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赵之谦篆书铙歌注释

赵之谦篆书铙歌注释

赵之谦篆书铙歌注释

摘要:

一、赵之谦篆书简介

二、铙歌注释背景及意义

三、赵之谦篆书铙歌注释的特点

四、赵之谦篆书铙歌注释的艺术价值

五、结论

正文:

篆书作为中国书法的一种重要书体,历史悠久,演变丰富。赵之谦是清代著名的书法家和篆刻家,他的篆书在书法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将重点探讨赵之谦的篆书作品——铙歌注释。

铙歌注释是赵之谦晚年创作的一部篆书作品,内容为对《诗经》中铙歌的解读和注释。铙歌是《诗经》中的一种歌谣,共有十篇,主要描绘了西周时期的社会风貌和民间风俗。赵之谦通过对铙歌的注释,表达了自己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崇。

赵之谦篆书铙歌注释的特点如下:

1.独特的书法风格:赵之谦的篆书笔画圆润,结构严谨,富有变化。在铙歌注释中,他充分发挥了篆书的这些特点,使得整部作品具有很高的书法价值。

2.深厚的文化底蕴:赵之谦对《诗经》的研究深入,对铙歌的解读和注释既有广度又有深度,展示了其深厚的文化底蕴。

3.独特的布局:铙歌注释的布局独具匠心,文字大小、间距、行款等方面富有变化,给人以美的享受。

赵之谦篆书铙歌注释的艺术价值表现在:

1.书法艺术价值:赵之谦的篆书在书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铙歌注释作为其代表作之一,对后世书法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2.学术价值:铙歌注释对《诗经》的研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为后世学者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3.文化价值:通过对铙歌的注释,赵之谦传承了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了民族精神。

总之,赵之谦篆书铙歌注释是一部具有很高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的作品,对于研究赵之谦书法及中国书法史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篆书识别

识篆的途径与方法 “写篆容易识篆难”,习篆者大多数有这样的休会,初学者更是见篆生畏。实际上篆书虽属于古文字,但它和现代汉字—脉相承、是现代汉字的源头,并不是孤立而存在,是有规律可循的。全赖用心研求,知难而进。当然,这就需要掌握一定的方法和途径。下面试谈个人的几点体会: (一)以《说文解宇》(以下简称《说文》)为根本。 《说文》是东汉许慎撰写的我国语言学史上第一部分析字形、说解字义、辨识声读的字典。在中国语言发展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所研究的对象主要是小篆,因此,它是我们学习和掌握篆字的首选工具书,也是通解甲骨文、金文绝不可少的阶梯。查检《说文》,大多数人感到难以释读,这主要是不明其体例所致。《说文》首创汉字部首,按“分别部居”、“据形系联”的原则排列汉字,同此,部首是打开《说文》的钥匙。熟悉《说文》部首,利用部首记忆篆书的结构,有益于我们查检篆书的归属。从部首入手,再了解其说解。《说文》的说解,是给小篆所作的注释,言其“某也某也”是诠释字义;言其“象某形”、“从某从某”、“从某某声”是分析字形;这两部分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的。言其“某声”、“读若”、“某某切”是字的标音,这是全书的基本体例。姚孝遂著的《许慎与说文解字》(中华书局出版)详尽介绍了《说文》的有关内容、体例和部首等,初学者可与《说文》对照参阅,对于理解和掌握《说文》一书的内容会有所帮助的。《说文》的版本要以中华书局1964年、1977年新印本即以清陈昌治据孙星衍本为底本改刻的缩印本最为恰当。 对初学者还须指出,查篆字切忌仅仅翻看《说文》,单纯地对号入座,只取形体不顾音义,这样很难说出准确程度。清代素有“说文四大家”之称,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王筠的《说文释例》、《说文句读》,桂馥的《说文义证》,朱骏声的《说文通训定声》,都是研究《说文》的总结,各有所侧重。最好的注本是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形音义三者并重,是《说文》相佐的工具书。对

篆书入门(打印版)

