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浅论数学课堂生态与数学生态课堂

浅论数学课堂生态与数学生态课堂

浅论数学课堂生态与数学生态课堂
浅论数学课堂生态与数学生态课堂

浅论数学课堂生态与数学生态课堂

发表时间:2013-01-09T15:02:36.607Z 来源:《教师教育研究(教学版)》2012年6月供稿作者:杨彰发[导读] 数学生态课堂是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师尊重教育教学规律的本真课堂,也是判断生态课堂的重要依据。贵州省天柱县教育和科技局教研室杨彰发邮编:556600

电子信箱:yzhf789@https://www.wendangku.net/doc/3c6604276.html, 电话: (0855)7524290

【内容摘要】:。数学课堂生态是一种微观的教育生态,是教师、学生、教室内的非生物环境形成的总和,三者分别是数学课堂这一生态系统中的主导因子、主体因子、环境和情境因子。教师和学生这一生态主体和课堂生态环境之间交互作用,相互交流,共同使课堂成为一个有机的生态整体。数学生态课堂是一个特殊的生态系统,各个元素之间相互渗透、、融合、共生存。从新课程理念来看,课堂应体现以人为本,要关注学生的需求和学生的发展。本人认为,判断是否是数学生态课堂的关键是看这一课堂教师的教育教学是否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师是否尊重教育教学规律的本真课堂。也就是数学生态课堂是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师尊重教育教学规律的本真课堂,也是判断生态课堂的重要依据。

【关键词】:数学课堂生态数学生态课堂

正如刘贵华、朱小蔓教育专家在《试论生态学对教育研究的适性》一文中谈到,“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中国教育研究的‘生太潮’ 现象有增无减,近几年更为兴盛” 。对于“生态课堂” 的论述也众说纷纭,有的老师说,“生态课堂是我们追求的理想课堂,又是一种全新的教育追求” 。有的专家认为,生态课堂是以“学生为本,关注每一个学生生命形态的呈现、展开和变化” 。也有的人认为:“生态课堂是以人为本的课堂,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个性发展为第一要务的教学情境,是一种珍视‘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的教学氛围。生态课堂具有多元意义,它是自然的、自主的、互动的、开放的、和谐的、审美的和可持续发展的” 等等居多的观点。数学生态课堂究竟如何来定义和诠释,什么样的课堂可以称之为生态课堂,现仅谈一下个人的观念认识和分析思考。

1.数学课堂生态概念

众所周知,课堂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课堂是指在学校以外场所进行的学习过程。这里所探讨的数学课堂是狭义的课堂,是指在学校中被用来开展数学教学活动的场所。先要区分“数学课堂生态” 和“数学生态课堂” 的概念区别。数学课堂生态是一种微观的教育生态,是教师、学生、教室内的非生物环境形成的总和,三者分别是数学课堂这一生态系统中的主导因子、主体因子和环境因子。教师和学生这一生态主体和课堂生态环境之间交互作用,相互交流,共同使课堂成为一个有机的生态整体。

1.1 学生是数学课堂个体生态

一个学生是个体生态,一个小组或一个班级称为群体生态。对于学生个体来说,由于家庭环境、、个体生活环境、个体生理因素及教育环境的不同等方面,反映出不同的个体生态特点。在数学生态课堂中,就应针对学生的数学基础、素质的差异及数学素养的平衡性,数学教师应釆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不同的措施,设计不同的数学教学情境,来创造良好的个体生态条件,培养数学特长生,帮助数学学困生。数学教师除了必要的物质条件和相应的教学内容外,还可有的放矢地进行学法指导、热情地辅导、关心和鼓励,使学生个体更加健康地成长。而群体间形成的小生态环境非常有利于个体成长,促进学生个体在数学素养方面健康地发展。学生之间的友谊、交情而自发组成的小群体,或整个班级的学生形成的群体生态具有长时间并相对稳定的特性,即课堂上群体对数学学科的投入深度,课外对数学知识的思考和关注,整班对数学学科的兴趣程度、讨论氛围学习数学的学风等都具有一定的相对稳定性。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需要在不同课型、不同的教学内容等组建临时的小群体,但在短时间内可能相对不稳定。因此,教师要努力营造良好的小生态环境,鼓励同伴间的切磋、合作和良性竞争,相互学习,强化群体的共同认知,培养学生强烈的归属感和自豪感及集体感,同时要重视群体中的规范性,提高学生的自觉性,协调及整合好群体,让群体形成良性的发展,形成团结协作的队伍。

1.2 教师是数学课堂生态的组织者

众所周知,在一节数学课堂中,组织教学活动只有一位数学教师,实践告诉我们,最终生成课堂是教研组、备课组及辅导组等教师相互协作、影响的共同结果。教师是教学生态中的组织者,从教学活动的自始至终,教师总是充分考虑各种教学因素,如不同班级的整体学生的数学水平如何;思考各种教学影响,如数学新旧知识的联系,教学课时的安排等;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如各种数学实践的器材、多媒体、学生中反馈的各种问题等,来组织学生进行各种教学活动,并协调多种因素之间的关系,确保教学任务的完成和教学目标的实现。

在课堂教学生态中,教师处在一个与学生因素和环境因素构成的复杂关系中,扮演着重要的课堂教学角色。由于课堂生态关系的复杂性,需要教师具有多种身份,并跟随着多种行为规范和行为模式,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扮演各种不同的生态角色,以发挥多样的教学功能,全面和谐的促进学生发展。在生态课堂中,教师的职责不仅仅是传授学生知识,而更多的是去激励学生积极思考。如在设计数学活动课时,组织学生开展数学问题的讨论、归纳、推理、演变等,在课内外,充分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方法,用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励学生不断钻研,不断探讨和分析数学知识在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的运用和作用等等。此时的教师将成为一位知识顾问,是一位互相讨论交换意见的参与者,是一位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指引者和领路人,而不是给出结果或结论的的权威人士。在这一指导中,教师必须集中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去帮助学生完成有效果的和有创新的活动;在师生的相互影响,使生生间、师生间的讨论具有真实性和实践性及针对性,从而激励和鼓舞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和斗志。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中,笔者也发现有的教师却扮演着独裁者的角色,诸以命令和威胁的语气或责罚来表现教师自已的权威,把自已各种观点和行为强加于学生,以达到所谓的“高效课堂” 的目的。这是一种不合理的课堂教学生态,在这种教学生态下,学生对教师的服从,仅只是屈服于对老师的威权,这种课堂既缺乏平等的对话,也谈不上资源或经验共享,学生更不可能发现自我、完善自我。亳无疑问,这些非生态的教学行为,不仅要在平时日常生活中避免出现,而且一定要坚决反对。

