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儿童文学创作中存在的问题

儿童文学创作中存在的问题

儿童文学创作中存在的问题

侯颖

20世纪四五十年代,中国的儿童文学作家曾坚守着“一片净土”,只写正面、光明、快乐与温暖,读者的诉求也局限在这些方面,当时,有一位家长提出来他的孩子在看了儿童文学名著班苔莱耶夫的《表》后偷了母亲的一枝自来水笔,引发了“儿童读物应否描写阴暗面的问题”的讨论;20世纪八十年代,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文学的审美场域越来越宽,儿童文学作为文学的分支也枝繁叶茂地成长起来,但作品的审美趣味还是囿于阳光和快乐,作家觉得儿童单纯的心接受不了悲剧的“打击”,死亡更是离孩子很遥远的事情。1984年11月发表在《少年文艺》上常新港的《独船》因涉及到主人公石牙子的死亡,引发了儿童文学如何表现社会生活广度、深度甚至是悲剧问题的讨论,反映了人们对儿童小说艺术特性强烈的困惑和追求。21世纪初,《儿童文学》杂志举办全国“中青年作家小说擂台赛”发表的48篇作品中,有18篇涉及到死亡问题,占全部作品的三分之一强,其中7篇是以死亡作为小说的主要情节,另外11篇以死亡作为小说的功能。在生与死的二元对立结构中,对生命的赞誉和对死亡的贬斥,构成了人类文化的一个基本特征。但因中西文化不同的追求,对死亡的认识也迥然有别,在《论语》中子路问生死,孔子曰:“未知生,焉知死?”其实意在言外,亦即告诉人们要做好本分的工作,如果心有余力再关心死后的事。但是,至圣先贤对生死的这种回答,成为中国人对现实强烈追求和不问死亡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至高法则,遮蔽了中国人对死亡话题的深度探讨,在中国的民俗里谈论死亡也是一个不吉利的话题。在西方的文化中,对死亡研究从古至今都是对生之意义的一种给予,海德格尔认为,人从诞生之时起,就具有了“向死性”特征,弗洛伊德在强调生的本能时,认为人有一种死亡本能。美国生死学家萝丝(E.Ross)认为:“死如同生一样,是人类存在、成长及其发展的一部分。它是我们生命整体的一部分,它赋予人类存在的意义。它给我们今生的时间规定界线,催迫我们在我们能够使用的那段时间里,作一番创造性的事业。因此,从正面的积极意义来看,死亡的意义可说就是‘成长的最后阶段’,也就是说:‘你是什么,以及你所作为的一切,都在你的死亡中达到了高潮’。”①如何教育儿童正确认识死亡,不要让孩子从小就蒙上阴影,应该说是儿童成长教育的重要一课。近年来,世界范围内的青少年犯罪率和自杀率每年正以11%的速度攀升,2004年6月19日《中国青年报》报道,距被执行死刑不足48小时,记者采访了杀人犯云南大学学生马加爵,记者问:“四个年轻同窗的生命在你的铁锤下消失了,你对生命有过敬畏吗?”马加爵回答:“没有。没有特别感受。我对自己都不重视,所以对他人生命也不重视。”特别在科技至上的今天,人们对技能和知识的尊崇超过以往任何时代,但对生命的意义和生命价值的大命题似乎淡漠了,疏略了,出现了“生命不能承受之轻”。文学是人学,儿童文学更是关注儿童成长赋予儿童感情源泉不绝的文学,我国以往的儿童文学排斥“死亡、黑暗、悲剧”等,事实上,哪怕是在严格禁止悲剧的阳光般的儿童文学后面,也有死亡和悲剧真实人生的影子,只不过在儿童文学诉求中以一种极端恐惧的和禁绝的形式出现,是虚伪人生的另一种版本和描摹。加拿大著名儿童文学评论家利里安·史密斯认为:“赋给作品文学价值的,是技巧而不是素材”。②苏联作家波罗耶波利斯基也认为:“我主张写全面,不能只写善,那么恶就会成为绚丽的珍品;如果只写幸福,人们就不再去注意不幸的人,最后对他们也都麻木不仁了;如果只写那些美好的,一本正经的东西,人们就不再去讥讽生活中的丑恶。”③《儿童文学》杂志小说擂台赛集中关注死亡问题,似乎可以标志着中国儿童文学向现实和成长迈进,说明我国的儿童文学作家越来越关注生命、关注现实,在反映生活的全面性和深刻性方面向纵深发展。其独特视角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对待死亡的态度上,能够坦诚客观,不再遮遮掩掩,把一个真实的人生现象展示给孩子们。如黑鹤的动物小说《饲狼》中主人公其其格老人的死,其其格是一位住在草原上远离人群的小木屋中的老妇人,一天夜里有位司机把两只小狼遗留在老人那里,老人爱惜这两只小生灵,精心地饲养它们,取名为牙和石,当老人发现牙和石是两只小狼时,他们已经结下了浓厚的感情,老人孤独的心灵由牙和石得到了蔚

藉,当牙和石长大之后,老人自己的生命也慢慢地走向了终结,一天黄昏老人像往常一样在屋前的台阶上,“当太阳完全被地平线隐没时,其其格却没有像往常一样慢慢地站起来,回屋子里生火做饭。牙轻轻地叼住其其格的衣袖,老人慢慢地倒在台阶上。”死是自然的缓慢的过程,牧人的生命来源于草原,如草原上其他有生命的物种一样,也是自然的一景,小说写得恬淡静美,其其格爱的伟大如雕塑般凝固在她抚养长大的两只小狼——牙和石的记忆中,也凝固在读者的记忆中。

不仅生命的自然死亡,儿童文学能够坦诚面对,而意外的残酷死亡,世界经典的儿童文学作品,也能以审美的眼光,引领儿童理智地认识,日本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加藤多一的中篇小说《白围裙和白山羊》描写了小学生小透和他心爱的白山羊之间的生死离别的故事,弗洛伊德在探求儿童的精神成长中发现,儿童与母体分别之后,有一阶段移情给他最喜爱的物品,出现“恋物情结”,这物包括儿童最喜爱的物品、有生命的宠物和友谊挚深的朋友等。随着物品的丧失,儿童的心灵也经受一次次痛苦的洗礼,逐渐变得坚强和成熟起来。小学生小透有一只精心喂养的小山羊淘卡,在妈妈死后,淘卡成了与小透密不可分的伙伴,小透去城里不得不与淘卡分开,他不忍让淘卡到小松家送死,就偷偷地把它放到水草肥美的森林中,过了一段时间等他再去乡下寻找淘卡时,淘卡已经死去。小伙伴们都回避淘卡已遭不幸的现实,这时小松伯伯大声骂道:“混帐东西,不许自欺欺人!”“小透!好好听着!你的山羊已经死了。”“我估计,还没到冬天就死掉了。”小透听了这个消息,忍受着心中的伤痛,但淘卡的死是小透的“善良”造成的,小透必须正视现实、忍受伤痛、战胜伤痛,他才能长大。

第二,在探索死亡的原因时,儿童文学作家不再单纯地归结为社会自然等外部原因,或单纯的自身内部原因,而是努力寻求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的纠结点。韩清辰的《水自无言》是一篇“摄人心”的艺术作品。主人公形象、情节安排和主题思想都与常新港的《独船》相似,《水自无言》的主人公哑巴与《独船》中的石牙都是农村贫困的少年,哑巴没有父亲,石牙死了母亲;哑巴想上学,渴望正常孩子的生活,石牙想与王猛等同学一起玩球获得友谊。结果,石牙和哑巴双双死去,并以死唤起了人们的警醒。但这两篇小说在结尾的处理上有本质的区别:石牙是为了救人而亡,面对洪水的一刹那,同学们的“石牙来了,石牙划着船来了”的呼喊,打破了石牙与同学们的隔阂,使他从孤独中解放出来;而《水自无言》中的哑巴被人们怀疑偷了校长家名贵的手表,被警察抓走,在他死后,人们发现他写在纸上“不是我”的这句话,这句话表明了哑巴从肉体到精神的双重毁灭,他对人生绝望了,临死前处在被误解的孤独与绝望之中。这种悲剧的震撼力是巨大的,结尾老瓦匠恶狠狠地骂秋桃说:“你这个孩子太没志气,还不如人家哑巴。”既是世人送给不能为自己辩解的冤死的哑巴的墓志铭,也表现了作家对活着的所谓正常人的辛辣讽刺,这些正常人既包括成人世界的校长、警察、瓦匠们,也包括儿童世界的秋桃、惠惠和山竹们。从而,引发人们对生命的深度探求和对人性的拷问,比起《独船》中张木头以儿子的死惊醒起来的光明的尾巴要意味深长。哑巴和石牙都是少年,都面临着美国精神分析学家H·埃里克森所说“自我同一性”的建立,积极地令人

