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市人民政府关于支持高校后勤服服务设施建设有关问题的通知

市人民政府关于支持高校后勤服服务设施建设有关问题的通知

市人民政府关于支持高校后勤服服务设施建设有关问题的通知

市人民政府关于支持高校后勤服服务设施建设有关问题的通知

武政[2000]108号

各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快高等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0]1号)和《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教育厅等部门关于加快全省高等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实施意见的通知》(鄂政办发[2000]33号)精神,支持武汉地区各高校加快后勤社会化改革,确保实现武汉地区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目标,经研究,现就支持高校后勤服务设施建设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是高等教育领域的一项重大改革,其主要目的是要实现高校后勤管理模式与运行机制的根本转变,实现高校办学模式的重大变革。后勤服务设施建设是实现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前提和基础,是后勤社会化改革的重要工作环节。全力推进武汉地区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加快高校后勤服务设施建设对我市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促进教育强市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各区、各部门对此要提高认识,采取有力措施,争取2002年底前,建成基本满足武汉地区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需要的后勤服务设施。

二、高校后勤服务设施是指学生生活后勤、教职工生活后勤等为学校管理、教学、科研等提供服务的建筑设施。我市支持高校后勤服务设施建设的重点是加快高校学生公寓及相关服务设施的开发和建设。对于教职工住宅,应按照住房制度改革的要求,逐步实现住房供应社会化。

三、高校新建学生公寓及其他后勤服务设施,由学校编制阶段性建设计划,报省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统筹规划并经省计划部门批准后,向市有关部门申请办理有关手续,并在建设用地审批、规划建筑报建、施工建设、市政配套等方面享受优惠政策。

四、高校学生公寓及其他后勤服务设施建设应按照《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的布局要求和本着服务高校、方便使用的原则,统一规划,分步实施。为保证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所需用地,高校校园内原则上不得新建学生宿舍和教师住宅。

五、高校后勤服务设施建设在建设用地审批阶段,需使用国有土地的,免缴土地出让金;需征用土地的,对征用的土地按无偿划拨办理,减半征收新菜地建设基金、水利建设基金。

六、高校后勤服务设施建设在规划建筑报建阶段,免缴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垃圾处理费、白蚁防治费、公共消防设施配套费、抗震设施审查费。人防设施及绿化配套建设应按规定配套达标;因条件所限,确实不能达标的,经批准减半征收人防易地建设费、绿化补偿费。

七、高校后勤服务设施的施工建设应按国家有关规定纳入招标及相应的建设管理,并委托有资质的监理单位对工程进行监理,确保质量安全。在施工建设阶段,免缴墙体改革专项用费、商品混凝土保证金、工程建设招标费、市场管理费;减半征收工程质量安全监督费、标底审查费。

八、高校后勤服务设施施工期间的基建用电、用水由武汉供电局、市自来水公司负责落实。高校后勤服务设施供水设施增容费用按标准减半征收。

九、高校所需的各类后勤服务设施建设,要按照后勤社会化改革的要求,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参与。鼓励各方面社会力量以合作、入股、参与经营等多种方式在校园外进行高校后勤服务设施的建设。社会力量参与建设的后勤服务设施,只能面向各高校提供服务,不得面向社会出租、出售或改作其他用途,否则,取消己享受的各项优惠政策并追缴有关费用。

十、各区人民政府和市人民政府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工作,加强对高校后勤服务设施建设有关问题的指导和协调。各有关部门要采取得力措施,加强对高校后勤服务设施建设的管理;要本着特事特办的原则,及时为高校后勤服务设施建设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对于申报资料齐全、符合审批条件的项目,各有关审批单位应在5个工作日内办结审批手续。

武汉市人民政府

二000年十一月五日

如何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

如何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第一资源,也是最重要的资源,企业能否更好的发展主要取决于对人才的利用和人才队伍的建设。随着国内建筑市场的不断完善,市场竞争层次和水平也不断提升,为了保障企业的长期发展,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开发专业技术人才资源是企业长期的一项重点工作,主要从人才的管理、培养、激励、教育等几方面入手,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夯实的基础。 一、转变观念,提高认识,营造适应人才发展的管理环境建设企业专业技术人才队伍,首要的是转变观念,要提高对专业技术人才地位和作用的认识,树立现代人才管理的新思路、新观念。 一是树立德才兼备德为先的人才观,用人要以德为先,德厚才弱的人可育可用,才高无德的人位置越高危害越大。要确实做到任人唯贤,拓宽用人思路,打破论资排辈,通过用德、勤、能、绩、廉考察人才,把德才兼备、业绩突出和群众公认的人选拔到项目各类管理岗位,使其成为工程技术管理的重要力量。 二是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要坚持以素质论人才,凭业绩用干部,让想干事的人有机会,能干事的人有舞台,要科学客观地评价人才,用人之长,突出能力,不求全责备,同时要理解人才的成长规律,不以一时得失论成败。 三是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努力形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人情关怀和人性化的管理,把“事业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落到实处,重点把各类人才

的待遇落实到位,使其心情舒畅地去工作,让有成就的人有成就感,有贡献的人有自豪感。 二、创新管理,建全机制,激发专业技术人才的活力 人才的活力取决于企业管理机制,好的机制对人才的素质和潜能会起到积极的驱动作用。为此要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不断创新人才管理工作机制。 (一)完善用人机制,让专业技术人才有为有位 一是建立健全有效的选拔评价机制,做到“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创造专业技术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扩大专业技术人员在竞争中寻求施展才干的机遇。 二是引入竞争机制,要分层次逐步推行竞争上岗,营造公平竞争的氛围,建立完善岗位目标体系和考核制度。专业技术职务能上能下,真正体现“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 三是鼓励举贤自荐,做到集思广益,发扬民主,坚持走群众 路线,对自荐者加强重视,对人才的发掘者加大奖励。 四是优化人才资源配置,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好现有人才资 源,尽可能把每一个人选配到能充分发挥其特长和优势的岗位,要坚决克服重提拔、轻管理,重使用、轻教育的倾向。 五是建立健全专业技术人员的管理、考核、监督机制。建立 人才档案和技术创新成果档案,作为晋升、奖励和选拔任用的主

