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饲料的安全与卫生

饲料的安全与卫生

饲料的安全与卫生
饲料的安全与卫生

饲料的安全与卫生

一、日本和韩国饲料安全监管的主要做法

(一)政府高度重视。近年来,日本和韩国相继发生的“疯牛病”、“口蹄疫”等重大事件已经引发了一系列经济、政治问题,两国政府从动物源性食品安全的生产源头着手,进一步重视和加强了饲料安全监管工作。日本内阁成立了饲料和食品安全委员会,农林水产省成立消费安全局,科学饲料协会成立饲料安全评价委员会,全面协调饲料安全管理,重点解决“疯牛病”等问题引发的后遗症,认真研究和解决饲料与养殖生产中使用抗生素造成的耐药性问题,规范允许在饲料中使用的化学合成添加剂并强化监管。韩国总统亲自过问饲料和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成立了由国务总理主持的饲料和食品安全管理议会,强化了农林部和国立农产物品质管理院的职能,进一步加强饲料质量安全监管和“口蹄疫”疫病防治。饲料是生产动物源性食品的物质基础和质量安全的源头,直接关系着国民健康、政府形象和社会稳定,饲料安全就是食品安全的理念在两国政府工作中得到充分体现。

(二)管理法规完善。日韩两国是世界上饲料法制化管理模式较为先进的国家,饲料管理法律体系齐全配套,法律制度设置比较科学、合理和严谨。日本于1953年颁布《饲料安全法》,经过50多年的11次修改,现已形成从饲料原料生产(进口)、饲料加工、经营和使用,以及新产品审定、企业登记与变更、饲料标准、监督检查和处罚的完整饲料法律体系。为适应《饲料安全法》的不断修改和变化,日本农林水产省及时公布了饲料安全法相关的5个配套法规,增强了该法的时效性和可操作性。韩国于1963年颁布《饲料管理法》,经过1981和2001年的全面修改,现已形成了独特的韩国式饲料法律体系。针对主要饲料原料靠进口和饲料企业大而少的实际,韩国饲料法设置的企业准入门槛比较高,原料质量监控严格,处罚力度较大,但对饲料的生产、经营、使用要求规定比较原则,重点突出原料的进口管理和产品的品质监管。韩国的饲料法律体系由一个《饲料管理法》和9个配套规章构成,简明扼要,便于操作执行。

(三)标准体系健全。日韩两国的饲料产品质量和检测方法标准系统、配套、统一。饲料质量标准涵盖了饲料原料、饲料产品、饲料添加剂、药物饲料添加剂等各类饲料产品,规定了产品质量规格和有毒有害物质残留限量标准。饲料检测标准涵盖了所有明确的营养成分、限量物质和化学合成物质的分析方法。日本和韩国实行国家一级标准,并注意和CAC(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和OIE(国际兽医局)的标准接轨,饲料标准体系高度统一,日农林水产省和韩农林部颁布的标准即为国家强制性标准,没有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级标准。日本允许使用的饲料添加剂157种,其中药物饲料添加剂29种,韩国允许使用的饲料添加剂176种,其中药物饲料添加剂59种。日韩不仅公布了允许使用的饲料添加剂质量标准,而且也公布了其在饲料中的检测方法标准,日本还公布了69个畜产品残留限量标准。

(四)科技支撑有力。在农林水产省的支持下,日本饲料科学研究会组织进行了饲料质量安全评价和检测方法研究,先后制定了饲料安全评价实验室规程和合成药物添加剂检测方法标准,为政府开发饲料安全评价和检测工作提供科学的方法。近年来,韩国国立兽医科学检疫院加快饲料和畜产品中“二恶英”检测方法研究,组建了“二恶英”检测实验室,并建立了检测规程和检测方法,对进口的饲料和动物源性产品实行监测检验,同时指导有关企业成功地开发了口蹄疫疫病快速诊断试剂条,引导开发限量物质在饲料和畜产品中的快速检测方法;韩国生命科学研究院在研发生物工程技术的同时,积极开展饲料安全评价。日韩围绕饲料和畜产品安全建立的评价方法和确立的检测标准,为两国及时开展饲料安全监管发挥了关键作用。

(五)监督检测到位。日本的饲料检测体系由6个独立行政法人的肥饲料检查所组成。2001年日本将原农林水产省肥饲料检查所改革为“独立行政法人肥饲料检查所”,本部设在东京琦玉,同时根据全日本区别和饲料及畜产品的生产情况,在札幌、仙台、名古屋、大阪和福冈设立5个分中心,共有技术人员140名。日本肥饲料检查所对企业的检查均采取突击方式,检查计划高度保密,企业随时随地都有被检查的可能,检查内容包括企业生产状况、生产记录(包括动物源性饲料使用记录)、产品质量和抗生素残留等,2002年,肥饲料检查所突击检

查饲料企业2775家,重点跟踪企业667家,抽取和分析样品11601批次,除了个别农药残留、重金属和黄曲霉毒素等卫生指标超标外,绝大多数产品符合国家饲料产品质量要求。韩国的饲料检测机构由国立农产物品质管理院和16个市、道的地方检测机构组成,但只有国立农产物品质管理院负责全韩国的监督检测,其他检测机构只能面向社会,从事委托检验。国立农产物品质管理院饲料检测职位定员20名,现有16名技术人员,主要对饲料中的营养成分、有害物质、动物药品、农药残留和微生物等指标进行检验。2002年,共抽检样品18938批次,除了部分鱼粉饲料中镉超标外,饲料产品合格率保持在98%以上。

(六)违法处罚严厉。日本对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十分严厉。对生产经营不合格饲料产品的企业,农林水产省或地方政府首先责成违规企业严格执行召回制度,收回处理不合格产品,然后视不合格产品的数量处以10-30万日元罚款;对卫生指标严重超标的企业,处以50万日元罚款,并对法人处以1年以下有期徒刑;对违禁生产经营药品和造成严重后果的企业,处以100万日元罚款,并对法人处以3年监禁。韩国对违法违规饲料企业的处罚也非常严厉,处罚包括警告、停止整顿、取消许可和罚款,对于引发饲料安全事故和虚设假冒行为,处3年劳役,并处1500万韩元罚款严厉的违法处罚对两国饲料和畜产品安全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

(七)企业行为规范。日韩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生产企业以管理规范闻名遐迩,企业把守法、诚信和安全作为基本准则,同时下大力气狠抓产品质量管理,并借助科学认证来提升管理水平。日本药品及药物添加剂企业全部通过GMP认证;饲料添加剂企业全部通过ISO认证;饲料加工企业开始推行HACCP认证。为加快认证步伐,政府出台三项优惠政策,一是发放100亿日元低息贷款,利息仅为1.6%,偿还期限为15年;二是降低设备折旧率,厂方7%、设备14%;三是减免用贷款购置房产的所得税。韩国政府从2000年开始推动饲料企业进行HACCP认证、并规定饲料制造企业必须在2006年底前全部通过HACCP的认证。韩国共有饲料制造企业68家,现已通过HACCP认证的有5家。在HACCP认证制度的引导下,饲料企业积极采用先进的质量检测设备。目前大型企业普遍采用NIR(近红外)快速检测仪器,能在几分钟之内对饲料原料和产品的上千种成分进行分析检验,对把好原料进厂和产品出厂质量关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八)监管经费保证。日韩两国饲料安全监管经费均在政府年度预算中列支,检验检测经费一律足额解决。从1995年开始,日本政府每年拨付20亿日元专款用于饲料安全的监控检测,检测一律不得向企业收费。韩国政府每年拨付国立农产物品质管理院检测经费为76.6亿韩元,其中用于饲料安全检验检测的经费达30亿韩元。由于财政支持经费充足。两国的饲料检测机构设备维护良好、更新及时,没有出现乱收费和创收现象。

二、做好我国饲料安全工作的几点建议

(—)尽快制定《饲料法》,进一步完善我国饲料管理法律体系,实行从源头开始、全程监控的管理制度。

(二)加大对饲料安全监管工作的支持力度。

(三)加快饲料标准制定和推行HACCP管理步伐。

(四)加大执法力度,保证饲料安全。

(编号:2004-2-8-39)

一、韩国植物检疫程序

植物输入韩国的检疫程序,大致分为下列几个步骤: (一)输入植物业者申请检查,先审查文件,再进行现

场检验;

(二)按输入植物品类,分为:输入禁止植物和非输入禁止植物,禁止植物则废弃或退回,非禁止植物则进行检查。检查结果若发现非检疫病害虫或未发现病害虫,即可颁发合格证。

(三)实验室检查,依检查结果视能否?b定病害虫分类,来决定风险评估和检疫方案。

(四)根据检疫方案与病害虫发现情形,是否可能消毒处理,若不能消毒处理,则废弃或退回,若可消毒处理,在确认消毒结果病害虫已扑灭后,就可颁发合格证。

二、植物检疫程序之相关重要法规

(一)输入植物的检查义务(植物防疫法第9条)

输入植物或其容器、包装(以下均称“植物等”)及禁止品者应及时到国立植物检疫机关长申报并接受审查。

(二)免检植物

1.不拘以上规定,以下植物可免检:

经化学药品、盐、糖、油或其它具防腐效果的物质进行过防腐处理的;

不需加工也可使用的木制或竹制品;

加工成绵、麻布、纸、绳或网等纤维制品形态;

消灭有害动物及有害植物(病害虫),以免病害虫再次侵入的包装;

加工成其它病害虫不可栖息的植物;

2.国立植物检疫所长告示有关免检的品目例示

(三)检疫证明附加规定(植物防疫法第6条第1项)输入的植物如果没有输出国政府机关颁发的检疫证明书或其复本(必须与原本一样,且要有发行人或检疫负责人的亲自签名或盖章证明书),证明已经检查确定无限制病害虫,就不得输入。

(四)不需附加检疫证明也可输入的植物(植物防疫法第6条第一项附文及同施行规则第6条)

不拘以上检疫证明附加条件,以下不需附加检疫证明:从无相关植物检疫政府机关的国家输入之植物

随身携带输入的植物

以邮政方式输入的植物

木材类及竹类

用于实验研究的植物及病害虫

种植用或栽植用无外汇进口植物

海关以拍卖的形式处理的植物

符合植物检疫所长的告示标准,以高温、干化、粉碎、压缩或冷冻处理,以及其它密封包装方法加工的植物

附着输出国政府机关或公共检查机关发行的品质及状态说明书(CertificateofQualityandCondition)等证明书,说明其植物(限于非输入禁止植物)已完成至零下17.8℃以下的冷冻处理,可维持冷冻状态的事实。

附加输出国检疫机关发行的出口证明书(ExportCertificate)的以下植物:棉花皮及大豆皮的pellet、豆饼、去壳后真空包装的干果类、紫花苜蓿干草、麦芽等谷类的麦芽膏。

(五)输入禁止品(植物防疫法第7条)

经过有关病害虫风险分析之评估结果,认为一旦流入国内就会带来巨大损失的这一病害虫分布地区,其所生产的植物和经过该地区的植物(植物防疫法施行规则另表1)

有害动物或有害植物

土壤或附着土壤的植物

以上植物或物品的容器、包装

(六)不属输入禁止品的植物(输入植物检疫要领第6条)