满意的同一感就是“一种个人身体上的自在之感,一种自知有何去何从之感,以及一种预期能获得有价值的人们承认的内心保证。”④不能确立“自我同一性”的人,就会陷入双重人格的纠结,从而造成角色定位的混乱。如果说哑巴在成长中追求“自我同一性”,从而断送了精神和肉体的双重自我,那么石牙则在断送肉体自我中完成了精神“自我同一性”的建立,所以说《独船》与《水自无言》体现了作家对生命死亡外与内纠结的深层思考。哑巴和石牙子比起斯坦贝克的《小红马》中的主人公乔迪,他们都没能勇敢地面对苦难,也没能成长下来。事实上,与单纯的死亡相比,关注人生许多突如其来的打击和考验,能够坚韧地活下来对儿童成长更有意义。石牙和哑巴的死亡决不是简单的、单纯的死亡,他们的死涉及到心理层面和文化层面的许多问题,值得我们继续纵深思考下去。

第三,在面对一系列的死亡问题时,儿童文学在叙述手法和思想倾向上与成人文学有很大区别。谢华良的《落雪无痕》和余华的《一种现实》都写了家庭内部成员接连的死亡。在小说《一种现实》中,死亡与鲜红的血是联在了一起的,而且伴随着老人骨头腐烂的声音,让人觉得死的恐惧和不可抗拒,一个四岁男孩皮皮因抱不动襁褓中的堂弟而撒手摔死了他,婴儿父亲为了给儿子报仇,用脚踢死了侄儿皮皮,皮皮的父亲也为了给儿子报仇又害死了弟弟。每个人死的过程、死的细节都描述得逼真细腻,作者的笔触如手术刀般肢解着死亡的因素,表现了作者对人生的不满和愤懑,一种压抑与绝望的暗流通过作品流向成人读者。而谢华良的《落雪无痕》写到的死亡,也是一系列的,父亲因车祸而死,爷爷因思念父亲而死,父亲死后,大家都瞒着奶奶,怕让她知道受不了丧子的打击,奶奶也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直到18年后,奶奶临死才流露出已经知道儿子死了,奶奶怕大家悲伤才装着那么乐观的,为了一个“爱”字,所有活着的人都在“制造”幸福地活着,作品反映出人间的温暖与美好。通过对死亡迥然不同的描写,可以看出儿童文学是积极、乐观、向上的,而成人文学可以表现作家对人生消极、冷漠和绝望的态度,它们的艺术手法和思想倾向明显不同。

第四,在对死亡具体描写的审美层面上,儿童文学作品往往流露出宁静之美,淡淡的忧郁之美。在阅读左泓的《永远的约定》时很容易使人联想起我国经典音乐《化蝶》的旋律,小说中的小女孩陈小囡,得了不治之症,但她喜欢在病房里画仙鹤,背景是“胭脂红的云霞,一只仙鹤正从云边落下来……”因为三年前陈小囡捡到一枚鸟蛋,孵出一只毛茸茸的小仙鹤,陈小囡给小仙鹤起名叫欢欢,并把它放回扎龙自然保护,于第二年再去时,那仙鹤认出了陈小囡。陈小囡知自己得了绝症之后,对好友何谐说:“死没什么了不起……如果有一天,我……你要是在扎龙看见一只仙鹤,长着一双我的眼睛,那只仙鹤准是我。”何谐替病重的小囡去见欢欢,何谐沉浸在与仙鹤欢欢相会的喜悦中,可这时传来了小囡病逝的消息,何谐思念好友,但她深信小囡的话:“有一天,我死后,就变成一只仙鹤,又高贵又美丽,在天上自由自在地飞啊飞……”这是一篇凄美的故事,但在作家轻松优美的语言中,描绘得如诗如画。日本著名儿童文学作家黑柳彻子的《窗边的小豆豆》,用了整整一章篇幅,通过主人公小豆豆的眼睛写泰明同学死后,大家对

泰明的悼念,校长小林先生“好像哭过一样,终于,先生缓缓地开口说道:‘泰明死了。今天,我们去参加他的葬礼。泰明是大家的好朋友,真是可惜,老师们也都难过极了……’”“巴学园的空气中第一次充满了悲伤,”“小豆豆想起了泰明的影像,还想起了两个人一起玩耍的日子,但是,小豆豆知道,泰明再也不会到学校来了。”“死就是这样的。”一向活泼淘气的小豆豆在参加泰明同学的葬礼时,只是“静静地低着头”,“把悼念泰明的小白花轻轻地放进泰明睡着的棺材里面,”作品直接描写了死者的形象,“泰明睡在棺材里,被花朵围绕着,闭着眼睛。但是,泰明虽然死去了,却像平时一样,看上去那么温和,那么机灵。小豆豆跪下来,把小白花放在泰明的手边。然后,轻轻地抚摸了一下泰明的手,这是小豆豆曾经摸过多少次的手,是令小豆豆留恋不已的手。”泰明同学平静安祥,“抚摸”写出了小豆豆对泰明的爱和留恋,更表现了她的天真善良,直到葬礼结束走出教堂,小豆豆“脸颊上沾满了泪水。”作品充满了对死者的深深怀念之情,这种情感不断激发出人灵魂深处的情感的波率,仿佛是灵动的小溪,清澈透明,温柔可亲,令人动容。

中国儿童文学对死亡的关注意识越来越清晰明了,作家在表现技巧上,是纯儿童文学式的,作品直面人生的悲悯情怀和美学追求上,也是纯中国式的。与世界经典的儿童文学作品相比,中国儿童文学死亡叙述的符号意义远远大于它的审美意义,对生命意义生命存在状态缺少宗教般形而上的思索和诉求,往往停留在现实和精神世界的交叉点上,进一步说,只是拘泥于人物的偶然命运和个人性格,没有西方文学的悲剧意识和对人存在和异化的精神求索,更没有西方现代作品中为当下的人寻找一个精神的出口。信任人性,寄希望于未来,激发所有儿童对人性的信任,对生命的热爱,是儿童文学作家的责任,“在安徒生诗情充沛的童话里,浸透着梦想更加美好的未来的坚强信仰。这一信仰使安徒生的灵魂和孩子们的灵魂直接融合在一起。安徒生就是这样倾听着潜藏于儿童们心底的愿望,协助他们去完成使命。安徒生和儿童们在一起,并依靠儿童们的力量,防止着人类的灭亡,牢牢地守护着导引人类的那一理想之光。”⑤中国的安徒生们也应弯下腰来系紧鞋带如夸父逐日般追寻那一理想之光!

