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甲状腺癌外科治疗的回顾性分析

甲状腺癌外科治疗的回顾性分析

甲状腺癌外科治疗的回顾性分析
甲状腺癌外科治疗的回顾性分析

甲状腺癌外科治疗的回顾性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甲状腺癌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和治疗,为进一步提高临床治

疗效果提供新的资料和思路。方法对32例甲状腺癌手术治疗病例的临床资料进

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侧腺叶全切除2例(6.25%),患侧腺叶全切除+峡部切除

2例(6.25% ),患侧腺叶全切+峡部切除+对侧腺叶次全切除3例(9.38%)。根治

切除8例(25%);改良根治切除17例(53.13%),其中,五保留改良根治切除3

例(9.38%);无手术死亡,治愈30例(93.75%),发生并发症6例(18.75%);

甲状腺癌总体1、3、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92.86%、85.71%。结论肿瘤

的部位、术中冷冻快速切片、临床分期、术前B超等决定原发灶的手术方式。影

响甲状腺癌预后的因素有:性别、年龄、肿瘤大小、侵犯甲状腺外膜、临床病理

分期。

【关键词】甲状腺癌手术治疗生存率

甲状腺癌的发病率占全身恶性肿瘤的0.2%(男性)~1%(女性) [1],其中以甲状腺乳头状腺癌和甲状腺滤泡状腺癌为多见,约占80%[2]。因与较常见的甲状腺结节难以鉴别,故在外科处理上较为棘手。我们自2004年1月至2008年12月收

治均经病理症实的甲状腺癌32例,现就外科治疗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4年1月~2009年12月我院共收治甲状腺癌32例,男9例(28.13%),女23例(71.87%)。男女比例为1:

2.56。年龄15~73岁,平均40.53岁,31~50岁为高发年龄。均手术治疗并经病理确诊。

1.2 临床表现病史6天~5年,平均

2.8年。病史<1年13(40.63%),l~10年16例(50%),>10年3例(6.25%)。患者均以甲状腺结节入院,经B超检查证实单

发结节18例,双发结节5例,多发结节9例,钙化14例,沙砾样钙化2例。首

发症状多为颈前肿物,伴声嘶3例,伴颈前胀痛2例,伴吞咽不适1例,伴甲亢

症状1例;体检发现1例。所有病例术后石蜡切片均证实为甲状腺癌。

1.3 手术方式患侧腺叶全切除2例(6.25%),患侧腺叶全切除+峡部切除2例(6.25%),患侧腺叶全切+峡部切除+对侧腺叶次全切除3例(9.38%)。根治切除8

例(25%);改良根治切除17例(53.13%),其中,五保留改良根治切除3例(9.38%)。

2 结果

2.1 病理情况本组病理诊断为乳头状癌21例,滤泡状癌7例,髓样癌3例,

未分化癌1例(详见表1)。32例中25例有淋巴转移(78.13%),气管瘤有淋巴

转移者占53.13%,颈内静脉周围转移者占40.63%,颈后三角淋巴转移者占

21.88%。本院临床诊断的病理符合率为40.63%。病理分期(按中国抗癌协会采

纳的UICC的TNM分期2002年第六版)I期16例(50.0%),Ⅱ期14例(43.75%),Ⅲ期1例(3.13%),IV期1例(3.13%)。

表1 32例甲状腺癌的年龄和病理类型分布

2.2 手术并发症本组病例无手术死亡,治愈30例(9

3.75%),发生并发症6例(18.75%),

主要有一过性声嘶1例(3.13%),永久性声嘶2例(6.25%),暂时性抽搐1例(3.13%),永久性

甲状旁腺功能低下2例(6.25%)。

2.3 术后激素抑制治疗术后口服甲状腺片40~80 mg/d或左旋甲状腺素片50~150μg/d,复查时视血清中T3、T4及TSH水平加以调整,维持T3、T4于正常水平线,而TSH水平<0.01 mmol/L。

2.4 随访随访患者28例,随访率为87.5%。随访期1~5年,平均随访32个月,其总体

2.甲状腺癌诊疗规范(2018年版)

甲状腺癌诊疗规范(2018年版) 一、概述 甲状腺癌(Thyroid Cancer)是一种起源于甲状腺滤泡上皮或滤泡旁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也是头颈部最为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来,全球范围内甲状腺癌的发病率增长迅速,据全国肿瘤登记中心的数据显示,我国城市地区女性甲状腺癌发病率位居女性所有恶性肿瘤的第4位。我国甲状腺癌将以每年20%的速度持续增长。 根据肿瘤起源及分化差异,甲状腺癌又分为: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甲状腺滤泡癌(follicular thyroid carcinoma,FTC)、甲状腺髓样癌(medullary thyroid carcinoma,MTC)以及甲状腺未分化癌(anaplastic thyroid cancer,ATC),其中PTC最为常见,约占全部甲状腺癌的85%~90%,而PTC和FTC合称分化型甲状腺癌(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rcinoma,DTC)。不同病理类型的甲状腺癌,在其发病机制、生物学行为、组织学形态、临床表现、治疗方法以及预后等方面均有明显不同。DTC生物行为温和,预后较好。ATC的恶性程度极高,中位生存时间仅7~10个月。MTC的预后居于两者之间。 二、诊疗技术和应用 (一)高危人群的监测筛查 有如下病史时需要高度警惕甲状腺癌,尽早进行筛查:①童年期头颈部放射线照射史或放射性尘埃接触史;②全身放射治疗史;

③DTC、MTC或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2型(MEN2型)、家族性多发性息肉病、某些甲状腺癌综合征[如多发性错构瘤综合征(multiple hamartoma syndrome)、Carney综合征、沃纳综合征(Werner syndrome)和加德纳综合征(Gardner syndrome)]等的既往史或家族史。 (二)临床表现 1.症状 大多数甲状腺结节患者没有临床症状。通常在体检时通过甲状腺触诊和颈部超声检查而发现甲状腺小肿块。合并甲状腺功能异常时可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如甲状腺功能亢进或甲状腺功能减退。晚期局部肿块疼痛,可出现压迫症状,常可压迫气管、食管,使气管、食管移位。肿瘤局部侵犯重时可出现声音嘶哑、吞咽困难或交感神经受压引起霍纳综合征(Horner syndrome),侵犯颈丛可出现耳、枕、肩等处疼痛等症状。颈淋巴结转移引起的颈部肿块在未分化癌发生较早。髓样癌由于肿瘤本身可产生降钙素和5-羟色胺,可引起腹泻、心悸、面色潮红等症状。 2.体征 甲状腺癌体征主要为甲状腺肿大或结节,结节形状不规则、与周围组织粘连固定,并逐渐增大,质地硬,边界不清,初起可随吞咽运动上下移动,后期多不能移动。若伴颈部淋巴结转移,可触诊颈部淋巴结肿大。

