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基于生态位理论的城市旅游竞争力发展研究

基于生态位理论的城市旅游竞争力发展研究

基于生态位理论的城市旅游竞争力发展研究

基于生态位理论的城市旅游竞争力发展研究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其目的是通过生态位理论的应用,探索城市旅游竞争力的发展规律和提升策略。

生态位理论是生态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指的是一个物种在生态系统中所占据的生态空间和资源利用情况。在城市旅游竞争力发展研究中,生态位理论可以被用来分析城市旅游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和优劣势,以及如何通过优化生态位来提升城市旅游竞争力。

基于生态位理论的城市旅游竞争力发展研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 城市旅游生态位的识别和评估:通过对城市旅游的生态位进行识别和评估,可以了解城市旅游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和优劣势,为制定提升策略提供依据。

2. 城市旅游生态位的优化:通过对城市旅游生态位的优化,可以提高城市旅游的竞争力,例如通过优化旅游产品、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加强旅游营销等方式。

3. 城市旅游生态位的协同发展:城市旅游生态位的协同发展可以通过加强城市旅游与其他产业的协同发展,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提升城市旅游的整体竞争力。

4. 城市旅游生态位的竞争策略:通过对城市旅游生态位的竞争策略进行研究,可以制定出有效的竞争策略,例如差异化竞争、品牌化竞争、区域合作竞争等。

基于生态位理论的城市旅游竞争力发展研究可以为城市旅游的发展提供科学的指导和策略,促进城市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也可以为城市旅游管理部门提供决策支持,提高城市旅游的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

不同城市旅游竞争力的比较研究

不同城市旅游竞争力的比较研究 随着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各个城市和地区都在积极推动旅游业的发展,提升 城市的旅游竞争力。但是,不同城市的旅游竞争力差异很大,需要进行比较研究,找到差异所在,从而更好地提升自身的旅游竞争力。 一、城市旅游竞争力的概念 城市旅游竞争力是指城市在旅游市场上与其他城市竞争的能力。旅游竞争力包 括城市旅游资源的丰富度、旅游基础设施的完善度、旅游产业的发展水平以及城市的旅游营销等方面。 二、城市旅游竞争力的比较研究方法 城市旅游竞争力的比较研究是在基于城市旅游竞争力的定义和重要性的基础上,对各个城市的旅游竞争力进行系统性的比较研究,找到优劣势,并通过对比得出结论。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进行城市旅游竞争力的比较研究: 1. 旅游资源与景点的丰富度 旅游资源与景点是城市旅游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可以通过对比不同城 市的主要旅游景点数量、类型、品质、知名度等方面来完成比较研究。 例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等大城市的旅游资源就非常丰富,景点 类型也非常多样化,像故宫、长城、西湖、八达岭、莫高窟等景点无不以其特色和魅力吸引游客慕名而来。与此同时,一些较小的城市可能更为注重发掘本地或冷门景点,形成自己独有的旅游品牌和魅力。 2. 旅游基础设施的完善度

旅游基础设施是城市旅游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交通、住宿、餐饮、购物等方面。我们可以通过对比不同城市在这些方面的基础设施是否完善,服务质量是否达标等方面来完成比较研究。 例如,在旅游获奖多年的澳门,数以千计的酒店、购物中心、度假村、景点等设施一应俱全,物美价廉、服务质量高,从容应对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需求。而相对来说,一些发展较为欠缺的城市可能存在交通不便、住宿环境差、餐饮品质不佳等问题。 3. 旅游产业的发展水平 旅游产业的发展水平是城市旅游竞争力的重要指标之一,我们可以通过对比不同城市的旅游产业发展规模、产业结构、旅游收入比重、创新能力等方面来完成比较研究。 例如,南京依托红山文化、夫子庙文化等丰富的文化资源和独特的地理位置等优势,成为全国知名的旅游城市之一。旅游产业规模增长快速,形成了以文化、商贸等为主体的完整产业链,对于城市经济的带动作用明显。而一些发展较为滞后或受制于自然资源条件的城市,可能旅游产业仍停留在起步阶段。 4. 城市的旅游营销 城市的旅游营销能力也是影响旅游竞争力的重要因素。通过对比不同城市的旅游营销策略、宣传手段、品牌形象等方面来完成比较研究。 例如,香港和新加坡等城市在品牌营销方面做得非常好,城市品牌形象高端大气上档次,通过多种方式在全球范围内宣传和传播,增加了游客的了解和信任度。相比之下,一些小城市在营销概念和策略上落后,对城市品牌和形象的宣传认识不够清晰,甚至缺乏清晰的整体规划和定位。 三、结论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几个结论:

基于生态位理论的区域城市旅游品牌系统构建研究

基于生态位理论的区域城市旅游品牌系统构建研究在国内旅游业迅速发展和旅游业竞争日渐激烈的今天,区域旅游合作成为增强竞争力,维持旅游目的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选择。区域旅游合作旨在建立关联紧密、具有结构强度的城市旅游合作体系,提高区域旅游资源的吸引力,抵御风险。然而,传统的城市旅游发展习惯于把目光集中在内部资源配置上面,忽略外部资 源的引入和整合。从而造就了个体城市旅游产业结构“大而全”的状态,引发了区域间壁垒高筑,阻碍旅游合作体系的建立。 基于目前城市旅游发展的相对独立性以及旅游发展排他性强的特点,区域城市旅游合作的理念很难得到推广和贯彻。而城市旅游品牌联合就成为城市旅游合作最直接,最便捷的方式,也可以作为区域旅游合作机制初试引入方式。因此,区域旅游品牌合作的理念成为当前的研究的热点,并广泛应用于各地的区域旅游发展中。目前的区域旅游品牌合作研究大多以定性分析为主,品牌合作体系大多建立在历史经验判断以及阶段性市场表现的基础上,缺乏对品牌内部结构的剖析。 研究的局限性明显的降低了品牌体系确立的科学性和研究模型的普适性。同时,这样的研究在很大程度上掩饰传统旅游品牌的演变危机,弱化了新生旅游品 牌的优势。基于以上的认识,本文在区域旅游品牌体系的研究中引入生态位理论的数理研究方法,着眼于区域旅游品牌体系内部生态系统的分析,明确单体品牌 在体系的地位,分析品牌面对的竞争环境。从而得出层次明确,主次分明的品牌合作体系,并且确立个成员品牌的发展倾向和竞争的区间。 本文旨在分析旅游品牌发展现状以及相互间竞争态势,来进一步明晰品牌合作机制和策略的选择。研究把城市竞争理论、生态位理论、产业集群理论以及区域品牌联合理论作为理论基础,提出“先判断生态位重叠度,后测度生态位强度”的品牌生态位测度模型,并从旅游品牌支撑维度、旅游品牌维护维度和旅游品牌实现维度三个层面分析旅游品牌竞争力的优势与劣势。研究思路是首先设计城市品牌生态位强度评价的指标体系;其次,进行品牌间生态重叠度和生态位强度的测算,明确单体旅游品牌的竞争力与其主要的竞争对手。同时,提炼出品牌体系中的承担“关键种”作用的城市旅游品牌,并以其为核心重新构建层次分明的区域旅游品牌合作体系。 本文还进一步介绍了泛化与特化、错位竞争与扩充与强化以及和谐共生的品

关于生态城市研究的理论综述

国内外关于生态城市研究的理论综述 摘要:中国正处于快速城市化和工业化阶段,资源和环境矛盾突出,建设生态城市是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文系统梳理了国内外生态城市发展研究现状和实践情况,研究表明:中国生态城市建设发展迅速,但普遍忽视了产业发展问题;国外生态城市发展模式并不完全适合中国;生态城市发展理论研究已严重滞后于实践,急需针对中国现有城市和新城开发的产业选择与发展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以分类指导中国生态城市建设实践。 关键词:生态城市内涵评价指标设计原理 1、引言 短短 300 年的工业文明历程在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物质财富的同时,也使地球的资源环境遭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坏,这在城市地区表现更为集中和明显。传统城市发展模式以“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排放”为特征,造成了城市人口膨胀、资源紧张、交通拥挤、环境恶化等“城市病”[1]。摒弃工业文明理念下的粗放式发展方式,建设生态文明,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生态城市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已成为世界各国城市发展的潮流与趋势[2]。 生态城市是对传统城市发展模式的重大变革,它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把环境保护、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高效生态产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合理规划城市布局,重构城市交通、建筑与土地

利用方式,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3]。生态城市的内涵与发展目标与党中央提出的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生态文明、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等理念完全一致,是根治“城市病”,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当前国内外生态城市研究与实践主要关注土地利用、建筑、交通、可再生能源利用等领域,产业发展问题尚未引起足够重视。然而,产业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动力与支柱,是生态城市建设成功与失败的关键。因此,有必要系统梳理与生态城市产业发展相关的理论,总结国内外实践情况,为我国生态城市建设提供理论指导和经验借鉴。 2、生态城市的内涵 2.1生态城市的起源 生态城市的概念是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对人与自然关系认识的不断升华而提出来的[4]。城市作为人们改造自然最彻底的一种人居环境,是人类在不同历史阶段,改造自然的价值观和意志的真实体现。生态城市不仅反映了人类谋求自身发展的意愿,最重要的是,它体现了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更加丰富的规律的认识。 生态城市,又称生态社区( eco - community)1980年代发展起来的生态城市理论认为城市发展存在生态极限[5]。其理论从最初在城市中运用生态学原理,已发展到包括城市自然生态观、城市经济生态观、城市社会生态观和复合生态观等的综合城市生态理论[6],并从生态学

生态位的理论模型及其研究方法

生态位的理论模型及其研究方法概述 生态位是生态学中重要的概念之一,指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种群在资源利用方面的位置、作用以及相互关系,是描述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群间相互依存关系的基本概念之一。生态位理论构建了生态系统中物种分布和相互关系的基本框架,对于生态学研究和生态系统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生态位的理论模型 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种群之间在同一时空上共存,但各自在利用资源方面相互竞争。这样就形成了各种生物种群在资源利用上的不同位置,也就是它们的生态位。 生态位的理论模型是关于生物种群在共存环境中,利用资源和影响其他生物种群动态关系的描述。其核心概念为物种的功能性角色,反映出其在生态系统中的干扰、被干扰和与其他物种共存的方式,从而决定了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位置和食物链层次。生态位理论模型提供了几种特定的生态类型,如食肉、植食和杂食等,帮助研究者更好地了解生物多样性和物种共存机制。 生态位的研究方法 生态位研究是生态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包括野外观察、实验室实验和数学模型等多种方法。它既可以描述物种之间的相互关系,也可以用来预测不同生态系统中物种的生存和相互作用。以下是一些主要的研究方法: 1. 生态位填充实验 生态位填充实验是研究物种在生态系统中的定位和角色的一种重要实验方法。它主要是通过增加或减少某些物种的人为干预来破坏生态系统的平衡,从而了解物种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生态位。

2. 稳定同位素分析 稳定同位素分析是一种测量生态系统中物种利用资源的方法。它通过分析不同 物种体内的稳定同位素比例,确定它们对不同资源的利用程度和生态位角色。 3. 生态位模型 生态位模型是利用数学和计算机技术,对生态位理论进行量化和模拟的一种方法。它可以预测生态系统中物种分布和相互作用,帮助研究者了解不同因素对物种生存和演化的影响。 总结 生态位的理论模型和研究方法为我们理解地球生命的多样性和相互作用提供了 基础性的支持。通过对物种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研究,可以更好地预测生态系统中物种的生存和相互作用,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保护和管理生态系统。同时,生态位的研究还可以为我们揭示自然界的奥秘,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和理解地球的生命之树。