论学校管理团队建设

论学校管理团队建设 一个学校的面貌如何,很大程度上是由中层干部决定的。中层干部对教师有着“以点带面”和“以面带面”的作用,他们是广大教师的带头人,是实现教师自我管理、专业发展的载体;是校长开展学校管理工作的得力助手;是学校建设和发展的有利保障和守护者。他们的工作是学校工作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学校建设与发展起着有力的推动作用。所以唯有慎重地选拔和培养中层干部队伍,激发中层干部管理的欲望,让他们在学校日常管理工作中发挥作用,真正达到了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目的,这样校长工作才能逐渐从繁重走向简单与轻松。实践证明只有坚持在使用中教育、培养、信任、爱护的原则,方能建设一支稳定而强干的中层管理干部队伍,方能充分发挥其先锋与桥梁作用。 中层领导干部的选拔 学校中层领导干部也要竞争上岗,注重其心理素质的锻炼和提高。当今的社会充满竞争,在学校选拔中层领导干部的工作中,要注意引进竞争机制,有意识地锻炼和培养。既然是竞争,就会有成功和失败,校长要注意正确引导参与者,教育他们在注重竞争结果的同时,更加注重参与过程,因为锻炼自己才是目的。这里要明确五点:在竞争中毛遂自荐是对自己的肯定;推销自己是自我评价;谈及今后的设想是为自己确立奋斗目标;评委的评议是重新认识自己;无论成功与否,

都不要忘记为自己加油。这样可以使参与竞争的教师,既能分享成功的喜悦,又能接受失败的考验、吸取教训、总结经验。. 学校中层领导干部的培养 学校中层领导干部不能只是使用,还要培养,学校中层领导干部的培养首先应该是意识的培养,明确学校中层领导干部的利与弊,然后是工作方法的指导,再是部门管理的艺术与技巧,教会中层干部管理的程序和模式,让他们能形成规范管理的理念。真正使学校中层领导干部能在工作过程中提高自身的能力。 第一、培训学校中层领导干部使之树立工作的责任心与荣誉感 在学校中层领导干部任职的第一天起,就要加强这方面的教育,并在今后日常工作中不断强化。要告诉学校中层领导干部,当干部要有吃苦、吃亏的思想准备;要牺牲自己大量的时间与精力;要遇到不少的困难与阻力;因而要有自省自克的意识,处处做表率;要准备自己的工作不被教师、甚至是其他中层干部的理解,既要任劳,又要任怨。所有这些,没有一定的觉悟和毅力是难以做到的。实践告诉我们,责任心与荣誉感是缺一不可的,多用荣誉感激发学校中层领导干部,容易产生虚浮之风,正确的荣誉感,必然落实到高度的责任心上。 第二、对学校中层领导干部要关心爱护、精心培养,注重其工作能力的提高学校中层领导干部的才干不是天生就有的,是从实践中培养和锻炼出来的。因此,在工作中教授工作方法、在实践中耐心指导是必不可少的。首先,帮助他们走好第一步。新上任的学校中层领导干部,热情很高,在工作中他们会遇到许多第一次,如第一次召集教师开会

高校后勤文化建设

浅析高校后勤文化的建设 张宏建 (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江苏泰州 225300) 【摘要】在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过程中,加强高校后勤文化的建设在高校后勤管理中发挥着日益显著的作用。本文从高校后勤文化的内涵及构成、功 能以及建设的对策进行探讨。 【关键词】文化建设育人功能公信力 一、高校后勤文化的内涵及构成 高校后勤文化是伴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和发展而兴起的一种新的文化形态,是高校后勤管理、服务向高层次发展的标志,也是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具有社会企业文化的特征,同时具有独特的教育属性使其有别于其它组织。高校后勤文化本质上也是一种育人文化、具有育人的性 质。 那么,什么是高校后勤文化?所谓高校后勤文化,是在一定社会条件下,在大学校园文化环境中,高校后勤员工以“三服务、三育人”①为宗旨,在长期的管理、服务、经营过程中逐渐形成具有高校后勤特色的思想理念、价值观念、行为规范以及与之相联系的各项规章制度的总和。 高校后勤文化包括物质层、制度层和精神层等三个层次。 物质层是高校后勤文化的表层部分,是通过就餐环境、住宿环境、水电保障和校园环境等表现出来,通过其物质显现状态来折射出高校后勤的经营理 念、工作作风以及服务的质量。 制度层是高校后勤文化的里层,集中体现在后勤管理过程中员工应遵守的

各种行为准则或规章制度、奖惩方式以及信息沟通等后勤组织内容。 观念层是高校后勤文化的核心。高校后勤文化是以“三服务、三育人”为宗旨,以提升后勤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为主题,要求后勤员工具有责任心、事业心和奉献精神,努力做好本职工作,积极营造一种服务育人的氛围,使后勤文化不断融入大学校园文化氛围中去,从而进一步缓解“师生员工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同后勤保障能力、服务质量之间的矛盾”。 二、高校后勤文化建设的功能 高校后勤文化所起的作用是“润物细无声”的,是持久的。在高校后勤管理和服务工作中,高校后勤文化建设起着“育人作用、凝聚作用、创新作用”。 1、高校后勤文化建设发挥着育人作用 高校是教育育人,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高校后勤是学校教学、科研等工作的重要保障,服务的主体是广大师生。由于自身的服务属性决定了高校后勤管理和服务是教书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方位的育人的重要环节。提高后勤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端正服务态度的前提是树立正确的后勤服务理念。后勤服务要将“无意识”的服务变为“主动”寻求服务,在服务的过程中通过自身素质的展现来熏陶、陶冶服务的对象,发挥着“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 育人”的功能。 2、高校后勤文化建设可以打造凝心聚力谋发展的团队 高校后勤文化有着极强的凝聚力量。通过培育后勤员工的认同感和归宿感,建立员工与后勤组织之间的相互依存,使个人的行为、思想、感情等与整个高校后勤工作有机地统一起来,形成“敬业爱岗、奉献育人”的文化氛围,凝聚成一种无形的合力,以此激发后勤员工的主观能动性,为实现后勤组织的目标而努力。后勤管理工作中要有开发的观点,要善于营造一种舒畅和谐的环境,以协调后勤团队成员间的关系,消除不利于团结的因素,打造凝心聚力谋发展的后勤团队,为塑造良好的后勤形象奠定基础。 3、高校后勤文化建设可激发后勤的创造力 高校后勤文化建设强调以人为本,坚持以服务育人,提高师生满意度为后勤组织的价值观念。通过后勤文化的建设,可将后勤组织的信念变成后勤员工