1.3课堂教学环境和教学情境

所谓教学的生态环境,它是以教学为中心,对教学的产生、存在和发展起着制约和调控作用的多维空间和多元的环境。课堂是由学生、教师和教室这一持定特点的时空(即环境和情境因子)共因构成的教学生态系统。自然环境因子主要由课堂空间和物质环境组成,课堂空间主要包括教室、桌椅、、釆光、通风、湿度、温度、师生服装等,它构成了课堂教学客观的空间环境和学生所知觉到的“主观空间”;物质环境主要指教学硬件和教学设备,它主要包括教法上的多媒体和学习用的工具。教学媒体有黑板、粉笔、投影仪、计算机网络和各种实践器材以及教室四周的文化环境等。学习工具包括教材、辅导用书、纸、笔、三角板等。

构建生态课堂研究方案

构建生态课堂研究 方案

构建生态课堂研究方案 一、问题提出 叶圣陶说:“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这就告诉我们:教育就像栽培植物那样,是让植物自然生长,而不是像工业生产,用模具去铸造成批的产品或机械零件。因此,只有让课堂真正成为师生生命体验的审美空间,理想与实践同步,传承与创新并存,科学探究与人文关怀结合,用生命感动生命,用灵魂塑造灵魂,用智慧开启智慧,让置身其中的师生享受到教学所带来的乐趣,我们的课堂教学才能不断焕发生机与活力。 众所周知,课堂教学占据了学生的很多时间,是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堂状况与课堂质量在一定意义上就是一个人在学生时代的生活状况和生活质量。因此,课堂教学不但是学生受教育的过程,更是人的学力(基础性学力,拓展性学力和发展性学力)和人格综合发展的关键时期,直接关系着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水平。同样,课堂教学也占据了教师很多的工作时间和精力。课堂是充满生命活力的,还是压抑沉重的,是不断创新的,还是简单重复的,这在很大程度上也决定了教师的生活质量和人生价值。因此,要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来看待课堂教学。不能把课堂教学过程只简括为特殊的认识活动,把它从整体的生活中抽象隔离出来,课堂教学应被看作老师和学生的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历程,是她们生命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 课堂教学目标不能只局限于认知方面,要改变中小学教育中

存在的重学科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价值轻学生个体生命多方面发展价值等诸多弊端,课堂教学应为全面达成教育目标服务。课堂改革强调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课堂标准更是提出了学生探索性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学校加强和重视学生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课堂改革推进实施的重要保证措施。随着社会的发展,教学的进步,当代教育思想发生深刻的转变,以学生为本的主题性教育,已被越来越多的教育家所重视。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已经得到教育工作者的认同,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是拓展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发展学生的多种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的一种重要途径,已经成为现代课堂的一道风景线。但在教学中也存在较多问题,如小组活动的重要形式,课堂纪律有时处于无序状态,学生间缺发高效合作,学生参与度不均衡,学生间合作不够主动,有些合作甚至是一种赶“潮流”的合作,启示效果并不理想,对学生的学习与能力的提高极为不利。正是在对当前这种现状反思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了本课题的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生态学教育观生态教育是指按照生态学的观点思考教育问题的教育观,是在克服了以往的灌输式教育、园丁式教育等一系列缺陷和不足后发展出来的新型教育。生态教育认为,人的潜力不是现在的和早已经存在的东西,而是在一种不断相互作用中生发出来的。潜力既

浅谈如何构建有效的小学数学生态课堂

浅谈如何构建有效的小学数学生态课堂 发表时间:2019-07-23T11:25:17.520Z 来源:《成功》2019年第6期作者:杨智娟茶玉菊[导读] 生态课堂教学模式是一种有利于学生学习效果提高,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小学数学生态课堂中的探究活动,学生是探究活动的主体,是创造者。 云南省保山市永昌小学云南保山 628000 【摘要】生态课堂教学模式是一种有利于学生学习效果提高,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小学数学生态课堂中的探究活动,学生是探究活动的主体,是创造者。 【关键词】生态课堂;有效;小学数学 在当前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自然生态的教学环境,低碳的教学设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及师生有效的交流互动等理念与策略,已被广大一线教师所广泛认同和采用。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大多数教师都有意识地安排探究学习活动,但实践中发现,探究活动的安排、素材的选择及探究活动后的反馈交流是否有效,值得深入研讨。笔者认为,有效探究是小学数学生态课堂的必然选择。 一、明确的目标指向性:有效探究的前提 学生如果亲自参与实践探索活动,就能不断积累活动经验,提升观察、比较、实验、猜测、验证及概括推理的能力,从而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方法,发展思维。 例如《认识分数》,教师问:“1/2和1/4比,谁大呢?”马上有学生说:“1/4大。”过了一会,有学生说:“1/2大。”课堂上出现了两种不同的声音。教师笑着并不急于下结论,而是说:“现在教室里出现了两个答案,谁是对的呢?我们先请说1/4大的同学说说理由。”一个同学说:“4比2大,大的中间的一份当然比小的中间的一份大,所以我认为1/4大于1/2.”教师继续说:“这是他的想法,那就请认为1/2大的同学来说说”。一个学生说:“我从图上看出来的,1/2所占的阴影面积比1/4的大。”另一个学生说:“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就小。分的份数越少,每一份就越大。”教师总结道:“我们不能简单地认为分母大,分数就大;分母越大,分的份数越多,每份的数就越小。”当学生出现学习困难、错误时,教师要把困难、错误看成是一种课堂生成的资源,应启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使学生通过积极的思考获得知识和能力,在对不美好的答案进行修改和补充的过程中不断把问题引向深入。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上,不仅仅在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找到了学习的自信与快乐,真切地感受到数学的有趣。 二、提供素材的丰富性:有效探究的依据 在教学《角的认识》时,在尝试做角、感知角的特征环节,每组提供了如下实验素材:小棒、黄色硬条、圆形纸片、毛线。要求学生“当一回小小设计师”,做一个数学上的角。小组活动时,我发现学生兴趣盎然,有的用小棒搭成了一个角,有的用硬条交叉一放,也形成了一个角,有的用圆形纸片折成了一个角,还有的学生甚至用毛线做出了一个角。 在探究性活动时,教师针对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大胆放手,一方面让学生在做角的过程中,感悟角的特征,掌握角的特点,使探究性学习真正为突破难点服务,另一方面,提供了比较丰富的实验材料,尤其对毛线的巧妙利用,很好地抓住了这一素材,挖掘了角的内涵,点亮了教学细节,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角的顶点(尖尖的),角的两条边(直直的),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合作的习惯、交流的能力,更好地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三、资源整合的合理性:有效探究的着力点 如果没有教师课前对教学内容的深入挖掘,就不可能巧妙地将来自课堂上师生真实的信息资源为教学所用,从而达到发展学生数学思维、提高能力之目的。 四、生态因子的动态平衡性:有效探究的关键 从生态学的视角看,课堂构成了一个微观的生态系统。任何一个和谐的生态系统,每一生态因子都会按自身固有的规律自由地生长、发展。联系我们的数学课堂,就是指教师、学生、环境三者之间形成的一种动态平衡关系,生态课堂上的探究活动,正是基于生态因子的运动特点,从平衡到不平衡再到平衡……如此循环往复,三者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呈多元互动的协进关系。应该指出的是,依据生态位原理,每个学生在数学课堂生态系统中,应该都有一个相应的位置,这与学生自身的能力、气质、性格、自我效能感等主观因素有关。对此,教师的作用就是在安排探究活动时,要想方设法使每个学生这个生态因子在原有基础上发挥出最大的学习潜力,多角度多层次地调动他们的学习内动力,形成学习的内驱力,使生疑、质疑、释疑形成一条可持续的生态链,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 五、载体介入的适度性:有效探究的参照系 进入现代信息社会,不难发现,教师教学手段的日益更新,如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课堂上,播放一些课件可以增强数学教学内容的直观性,给学生提供大量的信息资源,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增加课堂练习的容量。但是,现实的数学课堂教学中也不容忽视,媒体使用不当,容易喧宾夺主,教师被课件牵着鼻子走,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能很好地体现出来,反而影响着学生的创造潜能。何况生态的数学课堂强调低碳性,崇尚简单的学习环境,它不排斥一些必要的辅助教学手段,但讲究载体介入的适度性。 基于上述的一些思考,笔者以为,小学数学生态课堂中的探究活动,学生是探究活动的主体,是创造者。教师要努力营造生态的氛围,构建促进学生思维发展,个性发展的场域,适时地引导和点拨,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对数学思想方法的内化,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让课堂真正成为师生享受学习生活的幸福的精神之旅。 参考文献: [1]杨庆余.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邓德星.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刍议[J].小学数学教育,2009.