基于SWOT分析的青海省生态旅游发展战略选择研究

基于SWOT分析的青海省生态旅游发展战略选择研究 近年来,青海省生态旅游在国内外游客中逐渐受到关注,成为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在此背景下,本文采用SWOT分析方法,分析青海省生态旅游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的发展战略。 一、SWOT分析 1. 优势 (1)优美的自然环境:青海省地处青藏高原,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如库布齐沙漠、青海湖、互助藏区等,景色秀丽,空气清新,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旅游。 (2)深厚的文化底蕴:青海省是中华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具有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和历史文化。如西宁市的大昭寺、东乡族自治县的桥头堡等,文化资源丰富。 (3)优越的地理位置:作为西北地区的重要省份之一,青海省地理位置优越,紧邻新疆、西藏等省份和中亚地区,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 (4)政策扶持力度大:青海省旅游业得到了国家和省级政府的大力扶持,如推出旅游惠民政策,降低旅游门票价格,鼓励旅游企业通过多种途径降低成本等政策,促进了旅游 业的健康发展。 2. 劣势 (1)基础设施水平有限:尽管青海省旅游业发展迅速,但是基础设施建设仍然不够完备,如交通、住宿、餐饮等方面仍需提升。 (2)缺乏高质量的旅游产品:青海省旅游产品的种类较少,数量不足,缺乏具有核心竞争力和高附加值的旅游产品,无法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限制了旅游业的发展。 3. 机会 (1)政策环境不断优化:随着国家对旅游业政策的不断加大支持力度,青海省旅游业将得到更多发展机会,政策环境将更加优越。 (2)游客需求不断增加:人们对生态旅游的需求不断增长,青海省丰富的自然景观,加之独特的文化底蕴,使得众多游客选择来到青海省进行生态旅游。 4. 威胁 (1)生态环境破坏:旅游业的发展往往伴随着生态环境的破坏,青海省的生态环境一旦被破坏,将直接影响旅游业的发展。

基于生态资源保护视角的旅游开发政策研究

基于生态资源保护视角的旅游开发政策研究 旅游开发是推动经济发展和地方繁荣的重要手段之一。然而,随着旅游业的飞 速发展,其对生态资源的消耗和破坏也日益凸显。为了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资源的保护,制定基于生态资源保护视角的旅游开发政策变得至关重要。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对该政策进行研究:生态资源保护的必要性、旅游开发政策的目标和实施策略。 一、生态资源保护的必要性 1.1 生态资源的重要性 生态资源是旅游业的重要基础。无论是自然景观还是文化遗产,都是旅游业吸 引力的主要来源。生态环境优美的地区可以吸引更多游客,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并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因此,生态资源的保护对于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2 生态资源面临的挑战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一些地区的生态资源面临严峻挑战。过度开发、过度 消费和不当管理导致水资源过度消耗、土地沙漠化、森林砍伐等问题严重。这些问题危及了生态环境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1.3 生态资源保护的必要性 保护生态资源不仅仅是为了保护自然环境,更是为了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只有保护好生态资源,才能实现旅游业绿色、低碳、可持续的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同发展。因此,基于生态资源保护视角的旅游开发政策成为当务之急。 二、旅游开发政策的目标 2.1 促进可持续旅游发展

旅游开发政策的首要目标是促进可持续旅游发展。这意味着在旅游开发的过程中,要保持生态环境的稳定和完整性,减少对生态资源的消耗和破坏。通过制定合理的规划和管理策略,确保旅游业在经济、社会和环境方面的可持续性。 2.2 提升生态旅游质量 旅游开发政策的次要目标是提升生态旅游的质量。这包括提供更好的旅游基础 设施和服务,提高旅游产品和体验的质量,提升旅游业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同时,还要保护和传承本地的文化遗产,提高旅游业对当地经济的支撑能力。 2.3 促进旅游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 旅游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是旅游开发政策的另一个重要目标。通过发展与 旅游相关的产业,如农业、手工艺、餐饮等,可以促进地方经济的多元化发展,提高旅游业对当地就业的贡献率,增加旅游业的经济效益。 三、实施策略 3.1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为了保护生态资源,必须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制定和执行环境保护法规,加强 环境监测和评估,对违法违规行为严肃处理,提高违法成本。同时,加大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投入,提升环境监测和治理水平,确保生态环境的稳定和完整性。 3.2 制定合理的规划和管理策略 合理的规划和管理策略是实现可持续旅游发展的关键。制定旅游开发总体规划,明确旅游发展的空间分布和发展方向。在旅游开发过程中,采取生态保护优先、合理开发利用的原则,确保旅游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最小化。同时,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提供良好的旅游服务和体验,提高游客满意度。 3.3 促进旅游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

旅游目的地可持续竞争力评估研究

旅游目的地可持续竞争力评估研究 随着人们对旅游的兴趣不断增加,旅游业已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的重要经济支 柱之一。然而,旅游业的发展不仅仅关乎经济效益,还涉及到社会、环境和文化等多个方面。可持续发展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旅游发展目标,旅游目的地的可持续竞争力评估研究因此变得愈发重要。 1. 可持续竞争力的概念及意义 可持续竞争力是指旅游目的地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旅游 业的可持续竞争力评估旨在量化和评估旅游目的地在不同方面的可持续发展水平。这些方面可以包括目的地的自然环境保护、社会和文化的可持续发展、经济效益和游客满意度等。 评估旅游目的地的可持续竞争力有助于制定和实施旅游发展战略,提高旅游业 的综合竞争力。它可以帮助国家和地区识别和强化自身的优势,解决在可持续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并特别关注社会和环境的影响。评估还可以为各方提供关于旅游目的地可持续竞争力的定量和定性数据,促进旅游目的地间的经验交流与合作。 2. 可持续竞争力评估的指标体系 评估旅游目的地的可持续竞争力需要建立一个科学且综合的评估指标体系。这 个指标体系应该能够全面评估目的地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方面的可持续发展水平。 在经济方面,指标可以包括旅游收入、就业岗位、贸易平衡和投资等。这些指 标可以帮助评估目的地的经济活动对国家和地区经济的贡献程度。 在社会方面,指标可以包括教育和培训机会、公共卫生和医疗设施、社区参与 度和民众对旅游业的支持等。这些指标可以评估目的地在社会方面的可持续竞争力,如是否能够提供高质量的生活和服务。