高校后勤队伍建设调研报告

运城学院后勤队伍建设调研报告 升本以来,我院后勤队伍建设工作有了很大的进步,后勤队伍的结构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但仍然不能满足学院快速发展的需要。后勤队伍与教学、科研队伍的知识差距进一步拉大,随着在校生逐年增多,师生的服务需求呈多元化以及盐湖校区开始运行,受学历低、年龄偏大、待遇不高、管理层专业人员少等因素制约的现象日显突出,后勤队伍建设急待加强。 一、学校后勤队伍的现状 目前,我院后勤队伍主要由正式职工和临时工两部分组成,共同承担着为学院教学、科研、生活提供后勤保障的重要责任,队伍的整体素质较高,能服从学校的整体利益,有较强的责任心和事业心,多年来圆满地完成了各项后勤保障工作。随着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深入,这两支队伍将逐步融合在一起,打破身份管理的界限,形成新的后勤队伍体系。但在一段时间内,这两支队伍还将存在,它们各有自身的特点和问题。 (一)正式工队伍 后勤公司现有正式职工44人,50岁以上职工人数24人, 占比例, 54.50%;40—50岁职工人数12人, 占比例, 27.20%;40岁以下职工人数8人, 占比例, 18.70%;男职工人数33人, 占比例, 79.50%;女职工人数7人, 占比例20.05%;干部人数19人, 占比例43.00%;工人人数25人, 占比例57.00%;本科学历人数7人(其中后续学历6人), 占比例16.00%;专科学历人数16人(其中后续学历9人),

占比例36.00%。 从统计分析中可以看出,我校后勤正式工队伍存在结构不合理、业务能力和管理水平不高、缺乏高等级的专业技术人员等问题,后勤正式工队伍总体上还不能很好适应学校快速发展的需要,今后几年内这种矛盾会越来越突出。目前,后勤正式工队伍建设中主要存在如下问题:1、学历结构偏低、年龄偏大 学校后勤队伍年龄明显偏大,50岁以上的占54.50%,40岁以上的占了18.70%。队伍缺乏新鲜的血液,不能保持队伍的生机和活力。队伍中大专以上学历的只占49%,而且大部分学历都是后续学历,正规全日制毕业的屈指可数。队伍的学历偏低,影响了队伍整体管理水平的提升,特别是中层以上管理人员大多缺乏现代企业管理的系统学习,管理理念与管理方法跟不上改革的要求,后勤运行真正做出新举措、新突破的不多。后勤社会化改革所急需的经营管理型复合人才依然严重缺乏 2、干部和技术骨干严重匮乏、员工思想观念有待进一步转变 后勤队伍多年没有补充新的人员,但是,我院的办学规模却在不断的扩大,由原来的一般人马不仅承担了校本部和东校区的后勤服务工作,即将搬迁至盐湖校区使得缺少干部,尤其是缺乏工程管理、水电维修、绿化等技术骨干,这个结构性的矛盾在现阶段显得尤为突出;员工的价值观取向还普遍停留在重实际利益,轻开拓上,缺乏市场意识、竞争意识、效益意识和开拓创新精神;服务意识需进一步提高,优质高效的服务是现代企业的生命线,服务水平的高低、服务质量的

西安市人民政府关于支持高校后勤服务设施建设推进高校后勤社会化

西安市人民政府关于支持高校后勤服务设施建设推进高校后 勤社会化改革有关问题的通知 【法规类别】教育改革 【发文字号】市政发[2001]12号 【发布部门】西安市政府 【发布日期】2001.02.25 【实施日期】2001.02.25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西安市人民政府关于支持高校后勤服务设施建设 推进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有关问题的通知 (市政发[2001]12号2001年2月25日) 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快高等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0]1号)和《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2001年陕西省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工作要点的通知》(陕政发[2001]3号)精神,支持西安地区各高校后勤服务设施建设,确保实现西安地区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目标,经研究,现就支持高校后勤服务设施建设,推进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是高等教育领域的一项重大改革,其主要目的是要实现高校后勤管理模式与运行机制的根本转变,实现高校办学模式的重大改革。后勤服务设施建

设是实现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前提和基础,是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主要工作环节。全力推进西安地区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加快高校后勤服务设施建设对我市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拉动经济增长,促进教育强市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各区县、市级各部门要更新观念,增强全局意识,采取有力措施,力争在两年内建成基本满足西安地区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需要的后勤服务设施。 二、高校后勤服务设施是指学生生活后勤、教职工生活后勤等为学校管理、教学、科研等提供服务的建筑设施。我市支持高校后勤服务设施建设的重点是加快高校学生公寓及相关服务设施的开发和建设。对于教职工住宅,应