附具输出国发行的证明冷冻处理到零下17.8℃(0?H)以下的植物检疫证明或公共检查机关证明书的冷冻植物,确能维持其冷冻状态,就不视为输入禁止品。但,植物防疫法施行规则另表1输入禁止植物第7号的马铃薯和茄科植物活的茎、叶及活植物的地下部分,即使经过冷冻处理也视为输入禁止品。

(七)隔离栽培对象植物(植物防疫法施行规则第15条第1项)

花卉的球根类

马铃薯的块茎及红薯的块根

果树类及果树的苗木、接穗和插穗

输入禁止品中经输入许可用于实验研究中栽植或繁殖的苗木

草莓苗

(八)免隔离栽培植物(植物防疫法施行规则第15条第2项及植物检疫告示第96-9号第4条)

输入后不栽培直接输出的种苗

不以贩卖为目的的100株以下的球根类

不以贩卖为目的的10株以下呈树形的盆栽果树及盆栽果树苗

与输出国签订不进行隔离栽培协议的种苗

(九)颁发检查合格证(植物防疫法第10条第4项)输入检查结果符合附加检疫证规定、暂时限制输入规定、产地内检查、消毒处理规定、禁品规定,并认定无限制病害虫及暂定限制病害虫时

(十)消毒、废弃等处理(植物防疫法第10条第1项-第3项,输出入植物检疫所处理标准:植物检疫告示第96-4号第2章)

无输出国发出的检疫证明书或属暂时输入限制产品、输入禁止品时:废弃或退回

检查结果如发现禁止害虫时:废弃或退回

检查结果如发现管理病害虫、限制非检疫病害虫,或

暂定限制病害虫时:消毒处理(如无消毒方法时废弃或退回)

一、我国饲料工业发展概况:

我国的饲料工业是一个新兴的产业,从起步到现在仅有二十几年的历史。1978年全国配、混合饲料产量只有数十万吨。在短短的十几年间,我国的饲料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走完了发达国家数十年的历史进程,初步建成了完整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饲料工业体系,1998年我国配合饲料、浓缩饲料、添加剂预混合饲料的产量分别达到5526万吨、886万吨和138万吨,约占世界总产量的十分之一,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饲料生产国,仅饲料加工业年产值即达1328亿元。我国的饲料工业在整个国民经济结构调整中,对增加农业总产值中养殖业的比重,活跃并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国民经济中的一个重要支柱产业,被誉为20世纪我国工业门类中的“朝阳产业”。

二、饲料安全性问题:

随着我国饲料工业的迅速崛起和市场经济的发展,饲料加工企业中,时产1吨以上者已达一万二千多家,其中时产5吨以上的有一千四百多家,饲料产品达到了年总产六千多万吨。这么多厂家生产的饲料,都要进入市场流通,表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同时也出现了市场体制不健全时期常有的无序和混乱。如伪劣饲料和饲料添加剂坑农害农现象严重。国外一些在本国限用或淘汰的饲料和饲料添加剂进入我国;国内一些新研制的饲料和饲料添加剂,在安全性、有效性和对环境的影响不十分清楚的情况下就贸然投产,部分饲料产品有害残留严重超标。1998年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和农业部第三次对配合饲料产品质理的全国统一监督检查,抽取配合饲料样品1325批,合格1188批,合格率为89.7%,其中猪配合饲料合格率为89.8%,鸡为89.1%,鸭为88.9%,特种动物为86.4%。

我国饲料来源复杂,质量不易控制,加上法规尚不健全,认识上受科学知识水平的限制,使饲料中产生或污染有毒有害物质,有些能导致动物中毒病发生,造成经济损失;有些可在动物产品内大量蓄积,有的通过饲养动物的排泄,造成土壤和水源的污染,对人类生存的环境构成威胁,或直接危害人体健康。

这些问题的存在,既影响了饲料工业的健康发展,又对养殖业的发展带来严重后果,影响人工养殖动物及其副产品的安全卫生,危害人体健康。

这些问题的存在,既影响了饲料工业的健康发展,又对养殖业的发展带来严重后果,影响人工养殖动物及其副产品的安全卫生,危害人体健康。《兽药管理条例》和《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的颁布实施,可以建立起有序的、公平竞争的饲料市场,保障饲料工业和畜牧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在一些科学技术较先进的国家,对上述类似问题早已引起饲料、食品、药物管理部门、环境保护机构和饲料毒理学研究人员的高度重视,在广泛深入开展饲料毒理学研究的同时,逐步建立并完善饲料的立法机构和管理条例。以美国为例,在联邦法院委员会和美国农业部食品药物管理局的领导下,美国饲料管理公职人员协会组织了饲料科研、教学、立法、检验机构和企业界的有关人员,针对饲料毒理学及其有关问题开展工作,并分别成立了植物食品管理官员协会、农药管理官员协会、公职分析化学家协会、饲料检验协会、食品药物官员协会以及南方饲料、种子、化肥、农药管理协会等组织。许多国家对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的生产和使用进行了严格监督和管理,如欧洲共同体要求,饲料添加剂必须具备三方面的试验材料:

1.理化性状及分析方法,包括化学成分、纯度、杂质的性质及理化性状。添加剂在饲料中的稳定性、商业成品的测定方法和残留物的定量和定性测定方法等。

2.畜、禽饲养试验,主要确定在不同饲养条件下的饲养效果。

3.动物试验,研究饲料添加剂对畜禽的药理和毒理作用。此外,还严格规定饲料添加剂的应用范围、用量及期限,规定在同一饲料中禁止使用两种以上作用相同的抗生素或两种不能并用的添加剂。

目前,发达国家非常重视饲料法规的制定和实施,并建立了一整套完善的饲料质量监督管理体系,对饲料产品的研制、生产、销售、使用等各个环节实行有效的监督。在美国,饲

料监督管理由联邦食品药物管理局(FDA)集中管理;由美国饲料管理公职人员协会(AAFCO)协助实施整套措施的配套技术,各州还有相应的饲料管理机构进行具体的实施。加拿大、日本以及欧洲一些国家等由政府农业部门进行管理,有完整的饲料管理体系,并制定了比较完善的质量标准及检测方法标准,对饲料安全和卫生指标严格立法和执法。录ISO TC34/SC10已发布了30项动物饲料标准,AOAC(1995)已发布了4这200个分析方法,其次FAO、WHO、CAC等法规、标准和检测方法都反映出当今国外饲料产品质量控制及检验技术上的先进水平。

三、防除饲料毒物,充分利用饲料资源:

21世纪中国的粮食问题,特别是养殖业所需的饲料粮问题,将是制约我国饲料工业和畜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饲料资源匮乏问题只能通过提高饲料利用率、开辟非常规饲料资源和调整农作物种植结构等办法来解决,但不管哪种办法,都必须保证饲料的营养水平和安全卫生,都和饲料毒物与抗营养因子的研究和应用有关。

1.提高饲料利用率。

在生产配合饲料、设计配方时,既要考虑畜禽的不同生长阶段、生理特点、饲养环境的营养需要、营养素之间的互作等常规因素,还要考虑饲料中毒物和抗营养因子对营养素利用率的制约,以进一步提高配合饲料的饲料转化率。在配合饲料原料生产工艺中,要采用各种脱毒和抗营养因子钝化技术,提高现有含毒、含抗营养因子的饲料原料的营养价值和利用效率,特别是提高含毒、含抗营养因子的蛋白质饲料原料(如大豆饼粕、菜籽饼粕、棉籽饼粕和蓖麻饼粕等)的营养价值和利用效率。

2.开辟非常规饲料资源。

开发非常规饲料资源过程中,由于对此类饲料原料或其加工过程的有毒有害物质常常不完全了解,或者已知其理化性质与检测方法的物质,尚缺乏饲料毒理学试验资料,不知其对动物机体的危害情况,因此必须进行安全性毒理学评价,以减少危害,提高饲料利用率。如我国薯类年产约0.3亿吨,可用于饲料的有马铃薯、木薯等,木薯含有氰甙、马铃薯含有茄碱等毒素,须用水浸泡、限量饲喂等方法减毒后利用,应注意其中存在的多各毒物、抗营养因子的脱毒和钝化问题。

3.调整农作物种植结构。

一方面需要改良饲料作物品种,另一方面需要将粮食+经济作物的二元种植结构调整为粮食+饲料作物+经济作物的三元种植结构,建立有效的饲料粮品种培育、种植区化体系,提高饲料作物的产量。

四、防止饲料污染,保证饲料卫生安全:

1.生物性污染。

与饲料安全有关的饲料细菌包括致病菌和相对致病菌,前者可直接进入消化道,引起消化道感染而发生中毒性疾病,称为感染型饲料中毒,如沙门氏菌中毒等;后者是某些细菌在饲料中繁殖并产生细菌毒素,通过相应的发病机制引起中毒病,称为细菌毒型饲料中毒,如肉毒梭菌毒素和葡萄球菌毒素等所引起的细菌外毒素中毒等。

霉菌及霉菌毒素对饲料的污染在我国饲料生物性污染中占有十分显著的位置。饲料中常见的产毒霉菌有曲霉菌属、镰刀菌属和青霉属的某些菌种,由于我国各地的气候、饲料种类以及贮运加工方法不同,霉菌及霉菌毒素对饲料的污染表现出一定的地区特点。

饲料的细菌、霉菌污染或虫害都能引起饲料的外观和质量的变化,降低饲料的营养价值及利用率,近年来防霉、杀菌剂的应用取得了良好效果。除了生物毒素的直接作用外,也可能使饲料在腐败变质过程中产生其它有害物质,更加重动物中毒的病变程度。

2.非生物性污染。

各种化学物质如有害重金属、某些无机和有机化合物污染饲料后,都能严重影响饲料的

安全与卫生,它们主要来自工业的废水、废气和废渣,农药、化肥,兽药及饲料添加剂的不适当应用等。针对污染的发生原因进行治理和防除,可以有效地减少非生物性污染,保障饲料的卫生质量和安全。

五、完善饲料卫生标准,加强质量检测:

1.饲料工业标准化。

1986年,我国成立“全国饲料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负责组织制定有关饲料工业标准。十几年来,已发布国家标准70项(其中9项为强制性标准,其余为推荐性)和行业标准137项,初步形成了饲料工业标准体系。但这些标准中,大多数已经老化,不适应高新技术发展的形势,赶不上饲料营养指标的变化,有很多需要重修订并不断提高标准的质量,有的标准需要优化或合并,有的可以废止。

2.制订国家饲料卫生标准。

目前,我国现行的《饲料卫生标准》(BG-13078-1991)已多年,远远落后于我国饲料工业和畜牧业发展的需要,具体表现在:

(1)覆盖面小。该标准仅涉及到猪、鸡两种动物的配合饲料和饲料原料,对有毒有害物质也只涉及16种,急需增加动物品种、饲料品种和有毒有害物质的种类。

(2)缺乏饲料添加剂允许使用量标准。在农业部分布的允许使用的饲料添加剂品种目录中,共173种(类),尚无允许用量标准。饲料生产企业和养殖场只能根据经验和提供说明添加,常常出现任意使用、添加不当或混合不均现象,影响饲喂动物的健康甚至发生中毒性疾病或死亡。