小学数学生态课堂构建 丁页新

小学数学生态课堂构建丁页新 摘要: 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述,追求以生为本、追求学习体验、注重动手实践、、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互动合作,小学数学生态课堂追寻的是一种更高层次的返璞 归真,是对数学学习本质的一种回归,是学生自身主动意识的一种彰显。 关键词: 小学数学、生态课堂 构建小学数学生态课堂,就是在课堂教学中建立和谐的教学氛围,促进教学主体 自然、和谐、自主地发展。这样的课堂可以让学生有良好的学习环境,同时让学生 感到课堂是他们开展学习活动的乐园,学习不再是一种负担,在轻松愉快中学习,学 习更为有效,成长更为健康。同时教师能感到指导作用的重要性,并充分理解课堂 是充满智慧的挑战的含义,使教师的专业发展也在课堂中得到充分体现。这让教学 的两个实体(教师、学生)既能和谐相处,又能各自发展,教学质量既能在课堂教学中 体现,又能在共同发展中逐步显现。小学数学生态课堂追寻的是一种更高层次的返 璞归真,是对数学学习本质的一种回归,是学生自身主动意识的一种彰显。 一、生态课堂追求以生为本 以生为本是以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本,这种发展与学生的终身学习有着相同 的外延,其效果虽具有滞后性,但必定会在学生以后的成长中显现。如学生在做 尝试题:“小华收集了一些邮票,他拿出邮票的一半还多1张送给小军,自己还 剩25张。小华原来有邮票多少张?”时,笔者发现了“25×2+1=51(张);(25+1)×2=52(张)”这两个答案,基于此,笔者调整了教学环节,组织了一场精彩纷呈 的辩论赛。正反方的孩子们个个跃跃欲试,发表着各自的观点,最后笔者借助多 媒体对此题用倒推法进行了分析解答并作了总结。那些原先以为答案是51张的 孩子们,终于心服口服,将答案修正了过来,在这个独特的生态场中,学生才是 真正的主人,这里蕴藏着多元的评价,教师让出了讲台,质疑、讨论、争辩充盈 着整个课堂。 二、生态课堂追求学习体验 数学生态课堂是返璞归真、简约而不简单的课堂,它的实现更取决于学生的 深刻体验、感悟。例如,笔者在教学“千以内数的认识”这一课时,安排了几个环 节的合作探究学习。笔者给每个小组准备了一袋游戏棒,首先让学生猜一猜袋中 有几根游戏棒,然后提出活动:采用什么方法能让大家清楚地说出小组内有几根 游戏棒。各组的活动紧锣密鼓的开始了:有小组把十根扎一捆的,也有小组二十 根一捆的……很快,他们都得出了小棒的总根数;接下来,笔者把刚才若干小组捆扎的小棒放到了讲台上,还是先让他们猜测,而后让他们再想办法来验证自己的 结果。各小组出现了100根捆扎的、200根捆扎的等方法;最后,安排各组根据 刚才交流的方法,择优而用。把每相邻4组的所有小棒进行了捆扎,然后学生们 能将小棒的总根数数了出来。 三、生态课堂注重动手实践 无论采用何种教学方式,我们都不能忽视让学生进行动手实践的过程,只有 考虑人的生态性,教学行为才能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如“长方体的认识”中“长方 体的特征”教学环节。首先,引导学生切土豆,摸土豆――让学生小组拿出课前准 备好的土豆,任意在土豆上切一刀,肯定会产生一个面,让学生动手摸一摸,对 面有个初步的认识;然后教师演示后学生动手实践,把土豆转过来,在刚才的基

