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饲料卫生与安全学

饲料卫生与安全学

饲料卫生与安全学
饲料卫生与安全学

饲料卫生与安全学

绪论

饲料(feed):能提供动物所需养分,保证动物健康、维持和促进动物生长和生产,合理使用不发生有害的可饲物质的总称。

饲料分类:

1.饲料原料:粗饲料,青绿~,青贮~,能量,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饲料添加剂

2.配合饲料产品:全阶配合饲料,进料补充料(反刍),浓缩饲料,添加剂预混料

3.饲料产品形状:粉状,颗粒,膨化,碎粒,块状饲料

饲料添加剂:指为利于养分消化吸收,改善饲料品质,促进动物生长和繁殖,保障动物健康而参入饲料中的少量或微量物质

饲料卫生与安全:是指饲料转化为畜产品的过程对动物健康及正常生长,畜产品食用,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不会产生负面影响等特性的概括

饲料生物性污染及控制

非致病性细菌:是引起饲料腐败变质的重要因素之一,是评价饲料卫生与安全质量的重要指标

1.假单胞杆菌属:革兰氏阴性菌,无芽孢,可运动

2.微球菌属:革兰氏阳性菌,无芽孢,不可运动

3.芽孢杆菌属:革兰氏阳性菌,有芽孢,可运动

致病性菌属:(内毒素是一次性的,外毒素是永久的)

1.沙门氏杆菌(内毒素):感染部位:大小肠,胃,肝脏

病症:胃肠炎,伤害,副伤害

2.大肠杆菌(内毒素):A.革兰氏阴性菌B.周身有鞭毛,能运动,无芽孢C.好氧或兼性厌氧

D.最适生长温度37°,但在15--45°均可生长

E.正常情况下为有益菌,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或侵入肠外组织或器官时会变成致病菌

3.内毒菌(外毒素):A.革兰氏阳性菌B.有鞭毛,能运动,产生芽孢C.厌氧,是目前毒性最强的毒素之一D.最适生长温度35°,不产芽孢的细菌易于杀灭,芽孢抵抗力极强E.自然界中广泛存在F.毒粉型

临床症状:中毒后,最急性者往往不表现任何症状而突然死亡,一般病畜出现四肢无力全身麻痹,运动不便,不能站立,等中毒症状,有的24h内即可死亡

4.葡萄球菌(外毒素):A.革兰氏阳性菌B.无鞭毛,无芽孢,不能运动C.兼性厌氧或需氧D.最适生长温度35--37°但在0---47°都可生长,抵抗力较强E.广泛存在于空气,土壤,水,家畜的皮肤和牛的乳房中等F.致病菌种,金葡萄球菌

金葡萄球菌:最适生长温度30--37°对热抵抗力较强,耐盐性强,广泛存在于空气,土壤水及其他中

临床症状:中毒动物发生剧烈呕吐,大量流涎,腹痛腹泻,粪便带血,严重腹泻后出现失水症状,肌肉痉挛,虚脱,体温大多正常

细菌菌相:指共存于饲料中的细菌种类和相对数量的构成

细菌数量:指单位重量饲料的细菌含量

饲料细菌污染的危害:

1.引起饲料腐败变质:是指以饲料细菌为主的多种元素作用下,饲料降低或失去营养价值等一系列变化

2.导致动物产生疾病和中毒:

细菌性饲料中毒:指动物因摄入了含有有害细菌或细菌毒素的饲料而引起的一切中毒感染型饲料中毒:病原细菌污染饲料后在饲料中大量繁殖,这种含有大量活菌的饲料被动物摄入后,会引起动物消化道感染而造成中毒

毒素型饲料中毒:饲料中污染了某些细菌以后在适宜的条件下,这些细菌在饲料中繁殖并产生毒素,这种饲料被动物摄入以后引起的中毒

3.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带菌畜产品

人畜共患病

饲料细菌污染的控制:

1.严格检测饲料原料,禁止使用被污染的原料,选择优质原料进行生产和加工

2.应保持原料新鲜

3.掌握正确的生产加工方法

4.利用畜禽粪便加工饲料需经高温干燥或发酵处理

5.保证良好的仓储条件

6.饲料中添加防腐剂

7.严格执行国家饲料卫生标准

饲料仓储虫害污染及控制

仓库害虫的传播途径:

1.粮食自身带虫传播

2.仓内潜伏害虫的传播

3.包装器材或运输工具带虫传播

4.从仓外直接进入

仓虫生物学特性:耐干性,耐热冷性,耐饥性,繁殖性能高,食性广

影响仓虫发生的生态因子:营养因子,生物因子,气象因子,人为因子

仓虫的危害:

1.蛀食动植物原材料及其加工制品等

2.代谢物污染饲料使之有毒

3.引起饲料发热,招致微生物滋生

4.丧失营养价值

仓虫的控制:以防为主,防治结合

1.加强对外检疫

2.仓储害虫的防治措施:切断传播途径,习性防治,高温杀虫,低温杀虫,气控防治,药物防治,谷物保护剂防治

饲料寄生虫的污染及控制

寄生虫:将其一生的大多数时间居住在另外一种生物上,同时对被寄生生物造成损害的一种生物

畜禽肉及内脏等饲料中常见的寄生虫:猪囊尾虫,旋毛虫,岗地弓形虫,肝片吸虫

水产品中寄生虫:华支睾吸虫,刚棘颚口线虫,肾膨结线虫

农产品中寄生虫:姜片吸虫,钩虫,蛔虫

污染控制(寄生虫)

1.饲料检疫

2.对饲料进行物理化学和生物学处理

3.控制传染途径

4.加强环境和卫生控制

霉菌及霉菌毒素对饲料的污染及控制

霉菌:是真菌丝体发达而又不形成较大子实体的一部分真菌的俗称

霉菌毒素:指某些霉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产生的有毒次生代谢物

产毒条件:1霉菌生长受到一定限制时2温度,水分和相对湿度,氧气,营养因素

霉菌类型:

类型田间霉菌贮藏霉菌

感染期生长成熟过程中收获贮存过程

适宜生长条件5---25°25--30°

常见菌属镰刀,麦角,甘薯黑斑曲霉,青霉

霉菌毒素特点:

1.隐蔽性:慢性霉菌毒素污染,污染浓度不高,难检测

2.复杂性:相互协同作用,自然污染毒性高于人工感染,呈现非典型症状,同一毒素对不同动物造成危害不同

霉菌毒素危害特点:

1.群发性和无污染性

2.无免疫性

3.地域性和季节性

4.引起损害的多样性

5.中毒症状复杂多样

饲料霉变的感官变化:饲料发热,发潮,结块,生霉,变色,变味,重量减轻,霉烂

霉变饲料对动物毒害作用:

1.影响动物生产,繁殖性能

2.干扰和抑制动物免疫系统

3.导致动物癌变死亡

4.影响畜产品安全

饲料的防霉措施:

物理防霉法:

1.严格控制饲料和原料的水分含量

2.改善饲料储存,运输条件

3.选育和培育抗霉菌的饲料作物品种

4.选择适当的种植或收获技术

5.应用辐射技术

化学防霉法:添加防霉剂

微生物防霉法:主要利用微生物的生物转化作用降解霉菌毒素的毒性

综合法:抗氧化剂和酶合作的防霉剂---------新型高效防霉剂

严格执行饲料卫生标准

其他方法:低温贮藏,低氧处理等

霉变饲料的处理和利用:

剔除霉粒法:主要是霉变破损和虫蛀籽粒

混合稀释法:将为污染和轻度污染的饲料混合稀释

对饲料中霉菌毒素进行脱毒处理:

1.物理学脱毒法:水洗法,溶剂提取法,加热去毒法,辐射去毒法

2.化学脱毒法:主要是碱化方法,氨水,氢氧化钠,碳酸氢钠,氢氧化钙

氧化剂处理,过氧化氢,氯气,次氯酸钠

3.微生物脱毒法:微生物制剂和酶制剂

4.饲料添加剂:吸附剂,活性炭,膨润土,硅藻土

主要的霉菌毒素

黄曲霉毒素

AFT特点之毒性极强

急性毒性:

1.AFB1是毒性极强的剧毒物,最敏感的动物是雏鸭

2.急性毒作用,肝脏毒

3.可使肝细胞坏死,肝出血,肿大,肝胆管上皮增生等

慢性毒性:

1.肝组织学变化:肝细胞变性,坏死再生结节,肝管上皮增生及肝纤维化,肝硬化

2.肝功能变换:血清转氨酶,ATP,碱性磷酸酶,球蛋白升高

3.其他症状:生长发育迟缓,体重下降,食物利用率降低,母畜不育或产子少

AF对人类毒性

人体细胞体外实验:抑制细胞分裂,DNA合成,染色体破碎

人类肝癌流行病学

人类急性中毒

中毒表现:

1.损害肝脏等组织

2.抑制动物的免疫系统

3.致癌

4.动物中毒死亡

5.繁殖性能下降

6.畜产品中残留

预防措施:

1.防霉:最根本措施,预防饲料被霉菌污染

田间操作:防虫,晾晒及时

贮藏:控制水分

化学方法:药物防霉

2.去毒:物理方法:挑选霉粒,碾扎加工发,加水搓洗,吸附法

化学方法:加碱处理,二甲基乙醚去油脂中的AFB1

新方法:高压破坏臭氧,微生物去毒

3.执行饲料容许量标准

4.动物治疗

镰刀菌毒素种类:1.单端孢霉素类2.玉米赤霉烯酮3.丁烯酸内酯4.串珠镰刀菌素5.伏马毒素T-2毒素产毒菌:三线镰刀菌,拟枝镰刀菌,梨孢镰刀菌

玉米赤霉烯酮中毒症状

雌性动物:乳腺肿胀,阴户和阴道水肿,阴道和直肠脱垂,子宫卵巢萎缩,产子数减少,流

产及不孕

雄性动物:乳腺肿胀,包皮水肿,睾丸萎缩及精液质量下降

饲料非生物性污染及控制

主要环境污染物:二噁英,铅,汞,镉,砷无机氟化物

二噁英的危害与预防:引起雌性动物卵巢功能障碍,抑制雌激素的作用使动物不孕,流产等,雄性动物出现精细胞减少,成熟,精子退化,雌性化

免疫毒性:胸腺萎缩,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下降

致癌性

铅对动物的危害:

1.损害神经系统

2.影响造血功能

3.引起慢性肾炎,影响泌尿系统

4.影响消化系统

5.导致动物生产性能下降

汞的危害:是一种神经毒,重金属元素,在脑中积蓄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脑组织代谢障碍,慢性汞中毒,可影响心血管系统的稳定性,甲基汞对肝脏的肾脏有毒害作用

镉主要以水溶性镉,吸附性镉,难溶性镉形式存在

危害:慢性中毒损伤肾小管,引起贫血,干扰Zn,Cu,Fe在体内的吸收和代谢而产生毒作用,对雄性动物生殖系统有明显毒害作用

砷的危害:影响机体内酶功能,危害神经细胞,致癌性,急性中毒可短时间内致死,慢性中毒被毛脱落肌肉萎缩四肢疼痛

氟化物的危害:长期进入机体,引起动物慢性中毒

影响骨骼生长和再生长

抑制骨髓活性,引起贫血

细胞毒性,对肾脏的损伤较重

牙齿损伤

农药对饲料的污染及控制

农药的相关概念

农药:是指用于防治,消灭或者控制危害农业、林业的病虫、草和其他有害生物,以及有目的的调节植物,昆虫生长的化学合成的或者来源于生物,其他天然物质的一种或者几种物质混合物及其制剂。

农药残留:指农药使用后残存于动植物体,农副产品和环境中的农药原药,有毒代谢物降解转化产物和反应杂志的总称

农药残效:农药除在使用时直接作用于虫害,病菌等发挥药效外,其在环境中消失或降解前仍具有杀虫杀菌的效果的现象

农药残毒:指人和动物长期摄入含有农药残留的食品或饲料而造成的中毒反应,包括农药本身及其衍生物,代谢产物,降解产物,以及其在环境食品饲料中的其他反应物的毒性

污染途径:直接污染,间接污染

有机氯农药残留:化学性质稳定,脂溶性强在环境中不易被降解,环境中具有很高的残留量,可在动物体内长时间积蓄

有机磷农药残留:化学性质不稳定,在外界环境中以较快的速度经气化,地下渗透,氧化水解,土壤中微生物降解等作用,使其残留期缩短

预防饲料农药污染措施:

1.发展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

2.合理安全使用农药

3.制定农药生产使用的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

4.对已污染或农残超标的饲料进行适当的去污处理或另作他用

饲料脂肪酸败及控制

脂肪酸败:脂肪长期贮存于不适宜的条件下,往往会发生一系列的化学变化,使其酸值,过氧化值,及熔点增高,并对油脂感观性质发生不良影响,这种变化为脂肪酸败

饲料脂肪酸败原因:

1.温度与湿度:温度↑,微生物生长↑,脂肪酸败↑

水含量↑油脂水解酸败

2.油脂含量和种类:油脂含量↑饲料易氧化变质

脂肪不饱和度高,精炼度低,易发生氧化

3.微量元素添加计量

4.空气中的氧和过氧化物

维生素A,B-胡萝卜素,不饱和脂肪酸和部分氨基酸及肽类

5.其他原因:光照,表面积,存放时间,贮存不当

感官变化:色泽,透明度,气味,滋味

饲料脂肪酸败对动物健康和饲料品质的影响

1.降低适口性

2.降低营养价值

3.影响酶活性

4.影响生物膜的流动性和完整性

5.影响免疫功能

6.影响消化功能

7.致癌性

8.实质器官变化

9.影响畜产品质量

脂肪酸败防治措施:

1.注意油脂和饲料的储存条件

2.注意原料的选用和饲料的配合

3.饲料中合理添加适量抗氧化剂

抗氧化及添加注意事项:

1.抗氧化剂本身或与饲料组分作用后的产物对畜禽健康无毒害安全可靠

2.添加不同饲料产生异味和颜色,不影响畜产品质量

3.添加量少,活性高,抗氧化性强

4.价格便宜,制造容易,使用方便

5.在饲料中的存在易于测定

饲料抗营养因子

抗营养因子:饲料中某些阻碍营养成分消化吸收和利用的物质称为抗营养因子

抗营养因子的分类:蛋白质类,矿物质类,碳水化合物类,维生素拮抗物类,刺激免疫系统的抗营养因子,综合性抗营养因子

蛋白质抑制因子:指能和蛋白酶的必须基因发生化学反应,从而抑制蛋白酶与底物结合是蛋白酶的活力下降甚至丧失的一类物质

分类:(打不出来)

蛋白质抑制因子抗营养作用:

1.降低蛋白质利用率

2.造成动物的胰腺肥大增生

3.KTI影响动物生长

4.降低脂肪的吸收

5.KTI抑制因子明显影响饲料采食量,饲料转化率和日增重

蛋白酶抑制因子处理方法:

1.传统的蒸煮,高温高压,烘烤

2.红外线处理,微波处理和膨化处理

3.射线辐射照处理,没处理发芽处理等

植物凝集素抗营养作用:

1.采食量下降的影响

2.胃肠道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3.抑制免疫系统的免疫功能

4.抑制生长,胰腺增生

植物凝集素毒性及纯化方法:蒸煮,高温高压,膨化和辐射等处理均能有效纯化其活性,但干热处理,如烘烤的效果相对较低

单宁分类:水解单宁,缩合单宁

单宁抗营养作用:

1.影响适口性,降低采食量

2.降低营养物质的消化率

3.造成胃肠道的损伤

4.反刍动物的影响

单宁处理方法:

1.高温蒸煮,高温高压

2.脱壳处理

3.添加动物脂肪

非淀粉多糖抗营养作用:

1.具有高度粘稠性,能阻碍营养物质被消化酶消化

2.影响肠道微生物区系

3.影响生理物质活性

4.影响消化道黏膜生理形态和功能

5.其他,黏性,粪便带来畜舍环境和卫生的变坏

正面营养作用:1.供能2.对营养物质摄入的调控作用3.解毒作用4.代谢效应5.物理消化作用6.其他:改善畜产品质量,提高母畜的生产性能

处理方法:酶制剂,水处理

饲料抗原蛋白:饲料中的大分子蛋白质或糖蛋白能降低机体的体液免疫功能引起肠道致敏反应,又称致过敏蛋白质,致敏因子

饲料抗原蛋白抗营养作用:

1.降低饲料蛋白质的利用

2.活化免疫系统

3.增加内源性蛋白质的分泌,导致粪N增加

4.敏感动物出现过敏反应,导致腹泻生产性能下降,甚至死亡

饲料抗原蛋白纯化方法:热处理效应不佳,热的乙醇处理,膨化处理,酶制剂处理

影响植酸酶活力的因素:

PH值:蛋白酶:4.0---6.0

温度:大于80°蒸汽加热10分钟,小麦中植酸酶活性丧失

Ca:1.1---1.4时,效果最佳

维生素含量:Vit D3促进Ca吸收,提高质酸酶活性

发芽:可以增加种子中植酸酶活性

杂粕类,糟渣类饲料卫生与安全

菜子饼粕中的有毒有害物质:

1.硫葡萄糖苷:

降解:经芥子酶可水解成噁唑烷硫酮,异硫氰酸酯,硫氰酸酯及腈

降解产物毒性:异硫氰酸酯:影响菜子饼的适口性

引起胃肠炎,肾炎及支气管炎,甚至肺水肿

导致甲状腺肿大,并使动物生长速度降低

硫氰酸酯:引起甲状腺肿大

影响菜子饼粕的适口性

噁唑烷硫酮:导致甲状腺肿大,故称为甲状腺肿因子或致甲状腺肿素

腈:抑制动物生长

引起动物的肝和肾肿大

2.芥子碱和芥酸:

芥子碱:三甲胺,产生腥味蛋

芥酸:可使动物发育迟缓,并引起心及脂肪沉积,导致心肌纤维化和心肌坏死菜子饼粕毒性的控制与安全使用:

1.培育双低油菜品种(低芥酸,低硫葡萄糖苷)

2.脱毒处理:物理处理:坑埋法,水浸法,热处理法,油菜籽脱壳和改进制油工艺

化学处理:酸碱处理法(碳酸氢钠),金属盐处理,醇类溶剂浸提法

生物学处理:某些细菌真菌可去除硫葡萄糖苷及其降解物

3.菜籽饼粕的合理使用:菜子饼粕的限量饲喂

双低菜子饼粕的适宜用量

与其他饼粕饲料合理搭配

注意营养平衡和强化

严格执行菜子饼粕质量标准和国家饲料卫生标准

棉籽饼粕中有毒有害物质:棉酚,环丙烯类脂肪酸等

棉酚含量及其影响因素:

棉花品种:腺体越多,棉酚含量越高

生长环境:与环境温度呈负相关,降雨量呈正相关

棉籽的制油工艺:榨油工艺压力大,对色素腺体破坏彻底,游离棉----结合棉

土榨法压力小,游离棉残留多

游离棉的毒性

沉积器官:肝脏,血液等

排出:随胆汁经粪便排出,乳汁

少量游离棉酚不引起中毒:体内生物转化作用失去毒性,蓄积性,到一定临界值中毒

1.损害细胞,血管和神经系统

2.与体内蛋白质铁发生反应

3.降低饲料蛋白质利用率

4.影响动物生殖机能

5.影响蛋白品质

环丙烯类脂肪酸控制与安全使用

1.新品种培育:无腺体棉花品种

2.改进传统制油工艺:溶剂浸出法,棉子色素腺体分离法,低水分蒸炒法

3.脱素处理:物理处理:螺旋压榨法,膨化脱毒法(热喷发)

4.棉籽饼粕合理利用:控制饲喂量,提高用粮CP和lys,与其他饼粕类饲料合理搭配,质量标准和卫生标准

精选-金融学原理_彭兴韵_课后答案[1-24章]

《金融学》复习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 1.货币的流动性结构:流动性高的货币和流动性低的货币之间的比率 2.直接融资:货币资金需求方通过金融市场与货币资金供给方直接发生信用关系 3.货币时间价值:货币的时间价值就是指当前所持有的一定量货币比未来持有的等量的货币具 有更高的价值。货币的价值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长 4.年金:一系列均等的现金流或付款称为年金。最现实的例子包括:零存整取、均等偿付的住 宅抵押贷款、养老保险金、住房公积金 5.系统性风险:一个经济体系中所有的资产都面临的风险, 不可通过投资组合来分散 6.财务杠杆:通过债务融资,在资产收益率一定的情况下,会增加权益性融资的回报率。 7.表外业务:是指不在银行资产负债表中所反映的、但会影响银行所能取得的利润的营业收入 和利润的业务。分为广义的表外业务和狭义的表外业务。 8.缺口:是利率敏感型资产与利率敏感型负债之间的差额。 9.贷款五级分类法:把贷款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五类,后三类称为不良贷款。 10.可转换公司债券:可转换公司债券是可以按照一定的条件和比例、在一定的时间内转换成该 公司普通股的债券。 11.市盈率:市盈率是指股票的市场价格与当期的每股收益之间的比率。 12.市场过度反应:是指某一事件引起股票价格剧烈波动,超过预期的理论水平,然后再以反向 修正的形式回归到其应有的价位上来的现象。 13.回购:债券一方以协议价格在双方约定的日期向另一方卖出债券,同时约定在未来的某一天 按约定价格从后者那里买回这些债券的协议。 14.贴现:票据的持有人在需要资金时,将其持有的未到期票据转让给银行,银行扣除利息后将 余款支付给持票人的票据行为。 15.汇率:一种货币换成另一种货币的比价关系,即以一国货币表示另一国货币的价格 16.直接标价法:以一定单位的外国货币作为标准,折算成若干单位的本国货币来表示两种货币 之间的汇率。 17.期权:事先以较小的代价购买一种在未来规定的时间内以某一确定价格买入或卖出某种金融 工具的权利。 18.掉期:在买进某种外汇的同时,卖出金额相同的这种货币,但买入和卖出的交割日期不同, 但数量完全相同的同一种外汇。 19.基础货币:又称高能货币,在部分准备金制度下可以创造出多倍存款货币的货币, MB(基础货币)=C(流通中的货币)+R(银行体系准备金总额) 20.货币乘数:表示基础货币的变动会引起货币供应量变动的倍数 21.利率风险结构:期限相同的各种信用工具利率之间的关系。包括违约风险、流动性风险 22.利率期限结构:利率的期限结构是指不同期限债券的利率之间的关系 23.通货膨胀:一般物价水平的持续上涨的过程 24.消费价格指数:根据具有代表性的家庭的消费开支所编制的物价指数 25.一价定律:在自由贸易条件下,同样的商品无论在哪里生产,在世界各地以同一货币表示的 价格都应该是相同的 26.购买力平价:根据一价定律,两国货币间的汇率就取决于两国同类商品价格之间的比率 27.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央利用货币政策工具,操作手段指标变量后,达到货币政策最终目标 的过程 28.公开市场操作:中央银行在证券市场上买进或卖出有价证券,影响银行体系的准备金,并进 一步影响货币供应量的行为

饲料卫生检验

饲料卫生检验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饲料卫生检验的研究对象、任务、方法和内容 一、饲料卫生检验的定义 饲料卫生检验是检查饲料中是否存在损害畜禽健康与生产性能的有毒有害物质,阐明其种类、来源、性质、含量、作用和危害,并研究其预防措施的一门学科。 二、饲料卫生检验的重要性(即为什么要学习饲料卫生检验?) 首先,饲料中有有毒有害物质给对动物带来多种危害和不良影响。饲料是发展畜牧业的物质基础,饲料中的各种营养物质是维持动物正常生命活动和最佳生产性能所必需的。但是,饲料在生长(饲用植物)与生产、加工、贮存、运输等过程中都可能出现某些有毒有害物质,这些有毒有害物质会对动物产生多种危害和不良影响,轻者降低饲料的营养价值,影响动物的生长和生产性能,严重的可引起动物急性中毒或慢性中毒,甚至导致动物死亡。 其次,饲料中部分有毒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food chain),对人体健康产生有害影响。动物长期饲喂某些含有毒有害物质的饲料,其机体可能残留有毒有害物质,人吃了这些有残留的畜禽产品(如肉、蛋、乳),就会有危险。 第三,新的饲料资源的开发利用,涉及到饲料卫生检验。我国饲料资源丰富,种类繁多。过去,有一些出产量大、营养物质丰富的饲料资源,由于含有毒有害物质,不敢用作饲料,白白浪费。随着现代畜牧业生产和饲料工业的迅速发展,需要不断开发利用新的饲料资源,这当中都涉及到“毒”的问题,即饲料安全性问题。 由于上述原因,因此,饲料卫生检验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日益显得更加重要。 三、饲料卫生检验的研究对象 饲料卫生检验的研究对象主要是饲料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有毒有害物质。这些有毒有害物质归纳起来,大致可分为以下四类: 1、饲料中的天然有毒有害物质 这类有毒有害物质大多数是植物在生长过程中,由糖、脂肪、氨基酸等基本有机物代谢产生的,属于次生代谢产物。例如某些青绿饲料中含有的氰甙、草酸盐和某些生物碱;棉籽中含有的棉酚;豆类果实中含有的蛋白酶抑制剂、植物红细胞凝集,素等。 2、饲料的正常组成成分或无毒成分在某些情况下发生分解或转化而形成的有毒有害物质 例如叶菜类饲料调制或贮存不当时,其中所含的硝酸盐被还原而产生的亚硝酸盐;马铃薯贮存不当,变绿发芽时,产生的茄碱,等等。