(3)检测方法少。由于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的新品种不断投入市场,其检测方法必须及时修订或制定。目前,许多重要的检测标准,如饲料中盐酸氯苯胍等22个药物饲料添加剂检测标准亟待制订。

(4)缺乏饲料中有毒有害物质的快速检测技术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安排和审批此项工作,国家饲料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具体进行质量监测。

六、安全性毒理学评价:

对饲料中各种有毒有害物、污染物和药物添加剂进行安全性毒理学评价,证明其确实安全和有效后,才能批准正式生产和使用。对兽药和药物添加剂必须规定休药期,以法规形式制订动物性食品中兽药、药物添加剂及其它化学物质的最高残留量或允许残留量。

七、加强饲料管理,执行饲料法规:

1.贯彻执行《兽药管理条例》。

2.贯彻执行《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

八、建立和完善饲料检测体系:

1997年、1998年,国家技术监督局连续把饲料卫生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列入计划。目前,饲料中霉菌总数允许量、黄曲霉菌毒素B1允许量、铅、砷、氟、铬、汞、镉、游离棉酚、异硫氰酸酯、恶唑烷硫酮允许量、大肠杆菌允许量;赭曲霉毒素、玉米赤霉烯酮;有机磷、有机氯农药残留等允许量及检测方法,都在制(修)订过程中,近期已经陆续颁布执行。

九、提高饲料产品质量检测技术:

1.探讨新型饲料添加剂检测技术。

2.饲料快速检测技术及设备研究。

3.生物技术酶联免疫法测定霉菌毒素的含量。

4.镰刀菌素的气相色谱联检法。

5.用HPLC技术测定氨基酸含量。

6.用HPLC技术测定维生素含量。

十、饲料与饲料添加剂安全研究展望:

1.饲料生产形势估计。

根据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到2010年,我国配合饲料双班生产能力达到1.4亿吨,配合饲料产量达到1亿吨,浓缩饲料1000万吨,预混合饲料300万吨,饲料添加剂和饲料设备基本实现国产化,饲料工业整体水平达到90年代末国际先进水平。努力开发新饲料资源,提高饲料中蛋白质的利用率,特别是研究和开展氨基酸添加剂,将是解决我国蛋白质资源匮乏的最重要的课题。

2.继续防除饲料有害成分,做好饲料安全评估。

在当前和今后较长时间内,饲料与饲料添加剂安全研究的主要工作将是对可利用饲料资源中有毒有害物质的毒性作用机理及其防除措施进行研究,对新开发饲料原料作好安全毒理学评价工作,研究和解决新饲料添加剂在使用中可能带来的毒性问题及其它有关安全卫生问题,研究环境污染的新动态和治理方法,探索简易、快速、准确的检测方法。为了适应我国饲料工业化发展的形势,适应饲料新产品开发研究和产业化的需要,制订国家级饲料安全卫生标准、促生长剂、药物有效成分分析标准,形成从原料、预混料、浓缩料、配合饲料到最终产品的完整配套检测技术,使检测方法标准达到ISO、AOAC、FAO、CAC、WHO所发布的先进标准水平,尽快与国际接轨。针对饲料工业高新技术产品及饲料营养研究的最新进展,需要开展相应“高”、“难”检测技术的研究,如酶制剂、生菌剂、螯合剂的检测及营养元素形态学区分与检测技术;加强快速检测技术研究,如近红外光谱、酶联免疫等检测技术和现场快速检测方法研究。

3.加速完善和推广应用新型绿色安全饲料添加剂:

糖萜类:属天然植物成分,主要是三萜类和糖类,可提高峰机体免疫功能和抗病力。

微生态制剂:用活菌制剂平衡胃肠道微生物,增强机体免疫力,无抗药性和残留问题。

酶制剂:高效生物活性物质,提高动物对饲料的消化、吸收和利用率,从而减少矿物质排汇和环境污染。

酸化剂:特定有机酸和无机酸的复合物,能迅速降低pH值,保护良好的缓冲值和生物性能。

甘露寡糖:粘结胃肠道某些致病微生物,调节免疫系统,增加抗体浓度。

大蒜素:健胃消食、杀菌消炎、促进生长、防霉、提高饲料利用率和产品质量等。

中药添加剂:具有多种营养成分、抗病活性和生物活性物质,兼有营养和防治疾病作用,无毒副作用,无残留等。

韩国技术性贸易壁垒

韩国于1967年以发展中国家的身份加入GATT(WTO的前身),市场的开放有一个较长的缓冲阶段,在充分利用WTO协定中允许的关税和市场准入数量管理手段的同时,利用协定的“灰色地带”,在技术法规、标准、检验等方面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把进口商品对国内市场和产业的冲击减至最小程度,特别是在限制农产品、水产品进口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技术法规与技术标准

韩国表面上已基本取消了进口产品的硬性管制,但在实际操作上,却利用技术法规、标准、检验等多种技术性措施进行严格控制。根据韩国《2002年HS进出口通关便览》显示,韩国几乎把所有农产品都置于各种质量安全和检疫法规的保护之下,其主要制度包括转基因加工食品标识制度,水果、蔬菜、花卉病虫害检疫制度,口蹄疫及疯牛病疫区产品紧急进口限制制度,家禽肉检疫制度,水产品安全检疫检验制度,177种进口农产品原产地强制标识制度,农药和有害物质成份标准规定等。

韩国依据《农水产物品质管理法》、《粮谷管理法》、《家畜传染病预防法》、《畜产法》、《种畜等的生产能力、规格标准》、《畜产品加工处理法》、《饲料管理法》、《肥料管理法》、《植物防疫法》、《关于鸟兽及狩猎的法律》、《水产品法》、《水产品检验法》、《食品卫生法》等法律,制订了种类繁多的检疫和卫生标准。如转基因加工食品标识制度、水果、蔬菜、花卉病虫害检疫制度、口蹄疫及疯牛病疫区产品进口紧急限制制度、家禽肉检疫制度、水产品安全检疫检验制度、强化原产地标识等。

韩国对农产品农药污染控制极严,《食品公典》对202种农药规定了残留许可基准。韩国公布的2002年版《食品公典》,对肉类、水产品、乳制品、食品中的抗生素、杀虫剂、激素残留允许基准进行了修订。另外,对农产品中使用激素和抗生素等也严格限制。

1961年12月30日制定《植物防疫法》、《植物防疫法施行规则》和《输入植物检疫规则》,执行机关为国立植物检疫所,检疫对象为谷类、饲料、原木、苗木、水果、蔬菜、韩药材及植物性产物1000余种,并根据世界贸易组织《卫生与植物卫生检疫措施协定》(WTO/SPS

协定)的有关规定修改了《植物防疫法》,并按照国际标准对进口植物实行有关病害虫管理。该法规定:凡进口植物(含容器及包装)及明令禁止的品种,必须及时向国立植物检疫机构申报并接受检查;进口的植物等必须附带由出口国政府机构发给的、标明经检查没有携带有关病害虫的检查证明书或复印件(与原件一致的、由签发机构或检查官直接署名、盖章),否则不得进口。

对食品的检查,由食品医药品安全厅、地方食品医药品安全厅、国立检疫所依据《食品卫生法》和《药事法》执行,根据《食品卫生法》第7、9条确认是否符合食品公典和食品添

加物公典的标准和规格。另外对产品成分配合比率、制造方法、容器是否适当,性能说明是否夸张和虚假标志,是否有过分包装,韩文标识是否符合要求等实施检查。食品中的水产品和畜产品(食用肉类)及畜产加工品分别由海洋水产部的国立水产物检查所、国立兽医科学检疫所进行检验、检疫。

韩国还依据《家畜传染病预防法》(1961年颁布),实施对牛、马、绵羊、山羊、猪、狗、鸡、火鸡、鹅、鸭、蜜蜂等的进出口检疫,执行机构为国立兽医科学检疫院。

为防止口蹄疫等恶性家畜传染病的流入,韩国政府制订并颁布了《粗饲料进口卫生条件》。除澳大利亚等18个国家外,其他未列入不受限国家名单的国家和地区生产的粗饲料(指稻草、麦秆、草料类作物,青饲料作物,生物发酵饲料作物,饲料用根菜类、野菜类、树叶类,通过保持自然状态或进行干燥处理,以及一般截断或粉碎切割后生产的饲料)向韩国出口时,必须是韩国政府认可的设施和工厂经消毒和高温处理后生产的粗饲料,而且必须用密封集装箱运输,出口国政府还需签发相应的出口检疫证书。该制度于2001年7月28日实施。

目前,韩国舆论对转基因食品给人体健康带来的安全性等问题的宣传普遍持保留态度,公众对转基因食品有不同程度的担心。韩国食品医药品安全厅制订颁布了《转基因食品标识基准》,并于2001年7月13日开始实施。按照该《基准》,对于生产、加工和进口的大豆及玉米制品、豆粉、玉米淀粉、辣椒酱、面包、点心、婴儿食品等27类食品及食品添加剂,其制造过程中使用的5种主要原材料中,只要有1种以上为转基因技术种植、培育及养殖的农、畜、水产品,且基因变异DNA或外来蛋白质存留在最终产品时,均须进行标识。

二、质量认证制度

1992年,韩国把ISO9000族标准转化为国家标准KSA9000,并从1993年开始实施质量保证体系认证工作。韩国的质量保证体系认证工作采取国家统一管理制度,按《质量管理促进法》的规定,由工业振兴厅依法统一管理全国的质量保证体系认证工作。其主要内容为:制定质量保证体系认证的方针政策;组织开展认证机构及审核员培训机构的认可工作;组织制定有关基准,包括认证机构及培训机构的有关基准、审核员资格基准及认证审核基准等;对认证审核员实行统一注册管理;对获准认可的认证机构及注册审核员实施监督管理;与国际标准化组织的相应机构和各国认可机构,认证机构积极开展双边合作。

为了有效的实施质量保证体系认证工作,保证认证工作的公正性,工业振兴厅按照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和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指南,制定了认证机构的认定基准,并按基准要求开展了对认证机构的认定工作。其认定程序为:

1.提出申请:拟申请认证的企业向认证机构提出正式申请,并附上有关的资料。

2.实施审核:由认证机构的认证委员会指导派两名以上注册审核员组成审核组,按《质

量保证体系审核基准》实施审核。

3.提出审核报告:审核组对申请企业审核完后应及时向认证机构的认证委员会提交审核报告。

4.作出结论:认证委员会全体委员会议审议审核组的报告,投票作出审核结论。

5.颁发证书:认证机构将审核结论通知申请企业,并向审核合格企业颁发证书。另外,认证机构需将质量保证体系认证及其事后管理状况报送给工业振兴厅。

6.监督:认证机构按“认证业务规定”对认证合格企业进行监督管理。

拟注册认证审核员资格的人员应具备以下条件:具有高中以上学历,并在企业或国立试验研究机构或工业振兴厅指定的咨询诊断机构从事7年以上与质量管理有关的业务(不包括培训期);具有大学以上学历,并在企业或国立试验研究机构或工业振兴厅指定的咨询诊断机构从事5年以上与质量管理有关的业务(不包括培训期)。

韩国的质量保证体系的基本框架是:

第一,KS标志认证制度。KS(Korean Standards)标志认证制度是依据产业标准法制定的国家规格,自1960年开始执行,每5年对规格是否适合进行一次审议,决定是否予以修订、废止。该认证制度主要针对原材料、部件等大量生产并广泛使用的品种,以及普通消费者使用但不经试验、检查难以确认其安全性能的产品。认证业务在政府机构执行了38年后,于1998年7月24日移交民间机构韩国标准协会执行。

第二,ISO9000认证制度。韩国于1992年制定了KSA9000

系列,1993年将《工业产品品质管理法》改为《品质经营促进法》,国内ISO9000认证由工业振兴厅指定。韩国品质认证中心为最初的认证机构。1997年对《品质经营促进法》进行了修改,指定“韩国品质环境认证协会”为认证机构。

第三,IS014000认证制度。1995年制定了有关促进环境亲和型产业结构发展的法律,为ISO1400提供了法律依据,指定“韩国品质环境认证协会”为认证机构。1996年制定出KSA1400标准,正式实施认证制度。

第四,环境标志制度。现行的环境标志制度是从1990年进行可行性研究,通过对搜集的国外资料的分析,制定了实施计划,召开专家听证会,广泛征求国民意见,公开征集环境标志图案。通过上述准备后,1992年4月制定了《关于环境标志制度施行的有关规定》,同年6月开始施行。1994年12月22日出台了《环境技术开发及有关支持的法律》,为环境标志制度提供了法律依据。与此同时,建立了中央政府、地方政府、政府投资的机构等优先购买获得环境标志商品的制度。环境标志制度是消费者、企业和政府共同参与的。在这方面,环境部主管着相关法律的制订、修改等工作,民间团体环境标志协会则负责对象产品的选定、环境标志使用的认证、认证产品的事后管理等实质性的业务的执行。

第五,环境成绩标志制度(有关环境的信息用图表、graph标示的制度)。环境部为在2001年2月4日施行该制度,从1998年9月至1999年9月对该制度的运营方法、程序、指导方针等进行了研究,同时对《环境技术开发及有关支持的法律》进行了修改(2000年2月3日公布),为该制度的施行提供了法律依据。另外,为在施行该制度时,使企业能够方便地利用有关基础数据,环境部制订了环境建设3年计划,从1999~2001年建立电气、运输等

国家基础产业和钢铁、合成树脂等基础材料的环境性数据库。

三、技术性贸易措施的运作

(一)农产品、水产品

韩国对农产品进口实施通关强制性申报制度。2002年,韩国主要监控的农作物包括西红柿、白菜、各种水果等110个品种。农作物生产国如存在韩国没有的病虫害,在韩国实行实地认可和双边达成检疫协定前,韩方均禁止进口该国生产的农产品。进口农产品的农药、重金属、激素残留,主要通过进口抽检进行控制。如果抽检不合格率较高,可随时对所涉及农产品实施临时精密检验,即在一定期限内实行逐批检验。韩国对全部畜产品实施进口检疫认可制度,即出口国提出申请并提交相应的动物疫病资料,由韩方有关机构进行评估认可,非国际兽医组织(OIE)成员的生产国需接受韩国实地检疫调查,达成双边检疫协定后,其产品方可对韩出口。

鉴于农、水产品的特殊性,韩国对进口农产品、出口农产品、进口后加工的农产品实行特别的检验制度,对部分水产品要求在指定机构接受检验。农林部根据《进出口农产品检验特别法》,委托农业协同组合中央会和农水产品流通公社对农产品实行检验。水产品的检验由国立水产品检验所统一进行。

韩国对水果的进口许可经过三个阶段的审查,首先对出口国的主要病虫害发生情况进行信息搜集,经综合分析研究,对病虫害的危险性作出评价;第二阶段到产地进行实情调查并共同进行消毒处理试验,验证检疫的安全性;第三阶段就两国检疫协定进行协商,最后决定是否允许进口。对谷物的进口限制,主要以转基因或运输过程中为防霉变而使用的防腐剂过量为由进行限制。

韩国国立植物检疫所依法负责对进口园艺产品实施卫生检疫检查。韩国已经根据WTO/SPS协定的有关规定修改了《植物防疫法》,并按照国际标准对进口植物实行有关病害虫管理。但是,作为一种有效的非关税措施,韩国通过实行严格的检疫标准限制进口的事件时有发生。包括水果等园艺产品在内的植物及其容器、包装,进口时必须接受国立植物检疫机构的检查。在卫生检疫方面,对200余种农药规定了残留许可基准,农药污染控制极严,如菠萝的DDT、DDD残留标准为0.2ppm。

有关检疫的其它规定包括:

(1)已经杀灭了害虫、且经过包装处理,害虫无法侵入的植物;或者经过加工,害虫无法重新繁殖的植物,进口时可以不经过植物检疫。

(2)进口植物必须附带出口国政府机构出具的卫生证书原件或经检疫官签名、盖章的复印件。

(3)在下列情况下,禁止进口的植物:

经过对害虫威胁的分析和评估确认,如果该害虫流入韩国境内将对韩国内植物造成巨大伤害,则含有该害虫的植物或途经该病虫害发病地区的植物,被禁止进口;有害植物;泥土或沾泥土的植物;上述植物的容器或包装。

(4)需要隔离栽培后才能进入韩国的植物是:花卉的球茎类;土豆的块茎和地瓜的块根;果树类的苗木等;禁止进口品种中,以试验为目的,且获得了进口许可的、用于栽培和繁殖的种苗。

(5)经进口检验,确认有关植物符合附带卫生证书规定、临时进口限制规定、产地检验规定、消毒处理规定、禁止进口商品规定,且不含有限制入境的害虫及临时限制入境的害虫,则可以给该植物发放检验合格证书,通关放行。

(6)在下列情况下,有关植物将被作消毒、退回或销毁等处理:

未附带出口国当局发放的检验证书或属于阶段性限制进口品种或禁止进口品种的植物,将被销毁或退回;经检验,发现禁止入境病害虫的植物,将被销毁或退回;经检验,发现监视类病害虫、限制类非检疫病害虫或临时限制入境病害虫的植物,需经消毒处理后才能通关放行,如没有办法消毒,则销毁或退回。

(二)工业品

韩国依据《品质经营促进法》及实行规则,对工业产品进行安全检查,执行机构为产业资源部下属的技术标准院,该院根据《品质经营促进法》第17条和第29条,制定安全检查对象产品的安全检查标准。2000年韩国技术标准院为了提高电气产品的安全性和产品质量,根据IEC制定的技术标准,制定出与IEC标准同等的241个标准,并向WTO技术委员会通报。该标准将分三阶段实施:2002年7月开始,电视、吸尘器、冰箱等86种家电产品,只有符合IEC的国际规格才能通过安全认证试验;荧光灯等灯具类和电动工具类等64个品种,于2002年开始;电线及保险丝类等将于2003年7月开始。

对于汽车,除了实施税上加税的措施外,在产品分类上,国产汽车出口时归类为重化工类产品,但对进口的外国汽车则归类为消费品,使购买进口汽车的顾客产生购买奢侈品的印象,在汽车噪音检测上,采取了高于欧美的韩国标准;另外,税务机关对购买进口汽车的顾客重点进行税务调查,由于在韩国偷税漏税是比较普遍的现象,这一手段使那些欲购进口汽车的人望而却步。对于己经获得EU和DOT技术标准认证的进口汽车轮胎,仍坚持按韩国的技术标准进行检证,实际EU和DOT标准高于韩国标准。(三)药品、化妆品对进口药品要求提供以韩国人为对象的临床试验资料,把进口药品排除在医疗保险报销药品之外。

化妆品则把在国外没有任何销售限制的防紫外线、增白、除皱等品种列为功能性化妆品,而采取与医药品标准相同的事前审查制。

(四)中国对韩出口受到技术性贸易措施的严重影响

目前,中国受韩国技术性贸易措施和检验检疫措施影响较

饲料厂文件和记录管理制度

饲料厂文件和记录管理制度 一、目的 对饲料质量、安全管理有关的文件和记录进行有效控制,以保证饲料产业各岗位正确使用有效版本的文件和记录。 二、范围 适用于饲料事业部饲料质量安全相关的文件和记录的控制。 三、职责 1.部门总经理负责批准相关文件和制度。 2.各部门主管负责批准部门编制的记录格式。 3.质量标准研究室是文件和记录控制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监督各部门对文件和制度的管理。 4.各部门依据其职责范围分别负责相关文件和记录的编制、使用和保管。 四、主要内容 1.文件范围 1)管理性文件: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及其他管理性文件等。 2)技术性文件:图纸、作业指导书、操作规程及与产品质量有关的技术性标准等。 3)他有关产品的文件:产品相关证照、产品宣传图片。 2.文件的编制、审批和发布 文件按照ISO22000质量安全管理体系、《饲料质量安全管理规范》及其他法律法规要求进行编制,结合企业生产设备和实际工作设计格式,确保文件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1)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及其他管理性文件由管理者代表组织有关部门编写,管理者代表审核、总经理批准发布实施。 2)技术性文件由质量标准研究室组织相关部门编写,质量标准研究室审核,总经理批准后发布实施。 3)其他有关产品的文件由各部门负责人编写,部门主管领导审核批准后发

布实施。 3.编号 1)目前饲料事业部文件按如下规则进行编号: ①YQ-SL□01 YQ:公司代码(北京市华都峪口禽业有限责任公司) SL:事业部代码(饲料事业部拼音代码) □:部门代码 01:部门文件流水号 ②YQ-SL□01-JL01 JL:记录拼音代码 01:部门记录流水号 各部门代码如下: Z:质量标准研究室,Y:营养标准研究室,F:分析实验室,B:饲料办公室,X:销售办公室,C:采购部,S:生产部,P:现场品控部 2)需要编号的文件和记录均由质量标准研究室统一编号。 3)国家标准、企业内部编制的标准、饲料行业、质量安全管理相关公告等外来文件不予编号,由质量标准研究室档案负责人采用目录编排进行登记管理。 外来文件由质量技术部门审核后,报相关部门学习使用,确保文件的有效性。 4.印发、填写及发放 1)质量标准研究室根据文件所需分发的部门及相关负责人的数量,按确定印刷数量,经总经理签批后执行。 2)签批后文件需加盖“受控”章后发放。 3)各部门记录定版后由各部门负责人根据部门实际使用情况联系印刷厂家印刷。 4)文件和记录填写要按照相关标准和法律法规要求结合实际工作如实填写,填写要及时,字迹要清晰,便于实际工作的管理和追溯。 5)不同文件归口管理部门确定文件的发放范围,经部门负责人批准后方可发放,发放时填写《文件发放记录表》。 6)新文件发放时,若有旧版失效的文件应在新版文件颁布发行时即刻回收。回收文件要有“作废”标识,并写上日期,加以保存,需与有效的新文件分开。