篆书入门 小篆的特点 一是长方形,以方楷一字半为度,一字为正体,半字为垂脚,大致比例为3:2左右。 二是笔画横平竖直,圆劲均匀,粗细基本一致。所有横画和竖画等距平行,所有笔画以圆为主,圆起圆收,方中寓圆,圆中有方,使转圆活,富有奇趣。 三是平衡对称,空间分割均衡与对称是篆书的独特魅力。对称不仅存在于左右对称,上下对称,而且还存在于字的局部对称,圆弧形笔画左右倾斜度的对称。 四是上紧下松,小篆的大部分字主体部分在上大半部,下小半部是伸缩的垂脚。当然也有下无脚的字,主体笔画

在下部,上部的笔画则可以耸起。 小篆的笔法分析 (一)小篆的基本笔法: 掌握小篆的基本笔法,是学好篆书最关键的基本功。小篆的基本笔法应当用“中锋用笔”来概括。就是说笔的主锋必须在画的中央,不使之外露。其特点是藏头护尾,力含其中,因为中锋用笔写出的笔画凝练劲挺,圆健美观,一直被视为书法的主要用笔方法。下面将小篆中常用的几种笔画分别予以阐述。 1.横 (1)逆入藏锋至首端 (2)转成圆锋向右行 (3)行至末端转锋 (4)向左回锋 2.竖 (1)笔尖向上逆入,徐徐上引至顶点 (2)使笔尖垂直,然后转锋向下行笔

(3)行至底点勿顿 (4)轻提锋颖,顺势提收 3.横弯 (1)逆锋落笔向左 (2)转锋向右行笔 (3)顺锋向下行笔 (4)行笔渐慢,顺势上提收笔 4.直弯 (1)逆锋落笔向上 (2)转锋向下行笔

(3)顺势向右转笔再向下渐慢行笔 (4)行至末端顺势收笔 5.上弧 小篆的弧笔笔法和前面的横竖一样都是欲右先左,欲上先下的,关键是要保持圆劲的势态,保持笔毫着纸的深浅一致以及适当的速度,注意对称,两弧在中间地段衔接,衔接处要写的自然不留痕迹。 6.下弧 下弧要先写左半弧,后写右半弧,写右弧时要注意和左弧的对应,线条要一气呵成,不要迟疑缓慢,否则线条会柔弱而缺乏力感。

赵之谦篆书《许氏说文叙》册

赵之谦篆书《许氏说文叙》册 【《许氏说文叙》册】 赵之谦篆书,纸本,纵32.4厘米,横57.5厘米。每页10行,行4字,现藏于故宫博物院。此册书法不同于一般圆润饱满的小篆,而是将北碑书法融于篆书之中,故而在古朴中多了些飘逸的姿态。笔力健劲,结构谨严,使转自如,是不可多得的篆书范本。 黃帝之史倉頡,見鳥獸蹄迒之 迹,知分理之可相別異也。初造 書契,百官以乂,萬民以察,蓋取 諸夬夬揚于王庭。言文者,宣教 明化于王者,朝廷君子所以施祿 及下,居德則忌也。倉頡之初作 書,蓋依類象形,故謂之文。其後 形聲相益,即謂之字。字者,言孳乳 而浸多也。著於竹帛謂之書。書 者,如也。以訖五帝三王之世,改 易殊體,封于秦山者七十有二 代,靡有同焉。周禮八歲(入)小學,保 氏教國子先以六書。一曰指事。指事 者,視而可識,察而可見,上 下是也。二曰象形。象形者,畫成 其物,隨體詰詘,日月是也。三曰 形聲。形聲者,以事爲名,取辟相 成,江河是也。四曰會意。會意者, 比類合誼,以見指撝,武信是也。 五曰轉注。轉注者,建類一首,同 意相受,考老是也。六曰假借。假 借者,本無其字,依聲託事,令長 是也。及宣王太史籀著大篆十