注释:

①转引自冯沪祥:《中西生死哲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2页。

②利里安·史密斯:《欢欣岁月》,富春文化事业有限公司,1999年版,第74页。

③波罗耶波利斯基:《白比姆黑耳朵》,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版,序2页。

④H·埃里克森:《同一性:青少年与危机》,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第166页。

⑤波尔·阿扎尔:《书·儿童·成人》,日文版,纪伊国书店,1986年版,第155页。

(作者单位: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

儿童文学类作品的教学困境何在

儿童文学类作品的教学困境何在? 天矿学校刘萍 困惑一:许多学生在学习儿童文学作品的兴趣似乎不是特别的浓厚? 困惑二:儿童文学对儿童到底在各方面有什么影响? 困惑三:儿童文学的教学到底该到达何种层次? 儿童诗、童话、寓言、散文等儿童文学体裁作品在教学上有什么好的策略和方法。 儿童文学就是教育儿童的文学。是作家运用儿童能够理解的语言创作出来的,由儿童的感官可以直接领会其精神实质的文学。儿童文学具备文学的一切特点,所不同的是,读者对象是少年儿童, 儿童文学在内容上,具有明显的教育方向性,主题鲜明突出,题材范围广泛,形象鲜明生动,特别注意塑造正面人物形象,给孩子提供活生生的榜样,知识性,趣味性强;在艺术表现形式上,人物刻画形象化、具体化,情节单纯有趣,结构严谨,层次分明,想象丰富,常用拟人等修辞手法;语言简明生动,适合儿童特点。 因此,儿童文学的教学,就得照顾到儿童的年龄特点、智力特点、兴趣特点等等,儿童文学特别要求通俗易懂,生动活泼不但要求作品的主题明确突出,形象具体鲜明,结构单纯,语言浅显精炼,情节有趣,想象丰富,还要使其内容,形式及表现手法却尽可能适合于少年儿童的生理特点,为他们所喜欢。 一、巧用多媒体手段。 多媒体技术的使用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能得到更好的体现。由于传统教学注重知识的灌输,在教学手段上比较单调,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极易产生疲劳和厌倦感,学习兴趣自然会受到一定影响。而多媒体技术的使用能在很大程度上改变这种状况。多媒体集图、文、声、像、动画等手段于一体,能够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自由地飞翔。 二、入情美读。 阅读欣赏儿童诗、童话、寓言、散文等儿童文学体裁作品,一定要反复诵读,读得熟记于心,但这不同于死记硬背,而是为了能让学生读出节奏、读出韵味,并为下一步仔细体味诗歌做好充分的准备。为了能让学生更好地熟记诗歌,在竞争中掌握诗歌和配乐朗读是确实可行的办法。

当今儿童文学作品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当今儿童文学作品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一、问题分析 针对当今的儿童文学作品所存在的问题,我们借鉴中外研究现状及自身对儿童文学作品的研读,提出了我们对当今儿童文学作品存在的问题的看法。对存在问题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1.多类型概念而少现实,没能很好的做到理想和现实的转化。 在文学市场化潮流的推动下,当前的儿童文学创作呈现出通俗化的发展趋势,侦探、冒险、悬疑、校园、幻想等类型化的文学作品深受儿童读者的欢迎。然而,我们必须看到,类型化儿童文学创作繁荣的背后是商业利益集团介入的结果。文学出版机构从儿童喜欢好奇、探索、冒险、幻想等心理出发,广泛组织大批儿童文学作家参与到类型化的儿童文学创作中,形成了新世纪以来类型化儿童文学创作的持续繁荣。由于类型化的儿童文学作品往往是以迎合而非引导的方式满足儿童的各种心理需求的,因而并不利于儿童心理的健康发展。 2.城市、农村题材作品不平衡。 很长一段时间,我们的儿童文学大多反映城市尤其是大都会少年儿童的生活,对农村少年儿童的生存状态和喜怒哀乐的关注很少。大多作品描写表现的都是城市少年儿童的生活,服务的对象都是城里的孩子,对广大农村少年儿童,尤其是留守儿童、进城务工农民子女的生活状况和精神世界关注较少,直接面对农村孩子的作品还不够多,这就使得城市和农村孩子的沟通无形间被拉远。

3.对暴力的解读过于直接。 当今的儿童文学作品中不乏出现暴力的部分,但是却没有很好的处理好对暴力部分的解读,对暴力的解读过于直接,这样对儿童的身心发展都有很大的影响,对暴力解读的过于直接,会使孩子对世界产生怀疑,让孩子认为世界是黑暗的,这都没有很好地达到儿童文学作品对儿童的教育作用。《千与千寻》中的无脸男在吞食被金钱诱惑的青蛙以及另外两个人类的时候,就过于直接,过于暴力,没能考虑到孩子的接受能力,没能很好的表达出来。《虹猫蓝兔七侠传》里面暴力武打的内容居多,武林的帮派打杀,有一集说蓝兔为了救虹猫而割破自己的动脉,血流了一池塘直接把那些血淋淋而且暴力的情节暴露在孩子们面前。 4.当今儿童文学作品传统文化淡化。 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对民族历史的理解。一个国家不能没有国家意识,不能没有民族情怀,不能忘了自己的文化之根本,尤其是不能忘却自己的历史。儿童文学服务于儿童,不能仅仅是满足儿童的消遣,还要在传递民族文化,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方面负担起责任来。这是儿童文学应该有的文化高度。许多出版商、发行商受利益驱动,盲目引进有的充满暴力和血腥,有的则粗制滥造,有的与孩子的生活距离太大,不仅对孩子尽快认知周围世界没帮助,还常常让小家伙们不知所云。 二、对策建议 由于儿童文学作品存在诸多问题,针对所存在的问题我们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儿童文学作家应充分发挥作家的想象力进行创新、关注儿童的真实需要,不盲目追求市场、充分发挥作家的审美想象力、在创作儿童文学作品时做到“情”与“理”的融合等解决对策。

儿童文学创作中存在的问题

儿童文学创作中存在的问题 侯颖 20世纪四五十年代,中国的儿童文学作家曾坚守着“一片净土”,只写正面、光明、快乐与温暖,读者的诉求也局限在这些方面,当时,有一位家长提出来他的孩子在看了儿童文学名著班苔莱耶夫的《表》后偷了母亲的一枝自来水笔,引发了“儿童读物应否描写阴暗面的问题”的讨论;20世纪八十年代,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文学的审美场域越来越宽,儿童文学作为文学的分支也枝繁叶茂地成长起来,但作品的审美趣味还是囿于阳光和快乐,作家觉得儿童单纯的心接受不了悲剧的“打击”,死亡更是离孩子很遥远的事情。1984年11月发表在《少年文艺》上常新港的《独船》因涉及到主人公石牙子的死亡,引发了儿童文学如何表现社会生活广度、深度甚至是悲剧问题的讨论,反映了人们对儿童小说艺术特性强烈的困惑和追求。21世纪初,《儿童文学》杂志举办全国“中青年作家小说擂台赛”发表的48篇作品中,有18篇涉及到死亡问题,占全部作品的三分之一强,其中7篇是以死亡作为小说的主要情节,另外11篇以死亡作为小说的功能。在生与死的二元对立结构中,对生命的赞誉和对死亡的贬斥,构成了人类文化的一个基本特征。但因中西文化不同的追求,对死亡的认识也迥然有别,在《论语》中子路问生死,孔子曰:“未知生,焉知死?”其实意在言外,亦即告诉人们要做好本分的工作,如果心有余力再关心死后的事。但是,至圣先贤对生死的这种回答,成为中国人对现实强烈追求和不问死亡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至高法则,遮蔽了中国人对死亡话题的深度探讨,在中国的民俗里谈论死亡也是一个不吉利的话题。在西方的文化中,对死亡研究从古至今都是对生之意义的一种给予,海德格尔认为,人从诞生之时起,就具有了“向死性”特征,弗洛伊德在强调生的本能时,认为人有一种死亡本能。美国生死学家萝丝(E.Ross)认为:“死如同生一样,是人类存在、成长及其发展的一部分。它是我们生命整体的一部分,它赋予人类存在的意义。它给我们今生的时间规定界线,催迫我们在我们能够使用的那段时间里,作一番创造性的事业。因此,从正面的积极意义来看,死亡的意义可说就是‘成长的最后阶段’,也就是说:‘你是什么,以及你所作为的一切,都在你的死亡中达到了高潮’。”①如何教育儿童正确认识死亡,不要让孩子从小就蒙上阴影,应该说是儿童成长教育的重要一课。近年来,世界范围内的青少年犯罪率和自杀率每年正以11%的速度攀升,2004年6月19日《中国青年报》报道,距被执行死刑不足48小时,记者采访了杀人犯云南大学学生马加爵,记者问:“四个年轻同窗的生命在你的铁锤下消失了,你对生命有过敬畏吗?”马加爵回答:“没有。没有特别感受。我对自己都不重视,所以对他人生命也不重视。”特别在科技至上的今天,人们对技能和知识的尊崇超过以往任何时代,但对生命的意义和生命价值的大命题似乎淡漠了,疏略了,出现了“生命不能承受之轻”。文学是人学,儿童文学更是关注儿童成长赋予儿童感情源泉不绝的文学,我国以往的儿童文学排斥“死亡、黑暗、悲剧”等,事实上,哪怕是在严格禁止悲剧的阳光般的儿童文学后面,也有死亡和悲剧真实人生的影子,只不过在儿童文学诉求中以一种极端恐惧的和禁绝的形式出现,是虚伪人生的另一种版本和描摹。加拿大著名儿童文学评论家利里安·史密斯认为:“赋给作品文学价值的,是技巧而不是素材”。②苏联作家波罗耶波利斯基也认为:“我主张写全面,不能只写善,那么恶就会成为绚丽的珍品;如果只写幸福,人们就不再去注意不幸的人,最后对他们也都麻木不仁了;如果只写那些美好的,一本正经的东西,人们就不再去讥讽生活中的丑恶。”③《儿童文学》杂志小说擂台赛集中关注死亡问题,似乎可以标志着中国儿童文学向现实和成长迈进,说明我国的儿童文学作家越来越关注生命、关注现实,在反映生活的全面性和深刻性方面向纵深发展。其独特视角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对待死亡的态度上,能够坦诚客观,不再遮遮掩掩,把一个真实的人生现象展示给孩子们。如黑鹤的动物小说《饲狼》中主人公其其格老人的死,其其格是一位住在草原上远离人群的小木屋中的老妇人,一天夜里有位司机把两只小狼遗留在老人那里,老人爱惜这两只小生灵,精心地饲养它们,取名为牙和石,当老人发现牙和石是两只小狼时,他们已经结下了浓厚的感情,老人孤独的心灵由牙和石得到了蔚