甲状腺癌放疗后吃不下饭怎么办

甲状腺癌是人体内分泌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在近几十年来持续攀升。由于人们对甲状腺癌不了解,很容易忽视其早期症状,当就诊时已是晚期。放疗是甲状腺癌患者使用比较广泛的一种治疗方法,但不少患者在放疗后出现各种症状,最常见的就是恶心、乏力、食欲不振、吃不下饭,那么甲状腺癌放疗后吃不下饭怎么办? 甲状腺癌放疗后吃不下饭的原因: 首先,放疗会对患者的身体造成一定的伤害,比如消化系统的功能障碍,很多甲状腺癌患者放疗后不久就会出现食欲下降、恶心呕吐、消化不良、进食后腹胀、腹泻等症状。患者恶心呕吐,缺乏食欲,进食量少,且进食后不易消化,食物在体内长期堆积,会引起腹胀等不良反应,几种症状形成恶性循环,患者在长期的消耗下身体虚弱,抵抗力下降,如果无法得到改善,还可能出现恶病质,影响到放疗的进行。 此外,甲状腺癌患者在放疗期间还可能会出现口腔黏膜炎,引发口腔溃疡、口腔内剧痛等,患者也是十分痛苦的,而且也会使进食困难,甚至无法进食。 甲状腺癌放疗后吃不下饭怎么办: 1、管理饮食:甲状腺癌患者在放疗期间恶心呕吐,要注意饮食清淡,不要食用过于油腻、刺激或异味的食物,低脂肪饮食能够减轻恶心的症状;患者消化不良,要吃一些易消化的食物,比如清淡的粥、面条、青菜等;甲状腺癌患者常感食欲不振,可以食用一些开胃的食物,比如山楂,话梅、陈皮、橘子等,可以做一些患者喜爱的食物,丰富食物的种类,鼓励患者多多进食。同时,患者饮食不佳,身体虚弱,还应注意补充高热量、高维生素和高蛋白食物,改善患者的体质。如果患者无法进食,则要输送营养液以维持生命。 2、停止化疗:当甲状腺癌患者出现严重的进食困难时,患者是十分痛苦的,而且此时也无法耐受放疗,强行放疗只会增加患者的痛苦,治疗效果并不好,这种情况就要立刻停止放疗,让患者进行调养恢复。此时患者可以服用中药来进行调理,改善因放疗引起的气血两虚,免疫力下降等严重症状。 中医治疗能够将治疗与调理同时进行,在治疗时注重补充患者的元气,著名肿瘤专家袁希福曾说:“元气亏虚的患者,服用中药可以全面改善机体内环境,扶正补虚、活气化瘀,把提高元气与抗癌同时进行,有效控制病情,缓解痛苦,延长生命。这也是我国老年人恶性肿瘤患者的生存期长于国外的重要原因。”在治疗癌症疾病方面,袁希福教授根据30年的抗癌经验,在先辈们阴阳平衡疗法的基础上,将传统中医药理论与当代免疫理论、细胞分化增殖周期理论及基因理论等最新医学理论有机嫁接,融会贯通而创立的中医治疗肿瘤的方法——三联平衡疗法。 三联平衡疗法在治疗癌症时从患者的全身着手,通过扶正、通瘀、祛毒三大措施,帮助患者扶正补虚、疏导化瘀、排毒祛毒,在杀死肿瘤细胞的同时,还可提高人体免疫力和机体内环境的调控能力,有效地保护并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缓解患者因放疗产生的吃不下饭等症状,改善患者的食欲,增强患者的体力和免疫力。 经三联平衡疗法治疗后身体逐渐恢复如常人的真实患者病例: 患者:王淑梅,女,河南省郑州市,甲状腺癌、乳腺癌, 王淑梅,2012年4月在河南中医院确诊为甲状腺癌,当时随即就做了手术,两次大