烹饪卫生与安全考试题目(答案整理版)

《烹饪卫生与安全》作业 1、食品卫生与食品安全的关系? 食品卫生是为防止食品污染和有害因素危害人体健康而采取的综合措施(管理)。 食品安全指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控制) 食品卫生是对食品的生产过程而言,食品卫生一般可由卫生标准操作程序(SSOP)进行控制;食品安全是对最终食品产品而言,食品安全有赖于食品在生产过程中良好的卫生管理和有效地安全控制措施。 2、肉类原料存在哪些卫生问题? 外来杂物、微生物、农药残留、腐败变质 3、常见的细菌性食物中毒有哪些?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常见原因和预防措施? 常见的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分类与原因: 1)感染型:因病原菌污染食品并在其中大量繁殖,随同食品进入机体后,直接作用于肠道而引起的食物中毒。如沙门氏菌食物中毒,链球菌食物中毒等。 2)毒素型:由致病菌在食品中产生毒素,因食入该毒素而引起食物中毒,如葡萄球菌毒素和肉毒梭状芽孢杆菌毒素等。 3)混合型:某些致病菌引起的食物中毒是致病菌的直接参与和其产生的毒素的协同作用,因此称混合型,如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 预防措施: 主要根据防止食品受到细菌污染、控制细菌的繁殖和杀灭病原菌三项基本原则,其基本点主要有: 1、避免污染。即避免熟食品受到各种致病菌的污染。 2、控制温度。即控制适当的温度以保证杀灭食品中的微生物或者防止微 生物的生长繁殖,要烧熟煮透所有食物。 3、控制时间。即尽量缩短食品存放时间,不给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机会。 4、清洗和消毒,这是防止食品污染的主要措施。对接触食品的所有物品 应清洗干净,凡是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物品,还应在清洗的基础上进行消毒。

饲料论文

摘要:近些年来,饲料安全恶性事情频繁发作,疯牛病、禽流感、二恶英等严重影响了人民的生活质量。饲料在生产、经营和饲喂畜禽过沉重因不同原因污染后,产生了不安全的饲料。而这种饲料中的有毒有害物质通过生物链进入畜禽体内被富积在畜产品中,便产生了不安全的畜产品。这种畜产品又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后,其有毒有害物质在人体内的蓄积造成危害。如今我们应当加强饲料卫生安全管理,加强对饲料卫生的监控,保证畜产品的安全,维护我们自身利益。 关键词:饲料卫生安全有毒有害物质影响因素实施措施 饲料卫生安全是指饲料在转化为畜产品的过程中对动物的健康、正常生长、

生态坏境的可持续发展,人类生活等环节不产生负面影响。不安全的饲料中含有有毒有害物质,对畜产品有着非常大的危害,它不仅影响到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而且还严重威胁人类的身体健康。现在我就饲料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影响饲料卫生质量的因素以及保证饲料卫生安全的预防等谈谈自己的感受。 一、饲料中的有毒有害物质 1、饲料源性有毒有害物质 饲料源性有毒有害物质是指来源于动物性饲料、植物性饲料、矿物质饲料和饲料添加剂中的有害物, 包括饲料原料本身存在的抗营养因子,以及饲料原料在生产、加工、贮存、运输等过程中发生理化变化产生的有毒有害物质。 1.1植物源性饲料中的有毒有害物质 饲用植物是家畜的主要饲料来源。但在有些饲用植物中, 存在一些对动物不仅无 益反而有毒、有害的成分或物质, 这有毒化学成分或抗营养因子, 大致可以分类为: 生物碱,生物碱是一类特殊或强效的甘露糖酶抑制剂, 能使家畜产生甘露糖病。种类繁多,具有多种毒性, 特别是具有显著的神经系统毒性与细胞毒性。苷类,饲料中可能出现有毒有害物质的苷类有氰苷和硫葡萄糖苷。氰苷本身不表现毒性,但含有氰苷的植物被动物采食后, 植物组织的结构遭到破坏, 在有水分和适宜温度条件下, 氰苷经过与共存酶作用, 水解产生氢氰酸, 而引起动物中毒。o硫葡萄搪普菜籽粕中的安全限量与莱籽品种、加工方法、饲喂动物的种类和生长阶段有关。毒蛋白,饲用植物中,影响较大的毒蛋白有植物红细胞凝集素和蛋白酶抑制剂,大豆中的植物红细胞凝集素具有较大的毒性。酚类衍生物,植物中酚类成分非常多,其中与饲料关系比较密切的有棉氛和单宁。有机酸,有机酸广泛存在于植物的各个部位,抗营养作用较强的有草酸、植酸。非淀粉多糖,水溶性非淀粉多糖具有明显的抗营养作用, 其中最重要的抗营养因子是混合链β-葡聚糖和阿拉伯木聚糖。 1.2动物源性饲料中的有毒有害物质 动物性饲料中存在的有毒有害物质因原料种类、加工及贮藏条件不同而有很大的差异,对动物健康影响较大的有一下几种。鱼粉,鱼粉由于所用原料、制

安全系统工程复习题及答案

安全系统工程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安全系统与安全有关的影响因素构成了安全系统。因为与安全有关的因素纷繁交错,所以安全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很难找到一个因素数及其相关性如此复杂的能与之相比的系统。由于安全系统中各因素之间,以及因素与目标之间的关系多数有一定灰度,所以安全系统是灰色系统。安全系统是通过客体的能量流、物流和信息流的流入一流出的非线性变化趋势,确认安全和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因此安全系统具有开放性特点。 2.径集:在事故树中, 当所有基本事件都不发生时, 顶事件肯定不会发生。然而, 顶事件不发生常常并不要求所有基本事件都不发生, 而只要某些基本事件不发生顶事件就不会发生。这些不发生的基本事件的集合称为径集, 也称通集或路集。在同一事故树中, 不包含其他径集的径集称为最小径集。 3.割集:在事故树中,我们把引起顶事件发生的基本事件的集合称为割集,也称截集或截止集。一个事故树中的割集一般不止一个,在这些割集中,凡不包含其他割集的,叫做最小割集。4.安全检查表:事故树分析(FTA) 是一种演绎推理法,这种方法把系统可能发生的某种事故与导致事故发生的各种原因之间的逻辑关系用一种称为事故树的树形图表示,通过对事故树的定性与定量分析,找出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为确定安全对策提供可靠依据,以达到预测与预防事故发生的目的。 5.决策:决策指人们在求生存与发展过程中,以对事物发展规律及主客观条件的认识为依据,寻求并实现某种最佳(满意)准则和行动方案而进行的活动。决策通常有广义、一般和狭义的三种解释。决策的广义解释包括抉择准备、方案优选和方案实施等全过程。一般含义的决策解释是人们按照某个(些) 准则在若干备选方案中的选择,它只包括准备和选择两个阶段的活动。狭义的决策就是作决定,就指抉择。 6.系统工程:是20世纪5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科学,它是以系统为研究对象,以现代科学技术为研究手段,以系统最佳化为研究目标的科学技术。 7.最小径集 8.最小割集 9.故障和故障类型 10.事故树分析事故树分析(FTA) 是一种演绎推理法,这种方法把系统可能发生的某种事故与导致事故发生的各种原因之间的逻辑关系用一种称为事故树的树形图表示,通过对事故树的定性与定量分析,找出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为确定安全对策提供可靠依据,以达到预测与预防事故发生的目的。 二、综合题 1.道化学指数评价法的原理。(简答题,11分) 美国道化学公司火灾、爆炸危险性指数评价法是以工艺过程中物料的火灾、爆炸潜在危险性为基础,结合工艺条件、物料量等因素求取火灾、爆炸指数,进而可求经济损失的大小,以经济损失评价生产装置的安全性。评价中定量的依据是以往事故的统计资料、物质的潜在能量和现行安全措施的状况。 2.安全决策方法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简答题,11分) 根据决策系统的约束性与随机性原理,可分为确定型决策和非确定型决策。确定型决策:在一种已知的完全确定的自然状态下,选择满足目标要求的最优方案。非确定型决策:当决策问题有两种以上自然状态,哪种可能发生是不确定的,在此情况下的决策称为非确定型决策。非确