中国现代儿童文学的现状与问题

中国现代儿童文学的现状与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儿童文学在中国的地位也日益重要。儿童文学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形式,旨在满足儿童的阅读需求,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然而,中国现代儿童文学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首先,中国现代儿童文学的内容过于单一。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儿童文学 主要以教育为导向,强调道德教育和知识传授。这导致了大量的儿童文学作品都缺乏创新和想象力,内容重复、呆板,难以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儿童文学应该是一种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艺术形式,应该能够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想象力,而不仅仅是教育的工具。 其次,中国现代儿童文学的质量参差不齐。尽管中国有许多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家,但是由于市场竞争的压力和商业利益的考虑,一些儿童文学作品的质量并不高。有些作品缺乏深度和思考,只是为了迎合市场需求而写成。这种情况使得一些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难以被广大读者所发现和阅读。 再次,中国现代儿童文学的传播渠道有限。尽管现在有许多儿童文学作品出版,但是由于儿童文学的市场规模相对较小,这些作品往往只能在一些专门的儿童图书馆或书店中找到。此外,儿童文学的传播也受到了电子媒体的冲击。现在的孩子们更喜欢在手机和电脑上玩游戏和看视频,而不是阅读书籍。这就导致了儿童文学的传播渠道变得更加有限,很多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无法被更多的孩子们所阅读。 最后,中国现代儿童文学缺乏国际化的视野。虽然中国有许多优秀的儿童文学 作家,但是他们的作品往往只是在国内流行,很少有机会被国际读者所了解。这也反映了中国现代儿童文学在国际交流中的不足。儿童文学是一种具有普遍性的艺术形式,应该能够跨越国界,为全球的孩子们所欣赏和阅读。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些措施。首先,儿童文学作家应该注重创 新和想象力,在内容和形式上进行探索和突破。他们应该关注孩子们的需求和兴趣,

探究儿童文学面临的问题和解决措施-儿童文学论文-文学论文

探究儿童文学面临的问题和解决措施-儿童文学论文-文学论文 ——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摘要:时代在不断发展,社会在不断进步,网络媒体的创新变革推动社会迈入了媒介融合时代,与此同时儿童文学的发展面临机遇与挑战,并且外界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导致儿童文学出现诸多问题。文章主要从媒介融合时代出发,着重探究了儿童文学所面临的缺陷与不足,并对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此推动儿童文学的发展与进步。 关键词:媒介融合;儿童文学;问题;措施; 毋庸置疑,在当前媒介融合背景下儿童文学得到多途径传播,

以此推动了文学事业的发展与进步,让小读者真正感受到了来自文字的自由与快乐,其中在五彩斑斓的多媒体时代,网络化已经对传统儿童文学造成重大影响,并且也对儿童文学创作提供源泉与动力。故此,积极探究媒介融合时代下儿童文学的发展,不仅对儿童文学市场而言具有推动性,并且也是儿童文学新世纪的主要文化选择。 1、媒介融合时代儿童文学的发展特点 1)创作具有多元性。在传统媒体下儿童文学创作者对儿童文学的要求比较高,并且各个期刊、出版社对作者投稿严格把关,如此一来,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儿童文学作品的质量,却对儿童文学创作者的数量造成影响。但是从当前的发展趋势分析,在媒介融合时代下,这一现象不再发生,越来越多的儿童文学作者会选择网络平台或者自媒体平台,并且这一类自媒体平台的门槛比较低,比如微信公众号、微博公众号等,如此一来,不仅实现儿童文学发展的可行性,并且也增多了儿童文学创作者的数量,对儿童文学创作而言具有推动性。

2)内容具有丰富性。单纯地从媒介融合时代特点分析,其具有周期短、更新快、信息化强等基本特点,并且在新时期为进一步适应媒介环境的需要,有非常多的文学作者往往会根据实际的发展情况,从小读者的基本阅读需求出发进行创作,除此之外,还为满足不同年龄段以及不同职业领域读者对儿童文学的需求,儿童文学作者会依据自己的生活经历进行创作,这样可促进儿童文学内容的丰富性,并且也会拓展儿童文学内涵的外延性,这对推动儿童文学事业的创新发展具有不容小觑的作用。 2、媒介融合时代儿童文学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1)主题过于模糊。从整体角度分析,在媒介融合时代信息技术以及网络技术成为了当前的主推力,虽然实现了儿童文学创作的有效性,但是却在儿童文学作品质量方面无法做好把控工作,导致鱼龙混杂现象层出不穷,如此一来则在一定程度上对儿童文学造成巨大的冲击。根据笔者的调查与研究,在近几年网络技术以及信息