饲料卫生检验

饲料卫生检验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饲料卫生检验的研究对象、任务、方法和内容 一、饲料卫生检验的定义 饲料卫生检验是检查饲料中是否存在损害畜禽健康与生产性能的有毒有害物质,阐明其种类、来源、性质、含量、作用和危害,并研究其预防措施的一门学科。 二、饲料卫生检验的重要性(即为什么要学习饲料卫生检验?) 首先,饲料中有有毒有害物质给对动物带来多种危害和不良影响。饲料是发展畜牧业的物质基础,饲料中的各种营养物质是维持动物正常生命活动和最佳生产性能所必需的。但是,饲料在生长(饲用植物)与生产、加工、贮存、运输等过程中都可能出现某些有毒有害物质,这些有毒有害物质会对动物产生多种危害和不良影响,轻者降低饲料的营养价值,影响动物的生长和生产性能,严重的可引起动物急性中毒或慢性中毒,甚至导致动物死亡。 其次,饲料中部分有毒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food chain),对人体健康产生有害影响。动物长期饲喂某些含有毒有害物质的饲料,其机体可能残留有毒有害物质,人吃了这些有残留的畜禽产品(如肉、蛋、乳),就会有危险。 第三,新的饲料资源的开发利用,涉及到饲料卫生检验。我国饲料资源丰富,种类繁多。过去,有一些出产量大、营养物质丰富的饲料资源,由于含有毒有害物质,不敢用作饲料,白白浪费。随着现代畜牧业生产和饲料工业的迅速发展,需要不断开发利用新的饲料资源,这当中都涉及到“毒”的问题,即饲料安全性问题。 由于上述原因,因此,饲料卫生检验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日益显得更加重要。 三、饲料卫生检验的研究对象 饲料卫生检验的研究对象主要是饲料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有毒有害物质。这些有毒有害物质归纳起来,大致可分为以下四类: 1、饲料中的天然有毒有害物质 这类有毒有害物质大多数是植物在生长过程中,由糖、脂肪、氨基酸等基本有机物代谢产生的,属于次生代谢产物。例如某些青绿饲料中含有的氰甙、草酸盐和某些生物碱;棉籽中含有的棉酚;豆类果实中含有的蛋白酶抑制剂、植物红细胞凝集,素等。 2、饲料的正常组成成分或无毒成分在某些情况下发生分解或转化而形成的有毒有害物质 例如叶菜类饲料调制或贮存不当时,其中所含的硝酸盐被还原而产生的亚硝酸盐;马铃薯贮存不当,变绿发芽时,产生的茄碱,等等。

烹饪卫生与安全考试题目(答案整理版)

《烹饪卫生与安全》作业 1、食品卫生与食品安全的关系? 食品卫生是为防止食品污染和有害因素危害人体健康而采取的综合措施(管理)。 食品安全指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控制) 食品卫生是对食品的生产过程而言,食品卫生一般可由卫生标准操作程序(SSOP)进行控制;食品安全是对最终食品产品而言,食品安全有赖于食品在生产过程中良好的卫生管理和有效地安全控制措施。 2、肉类原料存在哪些卫生问题? 外来杂物、微生物、农药残留、腐败变质 3、常见的细菌性食物中毒有哪些?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常见原因和预防措施? 常见的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分类与原因: 1)感染型:因病原菌污染食品并在其中大量繁殖,随同食品进入机体后,直接作用于肠道而引起的食物中毒。如沙门氏菌食物中毒,链球菌食物中毒等。 2)毒素型:由致病菌在食品中产生毒素,因食入该毒素而引起食物中毒,如葡萄球菌毒素和肉毒梭状芽孢杆菌毒素等。 3)混合型:某些致病菌引起的食物中毒是致病菌的直接参与和其产生的毒素的协同作用,因此称混合型,如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 预防措施: 主要根据防止食品受到细菌污染、控制细菌的繁殖和杀灭病原菌三项基本原则,其基本点主要有: 1、避免污染。即避免熟食品受到各种致病菌的污染。 2、控制温度。即控制适当的温度以保证杀灭食品中的微生物或者防止微 生物的生长繁殖,要烧熟煮透所有食物。 3、控制时间。即尽量缩短食品存放时间,不给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机会。 4、清洗和消毒,这是防止食品污染的主要措施。对接触食品的所有物品 应清洗干净,凡是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物品,还应在清洗的基础上进行消毒。

饲料卫生标准

饲料卫生标准(新版) 前言 本标准所有技术内容均为强制性。 本标准是对GB 13078-1991《饲料卫生标准》的修订和补充。 本标准与GB 13078-1991的主要技术内容差异是: ----根据饲料产品的客观需要,增加了铬在饲料、饲料添加剂中的允许量指标。 ----补充规定了饲料添加剂及猪、禽添加剂预混合饲料和浓缩饲料,牛、羊精料补充料产品中的砷允许量指标,砷在磷酸盐产品中的允许量由每千克10mg修订为20mg。 ----补充规定了铅在鸭配合饲料,牛精料补充料,鸡、猪浓缩饲料,骨粉,肉骨粉,鸡、猪复合预混料中的允许量指标。 ----氟在磷酸氢钙产品中的允许量由每千克2000mg修订为1800mg;补充规定了氟在骨粉,肉骨粉,鸭配合饲料,牛精料补充料,猪、禽添加剂预混合饲料,产蛋鸡、猪、禽浓缩饲料产品中的允许量指标。 ----补充规定了霉菌在豆饼(粕),菜籽饼(粕),鱼粉,肉骨粉,猪、鸡、鸭配合饲料,猪、鸡浓缩饲料,牛精料补充料产品中的允许量指标。 ----黄曲霉毒素B1卫生指标中,将肉用仔鸡配合饲料分为前期和后期料两种,其允许量指标分别修订为每千克饲料中10μg和20μg;补充规定了黄曲霉毒素B1在棉籽饼(粕),菜籽饼(粕),豆 粕,仔猪、种猪配合饲料及浓缩饲料,鸭配合饲料及浓缩饲料,鹌鹑配合饲料及浓缩饲料,牛精料补充料产品中的允许量指标。 ----补充规定了各项卫生指标的试验方法。 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代替GB 13078-1991。 本标准由全国饲料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饲料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武汉)、江西省饲料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国家饲料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北京)、华中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无锡轻工业大学、中国兽药监察所、上海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西北农业大学兽医系、全国饲料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等。 本标准起草人如下: “砷允许量”修订起草人:姚继承、艾地云、杨林。

饲料学试题库课案

一、填空题 1、根据国际饲料分类和我国传统分类方法,可以将饲料分为8 大类,16 亚类。 2、根据国际饲料分类原则,蛋白质饲料是指饲料干物质中粗纤维含量小于 18% ,粗蛋白质含量大于或等于20% 的饲料。 3、根据国际饲料分类原则,能量饲料是指饲料干物质中粗纤维含量小于 18% ,粗蛋白质含量小于20% 的饲料。 4、国际饲料分类的编码共有 6 位数,首位为饲料的国际饲料分类号(大 类)。我国现行的饲料分类的编码共有7 位数,其首位数为饲 料的国际饲料分类号(大类),第2、3位数为饲料的我国 传统分类号(亚类)。 5、我国现行的饲料分类的编码中,编号为4-07-0000的饲料为能量大类,谷实 亚类。编号为4-08-0000的饲料为能量大类,糠麸亚类。编号为5-10-0000 的饲料为蛋白质大类,饼粕亚类。编号为5-15-0000的饲料为蛋白质 大类,动物性蛋白亚类。5-11-0006表明饲料为蛋白质饲料类的糟渣亚类。 4-06-0075表明饲料为能量饲料大类的农副产品亚类。4-04-0068表明饲料为能量饲 料大类的块根块茎亚类。 6、根据国际饲料分类法则,玉米属于能量饲料,豆粕属于蛋白质饲料,骨粉 属于矿物质饲料。 7、饲料的基本属性通常分为商品属性和营养属性。 8、正常晒制干草的过程中,维生素的变化很大,其中维生素A(胡萝卜素)部分 遭到氧化破坏,同时所含的麦角固醇(维生素D原)却因阳光中的紫外线照射 而转化为维生素D2 。 9、青贮饲料乳酸发酵期,乳酸菌大量繁殖,产生大量乳酸。当pH值降至 4.0以 下,微生物的活动受到抑制,当pH值进一步下降到 3.8以下,则乳酸菌也停止 了活动。 10、常规青贮是要求原料含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在3%以上,含水量在 65%-75%左右。 11、饲料青贮的步骤关键是切碎、压实、密封。 12、谷实类能量饲料的共同特点是碳水化合物含量很高,而粗纤维含量很 低,因而有效能含量高。 13、小麦麸的物理特性是轻松性、轻泻性、吸水性。 14、为防止脂肪的氧化和酸败,可在饲料中添加抗氧化剂。 15、棉籽饼粕中含抗营养因子主要为游离棉酚,故在单胃动物配合饲料使用比 例应控制在7-8%以下。 16、菜籽饼粕中的硫葡萄糖苷水解会产生有毒的异硫氰酸脂和恶唑烷硫 酮。 17、菜籽饼粕中的有毒有害物质主要为硫葡萄糖苷和芥子碱。花生饼粕中 抗营养因子含量不高,但其极易感染黄曲霉而产生黄曲霉毒素而致使动物中毒。 18、乳清粉含乳糖高,适口性好,在猪饲料中可作为代乳料的重要原料。 19、矿物质饲料中食盐可用来补充动物所需的钠和氯之需,其中动物饲料中的用量一 般为0.25%-0.5%。 20、矿物质饲料中的磷酸氢钙可作为动物钙和磷的补充来源,其含磷量应不低于18%。 21、矿物质饲料磷酸氢钙通常含钙23%,含磷18%。

饲料论文

摘要:近些年来,饲料安全恶性事情频繁发作,疯牛病、禽流感、二恶英等严重影响了人民的生活质量。饲料在生产、经营和饲喂畜禽过沉重因不同原因污染后,产生了不安全的饲料。而这种饲料中的有毒有害物质通过生物链进入畜禽体内被富积在畜产品中,便产生了不安全的畜产品。这种畜产品又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后,其有毒有害物质在人体内的蓄积造成危害。如今我们应当加强饲料卫生安全管理,加强对饲料卫生的监控,保证畜产品的安全,维护我们自身利益。 关键词:饲料卫生安全有毒有害物质影响因素实施措施 饲料卫生安全是指饲料在转化为畜产品的过程中对动物的健康、正常生长、

生态坏境的可持续发展,人类生活等环节不产生负面影响。不安全的饲料中含有有毒有害物质,对畜产品有着非常大的危害,它不仅影响到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而且还严重威胁人类的身体健康。现在我就饲料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影响饲料卫生质量的因素以及保证饲料卫生安全的预防等谈谈自己的感受。 一、饲料中的有毒有害物质 1、饲料源性有毒有害物质 饲料源性有毒有害物质是指来源于动物性饲料、植物性饲料、矿物质饲料和饲料添加剂中的有害物, 包括饲料原料本身存在的抗营养因子,以及饲料原料在生产、加工、贮存、运输等过程中发生理化变化产生的有毒有害物质。 1.1植物源性饲料中的有毒有害物质 饲用植物是家畜的主要饲料来源。但在有些饲用植物中, 存在一些对动物不仅无 益反而有毒、有害的成分或物质, 这有毒化学成分或抗营养因子, 大致可以分类为: 生物碱,生物碱是一类特殊或强效的甘露糖酶抑制剂, 能使家畜产生甘露糖病。种类繁多,具有多种毒性, 特别是具有显著的神经系统毒性与细胞毒性。苷类,饲料中可能出现有毒有害物质的苷类有氰苷和硫葡萄糖苷。氰苷本身不表现毒性,但含有氰苷的植物被动物采食后, 植物组织的结构遭到破坏, 在有水分和适宜温度条件下, 氰苷经过与共存酶作用, 水解产生氢氰酸, 而引起动物中毒。o硫葡萄搪普菜籽粕中的安全限量与莱籽品种、加工方法、饲喂动物的种类和生长阶段有关。毒蛋白,饲用植物中,影响较大的毒蛋白有植物红细胞凝集素和蛋白酶抑制剂,大豆中的植物红细胞凝集素具有较大的毒性。酚类衍生物,植物中酚类成分非常多,其中与饲料关系比较密切的有棉氛和单宁。有机酸,有机酸广泛存在于植物的各个部位,抗营养作用较强的有草酸、植酸。非淀粉多糖,水溶性非淀粉多糖具有明显的抗营养作用, 其中最重要的抗营养因子是混合链β-葡聚糖和阿拉伯木聚糖。 1.2动物源性饲料中的有毒有害物质 动物性饲料中存在的有毒有害物质因原料种类、加工及贮藏条件不同而有很大的差异,对动物健康影响较大的有一下几种。鱼粉,鱼粉由于所用原料、制