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促甲状腺素抑制治疗现状 秦露

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促甲状腺素抑制治疗现状秦露 发表时间:2017-06-15T15:03:47.123Z 来源:《医师在线》2017年4月下第8期作者:秦露唐雪莲 [导读] 甲状腺癌的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呈上升趋势,近10年来发病例数急剧增加,目前跻身于女性常见恶性肿瘤的第5位。 (荆州市中心医院普外三科;湖北荆州434020) 【摘要】外科手术依然是甲状腺癌尤其是分化型甲状腺癌的主要治疗手段,术后内分泌治疗被认为是重要的辅助治疗手段,其不仅可以防止术后发生甲状腺功能低下,而且能降低甲状腺癌患者术后的复发率及死亡率。 【关键词】癌;乳头状;甲状腺肿瘤 甲状腺癌的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呈上升趋势,近10年来发病例数急剧增加,目前跻身于女性常见恶性肿瘤的第5位。而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是最常见的甲状腺恶性肿瘤,几乎占全部甲状腺癌的90%,包括乳头状癌( 85%) 、滤泡状癌 (10%)。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促甲状腺素(TSH)抑制治疗能够降低甲状腺癌的复发危险,另有学者认为几乎所有的DTC都是依赖TSH的,应尽可能完全抑制内源性的TSH分泌,这样对预防癌复发有一定意义[1]。 1DTC TSH抑制内分泌治疗的生物学基础甲状腺激素的调节主要依靠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自身调节系统,垂体前叶分泌的TSH能促进甲状腺素的合成与分泌,当血中甲状腺素浓度达到一定程度时,系统负反馈抑制垂体分泌TSH,使甲状腺素合成与分泌减少。普遍认为TSH在甲状腺的发育中起主要作用,当TSH缺乏时,甲状腺体积缩小,而持续给予TSH时将使甲状腺重量增加,正常人血 TSH的测定值为0.5~ 4.5m u/L 。研究发现甲状腺肿瘤细胞存在TSH受体,TSH与癌细胞表面TSH受体结合,通过CAMP信号通路调节甲状腺特异基因甲状腺球蛋白(Tg) 、甲状腺过氧化物酶及钠碘转运酶等的表达,调节细胞的增生分化。故通过甲状腺素抑制垂体产生TSH,可以降低血中TSH浓度,抑制乳头状癌和滤泡状癌的生长,预防甲状腺癌的复发或者促使转移灶缩小。 2 TSH抑制治疗及其目标值 TSH抑制治疗更多地应用于一开始就被诊断为有高复发风险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而对于甲状腺滤泡状癌患者来说,复发风险的高低对TSH抑制治疗无明显影响。有数据表明,特别是在高危组甲状腺癌患者中,抑制性TSH治疗可使患者肿瘤复发率和相关死亡率明显降低。欧洲肿瘤内科学会2012年关于甲状腺癌的临床实践指南也证实,TSH抑制治疗对具高危因素的甲状腺癌患者有明显疗效,而对低危患者效果不明显。尽管现在有较多关于TSH抑制治疗DTC的临床指南,但TSH抑制程度却仍未达成共识。2009年美国甲状腺协会建议,高危组且肿瘤持续存在的患者,TSH抑制到 <0.1mu/l,高危组的无瘤生存者,建议抑制 tsh在0.1~0.5mU /L ,5-10年初治低危组和无瘤生存低,危组患者建议TSH于正常低限(0.1~0.5mU /L) ,2012年欧洲肿瘤内科学会建议:低危组患者初治治疗后给予左甲状腺素钠替代治疗,尽量维持血清TSH在正常低限。而对于高危组患者,连续使用左甲状腺素钠替代治疗 3—5年甚至更长时间,使血清TSH< 0.1mU /L ,极大程度地抑制了甲状腺癌的复发并降低了死亡率[1]。2012年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的甲状腺癌治疗指南中TSH抑制治疗描述地更加详细,指南建议如有明确残余病灶或有高复发因素的患者,TSH需被抑制在0.1mU /L以下,无瘤生存低复发风险的患者,TSH只需抑制在正常值低限即可。但对于生物化学检查阳性,未见形态学肿瘤证据的低危患者(如血清Tg阳性、影像检查阴性) ,TSH需抑制在0.1~0.5mU /L[2] 。 3 常用的甲状腺素及其用量用法 2012年中国甲状腺结节和DTC诊治指南中建议使用L-T4,对已实施甲状腺全切术的DTC患者来说,抑制治疗的L-T4最终剂量的确定有赖于血清TSH的监测。在L-T4剂量的调整阶段,应在治疗起始后或改变药物剂量后4周左右检测血清TSH,抑制或替代剂量达足量之后 3~6个月再测 TSH;此后每6个月至 1年测TSH,或根据临床需要更频繁地监测。 甲状腺片中甲状腺激素的量和T3/T4的比例不稳定,可能带来TSH波动,因此不宜用来长期抑制治疗。但当足量L-T4无法抑制TSH时,可考虑联合应用甲状腺片。有研究表明,单独用L-T4进行TSH抑制治疗时,血清FT4升高,出现高T4血症,而 TT3和FT4则在正常范围或降低, 单独使用甲状腺片时,易发生高 T3血症,而高T4血症发生率较低。血清中的 T4全部来自甲状腺的分泌,20%的 T4由甲状腺直接分泌,其余80%由T4转化而来[2]。甲状腺切除后的患者要求有更高的T4水平才可以达到组织需求相应的 T3水平。而高F4 水平易引发心血管不良反应,老年人尤甚。此时联用 L-T4 和甲状腺片,可以获得满意的替代治疗。两者替换剂量:40m g甲状腺片 =60ug L-T4。 4 TSH抑制治疗后Tg的监测 Tg由甲状腺合成,作为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前体蛋白,是判断患者体内是否残留功能性甲状腺组织的重要标志物。国外研究证实,DTC 可合成或分泌Tg,监测血清中Tg水平是有效监测甲状腺癌患者术后有无残留病灶或复发的重要手段,尤其对接受甲状腺全切术和放射性碘治疗的患者,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及特异性。研究表明,Tg水平> 2ng/ml 应考虑有复发和转移。由于TSH是最为重要的调节因子,当停止TSH抑制治疗时,通过甲状腺素撤退可明显提高Tg检测的敏感性。但由于甲状腺素体内的蓄积作用,一般需停4周左右。这对于高危患者极其不利,可增加其复发率。对于年老体弱或伴有其他疾病的患者也会引起昏睡、虚弱、肌痛及情绪不稳等不良反应。当TSH抑制治疗时,尤其是长期使用超生理剂量甲状腺素,可出现亚临床甲亢症状,极易引起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可引起静息心动过速、心肌重量增加、平均动脉压增大、舒张和(或) 收缩功能失调等,加重心脏负荷和心肌缺血(老年人尤甚) ,引发或加重心律紊乱,特别是心房颤动,甚至出现心力衰竭,导致患者心血管病相关事件住院和死亡风险增高[3]。 2012年中国甲状腺结节和DTC诊治指南指出,对于TSH<0.1mu/L或TSH0.1~0.5mU /L合并心脏病或甲亢的患者,应给予β受体阻滞剂治疗。而绝经后女性在进行TSH抑制治疗时,为减少骨折的发生率,需接受骨质疏松症初级预防:确保1000m g/d钙摄入,补充400~800U/d维生素D。对于TSH抑制治疗前或治疗期间达到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者,维生素 D应增至800-1200U/d,并酌情联合其他干预治疗药物。 5 结语 对于DTC术后患者,应实施内分泌治疗。高危组患者行TSH抑制治疗时应使TSH被抑制<0.1mU /L,低危组患者只需抑制在正常下限即可,在TSH抑制治疗期间,应定时监测Tg和TgAb,评估患者预后情况。由于个体对L-T4的反应效应不同,对内分泌治疗后所引起的亚临床甲亢不良反应耐受及反应不同,故至今仍没有一个确切详细的L-T4使用剂量表,剂量的调整仍依靠个体TSH抑制治疗后定期的TSH、Tg等的监测,必要时联用甲状腺片。因此,DTC患者术后的内分泌个体化治疗仍需要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王佳峰葛明华分化型甲状腺癌促甲状腺素抑制治疗策略及进展国际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1673-4106 2012年 36卷 5期, 288-291