在环境方面,指标可以包括水资源管理、能源效率、废物管理、生态系统保护和生物多样性等。这些指标可以帮助评估目的地对环境的保护程度。 此外,也可以考虑游客满意度、安全和安全感等指标,进一步衡量旅游目的地的可持续竞争力。 3. 可持续竞争力评估的方法和工具 为了评估旅游目的地的可持续竞争力,研究者们已经开发了多种方法和工具。 一种常见的方法是利用定量指标评估,即根据收集到的数据进行量化分析。例如,研究者可以通过收集旅游业的统计数据、社会经济数据和环境监测数据来评估目的地在各个方面的可持续竞争力水平。定量分析可以提供具体的数字作为评估的依据,方便比较和排名不同目的地。 另一种方法是利用定性指标评估,即运用专家访谈、问卷调查和文献分析等方法来获取相关信息。专家们可以根据其经验和知识,评估目的地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绩效,并给出相应的建议。定性评估可以提供更全面和系统的认识,充分考虑到目的地的特殊情况和需求。 此外,多指标综合评价、层次分析法和熵权-TOPSIS模型等方法也都被广泛应用于旅游目的地可持续竞争力的评估研究中。 4. 可持续竞争力评估的意义与挑战 旅游目的地可持续竞争力评估的意义不仅在于提供决策支持,还在于激励和推动旅游目的地实现可持续发展。评估结果可以为相关部门和机构提供政策制定和规划参考,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转型。 然而,旅游目的地可持续竞争力评估也面临一些挑战。首先,数据的获取和质量可能存在问题,特别是对于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来说。其次,不同目的地之间的差异性和复杂性也增加了评估的难度。每个旅游目的地都有独特的自然、社会和文化

基于品牌生态系统理论的传统村落品牌竞争力 模型构建研究

基于品牌生态系统理论的传统村落品牌竞争力模型构建研究 作者:蔡国英赵继荣马金莲 来源:《旅游纵览·行业版》2020年第05期

本文以品牌生态系统理论为基础,从品牌生态位、品牌生态势、品牌支撑保障体系3个方面,分析传统村落品牌生态系统竞争力形成过程,引入顾客感知价值理论,构建传统村落品牌竞争力概念模型,为传统村落的旅游开发与保护提供有益的尝试。 引言 近年来,把品牌隐喻为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从而重构品牌生态系统研究模型成为一种趋势。21世纪初,美国教授温克勒(Agnieszka Winkler)在《快速建立品牌:新经济时代品牌策略》中第一次提及“品牌生态系统”,是品牌与内外部环境要素构成的充满活力、具有一定復杂结构和层次的有机体系。品牌竞争力是企业特有的独特能力,也是一种基于形象的文化力、创新力,基于消费者感知的忠诚力,基于竞争力表现的市场综合表现力。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传统村落作为旅游目的地,因其迥异于城市的乡村景观、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和独特的旅游吸引力成为新热点。以往对传统村落的研究注重遗产保护与开发方面,较少关注旅游开发中的品牌建设及品牌竞争力,目前针对甘肃省传统村落的研究也主要从空间角度分析传统村落的宏观区域分布特征与空间分布类型,极少从生态系统角度理解传统村落品牌的建设和深层次内涵。因此,本研究依托甘肃省传统村落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借鉴品牌生态系统理念,构建文旅融合视角下甘肃省传统村落品牌竞争力模型,既为甘肃省传统村落的深度保护与可持续开发奠定基础,也为我国传统村落的品牌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一)相关概念 品牌原指打上烙印,是为了识别、区分产品。传统村落品牌指与消费者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在消费者心中形成区别于其他村落的排他性符号,并与消费者形成长期的利益均衡,实现可持续发展。吕燕玲等认为品牌竞争力是企业进行有效的资源的配置产生的结果。李海鹏表示品牌竞争力是动态变化的,来自企业综合地运用现有的内外部资源塑造出差异化的品牌形象的一种比较能力。李凯伦指出品牌竞争力是在企业生产经营的整个过程中形成的,并不是单一依靠市场这一个部门形成的。本文认为传统村落品牌竞争力是源自传统村落内外部资源的整合运用、经营过程的管控以及高效的品牌传播能力在市场竞争中取得的区别于竞争对手的、形成品牌特有竞争优势的能力。品牌竞争力是多种竞争能力的综合体,依据品牌生态系统理论,本文关于品牌竞争力的研究,以生态位、生态势会和支撑保障3个层次为着眼点,探讨产业融合背景下传统村落品牌竞争力的构成要素。 品牌生态系统的概念源自商业生态系统,品牌具有“生命特质”,品牌生态系统是品牌与其生存发展环境相复合、共同组成的商业生态系统。品牌生态系统指企业品牌内外环境因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形成的具有稳定结构并表现特定功能的有机体。谭术魁、张伟民提出城市品牌生态系统,王启万等构建了区域品牌生态系统,Mackalski等设想了竞争者市场品牌生态