饲料卫生与安全学

饲料卫生与安全学 绪论 饲料(feed):能提供动物所需养分,保证动物健康、维持和促进动物生长和生产,合理使用不发生有害的可饲物质的总称。 饲料分类: 1.饲料原料:粗饲料,青绿~,青贮~,能量,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饲料添加剂 2.配合饲料产品:全阶配合饲料,进料补充料(反刍),浓缩饲料,添加剂预混料 3.饲料产品形状:粉状,颗粒,膨化,碎粒,块状饲料 饲料添加剂:指为利于养分消化吸收,改善饲料品质,促进动物生长和繁殖,保障动物健康而参入饲料中的少量或微量物质 饲料卫生与安全:是指饲料转化为畜产品的过程对动物健康及正常生长,畜产品食用,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不会产生负面影响等特性的概括 饲料生物性污染及控制 非致病性细菌:是引起饲料腐败变质的重要因素之一,是评价饲料卫生与安全质量的重要指标 1.假单胞杆菌属:革兰氏阴性菌,无芽孢,可运动 2.微球菌属:革兰氏阳性菌,无芽孢,不可运动 3.芽孢杆菌属:革兰氏阳性菌,有芽孢,可运动 致病性菌属:(内毒素是一次性的,外毒素是永久的) 1.沙门氏杆菌(内毒素):感染部位:大小肠,胃,肝脏 病症:胃肠炎,伤害,副伤害 2.大肠杆菌(内毒素):A.革兰氏阴性菌B.周身有鞭毛,能运动,无芽孢C.好氧或兼性厌氧 D.最适生长温度37°,但在15--45°均可生长 E.正常情况下为有益菌,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或侵入肠外组织或器官时会变成致病菌 3.内毒菌(外毒素):A.革兰氏阳性菌B.有鞭毛,能运动,产生芽孢C.厌氧,是目前毒性最强的毒素之一D.最适生长温度35°,不产芽孢的细菌易于杀灭,芽孢抵抗力极强E.自然界中广泛存在F.毒粉型 临床症状:中毒后,最急性者往往不表现任何症状而突然死亡,一般病畜出现四肢无力全身麻痹,运动不便,不能站立,等中毒症状,有的24h内即可死亡 4.葡萄球菌(外毒素):A.革兰氏阳性菌B.无鞭毛,无芽孢,不能运动C.兼性厌氧或需氧D.最适生长温度35--37°但在0---47°都可生长,抵抗力较强E.广泛存在于空气,土壤,水,家畜的皮肤和牛的乳房中等F.致病菌种,金葡萄球菌 金葡萄球菌:最适生长温度30--37°对热抵抗力较强,耐盐性强,广泛存在于空气,土壤水及其他中 临床症状:中毒动物发生剧烈呕吐,大量流涎,腹痛腹泻,粪便带血,严重腹泻后出现失水症状,肌肉痉挛,虚脱,体温大多正常 细菌菌相:指共存于饲料中的细菌种类和相对数量的构成 细菌数量:指单位重量饲料的细菌含量 饲料细菌污染的危害: 1.引起饲料腐败变质:是指以饲料细菌为主的多种元素作用下,饲料降低或失去营养价值等一系列变化 2.导致动物产生疾病和中毒:

饲料厂品质管理.

饲料厂品质管理 LH/ZB-IN-0901-2003 饲料厂品质控制作业办法 一、目的 为使公司品质控制作业标准化,以预防及处理异常状况,确保产品质量稳定,降低成本,提高产品品质,符合客户需求,特制定本办法。 二、范围 本办法包括: 一)各项品质控制标准及检验规范管理 二)原料的品质控制 三)制造过程的品质控制 四)成品的品质控制 五)品质异常的处理 三、各项品质控制标准及检验规范的管理 一)设定: 由技术服务部根据市场的需求状况及公司要求制订。 二)修订: 由各分公司收集各种变动因素(如机械设备更新、技术改进、制程改善、市场需要及用户反映等)提出修订建议案,呈技术服务部参酌办理修订,并呈上级核示。

三)检验手册: 基于实际作业需要,由技术服务部订定“化验手册”及“原料验收标准”以作为作业的依据。 四、原料的品质控制: 一)控制标准(附原料验收标准) 二)控制作业内容: A 、 30%取样与检验: 1. 原料进厂后由品管人员按30%取样检验。 2. 袋装原料取样宜平均分部于卡车周围与上、中、下方。 3. 散装原料取样以大型取样棒取样,并须视上层原料是否掺杂异物或雨淋现象。 4. 货柜取样:袋装原料以取样棒于货柜口处每包取样,并分别以外观、嗅觉来判定取样点的品质;散装原料以大型取样棒于货柜口45度角插入取样。 5. 液态取样以适当的玻璃管自油罐车上方开口取样,并以取样袋自油罐车下方开口取样。 6. 进口大宗原料的验收,原则上只抽验第一辆卡车,但如品质不稳定,或提供厂商变更或改变提货船名、码头时,仍须照常抽验(品管人员与作业承办人员需于船靠码头卸货时,到船舱上取样或实地了解品质以解决提货安排)。 7. 两厂调拨的原料、进口大宗原料、在夜间进厂时,如无检验员在厂执行验收工作时,由生产部予以签收,次日再由检验人员检验。

畜牧兽医本科《饲料毒物与卫生学》课程代码08859,

本科《饲料毒物与卫生学》课程代码8859,复习资料 第一章饲料毒物与毒物基础 一、基本概念 1.毒物毒性:指外源性毒物与机体接触或进入机体后引起生物体损害的相对能力。 2. 毒性:指外源性毒物与机体接触或进入机体后引起生物体损害的相对能力。 3.剂量:给予机体或与机体接触的毒物的量。 4.绝对致死量:指能引起一群动物全部死亡的最低剂量或浓度。 5. 半数致死量:LD50,能引起一群动物中的50%死亡所需的剂量或浓度。 6.急性毒性:机体一次大剂量接触外来化合物之后所引起的快速而剧烈的中毒反应。 7.毒物代谢转化的过程包括氧化、还原、水解和结合。 8..饲料毒物的吸收过程,实质是通过生物膜的过程。 二、基本知识点 1.剂量反应曲线的基本类型:直线型、抛物线型、S状型 2.影响毒物毒性的因素 1)毒物本身的性质 2)动物对毒性的影响:动物种类、年龄、性别、生理状态、营养状态 3)外界因素对毒物的影响:气温与湿度、其他因素 3.毒物吸收的途径:胃肠道吸收、呼吸道吸收、皮肤吸收、其他途径吸收 4.影响外源化学物分布的因素: 1)毒物的理化性质 2)局部器官的血流量 3)毒物通过某些屏障的能力 4)与血浆蛋白结合 5)体液PH 5.饲料安全性评定程序分为急性毒性试验、蓄积性致突变和代谢试验、亚慢性毒性试验和慢 性毒性试验四个阶段。 第二章饲料源性有害物质 一、基本概念 1.生物碱:饲料中生物碱是一类含氮的有机化合物,有类似碱的性质,能与酸结合成盐。 2.硫葡萄糖苷又称芥子苷,是菜籽饼中的主要抗营养因子 3.结合棉酚:通常将棉酚和氨基酸或其它物质结合的棉酚称结合棉酚,结合棉酚无毒。

饲料卫生与安全

(名词解释4个,12分;填空20个,20分;简答6个,48分;论述1个,20分) 一、名词解释 1、饲料卫生与安全:饲料在转化为畜产品的过程中对动物健康及正常生长、畜产品食用、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不会产生负面影响等特性的概括。 2、细菌菌相:共存于饲料中的细菌种类和相对数量的构成。饲料的细菌菌相和优势菌群决定饲料腐败变质的程度和特征。 3、细菌数量:单位重量饲料内的细菌含量(/g或ml)。不考虑细菌种类时有两种表示方法:菌落总数和细菌总数。 4、细菌型饲料中毒:动物因摄入了含有有害细菌或细菌毒素的饲料而引起的一切中毒。 5、感染型饲料中毒:病原细菌污染饲料后,在饲料中大量繁殖,这种含有大量活菌的饲料被动物摄入以后,会引起动物消化道的感染而造成中毒。 6、毒素型饲料中毒:饲料中污染了某些细菌以后,在适宜的条件下,这些细菌在饲料中繁殖并产生毒素,这种饲料被动物摄入后会引起中毒。 7、真菌:一类营养体为丝状体的有细胞壁、不含叶绿素,无根茎叶有菌丝体或单细胞、异养、以产生孢子方式繁殖的真核生物。 8、霉菌:菌丝体发达而又不形成较大子实体的一部分真菌。 9、原发性感光过敏:动物采食外源性光敏物质后直接引起的感光过敏。一般存在于青绿多汁及生长旺盛期植物。 10、继发性(肝原性)感光过敏:叶绿素在体内代谢产物是叶绿胆紫质,由胆汁排出体外肝脏受损时,叶绿胆紫质在体内蓄积并进入外周循环形成叶绿胆紫素血,从而引起感光过敏。 二、填空 1、致病菌的种类:沙门氏菌,大肠杆菌,肉毒梭菌,葡萄球菌;非致病菌的种类:假单胞杆菌属、微球菌属、芽孢杆菌属 2、饲料污染程度:饲料的细菌菌相与数量;饲料腐败程度:细菌菌相和优势菌群 3、硝酸盐在消化道上部被吸收,胃酸分泌不足或胃肠道疾病时,生成亚硝酸盐,氨合成速度受限时:瘤胃pH和微生物菌群。 4、植物凝集素的抗营养作用:影响动物采食、胃肠道结构和功能、免疫系统 5、单宁:水解单宁是毒物;缩合单宁是抗营养因子。 6、消除单宁的措施:高温蒸煮、高温高压、脱壳处理、添加动物脂肪。 7、植酸在植物子实中以肌醇和磷酸的形式存在;植酸对蛋白酶活性的抑制是非竞争性的。 8、低于蛋白质等电点的PH下,植酸与碱性氨基酸产生静电连接,形成不溶性植

某(食品饲料添加剂)GMP质量手册及程序文件(148页)