甲状腺癌外科治疗的手术方式及其进展探讨

甲状腺癌外科治疗的手术方式及其进展探讨 发表时间:2016-12-08T13:56:59.620Z 来源:《航空军医》2016年第22期作者:刘颖1 史小英2 [导读] 针对各类手术方式的优缺点进行分析,以期为甲状腺癌外科治疗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 1大荔县医院 715100;2西部空军452医院 610061 【摘要】手术治疗作为甲状腺癌临床治疗的核心方式,本文针对甲状腺癌患者采用各类手术疗法进行分析和总结,其中针对传统甲状腺癌手术治疗、术中甲状旁腺激素测定和神经监测以及内镜切除手术等进行综述,针对各类手术方式的优缺点进行分析,以期为甲状腺癌外科治疗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甲状腺癌;外科治疗;进展;手术方式 甲状腺癌作为一种常见的临床内分泌相关肿瘤,近几年相关研究关于本病的患病率调查结果显示:甲状腺癌患病率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此外,呈现出不断年轻化的态势,故采取科学有效的方式治疗甲状腺癌患具有重要的意义。从甲状腺癌的生物学特点以及病理分型进行分析。患者所采用的治疗方式存在差异,其中以外科手术为主包括病侧甲状腺腺叶联合峡部切除术、近全甲状腺切除以及病侧甲状腺腺叶联合峡部联合对侧腺叶大部切除。本文针对现今各种甲状腺癌外科治疗的手术方式及其进展进行探讨。 一、甲状腺癌患者的外科手术方式 (一)传统手术方式 传统甲状腺癌患者的手术方式主要包括病侧甲状腺腺叶联合峡部切除术、近全甲状腺切除以及病侧甲状腺腺叶联合峡部联合对侧腺叶大部切除三类[1]。就病侧甲状腺腺叶联合峡部切除术而言,其可用于甲状腺癌患者中的甲状腺腺体切除范围,此手术方式具以下优点:术后较少出现并发症;侧腺叶癌肿的复发率较低;可对患者的甲状腺功能予以保留。但有学者认为,甲状腺癌患者中约存在30%-80%于初诊时可见多发病灶,若采用此术式进行治疗,其治疗方式不彻底,存潜在病灶遗留隐患,而侧甲状腺腺叶复发率及肺转移率较高[2]。就病侧甲状腺腺叶联合峡部联合对侧腺叶大部切除手术而言,其优点包括:促使局部复发率及转移率、侧甲状腺微小病灶大幅度降低;若对侧甲状腺腺叶再现癌肿,可选择使用放射碘予以残留腺体消除,无须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低。就近全甲状腺切除术而言,该类手术方式在日欧美等国家较为常用,其优点包括可对腺体双叶多的中心癌灶予以全部切除;术后采用放射碘检测复发、转移、治疗更为便捷;利于甲状腺球蛋白检测以及肿瘤的复发、转移监测;并发症发生率的降低;复发风险的降低以及生存率的提高,可有效防止出现二次手术并发症的现象。但该术式使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喉返神经受损、低钙血症、颈部血肿等术后并发症的风险。 淋巴结在甲状腺癌患者中较为常见,其超声检出率为30%左右,相关研究证实甲状腺伴淋巴结转移患者存在较高的复发率和死亡率,因此对于甲状腺患者颈部淋巴结的清扫尤为重要。清扫颈部淋巴结的主要手术方式包括传统型、选择性和改良型三种[3]。就传统型而言,主要是对于肿瘤累及周围组织患者;就改良型而言,肿瘤未突破淋巴结包膜、淋巴结较少患者较为适用;就选择性而言,对于Ⅵ区淋巴结的检查和清扫,Ⅵ区淋巴结阳性者适用Ⅱ-Ⅳ区淋巴结清扫。传统手术方式多在颈部造5-8cm的切口,切口形状多为低领长弧形或者“Y”、“H”、“ L”型切口,由于颈部解剖存在较为复杂的结构,且重要器官较多,故容易存在声嘶、出血等并发症,进而引起患者死亡+[4]。 (二)内镜切除手术 伴随医学技术的发展,微创手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此类事故发生率。内镜甲状腺切除术已成为甲状腺外科的关注热点,在甲状腺腺瘤、结节性甲状腺肿及伴甲状腺功能亢进等方面的良性病变中较为适用。该术式要求单纯结节的直径不超过6.0cm,囊性结节可超过6.0cm。该术式的效果较之于传统的开放性手术较好,不仅可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还可有效缓解其术后疼痛感等。注意该术式不可用于≥6.0cm实性结节、不耐受全麻者、术后复发者、颈部放疗史者等,该术式的手术适应证有限且操作技术较为复杂、视觉效果较差、对切口要求较高。 二、甲状腺癌患者外科手术方式的研究进展 (一)术中神经监测 喉返神经损伤作为甲状腺手术中的一种较为常见的并发症,其诱发因素主要包括术中钳夹、切割、结扎、电灼伤、牵拉及压迫、缺血等。其操作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及步骤:1打开颈鞘以能够使得同侧的迷走神经予以显露和识别喉返神经的目的,将采用探针刺激而获得的电信号结果记录为V1;2待气管食管沟的喉返神经得以显露后,将探针获得的信号值记为R1;3喉返神经全显露至Berry韧带解剖游离后,对其显露部的最近端予以测试,记录测试值R2;4于手术视野内采取彻底止血操作,其后对迷走神经予以测试,获得的信号值记为V2值。5比较V2、V1,R2、R1,喉返神经功能正常完整表现是而者信号未存在显著的减弱,引出V1信号,可将声带接触、监测故障、肌松状态影响等情况予以排除;喉返神经永久性损伤的表现是R2、V2信号出现丢失;术中监测时出现喉返神经肌电信号减少的情况应选择立即停止操作,防止出现喉返神经暂时性损伤。 (二)测定术中甲状旁腺激素 甲状旁腺功能低下为另一常见甲状腺手术并发症,其病发原因包括甲状腺再次手术、甲状腺癌、增加甲状腺切除范围、中央颈淋巴清扫术采取等。患者可能存在术后血钙方面的问题,故需要监测情况,故于术后早期采用口服钙剂等方式可实现防止出现低血钙的情况出现,但可致使无低钙血症者现反弹高钙而增加成本加重负担。测定术中甲状旁腺激素是一项辅助性的新技术,现已被应用于甲状腺外科手术中。甲状旁腺激素测定作为一项较为敏感的工具,不仅可对术后血钙正常与否予确定,还对术后低钙血症的发生风险予以确定。检测甲状旁腺激素可有效地防止出现低钙血症,还可准确地预测正常血钙、低钙血症的围术期。 三、小结 伴随医学技术的发展,目前临床上治疗甲状腺癌患者采用的手术方式逐渐朝着微创手术的方向发展,其不仅能够有效地提高甲状腺癌患者的术前诊断准确性,而且可以为甲状腺癌患者的手术成功率提供有效保证。 参考文献: [1]应则贵.甲状腺癌的外科手术治疗研究进展[J].中国乡村医药杂志,2014,1(4):96-98. [2]陈祯勇.分化型甲状腺癌外科治疗的研究进展[J].当代医学,2013,19(301):11-13.