饲料卫生与安全学

饲料卫生与安全学 绪论 饲料(feed):能提供动物所需养分,保证动物健康、维持和促进动物生长和生产,合理使用不发生有害的可饲物质的总称。 饲料分类: 1.饲料原料:粗饲料,青绿~,青贮~,能量,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饲料添加剂 2.配合饲料产品:全阶配合饲料,进料补充料(反刍),浓缩饲料,添加剂预混料 3.饲料产品形状:粉状,颗粒,膨化,碎粒,块状饲料 饲料添加剂:指为利于养分消化吸收,改善饲料品质,促进动物生长和繁殖,保障动物健康而参入饲料中的少量或微量物质 饲料卫生与安全:是指饲料转化为畜产品的过程对动物健康及正常生长,畜产品食用,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不会产生负面影响等特性的概括 饲料生物性污染及控制 非致病性细菌:是引起饲料腐败变质的重要因素之一,是评价饲料卫生与安全质量的重要指标 1.假单胞杆菌属:革兰氏阴性菌,无芽孢,可运动 2.微球菌属:革兰氏阳性菌,无芽孢,不可运动 3.芽孢杆菌属:革兰氏阳性菌,有芽孢,可运动 致病性菌属:(内毒素是一次性的,外毒素是永久的) 1.沙门氏杆菌(内毒素):感染部位:大小肠,胃,肝脏 病症:胃肠炎,伤害,副伤害 2.大肠杆菌(内毒素):A.革兰氏阴性菌B.周身有鞭毛,能运动,无芽孢C.好氧或兼性厌氧 D.最适生长温度37°,但在15--45°均可生长 E.正常情况下为有益菌,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或侵入肠外组织或器官时会变成致病菌 3.内毒菌(外毒素):A.革兰氏阳性菌B.有鞭毛,能运动,产生芽孢C.厌氧,是目前毒性最强的毒素之一D.最适生长温度35°,不产芽孢的细菌易于杀灭,芽孢抵抗力极强E.自然界中广泛存在F.毒粉型 临床症状:中毒后,最急性者往往不表现任何症状而突然死亡,一般病畜出现四肢无力全身麻痹,运动不便,不能站立,等中毒症状,有的24h内即可死亡 4.葡萄球菌(外毒素):A.革兰氏阳性菌B.无鞭毛,无芽孢,不能运动C.兼性厌氧或需氧D.最适生长温度35--37°但在0---47°都可生长,抵抗力较强E.广泛存在于空气,土壤,水,家畜的皮肤和牛的乳房中等F.致病菌种,金葡萄球菌 金葡萄球菌:最适生长温度30--37°对热抵抗力较强,耐盐性强,广泛存在于空气,土壤水及其他中 临床症状:中毒动物发生剧烈呕吐,大量流涎,腹痛腹泻,粪便带血,严重腹泻后出现失水症状,肌肉痉挛,虚脱,体温大多正常 细菌菌相:指共存于饲料中的细菌种类和相对数量的构成 细菌数量:指单位重量饲料的细菌含量 饲料细菌污染的危害: 1.引起饲料腐败变质:是指以饲料细菌为主的多种元素作用下,饲料降低或失去营养价值等一系列变化 2.导致动物产生疾病和中毒:

畜牧兽医本科《饲料毒物与卫生学》课程代码08859,

本科《饲料毒物与卫生学》课程代码8859,复习资料 第一章饲料毒物与毒物基础 一、基本概念 1.毒物毒性:指外源性毒物与机体接触或进入机体后引起生物体损害的相对能力。 2. 毒性:指外源性毒物与机体接触或进入机体后引起生物体损害的相对能力。 3.剂量:给予机体或与机体接触的毒物的量。 4.绝对致死量:指能引起一群动物全部死亡的最低剂量或浓度。 5. 半数致死量:LD50,能引起一群动物中的50%死亡所需的剂量或浓度。 6.急性毒性:机体一次大剂量接触外来化合物之后所引起的快速而剧烈的中毒反应。 7.毒物代谢转化的过程包括氧化、还原、水解和结合。 8..饲料毒物的吸收过程,实质是通过生物膜的过程。 二、基本知识点 1.剂量反应曲线的基本类型:直线型、抛物线型、S状型 2.影响毒物毒性的因素 1)毒物本身的性质 2)动物对毒性的影响:动物种类、年龄、性别、生理状态、营养状态 3)外界因素对毒物的影响:气温与湿度、其他因素 3.毒物吸收的途径:胃肠道吸收、呼吸道吸收、皮肤吸收、其他途径吸收 4.影响外源化学物分布的因素: 1)毒物的理化性质 2)局部器官的血流量 3)毒物通过某些屏障的能力 4)与血浆蛋白结合 5)体液PH 5.饲料安全性评定程序分为急性毒性试验、蓄积性致突变和代谢试验、亚慢性毒性试验和慢 性毒性试验四个阶段。 第二章饲料源性有害物质 一、基本概念 1.生物碱:饲料中生物碱是一类含氮的有机化合物,有类似碱的性质,能与酸结合成盐。 2.硫葡萄糖苷又称芥子苷,是菜籽饼中的主要抗营养因子 3.结合棉酚:通常将棉酚和氨基酸或其它物质结合的棉酚称结合棉酚,结合棉酚无毒。

饲料工业标准

全国饲料工业标准制定情况 中国饲料工业协会徐百志 我国饲料工业经过二十余年的持续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2000年全国工业饲料产品总产量达到7429万吨,其中配合饲料为5912万吨,浓缩饲料、添加剂预混合饲料分别为1249万吨和253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8%、6%、14%和13%。与此同时,饲料产品质量明显提高,1998年全国饲料产品统检,配合饲料产品总合格率为89.3%,比1997年高18个百分点。饲料工业发达地区饲料质量合格率均在90%以上,其中山东省、广东省配合饲料合格率高达100%和95.2%。据饲料监测体系对商品饲料和养殖企业自配饲料及饮水质量的药物检测,今年上半年我国"饲料/水"卫生安全指标不合格率为3%,其中违禁药品检出率为1%,分别比去年降低4.8和5.5个百分点。这说明饲料企业的质量意识日益增强,在原料、生产、管理、销售和服务等环节注重质量把关,确保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扩大市场份额。 饲料工业标准化工作对提高饲料产品质量起到了促进作用。通过饲料工业标准的颁布、实施和监督管理,使饲料企业产品生产从无标生产到按标准组织生产,为国家对饲料产品的质量监督检查提供了依据,对保证饲料产品质量,净化饲料市场,打击假冒伪劣产品,促进国际贸易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全国饲料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全国饲料工作办公室的领导下,在各有关部委和科研单位的大力支持下,认真开展行业的标准化工作,十余年间,经全国饲料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审查,由标准化主管部门和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发布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共218项,其中国家标准80项,行业标准138项。国家标准中有9项为强制性国家标准,其余为推荐性标准。为方便大家查阅,及时了解饲料工业标准制、修订情况,现将有关饲料工业标准制定情况汇总如下。欢迎有识之士针对饲料工业标准化工作提出具体意见和建议。 一、国家标准(80项) 1.强制性国家标准(共9项,其中基础标准2项、产品标准7项) GB7294-1987 饲料添加剂维生素K3(亚硫酸氢钠甲萘醌) GB7298-1987 饲料添加剂维生素B6 GB7299-1987 饲料添加剂 D-泛酸钙 GB7300-1987 饲料添加剂烟酸 GB7301-1987 饲料添加剂烟酰胺 GB7303-1987 饲料添加剂维生素C(抗坏血酸) GB9841-1988 饲料添加剂维生素B12(氰钴胺)粉剂。 GB10648-1999饲料标签 GB13078-1991饲料卫生标准 2.推荐性国家标准(共71项,其中基础标准3项、测定方法54项、产品标准14项)

