监狱安防管理工作水平,建立监狱管理信息系统,统一规划和建设各级监狱管理信息系统已成必然趋势。 利用现代化的高科技技术手段监控管理在押犯人,保护监所警务人员的安全,紧急情况下的报警求助、和掌握控制犯罪现场,充分发挥监管系统的作用。通过监所智能实时监管系统解决方案可以实现对监狱在押人员、警务人的定位、跟踪、和移动路线回放。不仅能在第一时间对诸如袭警或违规等事件做出快速反应,还能及时提供事件发生时的准确位置、被袭警员以及在场人员,并对袭后的现场人员的移动去向等资料,大大提高意外情况下的处理效率和管理水平。为监所的管理工作提供更加高效的监管手段。同时还可以与现有的系统有效的集成并进行多方面扩展功能,完善整个监控管理系统的功能,有效地增强系统的安全性,真正意义上实现监狱管理信息化,实现“向科技要警力”。 XXXX采用了国际先进的基于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AN)的监所智能实时监管系统解决方案。该技术已在美国等发达国家监狱广泛

劳动改造在监狱工作中的地位与作用

劳动改造在监狱工作中的地位与作用 日岀 摘要:木文首先简述了有关劳动改造的哲学思想和法律依据,简要论述了劳动改造是监狱刑罚执行的重要内容,是教育改造罪犯的重要手段,是实现罪犯社会化的重要途径,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之后,按照科学发展的观点对劳动改造的刑罚执行作用、心理矫治作用、职业技能培训作用、情绪稳定与自我实现作用、服务社会作用等问题进行了探讨。最后,讨论了在监狱体制改革的框架下,在确保正确执行刑罚的前提下,应当更加注重罪犯的改造和社会化需要。此外,还讨论了劳动改造应注意避免的“误区”,以确保监狱执行刑罚和罪犯社会化过程顺利完成。 一、有关劳动改造制度的理论简述 1 >哲学依据 大量的考古学发现证明首先有了劳动活动,才出现了人类。有了劳动,人类才开始有了自己的历史。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 必须能够生活。但是必须通过劳动才能获得生活所需的一切。马克思、恩格斯所提出的论点,即“劳动”是人类的的“第一个历史活动”,是“一切历史活动的基本条件”,在马克思主义者看来,劳动本身是人类历史的起点,可以说劳动创造了人类和推动了社会的不断进步。 对罪犯实施劳动改造是马克思主义者的一贯思想。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阐明“生产劳动是罪犯改过自新的唯一手段”。马克

思主义哲学认为,劳动能够改造世界、改造人类,体力劳动是防止一切病毒的消毒剂。 2、法律依据 《刑法》第四十六条规定:“被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监狱或者其他执行场所执行;凡有劳动能力的,都应当参加劳动,接受教育和改造。” 《监狱法》第四条规定:"监狱对罪犯应当依法监管,根据改造罪犯的需要,组织罪犯从事生产劳动,对罪犯进行思想教育、文化教育、技术教育。”罪犯参加劳动,不是“自愿”,而是必须。既是罪犯的法定义务,又是对罪犯的惩罚,体现了监狱执行刑罚的固有属性。 《监狱法》第六十九条规定:“有劳动能力的罪犯,必须参加。”我国的监狱不仅是罪犯刑罚的执行机关,也是罪犯改造机关,“惩罚和改造相结合,以改造人为宗旨”是我国监狱工作的既定方针。劳动改造是对罪犯进行惩罚和改造的重要手段。 二、劳动改造在监狱工作中的地位 从历史的发展来看,从古代肉刑、苦役到现在的劳动改造,刑罚的惩罚功能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进步而不断淡化。现代行刑文明化、科学化、社会化的发展趋势是,监狱行刑不单纯追求惩罚效果的价值取向,而更注重于罪犯的恶习得以矫正和改造,从而最终实现再社会化。我国监狱以惩罚和改造相结合,以改造人为宗旨的工作方针,也将监狱行刑定位于“改造人”的最终目的,惩罚和改造是实现

监狱司法警务通标准规范

监狱司法警务通标准规范 司法警务通系统建设具体技术要求 一、总体技术要求 警务通信指挥调度系统作为监狱系统的无线指挥调度系统,应以先进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网络以及第四代移动通信网络(3G和4G)为主要无线通信传输平台,同时兼顾在第二代移动通信网络无线通信平台传输。综合集成先进成熟的集群对讲技术、定位技术、GIS地理信息技术、数据传输技术、可控通信技术、RFID射频识别技术和编解码识别技术、综合智能虚拟网技术,并按监狱业务需求深度定制综合管理指挥调度平台和警务通专用终端,提供给监狱内外指挥调度、集群对讲(PTT)、定位管控、终端可控通信、机卡绑定、一键报警、多媒体取证、遥开遥闭、白名单通话、集团通信录、短号VPN、移动OA、保密通信等功能,能够实现监狱内外高效指挥调度、高安全性、范围广泛的集群通讯和个人通讯系统(简称:司法警务通系统)。同时确保其承载运行的网络稳定可靠,在技术上具有先进性、成熟性、拓展性和实用性。 高速3G、4G无线传输速率是大通话量的共网集群系统的基础。为了保证在提供集群对讲业务时,具有大容量(同时在线通话人数)和及时高效的特点,警务通终端必须为第三代移动通信以及第四代移动通信的网络服务和集群对讲终端;覆盖范围的广泛是为监狱警务通信指挥调度系统提供全国集群通信指挥调度的必要前提。项目要求监狱系统内实现3G或4G网络全覆盖,在全国范围内在乡村一级实现3G网络覆盖。 警务通系统和终端使用中应达到: 1、初始呼叫建立时延:95%小于1 S 2、话权抢占时延:95%小于650 mS 3、呼叫中通话时延:小于400 mS 4、在监狱工作区域群组内对讲呼通率确保90%以上 二、司法警务通系统 司法警务通信指挥调度系统应由无线通信网络(运营商级别网络)、警务通管理系统、集群对讲终端、系统指挥调度平台组成。其主要功能有:一是对讲呼叫功能。可实现在监狱区域乃至全省、全国范围内的实时群呼、组呼、单呼;二是可控通信功能。集群对讲终端进入监区后,其对外通信联络和数据上网功能将