谈如何让数学课堂充满乐趣

谈如何让数学课堂充满乐趣 斯宾赛主张“教育使人愉快,要让一切教育带有乐趣。”从数学本身来看,它具有科学性、教 育性、艺术性,也有趣味性。要让学生喜欢数学,教师首先要在课堂上下工夫,让数学课堂 时时、事事充满乐趣。有的老师认为无法让教学课堂充满乐趣,其实则不然,我认为关键是 如何让学生对数学课感兴趣,主观想学好数学,在数学课上轻松愉快地掌握知识。我主要从 以下两方面做了尝试: 一、课堂教学形式多样化 初中生好奇心强,对新颖的、带竞争性和游戏性的活动,兴趣很高。利用初中生的这一心理 特点,可使学生在数学课堂上轻松愉快地接受和巩固知识。如在几何概念的复习上,可先把 全班学生分为红蓝两队,每队基分为0分,凡答对一个问题者加10分,答错者扣10分,规 定复习时间为15分钟,之后由教师提问。改变以往练习课堂上学生练,教师评的老传统, 按组比赛。每人一题,做完往后传,看哪一组先做完,而且最正确。这一类的活动,教师可 事先准备一些小奖品,发给获胜的组。这样不仅使学生在竞争中获得愉悦,而且数学课充满 兴趣。 2、奇妙数学林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可把古代与数学有关的故事,或与生活有关的数学知识 穿插讲授,使学生感到玄妙,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3、巧借顺口溜有的数学知识逻辑性强,有的数学知识又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这时可巧借顺口溜,化难为易,变枯燥为乐趣。如: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集的确定,学生常 常听得头大,虽辛苦却不得要领,既影响课堂教学效率,又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妨利 用顺口溜:大大取大,小小取小,大小小大中间找,小大大小解不了,无解即空集。给出这 四句顺口溜,学生就开始兴奋起来,整个课堂上学习氛围就活跃了,提高了学习效果。 4、快速抢答一堂课,三十分钟以后,学生已经感到疲惫,有些心不在下焉了,利用中学生 普遍存在的争强好胜的心理,给他们机会让他们品尝成功的喜悦,会使学生再次振奋起来。“快速抢答”能达到这一效果。能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课堂充满乐趣。 二、教师语言要幽默,富有启发性和鼓励性 1、用幽默的语言让课堂充满乐趣有些数学问题,苦干巴巴地讲授,会使学生产厌烦情绪, 既不利于学生把知识掌握好,又不利于发挥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这时,教师只要善于运用 教学语言,就会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如有这样一道数学题:“鸡兔 同笼,头100个,足240只,问鸡兔各有多少?”这是一个传统的数学问题,题虽不难,但初接触这类问题的学生却不得门径,思路纷乱,一时想不出好的解决方法。这时我就说:“大家可以这样想,我们勒令兔子立正,象人一样两脚着地,这时共有多少足?”学生立即回答:“200只”。我再启发:“兔子立正,使足少了40只,现在你们知道有多少只兔子了吧?20只”。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一句“兔子立正,”马上见奇效,真如“拨开迷雾见青天。”再如:几何 课上,讲授线段公理时,如何让学生牢固掌握而又并不靠死记硬背呢?让学生预习完课文后,不妨提一个这样的有趣问题:“如果你在平坦的操场把一个肉包子扔出去,身边的小花狗发现后,是绕着圈跑过去,还是直奔包子跑去呢?”学生当然回答直奔肉包子跑去。这是可以趁机问为什么,让“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公理自然而然地应用。既具有去可笑而又意味深长的话,创设了一个轻松愉快的情绪氛围,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启迪了学生的思绪,加深了学 生的印象。 2、教师语言要有鼓励性,没有学生不爱接受老师的表扬。教师富有激励性的话语会使学生 从教师的语言中汲取力量,功克重重难关。一节课第一个举手发言的学生,不管回答得是否 正确,都要对学生的勇气予以赞扬,保护学生发言的积极性,如每节课的提问都要有一定的 针对性,把稍简单的题目留给程度稍差的学生,对于这部分学生只要回答就要给予表扬,“不

构建“生态型课堂”

构建“生态型课堂” ——与新课程同行 苏州市吴中区苏苑实验小学孙琦 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活力的”。这就要求语文课上,教师要想方设法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对信息的捕捉和把握,全身心地投入到知识的建构与再创造中去。在互动生成的过程中达到共识、共享、共进,营造出一种和谐的、活生生的、自然的“生态型课堂”。 一、打破常规的教学格局。 传统的课堂教学格局是教师教学生学,学生的“学”完全受制于教师的“教”,因此也就谈不上创新。只有实行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学习的格局,才能使学生的创造潜力得到激活和发挥。 例如,在上《埃及的金字塔》这篇说明文时,我就以小组竞赛的形式组织起了一堂生动有趣的课。首先,教师让学生充分自读,并尽力记住自己认为重要的内容。然后通过“绘画比赛”、“判断正误”、“记忆搜索”等环节,指导学生体会写法,正确理解有关知识,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这样的教学,使学生整堂课上始终处于投入的、高质量的思维活动中,也正是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各方面的语文能力和学习品质得到了提高。 二、拓展教学的空间。 长久以来,教室似乎是语文课堂教学唯一的场所。语文教学不知不觉与大自然、与社会生活隔开,远离了语言和思维的源头。其实,学生学习语文的背景十分广阔,学习资源十分丰富。当我们教师带领学生走出几十平方米的教室,来到广阔的天地里,学生会获得对周围世界的许多美好印象。这样开放式地储存信息,为儿童提供了丰富的语言材料。教学《宋庆龄故居的樟树》这篇课文时,就可以带领学生在校园中的樟树下学习。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在树下读课文,观察茂盛的枝叶,拉起手感受一下粗壮的树干,还

可畅谈这树给大家带来的欢乐。这样学生就在有形、有情的生活情景中自然而然地理解和运用语言。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课堂教学还可以组织学生去互联网上去搜寻所需要的学习资源,给学生提供又一条自主学习的途径。 三、尝试生动的实践活动。 从教学目的和学生实际需要出发,组织起新鲜有趣的实践活动,有利于营造民主宽松的课堂教学氛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把创造的潜力、动力充分加以发掘。 例如,教学《苹果里的五角星》,就可以创设一个“切苹果”的活动场景:让学生取出事先准备好的苹果,把它一切为二,想怎么切就怎么切;然后交流切苹果的情况。 结果,有“纵切”的,是因为看到爸爸妈妈经常这样切;有“横切”的,经提示,还发现了横切面中间的“五角星”;甚至还有“斜切”的,说里面还藏着一个“三角形”。学生创造思维的火花,在切苹果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迸发出来了。 在此基础上,学生兴趣盎然地学习课文。由于经历了一个发现的过程,有了与课文情境相似的情感体验,学生对课文中的重点难点,“什么是循规蹈矩”、“什么是创造力”等问题,理解起来也就轻而易举了。 四、沟通课内与课外。 课堂教学中的实践活动,还可以成为沟通课内和课外的桥梁。如在上补充教材《第一次汇款》时,我就设计了“学写汇款单”这一实践活动。课前,学生通过自购汇款单,认识了什么是“汇款单”;课上,结合阅读课文,学习填写汇款单;课后,鼓励学生用汇款的方式,将自己积攒的零用钱寄给本校对口支援的希望小学,并写上有创意的附言。在整个一体化的活动过程中,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综上所述,以主体性、自主性为基础的课堂教学,把问的权力交给了学生,把思的时间还给了学生,把讲的机会让给了学生,把做的过程留给了学生。那么,埋在孩子们心底的智慧种子,就一定能生根,开花,并结出丰硕的创新之果。