消防安全管理学课后练习答案

消防安全管理学复习题 第一章绪论 一、单选题 1、属于消防安全管理主体的是人民政府、社会单位、群众自治组织、公安机关、主管部门。不属于消防安全管理主体的是自然人。 2、行政法规的制定主体是国务院。 二、填空题 1、我国消防安全管理的方针是预防为主、防消结合。 2、消防标准根据制定的主体不同可以分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四类。 三、简答题 1、简述消防安全管理的客体范围:消防安全管理的客体是指在消防安全管理中与消防管理主体相对应的处于被管理地位的单位和个人。主要包括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个体工商户、自然人。 2、简述消防安全管理法律体系的内容包括:宪法、法律、法律解释、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部门规章、地方政府规章。 四、论述题 结合实践,分析论述消防安全管理的基本原则。 消防安全管理的基本原则是贯穿于消防安全管理中的基本原则和内在精神,是各管理主体在消防安全管理过程中应当遵循的准则。结合消防安全管理实践和《消防法》中关于我国消防工作基本原则的规定,消防安全管理的基本原则主要包括:一是方向性原则,是指为了达到全社会消防安全管理的总目标,在政策和业务上应该遵循的指导方针。业务上的方向性原则是指坚持“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消防工作方针。二是法制性原则,是指消防安全管理应当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防止随意性。法制性原则要求各级消防安全管理主体和相对人都能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和“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使消防安全管理走上法制化轨道。三是责任性原则,是指所有的责任主体和责任人都应当为自己职权范围内的事务承担责任。在消防安全管理中,责任性原则具体体现在“谁主管、谁负责、谁在岗、谁负责”的责任追究上。四是社会化原则,社会消防主体整体水平的高低取决于社会全体成员对消防工作的重视程度和参与管理的积极性,这一点决定了消防安全管理必须实现社会化原则。五是科学性原则,科学性原则要求消防安全管理在遵循客观规律的前提下,运用管理科学的理论和方法,结合消防安全特点实施有效管理,高效管理。六是综合管理原则,消防安全管理在其管理主体、管理手段、管理内容上均表现出较强的综合性质。 第二章消防安全管理理论与方法 一、单选题 1、在消防安全中发挥保险机制的作用,属于经济方法。 2、消防中介技术服务属于社会化手段。 3、海因里希提出的事故连锁理论,并认为安全管理的中心就是移去第三块骨牌,即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 4、根据预防原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火灾具有偶然性,要预防火灾是不可能的,只能着手与灭。说法正确的是:一我们可以寻找引起火灾的本质因素,采取措施,予以控制,达到预防火灾的目的;二火灾虽然是可以预防的,但火灾后果以及后果的严重程度是随机的,难以预测的。反复发生的同类火灾,并不一定产生完全相同的后果。三火灾的发生时许多因素互为因果连锁发生的最终结果,只要诱发火灾的因素

饲料卫生与安全

(名词解释4个,12分;填空20个,20分;简答6个,48分;论述1个,20分) 一、名词解释 1、饲料卫生与安全:饲料在转化为畜产品的过程中对动物健康及正常生长、畜产品食用、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不会产生负面影响等特性的概括。 2、细菌菌相:共存于饲料中的细菌种类和相对数量的构成。饲料的细菌菌相和优势菌群决定饲料腐败变质的程度和特征。 3、细菌数量:单位重量饲料内的细菌含量(/g或ml)。不考虑细菌种类时有两种表示方法:菌落总数和细菌总数。 4、细菌型饲料中毒:动物因摄入了含有有害细菌或细菌毒素的饲料而引起的一切中毒。 5、感染型饲料中毒:病原细菌污染饲料后,在饲料中大量繁殖,这种含有大量活菌的饲料被动物摄入以后,会引起动物消化道的感染而造成中毒。 6、毒素型饲料中毒:饲料中污染了某些细菌以后,在适宜的条件下,这些细菌在饲料中繁殖并产生毒素,这种饲料被动物摄入后会引起中毒。 7、真菌:一类营养体为丝状体的有细胞壁、不含叶绿素,无根茎叶有菌丝体或单细胞、异养、以产生孢子方式繁殖的真核生物。 8、霉菌:菌丝体发达而又不形成较大子实体的一部分真菌。 9、原发性感光过敏:动物采食外源性光敏物质后直接引起的感光过敏。一般存在于青绿多汁及生长旺盛期植物。 10、继发性(肝原性)感光过敏:叶绿素在体内代谢产物是叶绿胆紫质,由胆汁排出体外肝脏受损时,叶绿胆紫质在体内蓄积并进入外周循环形成叶绿胆紫素血,从而引起感光过敏。 二、填空 1、致病菌的种类:沙门氏菌,大肠杆菌,肉毒梭菌,葡萄球菌;非致病菌的种类:假单胞杆菌属、微球菌属、芽孢杆菌属 2、饲料污染程度:饲料的细菌菌相与数量;饲料腐败程度:细菌菌相和优势菌群 3、硝酸盐在消化道上部被吸收,胃酸分泌不足或胃肠道疾病时,生成亚硝酸盐,氨合成速度受限时:瘤胃pH和微生物菌群。 4、植物凝集素的抗营养作用:影响动物采食、胃肠道结构和功能、免疫系统 5、单宁:水解单宁是毒物;缩合单宁是抗营养因子。 6、消除单宁的措施:高温蒸煮、高温高压、脱壳处理、添加动物脂肪。 7、植酸在植物子实中以肌醇和磷酸的形式存在;植酸对蛋白酶活性的抑制是非竞争性的。 8、低于蛋白质等电点的PH下,植酸与碱性氨基酸产生静电连接,形成不溶性植

安全学原理课后答案(1)

1、目前人们对安全认识有哪几种类型 人们对安全的认识: 安全是生存和发展的基本需要 安全是没有危险、不发生事故 安全是可以接受的危险 安全不仅指生命,还包括健康、生活质量和社会文明 安全是一种良好的存在状态 2、安全规律具有哪几种形式 规律——客观事物的内在的本质的联系 狭义安全规律——某一领域或系统中的安全规律 广义安全规律——自然界及人类社会的安全规律 1、安全的生存规律 指存在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之中、具有与自然界生存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相依而生的自然属性。 2、安全的构成规律 指构成自然界的人类社会客观事物规律运动的诸要素,各自内在与相互之间的本质联系所具有的安全必然性。 生产安全规律的五种构成要素: 劳动者 劳动手段 劳动对象 劳动时间 劳动空间 3、安全的发展变化规律 是指安全从与隐患、事故的对立统一中分离出来之后,经过理性升华,变成了符合预防和控制事故规律的产物,以其具有的规律性促进人类社会和自然界按客观规律发展。 3.为什么说“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是关系到国家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的战略方针 安全是人类生存的最基本需要之一没有安全就没有人类的生活和生产,这是安全第一思想的客观基础,安全第一是我国企业生产和经营过程中应当自始自终贯彻的安全生产方针,体现在:安全第一是指我国各级政府,一切生产建设部门,交通运输和其他有关部门生产,设计过程中都要把安全放在第一位,坚持安全为了生产,生产必须安全;真正树立人是最宝贵的财富,劳动者是发展生产力最重要的因素,在组织指挥和进行生产活动中坚持把安全生产作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首要问题来考虑,坚持把安全生产作为完成生产计划的前提条件和头等大事来抓。安全第一是指我国各级政府一切生产建设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时时处处都应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生产中个环节都要坚持安全第一,每一项生产中都应该首先考虑安全因素,经常地检查隐患,找问题,自觉形成一套预防事故保证安全的制度,以保证职工的安全与健康,保证生产长期的安全的进行。