我国监狱劳动改造的功能定位与未来走向

我国监狱劳动改造的功能定位与未来走向 ——基于完善中国特色监狱制度的视角 内容摘要:在构建和谐社会和监狱体制转型的时代背景下,劳动改造制度功能的完善和发展,不仅是延续劳动改造地位、传承劳动改造历史的需要,也是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监狱制度,提高罪犯改造质量的需要。当下,对劳动改造的功能要重视审视,对劳动改造面临的困境要正确解读。可以预见,我国监狱劳动改造的未来走向是:劳动改造的组织形式由单一的企业型向生产组织形式多样化转变、劳动改造的实施由突出强制性、惩罚性向突出竞争性、教育性转变、劳动改造由单纯注重技能培训向培养罪犯的社会适应能力转变、劳动改造的管理由粗放向规范转变、劳动改造由封闭化向社会化转变、劳动改造的生产项目由室外逐步向室内转移、劳动改造的制度由零散向系统转变、劳动改造由体力劳动逐步向脑力劳动转变、劳动改造的评估和激励由片面向全面转变。 关键词:劳动改造中国特色监狱制度走向 马克思主义认为,劳动是人的第一需要;劳动创造了世界,也创造了人类本身。根据这个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劳动改造成为我国监狱工作的基本制度,是我国监狱改造罪犯的三大手段之一,也是中国特色监狱制度的重要内容。随着社会政治、经济与文化的不断发展,我国监狱劳动改造制度遇到了研究不够、执行不力、创新不足、说理不清等现实困境。在构建和谐社会和监狱体制转型的时代背景下,劳动改造制度功能的完善和发展,不仅是延续劳动改造地位、传承劳动改造历史的需要,也是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监狱制度,提高罪犯改造质量的需要。因此,我们必须顺应新形势的新要求,积极推进当下我国监狱劳动改造制度的变革,进而实现中国监狱制度的与时俱进,进一步丰富中国特色监狱制度。 一、我国监狱劳动改造的基本特征——以中国特色监狱制度形成的角度审视 我国监狱制度的一个重要特色就是惩罚与改造相结合,教育和劳动相结合,而劳动改造为这一特色的充分显现奠定了基础。从我国监狱罪犯劳动的演变过程看,我们可以预见,劳动改造作为我国监狱改造罪犯的重要手段,在监狱工作中已经并将继续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从我国监狱劳动改造的基本特征看,我们可以发现,劳动改造不仅是我国监狱刑罚执行制度的特色,而且是我国监狱刑罚执行制度的根基和精髓。 (一)我国监狱罪犯劳动的演变过程

智慧监狱综合管理系统平台

智慧监狱综合管理系统平台 设计方案书 2015年3月6日

第1章项目背景 在信息、网络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高新技术促进了生产力的提高,也给人们的思维方式、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带来转变。“科技强警”的战略方针,正深刻地改变着传统的警务工作方式。 经过建国以来60 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30 多年的发展,我国的监狱管理制度的改革和发展已经取得了另人瞩目的进步。然而,由于观念和体制的原因,我国的监狱管理制度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比较落后。 中国监狱设立的初衷同其他国家一样,是为了实现对罪犯的劳动改造。很多资深狱政管理人员都认为,监狱管的好不好关键看监控,但是如果监控不能很好地与其它子系统兼容及联动,则实际上对于监狱管理所起的作用非常有限。 我们迫切需要这样一个系统,在系统中,有视频监控功能,有周界防范及报警功能,有门禁、巡更、人员定位、指挥调度功能,有视频跟踪和识别功能。狱警可以实时了解狱中服刑人员具体位置,具体在做事项,是否有暴力冲突事件的发生,是否有服刑人员意欲逃离,是否有警员遭受服刑人员的劫持,当有访客到访时,是否有在密谋逃狱事件。当这些情况不幸发生时,即使值班人员在眼球疏忽的情况下,也能通过其它方式被告知现场情况如何,并且实时弹现出预设的有效解决方案并且加以人员调配。在像监狱这种需要对任何人都时时进行监控的地方,由于担心相关工作人员进出权限以及本身的管理制度等问题,对工作人员的监控也是很有必要的。 针对以上问题,我公司提出了监狱监控管理解决方案,本文将从犯人人员定位管理、区域狱警人员管理、监狱安防综合管理、高清视频识别跟踪、监狱通信指挥调度、移动视频跟踪等五个方面对该方案进行介绍。将为监狱、看守所、戒毒所的监管工作注入科学化管理的新观念,为各方面工作构建科技含量较高的操作平台,为监所、戒毒所管理水平达到更人性、更安全、更合理的目标打造基础。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