甲状腺癌术后放疗几次

甲状腺是人体最大的内分泌器官,在人体代谢功能中肩负着重要任务,罹患甲状腺癌不仅会给患者的正常生活带来严重影响,而且若不及时治疗还会危及患者生命,因此,日常生活中一定要特别警惕。对于甲状腺癌的治疗,很多患者采用手术治疗,但是术后都需要继续巩固治疗,那么甲状腺癌术后放疗几次呢? 甲状腺癌术后放疗几次?虽然手术是常见的治疗方法,但是手术只能切除可见的癌肿,术后在淋巴和血液中依然有残留的癌细胞,因此需要及时巩固治疗,而放疗是比较常见的,具体放疗几次,这也是根据每个患者的病情、体质、对放疗的敏感性等决定的。 放疗虽然能在短时间内杀灭癌细胞控制病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但是放疗具有很大的副作用,在杀灭癌细胞的同时,把正常的细胞也给杀灭了,导致患者免疫力下降,出现很多的副作用,有些患者采用放疗能改善患者的症状,但是有些患者使用之后反而起到反效果,所以对于放疗也要根据情况使用,避免过度,建议适度治疗。 甲状腺癌手术之后,除了放疗,中医药也是比较常见的,中医在“杀抑”瘤细胞的同时,还可提高人体免疫力和机体内环境的调控能力,有效地保护并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其远期疗效和长期生存率均明显提高,降低复发和转移的几率。使患者获得“长期带瘤生存”机会。 在临床上,中医治疗不仅能辅助手术和放化疗,单独作用与患者也是可以的,中医药治疗不只是局限在缩小肿块、消灭肿瘤细胞本身,更是从调整人体脏腑功能相协调的全身情况来考虑。通过调节人体的阴阳气血和脏腑经络的生理功能,去除了肿瘤发生的土壤环境,从而改善症状,提高生存质量,提高机体免疲功能,达到强身壮体、祛除病邪、抑制肿瘤发展、缓解病情、延长生存期的目的。 近些年,随着中医药的不断发展,中医药在治疗癌症上也取得了不错的成效,帮助了不少患者减少了痛苦,延长了生命。如临床上,以安全,无毒副作用,费用低,无痛苦,疗效显著受到患者和家属的好评的中医三联平衡疗法。 该疗法治疗注重从患者整体入手,采用天然中草药,通过对不同病人,病因病机的辩证治疗,起到“培元固本”“化痰散结”“排毒减毒”的功效,从而减轻病人痛苦,延长病人生命的效果。 甲状腺癌手术之后,患者可能会出现营养失调,摄取营养不能满足机体需要。此种情况主要是因为恶性肿瘤的高代谢、胃肠功能下降以及所需营养摄入不足有关。针对患者出现的营养不足,医护人员及其家人应注意给病人饮食中多加富含营养的食物,适时补充所需营养,改善营养状态,提高患者的耐受手术的能力。 同时患者的心理状态对于延长生存时间也是很重要的,只有保持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才能在患病之后积极的配合医生的诊治。因此一定要重视,做好各方面的护理,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积极治疗疾病。

分化型甲状腺癌的治疗进展

分化型甲状腺癌的治疗进展 【关键词】甲状腺癌 分化型甲状腺癌占甲状腺癌的绝大多数,起源于甲状腺滤泡细胞,包括乳头状癌和滤泡细胞癌。乳头状癌是最常见的甲状腺癌,呈多中心性,无包膜,有1/3的患者可发生转移,最常转移的部位是淋巴结,其次是肺。滤泡细胞癌占甲状腺癌的5%~10%,有包膜,侵犯包膜是肿瘤扩散的特征,其预后依赖于肿瘤分化的程度和是否发生了扩散。滤泡细胞癌可转移至骨,引起溶骨性破坏。总的来说,分化型甲状腺癌的预后很好,即使在5%~20%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和10%~15%的有远处转移的患者,其10年生存率仍达80%~95%。导致预后较差的因素有:男性、高龄、肿瘤较大、分化较差、已有局部侵犯和远处转移。 1手术治疗 手术是最早使用的治疗方法,适用于所有直径大于1cm的甲状腺癌。在术式选择上,目前国外主张行甲状腺全切的占多数,国内一些学者也主张行甲状腺全切术,这一术式可以将甲状腺组织全部去除,也可以使血清甲状腺球蛋白(Tg)水平降到最低。甲状腺全切术对外科医生的要求较高,需要由经验丰富的医生来实施,以减少并发症如甲旁减、喉返神经损伤等的发生。甲状腺次全切除手术的风险较小,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但如果残留的甲状腺组织偏多,则对术后的进一步处理造成影响,用放射性碘对残余甲状腺组织的清除成功率会较低。

2手术后的进一步处理 回顾性研究表明,至少对于直径大于1cm的乳头状癌和滤泡细胞癌来说,手术后给予口服放射性碘清除残余甲状腺组织可以减少甲状腺癌的复发率,并且提高了生存率。这是由于放射性碘不仅可以摧毁颈部和其他部位的癌细胞,而且增加了下一步进行的放射性碘全身扫描的特异性。常用的放射性碘剂量为4000MBq[1]。在甲状腺全切后3~4周,当促甲状腺素(TSH)水平达到最高时进行残余甲状腺组织的清除效果最好。做残余甲状腺组织的清除时需要提供特殊隔离的房间,2~3d后体内的放射性碘水平便可以降低到不需进行隔离的水平,此时,需行治疗剂量的放射性碘全身扫描。通常放射性碘被甲状腺床、腮腺、胃肠道、膀胱所吸收,如果在其他部位有显影则提示转移灶。 3甲状腺癌的随访手段 3.1临床随访每6~12个月的定期随访,临床医生对患者甲状腺床和局部淋巴结的检查可以发现甲状腺癌的复发[2]。甲状腺切除后如果在甲状腺部位发现肿物,要高度警惕甲状腺癌复发。甲状腺癌常伴有同侧颈淋巴结转移,颈部各区中除颏区外其它各区均可累及。转移的淋巴结大多在颈内静脉周围,同时可循淋巴管向颈后三角区或向纵隔淋巴结转移,很少向颌下区转移。颈浅淋巴结在正常情况下不会肿大,一旦肿大,特别是颈前带状肌和胸锁乳突肌之间淋巴结肿大,即意味着存在淋巴道逆行转移,颈淋巴结转移灶可以穿破淋巴结包膜,互相融合成块或侵及邻近的血管、神经和周围的软组织。约有4%的病

中国甲状腺癌诊治的发展方向

中国甲状腺癌诊治的发展方向 导读我国甲状腺癌诊治的发展方向 我国甲状腺癌诊治的现状 近年来,国内外甲状腺癌的患病率快速攀升,甲状腺癌已经迈进最常见恶性肿瘤行列并迅速成为业界关注的热点和焦点。国内外的资料显示,从事甲状腺外科的医师数量近10 年来明显增加,但甲状腺癌的生存率除早期癌外并没有得到明显提高,许多晚期分化型甲状腺癌或者未分化癌的治疗效果仍不理想。 数十年前,国内专家更多强调外科术式的选择与应用,并形成较长时间的学术讨论与争鸣。而近年来学术思想的统一和创新发展已势不可挡,主体呈现显著的良性循环态势。通过专业同仁的不断努力,以往争论较多的外科治疗已逐渐趋于统一化、规范化,但目前我国从事甲状腺癌诊疗人员数目庞多,其学术背景和临床经验参差不齐,对甲状腺癌的发生发展及转归仍然存在认识不足,从而造成治疗欠规范,如治疗不足、过度治疗以及外科术式掌握不正确,同时包括整体诊断(术前、术中和术后) 的不精准,多学科协作诊治模式(MDT) 理念受条件限制无法实施等诸多现象和问题。 如何科学、合理地面对患病率急剧攀升、微小癌权重增加、MDT 理念不断深化等快速涌现的专科形势,是我们目前面