五篇,與古文或異,至孔子書六 經,左邱明述春秋傳,皆以古文 厥意可得而說。許氏說文敘。 【说文解字序四条屏】 于时大汉,圣德熙明。承天稽唐,敷崇殷中,遐迩被泽,渥衍沛滂。广业甄微,学士知方,探啧索隐,厥谊可传。粤在永元,困顿之年,孟陬之月,朔日甲申。许叔重说文解字叙。 【铙歌册】 上之回所中溢夏将至 行将北以承曰泉宫寒 暑德游石关望诸国月 支臣匈奴服令从百官 疾驱驰千秋万岁乐无 极上陵何美美下津风 以寒问客何从来言从 水中央桂树爲君船青 丝爲君笮木兰爲君棹 黄金错其间沧海之雀 赤翅鸿白雁随山林乍 开乍合曾不知日月明 醴泉之水光泽何蔚蔚芝 爲车龙爲马览遨游四 海外曰露初二年芝生 铜池中仙人下来饮延 寿千万岁远如期益 如寿处天左侧大乐万 与天无极雅乐陈佳哉 纷单于自归动如惊心虞心 大佳万人还来谒 者引卿殿陈累世未尝

分享学篆书,你不得不看的几位篆书大家~

分享学篆书,你不得不看的几位篆书大家~ 篆书发展到清代又达到了一个鼎盛时期,清代碑学之风大盛,取法秦汉,一改唐代以后篆书因为以楷入篆而衰微的局势和风气,邓石如、吴让之、杨沂孙、赵之谦等人皆是篆书高手。 《白氏草堂记》 邓石如 清代篆书不得不提的一位书法大家,就是邓石如。篆书自斯冰之后,衰落又是千余年,而邓石如非但振起千年之衰,而且立刻将之提升到至今不能超越的高度。后人学篆书者,莫不从中取法,几乎忘记千年前有李阳冰的存在。 邓石如少读书,好刻石,仿汉人印篆甚工。性廉介无所合。时翁方纲擅篆分,以石如不至其门,为之。刘墉、陆锡熊见其书,皆大惊。登门求识面。包世臣推其篆书为神品。 曹文填称其四体书皆为清朝第一。工刻印,出入秦、汉,而自成一家,世称邓派。 而究其振兴之源,便是以隶笔写篆的伟大创举,彻底扫清了前人对篆笔法的误解。邓石如的篆书,兼有李斯的端严和李阳冰的流美,而绵密雄强在晚年的白氏草堂记里达到极致。 《篆书文》轴 吴让之 吴煕载是包世臣的入室弟子。其行草学包世臣,但是篆隶及篆刻则师法邓石如。尤其是篆刻,不仅自成面目,而且进一步完善了邓派印风,后来学邓派印者,多从吴让之入手。 吴熙载《篆书四屏》 吴煕篆书点画舒展飘逸,结体瘦长疏朗,行笔稳健流畅。古朴虽不及邓石如,而灵动典雅似则过之,颇具妩媚优雅之趣,在晚清书坛享有很高的声誉。对后来的赵之谦,吴昌硕均有影响。 《宋武帝与臧焘敕》 与邓石如相比,吴让之的篆书体格更加修长,雄强不及而显得更

加都雅飘逸。如果把乃师比作中年文士,则吴让之篆书可以为翩翩之佳公子也。 《吴均帖》 赵之谦 赵之谦在书法方面的造诣是多方面的,可使真、草、隶、篆的笔法融为一体,相互补充,相映成趣。 《篆书铙歌》册 赵之谦以北碑之雄强霸悍的笔法,书写跌宕婉媚之风情。 如果说篆书在邓石如吴让之的手里还是带有构图因素的庙堂庄严的艺术,则赵之谦真正把它带入了书写的时代。从赵之谦始,书法的各种笔法无不可在篆书中应用。 原来不同的书法风格之间竟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每一位书法大家都不是独立而存在的,因此真正的好老师,不仅仅教会你本次课程的知识要点,还会然你明白书家的继承与发展,学会举一反三。