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运用分析

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运用分析标签:小学;语文教学;儿童文学;问题;运用 儿童文学是站在儿童的角度,适应儿童的阅读习惯的一种文学体裁。其语言的表达大多通俗易懂、文章的内容趋于活泼生动。随着新课标教育改革的推行,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它在辅助语文课堂教学的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效果。 一、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 教师对儿童文学的文体特点把握不够。在语文课堂的教学当中,部分教师误将诸如“夸张”的儿童文学手法与其他文学普遍使用的修辞技巧相混淆,影响小学生对儿童文学的误解,制约儿童想象力的发展。儿童文学作品涉及各种不同类型的题材,为了避免使用固定的教学模式对不同的题材进行相同的解释,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对儿童文体的基础知识有所了解。 2. 没有抓住儿童文学的美学特征。现如今,好多语文教师没有抓住儿童文学的美学特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儿童文学课文教学越来越工具化。很多语文教师依旧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将儿童文学当成成人文学来进行教学,甚至将教学的重点集中在字词句的理解上,以及创作背景的搜集上,完全是一种工具化的教学。其次,儿童文学成人化现象越来越严重。教师在对儿童文学进行分析时,不考虑主体的特殊性,用分析成人文学的方法对儿童文学进行模式化的分析,导致儿童文学越来越功利化。这两种教学方法脱离了儿童文学的审美趣味,将小学语文的课堂变得越来越僵硬化,失去了课堂的活跃气氛,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二、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分析 1. 加强语文教师的儿童文学素养教育。传统的教学观念已经不能再适应新时代的发展,因而教师要建立适合现代教学的儿童文学观。要想做到这一点,首先教师要弄清楚儿童文学的主体特征,要明白儿童文学是专门为儿童提供和创造的文学体裁,同时小学语文教师还要提高自己的儿童文学素养,大量阅读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文学知识。这样,在对自己素养提高的同时,才能帮助学生儿童文学审美能力得到提高。 2. 把握儿童文学的美学特征进行教学。与成人文学不同,儿童情趣是儿童文学的显著特征。小学生的思维一般都比较独特,想象力比较丰富,这些心理状态在文学作品中就反映为儿童情趣。作品中的儿童情趣对儿童能够产生很强的吸引力,在小学生的成长方面起着积极有效的作用。由于小学生的好奇心及对新鲜事物的新奇感,使得他们在阅读儿童文学时产生快乐的情绪,因而儿童情趣在激发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创造性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儿童文学重、难点

儿童文学重、难点 童话:是文学体裁中的一种,主要面向儿童,具有浓厚幻想色彩的虚构故事作品,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夸张、象征的手段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其语言通俗生动,故事情节往往离奇曲折,引人入胜。 寓言:是文学体裁中的一种。是含有讽喻和教育意义的故事。故事中的主角可以是人,可以是动物,也可以是无生物。其表达方式,或借古喻今、或借物喻人,或借小喻大,或借此喻彼,皆透过具体浅显的故事,寄寓深奥的道理。 图画文学:是单纯用图画或以图画和文字相互映衬的形式来表现相应内容,文学作品主要是故事类作品,在儿童文学范畴中属于幼儿文学,是美术和文字的有机结合,图文并茂,可为其最为鲜明的特征。 儿歌:是以低幼儿童为主要接受对象的具有民歌风味的简短诗歌。它是儿童文学最古老也是最基本的体裁形式之一。儿歌是民歌的一种。内容多反映儿童的生活情趣,传播生活、生产知识等。歌词多采用比兴手法,词句音韵流畅,易于上口,曲调接近语言音调,节奏轻快,有独唱或对唱。 儿童诗:是指以儿童为主体接受对象,适合于儿童听赏、吟诵、阅读的诗歌。它应符合儿童的心理和审美特点,既包括成人诗人为儿童创作的诗,也包括儿童为抒怀而创作的诗。儿童诗是诗的一个分支,由于它受到特定读者对象心理特征的制约,因此所反映的生活内容、所进行的艺术构思、所展开的联想和想象、所运用的文学语言等等,都必须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必须是儿童所喜闻乐见的。 儿童散文:是指用准确、凝练。充分生活化和儿童化的文学语言,为少年儿童创作,共少年儿童阅读和欣赏并与儿童审美感受和审美能力相适应文情并茂的文学体裁。 儿童故事:是具体有故事基本特征的内容单纯、篇幅短小,与儿童接受相适应,供儿童阅读或聆听的叙事性文学体裁。 儿童小说:是以儿童为主要读者。是一种叙事性文学体裁。他以塑造而物形象为中心。根据儿童的心理特征进行创作并为儿童所能理解和接受的小说。8儿童报告文学:是指新闻传播事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文艺性迅速写来访报告的总称。 儿童科学文艺:用各种儿童文学样式来翻印科学内容是儿童文学重要类别之一,其主要阅读对象是青年和儿童。

当下儿童文学创作的不良现状及改进策略

当下儿童文学创作的不良现状及改进策 略 一、不良现状 (一)创新不足,噱头百出 从创作者主体而言,对经典儿童文学的继承,是每一个儿童文学作家不可回避的命题,然而,当下很多作家继承不够,从而很少能够创作出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从创作的外部环境来看,近几年里,儿童文学的商业营销性质浓重,一些出版社趋同于商业利益的追求,在宣传儿童文学作品的时候,混淆视听、愚弄读者,其内容只是制造噱头,毫无价值,这些做法严重背离了儿童文学的创作规律和读者的需求规律,十分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在本已不多的原创儿童读物中,很难寻找到接地气、真实可感的儿童人物形象,伴随着有个性特征人物形象的好朋友,好老师、好家长也不多见。 (二)作家社会责任感不够 一些儿童文学作家在注重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离本该有的社会责任感渐行渐远,已然忘记了自身肩负着的使命。当下很多儿童文学作品,其总体感觉就是虚幻的情景、虚幻的情感,这些东西太多,孩子的嘴里说着大人的话,文章充斥着的暴力的东西太多,这样的文本根本不适合孩子去阅读,其教育示范已经严重

偏离轨道。 (三)城乡题材作品严重失调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提速,伴随这种变化的是文学的关注重心逐渐从农村偏向于城市,儿童文学创作也概莫能外,在对都市题材儿童文学创作关注加深的同时,农村题材儿童文学的创作便有所懈怠,对农村儿童的生活的描写有所欠缺甚至空白,于是,发展至今日,二者比例严重失调,农村题材儿童文学几乎被人们所忽略。 二、改进策略 (一)少些虚拟,多些现实 虚拟的童年生活充斥于有些儿童文学作品中,堪称“二无”,一无丰富的生活内涵,二无审美的新鲜感,其内容只是迎合了当下成人世界的手机短信、网络游戏、QQ聊天中的生活话题而已。这些“概念化”的作品必然带来感染力的枯竭,生动细节的匮乏,其作品的审美效果也仅仅是让人哈哈一乐就完事,给孩子们心灵启迪方面留下的痕迹乏善可陈。 基于此,我们要多一些直面现实、关注现实生活和儿童精神生活的作品。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创作的儿童文学作品多是以农村儿童的生活为素材的,如小说《草房子》、《根鸟》、《红瓦》、《山羊不吃天堂草》,真实地刻画了农村儿童成长过程中的困惑、挫折、烦恼、憧憬,通过对苦难的叙事,给小读者以道义的力量、智慧的启迪和古典美的熏陶,给农村儿童的成长以充分的关注。

儿童文学创作的特点与难点剖析

儿童文学创作的特点与难点剖析 儿童文学创作是一门技艺,它以儿童的心理特点、情感体验和生活经历为素材,用文字的美感传达着作者的思想,是一种特殊的文学形式。它不仅丰富了儿童的情感,而且能够激发他们的想象力,为他们提供了一种熟悉的思维模式,从而为他们的成长提供了有效的指引和帮助。 儿童文学创作具有独特的美学特点,它以简洁明了的语言,理清楚的思路和深刻的内涵,表达出朴实无华、自然而又温馨欢快的气氛,以轻松自然、通俗易懂的方式把深刻的道理传达给读者。因此,儿童文学创作常常是一种具有浓厚的童趣和深刻的内涵的文学空间,能够帮助儿童获得更多的知识,培养他们的美学思维,让他们在欣赏文学的同时也收获更多的心灵滋养。 但是,儿童文学创作也存在一定的难点和挑战。首先,儿童文学创作要求作者具备足够的专业知识,需要对儿童心理特点有深入了解,要求作者具备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能够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出作品的主题思想,使读者能够轻松理解文章的思想内涵。其次,要创作出优秀的儿童文学,作者也需要具有良好的文学功底,要有独到的见解和敏锐的洞察力,才能写出深刻而有思想的文字。另外,儿童文学创作有着自己的特殊性,要求作者具备适当的写作技巧,能够用简洁的语言和简单的形式,使文章更有吸引力,让读者能够轻松理解文章的思想内涵。 总之,儿童文学创作是一门技艺,它以儿童的心理特点、情感体验和生活经历为素材,用文字的美感传达着作者的思想,是一种特殊的文学形式。它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出朴实无华、自然而又温馨欢快的气氛,以轻松自然、通俗易懂的方式把深刻的道理传达给读者,是一种具有浓厚的童趣和深刻的内涵的文学空间,能够帮助儿童获得更多的知识,培养他们的美学思维,让他们在欣赏文学的同时也收获更多的心灵滋养。然而,要创作出优秀的儿童文学,同时也需要作者具备足够的专业知识,具备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具有良好的文学功底,有独到的见解和敏锐的洞察力,具备适当的写作技巧,才能写出深刻而有思想的文字,使读者能够轻松理解文章的思想内涵。