浅论数学课堂生态与数学生态课堂

浅论数学课堂生态与数学生态课堂 发表时间:2013-01-09T15:02:36.607Z 来源:《教师教育研究(教学版)》2012年6月供稿作者:杨彰发[导读] 数学生态课堂是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师尊重教育教学规律的本真课堂,也是判断生态课堂的重要依据。贵州省天柱县教育和科技局教研室杨彰发邮编:556600 电子信箱:yzhf789@https://www.wendangku.net/doc/3c6604276.html, 电话: (0855)7524290 【内容摘要】:。数学课堂生态是一种微观的教育生态,是教师、学生、教室内的非生物环境形成的总和,三者分别是数学课堂这一生态系统中的主导因子、主体因子、环境和情境因子。教师和学生这一生态主体和课堂生态环境之间交互作用,相互交流,共同使课堂成为一个有机的生态整体。数学生态课堂是一个特殊的生态系统,各个元素之间相互渗透、、融合、共生存。从新课程理念来看,课堂应体现以人为本,要关注学生的需求和学生的发展。本人认为,判断是否是数学生态课堂的关键是看这一课堂教师的教育教学是否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师是否尊重教育教学规律的本真课堂。也就是数学生态课堂是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师尊重教育教学规律的本真课堂,也是判断生态课堂的重要依据。 【关键词】:数学课堂生态数学生态课堂 正如刘贵华、朱小蔓教育专家在《试论生态学对教育研究的适性》一文中谈到,“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中国教育研究的‘生太潮’ 现象有增无减,近几年更为兴盛” 。对于“生态课堂” 的论述也众说纷纭,有的老师说,“生态课堂是我们追求的理想课堂,又是一种全新的教育追求” 。有的专家认为,生态课堂是以“学生为本,关注每一个学生生命形态的呈现、展开和变化” 。也有的人认为:“生态课堂是以人为本的课堂,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个性发展为第一要务的教学情境,是一种珍视‘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的教学氛围。生态课堂具有多元意义,它是自然的、自主的、互动的、开放的、和谐的、审美的和可持续发展的” 等等居多的观点。数学生态课堂究竟如何来定义和诠释,什么样的课堂可以称之为生态课堂,现仅谈一下个人的观念认识和分析思考。 1.数学课堂生态概念 众所周知,课堂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课堂是指在学校以外场所进行的学习过程。这里所探讨的数学课堂是狭义的课堂,是指在学校中被用来开展数学教学活动的场所。先要区分“数学课堂生态” 和“数学生态课堂” 的概念区别。数学课堂生态是一种微观的教育生态,是教师、学生、教室内的非生物环境形成的总和,三者分别是数学课堂这一生态系统中的主导因子、主体因子和环境因子。教师和学生这一生态主体和课堂生态环境之间交互作用,相互交流,共同使课堂成为一个有机的生态整体。 1.1 学生是数学课堂个体生态 一个学生是个体生态,一个小组或一个班级称为群体生态。对于学生个体来说,由于家庭环境、、个体生活环境、个体生理因素及教育环境的不同等方面,反映出不同的个体生态特点。在数学生态课堂中,就应针对学生的数学基础、素质的差异及数学素养的平衡性,数学教师应釆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不同的措施,设计不同的数学教学情境,来创造良好的个体生态条件,培养数学特长生,帮助数学学困生。数学教师除了必要的物质条件和相应的教学内容外,还可有的放矢地进行学法指导、热情地辅导、关心和鼓励,使学生个体更加健康地成长。而群体间形成的小生态环境非常有利于个体成长,促进学生个体在数学素养方面健康地发展。学生之间的友谊、交情而自发组成的小群体,或整个班级的学生形成的群体生态具有长时间并相对稳定的特性,即课堂上群体对数学学科的投入深度,课外对数学知识的思考和关注,整班对数学学科的兴趣程度、讨论氛围学习数学的学风等都具有一定的相对稳定性。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需要在不同课型、不同的教学内容等组建临时的小群体,但在短时间内可能相对不稳定。因此,教师要努力营造良好的小生态环境,鼓励同伴间的切磋、合作和良性竞争,相互学习,强化群体的共同认知,培养学生强烈的归属感和自豪感及集体感,同时要重视群体中的规范性,提高学生的自觉性,协调及整合好群体,让群体形成良性的发展,形成团结协作的队伍。 1.2 教师是数学课堂生态的组织者 众所周知,在一节数学课堂中,组织教学活动只有一位数学教师,实践告诉我们,最终生成课堂是教研组、备课组及辅导组等教师相互协作、影响的共同结果。教师是教学生态中的组织者,从教学活动的自始至终,教师总是充分考虑各种教学因素,如不同班级的整体学生的数学水平如何;思考各种教学影响,如数学新旧知识的联系,教学课时的安排等;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如各种数学实践的器材、多媒体、学生中反馈的各种问题等,来组织学生进行各种教学活动,并协调多种因素之间的关系,确保教学任务的完成和教学目标的实现。 在课堂教学生态中,教师处在一个与学生因素和环境因素构成的复杂关系中,扮演着重要的课堂教学角色。由于课堂生态关系的复杂性,需要教师具有多种身份,并跟随着多种行为规范和行为模式,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扮演各种不同的生态角色,以发挥多样的教学功能,全面和谐的促进学生发展。在生态课堂中,教师的职责不仅仅是传授学生知识,而更多的是去激励学生积极思考。如在设计数学活动课时,组织学生开展数学问题的讨论、归纳、推理、演变等,在课内外,充分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方法,用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励学生不断钻研,不断探讨和分析数学知识在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的运用和作用等等。此时的教师将成为一位知识顾问,是一位互相讨论交换意见的参与者,是一位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指引者和领路人,而不是给出结果或结论的的权威人士。在这一指导中,教师必须集中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去帮助学生完成有效果的和有创新的活动;在师生的相互影响,使生生间、师生间的讨论具有真实性和实践性及针对性,从而激励和鼓舞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和斗志。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中,笔者也发现有的教师却扮演着独裁者的角色,诸以命令和威胁的语气或责罚来表现教师自已的权威,把自已各种观点和行为强加于学生,以达到所谓的“高效课堂” 的目的。这是一种不合理的课堂教学生态,在这种教学生态下,学生对教师的服从,仅只是屈服于对老师的威权,这种课堂既缺乏平等的对话,也谈不上资源或经验共享,学生更不可能发现自我、完善自我。亳无疑问,这些非生态的教学行为,不仅要在平时日常生活中避免出现,而且一定要坚决反对。 1.3课堂教学环境和教学情境 所谓教学的生态环境,它是以教学为中心,对教学的产生、存在和发展起着制约和调控作用的多维空间和多元的环境。课堂是由学生、教师和教室这一持定特点的时空(即环境和情境因子)共因构成的教学生态系统。自然环境因子主要由课堂空间和物质环境组成,课堂空间主要包括教室、桌椅、、釆光、通风、湿度、温度、师生服装等,它构成了课堂教学客观的空间环境和学生所知觉到的“主观空间”;物质环境主要指教学硬件和教学设备,它主要包括教法上的多媒体和学习用的工具。教学媒体有黑板、粉笔、投影仪、计算机网络和各种实践器材以及教室四周的文化环境等。学习工具包括教材、辅导用书、纸、笔、三角板等。