临的重大学科问题,也是专业同仁努力的方向,中国抗癌协会甲状腺癌专业委员会有义务和责任团结联合其他专业学会学组一道,共同将最新的甲状腺癌诊治理念推广到全国,带动不同地区及不同级别医院此领域的共同发展,将具有中国特色的甲状腺癌防治事业发扬光大,开启甲状腺癌临床诊治的专业新纪元。 甲状腺癌诊治进展 目前甲状腺癌的诊断已经由最初的触诊逐渐过渡到影像学诊断甚至分子病理诊断,这是以后甲状腺癌诊断方法的必然发展趋势。 治疗亦由最早的单纯手术切除逐渐过渡到外科手术、内分泌抑制治疗、放射性核素治疗甚至靶向治疗相结合的MDT 模式。外科治疗仍占甲状腺癌治疗的较高权重,已在理念以及技术和器械方面有了很大的发展。外科理念的发展主要体现在甲状腺外科的规范化治疗上,而外科技术及器械的发展也直接影响着甲状腺癌治疗的效果。对于一些晚期不能外科手术的患者,一些新型的分子靶向药物也随着生物科技的发展孕育而生,并为晚期甲状腺癌的内科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肿瘤头颈外科医生联合普通外科、耳鼻咽喉外科医师,尤其是核医学、内分泌、影像医学、病理学、流行病以及分子诊断专家们的共同加入,使国内甲状腺癌诊疗进入了一个的新时代。标志性的学术成果体现在2010 年国内专家制定了中

甲状腺癌外科治疗的回顾性分析

甲状腺癌外科治疗的回顾性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甲状腺癌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和治疗,为进一步提高临床治 疗效果提供新的资料和思路。方法对32例甲状腺癌手术治疗病例的临床资料进 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侧腺叶全切除2例(6.25%),患侧腺叶全切除+峡部切除 2例(6.25% ),患侧腺叶全切+峡部切除+对侧腺叶次全切除3例(9.38%)。根治 切除8例(25%);改良根治切除17例(53.13%),其中,五保留改良根治切除3 例(9.38%);无手术死亡,治愈30例(93.75%),发生并发症6例(18.75%); 甲状腺癌总体1、3、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92.86%、85.71%。结论肿瘤 的部位、术中冷冻快速切片、临床分期、术前B超等决定原发灶的手术方式。影 响甲状腺癌预后的因素有:性别、年龄、肿瘤大小、侵犯甲状腺外膜、临床病理 分期。 【关键词】甲状腺癌手术治疗生存率 甲状腺癌的发病率占全身恶性肿瘤的0.2%(男性)~1%(女性) [1],其中以甲状腺乳头状腺癌和甲状腺滤泡状腺癌为多见,约占80%[2]。因与较常见的甲状腺结节难以鉴别,故在外科处理上较为棘手。我们自2004年1月至2008年12月收 治均经病理症实的甲状腺癌32例,现就外科治疗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4年1月~2009年12月我院共收治甲状腺癌32例,男9例(28.13%),女23例(71.87%)。男女比例为1: 2.56。年龄15~73岁,平均40.53岁,31~50岁为高发年龄。均手术治疗并经病理确诊。 1.2 临床表现病史6天~5年,平均 2.8年。病史<1年13(40.63%),l~10年16例(50%),>10年3例(6.25%)。患者均以甲状腺结节入院,经B超检查证实单 发结节18例,双发结节5例,多发结节9例,钙化14例,沙砾样钙化2例。首 发症状多为颈前肿物,伴声嘶3例,伴颈前胀痛2例,伴吞咽不适1例,伴甲亢 症状1例;体检发现1例。所有病例术后石蜡切片均证实为甲状腺癌。 1.3 手术方式患侧腺叶全切除2例(6.25%),患侧腺叶全切除+峡部切除2例(6.25%),患侧腺叶全切+峡部切除+对侧腺叶次全切除3例(9.38%)。根治切除8 例(25%);改良根治切除17例(53.13%),其中,五保留改良根治切除3例(9.38%)。 2 结果 2.1 病理情况本组病理诊断为乳头状癌21例,滤泡状癌7例,髓样癌3例, 未分化癌1例(详见表1)。32例中25例有淋巴转移(78.13%),气管瘤有淋巴 转移者占53.13%,颈内静脉周围转移者占40.63%,颈后三角淋巴转移者占 21.88%。本院临床诊断的病理符合率为40.63%。病理分期(按中国抗癌协会采 纳的UICC的TNM分期2002年第六版)I期16例(50.0%),Ⅱ期14例(43.75%),Ⅲ期1例(3.13%),IV期1例(3.13%)。 表1 32例甲状腺癌的年龄和病理类型分布 2.2 手术并发症本组病例无手术死亡,治愈30例(9 3.75%),发生并发症6例(18.75%), 主要有一过性声嘶1例(3.13%),永久性声嘶2例(6.25%),暂时性抽搐1例(3.13%),永久性 甲状旁腺功能低下2例(6.25%)。 2.3 术后激素抑制治疗术后口服甲状腺片40~80 mg/d或左旋甲状腺素片50~150μg/d,复查时视血清中T3、T4及TSH水平加以调整,维持T3、T4于正常水平线,而TSH水平<0.01 mmol/L。 2.4 随访随访患者28例,随访率为87.5%。随访期1~5年,平均随访32个月,其总体