当下儿童文学阅读存在的问题、归因及对策-儿童文学论文-文学论文

当下儿童文学阅读存在的问题、归因及对策-儿童文学论文-文学论文 ——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儿童的精神成长事关民族的未来和前途.时下,儿童的阅读对象由原来的文本转向现在的图像,电视、网络等电子媒介所导引的流行文化、娱乐文化正在消解着孩子们的理性思维,使他们变成了懒于思索的平面人,这对于孩子童年性的维护显然是极为不利的.鉴于此,本文试就当下儿童文学阅读存在的问题、归因及对策做一梳理与思考,以就教于方家. 一、儿童文学阅读之失管窥. (一)阅读氛围缺失. 早在20世纪80年代,纽约大学教授尼尔波茨曼就曾在其名著《童

年的消逝》中说:童年是一种环境的结果. [1](P101)如今,电视的普及和网络的无孔不入把其所倡导的流行文化、娱乐文化、快餐文化全面地展现于儿童生活场域之中,加之时下一些出版机构的功利性思想作祟,致使儿童文学的立足之地越来越少,孩子们失去了文学阅读的大环境.儿童文学阅读的启蒙和普及在国外主要通过亲子共读和师生共读两个渠道来完成,而我国现今在这两个方面都有欠缺:一是许多家长在自身的成长中没有有效的阅读培训经历,甚至自身没有养成阅读的习惯,有些父母甚至认为阅读教辅以外的书是浪费时间;二是学校中的儿童阅读培养则普遍偏重于知识灌输和技巧训练,阻碍了孩子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阅读审美水准的提升. (二)文本阅读缺失. 图画书只是近几年才传入我国的新兴事物.目前,图画书在我国的出版已越来越丰富,并开始进入许多已开展了儿童文学阅读的学校和幼儿园.然而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文字儿童文学的阅读比较冷清,而图画书的阅读却热闹异常.其实,儿童文学是带有源头意义的伟大作品,如《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柳林风声》等,几乎都是文字的.此

儿童文学创作中的几对矛盾浅谈

儿童文学创作中的几对矛盾浅谈 在儿童文学创作中,有几对矛盾格外凸显出来,即现实主义思想方向与浪漫主义创作手法的矛盾,教育性和艺术性的矛盾,创作与接受的矛盾。要解决好这三方面的矛盾,就要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使教育作用在快乐、情趣和艺术美中体现,达到“创作主体——接受主体——评论研究”的审美意识的协调统一。要特别注意作品的儿童性与艺术性,使当今儿童文学在面临多种挑战的情况下,再创新的辉煌。 标签:儿童文学创作矛盾 随着社会的文明与进步,人们对少儿的文化教育和心灵熏陶越来越重视了。当今的孩子普遍“早熟”,其智力发展、心理水平,特别是对社会、对人生的认识看法和情感体验,都与以前的孩子有很大的不同。儿童文学创作接受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我们在此讨论儿童文学创作中的几对矛盾,就是希望儿童文学创作出孩子们更喜爱的作品。 一、现实主义思想方向与浪漫主义创作手法的矛盾 儿童文学与浪漫主义有着特殊的亲和力。虽然有许多作家将想象、幻想、夸张等艺术表现手法运用于儿童文学创作,却很少有人将这种艺术表现手法上升到浪漫主义创作方法的高度。从当代一些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中我们看到,浪漫主义创作方法并不影响作品表现现实,相反它更能够引导孩子们求真、向善、爱美的心理。使用浪漫主义的目的在于创作更贴近儿童生活,反映儿童心理,具有未来意识的作品。在开拓题材,深化主题的同时,运用浪漫主义创作方法,即将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对丰富儿童文学创作是有积极意义的。 中国儿童文学最突出的缺憾是浪漫主义创作方法使用不足,也是与国外儿童文学较明显的差异之处。不少作品在写法上比较传统,在构思上未有大的突破,缺乏新奇独特的想象,作品大都比较接近生活原态,幻想的神奇性、故事的曲折有趣程度、人物语言的个性化、造型夸张度都可以拓展、深化。英国畅销作品“哈利?波特”系列小说采用的也是传统笔法,其结构方式及思想内涵均有明显的对传统文学要素的承袭之迹,但它在继承之中更有创新,其想象之诡谲离奇、情节之引人入胜、人物之鲜活独特令人称奇不已,很好地反映出儿童那无边无际、天马行空的想象世界与奇特有趣、有悖常规的情感世界。 二、教育性与艺术性的矛盾 在1982年的《儿童文学概论》中,儿童文学被定义为“根据教育儿童的需要而专为少儿创作、编写、适合他们阅读的文作”。显然,这里的儿童文学不是为了“儿童的需要”,而是为了“教育儿童的需要”,儿童文学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儿童的健康成长,教育作用的确不容忽视,但与此同时还具有较高的认识功能、审美功能、娱乐功能,这样的定义就未免片面偏颇,因此突破教育工具论后,儿童文

儿童文学教学中的问题与改进建议

儿童文学教学中的问题与改进建议 新课改以来,小学语文教材中所选的儿童文学课文都非常经典,教材内容丰富多彩,但学生学习儿童文学的积极性却不高, 经调查了解,主要有以下几种不良现象:一是作品内容与现在学生的生活实际离得远了,学生没有兴趣;二是部分作品内容过于简单浅显,缺乏新意和一定的深度;三是很多儿童文学作品缺乏儿童情趣,没有其生命力;四是个别教师错误的认为儿童文学作品内容简单,教学时没有精心设计教学,学生学的乏味。 对此,如何改进教学,下面谈谈自己的几点建议: 一、教材构建和选用方面 教材是教学的蓝本,是教学的基本依据,在选编教材内容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选择古典作品时要充分考虑它的文学性 古典文学作品的文学性是那个时代的重要特点,也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奇葩之一,所以选入教材的大多材料是具备这一特色的。目前小学语文教材都把他单列为1-2个单元进行教学,教学时也可以根据学生情况增选一些课外辅助内容,让学生扩大学习视野,使学生充分学习和体会古典文学作品的文学艺术。 (二)要努力选进贴近现代学生生活的作品 教师在教学时可以根据教学实际,调整一些教学内容,选进一些与当地儿童生活贴近的作品,让学生愿意去学,乐意去学。

(三)适当选取一些现代科技和社会的材料 现在的儿童思维随着科技和社会的发展而超前发展,现行教材中那些内容浅显简单的儿童文学作品降低了儿童学习的兴趣,教师也可以增加一些新的儿童文学作品,即使个别内容稍深点也是可以的。 (四)积极开发当地经济、社会、生活资源 各学校要积极开发和利用校本教材、地方教材和特色教材,拓展教材内容,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儿童文学学习资源。 二、教师在教学时应注意的方面 (一)认真学习和领会新课标精神 《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各阶段都提出了具体的语文素养要求,如:第一学段“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第二学段“积累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体验情感,领悟内容”。第三学段“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第四学段“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有意识的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等等。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所教年级和课程,结合“课标”的要求以及“课标”对课外读物的建议,领会其精神实质,积极实践探索。 (二)在教学中要改进教学方法 一要准确把握“三维”目标,关注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二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三要拓宽教学思路,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搜集与教学内