《XXX大学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实施办法》(修订).doc

XXX大学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实施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人才强校战略,促进学校特色学科建设、创新团队和优秀教学团队建设,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科研水平和教学质量,切实发挥高层次人才队伍在学校教育事业发展中的支撑作用,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在校党委统一领导下,根据目标管理办法,由组织和人事部门牵头负责、校院两级分类管理,完善岗位激励和业绩评价制度,逐步形成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长效机制 第三条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以学科建设为基础,以团队建设为核心,以高水平人才培养为重点,既要重视所需人才的引进和使用,又要加大对现有人才的培养和资助力度;尊重人才的个体发展,激励人才团队的建设;既要重视科学研究、鼓励科技创新,又要重视教书育人;既要重视教师教学科研能力的提高,也要重视教师职业道德建设。通过制定政策、整合资源、保证经费、提供服务等措施,统筹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工作。 第四条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总体目标:到2015年,引进、培养和选拔30名左右首席专家、100名左右具有较深学术造诣的优秀学科带头人、300名左右优秀中青年学术骨干教师,建设30个特色学科团队、创新团队和优秀教学团队。上述总体目标总称为“3133人才工程”。 第五条实现“3133人才工程”,其配套计划由“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学科带头人引领计划”、“中青年学术骨干培养计划”、“教师队伍学历提升计划”、“中青年学术骨干海外研修支持计划”、“青年教师专业实践能力提升计划”、“学术团队建设计划”等7个计划组成。 第二章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 第六条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着眼于引进、遴选和造就一批在国内外具有先进水平的知名学者、专家。通过长期聘用、项目指导、学科牵头和培养人才等形式,按照“选到一个,聘任一个”的原则,以“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用人观念,广罗名师,广揽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引领高校后勤企业文化建设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引领高校后勤企业文化建设 [摘要]文章从后勤改革的角度,着重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高校后勤企业文化建设中的重要性,提出构建高品质的高校后勤企业文化。 [关键词]“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高校后勤企业文化社会化改革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特定的具体环境下,在日常的生产经营过程中,逐渐培育、发展、固化起来的,是由企业员工共同形成的心理品质、精神风貌、价值取向、道德规范和与之相应的管理特征和管理观念所构建的一种微观文化,是企业经营与管理创新的基础,是企业活力的源泉和企业发展的动力。企业文化具有灵魂作用、凝聚作用、约束作用和导向作用。因此,构建高品质的高校后勤企业文化,是高校后勤真正顺利实现现代企业化运作,成为立足高校、面向社会、充满生机活力的具有现代企业意义的经济实体的重要保障和基础,是高校后勤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源泉。在后勤社会化改革过程中,建设高校后勤企业文化,必须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紧密结合,不断推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不断促进企业先进文化的建设和传播。 一、高校后勤企业文化建设要体现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从一定意义上讲,高等学校肩负着为国家培养高级专业人才的任务,是中国先进文化的载体,高校后勤在企业文化的构建中,必须根植于高校独特的校园文化氛围中。校园文化是后勤企业文化的沃土和源泉,是后勤企业文化的母体。高校后勤企业文化一定要体现校园文化的共性和教育背景。体现深刻的人文特色和多元化的价值观念,有利于孕育和谐的后勤团队。在当今激烈竞争的环境里,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日,鉴于后勤职工的文化素质较低的状况,只有“不知则问、不能则学”,加强自身的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的学习,提高综合素质,才能体现“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原则。后勤企业文化建设要与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同步,要对学校的建设和发展起到推动和促进作用,以全心全意为教学和科研服务为宗旨,以向广大师生员工提供优质、廉价、高效、多方位的后勤服务为根本,坚持社会效益第一、经济效益第二,以服务求生存,以质量求发展的企业经营理念。 河北理工大学后勤集团在改革实践中,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对高品质的后勤文化的构建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如:从政行为推行公开化,实行基层教代会制度,加强工作透明度;用人办法推行聘任制,为职工创造学习和竞争的氛围;经济行

新时期高校后勤人才队伍建设问题探讨

新时期高校后勤人才队伍建设问题探讨 摘要:进入新的社会发展时期,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也在飞速的发展,高校后勤“市场化”的改革也在逐步的加快。对于高校来说,如何在激烈的现代竞争中更好地建设高素质的后勤人才队伍,使高校后勤能够立于不败之地,已经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这既是进行高校后勤社会化的需要,也是自身发展的必要前提。 关键词:高校后勤;人才队伍;建设 进入21世纪,伴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还有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高校师生人数逐年加大,无形中也对高校各类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对高校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力度的不断加大,如何培养一只新型的、高效的后勤人才队伍已经成为了很多高校关注的重要问题,这也成为了各所高校如何能够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主要战略目标。所以,在新时期如何培养优秀的高校后勤人才这个大的课题需要我们进行深入的探讨。 一、新时期高校后勤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性 在进行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时,始终需要一只肯吃苦耐劳、技能卓越的人才队伍进行相关的工作。这支队伍应该在高校后勤改革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既能满足长期的

需求,又能适应近期的工作需要。对于人才的培养应该是直接关乎高校后勤改革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对于高校后勤人才队伍的建设应该引起高校相关人员的足够重视。 二、高校后勤人员队伍现状 (一)部分后勤人员文化素质偏低 由于受一些历史遗留因素等影响,高校后勤队伍中的教职工家属、退伍军人占了相当的比例,有些甚至是从别的岗位上淘汰下来的人员,因为无处安置就去了后勤岗位。即便是到了今天,有些高校的后勤部门依然是那些无处安置人员最常选择的地方。这些后勤人员学历一般都不高,初中、高中学历等都很常见,拥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人员并不多,所以说后勤人员队伍的整体文化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这也是这些人员适应新工作、新环境的能力比较弱的主要原因。 (二)拥有专业技能的人才偏少 在后勤管理中实际上是需要很多专业技能人才的,对于计算机、卫生、营养等专门领域的人才是比较缺乏的。当前高校后勤的现状就是缺乏专业技能人才,何况还需要懂得管理,对于这一类复合型人才在后勤系统中更是少之又少。目前还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后勤人员多是“老弱病残”,也就是 临近退休的人员比较多,临时工作人员也较多,而真正可以开展工作的人员比较少。因为这样的工作环境,较落后的思想观念,导致这部分的中青年骨干工作热情也是普遍的不高,