数学生态课堂

数学生态课堂 ——破解义务教育阶段初中数学“生态课堂”的密码 松溪二中程龙弟邮编:353500 当今社会,生态建设已成为大家的共识,目的就是为了可持续发展。同样在数学课堂上,我们打造生态课堂,也是着眼学生的未来。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一、首先,什么是“生态课堂”? “生态”是指“可发育的物体在一定的条件下发展成长的样子。”“生态课堂”教学的一般模式追求的就是这样一种课堂教学环境,即让生命实体在良好的条件下自然地和谐自由地生长发展。正如诗人特奥多尔·冯塔内所描述的那样,教育“旨在努力为毫无依靠的幼树提供一根拐杖,从而使其能在纯净的空气中自由自在地、无忧无虑地成长,那么,我们则接受了非常不错的教育。” 二、如何构建数学生态课堂? (一)转变观念 “转变观念”讲了很多次,道底我们应该转变什么观念,笔者认为我们应该首先转变教学评价机制,这里的“教学评价机制”特指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机制,真正好的评价,要关注孩子的心灵成长,学生的个性、主动性和创新意识、求知欲是否被激发,本着“以人为本,立足全面”的原则。事物是动态发展的,对学生的成长更要用辩证的观点、发展的眼光看待。多用过程性评价少用终结性评价。 案例1:1月22日教育报在头版头条刊登的报道《孩子,你不该走——从呼市一位初一学生轻生看家长学校社会的教育观念误区》,心情特别沉痛。这篇报道说的是内蒙古呼尔浩特实验中学14岁的初一学生强强(化名)因为期末考试排名下降,背着书包从11楼跳下身亡的故事。 考试排名下降很正常,但不能因为排名下降而否定学生,而应通过考试来认识不足,成绩所谓的下降是多方面的,如试卷难度,前段时间没有全力以赴,考试状态不佳,解题太马虎等,都有可能造成下降;同时错误也不在考试,因为有教育必有考试,而是我们应当用辩证的观点、发展的眼光看待,何况教育不是一项立杆见影的工程。 其次,教育需要秉持一颗爱心。这种爱的教育理念要建立在对孩子个体生命的尊重和生命成长规律的正确认识之上,给孩子多一些身心成长的空间,帮助孩子发掘自己的潜力、发现自己的兴趣,而不是简单粗暴地总是和“别人家孩子(学生)”比较。这种理念的转变,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努力。 案例2:牛顿成长经历:牛顿刚入中学时是班上的倒数第二名,但他的倒数不是因为其本人愚钝,而是因为他把在量的时间用在了研究模型或实验上。1655年进入格兰瑟姆中学;牛顿13岁时得了一本名叫《自然与艺术之谜》;后沉迷于该书,1659年被母亲召回村子管理田庄,9个月后,在他舅舅与他中学校长的竭力劝说下重返校园。这位校长对牛顿的母亲说:“在繁杂的农务中埋没这样一位天才,对世界来说将是多么巨大的损失!”这真是科学史上最幸运的预言。 同样还有爱迪生的成长故事等。 第三,是教师角色的转变。科学面前人人平等,教师应由“权威”向“非权威”转变;由“导师”型向“学友”型转变;由“园丁”向“人生向导”转变;在新的教育形式下,

如何让数学课堂活起来

如何让数学课堂活起来 在平时的数学课堂中,我们总觉得课堂气氛沉闷,学生昏昏欲睡,思维呆滞,课堂无欢声笑语。面对这样的课堂,我们该如何做呢?从我自身的小小经验出发,我简单总结以下三点: 一、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首先,我们要构建师生平等的情感氛围。作为教师,我们要放下架子,与学生多沟通,跟他们交朋友,在生活上、学习上都关心他们,从而激起学生对老师的爱,对数学的爱。其次,教师要适时表扬和鼓励。在数学教学中,我们经常看到很多学生积极思考问题,积极发言,当他们的某个思路或解答方法被老师肯定后,从学生的眼神和表情就可以看出,他们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可见,教师正确的评价也是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重要因素。 二、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我们都知道人的能力并不是靠“听”会的,而是靠“做”会的,只有动手操作和积极思考才能出真知。因此,我们要改变以往的“满堂灌”,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做“听客”和“看客”,要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动口、动手、又动脑,亲身参与课堂和实践。我们要做到学生能提出的问题,教师不要提出;学生能解的例题,教师不要解答;学生能表述的,不要教学写出。数学课堂不再是过去的教师“一言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主动参与、积极引导、耐心辅助,与学生平等合作、努力探究,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真正地把学生解放出来,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上的主人。 三、让学生走上讲台 教师应把课堂交给学生,就是把黑板、讲台、学具、时间交给学生。我们要利用黑板给学生提供展现自我的机会。数学课中老师要经常让学生在黑板上进行演示、板书,并让其他学生进行评价,既锻炼了学生的能力,又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机会。另外我们还可以让学生充当“老师”,角色互换,体验成功的乐趣。对于练习课或试卷讲评课,我们就可以尝试让学生走上讲台,对一些习题的解题思路、方法进行讲解。教师及时给予评价,表扬和鼓励,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 我们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方法、措施是多种多样的,体会也各不相同,我认