编号:―― 生效日期:年月日 质量手册 (含程序文件) 安徽某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目录

目录

颁布令 为了提高公司的服务质量,满足顾客的需求和期望,实现公司整体经营服务业绩的持续改进,依据:《质量体系设计、开发、生产、安装和服务的质量保证模式》的要求,结合公司实际编写本《质量手册》。本手册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以及的相关要求;阐述了公司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明确了全员的职责,规定了工作流程,产品的生产流程,是公司质量活动纲领性文件,现予以批准颁布实施。 为了有效地实现公司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任命魏升平先生为公司管理者代表,具体职责为: .确保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所需过程得到建立、实施和保持; .确保公司体系的有效建立和实施; .负责向公司总经理报告质量管理体系的业绩和任何改进的需求; .确保在整个公司内提高满足顾客要求意识的形成; .代表公司就质量管理体系有关的事宜与外部各方的联络工作。 本手册对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质量标准的贯彻、质量标准的实施和持续改进全面负责。公司全体员工务必认真学习贯彻,竭诚遵守手册的各项规定,持续改进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为公司的发展努力工作。 总经理:

年月日 公司简介 安徽某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是生产维生素衍生物、饲料添加剂、食品添加剂、营养食品、集科工贸一体化的企业,公司总部位于安徽省合肥市某西路号,生产基地设在安徽省蚌埠市曹山路号,占地万平方米,固定资产亿元,职工人,拥有各类专业技术管理人员人,其中高级职称人,中级职称人,初级职称人,会计师人,经济师人。 本公司生产工艺设备先进,技术力量雄厚,生产能力强,检测手段完善,有一套完整的质量保证体系,严格按照的要求组织生产,使产品质量安全、稳定可靠,本公司的发展战略是:市场国际化、经营集团化。今后将重点开发维生素类衍生物及饲料添加剂系列产品,不断引进和吸收国内外先进技术,公司具有很强的技术创新能力,并始终坚持以“饲料为了食品;食品为了人类”的质量方针,防止产品污染,保障产品的安全性,以高品质、高效率、满足顾客需要为追求目标。 本公司的添加剂类产品“维生素多聚磷酸酯”、“包膜维生素”在国内同行业率先制订了企业标准、,经安徽省技术监督局备案认可。 本公司生产的饲料添加剂系列产品已成功占领国内市场并远销欧、美、东南亚等国际市场,其产品质量优于国内外同行业水平。 本公司《质量手册》编制的依据是“质量体系设计、开发、生产、安装和服务的质量保证模式”标准、中动物饲料添加剂部分总则的要求建立的。引用了质量保证体系程序的核心内容,按标准的要求进行了严格控制,并进行了描述,用于证实公司有能力通过体系的有效应用,确保对体系要求的实施,从而为顾客提供安全可靠的产品以达到顾客满意。 本手册适用于安徽某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添加剂产品实现的全过程。

饲料卫生安全论文

浅谈饲料卫生安全 班级:xxx 姓名:XXX 学号:xxx 摘要:近些年来,饲料安全恶性事情频繁发作,疯牛病、禽流感、二恶英等严重影响了人民的生活质量。饲料在生产、经营和饲喂畜禽过沉重因不同原因污染后,产生了不安全的饲料。而这种饲料中的有毒有害物质通过生物链进入畜禽体内被富积在畜产品中,便产生了不安全的畜产品。这种畜产品又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后,其有毒有害物质在人体内的蓄积造成危害。如今我们应当加强饲料卫生安全管理,加强对饲料卫生的监控,保证畜产品的安全,维护我们自身利益。 关键词:饲料卫生安全有毒有害物质影响因素 饲料卫生安全是指饲料在转化为畜产品的过程中对动物的健康、正常生长、生态坏境的可持续发展,人类生活等环节不产生负面影响。不安全的饲料中含有有毒有害物质,对畜产品有着非常大的危害,它不仅影响到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而且还严重威胁人类的身体健康。现在我就饲料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影响饲料卫生质量的因素以及保证饲料卫生安全的预防等谈谈自己的感受。 一、饲料中的有毒有害物质 1、饲料源性有毒有害物质 饲料源性有毒有害物质是指来源于动物性饲料、植物性饲料、矿物质饲料和饲料添加剂中的有害物, 包括饲料原料本身存在的抗营养因子,以及饲料原料在生产、加工、贮存、运输等过程中发生理化变化产生的有毒有害物质。 1.1植物源性饲料中的有毒有害物质 饲用植物是家畜的主要饲料来源。但在有些饲用植物中, 存在一些对动物不仅无

益反而有毒、有害的成分或物质, 这有毒化学成分或抗营养因子, 大致可以分类为:生物碱,生物碱是一类特殊或强效的甘露糖酶抑制剂, 能使家畜产生甘露糖病。种类繁多,具有多种毒性, 特别是具有显著的神经系统毒性与细胞毒性。苷类,饲料中可能出现有毒有害物质的苷类有氰苷和硫葡萄糖苷。氰苷本身不表现毒性,但含有氰苷的植物被动物采食后, 植物组织的结构遭到破坏, 在有水分和适宜温度条件下, 氰苷经过与共存酶作用, 水解产生氢氰酸, 而引起动物中毒。o硫葡萄搪普菜籽粕中的安全限量与莱籽品种、加工方法、饲喂动物的种类和生长阶段有关。毒蛋白,饲用植物中,影响较大的毒蛋白有植物红细胞凝集素和蛋白酶抑制剂,大豆中的植物红细胞凝集素具有较大的毒性。酚类衍生物,植物中酚类成分非常多,其中与饲料关系比较密切的有棉氛和单宁。有机酸,有机酸广泛存在于植物的各个部位,抗营养作用较强的有草酸、植酸。非淀粉多糖,水溶性非淀粉多糖具有明显的抗营养作用, 其中最重要的抗营养因子是混合链β-葡聚糖和阿拉伯木聚糖。 1.2动物源性饲料中的有毒有害物质 动物性饲料中存在的有毒有害物质因原料种类、加工及贮藏条件不同而有很大的差异,对动物健康影响较大的有一下几种。鱼粉,鱼粉由于所用原料、制造过程与干燥方法不同,其品质也不相同。由于鱼粉品质不良而引起的毒性问题一般有下列几种:霉变,鱼粉在高温多湿的状况下容易发霉,并且可进而使细菌繁殖,从而发生腐败变质。因此,鱼粉必须充分干燥,同时应当加强卫生监测,严格限制鱼粉中的霉菌和细菌含量。肉骨粉,肉骨粉是以动物屠宰后不宜食用的下脚料以及肉品加工厂等的残余碎肉、内脏等为原料, 经高温消毒、干燥粉碎制成的粉状饲料。肉骨粉的品质变异很大, 若以腐败的原料制成产品, 品质更差, 甚至可导致中毒。加工过程中热处理过度的产品的适口性和消化率均下降。肉骨粉的原料很容易感染沙门氏菌, 在加工处理畜禽副产品过程中, 要进行严格的消毒。目前由于疯牛病的原因, 许多国家已禁止用反自动物副产品制成的肉粉饲喂反当动物。

饲料质量管理体系手册

二、职责权限 总经理: 性;e )为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提供资源保障。 质量负责人: a )确保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过程得到建立和保持。 b )向最高管理者报告食品安全管理 体系的业绩,包括改进的需求。 c )在整个组织内促进食品安全意识的形成。 d )就食品安全 管理体系有关事宜对内对外联络。 办公室: a )对公司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文件控制。 b )对公司质量记录的控制负责。 c )对公司人 力资源的管理负责。d )对公司质量目标的考核负责。 5.5职责、权限与沟通 与顾客的沟通 、组织结构 a? 主 产 技 术 检 科 a )传达满足顾客和法律法规要求的重要性; b )批准质量目标和质量管理手册; c )确定组 织机构对主要职能部门负责人进行任免; d )确保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得到有效策划及其完整

公司在识别和实施与顾客在有关方面的沟通安排,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有关服务的信息。营销部在合同签订前应通过多种渠道向顾客顾客介绍产品,回答顾客咨询;在产品售后,由营销部负责收集,回复顾客的有关产品的服务信息。 2)客户的查询,由办公室根据查询内容和要求以口头或书面形式给与详细的答复。 3)顾客的订单、合同(包括修改)由办公室负责进行处理。 4)顾客的反馈和投诉,以合适的书面文件的形式进行处理,以持续获得顾客的消息。 5.5.3内部沟通 5.331制定目的:建立公司内部正常顺畅的沟通管道并形成制度。 5.5.3.2企业内部的沟通管道形式: 1)逐级汇报,正式的文件沟通。2)会议沟通(例行会议、临时性会议)。3)非正式场 合、形式的沟通(电话、个别交谈等) 5.5.3.3沟通反馈:在各个沟通环节中,凡须有需回复的意见或问题时,沟通双方必须明确反馈的时限。担负反馈的一方,必须在规定时限内给予回复。若在指定时间内未收到回复的,可直接在联络单中向行政部提出投诉,投诉将影响岗位绩效。 5.3.3.4相关责任: a)部门主管有责任通过各种渠道以最佳方式解决员工所遇到的问题。 b)各部门主管对《信息联络单》的处理方式及处理结果将与其绩效挂勾。 c)如果当事人未使用书面沟通方式而耽误工作进展的,当事人负主要责任。 5.6管理评审 5.6.1管理评审的时间、地点、人员安排。 5.6.2管理评审的目的:通过对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有效性和适宜性进行科学地评 价,寻找持续改进的机会,确保质量管理体系持续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 5.6.3管理评审的具体资料准备和分解,相关部门准备管理评审会议资料汇总。 5.6.4评审程序: 1)由总经理主持管理评审会议。 2)分别由相关部门人员进行汇报。 3)与会人员就上述报告和以下内容进行评价,提出评价意见和促进提高品质管理体系 有效性的建议。A、质量管理体系及过程的有效性。B、与顾客要求有关的产品的改进。C、资源需求的满足。D、品质方针、品质目标的适宜性。

饲料卫生考试资料

饲料卫生考试资料 绪论!(必定有一题简答) 饲料卫生学(feed hygiene; feed hygienics ):是研究动物饲料中有害有毒物质和 抗营养因子的发生变化规律、与动物健康的关系、防除措施,以及卫生标准的制定和实施等有关问题的科学。 饲料卫生学的内容: 1 、防除饲料毒物,充分利用饲料资源 2 、防止饲料污染,保证饲料卫生安全 3 、完善饲料卫生标准,加强质量检测 4 、安全性毒理学评价 5 、加强饲料管理,执行饲料法规 6 、饲料毒物中毒病的研究 饲料卫生学的任务:(选择性划下内容再看下) 1 深入研究各地可利用饲料中的有毒有害物质的种类、含量、理化性质、毒性、作用机理及其去毒利用的不同方法,以便更好地推动这些饲料的开发利用。 2 研究和解决各种饲料添加剂再使用过程中可能带来的毒性及卫生问题,对生产推广的饲料和新开发的饲料资源进行安全性评定,经常进行卫生质量监测工作。 3 继续研究和探讨棉籽、菜籽、蓖麻、桐籽、胡麻、茶籽等饼粕中的有毒成分和方便、有效、经济、安全的去毒新方法,不断地开发和利用植物性蛋白资源。 4 继续制订和完善各类饲料中各种有毒有害物质的允许量标准,确定并统一饲料卫生鉴定方法,特别是注意建立现场快速检测方法和研制有关仪器设备。 5 深入研究外来性毒物污染饲料的途径,饲料本身毒物的产生过程与形成条件,寻找预防饲料污染和防霉去毒的新方法,保证各类饲料的营养价值。 6 深入了解与饲料卫生质量有关的有毒有害物质,调查研究有关动物性饲料中毒的各种原因,阐明其发生发展规律,充分认识其危害性,研究有效的预防和去除措施。 7 积极开展饲料毒物学与饲料卫生学的基础理论研究,加强饲料毒物的检测和饲料卫生学的基础工作,加强国内外研究合作与学术交流活动,充分利用相关学科中新发展的研究方法和现代技术,促进饲料卫生学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影响饲料卫生的因素:(1)饲料自身因素(2)自然与环境因素(3)人为因素