高校后勤十三五规划

高校后勤十三五规划 临沂大学后勤“十三五”发展规划的思考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是一项紧迫、艰巨和复杂的历史性任务,涉及到政府、社会、学校、师生等多个层面,与国家政策、认识水平、思想观念等也密不可分,不可能一蹴而就,但是也绝不能裹足不前。在临沂大学的后勤社会化改革过程中,我们深深地体会到:一是“社会化服务、市场化运作,刚性化预算、生态化校园、精细化管理”的发展目标,完全符合高等教育的发展形势和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趋势,我们必须长期坚持不动摇;二是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要建立起最有利于高校发展的保障体制和运行机制,“师生为本”和“师生满意”是后勤改革的出发点和设计原点,任何时候也不能偏离这个原点;三是后勤社会化改革是个综合复杂的过程,必须在各种利益关系中找到平衡点,兼顾改革的力度、速度和各方面承受度,扎实稳步推进。 1.取得的主要成绩。临沂大学后勤社会化改革围绕“三服务、三育人”中心任务,在艰难探索中踯躅前行,积累了一定成功经验,取得了不少成绩。后勤社会化改革促进了学校办学规模的扩大和办学模式的转变;后勤设施建设,又会增加投资、拉动内需、刺激消费、创造就业机会,具有很强的带动辐射效应;后勤社会化彻底打破了落后后勤模式所形成的体制性障碍,促进了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和办学模式的

转变,促进了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后勤社会化改革有利于提高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有利于减轻学校和学生个人负担;有利于降低服务成本,提高办学效益;有利于提高高校的办学活力;有利于高校的可持续发展和学校的稳定。后勤社会化之后部门工作职责由直接服务转向监管招标来的社会服务公司。职责改变后责任意识和工作理念没有改变,制定严格的服务标准,发挥广大师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参与度,对物业等部门进行有效的监督,对师生的实际困难和合理诉求第一时间协调解决,为学校发展提供了坚强的后勤保障。 .存在的主要问题。当前,政策法规不够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较为薄弱,后勤服务不够规范,监管上不够严格,考核奖惩机制不够健全,后勤专业人才还十分匮乏,整体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与现代大学的发展要求仍有差距,不能完全满足师生日益增长的多样化的服务需求。 1.自1999年以来,国务院加大推进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力度,《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快高等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0]1号),《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提出: 建设现代学校制度,推进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 .对学校来说,最大的利益就是在所能承受的经费开支下,保证教学科研后勤条件、学生生活条件、校园整体环境的稳定运行:要求社会服务企业要价格低,了解学校服务的

加强学校管理队伍建设

加强学校管理队伍建设 走进新时代,共赴新征程。为了不断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我校高度重视发挥管理干部“领头羊”的作用,不断加强我校管理队伍的建设,积极落实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效率的管理干部队伍。 一、加强学校管理队伍建设的必要性 管理队伍是我校两支队伍的其中之一,它在学校改革、发展和稳定中具有重要意义、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校不断提高管理人员意识,合理选拔人才,提高人员素质,完善管理人员考核制度等等方面作出了很多成绩。首先不断加强学校管理队伍建设,有利于增强了学校不断增强办学模式的创新,提高学校的竞争力;其次有利于不断加强管理干部自身素质以及管理能力,充分调动管理队伍的积极性;最后有利于更好地提升学校办学层次使学校进行有效的运转,进而维护了学校的稳定。 二、加强学校管理队伍建设的措施 (一)提高管理人员意识,转变管理人员观念 首先学校领导坚持学习,自我提高,以最先进的教育思想和办学理念来“经营”学校,带领全校师生走现代教育发展之路;其次学校领导有很强的创新意识,在教育管理、教育内容、教育手段、教育方式等方面不断探索,不懈追求;最后学校领导者作为管理者既要带人也要带心,转变管理观念,坚持“以人为本”的学校管理观念。 (二)完善聘用制度,合理选拔人才 我校通过公开招聘,积极实施招才引智措施,7年来共招聘24人,选拔各种优秀人才。在岗位设置上我校合理配置人才,对于管理队伍要求具备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和业务素质,具有开拓精神和创新精神,具备较强的管理能力。根据不同岗位的要求确定不同的用人标准,采用多种招聘方式相结合。 (三)完善培训制度,提高人员素质 首先教育部出台了相关管理人员的培训政策,我校开展各种专业技能培训,同时选拔优秀管理干部在党校进修学习。学校积极开展各种培训讲座和论坛,使管理人员的培训经常化;其次学校不断完善培训制度培训内容,将培训贯穿于日常的工作当中,与校园文化的建设相融合;最后外出参观考察、学习交流和研修

浅谈高校后勤文化体系建设

浅谈高校后勤文化体系建设 一、高校后勤文化体系建设总体目标 积极倡导和培养高校后勤队伍的核心价值观,深入贯彻“诚实守信、以人为本、满意服务、改革创新”的核心价值理念,认真落实“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团结协作、熟悉专业、责任心强、勤学善思、提高自我”的基本行为规范,严格遵守“举止文雅、言辞有度、细致热情”的服务人员行为规范,不断内化为理念,外化为实践,逐渐形成独具特色的后勤文化,促使高校后勤文化与后勤改革发展战略、后勤管理制度的有机结合,发挥后勤文化的导向、凝聚、规范、激励等功能,不断提高后勤队伍全员素质,培养卓越团队,全面增强文化软实力,为深化后勤改革、和谐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和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 二、高校后勤文化建设的目标和工作内容 1、整合思想理念,初步建立后勤价值理念系统 通过调研、座谈、咨询等形式,整理、归纳后勤工作各种思想动态和理念价值观,提炼出后勤工作的基本信念、共同愿景、工作作风、管理理念等精神文化,整合为后勤文化的价值理念。明确后勤服务工作的使命和价值观,回答:“主张什么和提倡什么”的导向。 2、规范工作行为,初步建立后勤行为规范系统。 通过强化后勤星级服务、建立后勤服务体系和激励机制等举措,着力构建后勤保障体系、后勤服务评价体系和后勤服务文化体系,编制完善后勤服务工作手册,主要包括各项制度、职业道德规范、行为