“生态课堂”心得体会

让数学课堂充满生态的旋律我的生态课堂心得体会 顾名思义,生是活着的,有生命的,指可以发育的物体在一定的条件下发展长大;生又是学生。 态是指形状、样子。生态课堂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人的发展为第一要务的教学情境,是人本主义的课堂,是一种珍视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教育氛围。 教学氛围民主、和谐,教师给予学生充足的学习时间和空间,教师引导点拨与学生自主探究和谐统一,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知识得到积累,个性得到张扬,情感得到熏陶,思维 得到培养,我认为这样的课堂就是生态课堂。下面我就结合生态课堂谈几点收获: 一、生态课堂应立足于生本 在课堂教学生态中,学生是最基本、最活跃的细胞,学生在课堂上要渡过自己的几年、十几年的时光,这时的课堂体验再也不只是知识本身,更是一段重要的生命历程。在这段时间中,学生不仅要为今 后的学习与发展打下基础,还应当体现自己的生命价值,接受教育不只是为了升学和谋生,更是为了人 格的完整,为了个人的终身学习以及社会的和谐发展。所以构建生态课堂,必须尊重学生,从学生实际 出发,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 生态课堂的最显着特征就是开发与使用课堂资源。一方面要开发课程资源与学生智力资源,把握重点,抓住重点,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重视学法指导,使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成为再生资源,形成 资源使用的良性循环,另一方面及时利用课堂随机相生的生成性的资源,为学生的发展与资源再生预留 一定的空间,创设与生态课堂相适应的和谐空间环境。 例如,在一次听课时,内容是《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老师向学生展示的是这样三条信息:(1)我国的人口约占世界人口的22%;(2)我国的耕地面积约占世界耕地的5%;(3)我国每年约有%的 土地被沙漠侵吞(含图)。要求学生谈谈读完信息后的感受。紧接着,出示:绿峰农场在毛乌索沙漠进 行种树实验,情况如下:白杨,成活18棵;胡杨,成活22棵;长穗柳,成活46棵&&。整个百分数意 义的学习和探究过程,深深植根于哪种树最适合在毛乌素沙漠生长这一现实的生态问题情境之中,问题 解决了,在教学过程中百分数的意义学生也创造出来了。 经历了这样的学习和探究过程,百分数解决了如此的生态难题而越发显示出其价值所在。在这样的 学习和探究过程中,学生不仅深刻领会了百分数的意义,在合作、交流、探究中能力得以发展、个性得 以张扬,更汲取了一种生态的理性精神。 二、生态课堂应注重于合作体验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 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合作学习是将个体间的差异当作一种教学资源,以达到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共同进步的目的。只要我们教师本着生本思想,与学生紧密合作,异化现象才能得以矫正, 学生才能拥有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学习,才能多一些难以忘怀的探索,多一些令人激动的发现,多一些印 象深刻的交流,多一些心情愉悦的合作。 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也指出: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是一个接受知识的过程,而且也是一个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有义务给他们自我纠正的时间,让学生发现错误,学会从错误中学习;而不要随 意打断、急于纠正,更不要挖苦、讽刺和嘲笑。同时,教师应用赞赏的目光及言语来激发学生学习的求 知欲,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从而使他们不知不觉地融入到数学学习中。让他们懂得数学知 识原来与生活这么接近,从而感觉到了学习数学的乐趣。积极引导学生体验问题生成的过程,引导学生 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 如果说在体验中学习学到的是知识,那么,在学习中体验就是形成了技能。 三、生态课堂应追求于愉悦 课堂教学环境是否愉悦和谐,影响着师生交流的广度和深度,并部分制约着教学效率的提高。知识 往往要借助情感这个媒介才能更好地被学生接收。课堂要尽量满足学生好奇、好学、好胜、成功的心理 需求。 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唤起学生学习的好奇心和信心,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上的困难。授课时的眼神要亲切,态度应热情。教学目标的确定要适合学生实际,教学内容要主次有别,层次分明,教学节奏要快慢 得当。要注意消除课堂的紧张气氛,让学生带着轻松,愉快的心情投入学习。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师的任务就是要不断地发展儿从学童习中得到满足的良好情感,以便从这 种情感中产生和形成一种情绪――即强烈的学习愿望。小学生如果在数学学习中经常获得了成功,就会 增强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如果经常失败,那么他就没有学习兴趣,情绪消沉,缺乏热情。因此,我们要 保护学生内在的学习积极性,给他们满足的机会,使他们获得成功,板演或提出的问题要让学生尽量体

构建小学数学生态课堂的策略研究

构建小学数学生态课堂的策略研究 小学数学生态课堂是由教育者、学习者和课堂环境组成的动态循环系统。生态系统中各生态因子之间通过物质、能量和信息的流通保持动态平衡。本文以教育生态学理论为指导,主要运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课堂观察的方法找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非生态现象,并用生态学原理进行剖析,完善了生态课堂理论与小学数 学教育实践相结合的研究。并且在研究过程中阐述了小学数学教学应树立开放型教育理念、注重改善课堂精神环境等新的观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构建小学数学生态课堂的若干策略。本文共由五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重点阐释了研究缘起和研究意义,并对国内外有关研究 成果进归纳和整理,概述本文的主要方法;第二部分属于本文的理论 基础部分,主要阐释小学数学生态课堂的理论基础、核心概念界定以及小学数学生态课堂的主要特点;第三部分对咸阳市两所小学的数学课堂教学情况开展实地调查。通过客观地分析调查数据,本文发现小学数学生态课堂中存在物理环境单调、人文环境枯燥、教师备课机械、教师教学方式陈旧、学生学习方式死板、评价以教师为主、评价方式和内容单一等非生态现象。这些问题阻碍了师生的共同发展。本文通过运用生态学理论对其成因进行分析,发现当前小学数学课堂忽视耐度定律、忽视生态位原理、忽视物种多样性原理、局限于花盆效应,从而导致了非生态问题的出现。第四部分针对小学数学课堂产生的非生态问题,提出构建小学数学生态课堂的有效策略:教学准备阶段要 优化课堂环境、细化备课内容;教学过程阶段要树立开放的教学理念、

教师多样化教学、学生趣味性学习;教学评价阶段要注重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内容全面化、评价方式多样化等方面要点,以期打造充满活力和爱的小学数学生态课堂。第五部分总结和归纳了研究过程和研究结果。