生态位理论的研究和应用

生态位理论的研究和应用 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在生态系统中所占据的总体位,即物种所处的生物和非生物环境中的角色,包括其所占据的空间、其生活方式以及它与其他物种的相互作用等。生态位理论是生态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它能够解释物种在生态系统中的分布、相互作用和适应性等问题,因此,生态位理论不仅适用于生态学的理论研究,还能够应用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等领域。 一、生态位的研究历程 生态位理论最早由美国生态学家格鲁德(G. E. Hutchinson)于1957年提出。他的研究表明,不同物种之间的生态位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分布和相互作用。随后,许多生态学家开展了对生态位理论的研究与发展,如Tilman、Connell和Paine等人在对某些生态位下的物种进行实际研究时,发现生态位往往不仅包括食物、空间等因素,还与其他种群的数量和分布、天敌和共生微生物等有关,这为生态位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生态位理论的基本概念

1. 生态位的概念 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在特定的生态环境下所占据的一种生物学角色,包括物种的空间分布、食物来源、种群密度、对其他物种的影响和互动以及与其他物种的竞争和共生关系等。 2. 生态位的种类 生态位的种类分为两种。一种是实际生态位,指一个物种在实际生态环境中所具有的角色和作用。另一种是潜在生态位,指一个物种在理论上具有的角色和作用,即它所能够占据的生态位。 3. 生态位的重叠和竞争 生态位的重叠和竞争是生态系统中的基础概念。当两个或多个物种占据的生态位中有重叠部分时,它们之间就会出现竞争。物种的竞争主要通过食物、空间和其他生存资源争夺来进行,而竞争的结果会影响到其在该生态环境中的生存状况。

关于湖南旅游竞争力发展现状的分析和建议

关于湖南旅游竞争力发展现状的分析和建议 湖南省作为中国的一个重要旅游目的地,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人文历史遗迹和美食 文化,具备了发展旅游的良好基础。目前湖南旅游的竞争力相对较弱,还存在一些问题和 挑战。本文将对湖南旅游竞争力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 湖南旅游竞争力的发展现状分析如下: 1. 自然景观资源优势:湖南拥有张家界、岳阳楼等多个自然景区,具有独特的自然 风光和地理环境。目前这些景区在市场推广和品牌建设方面还存在不足,知名度和影响力 不够。 2. 文化遗产资源优势:湖南有长沙岳麓山、湘潭岳塘、怀化洪江等多个文化遗产景区,代表了湖湘文化的精髓。这些景点在保护和利用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加强对文 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3. 美食文化资源优势:湖南的美食文化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喜爱,例如辣椒、腊肉、糖油粑粑等。湖南的美食文化还可以更好地进行宣传和推广,提高知名度和影响力。 4.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加强:湖南的交通网络相对完善,但是由于发展的不均衡,一些地方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仍然滞后,限制了旅游业的发展。 基于以上分析,我提出以下建议: 1. 加大市场推广和品牌建设力度:通过加大对湖南旅游景区的市场推广力度,提高 其在国内外市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注重景区的特色和差异化,在品牌建设中突出湖南的 独特之处。 2. 加强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对湖南的文化遗产景区进行保护和整治,改善景区 环境和配套设施,提升游客体验。加强对湖湘文化的宣传和传承,使其成为湖南旅游的独 特亮点。 3. 加大美食文化的推广力度:通过加强对湖南美食文化的宣传和推广,扩大其影响 力和市场份额。可以通过开展美食文化节、美食展览等活动,吸引更多游客前来品尝湖南 的美食。 4. 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湖南交通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改善交通网络的 完善程度。特别是要加强农村地区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旅游的便利性和吸引 力。

智慧旅游背景下城市旅游竞争力的测量

智慧旅游背景下城市旅游竞争力的测量 作者:魏智纯 来源:《旅游纵览》2021年第01期 摘要:智慧旅游作为现阶段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推手,对城市旅游竞争力的提升有着积极作用。本文聚焦于智慧旅游背景下城市旅游竞争力的测量研究,对相关文献的测量方法及所构建的指标体系进行了归纳和分析。发现已有文献多运用层次分析法、因子分析法、熵值法等进行测量,指标体系主要依托产业竞争力指标建立,但因理论缺失及理解差异等问题在具体指标选取上存在较大差异。最后,笔者根据文献分析获悉,目前城市旅游竞争力的测量研究方法趋向于使用动态分析法,指标体系更加多元,研究背景多聚焦于具体旅游业发展趋势等。但由于参考文献有限,本文仅分析了智慧旅游单一背景,存在一定片面性与局限性。 关键词:城市旅游竞争力;智慧旅游;旅游竞争力测量 中图分类号:F592.6 文献标识码:A 智慧旅游是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也称信息通信技术),为满足游客个性化需求,提供高品质、高满意度服务,而实现旅游资源及社会资源的共享与利用的系统化管理变革[1]。近年来,随着理念与技术的革新,智慧旅游通过集约城市旅游资源等方式有效推动了国内各城市旅游业的建设与发展,部分城市因此加速完成了旅游资源的优化配置、多方旅游主体的信息共享,從而促进了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与城市旅游竞争力的提升。然而纵观2010—2020年国内的相关研究,发现当前研究热点多集中于探究智慧旅游对于促进“互联网+”实践、推动全域旅游的价值,而鲜少关注智慧旅游提升城市旅游竞争力的作用[2]。同时,在城市旅游竞争力研究领域,也较少有学者将智慧旅游发展水平作为评价指标进行旅游竞争力测量,所使用的测量方法、测量指标以及所得结论也存在较大差异。 本文采取文献分析法,发现国内研究内容多为单独探讨智慧旅游的应用及发展趋势,或以某些城市为例构建整体旅游竞争力评价模型,极少数学者将智慧旅游与城市旅游竞争力相结合进行深入研究。而现有的4篇高度相关文献以定量评价为主,具体表现为将智慧旅游根据概念量化成相关指标,纳入城市旅游竞争力评价体系,以某个城市为例进行实际应用及分析[3-6]。目前,相关研究存在3个主要问题。第一,缺乏可靠的理论支撑。第二,各学者对于智慧旅游的具体量化有不同的观点,相关文献在指标设立与模型构建方法上存在较大差异。第三,缺乏能够动态跟踪时代发展的测量模型。因此,明晰智慧旅游对城市旅游竞争力的影响,在进行城市旅游竞争力测量时要结合智慧旅游背景、设立动态指标等,都是需要学者继续研究探讨的问题。