饲料卫生标准

饲料卫生标准(GB13078-2001) 文章来源:山东饲料行业信息网作者:本站 采集 更新时间:2006-09-22 07:41:25 点击次数:8550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饲料、饲料添加剂产品中有害物质及微生物的允许量及其试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表1中所列各种饲料和饲料添加剂产品。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 8381-1987 饲料中黄曲霉毒素B1的测定方法 GB/T 13079-1999 饲料中总砷的测定 GB/T 13080-1991 饲料中铅的测定方法 GB/T 13081-1991 饲料中汞的测定方法 GB/T 13082-1991 饲料中镉的测定方法 GB/T 13083-1991 饲料中氟的测定方法 GB/T 13084-1991 饲料中氰化物的测定方法 GB/T 13085-1991 饲料中亚硝酸盐的测定方法 GB/T 13086-1991 饲料中游离棉酚的测定方法 GB/T 13087-1991 饲料中异硫氰酸酯的测定方法 GB/T 13088-1991 饲料中铬的测定方法 GB/T 13089-1991 饲料中噁唑烷硫酮的测定方法 GB/T 13090-1991 饲料中六六六、滴滴涕的测定 GB/T 13091-1991 饲料中沙门氏菌的测定方法 GB/T 13092-1991 饲料中霉菌检验方法 GB/T 13093-1991 饲料中细菌总数的检验方法 GB/T 17480-1998 饲料中黄曲霉毒素B1的测定酶联免疫吸附法 HG 2636-1994 饲料级磷酸氢钙 3 要求 饲料、饲料添加剂的卫生指标及试验方法见表1。

饲料安全

名词解释 1.饲料卫生与安全:饲料在转化为畜产品过程中对动物健康及正常生长,畜产品食用,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发真不会产生负面影响等特性的概括。 2.饲料质量管理:医保城和提高饲料产品质量为目标的管理。 3.霉菌:菌丝体发达而又不形成较大小实体的一部分真菌的俗称。 4.霉菌毒素:霉菌在成长繁殖过程中产生的有毒的二级代谢产物,此外还包括某些霉菌是磁疗成分转变而形成的有毒物质。 5.ZEA(玉米赤霉烯酮):又称F-2毒素,主要由禾谷镰刀菌产生的2,4-二羟基苯甲酸内酯类化合物,主要发生在阴凉潮湿地,具有潜在雌激素作用。 6.DON: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又称致呕毒素,属于单端孢霉烯族化合物。 7.金属毒物:在机体某些器官蓄积,不会分解,会引起动物急性慢性中毒,有的还具有致癌,致突变作用,排除后对人类生存环境构成威胁。 8.农药残留:农药使用后残存于动植物体,农副产品环境中农药原药,有毒代谢物,降解转化产物,反应杂质的总称。 9.农药残效:农药除了在使用时候直接作用于兽虫,病菌等发挥药效外,在环境中消失或降解前仍旧具有杀虫,杀菌的效果。 10.农药残毒:人,动物在长期摄入换农药残留食品,饲料而造成的中毒反应。 11.农药:用于防治危害农作物及农副产品的病虫害,杂草和其他有害生物的药物总称。 12.蛋白质抑制因子:能和蛋白酶的必须集团发生反应,从而抑制蛋白酶与底物结合,是蛋白酶活力下降甚至丧失的一类物质。 13.抗营养因子:植物磁疗本身含有的或代谢产生的并且对营养物质消化吸收利用产生不利影响及是动物产生不良生理反应的物质。 14.植物应激素:非免疫球蛋白本质的蛋白质或糖蛋白,他特异性识别并可逆结合复杂汤复合物中的糖链,不改变所结合糖基共价键,具有聚集的红细胞,淋巴细胞,真菌,细胞原生质体及促进淋巴细胞转化作用,广泛存在于植物。 15.单宁:鞣酸,鞣质,一类分子量大结构复杂的多元分类聚合物。 16.非淀粉多糖:植物组织中除了点分外多有碳水化合物的总称,有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等组成。 17.抗原蛋白:又名致过敏蛋白质,致敏因子,大多数豆类果实中含有的又一种被动物摄入后能改变提携免疫功能,引起肠道致敏反应的大分子蛋白或糖蛋白。 18.肠气因子:引起动物胃肠胀气的某些豆类子实中含有的一些低聚糖,指棉籽糖,水苏糖 19.游离棉酚:其分子结构中的活性基因违背其他物质封闭的棉酚,对动物具有毒性。 20.结合棉酚:游离棉酚与磷,氨基酸,磷脂等物质相互作而形成的化合物,无

玉米是主要的能量饲料

玉米是主要的能量饲料,在配方中占的比重较大,一般在60%以上,所以玉米价格上涨大大提高了饲料成本。玉米能否被小麦部分替代呢?答案是肯定的。小麦部分替代玉米,并不会影响畜禽的生长和生产性能,但需要控制替代的量,并额外添加复合酶。我们对小麦替代玉米提出如下推荐方案,供您参考。 一、小麦和玉米的营养价值比较 (一)能量 就本身的能量来说,玉米和小麦相差不是很大,但畜禽对玉米和小麦的能量消化率有所不同,但差别不是很大。 (二)蛋白质 小麦比玉米中的蛋白质含量高(小麦13.5%,而玉米8.7%),如果替代可以提高配方的蛋白水平。 (三)其它营养成分 小麦的总磷含量高(小麦0.41%,而玉米0.27%),小麦替代玉米后可提高配方的总磷水平。另外,玉米中叶黄素的含量要显著高于小麦。 (四)抗营养因子 玉米中的非淀粉多糖含量很低,在配方中可大量使用。而小麦中的非淀粉多糖的含量很高,其中主要是木聚糖。木聚糖是构成植物细胞壁的成分,而细胞壁包裹淀粉颗粒后,会阻碍畜禽对淀粉的消化。非淀粉多糖在胃肠道中会产生粘度,影响胃肠道的正常蠕动,并能减少消化液和食糜的接触,从而影响消化吸收。非淀粉多糖会被后肠道微生物利用,导致微生物增殖,从而产生腹泻等问题。而畜禽的消化

道不能分泌内源性木聚糖酶,因此,必须通过外源的复合酶制剂才能提高猪对小麦的消化率。 二、小麦替代玉米的时机 根据小麦和玉米的主要营养素含量的比较,在小麦和玉米价格相等或者相差不大的情况下,小麦相对玉米是有性价比优势的,这时可以用小麦替代部分玉米。 三、小麦替代玉米的方案 由于小麦含有非淀粉多糖,会影响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所以小麦替代玉米一定要有针对性的添加复合酶。 16.5%玉米+3.5%豆粕=20%小麦。按照上述比例关系替代,配方的营养水平变化不大。按照上述比例关系,如果配方有60%玉米,20%豆粕,用小麦替代玉米后配方改为,43.5%玉米,16.5%豆粕,20%的小麦。 小麦可以替代保育猪、生长猪、育肥猪和母猪日粮中玉米的30%~70%。保育猪能替代30%~40%,生长猪40%~50%,育肥猪60%~70%。 四、小麦替代玉米注意的问题 (一)由于不同厂家的复合酶在产品的稳定性和效果方面差异较大,所以要选择国内知名厂家或国外厂家的产品。复合酶的组成要选择含有以木聚糖酶为主,并含有葡聚糖酶、果胶酶等非淀粉多糖酶的复合酶,添加量按照厂家的指导用量。 (二)用玉米替代小麦要先以较小的比例替代,如果没有拉稀或生产性能下降现象,再逐渐增加小麦用量。 (三)小麦要进行粉碎。一粒小麦粉碎成4~5碎粒为宜,这样既可获得较高的

饲料卫生学讲义

饲料卫生学 赵献军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医学院 教学说明 《饲料卫生学》这门课共36个学时,全部为课堂讲授,第一章“绪论”4学时,第二章、第十章“饲料生物性污染及控制”等8学时,第三章“饲料非生物源性污染及监控”4学时、第五章“饲料抗营养因子”、第八章“植物性饲料中毒” 等12学时,第四章“饲料脂肪酸败与控制”2学时,第六章“饲料卫生监督与管理”2学时,第七章“饲料卫生标准及检测方法”及总复习4学时。本课为考试课。 本课程的性质:饲料卫生学是研究动物饲料中有毒有害物质和抗营养因子的发生和变化过程、与动物健康的关系、防除措施以及卫生标准的制定和实施等有关问题的科学。饲料卫生学既是预防兽医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又是饲料科学和饲料毒物学领域中近年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边缘学科。本学科的形成和发展与饲料及饲料添加剂工业的发展和国家颁布的一系列管理法规条例的实施紧密结合,与畜牧业和国民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 学习目的:通过学习,使同学们了解我国目前饲料卫生状况及研究动态,熟悉影响饲料卫生的因素及危害和防除措施,懂得如何进行饲料卫生质量监督与管理,掌握常见有毒、有害物的检查技术,在生产中自觉学习并贯彻国家有关法规及政策。 教材名称:饲料卫生学主编:王建华冯定远出版社:西安地图出版社 参考书名称:1、动物毒物学2、动物中毒病及毒理学3、饲料中有毒有害物质的控制与测定第一章绪论 目的要求了解我国畜牧业和饲料工业的形势,学习国家关于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的法规政策,增强饲料卫生安全意识和执行国家政策的自觉性。 基本知识点 饲料概述 饲料卫生学的内容和任务 影响饲料卫生的因素及危害 饲料有毒有害因子的防除 饲料卫生学研究概况 教学重点、难点 以典型事例讲授饲料生产和应用过程中出现的有毒有害物质,已经造成的饲料和动物危害以及对畜牧业和国民经济的重大损失。难点在于熟悉饲料工业发展动态和有关国家大政方针,掌握大量最新资料并需要归纳整理和高度概括。 饲料是动物的“粮食”,也是人类的间接食品。饲料的质量和安全直接关系到肉、蛋、奶、鱼等养殖业的高效生产和动物产品的安全卫生,与人类的健康密切相关。因此,饲料产品是否卫生安全,是确保动物源性食品安全的首要条件,是保护人民健康的第一把钥匙。近年来,饲料卫生问题引发的事故不断发生。疯牛病、二噁英、多氯化联二苯、β-兴奋剂等事件已造

相关文档