幼儿文学作品实际教学活动中的问题分析及策略初探

幼儿文学作品实际教学活动中的问题分析及策略初探 作者:曹美琳 来源:《读写算》2019年第10期 摘要幼儿文学活动是幼儿语言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存在教师文学素养和对文学理解偏差、缺少相关的文学课程的主题设计、与早期阅读相等同的问题。为此,我们要充分发挥文学作品的整体功能,在日常生活中渗透文学教育。教师努力提高文学素养,这样才能更好的开展文学活动。 关键词幼儿文学;文学作品;实际教学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10-0035-01 学前阶段是儿童语言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和关键的时期,语言教育在整个幼儿教育中占重要地位。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包括了谈话活动、讲述活动、听说游戏、文学活动、早期阅读活动五个方面。幼儿文学活动是幼儿语言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学前儿童文学活动有着巨大的教育价值和教育潜能。但在幼儿园开展文学活动的过程中,却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将儿童文学作品教育活动等同于让幼儿吟诵、背诵、复述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教师应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与优美。但在实际教学活动中,特别是在诗歌教学活动中。教师往往忽视了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这一重要目标,反而是为了让幼儿熟悉教学内容,让幼儿机械地、反复地记忆、背诵,直至将整个作品记住。比如儿童诗,重在情感的抒发、意境的创造和表达的含蓄,教师应充分把握儿童诗的特点,增添幼的生活情趣,陶冶幼儿的性情,开启幼儿的心智,促进其语言的发展。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本末倒置,更多的重视幼儿能否完整的记住这首诗,而忽略了欣赏这一重要目标。如儿童诗《彩色的篱笆》这首语句优美,想象丰富,为幼儿创设了充满童趣的意境,特别是最后一句“早晨,雾已经散去,湿漉漉的篱笆上,一轮太阳正慢慢升起”为幼儿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及想象力。在教学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为幼儿还原这一画面,并请幼儿加以想象,你看到这样的场景中想到了什么?发展幼儿想象力的同时还可以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 二、缺乏对幼儿文学作品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研究

儿童文学创作技巧与挑战

儿童文学创作技巧与挑战 儿童文学是一门独特而有趣的创作形式,它要求作者能够有针对性 地引导儿童读者进入自己的世界,并传递特定的信息和价值观。然而,与其他类型的文学创作相比,儿童文学创作有着其独具的挑战和技巧。本文将探讨儿童文学创作的技巧以及其中可能遇到的挑战。 一、创作技巧 1.1选择适合的主题和情节 儿童文学的主题应当贴近儿童的生活经验和成长需求。选择一个能 引发儿童兴趣和思考的主题是创作成功的关键之一。对于不同年龄段 的儿童,主题的选择也会有所不同。此外,在构思情节时,要注意故 事情节的连贯性和发展,以及环环相扣的故事结构。 1.2简洁明了的语言 儿童文学的语言应该简单易懂,符合儿童的阅读习惯和理解能力。 避免使用过于复杂的词汇和长句,可以利用生动有趣的描写和对话让 故事更加有趣生动。另外,通过适度的重复和节奏感的掌握,可以帮 助孩子更好地理解和记住故事内容。 1.3丰富的形象描写 儿童文学作品中的形象描写是创作的重点之一。通过生动的人物描 写和环境描写,可以让儿童更好地融入故事情境,感受到故事中角色

的情感和经历。形象描写可以通过文字描述、对话和插图等方式进行,以丰富故事的表现力。 1.4积极向上的价值观 儿童文学作品在传递信息和价值观时,应该注重培养儿童积极向上 的品质和价值观。鼓励儿童勇敢、善良、正直等美德的表现,传达积 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帮助儿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行为准则。 二、挑战与应对 2.1适应不同年龄段的需求 儿童文学作品需要面对不同年龄段儿童的阅读需求和认知能力。对 于幼儿,要注重视觉形象的呈现和简单的语言描述;对于小学生,要 注重故事情节和角色形象的塑造;对于青少年,要关注故事的深度和 与现实生活的联系。针对不同年龄段的读者需求,适应其阅读能力和 心理发展特点。 2.2处理敏感话题与价值观冲突 在儿童文学创作中,往往会涉及到一些敏感话题和价值观冲突。处 理这些问题时需要谨慎,并通过合适的方式呈现。例如,在处理亲情、友情、环境保护等话题时,应该注重平衡,避免给儿童带来过度焦虑 或误导。 2.3与科技的结合与竞争

当今儿童文学作品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当今儿童文学作品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作者:苏新淳 来源:《新教育时代·学生版》2017年第10期 摘要:当今,儿童文学发展迅猛,新老作家佳作迭出,作品畅销。但是在发展势头一片 大好的情况下也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大多体现在作品的内容以及所要体现的价值观上,儿童文学作品在表达的内容上出现的问题具体表现在成人化、理想化倾向、远离儿童生活、城市、农村题材作品不平衡、缺少对自然环境的尊重等问题。 关键词:当今儿童文学作品存在问题解决策略 一、问题分析 针对当今的儿童文学作品所存在的问题,我们借鉴中外研究现状及自身对儿童文学作品的研读,提出了我们对当今儿童文学作品存在的问题的看法。对存在问题的原因进行了分析。[1] 1.多类型概念而少现实,没能很好的做到理想和现实的转化。 在文学市场化潮流的推动下,当前的儿童文学创作呈现出通俗化的发展趋势,侦探、冒险、悬疑、校园、幻想等类型化的文学作品深受儿童读者的欢迎。然而,我们必须看到,类型化儿童文学创作繁荣的背后是商业利益集团介入的结果。文学出版机构从儿童喜欢好奇、探索、冒险、幻想等心理出发,广泛组织大批儿童文学作家参与到类型化的儿童文学创作中,形成了新世纪以来类型化儿童文学创作的持续繁荣。由于类型化的儿童文学作品往往是以迎合而非引导的方式满足儿童的各种心理需求的,因而并不利于儿童心理的健康发展。[2] 2.城市、农村题材作品不平衡。 很长一段时间,我们的儿童文学大多反映城市尤其是大都会少年儿童的生活,对农村少年儿童的生存状态和喜怒哀乐的关注很少。大多作品描写表现的都是城市少年儿童的生活,服务的对象都是城里的孩子,对广大农村少年儿童,尤其是留守儿童、进城务工农民子女的生活状况和精神世界关注较少,直接面对农村孩子的作品还不够多,这就使得城市和农村孩子的沟通无形间被拉远。[3] 3.对暴力的解读过于直接。 当今的儿童文学作品中不乏出现暴力的部分,但是却没有很好的处理好对暴力部分的解读,对暴力的解读过于直接,这样对儿童的身心发展都有很大的影响,对暴力解读的过于直接,会使孩子对世界产生怀疑,让孩子认为世界是黑暗的,这都没有很好地达到儿童文学作品对儿童的教育作用。《千与千寻》中的无脸男在吞食被金钱诱惑的青蛙以及另外两个人类的时候,就过于直接,过于暴力,没能考虑到孩子的接受能力,没能很好的表达出来。《虹猫蓝兔

网络媒体时代儿童文学发展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网络媒体时代儿童文学发展的问题及对策分 析