赵之谦篆书铙歌注释

赵之谦篆书铙歌注释 摘要: 1.赵之谦及其书法成就 2.篆书铙歌的背景与意义 3.赵之谦篆书铙歌的注释及其价值 4.赵之谦篆书铙歌对后世的影响 正文: 赵之谦,字益甫,号悲庵,清朝晚期著名书法家、篆刻家。他精通多种书体,尤其擅长篆书,被誉为“清代篆书四大家”之一。赵之谦的篆书在继承传统基础上,大胆创新,形成了独特的风格。他的书法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为后世学习书法的典范。 篆书铙歌是赵之谦的一部重要作品,其内容取材于《诗经》中的《铙歌》篇。铙歌是古代的一种乐歌,用以歌颂国家的辉煌成就和英勇战士的功绩。《诗经》中的铙歌共有十六首,记录了西周时期国家的繁荣和军队的强大,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赵之谦选择这个题材,既体现了他对古代文化的尊崇,也表达了他对国家繁荣昌盛的美好祝愿。 赵之谦篆书铙歌的注释部分,是他对《诗经》铙歌的深入研究和解读。他在注释中引用了大量的史料和文献,对铙歌的历史背景、人物事迹、地理环境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这些注释不仅为读者提供了理解铙歌的途径,也展示了赵之谦深厚的学术素养和广泛的知识领域。此外,赵之谦在注释中还对铙歌的文字、韵律、意象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为后世研究《诗经》提供了宝贵的参

考资料。 赵之谦篆书铙歌对后世的影响深远。他的书法作品在书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为清代篆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他的注释工作也启发了后世学者对《诗经》及其他古代文献的深入研究。作为一部集书法艺术和学术研究于一身的巨著,赵之谦篆书铙歌成为了后人传颂不衰的艺术瑰宝。 总之,赵之谦的篆书铙歌是一部兼具艺术价值和学术价值的重要作品。它不仅展现了赵之谦独特的篆书风格,还体现了他对古代文化的尊崇和传承。

【每日一字】寒(862)2016.12.29

【每日一字】寒(862)2016.12.29 今天解析“寒”字,需要说明的是,单字是从田英章先生毛笔楷书字汇上摘取制作的,和作品里面的字稍有不同,望书友们明鉴。 第九个字:寒 寒hán:上下结构,中宫收紧。 上部“宀”头整体略抗肩,稍宽。首笔竖点居中,稍左斜,厚重,勿长;第二笔左竖离竖点距离稍近,露锋入笔,不要写低,稍左斜;横钩虚接起笔,横画稍抗肩,压着竖点的下部通过,向右渐轻,过竖点后右边稍长,到位后提笔稍向上,然后顿笔向左下方出钩,钩要短促有力。 下部应上收下展,注意重心的对应。上面部分要紧凑上靠:三横稍偏左,前两横稍短,略抗肩,勿重;两竖略呈背势,左竖垂直,右竖稍左斜;下面横画稍长,左伸右收,与上面两横平行等距,略呈拱形;撇、捺注意起笔位置和行笔角度,开张适宜,对称舒展,捺角与撇尖平齐;下面两点要上靠,与竖点重心直对,上点勿重,角度稍平,下点角度稍立,厚重,以稳住整字。 褚遂良 颜真卿 董其昌 王羲之 米芾 赵孟頫 怀素

王羲之 祝枝山 隋智永《真草千字文》隋智永《真草千字文》 宋米芾《蜀素帖》宋苏轼《寒食帖》 明王铎《自书石湖等五首卷》宋黄庭坚《自书松风阁诗卷》 明文徵明《行书自作诗卷》宋黄庭坚《庞居士寒山子诗》 明唐寅《落花诗册》隋《董美人墓志》 清赵之谦《篆书铙歌册》唐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敬告:为了方便书友们学习书法,小编搜集整理了历代名碑帖和现当代书法名家的作品和视频,准备定制一批书法资料U盘,分16G 和32G两种,名片大小,内容丰富。(16G盘里面含有田英章先生的书法教学视频,32G盘又增加了田英章先生最新书法讲座视频以及中国书法全集等大量书法资料)一卡在手,学书不愁。现在接受预定(16G盘66元,32G盘99元),邮费一律到付。有意者请联系小编xz100sf。 推荐

清代小篆名家作品辑录-莫友芝篇书法基础(邓石如、吴熙载、莫友芝、杨沂孙、胡澍、徐三庚、赵之谦...