饲料卫生安全论文

浅谈饲料卫生安全 班级:xxx 姓名:XXX 学号:xxx 摘要:近些年来,饲料安全恶性事情频繁发作,疯牛病、禽流感、二恶英等严重影响了人民的生活质量。饲料在生产、经营和饲喂畜禽过沉重因不同原因污染后,产生了不安全的饲料。而这种饲料中的有毒有害物质通过生物链进入畜禽体内被富积在畜产品中,便产生了不安全的畜产品。这种畜产品又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后,其有毒有害物质在人体内的蓄积造成危害。如今我们应当加强饲料卫生安全管理,加强对饲料卫生的监控,保证畜产品的安全,维护我们自身利益。 关键词:饲料卫生安全有毒有害物质影响因素 饲料卫生安全是指饲料在转化为畜产品的过程中对动物的健康、正常生长、生态坏境的可持续发展,人类生活等环节不产生负面影响。不安全的饲料中含有有毒有害物质,对畜产品有着非常大的危害,它不仅影响到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而且还严重威胁人类的身体健康。现在我就饲料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影响饲料卫生质量的因素以及保证饲料卫生安全的预防等谈谈自己的感受。 一、饲料中的有毒有害物质 1、饲料源性有毒有害物质 饲料源性有毒有害物质是指来源于动物性饲料、植物性饲料、矿物质饲料和饲料添加剂中的有害物, 包括饲料原料本身存在的抗营养因子,以及饲料原料在生产、加工、贮存、运输等过程中发生理化变化产生的有毒有害物质。 1.1植物源性饲料中的有毒有害物质 饲用植物是家畜的主要饲料来源。但在有些饲用植物中, 存在一些对动物不仅无

益反而有毒、有害的成分或物质, 这有毒化学成分或抗营养因子, 大致可以分类为:生物碱,生物碱是一类特殊或强效的甘露糖酶抑制剂, 能使家畜产生甘露糖病。种类繁多,具有多种毒性, 特别是具有显著的神经系统毒性与细胞毒性。苷类,饲料中可能出现有毒有害物质的苷类有氰苷和硫葡萄糖苷。氰苷本身不表现毒性,但含有氰苷的植物被动物采食后, 植物组织的结构遭到破坏, 在有水分和适宜温度条件下, 氰苷经过与共存酶作用, 水解产生氢氰酸, 而引起动物中毒。o硫葡萄搪普菜籽粕中的安全限量与莱籽品种、加工方法、饲喂动物的种类和生长阶段有关。毒蛋白,饲用植物中,影响较大的毒蛋白有植物红细胞凝集素和蛋白酶抑制剂,大豆中的植物红细胞凝集素具有较大的毒性。酚类衍生物,植物中酚类成分非常多,其中与饲料关系比较密切的有棉氛和单宁。有机酸,有机酸广泛存在于植物的各个部位,抗营养作用较强的有草酸、植酸。非淀粉多糖,水溶性非淀粉多糖具有明显的抗营养作用, 其中最重要的抗营养因子是混合链β-葡聚糖和阿拉伯木聚糖。 1.2动物源性饲料中的有毒有害物质 动物性饲料中存在的有毒有害物质因原料种类、加工及贮藏条件不同而有很大的差异,对动物健康影响较大的有一下几种。鱼粉,鱼粉由于所用原料、制造过程与干燥方法不同,其品质也不相同。由于鱼粉品质不良而引起的毒性问题一般有下列几种:霉变,鱼粉在高温多湿的状况下容易发霉,并且可进而使细菌繁殖,从而发生腐败变质。因此,鱼粉必须充分干燥,同时应当加强卫生监测,严格限制鱼粉中的霉菌和细菌含量。肉骨粉,肉骨粉是以动物屠宰后不宜食用的下脚料以及肉品加工厂等的残余碎肉、内脏等为原料, 经高温消毒、干燥粉碎制成的粉状饲料。肉骨粉的品质变异很大, 若以腐败的原料制成产品, 品质更差, 甚至可导致中毒。加工过程中热处理过度的产品的适口性和消化率均下降。肉骨粉的原料很容易感染沙门氏菌, 在加工处理畜禽副产品过程中, 要进行严格的消毒。目前由于疯牛病的原因, 许多国家已禁止用反自动物副产品制成的肉粉饲喂反当动物。

饲料卫生考试资料

饲料卫生考试资料 绪论!(必定有一题简答) 饲料卫生学(feed hygiene; feed hygienics ):是研究动物饲料中有害有毒物质和 抗营养因子的发生变化规律、与动物健康的关系、防除措施,以及卫生标准的制定和实施等有关问题的科学。 饲料卫生学的内容: 1 、防除饲料毒物,充分利用饲料资源 2 、防止饲料污染,保证饲料卫生安全 3 、完善饲料卫生标准,加强质量检测 4 、安全性毒理学评价 5 、加强饲料管理,执行饲料法规 6 、饲料毒物中毒病的研究 饲料卫生学的任务:(选择性划下内容再看下) 1 深入研究各地可利用饲料中的有毒有害物质的种类、含量、理化性质、毒性、作用机理及其去毒利用的不同方法,以便更好地推动这些饲料的开发利用。 2 研究和解决各种饲料添加剂再使用过程中可能带来的毒性及卫生问题,对生产推广的饲料和新开发的饲料资源进行安全性评定,经常进行卫生质量监测工作。 3 继续研究和探讨棉籽、菜籽、蓖麻、桐籽、胡麻、茶籽等饼粕中的有毒成分和方便、有效、经济、安全的去毒新方法,不断地开发和利用植物性蛋白资源。 4 继续制订和完善各类饲料中各种有毒有害物质的允许量标准,确定并统一饲料卫生鉴定方法,特别是注意建立现场快速检测方法和研制有关仪器设备。 5 深入研究外来性毒物污染饲料的途径,饲料本身毒物的产生过程与形成条件,寻找预防饲料污染和防霉去毒的新方法,保证各类饲料的营养价值。 6 深入了解与饲料卫生质量有关的有毒有害物质,调查研究有关动物性饲料中毒的各种原因,阐明其发生发展规律,充分认识其危害性,研究有效的预防和去除措施。 7 积极开展饲料毒物学与饲料卫生学的基础理论研究,加强饲料毒物的检测和饲料卫生学的基础工作,加强国内外研究合作与学术交流活动,充分利用相关学科中新发展的研究方法和现代技术,促进饲料卫生学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影响饲料卫生的因素:(1)饲料自身因素(2)自然与环境因素(3)人为因素

饲料标签GB10648-2013

饲料标签标准(GB10648-2013)2014年7月1号实施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饲料、饲料添加剂和饲料原料标签标示的基本原则、基本内容和基本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商品饲料、饲料添加剂和饲料原料(包括进口产品),不包括可饲用原粮、药物饲料添加剂和养殖者自行配制使用的饲料。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0647 饲料工业术语 GB 13078 饲料卫生标准 3、术语和定义 GB/T 10647中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饲料标签feed label 以文字、符号、数字、图形说明饲料、饲料添加剂和饲料原料内容的一切附签或其他说明物。 3.2 饲料原料feed material 来源于动物、植物、微生物或者矿物质,用于加工制作饲料但不属于饲料添加剂的饲用物质。 3.3 饲料feed 经工业化加工、制作的供动物食用的产品,包括单一饲料、添加剂预混合饲料、浓缩饲料、配合饲料和精料补充料。 3.4 单一饲料single feed 来源于一种动物、植物、微生物或者矿物质,用于饲料产品生产的饲料。 3.5 添加剂预混合饲料feed additive premix 由两种(类)或者两种(类)以上营养性饲料添加剂为主,与载体或者稀释剂按照一定比例配制的饲料,包括复合预混合饲料、微量元素预混合饲料、维生素预混合饲料。 3.6 复合预混合饲料premix

以矿物质微量元素、维生素、氨基酸中任何两类或两类以上的营养性饲料添加剂为主,与其他饲料添加剂、载体和(或)稀释剂按一定比例配制的均匀混合物,其中营养性饲料添加剂的含量能够满足其适用动物特定生理阶段的基本营养需求,在配合饲料、精料补充料或动物饮用水中的添加量不低于0.1%且不高于10%。 3.7 维生素预混合饲料vitamin premix 两种或两种以上维生素与载体和(或)稀释剂按一定比例配制的均匀混合物,其中维生素含量应满足其适用动物特定生理阶段的维生素需求,在配合饲料、精料补充料或动物饮用水中的添加量不低于0.01%且不高于10%。 3.8 微量元素预混合饲料trace mineral premix 两种或两种以上矿物质微量元素与载体和(或)稀释剂按一定比例配制的均匀混合物,其中矿物质微量元素含量能够满足其适用动物特定生理阶段的微量元素需求,在配合饲料、精料补充料或动物饮用水中的添加量不低于0.1%且不高于10%。 3.9 浓缩饲料concentrate feed 主要由蛋白质、矿物质和饲料添加剂按照一定比例配制的饲料。 3.10 配合饲料formula feed;complete feed 根据养殖动物营养需要,将多种饲料原料和饲料添加剂按照一定比例配制的饲料。 3.11 精料补充料supplementary concentrate 为补充草食动物的营养,将多种饲料原料和饲料添加剂按照一定比例配制的饲料。 3.12 饲料添加剂feed additive 在饲料加工、制作、使用过程中添加的少量或者微量物质,包括营养性饲料添加剂和一般饲料添加剂。 3.13 混合型饲料添加剂feed additive blender 由一种或一种以上饲料添加剂与载体或稀释剂按一定比例混合,但不属于添加剂预混合饲料的饲料添加剂产品。 3.14 许可证明文件official approval document 新饲料、新饲料添加剂证书,饲料、饲料添加剂进口登记证,饲料、饲料添加剂生产许可证以及饲料添加剂、添加剂预混合饲料产品批准文号的统称。 3.15 通用名称common name