摘要:随着网络媒体的不断发展,儿童文学所栖居的社会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多样化态势逐步加强,从而导致儿童文学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思想主题日趋模糊,文学创作迎合潮流,语言表达网络化,阅读质量难以掌控等问题不胜枚举。在此背景下,寻求儿童文学体制的创新、法律的完善、标准的制定,以及关注家庭教育的基础性地位等,对于促进儿童文学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网络媒体儿童文学文学创作读者 从1994年互联网以外来者的身份来到中国开始,网络媒体就凭借自身的独特传播优势迅速地确立了自己在媒体市场的地位。网络媒体不仅给传统媒体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也对我国现代儿童文学的发展也产生了显著的影响。21世纪,儿童文学创作者在坚持儿童本位的前提下,越来越关注传播载体对作品内容带来的辅助性作用。 一、网络媒体时代儿童文学发展的新形态 1.儿童文学创作主体的多样性。传统媒体对儿童文学的创作者有较高的门槛要求,各大期刊、出版社都会对作者的投稿严格把关,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儿童文学作品的质量,但也同样限制了儿童文学创作者的数量。而在日渐普及的网络媒体时代,更多的创作者会选择一些审核门槛相对较低的网络及自媒体平台,如文学网站、微博、微信等平台。这些新型传播途径凭借其审核门槛低的特点吸引了大量的儿童文学爱好者进行创作,进而产生了一大批优秀的新生代儿童文学创作者,极大丰富了我国儿童文学的创作类型。 2.儿童文学作品内容的多样性。网络媒体具有周期短,更新快的特点,为了适应媒体大环境的需要,很多创作者会选择较为新颖的文学体裁进行创作,以期出奇制胜。为了满足不同年龄段、不同职业领域读者对儿童文学的需求,创作者会根据自身的生活经历和写作偏好创作不同风格的作品。这使得儿童文学的内涵与外延不断地扩大,为我国儿童文学事业的继承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网络媒体时代儿童文学发展所面临的问题 1.主题模糊,缺乏导向性作用。网络媒体时代,儿童文学的作品质量难以把控,文学市场

新世纪中国儿童文学的问题及发展对策

新世纪中国儿童文学的问题及发展对策 谭旭东 【摘要】新世纪中国儿童文学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国外少儿图书大量引进,原创儿童文学发展受限;儿童阅读意识增强,但商业性儿童阅读推广减弱了其力量.儿童文学市场化、类型化、娱乐化现象越来越严重;儿童文学创作出现了严重的文体不平衡和作家队伍“阴盛阳衰”的现象;儿童文学理论跟不上创作,对创作无法起到应有的引导作用;等等.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转变儿童文学的立场,改善儿童文学的环境,调整儿童文学的价值尺度. 【期刊名称】《中州大学学报》 【年(卷),期】2019(036)004 【总页数】5页(P7-11) 【关键词】新世纪;中国儿童文学;发展对策 【作者】谭旭东 【作者单位】上海大学文学院,上海20044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106 进入新世纪,儿童文学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2000年前夕,全国有30家专业少儿出版社,并且在全国560多家出版社中,有130多家出版社设有少儿读物编辑室或出版少儿图书,为全国少年儿童提供各个年龄阶段需要的图文并茂、品种齐

全、制作精良的图书天地。[1]到了2017年,少儿图书占图书零售市场的码洋比 重达到24.64%,依然是图书零售市场规模最大的细分板块,动销品种数为25.93万个,参与少儿出版的出版社共有556家。少儿出版市场规模快速增长的同时, 也逐渐发展成为对整个图书零售市场增长贡献最大的细分类别,2017年图书零售市场有超过三分之一的增长来自少儿图书。[2]据开卷监测数据显示,2018年少儿图书在全国图书零售市场的码洋占比25.19%,而在20年前,这一数据还不到10%。[3]可见,少儿图书出版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期。特别是2012年以来, “儿童文学”一直是一个热词,随着少儿图书出版的急剧升温而频频成为各大主流媒体的关注对象。无论是每年元月份的北京图书订货会、四月的世界读书日,还是八月份的全国书展等,少儿图书出版尽显风光,儿童文学作家往往是书展上最忙碌也最风光的角色,儿童文学市场空间越来越大,儿童文学创作让人不得不刮目相看。 一、新世纪中国儿童文学的问题 应该说,儿童文学创作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就取得了可贵的成绩,出现了几代优秀的作家、研究者和出版人,涌现了曹文轩的《草房子》和《青铜葵花》、秦文君的《男生贾里》和《女生贾梅》、沈石溪的《狼王梦》、黄蓓佳的《中国童话》、刘先平的《圆梦大树杜鹃王》、彭学军的《腰门》、伍美珍的《巧克力味的夏天》等一些质量比较高的儿童文学作品。但认真审视,新世纪儿童文学创作、出版和阅读推广,都存在以下值得注意的问题: 第一,少儿出版迎来了高峰,但原创儿童文学发展还受限制。据业内数据,从图书品种上来看,少儿图书出版自2012年起连续5年保持在3.6万—4万种之间;从市场规模来看,少儿图书已成长为每年120亿元的大市场,并且连续16年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速;从市场份额来看,2016年少儿图书的零售渠道销售码洋占比首次超越了社科,成为图书零售市场(除教辅外的一般图书)的第一大板块。现在纸媒出版总体在往下走,但少儿图书出版逐步升温。出版行业内的人都知道,纯文学出版

儿童文学创作困境研究

儿童文学创作困境研究 人类对“儿童”的认识有一个漫长的历史的过程.教育学家大卫帕金翰的《童年之死》、传播学者尼尔波兹曼的《童年的消逝》都用相当长的篇幅阐释了人类对儿童观的认识过程:“童年不同于婴儿期,是一种产物,不属于生物学的范畴。至于谁是或不是儿童,我们的基因里并不包含明确的指令。”①在古希腊人看来,儿童和青少年两个词汇的含义是含混不清的,甚至可以包括从婴儿到老年的任何人.而在亚里士多德时代里,人们对杀害婴儿的行为也没有任何法律和道德上的约束.由此可以看出,儿童观的出现是人类到某一阶段的产物。人类儿童观的转折以文艺复兴为界分为两个阶段。此前,儿童在人类历程中是一个被忽视的存在,儿童的价值和权利不为人们所认可,完全是成年人的缩影.儿童的各种行为以为标准,还没有构成完全的个体化存在。在生活中,儿童被限制各种自由,包括游戏娱乐。文艺复兴之后,西方文化走出了封建主义和神秘主义的困境,人文主义思潮日渐成为的主潮。人的主体性、人的价值越来越受到尊重,儿童也开始受到新的关注。人们开始关注儿童身心的,将儿童视为有着特定人格的主体性存在。此后,哲学家洛克的天性“白板”的儿童观、的“发现”儿童观、哲学家杜威的“儿童中心论”等将儿童视为与同样的人,开始儿童的个性和人格建构.ﻭ 在儿童观的过程中,媒介传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印刷术的发明,将人与人之间的知识差距拉大,有读写能力和没有读写能力的界线将人划分为和儿童。到了15世纪,学校的建立和儿童日益受到保护,让儿童成为“未成形的”.此后,随着电报、电视等

传播媒介的迅速,各种信息的数量和质量开始在全迅猛起来,儿童与之间界线的历史根基发生了新的变动.儿童观深受西方文学观的影响,在进程上与西方儿童观有着相似性,但又存在着自身的个性差异。王海英在《20世纪儿童观研究的反思》一文中认为,的儿童观在20世纪经历了四个阶段,即传统儿童观、现代儿童观、国家儿童观和世界儿童观。如果我们对这四种儿童观从“儿童”视角考察,就会发现这一演变过程经历了一个“本位———儿童本位———本位———儿童本位"的历程。在传统儿童观中,儿童往往被视为成年人的附庸,是的财产,是“缩小的”。“往昔的欧人对于孩子的误解,是以为的预备;人的误解,是以为缩小的。”②在西方文化和儿童观的影响下,现代的“儿童本位”的儿童观开始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被引介和起来,并首先在儿童文学创作和研究中开了先河.解放后由于受影响,人们对儿童的认识又回到了本位上来,儿童成为受教育的客体。直到后,儿童观才开始出现了新的转向。“从家本位的儿童观、国本位的儿童观到儿童本位的儿童观,世界本位的儿童观,20世纪人们对儿童的认识经历了一个跨越式的变迁过程.”③尽管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努力,现代儿童观逐渐并起来,但是的传统封建文化和的影响依然存在.各种儿童观念的冲突影响着儿童教育和儿童文学的创作、传播和接受.因此,在当下文学中出现对同一儿童文学现象褒贬不一、争论不休的现象是非常合理也是十分必要的。 ﻭ现代儿童文学观的确立,从严格意义上来讲,源自近代学人对西方儿童文学观的引进。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大量引进西方儿童文学和文化思潮的基础上,“儿童的发现"成为现代儿童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