清代小篆名家作品辑录-莫友芝篇书法基础(邓石如、吴熙载、莫友芝、杨沂孙、胡澍、徐三庚、赵之谦... 引子 当今提及篆书,多指小篆,而从广义上讲,篆书包括甲骨文,大篆和小篆。 作为正体书,小篆随着秦朝灭亡汉代隶书的发展而逐渐淡出书法舞台,除了唐代李阳冰之外,少有名家。 直到清代由于金石学和篆刻学的发展,为小篆开创了全新的局面。产生了以邓石如为代表的诸多名家。清代小篆自成体系,为后学者提供了大量书帖。 本系列文章例举清代数位名家数篇,不做评价,仅整理作品以供读者学习查阅。 邓石如(1743~1805) 吴熙载(1799~1870) 莫友芝(1811~1871) 杨沂孙(1812~1881) 胡澍(1825~1872) 徐三庚(1826~1890) 赵之谦(1829~1884) 吴大澂(1835~1902) 吴昌硕(1844~1927) 莫友芝(1811~1871) 字子偲(音思),自号郘(音吕)亭,又号紫泉、眲(音讷)叟,

贵州独山人。晚清金石学家、目录版本学家、书法家,宋诗派重要成员。家世传业,通文字训诂之学。 ▼《汉铙(音挠)歌》二篇《上邪》《临高台》 注:《汉铙歌》即《铙歌十八曲》,是汉乐府的郊祀歌。 崔豹《古今注》曰:“短箫铙歌,军乐也。”十分复杂,诗意难晓,字句舛讹,风格多样。 《古今乐录》曰:“汉鼓吹铙歌十八曲,字多讹误。一曰《朱鹭》,二曰《思悲翁》,三曰《艾如张》,四曰《上之回》,五曰《拥离》,六曰《战城南》,七曰《巫山高》,八曰《上陵》,九曰《将进酒》,十曰《君马黄》,十一曰《芳树》,十二曰《有所思》,十三曰《雉子斑》,十四曰《圣人出》,十五曰《上邪》,十六曰《临高台》,十七曰《远如期》,十八曰《石留》。又有《务成》《玄云》《黄爵》《钓竿》,亦汉曲也。其辞亡。” ▼《易经· 大有》 ▼《易经·谦》 ▼《易经·系辞上传》节录四条屏 ▼《道德经》节录四条屏(第二,第二十六,第三十二,第四十三) ▼《道德经·第四十五》 ▼朱熹《六先生画像赞》四条屏 康节先生,邵雍(1011~1077年),字尧夫,自号安乐先生、伊川翁等,谥康节。 濂溪先生,周敦颐(1017~1073年),又名周元皓,原名周敦实,字茂叔,号濂溪,谥号元公。 涑水先生,司马光(1019~1086年),字君实,号迂叟,汉族,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 横渠先生张载(1020~1077年),字子厚,,祖籍大梁。 明道先生,程颢(1032~1085年),字伯淳,号明道。 伊川先生,程颐(1033~1107年)字正叔,世居中山,后徙为