准则、质量标准及绩效考核办法等。明确后勤工作质量目标,规范“怎样做和怎样做好”的行为。 3、提升服务形象,建立后勤服务形象意识、品牌意识。 通过加大宣传力度、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熔炼执行力团队和丰富业余文化生活等方式,开展“内强素质、外塑形象、美化环境、提升品味、完善设施”的形象工程,明确后勤服务工作的形象和信誉,树立形象意识、品牌意识,营造内外和谐环境。 三、高校后勤服务文化建设保障机制 1、以后勤文化为指导的原则。认真深入贯彻推行后勤文化,不断整合、创新和丰富后勤服务文化。 2、以后勤中心工作为基础的原则。认真完成学校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切实履行年度工作目标,深化后勤改革,推进管理型后勤、保障型后勤、节约型后勤、创新型后勤建设。 3、以管理、服务、保障职能为核心的原则。以星级化服务、精细化管理、节约型后勤和四个文明建设等为契机,不断强化管理、服务、保障职能,培育后勤文化。 4、以精神、行为和形象为主要内容的原则。从精神、行为和形象三个层面把握后勤服务文化建设,营造后勤服务文化是精神氛围、环境氛围和制度氛围,规范后勤服务文化。 四、高校后勤服务文化建设主要措施 1、继续修订和完善规章制度,规范内在行为。 制度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单位是否规范管理

新形势下关于加强高校后勤队伍建设的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3f18953404.html, 新形势下关于加强高校后勤队伍建设的研究作者:朱晓梅胡敏 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年第35期 摘要:新形势下,高校后勤如何用科学发展观去指导、检查、改进后勤工作,如何努力解决现阶段高校后勤面临的师生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与后勤服务能力、质量之间的基本矛盾,使后勤工作在高校和谐校园建设以及为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等中心任务服务过程中发挥更大作用,因此,加强高校后勤干部队伍建设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高校;后勤;建设;对策 中图分类号:E2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高校后勤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新形势,规范化管理成为最基本的工作准则,信息化建设成为重要的管理手段,高校后勤队伍建设从不同程度上升到一定的高度。 一、高校后勤队伍建设的重要性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在新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就是“以人为本”,而对于高校尤其是高校后勤工作来说,由于高等学校规模与功能扩大等原因,高校后勤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还难以满足高等教育的发展和师生员工对优质后勤服务日益增长的需要。高校后勤始终需要有一支思想好、技术精、有文化、有纪律,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吃苦的既能满足近期需要,又能适应远期建设需要的骨干队伍,而人才队伍建设直接关系到整个后勤的自身发展,也关系到后勤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更是高校后勤实现跨越性发展的重要保证,因此,加强高校后勤干部队伍建设任重而道远。 二、高校后勤干部队伍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进人渠道窄,难以形成合理的用人机制 目前,很多高校对后勤人事编制管理严格,实行“只出不进”的人事政策,在大量管理和技术骨干陆续退休的情况下也不予及时补充,后勤员工队伍只能靠招聘合同制工来解决。这造成后勤引不进人才、留不下人才,只能把一些在后勤工作多年的工人安排到中层领导岗位上,以工聘干、以工代干比例不断上升,这样后勤人才队伍的数量、结构很难适应高校整体发展的需要,因此,合理的用人机制难以形成。 2、制度建设不完善

深化高校后勤管理改革 提升高校后勤保障能力(一)

深化高校后勤管理改革提升高校后勤保障能力(一) 【摘要】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高校办学规模、办学水平进一步的扩大与提高,对后勤服务保障工作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本文从实际出发,阐述了高校后勤经营服务过程中在处理好市场规律与教育规律的同时,如何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来提高高校后勤保障能力的问题,提出了建立科学成本管理机制的若干措施。 【关键词】后勤管理改革成本管理 高等教育的飞速发展要求有全方位、高标准、低成本、高效率的后勤服务做保障,也就是高校后勤在经营服务的过程中要处理好市场规律与教育规律的关系,既要遵循市场的原则,又要充分体现“服务育人”的理念,这就决定了高校后勤必须努力创新经营机制,不断拓宽服务市场,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来提高高校后勤的竞争能力和服务水平。后勤作为服务保障部门,在高校改革发展的进程中,要正确认识面临的新形势,解决好突显的热点、难点问题,及时跟进提高后勤保障与服务水平,促进高校又好又快的健康发展。 一、当前后勤管理所面临的新形势近几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高等院校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水平逐步提高,学校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教学科研同步发展,学生数量大幅度增加,给后勤保障与服务工作提供了较为完善的设施条件,增强了校内服务市场活力,较大幅度的增加了服务项目。 国家实行高等教育扩招政策,促使高校在短时期进行基础设施的密集建设,且受财力制约,大都是负债建设,导致部分高校资金压力凸现。加之,近一时期以来,物价上涨迅速,给本来就资金紧张的高校后勤工作带来新的困难。后勤是学校的高消费部门,高校每年的经费支出,后勤方面占有相当大比重。高校资金不足和物价上涨,致使后勤工作的正常运转压力倍增。特别是在水、电等基本保障项目上,资金困难的影响更是日趋严重,已成为制约后勤发展的重要瓶颈。如何采取有效措施,选准新的管理改革切入点,挖潜增效,开源节流,缓解资金压力,成为高校后勤深化改革的现实要求。 目前,大部分高校在分配制度改革方面,都实施了较大动作。校内的收入两极分化日趋严重。后勤职工因职称较低,收入又不及别人,逐渐产生低人一等思想和感觉被抛弃、轻视。虽然,后勤管理改革的一项主要目的是增加职工收入,但经营和服务主要是准市场化的模式,重点维护师生利益,保本微利,经济收入较少,也不可能较大增加收入,给大部分高校后勤进一步深化管理改革带来新的压力。 二、高校后勤深化管理改革应该坚持的原则 (一)以改革为目标坚持持续发展在后勤管理改革进程中,坚持科学发展观,一是要坚持全面发展,协调发展的理论和思路,既要突出重点,又要注重全面推进,既不能搞一刀切,齐步走,又不能顾此失彼,人为地造成改革发展的不平衡。二是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做好后勤建设的持续积累与硬件设施建设,不能只顾眼前利益,放弃建设和积累,挖掘明天的资源,破坏明天的市场。三是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在考虑改革问题时,要了解和不断满足学校与师生的各种合理需求,把维护广大师生员工切身利益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以人为本思想贯穿各项具体改革措施中。惟此,改革方能贴近实际需要,符合实事求是的科学发展要求,赢得广大师生的积极参与和认可,实现改革的最终目的,促进学校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二)遵循教育和经济规律原则衡量后勤管理改革的成败,主要看是否通过改革达到了有利于学校的发展和稳定,有利于减轻学校的负担,有利于调动后勤干部职工的积极性,最终有利于促进高校培养社会主义合格人才。二是要牢牢把握高校后勤改革的姓“教”特色,为学校教学、科研、师生服务,坚持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方向,通过深化改革,扎实工作,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真正为高校的中心工作提供优质的服务和可靠的保障。三是要突出精细化管理与服务目标要求,通过改革,进一步理顺关系,规范管理,明确任务,细化责