网络安全课后简答题部分参考答案

第1章网络安全概述与环境配置 1. 网络攻击和防御分别包括哪些内容? 答:攻击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网络监听:自己不主动去攻击别人,而是在计算机上设置一个程序去监听目标计算机与其他计算机通信的数据。 (2)网络扫描:利用程序去扫描目标计算机开放的端口等,目的是发现漏洞,为入侵该计算机做准备。 (3)网络入侵:当探测发现对方存在漏洞后,入侵到目标计算机获取信息。 (4)网络后门:成功入侵目标计算机后,为了实现对“战利品”的长期控制,在目标计算机中种植木马等后门。 (5)网络隐身:入侵完毕退出目标计算机后,将自己入侵的痕迹清除,从而防止被对方管理员发现。 防御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安全操作系统和操作系统的安全配置:操作系统是网络安全的关键。 (2)加密技术:为了防止被监听和数据被盗取,将所有的数据进行加密。 (3)防火墙技术:利用防火墙,对传输的数据进行限制,从而防止被入侵。 (4)入侵检测:如果网络防线最终被攻破,需要及时发出被入侵的警报。 (5)网络安全协议:保证传输的数据不被截获和监听。 2. 从层次上,网络安全可以分成哪几层?每层有什么特点? 答:从层次体系上,可以将网络安全分成4个层次上的安全:物理安全,逻辑安全,操作系统安全和联网安全。 物理安全主要包括5个方面:防盗,防火,防静电,防雷击和防电磁泄漏。 逻辑安全需要用口令、文件许可等方法来实现。 操作系统安全,操作系统必须能区分用户,以便防止相互干扰。操作系统不允许一个用户修改由另一个账户产生的数据。 联网安全通过访问控制服务和通信安全服务两方面的安全服务来达到。(1)访问控制服务:用来保护计算机和联网资源不被非授权使用。(2)通信安全服务:用来认证数据机要性与完整性,以及各通信的可信赖性。 第2章网络安全协议基础 1. 简述OSI参考模型的结构 答: OSI参考模型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nternational Standards Organization,ISO)制定的模

饲料安全

名词解释 1.饲料卫生与安全:饲料在转化为畜产品过程中对动物健康及正常生长,畜产品食用,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发真不会产生负面影响等特性的概括。 2.饲料质量管理:医保城和提高饲料产品质量为目标的管理。 3.霉菌:菌丝体发达而又不形成较大小实体的一部分真菌的俗称。 4.霉菌毒素:霉菌在成长繁殖过程中产生的有毒的二级代谢产物,此外还包括某些霉菌是磁疗成分转变而形成的有毒物质。 5.ZEA(玉米赤霉烯酮):又称F-2毒素,主要由禾谷镰刀菌产生的2,4-二羟基苯甲酸内酯类化合物,主要发生在阴凉潮湿地,具有潜在雌激素作用。 6.DON: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又称致呕毒素,属于单端孢霉烯族化合物。 7.金属毒物:在机体某些器官蓄积,不会分解,会引起动物急性慢性中毒,有的还具有致癌,致突变作用,排除后对人类生存环境构成威胁。 8.农药残留:农药使用后残存于动植物体,农副产品环境中农药原药,有毒代谢物,降解转化产物,反应杂质的总称。 9.农药残效:农药除了在使用时候直接作用于兽虫,病菌等发挥药效外,在环境中消失或降解前仍旧具有杀虫,杀菌的效果。 10.农药残毒:人,动物在长期摄入换农药残留食品,饲料而造成的中毒反应。 11.农药:用于防治危害农作物及农副产品的病虫害,杂草和其他有害生物的药物总称。 12.蛋白质抑制因子:能和蛋白酶的必须集团发生反应,从而抑制蛋白酶与底物结合,是蛋白酶活力下降甚至丧失的一类物质。 13.抗营养因子:植物磁疗本身含有的或代谢产生的并且对营养物质消化吸收利用产生不利影响及是动物产生不良生理反应的物质。 14.植物应激素:非免疫球蛋白本质的蛋白质或糖蛋白,他特异性识别并可逆结合复杂汤复合物中的糖链,不改变所结合糖基共价键,具有聚集的红细胞,淋巴细胞,真菌,细胞原生质体及促进淋巴细胞转化作用,广泛存在于植物。 15.单宁:鞣酸,鞣质,一类分子量大结构复杂的多元分类聚合物。 16.非淀粉多糖:植物组织中除了点分外多有碳水化合物的总称,有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等组成。 17.抗原蛋白:又名致过敏蛋白质,致敏因子,大多数豆类果实中含有的又一种被动物摄入后能改变提携免疫功能,引起肠道致敏反应的大分子蛋白或糖蛋白。 18.肠气因子:引起动物胃肠胀气的某些豆类子实中含有的一些低聚糖,指棉籽糖,水苏糖 19.游离棉酚:其分子结构中的活性基因违背其他物质封闭的棉酚,对动物具有毒性。 20.结合棉酚:游离棉酚与磷,氨基酸,磷脂等物质相互作而形成的化合物,无

饲料卫生学讲义

饲料卫生学 赵献军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医学院 教学说明 《饲料卫生学》这门课共36个学时,全部为课堂讲授,第一章“绪论”4学时,第二章、第十章“饲料生物性污染及控制”等8学时,第三章“饲料非生物源性污染及监控”4学时、第五章“饲料抗营养因子”、第八章“植物性饲料中毒” 等12学时,第四章“饲料脂肪酸败与控制”2学时,第六章“饲料卫生监督与管理”2学时,第七章“饲料卫生标准及检测方法”及总复习4学时。本课为考试课。 本课程的性质:饲料卫生学是研究动物饲料中有毒有害物质和抗营养因子的发生和变化过程、与动物健康的关系、防除措施以及卫生标准的制定和实施等有关问题的科学。饲料卫生学既是预防兽医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又是饲料科学和饲料毒物学领域中近年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边缘学科。本学科的形成和发展与饲料及饲料添加剂工业的发展和国家颁布的一系列管理法规条例的实施紧密结合,与畜牧业和国民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 学习目的:通过学习,使同学们了解我国目前饲料卫生状况及研究动态,熟悉影响饲料卫生的因素及危害和防除措施,懂得如何进行饲料卫生质量监督与管理,掌握常见有毒、有害物的检查技术,在生产中自觉学习并贯彻国家有关法规及政策。 教材名称:饲料卫生学主编:王建华冯定远出版社:西安地图出版社 参考书名称:1、动物毒物学2、动物中毒病及毒理学3、饲料中有毒有害物质的控制与测定第一章绪论 目的要求了解我国畜牧业和饲料工业的形势,学习国家关于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的法规政策,增强饲料卫生安全意识和执行国家政策的自觉性。 基本知识点 饲料概述 饲料卫生学的内容和任务 影响饲料卫生的因素及危害 饲料有毒有害因子的防除 饲料卫生学研究概况 教学重点、难点 以典型事例讲授饲料生产和应用过程中出现的有毒有害物质,已经造成的饲料和动物危害以及对畜牧业和国民经济的重大损失。难点在于熟悉饲料工业发展动态和有关国家大政方针,掌握大量最新资料并需要归纳整理和高度概括。 饲料是动物的“粮食”,也是人类的间接食品。饲料的质量和安全直接关系到肉、蛋、奶、鱼等养殖业的高效生产和动物产品的安全卫生,与人类的健康密切相关。因此,饲料产品是否卫生安全,是确保动物源性食品安全的首要条件,是保护人民健康的第一把钥匙。近年来,饲料卫生问题引发的事故不断发生。疯牛病、二噁英、多氯化联二苯、β-兴奋剂等事件已造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