甲状腺癌做化疗和放疗有什么区别

甲状腺癌是一种发病于颈部的恶性肿瘤,这种疾病的出现症状十分的明显,目前治疗甲状腺癌的方法有很多,而放疗和化疗常被人们一块提及,应用也比较广泛,在抑杀癌细胞,控制病情方面有积极的作用,不过也有很多患者对二者并不了解,不知道二者有何区别,那甲状腺癌做化疗和放疗有什么区别呢? 放疗是利用各种能量不同的放射线照射肿瘤,达到抑制和杀灭癌细胞的方法,是一种局部治疗手段,只对照射区域内的肿瘤有效;而化疗是利用化学治疗药物杀死癌细胞,可以通过静脉、口服等途径给药,是一种全身性治疗手段,既能抑制原发灶,也能抑制远处转移的肿瘤细胞。放疗和化疗都能用于术后巩固治疗中,也能作用于中晚期患者,不过不管是放疗和化疗都会产生一系列的副作用,对机体造成一定的损伤。 放疗的副作用主要表现为局部反应和全身反应,全身反应有乏力、疲劳、消化不良、白细胞和血小板数量下降;局部反应主要根据照射部分的不同发生相应部位和器官的反应,其中放射性皮炎非常常见,表现为皮肤会变红、变黑,然后脱屑,甚至出现红肿、溃疡等。化疗主要是全身性反应,常见的有消化道反应,如恶心呕吐、腹泻、便秘等;化疗还会引起骨髓抑制,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数量下降,部分患者还会出现脱发、肝肾功能的损伤等症状。 一般临床上放疗和化疗多联合使用,可以更全面的杀死癌细胞,控制病情,效果较单一的放疗和化疗好,但二者的副作用对机体的损伤也会更大,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临床上有不少患者会在放化疗过程中联合中医药的治疗,通过补气养血、健脾和胃、滋肝补肾的中药,补充患者元气,调理脾胃,减轻放化疗的副作用,缓解消化道不良反应,促进骨髓功能,提升白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的数量,增强患者的体能,提高患者的耐受程度,使治疗顺利完成;在治疗结束后长期坚持用药,还有助于巩固放化疗的疗效,预防复发转移,进一步延长生存时间。 中医治疗是我国传承发展了几千年的艺术瑰宝,与阴阳、五行相结合,在治疗时注重患者全身的机制平衡,应及时将其纳入治疗方案中。袁希福祖辈中,出过很多有名的中医,如曾多次奉召进京,为皇亲国戚医病,因其医术高超、医德高尚,被同治、光绪皇帝先后颁发圣旨,诰封为“奉直大夫”的袁积德。由于出身中医世家,耳濡目染让袁希福对中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而12岁时就在祖父指导下开始熟读医书,并先后至北京中医药大学及中国中医研究院深造,师从多位名家,为从事中医中药治疗恶性肿瘤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从医近40年来,袁希福接诊各类肿瘤患者数万名,其中不少都是复发患者,或病属晚期,甚至是被判“死刑”的末期患者。尽管无法挽救每一位患者的生命,但他尽力帮助患者减轻痛苦,延长生命,甚至有些患者实现了临床康复或长期的带瘤生存。据了解,袁希福先后多次受邀参加国内外中医药学术会议,如2009年12月受邀赴澳大利亚参加“第六届世界中医药大会”;2010年3月受邀到美国旧金山参加“国际中医药研讨会”;2017年5月受邀赴德国参加第48届世界中医药大会;2018年6月22日至6月28日,袁希福受邀参加了“一带一路”--第三届加中传统医药国际论坛”,并被授予“一带一路”中医药国际传播杰出贡献奖。 部分参考案例: 薛光,男,65岁,甲状腺淋巴瘤,河南洛阳人 2013年10月,薛光被确诊为甲状腺边缘淋巴恶性肿瘤,医生说这种病的发病率非常小,在全国仅有几例。进行一次手术后,薛光一点声音都发不出了。医生建议化疗,家人采用高达20800元一支的美乐华为其治疗,不仅没有效果,反

甲状腺癌放射性碘治疗的注意事项

放射性碘治疗 放射性碘(I131)治疗可以用于乳头状或滤泡状甲状腺癌的治疗。I131治疗可以杀灭手术残留的甲状腺癌细胞和甲状腺细胞。但是甲状腺髓样癌或未分化癌对于I131治疗反应不佳,所以很少用放射性碘治疗。 在开始I131治疗前一到两周时间里,患者需要在饮食上做一些调整。患者需要避免鱼类(尤其是贝壳类),海藻类,碘盐,牛奶,酸奶,冰激淋,培根,火腿以及其他一些含有碘的食物。另外还需要避免维生素片或其他含有碘的药物。 由于一些影像学检查,尤其是那些增强剂,也含有碘,所以医生也会问在开始治疗前6个月是否有进行增强CT等检查。 在治疗过程中,您需要服用含有I131的胶囊或溶剂。这些胶囊或溶剂对于碘过敏的患者也是安全的。I131通过血液进入甲状腺肿瘤细胞,当肿瘤细胞摄取了足够的I131便会被杀死。 大多数病人在服用I131的胶囊或溶剂之后便可以回家治疗,大多数从I131释放的放射线会在大约1周内削减,到3周左右,体内将仅存在痕量的放射线。 在治疗中,您可以通过喝大量液体来保护膀胱等其他正常

的组织。这些液体帮助I131排出体外。 部分患者在I131治疗的第一天可能会出现轻度的恶心。部分患者可能在颈部甲状腺细胞存在的地方出现疼痛。如果甲状腺细胞已经扩散到颈部以外,那些扩散的地方也有可能出现疼痛。 在I131治疗开始的一小段时间里,您可能会出现口干、食不知味或者嗅觉下降等问题。嚼嚼口香糖或吃点硬糖可能会有一定的帮助。 I131治疗对于男性的一个罕见副作用是不育。在女性,I131治疗可能不会导致不育,但部分医生建议在接受高剂量的I131治疗一年内避免怀孕。 也有研究发现很少一部分患者在接受高剂量I131治疗后若干年后出现另一种肿瘤。 由于高剂量的I131同时也能杀灭正常甲状腺细胞,因此,在治疗后你需要补充甲状腺激素来替代天然的激素。

专家讲座-郑泽霖-甲状腺癌治疗现状

·专家讲座· 甲状腺癌治疗现状 郑泽霖孙辉盖保东 130031 长春,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外科 1甲状腺疾病的构成比 上海医科大学肿瘤医院1956年至1992年的37年间,经病理确诊的甲状腺疾病7 964例,中日联谊医院(原白求恩医科大学第三临床医院)1961年至2000年的39年间,经病理确诊的甲状腺疾病10 050例。两组数据在疾病构成比上的区别较大,见表1。 表1 上海和长春地区甲状腺标本构成比 类型上海长春 例数 % 例数 % 发育异常 甲状舌管囊肿 甲状舌管瘘 异位甲状腺 甲状腺囊肿 甲状腺炎 急性甲状腺炎 亚急性甲状腺炎 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 纤维甲状腺炎 结核甲状腺炎 无法分类 甲状腺肿 单纯性甲状腺肿 结节性甲状腺肿 甲状腺功能亢进 甲状腺瘤 滤泡性甲状腺瘤 乳头状甲状腺瘤癌局切后正常甲状腺123 115 ? 8 609 299 40 208 13 2 36 1416 109 1307 254 3505 3489 16 161 0.2 7.6 3.8 17.8 3.2 44.0 2.0 39 30 9 ? 169 467 3 129 327 5 3 4540 87 4453 140 3622 3605 17 90 0.4 1.7 4.6 45.2 1.4 36.0 0.9 甲状腺癌 乳头状癌 滤泡性癌 髓样癌 未分化癌 鳞细胞癌其他恶性肿瘤其他 合计1573 1331 118 81 32 11 24 7964 19.8 0.3 100.0 955 592 238 38 51 36 17 11 10050 9.5 0.2 0.1 100.0