浅谈数学生态课堂的分享学习

浅谈数学生态课堂的分享学习 生态课堂是师生交往、互动的生态场,其学习过程就是师生、生生的生命对话过程,凸显了师生间的相互尊重、合作与沟通。而数学生态课堂的分享学习,一般指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通过交流、互动,共享前人的知识经验和研究成果、教师对教学资源的组织和开发、同学们新的探究和发现。学生在欣赏与被欣赏的过程中愉快地学习,实现个性发展和生命质量的整体提升。 一、分享学习的价值 分享就是学生在课堂生态场中,在与他人的交往互动过程中,分享问题、智慧、创造和经验,在享受认同与尊重的过程中实现共同发展。 一是整合学习资源。分享学习,是生态课堂合理整合教学资源的需要。通过分享,可以使学生在分享前人的知识、经验与智慧的过程中,学习前人的探索精神、探索方法;还可以使学生领略到教师对教材资源进行的二次开发、加工与创造,以及同学们对课堂资源的再认识、再发现、再创造;也可以让学生通过分享成功的喜悦.促进再生资源的形成。 二是促进智慧生成。分享学习,是课堂生态因子间相互作用与促进的过程。分享不只是听、说活动,而是学生在

思考中辨析,在表达中分享;是学生间的相互协同与合作,也是学生间相互争辩与碰撞、生成智慧的过程。 三是实现整体提升。分享是群体参与的学习活动,也是贯穿学习全过程的活动。在提出问题时,学生共同欣赏同伴发现问题的能力、敢于提出问题的魄力;在探究问题中,学生共同分享同伴的研究精神、严谨态度和科学方法;在客观评价中,学生共同分享同伴的独特发现、新的创造;在总结反思中,学生共同分享学习成功所带来的快乐,体验欣赏与被欣赏的感受。通过分享,最终实现整体提升。 二、分享学习的途径 分享是合作的体现,学生从问题出发,通过思考、探索、展示、交流、反思,达到共同分享、共同提高的目的。 一是在提出问题中分享。对于发现者来说,发现问题是创新意识与精神的源泉,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础与前提。所以,我们要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提出问题。对于分享者来说,首先要理解别人提出的是什么问题;其次是要揣摩别人是怎样提出问题的;最后是要分享别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与勇气。 二是在探究问题中分享。生态课堂的分享学习具有开放性、合作性。首先是学生与同伴合作分享。为了扩大学生交流的面,增加分享的频率,学生可以同座分享。这样,便于组织、合作、交流和互动,使同伴之间形成分享学习的利

让数学课堂充满乐趣

让数学课堂充满乐趣 “新基础教育”认为:课堂教学应被看作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老师的教育生命在课堂,学生生命价值的充实与升华也在课堂。 “新基础教育”研究的核心价值观是以人的主动、健康发展为本。在对课堂教学实践的研究和反思中,我们体会到:完整意义上的课堂教学,应该促进学生和老师这对“学习共同体”的共同发展。数学的魅力感染和吸引着我们,我们也用数学的魅力去感召和熏陶学生,我们憧憬着让数学课堂充满乐趣,让老师乐教,学生乐学。 一、以现代化手段激发师生的兴趣 “最好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现代化教学手段,以其鲜明的色彩、形象的动画以及悦耳的声音,对数学课程的影响非常巨大,电脑和网络将成为发展学生的理解和兴趣的重要手段,成为学生获取信息、帮助思考、促进学习的重要途径,并且极大地激发学生学、老师教的兴趣。 “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学习,在成人眼里似乎没有多大困难,实际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碰到一系列的障碍,而且学习过程常常显得有些单调。其中,给商定位、试商以及定商是学生感到最难以把握的。 在计算题教学方面,多媒体似乎没有什么优势,但我们积极开动脑筋,精心设计课件,借助于多媒体巧妙地突破了教学难点,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如758÷32,我们设计了这样一组课件: A、用动画出示这一题的除法竖式,让学生判断被除数的前两位够不够除,商定在哪一位。

B、在确定了商应该定在十位上以后,在商的十位上出现一个不断闪烁的小红点,以此强化商的定位的问题。 C、再在竖式的上方出示这样一个文本框: 让学生确定()里最大能填几。 D、再让()里的2从上部飞入到不断闪烁的小红点上,从而完成了试商和定商。 由于以上的几个环节具有鲜明的针对性,并且每个环节都配以音乐和“你真棒”的画外音,不仅让学生感到兴趣盎然,而且轻松地突破了难点,取得了在黑板上难以达到的教学效果,老师也感到了教的乐趣,提高了使用多媒体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二、用新颖的形式唤起学生的学习情趣 新颖的形式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而且往往能诱发学生的好奇心、好胜心。低年级儿童活泼好动,注意力难以持久,但他们对互动性的游戏活动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如在“20以内加减法”的练习课上,老师设计了一组接龙游戏,即把20道一位数加一位数的口算卡片放在讲台上,由某学生上前任意抽出一张。 (全班齐)接龙游戏开始啦!看加法说减法。 如抽的卡片是:8+4=(),则该学生说:8加4等于12,12减8等于4,12减4等于8。小朋友,我说得怎么样? 齐:对、对、对,请继续。 接着,由刚才的这位同学指名下位同学上前来抽下一张卡片,把接龙游戏进行下去。

物理生态课堂的构建

物理生态课堂的构建 生态课堂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强调每一个学生的需求、欲望和意识,兼顾学生的个性发展,通过现代课堂教学手段,实现教学与学生发展的真正统一的课堂。它与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不同,生态课堂强调让学生健康成长,努力适合学生的个性发展,使其成为理想课堂,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生态课堂,尊重学生,突出学生的个性,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积极主动。 不但要注重物理知识技能的形成,也要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物理教学不但要注重物理问题的解决,也要注重学生的发展。如在实行《机械效率》的教学中,知识与技能的目标:知道有用功、总功、额外功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理解机械效率的概念及计算公式;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探究使用动滑轮的特点”使学生体会机械效率的物理意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知道提升机械效率的实际意义和方法,有合理改进机械、提升效率的意识,从而增强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责任感。 1、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最基本运动规律的科学。所以物理课堂教学应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从身边熟悉的生活现象中去探究并理解物理规律,体会到物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所以,构建初中物理生态课堂,就要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掌握新知搭设台阶。 如在《内能》的教学中,通过比较炒菜和腌菜时盐熔化的快慢,了解分子运动快慢与温度的关系;在《杠杆》的教学中,展示杆秤,提出为什么“小小秤砣压千金”,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在杆秤中的应用;在《惯性》的教学中,出示图片,为什么汽车的后窗贴有“请保持车距”的标志?知道惯性在生活中的利与弊。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生活即教育。所以,教师在教学时应根据教材的特点,创设学生容易感知的生活情境,使课堂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