【每日一字】间(810)2016.11.07

【每日一字】间(810)2016.11.07 今天解析“间”字,需要说明的是,单字是从田英章先生毛笔楷书字汇上摘取制作的,和作品里面的字稍有不同,望书友们明鉴。 第十四个字:间 间jiān:上包围结构,竖笔等距。 上部“門”旁工整端庄,在对称中稍带左收右放的效果。左垂露竖斜切起笔,竖身稍左斜,起笔收笔稍重、中间稍轻,略带弧形;第二笔横折虚接起笔,向右渐重,抗肩,到位后向右下方稍重顿笔,然后内擫写竖,稍左斜,且呈与左竖相反的弧形;中间小横写成横点;提笔起笔位置约在左竖中间,短促有力。右边首笔短竖要注意与左边的距离,起笔与左边基本平齐,竖身与左边短竖呈相抱之势;横折钩虚接起笔,横画比左边横画稍长,稍抗肩,略呈拱形,到位后向右下方顿笔,然后写竖,竖笔稍重,稍右斜,稍弯,与左竖呈相背之势,钩小而有力,钩角要低于左竖;中间小横稍抗肩,不要长,与左边横点相对应;最后一横实接起笔,收笔可不与右竖相接。注意四个竖笔的间距基本相等,因右竖带钩,故间距略大。 下部“日”字略偏左,形瘦长,大小适宜。左竖起笔在上面短竖的正下方,长度与上面短竖相同,略左斜;第二笔横折实接起笔,横画稍抗肩,到位后(右短竖的下方)笔锋稍往上提,然后向右下方顿笔,接着内擫下行,劲挺有力,长度比左竖稍长;小横略偏上,与左竖虚接,稍抗肩,勿重;最后底横略呈拱形,实接两竖。 欧阳询 颜真卿 柳公权 褚遂良

赵孟頫 王羲之 陆柬之 苏轼 赵孟頫 怀素 王羲之 兰亭序(冯承素摹本)唐孙过庭《书谱》 汉《张迁碑》宋苏轼《洞庭中山二赋》 唐怀素《自叙帖》宋米芾《张季明帖》 北魏《元怀墓志》明祝允明《行草归田赋》《乐志论》 元赵孟頫《仇锷墓志铭》清伊秉绶《隶书册》 宋米芾《中秋诗帖》宋吴琚《行书蔡襄七言绝句》 清赵之谦《篆书铙歌册》元赵孟頫《前后赤壁赋》 唐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唐李怀琳草书《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推荐

全网最全篆刻印谱

全网最全篆刻印谱 (宋)释梦英篆书千字文.pdf (清)赵之谦篆书临峄山刻石.pdf (清)赵之谦篆书铙歌.pdf 1-古玺技法解折.pdf 10-齐白石经典印作技法解折.pdf 11-古印陶封泥代表作品技法解折.pdf 12-鸟虫篆印技法解折.pdf 2-秦印技法解折.pdf 2009年秋拍文房清玩·近现代名家篆刻专场.pdf 2012吴颐人艺术展.pdf 2012年西泠印社春拍—文房清玩近现代名家篆刻专场欣赏.pdf 3-汉印技法解折印.pdf 4-元朱文印技法解折.pdf 5-浙派经典印作技法解折.pdf 5-浙派经典印作技法解析.pdf 6-邓石如经典印作技法解折.pdf 7-赵之谦经典印作技法解折.pdf 8-吴昌硕印作技法解折.pdf 9-黄牧甫经典印作技法解折.pdf [中国的印章与篆刻].王志敏.扫描版.pdf [古玺汉印集萃].pdf [篆刻十讲].赵熊.扫描版.pdf [统元楼印谱(上)].李兆生.扫描版.pdf [齐白石篆刻及其刀法].汪星燚.扫描版.pdf ★浙派篆刻.pdf 《明清篆刻流派印谱+(修订本)》+1980.pdf 《琼苑揽胜:故宫御园胜景印谱》.pdf 《西泠后四家印谱》1982.pdf