甲状腺全切除术在甲状腺癌外科治疗中的有效性及价值

甲状腺全切除术在甲状腺癌外科治疗中的有效性及 价值 甲状腺癌属于近年来临床中高发的甲状腺恶性肿瘤疾病,在全身恶性肿瘤疾病中占比约为1%,临床中多以乳头状癌最为常见,且多数患者的癌灶起源自滤泡上皮细胞。目前对于甲状腺癌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案为外科手术切除,具体术式方面又包括同侧切除术、局部切除术以及全切除术。本文将着重探究甲状腺癌患者采用甲状腺全切除术的治疗有效性和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2021年3月~2021年4月我院74例甲状腺癌外科手术病例,以其外科手术方案为标准分组,观察组(甲状腺全切除术组,37例):男10例,女27例;年龄35~86岁,平均(57.6±0.3)岁。对照组(甲状腺局部切除术组,37例):男11例,女26例;年龄33~87岁,平均(56.8±0.5)岁。2组线性资料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行甲状腺局部切除术治疗,即针对患侧腺叶进行全切除并结合峡部切除术方案治疗,于直视下对静脉进行结扎,并对病变周边组织及血管进行钳夹,针对患侧腺叶以及峡部进行切除;同期观察组则改为甲状腺全切除术方案治疗,术前需全面检查以了解其病变情况,术中保持仰卧位,头部向对侧偏移,实施颈丛麻醉或者高位硬膜外麻醉,于直视下针对患者静脉深侧进行结扎,病变组织及血管利用止血钳夹进行夹注,针对甲状腺病变组织进行完全切除,同时手术操作期间对于疑似病變组织还需要快速行病理检查。术毕后常规缝合切口,同时结合其病症情况辅助应用甲状腺激素抑制剂以及核素等药物治

疗。 1.3 评估指标 (1)根据患者的甲状腺功能恢复情况等进行手术效果的评价,显效:甲状腺功能恢复至正常,且相关临床症状消退;有效:甲状腺功能明显改善,且相关临床症状大部分消失;无效:即症状及甲状腺功能等均未改善。(2)两组术后均随访6个月,统计其疾病复发率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本文数据以SPSS 17.0分析,标准差以(x±s)描述,行x2检验,P0.05为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手术疗效比较 观察组的手术治疗总有效率97.30%,对照组89.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术后复发率比较 观察组的术后复发率2.78%(1/36),对照组的术后复发率为12.12%(4/33),且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甲状腺癌近年来临床发病率较高,此类患者的症状多表现为甲状腺功能减退以及低钙血症等,同时还可能诱发手足痉挛等并发症情况。目前对于甲状腺癌患者的外科治疗,手术方案包括甲状腺全切除术、局部全切除术等。本次研究中对于甲状腺全切除术的应用价值进行了对比和分析,从研究结果来看,观察组经治疗总体的手术治疗有效率高于同期对照组,并且术后随访期间发现观察组的复发率低于同期对照组。这提示,通过运用甲状腺全切除术,有利于提高甲状腺癌患者的治疗效果,并更好地降低患者术后复发风险。 综上所述,在甲状腺癌患者外科治疗中通过采用甲状腺全切除术,可有效的提高治疗效果并降低患者复发风险。

甲状腺癌手术后做放疗会缩短寿命吗

甲状腺癌的发病率占全身恶性肿瘤的1%,目前我国男性5.98/10万,女性14.56/10万,女性所占比例比男性高。在甲状腺癌的各种治疗方法中,手术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通过切除病灶控制病情发展,短期疗效较快,但手术有一定的局限性,只能切除肉眼可见的肿块,术后易复发转移,因此需要联合其他方法进行巩固治疗,如放疗,不过有很多患者认为放疗副作用太大,很难达到治疗的效果,甚至还会加速死亡,那甲状腺癌手术后做放疗会缩短寿命吗? 放疗对癌细胞有较强的杀伤能力,甲状腺癌术后通过放疗可以在短时间内抑杀大量的残存癌细胞,稳定病情,降低复发转移的风险,延长患者生命。临床上有很多患者经放疗后病情确实得到控制,生存期也有所延长,但也有患者在放疗前精神、睡眠、饮食各方面的情况都很好,能吃能喝,但做了放疗后身体迅速垮掉,全身乏力,甚至很快走向了死亡,因此不少患者会担心做了放疗会缩短寿命。其实放疗并非适合所有的患者,这是因为放疗缺乏选择性和特异性,在杀死癌细胞时也会损伤正常细胞,产生一系列的副作用,降低患者生存质量,甚至有患者因无法耐受而中断治疗,影响后期的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存期。因此在放疗前需要对患者的营养状况、骨髓储备情况、身体状况等进行综合分析,适宜放疗的才能进行。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放疗只是局部治疗手段,只对照射区域内的肿瘤细胞有效,并不能全部杀死癌细胞,患者还会面临复发转移的问题,因此一定要重视全身性的治疗,稳定病情,尽可能的降低复发转移的风险,此时中医发挥了独特的优势。中医认为甲状腺癌是全身性疾病在局部的表现,因此在治疗时从患者的整体出发,在放疗期间用药,有助于减轻放疗的副作用,缓解患者不适症状,提高患者的免疫力和抵抗力以及耐受力,使治疗顺利完成。同时中医本身具有抗癌的功效,在放疗后坚持用药,有助于抑制肿瘤细胞,稳定病情,降低复发转移的风险,还能修复因放疗受损的机体,提高患者生存质量,进一步延长生存时间。 目前,临床上常使用多种方法综合治疗的手段来减轻对患者的伤害,提升治疗效果,其中中西医的综合治疗备受人们关注,尤其是中医在综合治疗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院长袁希福也表示:“中医是治疗甲状腺癌的重要手段之一,应当始终贯穿整个治疗过程。”通过长期的研究与总结,袁希福指出甲状腺癌的病机非常复杂,但主要病机可以简单地概括为三个字“虚、瘀、毒”。他强调:在治疗中仅着眼于局部是不够的,要想达到治疗目的,必须全面调理、重点用药,从而使人体达到自然状态下的阴阳平衡。就这样逐渐形成了他独特的中医抗癌三联平衡理论。 “三联”是指联系到肿瘤患者存在的元气亏虚、痰凝血淤、癌毒结聚三大基本病因病机,用药进行扶正补虚、消痰化淤、攻毒散结;“平衡”是指使患者气血、阴阳平衡。概括地说,就是联系到“虚”“淤”“毒”三大病因,以“扶正”“通淤”“排毒”辨证施治,达到调节人体阴阳、气血生理机能平衡的根本目的。经该理论指导用药的部分肿瘤患者,不仅病情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有效控制,身体也逐渐恢复,减轻了痛苦,延长了生命,一些患者甚至实现了临床康复或长期带瘤生存。 部分参考案例: 薛光,男,65岁,甲状腺淋巴瘤,河南洛阳人 2013年10月,薛光被确诊为甲状腺边缘淋巴恶性肿瘤,医生说这种病的发病率非常小,在全国仅有几例。进行一次手术后,薛光一点声音都发不出了。医生建议化疗,家人采用高达20800元一支的美乐华为其治疗,不仅没有效果,反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