旅游目的地竞争力研究概述

旅游目的地竞争力研究概述 前言 本文在阅读了有关旅游目的地竞争力的几篇文献后,结合自己的感受和所学,结合自 己的所学和所思所想,对旅游目的地竞争力的研究进行了初步和简要的综述。本文主要分 为几个部分:研究背景、旅游目的地竞争力的概念和内涵、旅游目的地竞争力的影响因素、旅游目的地竞争力的提升策略。 一旅游业现状(研究背景) 随着改革开放后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们对生活的追求不仅限 于衣食,而是更高的层次。作为一种具有物质享受和精神愉悦等多种功能的休闲活动,这 一时期的旅游需求也急剧增加,旅游业也在这一时期迅速发展并逐渐成熟。现有旅游目的 地和新兴旅游目的地种类繁多,导致旅游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许多传统旅游目的地都面临 着客源减少、产业萎缩的困境。那么,如何保持和提升旅游市场的竞争力就成了旅游目的 地面临的首要问题。 从上个世纪90年代末开始,至今的十几年间,在旅游目的地竞争力领域已经涌现出 了许多研究成果,内容广泛涉及旅游目的地竞争力概念内涵的界定、旅游目的地竞争力的 影响因素分析、旅游目的地竞争力评估体系的构建等。 二、旅游目的地竞争力的内涵 在最近10年的旅游研究中,虽然“旅游目的地竞争力”已成为人们讨论的热门课题 之一,但对于究竟何为“旅游目的地竞争力”,人们在认识上不仅存在差异,所使用的表 述也不尽相同。“旅游竞争力”即是一种常见的替代性表述;也有学者在讨论这一问题时 将“竞争力”理解为“竞争能力”。这些情况,一方面反映出人们对“旅游目的地竞争力”研究的关注,同时也反映出这一问题的复杂性。 在国内外相关文献中,人们对什么是“旅游目的地竞争力”的理解并不统一。一般来说,可以概括为两种观点,一种是“市场定位理论”,另一种是“综合能力理论”。市场 定位理论的基本理解是旅游目的地的竞争 第1页共1页 权力表现为目的地的市场地位或市场份额。因此,持这种观点的学者认为,旅游目的 地竞争力是指“一个旅游目的地随着时间的推移保持或提高其市场地位或市场份额的能力”。相比之下,综合能力理论的观点强调,对旅游目的地竞争力的理解需要从自身能力 出发。因此,认为旅游目的地的竞争力是旅游目的地各种相关能力的有机结合,或者旅游 目的地的各种能力是构成旅游目的地竞争力的必要条件。

旅游目的地竞争力评价研究

旅游目的地竞争力评价研究 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旅游业逐渐成为全球经济的重要组 成部分。旅游业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旅游业也需要更加细致精心地规划、运营和管理。在这 种背景下,旅游目的地的竞争力评价研究成为了非常重要的话题。 旅游目的地竞争力指的是一个旅游目的地在吸引游客、提供服务、营造旅游氛围等方面与其他旅游目的地相比具有的优势。因此,旅游目的地竞争力评价研究旨在寻找和衡量这些具体的优势,以利于规划和优化旅游业的发展。 旅游目的地竞争力评价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一、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 对于旅游目的地来说,自然资源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优美 的山水风景、丰富的野生动植物和特色的地理环境都能吸引大量 的游客。因此,如何保护和利用好这些自然资源是旅游目的地必 须考虑的。 二、文化遗产与历史文化 文化遗产是各个旅游目的地最具有特色和竞争力的一项。古建筑、文化景观、传统习俗等能够体现一个地区的历史文化和人文

特征。因此,保护和开发这些文化遗产是旅游目的地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之一。 三、旅游基础设施 好的旅游基础设施能够提供游客舒适的旅游环境,不仅能够提高游客的旅游体验,还能吸引更多的游客。因此,旅游目的地需要注重建设基础设施,如道路、酒店、交通、旅游设施等。 四、旅游服务质量 旅游目的地需要提供优质的服务,包括美食、酒店、旅游产品和景点服务等。这些服务因素能够提高游客留客率和评价度,从而吸引更多的游客。 以上四个方面是衡量旅游目的地竞争力的主要指标。而在实际评价中,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设定和调整标准,比如在“自然资源”这个方面,可以通过评价生态环境的保护、景观的独特性和自然保护区的数量等来进行评价。 当然,不同的旅游目的地之间还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竞争和合作关系。在竞争过程中,旅游业需要了解市场需求和旅游产品的差异化等方面的问题;在合作过程中,旅游目的地之间需要共享资源、合作营销以及协调发展等。 总的来说,旅游目的地竞争力评价研究能够帮助旅游业了解自身优势和劣势,找到正确的发展方向和优化策略。不论在国内还