《西泠四家印谱》1979.pdf 《赵之谦印谱》1979.pdf 《钱君匋藏印谱吴昌硕》1998.pdf 《钱君匋藏印谱赵之谦》1998.pdf 《黄自元间架结构九十二法》.exe 【故宫博物院藏古玺印选】罗福颐.主编.pdf 【济南七十二名泉印谱】.pdf 【邓石如经典印作技法解析】.pdf 丁吉甫印选 .pdf 丁敬印集(模糊).pdf 中国书法全集第92卷先秦玺印.pdf 中国十二生肖印谱.pdf 中国历代印风系列-黄牧甫流派印风.pdf 中国历代篆刻精品100件赏析.pdf 中国历代篆刻集粹 8 徐三庚.pdf 中国篆刻大辞典.pdf 中國博物館藏畫.上海博物館藏畫.pdf 临摹汉印的目的.pdf 乔尼陶印展.pdf 书法.篆刻-篆书百家姓.pdf 二十世纪篆刻名家作品选.pdf 云峰印社书法篆刻.pdf 以文会友-武陵老井近作28方.pdf 傅大卣手拓印章集存.pdf 先秦玺印.pdf 关外瘦马 [追梦敦煌肖形印20方].pdf 写意印风.pdf 刘新惠书画印作品展篆刻篇.pdf 北堂旧藏齐白石印集.pdf 十钟山房印举.pdf

掌握好小篆的特点,还怕写不好篆书吗?

掌握好小篆的特点,还怕写不好篆书吗? 小篆的特点 一是长方形,以方楷一字半为度,一字为正体,半字为垂脚,大致比例为3:2左右。 二是笔画横平竖直,圆劲均匀,粗细基本一致。所有横画和竖画等距平行,所有笔画以圆为主,圆起圆收,方中寓圆,圆中有方,使转圆活,富有奇趣。 三是平衡对称,空间分割均衡与对称是篆书的独特魅力。对称不仅存在于左右对称,上下对称,而且还存在于字的局部对称,圆弧形笔画左右倾斜度的对称。

四是上紧下松,小篆的大部分字主体部分在上大半部,下小半部是伸缩的垂脚。当然也有下无脚的字,主体笔画在下部,上部的笔画则可以耸起。 小篆的笔法分析 (一)小篆的基本笔法: 掌握小篆的基本笔法,是学好篆书最关键的基本功。小篆的基本笔法应当用“中锋用笔”来概括。就是说笔的主锋必须在画的中央,不使之外露。其特点是藏头护尾,力含其中,因为中锋用笔写出的笔画凝练劲挺,圆健美观,一直被视为书法的主要用笔方法。下面将小篆中常用的几种笔画分别予以阐述。 1.横

(1)逆入藏锋至首端 (2)转成圆锋向右行 (3)行至末端转锋 (4)向左回锋 2.竖 (1)笔尖向上逆入,徐徐上引至顶点(2)使笔尖垂直,然后转锋向下行笔(3)行至底点勿顿 (4)轻提锋颖,顺势提收

3.横弯 (1)逆锋落笔向左 (2)转锋向右行笔 (3)顺锋向下行笔 (4)行笔渐慢,顺势上提收笔

4.直弯 (1)逆锋落笔向上 (2)转锋向下行笔 (3)顺势向右转笔再向下渐慢行笔 (4)行至末端顺势收笔 5.上弧 小篆的弧笔笔法和前面的横竖一样都是欲右先左,欲上先下的,关键是要保持圆劲的势态,保持笔毫着纸的深浅一致以及适当的速度,注意对称,两弧在中间地段衔接,衔接处要写的自然不留痕迹。

篆书入门(打印版)

篆书入门(打印版) 篆书入门 小篆的特点 一是长方形,以方楷一字半为度,一字为正体,半字为垂脚,大致比例为3:2左右。 二是笔画横平竖直,圆劲均匀,粗细基本一致。所有横画和竖画等距平行,所有笔画以圆为主,圆起圆收,方中寓圆,圆中有方,使转圆活,富有奇趣。 三是平衡对称,空间分割均衡与对称是篆书的独特魅力。对称不仅存在于左右对称,上下对称,而且还存在于字的局部对称,圆弧形笔画左右倾斜度的对称。 四是上紧下松,小篆的大部分字主体部分在上大半部,下小半部是伸缩的垂脚。当然也有下无脚的字,主体笔画1 在下部,上部的笔画则可以耸起。 小篆的笔法分析 (一)小篆的基本笔法: 掌握小篆的基本笔法,是学好篆书最关键的基本功。小篆的基本笔法应当用“中锋用笔”来概括。就是说笔的主锋必须在