企业文化建设的方法

企业文化建设的方法 一、早会 所谓早会算是在每天上班前用若干时刻宣说公司的价值观念。早会应注意以下几条: 1、事先应充分预备好宣说材料 比如,假定要建立“节省成本”的企业文化,那么环绕着“什么是节省成本的文化”、“什么原因要节省成本”、“怎么节省成本”预备好详细的宣说材料。宣说材料要有理有据,有充分的说服力。 2、一具宣说主题应多次重复宣说 一具主题宣说一至二周,反复重复,每天宣说同一主题,但应用别同的方式宣说同一内容,以免听众感到枯燥。重复是提高内化程度最重要的办法。 3、早会要紧是思想建设,而别能要紧是布置任务 有的公司开早会要紧是布置当天的工作任务,这固然也别是错误,但这别属于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文化建设是思想观念建设。 4、早会应有一具严肃的气氛 早会的气氛应严肃,大多数以早会方式建设职员思想的公司用站立的方式进行,普通早会结束时高呼口号,口号普通反应该公司的核心价值观。喊口号可振奋精神,提高人的神经激动度,对提高工作效率是有利的。 5、同一主题应周期性反复 比如用一周早会的时刻建立成本观念,过了几个月后,还能够用一周重复同样的主题,再几个月又要再次重复。重复是企业文化建设最重要的原则。 6、早会的时刻宜操纵在一刻钟左右 调查显示早会时刻太短则效果别明,早会时刻太长则容易使受众疲劳,产生逆反心理,一刻钟左右的时刻是比较合适的。 7、早会的主持者应多样化 推行早会制的公司在开始时期每天应由要紧干部主持,以定下要紧的宣传调子,未来能够安排职员主持,但要防止职员主持早会走题,或宣传与公司价值观念相反的事。 8、早会应全公司全体进行 如公司规模小,可集中进行,如公司规模大,能够分部门进行,每一部分设立宣说师,在宣说前都应发下宣说材料。 9、早会频率咨询题 最好是每天早会,如业务太忙也能够每周抽若干天早会。 10、早会宣说的内容应成体系 早会宣说内容应在总价值观念的体系下成系统地宣说。 比如,某公司的总价值观“创新无限,服务人类”,子价值观有“学习重要性”、“工作主动性”、“节省成本”、“顾客至上”、“在变化中求新”、“要成功就必定会有错误”、“永无止境的工作合理化”等。 早会是建设企业文化最重要的办法,松下曾说过:没有社训的公司是没有灵魂的公司。 二、思想小结 所谓思想小结算是定期让职员按照企业文化的内容对比自己的行为,自我评判是否做到了企业要求,又怎么改进。 思想小结是一具很有效的办法,这是一具自我反省的过程,能够促使职员仔细考虑自己的优缺点。从而达到优化行为的效果。 思想小结上交后,应由领导赋予评论并反馈给职员,指出对其反省的看法。那个反馈

2020年大学后勤工作计划

2020年大学后勤工作计划 2020大学后勤工作计划范文 2020大学后勤工作计划范文1 在20xx年工作的基础上,后勤协会继续以"理论引导、两项优先、三大精品、文化建设"为基本原则,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加强高校后勤改革发展研究工作 成立"高校后勤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利用研究会平台,以专项课题研究的形式深入探讨高校后勤改革与发展过程中重点、难点、共性问题,分析、掌握高校后勤工作发展的内在规律,为政府决策提供理论依据,引导推动高校后勤改革与可持续发展。在适当时候成立高校后勤工作专家咨询委员会,使我市高校后勤管理和服务工作更加科学化、规范化。 二.落实"两项优先"工作。 即高校后勤发展规划优先、节能减排优先。紧密围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要求,积极落实天津市高校后勤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协助市教委以对高校后勤职工队伍建设、思想文化建设为切入点,树立长远发展规划理念,争取政策性突破。进一步提高高校节能意识、技改措施、节能设施更新使用、能源运行科学管理等方面工作力度,制定节能减排长远规划和近期实现目标。 三.实施天津市高校后勤"精品工程"战略。