国内旅游生态位研究综述

国内旅游生态位研究综述 作者:李卓阳,戚春林,郭琦 来源:《旅游纵览·行业版》 2018年第9期 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生态位(Niche)这一概念在生态学界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自然生态学家Johnson最早提出这一术语,此后田野生物学家Grinell首次将其定义为“恰好被 一个种或一个亚种所占据的最后分布单位”。生态位代表着生物在群落中的角色或地位。而生 态位理论作为生态学中最重要的理论之一,已经逐渐向社会科学研究领域渗透,并广泛应用于 企业管理、产业集群、城市发展、旅游发展等类生命体的发展演化方面。旅游生态位研究的是 旅游景区在区域旅游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是一定时期内旅游景区在某区域旅游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功能及与其他旅游资源的相对关系。 一、旅游生态位相关理论与概念 (一)生态位理论 生态位理论基本内容主要包括三方面,分别是生态位宽度理论、生态位态势理论、生态位 重叠与分离理论和生态位扩充与压缩理论。 生态位宽度理论指生态位的广度或大小,一般表现为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生态位态势理 论指所有的生物单元都具有态和势两个方面的属性,态是指生物单元的状态,是生物单元与环 境综合作用的结果;势是指生物单元对环境的现实影响力或支配力;某特定生物单元的生态位 即是该生物单元的态势与该生态系统中所研究的生物单元态势总和的比值,体现着该生物单元 的相对地位与作用。生态位重叠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生物单元出现共用同一资源或共同占据同 一环境时,就会出现生态位重叠的现象,重叠的部分必然引起竞争,而且重叠度越高,竞争越 激烈。生态位分离是指物种为了减少种间资源竞争而形成的在生态位选择上的差别现象,保证 系统的稳定性。生态位扩充是指当一个物种的生态位出现扩充时,对系统内其他物种生态位造 成入侵而引发竞争,使得优势方获得劣势方所释放出的资源空间,并使劣势方生态位不断被压 缩的现象。 (二)旅游生态位 21世纪初,黄芳最早把生态位的思想指导用于旅游区域规划,从而优化旅游系统,以达到 促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目的。此后,国内学者陆续展开了研究。祁新华等提出的旅游生态位 是指游客、经营者、当地居民与旅游地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关系的总和。向延平等认为,旅游 生态位是指旅游景区、旅游景点和旅游景物等旅游地个体在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地位、 作用和功能的表现及与其他类型旅游地的相对关系。 旅游生态位概念可以从不同的研究角度进行界定,如旅游资源生态位、旅游地生态位等。 我国对旅游生态位的研究起步较晚,研究成果较少。目前,国内对旅游生态位的研究主要涉及 三个方面,一是对旅游地资源、环境的评价,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二是旅游市场的 发展状况;三是与其他旅游地的竞合关系。 二、国内研究进展 陈芸等的分析数据表明(见表1),从2001年到2016年,包含关键词“旅游”“生态位”的文献检索结果共有207篇,其中,博士论文4篇,硕士论文16篇,期刊文献187篇。对共 207篇文献高频关键词分析如下。

基于生态位理论的旅游目的地生态安全

基于生态位理论的旅游目的地生态安全 作者:奚宁泉 来源:《旅游纵览·行业版》2013年第06期 旅游目的地生态安全直接关系到旅游目的地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被广泛关注和研究。本文在研究构建旅游目的地生态安全格局的基础上,提出了旅游生态位的理论,并将旅游生态位划分为:旅游目的地生态位、旅游者生态位、旅游目的地居民生态位三个子概念。以期为构建旅游目的地生态安全格局提供一个具可操作性的思维框架。 一、生态位概念范式的变迁 生态位(Niche)理论是生态学最重要的基础理论之一,其思想萌芽于达尔文的进化论。1910年,自然生态学家Johnson最早提出生态位这个词,“同一地区的不同物种可以占据环境中的不同生态位”,但Johnson没有对生态位进行进一步的概念拓展和阐释。此后,生态位理论的外延和内涵不断地扩大和深入。其中,享有相对较高公认度的概念有Grinell(19171 生物学家Hutchinson的n维超体积生态位理论奠定了现代生态位理论的开端。n维超体积生态位理论把生态位看成是一个生物单位个体、群落或物种生存条件的总集合体,是有机体与它的环境、生物和非生物的关系总和。该理论突破性的利用数学的点集理论,将生态位抽象为一个多维空间或者超体积,以种在多维空间中的合适性去确定生态位边界,并借助直角坐标系定量表述生态位的概念。使生态位研究从定性向定量转化成为可能,也为生态位理论在社会生态系统中的运用奠定了基础。 1959年,Odum综合前人的理论,将生态位分为空间位、营养位、超维位,竞争的结果是促使物种选择相适应的生态位。他将生态位定义为生物在群落和生态系统中的位置和状况,而这种位置和状况决定于该生物的形态适应、生理反应和特有行为。并且形象的把生境比作生物的“住址”,而把生态位比作生物的“职业”。 尽管随后不断有人提出生态位的定义,但基本上没有跨出这四类概念的范围。目前,生态位理论主要是在企业发展理论研究和城市发展理论研究两个领域被重点关注和热点探讨。近年来有学者开始把生态位理论引入旅游学的研究领域,但研究视角多集中于旅游资源开发策略及区域旅游竞争力,几乎没有人关注生态位视角下的旅游目的地生态安全格局构建问题。 二、旅游生态位 生态位的概念建立在系统论的基础之上。旅游目的地本身处于一个区域发展系统中,由生态环境和人类社会两个子系统构成。生态环境是该区域发展系统的资源、空间本底,对旅游目的地而言,人类社会子系统可以进一步划分为旅游者和旅游目的地居民两个要素。旅游目的地、旅游者、旅游目的地居民在该区域巨系统中所有以生态环境为基础的关系的总和,构成了