画的中央,不使之外露。其特点是藏头护尾,力含其中,因为中锋用笔写出的笔画凝练劲挺,圆健美观,一直被视为书法的主要用笔方法。下面将小篆中常用的几种笔画分别予以阐述。 1.横 (1)逆入藏锋至首端 (2)转成圆锋向右行 (3)行至末端转锋 (4)向左回锋 2.竖 (1)笔尖向上逆入,徐徐上引至顶点 (2)使笔尖垂直,然后转锋向下行笔 2 (3)行至底点勿顿 (4)XXX,顺势提收 3.横弯 (1)逆锋落笔向左 (2)转锋向右行笔 (3)XXX向下行笔 (4)行笔渐慢,顺势上提收笔 4.直弯

(1)逆锋落笔向上 (2)转锋向下行笔 3 (3)顺势向右转笔再向下渐慢行笔 (4)行至末端顺势收笔 5.上弧 小篆的弧笔笔法和前面的横竖一样都是欲右先左,欲上先下的,关键是要保 势态,保持笔毫着纸的深浅一致以及适当的速度,注意对称,两弧在中间地段衔 处要写的自然不留痕迹。 6.下弧 下弧要先写左半弧,后写右半弧,写右弧时要注意和左弧的对应,线条要一气呵成,不要迟疑缓慢,否则线条会柔弱而缺乏力感。 持圆劲的 接,衔接 4 7.摆布外弧

篆书基础知识入门基础(附-篆书样式典范《王福庵书说文部首》)

篆书基础入门 小篆的特点 一是长方形,以方楷一字半为度,一字为正体,半字为垂脚,大致比例为3:2左右。 二是笔画横平竖直,圆劲均匀,粗细基本一致。所有横画和竖画等距平行,所有笔画以圆为主,圆起圆收,方中寓圆,圆中有方,使转圆活,富有奇趣。 三是平衡对称,空间分割均衡与对称是篆书的独特魅力。对称不仅存在于左右对称,上下对称,而且还存在于字的局部对称,圆弧形笔画左右倾斜度的对称。 四是上紧下松,小篆的大部分字主体部分在上大半部,下小半部是伸缩的垂脚。当然也有下无脚的字,主体笔画

在下部,上部的笔画则可以耸起。 小篆的笔法分析 (一)小篆的基本笔法: 掌握小篆的基本笔法,是学好篆书最关键的基本功。小篆的基本笔法应当用“中锋用笔”来概括。就是说笔的主锋必须在画的中央,不使之外露。其特点是藏头护尾,力含其中,因为中锋用笔写出的笔画凝练劲挺,圆健美观,一直被视为书法的主要用笔方法。下面将小篆中常用的几种笔画分别予以阐述。 1.横 (1)逆入藏锋至首端 (2)转成圆锋向右行 (3)行至末端转锋 (4)向左回锋 2.竖 (1)笔尖向上逆入,徐徐上引至顶点 (2)使笔尖垂直,然后转锋向下行笔

(3)行至底点勿顿 (4)轻提锋颖,顺势提收 3.横弯 (1)逆锋落笔向左 (2)转锋向右行笔 (3)顺锋向下行笔 (4)行笔渐慢,顺势上提收笔 4.直弯 (1)逆锋落笔向上 (2)转锋向下行笔

(3)顺势向右转笔再向下渐慢行笔 (4)行至末端顺势收笔 5.上弧 小篆的弧笔笔法和前面的横竖一样都是欲右先左,欲上先下的,关键是要保持圆劲的势态,保持笔毫着纸的深浅一致以及适当的速度,注意对称,两弧在中间地段衔接,衔接处要写的自然不留痕迹。 6.下弧 下弧要先写左半弧,后写右半弧,写右弧时要注意和左弧的对应,线条要一气呵成,不要迟疑缓慢,否则线条会柔弱而缺乏力感。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