在20xx年的工作基础上继续对"农校对接"平台建设、大宗物资集中采购进行实质性研究和科学规划,并推动实施,协助教委做好稳定学校食品价格、食品卫生安全工作;开展学生公寓标准化评估培训和试点工作;继续推进数字化后勤工作,在试点校进一步完善、完备和科学论证的基础上,配合教委力争年内在部分高校推广,初步实现教委、高校两级能源管理平台。形成以"农校对接"、标准化建设、两级能源管理平台为标志的天津高校后勤三大"精品工程",引领我市高校后勤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智能化发展。 四.积极推进高校后勤思想文化建设,提升后勤职工整体素质,活跃职工生活,增强协会凝聚力。开展以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为主题的大型"红歌会";以反映基层后勤职工工作和生活状态,树立积极向上精神面貌为主旨的"第三只眼看后勤"大型摄影图片展;以我健康、我工作为主题的体育单项竞赛;树立典型、表彰先进,年终开展高校后勤先进工作者和服务标兵评选表彰活动等。 五.做好宣传报道工作。努力办好协会网站,充实扩大版面,提高服务功能和服务意识,加强通讯员队伍建设,提高信息报道质量,使网站成为全市高校后勤改革与发展的理论研究阵地、经验交流的平台,相互联系的窗口。酝酿后勤纸制宣传媒介。 六.加强专业委员会建设,指导推动专业委员会工作。对现有专业委员会进行必要的机构、人员、任务的调整,规范专业委员会工作程序,

高校人才队伍建设研究现状述评_王伟

———科协论坛·2009年第9期(下)—— —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动力,正在从主要依靠物力资本转向主要依靠人力资本;世界各国对资源的争夺,正在从以物质资源为主转向以人力资源为主。人才的培育靠教育,高等学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阵地,在培养、聚集、吸引和发挥人才作用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从一定意义上说,高校人才队伍建设是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内容,是国家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另外,高校本身的人才状况也直接关系到高校的发展和整个教育事业的兴衰,因此,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也是高校自身发展的必然选择。目前,我国关于高校人才队伍建设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问题。 1高校人才队伍的结构和内容 广义的人才结构包括人才个体结构和人才群体结构两 方面内容。人才个体结构,一般说来有德、智、体等要素组成;人才群体结构是指一个系统或单位,按照人员的专业、职能、年龄等的不同,形成的一些比例构成。一般我们所说的高校人才队伍结构特指人才群体结构。人才群体结构研究可以从人才的类型结构、层次结构、年龄结构、地域结构等方面来分析。 人才层次结构,通常理解为显性的学历层次结构、职称层次结构和隐性的能力层次结构、素质层次结构等,马本立又从另外一个角度出发把人才分为“挂帅型人才、领衔型人才、专家型人才和服务型人才”四个层次结构。纵观我国各大高校,现阶段最重视、最提倡的是高学历、高职称、高能力、高素质层次结构的“挂帅型人才”、“领先型人才”和“专家型人才”队伍的培养,即所谓的“高层次人才”。他们是人才队伍的领航人,是学校发展的领军人物,是学校师资队伍的标杆和灵魂,肩负着教学、科研和人才队伍培养的重要任务,直接影响着学校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从人才类型结构来讲,大部分学者认为“加强高校人才队伍建设,具体来说就是要抓紧抓好教学人才、科研人才和管理人才三支队伍的建设。”也有学者认为,“高校人才应包括教学人员、科研人员、产业经营人员、思想政治工作人员和党政管理人员五种类型的人才”。其中,教学人员在数量上是主体,质量上是精英,是学校人才工作的重点。科研开发人才,一头面向教学,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一头面向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加强市场前景好、经济效益好的 应用性、开发性项目研究,为产业开发提供科技支撑。这两种人才都包含在我们所谓的师资队伍之中,是各大高校人才队伍建设的重点。除师资队伍以外,作为学校发展建设的组织保证的党政管理人才也颇受关注。但对于产业经营人才和思想政治工作人才队伍,则相对乏人问津。从期刊网上搜索的对这两类人才队伍建设的论述寥寥无几。 一所学校,是一个多元多层面的人才的集合,是教学队伍、科研队伍、管理队伍、后勤队伍等教职员工组成的相互依附的集体。所以,在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过程中,在重视教学、科研、管理人才培养和使用的同时,我们也应积极发展产业经营人才和思想政治工作人才队伍,注意人才队伍的多样性特点,培养各层次、各类型的人才,搭建合理的人才队伍结构,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 2高校人才队伍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人才队伍和学科建设既是高校发展的核心与关键,也 是衡量高校办校水平与地位最重要的标志。高水平大学的建设,并不是学科越多越好,办学规模也不是越大越好,而在于有没有特色领域、环境与科研优势,在于有没有颇具国际国内竞争力的人才队伍。 2.1高校人才队伍建设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校的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初步形 成了一支规模适当、学科齐全、整体实力不断增强的高校人才队伍。近几年来,随着扩招各高校人才大量增加,高学历、高职称的人才比例逐年上升,新学科、紧缺专业的人才得到了充实,人才整体素质显著提高,人才作用得到了较充分的发挥。教育部宋永刚的研究表明,至2001年,共有114所高等学校的689个学科获准设置特聘教授岗位;截止到2002年,全国高校中共有中国科学院院士257人,占中国科学院院士总数656人的39.20%;中国工程院院士206人,占中国工程院院士总数550人的37.45%。期间更有一批优秀中青年教师成长为教学、科研工作的骨干。35岁以下的副教授由 1995年的7661人增至2000年的1.44万人,40岁以下的教 授由1227人增至5250人。1995年至2000年,全国高校教师约有12万人次参加骨干教师进修班、国内访问学者、高级研讨班等各种形式的培训进修,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也有明显提高。 □ 王 伟[1] 杨彩霞[1] 佘占宏[2] ([1]延安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陕西·延安 716000; [2]延安大学校办 陕西·延安 716000) 摘 要:当今世界对人才的需求力度逐步加大,高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阵地,而高校人才队伍建设是人才强国战略 的重要内容。对高校人才队伍建设进行的研究数量众多。本研究对我国高校人才队伍建设的现有研究进行综合发现,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高校人才队伍的结构和内容、高校人才队伍建设现状、存在问题及建设策略等几个方面。关键词:人才队伍建设高校 结构 现状 中图分类号:G64 中图分类号:A 文章编码:1007-3973(2009)09-164-02 高校人才队伍建设研究现状述评 教育科学 人才培养 与 164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