生态位理论下广东省旅游城市空间格局及竞合策略

生态位理论下广东省旅游城市空间格局及竞合策略 摘要:以生态位理论为基础,城市区域空间旅游竞合研究已经成为当前旅游业 的热点话题,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国家现在已经存生态位理论基础下的城市评价 模型,本文以广东省为实例,首先对该城市的旅游空间格局划分做了具体的分析 和介绍,然后提出了优化策略,旨在不断提高广东省的旅游竞争实力。 关键词:生态位理论;空间格局;竞合策略; 近年来,随着国内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城市旅游竞争越来越激烈,对于旅游 城市来说,如何结合自身特点,在竞争合作中实现共赢已经成为旅游城市发展的 热门话题。国外的旅游专家曾经对区域旅游竞合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研究主要针 对区域旅游和区域旅游竞合的合作问题,本文以生态位理论为基础,对广东区域 的城市空间格局以及竞合策略做了具体的总结和归纳。 一、生态位理论在区域旅游业中的拓展应用 1.生态位理论 在自然生态系统中,某个特定的种群在一定时空范围内占据一定的空间位置,以及在这个时空范围和空间范围内和其他种群之间所形成的关系就被称为生态位。该理论是1917年被提出,首次重点强调了区域和空间的意义。随着时间的延续,也有很多学者对生态位理论进行了延伸,但是其基本思想还是特定的生物体在一 定范围的生态系统和空间范围内所形成的地位与作用。 2.生态位理论在区域旅游城市空间格局中的应用 如果从空间角度看,生态位定义中特定的区域空间就可以看成旅游城市,而 该城市的自身资源和其他旅游城市所形成的功能和作用就被称为生态位。生态位 中的态、势对应旅游城市的两个方面:1)城市的势:总指城市各个指标的变化情况,比如经济增长率、能量交换律等。2)城市的态:也就是城市过去发展过程中 积累的总成果,比如城市的总体经济、能量等。如果应用生态位理论对城市旅游 进行研究,其实就是对城市内部的态、势进行分析,通过研究分析,对区域内部 的旅游资源进行整合,进而保证旅游城市可以协调发展。 二、广东省旅游城市空间格局的构建 1.以点带面的广东省旅游城市空间格局构建 构建广东省旅游城市空间格局,结合起“点—轴”理论,核心居于统治地位, 而边缘依赖于核心,进而有效推动广东省多市区之间旅游资源的合理配置,以此 提升广东省旅游业的协调发展。其中,双核心城市以深圳市为主,其节点成以广 东市、佛山市为主,其网络城市以广州、佛山、珠海为主 2.广州旅游结点城市 所谓结点城市,其实就是指非核心城市和核心城市之间的纽带,在整个区域 旅游系统中,节点城市的作用仅次于核心旅游城市。比如,在广东省范围内,广 州就是节点城市,将广州市作为结点城市,和佛山联合,为了推广广东省的旅游 品牌,进一步改善旅游环境,需要制定两个城市的旅游发展策略,充分发挥这两 个城市的旅游优势,保证可以形成以“广、佛”旅游体闲度假区,不断推动广州和 佛山的旅游经济持续增长。深圳是较为出名的旅游城市,一直以优美的环境不断 吸引客源,其旅游业的发展有效带动了广东省经济水平的不断升高。广州市和佛 山市也可以实行联营,保证可以形成一个集自然风光和休闲度假为一身的旅游城市。 3.广州旅游双核心城市

国际旅游城市品牌竞争力研究

国际旅游城市品牌竞争力研究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国与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国际旅游城市作为旅游目的地以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优越的交通地 理位置和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吸引了世界各地旅游者前来休闲观光。国际旅游城市的快速发展引起了学界和业界对该领域相关管理实践 的高度关注。随着城市旅游化发展趋势的到来,各大城市兴起了发展 旅游热。旅游城市产品同质化、雷同化现象普遍存在,旅游市场供需 矛盾问题突出。面对旅游者多元化的需求,作为旅游目的地应如何通 过品牌差异化发展成为旅游者的首选目标?这是旅游企业管理者需要 思考的问题。而国际旅游城市作为市场竞争中主体,与企业一样面临 竞争的现实。国际旅游城市如何构建独具魅力和影响力的城市品牌? 哪些因素影响了国际旅游城市品牌竞争力的形成?应如何评估当前所 在城市的品牌竞争实力?这些都是城市管理者需要思考的现实问题。 目前关于品牌竞争力研究主要聚焦在企业,针对国际旅游城市品牌竞 争力的研究相当缺乏。而品牌竞争力理论是国际旅游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理论,对于城市未来发展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和较强的实践意义。本文选择国际旅游城市作为研究对象,试图在理论上构建国际旅 游城市品牌竞争力研究体系并通过实证分析其影响机理,从而在实践 中寻求培育和提升国际旅游城市品牌竞争力的有效路径。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具体的成果主要有:(1)国际旅游城市品牌竞争力概念的 界定。通过对国际旅游城市、品牌竞争力等相关领域的国内外动态和最新发展成果进行梳理和评述,界定研究主题的内涵,同时在理论基

础方面对相关专门理论知识进行了全面系统性的提炼。(2)基于品牌生态系统理论对品牌竞争力影响因素分析。在品牌生态学和品牌经济学理论分析基础上,采用品牌生态系统的研究方法分析国际旅游城市品牌竞争力形成,构建品牌生态系统竞争力模型和影响因素初步概念模型。(3)基于旅游者感知价值构建国际旅游城市品牌竞争力的理论模型。通过旅游者感知价值理论分析国际旅游城市品牌竞争力形成机理,提出品牌生态系统竞争力构成六要素是品牌竞争的差别优势,品牌差别优势通过旅游者感知价值体现,形成品牌市场竞争力、品牌知名度、品牌美誉度、品牌推荐度,最后形成国际旅游城市品牌竞争力。 (4)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测评应用。在国际旅游城市影响因素和品牌竞争力形成机理的分析基础上,构建了以旅游者为中心,旅游企业、旅游产业和旅游城市管理三位一体的国际旅游城市品牌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部分城市测试,确保评价具有科学性和操作性。与其他相关研究比较,本研究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其一,在概念构建方面,本文通过国内文献综述研究界定研究对象的概念和内涵,对研究对象的深入挖掘涉及诸多理论和实践问题,具有一定的前瞻性,且目前国内外有关这方面的研究相对薄弱,因此本文为取得原创性的研究成果铺垫了基础。其二,在研究角度方面,本文基于品牌经济学和品牌生态学相关理论知识,结合城市竞争力相关理论,从品牌生态系统的研究视角对国际旅游城市品牌竞争力形成过程和影响进行分析,具有系统性和科学性。这是从一个崭新自然科学理论视角探讨社会科学问题的研究思路,是对当前国际旅游城市研究和品牌竞争力研究的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